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2024-05-21

高三语文高考作文范文(精选6篇)

篇1:高三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高考经典作文素材锦集(六)

十三、好问

对不解的问题积极发问。勤学与好问总是联在一起的。

1、学而知,问而广。

2、不耻下问

3、知而好问然后能成才。

4、“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郑板桥

5、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善于发问。(第五册《怀疑与学问》)

6、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发问的精神》。

十四、求知

指探求知识,研究学问。

①求知意味着给黑暗的心灵点起光明的圣火;求知是现代社会参与竞争,成名成才的需要;求知的最大障碍是坐井观天,自命不凡。

②求知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1、学问是光明,无知是黑暗。——屠格涅夫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学无止境

4、在学问上每前进一步,就更接近真理一步。——托尔斯泰

5、人们勤奋读书学习的事均可作为“求知”的事实论据,也可作为“勤奋”的论据:

①头悬梁,锥刺股。②凿壁借光。

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

卢嘉锡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学数学教师。当时,有个学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国杂志上悬赏解答的数学题目为难卢嘉锡,但他并不介意,只是说:“我留着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来。”经过一天多的精密计算,卢嘉锡把题答了出来。他向那位学生详细地介绍了解题的方法和具体过程。那个学生从心底佩服卢嘉锡的博学多才。卢嘉锡诚恳地对那位学生说:“我们闽南有句老话,叫做‘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先生’。我现在虽然是你的先生,但还有许多东西自己也不懂,要进一步学习。”分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永远不要以为自己了解知道一切,否则你就是无知。话题:“知与不知”“谦虚”

海子的寂寞

或许诗歌真是从寂寞中酿出来的,否则为什么所有的诗人都那么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与别人进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无聊赖之际随意走进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馆。他对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毫无浪漫情趣的老板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年轻人:长发凌乱,身材瘦小,落落寡欢,不修边幅,用心爱心专心

而且说话如此神经兮兮,就以为他脑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讽地回答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海子无奈地耸了耸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馆,同时也走进了更深的寂寞。

分析: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与沟通。沟通源于寂寞,无法沟通,也就更加寂寞。话题:“寂寞与沟通”“交流与理解”“冷漠是毒药”

李嘉诚亲自去接老师

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李嘉诚常常捐资助学。一次,他邀请汕头大学的一批教师来港并准备亲自去车站迎接。恰好此时他又接到通知,国家经贸部一位官员专程来港与他洽谈生意,请他去迎接。经过考虑,李嘉诚先生安排了别人去接经贸部官员,而自己还是去了火车站。由于火车晚点,他在车站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汕头大学的老师知道后感动地说:“这件事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的诚心。他能舍命办教育,我们也应该努力去做。”

分析:商人捐资办学,不能沽名钓誉。李嘉诚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言行一致。话题:“尊师重教”“表率”“做人与做事”

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

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话题:“诚信人生”“重诺”

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话题:“经营人心”“诚信”“名人的智慧”

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话题:“诚信与人生”“互助”“诚信的价值”

2、地狱里,一大群人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却因为勺太长而够不到自己的嘴,就这样人人只能望汤兴叹,愁眉苦脸;天堂里,一大群人也是手拿长勺围着一桶汤,虽然勺柄也长,但大家都舀起汤来喂对方,这样就都高高兴兴地喝到了汤。

感悟: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关爱别人,也就是关爱自己。

3、孔子周游列国时,路过吕梁瀑布。它从高处倾泻下来,水声訇訇。这时孔子看见一位老者走了下去。孔子想那位老者可能是轻生,就急忙叫一名弟子去救他。可瞬间那老者竟又重现在百步之外。他白发飘飘边走边唱,神形潇洒。孔子赶上他,虚心请教:请告诉我,你有什么秘诀可以对付这样的水流?老者笑道:我只是随着漩涡进入,又随着漩涡出来,我让自己适应水流,而不是让水流适应我。

感悟:和整体协调,跟整体移动。这真是对“随波逐流”的全新认识。

生命是一枝铅笔

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洒脱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沉稳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年轻是一种责任

年轻是一种财富,这曾是许多人津津乐道的前卫时尚,仿佛拥有了年轻,也就拥有世间的风光和荣华了。这也难怪,那些已逝王朝的九顶之尊,哪个不是想着法子,以求返老还童、鹤寿延年呢?

时下,一打开代表现代文明的电视,令人目不暇接的,多是小姐、女士们跃跃欲试的兴奋:“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在这里,年轻似乎是上了一个台阶,到达“美”的境地了。年轻固然是一种财富,但我更想说年轻是一种责任,来自内心的美德对社会的创造与奉献。我一直不曾忘记当年大仲马给小仲马的戒示。很多人都知道大仲马对小仲马说:“儿子,你是我最好的作品”这一轶事。这个戒示就在这事之后:当小仲马收到出版社寄来的小说《茶花女》一书的稿酬时,便打电话告诉他父亲,说他准备用这笔钱作一次纪念性旅游。大仲马对他的儿子说,何不趁着这份好心情,再拿起自己的笔呢,“把年轻作为自己的使命,你将会收获更多,也就会有更多的人记住你,这种‘纪念’不是更有意义吗?”小仲马遂听从了他父亲的告诫。也正因为如此,才迅速有了《茶花女》的剧本,有了后来的盛名的《金钱问题》《私生子》等鸿篇巨著。

在大仲马看来,年轻,首当的就应该是责任。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无疑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的。即或年轻是一种财富,那么,这种财富,也惟有责任驱使下的创造潜能才具有含金量,绝不是“今年二十,明年十八”那份虚荣的满足。

日月如梭,能积淀留存的,只是真实生命在求索途中的不屈镌刻,假如我们让生活的梦想,在年轻时节的草坪上作休闲的徜徉;假如我们人生的浪漫,只是花前月下的喃喃私语;假如我们的财富,只是年轻时的强壮身体和高歌喉咙,那么,我们生命的痕迹只是人生之河上的浮光掠影,惟有责任营造的青春,才能到达真正的富足之美。

a.年轻,就是要把垦荒的犁紧握手中;

b.年轻,就是要将挑战的剑举过头顶;

c.年轻,就是面对艰难曲折傲之以微笑:

d.年轻,就是诠释生命价值的创造过程。

——犹如蕊之于花,果之于秋,这就是年轻在漫长人生中的全部含义。有时,年轻还代表着一种心态,但责任永远是年轻的灵魂。因为只有责任驱使的人才可能“常思将来”,经过寂寞寒冬的孕育等待,欢快地应和着祝福的歌声!

