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2024-04-25

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共7篇)

篇1: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财[2009]723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我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工作,依据财政部《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8]495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各类部属事业单位。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国有资产处置,是指部属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范围包括:闲置资产,报废、淘汰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按资产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五条 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二章 国有资产处置要求

第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七条 对未达到最低使用年限的国有资产,原则上不得进行处置。国有资产最低使用年限的要求:通用办公设备使用年限为6年;车辆使用年限为10年;办公家具使用年限为15年。其他资产最低使用年限原则上参照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执行(详见附表1)。

第八条 国有资产出售、出让和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目前仅限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4家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第三章 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

第九条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800万元以下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部进行审批。

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800万元以上(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由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第十条 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的审批权限如下:

(一)国有资产在部属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企业的无偿调拨(划转),按800万元的规定限额审批。

(二)对跨部门、跨级次(中央单位与地方单位)的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事项,一律报财政部审批。

第十一条 各单位申报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属部审批权限范围以上的,申请材料应提交一式二份。

对在部审批权限范围以内的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处置事项,部于每年3月、6月、9月和11月集中进行审核批复。其他的资产处置事项不受审批时间限制。

第四章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

第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如下:

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提出资产处置申请→报部审批(审批限额以上的由部审核后报财政部审批)→对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由单位组织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部(或财政部)备案→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开处置→处置收入上缴或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处置结果报部备案。

第十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获得批准之后,对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等需进行资产评估的事项,有关单位应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处置资产进行评估。部属单位的评估结果报财政部备案,部属单位的下属各级单位评估结果报部备案。

第十四条 单位按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后,需进行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需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的申请;(二)国有资产评估报告书;(三)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四)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资产进行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等处置时,当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时,出让方需与产权交易机构商讨确认交易价格,并按审批权限报部门或财政部重新确认后,再进行交易。

第十六条 国有资产处置结果应报部备案(一)对批准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各单位应在收到批复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所批国有资产的处置工作,并将处置结果报部备案。(二)国有资产处置结果备案应提交如下材料:

1、处置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对未处置资产说明原因);

2、处置国有资产的发票或收据复印件。

第十七条 各单位收到国有资产处置批复文件后,应将批复复印件抄送财政部驻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备案,并接受财政专员办的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及有关资产处置备案文件是财政部安排部属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各单位应当依据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变动登记等相关手续,进行账务处理。

第五章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

第十九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第二十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中央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应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取得收入后2个工作日内,全额上缴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二十一条 应上缴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一)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

(二)科技成果转化(转让)收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的有关规定,在扣除奖励资金后的剩余部分;(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四)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在出售、出让、转让后收入形式转变为现金的,在扣除投资收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的剩余部分。

第二十二条 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按以下方式上缴:

(一)已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部属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其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二)未开设中央财政汇缴专户的部属单位,按下列不同情况进行上缴:

1、没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部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2、有下属预算单位的二级预算单位,处置收入直接缴入财政部为其开设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3、三级及三级以下预算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直接缴入其主管的二级预算单位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

第六章 单位内部审批

第二十三条 国有资产处置应由本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进行审核鉴定,提出处置意见后,再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第二十四条 国有资产处置内部审批流程如下:

(一)资产使用部门首先提出资产处置申请;

(二)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其掌握的有关资产管理信息,对拟处置资产的使用状况、使用年限、账面价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资产处置的初步意见;

(三)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的初步意见,查对有关明细账和有效凭证,提出资产处置的有关意见;

(四)技术部门从技术角度,对资产的安全性、可用性、损耗程度等方面进行技术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提出资产处置的有关意见;

(五)资产管理部门综合财务部门、技术部门提出的意见以及相关资料,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最终处理意见,再按照资产处置审批权限报送审批。

第七章 申请国有资产处置需提交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各单位申请国有资产处置应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提交材料是复印件的需加盖单位公章。

第二十六条 申请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偿调拨(划转)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详见附表2);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拟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清单;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七条 申请国有资产对外捐赠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捐赠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捐赠报告,包括:捐赠事由、途径、方式、责任人、资产构成及其数额、交接程序等;

(四)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五)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六)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 申请国有资产(不含车辆)出售、出让、转让应提交以下材料:(一)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国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四)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包括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原因、方式等;(五)出售、出让、转让合同草案。属于股权转让的,还需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申请车辆处置(出售、报废)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车辆处置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车辆原始价值有效凭证复印件;(四)固定资产卡片和车辆行驶证复印件;(五)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条 申请国有资产置换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置换申请文件;

(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

(四)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五)双方草签的置换协议;

(六)对方单位的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

(七)单位近期的财务报告;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一条 申请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国有资产报废、报损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国有资产报废、报损价值清单(附数据盘)(详见附表3);(四)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计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

