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备考:高三一年各轮复习重点指导

2024-05-22

2010年高考备考:高三一年各轮复习重点指导(精选5篇)

篇1:2010年高考备考:高三一年各轮复习重点指导

2010年高考备考:高三一年各轮复习重点指导

一轮复习重点

这个问题我觉得对学生或是家长有比较直接的指导能力,讲什么呢?就是讲高考各轮次复习的重点。因为这块你们可能还没有,暑假现在也不让补课了,比如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去上新东方补习班了,所以这样子的话可能是已经开始接受第一轮的复习如果还没有的话那么在秋季开始也不耽误,但是这个工作必须要做在前面。通常呢我们复习作为为三个轮次。这三个轮次是学生的人生当中实现飞跃的关键的一步。

那么我再打个比方,比如说,如果我们想要踏进高考的这扇门,那么这三轮复习是跨过高三这个门槛之前的最后三个台阶,台阶之前就是这十几年的拼搏的曲折的道路,那么过了这三个台阶又跨过那个门槛那你就真正的踏进了大学的校门了。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但是我觉得这三轮的复习对大家的重要性或者说它的战略意义就在于此。在整个备考过程当中除了自己的努力之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复习资料,还有就是必须要接受专业的指导,专业老师的指导。光靠自己是不行的。然后采用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对策,比如每一轮次的复习它所关注的重点和关键点。待会儿我都会提到这些,不管大家经历还是没经历,这些希望给大家做一个友情提示。那么在未来碰到类似的情况呢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首先我讲一下各个轮次复习当中我们必须所关注的问题。

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将我们学过的基础知识梳理和归纳,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以两个方面作为参考。第一个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第二个以教学大纲以及当年的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参考的依据,然后做到尽量不遗漏知识。因为这也是作为我们二轮三轮复习的基础,那么很多学生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思想上不是很重视。因为觉得这些知识 我都学过了。所以你讲的这些东西肯定跟我以前学的都差不多,问一下这个知识点,我明白 问一下另外的知识点,可能也清楚,可能也知道怎么回事。但是你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没有达到高考的要求,这是我们在一轮复习当中始终要问自己的问题。我下面讲几点,你能够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检验一下自己,看自己是否知识真正的达到了高考的要求了。第一个从知识的准确度方面就是,懂啊。知道并不一定就懂,懂了你并不一定真的会用,那么一轮复习一定必须要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高考的要求。

那么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第一排这个女生你是几年级的?新高二对吧,好。那没问题,上过初三就行问你个问题啊,我是教化学的老师,我就问你一个关于化学的问题,特别简单的一个问题,不要害怕,咱们就从高考的角度检验一下,对知识的掌握能否达到高考的要求,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初中都学过什么叫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当中,它的质量不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没有了是吧,啊,也就是说在化学反应过程当中,我们基本上可以给到50分。因为为什么呢,首先这个表述就不很精确。首先大家可以翻一下以前的书什么叫催化剂,能够改变其他的化学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对吧,然后,本身的质量和还有,化学性质没有改变的这样的物质一定是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变化。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的物质,那么应该这样说才对,才准确。好,那么这个概念其实任何一个在座的同学都应该知道。因为这个概念老师也是经常的强调,那好,关于这个概念我想检测一下同学,这个同学,我还有一个问题没问完,然后关于这个概念很简单,那我还想问三个问题,理解一下这个概念的准确程度,第一个问题说,对于这个化学反应速率来说,它改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这个改变是它加快还是减慢呢。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加快的是正催化剂,减慢的是负催化剂,对吧。非常好!第二个是这个催化剂有没有参与化学反应 没有,它只是应该没有吧,应该没有,好,这个问题呢,这个问题最经典的回答,是什么呢 是我在上一个VIP班的时候,这个班上,有两个孩子,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两个人争得不可开交,就是这样的。而且,我还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在新老师座谈的时候呢,我也问题了同样的问题,这个呢老师也是百分之五十对百分之五十,有人认为有,有人认为没有,就这样的一个比例,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说明什么呢,说明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晰,对不对呀,这个概念很简单。但是,大家从这个角度去想一想,我告诉你正确的答案,它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关键是看介质什么,或者就像你说的,如果它只是提供了一种介质那么反应在其中进行,在这个环节当中,那么催化剂呢就没有参加化学反应,这就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好,这是第二个问题。

还没有结束,第三个问题说化学性质不改变质量也不改变对不对,那么物理性质会不会改变在这个问题上,这是我想问你一句,好这个,就放后面了如果刚刚它就不会改变了,对不对?所以这有两种可能,像在这个问题当中呢,大家都在初中学过了。可是为什么呢还是没有达到高考的要求,对不对?这就是从知识的准确度,所以说不是说某个知识我提到了,哦,好像有这么回事儿曾经在多少年前我学过。这个是肯定不能参加高考的。

这个是第一个,第二个,从复习的思路方面,也就是说第一轮的复习,要以主体知识为核心,然后广泛的联系跟它相关的知识,然后通过点、线、面把它构建成一个这样的一个知识的网络,这里面要做的呢就是对高考的宏观把握和全面驾驭,然后弥补在前两个学期当中的遗漏以及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刚刚我举得例子就是你理解不到位的地方然后高考考察的知识并不一定就是印在课本上的课本或是教材上的,但是一定是课本知识 的一个合理的延伸。也就是说,他一定不会出你扒到的那些答案的,但是这些东西都不会超出你曾经所学过的那些范畴。那么所以呢,你想要在考试当中游刃有余,那么就必须在平时的那些知识必须要烂熟于胸,做到举一反三。这个所谓的举一反三呢就是能够抓住隐含的知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也就是当提到一点的时候,我们能够回顾起来很多很多知识。这就是我们在第一轮复习当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比如你在总结电化学知识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它可能跟氧化还原反应有很重要的联系。而且在高考当中确实就是这样体现出来的。第二个比如说你在被那些很复杂很复杂的很复杂的一种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把它跟它的结构特点联系在一起这个时候

