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与道德的作文

2024-04-22

法制与道德的作文(精选8篇)

篇1:法制与道德的作文

谈起“法制”, 我们不免会想到那些令人恐惧的案件和那些罪犯,其实他们“今天”受到法令制裁,难道不是“昨天”一个又一个的小恶习才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吗?所以说我们从小接受的各种教育便是我们小时受到的法制教育;所以说法制并不只是那些大人们的“专利”。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清朝的时候,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丛表面看来似乎与法制没有关系 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法制的历史教训。但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

所以——

遵守法制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

所以——

鲁迅先生说:“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 “立人”的意思便是要提高人的思想和法制修养,人的法制修养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提高的。要提高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认知到达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标准,自己的修养便得到完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我还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记者访问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儿学到的呢?”“在幼儿园。在那里,我学到了令我终身受益的东西,比如说,有好东西要与朋友分享,谦让,吃饭前要洗手……”

所以——

我们提高自己的法制修养也一样,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举措,而是要从身边吃饭洗手这些小事做起。

所以——

养成遵守法制的习惯,使法制的观念从意识层次进入无意识层次,使法制观念贯穿我们的一举一动。

我们从小接受法制礼仪的教育,很多同学都可以滔滔不绝地大谈法制礼仪。可是看见校园中随处丢弃的饭盒,饮料瓶,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难道我们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明代大学者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个本体、一个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们接受法制礼仪的教育,自己却吝于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这跟从来没有接受社会教育有什么区别!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法制,就要从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从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别不法制的行为。

所以说——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讲法制观念这颗种子种在自己的心田里,让法制观念变成我们生活中的红绿灯!

篇2:法制与道德的作文

以德治国何以能治?--论法制道德化与道德法制化的双向运动

以德治国不是传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而是法制道德化和道德法制化的.双向运动,只有这种双向运动才是连接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纽带和桥梁,道德只有在为以法治国提供道德基础的过程中,在借助于法制形式而发扬光大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其治国的功能.

作 者:张培炎  作者单位:广西区委党校教授,广西,南宁,530022 刊 名:桂海论丛 英文刊名:GUIHAI TRIBUNE 年,卷(期): 17(6) 分类号:B82-051 关键词:以德治国   法制道德化   道德法制化  

篇3:法制与道德的作文

1 法制节目道德感缺失现象分析

1.1 制作低俗新闻, 宣扬暴力、色情的情节, 满足低级趣味

抢劫、强奸、凶杀, 诸如此类字眼触目惊心, 一些法制节目却津津乐道, 拿出来大做文章, 详细描叙作案细节, 加以过分渲染, 最后不忘配发血腥暴力的案发照片、监控录像以刺激观众的感官。为了满足个别观众的猎奇心理, 满足低级趣味, 法制节目的题目更是离奇古怪、荒诞不经。

1.2 主观倾向性报道, 颠覆事实的真相

2011年10月, 一些媒体以及法制节目报道了“小悦悦”事件。媒体抓住当前观众喜欢观看“负性报道”的心理, 因而故意夸大路人不救助的问题, 然后突出拾荒者乐于助人的“美德”, 因而报道内容变成了:“10月13日, 佛山某地一个2岁小女孩应在路边玩耍不备而遭到面包车碰撞倒地而遭到再次车辆碾轧, 视频记录女孩从倒地一直到被救起先后有18个路人经过, 但是均假装未看见小女孩状况, 而女孩最终为拾荒者陈贤妹发现, 并抱到路边施救, 但是女孩最终因失血过多导致多脏器衰竭而死亡。”这一事件被报道后掀起了社会舆论风波, 多数观众对路人“见死不救”表示愤慨, 甚至抨击社会道德沦丧。但是也有一些观众客观评估发现, 视频中的“路人”并不一定是见死不救, 而极有可能未看见小女孩, 但是媒体的不客观评价使得“路人”陷入社会舆论职责中, 甚至遭到“人肉”。”事实上, 路人真有没看见悦悦倒地的可能, 而某些媒体和记者却一口咬定18个路人是“见死不救”, 并以坚硬的戾气把别人钉死在道德的耻辱柱上。这种具有倾向性的报道, 误导了受众, 颠覆了事实真相。

