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

2024-05-12

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共7篇)

篇1: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

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

巡查责任制实施意见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以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动态巡查实施意见。

第二条

本实施意见所称动态巡查责任制,是指盟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股、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按照管辖区域、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严格考核的方法,对所辖区域土地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以及各种测绘行为进行动态巡查检查的工作责任制度。

第三条

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要贯彻查处与教育、责任与奖惩、巡查与抽查、部门联合与群众媒体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和方法进行。

第四条

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由盟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组织实施,日常巡查任务主要由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承担。

第五条

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应当配备动态巡查所必须的车辆、通讯工具及其他办案器材,落实工作经费,为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提供方便和保障。

第六条

盟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0482-8214121、0482-12336,建立健全乡(镇)、村、组执法监察信息网络,畅通举报渠道。

第二章

区域和职责

第七条

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要按照管辖行政区划各负其责,形成从上至下动态巡查网络体系。

第八条

按照国家重点保护的资源对象和辖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规律划分巡查区域。

一级巡查区域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重点旅游景区、城市规划区(含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和国道、省道两侧的土地以及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

二级巡查区域为:乡(苏木)、镇政府所在地规划区、基本农田以外的一般耕地、农用地、乡村(嘎查)结合部、乡(苏木)、镇行政区内公路、铁路两侧的土地以及矿山较集中的地区。三级巡查区域为:村庄规划范围内,村庄周围的土地、农民建房用地和零散分布的矿产资源所在地区域。

第九条

盟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动态巡查主要职责:

(一)研究和拟定执法监察动态巡查相关文件和制度。

(二)监督和检查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情况和效果

(三)对本级和下级巡查人员情况和巡查效果进行考核。

(四)每年对动态巡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和总结,并对相关情况进行通报和上报。

第十条 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动态巡查只要职

责:

(一)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全盟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

(二)负责全盟范围内土地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等各区域的巡查工作。

(三)重点巡查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重点旅游景区、城市规划区(含开发区)、城郊结合部和国道、省道两侧的土地以及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的巡查工作。

(四)处理全盟在巡查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

第十一条

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动态巡查主要职责:

(一)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所在旗县市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工作。

(二)定期组织所在旗县市统一巡查和跨乡(苏木、镇、办事处)互查活动。

(三)负责对城市规划区范围进行重点巡查,绘制巡查区域标识图,并对各乡(苏木、镇、办事处)一级巡查区域重点抽查。

(四)处理国土资源所在巡查中上报的各类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五)汇总和分析动态巡查情况,每月向执法监察科报送动态巡查月报表和分析报告。

第十二条

旗县市国土资源所动态巡查主要职责:

(一)建立动态巡查工作制度,绘制一、二、三级巡查区域标识图,确定巡查人员,并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一、二、三级巡查区域进行巡查;

(二)建立动态巡查工作台帐,填写《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并及时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动态向所在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报告;

(三)对巡查人员的巡查情况和巡查效果进行互查、互评。

第三章

方法与要求

第十三条

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 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都要结合本辖区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动态巡查工作实施方案、责任目标,并报执法监察科备案。

第十四条

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采取普查与抽查、专项与随机、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交叉的形式进行。

第十五条

国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要根据本辖区实际以及动态巡查的主要职责、巡查区域等级和违法行为发生的趋势与规律,确定巡查频率。

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对全盟范围内的一级巡查区域每月要巡查一次,二级巡查区域每两个月要巡查一次,三级巡查区域实行不定期随机巡查。

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域每周要巡查一次,二级巡查区域每半月巡查一次,三级巡查区域每月要巡查一次。

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在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多发时段、高发区域和特殊时期要加大巡查频率。

第十六条

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要建立动态巡查台帐登记制度。台帐登记内容包括巡查时间、巡查线路、巡查情况记录和巡查人员等。如发现有违法行为的,必须记录违法现状、制止措施、当事人的简要情况、最终处理情况。

第十七条

动态巡查人员在检查和制止违法行为时,必须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件表明身份,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与申辩。

第十八条

动态巡查人员必须忠于职守,通晓业务,秉公执法,热情服务,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第十九条

对巡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巡查人员要及时向当事人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说明其违法行为将产生的严重后果和要为此承担的法律责任,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自行中止或纠正其违法行为。

第二十条

在巡查中,对一些违法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在指出其违法行为并警告后能及时改正的,可不追究法律责任。但巡查人员应将该违法行为的改正情况,详细记录在动态巡查台帐之中,并填写好《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同时将相关情况向执法监察科登记备案。

对违法情节严重,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巡查人员应当立即制止,并及时报告,由分管领导批准后,按程序立案查处。

第二十一条

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应载明:违法行为人的基本情况;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的基本事实巡查人员已经采取的制止措施;巡查人员的处理建议。

第四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二条

盟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建立量化的考核指标体系,把巡查工作情况,包括巡查时间、巡查覆盖率、台帐记录情况、巡查任务完成情况、职责履行情况、案件查处率、案件结案率等列为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作为评先、奖惩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三条

考核采取自评、上级查阅资料、踏勘现场、组织评议、综合评分的办法进行。盟国土资源监察科对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每半年考核一次。

第二十四条

动态巡查工作实行百分制考核(具体考核标准见附表)。考核评分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70分以上90分以下为合格;7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第二十五条

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和各旗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以及国土资源所应对本级的动态巡查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并上报盟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定期考评,考评结果与奖惩挂钩。

考核为优秀等次的,考核单位应通报表彰,对直接责任人员和责任领导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被考核单位不得评先,责任人不评先、不评优;连续两 年考核不合格的,对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意见由盟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科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

2、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台帐

3、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月报表

4、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

5、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考核表

****年**月**日

篇2: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

一、市、县(市、区)、镇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执法监察队伍,按照依法、及时、有效的原则行使巡查职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国土资源巡查工作。

二、巡查主要实行全面巡查和重点巡查两种方式。

三、巡查区域等级按照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和矿产资源分布范围进行划定。

一级巡查区域为:规划开发区、工业园区、市政府划定的44个工业集中区以及优化发展、鼓励发展工业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国道省道两侧以及矿产限制开采区。

二级巡查区域为:乡镇(办事处)政府所在地规划办、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乡村结合部、县乡道路两侧和已经依法审批过的用地单位和采矿单位。

三级巡区域为上述区域以外的其他区域。

四、执行巡查任务时,巡查人员不少于2人,携带行政执法证件,对确认为违法行为的,当场督促违法当事人立即停止、改正违法行为、制止无效的,应及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或者《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依法收集相关证据材料。

