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2024-05-17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共8篇)

篇1: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高考语文应该怎样复习

1.语文字词的积累。

这包含字音,字形,同义词的辨析,成语的使用等方面,平常注意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过段时间加以巩固。

2.语文古诗文的理解。

好多同学觉得古诗只要背过会默写就行了,其实这还不够的。课改后的语文教学对经典古诗文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要学生在熟记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同时还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不仅要背过,还要求理解。

3.语文阅读的技巧。

三类文体都有他们固定的答题模式,要善于做好笔记,在答题时把笔记上的内容信手拿来,保证语文阅读的高分。

4.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

语文文言文一直是很多学生的弱点,课文学的挺好,可是一做课外文言文,都不会。原因古文离我们较远,很多字词的解释我们现在很少用。所以平常做题时多积累,多背诵,这样在语文文言文题目当中不至于失分太多。

四、多朗读,有感情的朗诵能够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语文阅读,自然也感受不到朗读的妙处。建议拿到自己喜欢的文字,有感情的朗读出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自己的情感。

综上,语文的学习是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在此基础上改变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篇2: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一)客观分析学情和教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三语文复习,每年形式和内容大体相同,但每年学生都不一样,不能“一招包打天下”,要认真分析学情。在确定掌控了学情的基础上,灵活把握教情,不能面面俱到,学生能弄懂的知识点,提示性的带过,学生弄不懂的知识点,要和学生一起帮助其掌握,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认真客观的分析学情,再确定教情,一切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

(二)严格要求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对语文学习的不重视的坏习惯,把语文课当成娱乐课和睡觉课,这种不良的习惯一直带到高三,对高三语文复习造成了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上的障碍。高三语文复习时,端正学生语文复习态度,强化语文复习备考意识,增强语文复习重要性成了我们现在要解决的头等大事,因此,在复习中,要严格要求学生,不能放任学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理解和感悟,老师不要过多去引导学生去靠近答案,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思考过程比答案更重要。老师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生硬宣读答案,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积极督促和检查反馈,这样,高三语文复习才会有效,甚至高效。

(三)防止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一轮复习时,许多教师总会依照资料书上的知识安排按部就班地推进。其实,复习备考要通盘把握,宏观计划,知识点时间的分配要按高考分值的多少来进行。比如,三分客观题,我们就用时少一点,千万不要为了三分客观题大讲特讲一月多,甚至时间更长,时间要合理安排,分值大的用时间相对也多些,用时要有针对性,不能均衡用时。同时,要谨防一轮复习战线太长,太松懈,导致二轮复习草草收兵,造成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老师把最重要的作文复习一直放到高考前一两周,高考前学生的心态和情绪上都会有很大波动,不能静下心来复习,导致许多写作技巧和写作实践都没进行,学生只能硬头皮上考场,作文成绩就可想而知了。结合几年高三作文复习经验,建议把高考作文的复习放到国庆节以后就进行,且计划用时间两月左右。这样,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好作文。

(四)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考语文这几年都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重点,知识的积累为主线。复习重心要落脚在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上。突出知识的积累记忆,巩固知识的熟练程度,多让学生勤动口,多动手,好思考,善归纳的良好学习语文的方法。真正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知识的积累方面,可以把名言名句的默写背诵,让学生成立名言名句检查小组,制定背诵篇目,限定背诵时间,设置背诵要求,将高考需要背诵的64篇分散在各个时间段中化整为零,积累记忆,小组长负责检查本组同学的,语文老师只负责检查小组长就可以了,效果很不错。关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应该精练经典的代表性的高考模拟题,让学生在训练中关注自己的得失和知识的漏洞,可以让学生自己在上课前讲解一个类型题,在训练中,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总结纠错,每一知识点完后,听听学生自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解此类题时的困惑和问题,做一定量的类型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的,这一点我们高三语文老师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五)突出重难点,重点关注阅读和作文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高考语文试题模式已趋于稳定。但在各个题型中,阅读和作文始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不能忽视这两个知识点的备考复习,阅读题包括一般论述类文章,文学类文本小说和使用类文本人物传记(两选一)我们既要从方法上给与指导,更要从文章本身阅读感受上给予学生与帮助。

《高考大纲》对阅读题的要求是考查学生筛选文中有用信息的能力,紧紧把握这根主线,不断地强化学生对文本的信息的对照筛选能力。阅读试题要以文本为基础,以对照为方法,以细心为手段,反复训练,体会感悟。高考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

高考语文作文这几年都是新材料的题目,要重点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的能力,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把它概括为:主题,文采,书写。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在文章中处于核心地位,立意就是立主题,审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文采是高考作文的提分和亮点的东西,学生背诵的名言名句和古诗词都可以适时用运到作文中给学生的作文增分不少。书写时高考作文的印象和脸面的问题,书写不工整是硬伤。在作文的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让学生去体会和领悟作文的技法和技巧,并不断地实践写作,这样,高考作文复习才有可能奏效。

二、具体措施

(一)整体规划,双线并进

1.课本复习与考点专项复习相结合。以考点专项复习为主,课本复习为辅。课本复习主要利用早读时间,考点专项复习主要在课堂上完成。

2.考点专项复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一轮复习中,每两周安排一次写作训练。训练题目以近三年各地高考中反响较好的作文题为主。注重文体训练,力求达到“三基本”要求(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3.考点专项复习与名著阅读相结合。在第一轮复习中,每两周的周末,利用假日的完整时段进行名著阅读。建议每天阅读一本非长篇著作,并识记相关考点例题。名著阅读也可安排在相应两周的课余时段。

4.专项复习与整卷自测相结合。在第一轮复习中,每两周至少安排一次整卷自测。自测内容为__年各地高考卷。从实战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提升解题速度。以“1分钟1分题”为基本尺度,尽量在90分钟内完成试卷非作文部分(分值一般为90分),留下1小时以上的充裕时间完成作文及整卷复查。

(二)历年考题,用好用足

要牢牢树立“资料质量决定备考质量”的意识。用好用足最近三年(甚至最近五年、十年)各地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功能。高考题本身就是最高质量的复习题。

1.高考试题的优势,重在权威。在科学性、严谨性、难易度等方面,其权威性是其他各类试题无法比拟的。

2.高考试题的特点,重在典范。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典型范例,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重要的示范性,是备考复习的重要标尺。做历年高考试题,领悟命题意图,熟稔解题技法,是掌握应答高考试题的秘诀。

