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三语文模拟作文

2024-05-14

南京高三语文模拟作文(通用7篇)

篇1:南京高三语文模拟作文

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文意解读及参考范文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诗人北岛曾痛心地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刪除细节。

此“细节”非彼“细节”

【文题解读】这段文字出自于诗人北岛的新书《城门开》出版之际,接收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人林思浩的一次的专访。当时林思浩问道,“光和影,味道和声音,你一开始三篇写的这些显然都是难以言传的细微之物,这些能说是悠长岁月仍留在你身上的感受吗?这种类似于化学作用的感受对你接下来写到的人物和情节发挥的作用大吗?”北岛是这么回答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我在大学教散文写作,让学生写写他们的童年,发现几乎没人会写细节。这是非常可怕的。意识形态化、商业化和娱乐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删除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记忆,而细节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与人的感官紧密相连的。正是属于个人的可感性细节,才会构成我们所说的历史的质感。如果说写作是唤醒记忆的过程,那么首先要唤醒的是人的各种感官。这也就是你提到的化学反应,与诗歌中的“通感”近似。以这三篇开头,是为了让感官充满开放,甚至强化放大,这是我的记忆之城的基础。”

可见,这里的“细节”指的是我们的过往生活的点点滴滴,包括伴随我们成长的人和物,它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细致的生活方式,细心的处世态度,细腻的情感交流,细小 的审美情趣,细密的文化内涵······这些细节应该具有小、慢、真、美、趣等特点。然而,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过分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已经让我们的心再也无法安然,无法淡然地去静听一朵花开的声音,无法从容地去品尝生活的原酿,只是一味的地“匆匆,太匆匆”向前奔走,蓦然回首,不禁发出“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的慨叹。所以材料意在提醒我们:在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慢慢走啊,欣赏啊”!更不能因为某种利益原因而随意删除我们的生活细节,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丢失我们生活的“根”!

“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材料针砭时弊的倾向十分明显 “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矛头指向“商业化和娱乐化”的社会现状

“商业化和娱乐化的时代正从人们生活中刪除细节。”被删除的应该是曾经生活中存在过的、不该被删除的,却在商业化、娱乐化的冲击下遗失的、忽略、忘却的点滴。

立意建议:

应对“没有细节”的背景下的人们的生存状态、精神面貌进行关照和反思,从而表达积极思想和美好愿景;

当然,北岛的话是他对于时代的独立思考,有其独特性和深刻性,但能否作为这个时代全面而精准的概括呢?对此应允许作辩证思考,比如:谈及时代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要关注宏观走势,抓住荦荦大端,才不至于落伍和迷失。言之有理亦可,但比较冒险,慎选!

【参考范文】(非学生作文,修改后的一篇现代文阅读,供大家参考)

一条少年的街道

秋天的一个黄昏,我回到村庄,站在村口,开始了对一条街道的凝视,想通过它找寻童年生活的细节,然而就是在这一刻,我突然有了孤独,不想说话,只想用一个曾经的少年的目光静静地看着一条街道的深处,那还是我的少年的街道吗?

我是什么时候疏远或者想要逃离这条街道的?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多年前,当我背着包裹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工地上想念少年的街道时,街道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一个夜晚我独自走过街道时遇到一个归乡的老人,他也是独自在街道上走,他抽烟,细微的烟火在幽静的街道上像一束萤火。我们有过语言交流,他拍着我瘦小的肩膀,说,“孩子,我是走一次少一次了,有机会就多走走自己的街道吧。”可惜,那个老人,听工地老乡讲,他已经不在了。现已人到中年的我,对于那条少年的街道,终没能够多走走。

望着黄昏里的村庄、那条街道,有一件事一直让我不能释怀。那是高中毕业那年我去当兵,体检、政审,一切都顺利通过,就差换上军装走人。奶奶在我不知情的一个下午去见了村里的民兵营长,在民兵营长家里见到了两个带兵的中尉。她对带兵的人说出了我不能去当兵的种种理由,她最致命的一句话是,如果让我去当兵,她就跳井。她毁掉了我当兵的梦想。听到这个信息的黄昏,我是这个村子的疯子,所有的狂躁、气愤、失落、失望,甚至绝望都在我的身上疯长,无法阻挡。在质问过民兵营长为什么突然中止我换上军装的理由后,我疯狂地跑在少年的街道上,心中充满了沮丧。从此我不再给奶奶念信,也很少到三叔家去见奶奶。后来我才慢慢知道了奶奶的理由:我爷爷就是当兵死在了战场上,让她守了大半生的寡。但一切都已来不及了,奶奶再也无法亲耳听到我内心深处的忏悔。

再有,留在我记忆的胎记里的,就是我少年街道上的那些马车,那些驴车,那些骡子和羊,和慢慢腾腾的老牛。在我少年的时光里,每天都能看到几辆马车从街道上走过,几辆驴车从街

道上走过,几辆牛车从街道上走过。马路上、街道里会时时有冒着热气的马粪或牛粪,时常听见牲畜的叫声:熟悉的牛儿“哞哞”声,羊儿“咩咩”声,驴儿“昂昂”声„„此时又回荡在我的脑海里。牲畜是乡村的风景,能赶着马车去走亲戚也算是一种身份,就像现在一个农民开着小车走亲戚一样。

这不由让我想起两年前的秋天我回到村庄,看到一辆一辆机动车奔跑在乡村的公路上,大型农业机械在田野里耕作。我寻找着一匹马和一头驴的影子,后来终于找着了,我的一个本家叔叔坐在已近落伍的驴车上,后面的车架子上装满了金黄的玉米。我久久地看着他和驴车,情不自禁地截到了他的前头。他抓住笼头,和我聊天。我问他村里还有多少头牲口,他沉吟了一下,掰着指头数,告诉我,只有四头,全村只有四头了。看着他写满沧桑而又无奈的脸庞,我叹息了一口气,轻轻地摇了摇头,目送着他在夕阳里远去的背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拧巴,我回乡寻找,寻找我曾经的过往,我还能找到吗?