五、建立动态巡查登记制度。

六、市局根据执法形势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全市执法人员开展互检互查。

七、各地应当创造条件,加强与公安“110”建立联动系统,及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八、建立快速反应和集中行动机制。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报告备案制度

一、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明确专人负责统计、报告和分析工作。

二、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人员,要执照《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工作规范(试行)》(国土资发【2009】127号)的规定,认真实行零报告、专项报告和定期报告制度。

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巡查实行“零报告”制度。

四、对重大、突发等违法行为实行“专项报告”制度。

五、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总体情况实行“定期报告”制度。按照国土资厅发【2007】221号、苏国土资发【2007】86号等文件规定,“定期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种:

1、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在线上报。

2、省国土资源厅对土地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度落实情况实行逐级备案制度。

3、国家土地督察南京局对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违法用地制止查处情况实行备案制度。

4、国土资源部建立公开通报和挂牌督办国土资源领域违法违规案件上报工作制度。

六、定期报告的时间、内容等要求,根据上级最新通知精神及时调整。

七、各县(市、区)局应当在每年1月10日前,总结上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有规律性、倾向性的总量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设,书面报告市局;市局根据需要,可以要求和县(市、区)局、各分局不定期地向其进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专题报告;下级国土资源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随时向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也可以越级报告或者反映情况。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一、市、县两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确定专人负责受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举报工作,并设立“12336”违法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

二、国土资源所应在村、街居民点设立举报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工作需要有计划的聘

请国土资源雷管(信息)员,协管(信息)员应在政治素质较好的干部群众中选用,报县(市)区局备案,每月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名单不向社会公开。

三、市局按照集中登记、归口交办、妥善处理的原则,对通过信访、“12336”、“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违规违法线索反馈子系统”等渠道交县(市)区局、分局核查的违法线索,要求报结果的,除有特定时限外,承办单位应在10日内将核查结果上报市局,案情比较复杂的,核查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

四、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承办人员应在向上级书面报告的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核查结果告知举报人。

五、国土资源部门应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署名举报的,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对外泄露其姓名、住址等情况。对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查处违法案件发挥重要作用的举报人,应予精神鼓励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六、市局对“12336”违法举报电话每月、半年、全年受理的情况,分类分地区在网上予以通报,并对本期违法形势的总体判断、违法特点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作简要分析。

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通报和督办制度

一、市局对各县(市)区严重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占用基本农田或大量耕地、影响社会稳定及非法采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等重大、典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实行挂牌督办制度。

二、决定挂牌督办的案件,市局向县(市)区局下达《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督办通知书》,并抄送相关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省国土资源厅挂牌督办案件的办结时限为收到督办通知后的60日内;市局挂牌督办案件的办结时限为收到督办通知后的30日内。如需延长办结期限,应报督办单位批准。

四、市局对已查处到位的挂牌督办案件,处理结果报经局领导批准后,可以在市局门户网站或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开。

五、对重大、典型案件和土地矿产卫片反映的地区总体违法问题,市局应向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函告,并抄报市人民政府。对违法用地问题突出、案件查处整改不力的地区,及时约谈当地政府有关领导,通报土地执法有关情况,明确整改意见。

六、市局在必要时可会同监察、公安等部门联合督办全市国土资源重大违法案件;经请示市政府批准,实行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驻地督察”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执法合力。

七、对交办、转办的国土资源违法线索未能按时反馈核查意见的承办单位,市局予以通报批评;挂牌督办的违法案件,对相互推诿、弄虚作假或者未能按期结案的承办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属地管理制度

一、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管辖、下查一级”的原则,实行案件查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责任制。

二、县(市)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市辖三区、新城区、经济开发区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由市局执法监察支队负责查处,各分局应认真履行巡查、监控、制止、报告、调查、取证等职责。依法应当由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的除外。

三、因行政区划调整的,以区划调整日期为界限,调整前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仍由原国土资源部门履行执法监察职能,调整后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由现国土资源部门履行执法监察职能,现国土资源部门应协助原国土资源部门做好已查处案件的没收、拆除、移交等后续工作。

四、市局可以直接查处全市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涉及县(市)区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违法责任人为县级领导干部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跨县(市)区行政区域的督办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

五、跨省越界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难以查处或查处不到位的,应在履行职责的前提下,于每季度的挂牌督办案件上报工作中,逐级报告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用于挂牌督办。

六、不属于本级政府管辖范围,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查处有困难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报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协助查处或直接查处。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文明执法和廉政制度

一、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应当着装整齐,在执行职务时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件。

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应当文明执法,秉公办案,在查处违法案件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对涉案当事人、被调查人采取粗暴方式或斥责、打骂;

2、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采取不合法、不文明的方式,侵犯当事人的人格和利益;

3、在执法现场言辞偏激、行为失态,引发冲突和矛盾;依权压人,耍威风,泄私愤。

三、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应当模范地执行廉政准则,严禁以权谋私。在执行职务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1、接受涉案当事人和有关人员的吃请和高消费娱乐活动;

2、接受涉案当事人和有关人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和各种有价证券;

3、暗示或索要涉案当事人和有关单位的财物,暗示或要求涉案单位、人员为本部门、本人及其亲朋好友提供方便和不当利益;

4、在执法和查办案件期间酗酒、打牌、赌博。执法监察人员应严格执行“禁酒令”工作日一律不得饮酒。上下级部门之间一律不准吃请、送礼。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责任追究制度

一、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行政不作为和其他行政违法行为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有关规定追究负有责任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二、责任追究方式分九类:

1、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

2、诫勉;

3、通报批评;

4、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5、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6、停职反省;

7、调离执法监察岗位;

8、劝其引咎辞职;

9、责令辞职。

三、行政处分分六类:

1、警告;

2、记过;

3、记大过;

4、降级;

5、撤职;

6、开除。

四、本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秩序混乱,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1、发生重大、典型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或省国土资

源厅公开调查处理的。

2、因履行职责不到位,致使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现制止不及时,查处追究不到位,导致重大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形成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较大的。

3、因国土资源违法问题严重,被国土资源部、国家土地督察机构或省国土资源厅列为重点监控连续两年的县(市)区;因国土资源违法问题严重,被市局列为重点监控连续两年的镇(办事处)。

4、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未通过上级验收,导致本级或上级政府被国土资源部约谈或问责的。

5、对群众信访举报、新闻媒体披露、上级督办等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调查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引发群众性事件或多次集体到省或到京重复上访的。

6、明知建设项目用地涉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仍为其办理用地审批手续、颁发土地使用证书的。

五、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存在以下行政违法行为之一的,应当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情节严重的,追究分管领导、主要领导的责任。