呢所有的方程式都会变得非常的简单。这就需要大家回顾一下,如果按照这样的一个复习思路来解题。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对于知识的巩固方面,也就是第一轮的复习要非常重视平时的联系,可能题目呢,会在你刚刚学这个知识的时候,难一些,但是呢,还是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那么除了做作业之外呢,还要应该去选择比较合适的教科书也应该是必要的。市面上的教科书也比较多,选择的时候要把握几条比较重要的原则。第一呢要听老师的推荐,因为老师比你们有经验。第二个呢是,比如说像你们的学长学姐,他们也比你们有经验,因为他们也考过了,知道哪本书真的好用,而不像广告宣传的那样。比较了解你所问到的这些参考书。第三个要选择这个比较有知名度,比较稳定的这样一个品牌。所以呢,对知识的巩固一定要达到滚瓜烂熟的这样一个层次这就是第一轮复习当中我们所需要的重点。

高考二轮复习重点

下面接着讲一讲第二轮的复习。第二轮的复习跟第一轮的复习有很大的区别,在第二轮的复习当中呢,我们首先要打破教材的编排的顺序。教材都是有一定顺序的,对吧?但是高考不是说先考第一章的内容再考第二章的内容,它是一个综合的应用。所以这个时候一定要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而根据高考真题的这样的一个情况来对知识进行一个整合和重组那么虽然都是在做知识的一个整理的工作。那么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的区别就在于一轮复习采用的是发散的思维,刚才我也说过了,点线面是不是很广阔呀?它是一种发散的思维找出内在的联系,但是第二轮的复习要采用集中的思想。就是什么意思呢?我在这里做一下详细的说明。第一轮复习采用的是发散的思维指的是我们把遗漏的知识进行一个回顾。这个时候知识之间越多的联系就说明什么呢?就证明我们复习的效果越好。因为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而第二轮的复习要完全模拟高考的知识轮廓。

下面几点是要大家注意的地方:第一个是高考说明的使用。高考的说明是最能体现当年高考的目的以及形式的依据。但是对于高考说明的使用有许多的误区。那么在我们跟命题组专家交流的过程当中呢,他们也提到因为他们年年参加命题提到什么呢就是说这个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在高考说明当中呢,也就是指的每个知识究竟是 A、B、C 也就是,是知识型的、理解型的、应用型的。究竟是对哪个知识的要求。其实这个部分不需要太多的关注。因为必定是稳定压倒一切。也就是说这个每年的变化地方特别的少。每一次小小的改变他们都要字斟句酌。因为他们要对这个变化负责责任所以这个地方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每年的都差不多。你拿出几年前的和现在的比较,变化都不多,但是哪一部分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呢,就是里面的典型例题部分。一般来说比如说明年的高考说明在下半年应该是我们的高考说明,就会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要认真的看看典型例题的部分,虽然里面的例题是前几年的高考真题。当然也会有一些形式的变化会出现一些新的试题那么,这些与高考的品味度是非常高的。所以这里面的知识呢需要我们重点的关注它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这是非常直观的。

第二个我就是想谈一谈知 就是知识和技巧的相互关 的问题。也就是说,比如说在二轮复习当中呢要注意对知识的理解呢要达到更高的层次跟第一轮的复习是不一样的。然后呢,根据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他会把知识分为四类,这里没有黑板,我没法写,那么我说的慢一点大家记一下,分成四类,第一类呢,比较低级的知识叫做 KNOWWHAT 这个知识叫做什么呢叫做知道,是什么这里的知识呢叫做事实性的知识,这个知识呢是比较低层次的。什么意思呢?比如说我们在很小的时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观察到的这些都叫做事实性的知识。告诉我们的我们知道了这个叫做事实性的知识。第二个叫做 KNOWWHY 这个什么意思呢?这个叫做知道是为什么,这个叫做原理性的知识,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光知道是什么,我们还要知道为什么。第三个层次呢叫做 KNOWHOW 也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怎么做,这样的只是叫做,技能性的知识,也就是我们不止看到了、理解了而且我们还要知道怎么去用。第四个叫做 KNOWWHO 什么意思呢?就是知道谁用知识,是字面的理解,是实际上呢,这个叫做探索性的知识。我们要知道从什么层次去获得知识,很多人比如说会碰到问题,不会解决怎么办呢?百度啊 GOOGLE啊,对吧?这可能使他们能碰到问题解决的唯一的方式对不对,这就是他,不怎么知道如何来获取知识,这同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我们对于知识水平和知识的层次画一个图的话如果横轴是知识的水平,是刚才我提到的那几个知识,纵轴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的层次,刚才我讲的这个顺序呢,就是逐变、递变演变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最初呢,我们认知的肯定是事实性的知识,然后才是原理性的,然后是技能型的,最后才是探索性的他们的知识层次在逐步的升高而每从一个知识层次提升到另外一个更高的层次的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但是这个积累的过程肯定是非常痛苦的,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总感觉自己在努力,但是没有事实性的提高。但是不要怕,量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定会发生质变的。当你自己都感觉不一样的时候,那就是真正的发生了变化就不一样了。

