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2024-04-11

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共14篇)

篇1: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2006年北京卷高考满分作文:老舍与北京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文题诠释]

2006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同前两年作文试题相比,变化较为明显。

首先,从命题形式来说,由话题作文改为命题作文。2004年考题包容、2005年考题说安都是独词性的话题作文,今年则是命题作文。但是细看作文题目,我们发现,尽管是命题作文,但是题目可写的内容相当丰富,按照材料中的提示展开写作的范围极广,可以说,由这几千年悠久历史背景的北京城可延伸出来的立意点俯拾皆是。

其次,2006年考题与往年相比,更突出了地域特征。北京的符号这样一个极具地方色彩的题目对于北京考生来说,既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又能激发考生的写作兴趣。但是,对于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题目,要想写出彩来,还需考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多揣摩,多思考才行。

在具体的写作中,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一、弄清符号的含义。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将提示材料认真解读即可。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这句话是符号的意义。由符号再展开联想,可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入手。从时间讲,北京是一个古老与现代结合十分紧密的城市,有古老的符号,也有正在形成的新的符号。从空间讲,北京的各个地域有不同的符号,如紫禁城的符号,天桥的符号等等。所以北京的符号是多元的,也是在不断变化和形成的,这就要考验考生对北京的认识程度以及观察的角度和能力了。

二、寻找到最独特的表达角度。在众多的符号中,该选择哪一个呢?在寻找这个符号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思维的过滤。必须否定第一思维。就这个题目而言,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故宫、胡同、四合院、红墙绿瓦这些老北京特有的符号和色彩。这些符号能写吗?能写,但极有可能大家都在写,那样,内容撞车无法避免。想得高分难上加难。怎么办?否定这一思维,再拓展一下,可以将北京现代的符号挖掘出来。或者纵观古今,将北京的古老符号和现代符号结合起来,那是最好不过,不仅显示出自己对北京文化的独特认识,从整个文章感觉上来看,显得视野广阔,更加大气,有一种以小见大的感觉,更易获得考官的青睐。

三、运用最佳的表达方式。最佳的表达方式要根据考生实际制定。在行文操作上,考生可以只写自己心中最能代表北京的一种符号,这是一种思路;或者考生完全可以写一组符号,将所有代表北京的符号用一条线串联起来,但是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有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写作能力。在写作方法上,擅长感性写作的考生,他可以写北京的建筑物、时尚、民俗,甚至可以具体到庙会、抖空竹这样特别细小的地方。擅长理性写作的考生则可以写北京经济和文化的能动力、时代的脉搏。

[满分作文]

北京一考生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众徒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消失。正因为此,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于是,作为北京符号发现者、热爱者和创造者的老舍先生,也成为了北京历史与现实的,北京人眼里与心中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名师点评] 本文立意高远,主题突出,语言老辣。

一、文章开头将老舍先生笔下的人物风貌集中展示,然后顺势提出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的观点,立意高远,主题突出。此后作者围绕这一主题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探讨主题,突出老舍先生在新时代北京的舞台上,努力创造着新北京的语言和形象,创造着新北京的符号。

二、文章语言老辣,简练多姿。短短八百字中,蕴含的文化因子颇多,作者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极为熟悉,一一列举,如数家珍。开头两段多用排比,气势不凡。

[亮点透析]

篇2: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优秀作文】

坚硬与柔软

人心有坚硬之处,成就性格的刚毅冷峻,人心亦有温柔之美,弥合凶悍锋芒。刚柔并济,是百炼钢与绕指柔的完美衔接,是人格的双重升华,是造就和谐自我的应有之义。

正如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在诗中写道:“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想,无论猛虎,是在需要勇敢的时候迎难而上,还是在蔷薇盛开的时候迷醉芬芳,都是我们造就和谐自我所需要的两种品质。于是,为了攀至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之处示人,奋不顾身地逐鹿无边沙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亦刚亦柔的最佳平衡点。

人心之坚硬,可以是对底线的坚守,对正义的执念,是外力无法摧折的刚劲。是李白挥毫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铁血燕然,落笔成篇;是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铮铮誓言,回荡天际。那份骨子里的坚韧,早已使他们把刚毅不屈的追求奉为人生信条,时时恪守,刻刻遵循。

然而,坚硬并不意味着刻薄冷硬,并不意味着要始终凶狠如猛虎,任由寒光毕露的双眼,战栗世界的暖意。我们不愿再看到专制君主的暴戾恣睢,不愿再听到不古人心的日渐冷漠。只是希望,坚硬之余,人心中的柔软可以裹藏尖锐的棱角,温存人性的美好。

人心之柔软,可以是对凶顽的宽容,对世间的博爱,是任何时候无法被冰封的温暖。是特蕾莎修女给予流浪汉的拥抱,是南丁格尔提灯时的微笑,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所祈祷的“拥有一颗透明的心和会流泪的眼睛”。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不甚苛求,尽享流年温润,因为柔软,所以我们可以在坚硬的壁垒下,重新拾得爱与感性的回归。

篇3: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正是基于这样的评价认识, 在分省命题政策下, 高考英语北京卷首先冲破高考英语写作命题单一、禁锢的传统命题思路, 2004年率先在本市的高考英语卷中引入开放性作文命题。通过分析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 发现其已经有了一些鲜明的开放性特点, 但是, 要达到真正的开放, 我们还可以进行更多的探索。

一、已经形成的开放

综观2004年以来高考英语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试题, 其开放性特点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试题表述客观

客观、公平是试卷命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作文试题的命制极容易暗含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因此命题者应尽量选用客观性比较强的语句、语调呈现所提供的作文材料, 尽力避免或排斥材料叙述过程中所隐含的主观判断及主观情感, 否则, 考生的立意与命题者的倾向一旦产生冲突, 形成对立而不一致时, 考生将会牺牲自己的想法去迎合命题者的观点, 从而影响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综观全国卷和分省卷, 命题者在叙述时流露主观倾向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如2008年的浙江卷提示语为:

人们完成工作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独立完成和合作完成。两种方式各有特点。请你以“Working Individually or Working in a Team”为题, 按照以下要点写一篇英语短文:

(1) 独立完成:自行安排、自己解决问题。

(2) 合作完成:一起讨论、相互学习

(3) 我喜欢的方式和理由

且不说对工作方式的“合作”与“独立”的二元划分是否合理, 这种把个人的认识强加于人的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而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在这种强加于人的做法上有了很大改观。2008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如下: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提示语只是提示考生写作的背景为英语作文比赛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 读者对象为作文比赛的评委 (judges) , 写作内容为对图画的理解, 叙述方式比较客观, 尽量让材料自己说话, 去除了以往材料叙述中的明显倾向性的阐释或评价。从外在形式来看, 将原来的表述模式“材料———命题者阐释或评价———写作要求”, 简化为“写作要求———材料”的表述模式。这种处理方法, 能比较有效地避免流露命题者的主观倾向, 让考生的立意角度大大增加。

2. 价值取向多元

分析北京卷的开放作文, 可以发现这些作文命题反映出多元的价值观念。如2006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就是要求考生就下面的街头雕塑向自己的外国朋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试题材料———街头雕塑, 颇具对比性。从雕塑中的人物特征看, 性别特征形成对比——一男一女、年龄特征形成对比———一老一少、穿着特征形成对比———女孩时髦老人传统;从雕塑情景看, 时髦女孩正坐在一张似乎是公园里的椅子上操作电脑, 老者站在她身边。这样的雕塑, 可以让学生形成褒贬均有的多角度观察事物的价值判断, 旨在考查学生多元化的思辨能力。

这种设置的深层意义在于彰显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主体从自我的价值观出发, 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并不一定是一致的, 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如有的学生可能从现代人过度地依赖电脑, 从而会给人的记忆、思维等带来缺陷的角度理解这个雕塑;有的考生则可能是从现代科学高度发达, 电脑应用会带来很多优势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判断的不同, 缘于个体的价值观念建立的基础不同。

另外,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材料中的电脑、雕塑等物品特征为北京城市考生所熟悉, 比较接近于考生的生活实际, 有利于考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达到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性命题目标。

3. 情境真实可信

情境真实性既是交际性测试和任务型测试的基本要求[2], 也是开放性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如果写作的背景没有真实性的基础, 这样的开放就是伪开放, 就会把考生导入幻想、滥想;这样的开放就会脱离理性、脱离生活实际, 把开放变为随心所欲的胡编滥造。情境真实性是指开放作文题的写作背景而言, 就是说开放题的提出往往基于真实性情境, 一般具有现实性依据。例如, 2008年的高考英语北京卷写作背景为英语作文竞赛, 2007年为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谈对其的理解, 2006年为跟外国朋友逛街时看到街头雕塑、谈论雕塑, 2005年为课堂上讨论。这样的写作背景在实际中都是真实存在的, 应该说都具有真实性, 所以从写作情景真实性角度审视, 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保证了真实性。

二、有待形成的开放

高考英语作文要真正开放, 命题者还可以开拓思路, 进一步加以改进,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考英语开放性作文尝试。

1. 文题选择范围的开放

文题范围选择开放的通常做法是多题选一。多题选一是指命题者为考生 (作答者) 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文题目、作文话题, 提供两则或两则以上的作文材料, 由考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作答能力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题目 (话题) , 按要求构思成篇、完成作文的一种开放手段。这种手段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提供几个不相关的题目;另一种是提供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 规定“可任写一个方面, 也可兼写几个方面”, 将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化为几个题目。

多题选一相对于单一命题来说, 更多地关注到作答者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考生感受生活、接触生活的情况不同, 思维方式也存在着差异。用一个题目或范围来考查所有的考生, 对没有此种生活经验的考生而言客观潜伏着命题的不公平, 作答时就很难避免不受该命题的干扰, 从而影响到已有写作水平的发挥。多题选一可以扩大命题的范围, 尽可能照顾考生生活经验的差异。多题选一可以组合不同思维类型的题目或话题, 命题时为了照顾考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可以将形象思维的命题与抽象思维的命题组配;为了照顾考生不同层次的写作水平, 可以将难度层次不同的题目或话题进行组配。无论如何组配作文命题, 其目的只有一个, 就是让参考的学生均有话说, 都能在考试中充分展现个人的写作水平。

但是这种方式目前也存在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 如何把握公正的评判标准。多题选一涉及不同评分标准的制定、阅卷老师的思维转换等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 将会直接影响评分的公正性。其次, 如何处理搭配问题。即多个命题如果难度不一, 或者是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思维空间的话, 就可能使卷面上的多题, 变成实际作答中的一题, 大大降低了试卷命制时试题多向性的开放意图。

2. 题目结构的开放

题目结构的开放, 是从高考命题的历时角度提出来的。近5年北京卷的开放作文试题的结构大致为:写作要求+写作提示+写作材料。写作要求的内容大致是写作的根据 (一般是要求根据提示写作) , 写作词数要求 (一般要求词数不少于50) ;写作提示, 即写作要求的具体化, 交待写作背景、阅读对象、写作内容 (如演讲稿、作文比赛稿等) ;写作材料无一例外地为图画。下面以2007年高考英语北京卷的高考开放性作文为例说明。