篇2:高三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绮丽(qǐ)悭吝(jiān)迫击炮(pò)着手成春(zhuó)

B.整饬(chì)内讧(hòng)添加剂(jì)戛然而止(gá)

C.果脯(fǔ)隽永(juàn)大杂烩(huì)曲高和寡(qǔ)

D.砧板(zhēn)纤巧(xiān)梁山泊(bō)宵衣旰食(gàn)

2.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我认为有关全运会跳水比赛‘金牌内定’的说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毫无根据的。”李桦说,“各单项冠军获得者都代表着目前我国跳水运动的最高水平”。

B.平庸社会尊奉着一条可怕的生存准则:谁也不能突出。如果你想比别人多动,多干,多拥有,那就甭指望有好日子过。

C.目前,多家机构预测2009年10月份全国CpI同比降幅将继续大减(消费者物价指数),进一步向正值靠拢。而济宁市的物价涨幅将继续正增长,但涨幅处于平稳状态。

D.近来,各地接连暴发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卫生部门的一些专家要求大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要怕;二是不要掉以轻心;三是不信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目前的文学创作不可谓不繁荣,但厚重的、时代精神的作品还是偏少,描写普通大众百姓的作品偏少。

②中日韩首脑峰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朝核”问题再度成为与会各方 的焦点。

③ 萨德尔城发生多起爆炸并导致重大伤亡,伊拉克总统贾拉勒塔拉巴尼推迟了出访伊朗的行程。

A.引领 关注 鉴于 B.引导 关心 鉴于

C.引领 关心 基于 D.引导 关注 基于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田蒙为《倔强的萝卜》的上演作了大量宣传,他携主演黄渤、黄奕、黄小蕾等在首映式上坐而论道,引起各大传媒的关注。

B.近年来,很多汉语工具书有从俗从误的倾向,使很多字音字形所谓的“规范”很不规范,让语文教师讲解起来非常困难,至当不易。

C.很多90后的青年在很多方面与传统观念有冲突,但我们不能求全责备他们的某些过激言论。

D.有人认为,诺贝尔奖委员会把和平奖授予奥巴马是一项苦心孤诣的决定,是想借此“捆绑”奥巴马,“驱使”他推动建设一个和平和谐的新世界秩序。

5.下面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进一步树立济宁“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旅游品牌,今年以来我市汶上宝相寺、曲阜石门山、邹城荒王陵等景区扩大建设力度,积极争创国家A级景区。

B.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不仅是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阅,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次特殊展示。

C.没有自己的鉴赏和审美,买进的是次品、赝品,这是大部分投机客梦断收藏市场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收藏重要缺失在于,收藏者本身有没有必要素养和心理。

D.观众的追捧使得之前一直对票房保持低调的导演韩三平放出豪言:“《建国大业》内地票房有望超过4.5亿多元。”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世界上最早出现律师行当的地方或许是中国。据《吕氏春秋》一书说,春秋早期,郑国就有个叫邓析的人,专门帮人打官司,小案子要人一件衣服,大案子要人一条裤子作为报酬,教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委托人想打赢官司他就有办法让他赢,想让人罪名成立他也有办法使人身败名裂。弄得郑国“是非无度”,郑国的执政大夫子产于是就把邓析杀了。

中国律师出现虽早,可是被禁止的时间也早。儒家以为争讼是件不值得提倡的事,像邓析这样教导人们如何去打官司,为蝇头小利争论不休,是毒化人们的善良天性,必须要予以严惩。后世的统治者继续着这一思路,把这一行当称之为“讼师”,或者叫做“讼棍”,立法严禁。秦汉律严格规定,凡是诉讼活动都必须当事人自行进行诉讼活动,不得有代理人代为办理。除了妇女、老幼、现任或退休官员及士大夫,可以由家人代为出庭应诉,其他人一律都要亲自出庭。

除了直接替人诉讼外,向人传授诉讼的知识更被视为大罪,南宋绍兴十三年敕规定:凡是聚集生徒教授辞讼文书者,处杖一百。并允许告发。再犯者,不得因大赦减免刑罚,一律要“邻州编管”。从学者,各处杖八十。明清律撰写“构讼之书”者,要比照“淫词小说例,杖一百流三千里”,如果是为人写作诉状没有增减情节,真实反映事实的,才是被允许的。

尽管法律如此严禁,可是民间诉讼活动总是需要有人帮助,所以这一行当还是禁止不了的,官府的禁令只不过是把这个行当变成了一种“地下行业”而已。在民间从事诉讼指导的讼师,有不少人是正直的人士,尽力为委托人服务,“受人钱财,与人消灾”,为人们提供必要的法律诉讼知识,颇有点近代律师的作用,不能一概都斥为“讼棍”。不过就总体上来说,讼师的素质确实不高。大多数讼师确实是兴风作浪,惟恐天下不乱的无赖。很多人不顾事实、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颠倒黑白。

由于讼师的名声太臭,到了近代,为了引进西方的法律,在翻译西文中lawyer一词,学者们还是动了脑筋的。日本当初引进西方法律时,把律师翻译为“代言人”,后来又改为“辩护士”。这个译法没有被中国的学者沿用。就想出了“律师”这个词。成书于1879年的薛福成《筹洋刍议》,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师”一词的。以后律师一词被普遍接受。民国成立后的不久就公布了第一部律师法律,这样在历史上第一个开业律师被杀两千五百多年后,中国才有了正式的律师。——(摘自《豸的投影》,上海三联书店)

6.下列有关“律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邓析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专门帮人打官司的专业“律师”。

B.律师是替人们进行诉讼活动的,古代把从事诉讼活动的人称之为“讼师”,或者叫做“讼棍”。

C.“律师”一词是由西文lawyer一词翻译而来的,翻译时故意避开了“讼师”这个恶名称。

D.薛福成《筹洋刍议》最早采用“律师”一词,以后“律师”一词被普遍使用。

7.下列表述不能说明“讼师”在我们古代遭歧视的原因的一项是()

A.邓析这个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从事从事诉讼活动的人,为了获得报酬混淆是非,弄得郑国“是非无度”。

B.由于受儒家的影响,后世的统治者认为争讼只是为了为蝇头小利,毒化了人们的善良天性。

C.讼师的行业是一种“地下行业”,我国古代法律上严令禁止专业性的“讼师”的存在。

D.讼师的素质总体上不高,大多数讼师确实是兴风作浪,惟恐天下不乱的无赖。很多人不顾事实、法律,一味翻云覆雨,颠倒黑白。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律虽然规定可以让家人为妇女、老幼、现任或退休官员及士大夫代为出庭应诉,但不允许专业讼师代理应诉。

