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2024-04-09

“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社区工作计划(精选11篇)

篇1:“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一、惯例工作打突击战,惯例工作是街道工作的框架和主干。

已融入街道工作的全过程,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完成好这些工作必需围绕关键时期、关键环节打突击战,才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是围绕发挥党员作用。动员他参与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分层次抓好党建工作。对离退休党员,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余热;对辖区内的老劳模、老功臣、老干部、老专家、老英雄定期组织慰问,让他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对下岗失业党员,组织他学习技术,提高技能,协助他实现再就业;对在职党员,加强其“八小时外”管理,鼓励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经常性工作,有力增强了街道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多形式开展文明创建工作。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特殊纪念日,围绕重要节日组织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营造了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

三是全方位推进廉政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围绕树立良好形象。注重细节和务实。日常招待用餐和外出就餐费用上必需经主要领导同意,一餐规范每人不得逾越十元。坚持开展发挥批评和自我批评,定期开展典型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要求党员干部对存在问题进行自查和整改。坚持把办案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围绕热点、难点、疑点问题主动反击查处案件,几年来5个街道办事处没有一位党员干部因违纪被查处。

全力提高工作效率。依照“人员经费按标准,四是围绕调整支出结构。公用经费按定额,专用经费按项目”原则,突出抓好支出结构的调整,大力推行支出过程公开化、管理规范化、节约社会化、效率最大化,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

二、稳扎稳打一鼓作气,重点工作打攻坚战。

更有复杂性和艰巨性,街道的重点工作是市委、市政府交办或确定的需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的阶段性或临时性工作。这些工作既有时限性、目标性。必需集中精力,克难攻坚才干取得好成果。

确保信息准确高效。各街道都对领导分工进行了调整,实施人口普查登记攻坚。从上到下确定了包保责任。为确保数据准确无误,设立了补报中心,对见不到人的住户,通过物业、小区主任等多渠道查找联系方式及时补登。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抓区域重点,实施平安创建攻坚。整治热点难点部位。以整治城郊结合部和治安热点难点部位为突破口,会同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对公共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出租房屋等进行反复集中清理整治,治安状况明显好转。二是抓保护重点,集中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和市场经营行为。组织老党员、老干部成立绿色网吧监督队。加大对学校周边、各种娱乐场所、出租房屋及暂住人口的专项治理,取缔了黄、赌窝点。三是抓防控重点,强化外来人员管理。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招聘了协管员,实行违法犯罪案前管控倒查制度。

三、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民生工作打持久战。

民生问题既是难题,民生工作无小事。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也是主题,更是街道工作锲而不舍、常抓不懈的核心课题。

二抓清查责任化,坚持低保工作高标准抓。一抓操作公开化。三抓操作规范化。依照《低保操作规程》狠抓调查、评议、发放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好每一道关口,做到精细化操作和管理。慧阳街在全市首先开展了低保全民评议大会活动,有67户不符合条件的被取消低保资格。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街道、社区把促进就业再就业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全方位抓。就业是民生之本。狠抓四项工作。一是发挥街道社区服务平台作用,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实现了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愿望人员至少有一人就业。二是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守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守业发明条件,形成了以自主就业为主,守业带动就业为辅的新格局。三是加强街道社区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传送给辖区居民,使下岗失业人员不出社区就能得到高效的服务。四是对困难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通过送服务、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解决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难题。

四、灵活机动各个击破,非常工作打游击战。

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成为全市的重头戏。随着我市“三三一”兴市战略的实施。

一是全民动员积极参战。充分利用亲朋好友、同学同乡等关系。由一个副主任专职抓项目和招商,千方百计挖掘信息和渠道。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能人的作用,引进了地热供暖等一批经济和环保兼顾的项目。

三是真心实意跟踪服务。坚持“招得来”与“留得住”两手抓、两手硬,街道把为群众服务与为企业服务同等对待。着眼于改善招商服务质量,经常深入企业及时了解存在困难,和企业主交朋友,协助解决存在问题,以真诚感动了投资者,也引来了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形成了良性循环。

范文网

篇2:“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切实加强和完善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一步强化劳动保障基础工作,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以推进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

二、目标任务

将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延伸到街、乡(镇)和社区。做到一个明确”四个建立”即:明确街、乡)镇和社区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中的基本职能。建立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组织体系,实现一个目标。以街、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依托。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建立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适时维护;建立劳动关系台帐和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劳动关系基础信息,实现动态管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规范用工行为,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

三、方法步骤

推进工作从 年 月 日开始。共分为准备启动、组织实施、总结验收三个阶段。

(一)准备启动阶段

1制定工作方案。街、乡(镇)要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组织机构,明确目标任务。

2进行动员部署。月 日召开全区启动大会。

(二)组织实施阶段

1配备专职人员。此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街、乡(镇)及社区要按照区里统一要求,目前劳动保障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将推进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从各街、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现有人员中选配1名素质高、业务熟的人员,专门负责推进工作,其他人员予以配合。

2组织岗前培训。每个街、乡(镇)聘2名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经考试合格者分别聘为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并分别颁发证书。

3建立备案制度。按照省、市全面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劳动用工备案,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4开展全面调查。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要对辖区内所有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逐一采集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信息,并录入微机建立台帐。

5组建协调机构。街、乡(镇)组建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社区组建劳动关系协调小组。

6扩建监察网络。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延伸到街、乡(镇)和社区。建立一个检查、监督、指导的完整工作体系。

7分步专项治理。各街、乡(镇)和社区要根据调查统计的汇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按专项、分步骤提出治理意见,逐级上报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采取上下联动的方式统一进行专项整治。

(三)验收阶段

1检查分析。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找出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具体成因,并对加强社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和基础平台建设工作等,向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建设性意见,全面总结推进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工作总结报告,上报区推进领导小组。

2联合检查。组织有关人员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各街、镇(乡)推进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按照目标要求量化评比,同时将考核结果纳入考核指标。适时召开全区推进工作情况总结大会,对推进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先进典型进行总结表彰。

四、组织领导

区成立以区劳动保障局局长为组长,为加强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区总工会副主席,区中小企业局副局长,区民政局副局长,区工商局副局长,区地税局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由区劳动保障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成员包括:区劳动保障局各科室,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劳动保障局。区就业服务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会、区中小企业局、区民政局、区工商局、区地税局相关科室。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