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在这个开放性英语作文试题中, 写作要求为:请根据下面提示, 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写作提示为: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写作材料为图画。

从共时角度观察, 与传统的高考英语作文试题相比, 这样的结构颇具开放性特征;但是从历时角度观察, 这样的结构几年来不曾变化, 这大大地提高了考生和教师对开放性写作的预测性, 导致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形成写作程式的僵化, 从而在无意间把开放性试题转换成了封闭性试题。这样的外语写作考试导向, 与培养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外语写作教学目的背道而驰。要实现高考英语作文的开放性, 就要注意高考作文题结构历时变化, 减少考生对高考英语作文的机构预期性, 从而测出考生的真正写作水平。

我们可以把北京卷的开放性作文暂且称为读图写作, 其实, 要实现作文结构历时性的开放, 具有多种命题方法。除读图写作外, 还可以有读表写作、读文写作、读句写作、直接提示写作等等, 不一而足。在读图写作、读表写作、读文写作中, 图画、表格、文本也不一定拘泥于一个, 可以是两个或者是多个, 只要注意限制在考生的认知负担范围内即可。

3. 写作背景的开放

北京近几年的开放作文命题写作背景如下:2009年为在英语口语课堂上向同学谈论对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8年为英语演讲比赛 (In an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the judg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7年为在英语课堂上向同学描述图画并谈自己对其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following picture and explain to your classmates how you understand it.) ;2006年为在街头向外国朋友谈自己对一尊雕塑的感受 (You and your Australian friend Jim are visiting a city in China where you see the street sculptures as shown below.You and Jim are discussing what the artist is trying to say.Now you are telling Jim how you understand this piece of art and what makes you think so.) ;2005年为在课堂上向同学谈对教师展示的一幅图画的理解 (In your English class, the teacher shows this picture of a little boy looking into a mirror, and asks the class to discuss it.Your classmate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Look at the picture carefully and tell the class how you understand the picture.Write what you would say on the next page.) 。研究这些写作背景可以发现, 北京卷的高考英语开放作文写作情景与学校场景高度相关, 如2009年、2008年、2007年、2005年都把写作的场景定位在校内场景中, 更有甚者, 2009年、2007年和2005年的写作场景都设定为课堂。种写作场景校园化甚至课堂化是开放性作文中的封闭性败笔, 它的负向引导功能为:封闭学生的视野, 使学生脱离社会生活实际, 导致学生外语写作幼稚化、学院化。

高考英语开放性写作应凸显考题对现实的关注, 要求考生要立足现实、审视现实、思考现实生活、反映生活实际。作文紧密地联系生活, 这是外语学科实践性特质的必然要求。写作同生活联姻, 是近年外语教学生活化改革实践中达成的共识, 应该在高考英语写作情景中体现出来。

考虑到高考大规模、高利害的特点, 高考英语作文应该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 并不能对其进行自由主义式的开放,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对于高考英语写作命题还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开放、怎样开放、应该开放到何种程度、如何科学评价开放性试题的答案等问题, 还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

参考文献

[1]黄根初.数学开放题及其教学[OL]www.ecnuce.org, 2004-07-08.

篇4: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请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满分show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致墨子的一封信

◇ 北京一考生

尊敬的墨子:

这是两千年后的一个学生写给你的信。我不知缘何想要写信给你,只知道我因你而懂得了一个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

记得小时候,我无意间从书架的最底层摸到一本古朴的线装书,这便是我与你的第一次“邂逅”。但这第一次似乎并不美妙,因为从你那黝黑的脸上,我看不到一点情感,只有“守不竟,即赴死”的严苛与冷酷。

那时我觉得,你一定不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一定不是个会仰望星空的人。

但终究,我没有放下这本书,而是日益被它吸引。“天下之人皆相爱,则强不执弱,众不劫寡”——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散发着一股奇特的稻香。于是每每书页翻动,我便仿佛回到那个人人“交相亏贼”的纷繁乱世。

苍茫中,我看到了那个在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个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我看到了临淄稷下学宫中百家争鸣的一派繁荣,也看到了楚河上鼓盆而歌的隐士,正陶醉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你并未选择归隐,也不愿去与诸子整日无谓地论战。你只是奔波在华夏大地上,以行者的姿态现于人间,奔走疾呼,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你是如此脚踏实地,你的脚步是如此坚实、不屈。

我终于明白,你并非不会仰望星空,你的繁星是“天下大同”。只是比起那些只知仰望星空、制造苍白无力的口号的其他诸子,你宁愿脚踏实地地践行自己的理想,让“兼爱”——你的这片星空发出更璀璨的光芒。所以,你总是不停地奔忙。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只为切实地为这个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因而,你的脚步从不停歇,你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而在浮夸虚假仍存于世的两千年后,你的脚步越发显得坚实、有力。

原来,你的双眼永远仰望着星空;原来,你的双脚从未离开过大地!

黑衣黑发、黑眼黑面,眼望星空,脚踏大地,奔走于大地上的你,就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划破天际,穿透云霄,为这九州五岳点燃永不熄灭的火焰!

人类需要仰望星空,因为没有星空的照耀,我们的路不会有前方。但是,仰望星空的时候,也不能忘了脚踏实地,为他人为社会切实地做点什么。毕竟,星空的美丽永远不属于大地,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才可以用自己的每一个脚印折射出星空的绚丽。

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亮点品味】

内容方面,文章以书信的形式,与墨子直接交流,体现赞美之情,这本身就是“仰望星空”的表现。作者以对墨子的认识由浅到深的顺序,依次体现墨子的理想与为理想奔走的务实精神。结尾总结升华,显现墨子的精神、行为对“我们”的深远影响,饱含现实意义。因此,文章内容丰富、想象生动、观点鲜明深刻。

结构方面,全文首尾相应,主体环环相扣,叙述、描写、说理、抒情相辅相成,文句晓畅而蕴藉,上下浑然一体,文脉清晰可辨,于结构严谨之中,彰显对文题辩证内涵的深切领悟。如文中以“那时我觉得”“终于,我一眼望到了你”“原来……”来串联材料、显露思路,内容严密。同时,表达也颇有文采。

不可多得的是,除内容的丰富之外,小作者还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用饱蘸浓情的文化笔调,詩意地抒写墨子的“言”与“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神兼备,引用丰富贴切,使内容厚实,情感洋溢,文采飞扬。

佳作show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 北京一考生

人其实是一棵能走动的树,唯有抓紧土地,才能把握自己的呼吸;唯有仰望苍穹,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仰望时,莫忘脚下的土地;俯瞰时,心怀一片蓝天。

善于仰望,使目标明晰,让目光穿越现实的云层。司马迁虽遭刑辱,志于遗世之《史记》,终于流芳百世,千古称颂;孔明卧居茅庐而洞悉天下局势,终于在刘备三顾茅庐后大展身手,助刘得蜀;曹雪芹家道中落,却给世人留下文学巨著《红楼梦》。如若没有司马迁痛彻心扉的劳苦,没有诸葛亮多年积蓄的辛劳,没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汗水,何来践言遂志,流芳百世!仰望,得到的是美景,是向往后的“明志”;而善于着眼低处,脚踏实地,才是仰望的根基、成功的垒土。

甘于着眼低处,脚踏实地,奋斗的过程亦充满快乐,努力往往令人愉悦。滴水可以穿石,因为水看到的是顽石,所以才日复一日地冲击;珍珠出自河蚌的痛苦磨砺,磨砺时,河蚌就看到了愿景,所以才甘心忍受那锥心之痛。着眼于低处,脚踏实地,不应放弃对高处的憧憬。没有憧憬的奋斗是盲目的,没有希望的奋斗注定是一场悲剧,高处总是给低处以力量,鼓励你去拼搏,激励你去奋斗。

仰望是一种美丽。沈从文生活在世人皆以为枯燥而无情的现实中,但他依然能把湘西小镇描绘成一个爱人、爱水、爱美的世外桃源,如不是他心中有“高地”,怎在书中现“美境”?

俯身触摸也是充满美的,是别样的美,是值得审视的美。丛飞的坚毅、邰丽华的坚强、史铁生的处乱不惊,都来自他们对现实触摸后的平静淡定,都是着眼于低处后的顽强与坚毅。

潭水宁静,是因为它看到了山的雄伟;流云飘逸,并非舍弃低处,而是时时牵挂之后的片刻放松。仰望,懂得自己的渺小而继续奋斗;着眼低处,重视细微,而甘于努力。

树,其实就是一个站立的人,在风中仰望天空,摇晃中抓紧大地。你发现了吗?它在饱食天的甘泉,吮吸地的汁液。

根伸长了,土抓紧了,自己离天空也更近了。

【亮点品味】

这篇作文是2010年北京卷中很有特色的一篇,小作者从“树”的比喻意出发,又落脚于“树”,并且利用类比的手法提出了更为深刻的观点:只有懂得“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结合道理的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成就人生。这对于我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与升华。本文语言也很有特色,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富于文采,论据典型生动,充满哲理气息,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篇5: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2014北京卷高考作文及名师解析:

【北京高考作文: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 话不高声、站有站相 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 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篇6:北京卷高考作文

昨天上了一次外教在线课,感觉是一脸懵,电脑对面坐着一个菲律宾的女老师,和我用英语交谈,我用仅有的单词和对面的老师交流着,感觉她说的太快了,我有些反应不过来,还有虽然坐在空调屋里,我觉得这个夏天没有比昨天再热,仅仅二十五分钟的课程,我的汗衫和短裤都被坐湿了。

八点三十分,老师准时的打开视频,和我说HELLO,我也礼貌性的回来老师的问好,后面就开始像上了发条一样,老师问我晚上吃饭了吗?吃的什么啊?我当时真想用中文和老师沟通啊,我说我吃的冬瓜粉丝丸子汤,这个怎么翻译啊?我不是害羞,不是害怕和陌生人交谈,我就是不喜欢和视频里面的人面对面说话,让我很别扭,我希望是一个懂英语的中国人和我交谈,我好像发现我只要和外国人交谈我就会紧张,其实我是一个健谈的小孩儿,没事儿在家或者在学校,或者在路上和陌生人偶遇,我也能很愉快的交流,甚至说是谈判高手,叨逼叨是我的特点,没完没了的聊天,可是,一上外教课,我就像是一只安静的小鸟,不停地拍打着翅膀,希望赶紧结束这紧张的课程,虽然讲的并不是很难,都是日常的用语,我希望我在巩固一下我的英语知识再来和老师面对面交流。

上课的时候我的脑子在不停的运转,一面应付老师的提问,一面在思考下一个问句的答案,还有突然出现的英语单词到底怎么读,到底什么意思?我甚至连南瓜都紧张的像嘴里喊着一瓣蒜一样,吐字不清了,哎呀呀,救命啊,赶快下课吧,我好像现在做一百个蹲起来换取我这二十五分钟的英语课啊。说时迟,那时快,老师和我道别了,我是多么高兴啊,赶紧和老师说再见。一堂紧张又刺激的英语课结束了,我像玩了一场过山车一样,刺激,惊险,紧张,甚至于期待下一场到底什么时候再上?我还会不会还是昨天这个表现。期待吧!