B.明清律虽规定严禁写“构讼之书”,但允许替人写真实反映事实的诉状,说明此时已经允许讼师公开存在。

C.古代民间不少讼师不能一概认定为“讼棍”,他们为了生活,“受人钱财,与人消灾”,帮助不少需要帮助的人。

D.讼师这个行业在我国古代的漫长时期都戴着恶名,到了近代才为其正名,成为一种正式的行业而存在。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妻以宗室女 妻:妻子

C.累迁江夏内史 迁:升职

D.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捉拿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若属皆且为所虏

B.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 蟹六跪而二螯

D.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 余船以次俱进

11.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四、(24分)

1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3分)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3分)

(3)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4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8分)

浣溪沙①

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 ①此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1)“绣面芙蓉一笑开”中的“开”字,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词人在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个小题)(6分)

(1)不愤不启。,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长虹卧波,?复道行空,?(杜牧《阿房宫赋》)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4)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

五、(12分)

16.请把下列长句转换成语意连贯的一组短句,不得改变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4分)

2009年10月15日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共同社等全球著名媒体负责人同坐一排,并列“世界传媒大会”开幕式主席台时,我在人民大会堂观众席里感慨万千:这些媒体可是对中国政府公开的质疑者啊!

17.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则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请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以“感恩”为主题写一则公益广告。(4分)

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我相信,其实文明就在我们心中。我们会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着。有时,多一份手势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体谅;有时候,多一点耐心的等待,对别人来说就是一种关爱;有时候,多一点点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份温暖。

18.仿照例子,为下面的漫画配上适当的文字。(4分)

例:年轻人尽可跑得比老年人快,却不能超过他的智慧。

六、(1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

(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草的记性 崔士学

我现在发现,在这个村子里,在这个村子外,草都是最没脾气的。草能有啥脾气,不能象二蛋家的狗一样吵吵着咬,也不能象三秃家的驴一样咴咴着叫。草可真是好脾气啊,不象来村子里的一棵树那样的招风,也不象出村子外的一场风那样的惹雨。

草就在一个村子的远处,在一个村子的近处,悄不声响的绿着,长着,那么久。草走过的路,看不见足迹在哪里。村子里冯老六家一个春天没有人走过的院子,夏天的时候,草们就挤满了整个的院落。忽忽悠悠的那么高的草,都能挡了我的眼睛都能没了小月的头,就常会让我们几个累了的时候靠在破门框上纳闷原来光溜溜的院子从哪来的这么多的草。二嘎子和他爸他妈那么多年走过的脚印咋都没了呢,就是我们一棵一棵的顺着草根去扒拉,也还是找不着。

我在一个村子里走过那些年,睁眼闭眼都能看得见草的模样。真真楚楚看得清那么多草的模样,还是一棵草活在村子里的模样最安详。

在二刘家房后长着的那些节股草,被二刘割了一大捆晾在大门外。来来回回的人们都会说,这不是二刘房后的那些草吗。一个季节不露面,一棵草能找到回家的路。一个季节不露面,一坡草能找到回家的路。

可没有人知道,那些草是走过多远的路,才能够找回家。一株草回家的路,究竟有多远。

喜欢草的村人更喜欢一棵庄稼。草总是被一株庄稼嫌弃,可草似乎不计较这些,一片地稍有庄稼来的迟些,一些草闻风就会来。你一点都不用担心,乡下的一片地会寂寞会闲着。这都是因为有那些草。我一个人的想法是,乡下的一片地还是和那些草更亲近些,那些庄稼太娇贵,本来那些庄稼也是一株草。可一株草一但被人们叫做庄稼,也就开始知道挑剔土地的肥瘦。

草可是没有时间挑剔谁的,草把那些功夫都用来长成自己的模样。

早晨天刚亮,地头湿漉漉的露水,叫我跌倒叫我踩倒一大片猪毛草,在我转回来的时候,草就站起了腰身了。我的那么清晰的鞋印还在叶上梗上,那么的深刻。我挎了一筐的地瓜秧走了,走我自己的路了,这样的记忆,身后的那些草,会留下痛吗。

我不知道一株草的痛,很多事我都不知道。我不知道那些草漫山遍野的忧伤,就象到最后也不会有人能听清楚我一个人走过的那些安详与怅惘。

人割走了一茬的草,一场雨后。草就又楞楞实实的长出来了,还是先前的模样。让一个人蹲在那里恍惚,自己前几天割过的真的是这里的草吗。

我总看见那些草们在相互搀扶着走路,爬过山坡,站满河床。这有时候让我羡慕。

也就让我一个人偷偷的想,我走过的时候,有谁在远方。那么多的我看不尽望不清的风声雨声,都在草丛里弥漫。那些远去的消息,是不都故意躲在草根的深处等着那些看不见的遥望。

在我住过的这个村子里,有黄狗没去过的地方,有黑驴没到过的地方,也有我没走过的地方,一定有。在这个村子里,有那些榆树和杨树站不到的地方,也有那些大碗花和拉拉腕子花开不到地方,有,一定是有。可没有那些草不落脚的地方。房顶上,墙头上,场院里。草不用谁领路,草哪里都能找得到。

草不动声色的长着,最后把一个人的记忆掩埋。一些人对一些事的记忆,也要靠一些草的模样来辨别。庄稼只是在地垄里活跃,草就漫山遍野的奔跑。人只是在给草送行,草从来不会在人的前面跑掉。可草不和人说话,一棵草的话只有另一棵草明白。

人看着草活一秋,草看着人活一世,没人知晓草的来去。村子里的那些事和村子外的那些事大致相像,村子外的那些路和村子里的那些路也就差不到哪里去,草走着向远方,一株草比我就更早知道这些事。

还有谁能低下头来去倾听草的记性。

——(2008第6期<<读者>>原创版)

19.“一个季节不露面,一棵草能找到回家的路。一个季节不露面,一坡草能找到回家的路。”应该如何理解草“回家的路”?(4分)

20.在作者的笔下,“草”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

21.本文题目是“草的记性”,“草”到底有什么“记性”?(4分)

22.请简要分析本文是怎样写得趣味盎然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更名之事,原来是虚惊一场 肖鹰