傍晚,我和儿子一起走在村庄的街道里,告诉他我和一个村庄一个街道的故事,告诉他这就是我少年的街道。他迷茫地看着一个村庄的街道,看着我,摇摇头说,没意思,你看这街道多单调。

多么单调?他击中了我。这就是一个孩子的乡村视角、一个孩子对父辈乡村生活细节的评估吗?单调?难道已经没有人再喜欢这样的单调了吗?单调和不单调,静谧和浮躁,究竟该怎样衡量,又是多么难以融合。

那一夜的寒风中,我独自在少年的街道上站了很久。

篇2:南京高三语文模拟作文

语文Ⅰ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A.yān / yīn,yìng,shã/zhã ;B.lǜ/shuài,pí/bì,mî ;C.xíng,zhàn/chàn,qiáng/qiǎng;D.jià/jiǎ,ào/niù,wù/â)

2.B(A.搭配不当。“驱散”与“天气”不能搭配,应去掉“天气”。C.成分残缺。“至少”与“左右”任去其一。D.语序不当。“继承、学习”应为“学习、继承”)

3.①形成激突波;②激突波传动;③启动涡轮。

【评分建议】4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2分,答对3点得4分。

4.示例1:“嫦娥”奔月,远古神话变现实;“神舟”升空,千年梦想终成真;“天宫”载人,空中楼阁可期待。

示例2:我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势头迅猛,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如初升朝阳蒸蒸日上,如离弦之箭势不可挡。

【评分建议】(1)紧扣材料、内容恰当,2分;(2)运用排比手法,2分;(3)语句通顺,1分。超过字数,扣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B(腹心:犹言至诚之心,即衷心)

6.C(②说的是夏侯详的人生态度,④说的是夏侯详辞不就职,⑥说的是夏侯详谦虚退让。三者均与人物的“多谋善断”无关)

7.C(“一同来抵抗高祖”表述错误,应为“两人共同响应”)

8.(1)况且现在北魏军队靠近淮河边驻扎,全军的去留无法预测,恐怕有别的图谋。(“次”“去就”“异图”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去就”也可以译为“去向”“行动”等)

(2)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及辅政”“大用”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

(3)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去。(“未下”“如”各1分,语意表达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人。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为父亲守丧因过度悲哀而损伤身体。在服丧的三年时间里,他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曾有三只脚的麻雀飞来停在小屋的门上,大家都感到非常诧异。三年丧满,刺史殷琰征召他补主簿之职。

宋泰始初年,殷琰占据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辅国将军刘勔前去讨伐,双方攻守连月,城内叛军人情危惧,军心动摇离散,殷琰打算向北魏求援。夏侯详劝殷琰说:“我们现在的行动,本意是对皇室表示忠节;如果今天朝廷有人主持,就应该归附朝廷,怎么可以屈身投靠北方异族呢。而且现在北魏军队已接近淮河,全军如果难测去就,怕会有反叛的图谋。现在如果就派使者去表白我们的诚意,他们一定会高兴地接纳,岂止是免除死罪呢。如果不信,请让我充任使者。”殷琰同意派他前去。夏侯详见到刘勔后说:“将军你严围壁垒,矢刃如霜,我们城中守军,实同困兽。军民害怕将军诛杀,都打算投降北魏。我现在之所以出得城来,向您坦露真诚的心意,只是希望将军您能弘浩荡之恩德,降霈然之恩惠,下令解围退兵,那么我们都会相继前来归降了。”刘勔答应了夏侯详的条件。即日殷琰及其部将全都出城投降,全州的百姓得以保全。

齐明帝为刺史的时候,对他极为器重。等到齐明帝辅佐朝廷政务时,招令夏侯详一同出城,准备重用他。明帝常常整日整夜跟夏侯详及同乡裴叔业一起谈话, 夏侯详却表现得漫不经心,不予酬答。明帝就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3页)

问叔业什么原因,叔业将明帝的疑问告诉夏侯详, 夏侯详回答说:“不为福始,不为祸先。”因此明帝有点不悦。夏侯详出为征虏长史、义阳太守。

齐建武末年,荆州中兵参军刘山阳事先还在荆州,山阳的副将潘绍欲谋反,夏侯详就假装叫潘绍前来议事,在城门口斩了他,荆州各府因此得以安定。夏侯详迁司州刺史,但他却推辞而不去上任。

高祖发兵起义时,夏侯详与萧颖胄协助高祖同创大业。凡是军国大事,颖胄多向夏侯详求教。当高祖率军围攻郢城却久攻不克时,颖胄派遣卫尉席阐文到高祖军中。夏侯详向高祖献计说:“越是处境艰危的壁垒越容易坚守,而想攻取它却很困难;驻兵攻取坚城乃是兵家之大忌。确实应该多加谋划,广泛询问并采纳大家的意见,规定军主以下直至平民百姓,都把他们的见解献上来,尽其所想,择善而从,并且选用能人,不以人废言,不以多罔寡。还需要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以及敌人的粮草储备,窥探敌方的军心民情,权衡双方的形势。”高祖表示赞许并采纳了他的计谋。

天监二年, 夏侯详上表朝廷,请求辞去官职,高祖颁诏解除他侍中之职,晋升为特进。天监三年迁为湘州刺史。夏侯详善于处理政事,在湘州任职的四年时间里,为老百姓所称颂。湘州城南面临水处有座险峻的山峰,古老的传说说“刺史如果登上此山官职就会被取代”。因此历任的官员都不敢到那儿去。夏侯详却命人在山上建造起亭台楼榭,延请僚属,以表达自己谦虚退让的志向。天监六年, 夏侯详生病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摘自汉语大辞典出版社《二十四史全译•梁书》)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这两句通过对“凉风”“夜雨”“寒林”的描写,突出了边地之夜萧瑟、荒寒的特点。(2分)一

方面渲染了“夜饮”的氛围,另一方面也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情感基调。(2分)

(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1分)表达了诗人因年老及仕途坎坷所生的愤懑之情。(2分)

(3)表面上感激皇上派遣他来边城为将的深恩,(1分)实际上表达了他对朝廷的怨愤之情。(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信誓旦旦(2)不悱不发(3)所以动心忍性(4)奈何取之尽锱铢

