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

2024-04-20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

二、教材分析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壮丽的祖国山河”中的第三篇课文。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共分六段,中间四段按照四季顺序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象,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树木周围的景色。因此,此文有利于引导中年级学生感悟组段方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要求。同时,课文语言准确、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感。

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学生可以大致读懂课文内容,因此,教学重点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并发现课文的组段规律,学习、积累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宜。

三、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读生字新词,会写本课生字新词,理清层次。第二课时: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二自然段,积累语言。第三课时: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积累语言,总结全文。

四、教学准备 PPT课件、小黑板。

五、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2、探究课文写作顺序,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七、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出示课件第1张)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题。

师:课文的开头和末尾概括了小兴安岭的特点,那中间写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四个人为一个小组手拉手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旅游一次吧!②、师:哪个小组能说一说这几个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可能会说:春夏秋冬的顺序,引导学生准确表达:时间顺序或季节顺序)③欣赏小兴安岭四季风光。(播放课件第10、11、12、13张)

3、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师:大家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学生说)现在我们先去春天的小兴安岭,大家看视频。(播放第二自然段音频)师读这一段:边听边找一找第二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用括号标出来。(演示课件第13张)②、学生汇报,同时演示课件第14张 ③、师板书: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

4、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④、师:那现在大家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把一句句话变成一幅幅画。⑤、师:这一段有四句话,就是四幅图画,你对哪一幅图画感兴趣?(学生说)⑥、感悟第一句。(演示课件第15张)师:谁对第一幅图画感兴趣?指名读第一句。

师:“抽出”是什么意思?(有力的、快速的长出来。)为什么用得好?(指导感受“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充满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师:作者用词多么准确、生动啊!大家感受到了春天怎么样?学生各自说(学生可能会说:生机勃勃、有活力、美丽。)齐读第一句(引导读出春天的活力)。⑦、感悟第二句。

师:谁对第二幅图画感兴趣?指名读第二句。(演示课件第16张)齐读第二句。

师:读了这句,大家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哗,哗”、“叮咚”„„)这么多好听的声音汇成了什么声音?(淙淙)师:谁来好听的读出来?学生读 师:“汇成”是什么意思?

篇2:《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1.通过品读体会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一个巨大的宝库。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我们又在一起合作了,老师真感到高兴,老师想先考考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你们有信心接受检测吗?(听写)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你能跟老师说说小兴安岭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吗?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课文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春、夏、秋、冬)

二、新课:

1、下面我们就来品读课文,从作者的字里行间品味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2、出示自读提示,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A、春天:有哪些景物呢?树木,积雪,溪水,小鹿

1)“抽出“我们来换一个词,哪个词用的更好呢?

课件: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2)作者选用了“抽出“一词,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试想随着春天的到来,笔直的长长的枝干上都不约而同地生长出鲜嫩的枝条,多么神奇啊!我们把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读出来好吗?(齐读)

这一段中还有像这样用得巧妙的词语,你来试着找一找说一说吧!

汇成:雪水一道道从四面八方流下来,又多又美。

3)、春天里还有吸引你的事物吗?

可爱的小鹿,老师还知道小兴安岭里还有榛鸡,雷鸟,金雕等220多种小鸟在林间飞翔,鸣唱,多么欢乐,生机勃勃的春天啊!谁来完整地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丽,美美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夏天的脚步慢慢地向我们走近了,请喜欢夏天的同学来说一说你的体会。

B、夏天:树木,雾,阳光,草地,野花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a夏天的树怎么样?你从课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b想想看密密层层,葱葱茏茏,茂密到什么程度?文中用了一个词准确地来形容。“封“字既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严的景象,也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再找生来读一读。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雾在山谷里飘起,由于森林被叶子封得严严实实的,雾不易散去,整个森林就像泡在浓雾中。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小结:花木繁茂,团团白雾,明亮金光,这些构成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夏景。繁茂的夏天过去,我们又迎来了丰收的秋天。

C、秋天:树木,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

落叶在林间飞舞,为什么不用飘落?

“飞舞”不仅写出了落叶悠悠飘落的样子,还有一种快乐的感情。

试着来填一填。()的山葡萄……小兴安岭有鹿茸,熊胆,麝香等

320多种名贵药材,还有30多种山野果,20多种山野菜已被开发利用。

D、冬天:树木,紫貂,黑熊,松鼠

真有趣,请你来读读这种情景吧!在这白雪皑皑的世界里,不光有名贵的紫貂,笨拙的黑熊,还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驼鹿、猞猁等珍稀动物。

4、我看了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发现了有一种景物最多,你发现了吗?(树木),是啊,小兴安岭与大兴安岭、长白山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储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小兴安岭森林茂密,树种较多,有红松、云杉、冷杉、落叶松、樟子松等,课文中也有一段让我们体会到了它的树木之多,谁能找到这段,来读给大家听。

巍巍的小兴安岭绵延起伏,逶迤千里;美丽的汤旺河碧波荡漾,流光溢彩;茂密的大森林郁郁葱葱,层峦叠翠。每当初春,枝新叶绿,雪融溪满,生机勃勃,到处流淌着浓浓的绿意;时至盛夏,阳光灿烂,枝繁叶茂,各种盛开的野花把小兴安岭装扮成了一个美丽的大花坛;深秋来临,果实累累,落叶在林间飞舞,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秋去冬来,雪压枝头,银装素裹,洁白的雪花随风而舞,整个小兴安岭变成了童话般的境界。

怪不得人们说: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三、练笔:

篇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关键词:以读悟情,以情激情,拓展升华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融自然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写景文章, 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四季之美如诗如画, 令人陶醉, 是美读品悟, 激情体验的极好素材。

在教学之前, 我对文本进行了挖掘与筛选, 确定了文章的目标以及重难点, 大胆取舍, 分清详略。利用文中的一只小鹿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 借助本校的特色vclass教学手段, 在课堂中体现双主模式教学。

人们常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是的, 没有一堂课是完美无缺的, 上完这节课后, 我做了一些课后反思与总结。