篇7:北京卷高考作文

生不逢时,便化信念为灯,在踽踽独行的黑夜中,驱散迷雾,独善其身。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辛弃疾被主和派排挤,归隐山林,但其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忠贞名垂史册;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漂泊流浪,寓居夔州,虽“百年多病”,自伤身世,但在“艰难苦恨”中也寓含了忧国伤时;岳飞抗金,精忠报国,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但其“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气流芳千古。他们虽生不逢时,却能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奔行,即使不如所愿,也无愧于独善其身。

生逢乱世,便化爱国正气为剑,于山河破碎的动荡中,披荆斩棘,开辟新 篇章。

时钟回拨到百年之前,斑驳的历史影像,如吉光片羽,勾勒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古老国度在一次又一次耻辱中沉默的轮廓。在这时,是林则徐以“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凛然正气,于虎门销烟,保家卫国;是鲁迅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气,弃医从文,以笔作矛,将子弹射向敌人;是李大钊“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带领千千万万五四青年,不妥协于飘摇乱世,不屈服于贪婪列强,誓要将豺狼虎豹赶出家园,重振我华夏大好河山!这是爱国志士,是热血青年。

生逢盛世,便化青春理想为帆,于海晏河清的乾坤中,迎风远航,铸就新辉煌。

“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发展,即使生活在国力强盛的时代,有人依然会坚守初心,不沉于物质,不募于名利,怀抱满腔热血致力于祖国建设。陈祥榕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护五星红旗在喀喇昆仑猎猎飘扬;杨长风打破外国技术封锁,打造属于中国的北斗卫星,带领中国迈向星辰大海;袁隆平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稻粱谋”,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他们是无数侠之大者、国之仁士的代表,更是当代青年的榜样。

篇8: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高考题1 (2012年北京文)已知f(x)=m(x-2m)(x+m+3),g(x)=2x-2.若∀x∈R,f(x)<0或g(x)<0,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4,0).因为g(x)<0⇔x<1,所以题意即∀x≥1,f(x)<0,求m的取值范围.m=0不满足题意;若m>0,则当x充分大时有f(x)>0,也不满足题意.所以,m<0.得题意即∀x≥1,f(x)<0(也即m>-x-3),得m>-4.

所以-4

高考题2 (2012年北京理)已知f(x)=m(x-2m)(x+m+3),g(x)=2x-2.若同时满足条件:

(1)∀x∈R,f(x)<0或g(x)<0;

(2)Ǝx∈(-∞,-4),f(x)g(x)<0.

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4,-2).由高考题1的解法知,条件(1)即-40.

因为-40,所以条件(2)即Ǝx∈(-∞,-4),x>2m,得m<-2.

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x|-4

只要逐步运用已知条件将所求的问题进行等价转化,就可以轻松解决以上两道高考题.下面再给出它们的变式及其解法.

变式:设f(x)=m(x-2m)(x+m+3),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m的取值范围:

解:(1)该小题即高考题1,答案为(-4,0).

(2)同高考题1的解法可先得m<0,再得题意即∀x≥-1,(x-2m)(x+m+3)>0.

当2m=-m-3即m=-1时,符合题意;

当2m>-m-3即-12m,得-1>2m,所以

当2m<-m-3即m<-1时,∀x≥-1有x<2m或x>-m-3,得-1>-m-3,所以-2

所以可得答案为(-2,).

(3)同(2)可求得答案为Ø.

(4)分m>0,m=0,m<0后,可求得答案为(-2),

(5)先由条件的反面“∀x≥1,f(x)≥0”来求m的取值范围:可得m≥0.当m>0时,得∀x≥1,(x-2m)(x+m+3)≥0,即∀x≥1,x≥2m,得0

得m的取值范围是[0,1/2].

所以本小题的答案为CR[0,1/2]=(-∞,0)∪(1/2,+∞).

(6)同(5)可求得答案为{m|m≠0}.

(7)先由条件的反面“∀x<-4,f(x)≤0”来求m的取值范围:

可得m≤0,当m<0时,得∀x<-4,(x-2m)(x+m+3)≥0.

当m=-1时符合题意;

当-1

当m<-1时,即∀x<-4有x≤2m或x≥-m-3,得-4≤2m,所以-2≤m<-1.

得m的取值范围是[-2,0].

所以本小题的答案为CR[-2,0]=(-∞,-2)∪(0,+∞).

篇9: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一考生

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常常坐在秋千架上,用一口稚嫩的童音背诵那怎么也背不完的《弟子规》,争抢着在老师面前看谁背得又快又好。那“首孝悌,次谨信”的“圣人训”,至今也深深印在脑海中。

从“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的敬老,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自律,再到“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的厚道,一条条老规矩犹如一个慈祥却又严厉的老人,谆谆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长大后的我们纷纷走下秋千,步入社会。然而我却时时讶异于熟读《弟子规》的我们,正在渐渐淡忘那些老规矩。“跟长辈打招呼”变成了在餐桌上都会紧盯手机、冷落老人;“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变成了郭美美式的铜臭漫天与纸醉金迷。老规矩甚至需要靠“贴到网上”才能被“关注”,以致我们部分人犹如那疏远的猎奇的游客,走马观花地“欣赏”与自己无关的商品。

我不禁要问,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若要问老规矩的内容,有些人一定会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丝毫不是那种“健忘”的人。那么,与其说我们忘记了老规矩,倒不如说我们忘记了它们背后的传统文化——忘记了对长辈的敬,忘记了对自己的谨,也忘记了对世人的真。

昨天有媒体爆料,岳飞后人甚众,他们始终遵守“不与秦氏通婚”的“规矩”。然而这个“老规矩”到了近些年,却被“逐渐打破”了。何以哉?岳飞此规矩,其本意并不是死板地憎恨普天下秦氏之人,而是告诫后人勿与恶人为伍。而岳家后人一度如此注重表面功夫,可谓理解出现了偏差。由此可见,现代人往往忽略了老规矩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多强调的只是表面化的教条。所以,老规矩便成为一纸纸空文,被我们惧怕,被我们回避,直至被我们遗忘,甚至“贴到网上”成为“引起关注”的噱头。

重拾老规矩,何不先去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稳固它在我们心中的地位?让我们对老人的一个电话,成为当今的“跟长辈打招呼”;让我们的微笑与暖语,成为新时代的“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孟子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心中有了传统文化的“规”,有了高尚美德的“矩”,那么,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便自成最美的方圆。

我想,总有那么一天,《弟子规》可以成为“弟子魂”,那谆谆教诲“老规矩”的老人也会笑而不语的。因为心有传统的我们,早已自成一方规矩。

传统在心,我们不惧规矩方圆。

[点评]这篇议论性散文从小孩子诵读《弟子规》写起,通过小时候的“知”与日后的“行”的巨大差异,提出了“难道被我们淡忘的,仅仅是那些‘老规矩吗”的诘问。主体部分逐层深入地探寻人们忘怀老规矩的原因,突出应“明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稳固它在我们心中的地位”。时事材料岳秦两家不通婚的援引,用例典型,使文意趋于深入。文末发出呼吁,振聋发聩地指出“因为心有传统的我们,早已自成一方规矩”、“传统在心,我们不惧规矩方圆”,诚可谓收束有力。整篇文章列举现象、剖析原因、提出建议,条分缕析,不蔓不枝,语言流畅,如风行水上。尤其“现代人往往忽略了老规矩背后的文化内涵,更多强调的只是表面化的教条”、“心中有了传统文化的‘规,有了高尚美德的‘矩,那么,我们的每一言每一行便自成最美的方圆”、“总有那么一天,《弟子规》可以成为‘弟子魂”等文句,切中要害,深具内蕴,读来启人深思。

规矩不老,北京味道

一考生

偷了个清闲的周末,漫步于附近某条叫不上名字的胡同。

巷子里远远地传来卖豆汁的吆喝声,脚下的石板被鞋底敲得踏踏作响。

一片片青瓦、一垛垛老墙,每个凹凸刻痕都好像在讲述一段古老的故事。

有句老话:一城北平,半城胡同。时光仿佛凝固在了胡同里一个个古朴的小院中,那些北京的老规矩,好像还在那道狭长的天空中回响……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父亲曾说,这些都是他们的父辈从小就要求他们遵守的准则。然而如今,教导的人依然在诉说,而倾听的我们却像是在听一个个过去的故事。

是的,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在物质和精神生活飞速发展的今天,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这些“老得掉渣儿”、晦涩而苛刻的东西看起来是那么“不合时宜”。

于是,人们开始构建他们心目中的首都蓝图——一座座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现代化的发展不仅仅在侵蚀着古老独特的建筑,更是在抹杀着那小小胡同里的市井人情。

马路上、地铁里多了些埋头于手机、沉溺于虚拟世界的人,他们哪需抬头呢?即使看到彼此,又哪里知道谁是谁的邻居;高端住宅中多了些空巢老人,没有儿女的陪伴,也没有从前小院里的熟络家常,留给他们的,只是那大大的空房;酒店宾馆里多了些挥金如土、烂醉如泥的“土豪”,用他们自以为来路干净、用之不竭的钱换来各种物质和服务,肆无忌惮地挥霍着自家财富,践踏着百姓的血汗!还有,那一群群衣着像模像样却言行恶劣的青年,那一个个被父母溺爱得不成样子、稍不顺意就对长辈拳脚相向的孩子,那不管红灯绿灯、凑齐一拨人就过的“中国式过马路”……

脚下的步伐依旧有条不紊地踏着,轻轻地抚过老院墙上的一抹青灰——是呢,纵使岁月沧桑,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老。

就像某个小院里,依旧会飘出长辈的谆谆教导。

洪亮的吆喝声再次划过不远处的天空——嗯,老北京的豆汁儿啊,虽然初次品尝时难以下咽,却是越尝越有味,就这样留传了几百年。味道满满,情意浓浓,我亲爱的家乡,我心中的老规矩,就是这个味儿。

[点评]这篇议论性散文用北京特色食品“豆汁儿”来比喻传统老规矩,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读来贴切、新颖。作者紧扣主题,着力展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之后的严重后果(包括市井人情的淡化、道德底线的失守、国民形象的恶化等诸多方面),在现状与心愿的对比、反差中,突出了“纵使岁月沧桑”,老规矩永远不该老的主题,于娓娓叙谈中使我们明确了坚守老规矩的意义与价值。全文用词生动,文笔流畅,意境清逸淡雅,有种老北京胡同悠闲安逸的情味。首尾呼应,结尾处点出“味道满满,情意浓浓”,给人以希望和想象的空间。endprint

旧时光的味道

一考生

“糖葫芦儿,喂——”

“磨剪子嘞戗菜刀——”

“油饼儿老豆腐嘞——”

这些都是老北京胡同里最熟悉的声音,是马车流转的旧时光的味道。带着几丝玩世不恭的笑意,这座千年古都慵懒而惬意地伸了个懒腰,看似随性而为,却绝对合乎规矩。这便是北京,真正的皇城,所有的漫不经心都有着自己的恪守——老规矩,不能破。