3.高考试题的价值,重在经典。高考试题积淀得越多,命题规律的轨迹也就越清晰,前瞻预测也就越精准。

总之,最权威的训练题,就是高考真题;最有效的训练题,也是高考真题。

反复做多年来的经典高考题,品味这些题目中的巧妙。

(三)有效复习,重在课堂

注重课堂复习质量和效率,向每一个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要分数,杜绝无效复习。

当堂练习、练后即批、批后整理的“短平快”做法对语文复习最为有效。对语文复习课,我们要有这几个自我追问: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练习?练习后有没有及时地对照参考答案自我批阅?发现存在的问题后能不能及时(当天)地整理错题,总结得失?如果能做到,那么复习就是有效的;如果做得比较好,那么复习就是高效的。

我们要力争不浪费每一个四十五分钟。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意识到,语文复习课确实能让我们的语文成绩有一定程度提高甚至很大提高。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

1、写作时间掌握在50分钟内写作文的时间一定要控制在50分钟内,并且要写完,宁可结尾很短也不要没有,否则会扣分。想一个新颖的标题,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千万别照搬话题当成标题。

语文基础不好的同学可尝试些短点的句子,基础好的同学可以多多调动脑中的文章库,使文章文采飞扬,但切不可堆积辞藻,要把握好度。

2、整体阅读,搜索提取

高考语文阅读题,不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包举万象,驾驭全局,这是一种更高的思维要求,也是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高境界,也是高考命题的必然选择之一。

3、理清文脉,举纲张目

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试题,在强调整体阅读的同时,必须紧紧把握文章的主旨,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只有把握了文章主旨,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才能举纲张目。

<<<返回目录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一、从人生的体会方面去思考,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生体验,人在这个社会上,满分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种责任感,除却大的不说,自己对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其次是家庭责任感,再次是社会责任感,并且每个人在每个阶段的责任感是不一样的,并且对于写人文主义这一方面的作文,更多人会更加关注,也会更加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喜爱。

二、从哲理思辨性去思考,作文能够写出深度那就是要从感悟和哲理方面去思考,去挖掘,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比如,成功和失败,这在表面上看起来,明显是对立的,大家都偏爱成功而讨厌失败,那么从哲理方面去思考的话,失败也未必就是那么痛苦,失败可以给人经验,让人从经验中再次找到成功的动力,并且失败了还能够时刻提醒自己。一定不能再大意。如果作文内容能够反弹琵琶,那说不定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才是满分作文炼成法。

三、结合时代特点,任何一个时代都有任何一个时代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作文文时需要在平时的时候多关注一些时事,看一些报刊评论等等,这样有利于同学们站在时代角度去思考问题。

满分作文炼成法之四是同学们一定要注重作文素材的累积,不同的作文题材需要不同的作文素材,所以,对于情感,道德,科技,自然,还有文化问题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积累一些。积累的多了,作文起来也就有题材了,这是满分作文形成的基础。

篇3: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策略研究

一、强化基础知识复习,一轮复习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备考是一项非常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一轮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考试说明”为依据,研究考试方向,明确复习要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效率。《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是高考化学命题的科学依据,因此,对考试说明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考试说明会明确地阐述“考试目标”和“考试范围”以及“命题指导思想”和“题型比例”,还有“题目难易比例”“组卷原则”“样题”等一系列重要信息。因此,高三化学教师应认真研究,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和重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教师在研究《高考化学考试说明》时,要注意研究它每一年的变化,特别注意当年新增和新删内容。对于考试说明中新增内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新删内容一定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大胆舍弃,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

(2)以课本为基石,注重细节落实。高考化学试题纵有千变万化,其实质还是立足课本基础知识点,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化学一轮复习中要突出教材的主体地位,做到既突出重点、又要面面俱到,扫除知识盲点,丰富考生的知识储备。

(3)科学规范训练,提高训练效率。高三化学资料习题堆积如山,应该正确处理习题资料。切勿整天沉溺于题海而不求甚解,这样反而会降低训练效率。因此,平时训练应注意以下几点:1)习题要做到精选精练。习题的选用以高考题和各地名校模拟题为主。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和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高考化学备考指明方向。2)养成定时训练的好习惯。平时练习要做到定时限时训练,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切勿让学生养成做一题、对一题答案的坏习惯。

二、二轮复习专题化,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框架

通过二轮的专题复习,要使学生在一轮复习中所掌握的知识点进一步系统化和网络化,使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帮助学生构建系统而高效的知识框架。

(1)以“考试说明”为依据对课本知识及主干知识查缺补漏。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对照“考试说明”中的每个知识点认真研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同时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以形成知识网络。知识经过梳理,将会大大提升二轮复习的效率。化学学科主干、重(热)点知识覆盖面广,高考重现率高,抓住主干知识的复习近乎打下大半江山。

(2)专题复习,提升能力,构建系统高效知识框架。在二轮的专题复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网络,把化学“繁、杂、散”的知识点,通过内在或外在的联系,构成知识框架的网络,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某一系列知识点。在做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寻找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掌握内在联系方能做到游刃有余。如无机化学复习过程中,可以以元素周期律为主线,横向从钠和镁到铝,从碳氮氧到氟,从硅磷到硫氯,纵向从锂钠到钾铷,从氧到硫,从氟到碘。这样就可以将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与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联系在一起,构成了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网络。

(3)研究历年考题,把握高考的动向,关注热点知识,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分析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寻找变化规律,把握高考动向。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题的研究不难发现:第Ⅰ卷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及基本知识,内容涉及物质的量、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离子共存以及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还有电化学等。第Ⅱ卷填空题一般包括实验题、框图推断和流程图题以及有机合成题等。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对这几种题型的特点、考查方式、考查角度、考查特点以及对学生能力层次要求要进行细心的研究。对这类高考考查的热点知识,必须加大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三、三轮复习更多的是知识点的回扣

三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简单延续和重复,三轮复习更多的是知识点的回扣,常见的回扣知识的方法有纠错式回扣法和自主式回扣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地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让三轮复习更加高效,使学生在高考备考的最后关头对化学知识有全面、完整、准确的掌握。

四、结束语

总之,高考化学复习备考既要注重细节,强化规范意识,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立足课本,以考试说明为指导,选择高效的复习策略,以提高复习效率,少走弯路,从而让学生信心十足地走入考场,取得优异的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姜国庆.新课标高考化学复习有效策略之管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2).