一、重点品悟, 领会内涵

在学生初步回忆了课文的内容之后, 引领学生重点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中夏天的美丽景色, 从文中涉及到的树木、浓雾、阳光、野花等四种景物入手, 抓住描写每一种景物的重点词语品读, 比如密密层层、葱葱茏茏、浸在、各种各样、千万缕等。在指导朗读时, 我不但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 而且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 比如指导“浸”这个词语, 我先让孩子说说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 学生说到了就是把整个的东西都放进去的意思, 那么我马上指导孩子文章中是怎么运用这个“浸”的, 既然是整个森里树木都被放进去了, 又该怎样去读呢?很快学生理解了读重点词要重音, 语速放慢等方法, 同样也悟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再通过读、想、说、揣摩、品位等训练, 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深厚情感, 深深体会到对小兴安岭的喜爱, 从而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当学生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 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理解。

二、含情诵读, 升华体验

文字是意象符号, 单用眼难以“意象全出”。朗读把死的文字变成活的音调, 创造出一种进入佳境的氛围和契机。朗读的过程, 是一个细细品位、慢慢咀嚼、渐渐消化默默吸收的过程, 在执教这篇文章时, 我细细品味了文章, 尤其是重点段落, 到底该怎么读, 读到什么程度?对于夏天的重点段落, 我如何使学生达到我所预设的目标背诵, 但是我想单纯的设计背诵这个环节太牵强无力, 不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重点指导朗读, 在深层探索的基础上, 将感悟到的奥秘转化为可供交流的语言, 也只有完成这样的转化, 才能获得审美情感的同化、人格气质的升华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实现朗读的优化效应。所以我在教学中大胆地设计了补白的环节, 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学习重点段落的能力, 又体现了教师教给学生如何背诵的一种学习方法, 不但使文章有了重难点的突出与体现, 而且对文章的难易程度也有了教好的把握。最终教学中学生完成这一环节也非常顺利, 在含情诵读的基础上, 升华体验后达到补白, 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拓展深化, 提升能力

本学期, 我校在有些班级的教学上有了较大的变动, 成立了“数字化实验班”, 这一新的教学方式是借助了网脉以及VCLASS教学平台后,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 在课堂上除了完成教学中的目标以外, 还要利用阅读打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训练, 因此基于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设计了学生在电脑中自学小兴安岭冬天的乐趣, 当然在这种学习方法之前, 我是培养了他们很多次, 在电脑中该如何学习, 也教给了他们一些自学的方法, 比如借助图片理解句子, 借助电子词典理解词语,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等, 最后我又展示了学生们最热衷的朗读录音, 虽然时间有限, 但是我还是在拓展上下足了功夫, 最后打开自己已经仿写的文章《我家乡的一年四季》进行修改和填充。学生在学习完文章之后, 因为对写景的文章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 所以他们乐于写, 所谓言之有物一定是在大量的阅读基础上, 看来语文教学中拓展升华后, 才能提升能力。

篇4:『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2.掌握胶体的特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在胶体的学习中学会能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原则、胶体的性质、应用及制备。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多媒体展示夏日清晨的一缕缕阳光、展示电影院投影的光柱,夜晚城市高楼转动的绿色激光束等等,这是什么现象?什么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现象呢?(学生根据预习回答胶体)那胶体属于什么呢?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学生阅读课本,学习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概念并了解分散系的9种组合方式)

1.分散系的分类

(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常规列表比较: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外观特征、稳定性、是否有丁达尔效应、能否透过滤纸及半透膜等,表格内容完成采用边学边完成)

2.胶体的性质

【实验探究】分小组完成课本科学探究内容,观察实验现象,阅读课本理解丁达尔现象。

(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为后续分析做好铺垫,通过实验继续完成表格并探究以下内容)

(1)丁达尔效应

【探究】如何分离浊液与胶体?如何分离溶液与胶体?用什么方法区别溶液和胶体?

答:用过滤法可分离胶体和浊液,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用渗析法可以分离溶液和胶体,原因是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透过。可以通过丁达尔效应来区别溶液与胶体。

【探究】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为什么胶体具有介稳性?(学生阅读科学视野部分回答)

答:布朗运动是胶体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之一,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同一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彼此相互排斥,不易凝聚,这是胶体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2)布朗运动

(3)电泳

【探究】刚才在制备Fe(OH)3胶体的过程中有的小组并不是很成功,而是产生了红褐色的沉淀,这是为什么呢?(学生思考、总结、教师引导)

(4)胶体的聚沉

(教师将课前制备好的Fe(OH)3胶体分成5份,第一份不做处理,第二份加热,第三份滴入NaCl溶液,第四份滴入土壤胶体,第五份滴入稀硫酸,通过实验现象总结胶体聚沉的原因。)

【探究】从胶体的聚沉原因对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成功应注意哪些细节?

答:只能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加热至红褐色立即停止加热;不可以用玻璃棒搅拌;FeCl3溶液不能滴入过多。

3.胶体的应用

(列举常见的胶体的应用,并让学生想想什么原因。)

【课堂练习】略

【课后作业】自己拍摄或电影裁图等方式,制作《美丽的丁达尔效应图展》。

【教学反思】

整节课感觉比较流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反思整个过程的设计及实施,认为有几处亮点。

1.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

2.探究内容层层推进,步步加深,有助于学生理解更深层原因。

3.通过胶体制备的成功与失败总结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以及导致胶体聚沉的原因。

4.布置开放性作业,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丁达尔效应的理解和辨别,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5:《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课文抓住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不同的景物特点,体会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初感“美丽”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搭上了列车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哪里啊?(生回答)2.看视频,欣赏小兴安岭:现在老师就让你们目睹一下真正的小兴安岭吧!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季节?

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大兴安岭的四季,去细细品味它的美景吧!