而今,日新月异,北京已不仅仅是一座城市,更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国家的门面。中关村的产品,每十天更新一代;CBD的高楼随着脚下的车水马龙暗了又亮,亮了又暗;天安门前,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动;首都机场每分钟数十架飞机的起落,连接着北京和大洋彼岸……北京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高级写字楼中,随处可见满身香奈儿阿玛尼、浑身散发着迪奥高级香水味儿的社会精英。他们神色肃然,他们步履匆忙,他们的关系是一张张被金钱利益维系起来的网,他们脑子里的项目和报表堆积如山。他们受过最高等的教育,他们深谙与人交往的处世之道,他们周旋于觥筹交错的社会……只是这样的他们,反而使北京染上市侩的味道——北京的老规矩,破坏了。

什么是老规矩?老规矩就是一代一代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是家族传承的法则,或许冗长,或许繁复,却弥漫着祠堂里古檀的庄严,胡同里桂花的甜香。这是老规矩的味道,也是旧时光的味道。老规矩要求做生意厚道本分,可如今有多少黑心商家被曝光?北京每天有多少家公司成立,就有多少家公司倒闭。老规矩要求敬老爱幼,可如今有多少儿媳妇对婆婆恶语相向?民政局前有多少人登记结婚,就有多少人办手续离婚……

和这些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相比,却总有一些人坚守着老规矩。全聚德的烤鸭,坚持将鸭胸脯上最好的两块肉献给座上最年长的人;内联升的布鞋,所纳的底子九十多道工序一道未省;瑞蚨祥的旗袍,全手工刺绣一针一线皆是真功夫。和这些百年老店相比,许多企业全无规矩,无怪乎它们会昙花一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北京城的老规矩正在老一辈北京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中展现。青石板的老路上,每个人行得稳当,街市中一片繁华景象却忙而不乱。这里充盈着旧时光的味道,这里是北京,老规矩影响之下,四平八稳的四九城。

[点评]本文以富于老北京特色的一连串吆喝开头,带给读者亲切感。第四段的“老规矩,不能破”与中间的“北京的老规矩,破坏了”形成比照,体现出对当今时代某些人抛弃老规矩的担忧,彰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在直接揭示“老规矩”的内涵之后,文章继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赞美百年老店坚守老规矩,让黑心商家、违背人伦者的行为更显其丑陋与恶劣。作者的拳拳之心,感人至深。行文用语也很出彩,比如对千年古都的拟人化描述,如“他们神色肃然,他们步履匆忙……”这一系列铺排,以及“老规矩就是一代一代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却弥漫着祠堂里古檀的庄严,胡同里桂花的甜香”等诗意化表达,都令人赞叹。

曲终人不散

一考生

近日,有网友将一些“老规矩”整理后发到网上,由此触发了人们对于在文化长河中逐渐消逝的一些国粹的回忆,也让我想起了儿时就观看过的《牡丹亭》。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这是《牡丹亭》第一出中的唱词。第一次听《牡丹亭》,是和外婆一起去戏园。外婆那天上街并不是去看戏,而是有别的事。而我听到戏园里有“咿咿呀呀”的唱腔传来,又看到戏园门前的海报上舞台人物穿戴着古装,显得非常漂亮,于是硬要外婆带我进去看看。当时,只见台上演员水袖翻飞,曲声婉转,后来才知道唱的是昆曲。回到家,便央求奶奶寻来戏词,一遍又一遍地念给我听;又找来录音,自己默默背下里面的一些唱段,再献宝似的学给家里人听。

时光荏苒,儿时的许多记忆早已淡忘,唯独那《牡丹亭》,深深植根在了我的心里,存在于记忆之中。当年痴迷的《牡丹亭》早已读过十遍以上,虽谈不上精通,但好歹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忆起其他往事,我只是淡淡一笑,便过去了;但那《牡丹亭》却忍不住去看了一遍又一遍,以至于成为我的习惯。每当周末或节假日,班里同学会相约去游乐园,去郊游,但我只想去戏园。可是没有同学愿意陪我去,也约过几次,但都被他们骂了句“一个未老先衰的老古董”。无奈,我只能让外婆陪着我——幸好,外婆也是喜欢戏曲的。因为这个原因,当同学们聚在一起谈论《来自星星的你》中的都教授时,我很想有人与我谈谈杜丽娘与柳梦梅,谈谈生旦净末丑,谈谈戏曲舞台上的悲欢离合……

我不再奢求有同学与我一起去看《牡丹亭》,但我期待,一如他们希望别人理解他们活在“都教授”的灵魂里一样,有人能理解我活在杜丽娘的情感里,抑或崔莺莺,抑或杜十娘。不知道是我的感觉有问题,还是演员的因素,近年来总觉得舞台上那缠绵咿呀的唱腔也带了几分敷衍,少了几分真情,少了那绕梁不绝的余音。

曲未终,我便出了戏园。回到家里,发现电视中正在播放《霸王别姬》,看着程蝶衣在日本军官面前唱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眼眶不禁湿润起来。

我相信,那些深入人心的戏词总会流传,一代又一代。纵使时过境迁,戏中故事,才子佳人,世俗恩怨,仍会伴着那咿咿呀呀的唱腔,曲终而人不散。

[点评]“老规矩”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因此,由“‘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联想到昆曲这一文化瑰宝的现状,本属题中之义(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从文章内容看,该考生俨然是个小戏迷;落笔经典曲目《牡丹亭》,从选材上讲就与众不同、高人一筹。试想,如果没有对戏曲艺术的谙熟与深切感悟,能写出这样别致的佳作来吗?作者描写与外婆一起看戏的场景,描写自己“献宝似的学给家里人听”,喜爱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又将班里同学迷恋《来自星星的你》与自身爱好作对比式描写,有效丰富了作文的内涵,进一步突出了主题。endprint

没有“老规矩”的日子

一考生

人类已进入22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清晨,我起床后看了看日历,发现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无“老规矩”日。作为科学界的权威,我根本无暇顾及这些。像往常一样,我决定出去吃完早餐开始工作。

可今天好像有点不寻常,每天吃早点排队,有条不紊。而今天却乱糟糟的,我被挤来挤去,好不容易捱到前面,刚要说话,就被不知从哪儿窜出来的几个头发染得红红绿绿的小伙子挤到了一边。我很是生气,想要发作,可一看到他们白色体恤上那几个醒目的大字——“今天丢掉老规矩,彻彻底底”,正在愣神之际,又有几个人挤到前边,我只好怅然离开。

饥肠辘辘,我返回家中,想让机器人给我做些吃的。“我是狂风,自由地吹,不问东西南北”,在家门口,我忽然听到鬼哭一样的歌声从家中传出,不禁大吃一惊。“走时,明明关好了门窗,怎么……”一种不祥的预感袭来。我赶紧推开门,没想到看到了令我吃惊的一幕:屋内一片狼藉,一个人正坐在沙发上,遥控着我的电脑。而那个人居然是平时对我毕恭毕敬的小吴,我的学生。更令我想不到的是,小吴看我进来,并不惭愧,反而漫不经心地说:“找你,你不在,觉得在屋里等比较舒服,就用你告诉的程序打开了门;无聊时玩了会儿电脑,翻翻你有什么好东西……”

“你,你……”我气得说不上话来。小吴则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继续他的“探索之旅”。“你不知道不能乱动别人的东西吗?没规矩!”

“规矩?”小吴大笑不止,“这些老规矩,太烦人,今天它们统统进了垃圾箱。”

我闻言怒目而视,却又不知所措。突然,我的手表电脑响起刺耳的警报:“邪恶之神被克隆复活,正在大肆破坏地球,警告警告!”“什么?怎么会这样?”我看小吴挥动着遥控器,瞬间明白了一切。“邪恶之神已到达附近区域,他准备毁掉操控它的程序。”当手表电脑的警报再次响起时,小吴也露出了恐慌的表情。也许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但为时已晚,门外一个巨大的怪物,邪恶地大笑着,已把手伸进屋内,并迅速抓起我和小吴,狠狠地摔了出去……

一声惨叫,我睁开了眼,看到清冷的月光铺了一床。原来是一场噩梦。我久久地回味着那个梦境,心想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了“老规矩”,那么,我们的世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

这时,我想起了那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点评]该考生能从反面入手做文章,颇见运思之机智。他(或者是她)精心虚构的“一场噩梦”,承载着一个“不能没有老规矩”的沉重话题。作品巧妙地以老教授的视角,向人们展示出缺了“老规矩”的日子,是何等不堪甚至危险。最后以“梦醒”作结,回到现实,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读来发人深省。全文描述生动,点题灵活,是一篇想象力丰富、耐人寻味的考场佳作。

永恒的教养

一考生

6月到来的时候,距爷爷的永远离开,已经有两年整了。

对我来说,关于爷爷最深刻的记忆,是每一个除夕夜里那庄重而严肃的“课堂”。我从那“课堂”里走来,成长为今天的样子;带着遗传于爷爷的那股读书人的迂气和固执,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万般困惑。

记忆中,在每年除夕的团圆筵席结束后,爷爷便将自己的几个男孙留下,围坐在火炉旁,讲家庭伦理、孝悌信义。而那个因为要帮着母亲姑婶收拾碗筷、会错过小半节“课”的我,同样会认真而专注地听着爷爷所讲的一切。火炉中橘红色的火光映着爷爷那张日渐苍老却很威严的脸……而新年的每一个清晨,当孩子们都在鞭炮的噼啪声中忘情地玩耍时,爷爷正进行着他的第二堂课,“学生”则换成了我的父母叔婶们。

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每年一度的“两堂课”有着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愫。当网络一步步进入我的世界,我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课堂”中爷爷温厚有力的声音,像是缥缈在一个遥远的时空里,仿佛远去,却又不曾消失。从互联网的窗口看向世界,爷爷一定想不到,今天的世界是如此热闹:生活在马不停蹄地往前走,人们纵情追逐着生活中新鲜的一切;却又不时怀念过往,或是重提历史沉沙中的传统文化,或是重温某段逝去的岁月,或是重谈渐渐被人遗忘的“老规矩”。当传统与当下相遇,激起人们热议,也激起我信念深处的波澜之时,我无意间读到了顾准的一句话:“地上不可能建立天国,天国是彻底的幻想,矛盾永远存在。”

所以爷爷,当我读到顾准的文字时,我发现自己内心的疑惑开始一点点被解开。我开始相信,原来这世间是有一种永恒存在的;传统中的一些碎片将永远消失在时间长河中,而世界正以越来越快的节奏前进着、更新着,那些人们不断回望和默默坚守的,或许是人类生命中最永恒的一部分——它既不单单属于过去,也不仅仅属于未来,它是人类漫漫旅程中的根本,也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准则。

[点评]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位考生融情入文,以饱含真挚情感的文字回忆了一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对儿孙们的谆谆教诲。然而时代变迁,“当网络一步步进入我的世界”,作者不由陷入“老规矩”与新生活冲撞出的漩涡之中;于是他带着读者走进冷静的思索空间,共同探讨什么是永恒,什么该坚守。文末以“它既不单单属于过去,也不仅仅属于未来,它是人类漫漫旅程中的根本,也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准则”点睛,读来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篇10:北京卷高考作文