(五)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文件;(六)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需提交相关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二条 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抵押)发生损失,申请损失处置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帐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五)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三十三条 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交如下材料:(一)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的申请文件;(二)《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三)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需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四)债务人死亡或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需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五)涉及诉讼的,需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部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三十五条 部属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置;

(二)串通作弊、暗箱操作,压价处置国有资产;

(三)截留资产处置收入;

(四)其他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部、所属事业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不适用于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所办全资和控股企业。

第三十八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国有资产处置,相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防止失、泄密问题的发生。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附1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附2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附3国有资产报废、报损价值清单

附1:

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表

一、通用设备部分

通用设备分类

1.机械设备

2.动力设备

3.传导设备

4.运输设备

5.自动化控制及仪器仪表

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设备

电子计算机

通用测试仪器设备

6.工业炉窑

7.工具及其他生产用具

8.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

设备工具

电视机、复印机、文字处理机

二、专用设备部分

专用设备分类

9.冶金工业专用设备

10.电力工业专用设备

发电及供热设备

折旧年限 6~12年8~12年4~10年7~12年7~13年9~14年 折旧年限 9~15年 10~14年

11~18年

15~28年

18~22年

5~8年

12~20年

输电线路

30~35年

配电线路

14~16年

变电配电设备

18~22年

核能发电设备

20~25年

11.机械工业专用设备

8~12年

12.石油工业专用设备

8~14年

13.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

14.电子仪表电讯工业专用设备

15.建材工业专用设备

16.纺织、轻工专用设备

17.矿山、煤炭及森工专用设备

18.造船工业专用设备

19.核工业专用设备

20.公用事业企业专用设备

自来水

燃气

三、房屋、建筑物部分

房屋、建筑物分类

21.房屋

生产用房

受腐蚀生产用房

受强腐蚀生产用房

非生产用房

简易房

22.建筑物

水电站大坝

其他建筑物

7~14年

5~10年

6~12年

8~14年

7~15年 15~22年 20~25年 15~25年 16~25年

折旧年限 30~40年 20~25年 10~15年 35~45年

8~10年 45~55年 15~25年

篇2: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财[2011]3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直属事业单位、部属各高校:

为加强和规范我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财行[2007]647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92号)和《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9]400号)等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暂行

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管理工作,依据财政部《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实施办法》(财行[2007]647号)、《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9]192号)和《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财行[2009]40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部直属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三条 各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持集体决策。无论是本单位组织实施,还是委托后勤服务单位或其他单位组织实施,都应按照规定程序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出租、出借。

第四条 各单位国有资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出租、出借:

(一)已被依法裁定查封、冻结的;

(二)产权有争议的;

(三)未取得其他共有人同意的;

(四)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第五条 各单位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原则上应采取公开招租的形式确定出租的价格,必要时可采取评审或者资产评估的办法确定出租的价格。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时间一般不得超过5年。对合同到期需续租的出租出借事项,应按有关规定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条 各单位应对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实行专项管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第二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权限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1年以内(含1年)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1年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批。

第八条 部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六个月以内(含六个月)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第九条 部直属事业单位和部属各高校六个月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按下列权限进行审批:

(一)部直属事业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账面价值下同)在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元)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二)部直属事业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不含8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批。

(三)部属各高校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下(不含800万元)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其自行审批,报部备案。

(四)各单位单项或批量价值在80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报部审核后由财政部审批。

第十条 各单位下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由各单位按上述授权限额进行审批。各单位不得对下属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事项进行再授权。第十一条 各单位自行审批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审批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批复文件(一式四份)报部(财务司)备案,由部(财务司)汇总后,报财政部备案。

第十二条 报部备案需提交如下材料

单位出租、出借审批正式文件;

单位同意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

第十三条 各单位根据授权审批的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事项,应按有关要求,认真履行单位内部审批程序,并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应提交的相关材料一并存档备查。

第三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审批需提交的材料

第十四条 各单位应按要求提交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相关材料,提交材料是复印件的需加盖单位公章。

第十五条 申请出租、出借国有资产,应提交如下材料:

(一)单位拟出租、出借事项的书面申请;

(二)拟出租、出借资产的价值凭证及权属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等复印件;

(三)单位进行出租、出借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四)单位同意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内部决议或会议纪要复印件;

(五)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六)承租方为事业单位的提交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承租方为企业的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承租方为个人的提交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七)其他材料。

第十六条 各单位对需报部审批的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合同签定之日(含续签合同)前1个月,将申报审批文件报部;对需报财政部审批的出租、出借事项,应在合同签定之日(含续签合同)前2个月报部。

第四章 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的管理

第十七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有关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应扣除的费用包括:

(一)应扣除的税金:房产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等。

(二)应扣除的费用:资产评估费、技术鉴定费、交易手续费等。

(三)在出租、出借合同中明确由出租方负担的维护费用(包括水费、电费、物业费等)可以进行抵扣,相关人员开支不得抵扣。

第十八条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上缴方式 行政单位按照财政部非税收入收缴制度的有关规定,在取得收入抵扣相关费用后两个工作日内,将余额缴入财政部为行政单位开设的中央财政汇缴专户。行政单位填写《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办理缴款,出租、出借收入使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入(103070601)”科目。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应按照预算管理及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部对各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二十一条 各单位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对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

(二)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三)违反规定使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

第二十二条 各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各单位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国有资产出租、出借的具体实施办法,报部(财务司)备案。

篇3: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依据《石墨行业准入条件》规定, 为规范行业准入公告管理, 更好地发挥先进企业引领示范作用, 便于各界监督符合石墨行业准入条件的生产企业和生产线, 我部制定了《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你们, 请遵照执行。

请将本地区符合《石墨行业准入条件》和本办法规定的企业申报行业准入公告材料及你们意见 (一式2份, 并提交电子文档) 及时报送我部 (原材料工业司) 。

电话:010-68205567 68205569

邮箱:yclsjcc@miit.gov.cn

附件:

1.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2.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2012年11月21日

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石墨行业准入管理, 监督执行《石墨行业准入条件》, 规范石墨行业准入公告工作,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负责本地区石墨企业准入公告申请的受理、审核和推荐工作, 监督检查准入条件保持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组织对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的申请材料进行复核、查验和公告, 并动态管理公告名单。

第二章申请与审查

第三条 申请准入公告的石墨生产线所属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 符合《石墨行业准入条件》要求;

(三)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无重大违法行为。

第四条 具备以上条件的石墨生产线所属企业可向生产线所在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公告申请, 并按照要求提交《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见附件) 及相关材料。

申请企业应当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 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 石墨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三) 项目建设备案或核准文件;

(四) 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或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五) 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审批和验收文件;

(六) 采矿权证, 或长期供货方的采矿权证;

(七) 安全生产许可证, 或长期供货方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八) 清洁生产审核文件;

(九) 近期环境监测报告或排污许可证;

(十) 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十一) 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二) 上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或能源审计报告 (年耗标准煤5 000吨及以上的企业) ;

(十三) 纳税凭证以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证明文件;

(十四)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证明文件;

(十五) 生产线运行情况说明。

上述 (二) ~ (十四) 项材料, 请提供经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核验的原件复印件。

第六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 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对申请材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 应在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核实, 在20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和意见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意见应当对照准入条件, 明确生产线在建设条件、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与装备、产品质量、资源消耗、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卫生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是否符合要求。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推荐的申请材料之日起3个月内, 组织完成复核。

符合准入条件的石墨生产线和所属企业名单,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进行公示 (10个工作日) , 对公示无异议的生产线和所属企业, 以公告方式予以发布。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在受理、审核过程中, 可以对申请企业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查验, 实地查验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申请企业应当配合实地查验活动。实地查验结果, 由查验工作人员和企业代表签字确认。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 进入公告名单的生产线所属企业要严格按照准入条件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并对照准入条件开展自查。每年1月31日前将上年度自查报告报送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自查报告是监督检查企业执行准入条件情况的重要依据, 应说明以下情况:

(一)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产品进出口情况;

(二) 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等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三) 法人代表、股权或资本金、资质、主要产品品种及生产能力等变更情况。

第十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条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审查企业自查报告。每年3月1日前将上年度监督检查结果和企业自查报告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一条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进入公告生产线和所属企业实行监督检查时, 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 由监督检查人员和企业代表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正在申请公告企业或已公告企业有不符合规定的, 可向各级工业主管部门举报或投诉。

第十三条 已经公告的生产线和所属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整改不合格者, 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公告资格。

(一) 不能保持准入条件;

(二) 报送的相关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

(三) 拒不接受监督检查;

(四) 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

(五) 发生重大违法行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拟撤销公告资格的, 提前告知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 听取其陈述和申辩。

被撤销公告资格的生产线和所属企业, 经整改合格满一年后方可重新提出公告申请。

第四章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外) 所有类型的石墨生产企业。

第十五条 受理准入公告申请不得向申请企业收取费用。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篇4: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工信部财[2009]532号)

为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工业和信息化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国务院法制办《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现已印发。

工业和信息化部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试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经济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因其所任职务而对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国有资产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义务。

第四条 法定代表人离开所任职岗位,应当依法接受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工作需要,经济责任审计也可以在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进行。