二、细品课文,感受“美丽”

(一)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

(1)默读第二自然段,有“——”画出小兴安岭春天的景物(生反馈)(2)小结:同学们找得真仔细,这一段中有哪些词语,或者句子最打动你吗?(3)生回答,出示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①为什么用“抽”字,换一个“长”行不行? ②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③师引导:同学们,什么叫“抽”,你们能表演一下这个动作吗?(用抽更能体现树木在春天生长的非常快)

④指导朗读:同学们总结的真棒,那我们在读到“抽”时,需要怎么读?(要快,不拖),齐读

⑤ 你们看抽字用得多生动啊,那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要学学作者,多用些生动的词语。

(4)“雪水汇成了小溪。”(指名读)

①“汇”字说明了什么?(溪水一下子都往一个方向流淌着,好像都动了起来。)(5)“小鹿在溪边散步„„”

①指名读,他们都在干什么?表演(侧着脑袋)②其他同学思考问题想想这些小鹿这时候会看到了什么,在想些什么呢? ③你们知道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吗?(拟人)(6)齐读:你们看小兴安岭的春天多美啊,让我们有感情的来读一读想想你能用一个词语描述一下小兴安岭的春天吗?

(7)出示:小兴安岭的春天是______的。

(二)学习小兴安岭夏天、秋冬

(1)自由读选择夏秋冬段,小组通过读--划—议---读相的方法来学习。通过这些树木你们感觉这些树木怎么样?(茂密)

2(2)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语你觉得写得好呢,为什么?(封、挡、遮)

(3)指导朗读: 树木竟然把蓝天封起来?多厉害啊!谁愿意愿意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强调封)

(4)在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吗?

(5)生反馈:早晨,„„整个森林„„”

①这一句写了什么啊?雾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过什么是乳白色的?

②师范读,你们觉得哪个词让你印象最深刻?整个森林都浸在里面呢?能把浸换一个词语吗?(理解浸:你们泡过澡吗?让你们泡在水里,感觉怎么样)。可是森林呢,浸在哪里?你仿佛看到什么景象啦? 理解升

③还有别的句子吗?太阳出来了,千万缕„„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为什么要把阳光比作利剑呢?(男生朗读)

④还有什么句子吗?想象一下,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夏天的小兴安岭里做什么呢?(女声朗读)(6)师生合作读: 这样的景象真是太美了,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这段话。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部分,其余你们来接,明白吗?

(7)师小结:夏天的小兴安岭真是枝繁叶茂,让我感觉到了强大的生命力。可是,这么大的生命力,在刚刚苏醒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去看看它的春天吧!

三、朗读背诵,感悟美丽

小兴安岭景色优美,物产丰富,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物和特产,你们喜欢小兴安岭吗?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一段,来读一读,背一背。等一下我们来个朗诵比赛。能力强的孩子还可以试着模仿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你身边的美景。

四、课外练笔,拓展美丽

篇6:公开课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认识“融、汇”等10个生字。会写“汇、欣”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抽出、嫩绿、汇成”等15个词语。

②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④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课前准备: PPT课件。教学重、难点: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小兴安岭。那是个四季分明,森林茂密的地方。(板书小兴安岭)

(“兴”字多音字,在这里读一声,你还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么?)出示:一个一个出示两个读音,先让同学组词,教师总结,齐读巩固。

2、你们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儿么?

出示中国地图,让同学们交流,并指认浙江,感受两者之间相距千里。

3、那么你们对于距离我们千里之外的小兴安岭知道些什么?(同学说)

4、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些小兴安岭美丽的风景图。出示图片。(教师随着图片简短介绍)

5、看着这些美丽的风景,你能用一些好词好句来说说你对小兴安岭的感受么?

6、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词语:

郁郁葱葱、绿树成荫 古树参天 万木争荣 枝繁叶茂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7、我们的课文中也有很多描写小兴安岭景色的好词,我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字词检查:

抽出

嫩绿 融化 汇成淙淙

俯下身子

欣赏

挡住

视线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献出

收藏

名贵

鲜嫩 又松又软

同桌之间互相读,小火车检查读,小老师领读

(注意前后鼻音)

二、整体感知

1.现在同学们把词语都读好了,让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一起去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景吧!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概括小兴安岭特点的一句话。用——划出来。

2.出示最后一段。请同学们说说从这一句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四季美景 美丽的大花园 巨大的宝库)3.想想,课文的哪几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呢?

这几个自然段是在写哪几个季节呢!

4、现在让我们走进春天的小兴安岭吧,去领略一下春天美丽的大花园。请你边读边圈,圈出文中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想想作者写出了这些景物的哪些特点?请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

5、请同学们说说全段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树木、积雪、春水、小鹿)

(同学交流)

1)出示描写树木的句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这句话写出了春天的树木的什么特点呢?(生命力,生机勃勃)

你是从哪两个词语中感受到了树木的生命力和生机勃勃?(抽出、嫩绿)嫩绿:写出了叶子刚出生的样子。

理解抽出:那么抽出可以换成长出么?(不能,因为抽出这一动作把纸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更加地生动形象。)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树木的生命力。

满池的春水淙淙地流动,轻快的水声还引来了几个小动物。你看谁来了?

2)出示描写雪水的句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a.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雪融化了 汇成小溪在流淌)b.雪水流动的声音大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声音不大 淙淙)c.淙淙是一个象声词,这样子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呢?

(哗啦啦、哗哗哗、叮叮咚咚、滴答„„)

3)出示描写小鹿的句子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d.这句话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小鹿很可爱、悠闲)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呢?(散步、俯下身喝水、欣赏自己的影子)这样子描写小鹿,是运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方法呀?(拟人)你能给大家说一句拟人句么?

你看,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是不是就可以把事物描写的更加形象生动了!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感受一下小鹿的可爱吧!

作者笔下小兴安岭的春天多么美丽呀,你喜欢么?你能把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

6、欣赏完了春天的大花园,让我们再去看看夏天吧!请同学们用横线划出,作者描写了夏天的花园里的哪几种景物呢?(树木、雾、太阳、野花)出示句子:

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这句话中介绍你的树木给你什么感觉?(多 茂密)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封 严严实实

遮)葱葱茏茏:比春天更茂盛 密密层层:一层一层

封、严严实实:没有丝毫的缝隙 如果你在这样子茂盛的森林,你还看得到什么呀?(视线范围小,被挡住了)挡住、遮住:缝隙小,森林的视线不好

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那儿早上的雾是什么样的?(雾很浓)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升 浸)升:从地面形成 慢慢往上升起 说明很轻 浸: 洗衣服时衣服全部漫过水 叫做浸

雾气把一整片森林笼罩起来

就在整个森林笼罩在一片雾气中时,太阳出来了。。。(引读下句内容)

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通过刚刚的读,你都看到了什么?(金光、树梢、草地)

金光:像利剑,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说明它像利剑一样穿透了密密层层的树林和浓雾。

这样子写的好处是?(更加形象生动地的写出了太阳光的耀眼和闪亮。使人们对于小兴安岭夏天的早上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太阳出来了,我们还看到了野花。

4)、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这句话中的野花给你什么感觉?(颜色多、样子美)用了一个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野花的美。野花都这么美了,那么可想而知,森林也是很美的。

(同学说,教师抓住重点字词引导感受句子,出示图片形象化展示美景)

7、春夏两季的小兴安岭美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再去感受一下吧!(从树木、浓雾、阳光、草地,从上到下在介绍美丽的大花园)

8、文中还告诉我们小兴安岭还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让我们留到下节课再去寻宝吧!