(5)庄生晓梦迷蝴蝶(6)挟飞仙以遨游(7)衣冠简朴古风存(8)壁立千仞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作者的心理活动复杂而有变化:开始半信半疑、怀疑,又充满期待;接着分析推测,又等得不耐烦;

最后心里终于踏实。

【评分建议】4分。总说1分,分说1点1分。

12.抗战终于结束了,我们终于胜利了,许多耻辱终于勾销了(长年在肩的重担终于放下了)。

【评分建议】5分。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5分。

13.卖瓜人招呼士兵吃瓜的举动,表现了普通民众对抗战的支持;给作者带来了轻松、爽朗、愉快的心

情;预示并象征着一段新的历史即将开始。

【评分建议】5分。前两点各2分,第三点1分。

14.⑴使立意深刻:不仅写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也道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⑵以小见大:选取抗战始末的两个片段,从侧面反映了重大主题(内容)。

⑶使结构紧密:“喘了一口气”前后呼应,把文章连成一个整体。

⑷便于抒发情感:巧妙地流露了作者深深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抗战的感受。

【评分建议】6分。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得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首先,论述口述历史的价值和作用;(2分)

其次,指出口述历史也会有误差或失真(偏差和失误)并分析产生的原因;(2分)

最后,呼吁开展口述历史的工作。(2分)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高三语文试题第2页(共3页)

16.可以丰富历史记忆的细节;可以深化甚至改变对历史本身的认识;可以记录和保存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17.应慎重对待口述历史,避免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口述信息失真;应给予传承城市历史记忆的老年人群

体足够的尊重;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老年人开展专题性的大规模的口述历史采访。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语 文 Ⅱ(附 加 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故学文者必先濬文之源/而后究文之法/濬文者何/在读书/在养气/夫六经道之渊薮也/故读书先于治

经。

【评分建议】6分。每处1分。

20.讲究辞章(文法)文以载道

【评分建议】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1.孔子编年体

【评分建议】2分。每点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AC(A.“天保”应为“傩送”;C.“《白光》”出自《呐喊》)

23.(1)①曹操(曹孟德)②关羽(关云长)③吕蒙(吕子明)④赵云(赵子龙)⑤刘禅(阿斗)

(2)黛玉诗号潇湘妃子(1分),潇湘馆的翠竹象征着黛玉的不屈不挠、淡雅清高(2分);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1分),暗示黛玉以泪还恩的悲惨命运(1分)。

【评分建议】5分。翠竹的象征意思2分,其余三点,每点1分。

三、材料分析鉴赏题(15分)

24.(6分)(1)描绘暗淡、阴森、寒冷的环境来衬托,(2)叙述充满“凄婉与同情”的学生话语来铺垫,(3)营造上课钟响起全堂肃静的气氛来渲染。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25.(3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寒冷的环境,暗喻师生间互勉互励的融融情谊。

【评分建议】3分。第一点1分,第二点2分。

26.(6分)(1)爱国:不屈不挠,富有爱国心的热血国民;(2)爱子:沉毅勇敢,富有慈爱心的至情母

亲;(3)爱生:孜孜不息,富有责任心的敬业老师。

【评分建议】6分。每点2分。

篇3:2012年高三语文模拟测试题四

1.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东游西逛 披发左衽 越俎代庖 旁征博引

B.察颜观色 殒身不恤 莘莘学子 独树一帜

C.前倨后恭 宵衣旰食 舐犊情深 厉精图治

D.遮人耳目 桴鼓相应 铩羽而归 苍海桑田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省物价部门表示,将加强成品油市场的监测,强化价格的监督检查,对突破国家规定的价格和变相涨价,要严肃查处,切实维护成品油市场的稳定。

B.在这首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乐曲声中,我们听到了极为和谐而又令人震撼的音符。

C.不允许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中间插播广告,能有效保证播出电视剧每集剧情的完整性和观众收视的连贯性,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更好地体现广播电视公益文化服务的职能。

D. 方舟子与韩寒的网络论战愈演愈烈,韩寒委托律师因侵犯名誉权为由,将方舟子诉至上海市某人民法院,此案目前正等待法院受理。

3.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2字)(4分)

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于22日在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谈中,明确指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以及强调“台湾人也是中国人”,都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对海峡两岸的互信基础形成向下稳扎、向上开展的作用,足以确保马英九下一个4年任期内,海峡两岸的和平共荣。

吴伯雄22日与胡锦涛会面,会后召开记者会说明过程,熟悉两岸事务的张荣恭23日晚间对此发表书面回应。他说,吴伯雄的讲话是国共两党首次在高层对话中,以各自的文件和规定共同确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也是多年来国民党高层人士首次重申“台湾人也是中国人”。

吴伯雄是代表党主席马英九率团赴北京的,所以他的讲话反映了国民党的两岸定位与民族认同,将在未来的执政期间加以巩固,以进一步维护两岸和平、促成台海稳定、推动共同发展。

答:

4.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条陈述你肯定、赞赏民航局这一决定的理由。 (5分)

民航局决定从2011年12月1日起,国内电子机票行程单启用中文显示主要信息,并新增航站楼提示。而此前的行程单基本上采用英文显示。内容主要涉及:“承运人”栏,由原来只显示航空公司两字代码,改为显示航空公司中文简称。“航班号”栏,也显示含有承运人两字代码在内完整的航班号。“日期”栏,将原来英文表达格式“日-月”,改为中国人习惯的“年-月-日”。另一大变化是增加航站楼“提示信息”栏,显示“某航班在某航站楼乘机”。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遇吉,锦州卫人。少有勇力,好射生。后入行伍,战辄先登,积功至京营游击。京营将多勋戚官宦子弟,见遇吉质鲁,意轻之。遇吉曰:“公等皆纨裤子,岂足当大敌。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同辈咸目笑之。

十五年冬,山西总兵官许定国有罪论死,以遇吉代之。至则汰老弱,缮甲仗,练勇敢,一军特精。明年十二月,李自成陷全陕,将犯山西。遇吉以沿河千余里,贼处处可渡,分兵扼其上流,以下流蒲坂属之巡抚蔡懋德,而请济师于朝。朝廷遣副将熊通以二千人来赴。十七年正月,遇吉令通防河。会平阳守将陈尚智已遣使迎贼,讽通还镇说降。遇吉叱之曰:“吾受国厚恩,宁从尔叛逆!且尔统兵二千,不能杀贼,反作说客邪!”立斩之,传首京师。至二月七日,太原陷,懋德死之。贼遂陷忻州,围代州。