一是时间紧,这次推进工作。国家和省市要求我 月底前完成,需要我集中精力加快推进。二是任务重,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延伸,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进一步明确任务抓紧落实。三是意义大,这次推进工作对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需要我高度重视。为此,各街、乡(镇)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展工作过程中,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亲自组织、部署任务,要量化责任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到人,高标准地完成任务。

(二)加强指导。

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各街、乡(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召开分析会,解决疑难问题。要经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特别是要深入问题较集中、困难较大的社区面对面的指导,全力抓好基础调查工作,掌握用人单位基础信息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用工不办理备案的问题,从源头上杜绝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重点解决用工不签劳动合同的问题,切实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加强督导。

对推进工作进展较慢、动作迟缓的社区要进行督查、督办,各街、乡(镇)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督导工作。对督查后工作改进不大或仍没有进展的要在全区进行通报批评,对工作扎实、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扬。

需要各部门整体行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是一项系统工程。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适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共同推进工作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引导。

特别是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从源头上堵住了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工作中会遇到阻力,会有很多困难,为此,要对用工单位加强引导,要使每一名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成为政策宣传员,深入宣讲劳动用工备案的程序、劳动保障监察对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和标准等。同时,要借助新闻媒体的作用,通过建立专栏、专题等形式,全社会广泛宣讲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的重要意义、作用。同时,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用人单位在新闻媒体上曝光,为全面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进社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篇3:山东:启动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

近日, 山东省全面启动高校毕业生社区就业计划, 力争“十二五”期间, 全省5452个城市社区基本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再用3年时间, 全省17669个农村社区基本实现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就业。

据介绍, 该计划列入“三支一扶”基层服务项目, 单独设立“社区服务”分项, 与其他项目同步报名、选拔、到岗, 提供相同标准的工作生活补贴, 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山东省将积极创造条件, 推动表现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在社区实现长期就业。鼓励从事过社区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在当地就业创业, 落实有关扶持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市、县 (市、区) 出台创新性政策, 积极吸引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就业。

篇4:“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其实,茉藜园社区作为北京市社区科普工作典型早已名声在外。早在2009年,就已经有科普组织、新闻媒体、社区居民、学生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参观学习。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参观人数达到2万人。来参观的人无不对茉藜园社区科普工作的细致、全面、深入交口称赞。

茉藜园社区科普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得益于社区居委会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更得益于北京市科协从2008年开始实施的“社区科普益民计划”。

2008年6月,北京市科协联合市财政局共同实施了“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以城镇社区为对象,以提升基层科普能力、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目的,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重在建设”的方式,加强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场馆和户外科普设施建设,引导科技工作者到社区开展科普活动,壮大科普宣传员队伍。

自2008年开始实施计划以来,北京市累计投入奖补资金5 200万,奖补优秀科普社区358个,占全市社区总数的13.4%;奖励优秀基层科普场馆90个,优秀社区科普宣传员820个。四年多的工作实践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

1)搭建起社区科普工作平台。北京市各区县党委、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纷纷成立了由分管领导担任领导,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区县科协把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作为推动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组织社区按照创建要求开展创优活动。领导高度重视,创建目标明确,充分调动了基层社区的积极性,有效带动和促进了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

2)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在计划的带动下,“十一五”期间,北京市新建和完善社区科普活动室263个,购置科普硬件设施、科普展教品2万4千余件;通过社会招、邀标方式,形成6个系列13个主题131件科普产品;全市18个区县都建成社区户外科普园地;新建、改建、扩建科普画廊4 000多延米,增加科普图书36万余册,科普设施、资源条件的明显改善,提升了社区科普服务能力,也使社区科普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为广大居民参与科普创造更好的条件。

3)科普宣传员隊伍明显加强。几年来,北京市社区科普宣传员人数从1 216人扩大到3 851人,建立了200多支10人以上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普宣传活动4 000多次,受益人数达300多万人,比计划实施前增长1倍以上,科普益民的覆盖面和工作成效十分显著。丰台区基本上所有社区都成立了社区科普协会,组织开展社区科普工作。西城区牛街街道建立了科协、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志愿者组织等三级科普工作网络,科普志愿服务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参加到科普文化活动中来。

4)资金带动效应日益凸显。优秀科普社区利用奖补资金的示范效应,有效吸引、带动各方资金投入,使社区科普投入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和2009年,全北京市社区科普投入超过8 000万元,比该计划实施前提高一倍以上。朝阳区科协每年拿出80万元,率先开展区级优秀科普社区评选活动,调动了街道、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了逐级联创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石景山区苹果园社区是经济适用房社区,2008年列入计划支持对象后,争取、吸引了市政市容管委、红十字会、计生委、地震局等部门相继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建成了内容丰富的地下科普中心,体现了计划“四两拨千斤”的资金带动效应。

5)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开始形成。计划有效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参与科普的积极性。目前,北京市社区科普共建单位从284个增加到481个,既有科普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学校、科研院所,还有综合性、专业性科技场馆等机构,一些专业学会、协会发挥自身专家优势和资源优势,深入社区,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取得良好成效。北京自然博物馆深入社区,定期开展科普巡展,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欢迎。

北京市“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的实施,激发了全市社区科普工作的活力,使社区科普活动参与度和知名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把科学知识真正送到居民身边,提高了居民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品质,让社区居民真正享受到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计划的继续深入实施,必将为社区居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北京市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

篇5: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实施计划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主任、副主任任正、副组长;建设一支社区党风廉政宣传员和监督员队伍。聘请社区居民骨干担任党风廉政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设立征求意见箱、廉情联络卡,帮助社区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宣传,对社区党员干部实施党风党纪监督,使党员干部勤政、廉政从八小时之内向八小时之外延伸,从工作单位向居住地拓展。



二、进一步加强“廉洁文化进社区”活动的阵地建设、载体建设在原有廉政文化设施的基础上,把居务公开的情况,党风廉政的先进典型,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等,上牌、上栏广泛宣传;依托社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继续开辟廉政图书角,积极主动和街道党工委、纪工委联系,索取有关廉政文化教育的资料、书刊,为社区居民提供廉政读物。

三、加强党员廉政教育方面,做到“五个一”。

1、开展每月一次的党员民主生活会;

2、组织一次科学发展观报告学习会;

3、开展党员奉献的主题活动(为社区残疾人、困难户、低保户送进行“一帮一”

活动);