8月15日,石家庄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没有为石家庄市更名的规划。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石家庄市”一名由来已久,且那些具有深远教育意义的历史事件都以“石家庄”记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若改名,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更名之事,原来是虚惊一场。此次关于石家庄更名的**,实际点出了如何对待城名与城市历史、城市发展之间关系的话题。“石家庄市”的市名,不仅提示着这个工业城市的乡土来源,而且见证着现代中国由“村”成“市”的历史变迁。应当说,“石家庄”承载了城市的地源和历史的文脉,为市民标示出了明确的城市历史认同意指。如果轻易更名,就斩断了“石家庄市”的历史文脉,必将长久造成城市历史认同意指的空缺或混乱,其历史损失,是绝不能用“旅游开发和招商引资”来弥补的。

退一步说,一个土气而缺少历史盛名的市名就不利于城市的经济振兴吗?我们看一下深圳市这个例子。深圳市建市前,是广东省的宝安县,此县名始于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而“深圳”地名则晚出得多,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在当地的方言客家话中“圳”是指田野间的水沟,“深圳”就因为此地渔村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大家知道,1979年中央政府决定深圳建市,宗旨就是要把它建设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窗口。为什么不用更响亮的名称“宝安”而用土气的“深圳”命名这个窗口呢?“在一条深水沟上建立一个新兴的现代大都市”,恐怕是当时选择这个素朴的市名的立意所在。不攀比,不依附,自强创新,这是我们应当从“深圳市”命名中吸取的城市精神。而且,30年来的历史证明,我们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不仅使“深圳”从水沟边的小渔村腾飞为国际化大都市,而且使我国在30年间从经济穷国成为了经济大国。

实际上,国际上的著名大都市的名称,很少是“出身名门”或有非凡的历史寓意的。相反,重要的历史名城的命名,似乎都表现出一种“因地制宜”的随意和朴素。作为第一个现代世界大都会,伦敦的市名是在公元43年由征服英伦三岛的罗马人定下的,其原名是Londinium,来源于当地居住者凯尔特人(Celts)的用语,意思是荒野地方,或者河流流经的地方。如果按照改名论者的主张,“伦敦”不仅也是一个土气的名字,而且还带着屈辱的殖民烙印,无疑早就应当更改了。但是,英国人不仅从无更改它的动议,而且始终以它作为首都的名称。为什么?因为“伦敦”见证了英国两千年来的历史风云,所以是英国的不可估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城市的建立,是历史的选择,所以每一个城市的名称,都带着自己诞生之际的独特历史烙印,“历史名城”正因此具有历史意蕴。为了经济的目的,攀龙附凤,更改市名,搞假大空的“古董”市名,这种不尊重城市历史的做法,不仅不能真正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而且必将严重伤害城市文化理念和形象。城市命名是历史文化的产物,用经济这笔账,是永远算不过来的。

——(选自《光明日报》2009.8.18)

19.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作者认为石家庄市不能更名的原因。(4分)

20.“深圳”、“伦敦”这两个市名各有何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21.请结合文本,概括说明改名论者想为“石家庄市”改名的原因。你认为其错误实质是什么?(4分)

22.对于网上“石家庄要不要改名”的讨论,有人觉得“好玩”,有人觉得“无聊”,而石家庄市政府却很认真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此作出回应。你认为石家庄政府的行为是否值得肯定?为什么?(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9年10月11日,温总理的一封致歉信引起网络热议。这封致歉信缘起于一位普通读者打来的纠错电话,在接到新华社的反馈后,温家宝总理亲笔致信新华社,对署名讲话稿中关于岩石分类的表述进行更正,并在信中向广大读者致歉。这封致歉信一上网,就引发了网友热议。许多网友不仅为被总理细致和真诚的态度所感动,也为总理实事求是、作风严谨的作风所折服。

全面以上材料,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

2010届高考语文(山东卷)模拟题参考答案

1.C(A项,“悭”应读qiān, “迫”应读pǎi; B项,“戛”应读jiá;D项“泊”应读pō)

2.B(A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因为两个引号里的话都是一个人说的,是独立引用;C项,括号应该紧挨着被注释的“CpI”;D项分号错,应为逗号,因为“一是……”“二是……”两分句内部没有逗号,所以它们中间用分号则属于越级使用)

3.A(“引领”,引导带领,多用于陈述抽象的事物。“引导”,带领,带着人向具体目标行动。①句陈述的是时代精神,应用“引领”。“关注”,关心重视。“关心”,常放在心上。“关心”的程度较轻,所以②句应用“关注”。“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经验教训的事。所以③句应用“鉴于”)

4.D(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用在此处恰当。坐而论道:坐着空谈大道理。指口头说说,不见行动。至当不易:极为恰当,不可更改。喻指极为恰当。“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后面不能直接带宾语)

5.B(A项搭配不当,“扩大”和“力度”不搭配,应把“扩大”改为“加大”。C项一面与两面不对应,应为“民间收藏重要缺失在于,收藏者本身没有必要素养和心理。”D项成分赘余,删掉“4.5亿”后的“多”。“超过”后面应该跟确数,而不能跟约数)

6.D(薛福成《筹洋刍议》大概是最早采用“律师”一词的,D项犯了绝对化的错误)

7.C(C项是“讼师”在我们古代遭歧视的具体体现,而不是其原因)

8.B(在民国之前,讼师都作为一种“地下行业”而存在)

9.B(妻:名词作动词,把……嫁给……做妻子)

10.A(A项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B项,第一个“乃”是副词,才;第二个“乃”是副词,却,竟。C项,第一个“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第二个“而”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D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

11.B(①仅仅说被围困,③所说的是徐卓,⑥说的是朱修之“治身清约”)

12.B(“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不正确,回宋国是冯弘的派遣,并非出于传诏的帮助)

13.(1)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伐”“或”各1分,句意1分)

(2)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及”1分,“败于梁山”句式1分,句意1分)

(3)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旋”“佐吏”“抚纳”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朱修之,字恭祖,是义兴平氏人。曾祖父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祖父朱序,做过豫州刺史。父亲朱谌,做过益州刺史。朱修之从州主簿生职为司徒从事中郎,宋文帝说:“你的曾祖父以前是丞相王导的中郎官,你现在是王弘的中郎官,可以说没有辱没你的祖先了。”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到彦之从黄河以南回去了,留下朱修之戍守滑台,被敌人包围,几个月粮食就吃完了,将士们只好烤老鼠吃,于是(城池)被敌人攻陷。