1.3 滥用新闻采访的权利, 侵犯个人隐私

2011年11月, 广东省一些媒体以及法制栏目报道了“丈夫目击妻子被强暴”的案件, 媒体报道基本内容为:丈夫亲眼目睹妻子被同乡 (杨某) 施暴, 甚至被强奸, 但是因畏惧暴力而躲藏在杂物间中, 不敢制止杨某的暴行。这些报道仿佛站在舆论的制高点对于丈夫的行为进行批判, 社会舆论也一边倒的指责丈夫, 事后更多媒体涌入这个“丈夫”家中, 将其住所团团包围, 各种询问、摄像逼向丈夫及妻子, 其正常生活完全被打乱。部分媒体拍摄了当事人的面孔及居住环境。要求对方回答隐私问题, 逼得当事人王娟用被子捂住脸, 杨武痛哭流涕地下跪哀求。

2 如何平衡法制节目的道德感和新闻卖点之间的关系

2.1 法制节目报道应该更深刻, 揭示内涵意义

虚假新闻是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 因而必须杜绝炮制虚假新闻, 严惩歪曲事实, 混淆视听, 断章取义的新闻媒体单位。同时, 电视法制节目对事件的报道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的描述上, 而是要进行法律层面的分析。在当前和谐社会减少的大环境, 法制节目应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社会环境深层次挖掘犯罪事件中的更深层次影响因素, 并从法律角度出发寻找解决方法, 弘扬社会正气, 而非过分披露社会阴暗面。

2.2 新闻报道中应该避免对受害人的二次伤害

新闻报道一定会对当事人产生一定的影响, 某些时候可能产生较多不可控的负性影响, 尤其是受害人本身属于权益受损方, 媒体应尽量控制报道对受害人的影响, 保护受害人个人信息和隐私, 媒体报道应该避免对受害人再次的“暴力”伤害。

2.3 注重人文关怀

法制节目并非一个冷酷无情的法律性质节目, 应在采访、内容编排及总结陈述中注意给予当事人“人文关怀”, 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记者要以朋友身份完成当事人采访工作, 不要训斥、指责受访者, 要保持态度平和, 尽量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

摘要:近几年,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中国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凭借其题材、悬念等诸多元素, 成为大众收视的一个热点。可如今有些法制节目为了追求所谓的“新闻卖点”, 格调庸俗, 追求猎奇, 充满低级趣味, 甚至不惜刻意制造矛盾和冲突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这种不符合当今社会道德观点的节目编排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是极为不利。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法制节目在市场化背景下, 一味追求新闻卖点, 而导致道德感的缺失。只有在法制节目中构建起包括法律、道德和情感在内更丰富的框架体系, 才能展现法制节目更广阔的视野。

关键词:法制节目,道德感,新闻卖点,如何平衡

参考文献

[1]王勇, 吕晓燕.电视法制节目浅析[J].青年记者, 2011 (5) .

[2]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S].2001-09-20.

篇4:法制与道德的作文

[关键词]高校 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

[作者简介]罗元(1958- ),女,广东文昌人,广州大学社科部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006)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080-02

党的十七大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高校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把法制教育与德育有机整合。

一、以人为本是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共同基础

首先,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发展本质的正确把握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进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重视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必须终身接受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回归人的本质,做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对大学德育的根本意义。从世界各国德育的共同趋势来看,“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共处”“学会生活”成为德育的主题,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色彩日趋浓厚。无论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还是从道德的实践主体本质,或从教育是培养能独立思维、有创新精神、有自主意识和自觉行为的个体来讲,以人为本都是现代德育的核心。现代德育具有突出的人学特征,核心思想是促进人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和谐全面发展,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全面发展。

其次,以人为本也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关于“法治”,西方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个著名的公式被人们广泛引用,他说,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而什么样的法律才是“良好的法律”,涉及法律价值取向的问题。“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意义就在于确信法律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地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而免受他人专横意志的摆布,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自主独立性和能动性。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必然离不开人的自由发展,人的价值开始被重视,维护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法律的必然价值取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法律价值的承载者和终极目的。我国制定法律的出发点和终极归属都是为了对人的自由幸福生活提供制度基础和法律保证,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价值取向所制定的法律才能形成人们对法律制度的自觉认同。以人为本是现代法制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律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是大学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人本基础。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辩证统一关系