4、进行一次党员志愿者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

5、写一篇关于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四、利用社区远程教育,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居民观看廉政电教宣传片(每月一次),进行廉政文化电化教;积极协调公益电影放映队(每年二次),在辖区居民群众当中播放廉政文化和爱国主义影片;利用社区网站开展有关廉政文化进社区宣传和网上讨论、点评活动,学习社区党员为居民办好事、办实事等正面宣传活动。

五、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廉政文化知识。

1、继续利用宣传窗定期对廉政典型人物事迹及相关廉政文化知识进行宣传。

2、继续在宣传橱窗上开辟“清风园地”、“普法园地”专栏,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宣传反腐倡廉的内容,对青少年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崇尚廉洁的道德观念。

3、在暑期组织青少年举办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书画、讲廉政小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4、组织居民举行学唱廉政歌曲、廉政文化文娱表演;召开党员、干部家属廉政座谈会;组织青少年举行“争做反腐倡廉好少年”宣誓仪式;

篇6:“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标准(试行)》,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根据县纪委的相关要求,现就我社区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试行》的要求,以“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主题,以培育良好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目标,以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为重点,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将反腐倡廉工作有机地结合到社区工作中去,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

二、组织领导

1、牵头负责

由社区党支部负总责,文化专干牵头组织。

2、组织协调

社区党支部、社区综治、社区民政配合做好“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

3、具体责任

社区党支部指导社区文化专干为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的各项活动具体实施。

三、主要任务

1、加强阵地建设

1)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如利用社区阅览室、市民学校等场地,开办廉政文化课堂,把它们建设成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2)利用社区宣传橱窗等场地,制作和展示廉政宣传图板,进行廉政宣传。

3)将“廉洁家庭”纳入“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倡导清廉、节俭、诚信的家庭美德。

2、建立骨干队伍

1)建立廉政文化宣传员、监督员队伍。从居民群众中聘请廉政文化宣传员和监督员,作为廉政文化进社区的骨干力量。

2)发挥辖区党员、青年志愿者、社区群众文艺演出队在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讴歌清正廉洁,抨击腐败现象,弘扬正气。

3、组织各类活动

1)组织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强化廉政文化的宣传。

2)制作一批廉政宣传图板,宣传反腐倡廉知识,在各小区举行巡回展。

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进行廉政知识的宣传。

四、具体措施

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与创建文化社区、人文社区、平安社区以及和谐社区等工作结合起来,强化社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陈设廉政书刊。

1、开展“一把手”讲廉政课活动,结合社区支部工作会议,邀请街道领导为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党员、居民讲廉政教育课;

2、在社区阅览室开辟一批“廉政读书角”、“廉政书架”等,并利用各类居民座谈会等,与群众开展交流互动;

3、举办以“明月照乾坤、清风入家园”廉政警句征集比赛,加强廉政文化宣传;

4、发挥社区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文化阵地作用,制作一批廉政宣传图板,在各小区进行展示, 宣传反腐倡廉知识;

5、结合法制宣传活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廉政宣传教育活动;

6、播放廉政宣教影碟,组织小区居民群众观看;

7、结合五好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开展“廉洁家庭”评选;

8、聘任一些威望高、作风正的离退休老干部、老党员、青年志愿者和社区居民担任廉政文化宣传员和廉政建设督导员,并在社区设立廉政建设监督信箱,接受群众监督。

五、活动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开展社区廉政建设的有益探索,有利于提升社区廉政建设水平,在社区形成浓厚的廉政建

设氛围,形成“人人讲廉、人人保廉”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进一步推动辖区廉政建设。

2、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党支部把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与其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根据统一安排,精心组织各类活动,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3、因地制宜,确保实效

党支部要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意识充分体现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强化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要注重结合实际,探索有效载体,因地制宜地开展好“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充分调动辖区广大党员、居民和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力争通过活动,推动辖区廉政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篇7:社区争先创优活动实施计划

大城街道共和巷社区成立于2001年11月,由原来四个居委会合并而成,社区办公场所位于新华路90号,面积326平方米,社区设有政务大厅、会议室、阅览室、办公设施基本齐全,社区所辖区域东起弥陀寺巷,西至青年北路,南至民主东路,北至泰山东路,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10家,门店320个,住宅楼60栋,居民院落20处,现住户1820户,5780人,其中纯居民987人,青少年824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1名,男2名,女9名。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 97人,其中离退休党员60名,下岗失业党员23名,在职党员5名,外出流动党员2名,学生党员2名,退伍军人党员5名。

共和通过学习上级党组织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各项文件,在展开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认为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在于:能不能真正充分发动社区党员积极参与、能不能落实好载体、能不能形成突出部与结合部。确立了“创先争优、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为主题,“爱岗敬业在社区,“五好三领先”为载体”为载体,做到“五好,三领先”。

一、先进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活动,是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贯彻落实到“认真搞

好三个服务,开创和平里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活动。社区承担服务大众,将党的政策实施与贯彻的任务。党员干部在争先创优活动中要做到带头模范作用。集合实际工作,积极为人民服务,对生活困难人员做到一对一帮扶。

提倡低碳生活,积极创建“绿色社区”,配合指导辖区单位绿化,改造排放设施,做到高利用,低污染。将创先争优活动的先进性要求与实践项目的现实性要求紧密结合,就能推动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共同进步。

二、突出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示范作用,进而促进群体社区居民以党员的作为模式为自身生活模式具体讲,主要有:

(一)、宣传低碳生活

1、党员和党组织利用其他专题会议和其他场合,宣传低碳生活。

2、召开专题会议和项目启动仪式,率先由社区党员志愿者参与,号召居民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

3、定期开展绿色环保学习,并开展各种“净化、绿化、亮化”活动,改善让我们的生活环境。

(二)、党建工作侧重多种形式的低碳生活。

1、发放低碳生活宣传册,成立低碳生活志愿者联谊会,交流心得。

2、党员率先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展“多走路、少开车”。

3.、在低碳生活志愿者联谊会的基础上,选拔以党员为主的3-5户“低碳生活示范家庭”,就是说,他们生活中每个细节都能体现低碳生活,主动从自身做起,以为典型。

4、联络社区内的单位、物业公司、学校等的党员和党组织,共同开展“养护绿地、降低碳排放”等主题活动;同时,积极外联,在条件具备的时候,组织植树造林活动或认养绿地活动。