拓跋焘赞赏他能坚守节操,给他侍中的官职,并将宗室的女儿嫁给他。朱修之暗中谋划回南方,妻子怀疑他,常常流着眼泪问他的心意,朱修之很感动妻子的节义,但最终没有告诉她。后来鲜卑人冯弘自称燕王,拓跋焘讨伐他,朱修之与刑怀明一起跟从。还有一个叫徐卓的,又要准备率领军队中的南方人叛动,事情泄露而被杀了。朱修之与刑怀明非常害怕而去投奔了冯弘,冯弘并没有礼待他们。留了一年时间,适逢宋国的使者传诏来了,朱修之的名声地位本来就显著,传诏到了就马上拜见他。冯弘的国家敬重传诏,称他是“天子身边的人”,看到他对朱修之如此敬礼有加,才开始礼待朱修之。当时魏国屡屡攻打冯弘,有人劝说冯弘派朱修之回宋国求救,于是(冯弘)就派他去了。

元嘉九年,到了京城,宋帝让他做黄门侍郎,积累功劳升迁为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去世了,当地的很多少数民族大乱,朱修之作为征西司马去讨伐他们,但失败了。宋孝武初年,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外加都督的称号。朱修之为政宽容简单,士人百姓都乐于依附他。等到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叛乱,檄文给朱修之跟他一起起兵;朱修之假装同意和他一起叛乱,但派遣使者向宋孝武帝陈述了自己的诚心。宋孝武帝嘉奖了他,让他做荆州刺史。义宣听说朱修之不和自己同心,就用鲁秀作为雍州刺史,攻打襄阳。朱修之命令毁坏了马鞍山的道路,鲁秀没有办法前进,只好退回去了。等到义宣在梁山被打败,独自驾船向南逃走,朱修之率领众部向南平定了余下的贼寇。当时竺超民抓到了义宣,朱修之到了以后,就杀了他,因为功劳而被封为南昌县侯。

朱修之为人清廉节约,凡是别人赠送的东西,一概不接受。有了军饷,有时候会接受,但很快就让属下分了,终究不会留给自己,只是以安抚招纳少数民族为要务。被征召做左民尚书,又转做领军将军。离开镇守的地方,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计算燃烧掉的油和牛马吃的谷物草食,用个人的钱十六万贯偿还。但生性节俭而缺少恩情,他的姐姐在乡里,饥寒交迫几乎没有立身之地,朱修之从没有供养她。曾经去看望姐姐,姐姐想要激他,为他准备很差的饭菜,但朱修之却说:“这是穷人家的好饭菜。”吃饱了才离开。

14.(1)“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1分)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1分)但其深层意思是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1分)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1分)

(2)刻画了一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形象。(2分)她外貌美丽动人,性格天真可爱,对幸福、自由的追求真挚、炽烈、大胆。(2分)

15.(1)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2)未云何龙 不霁何虹(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16.2009年10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新闻集团、美联社、路透社、英国广播公司、共同社等全球著名媒体负责人同坐一排,并列“世界传媒大会”开幕式主席台;我感慨万千,因为这些媒体可是对政府公开的质疑者。

17.示例:有时候,感恩只是一句从心底说出的感谢;有时候,感恩只是节日里的一个问候电话;也有时候,感恩只是把他人送给自己的微笑转送给更多的人:我相信,其实感恩就在于我们要有这份心意来看待世界。

18.示例:骄傲之心碰上奉承之嘴,那是非常危险的。

(一)19.“家”是指草原先生长的地方;(2分)“回家的路”是指草在一次生命结束以后,又在原先生长的地方重新萌发生命。(2分)

20.①朴实,平和,不张扬;(1分)②坚强,勇敢面对磨难;(1分)③有韧性,生命力顽强;(1分)④团结,互帮互助。(1分)

21.①草记得回家的路(一个季节不露面。一棵草能找到回来的路。一个季节不露面,一坡草能找到回家的路);(1分)②草容易忘记别人带给自己的磨难,但永远记得要长成自己的模样(我挎了一筐的地瓜秧走了,走我自己的路了,这样的记忆,身后的那些草,会留下痛吗);(1分)③草记得要找新的路(没有那些草不落脚的地方。房顶上,墙头上,场院里。草不用谁领路,草哪里都能找得到)。(2分)

22.① 富有生活情趣,比如“二蛋家的狗”“三秃家的驴”“二刘家”,使得语言生动,有乡土生活气息;②从草出发,进行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③运用拟人手法,比如 “草不用谁领路,草哪里都能找得到”“草就漫山遍野的奔跑”,让文章读起来生动形象富有童趣;④运用反衬手法,用庄稼的“娇贵”“生活范围狭小”反衬草的“朴实”“生命力强”。

(二)19.① “石家庄市”的市名,不仅提示着这个工业城市的乡土来源,而且见证着现代中国由“村”成“市”的历史变迁。(2分)②如果轻易更名,就斩断了“石家庄市”的历史文脉,必将长久造成城市历史认同意指的空缺或混乱,将造成难以弥补的历史损失。(1分)③世界各地很多城市的名称都未改动,也没有影响其发展。(1分)

20.深圳:本义是指“深水沟”,这个素朴的市名蕴含了“不攀比,不依附,自强创新”的城市精神。(2分)伦敦:本义是指“荒野地方,或者河流流经的地方”,这个土气且带有屈辱的殖民烙印的市名蕴含有丰富的历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分)

21.原因:市名太土气,缺少历史盛名,不利于城市的经济振兴。(2分)实质:是攀龙附凤,假大空思想在作怪,是不尊重城市历史的做法,将严重伤害城市文化理念和形象。(2分)

22.石家庄政府这种对待舆论的行为值得肯定。(2分)因为相互尊重是沟通的基础,沟通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民意,理解才能形成合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2分)同时,这种行为也体现了政府对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尊重,对城市文化理念和形象的维护,实事求是抓城市经济建设的务实态度。(2分)

23.作文导写:本材料的核心内容是道歉,与一般道歉不同的是,这是来自有身份有地位的大国总理的道歉。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写作本话题,用议论文写作更具有操作性。要注意其中论据的说服力和论证方法以及文章布局谋篇的逻辑严密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紧扣材料,分析入题。考生面对材料作文,一定要认真审读材料,认真分析把握其本材料主要是通过温家宝总理就自己对岩石种类划分错误而致信新华社并向广大读者道歉一事,直接表现了总理敢于承认自己错误,并知错就改的严谨精神。这一主题还有其广泛的意义:生活中人都难免犯错,关键是要敢于承认,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我。

(2)道理论据,摆明观点。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写作时可以阐述犯错跟吃饭一样,是很正常的事情,体现出学生评判事物的公正客观的价值取向。②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犯错毕竟会有负面影响,所以犯错之人,应该及时纠正错误,挽回损失。