篇4:浅说语文高考备考复习

[关键词] 语文;高考;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1-0037-02

在迎接高考的日子里,在最后冲刺阶段该如何抓好语文复习,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自己看到高考语文试题“脑子一片空白”;中国古典文学界泰斗程千帆说,让他做语文高考题,“得不了多少分”;余秋雨说,花两三个小时也不能写一篇高考作文;王蒙曾做过模拟高考的中学语文标准化试卷,最好的一次成绩也只有60分;贾平凹说,如果让他当语文教师,经他辅导的学生没有一个能考上大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中国数以亿计的学生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学习。每天中国数以万计的老师也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指导学生学习。许多学生从早上六点一直学到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付出了整整十几年的大好光阴,其中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少说也占四分之一。而冲锋陷阵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可不比那些教授专家们。我们对这些莘莘学子则富有义不容辞的天职。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综合有关方面的信息,结合几年来本人备考复习的体会,笔者认为,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认真学习“考纲”,始终把握复习备考的方向

中学教师习惯上把《考试说明》、《考试指南》、“高考信息”等等称为考纲。这实际上是从复习备考的角度肯定了《考试说明》的重要地位。几年来的考纲都对高考试题的能力层级进行了系统划分,但无论是哪种层级总强调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突出了对各种语文能力的考查——各个能力层次的考查都将在试题中得到体现,不管是“科技文阅读题”、“文学作品阅读题”,还是“文言文阅读题”、“古诗词阅读题”;而是指明了平时语文能力训练的主攻方向,要由识记理解入手,努力提高学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 注意分析总结高考试题命题规律,是复习备考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高考命题基本上实现了“科学化、标准化”。但形势在发展,高考试题也不能一成不变。所以,近几年高考试题的总趋势是“迈小步,不停步”。以2008年语文试题为例,总体上看有其稳定的一面。与2007年的试题相比,试卷结构、题型、题量、总体难度都基本未变,但从局部看,又有若干变化值得我们注意。

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实际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高考题一直在“淡化”教材“不直接使用教材”已成了高考命题的原则,这正体现了“要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的精神。因此,在备考复习中,我们固然要注重双基的落实,“语文必须姓‘语”,于漪老师没有说错,但更重要的是,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来系统地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尤其要注意训练过程中让学生灵活运用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要注意研究现实生活中哪些语文知识是经常用到的,并设计相关试题进行训练。这使我想起十多年前的一道高考试题,那就是数字大写,结果相当一部分考生未能得分。其实对数字的正确运用和规范书写,大部分中学生仍未真正过关。另外,诸如写标牌、写对联这一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能力,不少学生也没有真正具备。在复习备考中,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无疑是应该得到加强的。

四、努力把握现代文阅读提解题技巧

既然现代文阅读题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其题型是多种类、多样式、多要求,这就更需要我们掌握运用正确的解题技巧,遵循科学的解题思路,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快速阅读,把握整体,抓住要点,克复障碍,完成题目要求得做到如下几点:

1.吃透教材,审清题意。阅读材料是答案的依据,当然应该读懂、弄通、吃透。否则,答题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答题时,首先要在阅读所供材料的基础上弄清命题点,题目是从哪里来的,明确命题意图和要求,要考察的能力,解题要达到的程度,只有明确这些才不至于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2.把握整体,高屋建瓴。阅读材料无论是短文还是段落,也不管是什么文本,它总是一个整体。因此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与之有这样那样的联系,答题时必须时刻不忘整体,围绕整体选点深挖,就近迁移,脑手并用,体味语言环境,看清试题实质,才不至于出现答题与整体相悖的可笑纰漏。

3.上下观点,前后呼应,在弄清命题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考虑答案还得顾及上下文、前后句,上下搭配,前后呼应,要根据文意句意相互沟通、渗透。要按照关联性的原则,将答案置于具体语句之中。

4.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考虑答案,要明确解题的针对点,在“点”上下功夫,切记答非所问,或丢掉了主要的,抓住了次要的;或抓住了现象,丢掉了本质;或废话连篇,不切题意。

5.按照要求,不增不减。现代文阅读表述题假如遇有字数规定的要求时,我们一定不能违背。不要因为多多益善而弄巧反拙。

五、尽量让学生的作文语言出“新”

1.锤炼动词、形容词

要是作文语言新颖脱俗,鲜明生动,必须注重锤炼字词,尤其要注重动词和形容词的锤炼。如:“低垂的天幕压着我的胸口,灰暗和沮丧撕裂着我的心。”“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前句中“撕裂”一词毕现了苦闷无助,失落伤痛,仿佛心叶被一点点地撕扯开,流淌着殷红鲜血的情景。如此灵动的文笔,神奇的表达效果,都仰仗于动词的灵巧运用;后句中“感光”这一摄影术语的运用使人倍感新颖别致。形容词妙用也别具情态。

2.独创妙语佳句

这是根据文章表达需要。独辟蹊径创新语的一种方法。比如:“一支钢笔用得像博物馆的‘三八大盖抢,可还不能光荣‘下岗。”“‘高三两字很沉,我觉得分量超过了‘高山”。“说实在的,相信漂白几次后也不会输给包公的。外婆婆的海拔不高,头顶到地面距离为1.562926M。”如此幽默妙语,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能不让作文得分升值吗?