篇8:“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一、“课余社区活跃计划”颁布的社会背景

“课余社区活跃计划”(Active After-school Communities,英文缩写AASC。以下简称为“AASC计划”) 是由澳大利亚政府发起并由澳大利亚体委 (Australian Sports Commission,ASC) 实施的战略规划,是澳大利亚政府建立健康、活跃生活方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AASC计划”旨在为初等学校的适龄学生和经常不参加体力活动的儿童在课余时间里参加体力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并保证参与的持续性,使他们通过积极的经验和乐趣,培养他们的体育情感以鼓励其参加当地的体育俱乐部或组织。参与课余社区活跃计划的体育组织,体育俱乐部,当地社区组织为小学生提供高质量、安全和有趣的课余活动。“AASC计划”是一项免费的全国性的健康促进计划,计划的内容是为澳大利亚境内的5~12岁的小学生每天下午3:00~5:30提供免费的体育活动, 活动的频率是每周至少2~3次,且每次组织活动至少要有超过15人参加。“AASC计划”的项目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马戏、板球、舞蹈、高尔夫、体操、曲棍球、草地滚球等全澳90多种传统或非传统的常规健身活动项目。[7]

二、“课余社区活跃计划”的设计理念、目标

(一)AASC 计划的目标

为“生命而运动”是AASC计划的指导理念。通过游戏而不是特定体育技战术的训练实现学生体育情感及体育兴趣的培养,而这也正是游戏过程所关注的核心。每项游戏的设计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每个游戏介绍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体育知识的学习。 “为生命而运动”的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关注点在于:

第一、游戏的本身才是重点。发展孩子体育技能和策略是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而不是传统的基于纯粹的技能演练。游戏本身应是活动期间关注的重点,并使孩子思考实际上做了什么及为什么做,每个体育或体力活动都要设定一定的目标和技能发展, 并围绕这些目标,有针对性的选择实现目标的游戏。

第二、协调者———游戏中教练的角色定位。教练为学生设定挑战的目标并使他们通过游戏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去执行特定的技能。教练提供执行技能的关键训练点,然后为孩子们设立必须通过活动才能解决的挑战任务。这样孩子们就会从事适合他们能力层次的活动,并教会他们通过自我探索、相互合作完成学习。

第三、教练依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变化游戏。通过改变游戏活动使学生增加参与体育活动的数量和增加活动的挑战性是非常宝贵的。学生的反馈反映游戏是否产生了预期的结果。教练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不断改变游戏,并通过思考以下问题以确保各种能力层次的儿童参与的数量达到最大化:游戏是否具有趣味性?孩子们是否乐于参与游戏?游戏是否具有包容性?游戏的过程是否实现了游戏的目的?游戏是否确保了高参与度?是否所有的孩子们都在游戏中接受了挑战?游戏是否安全? 如果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就应对游戏做出调整和改变,使游戏变得更加容易或困难等,以适应不同能力水平和背景的参与者。

第四、游戏的设定应注重儿童少年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在游戏的过程中教练应积极创设一个鼓励和支持的环境,让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体验,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并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二)AASC 计划的目标

通过全国协调的计划提高澳大利亚小学生的体育活动水平;在高质量、安全和有趣的体育活动,以及其他有组织的体力活动方面提供更多的包容性的参与机会;激发当地社区参与体育和其他有组织的体力活动。作为联邦政府提高澳大利亚儿童健康政策的一部分,AASC计划面对澳大利亚小学和校外服务中心,必须满足下面三个条件:1.参与对象必须是小学适龄儿童;2.AASC计划必须是在课余时间段内提供服务;3. 各服务站点拥有合适的设施保证计划的完成。

三、“课余社区活跃计划”的实施

(一)建设 AASC 计划服务站

服务站是主要的推进载体,这个服务站需要满足如下要求:

管理方面:AASC计划必须作为免费的服务来提供,作为澳大利亚政府承诺促进澳大利亚儿童的健康水平;为各种能力层次的儿童提供全面的活动; 配置协调员来处理AASC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与AASC计划当地的区域协调员联络;及时、满意的完成所要求的行政程序;参与并积极支持所要求的AASC计划的研究和评价工作;提供在潮湿和干燥气候下合适的设施服务;只有完成ASC注册的社区教练方可递送服务计划。注册的社区教练的名单可以从当地区域协调员处获取;根据澳大利亚饮食指南在每一个活动期间为所有参与的儿童提供营养补充;按照条款和条件,利用AASC资金在资金有效期内支付推送活动。

推送方面:AASC计划的推送服务必须符合规定的时间段、频率、规模、活动量。计划的推送服务应在AASC计划的资助期间完成;确保所有AASC计划活动的积极监督,以保证服务站的责任要求及支持社区教练的管理行为,鼓励最大限度的参与;在活动资助期间,提名一位已经或将要完成免费AASC社区教练培训计划的监督员、协调员或职员。[9]计划推送过程中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需经过AASC计划的相关区域管理者和运作管理者准许。

推送服务人员的构成:AASC计划十分注重社会的力量来推动计划的实施,对推送服务的人员来源持开放的态度,校外保健服务职员、教师、高中生或大学生、国家或州体育组织的官员、地方体育俱乐部成员、私人提供者、父母、监护人、运动员和专业教练等任何人都可以使AASC计划走入更多的澳大利亚儿童的生活,使他们享有健康、活跃的生活。计划通过积极有趣的途径将孩子们引入到体育活动,促进他们积极的生活。其中社区教练必须在ASC完成注册并取得教练资格后才能在AASC计划的服务站推送AASC计划服务。

(二)开发为“生命而运动”的相关图书资源

AASC计划“为生命而运动”的相关图书成为推动计划实施的重要资源,图书资料的设计主要是为参与计划的小学适龄儿童提供AASC计划服务的地方社区。这些图书资源涵盖了篮球、马戏、板球、舞蹈、高尔夫、体操、曲棍球、草地滚球、武术、投球、橄榄球、垒球、铁人三项、极限飞碟、排球等项目内容,除此之外还有对教练员的指导与培训、活动仪、活动DVD等。 这些资源都是供免费使用。此外,澳大利亚体委和国家体育组织制定了初级体育计划,贯彻为“生命而运动”的理念,通过修改澳式足球、棒球、板球、马术等游戏来教育适龄小学生具体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家长参与

AASC计划鼓励父母参与计划的实施 。 参与AASC计划活动的学生家长被认为将会重视体育的价值,视AASC计划为将孩子引入体育的重要契机; 通过资源的有计划协调和实施来支持AASC计划的沟通信息,引导孩子参与体育或有组织的体力活动; 重视家庭教育对AASC计划的促进。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等途径参与到AASC计划中:第一,为孩子签署AASC计划的报名参与表;第二,申请社区教练岗位;第三,监督AASC计划的执行;第四,协助社区教练实施计划;第五,担任AASC计划的驾驶员;第六,撰写文章报道AASC计划的实施进展;第七,为AASC计划活动用球充气等;第八, 机会合适的情况下参与游戏等。