(3)事实论据,论证有力。①列举三四个敢于承认错误,并经过努力改正后,取得成功的例子,鉴于事例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建议举名人事例,从正面角度突出敢于道歉的积极作用。②列举两三个反面事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群体,甚至国家(比如我国清朝狂妄自大),明知自己有不足、错误,却不敢承认,甚至知错不改,刚愎自用,最终一事无成。从反面角度说明敢于知错就改的影响。

(4)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再次表明观点,强调敢于承认错误,敢于面对自己不足,谦虚谨慎,力求完善自我的美好品质,对个人、对国家乃至对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不仅深化了主题,还提升了考生的思想境界,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

篇3:高三语文高考复习策略刍议

关键词:语文,高考,复习策略

高中学校高三语文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重在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第二轮重在专题复习, 查漏补缺;第三轮重在强化训练, 提高实战能力。

面对这样的一个安排, 很多教师同仁认同其内在的逻辑性和针对性。但笔者认为, 这个计划很可能造成学生对学习中无序竞争的强烈恐惧, 从而产生对高三语文学习的厌倦和抗拒, 最终影响高考语文的成败, 这个安排其实不科学和低效率, 甚至很致命。

高三语文复习的战线本身很长, 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成语、病句、名句默写;阅读包括古文阅读、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表达包括语用和作文。每一个知识点专题都有大量的知识分支, 比如按大纲考点要求, 高考语文的考点就多达40多个, 而知识点就更是成倍递增。所以高考语文复习内涵面广量大, 如果用半年的时间进行第一轮复习, 每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就不足半周, 复习肯定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于是, 第二轮查漏补缺也顺理成章, 势在必行。可是产生的结果很可能是越补越缺, 越补越漏。于是手忙脚乱地进入第三轮强化训练, 其实强化的是高考的紧张气氛, 强化的是自己的失败心理。这样的安排, 不败也怪。

笔者认为, 高三语文复习策略的关键在于一个字:慢。慢则有利于统筹规划, 从长计议;慢则有利于夯实基础, 稳扎稳打;慢则有利于调整心态, 不断超越;慢则有利于和谐竞争, 同舟共济。慢的最终目的是高考语文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

那么, 如何做到慢工出细活呢?笔者认为高三语文复习应做好如下四个算术:

一、做好加法

可能大家都还记得小时候听过的这样一则故事。很久以前, 有只狗熊去田里掰玉米, 掰一个夹在胳膊下面, 再去掰另一个, 当它再次抬起胳膊时, 先前夹着的那个, 就掉了, 干到最后剩下的只有胳膊下面夹着的一个……狗熊的故事在人们的口中传了一代又一代, 教师们教学生也教了一届又一届, 教出来的差学生往往就是学的狗熊掰玉米———知识学一点丢一点。而教师往往不仅不纠正学生的笨习惯、懒习惯, 很多时候客观上还刻意地强化了学生的这种学生习惯, 高三语文复习拼命地求快, 就是这种行为。

如果狗熊掰玉米背个背篓, 那么狗熊的收获一定很大, 但狗熊肩上就得承担重量;高三语文复习也要让学生背一个背篓, 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路上采撷知识的果实, 不断地做好高三语文复习的这个加法, 更要鼓励学生勇于担起知识的重担。

作为教师, 在第一轮的授课中, 要“求全责备, 面面俱到”, 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的任何一个死角。课件、教案、学案、练习力求精致、完整。比如语音这个知识点, 教师不仅应该教授学生语音记忆中的口诀法、联想归类法、组词法、词性区分法、词义区分法、场合区分法、记少不记多法等方法, 更应该要求学生记忆并检测《易读错词表》《易读错成语词表》《易读错形声字词表》《易读错多音字词表》《难读字和习惯性误读字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读音变化表》等相关内容。

只有做好高三语文复习的加法, 学生才能超越自我, 超越对手, 培养决心, 培养自信。

二、做好减法

如果古代的那只狗熊变聪明后只会往那只无限大的篓筐里装玉米, 那么, 不管这只狗熊力气有多大, 最终一定会被箩筐压趴下。不管怎么说, 它还是只笨狗熊, 除非它学会卸货。学生学习不知道做减法, 那一定不是被肩上的学习重任压趴下的, 一定是想想就怕得趴下了。

让学生做好高三语文复习的减法的方法是让学生做好知识的整理工作。课堂、作业、考试中不断拓展的知识需要学生认真的整理, 把会的剔除, 把不会的、容易混淆的整理后重新记忆消化。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整理, 更要做好各份练习、学案、试卷的补测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的整理工作走上自觉和正规。

三、做好乘法

如果一个高三学生做好了高三语文复习的加法和减法, 那么他一定是个会学习的学生, 成绩一定会有所提升。但这对于我们所期待的学习效率还远远不够, 因为, 这样的方法更适宜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高考语文成绩难中易的分数摆布是3:4:3。基础知识的分数只占48分左右, 中档题分数占到了54分。中档题集中出现在阅读和作文中。并且, 基础知识如果没有更高的平台得以活用和展现, 也就不能真正的得以强化和巩固。所以, 高三的语文学习, 离不开大语文阅读这个平台, 只有在这个平台上, 学生才能用乘法来计算学习效率, 学生也可以真正尝到认真学习语文的甜头。

如果说被乘数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话, 那么乘数一定是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定能使学习效率成倍增长。而真正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定是来自卓有成效的语文阅读平台。

有人说, 高三了, 搞“语文阅读平台”?费时、费力、不讨巧。笔者则认为结果完全相反。费时费力, 费的是教师的时和力, 讨的是学生的巧。教师可以费时费力要搞作家专题阅读, 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作家作品推荐给他们。他们可能会喜欢上刘墉、林清玄、张小娴、徐志摩、周作人、丰子恺, 可能会喜欢上史铁生、施蛰存、王安忆、严歌苓, 可能会喜欢上纪伯伦、梅芷、马德;可能会喜欢上毕淑敏、周国平、雪小禅;可能会喜欢上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余秋雨;可能会喜欢上季羡林、冯骥才、汪曾祺、宗璞、王蒙;可能会喜欢上邵燕祥、张承志、莫言、郁达夫、冰心、苏青、贾平凹……孔子说:见贤思齐, 学生只有在仰视这些文学巨匠的心灵对话中, 才有可能真正的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也只有在这种激发兴趣, 寻找知音的阅读中, 学生才有可能沉醉痴迷于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教师要做的就是费时费力, 费时费力地做好专题的材料整理工作, 费时费力地做好专题的点拨工作, 费时费力地组织学生做好作家作品的评论工作。但最终, 一定会催成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大爆发, 从而转化为学习语文, 提高语文成绩的强劲动力。