那么对于高考来说他应该处在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呢?就是对于我们来说,所以刚刚大家也就为什么呢在这个地方来讲解,就是很有可能在我们的学习过程当中以及一轮复习的过程当中,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知识也就仅仅可能达到了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这样一个境界 但是对于高考来说呢,它基本上是介于技能型的知识和探索性的知识之间这样的一个状态。也就是说不仅要知道怎么会用,而且还要知道怎么样去灵活的运用。所以这就是对于高考的要求,所以在二轮复习当中呢就是在提升你知识层次的一个过程。所以要完全要以高考真题为例,如果想要知识呢在高考当中轻松的使用,这就涉及到知识和技巧之间的一个相互关系。那么在考试当中呢大家都知道最宝贵的是时间,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的题目,那么即使你的知识掌握的再好,是不是也很难让自己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呢?对不对?你知道的 都没有写上去有什么用啊。所以,对知识不仅要懂而且要会用,不仅要会用而且要会巧用,怎么样巧用呢?也就是说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也就是今天要讲的问题,这种所谓的巧用其实就是对于考试规律的一个精准的把握。

我们大家都知道对于新东方这样的学校呢可能最初就是来源于出国考试,像托福、GRE这样的出国考试,对不对?那么他最核心大家觉得值得信赖的部分呢,也就是他们对考试规

律这样的一个把握。其实我们现在对于中高考的这样一个研究呢也是同样基于这个方面。其实包括给学生最大帮助地方除了我们帮助学生进行的一轮二轮复习之外。那么对于考试规律的把握,也是我们研究的重中之重,比如说,我们根据考试的真题,对于若干年来,考试真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会根据试题的出题的难度。它的频率会根据它的相关度以及他所考察的具体的内容我们会对他进行分析。那么这个东西从真题中来到真题中去。所以大家要记住了,对于知识的把握不能仅仅是懂了,还一定要会用而且一定要会巧用。然后核查自己究竟是知识方面的欠缺还是技巧方面的欠缺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非常简单也非常好用的方法,比如说你拿到一个高考级别的选择题,如果你能够一下子判断出来错误的选项,一下子判断出来错误的选项,这个时候呢,你的技巧已经达到了就像在新东方,托福这样的题目,如果是听力的题目,在没有做听力的时候,如果没有放录音,你至少能够作对百分之七十的题目。这就说明你对考试规律的把握已经非常的准确了,对于中高考来说是一样的,如果一眼能够看出错误的选项,说明你的技巧方面没有问题,如果说是我告诉了你正确的选项,但是正确的选项你仍然要思考,需要去判断,需要去验证的话,这个时候就说明,你的知识部分出现了问题。就是说你的积累还不够,所以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你还需要去测试一下究竟是知识方面欠缺的比较多还是技巧方面欠缺的比较多 当你的知识积累达不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你不可能达到技巧和对考试规律的精准把握,好这是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就是从做题训练方面。同样的是跟第一轮的复习不太一样的地方二轮复习主要是做高考真题,因为只有真题才能最为反应高考变化的趋势,但是真题的数量有限,对不对,大家说我就能找到十年的题目,已经不少了,对吧?但是我可能一个礼拜的时间就做完了。但是怎么样来理解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说高考的题啊,不是说做完了题目就结束了。那我们说过了,你如果要在高考中有良好的表现,那么就是一定要对考试规律适合的研究,我们能做的很多。我们可以把题目进行分类,对吧?我们可以根据它的难度分吧。我们可以根据它的频率分吧,我们可以根据它跟高考真题的匹配度分吧,而且我们不光是把题目分析透了,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当年的考试说明中的典型例题部分,也把它给分析透了,那就是一张高考的卷子啊,对不对。所以说,这个跟考试有多大的匹配度,大家去做一下就知道了,这个事情我是经常在做,所以才敢拿来跟大家讲,所以说一定要记住所以这个时候呢,当然也可以做一些模拟题但是一定记 模拟题永远替代不了真题的。它模拟的作用就是说当你对高考真题有了精确的把握,对于知识和技巧方面你能够做到完美结合那么模拟题唯一的作用就是让你在这两个方面之间再进行不断的练习,熟能生巧,达到这样的一个境界。好这是二轮复习。