第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任免、奖惩被审计法定代表人的依据。

第六条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需的机构、人员、经费应当予以保证,经费列入财务预算。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七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以下简称人事教育司)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工作,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委托。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务司(以下简称财务司)负责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工作,根据工作委托,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第九条 部内有关部门根据责任分工,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依法依规进行追究和处理。

第十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人事教育司、财务司根据工作需要研究确定审计计划。

第三章 内容与要求

第十一条 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单位的事业发展和经营发展情况;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执行情况;

(三)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管理情况;

(四)重大经济决策情况;

(五)对外投资的管理和效益情况;

(六)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内部管理控制情况;

(七)被审计法定代表人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

(八)其他与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履行经济责任相关的情况。

第十二条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一)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单位组织结构、资本结构、重要资产产权证明、重要投资合同、贷款合同目录、主管部门有关政策的批准文件等;

(二)单位的管理情况,包括单位内部决策程序以及执行情况、内控制度以及执行情况等;

(三)任职期间单位的财务会计资料、统计资料、单位外部审计报告和管理建议书等;

(四)任职期间单位重大事项,包括重大投资决策、重大诉讼、重大资产损失等;

(五)任职期间单位各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

(六)任职期间的决策机构办公会会议纪要以及纪录;

(七)其他经济监督部门对本单位检查后提出的工作报告和处理意见;

(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三条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须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签字确认。

第十四条 审计工作需向其他部门或单位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的,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第十五条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审计的依据、方法、内容和范围;

(三)任期期间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资产管理状况;

(四)对外投资管理以及收益情况;

(五)任期内存在的主要经济问题;

(六)审计评价;

(七)审计意见或建议;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第四章 步骤与程序

第十六条 人事教育司依据经济责任审计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明确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起止时间,原则上审计起止时间不超过五年。

第十七条 财务司接受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委托后,组成审计组,制定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配置审计资源。

第十八条 财务司应当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前3个工作日,向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在召开进点会议时送达。

第十九条 财务司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当会同人事教育司组织召开有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有关人员参加的进点会议。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应当在会议上报告任职期间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二十条 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有关信息系统以及电子数据,查阅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进行审计,并取得证明材料。

第二十一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遇有重大问题可以提请被审计单位有关部门协助,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第二十二条 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存在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财务司报告。

第二十三条 经济责任现场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组应当及时向财务司提交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报送财务司前应当书面征求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意见。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应当在收到审计报告初稿后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

审计组应当将审计报告连同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书面意见一并报送财务司。

第二十四条 财务司在对审计报告、被审计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履职报告、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反馈意见进行审议和研究的基础上,向人事教育司提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并将报告送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及其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

被审计法定代表人对审计结果有异议的,可向有关部门申诉。

第五章 审计评价与责任界定

第二十五条 审计评价应当以审计查证或认可的事实、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标准等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方面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经营效果,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国家政策情况,作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

第二十六条 责任界定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对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直接责任,是指法定代表人对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一)直接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二)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下属人员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单位内部管理规定的行为;

(三)失职、渎职行为;

(四)其他应当承担直接责任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法定代表人对其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领导责任,是指除直接责任外,法定代表人对其非直接主管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不得打击报复。

第三十一条 审计人员对在审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被审计法定代表人所在单位或者原任职单位的商业秘密和被审计法定代表人的个人隐私,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三十二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本办法规定的被审计法定代表人以外的其他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可由有关部门或者其所任职单位参照本办法的规定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 部主管的社会团体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务司和人事教育司依据职责分工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5: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省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根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陕西省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令第120号)、和《陕西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陕财办资〔2007〕4号)以及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机关和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行政事业单位)处置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包括各类国有资产的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损、报废、捐赠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出售、出让和置换的资产应当通过政府批准的产权交易机构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电子竞价等市场竞价方式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五条

财政部门负责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及监督管理,并可授权同级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相应的审批权限进行审批。

第六条

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或所属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审核,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履行报批手续。

第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

第八条

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批复的资产处置文件是办理产权变动和安排有关单位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依据,也是调整有关资产、资金账目的原始凭证。资产处置中涉及预算、财务与会计事项的,按照现行预算、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包括各类资产的出售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等,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应按照非税收入有关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上缴同级财政管理。

第二章

资产处置的范围和方式

第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主要包括:

(一)闲置资产;

(二)低效运转或超标准配置的资产;

(三)因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四)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转移的资产;

(五)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六)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

(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

第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方式包括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损、报废、捐赠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一)出售、出让、转让是指变更行政事业单位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并相应取得处置收益的行为。

(二)置换是指以非货币性交易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或占有权、使用权的行为。

(三)报废是指经有关部门科学鉴定或按有关规定,对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国有资产注销产权的行为。

(四)报损是指单位国有资产发生的呆账损失、非正常损失,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注销产权的行为。