3.注重新奇组装

组装是一种创新过程,其方式不拘一格,可张冠李戴,如:“他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规,最后荣幸地受到校长的‘亲切接见”;可褒词贬用,如:“今日美国已是螃蟹十足了。今日到中东上思想政治课,明日到东亚开人权学习班,刚在南斯拉夫踢完了热身赛,又跑到印度半岛当裁判”;可巧借熟语,如:“美国多年来与台湾保持着暧昧关系,全然是为了自己的被窝温暖,换句话说,如果台湾这只热水袋不能保障美国申在亚太地区的脚趾暖和,甚至还倒灌冷风,他立马就会把台湾蹬出被窝去。”还可错位搭配,例如:“一道道幽怨的眼神凝成线、织成网,网住了班主任的脚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备考复习过程,启迪学生注意运用生动形象新鲜的语言来表情达意,使人耳目一新,届时定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篇5:高考语文备考复习心得体会

对于现代文,考卷中的文章篇幅一般都较长,如果有时间有能力的话,从头到尾看一遍是必要的,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关键的词句,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以及猜想出题老师的思路。如今现代文的考题除了主观题外,对文章的剖析其答案一般都在原文当中能够找到,所以只要仔细寻找适当归纳,拿分并不难。但如果时间能力有限,自己无法看完文章的话,仔细阅读首尾段以及每一段的开头与末尾一句是最基本的,然后再读题目,顺着题目的思路看文章。不过这样的效果没有前者好,所以尽量在平时的训练中练习阅读速度,一般是15分钟完成一篇练习。

今年的语文考题中古文的分值有所增加。而古文恰恰是我认为高三一年最值得我们花时间花功夫的部分。诗歌的基本常识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必须认真地整理,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熟记一些常考的知识点,如一词多义、基本句式、通假字等。相信这些内容在高三老师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诗词背诵在今年的语文考试中也增加了,建议先把初中到高中语文书上所有要求背诵的篇目,尤其是其中的名言名句名段熟背熟默,然后再挑一些经典篇目进行有选择的背诵。背诵诗词名篇不仅是应付默写的那几分,这对于诗词鉴赏以及作文都是有巨大帮助的。

每一年对考生在作文上的要求都略微不同,今年练了散文,明年就考议论文,今年练了议论文,明年又要考你记叙文的功底。况且近几年作文题目越来越抽象,变化也寻不到规律,所以猜题目的方法极不可取,最好的方法是以不变应万变。批卷老师既然无法认认真真一字一句地读考生的文章,那么还不如写一篇好的“应试作文”:通常题目起得让人眼前一亮,开头华美结尾深刻,观点前两段内醒目地提出,中间每一段的开头句之间有并列或是层进的关系,让批卷老师一目了然,凸现出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并有些技巧地联系引用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诗词和事例,这样的文章只要不偏题,主题明朗,应该不会得低分。当然这只是我高三一年在老师的点拨下得出的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篇6: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进入21世纪,高考语文命题改革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在这新的阶段,命题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进一步准确测试考生的语文能力,如何进一步体现对中学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总体思想仍然是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的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从而使高考和教学在发展方向上一致起来。

高考语文考试内容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5个方面。高考语文主要测试5个方面的能力: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鉴赏评价。下面从考试内容五个方面谈谈复习备考方略。

一、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山上层层桃李花

语文基础既是技艺之学,也是积累之学,是检测学生真正语文水平的习惯之学、根本之学,所以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必须重在挖掘以往知识库存并伴随着持续的大量的课外积累即“功夫在课外”的工作,方可收理想之效。

复习阶段的课堂操作和课下操练的总体策略是:字词推敲的敏感性要培养,大量阅读与做笔记相结合的习惯不能丢,练习时理清思路的做法应坚持。“处把握而却寥廓”只会触及语文学习的皮毛,难撼根本。同学们在制订复习计划时要注意与老师的专题训练同步,全面了解命题特点,熟练掌握答题技巧,始终贯彻多积累、练反复原则。下面就基础知识各项内容分述:

一、字音、字形。字音多为考察特定语境中的读音,一般选取常见常用又易混淆的字。

字形方面,同音不同形,同义形相近乃命题重点,一般也取常见常用的又给出一定语境(词语中)的字。复习除大量识记外,可辅之以解义、辨形的方法,同时了解汉语词语的构成方式、探究词源也不失一种好方法。

二、词语部分包括同义词、关联词和成语,是高考重点之一,赋分6-9分不等。近义词的辨析要树立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的观念,关联词可与复句关系结合,熟记即可。

三、句子复习包括三项内容:

1.病句的辨析采用客观,重点应放在“搭配不当”和“成分残赘”上。修改一般用主观题,原则是不变原意地修改。

2.“扩展、压缩”。复习时应明白新闻类文稿的倒金字塔结构特点,概括重心放在导语中;对一般文段可采用抽取典型词语的方法。

3.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题,主客兼有,重在分清不同句式的区别。

四、“修辞”方面,狭义指修辞方法,这几年纯粹辨析题已经消失,甚至渗透到现代文阅读中。复习时如能区别易混淆的像下列三组即可:比喻-比拟:前者重在甲像乙,后者是把甲当作乙;借喻-借代:前者突出事物间的相似点,后者强调事物间的相关点;对偶-排比-对比:对偶重在上下句的整齐,排比强调句式的相同或相似并连续排列,均侧重形式,而对比意在比较两者的好坏等,侧重内容。

修辞复习可通过造句、变换句式,尤其是仿写等强化认知。另外,对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优美文句,应认真感知,可摘抄可辨析,以便为日后所用“储料”。

简明的要领在准确理解词义、避免语意重复,领会代词的化繁为简的功能和语句内部层次的切分。连贯方面可从话题一致、事理通畅、情境和谐三方面复习。语言要得体,除了加强个人的文学、文化、品德修养,日常语言注意身份、场合和形象外,弄清公文语体与其它文体的不同,注意积累交际语汇应是复习的着眼点。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绝不等于练习,练习也绝不等于做练习题。

二、文学鉴赏:风景旧曾谙

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是高考语文考纲中的第二大板块,该部分得分率为50.66%。揣摩20的“考试说明”,除了标明其中的一点(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今年不考外,其余的与20完全相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该部分今年的命题方式、试题类型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近年来文学常识题的命题特点(1)试题涵盖量逐年增加,难度增大。(2命题的范围由教材课文中出现的作家作品扩展到课文的阅读提示、课文注释、课后练习等。

(3)出现了由单一作家作品到作家并称、作品并称的综合选择项。(4)考点由常规的作家作品名称到作家作品的创作方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5)文学体裁常识题以诗词、戏剧为主。文学常识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1)连线复习,分块掌握。作家作品部分内容庞杂,要想复习得有条理,更富有针对性,连线分块的方法则显得较为理想。分块:中国文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十八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连线:作家--作品--体裁--时代(国别)--主人公。(2)理清文学史(包括文学流派、文学体裁)。中外文学史的基本框架,不同时期文**流的基本走向也是文学常识中的重要内容。复习时要认真掌握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几篇文学知识短文:《我国的古代文学》、《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我国的现代文学》。(3)非入选课文的重要作家作品应加以重视。高考中诗歌鉴赏考什么近几年来,高考诗词鉴赏一般设置两道题:其一是解说诗词文句,要求“读懂”,这是鉴赏的基础;其二是评价诗词的内容与表达技巧,要求“读出意味”,这是鉴赏的核心。诗词鉴赏能力具体要素由四部分组成:形象、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考文学鉴赏题备考的几点措施(1)研究考纲,研究近几年高考文学鉴赏题的命题规律。(2)掌握各种文体的知识体系。(3)掌握各种文体的鉴赏方法,多读一些有鉴赏内容的文章。(4)练习同异辨析,学会多角度评析作品。考场上解答文学鉴赏题的基本方法