遇吉先在代遏其北犯,乃凭城固守,而潜出兵奋击。连数日,杀贼无算。会食尽援绝,退保宁武。贼亦踵至,大呼五日不降者屠其城。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火药且尽,外围转急。或请甘言绐之,遇吉怒曰:“若辈何怯邪!今能胜,一军皆忠义。即不支,缚我予贼。”于是设伏城内,出弱卒诱贼入城,亟下闸杀数千人。贼用炮攻城,圮复完者再,伤其四骁将。自成惧,欲退。其将曰:“我众百倍于彼,但用十攻一,番进,蔑不胜矣。”自成从之。前队死,后复继。官军力尽,城遂陷。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贼悬之高竿,丛射杀之,复脔其肉。城中士民感遇吉忠义,巷战杀贼,不可胜计。其舍中儿,先从遇吉出斗,死亡略尽。夫人刘氏素勇健,率妇女数十人据山巅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毙一贼,贼不敢逼。纵火焚之,阖家尽死。

自成集众计曰:“宁武虽破,吾将士死伤多。自此达京师,历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刻期将遁,而大同总兵姜瓖降表至,自成大喜。方宴其使者,宣府总兵王承廕表亦至,自成益喜。遂决策长驱,历大同、宣府抵居庸。太监杜之秩、总兵唐通复开门延之,京师遂不守矣。贼每语人曰:“他镇复有一周总兵,吾安得至此。”福王时,赠太保,谥忠武,列祀旌忠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十二月,李自成陷全陕 明年:第二年

B.朝廷遣副将熊通以二千人来赴 以:率领

C.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执:捕捉

D.圮复完者再 圮:城墙

6.下列句子全都直接表现周遇吉“忠勇”的一组是()(3分)

①积功至京营游击

②至则汰老弱,缮甲仗,练勇敢

③立斩之,传首京师

④遇吉巷战,马蹶,徒步跳荡,手格杀数人

⑤身被矢如猬,竟为贼执,大骂不屈

⑥其舍中儿,先从遇吉出斗,死亡略尽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遇吉是明末锦州卫人,有勇力,喜欢射杀鸟兽,加入行伍后,作战总是冲锋在前,凭战功逐渐从普通士兵升迁到京营游击将领。

B.周遇吉在宁武凭城固守,在李自成军队的猛烈进攻下,弹尽粮绝,在巷战中中箭被俘,大骂不屈,最后被乱箭射死。

C.周遇吉忠君报国、誓与城亡的精神与李自成军队后来攻打京师一路上几乎不战而溃的明军将领形成鲜明对照,其忠勇得到了朝野的普遍尊敬。

D.周遇吉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判断力,不能认清农民起义的进步性,更不能顺应历史潮流,最终使手下军队与家庭均成了明王朝的殉葬品,反映了周遇吉认识的局限性。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

答:

(2)会平阳守将陈尚智已遣使迎贼,讽通还镇说降。

答:

(3)倘尽如宁武,吾部下宁有孑遗哉!不如还秦休息,图后举。

答: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一)

李 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注释:李贺(790-816),没落的唐宗室后裔,父亲李晋肃,他因为“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韩愈曾作《讳辩》为李贺这段遭遇鸣不平。

(1)分析诗中第一、二句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

篇4:南京高三语文模拟作文

第I卷 2016.05.03(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韩国棋手李世石与谷歌AlphaGo的人机大战前,一般人对于人工智能大多 ▲。而过去的一周,关于人机大战的报道 ▲ 国内各大媒体,风头完全盖过了足球、篮球这些风靡全球的运动。连围棋普及率极高的欧美国家,也对比赛进行了详细报道。这可以说是 ▲ 的。

A.语焉不详 充斥 前所未有 B.一知半解 遍及 前所未有 C.语焉不详 遍及 前所未有 D.一知半解 遍及 绝无仅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借助手术机器人的运动比例缩放功能,医生可减少手部的自然颤抖或无意移动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手术操作的精确度。

B.《黄河颂》这幅油画作品的构、色彩引起了美术界广泛关注,也是陈逸飞自认为最得意的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C.以提高反应速度、方便作战指挥的需求出发,本次军改不仅调整了四大总部的管理模式,还把七大军区整合为更集约的五大战区。

D.中国经济步入转型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创新行业还没有成型,对于众多机构鼓吹的A股牛市不能抱过高的奢望。

3.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填入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大诗人一生的创作过程,好象一个跳栏选手超越一连串的高栏。任何大诗人都始于摹仿,可是他不会长久安于做一名学徒。于是他面临第一个高栏,那便是超越他的老师。▲。▲。不过他接着便会面临另一个危机,那便是,他不久就把这一季的成熟嚼食殆尽,眼看就要露出果核。于是,第二个高栏在他面前升起。▲。▲。可以说,伟大已经在那一边欢迎他了。

①这一栏跳不过,他便命定要在一片伟大的阴影里生锈以终了 ②如果他终于跳过去了,那便证明他已经能超越自己 ③跳过了这一栏,便找到了自己,也就是说,他成熟了

④如果他跳不过去,他便命定要不断地抄袭自己,吐出一粒又一粒雷同的果核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4.下列各项中填在横线上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某校学生吴笑天在全国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校长在国旗下讲话时向全校师生介绍说:“ ▲ ”

A.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B.笑天同学忝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文学领域的佼佼者。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C.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笔耕不辍的结果,也是敝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

D.笑天同学荣获全国一等奖,成为我校学子的骄傲。这是他勤奋努力的结果,也是我校老师精心培育的成果。5.根据漫画内容,对其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借用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表达了对失学儿童的深切同情。B.通过围观者的不同言论,肯定了群众普遍增强的法制和新闻意识。C.通过一群不同表现的围观者,揭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看客心理。D.通过不同人对困境中的小女孩表示关注的画面,传递社会正能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横渠先生行状 [ 宋] 吕大临