(五)捐赠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依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国有资产赠与他人的行为。

(六)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确认的债权、债务等坏账损失,进行核销的行为。

(七)无偿调拨(划转)是指国有资产在不变更所有权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八)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三章

资产处置权限和程序

第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批准权限:

(一)下列资产处置事项,由省财政厅审批:

1、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土地、房屋及建筑物(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由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审核上报)、机动车辆等具有特定经济用途的专项资产;

2、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及处置资产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20万元(原值、含20万元)以上的其他资产;

3、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组建的临时机构或召开和举办重大会议、大型活动等而临时购置的国有资产;

4、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改变等处置资产及跨部门、跨政府级次处置资产;

5、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须通过协议转让的国有资产。

(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专项资产以外的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20万元(原值)以下的资产,资产为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由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审批,报省财政厅备案。

(三)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处置专项资产以外的单位价值(或批量价值)在20万元(原值)以下的资产,资产为主管部门管理的,由主管部门审批,报省财政厅备案。

(四)省级专项资产或账面价值特别巨大的资产,由省财政厅报省政府审批。

(五)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同一主管部门内部之间进行无偿调拨(划转),按本办法规定权限审批;跨级次、跨部门的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接收方和划出方主管部门协调一致后,划出方主管部门按审批权限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申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意见,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经单位领导签字后,向主管部门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表样附后),并提供有关文件、证件及资料。

(二)评估。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损、报废等资产处置需要评估鉴定、鉴证的,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专业技术部门对其进行评估专项审计或技术鉴定,评估、专项审计、鉴定报告书须按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核准或备案。

(三)审批。同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审批;

(四)处理。行政事业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的资产处置批复进行资产处置。资产处置价低于评估价90%的,须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

(五)备案。资产处置后,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每季度结束后,10日内将资产处置结果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无偿调拨(划转),须向审批部门提交以下资料:

(一)资产调拨(划转)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如购货单(发票、收据)复印件、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土地或房屋产权证明、股权证等凭据(复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四)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等原因而调拨资产,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拟移交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清册;

(六)其他相关文件和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捐赠资产,须向审批部门提交如下资料:

(一)对外捐赠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对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四)部门、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五)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等)及产权证明;

(六)其他需要提交的资料。

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支出,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对无法索取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城镇街道、乡镇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确认。

第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应与受赠人就捐赠资产的种类、数量、质量和用途等订立捐赠协议,并按照协议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将捐赠资产转移给受赠人。

第十八条

接受捐赠资产的单位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并函告财政部门。

第十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资产,须向审批部门提供如下文件和资料:

(一)出售、出让、转让的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合法的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土地或房屋产权证明、股权证等凭据(复印件应加盖单位公章);

(四)法定鉴定机构、具有法定资格的中介机构或符合规定的内部鉴定小组出具的资产鉴定报告、专项审计报告、有关资产评估报告,相关备案或核准文件;

(五)资产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及其合同草案,股权转让的,还应当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报告;

(六)受让方必备的基本条件;

(七)其他相关文件和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二十条

行政事业单位出售、出让、转让资产,应当在经政府批准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按规定程序公开处置,并将交易结果报审批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置换,须向审批部门提交如下文件和资料:

(一)资产置换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合法的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土地或房屋产权证明、股权证等凭据(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

(五)本单位上一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和近期的财务报告及资产评估报告;

(六)置换协议;

(七)对方单位的营业执照;

(八)其他相关文件和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二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废、报损,须向审批部门提供如下文件和资料:

(一)资产报废、报损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复印件、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等)及产权证明(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报废、报损价值清单;

(五)非正常损失责任的技术鉴定意见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六)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订房屋拆迁补偿协议(备留电子图文挡案等)。

(七)其他相关文件或需要说明的文件。

第二十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等申报,须向审批部门提供以下文件资料:

(一)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账的情况说明书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

(五)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其他相关文件和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二十四条

行政事业单位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向审批部门提供如下资料:

(一)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申请书;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

(三)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对扣除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部分后仍不能收回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四)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提供失踪、死亡证明其财产或者遗产不足清偿且没有继承人的法律文件;

(五)涉诉的,提供已生效的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判定、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或者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

(六)其他相关文件或需要说明的文件。

第二十五条

对经审批部门批准核销的呆账损失,申报单位仍有追偿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六条

行政事业单位的罚没资产,执法单位必须对罚没资产进行详细造册登记,妥善保管,集中上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按资产处置有关规定程序进行分类公开处置。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行政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审批部门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处理。

(一)单位或个人不履行相应的处置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

(二)单位或个人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鉴证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以及未经审计、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三)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四)资产处置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

(五)单位或个人在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六)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交易的;

(七)国有资产处置收入未按国家非税收入有关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的;