1、国土资源区域监管责任不落实,动态巡查工作不彻底、不到位;应当发现而未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现违法行为不制止的;应当报告而未报告或者报告不及时的,应予立案查处而未在一个月内立案查处的;填写巡查台帐或者录入巡查信息弄虚作假的。

2、在执法过程中,因调查取证不细、认定事实不准、适用法律不当、违反办案程序等原因,导致错案发生或者诉讼败诉。

3、对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督办的案件,逾期不办理又不说明情况,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4、不按照制定的行政处罚标准或集体审意见下达处罚决定的;应当依法追究违法责任人党纪政纪或刑事责任而未依法依纪提出处理意见并移送的;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而未及时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5、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统计上报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的。

6、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失职渎职,或发生其它违法违纪问题的。

六、已经切实依法履行制止、查处职责,并按规定报告但仍然制止无效、查处无法实施的,视为履行了监管职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原则上不应承担相关责任。

七、市国土资源局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机构依照干部管理权限,遵循“分级负责、下查一级”的原则,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组织实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责任追究制度,负责监督、检查考核、受理举报、调查核定和责任追究意见的提出及落实等工作。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保障制度

一、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建设情况作为全系统年终考核评比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二、各地要将执法监察工作经费纳入财务预算,并予以充分保障。积极争取和改善执法监察工作条件,在执法监察所必须的硬件设施、软件建设资金投入方面要给予倾斜,为执法监察队伍配备必需的专用车辆以及通讯工具等有关办案设备。

三、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和工作实际情况,逐步实现全市各级执法监察队伍负责人高配,努力争取执法监察队伍升格。有条件的执法监察队伍可以配备一名同级政治干部,确保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队伍政治素质。

四、执法监察队伍要实行定员定岗,大力强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市国土资源局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业务培训会或执法工作座谈会;安排一次“徐州市十佳国土卫士”和执法监察队伍先进个人外出学习考察的机会。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也应有计划、有目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组织培训、互学、考察和调研活动,全面提升执法监察业务能力。

五、为鼓励执法监察队伍“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的奉献精神,并体现对执法人员艰苦工作的补偿,应比照信访工作给予执法监察人员相应的岗位津贴。

六、建立和完善执法监察考核和评比表彰制度。按照职责分明、指标量化、考核有据、奖罚分明的要求,逐步建立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下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执法监察机构、队伍的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严格考核,在考核的基础上,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进行评比表彰。

七、考核指标主要是:巡查责任制落实情况和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的情况;以卫片监测图斑为依据的违法案件发案率、报告率、查处率;巡查、报备、信访反馈、督办核实等日常工作是否按照制度要求的期限执行及完成情况;执法监察机构、队伍建设情况;开展“土地执法模范县”、“土地执法模范镇”创建情况;“土地执法和信访重点监控镇”排序和整改情况等。

篇3:兴安县域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一、兴安县域的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现状

“江到兴安水最清, 青山簇簇水中生”, 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游兴安时写下的名句。兴安县位于桂林市东北部, 历史悠久, 风景秀丽, 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它是湘江、漓江的主要发源地, 有中国首批台资企业5A级景区乐满地度假世界;有国家4A级景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灵渠;有“桂北第一雄关”之称的古严关;有集“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庐山之幽、峨眉之秀”于一体的猫儿山;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界首红军堂;有“中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兴怡山庄;有保存完好明清建筑的水源头古村落秦家大院;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古戏台;有传承千年文化的北街里古巷;有美国二战飞机失事遗址、华江生态旅游区、漠川观音洞、五里峡水库等旅游景点。

近年来, 兴安县深入开展旅游强县活动, 旅游带动功能明显增强。灵渠申遗项目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目录, 成为首批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备案的13个申遗项目之一;桂林米粉节、葡萄节等节庆活动的成功举办, 使得兴安旅游的吸引力不断上升。笔者对比了近五年兴安县、桂林市及其他部分主要旅游县城的一些数据, 通过下表、图1、图2我们可以看到, 兴安县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接待旅游人数由2008年的249.6万人次上升到2012年的482.8万人次, 翻了近一番;旅游总收入更是由2008年的5.6亿元上升到2012年的33.7亿元, 翻了六倍有余, 占桂林市旅游总收入的比例稳步上升, 在12县中仅次于阳朔县, 名列前三甲。兴安也因此荣获了“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广西优秀旅游县”、“广西十佳休闲旅游目的地”等称号。

资料来源:根据各县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各县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整理

资料来源:根据各县政府工作报告统计整理

二、开发优势分析

(一) 政府重视, 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兴安在整个桂林市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给予其政策上的扶持。桂林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调整桂林市旅游产业布局要“给予阳朔、兴安优先发展政策, 发展大型特色景区和特色项目, 实现旅游整体开发”。桂林旅游要努力完善“一核、两极、三带”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 其中兴安县就是“两级”中的桂林北部旅游增长极, 通过兴安旅游发展来辐射、影响周边灵川、全州、灌阳、资源四县。

在桂林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表中, 88个重点建设项目兴安县就占据了8个, 在县区中仅次于平乐、阳朔。这些都为兴安县域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强大动力。

(二) 资源丰富, 种类齐全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得以蓬勃发展的先决条件。兴安县旅游景点不但数量繁多, 而且类型齐全, 具有先天优势。既有以“华南第一峰”猫儿山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灵渠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以湘江战役革命历史陵园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 又有以乐满地度假世界为代表的休闲旅游资源, 这在县域旅游资源中并不多见, 成为兴安县“十二五”旅游产业规划的“四张王牌”。

(三) 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

兴安县地处“湘桂走廊”要塞, 自古以来被誉为“粤楚咽喉”之地, 湘桂铁路、国道322线、省道衡昆高速、厦蓉高速、洞兴高速公路贯穿其中, 可通全国各地;距离桂林市区57公里, 每半小时就有一趟直达快班车发往桂林。便利的交通条件无疑使兴安成为湘桂走廊旅游带的集散中心地。

三、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期的开发, 兴安县旅游已初具效益, 相对发达, 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不及时解决, 有可能成为制约兴安旅游跨越发展的瓶颈。

(一) 宣传力度不够, 知名度有待提升

如上所述, 兴安县具有生态、历史、红色、休闲等众多旅游资源, 但笔者在网上做了一个小调查, 问卷如下。

本次调查共有60人参与调查。其中, 男性占53%, 女性占47%;年龄构成以中青年为主, 18~29岁占48%, 30~45岁占36%, 45~60岁占13%, l8岁以下占3%;在职业构成中, 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27%, 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占34%, 这两者占了全部调查对象的61%, 具有较大的代表性;文化程度上, 大专及本科学历的占63%, 高中及以下学历的9%,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28%;籍贯上, 广西区内占12%, 南方其他省份占55%, 北方省份占33%。调查结果见图3。