(四)风险保障机制

AASC计划中的社区教练和校外服务中心并不在ASC保险的范围之内,ASC也不为他们购买和支付保险费用。因为社区教练(不管是有偿的还是志愿的)并不是ASC的雇员。在ASC登记后的社区教练在AASC服务站从事计划推送工作。因此,社区教练、学校以及校外服务中心的保险成为保障AASC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申请AASC社区教练在注册时要求声明是否携带相关保险及保额,然后ASC将此信息提供给各服务站。但是ASC并不检查申请者所声明的保险信息的存在性、准确性及合适性,也不对服务站点关于申请者所声明的保险信息的存在性、准确性和合适性做任何保证。鼓励每个教练确认保险的现状及入保目的的合适性是每个社区教练(不论是有偿或志愿) 和服务站点的责任。

(五)培养社区教练

1.社区教练资格的取得

只有通过注册的教练才可以为课余社区活跃计划提供服务。申请者首先要进行预备注册申请,如果预备注册申请表获得了积极的评价,申请者会收到AASC计划的预备注册教练资格证明,然后在AASC计划中担任现场服务协调员(site coordinators)时要带好卡片和身份证以备检查。取得预备注册教练资格的社区教练有6个月的试用期,在此期间完成实践评估任务,并获得完全注册。如果在试用期内没有获得完全注册,则预备登记失效,社区教练将无资格再为AASC计划提供服务。在此之前,区域协调员会联络被试用的社区教练以完成正式注册的评价。要通过正式注册,试用的社区教练要以“为生命而运动”的理念,在一组适龄学生、适当的设施和设备、按照正式注册评价提纲的要求进行60分钟的体力活动展示。

对这一实践的评估由区域协调人员、学校或校外服务总管完成。评估合格的社区教练将获得正式注册的资格,并从区域协调员那里获得认可证书。对评价不合格的社区教练进行反馈,作为将来的评估依据。此外,已通过正式注册的社区教练如果不及时更新注册的话也将失去在AASC计划中提供服务的机会。如果再想参与AASC计划的话,必须要和区域协调员联系,并讨论相关的要求。

2.社区教练的角色与责任

社区教练在AASC计划中的角色是为适龄小学生提供合适的体育运动或有组织的体力活动。贯彻实施“为生命而运动”的理念:参加免费的社区教练培训计划(Community Coach Training Program ,CCTP);在活动的过程中注重游戏的趣味性与锻炼价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动中应进行明确、简单的指导,考虑所有孩子的理解能力,通过学生来展示活动;活动过程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如果学生不喜欢活动,应该有另外的个人设备(如跳绳等)供学生使用; 活动期间,教练本人应充满积极和热情的态度。社区教练的承担者可以是学生、俱乐部教练、教师、父母、 志愿者、专业和初级教练、社区成员和运动员、AASC计划社区教练训练计划提供免费的培训。

3.社区教练的工作过程要点

执行计划之前,社区教练首先要与区域协调员联系讨论为计划提供的设施和设备。其次是充分了解计划的相关援助政策及行为管理政策。第三,决定执教对象的孩子年龄。最后,选择便于修改的游戏和活动。考虑到游戏与活动的难度,确保学生有能力参与并取得一些成绩等。计划执行期间,在完成以上工作程序之后,应完成以下工作计划:一是确保带有照片的身份证明,有适合儿童工作的证明及相关保险信息;二是根据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使用适当和有趣的活动设备;三是通过告知孩子基本的规则,建立新的游戏,并确保游戏和活动的安全性。游戏和活动要求的提高应根据参与者的反馈确定;四是考虑学生的不同年龄范围,使学生建立自己的挑战目标;五是如果参与的人数在活动结束时少于最低要求的数量,教练应该与服务站点的协调人员进行讨论并联系区域协调者;六是与服务站的员工一起管理孩子的行为和安全;七是通过激励的办法鼓励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八是每周尝试着改变活动内容和变化小组成员以保持计划的趣味性;九是营造积极、包容的活动环境,并按照计划周期执行计划,在活动结束时通过询问学生以获得对游戏或活动的反馈。计划结束时社区教练应要求学生做好总结并向学生说明下一步活动内容。

(六)课余社区活跃计划运作的监控

区域协调员和社区教练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有助于AASC计划的有效实施,计划执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将得到处理。然而,如果问题要通过评估才能确定的话,区域协调员和社区教练之间将协商讨论并制定将计划执行提高到可接受水平,评估结果也会以信函的形式递送给社区教练。区域协调员与社区教练确定好下一次的评估时间,如果评估满意也将会通知社区教练,否则将会与社区教练再次讨论存在的问题。此时,区域协调员会帮助社区教练制定达到或保持标准要求的计划。如果随后的评估仍然不能达到要求的话,AASC计划将会对社区教练启动退出程序。社区教练因故不能继续执行AASC计划, 协调员将会帮助他们完成整个退出程序,退出AASC计划的社区教练再想加入AASC计划的话需要根据退出计划的时间长短再次完成注册的相关要求。

四、澳大利亚“课余社区活跃计划”的经验与启 示

(一) 统筹与合作: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合作是 AASC 计划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AASC计划的考察可知,计划是由澳大利亚政府发起并由澳大利亚体委实施的战略规划,是澳大利亚政府建立健康、活跃生活方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的发展壮大靠的是澳大利亚政府、地方企业、体育组织、俱乐部、当地理事会、学校、地方社区、 家庭以及相关社会个体的共同努力。正是相关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合作成就了AASC计划的顺利实施。

而审视我们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相关政策,更多的将发展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责任局限于学校。 政策计划推进力量的单一化,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AASC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给我们带来不少参考价值。首先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少年儿童体育活动政策的顶层设计,并充分发挥相关机构、社会组织与个体相互结合的力量,推进政策计划的实施。 其次,政府部门应发挥协调与引导的作用。积极推动俱乐部等体育社会团体的建设,并为此提供资金、场地设施建设等物质保障。此外政府还应积极营造少年儿童体育活动的舆论氛围,从观念上引导家庭、学校、社区体育组织、体育指导员等为少年儿童创设积极的体育活动环境。