每个人都想成功,成功就那么容易就可以做到吗?其实,成功有时很简单。只要你点亮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明灯。

坚持自己的信念

有歌年轻人历尽艰辛想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里找到一种能散发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它想着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这块香木运到市场上去卖。年轻人之所以能找到宝物,就是因为,它想找到宝物,为了这个信念而坚持着,不论经历艰辛困苦,都在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终于找到了香木—自己想要的宝物。一个人做事之前要定下自己的目标,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能半途而废。

听取别人的意见

年轻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宝物却无人问津,而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它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却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它很高兴,回去告诉它父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着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会超过一车木炭。如果年轻人事先询问了父亲,恐怕赚的钱就比把香木烧成木炭所赚的前不知多了多少倍。做事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好的吸取,坏的排斥,不懂的事情多问问,你不知道不代表别人也不知道,综合了多方的意见,那样这个想法就往往是正确的,就给我们指出了通往成功的道路。

努力把握住成功

有了成功的想法,也有了通往成功的路,那么要做的就是走过去。可是这条路,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的好走。首先要面对挡路的困难,只有把困难解决了,才能走到尽头。有很多人被成功路上的困难所挡在了原地,始终前进不得,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走了回去。成功的人,却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了困难,并坚持把这条路走到了尽头,那样才看见了黎明的曙光。这条路最大的困难只有努力才能克服它,不努力却想成功,那只是个空想,白日梦一样的笑话,从现在起开始努力还为时不晚,请相信我们,会努力奋斗的。

我们现在是学生,心中的那个目标就是大学,而最大的阻碍就是高考,坚定我们的信念,上心中理想的大学;听取别人的意见,只有学习才是最快通往成功的路。为了这个目标而之努力,剩下的一年半时间去努力学习。相信自己,重点大学的通知书上会有你我的名字。

篇11:北京卷高考作文

 

记得以前,我是非常喜欢网络游戏的,如果有电脑在身边,那我肯定是在游戏中了;要是没有电脑,那么我这部手机的“角色”,就完全变成了游戏机。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是开电脑,登陆网络游戏;每天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先关闭游戏,然后再关电脑。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玩游戏到这种程度,也真是觉得不可思议。

 

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突然发现,我手机里的所有游戏程序,都被我删除了。对于安装在电脑上的游戏,虽然我也会玩,不过再也不能用“极度痴迷”这四个字来形容了。玩游戏时间不断减少,做别的事情的时间自然就会增加,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发觉,其实真实的生活,远比在游戏世界里要精彩得多。

 

后来,可以说我已经把玩游戏完全抛在脑后了。甚至我已经忘记了,我还需要玩游戏这件事。相反,我觉得读书更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同样的时间,用来玩游戏相比于用来读书,所产生的效果、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仔细想来,我从很久以前的视游戏如命,到减少玩游戏的时间,再到后来的不玩游戏,这一系列的变化,看似是时间使用上的变化,但是如果从更深一层来分析,那一定是我自己有能力控制住自己的行为了,而且这种能力还是不断增强的。

 

篇12:北京卷高考作文

一定是她。她是我的同桌,两个月前,我和她相约要一起考大学。她却轻轻叹气,因为每次月考,她都在年级前百徘徊。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班主任找到了我,说:你这两个月再加把劲,填志愿的时候务必填报重点大学,你这个好苗子,说不定北大清华也是有机会的。

但我心里想的不是这个,而是,她。

“你喜欢去哪里?”“我呀,我想去有大海的地方,美美的沙滩。”“海岛?那我们一起考那里的大学好不好!”“不要,你可以报考重点大学,追寻你的梦想!”她认真的跟我说道,洒进来的阳光透着她的侧脸,真好看。

我知道,因为想给她讲解物理题,我会通宵钻研;她喜欢英文歌曲,我下载到手机里,不断循环。渐渐的,眼前的物理题不难了,英语也简单了,我不但追赶上了她的成绩,甚至超过了她。

高三的日日夜夜里,我不停的往前走,只为能看见她的身影。不分昼夜的复习,夜以继日的读书,伴随着成绩的飞速提升的是我与她之间的关系。曾在一个晚自习上她问过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我支支吾吾的回答不上来。

“其实我,我的梦想就是你呀!”

突然有一天,她请假了,再也没有来学校。

空空的坐位,空空的心,很快就要高考了,她去哪里了呢?

“我会等你回来高考,我们一起!”这是发给她的最后一条信息。

但信息很久没有回复了。表面上每天我按时到教室,可心里已经慌乱无比。

你可不要出什么差池,要不然我也不去考试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听说她家里有事情,已经离开本地了。

临近高考了。滴滴,手机又响了,又是这个号码。

短信:“安心考试吧,我会在我们约定的地方等你。”

篇13: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关键词:潜规则,营销道德,博弈分析,灰色营销

受一些不成文的潜规则所支配, 灰色营销现象在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 西方学者将其归类为营销道德问题。依照显规则, 行业内商品的供求平衡是根据优胜劣汰原则进行调整的。而潜规则的盛行, 出现灰色营销, 使得行业内商品的供求平衡调整中被淘汰的并不一定是劣者。灰色营销虽然给企业带来的短期效果比较明显, 但是长期来看则加剧了同业间的恶性竞争, 最终产生“垫脚尖效应”。很多企业虽知“垫脚尖”并不能使自己的处境得到改善, 但为了不让劣者把自己淘汰还不得不为之, 导致灰色营销现象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 甚至成为某些行业的营销潜规则。潜规则之所以能取代显规则在实际运行中发挥作用, 缘于它在一个行业内的长期反复博弈中占了上风, 成为行业内部的主导策略。由此导致的企业营销道德问题已成为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它打破了维系现有道德规范的利益平衡点,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平, 也是阻碍企业不断发展的瓶颈, 并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基于灰色营销视角, 从有限理性重复博弈的角度出发, 根据最优反应动态分析了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 认为初始条件和参与博弈的企业个数对企业营销道德水平有重要影响。

一、关键概念的界定

(一) 潜规则

“潜规则”是与显规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指在正式制度之外又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 在一定范围内实际支配人行为的规则。它是不成文的, 却是现实存在的, 并且获得普遍认可和广泛遵循的规则。李宁 (2010) 认为, 潜规则其实是利益主体历经长期的反复博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内部制度, 是基于比较现实的利害权衡的结果, 并且与显规则之间呈对立和斗争的关系[1]。胡瑞仲 (2007) 通过实证研究对管理潜规则进行了重新界定, 突破了传统上将潜规则作为消极的、负面因素的理念, 把潜规则划分为良性、中性和不良潜规则。在不同领域, 潜规则或是积极或是消极。但是在营销领域, 由于潜规则的盛行而出现灰色营销, 毫无疑问这种潜规则是消极负面的, 它成为社会利益博弈的重要手段, 严重影响到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平, 对社会不公也具有助长效应。有学者指出, 竞争力较强的企业一般都是消费者认为道德水准较高的企业。因此, 推行道德营销, 必须研究潜规则。当然, 我们不能只从理论层面去研究企业应怎样规范自己的营销行为, 那只是理想状态;而是更应该深究企业营销的现实状态, 要关注那些发挥实际作用的潜规则, 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平。

在分析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水准的影响之前, 有必要从非成文规定的角度重新界定潜规则。非成文角度的潜规则是博弈方在博弈中可能采取的策略集中的一个子集, 相对于通过法律、法规、规定等成文形式的正式规则, 卖方通过向买方的采购代理人出让或提供某种利益而获得销售订单时的回扣、请玩、请吃、送礼及其它不以金钱体现的好处等, 均视为潜规则。很显然, 这种潜规则是违背道德原则的不成文规则, 它是竞争者与正常规则在长期博弈中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 且被广泛采用的规则。因此, 潜规则归属于非成文规定, 是相对于正式规则的、人们可以选择或不得已采用的一种替代规则。在营销活动中, 营销人员会根据收益情况和以前的经验, 在正常营销和潜规则之间进行权衡, 最终决定何种规则是真正有效的。

(二) 灰色营销

灰色营销在市场营销理论中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针对老年人的营销活动[2], 二是指在法律或道德上有问题的营销活动[3]。在该主题的相关文献中, 以往的研究更多聚焦于卖方单边有道德或法律问题的行为。本文界定灰色营销时采用第二种含义, 即灰色营销是指在道德或法律上虽有问题但由于某种原因法律难以对其进行制裁的营销活动, 是卖方的营销人员通过向买方人员 (如采购代理人) 个人出让或提供某种利益而销售商品的营销方式[4]。一般意义上的营销道德问题包括了卖方的产品或服务本身有问题, 但本研究把灰色营销界定为违背营销道德时主要在营销方法上, 特指用灰色的方法销售完全合法的产品或服务[5], 亦即推销中的给回扣、请玩、请吃、送礼和拉关系等有道德问题的营销方式或营销行为。

二、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

(一) 灰色营销中潜规则的产生

潜规则及其在灰色营销中的应用确实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灰色营销中潜规则产生的根源在于买方的采购代理制[5]。有学者称, 恪守营销道德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国际潮流。从长远来讲, 企业应以道德为准绳;从全球范围来看, 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积极顺应这一趋势。但违背道德的营销事例在市场中频频发生, 很多企业说是竞争所致。这种以“不得已而为之”为由, 偏离正常营销规则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已演变成“买卖双方都有道德问题, 任何一方都不会主动谴责或告发对方”的潜规则盛行的局面。当灰色营销与正常营销发生冲突时, 是考虑遵循正常营销规则还是顺应潜规则, 并以潜规则为主要营销策略呢?笔者认为, 这主要是由于潜规则是买卖双方利益驱动的理性选择, 潜规则的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合作。虽然这样会加剧同业间的恶性竞争, 但卖方还不得不为之, 这就是正常营销与灰色营销的冲突。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中国人一向注重礼尚往来, 而在正常的礼尚往来与违背道德的灰色营销之间并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 这也为潜规则的滋生培育了土壤。具体来讲, 灰色营销中潜规则的产生包括以下三种相互影响又相互联系的情形:

1. 正常营销违背了大部分企业利益方的基本特性。

人是理性的经济人, 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这个假设同样适用于企业主体、采购代理人和营销人员, 这些人都应该视作经济人。在此假设下, 他们在做出各自的行为选择时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前提, 经过收益权衡以后做出能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

2. 社会上大量灰色需求的存在为潜规则的出现留下了空间。

只要社会上有大量的灰色需求存在, 就有灰色供给的产生。即使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去限制灰色营销, 潜规则也是难以得到有效遏制的。因为对于这种潜规则, 买卖双方都保持着某种默契, 只要卖方寻租成功并获利, 他是不会揭发买方代理人的, 所以买方接受灰色利益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小。因此, 一方面, 我们要使限制灰色营销的法律条文更加细密;另一方面, 采购组织要通过健全采购机构、规范采购程序、强化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来抑制灰色需求, 缩小潜规则的运行空间。