调查显示, 近半数人对兴安旅游景点并不了解, 尤其是在距离广西较远的省份;红色景点的知名度要远低于休闲景区。虽然调查抽取样本数量较少, 具有随机性, 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兴安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并不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旅游宣传方面的投入不够, 宣传力度有所欠缺, 宣传方式还有待改善。兴安县每年接待的旅游人数不少, 但客源以广西区内及附近的湖南、广东几个省份为主, 虽然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 但在全国范围来说, 兴安的知名度还远不及凤凰、乌镇、周庄等古镇。

(二) 资金投入不足, 配套设施仍不完备

目前, 兴安很多景点尚处于建设完善阶段, 很多设施配套并不成熟。灵渠 (南渠) 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湘江源地质公园旅游开发项目、湘江战役红色旅游开发项目、广西桂林兴安漓江源生态度假养生旅游项目等需要资金50多亿元, 而政府对旅游的直接投入总量偏小, 旅游招商引资困难较多, 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尚未形成, 直接影响着景区建设速度。

随着短线游及自驾游热度的升高, 每逢周末及小长假期间, 来自周边省市的游客猛增, 兴安境内的徒步线路也成为一些自驾游客的新宠, 而与之相关的餐饮、住宿及安全保障、咨询点等配套设施还未完善, 许多宾馆及农家乐经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 尚未形成旅游业六大要素配套的产业格局。

(三) 旅游商品单一, 旅游资源有待深度挖掘

笔者以游客身份走访了桂林多家旅行社, 在兴安旅游宣传册上虽印有多条旅游路线, 但实际上旅行社仍以乐满地休闲度假游为主打, 很少向游客介绍、推荐其他线路, 甚至本身对其也了解甚少。乐满地度假世界、灵渠两个景点接待游客的数量占了兴安旅游接待总人数的大半壁江山, 而其他红色景点、历史文化景点相比之下略显冷门, 资源深度开发不足, 感染力不强, 没能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

另外, 旅游商品单一, 购物消费在旅游总收入各要素中所占比例不高。从上表可以看出, 兴安旅游总收入所占桂林市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要低于兴安接待旅游人数所占的比例。除乐满地度假世界开发出系列主题商品外, 其他各景区商店里所销售的商品基本雷同, 在桂林市各景区甚至是全国其他景区都能见到, 不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文化品味, 无法勾起游客的购买欲, 而且没有形成规模生产和经营。

四、开发对策研究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升旅游形象

实践证明, 宣传工作对旅游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不管是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媒, 还是网络、电影、广告牌等新式媒介, 通过展示兴安绚丽纷呈的历史文化, 能够提高游客对兴安旅游资源的形象感知, 吸引外地游客。

一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体。在全国其他县级旅游景区纷纷打响品牌宣传战、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 兴安不能忽视大众传媒这一平台, 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拓展宣传领域, 创新宣传形式, 将兴安的旅游宣传融进桂林对外宣传的整体范畴, 借梯登高, 树立兴安旅游的良好形象。

二是利用道路广告宣传。近年来, 桂林自驾游游客不断增多, 在进入桂林市的主要交通道路边设置大型广告牌, 向来往车辆展示兴安风貌, 可使游客产生心理上的兴奋点, 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部分游客将兴安景点纳入旅游行程计划中。

三是以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各种学术研讨会、节庆活动, 既能向外界展示兴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又能产生品牌效应, 提高地方知名度, 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要延续米粉节、葡萄节的成功经验, 继续创新办好节庆活动, 进一步发挥节庆品牌的带动作用, 使之成为兴安旅游的靓丽名片。

四是互换平台, 实现共赢。通过与周边县市、其他旅行社互换平台、互相宣传, 节约宣传成本, 实现共赢。目前, 兴安的游客以周边省份、市县居多, 可以与各地旅行社交流沟通, 开设展销会、联谊会, 互相推广旅游产品, 以实现景区资源互补。兴安县与吐鲁番市结为友好县市, 也可利用资源文化存在较大差异的优势开展旅游推介会, 开发西北市场。

(二) 多渠道筹措资金, 完善配套设施

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充足的资金保障, 如果仅仅依靠政府财政的拨款, 显然发展速度和规模都要受到一定制约, 因此必须进行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资。作为政府部门, 要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 争取国家各种信贷补贴资金, 积极引导中外投资者参与兴安旅游资源项目开发建设, 通过合资、股份制等形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 为大中小各类企业投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同时, 加快旅游景区的基础建设, 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如景区大门、道路亮化美化工程, 酒店饭店硬件设施建设, 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建设, 旅游厕所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基础性设施建设, 优化旅游环境, 完善景区软、硬条件, 使之达到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

(三) 突显主题化, 实施捆绑营销

景点主题化是当今文化旅游业的新潮流。兴安县可以根据不同的旅游资源特点开发不同的文化主题, 使旅游形象更加鲜明。例如, 灵渠、水街等景点着力以“秦文化”为开发主题, 白石、漠川等景点以“湘桂古商道-南方丝绸之路”为开发主题, 秦家大院、古严关等景点以“历史人文景观”为开发主题, 红军烈士碑园、界首红军堂等以“红色革命文化”为开发主题;猫儿山、华江等以“原生态文化”为开发主题, 超然派、兴怡山庄等以“休闲文化”为开发主题, 让游客体会兴安源远流长的文化, 由古到今、由“红”到“绿”体会兴安旅游的丰富多彩。

另外, 精心策划、设计旅游路线, 实行“捆绑营销”, 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古迹旅游等景点结合起来, 形成吸引力较强的复合型旅游路线。例如, 将兴安的红色旅游与休闲农家乐结合, 临近红色景区的附近村落可以结合红色主题开发一系列参与性较强的活动, 为游客提供吃、住、娱一条龙服务, 不仅可以强化红色旅游的主题, 同时也能促进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再者, 兴安可以与其他县区、省市联合开发相似旅游资源, 实现景点“并联”营销。例如, 湘江战役纪念碑园可与贵州红军长征遗址联合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灵渠可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组成联合科考游;猫儿山可与三江源、八角寨、天湖等景点可组成桂北科考游;超然派山地自行车、乐满地国际高尔夫大赛可与五排河国际漂流大赛、八角寨国际登山大赛等组合成桂北体育旅游路线。但在旅游资源捆绑开发时, 要注意与周围景区在吸引物上实现互补, 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建设。

(四) 开发旅游系列商品

旅游商品是旅游产业延长链上的一个重要部分, 投资少、见效快、回报大。要将文化内涵融入到商品中, 积极研发一系列独具兴安特色的旅游商品, 涵盖吃、穿、住、行、娱等各个环节。这些商品既可以包括景区主题宣传纪念品, 也可以包括当地特有的农副产品、绿色食品、特色手工艺品。例如, 灵渠景区可利用“秦文化”开发出一系列具有主题色彩的文化产品、手工艺品;华江景区可利用竹林资源开发特色竹雕等工艺品;就地建立农产品开发加工基地, 将兴安米粉、白果、葡萄、柑橘、秦堤三花酒等农副产品设计成包装精美、方便携带、体现兴安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 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商品的经济效益。

在加快兴安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 必须充分认识到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 坚持绿色发展, 促使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实现“美丽桂林”永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桂林市旅游局规划编制组.桂林旅游“十二五”规划[Z].2010.