(1)搜寻作品创作的相关情况,进而整体把握诗歌的主旨。

古人有“诗言志”之说。一般说来,创作诗歌都离不开当时的具体历史背景、个人的际遇以及情感抱负等。鉴赏古代诗歌,应当想方设法利用诗歌的标题、有限的一些提示注解或者借助一些已了解的文学典故以及自己曾经在课内外所了解的一些相关知识,去揣摩、判断进而领会诗人创作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领会诗歌中炼字的精妙,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古诗非常讲究炼字,尤其是对谓语中心词更是反复琢磨,力求画龙点睛,使全诗顿时生色,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品味诗歌,要体会其炼字的精妙,再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意境。

此外,熟练掌握常见的艺术手法,诸如写景抒情、题材取舍、人物形象、修辞手法、用韵特点、联想想象、点面动静结合等等,在考场上准确加以判断。

(3)调动已知进行知识迁移,缜密思考比较选择项。高考鉴赏题的考查内容,大多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知识有关联,不超出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范畴,考场上考生要有效地进行知识迁移,为了降低考题的难度,命题者常常在选择项中故意设置“破绽”,考生要在知识迁移中,反复阅读比较,准确领会命题的用意。

文学鉴赏部分高考命题的基本趋势

我们预计,今年命题的范围大多体现在诗歌的鉴赏方面,并有向其他文体扩展的趋向。考点大多集中在诗歌鉴赏能力的考查上。对能力的考查由单一型渐渐趋向综合型。总体说来,该部分题的难度近年可能有所降低。试题分值和文学常识一起共12分。

三、文言文阅读:平芜尽处是春山

跟去年相比,今年高考文言文试题将稳中略有变化。年“考试说明”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作了明确规定,“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今年的高考文言文必须根据上述变化来命题。选文仍然可能是史传性文言文,可能会增加一道实词的理解或一道文句的理解。那么,在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应该怎样抓好文言文的后期复习呢?我们以为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课本第一。多年来,高考始终遵循了依托课本命题的大原则,因此,考生对课本知识要做到:(一)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二)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文言文应以“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为复习重点,主要指以下两类:(1)在文言中常用,而在现代汉语中不再使用的词。如:“粟”、“帛”、“寐”、“冥”、“足下”、“焉”等。(2)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但古今意义并不相同的词。如“婚姻”、“慷慨”、“但”等。(三)选好篇目。选取基本篇目中那些最典型、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进行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传”(《廉颇蔺相如列传》)、“二战”(《赤壁之战》《崤之战》)、“三论”(《六国论》《过秦论》《师说》)。二、效率至上。高考的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高效、快速地搞好复习极为重要。考生要做到:(一)计划性强。考生对后期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二)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三、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段子、读段子、译段子”。“选段子”关键是精。然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段子”关键是“信”(准确)。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读懂”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理解”包括理解文章背景、重要内容、作者的观点,以及理解文章的层次结构、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等。可见,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只能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离开具体的语境,照样是事倍功半。学好文言文,只有通过整体阅读,巩固各项系统的知识和规律;在阅读中发展智力,培养理解、分析、综合、运用、评价、表达的多种能力,开拓思路,领悟文言文的学习要领。这样,考好文言文,才能成为现实。

四、现代文阅读:吹尽狂沙始到金

今年,《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要求作了调整:“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文学作品。”

把“科技类文章”归并到“自然科学类文章”,从文章的分类来看,科学了;从考查的范围来看,大大扩展了。因此,我们现在的训练,不能仅仅习惯、满足于处理“中微子”“生物降解”“外星人”这类信息,而应提高处理广义上的“自然科学类”信息的能力。今年高考又加入了新的阅读要求“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这种推断和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有理有据的。有时候,阅读材料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就考查的能力层次而言,现代文阅读涵盖了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三个层次的思维能力。从命题的实际看,“以理解为基础,以分析综合为核心,兼顾评价鉴赏”就是对阅读的思维能力及质量的要求,而且针对不同的文体,需要我们选用或兼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并达到一定的水准。这也是“全面考查”的又一重要内容。(一)答题原则“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是我们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原则,也是我们检验解答效果的惟一标准。

(二)分合意识

先“分”后“合”,是一种应付现代文阅读尤其是限定字数的简答题的有效方法。“分”,就是“分点解析”,尽可能完整地分解出回答问题时所涉及到的所有题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合”,就是“归纳综合”,将分解出的多项复杂的内容归拢起来,进行概括总结,以达到以简驭繁的最终效果。

(三)练习意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备的操练意识,现代文的阅读练习更是如此。“练精高考题,精练普通题”是我们指导练习的一贯口号和做法。高考临场阅读不同于平时阅读,因此我们进行考场阅读训练的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临场阅读习惯、训练答题技巧和方法上。我们认为,在进行课文阅读理解和练习各类试卷时,应反复强调并落实下列习惯和要求:第一、调整心态冷静答题。第二、巧用信息整体把握。比如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第三、确定区域圈点勾画。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第四、靠船下篙摘取原文。命题专家如是说:“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高考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靠船下篙在原文中找答案。第五、先拟草稿写全写顺。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数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关系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也是高考要着重考查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五、考场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

年高考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材料作文,是自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以来最为开放的作文题。高考出这样开放的作文题,目的是给教学以参照,鼓励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面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和个性特点。但是,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错误的应试思想的蔓延,今年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当然,仍然会有多种文体供考生选择,仍然是话题式的作文,限制主要是内容上的限制。

今年高考写作要求中增加“感情真挚”一项。过去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发现了一些仿作和套作,甚至违背情理的假、大、空文章,这项要求意在倡导学生作文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矫揉造作。另外,作文仍然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发展等级体现了高考作文允许学生创新,并且鼓励创新思维,这对于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作文就是做人,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结果,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把行为过程中最典型、最美好、最感人、最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深度、有波澜,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教育人的作用。