(二)理念与路径:“为生命而运动”的理念及以 “游戏”为活动形式是 AASC 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特征

AASC计划坚持 “为生命而运动 ”(Playing for Life) 的活动理念,以游戏的形式使少年儿童通过 “玩”的过程参与体育运动或其他有组织的体力活动,实现生活的价值和建立活跃的生活方式。这种以游戏为活动的形式为少年儿童参与活动创设了有趣和包容的环境,也确保了所有能力层次的儿童和小学生拥有“参与”的体验。参与性的包容环境和有趣的游戏内容保证了计划的参与和顺利实施。

我们在制定或实施少年儿童体育活动计划时, 要切实避免成人化的体育教育形式。“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参与游戏是少年儿童的兴趣使然,也是他们成为社会人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少年儿童成长的心理特征,以游戏的形式、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实现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使他们在天真、活泼、 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三)教练与指导:社区教练是推进 AASC 计划 的关键因素

AASC计划为澳大利亚儿童提供了90多种可供参与的课余体育活动,计划的成功实施离不开社区教练的参与。计划充分发挥了社区教练的作用,并对社区教练的来源、社区教练的培训、社区教练的注册过程、社区教练的工作过程要点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AASC计划对社区教练的重视程度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

我国在1993年开始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来,至今认证了一大批“持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但是我们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队伍建设、 功能发挥、实践能力、特殊技能、继续教育、奖励报酬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因此,首先应在充分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一大批业务技能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其次,应将这些培训后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推向广大社区或社会体育组织,使他们真正走到指导体育活动的第一线。第三,解决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后顾之忧。通过购买保险、酬金补贴、级别认定等方式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四)家庭与责任:重视家长的作用是推进 AASC 计划成功实施的重要力量

吸纳家长的参与也是AASC计划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家长被认为是理解和支持儿童青少年从事体育和有组织的体力活动的重要力量。家长可以通过申请社区教练岗位、撰写文章报道AASC计划的实施进展、机会合适的情况下参与游戏及一系列途径参与到AASC计划中推动计划的实施。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场马拉松的话,“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未必就会“输”在终点线上。我们的家长应从理念上进行根本性的改变,将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位,使孩子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身心无忧地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开放与包容:AASC 计划服务推送人员来源 的开放性

从AASC计划推送服务人员的构成来看,计划十分注重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计划的实施,对推送服务的人员来源持包容的态度。校外保健服务职员、 教师、高中或大专学生、国家或州体育组织的官员、 地方体育俱乐部成员、私人提供者、父母、监护人、运动员和入门的专业教练等都可以申请参与推送AASC计划服务,使其面对更多的澳大利亚儿童,使他们享有健康、活跃的生活。

对于我们来说,在制定和实施少年儿童体育活动计划时,应突破学校、政策制定部门等局限,扭转 “责任主体”单一化的局面,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参与少年儿童体育活动政策的实施;吸收社会各界志愿者,特别是对少年儿童教育有所专长的志愿者参与计划服务;营造全社会都有责任参与少年儿童健康促进政策实施的环境。

摘要:依据文献资料、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澳大利亚“课余社区活跃计划”产生的社会背景、设计理念、参与要求、资源保障、社区教练的工作过程要点、计划的监控和实施效果等问题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为我国少年儿童体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篇9:社区植入计划的植入

2月28日,成都的多数艺术机构还没开始春节后的工作,毗邻南二环的东湖公园内已开幕了一场群展——当天下午3点,由艺术家俞可策展的“社区植入计划”在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户外广场举行了开幕式,参展艺术家包括曹晖、崔岫闻、谷文达、刘俐蕴、缪晓春、隋建国、向京和张大力,展品以雕塑、装置和影像作品为主,共计46件,启用的室内展厅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室外也有张大力等艺术家的中等体量雕塑作品展示。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们对“公众”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七八十年代的艺术家们仍处于理想主义氛围,他们当时的彼此通信中不乏“艺术家是不需要被理解的,也无法被理解”之类的句子,将自己视为“精英”和“超人(来自尼采的定义)”,直到80年代末,“艺术家”还常常被作为“自由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反面典型见诸官方媒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艺术家都站在“集体”的对立面——即使他们表面上做出一副“我相信群众,相信集体”的政治正确姿态,但在私下里,《乌合之众》等群体心理学著作却备受推崇。

到90年代,艺术家态度的转变很大程度上来自市场的需要——仅仅依靠采集中国当代艺术样本的西方收藏家是不合适的,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中国社会在世界语境中的特殊状态能够保持多久。正如一处繁茂的雨林必然有一套稳定的自循环系统,想要长久维持中国艺术的生态,必须培养国内的消费市场,而“群众”正是市场的基础。他们不理解艺术,艺术家有义务让他们理解——“文革”造成的审美教育空缺正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好机会,一切都在重构,一切都可以重新书写。对“群众”来说,中国当代艺术是裹挟着西方的哲学、宗教和社会价值观而来的,这些观念也是现代生活的支柱,双方一拍即合,和谐相处,80年代艺术家们曲高和寡的状况被完全颠覆了。

在北京,八九十年代的艺术家们在家关起门来画画还要防着被居委会大妈举报“不务正业”,而现在的艺术家工作室聚落已经成为市民游览的“文化景观”。

我们今天所说的“社区”正是“群众”在固定地域内居住形成的具体化体现,城市人口流动频繁,但一个已经成熟的社区是相对稳定的。依附社区存在的产业除了传统的餐饮、日用品商店等生活服务之外,所谓的“文化设施”也成为新兴产业。传统的文化配套以图书馆或书店为主,而网络阅读的流行导致书店逐渐消减,画廊、创意小店、美术馆在城市中开设得越来越多。如果说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是广义上的社区配套机构,那么作为“麓山国际”社区的配套文化设施而建立的成都A4当代艺术中心就是此类新兴社区附属机构的典型,迄今也有7年历史了。

“社区植入计划”这一展览名称简单直接,点出了此次展览的主旨——既不是对艺术观念的探讨,也不是对艺术流派的“检阅”,在文献性和前卫性方面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求“普及”和“互动” ——艺术没有标准,但这一展览有标准,“群众”就是标准。展馆所在的东湖公园是一处典型的市民广场——远离任一专业场所,北边是城市交通主干道二环路,西邻贯穿成都市的主要水脉府南河,南边是密集的居民小区,东侧则是人流量非常大的商业广场和餐饮区。这个地理环境可以说是完全开放的,无法制造“内部观摩,生人勿近”的神秘感,“社区植入计划”的低姿态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很容易让观众在展览现场获得超出心理预期的感受。