回顾中国历史,强调道德的重要性是古代儒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已经看到法律和刑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已经看到道德教育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如果不重视道德教育,一味地依靠刑罚的强制手段,靠强力来制服那些违反法律的人,人们就不可能产生“羞耻之心”,也不知道违反法律是“可耻的”,不可能在内心中形成一道防御犯罪的堤防,而只是力求逃避法律的惩罚,甚至想方设法去钻法律的空子,一犯再犯,从而陷入邪恶的深渊。纵观儒家学派“德治”思想,尽管其强调“德治”往往重于、多于强调“法治”,而且常常用滥用刑罚的亡国亡君的事例来强调“德治”的重要性。但在其“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后面仍能看到其德法并举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唐朝,统治者一方面搞“贞观修礼”,制定了一套封建的道德体系;另一方面又制定法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严密、最系统的封建法典——唐律,不仅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出来,而且以法律的形式强制推行其道德观念。目的是“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促进社会发展。总结历史经验,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我们用系统整体的思维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问题作综合的、动态的思考和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法律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大学德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有共同点,它们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自我是否意识到,从客观上来说,人在社会里生活就必然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法律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普遍要求,而道德则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要求。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守法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也许我们不可能做到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达到道德教育所追求的完美境界,但是至少可以通过法制教育,给每一个大学生的行为确定最后一道防线。可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之一在于把利己不损人作为对人的行为的最低基本要求。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有所长,但又相辅相成。道德教育强调的是自律,而法制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他律;道

德要求人应该为善,法律要求人不得为恶。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各自功能上的优势弥补对方的劣势,能使二者

共同发挥最大作用。

三、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整合的途径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德育与法治相结合是学校德育的一个突出特点。道德规范主要是靠个人自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但要使道德教育具有约束力,还必须以法制和纪律作为保障。西方各国不仅建立了完备的基本教育法,还有一系列的学校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来配合,实行依法治校。如《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全国性教育改革计划,1993年首先作为法案正式生效。又如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全面展开。再如,日本1947年3月31日颁布实施《教育基本法》,强调:“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培养爱好真理和正义、尊重个人的价值、注重劳动与责任、充满独立自主精神的身心健康的国民。”国会还以《教育基本法》为准则,之后又颁布《学校教育法》《教育委员会法》《教职员工许可法》《社会教育法》。1987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根据教育基本法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法律的权威性、强制性为学校德育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教育不仅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做保障,而且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规范化,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法规的作用。在世界导师制发祥地——英国牛津大学,导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无论是文科或理科学生,都要求他们不仅要有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要有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体质和社交能力。1984年,学校出版了一部管理学生的“法典”——《学监备忘录》,对重要场合的着装、俱乐部或社团的组织、公共集会或游行、公共演出等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规定。美国所有大学都设有校警,大的学校还设有警察局,学生若有违法行为,轻则由校警配合学校进行教育,重则交校外警察局法办。而且,西方学校把许多德育教育内容融于制定的准则之中,如《常用语言、行为的准则》《家庭中的行为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准则》等,使德育教育在法制和纪律的保障下,处于良性循环之中。美国高等教育阶段的道德人格教育与法制教育是互相结合的,其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社会义务、法制观念、心理健康、人格理念等问题。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例,该校设有学生工作中心,这一机构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校内开办经营性的服务实体,在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包括帮助孤寡老人料理家务,帮助贫困家庭修盖房子,帮助移民子女学语言等。这些活动,使学生体验生活,体察社会,增强社会义务感。这所学校还在校纪方面明确规定,不许打架,不许盗窃,不许吸毒与贩毒,就是在校内游行与静坐也必须在规定的路线和区域。否则,即按违犯校规令其退学,这对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是必要的。③