三、指导生字

1、出示三组字。(汇、浸; 欣、软;刮、舌)

2、说说共同点和字体结构

3、第一组:都有三点水、左窄右宽

4、第二组:都有欠字旁、5、第三组注意相同字在不同结构中的位置和写法

篇7:《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庆丰农场小学 李文瑛

【摘要】根据语文教学的改革要求,本课时注重本体性教学内容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在教学中的运用,在学习分析小兴安岭春天、秋天的美丽时,在教学中贯穿了美丽转身,设计了让学生模仿课文这一章节,说说庆丰农场春天、秋天的美丽。让学生一课一得。

【关键词】读中品析;品读感悟;找景物;抓特点;悟情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本文主要讲了什么?按什么分段?

2.引入新课:我们随导游,去小兴安岭了解那里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二、读中品析 品读感悟

1.自读自悟:找景物,抓特点,悟情感

学法:读思:课文写了那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读画:用直线画出景物用波浪线画出特点

读悟:品悟什么情感

依学法自学。教师巡视。

2、边读边画:

3.汇报交流。

春季:景物有:树木 小溪 积雪 溪水

特点:绿 水声美 溪里满 动物美

悟情:美不胜收

指导读文:

句1。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绿的叶子……

“抽出”形象地展示了树木的活力,要读得干脆有力。“新的枝条”“绿的叶子”是春天景色的特征,是那么鲜嫩可爱,要读得亲切柔和。

句2。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有的……

想象小鹿的可爱形象,读出柔和美,排比句读出起伏感。

指名读――评读――指名读

4.句式课件:春天,树木――。山上的积雪――。小鹿在――散步,它们有的――,有的――。

仿说:按句式说庆丰春天公园的景色

赠好词:

抽出 窜出 冒出 鹅黄色 嘻戏

指名说――评说――指导――指名说

句式课件: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窜出鹅黄色的嫩芽。路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叮咚叮咚地流着。小鸭在小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5.依照学法自学:345自然段

(1)学生自学(2)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

第三自然段:

夏季; 景物有:树木 雾 太阳 草地 野花

特点 葱茏 茂盛 雾浓、大

悟情:丰富美丽

重点指导:特点:

句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解词;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方法:造句法 联系生活实际法

葱葱茏茏:树木长得非常茂盛。

密密层层:写出夏天树木枝繁叶茂的特点。

动词:“封 挡住 遮住”用得巧妙。指导学生体会理解。

句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动词:“浸”说明小兴安岭的雾很浓很大,范围跟森林一样广,使整个森林都浸染在雾里,像一幅水墨画,朦胧美,非常生动。从而体会出小兴安岭雾多,雾美的特点。

句3。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阳光……利剑)

修辞:比喻句:体会比喻句的作用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试着说几个;什么像什么?______像__________

指导读文:

课件: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欣赏

指导:朗读时要以欢快有力的语调,表现树木的旺盛长势和森林的茂盛。“封”“挡”“遮”“浸”等动词很形象,感染力强,要加重语气,表现大森林的繁茂,勃勃生机和早雾时的神秘色彩。

指名读――评读――指名读

句式课件:

夏天,春天,树木长得____。早晨,____。草地上____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赠与: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封得严严实实的 挡住 遮住 浸在

红的 黄的 紫的 粉红的 淡黄的

指名说――评说――指导――指名说

指导朗读:

“秋天”段:“飞舞”指导学生体会树叶随风飘落的样子,联想到彩蝶飞舞的情景,读出活泼快乐的语气。

“冬天”段;“刮”体会出小兴安岭冬天很冷,风很大。

动物们的表现读出可爱来。

指名读――评读――指导――指名读

出示秋季,冬季句式课件:

秋天,____。秋风吹来,落叶____这时候树林向人们献出了____,____,____。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地上积满了――地上的雪____,____,西北风____。____,____。

学生可以模仿课文说。可以用课文中的好词。

指名说____评说____指导____指名说

7.再通读全文:想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尾段与题目是什么关系?结尾段在文章有什么作用?

(1)本文是写什么的`文章?

(2)在写景时按什么顺序写的?

(3)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下

2.生生交流,师相机板书

(1)写景的文章

(2)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景的

春天:树木 积雪 小溪小鹿 木排

夏天:树木 雾太阳草地 野花

秋天:树叶 松柏 山葡萄 榛子

冬天:树木 雪花 西北风 紫貂 黑熊

(3)运用的修辞方法

比喻句:1.我国树木……就像绿色的海洋(树木……海洋)

2.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阳光……利剑)

(1)读句子,体会

(2)自由读→指名读

三、迁移运用,仿说提纲

1.引思

(1)你想写哪的景物?(选一个季节写)

(2)突出它的什么特点?

(3)想从哪几个方面写?怎样写具体?