展览主题“门槛低”,反衬得入选艺术家和作品很有用心。进入展厅,最靠近前台的入口处就是向京的一组真人比例雕塑,背对观众,头抵墙壁的少女很容易被误认为真人。这一入场方式使得现场时常听到观众的惊叹声“哎呀,我还以为是个真人!”。一个简单的错觉制造手法,让“艺术”和生活的距离稍稍拉开了一些。

绕过少女雕塑《尽头》,依然是向京的另一件雕塑《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是一匹肌肉紧致姿态优雅的白马——少女和白马,这样的寓意简单又浪漫。在女艺术家里面,向京的雕塑总是弥漫一种白日梦似的不真实感,让作品的视觉重量感大为减轻,明明是沉重的铜或玻璃钢,却让人觉得纤细、柔软。这匹白马相当受女性观众的喜欢——感叹了入口处少女雕塑的真实感,紧接着掏出手机与白马来个合影,几乎成为女观众入场的标准流程。

在向京这组作品的对面墙上,展览前言显得不那么起眼。与展览的规模相比,前言的遣词造句是比较谨慎的:“这样一个城市中心所规划出的文化社区,正是为了对应人们文化诉求而采取的行动。怎么能让艺术回归于它的出发点,建设性地让艺术与民众有更多的相遇,如何用一种现实的态度感悟当下世界与我们之间仍然存在的距离,正是这次展览的诉求。”所谓艺术的出发点是什么?民众对于这一场相遇的态度如何?展览的诉求仅仅是一次感悟还是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这些表述显得有些模棱两可,展览的组织者们应该有所预期,但是直到布展完成,他们大概还不知道结论是什么。

其余7位艺术家的作品也大多以一人一个空间单位的形式来展现,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都在两件以上。张大力的一组青铜雕塑旁边陈设着他完成于2014年的最新油画系列,两者在内容、主题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毫无联系,完全可以在空间上分隔开来。隋建国的参展作品《重力》依然是对时间、重力等物理标尺的具体化体现,是纯粹的形式感探讨。与之相邻,曹晖的“肉感”雕塑一直很有争议,他塑造的动物都裹着一层粉红色的、如人类婴儿一般的光洁皮肤,这样的嫁接对观众来说可能有点恶心,或者说是一种对异类物种“拟人态”的生理性排斥。

刘俐蕴的两件架上综合材料作品《无——有》系列和另一组软装置《联结》都用棉花和丝线制成。《无——有》用白色棉线和银灰色手工用线盘成的圆圈贴在画布上,而《联结》则是无数悬垂的线圈与填充了棉花的山形枕头构造的山水空间,彼此呼应。老牌观念艺术家谷文达的影像作品《佛山项目和天堂红灯》与纸上水墨作品《谷氏简词——山川湖海》都出自他知名度非常高的代表作品,三联大屏幕影像的体量和视觉冲击力与正对面展墙上的小尺寸纸上作品构成对比,虽然感觉上有点牵强,但总算说得过去。另两件多屏影像作品分别来自缪晓春和崔岫闻,两位艺术家也都相应地展出了多件架上作品,是作为影像动态的定格诠释也好,是影像形式的补充也罢,最终都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视觉单元。

在这一场展览中,每个人的展示空间都是完整而和谐的,平均用力,没有问题。我认为,一个“没有问题”的展览在艺术史上是没有位置的,但在现实中往往更能生效。关于艺术本身的讨论有很多场合可以进行,一个有亲和力的群展在这个环境中或许是最为合适的。

篇10:健康社区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为指导,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创新服务为依托,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推进、梯次建设”的要求,展示“一居一特色、一居一亮点”为抓手,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为方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工作作风,力争在提高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推动永康办事处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和谐共荣”的文明和谐社区。

二、活动的目标任务

和谐社区创建的总体目标: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服务水平为总抓手,以人为本,加强领导,突出重点,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和谐社区建设工作考核实施细则》要求,抓住一个重点,开展好两个创建活动完成三个落实,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创一流领导班子;坚持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促进社区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1、以和谐社区构建为重点,加大社区建设力度。

一是继续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在原有的基础上,预计投入资金2万元改善社区的基础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扩大志愿者队伍覆盖面。继续深化三支队伍,即:党员志愿者队伍、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

三是优化社区环境,重点做好美化绿化工作,进一步巩固花园式街道、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家庭建设成果,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四是育社区服务组织,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积极培育、规范管理各类社区服务组织,逐步建立完善社区家政服务中心、社区法律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层次、全方位、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需求。

五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各社区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形成一居一品或一居多品。充分发挥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争先锋活动的基地作用;永军社区“为民工程”整合社区资源、通过共建开展“五民工程”,即“为民工程”、

“便民工程”、“助民工程”、“安民工程”、“乐民工程”,推动社区创建的深入开展;永财社区以居民自治为重点,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夯实社区各项工作。

开展好两个创建活动。

一是“和谐班子”创建活动。以好班子好队伍、好机制、好业绩、好作风为内容的“五好”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办事处每周一上午集中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每月集中学习一次,保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各部门针对各自的工作实际,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坚持“三会一课”、社区党员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制度,全面推进社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争先锋”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平安创建活动。加强打击和预防邪教工作对重点人员落实包保责任措施,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立群防群治网络加强社区治安防范力量。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全年无越级和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加强民调队伍建设,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开展“创四无”活动,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3、完成三个落实。

一是落实好政府55件实事。进一步完善包保责任制,将目标细化、量化,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将55件实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是落实好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建立健全“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全面提高计生工作依法行政水平,保证群众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落实人口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是落实城市扶贫工作。以“扶贫、济困、助孤、帮残”为宗旨,确保民有所依,民有所管。继续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普查,入户摸底,建立档案,做到数字清、情况明。对于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简化手续,及时再就业渠道,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做好城市居民低保信息的录入、大病医疗救助工作。开展社区内突发事件的困难户、特困户和弱势群体的调查工作。

三、主要措施。

1、统一领导,形成合力。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全街道工作的`方方面面。创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筹安排,实行块块负责、条条保证、条块结合的办法。形成在党工委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创建领导协调机构的力量,确保组织指挥体系上下贯通,协调联动。要加大对重点煤作的投入力度,为创建工作提供保障。各社区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对和谐社区创建工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畅通信息渠道,加大宣传反馈力度。