3. 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使潜规则的产生成为可能。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 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企业为社会及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和服务, 绝大多数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如何破解这种窘境, 使自己的商品不滞销?这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有些企业可能向买方代理人出让或提供灰色利益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若商品供不应求, 即使存在灰色需求, 卖方不存在商品销售不出去的问题, 灰色营销就不可能产生。

当然, 上述三种情况并不是各自独立的, 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会相互促进。

(二) 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

在研究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的博弈作用时, 有必要先分析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水平所产生的影响。在营销实践中, 我们发现很多企业现实的选择往往与正常营销规则背道而驰。从市场营销理论看, 企业营销的最终目标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欲望, 提升顾客价值。而诸多企业现实的选择却是以潜规则为导向, 给采购代理人提供回扣或出让利益而降低了产权所有者的价值。灰色营销中潜规则之所以有其存在的土壤并能够取代正常营销策略, 根本原因在于采购代理制的存在以及商品供过于求[5]。在营销博弈过程中, 潜规则策略最终被选定主要是源于后者。潜规则是灰色营销中的默认存在, 在中国的文化根基很深, 人们讲究人情法则, 注重礼尚往来, 所以中国的企业营销活动中注定会有更多灰色的成份[4]。卖方给买方代理人出让利益来达到销售目的在我国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 由于卖方组织与营销人员在利益上相容, 所以卖方组织对营销人员采用潜规则进行销售的行为是包容的[5], 导致企业营销道德水平的下降。灰色营销虽是一种恶性竞争, 但力量强大, 大多数企业往往为适应这种大环境而不得不采用潜规则进行灰色营销。一旦同业中所有企业都这样做, 最终胜出的就不再是企业采不采用潜规则, 而是企业采用潜规则时提供灰色利益的多少了。照此进行下去, 只要市场上总的供求状况不改变, 灰色营销会不断被强化, 潜规则就日益盛行, 导致违背营销道德的事例不断发生。

通过以上分析, 可以把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归纳如下:

1. 遵守营销道德的规则设计偏离了企业在既定环境下的博弈选择。

制定合理的企业营销道德准则从经济学角度来讲就是要使潜规则的收益越来越小, 而遵守营销道德规则的收益越来越大。在要求企业遵守的规则设计上需要提高违背营销道德进行灰色营销的成本和风险, 以此来改变企业参与博弈的预期收益。在潜规则盛行的环境下, 如果不改变预期收益, 仅凭借企业自觉或一些并不到位的处罚措施是不奏效的。因为采用潜规则的营销方式虽然对竞争者不公平, 但能实现企业的销售目标, 为企业赢得竞争地位。

2. 潜规则的扩散与初始条件之间高度相关。

营销道德的恪守需要所有企业达成共识, 还要一致遵守和维护。或者说, 如果初始状态为所有参与博弈的企业都选择正常营销策略来遵守营销道德, 营销道德准则才可得以执行。但是, 遵守营销道德准则并不是稳定的均衡, 一旦有企业揣测其竞争对手在面临同样的道德困境时会选择潜规则的营销方式而额外获得好处, 那么, 为了不让劣者把自己淘汰, 他也会选择潜规则。这样一来, 营销道德赖以遵守的初始条件就会被打破, 潜规则自然会迅速蔓延直至彻底取代遵守营销道德的策略行为, 形成一个没有效率的进化稳定性策略均衡。

3. 潜规则的蔓延有一个强烈的自加强机制。

单个参与企业是否选择潜规则取决于其竞争者的策略。如果在本期采用潜规则进行灰色营销的企业越多, 那么在下期潜规则就蔓延得越快, 反之亦然, 这称为自加强机制。这个机制使初始条件在能否遵循营销道德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治理潜规则是具有很好的实施效果的。如果在初始状态中大多数企业都采用了潜规则, 那么在短期内彻底清除潜规则是不现实的。换个角度来讲, 缓慢和渐进演变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可行的做法是, 通过改变博弈收益矩阵, 营造起大家都遵守营销道德准则的环境氛围, 逐步消除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博弈分析

潜规则的盛行是离不开竞争的, 当我们分析商品供大于求时就已经假定了企业面临许多竞争者。下面先用一个两人博弈来分析潜规则是怎样被选定的。在这个博弈中, 每个企业都有两种策略选择:采用潜规则进行灰色营销 (用A代替) 和不采用潜规则进行正常营销 (用B代替) , 收益矩阵如图1所示。

图中, 如果博弈双方都采用相同的策略, 那么他们的预期收益是一样的;如果博弈双方采用不同的策略, 则采用潜规则的企业由于给采购代理人提供灰色利益而获得了订单, 把进行正常营销的企业挤出市场。通过纳什均衡分析可以确定, 该博弈有两个纯策略纳什均衡 (A, A) 与 (B, B) , 后者因为不给买方出让利益而使收益明显优于前者, 具有帕累托效率。如果博弈双方是完全理性的, 那么博弈结果应该是 (B, B) 。但如果博弈方之一有可能采用潜规则, 或者博弈方都相互怀疑对方理性的信任问题, 则 (A, A) 成为相对的风险上策均衡, 此时企业陷入囚徒困境, 即对任一方来说, 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 自己的最好选择都是采用潜规则进行灰色营销。

现实中企业间的这种博弈往往是反复的, 且某一行业内的企业不仅限于两个。我们假设某行业内共有n个 (n≥3) 企业参与竞争, 同一企业可同时与不同企业进行博弈, 即具有重叠交互作用的特征。最简单的重叠交互博弈为圆周博弈。假设每个企业都是有限理性的, 且只与相邻的两企业发生博弈, 这样的假设与现实情况比较吻合。既然博弈是可重复的, 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 企业对其所在行业行规了解的加深, 或是通过反复地试错、模仿和学习, 然后根据对手的上期策略来不断调整和优化自己的下期策略选择。这种策略调整的博弈方式就是梅纳德·史密斯和普赖斯引进的“最优反应动态”策略[6]。做这些假设的原因在于:企业在采用潜规则进行灰色营销而背离正常营销规则时, 所面临的营销环境不同于正常营销规则进行时的环境。由于潜规则作为灰色营销中的一种行规, 已深深嵌入企业营销行为中, 企业能较迅速准确地预判采用潜规则给自己带来的收益。在遵循正常营销规则时, 企业会面临环境中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而企业的学习能力在这复杂环境中未必能及时适应, 所以主要采取复制动态的进化稳定策略。

在博弈时, 各企业选择不同策略时获得的收益已由图1给出, 且博弈双方在策略与收益方面均是对称的。因此, 任一企业具体与行业内的哪个企业博弈并无区别。受有限理性制约, 参与企业事先并不知道哪个策略最好, 经过反复博弈, 采用潜规则的企业可能转向正常营销策略, 进行正常营销的企业也可能回到潜规则策略, 无法预测博弈的最终结果。下面取定具体的企业个数分别对企业根据最优反应动态进行策略调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

(1) 当n为奇数 (取5) 时, 在初次博弈中, 若一方选择了A策略, 其它企业都选择B策略, 经过4次博弈的最优反应动态如图2所示。

令xi (t) 为t时期与企业i相邻企业中采用潜规则的企业个数, 有0、1或2三个可能值, 则进行正常营销的企业个数相应为2-xi (t) , 也有三个可能值。若第t期企业i采用A策略, 收益为xi (t) ×40+[2-xi (t) ]×40;若企业i进行正常营销, 收益为xi (t) ×0+[2-xi (t) ]×50。根据最优反应动态机制, 当xi (t) ×40+[2-xi (t) ]×40>xi (t) ×0+[2-xi (t) ]×50, 即xi (t) >2/5时, 企业i在第t+1期采用潜规则进行灰色营销能够获得最大收益。由于xi (t) 只能取0、1或2, 实际上由图2反复博弈的最优反应动态过程可以看出, 如果在t时期与企业i相邻的企业中只要有1个采用潜规则进行灰色营销, 那么企业i在t+1期就会采用潜规则。如果xi (t) <2/5, 即两个相邻企业都没有采用潜规则, 那么企业i在t+1期就会恪守营销道德。由此得出, 当n个企业 (n为奇数时) 在初次博弈中都采用A (B) 时, 最终的稳定状态为所有博弈方都采用A (B) 。在初次博弈中, 只要有一个企业采用了潜规则, 而其它企业都进行正常营销, 则经过最优反应的策略调整, 潜规则会扩散至整个行业, 即这n个企业经过n-1个时期的反复策略调整, 最终收敛于所有企业都采用潜规则的稳定状态。这里, 采用潜规则进行灰色营销就是一个进化稳定性策略, 它不仅本身是一个纳什均衡, 而且在长期的反复博弈中将正常的营销策略清除出去, 这样一个稳定的状态导致整个行业中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平都较低。

(2) 当n为偶数 (取6) 时, 在初次博弈中, 若一方选择了A策略, 其它企业都选择B策略, 经过5次博弈的最优反应动态过程如图3所示。

依照同样的博弈思路得出图3, 可以看出, 最优反应动态过程最终在 (B, A, B, A, B, A) 和 (A, B, A, B, A, B) 之间呈周期性波动。6个博弈企业没有收敛于采用某一策略的稳定状态, 而是在潜规则和正常营销策略之间徘徊不定。由此得出, 当行业中的企业数为偶数时, 如果在初次博弈中有一个企业选择了潜规则, 其它企业均采用正常营销策略, 那么, 最优反应动态并没有使所有企业收敛于某一稳定状态, 每个企业对策略的调整只能在两者间呈周期性变动。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以上博弈分析可知, 某一行业中的企业是否采用潜规则取决于不同的因素, 初始条件不同, 最优反应动态的演化路径就不同, 对营销道德的最终影响程度也会不同。除此之外, 还和参与企业的个数高度相关。当企业个数为奇数时, 博弈的最优反应动态结果是所有企业的策略均收敛于稳定状态, 具体的收敛状态与企业所采用的初始策略分布密切相关;但当企业个数为偶数时, 博弈的最优反应动态结果则出现周期性变动, 在恪守营销道德和违背营销道德的策略间徘徊, 结果仍依赖于企业对初始策略的选择。这表明策略选择演化具有“路径依赖”性。因此, 关于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 我们不能从抽象伦理观念和理想主义出发去考量, 必须正视在中国这一给定的道德环境下, 灰色营销有着很深的文化根基。买方组织如果对于接受灰色利益的规定及其执行力度不大, 采购代理人接受灰色利益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小, 这些灰色需求的存在就会给潜规则的滋生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另外, 行业内各企业的相对实力如果悬殊, 也很容易引起潜规则的扩散, 因为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企业有可能最先采用潜规则的行事方式而改变博弈的初始状态, 导致行业内潜规则的公然盛行。

为了扭转这种失衡, 在行业内部引进新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最优反应动态是否能够达到使绝大多数企业都遵循营销道德的相对稳定状态, 从而提高营销道德水平, 主要取决于各企业在初次博弈中的策略分布及收益矩阵中收益的大小。引入一种新机制 (可以是市场, 也可以是奖惩) 来改变博弈中的收益预期,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对潜规则和正常营销策略的选择。引入新机制的实施效果主要看企业采用潜规则的成本高低, 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潜规则的成本和风险升高, 而对遵守营销道德的企业提供奖励, 使潜规则行为变得不划算, 则可使企业的营销道德水平得以提升。

在潜规则对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中, 初始条件对最终的反应动态结果影响显著, 竞争者采用潜规则的倾向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灰色营销行为选择。所以, 想缩小甚至消灭潜规则就要高度关注初始条件, 把潜规则消灭在初始状态, 使正反馈机制向有利于改善营销道德水平的方向加强。要实现这样的长远目标, 需要行业内企业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而这一点恰恰是企业目前所缺乏的。当然,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 须有一种渐进思路。通过引进新机制、改进正常营销规则和进行有效沟通, 使行业内所有企业都认识到进行正常营销对谁都是有利的, 从而慢慢缩小潜规则的生存环境, 使营销博弈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规则, 使每个企业的策略选择逼进“帕累托最优状态”。

参考文献

[1]李宁, 张蕊.潜规则对会计准则制度变迁的演化博弈分析[J].经济管理, 2010 (8) :118-122.