借鉴和反思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我国正在实践中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近年来,我国已颁布了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建立了基本教育法。还进一步强调实行依法治校,有一系列的学校工作方面的专门性法律以及相关法案出台。法律所固有的权威性、强制性为学校教育包括德育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实践中,还应从以下方面促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首先,要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项基础性教育,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评估、监督制约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教育管理机制。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幼儿、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特点,循序渐进地展开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大学还应结合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配套的法律课程选修课,开展各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其次,要由简单的道德说教转变为以赏罚机制为载体的教育,克服只讲鼓励不讲惩罚或只讲惩罚不讲鼓励的两种片面倾向,把主体的德行作为利益赏罚的一个重要依据。再次,高校德育应加强法制化管理。法制化管理是一种具有普遍有效性的现代德育方式,它通过执行制度、管理行为去教育学生,完善学生人格。但是,这项重要工作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最主要的问题是制度不完善或者有章不循。这种状态使管理混乱,既费时费力又做不到公平公正,学生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因而,学校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法制的作用,把德育的内容融于具体的法规与准则之中。凡可以实行法制化管理的德育活动和工作,都应制定相应制度。不仅要有严密而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而且要有严格的纪律与管理使之落实在行动上,从而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总之,只有把法治与德治、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才能从制度上有效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实现高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公丕祥.法哲学与法制现代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78.

②冯增俊.当代西方学校道德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294.

③刘和忠.美国学校德育的特点及其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6):106.

[参考文献]

篇5: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发展

论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协调发展

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要协调发展,其具体途径是:1)立法活动需要道德引导,道德规范要求法律强化.2)执法主体需要道德保证,道德风尚要求法律保障.3)守法心态需要道德制约,道德理想要求法律推动.

作 者:刘美玲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年,卷(期):14(6)分类号:B82-051关键词:法制建设 道德建设 协调发展

篇6:八年级法制与道德教案2.2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二课网络改变世界 第二课时合理利用网络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遵守网络规则、净化网络环境的责任意识,做文明网民。

2、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能力目标

1、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

2、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知识目标

1、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 正能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网络发展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消极作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难点: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P17运用你的经验,回答: 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

(1)你如何看待奶奶和爸爸的观点?(2)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点拨:

(1)奶奶只看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爸爸只看到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益处。他们都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网络。

(2)在利用网络时,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诱惑;要善于运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负责的网络公民。

二、新课讲授

第一目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什么是媒介素养?为什么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探究与分享:两则材料,引出学生对使用网络的思考

2、理解什么是媒介素养。明白中学生应具有怎样的媒介素养。

3、在此基础上,理解为什么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2)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注意什么?

A、1、从两幅图引出第一个结论:要学会“信息节食”

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2、合作探究与拓展延伸:理解网瘾的产生于危害性。

B、1、关于谣言:通过展示相关材料引出第二个结论: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2、谣言的危害、中学生应当如何做等、如何辨别网络谣言?制止谣言的建议。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

C、探究与分享:引出三个结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思考:

(1)你怎么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

(2)如果你是小林,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

点拨:(1)“天龙”发布含有明显丑化小林的照片,侵犯了小林的人格尊严权,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2)会。因为如果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仅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反而会触犯相应的法律法规,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 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陷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知识归纳:我们应该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1)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D、齐读《网络文明公约》

第二目 传播网络正能量

什么是正能量?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莲庄镇初级中学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时

1、视频引出: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1)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2、探究与分享,回答:

3、小结: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要遵守现实社会的规则,更要遵守虚拟世界即网络世界的规则,让网络为我所用,不要我为网络所困;让网络助力生活,推动社会发展,不要让生活困 于网络,不要让社会受阻于网络。

四、作业:课堂同步练习五、五、板书设计

篇7:法制与道德的作文

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总结2007-02-06 09:54:2

2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单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教育,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创新载体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查改问题促进管理水平整体提高,全厂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显著增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广泛宣传,活动保障坚强有力

厂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制订了详细的活动

安排意见,列出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措施和运行大表,并召开了政工科室长、全厂三级党组织书记和政工组长等人员参加的专题会议,将各项措施的部署责任到人,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抓好职业道德与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活动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活动中,该厂充分利用宣传标语、专题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营造了浓厚的学习宣传教育氛围。全厂各级组织利用中心组学习、党团学习日、班前班后会等时间,深入学习文件精神,认真讨论本次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内容与重点、学习方式方法。各级党组织根据文件要求都制定出了学习计划及运行大表。并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上半年对各单位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中,严格督促检查,保证学习效果。