话题作文比一般的命题作文和一般的材料作文自由度要大,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写作话题作文要突破内容关;话题作文减轻了审题的难度,但仍需仔细审题,化大为小;写话题作文,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运笔写作时心里时刻要有发展意识;审清揭示语的含义,逐句细读题外要求及注意事项。

话题作文要使阅卷者“一见钟情”--要有美妙的写作画面,只要考生做到平时留心,考场沉着,我们就可做到书面整洁,书写美观,字体规范,行款正确,就能使自己文章的外部形体以独特的魅力去激起阅卷人的审美愉悦。要记住,貌美是使阅卷人一见钟情的一张王牌。向阅卷者“吐露真情”--要有真挚的写作感情,激情出智慧,真情出精品。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伤心也是动人的歌;心中有条爱河,让文章腾起闪光的波浪。写出令人“怦然心动”的文章。

让阅卷者明白你的“新”意--要有鲜明新颖的写作意旨:托起藏在云层中的太阳;五路神兵,各显其能:(1)多向思维,选优择新;(2)深入钻研,挖奇掘新;(3)出人意表,超前想新;(4)逆向反思,领异标新;(5)杀回马枪,旧题翻新。厚积薄发,练就点金之指--要有独到的写作才识:解决“无米下锅”的危机;广博联想,想像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奇;收光聚焦,点“材”成金。做一个好裁缝--要有优美的写作形体:巧饰题目,要一目传神;雕饰“凤头”,打好第一枪;修饰“豹尾”,撞响警世钟;撑起“猪肚”,要有撼人心魄的精美文段。不防施展一下魔术--要有醉人的写作文采:修辞是作文的魔水,流行的话儿真精彩,要的就是“金刚钻”语言。

考场作文还要注意三忌:一忌不讲文体。近两年,社会上流行一种“淡化文体”的说法。这对考生产生了误导,以为“文体不限”就是不讲文体,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结果出了一批非驴非马的“四不像”的文章,直接影响了许多考生的得分。其实,“文体不限”并非不要文体,它只是给了你选择文体的充分自由,一旦你选定了某种文体,就得按该种文体的要求去写,记叙文就得像记叙文,议论文就是议论文。二忌感情虚假。去年的作文题由于话题宽泛,因此选材多样,内容丰富,不少作文很生动。但如果细细一看,就会发现,所叙之事虽

然是真实的,但感情却是虚假的,至少是外加的。这虽然不能全怪学生,但这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高考作文不仅内容要充实,而且感情一定要真挚。三忌华而不实。这两年,部分考生受报刊上某些“美文”的影响,一味追求用词的“多彩”,虽然辞藻丰富,但花里胡哨,华而不实,内容浅薄、飘浮。这种文风要不得!还是以平实的现代口语去表达实实在在的内容为好。如果能在内容真切的同时做到词语生动,那当然更好。

作文考查是高考试卷中的重头戏。准备高考作文有两方面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二是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包括对现实社会的了解,对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了解。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才是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总之,考前一定要注意检查所学知识是否系统。缺什么补什么,绝不发生偏离现象。在储备系统知识的同时通过查漏补缺使知识的系统得到保障。对于遗漏的知识一定要知道为什么,弄清楚问题的根源,以便根绝。通过运用而巩固提高。知识一定是在运用中才能发现问题所在。适当做题是必需的,但又不能把题做死了。要多思考。最好推而广之地做,最好能学出个性与特色。个性与特色是学出创造性的一个标志。在今天大讲创造的大气候下,这是成功的一付催化剂。比如作文就是最能体现个性化的载体。但也要注意个性化不是胡思乱想。2001年语文科《考试说明》进一步明确了高考语文的能力要求,其中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所占比例很小,测试的重点在语言应用、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因此,复习时应加强这几个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篇7:高考语文复习备考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4分,每小题4分)

第1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姐妹情深,我怎么能丢下残疾多病的姐姐和妹妹,一个人嫁到外省去呢?

B. 这个项目能否上马,决定于我们现在是否具备了条件。

C. 所谓“关键”词语,是指与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重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D. 作为一个领导,你应该把群众的意见认真地考虑一下,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

答案:C

第2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一些同志目光短浅,工作中是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B. 在那个车马如潮的十字路口,我们经常看见年过半百的一位退伍军人,在指挥着行人。

C. 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是《红楼梦》,《红楼梦》的影响一直到今。

D. 他孜孜不倦地写作,创作出大量的作品,硕果累累。

答案:A

第3题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海海水的百分之二十三到二十五。

B. 可以说,他是一个真正地从内心深处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人,忍受不了加在他身上的他不能承受的轻蔑。

C. 在繁忙的环市路口,年过半百的一位老人正手持小旗指挥着过往行人。

D. 他孜孜不倦地写作。用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话说,他似乎活得很“累”。

答案:D

第4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

B. 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C. 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D. 歌咏比赛成绩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答案:C

第5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位教练不喜欢无时无刻地指导球员的技术动作,因为他对自己的队员们充满了信心。

B. 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都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

C. “东方明珠”号是一艘设施齐全、装修豪华、服务一流的游轮,归属于长江轮船公司管理。D. 实践证明,知识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往往取决于他的勤奋程度。

答案:D

第6题 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 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答案:C

二、(16分。每小题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假如你把一根大头针戳进气球,要过多久气球才会爆裂呢?不需要很久,而且这个时间可以利用高速摄像来测定。不管怎样,橡胶在压力之下裂开,总是要耗费“一点儿”时间的。然而,假定你取一个分子,它只有十亿分之四英寸大,对它完成相当于把一根针戳进气球的动作,那么这个分子要隔多久才会断裂呢?这个时间要比气球爆裂短得多,然而科学家现在照样能测出来。

一个分子是由一团原子组成的。当这些原子互相靠得足够近,由于它们外层区域的微小电子相互交叠在一起,因而使这些原子粘合在一起了。这种电子的交叠形成了一种稳定状态,倾向于保持不变。为了保持这种状态,原子必须继续保持紧密相连,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化学键”。