先生讳载,字子厚,世大梁人。少孤自立,无所不学。与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其言。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未以为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 经。嘉佑初,见洛阳程伯淳、正叔昆弟于京师,共语道学之要,先生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乃尽弃异学,淳如也。

京兆王公乐道尝 延致郡学,先生多教人以德,从容语学者曰:“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学者闻法语,亦多有从之者。上嗣位之二年,登用大臣,思有变更,御史中 丞吕晦叔荐先生于朝。既入见,上问治道,皆以渐复三代为对。上悦之。会弟天祺以言得罪,乃谒告西归,居于横渠故居。

横渠至僻陋,有田数百亩 以供岁计,约而能足,人不堪其忧,而先生处之益安。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 息,亦未尝须臾忘也。又以为教之必能养之然后信,故虽贫不能自给,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岁值大歉,至人相食,家人恶米不凿,将舂之,先生亟止之 曰:“饿殍满野,虽蔬食且自愧,又安忍有择乎!”甚或咨嗟对案不食者数四。

会秦凤帅吕公荐之。诏从之。先生曰:“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及至都,公卿闻风慕之,然未有深知先生者,以所欲言尝试于人,多未之信。会有疾,谒告以归。不幸告终,不卒其愿。

6.对下列句了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慨然以功名自许 许:期望 B.登用大臣 登:提升 C.左右简编 简:选择 D.不卒其愿 卒:完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劝读《中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人不堪其忧 非子房其谁全之 C.俯而读,仰而思 北救赵而西却秦 D.虽蔬食且自愧 臣死且不避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1)孰能少置意科举,相从于尧舜之域否?(3分)

译句:(2)苟门人之无赀者,虽粝蔬亦共之。(3分)

译句:(3)吾是行也,不敢以疾辞,庶几有遇焉。(3分)

译句: 9.横渠先生治学有哪些特点?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答: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1)诗的颔联写景有何作用?(3分)

(2)简析诗颈联的妙处。(4分)

(3)诗的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1)故不积跬步,▲。(荀子《劝学》)(2)怒而飞,▲。(庄子《逍遥游》)(3)▲,用之如泥沙?(杜枚《阿房宫赋》)(4)▲,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5)清荣峻茂,▲。(郦道元《三峡》)

(6)自经丧乱少睡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事定犹须待阖棺。(陆游《病起书怀》)(8)删繁就简三秋树,▲。(郑板桥《赠君谋父子》)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2?15題,谁说春色不忧伤

迟子建

在我的故乡,十月便入冬了。雪花是冬季的徽标,它一旦镶嵌在大地上,意味其强悍的统治开始了。虽说年分四季,但由于南北不同和季节差异,四季的长度是不相等 的,有的春短,有的秋长。而我们那儿,最长的季节是冬天。它裹挟着寒风,一吹就是半年,把人吹得脸颊通红,口唇干裂,人们在呼号的风中得大声说话,不然对 方听不清。东北人的大嗓门,就是寒风吹打的吧。你走在户外,男人的髭须和女人的刘海,都被它染白了,所以北国人在冬天,更接近童话世界的人,他们中谁没扮 过白须神翁和白毛仙姑呢。

被寒流折磨久了、被炉火烤得力气弱了、被冬日单一蔬菜弄得食欲寡淡的人,谁不盼着春天呢? 春天的到来是最 铺张的,它的前奏和序幕拉得很长。三月中旬吧,就有它隐约的气息了。连续几个晴天后,正午时屋檐会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那是春天的第一声呼吸,屋顶的积雪 开始融化了。人们看见活生生的水滴,眼里泛着喜悦的光影。但别高兴得太早,春天伸了一下舌头,扮个鬼脸,就不见了。寒流的长鞭子又甩了出来,鞭打得人还不 能脱下冬衣。人们眼巴巴地看着屋檐滴水时凝结的冰溜儿,就像望着脆弱的琴弦,不敢把动人的旋律弹奏。到了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全然融化了,家家的白屋顶露出 了本色,红瓦的现出热烈的红色,青瓦的现出深沉的钢青色,这时春天的脚步真的近了。雪花隐遁,天空由灰白变成淡蓝,太阳苍白的面庞有了暖色,河岸柳树泛 红,林中向阳山坡的达子香花,羞答答地打骨朵了,人们饲养的家禽,开始在冬窝里频频伸展翅膀,想啄春天的第一口湿泥,做自己的口红。这时的春天怎么说呢,是到了婚日的盛装的新娘,呼之欲出了!到了五月,春天波涛汹涌地来了,所有的生命都荡漾在它明媚的波涛里!地上的草,林中的树,园田的菜圃,呈现着一派娇嫩的绿;山间原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蓝的如宝石,红的如玛瑙,白的如珍珠,金黄的如琥珀。这时窗 缝的封条撕下来了,门上用于抵御寒风的棉毡也取下来了,人们换下棉衣棉裤,家禽们又可以寻觅园田肥美的虫子,作为它们的小点心了!

但这样的春色,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烙印在我心灵深处。我对最美春色的记忆,居然与伤痛联系在一起。

那年5月3日,爱人在归乡途中车祸罹难,我赶回故乡奔丧。料理完丧事,回到塔河,正是新绿满枝的时候。姐姐见我很少出门,有一天领着孩子,拉着我去堤坝走 走。太阳已经很暖了,可走在土路上,我却觉得脊背发凉。堤坝是我和爱人常去的地方,我们曾在河边打水漂,采野花,看两岸的山影、庄稼和牛羊。我走下堤坝,看到几棵嫩绿的柳蒿芽,随手采了,那是我和爱人喜欢吃的野菜,把它用开水焯了,蘸酱吃鲜美无比。我采了柳蒿芽,又看见了野花,白的,粉红的,淡蓝的,星星 似的眨眼。我没有采花,因为以往采回的野花,会放到床头桌上,照亮两个人的梦境。想着爱人与这样的春色永别了,想着再无人为我采撷这大好春色,伴我入梦,我忍不住落泪了。“万木皆春色,惟我枝头泪”,这是我为 《白雪乌鸦》 里丧夫的女主人公写的一句内心独白,它其实也是我的内心独白。那天我怕姐姐看见我 的泪,便朝茂密的柳树丛走去。泪眼中的春色飞旋起来,像一朵一朵的云,在人间与天堂之间绽放,那么迷离,那么凄美!四野寂静,我听见了自己的心跳声。