二、精选内容,周密部署,职工思想明显进步

为了增强理论学习效果,该厂于活动之初,对各单位干部职工进行了调查,广泛征求学习教育方式方法意见建议。根据干部职工的意见建议,该厂做到了“三个加强”。一是加强学习内容的精选。该厂精选学习内容,做到指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在认真学习上级指定的《中原油田职工违法犯罪案例汇编》、《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干部职工的工作实际和岗位实际,该厂优选了《关于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的暂行规定》、《职工思想道德行为规范100条》等近十种教材,引导干部职工掌握相应的道德规范和法制法规,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二是加强教育范围的扩大。职工在调查中反映,部分倒班工人、一线基层工人在教育时有死角,部分干部家属也应列入教育范围等。为了使学习教育不留死角,该厂将“八荣八耻”、新《信访条例问答》、《职

业道德百题问答》等部分内容印制了专题教育学习材料,下发到每个班组,并组织部分政工干部利用夜间时间,到班(站)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并将部分法纪宣传知识等内容印制成宣传单,送到科级以上干部家中,对科级以上干部配偶进行宣传教育。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覆盖到了全厂的每一名职工,实现了全员提高的目的。三是加强活动的督查考核。为了避免教育活动流于形式,该厂进一步加强了对活动效果的督查考核,专门下发了《进一步抓好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对学习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要求,并把学习活动与开展的“三抓一达标”上产活动结合起来,将学习活动作为抓思想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以职工在上产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检验学习教育活动的成绩,起到了学习和上产两促进的效果。

三、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在广泛、深入组织学习教育的同时,这个厂结合单位职工的队伍状况和特点,不断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创新活动载体,先后开展了四个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

一是组织开展了全员参与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测试活动。该厂以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有关内容为命题,以填空、选择、简答、论述等为题型统一编制试卷,组织全厂3800多名干部职工人人参加答题,并从中评选了优秀组织单位。通过测试活动,使全厂职工得到了一次深刻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教育。

二是组织开展了法纪警示教育大会。该厂邀请了范县法院和油田公安局有关人员,结合油田实际,为该厂领导班子、科级干部、重要岗位人员及基层的干部、班(站)长共计1000余人上了一课生动的法制教育课,进一步提高了全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了广大职工的法纪观念。

三是开展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千人签名承诺活动。为了使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更加深入每一位职工心里,该厂党委组织一千余干部职工在印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承诺书、长15米的红色横幅上郑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通过签字活动,干部职工一致表示:通过这次签名仪式,进一步增强了“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意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树立良好形象,做优秀员工,当合格公民。

四是开展了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专题板报展览比赛活动。该厂以新《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职业道德规范等为素材,以文字、图片、漫画等多种形式制作了30余块板报,在全厂各单位和生活区显著位置进行巡回展出。本次板报内容更加注重了富有创意和联系实际,美观、生动。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字和图画吸引了大量职工家属前来观

看和学习,进一步增强了职业道德和法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效果。

四、深入讨论,查改结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

为了落实以教育保进步的目的,厂里层层展开讨论、查摆、整改活动,从两级中心组成员到党员干部再到普通职工,做到人人按照“六个结合”的要求深入讨论,查摆思想问题和漏洞,制订整改措施,扎实整改不足,有力地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该厂以党支部为单元,围绕“结合自身实际,如何开展增强职工道德观念和提高法制意识?”、“我如何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自愿遵守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等主题进行大讨论,通过讨论让职工认清自己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标准,增强了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主人翁精神、集体主义意识、工作责任心、职业道德和法制意识,增强了员工的法纪观念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同时,全厂党支部开展了“五查、五摆、五树”活动。即:一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差距,摆理想、信念上存在问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二查权利观、地位观、利益观上存在差距,摆“为谁掌权、为谁工作、为谁服务”中存在问题,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职业意识和党纪意识;三查在服务作风上存在的差距,摆理想和职业道德上存在问题,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四查廉政、勤政建设方面存在差距,摆违法、违纪的现象和问题,牢固树立服务廉洁意识和自尊、自律意识;五查为职工群众服务上的差距,摆在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牢固树立文明服务意识和形象意识。对全体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摸底,对存在问题进行剖解、整改。