篇4: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

明确任务,直奔目标

兴安盟国土资源局决定从2013年至2015年,利用3年的时间,按照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将全盟现有62个基层国土分局(所)分期分批地建设好、发展好。2013年建成15个标准化基层国土分局(所)、2014年建成25个标准化基层国土分局(所)、2015年建成22个标准化基层国土分局(所),并全部跨入自治区基层国土分局(所)标准化建设的先进前列。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兴安盟基层国土分局(所)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在软件建设上,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达到“三统一(统一国土标识、统一上岗挂牌服务、统一工作文明用语)、五有(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流程和办事指南、有一支结构合理的职工队伍、有一个信息化办公系统、有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八上墙(政务公开上墙、业务办理流程上墙、岗位职责上墙、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上墙、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墙、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上墙、矿业权设置分布图上墙,工作人员公开承诺上墙)、十七表簿台账(值班登记表、签到考勤表、测量标志登记表、群众来信来访登记表、群众来电登记表、上级部门转交办信访案件登记表,学习记录簿、会议记录簿、来文登记簿、来电登记簿、印鉴使用登记簿、土地证书签收簿、权属纠纷登记簿、农牧户建房用地审批监督台账、建设用地情况登记台账、非煤矿山巡查台账、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台账)”。

在硬件建设上,本着基层国土分局(所)标准化建设“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硬件要硬、软件要软”的原则,在基层国土分局(所)没有办公场地、交通工具匮乏、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坚持“盟局筹一点、旗局备一点、项目集一点、财政扶一点”相结合,先后投资2,507万元建成了巴彦高勒、新林、代钦塔拉等21个标准化的基层国土分局(所),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既充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又树立了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良好的形象。

明确重点,全面履职

一是科学设定考核评价标准。出台了《兴安盟基层国土分局(所)基础业务建设规范(试行)》,涵盖了耕地保护、土地复垦、农村土地整治、村民宅基地审核和报批、土地变更调查、土地登记发证、设施农业和养殖用地备案与管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初审、执法监察、矿产勘查开采日常监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调解处理国土资源信访问题、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等6大项25小项60条具体工作内容。

二是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在基层国土分局(所)均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编制了服务大厅办事指南,制作了告知单,从业务受理、审核到审批全部实行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实行便民告知卡服务,告知卡印有业务流程、工作人员分工、职责、联系方式等,免去群众来回跑分局咨询事宜的麻烦。推广便民流动服务,在开展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和宅基地审批等工作时,根据群众农忙等实际情况,积极主动上门服务,现场确权达到3,268次,现场办公审批宅基地1,423宗,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再造工作流程。将农村宅基地审批发证、集体建设用地审批、设施农业用地备案审批等工作时间一律缩短到3天以下,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在基本农田划定中,将责任落实到基层国土分局(所)。

四是开发了“局所联网办公系统”。以“金土工程”为契机,在“金土工程”未延伸至基层国土分局(所)的情况下,先行先试,2011年在扎赉特旗开通了局所联网办公系统,初步实现了视频会议、用地审批、土地登记发证、日常办公四项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节约了开支,现正在全面推开。

五是建立了“一张图”管理模式。结合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涵括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审批、设施农业分布、地籍调查、各乡镇地形图、遥感、卫片、航片等内容。“一张图”实现了涉及矿权、权属、利用、供地和补耕等业务在一个平台上查询及统计分析功能,有效解决了以往数据不能统一维护、不能共享的问题。

六是推广“一张表”档案管理模式。注重加强原始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确权登记发证、保管利用等档案均实现“一张表”管理,做好档案分类整理、立卷归档、装订成册,上柜上架等,确保档案的齐全和完整,全面准确翔实地掌握了辖区内各地类的土地面积、权属等第一手资料。

七是建立了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六诊”的新模式。即坚持“预诊”抓苗头,以动态巡查、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为契机,组织人员深入村屯,深入田间地头,围绕信访热点拟定预案,提前介入;坚持“门诊”解民忧,严格执行信访接待日制度,群众随访随接待,妥善处理信访群众提出的问题;坚持“急诊”化矛盾,对一些突发性事件或群体上访事件实行特事特办,有针对性地做好调处工作;坚持“出诊”抓调处,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问题,上门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坚持“会诊”解难题,对情况复杂、处理难度大的问题,联合调处难题;坚持“复诊”查落实,对已办信访问题进行跟踪督查,确保调解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实行处理信访矛盾纠纷“六诊”模式,很多信访矛盾都在基层化解了,上访率下降了90%。

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一是加大基层基础建设力度。确保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必备的办公设备和用于执法巡查的车辆,切实解决工作经费和设备不足问题。目前,阿尔山市、突泉县、扎赉特旗、农垦分局的基层国土分局(所)办公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其他旗市办公经费政府已经同意,正在逐步解决。2013年盟财政局拿出200万元,首次为盟监察支队和6个旗县市监察大队配备了7台统一标识的专业执法车辆。

二是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兴安盟国土资源局努力推进基层国土分局(所)人才梯次培养、人才储备、轮岗交流等工作,拓宽干部培养使用渠道,调动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以突泉县为试点,经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了9名基层国土分局(所)长,这种模式已经在全盟全部推开。在增编进人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协调旗县市党委、政府,选调了18名学习土地、矿产专业的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国土分局工作。目前,已经理顺了困扰多年的干部管理体制机制问题,畅通了全盟国土资源系统科级以下干部横向纵向交流轮岗渠道。

篇5: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

永顺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国土资源 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等制度的通知

各股、室、站、所及中心:

为规范我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高执法监察人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州国土资源有关规定,我局制定了《永顺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度》等9项制度,已经局班子会议研究通过,现印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二OO九年六月二十九日