形成一个化学键的两个原子并不是保持静止不动的。在绝对零度(等于一273℃)以上的任何温度下,原子总是倾向于以随机的方式随意运动。不过,当它们被化学键绑在一起后,就不能再自由运动,但可以这么说。它们仍不断地尝试作自由运动。被化学键绑在一起的两个原子可能会作相互分离的运动,但是化学键会把它们拉回到一起来。它们会再作分离运动,但又被拉回,如此往复。因此.原子就在自己的位置上振动。

化学键活像一个小弹簧,原子相互分离得越远,化学键施加的拉力就越强。然而,如果由于某种缘故,原子的分离运动超过了一个临界值,化学键就会紧张过度,像一根弹簧那样,出现断裂。这时,分子断裂,而原子获释。随着温度升高,原子会逐渐远离,超过化学键的束缚。如果温度升得足够高,分子肯定会断裂。同样,如果注入其他形式的能 量,分子也会趋于断裂。现在的问题是一旦注入足够的能量,分子断裂开的时间有多长。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化学键从受损到断裂所需的时间是2.05×10-17秒。光线以每秒186 262英里的速度运动,这是我们宇宙中能够达到的最快速度。如果一束极快的激光脉冲打 在分子上,在化学键断裂以前,这束光也只能离开四百分之一英寸。

第7题 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绝对零度时,原子倾向于随意运动

B. 被化学键绑住后,原子很难自由运动

C. 被化学键绑住后,原子仍然努力运动

D. 原子的振动,是以“分离”抗争“束缚”的表现

答案:A

第8题 对第四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定的高温可以使分子断裂

B. 外力的介入可以使分子断裂

C. 化学键的拉力并不是无限的

D. 化学键的断裂需要漫长时间

答案:D

第9题 从第一段文意看,对“总是要耗费‘一点儿’时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的漫长

B. 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的极短

C. 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相对较长

D. 这句话意在强调气球爆裂时间相对较短

答案:C

第10题 从第二段文意看,对“倾向于保持不变”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句话是指电子很不容易稳定

B. 这句话是指原子很不容易稳定

C. 这句话是指原子具有稳定状态

D. 这句话是指化学键具有稳定状态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面试题。

人类社会最重要的`门有两个,一个是国门,一个是家门。

经济时代最有价值的门可能是商场饭店之间的景点景观之门。

市场经济促生的旅游产业通过门票获得了巨大的利益。“门”通过门票出售的方式似乎给游客一种平等和尊严,因为只要你购买了门票,你就可以通行参观相应的地方。

其实不然,我记得l9前后我带领单位组织的“小记者夏令营”营员参观北京海淀区某著名爱国教育基地,门口售票处赫然写着:北京市学生半票,外地学生全票。民族尊严与自尊一百年前在那里被摧毁过一次,而那次参观,又被伤害了一次。

在云南某民俗村,游客参观除了买门票之外,进“门”还有一项据说是祖先们传下来的传统仪式:喝一口酒,姑且不说是不是有人就根本不会喝酒或戒酒,这个“仪式”却是让所有来宾都喝那同一个碗中的“酒”,无论国内国外干部平民,一视同仁,不喝那碗酒,别想进门!这种“传统”把不文明、不卫生当成特色、当成卖点。

在孔庙大门前,我们听说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并在门外设立下轿石与拴马桩,这是让权贵们尊崇人文先圣,是封建社会对“文化人”的尊崇方式。我今年到福建东山参观一座已有数百年历史的武神庙,它的进门戒律也让人叹为观止!守门人说,这位武神在当时的身份相当于副总理一级,所以,只有副总理和副总理级以上级别的人才能从正门进,其余的人只能从旁门进,还说,省委领导有一次前来参观,守门人破例打开栏门的横木,让领导们从正门进,但领导们非常尊重传统,自觉地从旁门入内。尽管现在网上有人非议这位武神,说他是位好色之徒,但我没有考证,不敢妄说,我只是觉得寺庙定规矩的人是个既不尊重自己,也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家伙,你也不想想,任何一家寺庙道观一百年二百年之间能有多少“副总理级”以上的人来参观朝拜呢?是广大游客参观者的香火门票才供奉起这座建筑和工作人员薪资,而这些真正的客人却得不到“从大门进入”的最起码的尊重!

我当时站在大门口,看着同行的游人从旁门鱼贯而入,既生气又感叹,生气是因为我们被蔑视了(因为不够副总理级),感叹是为什么这么多游人居然对这种公然的蔑视和不尊重视而不见,并入内参拜呢?如果所有人都自觉抵制,自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这家庙还“开”得下去么?同一天我们还参观了一家台湾茶商开办的大型茶艺园,内设有一家日本茶艺馆,有一座小阁楼式茶艺室特别引人眼目,门很小,在一米高处,每一个入室饮茶的人都须攀登小木梯猫身入内,导游解释说:为什么要做这样小的门呢?一是门小室内安静;二是猫身入内体现对茶神的敬意;三是凡入室内的客人都是平等的!一个小小的门体现了对所有人的平等!

是的,门大门小是次要的,关键是,我们入门者是不是平等地进入,是不是得到文明的接待和尊重l

第11题 福建东山武神庙的门戒律体现了什么?(5分)

答案:体现了人有贵贱之分。

第12题 文中后面提到的一家日本茶艺馆与前面的武神庙形成怎样的关系?(5分)

答案:对比的关系。

第13题 这篇文童倡导的是什么样的理念?(5分)

答案:倡导生命的尊严,人人平等。

第14题 从文中看,作者认为“门”和“尊严”有什么关系?(5分)

答案:“门”通过门票出售的方式,大概可以给游客一种平等和尊严。

第15题 “小记者夏令营”事件,为什么让作者觉得“受到了伤害”?(5分)

答案:因为北京市学生半票,外地学生全票,同样是学生,外地学生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试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体。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第16题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抒发了一个不得志的游子,功不成,名不就,想家而又不能回的思乡哀愁。

第17题 全词主要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指出关联上下阕的关键句子。(4分)

答案:主要使用的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关键句是:“不忍登高临远”。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日:“晏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①,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景公谓晏子日:“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何也?”晏子日:“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第18题 文中的“圣人”,“愚人”代指谁?从全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6分)

答案:“圣人”指管仲,“愚人”指晏子。从文中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自谦、仁义、智慧、安于贫穷的人。

第19题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文字的大意。(6分)