高考三轮复习重点

好下面总结第三轮的复习。很快就把高考一年被我给二十分钟讲完了,三轮复习呢离考试非常近了,就是做好冲刺的目的。这个时候想要把知识提高一个层次是一个很困难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很多孩子在高考下学期开始醒醒了,我要去付出努力了,对不对?其实听了这个讲座你高二暑假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在一轮二轮复习结果的基础上,第三轮的复习重点重在什么呢?重点是是查缺补漏。那么这个时候包括以下几点:什么意思呢?就是本轮对于知识的提升作用非常渺小了,关键是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个实时的维护。首先呢,就是要非常重视课本。其实呢,在考试当中越是基础的东西。越容易出错。所以说,在课本当中经常出现的细节,比如实验啊以及条件啊,这些细节都是需要你知道的地方。然后呢,一定要给自己准备一个记录本儿记录你这些对知识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个呢,一定要给自己准备一个纠错本儿,因为在这个时间你已经做了大量的题目做了很多的练习,对吧?这个时候呢里面的错误的部分,对你的高考是非常有帮助的。你经常会犯那些错误。这些东西你总结起来之后呢,就避免在考试当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所以呢这两点呢是本轮复习当中提升的关键。这是第一个关注要点。第二个呢是关注热点现在的高考越来越重视全面素质的提升。也就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是非常非常高的。比如说 06年之后呢我们非常注重生产生活实际的能力的考察,也就是说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仅是课本知识。这个一指的就是课本上没有的通过逻辑合理推出来的这样一种延伸。还更加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我们在实际生产生活当中所碰到的物理化学问题。那么让你在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其实是更难了,需要你的知识面要广,对吧?所以呢在复习的过程当中,就是说一定要注意热点,在考试的试题当中呢热点会或者是作为题眼,也就是比较关键的地方或是作为题目的入口或者是作为引子或者是作为背景、或者是作为资料、或者是作为问题这都有可能。那么所以说呢,形式不一样但是都是可能会出现的。大家可能熟悉的是时事政治,对吧?所以说呢这个也算是大家薄弱的环节,所以大家要注意多读书、多看报、看新闻,关注时政,才不至于考试的时候由于自己平时的孤陋寡闻而造成这个遗憾,对吧?

第三个呢就是综合的训练。第三轮复习这个阶段呢学生要做大量的练习,最好能买那些能反映最新考试动向以及时政类的,比如这些杂志这些杂志类的高考辅导书这都是需要我们关注的重点。好,第四个部分呢跟我们今天讲到的第一大块有一定的联系,就是调制心里从容意识。所以说高考这个工作就变得重要,只是部分已经是不我们所能提高的部分了,所以呢就是说,心理问题会成为学生非常致命的因素。采用一定的形式活动,比如说新东方话题讲座,是吧?新东方我们会经常搞这样的一些活动跟学生访谈啦,一场交流的活动,然后到学校附近踏青或者是看一个幽默诙谐的电影,这种疏导学生心理,都有助于学生树立考试的信心,才能在考试中有一个良好的表现。然后对那些情绪比较紧张心里比较脆弱的学生,当然是跟我们做老师的有关系,想要更加注重他们的心态,做一些调节避免我刚刚提到过的那些问题。另外呢,一定要接受必要的专业的指导。让他们已非常平静的心态从容的应考。当然这三轮复习也很难、很累,这也是很多考生喊累的因素,但是这个工作是不可替代达到,牢牢把握每一轮复习的要点。然后制定合适的计划,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才能真正的从容的应对高考。才能实现人生的重要的飞跃,这是我今天讲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各轮的复习重点,提纲似的跟大家讲一讲,其实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展开,但是只是希望同学们的思路能够清晰一些。

v

篇2:2010年高考备考:高三一年各轮复习重点指导

1. 密切关注《考试说明》,合理规划高三复习

《考试说明》是依据课程标准和高考原则制定的,具有权威性和针对性,《考试说明》是高考化学命题的基本依据,它规定了命题的范围、各类知识所占比例、难度比例、题型比例。考生进入复习阶段后,要认真阅读和理解考试说明的各种要求,注意考查的内容范围,不要漏掉基本内容,也要避免因超纲复习而浪费时间和精力。明确各部分知识的要求层次,明确考试的能力要求,准确把握深度广度,力求落实,是复习的关键。各地《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有点变化,进行高中新课程的省区变化更大,考生要密切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点,调整自己的复习,要果断地抛弃教材里没有的、《考试说明》不要求的内容。

学生要把握好高三复习的五个时段,起步适应阶段适应高三学习;稳步提高阶段全面系统复习,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高原徘徊阶段及时调整,安全过渡;冲击顶峰阶段迅速提高实战能力,调整巩固阶段平和心态、熟化知识、适量做题保持状态。明确五个阶段的特点,做好复习计划,制定一个“跳一跳,够得到”的化学成绩目标,让自己动力更足,然后通过每个阶段的复习,一步步实现目标。

2.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主干知识重点复习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都是化学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并不回避常规题和传统题。化学需要记忆的知识多,知识点也比较零乱。学生应梳理、理解、记住基础知识,并及时归类。前期积累越丰富,归类越有序,应用就会越顺手,解题的速度越快,准确度越高。倘若基础知识积累不够,后面很难再有突破。

恢复高考30年,我国在命题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高考试题的难度一般变化不会太大,所以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抓住主干知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解题的通性通法,就能够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高考试题也绝对不会允许过去那种“繁、难、偏、旧”试题的出现。

3. 构建学科知识网络,高效学习重视方法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回归教材、回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特点启示我们,高考复习不要高难度。学生应构建化学学科知识网络,依据《考试说明》扎扎实实地复习,把握好考纲的每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建好自己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在复习中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有序、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考场上脑海里有一张知识的大网,可帮助自己迅速调集头脑中储存的信息并选择、组织,快速确定解题思路。构建知识网络是一个系统工程,如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单质—氧化物(氢化物)—水化物—盐”为主线,沿着“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思路,在“元素周期律、平衡理论”等化学基础理论指导下,通过纵向归纳、横向对比,由线引点、由点及面,形成完整的网络。需注意的是,各类知识交汇点是考查的重点,也容易衍生出综合问题,应予以重视。

4. 动脑动手相结合,四种能力要到位

高考选择题考查的知识基础性较强,非选择题着重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应用和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应用。复习时明确考试说明中对观察、实验、思维、自学能力的具体描述和要求,平时复习、解题时独立思考,有利于四种能力的培养,无机推断、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四部分题目对四种能力及其综合的要求都很高。