2、周密部署,长抓不懈。创建领导小组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详细的实施计划,对相关责任进行再分解、再落实。同时要注重长效管理,一抓到底,努力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

3、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社区要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普遍建立领导组织和工作制度,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把和谐社区创建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办事处

篇11:“社区建设的实施计划”社区工作计划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政府信息不对称、公用事业办事透明度不够、行政审批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重点,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深化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努力推动政务公开由静态的信息公开向动态的行政权力运行过程公开拓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经济繁荣、生态优良、社会和谐”现代化新城区和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整体水平,为全区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扎实推进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

规范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标准。以深入开展“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推进年”活动为载体,今年以巩固规范化、深化创新政务公开为指导。突出解决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和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业,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是拓展公开方式。今年在继续做好网络公开的基础上,把社会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以网络、报纸、揭示版、触摸屏及居民大会等多种形式公开与众,不断提高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透明度,便于社会的监督。二是扩大公开范围。去年试点的基层上,今年继续拓展公开范围和内容。深入抓好医务公开、校务公开同时,今年把人事、建设、农业、文体、计生、残联、肉管办等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也纳入公开范围和内容。下发了关于开展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建立了收费审核制度、公开收费程序、承诺践诺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我区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深化责任追究力度。今年对各事业单位事务公开情况除了进行定期检查之外,还要进行不定期抽查、联合检查和实地走访等形式,同时对检查结果实行备案制。每次检查结果除了备案以便年终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表彰之外,每次检查结果还要以不同形式向社会通报,努力促使事务公开不流于形式。

(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

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年要继续加大巩固和深化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一是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推行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各镇街、各部门都要把政务信息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公开。二是进一步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和载体,方便群众查阅政府信息。建设和完善便民查询点。加强社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配齐计算机和网络平台。有条件的镇街在办公地点配备信息查阅触摸屏、电子滚动屏幕等设施。三是积极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政务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政务信息采集制度和运行机制,各镇街、各部门要配备专门人员负责信息采集、报送和发布工作。整合信息资源,规范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管理,提高政务信息开发利用的集合效应。

(三)稳妥推进镇、街政务公开

今年镇街政务公开工作以增强服务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为重点,从农民最直接、最现实和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深入开展政务村务公开。

一是突出公开重点。各镇街要把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专项经费使用情况、镇街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工程项目招投标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和领导干部廉政等情况作为公开重点,做到及时公开,交群众一个明白。要抓好镇街基层站办所办事公开,扩大政务公开范围,提高基层单位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

二是加强政务公开载体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增加政务公开硬件建设投入,各镇街都要建立一站式(一厅式)办事场所。

三是加强村务公开、社区便民公开工作。各镇街要组织和指导好村务公开和社区的便民公开,不断拓宽政务公开范围,方便群众办事。

(四)不断提高政务中心管理服务水平

全区开展行政审批“优质服务年”活动,紧紧围绕重点工作。突出依法、便民、高效的原则。以政务中心管理服务上水平为载体,减少审批程序,缩短办事时限,延伸服务功能,提质提速”努力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平台。一是从服务发展大局出发,对行政许可及服务项目进行再定位,对审批程序环节再梳理,能取消的取消,能减少的减少,调整政务中心窗口功能和业务流程。二是试行行政审批全程无偿代办制。以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为试点,对涉及多个部门联合审批的事项,理清审批程序,划分责任,选配审批代办员,实施跨部门全程代办。三是正式实行基本建设项目“一次性”收费,使这项收费方式改革更加规范。四是区政务中心创新年检方式,优化年检程序,探索集中年检、联合年检、上门服务的新思路。五是加强办事窗口的规范化管理,坚持一个窗口进出,提高群众办事一次性办结率。健全规章制度,发挥行政效能监察作用,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的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开展好考核评议工作。

(五)稳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以政务公开为切入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稳步实施,着力解决政风、权责对等和行政运行公正透明问题,努力提高行政执行力和政府公信力。一是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争做群众满意公务员”活动为载体,职能定位上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履行职责上实现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执法行为上实现由“随意型”向“规范型”转变。二是加强政风建设,创造文明和谐的行政环境。突出宗旨教育和行政礼仪的培养,强化业务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三是加快建设和完善政府回应体系。拓宽反馈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强化服务功能。各镇街、各部门要配备专人负责政府信息收集工作,对反馈上来的信息要认真梳理,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区市长办公电话和各类媒体作用,及时反馈群众投诉、生活救助以及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解决。四是不断健全行政责任体系,强化行政执行力建设。突出抓好行政权力流程、界定权力边界、权责相统一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基础工作,全力打造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五是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服务型政府建设中,要从本部门、本单位实际出发,从管理细微之处做起,以群众感受和需求为导向扎实推进。要培树典型,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探索和实践,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走出一条符合人民群众意愿的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路子。

三、保证措施

1各镇街、各部门行政主要领导要对本镇街、本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负全责,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政务公开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指派专人负责日常工作;要把政务公开工作作为建设信用政府、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把政务公开工作与本镇街、本部门其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镇街、各部门要成立相关办事机构,具体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明确责任和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格局。各镇街、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整体合力。

2核心任务是执政为民,强化监督检查。政务公开工作主体是各镇街、各部门。工作的标准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因此,各镇街、各部门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要做到有部署,实施有措施,落实有力度。要加强对所属基层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检查,提高基层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水平。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认真受理群众投诉。今年,区里要继续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议体系中,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明确考核标准和责任追究,采取定期检查、随时抽查、专项督查等形式,加强各镇街、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检查,将检查结果累计作为工作考核测评的主要依据,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在全区通报。

3推进全区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要严格限制不公开的事项范围,发挥政务公开综合效应。通过抓好“八个结合”即把政务公开工作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相结合、与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相结合、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与投资体制改革相结合、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招投标制度改革相结合、与扩大基层民主相结合等形式。对不能公开或暂不能公开的事项,承办单位必须说明理由,并报本级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备案。

4及时发现和总结政务公开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强化宣传发动。各镇街、各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意总结经验,培养树立政务公开工作示范单位、典型个人和基层政务公开联系点,推广典型,促进全区政务公开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要采取散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横幅、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等形式,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宣传,提高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知程度,营造政务公开工作良好社会氛围。

上一篇:pets5写作范文下一篇:高配置机器在CC攻击需要做的调整WEB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