五、检查验收,座谈交流,教育方法得以改进

4月下旬,全厂对对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情况进行自下而上的总结,主要

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全员自我总结。结合查摆工作,各单位以班组为单元,紧密联系本单位和个人思想、作风、学习和工作实际,对照两个月的学习各种道德规范、条例、办法、规定和规章制度等,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进行群众性自我总结,看自己受到哪些教育,有哪些收获,存在哪些不足,今后如何纠正。每一名职工都认真写出了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个人总结。二是厂党办对各单位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根据活动安排要求,对两级班子成员学习心得、学习情况记录、结合单位实际开展创新性教育活动的情况等进行了检查验收。部分单位还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行了表彰。三是厂党委组织部分单位召开了座谈会。会上,各单位交流了活动中先进经验和作法,并就通过职业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后,我厂目前职工爱岗敬业和遵纪守法的现状、存在问题、不足形成原因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全厂进一步抓好职工教育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篇8:法制与道德的作文

一、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部、司法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虽然在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但两者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独立学院依据自身的特点, 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一方面是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另一方面也是独立学院改变现实状况的迫切需要。

(一) “四个全面”的提出, 为两者的结合提出了必然要求

2014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 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就必须借助法律与道德这两个重要的抓手, 其中法律是实现“四个全面”的一项重要举措, 道德则可以引导人们将法律的强制要求内化为自身信仰, 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两个重要抓手, 我们就必须在全社会进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 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独立学院是我国进行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 因此, 为了实现“四个全面”, 独立学院就必须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二) 独立学院的现实状况, 为两者的结合提出了迫切需要

独立学院与公办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独立学院主要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 这就意味着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是直接从事于一线生产工作, 对法律知识和道德修养的要求更加迫切。然而, 由于办校时间短等原因, 独立学院自有教师多以青年教师为主, 这些教师缺乏经验, 难以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这就造成学生的迫切需求与教师的教学能力之间形成了矛盾。因此,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独立学院迫切需要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二、当前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我国在1987 年将法律基础课正式列入高校教学计划, 之后不断强调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 如2002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指导思想, 2005 年实施“05方案”, 将法律基础课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直接整合为一门课程等,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部分高校仍旧存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脱节的现象。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大部分是沿袭母体高校的做法, 而且由于独立学院自身的一些特点, 造成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脱离的现象更为严重。

(一) 学校管理层理念存在偏差, 重经验管理, 轻法治与德治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道德是内心的法律”[2], 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法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道德的有力支持, 道德的自觉践行又需要法律的强力保障。法律所规范不了的领域, 道德可以发挥作用;道德无力约束的行为, 法律则可以进行惩戒。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而言, 为了进行有效的治理, 就必须同时借助于法治与德治这两种有效手段。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 在高校治理等方面也同样适用, 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 除了运用道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外, 也需要运用相关的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对其进行有力的约束。然而, 与普通公办院校相比, 独立学院成立时间较短, 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尚未完善, 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独立学院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 更多的是依赖于经验管理, 而忽视法治与德治的运用。在这种管理理念的作用下, 造成部分独立学院师生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不强, 难以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二) 教师自身相关意识尚未成熟, 认识缺位, 经验不足

法制意识与道德意识的成熟, 往往是需要经过很长的积累之后才能够完成, 然而在独立学院的自有专职教师中, 却多以青年教师为主, 湖北一学者在对武汉某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队伍进行调查后发现, “该学院专职教师35 岁以下者占80%以上”[3], 这些青年教师自身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还未完全成熟, 难以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如此, 在部分独立学院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头脑中, 还存在“重德轻法”或“贵法贱德”等错误的教育思想, 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 只注重用道德的力量来感化学生, 甚至当学生出现违法违纪等行为时, 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另一些辅导员和班主任则为了省事, 一味的用法律和校纪去要求学生, 忽视对学生的道德引导, 这两种错误思想的存在, 都对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产生干扰。此外,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以下简称“基础”课) 的课堂教学, 而独立学院“基础”课的教学多由只具有初级职称的青年教师负责, 这些青年教师经验不足, 难以满足“基础”课教师所需要的“去专业化”和“再专业化”的要求[4]。