(八)其他违法、违规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八条

行政事业单位及主管部门应对本单位、本系统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中流失。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国有资产处置的,参照本办法执行。省级派驻外地及境外的办事机构,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规定的审批权限,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授权所属行政事业单位一定限额以下的资产处置权限,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各设区市财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十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所办经营实体、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处置,财政部门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有关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管理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特种储备物资的处置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篇6: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规范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及本市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财政局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障国家所有者权益,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及本市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市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是指市级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注销产权的行为。

第四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

第五条 市财政局、市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按照规定权限对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批(审核)或备案。

第六条 市财政局、主管部门对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的批复,是市财政局安排市级事业单位有关资产配置预算项目的参考依据,市级事业单位应当依据其办理产权变动和进行账务处理。账务处理按照现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市级事业单位拟处置的国有资产权属应当清晰。权属关系不明确或者存在权属纠纷的资产,须待权属界定明确后予以处置;被设置为担保物的国有资产处置,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 处置范围和基本程序

第八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包括:闲置资产,报废、淘汰资产,产权或使用权转移的资产,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需要处置的其他资产。按资产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

处置方式包括无偿调拨(划转)、对外捐赠、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第九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按以下权限予以审批:

(一)市级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土地、房屋构筑物、机动车辆(含摩托车)、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无论价值大小,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二)市级事业单位一次性处置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账面原值)在30万元(不含30万元)以上的国有资产,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三)除上述

(一)、(二)项规定外的国有资产处置,由市财政局授权主管部门进行审批,主管部门应于批复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批复文件报送市财政局备案。

市级事业单位原则上每年处置一次国有资产,如有特殊情况,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第十条 市级事业单位处置第九条第(一)、(二)项规定的国有资产,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单位申报。市级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须填报《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并附相关材料,以正式文件向主管部门申报。按规定需要进行评估或鉴证国有资产的,应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或鉴证。

(二)主管部门审核。主管部门对市级事业单位的申报处置材料进行合规性、真实性等审核后,报市财政局审批。

(三)市财政局审批。市财政局对主管部门报送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进行审核批复。

(四)公开处置。市级事业单位对经批准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公开处置。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市级事业单位处置第九条第(一)、(二)项以外的国有资产,按照单位申报——主管部门审批——公开处置的程序,由主管部门审批后,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章 无偿调拨(划转)和捐赠

第十一条

无偿调拨(划转)是指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性质的前提下,以无偿转让的方式变更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权的行为。

第十二条 无偿调拨(划转)的资产包括:

(一)长期闲置不用、低效运转、超标准配置的资产;

(二)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的资产;

(三)隶属关系改变,上划、下拨的资产;

(四)其他需调拨(划转)的资产。

第十三条 无偿调拨(划转)应当按以下程序办理:

(一)同一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之间以及事业单位对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按规定限额审批。

(二)跨部门国有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划出方和接收方协调一致(附意向性协议),分别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划出方主管部门报市财政局审批,并附接收方主管部门同意无偿调拨(划转)的有关文件。

(三)跨级次国有资产的无偿调拨(划转)。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给区县的,应附区县级主管部门和区县财政局同意接收的相关文件,由市级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报市财政局审批;区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给市级事业单位的,经区县财政局审批后,办理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手续。市级事业单位应将接收资产的有关情况报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备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十四条 市级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无偿调拨(划转),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无偿调拨(划转)申请文件;

(二)《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二)》;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因单位撤销、合并、分立而移交资产的,需提供撤销、合并、分立的批文;

(五)拟无偿调拨(划转)国有资产的名称、数量、规格、单价等清单;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五条 对外捐赠是指市级事业单位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赠与给合法的受赠人的行为,包括实物资产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和货币性资产捐赠等。

第十六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捐赠,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捐赠申请文件;

(二)《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二)》;

(三)捐赠报告,包括:捐赠事由、途径、方式、责任人、资产构成及其数额、交接程序等;

(四)捐赠单位出具的捐赠事项对本单位财务状况和业务活动影响的分析报告,使用货币资金对外捐赠的,应提供货币资金的来源说明等;

(五)主管部门、市级事业单位决定捐赠事项的有关文件;

(六)能够证明捐赠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十七条 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或者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对无法索取同级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受赠方所在地街道、乡镇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确认。捐赠双方凭上述捐赠收据或捐赠确认清单或证明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八条 市级事业单位接受捐赠的国有资产,应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并报主管部门备案。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备案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四章 出售、出让、转让和置换

第十九条 出售、出让、转让是指变更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使用权并取得相应收益的行为。

第二十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通过产权交易机构、证券交易系统、协议方式以及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应当严格控制在未经历产权交易机构和证券交易系统前,直接采用协议方式进行的交易。