我最爱的词人辛弃疾,曾写过“春风不染白髭须”的名句。是啊,春风染绿了山,染红了花,染蓝了天,染白了云,可它不能把我们的白须白发染黑,不能让岁月之河倒流。但春风能染红双唇,能让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吐露心语,在夜深时隔着时空,轻唤你曾爱过的人。

(选自2016年4月1日《文汇报》,有删改)12.本文写春色,却从冬天写起,这有什么作用?(4分)答:

13.为什么说春天的到来是“最铺张”的?结合二、三段简要概括。(6分)

答:

14.最后一段表达阿勒作者什么情感?(4分)

答:

15.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标题“谁说春色不伤春”的妙处。(6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宽容骑士 何满子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近年出现了一些宽容骑士,人数不多,却舌端生花,笔底澜翻,颇能引人驻目停耳。如议论某人某事某现象,其公式大抵是:有好的一面,也有不 好的一面;要肯定其积极面,也不能忽视其消极面。因此主张对万事万物要大度能容,说起来娓娓动人。初视之,仿佛在主张老黑格尔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这一命题;细辨之,则是在鼓吹均衡论,亦即“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相对主义。而其所开的药方则是:请君稍安勿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切新秩序、新关系、新伦理都会自然形成,急什么!骑士们指点江山,笑傲众生,讽嘲他人为短视、狭隘、偏激、红卫兵心态。他们是站在云端里静观世变的哲士,不食人间烟 火。

世上的万事万物,当然也很难判定清一色的绝对的好坏利弊,此所以无可无不可的庄生哲学也有其市场。对万事不加评 价,连称好好司马徽之类的人物也确实能找人喜欢,八面玲珑,今语称之曰到处摆得平。但是,常人要修炼到宽容骑士那样的道行是很不容易的。我还怀疑,宽容骑 士自身是否真能心平气和地宽容大度到底;当别人触犯了他们,对他们的“宽容论”表示非议时,是否真能沉得住气。如果也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那就证明骑士 们宣扬对一切要有宽容气度,而他本人却并不对一切都逆来顺受,维持其宽容的矜持;则及时不便说骑士的“宽容论”是虚伪的,至少也说明“宽容论”有点什么破 绽。

诚然,事物的是非利弊,其价值判断不宜绝对化,但人们凭常识、凭经验、凭理性的思考,是得以定出应有的标准来的。鸦片烟能镇痛安神,作麻醉剂入药,但它毕竟是毒品,上了瘾是要把人报废的。当然,鸦片烟的例子太极端,太彰明昭著,即使宽容骑士,也不会向禁鸦片烟一事说教。

倘若弊害不那么明显,效验不那么迅疾的事物,例如近年来迅速膨胀的市场大众文化中的庸俗趣味之泛滥,有人如果提点意见,向社会提点警告,宽容骑士就要站出来 说教了:不要太偏激呀,要尊重不同群族的精神文化的追求呀。其公允宽大之态可掬,而且动辄还以莫非还想回到“文革”时期的文化沙漠相恐吓。似乎要多样化就 得让人吞咽一切污泥浊水,容忍一切乌七八糟的垃圾,连人们皱个眉吭个气的权利也应被剥夺。骑士们是提倡宽容的,怎么对别人不合他们心意的言谈就没有宽容的 雅量呢?

又如,有一种脏话连篇、耍嘴皮子调侃人生、将严肃的问题化为一笑的所谓“玩个梦”的文学,有人要写,有人要 印,有人要读,也只好由它。舞台上有个把小丑,算不得什么,也算是多样化把。可是有人对这类无聊的嬉皮笑脸表示不满,也是该算是多样化的声音之一吧?宽容 骑士却又出来干预了,说这种人生调侃有重大贡献,它摧毁了往昔虚假的神圣、崇高、英雄观念;却丝毫不提它在摧毁虚假的同时,把人生应有的庄严、神圣、崇高 也连根摧毁了,它所呼唤的是一种否定一切的着地打滚的人生。

总而言之,骑士们所提倡的一种泯灭是非、无爱无憎的宽容。那么,社会文化、社会道德等等的是非利弊靠什么来解决呢?骑士们的回答是,人是无能为力的,正确的途径是大家躺着,静候社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谜底就是市场规律“万能论”。

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有一派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市场规律能使资本主义自动成长为社会主义。排除了人在历史创造中的能动作用,是一种扩大了的商品拜物教。这种将一切都托给市场经济来自我调节的高论,是否也和商品拜物教的教旨及其相像呢?

16.第一段揭示了“宽容骑士”的哪些特征?(6分)

17.文章第四段对“宽容骑士”的批驳是如何展开的?(6分)

18.“宽容论”有哪些破绽?结合全文,概括作答。(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取,题目自拟;除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说:“强健的肌肉是欢乐、活力、镇静和纯洁的源泉。” 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也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

南京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B 2.A(B项,“构图、色彩”与“作品”搭配不当,也不能“奠定„„地位”。C项,“以„„为出发点”与“从„„出发”两种句式杂糅。D项,“过高的奢望”,成分赘余。)

3.B 4.D 5.C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6.C(文献典籍)7.D 连词,尚且;A副词,于是/介词,通过;B 代词,那种/副词/加强语气,表反诘;C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

8.(1)谁能够稍微放下科举的念头,追求尧舜(那样)的境界呢?(疑问句式1分,“置意”、“域”各1分)

(2)如果(遇到)没有钱财的学生,即使是粗茶淡饭也会一起享用。(定语后置句式1分,“苟”、“粝蔬”各1分)

(3)我这次去京城,不敢因为疾病推辞,希望有(得到重用的)机会。(每小句1分,重点译出“是”、“辞”、“庶几”)

9.(1)由博学转向专一;(2)勤学善思。(每点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1)描写了秋夕读书的清幽环境,照应题目,烘托了岁月蹉跎的感伤之情,为下面言志抒情作铺垫。(3分)