复习实验时考生要真正地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清楚每个实验所包含的设计意图、反应原理、装置的原则、操作细节。动手实验的过程将令学生思维深入、印象深刻。学生要全面关注基础性实验、拓展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重视教材实验的复习,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目前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很多是由教材实验改编、拓展而来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也是高考化学考查的重点,要掌握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进行评价和优化实验。学生要重点关注实验与其他知识点的多重交叉、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结合、化学现象与化学原理结合,以应对高考实验与其他部分的知识深度融合的趋势。

5. 扩大复习视野,注意学科发展前沿

在复习中要关注社会重大事件中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试题的陌生感。关注环境与社会、关注生活、了解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高三复习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涉及STS的内容在高考试题中不断增加,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化学双基与STS建立联系引出题目,或者将社会重大事件中的化学知识以信息的形式给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用所学基础知识或基本原理解答生产、生活及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另外,复习时还要重视典型习题在巩固学科知识、训练解题思路与方法、提高实践与应用能力中的作用。做题在“精”不在多,学生要重视建立化学思想和解题的思维模式,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一是审题全面,挖掘题示信息,抓住要点;二是深入思考,严密分析推理;三是书面表达要准确、规范、整洁,提高答题应考能力。

站在不同的高度,能看到不同的风景,思考不同的问题。随着高中课改的不断推进,2008年课改试验区的考生进一步增加,新课程的理念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渗透,高考化学命题改革会继续深入。面对高考的学子们,抽身出来,看看大方向,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制定一个计划,扶强补弱,自主、科学、有效地进行复习。高考很重要,但高三不等于高考,我们有高三的生活、高三的思考、人生的规划,累并收获着!苦并快乐着!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推进,2008年高考题中新课程的理念有所体现。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考,本文从关注《考试说明》、合理规划高三复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四种能力到位、注意学科知识前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刻的阐述,对2009年高考的化学备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3:2010年高考地理复习备考建议

一、善用图表掌握地理知识

图表是地理独有的知识载体,掌握了图表就把握了地理脉络。在复习中利用图表去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一图胜千言”。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达事半功倍之效。

1地理原理规律图式化

借助图示表达地理原理规律,以图释文、以图导思,不仅能清晰牢固地掌握基本地理原理、规律,而且能提高图表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如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热力环流”可通过示意图揭示过程,用概念圈固定概念,以变式图将概念能、原理具体化。

[示意图]热力环流的形成

人文地理原理也可用图示来表达,如可用动态示意图来表达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第一次:19世纪初所需原料中煤的运量最大,其区位选择宜靠近燃料产地;第二次:20世纪初需煤量大大减少,其区位选择“移煤就铁”转向靠近铁矿产地,这两种钢铁工业区位都属于煤铁复合型;第三次: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巨型矿石运输船的出现,钢铁工业受原料产地的制约大大减弱,区位选择逐步向市场和交通便利地区靠近,形成了“临海型”的钢铁工业布局。

2区域地理知识图像化

高考中图表形式虽然多样,但分值比重最大的当数区域地图,因此复习中要以区域图为载体强化记忆、掌握方法,推导特点和联系,做到脑中有图、心中有理,疏通“区域认定”与“读图分析”两大瓶颈。

区域地理知识图像化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1)建立心理地图——脑中有图

学习区域地理要将主要的地理要素一一还原到区域图上,如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河湖、资源分布、重要国家和城市等。在图上落实这些要素,要注意归纳总结地理事物问的相对位置关系,逐步加深印象建立“心理地图”。

(2)用原理分析区域——明地知理

在地图上落实地理要素,要注意有意识地分析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联系,用高中所学的自然地理原理规律、人文地理观点方法解释区域现象、分析区域特征,从而实现区域知识在地图上的活化。

二、学会运用地理比较法

比较法是地理学习中常用到的一种思维方法,利用比较法对同类地理事象或不同地理事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找寻共性和差异。既可以使所学内容形成系统,便于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地理比较法的基本思路

(1)选择的比较对象最好是哪里?(学会选择比较对象:同等级、同类型);(2)从那些角度进行比较?(学会选择与制定稳定精确的比较标准即相应的知识结构);(3)两个类型的地理事象有那些异同?(学会按一定的步骤、按确定的比较标准进行比较)(4)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既要比较现象。又要比较本质)。

2地理比较法示例

[例1]南美洲秘鲁沿岸热带沙漠气候的独特性

[例2]易混工业指向类型的比较

工业区位选择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在分析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时,不能生搬硬套一概而论,要其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属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而高级时装、微电子则属技术指向型工业;汇源果汁等果品加工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但可口可乐、瓶装饮用水等瓶装饮料则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伊利集团在内蒙古的乳业基地属于原料指向型,但其设立北京的液态奶基地则是为了接近消费市场;普通家具厂属于市场指向型,但在林区设立的家具厂则属于原料指向型,跨国公司在我国沿海设立高档家具厂则是为了占领市场;因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动力,要接近能源基地。

三、抓住内在联系构建知识链

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果、逻辑关系,这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打通和掌握主要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形成地理学科思维。复习中可针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位,抓住一条线索将单个知识串连起来形成清晰的地理知识链,进而不断地从某一知识点出发找出与其相关的各个方向的知识,将知识链织成知识网,把书本由厚变薄,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比如知道了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的特点,就能联想和理解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树木冬季也能生长,为常绿林;同理由于高温多雨森林为阔叶林;降水集中于夏季使河流夏讯明显,也使得夏季洪灾威胁大等等。相反如果将该区域的气候、植被、水文等不加联系割裂开来记忆,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思维的跨越度不够,不能举一反三,甚至答出与该区域特征相背的内容。