2.举例分解

引导写作思路:

校园,公园(美丽)

春天:草坪、操场、柳树

夏天:蝴蝶、蜻蜓

秋天:树叶、花

冬天:打雪仗

句式课件:春天,树木――。山上的积雪――。小鹿在――散步,它们有的――,有的――。

四、送词派句,丰富素材

1.送词 (关于描写景的词)

2.句:(1)……像绿色的大地毯,真想上去打滚

(2)……鹅黄色的蒲公英……

五、运用提纲 乐于表达

1.写作:按提纲提示写作,师巡视指导

20学生晒习作:片段描写:

评价:语句通顺,语言生动,按一定顺序写,中心突出是否通顺

板书: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树多景美 宝库 大花园

篇8:《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实施,改进

2013 年5 月, 笔者有幸被人教社邀请参与教师教学用书示范课的录制, 课题是变量与函数 (第2 课时) ———函数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通过设计、实施、反思、改进的几次反复循环, 在人教社专家的指导下, 不断优化教学设计。这一过程虽然过去两年, 仍历历在目, 感悟良多, 受益匪浅。

一、初步设计, 教学尝试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引言:万物皆变, 但变化往往是有规律的, 在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中, 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利用变量描述变化规律, 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把握规律的需要。那么实际问题中, 一个变量数值的变化, 是怎样影响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呢?这就是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引言教学提出本课需要研究的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引起合理的选择性注意, 起先行组织者作用。

(二) 合作探究, 形成概念

1. 分析变化, 初步概括

问题1:下列问题中, 其中一个变量的变化怎样影响另一个变量的变化?

(1) 汽车以60 千米/ 时的速度匀速行驶, 行驶的时间为t小时, 行驶的里程为s千米。

(2) 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 元, 设某场电影售出x张票, 票房收入为y元。

(3) 圆形水波慢慢地扩大, 在这一过程中, 圆的半径为r, 面积为S。

(4) 用10 m长的绳子围一个矩形, 当矩形的一边长为x, 它的邻边长为y。

追问1:先来分析问题1 中的 (1) 问, 当汽车行驶时间t分别取1, 2, 3, 4, 5 时, 行驶里程s的数值分别是多少?

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列表计算。

追问2:能说说变化过程中时间t的变化怎样影响路程s吗?能列式表示这种关系吗?

师生活动2:共同分析, 有两个变量s, t;当t的数值取定后, s的值有且只有一个;s与t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s = 60t。

追问3:对于问题1 中的 (2) (3) (4) 问中的两个变量关系, 能进行类似的分析吗?

师生活动3:分小组活动, 每组针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参照问题 (1) 的方法分析问题 (2) (3) (4) 中的变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教师深入小组进行指导, 然后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问题1 中的 (2) (3) (4) 问中的变量关系如下:

【设计意图】 通过师生共同讨论, 分析问题1 中的 (1) 问中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 学生独立进行问题1 问中的 (2) (3) (4) 问中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分析, 为发现这些对应关系的共同特征, 实现函数概念的第一次概括提供归纳的样例。

2. 归纳共性, 详细概括

问题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吗?试一试!

师生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有两个变量, 当一个变量的取定一个值时, 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比如由s = 60t, 当t = 1, 2, 3 时能分别求出s的值。

【设计意图】 对能用解析式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共同特征进行初步概括。

3. 观察思考, 再次概括

问题3:下面是我国大陆地区人口若干年份的人口统计表, 年份和人口数可以分别记作两个变量x和y, 对于表中的每一个确定的年份x,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人口数y吗?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年份与人口数的对应关系, 体会用表格也可以由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出另一个相关变量的值。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由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出另一个变量的唯一值不一定要通过公式来计算, 可以查表确定, 突出函数的本质属性, 剥离无关属性。

问题4:图4 是北京某天的气温变化图, 你能分别说出9:00, 10:00, 13:00 的气温吗?

师生活动:教师在网上打开天气预报页面, 引导学生阅读气温变化图, 体会根据时温图可以根据时间确定气温数值, 这也是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追问:一天中, 当时间确定时, 气温的数值是否也是唯一确定的?这个问题中, 能用公式求出某时刻的气温吗?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图象也可以反映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由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值, 不一定要通过公式计算。

问题5:在实际问题中的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 既有通过公式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唯一的值, 又有通过对应表格确定另一变量唯一的值, 还可以通过图象确定另一个变量的唯一的值。综合这些现象, 你能归纳出上面所有实例中的变量之间关系的共同特点吗?请大家讨论。

师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出如下结论:有两个变量, 当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 另一个变量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教师与学生一起概括出函数概念:一般地,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 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 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

追问:请结合问题1 中的 (2) 问说说函数定义中“变化”“对应”“唯一确定”的含义。

师生活动: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 并顺势带出“函数值”的概念, 即如果当x = a时, 对应的y = b, 那么b叫作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设计意图】 在前面分步概括的基础上, 概括出三类不同表现形式的变量对应关系的共同特征, 形成函数概念。

(三) 初步辨析, 了解概念

下列问题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自变量的函数?试写出用自变量表示函数的式子。

(1) 每分钟向一水池注水0.1 m3, 注水量y (m3) 随注水时间x (分) 的变化而变化。

(2) 改变正方形的边长x, 正方形的面积S随之变化。

(3) 某汽车加满油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耗油量为每0.07L/km, 汽车行驶的公里数为x km, 油箱中剩下的汽油量为y L。

【设计意图】 形成函数概念后, 及时进行概念辨析。

(四) 综合应用, 深化理解

图5 是一只蚂蚁在墙上爬行的路线图, 请问: (1) 蚂蚁离地的高度h是离起点的水平距离的函数吗?为什么?

(2) 请举出一个函数的实例。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个别指导, 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设计意图】 巩固函数的概念。

(五) 回顾总结, 反思提升

通过本课学习, 你对函数有什么认识?

(1)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函数。

(2) 请结合实例说说你对函数定义中“当变量x每一个确定的值, 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的认识。

【设计意图】 问题 (1) 引导学生回顾函数概念, 问题 (2) 引导学生再次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单值对应关系及确定对应关系方法 (式子、表格、图象) 。

二、实践反思, 改进设计

通过试教, 发现一些教学片断中存在问题, 并在课后进行设计改进, 再进行改进后的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实施, 直到满意为止。

教学片断1

按原先引入, 与上一节引入有点重复, 显得拖沓冗长, 冲淡本节的研究主题, 学生缺乏兴趣, 不能较好达到事先的设计意图。

改为:通过上一节的学习, 我们体会到万物皆变, 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往往蕴含着量的变化, 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把握变化规律的关键。

如此改变, 简洁明了, 学生很快进入本节主题。

教学片断2

教师提出追问1 时, 学生缺乏计算表格中数值的目的性, 是教师让计算而计算, 没有传达为什么要去计算, 因此学生就不够主动, 又觉得太过简单, 教学意图不够明确。

改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变化过程 (1) 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变化过程 (1) 的分析中, 首先引导学生得出, 有两个变量t, s并且s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

师:s与t存在怎样的关系?