第二十一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出售、出让、转让,以按规定权限报市财政局、主管部门备案的资产评估报告所确认的评估价值作为市场竞价的参考依据,意向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的,应当按规定权限报市财政局或主管部门重新确认后交易。

第二十二条 市级事业单位申请出售、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出售、出让、转让申请文件;

(二)《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一)》;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出售、出让、转让方案,包括资产的基本情况,处置的原因、方式等;

(五)资产评估报告;

(六)出售、出让、转让合同草案,属于股权转让的,还应提交股权转让可行性报告;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三条 置换是指市级事业单位与其他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为主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

第二十四条 市级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置换,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置换申请文件;

(二)《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一)》;

(三)资产价值凭证及产权证明,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股权证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双方单位拟置换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报告;

(五)对方单位拟用于置换资产的基本情况说明、是否已被设置为担保物等;

(六)双方草签的置换协议;

(七)对方单位的法人证书或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八)市级事业单位近期的财务报告;

(九)其他相关材料。

第五章 报废报损和核销

第二十五条 报废是指按有关规定或经有关部门、专家鉴定,对已不能继续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六条 报损是指由于发生呆账损失、非正常损失等原因,按有关规定对资产损失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置行为。

第二十七条

市级事业单位申请国有资产报废、报损,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报废、报损申请文件;

(二)《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一)》;

(三)能够证明盘亏、毁损以及非正常损失资产价值的有效凭证。如购货发票或收据、工程决算副本、记账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盘点表及产权证明等凭据的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四)资产报废报损鉴证报告;

(五)报废、报损价值清单;

(六)非正常损失责任事故的鉴定文件及对责任者的处理文件;

(七)因房屋拆除等原因需办理资产核销手续的,提交相关职能部门的房屋拆除批复文件、建设项目拆建立项文件、双方签定的房屋拆迁补偿协议;

(八)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担保(抵押)发生损失申请损失处置的,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对外投资、担保(抵押)损失处置申请文件;

(二)《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一)》;

(三)被投资单位的清算审计报告及注销文件;

(四)债权或股权凭证、形成呆坏账的情况说明和具有法定依据的证明材料;

(五)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提交相关法律文书;

(六)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九条 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是指单位按现行财务与会计制度,对确认形成损失的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进行核销的行为。

第三十条 市级事业单位申请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申请文件;

(二)《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

(一)》;

(三)债务人已被依法宣告破产、撤销、关闭,用债务人清算财产清偿后仍不能弥补损失的,提供宣告破产的民事裁定书以及财产清算报告、注销工商登记或吊销营业执照的证明、政府有关部门决定关闭的文件;

(四)债务人死亡或者依法被宣告失踪、死亡的,提供其财产或遗产不足清偿的法律文件;

(五)涉及诉讼的,提供判决裁定申报单位败诉的人民法院生效判决书或裁定书,或虽胜诉但因无法执行被裁定终止执行的法律文件。

第六章 处置收入和支出管理

第三十一条 处置收入是指在出售、出让、转让、置换、报废报损等处置国有资产过程中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收入、置换差价收入、报废报损残值变价收入、保险理赔收入、转让土地使用权收益等。

第三十二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在扣除相关税金、评估费、拍卖佣金等费用后,应按照《关于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沪财预〔2010〕116号)的有关规定,上缴市级财政国库,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市级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利用现金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属于市级事业单位收回对外投资,股权(权益)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扣除本金以及税金等相关费用后,按照《关于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沪财预〔2010〕116号)的有关规定,上缴市级财政国库,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二)利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1.收入形式为现金的,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按照《关于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沪财预〔2010〕116号)的有关规定,上缴市级财政国库,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2.收入形式为实物、无形资产和现金的,现金部分扣除投资收益,以及税金、评估费等相关费用后,按照《关于将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沪财预〔2010〕116号)的有关规定,上缴市级财政国库,纳入一般预算管理。

3.投资收益按照《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中第二十八条的有关规定管理。

(三)利用现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混合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权益)的出售、出让、转让收入,按照本条第(一)、(二)项的有关规定分别管理。

第三十四条 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应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填报《上海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登记表》(一次处置对应一张收益登记表)。

第三十五条 市级事业单位上缴的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市级事业单位因事业发展产生的资产配置需求,执收单位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的,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由市财政局根据有关资产配置标准及财力情况统筹安排;执收单位为经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的,通过其上级主管部门向市财政局提出申请。

第七章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三十六条 市财政局对主管部门在授权范围内审批的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可定期或不定期对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

第三十七条 主管部门应建立国有资产处置事后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报市财政局备案。

第三十八条 主管部门和市级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按规定程序申报,擅自越权对规定限额以上的国有资产进行处置;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申报处置材料予以审批;