再如青藏高原知识间的联系:

四、建立原理分析思维模型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立意所在,亦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尽管问题千变万化、推陈出新,其落脚点还是教材中原生态、可再生的地理原理、规律。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建立思维模型,提高地理思维能力,防止思维偏差。

如下面的“气候知识思维模型”包含了气候成因分析模型(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决定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局部地区气温和降水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气候带的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判断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太阳辐射→热量带→以温定带;大气环流→降水季节分配类型→以水定型)。

高中地理中常用的思维模型有:光照图判读(一定南北与自转。二定晨昏线,三定日期与季节,四定太阳直射点)、时间计算参考方法(赤道参照法、晨昏圈切纬线法、直射经线圈法、平分昼夜半球法、日太阳高度最大最小法)、区位因素结构(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土地等;社会因素:政策、环境、科技等)、区域可持续发展(优势、劣势——发展特征——问题及对策)、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危害——成因——治理)、资源跨区域调配(为何调?——怎样调?——何影响?)。

五、适度关注、思考热点问题

近年来高考“为时而考”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因此平时要养成关心时事、关注现实的习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用所学地理知识原理分析解释现实热点,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1热点的选择与分析方法

面对众多的热点要审慎、辨证的取舍,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选择那些能和地理基本原理、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关注永恒的热点,如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等。

对热点的关注不能只做简单加法,要用考点分析热点,从地理与热点的连接点上寻找问题、找准突破口,学会在具体的材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还要将书本中的地理知识、原理还原到实际领域,解决具体问题。

2热点分析示例

篇4:2010年高考备考:高三一年各轮复习重点指导

本文试图从对2008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第Ⅱ卷生物试卷的能力要求分析出发, 通过笔者在高考阅卷中对学生答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剖析学生在实现这些能力要求方面出现差距的原因, 通过对学生常见错误的分析, 针对暴露出的共性问题, 提出复习策略。

浙江省2008年高考理综生物部分第Ⅱ卷 (非选择题) 的30题和31题均为生物学的内容。其中30题的第Ⅰ题以高中生物学中“植物的矿质营养”为知识载体, 借助曲线图, 考查学生对植物的矿质元素的吸收、利用, 影响矿质元素吸收的因素等基础知识, 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转换的能力、分析图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准确运用所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分析表达的能力;30题的第Ⅱ题以高中生物学中“动物的神经调节”为知识载体, 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传递的方式及特点等基础知识, 考查对兴奋的传递与兴奋的传导、局部电流、刺激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以及审题、分析模式图并从中获取信息准确答题的能力;第31题检测了对高中生物学中“遗传学”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考查学生根据题目给定的植物体的基因、表现型等已知条件,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杂交、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分析不同条件下各种杂交情况的能力、审题的能力和紧扣题意答题的能力。这两道大题开放性适中, 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是否能用恰当的词语和生物学专业术语准确、清晰、流畅地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推断表述出来。

然而, 在阅卷过程中, 根据笔者对考生答题情况的综合分析, 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知识性错误, 理解能力不到位;审题不清, 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答题不规范, 表达能力较弱。因此笔者认为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强调规范应该是近期备考复习的基本策略。

一、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网络

目前的高考理综生物试卷中, 基础题与中等难度的题目占了大半, 而且问题大多是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设计的。不管高考试题难度如何调整,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占主要地位。虽然由于题量的限制, 有些知识点在高考中不会直接涉及, 但中学生物学科知识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生物学教学的本质, 就是在生物学知识的教学中,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构建的基础上, 把大量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形成越来越有层次的生物学知识网络结构, 使学生体验整个生物学知识中所蕴涵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 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完整性, 切不可一鳞半爪、随意取舍。例如2008年理综生物第Ⅱ卷的两大题涉及的知识点就是教材的主干知识, 是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将学科知识进行不同程度的整合, 并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只有夯实学科的基础知识, 构建细密的知识网络, 将每个模块中描述事实性知识的术语、数字和符号, 概念的定义、原理的要点、规律的基本论点、模型的要素、生理过程的内涵和外延等内容熟记于心, 答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因此, 复习过程中, 要注重基础, 明确考纲对知识点的要求层次, 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 在认真看书的同时, 逐一理清各个知识点, 解析各个知识点的层次, 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辨析。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立, 引导学生利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采用核心辐射法、图文结合法、穿线成珠法、归类比较法、列表比较法等多种方法形成主干知识。以主干知识为中心, 以单元知识为框架, 建立生物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 构建学科内的知识网络。还可以适当拓展和引申基础知识, 将不同章节的相关知识信息加以整合, 把握相关知识的交叉结点, 构建其关系网络, 以便深入领会知识, 从而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提升实战能力。否则, 高考答题时就会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如2008年卷的30题第Ⅰ小题答卷中, 很多考生没有准确掌握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而错答为“渗透作用”;不知道缺乏某元素时老叶先出现病症, 说明该元素是可重复利用的元素, 而错答为“不能”被再度利用;没有准确掌握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是成熟区, 而错答为“分生区”或“根尖”。第Ⅱ小题对兴奋传递和兴奋传导这两个知识点掌握不准确, 出现错答;许多同学对于神经调节中的“电位差”“电流”“兴奋”“刺激”等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答题中出现有“环形电流”“生物电流”“内正外负的局部电流”“局部兴奋电流”“局部正电流”“局部双向电流”“局部反向电流”“正负电流”等错误。31题中, 有些考生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没有掌握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错答为:“不一定, 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不一定, 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一定, 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能, 如果三种表现型的基因都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能, 因为种皮是由母本决定的, 因此均为紫苗紧穗白种皮”;“能, 因为该植物属于细胞质遗传 (母系遗传) ”;“能, F1为AaBbDd, 产生的配子为A、a、B、b、D、d, 经自由组合后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品种”;“不能, 种皮是细胞质遗传, 与母本相同, F1子代的种皮表现型全为黄种皮, 不可能有白种皮”;“不能, 种皮的颜色是由F1植株决定的, 都为黄种皮, 所以不会含有白种皮”;“能, 自交后代有1/16是绿苗松穗白种皮”;“不能,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abbdd的种子, 但种皮的表现型与母本相同”;“不能, F1自交后代有27种表现型, 但由于种皮的性状遗传自母本, 产生的种子种皮为黄色” (上述两类错误非常多) 。有的将“子代”错误地理解为父本和母本各自自交的后代。有些同学没有准确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规律的计算, 将“9∶3∶3∶1”的比例错误计算成“4∶2∶2∶1”“2∶2∶1∶1”“1∶1∶1∶1”“3∶3∶1∶1”等。