[2]Coleman Linda Jane and Militello Jane.Gray Marketing[J].Health Marketing Quarterly, 1995, 12 (3) :27-35.

[3]Duhan Dale F.Gray Markets and the Legal Status of Parallel Import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 52 (3) :5-73.

[4]庄贵军.灰色营销的道德评价:调查与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 2004 (5) :30-38.

[5]庄贵军.论灰市场营销[J].北京商学院学报, 1997 (2) :35-39, 64.

篇14:北京卷高考优秀作文:规则与道德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一考生

昨天那个托着下巴守望天空的女孩,再也不会幻想天使的降临。今天,她试着站了起来,挥动着那双隐形的翅膀,像一只燕子,就要飞到早已梦萦魂牵的南方。

缘于一份理想,我从一个遥远的地方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寻找着儿时记忆中那座永不褪色的红顶屋。虽然高耸的楼房无情地挡住了我寻梦的视野,但是我依然期望它会像天使般出现。我擦干眼泪,执著地寻找着,我相信,生命中多一点坚持,人生就会多一份希望。

在天空中什么都没有的夜晚,我会告诫自己:不要害怕,不要悲伤!我可以画上星星,也可以画上月亮,将黑暗中的你我照亮。我会紧紧地握住你的手,笑着说:哪怕生命此刻到了尽头,也依然灿烂辉煌。

始终欣赏这样一首诗:大理石,雕成塑像/铜,铸成钟/而我这个人/是用真诚制造的/即使碎了,碎了/我片片都是真诚。

看了太多美好的故事,常常幻想自己变成了幸运的公主,幸福突然在某一天降临到我身上。就这样想着,痴痴地想着,猛然间,我才明白从我指尖无声无息滑过的是一点一滴弥足珍贵而不再回来的日子。

在你的田园里,我是你青春的禾苗。滋润着知识化成的甘泉,淋浴着岁月化成的雨滴,我幸运,我幸福。我多想化做一缕阳光,去温暖你的心灵。我愿在黄昏来临之际,化做一抹小草,去点缀你情感的天空。我是你生命中那道永不消失的地平线,然愿用一生报答你伟大无私的呵护和培养。

我想,如果我的人生是一座巍峨的高山,那么锲而不舍的追求就是我登天的云梯;如果人生是一汪波涛汹涌的大海,那么永不言败的追求就是我乘风破浪的风帆;如果人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勇毅无畏的追求就是飞越梦想的翅膀。人生短暂,生无所息;人生苦多,追求永恒!“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百年来先圣孔夫子一直站在渭水河边告诉我们:唯有舞动追求的翅膀,我们方能撑起人生的一方晴空;唯有舞动追求的翅膀,我们方能拂去人生的阴霾,笑看人生。

我不会再做一个傻傻的女孩:呆呆地守着天空,望着白云,等着天边那颗可望而不可即的启明星。现在就出发,我要飞向远方,去寻找我心中那永远圣洁美丽的红顶屋。我坚信我会成功,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点评]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佳作,读来我们也不禁深深地受到感染,并默默地祝福该考生能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本文在写作上有如下突出的特点:(一)脉络分明,线索清晰。本文先由“我”寻找儿时记忆中那座永不褪色的红顶屋起笔,中间插入“我”的心理波动的历程,最后又以“现在就出发,我要飞向远方,去寻找我心中那永远圣洁美丽的红顶屋”来表现自己坚定的信念。全文线索很是清晰。(二)语言优美,形象鲜明。作者缘于一份理想,来到陌生的城市,坚信努力就会成功,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极富诗意与哲理的“独白”之中,一位纯真、美丽、追求理想、懂得感恩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本文文句优美,巧用比喻,时而直抒胸臆,时而含蓄委婉,婉约与豪放相得益彰。

(点评:刘 芹)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一考生

虽时时遇到困难,虽时时遭受折磨,但我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因为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题记

我以前的心理素质有点差,我曾自卑,失落,气馁,失败,每一次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过绝望,它的名字叫——站起来,别趴下!

升到高中后,我的成绩并没有随之上升,则是犹如“熊市”暴跌,一落千丈。屋漏又遭连夜雨,往日成绩不咋样的妹妹居然超过了我,时常在我耳边狂叫:“哈哈哈,赶不上我了吧!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家!这下该我拽了。怎么样,一起找老妈要衣服去?要不,妹妹为你求求情,叫老妈买件地摊货给你?”

哎,真是应了那些话,虎落平阳遭犬欺,好汉不提当年勇啊!我强忍住自卑的泪水,告诫自己:“站起来,别趴下!总有一天,我会东山再起!”

每次与朋友发生矛盾时,我都变得异常暴躁,没人敢跟我玩。气消后,依然独来独往,目不斜视,旁若无人。自以为会过得快乐,可是,喧闹的校园里没有我的笑声,激烈的辩论中没有我的发言,愉快的歌声中没有我的音符,热烈的掌声中没有我的欢乐,我感到了深深的失落。我意识到我错了!

我不能这样了!面对失落,我要站起来!我主动和朋友言归于好,主动向同学们张开笑脸,主动和大家一起探讨问题、畅谈理想,我终于又找回了原来的我!

国庆佳节,我们全家人穿上节日的盛装,攀登家乡的“珠穆朗玛峰”——小寨山。到了半山腰,我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浑身散了架。我无力地坐在石墩上,气馁地说:“天哪,登山难,难于上青天!难倒多少英雄汉!小女子金枝玉叶,也莫冒大了。在下告退!”爸爸一听,用轻蔑的口吻说:“登山如学习,遇到这点困难就想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无怪乎你读书老是拖尾巴。你回去吧,我们可要继续登山了。”

听了此话,我说不出的难受,望着那崎岖的山路,看着家人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在心里默默发誓:“站起来,别趴下!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我绝不能让爸爸瞧不起我!”擦干眼泪,我一鼓作气追了上去。爸爸爱抚地摸着我的头,说:“刚才爸爸是故意激将你的。我的女儿从来都是最能干的!”我靠在爸爸的胸前,任幸福的泪水哗哗地流淌。

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来到菜园给菜地松土,不料我一锄下去把菜的根都挖断了。妈妈笑着说:“当农民容易吗?”我才不信呢,又一锄下去,这回菜根倒是没断,却连整颗菜都挖起来了。我有点泄气了,妈妈鼓励我说:“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慢慢来,轻重缓急自然就会把握得当。”望着妈妈期待的目光,我坚定地点了点头。这点失败算什么,我绝不能趴下!慢慢地,我再也没有把菜弄断了。妈妈夸奖了我,我高兴地笑了。

人生在世如行路,常有挫折伏其中。面对生活中纷至沓来的自卑、失落、气馁、失败,聪明的,你是选择“站起来”,还是选择“趴下去”呢?

我们都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追逐的年轻歌声嘹亮动听。只要我们不停地飞,我们就能飞向希望,飞向理想,飞向成功。

——后记

[点评]当这篇作文一出现在阅卷老师的眼前,老师们都赞叹不已,一致同意给满分。这篇作文以如下两方面的特点擦亮了老师的眼睛:一是语言生动幽默,耐人寻味。这篇作文的语言活泼生动、幽默形象,让人回味无穷。如“我的成绩并没有随之上升,则是犹如‘熊市暴跌,一落千丈”、“小女子金枝玉叶,也莫冒大了。在下告退!”等,既有时新的流行语言,又有古文的精华,这样古今融合,穿插成趣,给人以美感。二是内容贴近生活,富有个性。我们来看,本文内容上选择了学习、性格、登山、劳动作为材料,所写的内容我们看了并不陌生,作者独具慧眼,把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大胆写入到作文当中去,生活气息浓郁,给人以特别亲切的感觉。

(点评:刘 芹)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一考生

当猎人用枪瞄准我,我知道自己必须飞翔,但我却没有翅膀,只是现实生活中普通的一个生命。

我确实想飞,即使不是面对死亡。看见那么多生命离去,看见那么多孩子,或者少女,年轻的生命,离开,我懂得了坚强,懂得了关爱,懂得了珍惜幸福而又美好的时光。面对祖国的版图,我看到在汶川废墟上长出了春天第一棵小草,小草以它特有的气质告慰生命,在版图上,处处是红心,处处有一种迎接困难的激情,一种勇于战胜大自然的力量。面对地球上蔚蓝的海水,我看到人们在寻找一种希望,法航中失去生存权利的生命,面对海水,我们默哀,向生活在同一片蓝天的生命们祝福。我没有翅膀,但我有心,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这双隐形的翅膀让我的生命波涛汹涌,激励着我飞翔,放飞心灵,不断地前行。当阳光穿过高楼大厦,当阳光穿过简陋的山区小学校舍,当阳光洒向南海群岛的哨兵脸上……我看到五星红旗在飘扬,这是中国的翅膀吗?我想是,是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双隐形的翅膀。让大家的心相连,让大家一起放飞爱的心灵,放飞中国的翅膀,放飞一个民族的希望。

我有翅膀,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轻轻地飞翔,别问我的眼里为什么还有泪水,因为我看到了太多的真情。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和灾区同胞在一起,拯救生命,看到了孩子在废墟中读书的神情,看到了救援的子弟兵振聋发聩的吼声,看到扒开废墟寻找生命的鲜血长流的手,看到了给幼小生命喂母乳的民警……什么是无私,什么是真情,什么是财富,什么是博爱,什么是崇高……我明白了这双隐形的翅膀,我有,你也有,她也有,我们都有,不是一双,是千万双。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但我很惭愧,我没有飞得更高,像苍鹰那样搏击长空,我也惭愧我没有把我的翅膀借给别人,让大家一起飞翔。路,那么坎坷,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一步步前行。只能心中藏着翅膀,去耕耘和收获,让种子在汗水中生长。

我们都有翅膀,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承载着责任,承载着生命的真谛,承载着一种力量。活着,坚强地活着,向着希望时刻准备着飞翔,准备着启程。飞过大山,飞过海洋,飞过南极,飞向太空,飞向人类的高度……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和大家一起,寻找希望。

[点评]这篇作文以如下两方面的鲜明特点,让它从众多的考生作文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一是主题鲜明突出。文章处处围绕“翅膀”来写,写“翅膀”是我们的必须,是我们的追求,是我们的希望。最后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和大家一起,寻找希望”更进一步地点明了中心,突出了“翅膀”的作用。二是语言鲜活生动。我们来看,本文的语言既很流畅,又很灵动,给人一种特殊的美感享受。文中大量地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既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翅膀”的作用,又充分展现了语言之美。

(点评:刘 芹)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一考生

年少的我仰望蔚蓝的天空,看一只鸟儿在自由自在地翱翔。被阳光镶了金边的片片云朵,追随着鸟的背影。云彩与鸟儿,顾盼生情。鸟儿的翅膀攫住了一颗烂漫的童心,一个男孩久久地仰望:我要是有一双翅膀该多好啊!