生1:s=60t。

生2:s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

师追问:s是怎样随着t的具体变化而变化呢?

学生深思无语……

师:具体的变化而变化, 不妨计算具体的数值而进行观察思考。

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师生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列表计算。

师生活动2:共同分析, 有两个变量s, t;当t的数值取定后, s的值有一个且只有一个。

师生活动3:引导学生对变化过程 (2) (3) (4) 进行类似于变化过程 (1) 的变量关系分析, 并得到如下结论。

以上改变, 学生自然而然进行本节重点内容的研究, 教学显得流畅, 学生投入程度高, 能初步体会函数的“对应”关系。

教学片断3

问题3 的给出, 学生参与度较低, 难以引起对材料的兴趣与共鸣。

改为:下面是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3 ~ 30 届夏季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数统计表。把届数和金牌数分别记作两个变量x和y, 对于表中的每一个确定的届数,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金牌数y吗?

引导学生说出届数与金牌数的对应关系, 体会用表格也可以由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出另一个相关变量的值。

追问:根据表格可以由一个变量的值确定出另一个相关变量的唯一的值, 这里有没有确定另一相关变量值的计算公式?

把原问题3 的材料改为概念辨析练习题。这样的改变, 学生对材料有熟悉感和亲切感, 学生参与度较高, 能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与研究, 同时丰富辨析的形式, 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片断4

综合应用, 深化理解的练习1, 增加追问:反过来, t是h的函数吗?为什么?

为此学生展开争论分析,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进一步进行函数概念辨析, 深化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针对上述教学尝试中出现的问题, 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后, 基本形成了贯穿函数概念的背景、概念概括、概念形成、概念辨析与应用等核心认知过程的自然合理的思考线索:提出问题—样例研究—初步概括—样例泛化—再次概括, 形成概念—概念辨别和应用。

三、体会和思考

(一) 利用适当的情境和问题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数学是抽象的, 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抽象的数学, 激发学习兴趣。但是, 情境是为学习服务的, 要用情境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数学本质问题, 这更重要。在函数概念引入上, 教材列举的例子素材是丰富的, 又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样易于学生对问题情境产生亲切感, 能较快地进入研究问题的学习状态。而进入研究状态后, 仅仅停留在对问题情境的亲切感是远远不够的,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对内容形成过程有本质的理解, 才能设计好教学过程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列举的问题既有整体性又有知识形成过程的层次性, 从表象上看它包含着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从本质上看它蕴含着函数概念的两次抽象与概括过程, 同时这两次抽象过程比较符合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学生熟悉的关系式到表格和图象, 最后剥离概念的非本质属性, 概括出函数概念最本质的属性:单值对应关系。

问题的合理性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思考。例如, 问题中若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列表填表, 则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填表, 填表说明什么, 也无法让学生充分感悟“单值对应”, 而引导学生观察变化过程, 用式子表示变量关系, 提出问题“变量t变化是怎样影响变量s的变化的”, 引导学生关注变量之间的联动性。在此基础上, 确定变量t的值, 求s的值, 发现能求出s的值, 并且只能求出一个s的值。这样, 学生知道了填表的目的是从具体取值中看变量之间是怎样影响的, 从而从定性到定量地认识变量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

(二) 尊重认知规律, 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函数概念的本质是体现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学生的认知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过程。因为小学的基础知识, 进入初中后又进行了大量的代数学习, 所以学生对数量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学生对函数的了解往往从式子开始, 在开始渗透对应关系时, 先从关系式开始, 比如s = 60t, 而不是先列表格, 然而学生还是不会明确其中的含义, 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要从列表格去感受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而通过图象进一步感悟函数的本质属性, 这样课堂设计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能较好地把握函数的含义。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因此需要不断从实践中去改进与完善, 在反思中提高, 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内容本身的含义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去有效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实践—反思—改进”的教学实践反思改进的行动研究, 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事实上, 经历了这一过程, 使笔者本人对函数本质的认识更深入, 更深刻地体会到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师是设计有价值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画风》(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文中小朋友“画风”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学会“画风”。

2.让学生通过读、画,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画风”,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在教学中生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到事情要善于思考。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让你们猜一猜。

(看不见,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水儿见它皱眉,云儿见它让路。)

(学生猜谜语。)

你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词语或句子呢,有哪位同学能说一说?

(春风拂面、和风细雨、暴风骤雨、寒风刺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们知道的真多!风姑娘都迫不及待地跑来和我们打招呼呢!大家听一听!(播放风的声音)是呀,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说出来,可是,风可以画出来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画风》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新课,并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继续进行探究学习的欲望。】

(二)复习生字,巩固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生字的时候,认识了三位新朋友,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出示图片:宋涛、陈丹、赵小艺)今天这三位小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呢,看看有哪位同学可以来读一读?

(指名读词语)出示:乌云、旗杆、雨丝、斜斜的、忽然、眨眼、转动、呼呼的

学生开火车练读词语。(注意易读错的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以文中的小朋友带来的生字词语朋友的形式,进行开火车练读,使枯燥无味的读生字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巩固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理解感悟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给画出来的呢?

2.小组讨论,用波浪线标出三个人画风的句子。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3.学习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有谁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谁画风的句子?(点名回答)

板书:赵小艺——旗子飘动(画)

你找的真准确,大家看,(开窗)流动红旗随风轻轻地飘着,好像也在夸奖我们呢!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的心情怎么样呢?(高兴、自豪)那谁愿意来当聪明的小艺,用高兴自豪的语气来读读这段呢?(点名读)刚才小艺读得多自信呐!

我们从宋涛的话中可以知道,赵小艺画出了风,是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我们再来说说,还有谁把风给画出来了?