因此, 现阶段高考复习中, 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 可用专题形式进行复习来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复习中还要重点突出主干内容, 抓好学科内综合, 特别是那些反映学科主干知识内容、反映学科思想的内容以及能够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内容。

二、注重综合, 培养多种能力

以基础知识为载体, 坚持能力测试为主导是高考的总体要求, 因此复习中还应重视研究考试说明, 着重对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几个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是形成与体现其他能力的基础, 体现在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对现实中生物学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等方面。复习教学中在落实理解能力的基础上, 还要重视培养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中要加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验思想和原理的学习, 重视学习实验设计的方法、思路, 有意训练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完整性和严谨性, 培养分析问题和依据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对实验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 从知识内容看, 试题涉及生物学基本原理、概念和生理知识, 实验目的, 器材操作, 方法步骤,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实验设计和结果的预测等多方面;从认识水平看, 包括理解、综合运用等层次。因此, 复习时不仅要重视“考试说明”内所列的实验,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每个实验的目的、方法、原理和步骤, 并能对实验结果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说明, 对实验知识和基本原理进行总结, 使实验知识系统化, 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实验的观念, 掌握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的基本内容及解答思路, 不断总结实验方法。通过练习, 充分挖掘可能的实验因素, 根据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地探讨和积累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从容应对理综考试中实验内容的考查。复习中还要加强获取信息能力的训练。考试说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均有体现, 因此要重视培养审题能力和从题干中获取信息及答题要求的能力, 养成认真审题、重点捕捉题干重要信息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在答题时, 常常由于获取信息能力的不足, 而出现审题不清、答题失分的遗憾。

如2008年生物卷30题第Ⅰ小题 (1) 要求通过观察曲线图, 结合题中已给定的A、B曲线的含义, 对能否只依据B曲线来确定幼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做出判断和相应的解释。很多同学审题不清, 没有看清A、B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 导致张冠李戴, 甚至不知A、B曲线的含义, 而导致答题失误;有些同学看不懂曲线图中A、B曲线变化的含义, 没有提取出相应的信息, 不会分析其原因。常见错误有:“能, 因为在20~60cm部位,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的幅度要小, 偏差较小”;“能, 因为在20~60cm部位, 吸收量大致相同”;“不能, 因为B曲线在20~60cm部位有一定的波动, 无法准确确定”;“不能, 因为不能进行对比, 无法得出结论”;“不能, 幼根吸收的元素一部分用于积累, 一部分用于输出”等。第Ⅱ小题中, 在回答最后一问时, 很多学生出现了思维定势, 用已有的知识去回答问题, 大部分同学都答为“左肌肉”, 而忽略了题干中所给出的信息。若能从题干中获取“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 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刺激 (1) 可引起右肌肉收缩, 左肌肉也随之收缩”这样的信息,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就能正确答题。

31题中, 题干中已给出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 问的是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植株的情况, 很多同学没有认真读出此信息, 依然错答为“不能, 因为种皮的性状是由母本决定的”;“不能, 因为F1所结种子是杂合子”;“F1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与母本相同, 难以确定”;“全为黄种皮, 由于是由母本细胞核发育而来的”。题干中已给出纯合的父本、母本杂交得到F1, 有些同学审题不清, 依然错答为“不是, 纯种自交后代一定是纯种”;“不一定, 不知道子代是否为纯种”;“否, 由于该植物是自花传粉, 因此双亲都可自交, 于是F1个体的基因型便有aaBBdd、AAbbDD两种, 不全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题干要求“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 而有的学生审题不清, 答成苗色和种皮颜色, 或者画蛇添足, 在两对性状前面添加苗色这一对性状, 把“紧穗黄种皮”写成“紫苗紧穗黄种皮”。题干要求“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部分学生仍然回答为“基因型及其比例”, 还有的同学表达为“B_D_∶B_dd∶bbD_∶bbdd=9∶3∶3∶1”。