四、做好除法

大量的阅读, 如果不做除法, 就像基础知识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一样, 学生阅读, 不做思考, 那就像到了金山却空手而归一样。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们教学生阅读, 决不是让学生闲逛, 而是要做好采撷工作, 做好加工工作。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 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 如看了名家名作, 可以让学生摘录, 写感想作文, 写感悟作文, 写仿写作文, 写灵感作文, 让学生把所想、所感、所悟、所发整理升华。语文学习的除法得到的是思想精华、人文精神、文学素养, 这才是学生应该真正掌握的东西。用这些东西去撬开48分难题的锁钥, 难字才会如粉尘脱落, 学生才有可能得到高分。

篇4:高三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江苏卷2013年顺利完成了由命题作文向新材料作文的过渡,试卷提供的材料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却发现这些大蝴蝶已经不在原地,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2013年的高考作文虽然打破了命题作文的形式,但从供料来看,仍不失江苏一贯的命题特色和风采。所给材料情趣与理趣兼备,时代感浓烈、生活味十足;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宽泛,让每位考生有感可发,有理可讲。同时,2013年的高考作文在貌似平易近人的背后却也意蕴颇丰,想要写好还需要真本领,深功夫。

新材料作文与近几年江苏的考查重点“材料+命题”式的作文本质的区别是,命题作文题目是写作的关键,考生需要扣准题目,在题目内进行创作,考生对于自己写作的方向、范围十分明确。而新材料作文较之命题作文,多了分析材料、提炼观点这道门槛。许多考生会因为没有跨过这道门槛,而被拒之门外,这也是莘莘学子持临深履薄之心,尽悬梁卧薪之力的根本原因。

新材料作文因为材料的多义性,所以给了考生自选、自定的权利。但是“自选”不等于“任选”,“自定”也不等于“无定”,即审题不可超出材料的范围。考生审题要追求与材料神似,紧紧抓住材料中“探险者”“蝴蝶”“蜡烛”“环境”等关键对象,并且能理清对象背后的事件,感悟事件背后的情感,体悟情感深处的道理。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为考生提供的材料审题角度比较宽泛,考生可以抓住材料结尾的关键句谈“小与大”的关系,无意间微小的举动也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也可以从探险者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类要保护自然界的宁静、平衡;还可以谈对美的珍惜、保护;甚至从蝴蝶的角度谈对于宁静的追求和坚守等等。考生只要做到观点从材料中来,并且能够自圆其说,规范为文即可。

70分的作文给许多考生的感觉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甚至有些考生会谈之色变惊心。6月7日12时,当考生们结束语文考试陆续走出考场时,大部分考生对自己的作文是缺乏信心的。从高考作文反观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铸就文法的沟渠,援引生活的清泉,点燃情理的火把,照亮时代的天空。

一.铸就文法的沟渠

文无定法的前提是文亦有法,我们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追求羚羊挂角,幻文章之法于无形的最高境界之前,还是要教会学生基本的为文方法。复杂记叙文的双线并行法、场景转化法、虚实相生法、一线串珠法;当然这些方法要建立在基本的记叙文写作常识的基础上,即要能熟练地记叙一件事、摹写一个人、打造一段景、表达一份情。议论文的引议联结、辩证分析、先破后立、时事评论等等。同样,在提升学生议论文的写作层次之前,也应该先教会学生准确地拟写论点分论点,合理地谋划篇章结构,灵活地运用各种论证方法,深刻地展开议论分析。

学生只有先知文法、懂文法,才能会用法、巧用法。基本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文体训练对于大部分中等及中等以下的学生是颇为适用的;但是对于语文尖子生的培养则不可画地为牢,一定要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思考,展示自己的个性,万不可将千军万马赶上一座独木桥。

二.援引生活的清泉

早在唐朝,白居易就已经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意在强调文章存在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我们写文章不应该一味的弄烂古文,无病呻吟,只有援引来生活的活水,用文法铸就的沟渠才有存在的价值。所以我们提倡学生在写作文时要时刻关注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在自然中去发现溪水潺潺,山花烂漫;在社会中去感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如此,接了地气,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真切动人。当然,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身边接触的人群都是师生,所以生活难免枯燥,认识难免贫乏;故而要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天地,在文字构造的世界中充实自己的生活。

例如,我们苏教版的必修教材就是很好的范本,在“向青春举杯”一专题中,我们可以在感受他人青春魅力的同时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月是故乡明”一专题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民族心理。我们从阅读中学会了像山那样思考,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文章才充实、有生命力。

三.点燃情理的火把

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给全体考生指明了做文、做人的方向,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必须有自己的情和理。所以我们在高三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真情、用自己的思考写作,以我手写我心。简单的复制别人的文章风格一定会弄巧成拙,毫无个性的文章也定是味同嚼蜡。或冷静深邃,或嬉笑怒骂,或至情至真,或细腻绵柔,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作文特色,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源于生活。所以学生作文首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善于在生活中探求、挖掘自己的独特感受。当然,著名作家刘心武曾对文学青年说,倘若仅仅是有生活,而不对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形成对生活的某一方面的独到的、深刻的见解,那么写出的作品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深度。因此我们要将作文教学、思维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语文课上,鼓励引导学生提出新的见解、解决新的问题,或者能够对前人、他人已有的成果做出创造性的运用。

关于学生作文情理的训练,我们也可以形成自己的序列化教学。当然记叙文重在记事抒情,议论文重在议论说理。但是我们也要积极探索,力求让学生们在记叙类的文章中寄寓理的思考,即教会学生点题,升华主题,让记叙文兼有典型的场面、丰满的形象和深邃的思考。对于议论文,我们传统的做法是要学生观点明确,说理深刻。在此基础让要培养学生如何让议论文的语言少点枯燥和说教,多点感性和文采。让记叙文有理趣、议论文有情趣,就可以在众多的平庸之作中略胜一筹。

四.照亮时代的天空

当文法的沟渠中激荡的是生活的泉水,我们还应当追求用情理的火把照亮时代的天空。在写作训练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立足当下,用文字去折射生活,反映现实。例如我们很多学生的记叙文之所以拔得头筹,就是因为做到了用一滴水来折射太阳的光辉,以小见大地反映了人们真实的生活。例如描写老家和童年生活,表达了城市铁蹄对宁静田园的践踏,以及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使人们精神的沃土日渐沙化。写议论文也是同理,可在文章中增加点儿对于现实的反思。面对一些社会现象,可以谈谈危害、挖挖根源、寻寻办法等等。短短的八百字也可以成为折射社会问题的深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很多学生走上考场之后往往会为了求稳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顺利完篇即可,没有更多的追求,久而久之则会导致作文水平的整体下滑。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进行方法的指导,更应给学生更多的激励教育,勉励他们燃起内心的热望,追求在考场写出精彩个性的高分作文来。