答案:我听说,从国君那里获取大量的财物,而让百姓受益,那是臣越位代替国君给百姓施恩惠,忠臣是不会这样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获取大量的财货,全部独吞,不给百姓,又是自私人的行为,仁义之人也不会这么做。

第20题 文中的“筐箧之藏”和“宰藏”的意思是什么?(4分)

答案:“筐箧之藏”是为个人得利,不顾百姓的自私行为。“宰藏”是替他人藏财物的愚蠢行为。

五、作文(60分)

第21题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所感动;感动是从善良心灵中涌动出来的一种美好情感。请以“感动”为话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篇8: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方略

一、合理选用选修教材, 提高复习备考效率

历史选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其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形成、知识视野的开阔及个性的发展。从课改的角度来讲,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选修模块的学习。《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中规定:高考历史选考内容涉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及“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选修模块, 考生从4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也就是说, 在高考文综试卷中, 历史选考内容是根据四册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各命一道题, 其分值相同, 考生只能选择其中之一作答。这一方案的出台, 直接影响学校对选修教材的选用。由于没有多少经验可循, 各学校对于选修多少、选修什么, 基本上是各行其是。如何来选用历史选修教材呢?根据课改地区的经验, 以及从复习备考的实效性来考虑, 笔者认为:1.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学校或班级, 可以选用2册选修教材。这有助于学生对必修教材内容的理解。2一般的高中学校学生选修其中一册学习即可。选修得少, 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备考, 考生在面对高考选考题时也不至于花费宝贵的时间进行抉择了。3.如果从应考的角度来讲, 建议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模块。这一模块试题的命制较有规律。一般是要求考生根据试题提供的材料, 概括改革涉及了哪些方面, 这些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等。

二、合理提炼复习内容,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在以往的复习备考中, 历史教师往往过于拘泥于教材, 对教材中的内容, 无论是正文还是注释, 都是逐字逐句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生怕有什么遗漏。随着高中课改的实施, 课程理念和教材都发生了变化, 历史教材出现多种版本。版本不同, 教材的内容结构、案例的选择及叙述史实的方式等也会存在差异。这也要求教师树立崭新的教材观, 即由原来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复习备考中, 教师要结合《考试说明》中涉及的知识点, 合理提炼复习内容, 把握历史主干知识, 为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 并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无须要求他们对教材内容逐一识记。

删减部分复习内容, 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教材内容的取舍, 历史教师向来比较谨慎, 通常是拓展补充的内容远多于删减的内容。虽然《考试说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 但高考并未特别强调历史知识考查的覆盖面, 命题者对考查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有选择性的。如, 中央集权制度虽为历史主干知识, 但历年高考试题却很少涉及。对于敏感性较强的历史知识点, 如, 中日关系、国共内战;对于不利于对学生正确价值观进行培养的内容, 如,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游行或暴力革命等内容;对于史学界还存在不同观点的历史事件, 如, 太平天国运动等, 高考一般极少考查。对此, 教师可大胆地舍弃, 没有必要让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复习。

三、引导学生多“看”多“做”, 重视答题能力培养

美国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 我忘了;我看了, 我知道了;我做了, 我懂了。”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 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 而是要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在高考复习备考阶段, 教师应当让学生多“看”多“做”。让学生多“看”多“做”, 意味着教师要少讲, 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教师在复习阶段习惯于讲解, 总担心复习时间不够用, 讲得少会影响正常的复习进度。在以“能力立意”考查为主的高考背景下, “看”与“做”却显得尤为重要。“看”的过程, 是阅读与思考的过程。高考历史题多以材料题的形式呈现, 阅读量大, 能力要求较高。阅读讲求速度, 要在阅读中获取有效信息, 并且能够根据试题设问进行积极的思考, 这都需要在复习时加以训练。在进行阅读训练时, 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自我解决问题, 而不宜采用“我说你记”的方式。其间应当注意, 不要以个别学生的回答作为全班学生的共识, 也不要直接地用“标准答案”去削弱学生“看”的作用。“做”的环节即学生行文环节, 这是教师容易忽视的, 以为学生阅读了、思考了、回答了, 问题就解决了。其实, 说出来与写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高考考的是写出来的能力, 也就是知识输出的能力。知识的储备, 靠的是勤奋, 知识的输出, 靠的是能力。输出的效率和质量如何, 事关高考成绩的高低。学生行文环节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高三阶段的试题讲解中, 即使学生理解了, 教师还是要让每一位学生以书面语言的形式简练、规范地把答案书写出来。只有这样, 才能使其达到真正的“懂了”。

四、其他方面

1. 进行限时训练。

复习备考离不开考试训练。对于考试, 既要讲求试题的质量, 也要对学生的作答进行严格的限时训练, 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 保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答题任务。如, 12道历史选择题要求学生在8分钟之内答完。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答题速度提高了, 就会避免高考中出现答不完试题的现象。

2. 规范常规考试。

笔者认为, 学校组织的每次考试都要像高考那样规范。考场的安排、试卷的命制、考试的规定及答卷的要求等要与高考接轨, 以让学生有一种高考的感觉。学生习惯了这种考试形式后, 其对待高考的心态就会发生转变, 当他们真正走进高考考场时, 会从容不迫地作答, 就能发挥出平时的水准或超水平发挥。同时要强调的是, 每次考试完毕后, 教师必须及时阅卷, 及时地进行讲评。如果教师拖拖拉拉地批改试卷, 一周后再给学生讲评, 就会大大削弱考试的作用。

3. 理清知识类别。

一般来说, 历史知识可分为三类:一是需要记忆的。如, 重要的历史年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阶段特征等。二是需要理解不需要记忆的。如, 历史事件的影响、意义等。教师对于历史事件的影响、意义没有必要进行过多的分析, 高考试题中一般不会有这种设问。三是既需要记忆又需要理解的。如, 历史事件的背景、特征和作用等。这一类知识是复习的重点。

4. 研究高考试题。

高考历史试题具有规范性和导向性, 是最佳的复习资料, 其中隐含着史学观点和命题趋势。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 教师应注重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最好亲自做几套往年的高考试题, 以感受其难度、信度和梯度, 把握高考试题“能力立意”的考查力度, 寻找答题的技巧和方法, 分析高考历史试题命制的趋势。教师亲身体验了, 在检测试题的设计、复习内容的处理及教学方法的运用上, 就会有的放矢,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上一篇:2024年度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法制教育总结下一篇:初中物理教师校本研修计划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