因此, 近期复习中, 要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 注意多种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复习中应让学生适当接触新情景的习题, 用以训练思维和开阔视野, 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还要加强识读图表能力的训练, 善于从图、表提供数据的处理过程中获取信息, 理解题意, 做出正确判断。

三、强调规范, 加强答题训练

复习中要着意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引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正确使用生物学专业术语, 加强规范、严谨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训练是高三复习中的持久战。从2008年考生的答卷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答题随意、语言抽象、模棱两可、拖泥带水、层次感不强、条理不清等问题。由于答题的不规范导致失分的现象比较严重, 如错别字频现、字迹模糊不清、答题位置错误 (小题内部答错位置、大题之间答错位置) 、表现型及其比例前后不能对应、出现了很多专业术语的错误等等。

如30题的第Ⅱ小题中, “局部”错写为“句布”或“局布”、“刺激”错写为“刺击”、“肌肉”错写为“肌内”;31题中, “生物性状”错写为“生物形状”、“性状分离”错写为“形状分离”、“基因型、表现型”错写成“基因形、表现形”、“杂合体”错写成“杂和体”;“紧穗”错写成“紧惠”“紫穗”;“母本”写成“母亲”或者“二本”“三本”等。还有部分同学将基因型字母写错, 有的把D、d错写成C、c, 有的d与b写错, 如“aaBBdd”错写成“aaBBbb”, 还有的d与a看不清, 如“AabbDd”错写成“AabbDa”。有的同学用杂交符号表示, 但亲本、雌、雄符号写错等。这些都暴露出学生在平时训练中的不规范和不严谨。

篇5:2010年高考历史复习备考建议

一、注重能力培养

研究近年来的高考历史试卷不难发现,高考历史出题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纯粹考查基础知识阶段,侧重考查记忆能力。在这一阶段,只要把书背好,一眼就能找到答案。(2)前几年,命题范围更加细化,开始考查平时老师和学生不注意的地方,如教材中的小字和注释部分。(3)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常常设置新情境,对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提升能力考查的层次,既立足于主干知识,又超越主干知识,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但是,也有部分试题学术性太强。(4)目前,高考命题在突出基本历史素养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鉴于目前的高考历史命题趋势,我们在平常的复习教学中,精心设计了一些新场景新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各种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坚持了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传统的三轮复习方法做一些改变

为使学生的复习更为有效,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传统的三轮复习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2008年9月—2009年3月仍是传统的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把握每一个具体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背景、经过、内容、结果、影响、意义等,理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和特定时期的阶段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使课本知识结构化、体系化。针对本校大多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受文理分科情况影响,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相对薄弱、很多知识都已经遗忘的实际,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在细致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隐性知识。(2)在2009年3月—5月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相结合,以专题复习为主,辅以综合考试训练。(3)进入2009年5月,我们将剩余的20多天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回归课本,整理以前做过的习题,形成对历史的整体认识。

三、关注文史常识

从200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Ⅰ考查皇帝谥号开始,文史常识被引入命题领域并且不断推陈出新,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是高考历史的一大亮点。这种做法与新课程改革相呼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针对这一命题趋势,在2009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们专门对学生进行相关文史常识的讲解和训练。因此,我校学生在应对2009年高考试卷中考查姓氏起源这一题目时能游刃有余。

四、注重历史观的培养

过去的历史观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史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包括:阶级分析法,以生产力为根本标准,用辩证的眼光看历史问题。现在的历史观不仅仅局限在这些方面,还出现了新的观点,如:(1)文明史观。人类社会逐渐走向进步、文明、开放,历史既是人类社会的创造史,也是人类社会的演进史。(2)全球史观。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统一性去考查历史。(3)以人为本。把人类生存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强调人文主义、理性思考。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与复习备考中,融入这些历史观,开展各种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使其以新的历史视角来审视历史问题。

五、夯实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备考,无疑是“无米之炊”。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行各种思维活动,高考绝不可能脱离基础去考能力。因此,在高考备考复习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力求做到“面全、线通、点透”。面全,就是对各个历史阶段特征力求宏观把握;线通,就是对历史线索有全面而准确的把握;点透,就是对每一个知识点做透彻的分析,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力争让学生做到既知其一、其二,还要知其三、其四。

六、密切联系现实

鉴古察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作用,贴近时代潮流、不避社会热点是高考历史试卷的一贯传统,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大都与学科热点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体现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确定新的历史专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用历史的眼光留意生活中发生的日常小事,更要注意观察影响世界趋势的国家大事,从而引导学生传承惩恶扬善的人文精神,承担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理念,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将热点和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七、掌握解题技巧,规范作答

掌握解题技巧、规范作答是提高得分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专门总结了《历史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技巧》、《答题规范》、《高考历史试题常见命题用语解释及应用》、《高考常见题型解题方法》等学习资料,印发给学生。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专门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另外,通过学生互评、老师面评的办法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八、精选试题

现在市场上历史资料种类众多,许多资料质量很差,其中偏题、难题、怪题、错题、重复题比比皆是,严重脱离教学实际。为此,学校规定禁止各备课组订资料和试题,而是自编自组学案和试题。在选编试题时我们严格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命题原则上,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为素材,巧妙地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基本素养。(2)在试题内容上,强调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3)在试题设计上以高考试题为样板,不偏离教学大纲、高考考纲。(4)题型以新情境题为主。(5)不用网上现成套题,一般从二三十套题中筛选出一套题,注意联系学生实际,追求质量和实效。

上一篇:个人向公司承诺书范文下一篇:中组部干部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