(2)触景生情,以“”惊蝉和“旅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仕途上进的愿望。(4分)(3)凿壁偷光(1分),希望得到李侍郎提携(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1)无以至千里(2)其翼若垂天之云(3)奈何取之尽锱铢(4)春江花朝秋月夜(5)良多趣味(6)长夜沾湿何由彻(7)位卑未敢忘忧国(8)领异标新二月花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2.突出北方冬天的强悍和漫长,为下文写人们渴盼春天作铺垫。(4分,每点2分)13.序幕拉得很长,万物蓄势待发,亮相时热烈迅猛。(6分,每点2分)14.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对爱人深切而真挚的怀念。(4分,每点2分)15.用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作者对春色的独特感受;以景(“春色”)与情(“忧伤”)的强烈反差,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统摄全篇思路,由寻常春色写到忧伤春色;奠定全文忧伤的感情基调。(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6.能说会写,左右视听;主张宽容,鼓吹均衡;居高临下,脱离现实。(6分,每点2分)17.先亮出对方的观点,再指出其恶劣的手段,接着揭示其荒谬后果,最后指出其自相矛盾之处。(6分)

18.“宽容论”认为万物无是非,但人们凭常识经验和理性可以定出是非标准;

“宽容论”貌似宽容一切,但对触犯他们的言论并不宽容; “宽容论”把一切托付市场经济,否定人的能动作用。(6分,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篇5:南京高三语文辅导作文

但,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老师告诉我们应该走出房间,去看看大千世界。我国幅员辽阔,南有星罗棋布的南沙群岛,北有冰雪世界般的哈尔滨,西有资源丰富的青藏高原,东有经济发达的都市上海……当然,也少不了著名的六朝古都南京。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随父母来到了南京。由于需要早归,错过了玄武湖的美景;由于时间紧迫,未能品尝到夫子庙外的特色小吃--鸭血粉丝汤;由于……虽然错过了很多,但我仍然见到了一座别具特色的文明古都。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南京博物馆:做工精美的陶瓷,古老的青铜器,雕工细致的玉器,栩栩如生的刺绣……这些精致的文物,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

再者,是南京总统府。总统府,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朝初年曾是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朝为江宁织造署、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清朝康熙、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均以此为“行宫”。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天京,洪秀全在此兴建了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天朝宫殿(天王府)。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于9月移驻这里办公。总统府,一个多么不平凡,充满着历史色彩的府邸。

游览了约一天的时间,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刻入了我的脑海,所见所闻比书上的更深刻,更明了。

小小的南京,比起整个中国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它,却饱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它的历史不仅是古代权力的象征,是文人墨客抒情创作的圣地,更是中国文明的见证……

篇6:南京高三语文辅导作文

作为国家组成部分的平等分子并且受到有尊严地对待时,我们才可能摆脱悲剧的、忧伤的命运。否则仅仅鸣钟警世是远远不够的。

南京这座苦难深重的城市,不仅仅是日本人屠戮过,也被元军、清军、太平天国军队、湘军大肆砍杀、烧毁过,请一并为那些死于“自己人”之手的亡灵祷告。同样,还有更多的城市,譬如

扬州,譬如北京,譬如成都……当然,也包括我所生活的长沙。忽必烈的部队曾经大肆屠城,杀死长沙及其附近居民21万余人。

这些死于中国人之手的生命并不比那些死于外国人之手生命更不足轻重,所有的屠杀或者戕害(包括饿死)都应该有人来为之承担历史的责任和道义的谴责——如果无法审判的话。

让活着的人得到更多的善待,不再生活在饥饿、恐慌以及战争的威胁之中。除了基督耶稣,任何人都无法死而复生。仅有一次的生命,要求做人的自由与尊严并不过分。国家保护而不是摧毁

公民的权利、促进而不是损害公民受尊重是它的义务和意义所在。

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哪里有爱、阳光和正义,哪里就是我心灵的归依。

篇7:南京高三语文模拟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席勒曾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去寻找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青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谈天说地。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它高兴极了,觉得自己又是一个完整的圆了。它开始飞快地滚动,在快速的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青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都欣赏不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都丢失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那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慢慢滚动着向前……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材料源自德国诗人、作家、哲学家席勒写的一篇童话,里面包含丰厚的哲学意味,旨在启发同学们思考人生追求的目的和意义,考查的落脚点在“人文与精神”层面。

【写作立意】

审题时,要理清童话的象征意义:①一个完整的圆象征完美;②一部分被切去的圆象征残缺;③寻找遗失部分象征追求完美的过程;④寻找遗失部分过程中欣赏到风景,象征追求完美的过程是丰富的,过程已经产生意义;⑤找回遗失部分象征追求的结束;⑥完整的圆开始飞快地滚动,象征过程被忽略、省略;⑦圆丢掉找回的部分,慢慢滚动向前,象征开始享受过程……

童话的内涵如此丰富,如果仅从一个象征意义出发立意,比如“追求完美”“残缺是一种美”“享受慢节奏的生活”等,有点偏题。应该结合几个象征意义的内在联系来立意,比如“完美是理想目标,过程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残缺是另一种意义的完美”“完美存在于过程,而非结果”“享受过程之美”,等等。

【评分标准】

文章立意不片面,能从“完美”与“残缺”、“过程”与“目标”、过程的“快”与“慢”之间的辩证关系出发立意,可得44分以上。如果材料运用有匠心,分析准确到位,构思巧妙,观点明确,表达生动,句式灵活,可得50分以上。