(三)串通作弊、暗箱操作,压价处置国有资产;

(四)截留资产处置收入;

(五)其他造成单位资产损失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并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市级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市级社会团体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执行企业财务和会计制度的市级事业单位,以及市级事业单位所办的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其国有资产的处置按照企业财务及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保密制度的规定,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失密和泄密。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所办全资企业及控股企业的国有资产处置,由同级国有资产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企业财务及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管理,同级财政部门实施监督。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解释。

篇7:工业和信息化部所属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行业准入标准》和《萤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为规范准入公告管理, 便于各界对符合准入标准的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萤石生产经营企业实行监督, 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萤石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现印发你们, 请遵照执行。

请及时将本地区 (单位) 符合《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行业准入标准》、《萤石行业准入标准》和《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萤石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的企业申请材料和审核意见 (各一式三份, 含电子文档) 报我部 (原材料工业司) 。

电话:010-68205567 010-68205569

邮箱:wangww@miit.gov.cn

附件:

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萤石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pdf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萤石行业准入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萤石行业准入管理, 推进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萤石行业结构调整, 发挥先进企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依据《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行业准入标准》和《萤石行业准入标准》 (以下简称准入标准) 的有关规定,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以下简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负责本地区 (单位) 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及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萤石生产经营企业准入公告申请的受理、审核和推荐工作, 监督检查准入条件保持情况。

工业和信息化部对符合准入标准的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及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萤石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公告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章申请与审查

第三条申请准入公告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二) 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

(三) 具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的生产装置;

(四) 具有采矿权和土地使用权;

(五) 符合准入标准的规定;

(六) 具有健全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设施和管理制度;

(七) 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八) 按生产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

(九) 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十)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条符合上条规定的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及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萤石生产经营企业可向生产装置所在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按规定提交《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萤石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以下简称准入公告申请书) 及相关材料。

申请企业应对申请材料真实性负责。

第五条申请准入公告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 准入公告申请书;

(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三) 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有效证明文件;

(四)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证明文件;

(五) 企业生产经营及生产指令性计划执行情况;

(六) 项目建设备案 (或核准) 文件复印件;

(七) 项目建设土地审批文件或土地使用权证复印件;

(八) 项目建设环境保护审批文件和竣工验收文件复印件;

(九) 采矿权证复印件, 或长期供货合同及供货方采矿权证复印件;

(十) 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或长期供货合同及供货方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十一)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申请企业提供申请材料复印件的, 应同时提供申请材料原件。受理机关验证材料复印件的真实性后将材料原件退还申请企业。

第六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 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通知书。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的, 应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企业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并及时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审核意见应当对照准入标准, 在企业设立、生产布局、生产规模、工艺和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社会责任等方面明确是否符合规定。

第七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收到省级工业主管部门报送的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三个月内, 组织开展复审、核实。

符合准入标准的企业名单,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上公示十个工作日后, 以公告方式予以发布。

第八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在受理和审查过程中对申请材料存有质疑的, 可以对申请企业有关情况进行实地查验, 查验时应当指派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申请企业应当配合查验活动。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九条进入公告名单的企业 (以下简称公告企业) 要严格按照准入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 并对照准入标准开展自查。每年12月10日前将本年度自查报告报送省级工业主管部门。

自查报告是监督检查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标准情况的重要依据, 应说明以下情况:

(一)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二) 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

(三) 法人代表、股权或资本金、资质、主要产品品种及生产能力等变更情况。

第十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审查企业自查报告, 对公告企业保持准入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每年12月31日前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将监督检查结果和企业自查报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一条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对公告企业实行监督检查时, 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 由监督检查人员和公告企业代表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公告企业或正在申请公告的企业有不符合规定的, 可向各级工业主管部门举报或投诉。

第十三条公告企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 省级主管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整改, 拒不整改或者整改不合格的, 报请工业和信息化部撤销其准入公告资格。

(一) 不能保持准入标准;

(二) 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要求的行为;

(三) 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和污染环境事故;

(四) 填报相关材料有弄虚作假行为;

(五) 不按生产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

(六) 拒不接受监督检查。

被撤销准入公告资格的企业, 整改合格后满1年方可重新提出准入公告申请。

第十四条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萤石年度生产指令性计划指标优先向公告企业配置。

公告企业若被撤销准入公告资格, 省级工业主管部门应立即收回其未完成的生产指令性计划指标。

第四章附则

第十五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所有类型的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及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萤石生产经营企业。

第十六条受理准入公告申请不得向申请企业收取费用。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1. 耐火粘土 (高铝粘土) 行业准入公告申请书 (本刊略)

上一篇:读环保作文有感下一篇:车辆工程毕业设计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