23国土资源违法案件集体会审制度

一、为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时、合法、有效地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会审是指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的主持下,召集内部有关人员,通过集体审议的形式,对本级立案查处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违法事实、证据资料、查处程序、适用法律、处理结论等进行讨论、审议,并提出处理意见的集体审议事项。

三、违法案件会审由执法监察大队提出会审申请后,经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同意后进行。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具体组织工作,由分管领导主持,执法监察大队的相关执法监察人员、其他相关股室的负责人参加。

四、会审依据: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五、会审内容:

(一)事实是否清楚;

(二)程序是否合法;

(三)定性是否准确;

(四)适用法律是否恰当;

(五)处理意见是否合法。

六、会审程序:

(一)听取案件调查人员对案情及处理建议的汇报。

(二)审查涉案证据资料;

(三)审查案件处理程序和法律文书;

(四)审查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准确性和适当性。

七、会审会议主持人根据会审讨论情况,提出如下会审意见:

(一)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二)违法事实与情节需作进一步查实和补充的,由案件承办人员进一步核实情况,查清事实,提交下次会审会议再审;

(三)适用法律不准确,定性不准,重新确定案件性质;

(四)会审认为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报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后,按有关规定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违法案件按规定应当给予当事人行政处分或党纪处分的,报局长办公会议审定后,按干部管理权限,向有关纪检、监察部门或任免机关提出处分建议。

八、案件处理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多数与会人员意见,依法作出处理意见。

九、一般违法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因情况特殊不能按期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局分管领导批准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

十、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会审讨论决定后,严格以法定程序执行,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分建议书和涉嫌犯罪的案件移送书,应当按照会审意见确定的原则作出。

十一、会审时应指定专人做好会审记录。会审记录应当如实准确地记载会审人员发言的观点和内容,并形成会审会议纪要,经与会人员签字后,一并归卷存档。

十二、参加案件集体会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得向外泄露与会审事项相关的内容。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上报备案制度

一、县局执法监察大队应每半年将正在查处和结案的案件报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备案。

二、县局执法监察大队对在查处中确定为重大的或者上级国土资源部门交办的案件,应当在结案后7日内上报州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备案。

三、向州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上报备案的重大案件包括:

(一)州国土资源局执法监支队构交办、转办,需要限期上报查处结果的案件;

(二)性质恶劣、情节严重、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非法批准占用、征用基本农田10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30亩以上,或者其他土地50亩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

(四)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者其他耕地10亩以上,或者其他土地20亩以上的土地违法案件;

(五)无证采矿、越界采矿,非法所得达50万元以上的案件;

(六)采取破坏性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经济损失达50万元以上的案件;

(七)非法转让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业权获利巨大(探矿权50万元以上,采矿权100万元以上)的案件;各类矿业拒缴、欠缴、拖缴矿产资源补偿费数额较大的违法案件。

(八)县局执法监察大队认为应当上报备案的其他典型案件。

四、备案材料包括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结案报告、行政处罚决定书、党纪政纪处分建议书和处分文件、国土资源犯罪案件移送书和法院判决书等;正在查处的案件报阶段性报告。

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一、县局执法监察大队负责受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举报工作,并设立举报电话(0743-5222276;0743-5235480)。各中心所应在办公场所设立举报箱并定期开封。

二、接到群众举报,受理人应做好举报登记记录,并及时报告相关领导。

三、对群众举报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按照“归口交办、妥善处理”的原则,及时进行查实,并通过一定的方式告知举报人。

四、对举报案件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在初步查明事实的七日内立案,并在一个月内结案。对不具备立案条件的,应将调查结果按时反馈给举报人。

五、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对署名举报的,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对外泄露其姓名、住址等情况。

六、对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和查处违法案件发挥重要作用的举报人,应给予适当的奖励。

七、应建立违法行为举报台帐档案,对举报情况和处理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通报和总结。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一、为了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行为,提高执法监察水平,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错案,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过程中,因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法规不当而作出的具体行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违反法定程序或超越法定权限的行政处罚案件。

本制度所称过错,是指行政执法人员,由于故意或者过失,致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具体行政行为。

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因下列情形之一,被依法变更或者撤销的,应当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没有法定的行政处罚依据而实施处罚;

(二)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处罚幅度;

(三)违反法定的行政处罚程序;

(四)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五)其他情形。

一年内造成过失错案一宗,重新进行执法监察岗位培训,考核上岗;错案二宗,给予通报批评;错案三宗,给予行政处分。

四、有下列情形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一)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伪造、销毁、藏匿证据,更改案卷材料,或者提供虚假事实,造成错案的。一年内造成以上错案一宗,除向当事人赔礼道歉、依法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外,要给予行政处分和取消当年所有的奖励;一年内错案二宗者,除负以上经济责任及处罚外,给予行政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违反保密规定,向案件当事人通风报信,或与当事人串通,教唆当事人伪造、销毁、藏匿证据或提供虚假证据,致使案件事实认定错误,造成错案的。情节严重,造成较大影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各级负责人违法批办与案件有关的事项,或者越权干预案件的调查、处理,造成错案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严重警告以上处分。

五、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中,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案件调查、审核工作出现重大疏漏,造成错案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其他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给予行政处分。

六、遵照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造成错案的,不追究责任人员的责任。

七、对案件定性或者处理表示并保留不同意见的执法监察人员不承担错案责任。

八、追究错案责任人的责任应当遵守以下原则。

(一)实事求是的原则;

(二)有错必究的原则;

(三)责任自负的原则;

(四)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九、对错案责任人,应根据其过错情节及造成危害的程度,采取批评、责令向当事人赔礼道歉、依法承担全部或者部分对当事人的赔偿费用、暂停执法监察工作或者收回执法监察证等处理措施。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应当给予错案责任人行政处分的,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十、错案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错案责任人的责任。

(一)对及时发现错误并主动纠正,且危害不大的;

(二)情节轻微,未造成后果的;

(三)属于过失行为的。

十一、错案责任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加重追究责任。

(一)有受贿、索贿等徇私舞弊情节的;

(二)对控告、检举、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打击报复的;

(三)干扰或阻碍错案追究工作的;

(四)一年内发生两次以上本制度所列过错行为的;

(五)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追究责任的情形。

行政执法证管理使用制度

一、为规范本系统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保障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做到行政执法合法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证件,是由湖南省政府统一印制,州人民政府统一核发的《行政执法证》。

三、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人员应当申领《行政执法证》。《行政执法证》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执行公务的身份凭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在依法执行公务时,应当主动出示《行政执法证》表明身份,亮证执法,并在有关文书的记录中记载执法人员姓名和执法证件编号等。