4.学习宋丹画风的句子。

原来是宋丹不甘示弱,有谁找到了宋丹画风的句子吗?(指名朗读)

板书:宋丹——小树弯腰 (画)

瞧!小树正在风中点头弯腰呢!多可爱啊!老师都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呢!现在请大家站起来,想象自己是一棵小树,听老师读,你们来做动作。

(师范读,合作表演)

5.学习宋涛画风的句子。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小男生宋涛是怎么画风的呢?(指名朗读)

我找一位同学来当宋涛,到黑板上来画一画!(请生上台)我们轻轻地读,他来画。

(生齐读,指名画)

你画的真不错!同学们你们看,太阳公公悄悄地躲起来了,天边飘来了几朵乌云,不一会儿,小雨点们就一个接一个地跳了下来,形成了细细的雨丝,可是为什么雨丝会是斜的呢?(有风)

板书:宋涛——雨丝斜下

斜斜的雨丝好像一幅帘子挂在空中,多美啊!请漂亮的小女生们一起来读读这段吧!(女生读)

读的真好听,现在三位小朋友都把风给画出来了,画完了吗?有谁又画出了风吗?

6.学习赵小艺第二次画风的句子。

赵小艺真爱动脑筋,她又画出了风,有哪位同学来读读赵小艺第二次画风的句子?

(指名读)原来啊,赵小艺又画了个风车,我们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有风呢?(转字)

板书:赵小艺——风车转动

风一吹,风车立刻就转起来了,多神奇啊!课文中风车转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大家能模仿一下吗?(呼呼!)

听!转得多快啊!那我们在读课文的时候,也要注意“呼呼”要读的重一点,用力一点!在座的小男子汉们,我知道你们最会表现这种神奇有力的样子了,请你们读一读吧!(男生读),读的真给力!

7.读完了课文,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呢?为什么?

8.这三位小朋友都非常聪明可爱,现在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读旁白),注意,“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这几个地方要读得一次比一次更自信,更自豪!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以读带讲,在读中感悟,明白了三个小朋友通过不同的方式“画风”,更懂得了事物之间的联系,遇到事情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我们班的小朋友会画吗?假如你是一位小画家,你要怎么来画风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播放音乐,师朗读启发灵感)

一阵阵的风向我们吹来了,它在小朋友的身上,它在家中的阳台上,它在我们的教室里,它在高高的天空中,它在清澈的小河里,在碧绿的田野里……

【设计意图:借助文本,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发挥想象,动笔画一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五)课堂总结

学习了《画风》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呢?大家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学生谈收获。)

师总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三位小朋友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终于把画风的问题解决了,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也要向这三位小朋友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畅谈收获,既巩固了新知,完成了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在总结中提升。】

(六)作业超市

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小画家:用你的画笔,画风或声音、气味。

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演员: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小诗人:编一首关于风的儿歌。

小巧手: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风中去放飞你的欢乐。

【设计意图:设计作业超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学习在课后得到延伸。】

篇10:《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课文学学围绕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热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用词准确的一篇典型文章。不过,准确地运用词语,恰到好处地表达对于刚入三年级不久的学生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经验的阶段,而且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比较有限。因此,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情感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美丽,物产的丰富,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

4、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

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一、审题质疑、初读

1、板书课题民,引情激趣:

提问:你看了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自学字词。首先:

⑴ 幻灯出字自学提纲,请学生按纲自学。① 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② 默读学文,用圆点和模线画生字词,并出声读三遍。③ 浏览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里从内容入手,再次质疑,由因为《美》是写学的文章,佳词妙句随处可见。因此,学生的问题多集中在词句上,从而落实训练重点用词准确,而且通过两次质疑,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主动,深度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⑵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由小组长带领,互相说说自己通过学习,学懂了哪些知识。

⑶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检查验收,由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随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欣赏等简单词语,而一些重点的词语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等则要做到下一节来理解,做到有主有次,分散学习。3、学习第一自然段: 首先:

⑴ 自由读一自然段,思考,读了这段你们知道了什么?

⑵ 从哪些地方看出树多?(出示红松、白桦等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其特点)⑶ 自由读,指导读,体会绿色海洋的美。

二、精读春夏,探疑结法

春夏秋冬四段写法不致相同,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暗含着一条教扶放的线。春老师领学,夏老师引导学,秋冬学生自学。1、我首先说一说春段的学习过程: ⑴ 指名读:找一找描写了哪些景物? ⑵ 轻声读:想一想,这些景物怎么美?

这一问题:旨在使学生明白作者是抓特点来写的,从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⑶ 重点理解描写树的句子。

首先: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这个问题看我的直观演示。然后,教师范读描写树的句子,学生仿读培养学生听、读能力。⑷ 引读,这一段:师说,春天醒了!

(学生读写树木的句子,以下类推)雪化了!小鹿跑出来了,春水流了原水流淌着

(醒、化、跑、流、淌,描绘了春天来到,万物复苏,到处一派生机的景象,学生读后再能想象画面,概括出春的特点)夏段的学习过程基本和春的相同。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春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出学习方法,探疑方法。① 读找景物 ② 读写特点 ③ 读悟其情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学习,学习步骤如下:

① 默读夏段,自己划出夏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课后2表; ② 自由读:小组论一论这些景物怎么美? 在学生自读汇报时: ③ 重点学习树的句子,理解夏季小兴安岭树木有什么特点:抓住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这几个词问学生把密密层层、葱葱茏茏、严严实实置换位置,行不行?因为这几个词都是描写夏天树海生机盎然的景象的,用词很有特色,很准确,所以在这里,用了换词比较的方法来深刻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④ 借助录像理解浸、千百缕像利箭一样的金光等词。

⑤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读,不同的是用因为所以引读这一段。

因为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早晨(通过引谈,理清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段落中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三、自学秋冬,议疑解疑:

运用第2段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秋冬首先:1、小组学习,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 然后2、小组交流,并填课后2表 接着3、小组汇报,(抓注飞舞刮秋满

4、在理论基础上,配乐感情朗读,领略秋冬之美。最后5、用教师提出同学们课初提出的两个问题,问学生是否明白了。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小兴安岭怎样美? 作者怎样写? 这一环节主要是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取长补短,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答案夏是集思广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至此,学生问题一一得到解答,达到解疑目的)。