(三) 学生学习动力不强, 对相关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独立学院的入学门槛较低, 以福建省为例, 近年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都比一本院校的录取线低80 分左右, 因此, 独立学院学生与普通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具有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低等特征, 但是他们在活动组织、人际交往等方面却要强于公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然而, 大部分独立学院在开展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时, 往往照搬母体院校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并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手段, 造成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对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此外, 独立学院与公办本科院校相比还具有一个显著特征, 即学费较为昂贵, 不少专业的收费甚至是公办高校的两倍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 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及家长出现“花钱买文凭”的心态, 即只注重最终文凭的获得, 而对学校的相关教育, 如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三、促进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的有效路径

促进独立学院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仅仅从某一方面着手是难以完成的, 它需要从管理理念、校园环境、教师素质及学生主体性等方面共同着手,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转变管理理念是促进两者结合的基本前提

学校管理层需要转变管理理念, 实行“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 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中规定“独立学院设立理事会或者董事会, 作为独立学院的决策机构”[5], 作为学校的决策机构, 理事会或董事会在修改或制定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 应当注重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 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合法、合理;在制定涉及学生管理方面的政策时, 要通过各种途径, 如举办师生听证会等形式, 让学生参与到规范的讨论中来, 通过这种形式, 来增强学生民主法制观念;在日常的学生管理过程中, 学校应尽可能制定相应的校规校纪, 实行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同时, 还要注重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法制管理的过程中, 通过各种道德教育方式, 促使学生将他律转化为自律。

(二)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是促进两者结合的有力保障

校园文化环境是影响学生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然而, 由于办学时间短等原因, 造成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底蕴较为薄弱。为了优化独立学院校园文化环境, 促进学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结合,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在物质文化层面, 当前独立学院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母体”高校的老校区进行办学, 文化气息较为浓厚, 但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落后, 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应当将重点放在改善学校的各项教学和生活设施方面, 为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提供便利;另一种是新建校区进行办学, 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都较为先进, 但是缺乏文化积淀, 这时学校就应当侧重于校园景观的建设中, 通过塑造道德模范人物及守法典范的雕像等方法, 为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 在制度文化层面, 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它会对学校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产生重要影响。与公办高校相比, 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 思想更为活跃, 教育难度更大, 迫切需要良好的制度文化来保障。为了形成良好的校园制度文化, 独立学院在制定和实施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时, 一方面, 要体现规范性、民主性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另一方面, 也要体现以德治校的理念, 以培养学生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最后, 在精神文化层面, 精神文化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内核, 为了培育有利于学校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精神文化, 独立学院可以邀请法律专家和道德模范来校开展讲座, 提高学生们对法律和道德重要性的认识, 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宣传栏等途径, 向同学们普及法律和道德知识,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促进两者结合的必要条件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关键在教师”[6]。独立学院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首先, 独立学院要努力提高教师特别是自有青年教师的法律素质和道德素质, 通过提供各种进修和培训机会, 帮助他们学习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 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 锻炼其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校教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求教师做到言传身教和身体力行, 以教师自身的实际行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其次, 独立学院要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所以对于担任这门课的任课教师, 学校应当通过组织相关的教学比赛、教学研讨会等途径, 帮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提高其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学的能力。此外, 对于独立学院的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 如党政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等, 则应当重点提高其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以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他们充分运用党团组织、新媒体等有效路径, 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 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促进两者结合的根本动力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独立学院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一点就在于能否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包括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在笔者看来, 学校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合理需求。独立学院学生与公办本科院校学生在成长规律和自身需求方面不尽相同, 且独立学院学生内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 因此, 在日常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 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当努力地将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合理需求结合起来, 激活学生的接受机制。二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学校应当明白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法律和道德知识,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律和道德意识, 将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此外, 在制定教育目标时, 独立学院不能照搬公办本科院校的经验, 而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根据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思想状况、学习能力确定合适的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三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改变过去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法, 建立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学生个人自评在内的复合型的评价体系,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2014-10-28.

[2]中共中央理论宣传部理论局.法治热点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117-127.

[3]高振峰.用系统的观点建设独立学院青年教师队伍[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09 (4) :67-70.

[4]邢国忠.全国高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 (10) :124-125.

[5]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中发[2008]26号) [Z].2008-03-07.

上一篇:厦门市人才引进政策下一篇:水调歌头·游览原文翻译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