立意以“完美”与“残缺”或“过程”与“目标”中的一方面为主,另一方面也提及,算基本符合题意,语言表达无误,结构完整,可得40~43分。

立意片面,只谈“残缺”不谈“完美”,或只谈“过程”不谈“目标”等,只能得36~40分。至于二者均不涉及,与话题无关的,得分不超过36分。

义乌中学 傅婷婷、伏 锐

崎岖人生亦有味

● 金华考生

正如不曾存在扁平人物,我也未见过完美人生。毛姆名利双收,却是口吃的矮子;孔子志趣超凡,然一生不顺。但坑坑洼洼的崎岖人生,亦有它的美,有它独特之味。

人生总是有缺陷的,但人们总尝试着填补起伏人生的不平坦,尝试着让自己的人生臻于完美。只是要做一个保持完美的扁平人物,必然受到幸福被压缩的痛。如天王刘德华,永远展示给世人完美无缺、英姿飒爽的形象,于是他的家庭遭受隐忍之痛,他也鲜有享受亲情的时光。如此说来,他的人生也并没有因自己努力追求而趋于圆满。他追求完美的努力,只是一刀刀剜去了镜头背后的幸福,编织一张华丽却空虚的网。

完美是有缺陷的,如同选择做一个完整的圆就失去了信步看美景的悠闲。因此智者总会放下对完美的执念,转而向缺陷给人的震撼迈步。雕塑维纳斯完美的双手被砍去,却给人扑面的强烈震动;小说家总是给笔下的正面人物增添一点负面情感,却使之更生动,呼之欲出。

徐悲鸿说,荒山里才出劲松。温室里的湿度、气温都达到了完美境界,却只能培养出平庸而毫无看点的树木。人也一样。那平坦的人生大路走惯了,只会出现一个个四肢无力的软弱之人;而选择攀爬险峰峻岩的人,就像荒山野岭里长出的劲松,有奇诡灵动的飘逸之美,令人叹为观止。

《有味》一书中,记载了数个有味的人生。只是其中没有含金汤匙出生、靠家庭关系平步青云的人,只有那些咬紧牙关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小人物。他们不曾完美,而是充满漏洞和缺口,但他们也因此尝遍世间百味,不枉来世间走一遭了。

生活对那些顺畅无阻的圆形人生来说,就像冰上滑过,倏忽万里,只是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足迹。而那些有缺憾的人生,就像是穿钉鞋行走在崎岖山路上,步履维艰,身后却有深深的痕迹。“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富贵自在的人生磨去人的棱角,像一个圆;而倜傥非常之人,选择丢掉圆的一部分,用更慢的行走、更真实的触觉,去体悟人生。

韩寒说,搞砸了是一种美。比起畅通完善的人生,我更热爱“搞砸了”的人生。在狭窄的生活中横冲直撞,在崎岖人生路上一往无前,亦有它的滋味。

得分: 54分

点评: 此文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充实、饱满。文章抓住“圆”与“缺”及其关系来立意,围绕“完美”和“不完美”展开,切合题意。开篇以毛姆和孔子的例子引出“崎岖人生亦有味”的题旨,然后通过对比论证阐述“完美”的不足和“不完美”的意义,文末再次点题,首尾呼应。全文亮点有三:一是处处点题,逐层对比;二是例子多多,内容丰富;三是文字顺畅,功底不错。标题中的“亦”甚为妥帖,若换作“更”,意思迥异。

不过,文章基本着眼于“为什么”,在“怎么办”层面有待补充;举例宜再精选并有详略;若能联系实际,增加个人感受,则更佳。

坐着“绿皮车”去“拉萨”

● 金华考生

鸣笛声响起,“绿皮车”轰隆隆地向前行去。不时他会被“哐当、哐当”的声音惊醒,瞥一眼窗外,不再是绿色翻滚着的稻田,不再是左右繁密的绿色枝条,是荒漠,是草原,是高耸的山峦,就这样进了拉萨。远远地望见白宫红宫,每天都经历着别样的美好。

那样辛苦的日子不复了。从拉萨回到长三角,只需看一日白茫茫的云海。云海虽美,却不若我大好河山;飞行虽快,可我们怀念半个月中无聊的美好。

风景需一路慢行去体味,这种慢节奏却被当今社会遗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书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风景,印刷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再也回不去“洛阳纸贵”的年代,三五十块钱数十万字的书便可拥有,而带来的是不知珍惜与浅尝辄止。这样的书虽然完美,却不若魏晋之人花上数日誉写一遍,虽会有所疏漏,以致不完整,但如此字字句句细细品上一番,倒是比囫囵吞枣、走马观花地看上十本要意义重大些。誊写便是那一节节“绿皮车”,载着我们看尽去“拉萨”路上的繁花盛景。

“绿皮车”存在于城市、存在于乡村、存在于旷野,但究其本真,存在于我们一片真心之中。

在这个车水马龙的年代,“绿皮车”只是一种被遗忘了的选项,白领、金领选择了“飞机”,而绝大多数人也会看上“高铁”,“绿皮车”只是少数人的消遣。

但历史的真实不该如此,“绿皮车”终究是个“平易近人”的选项。日本以其机械化、自动化的工业生产闻名,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是个“匠人之国”。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成为匠人,匠人精神便是用长久的时间、集中的精力给予一件事,为之毕生努力。尤以一家寿司店的匠人为最,奥巴马在品尝后对其寿司赞不绝口。他身为匠人,用七八年的时间钻研煮寿司中的饭,又用上两三年练习刀工。这数十年历史,不在于职业追求,而在于人生意义路途之美,其他行业的匠人大约也是如此。日本这样繁忙的国度都有如此多人乘坐着“绿皮车”,在去往“拉萨”的路上,找到了极致的风景,而“拉萨”也只成了一个不太重要的符号。

世界上难有臻于完美的事,“绿皮车”虽不完美,但美在其前往“拉萨”的旅途;“飞机”“高铁”看似完美,却全然失了人在旅途的真实意义。

让整个世界坐着“绿皮车”去“拉萨”,前往世界之巅。

得分: 52分

点评: 作为考场作文,这篇文章存在一定“风险”。细心的赏识者会认为此文富有创意,大为赞赏;而粗略的评阅者会觉得有些莫名其妙,难免打压。

细细品味,文章颇有可圈可点之处。一是标题大胆,夺人眼球;二是构思新颖,想法独特。作者借“绿皮车”隐喻慢生活及实现方式,以“拉萨”暗喻目的地、心中向往的境界,并以此两个意象串联全文,印证“风景需我们一路慢行去体味” 之主旨。文中多处对比,举例有虚实详略,将“书”喻为“风景”,颇为别致。

上一篇:第十二章 幻境作文下一篇: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四项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