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1、较迂默读课文,看课后表格思考:

小兴安岭都有哪些宝?第一宝是什么?看表格可以说是一目了然地使学生认识到除了太阳、雪花等,绝大部分景物都是小兴安岭的宝物,进一步体会到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激发学生热爱之情,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老师按片总结如下: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2、看录像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感情得到升华。

五、词句赏晰,巩固练习

1、找出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说一说好在哪里? 2、你认为文章哪一段写得好?为什么? 3、从春中任选一段,感情背诵。

六、自我评价

篇11:《美丽的小兴安岭》第2课时教学设计

1.能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2.抓住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4.了解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既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课文的第2部分,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描写夏天的段落,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音乐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去看看这里美丽的春天吧!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边画,把描写春天景物的词句用()线画出来,并说说读完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把读和理解结合起来。)

2、板书:春抽出枝条叶子嫩绿

3、理解抽出一词,说说为什么又抽出?换成长出行不行?

4、师:请学生欣赏小兴安岭的春天的美景。(课件)

5、师: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是那样的美丽,你能把这种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吗?(配乐朗读)

过渡:河里涨满了春水。在不知不觉中,夏天来临了。我们看看小兴安岭的夏天又是怎样的?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声读课文,说说夏天的树木与春天的有什么不同?

板书:夏密密层层郁郁葱葱

2、出示句子: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请学生先看课件,再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读比赛。

请学生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好。春、夏小兴安岭的景色是那样美丽、诱人。秋冬两季景色又是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学生小声读课文,分小组说一说这两季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2、学生汇报

师板书:秋树叶飘落黄中透绿

冬树上积雪银色世界

3、小兴安岭的物产资源非常丰富,除了书上说的,你还知道那些?(让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丰富他们的知识。)

师: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诱人的,它还有那么丰富的物产资源。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说说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吗?

三、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问;你喜欢小兴安岭吗?你愿意做个小导游,把你喜欢的那一季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吗?(给学生两分钟的准备时间)

五、发散思维: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又是一座大花园。我们如何对待已拥有的一切呢?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抽出枝条 叶子嫩绿

夏 密密层层 郁郁葱葱 巨大的宝库

秋 树叶飘落 黄中透绿 美丽的大花园

篇12:美丽的小兴安岭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激发热爱小兴安岭,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四季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选择背诵“春夏秋冬”任意一段。教学重点:

感受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了解那里有丰富的物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夏天景色的特点,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跟随着课文去了哪里?

“小兴安岭”

对,谁还记得小兴安岭在哪里?上来指一指。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着课文去了小兴安岭,你们对那里的什么印象最深刻呢?

“树”

书上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树海”,树海有什么特点呢?

“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诱人的。”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课文,跨越距离的障碍,再去看一看小兴安岭的美!

一、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读书的姿势,流利,通顺)

二、如果让你带领大家去小兴安岭玩儿,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呢?根据课文和我们预习的表格,快来带着同学们和老师们去看一看吧!

三、学生汇报

汇报“春”:

要去小兴安岭的春天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小兴安岭的春天什么样吧。(读课文第3自然段)

我们对小兴安岭的树海印象很深刻,那我们先来看一看,春天的小兴安岭的树是如何美丽的,诱人的!

读一读描写树的句子。(课件)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抽出”:枝条长得快,想象一下,春天大树从严寒中醒过来,开始生长,它们长得非常的快。>

看一看还有其他美丽诱人的景物吗?

<小溪:“汇成”它是怎么来的?说明这条小溪很小。

“淙淙”水虽然小,但是却生生不息,为森林带来了

生机。

小鹿:如果让你们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只小鹿

()的小鹿

你会用哪个词?

一只小鹿都因为春天的生机勃勃而陶醉了。

河流:水很多,而且很满。怎样看出来的?

“涨满”

河里的这些木排去哪里了?

到了祖国的各个需要他们的行业。>

春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带着语气来读一读。(指名读)

汇报“夏”: 要去小兴安岭的夏天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小兴安岭的夏天什么样吧。(读课文第4自然段)

<树:郁郁葱葱、密密层层、严严实实

一下用了这么多AABB形式的词语,快画下来,积累

一下,看看它们分别要表达什么呢?能不能把它们换一

下(课件),这回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还有什么其他的景物呢?

雾:什么样子?用一个字来表达它的特点?“浓”怎样看出来的?“浸”是说液体的,在这雾浓的好像液体一般。

太阳:我说在这儿课文中出现了一个小错误,“利剑”想一想咱们这儿的太阳光什么样子?为什么小兴安岭就有像利剑一样的太阳光呢?被树梢给挡住了。

花:地面上除了树还有花,瞧瞧都有什么颜色(课件)?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什么样子,这里就是一个放大了千百倍的大花坛。

夏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带着语气来读一读。(指名读)>

汇报“秋”: 要去小兴安岭的秋天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小兴安岭的秋天什么样吧。(读课文第5自然段)

<树:有些树叶黄了,有些更苍翠了。

落叶:“飞舞”为什么不是飘落呢?

果实:“献出”为什么要用献出这个词语

秋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带着语气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出它的美丽诱人。>

汇报“冬”: 要去小兴安岭的冬天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小兴安岭的冬天什么样吧。(读课文第6自然段)

<树:积满了白雪。(课件)

雪:厚,松软。

黑熊:不耐烦

松鼠:在枝头散步

冬天的小兴安岭什么样?带着语气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出它的美丽诱人。>

五.课文结构和写法

多么美丽的小兴安岭啊!多么美丽的四季啊!想一想,课文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这是一种总分的结构。

那如果让你来说一说,小兴安岭是什么呢?哪里找到的,课文用

两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小兴安岭的特点:

大花园------美丽诱人

大宝库------物产丰富

结合前面,课文整体使用的是总--分--总的写法。

五.学生小结

我们自己来说一说,小兴安岭哪里美丽,小兴安岭哪里物产丰富。

六.总结回顾

课文以时间为顺序,从小兴安岭的春天写到小兴安岭的冬天。既有美丽的景色,又有丰富的物产。所以在课文的最后一部分说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上一篇:铁路定职自我鉴定600字左右下一篇:基层公务员竞职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