那个仰望天空的男孩就是我。我也一直拥有一个关于翅膀的梦,渴望飞翔。梦藏在心底,秘不示人。寄身草窠行走在庭院的我,害怕遭遇凤凰的冷嘲热讽,但这个梦想时刻在我的心里。翅膀的梦催我前行,也让我心间隐隐生痛。开始结缘文字,吟诵骆宾王的“鹅,鹅,鹅”,我感知到一种美好叫诗意,鹅的翅膀原来可以舞起如此曼妙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颤巍巍地在荷的头顶摇曳,它薄如蝉翼的翅膀,帮助它独领风骚,也给诗人杨万里的思绪插上腾飞的羽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牵动的是杜甫的心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点燃了刘禹锡的豪迈!

啊!真没想到,原来文字可以让翅膀如此生动,翅膀借助文字竟然跨越了亘古的时空!“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是庄子的浩渺;梦中看着蝴蝶翩翩翅膀发呆的,是庄子的玄奥。李商隐感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不过是穷愁潦倒之际,抚断翅以顾影自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则是他灵魂高翔的悲怆呐喊!

在如此优美的文字里穿行,我的思想仿佛被隐形的翅膀鼓动。曾经著文感叹:文字——唯一的亲近,文字让心灵不再孤独。年少时写过《小树和我》,晨读时相伴的小树,在我朗朗的书声里沉默,沉默中积蓄着力量,努力向天空探寻。那株树是梦想的最初栖息吗?后来,我发表诗歌《背影》,那可是树对鸟儿的遥望?《一只鸟从故乡飞过》里隐含了我对翅膀的迷恋:“一只鸟从故乡飞过,我看见它乌亮的油翅,闪着熟悉的光芒……”

文字,使我有了一双善飞的翅膀,诗歌如翅膀上美丽的羽毛。文字无形,却可以穿越古今;诗歌无色,却能够绘就斑斓。翅膀让我找回了自信,自信的我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借助翅膀,我畅想美好未来;借助翅膀,我广交天下朋友;借助翅膀,我展翅而飞,领略美好人间。

是文字,让我生长了一双翅膀,是文字让我展翅升腾。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继续翱翔,在属于我的无垠苍穹!

[点评]阅卷老师看了这篇作文之后,都不禁击节赞叹。一个高中学生在有限的考场时间内竟写出如此高水平的作文来,实属不易。这篇作文有如下鲜明的特征:一是中心突出,点题得当。作者先由少年的“我”的理想写起,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我”的向往、我的追求,从而突出文字对我的影响,点出文字给了我一双隐形的翅膀,让我得以展翅高飞,实现自己的理想。文章在行文之时多次提到这一主题,使得中心相当鲜明。二是语言抒情,打动人心。本文作者直抒胸臆,写文字给“我”的影响,写“我”对文字的追求,如:“是文字,让我生长了一双翅膀,是文字让我展翅升腾。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要继续翱翔,在属于我的无垠苍穹!”这些都是作者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因此相当感人。

(点评:刘 芹)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一考生

我是昆曲,还记得吗,我的辉煌?自明至清中后期,我曾独霸中华戏坛,我风雅的辞藻,曾令多少人口齿噙香;我悠悠的水磨腔,又令多少人销魂断肠!我把簪花与绣服变作姹紫嫣红的花朵,洒遍江南江北;我用缕缕不绝的余韵,萦绕中华大地。我集诗、歌、舞、戏于一身,吸引了多少文人骚客为我执笔。我雅俗共赏,既有生旦的缠绵缱绻,又有丑角的通俗浅白。但是,我曾经的辉煌却无法挽救后来的衰落,民国以后,我几乎成了绝响。

我多想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出被人遗弃的满是尘土的角落,给我传承的希望;带我飞,飞向振兴与发扬的远方,回到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最柔软的深处,回到他们的梦中,印在他们眼里的泪光中。

谢谢你,白先勇先生,还有我可爱的大学学子们。白先生,你编排了青春版的《牡丹亭》,演绎的人,青春化;欣赏的人,青春化。我仿佛经历了一次浴火重生,看到了属于我——昆曲的一个新的春天。大学学子们尖叫着、沉醉着,他们惊叹我的梦幻雅致,他们沉醉于我至情至性的情怀,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与认同下,我看到了我振兴的希望。而今,我头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冠,由你们为我保驾引航,正飞向我更美好的远方。我希望,在这片我深爱的土地上,我能够被永远收藏于心,在风中被吟唱。

谢谢你们,给了昆曲一双隐形的翅膀。

我是历史,你一定认为,我就是图书馆积了厚厚尘土无人问津的史书,是酸腐学者口中陈腐无用的往事。你是否曾向我投来不屑的一瞥,是否曾断定我没有前途、一无是处?我真的怀疑过自己,在这样一个喧嚣繁忙的世间,还会有肯读我、配读我的知音吗?我看到大学里历史学、考古学冷清的惨状,我一度绝望。多少次,我这个老人临风洒泪,对月长吁,感慨自己的命运,祈祷着我能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出人们的偏见筑成的堡垒,带给我希望,为我注入新鲜的血液,重新回到人们思想的深处,给予他们深沉的借鉴,带我飞,飞向远方。

谢谢你,当年明月,还有众多的读者们!当年明月,你用你的慧眼匠心,为我打造了一个不失本色却全新的形象。我没有了故作高深的言辞,换做了轻松幽默的语言。我不丢掉本色而变得清新可人。你坚定地说,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你的两句话在我心中烙下了怎么也抹不去的印记。你是我的知音,更是我的发扬者。如今,我被大众认知接受,他们的书架上、背包里、手边枕畔,都有我沧桑而欣慰的笑脸。历史被普及,并且是正史,有了这双隐形的翅膀,我想我不会真的衰老。

谢谢你们,给了历史一双隐形的翅膀。

绮丽风雅如昆曲,深沉苍凉如历史,他们都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失的两朵奇葩。他们也许曾经淡出过我们的视线,但如今,他们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正在飞向更加美好的远方。

中华儿女通过努力与变革,传承文化,创新文化。正是这传承与创新,沿袭与变革,使昆曲和历史可以挽起手说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点评](一)基础等级: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这位考生,独辟蹊径地撷取“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失的两朵奇葩”,通过他们的自述和篇末处的评述,诠释了一个“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的时代主题。在作者看来,白先勇先生以及可爱的大学学子们“给了昆曲一双隐形的翅膀”,当年明月还有众多读者们则“给了历史一双隐形的翅膀”,扎实的选材,足见平时积淀之丰厚。全文按“分写—总写”的思路组合成篇,结构清晰,扣题紧密。(二)发展等级:有个性色彩。此文的个性色彩,既体现为通篇拟人这一表现手法的运用,也表现为独具风格的语言表达。就写法而言,主体部分是让昆曲、历史自我陈说所拥有的“隐形的翅膀”(在作者笔下,昆曲、历史都曾经历了由失望到欣慰的情感变化),如此变换视角,给人的感觉自然不一般。而从行文看,本文写得雅致脱俗,无论是形容词的选用(如第一段中的“姹紫嫣红”、“缕缕不绝”、“缠绵缱绻”、“通俗浅白”等),还是整句与散句的结合(如“大学学子们尖叫着、沉醉着,他们惊叹我的梦幻雅致,他们沉醉于我至情至性的情怀,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与认同下,我看到了我振兴的希望”),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这一点同样令人叹服。

(点评:林逾静)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一考生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的儿女就是我的翅膀。他们带我飞,给我希望;他们带我飞,飞向远方。

椒兰薰香,诵经念佛;盛唐气象,万国来朝。那时我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然而,即使我是这样的雄踞天下,我的儿女依然传承我源远流长的美德:勤劳、质朴、宽容……他们不曾侵占弱小民族的一寸土地,而是选择在家中辛勤耕作、休养生息;对于前来朝拜的进贡者,从未给予过残酷的剥削,而是尽一己之力,传与天文历法、经史典籍;在我骄傲得意之时,不予我过度赞美,而是力求保持心中那一份平静。我的儿女就是我隐形的翅膀,给我前进的方向。

烽火三月,狼烟四起;目光所至,满目苍凉。那时我坠入历史的谷底。然而,即使我是这样的鲜血淋漓、不堪一击,我的儿女依然陪伴着我不曾远离,仿佛听到我含泪的求助,犹若听见我泣血的呼喊,我的儿女揣起长袍,冲向欺凌我的恶徒,以血肉之躯为我杀贼御敌;我的眼中饱含热泪,我的心间流动热血,因为我的儿女告诉我,我的名字比他们的生命更重要,因为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因为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一同承担悲剧与苦难,因为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命运搏斗抗争……我的儿女就是我隐形的翅膀,他们驱赶绝望,给我反抗的希望。

百年奥运,北京梦圆;欢歌笑语,太平盛世。今天的我,作为一条巨龙重新腾飞于东亚的上方。然而,即使我是这样的厚积薄发、重获新生,我的儿女依然拥有最平和的心境——溢美声前不忘冷静,暗潮涌动警醒抗争;我的儿女,不求雄霸于世,却也不任人欺凌;我的子女,不会对别人趾高气昂,却也不受人指使忍气吞声。于是,已然存活五千余年的我终于被子女教会,面对昔日的朝拜者与宿敌,放下轻视,放下隔膜,以一种平等的姿态,真诚地看待彼此。我的儿女就是我隐形的翅膀,给我崛起的力量。

我的名字叫中国,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的儿女名叫中国人,他们就是我那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前进的方向;带我飞,给我反抗的希望;带我飞,给我崛起的力量;带我飞,飞向远方……

[点评]此文写得巧妙而别致。作者由大处着眼,讴歌的是“已然存活五千余年的我”——中国,以及“勤劳、质朴、宽容”又勇于奋起、不屈不挠、心境平和的中国人。如此入题,处理不当的话容易显得空泛,为此,作者在构思上又动足了脑筋:一方面,他转换视角,让“中国”来赞誉自己的子民,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另一方面,他避免了拉长战线,泛泛谈开,而是精心选取三种情境展开评述,分别概括隐形的翅膀“给我前进的方向”、“给我反抗的希望”和“给我崛起的力量”。这样一来,全文铺展与收拢组合有度,以有限的篇幅包孕了丰富的内涵。

(点评:林逾静)

上一篇:周大福的学习地图下一篇:更好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