四、申领《行政执法证》的资格条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本系统行政执法监察和行政执法监督岗位的;

(二)具有良好的在政治素质;

(三)经过县法制办举办的行政执法培训并考试合格者。

五、申领《行政执法证》的范围。

(一)局党政一把手;

(二)分管业务工作领导;

(三)执法监察大队及法规股工作人员;

(四)各中心所、股室从事执法监察工作的相关人员等。

六、《行政执法证》仅限持证人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涂改和毁损。持证人调离执法岗位、被辞退、辞职、退休或不再直接承担行政执法任务时,应及时收回行政执法证件,统一退回县法制办。

七、行政执法证件遗失的,原持证人应及时报告执法监察大队,再按照程序向县政府法制办申请补发。

八、行政执法证件必须按要求进行年审注册,未经注册或者未能通过年审的行政执法证件无效。

九、行政执法人员因行政执法过错受到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处理的,由局法规股及时收缴其行政执法证件,并上报县法制办。

十、省国土资源厅统一核发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参照本制度管理,若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统计制度

一、按照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要求,确保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数据统计资料及时报送,特制定本制度。

二、县局执法监察大队及各中心所应确定专人负责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统计和分析工作。

三、各中心所应当在每月21日前将违法案件和查处情况统计报表上报县局执法监察大队,执法监察大队应当在每月23日前将违法案件和查处情况统计报表上报州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支队。并按要求报送分析报告。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统计应当按国土资源部统一制作的表格填写,不得自行印制。

五、统计报表、分析报告应由局分管领导审签,加盖县局印章后上报。各中心所的统计报表、分析报告由所长审签,加盖中心所印章后上报县局执法监察大队。

六、统计数据要准确、真实、全面,不得弄虚作假,不得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涂改。杜绝拖延不报,影响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违法案件统计汇总的情况。若经上级检查发现有此类行为发生的,视情况通报批评或给予纪律处分。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村级协管员管理制度

一、为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发现机制,及时发现违法行为,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协管员的确定。每个行政村确定一名协管员,原则上确定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兼任该村的协管员。具体人员名单由中心所衔接当地人民政府确定公布,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然后核发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协管员上岗证。

三、协管员工作职责。

(一)负责本村国土资源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基本知识宣传工作。

(二)协助县局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协助当地中心所做好动态巡查工作,做好本行政村的耕地保护工作,特别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及时制止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耕地和其他土地的违法建房、非法采矿、毁田取砂等行为,并及时向当地中心所报告土地、矿产等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协助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报和组织避让工作。

(三)协助做好所辖村国土资源管理日常检查、监管、登记、调处等工作。

(四)协助中心所在本村的动态巡查工作,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协助上级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工作。

(五)对本村不能制止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及时上报(24小时内)。

四、各中心所定期组织协管员学习国土资源有关法律法规。

五、各中心所要建立协管员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协管员会议,对动态巡查工作进行总结、部署,加强学习交流,提高协管员保护耕地和矿产资源责任意识,及监督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工作能力。

六、协管员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并立即报告当地中心所,中心所要按照规定定期统计报表,并上报县局。

七、保障协管员补贴经费。对协管员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在执法巡查中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有案不报,甚至隐瞒的协管员,及时予以更换。对因此造成不良后果的,移交有权机关追究协管员的相应责任。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学习制度

一、为了提高执法监察人员执法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执法监察队伍,结合我局执法监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学习内容。加强理论学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执法监察的重大决策。加强法律法规学习,重点学习行政法规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熟知违法案件查处程序。

三、学习方法。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学习方法,每周四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保证学习实效。

四、督促检查。不定期地检查中心所执法监察人员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学习内容、学习笔记。检查结果纳入个人考核。

五、综合评比。每年年终进行一次综合评比,努力营造 “比、学、赶、超、帮”的浓厚学习氛围。

主题词:国土资源

执法监察

制度

通知

永顺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

2009年6月29日印

篇6: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

为保障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全面落实喀什地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努力开创“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新路子,及时发视、有效制止国土资源违法行为,xx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与大队成员签订动态巡查工作目标责任书。

一、X

X县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成员是实施动态巡查工作的主体,对所辖范围内承担巡查具体工作,要对所辖各乡(镇)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矿区全面巡查,要组建巡查组,分片包干,确定专人负责,把巡查责任落实到人。

二、划分动态巡查区域,一级巡查区为城乡结合部、公路线两侧。基本农田保护区和本地主要矿区;二级巡查区为经济较富裕的乡(镇、场)、村和本地其它矿区;三级巡查区为辖区内未被划定为一、二级巡查区的其它区域。

三、动态巡查时间,一级巡查区要每周重点巡查二次,二级巡查区要每月巡查一次,对三级巡查区要进行不定期抽查。农闲季带和节假日以及其它非农建设高峰期,矿山乱采滥挖易发时期要增加巡查次数,必要时进行全天候巡查。

四、动态巡查重点要防范非农建设违法占地和破坏耕地上,防治大曲积群众性无证非法开采和破坏矿产资源。

五、动态巡查要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监察信息员的作用,认真处理群众举报,要设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举报电话,切实做好举报受理工作。

六、建立动态巡查台帐登记制度。台帐登记内容包括巡查时间、巡查人员、巡查地点和巡查情况记录。

七、动态巡查中发现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时,要立即口头予以制止,同时核准当事人情况。违法现状,查明违法事实和程度,做好巡回检查情况登记、报告,并及时送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对当事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要依法处理。

八、巡查人员检查和制止违法行为,必须有2人以上。进入现场应当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件。

九、地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建立量化的动态巡查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制止率。违法案件的发生率和查处率。通过巡查,各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所辖范围违法案件的发生率下降10%以上,违法行为的制止率达95%以上,违法案件的查处率达98%以上。

篇7:兴安盟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动态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依法查处违法案件,实现“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新路子,依据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动态巡查责任制,是指由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以及乡(镇)国土资源所,通过将所辖行政区域分等定级,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严格考核的方式,开展动态巡回检查的工作制度。

第三条动态巡回检查工作,按照查处与教育、责任与奖惩、本级巡查与上级抽查、部门执法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均应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建立定量指标考核体系,实行奖惩挂钩。

实施动态巡查工作的主体,是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执法队伍。日常巡查任务,主要由专业执法队伍承担。

基层国土资源所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动态巡查工作,其工作人员均应承担动态巡查任务。

第五条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配备巡查工作需要的交通、通讯工具及其它办案器材,保证工作经费。

第六条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乡、村、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网络,做到执法监察信息反馈快捷、通畅。