篇5:高三语文高考作文范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乘chéng 乘机 上乘 乘风破浪 ...B.剥bō 剥削

剥皮

生吞活剥 ...C.血xuè

心血

贫血

血淋淋 ...D.削xuē 瘦削

削梨

日削...月割

解析 B项剥皮bāo,C项血淋淋xiě,D项削梨xiāo。...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勒lè

勒索

勒令

勒紧腰带 ...B.累lèi 劳累

累赘

危若累卵 ...C.卡kǎ 卡车

卡通

重重关卡 ...D.创chuāng 创口

创痛

予以重创 ...解析 A项勒紧腰带lēi;B项累赘léi、危若累卵lěi;C项重重关卡....qiǎ。答案 D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xuān 宣布

渲染

喧宾夺主 ...B.chuò

辍学

啜泣

气息惙然 ...C.bì

庇护

毗邻

荜路蓝缕 ...D.cuì

荟萃

精粹

猝然去世 ...解析 A项渲染xuàn,C项毗邻pí,D项猝然去世cù。...答案 B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谙熟(ān)椽子(chuán)

咄咄逼人(duō)...B.翁媪(ǎo)倾轧(yà)

面面相觑(qù)...C.颀长(qí)自诩(xǔ)

一丘之貉(hé)...D.媲美(bǐ)抨击(pēng)

谆谆教诲(zhūn)...解析 D项媲美(pì)。.答案 D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供认

供需

供给

供不应求 ....B.结拜

领结

结实

张灯结彩 ....C.累年

累犯

累及

果实累累 ....D.行署

行商

行星

行尸走肉 ....解析

A项 “供认”中的“供”读gòng,其他读gōng。B项“结实”中的“结”读jiē,()()()()()其他读jié。C项“果实累累”中的“累”读léi,“累犯、累及”中的“累”读lěi。D项中的“行”都读xíng。

答案 D

创新迁移

6.改正下列句子中音同而误的别字。①人民须要你把工作坚持下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盖叫天系河北高阳县人,虽出身北方,却常居南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须:需 ②应:映 ③常:长 7.给下列容易误读的形声字注音。

①纨袴()②内讧()③箴言()...④桎梏()⑤鞭笞()⑥庇护()...⑦徜徉()⑧纶巾()⑨联袂()...答案 ①kù ②hòng ③zhēn ④gù ⑤chī ⑥bì ⑦cháng ⑧guān ⑨mèi 8.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暴风骤雨

暴殄天物

一暴十寒 ...B.一块薄板

日薄西山

妄自菲薄 ...C.和衷共济

和颜悦色

曲高和寡 ...D.将计就计

将功赎罪

挈妇将雏 ...解析 D项均读jiāng。A项“一暴十寒”中的“暴”读pù,其余读bào。B项“一块薄板”中的“薄”读báo,其余读bó。C项“曲高和寡”中的“和”读hè,其余读hé。

答案 D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gòng)应能量的物质。.B.在这次行军中,我们不要暴露(lòu)我们的行踪。.C.你的这样的小伎俩(liǎng),我早就看明白了,不会上当的。.D.明天是美好的,让我们翘(qiào)首以待吧。.解析 A项中的“供”应该读“gōng”。B项中的“露”应该读“lù”。D项中的“翘”应该读“qiáo”。

答案 C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禅chán

禅林

禅机

禅让

禅宗 ....B.颤chàn

颤动

颤抖

颤音

颤悠 ....C.倘tǎng 倘或

倘然

倘若

倘佯 ....D.朝cháo 朝奉

朝野

朝气

朝昏 ....解析 A项“禅让”中的“禅”读shàn。C项“倘佯”中的“倘”读cháng。D项“朝气、()()()朝昏”中的“朝”读zhāo。

篇6:高三高考语文作文预测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给该栏目写一篇致中学生的倡议书,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赏析】:心怀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亲爱的同学们:

你可还记得小时候拍着胸脯立志做科学家时的骄傲与坚定;又是否曾和朋友一道诉说自己的梦想而彼此争执不下?儿时的稚嫩常被家长津津乐道,可儿时的梦想如今怎么说不出口了呢?

我们青年一代,是乳虎是朝阳,是春前之草,是长江初发源。生机和希望从我们身边散发,未来的动向有待我们奋斗。国家领导人曾说,青年人应立鸿鹄之志,做奋斗者,这正是当下新生的中国对青年人的要求与期待。

可我们之中迷茫动摇的心态不在少数,模糊的理想与规划如何托起青年肩上的重任?随着教育的发展,封闭式学习的漏洞逐渐扩大,除了成绩单上下滑的排名,你们还能被什么刺痛?社会与国家的转变和发展是否被视而不见;环境污染、资源短缺,逆全球化思想的沉渣泛起,这些时代的问题怎能被我们置之不理?

在时代潮流的裹挟下,我们青年应当志存高远,与时代同频共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向引领的信念,是遇到困难时的定心丸。古有司马迁奉献二十年终成史家绝唱的辉煌,今有科学家们隐姓埋名奋战于艰险之中换取了中国科技的卓越飞跃。这其间漫长的煎熬,身心的疲惫,若无坚定志向的指引,哪一个不是沉重的打击。正是信念让我们“与苦相伴,苦中作乐”。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诚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中国也已旧貌换新颜,可这就说明我们青年人可以停止奋斗了吗?享乐利己主义的流传,自我实现的需求被淡化,可时代正在变化!时代的旋涡不容许你站立其中,唯有顺势而为才能在其中穿梭自如。“欲粟者务时,欲治因势”,时代的洪流下更需要我们青年人脚踏实地的追逐理想,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的使命。

青年一代,更要小心沾染上“暮气”,“丧文化”的席卷和风靡不是拥抱时代的积极态度,而像李子柒那样把宣传乡村文化的理想付诸实践,给世界带来田园牧歌的惬意享受才是我们面对时代的正确态度。

志向无需遥不可及,而是引领你前行的方向;实现理想也非难事,只要拥抱时代,与时势相向而行,让我们青年一代都能心存志向,与时代同频共振。

倡议人:一名高三学生

上一篇:初一下学期政治小论文下一篇:企业创先争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