第七条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均应设立举报信箱、公布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对及时举报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个人,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奖励机制,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应切实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巡查区域等级范围与责任

第八条动态巡查的内容是:土地的开发利用和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九条巡查区域等级按照国家重点保护的资源对象和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进行划定。

一级巡查区域为:城市规划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和辖区内国道、省道两侧的土地以及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与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蕴二级巡查区域为:乡镇政府所在地规划区、基本农田以外的农用地、乡村结合部、县(乡)道路两侧的土地和一级巡查区域以外相对集中的矿区。

三级巡查区域为:村庄规划范围内、村庄周围侧的土地和零散分布的矿产资源所在区域。四级巡查区域是上述区域以外的其它区域。一、二、三级巡查区域为动态巡查的重点区域。

第十条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动态巡查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全省动态巡查工作;

(二)定期、不定期组织跨市域的互查活动;

(三)对下级的巡查效果进行随机抽查;

(四)对下级巡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对省辖市动态巡查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一条省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动态巡查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本行政区域的动态巡查工作;

(二)组织市辖区局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巡查;

(三)定期、不定期组织跨县域的互查活动;

(四)对一级巡查区域进行重点抽查;

(五)对下级巡查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本级执法监察人员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考评;

(七)对县(市、区)动态巡查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

第十二条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动态巡查中的主要职责是:

(一)指导和协调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巡查活动;

(二)对辖区内的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对一级巡查区域进行重点巡查;

(三)对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本级执法监察人员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考评;

(五)对基层国土资源所的动态巡查整体情况进行考核。基层国土资源所对辖区内的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全面巡查,并对本级巡查人员的巡查情况和效果进行考评。

第三章 动态巡查

第十三条动态巡查主体和基层国土资源所要对本辖区的巡查工作做出规划和月度计划,将巡查区域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划定的巡查区域要明确主要责任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

第十四条动态巡查工作采取普查与抽查、专项与随机、定期与不定期、自查与交叉的形式进行。

第十五条根据本办法确定的主要职责、巡查区域等级和违法行为发生的趋势与规律,确定巡查频率。基层国土资源所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域每10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域每20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域每30天巡查不少于一次。

县(市、区)巡查主体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域每15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域每30天巡查不少于一次,三级巡查区域不定期随机巡查。

市级巡查主体对辖区内的一级巡查区域每3个月抽查不少于一次,二级巡查区域每6个月抽查不少于一次,对一、二级巡查区域不定期地组织县域的统一互查活动。

在土地违法行为发生的多发时段、高发区域和矿种价格上扬时期应加大巡查频率。

第十六条建立动态巡查台帐登记制度。台帐登记内容包括巡查时间、巡查线路、巡查情况记录和巡查人员。如发现违法行为,必须记录违法现状、制止措施、当事人或其他证人的简要情况说明以及因及时制止违法行为而挽回的经济损失。

第十七条巡查人员必须具备忠于职守,通晓业务,秉公执法,热情服务的职业道德,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

第十八条巡查主要责任人员对负责的巡查区域负有领导责任。依据巡查规划和月度计划制定实施方

案,确定巡查频率,及时解决巡查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巡查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责任区域内的巡查工作,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并将其制止在萌芽状态。对拒不停止或已形成违法事实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违法行为,及时向主要责任人员报告情况,并报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

第十九条巡查人员检查和制止违法行为,必须出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证件。

第二十条对巡查发现的违法行为,巡查人员要积极向当事人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说明其行为将产生的严重后果,促使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中止、纠正其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轻微,且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巡查人员应当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自行改正。巡查人员应当将违法行为的改正情况,记录在动态巡查台帐之中,并制作完成《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报送主要责任人员。

违法行为严重,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巡查人员应当责令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向当事人、相关单位和知情人员询问有关情况,对违法现场进行勘测,并将相关情况记录在动态巡查台帐之中,制作完成《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经主要责任人员审核,报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第二十一条《动态巡查发现制止违法行为情况报告》应载明:

(一)违法行为人的基本情况;

(二)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基本事实;

(三)巡查人员已经采取的制止措施;

(四)巡查人员的处理建议。

第二十二条对巡查发现立案查处的违法案件,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适用法律法规准确,符合法定程序和职责权限。

第四章 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实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的情况,作为考核下级部门执法监察工作的首要指标。考核结果是评先、奖惩的主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动态巡查工作考核实行百分制。

(一)全面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划分巡查区域等级,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的,记10分。未划分巡查区域等级,或未分片包干,责任落实到人的,扣5分。

(二)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巡查频率,进行全面巡查、重点巡查和抽查,并在违法行为多发时段、高发区域、易发时期加大巡查频率的,记土10分。未按本办法规定的频率进行巡查,或加大巡查频率的,扣5分。

(三)动态巡查台帐规范,登记内容全面的,记5分。未建立巡查台帐的,扣5分;台帐登记内容不全面的,扣

2.5分。

(四)对发生的违法行为,能够及时发现、制止,没有形成违法案件的,记20分。在一级巡查区域10天巡查内,二级巡查区域20天内,三级巡查区域30天内发现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多发时段、高发区域、易发时期期限减半),未能及时制止,没有形成违法案件的,每件扣1分;已形成违法案件,没有及时报告有行政处罚权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案查处的,每件扣1.5分。未能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形成违法案件的,每件扣2分;

(五)违法案件立案率达100%的,记20分。低一个百分点,扣4分。

(六)立案查处的违法案件在法定期限内结案率(含依法作出处罚决定、被处罚主体自觉履行处罚决定、提出处分建议或移送司法机关、申请执行四项内容)达100%的,记20分。已经结案,但超越法定期限的,每件

扣0.5分;没有结案,属处罚决定未依法作出,或该提处分建议没有提出,或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或被处罚主体不自觉履行处罚决定,处罚机关也不申请强制执行的,每件每种情形扣1分;没有结案,属没有做出处罚决定的,每件扣4分。

(七)违法案件发案数较上个考核期下降10%的,记15分。少下降一个百分点,扣4分。上述七项扣上限为分配分数值。

第二十五条考核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勘察、组织评议、综合评分的办法进行。省对市,市对县(市区)每年考核一次;县对基层每半年考核一次。

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考核综合评分90分(含90分)以上的为优秀;70—90分(含70分,不含90分)的为合格,70分(不含7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考核为优秀等次的,考核单位应给予通报表彰;考核为不合格等次的,考核单位应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取消被考核单位本及下在本系统的先进评选资格。

第二十六条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应对本级的巡查责任人员进行定期考评,考评结果与奖惩、任用挂钩。

上一篇:2018-2022年中国漱口水行业运行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下一篇:植物科技系学生会五月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