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台心得

2024-04-24

赴台心得(精选8篇)

篇1:赴台心得

台湾交流心得——程露

从台湾回来一个多月了,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会不自觉地让我想起以前在台湾的时光,也会不自觉地在心理比较两岸之间的不同。出于心理的某种情愫,多多少少对海峡那边的时光有些留恋,但回来后的心情还是愉悦的,毕竟奋斗的时光将会更多。生活如一条列轨,台湾像突然之间多出来的一个小站,而现在我又重回我的原始轨道,继续更加自信的奋斗。

交流之生活篇

虽然没有太多的文化冲突,虽然我们都是同样的黄皮肤说着同样的普通话,刚下飞机时对台湾的期待与原先的种种幻想总是有落差的,其实表面上的台湾都是和大陆一样:繁华的大都市,穿梭于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群,骑着机车戴着安全帽(台湾的所有机车都要有驾照,每个人都要戴安全帽,否则都会被罚款),生活节奏各个地区各个地区也有不同。只是细致生活后的一段时间,很多生活上的一些不同还是让我有些小小的不适应。

首先,是吃饭问题,我们习惯的是所有人围着一个大桌子一起吃着共同的饭菜,我们享受这样的氛围,喜欢这样的交流。只是在台湾所有人都吃着各自面前的一份便当,即使是有些时候那边的学校为了欢迎我们这些交换生举行聚餐也都是个人吃个人的便当,教导主任看到我们略带疑惑的眼神时解释道:在台湾便当是最普遍的,即使有些时候我们主席也吃便当。这样的聚餐多多少还是让我们感受不到那种热闹融洽的氛围。除了吃便当类的套餐我们吃的最多的还是火锅:大呼过瘾,神鼎,阿旺……吃火锅的价钱一般在100台币到150台币之间,饮料,卤肉饭还有各式各样的冰激凌都是免费的。

其次,他们那边的住宿。刚去的时候,我们被安排到那边学校给我们的宿舍中,原以为大家都一样是住学校的。后来我们才知道,他们学校的学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住得上宿舍的,必须经过抽签才能决定,有些运气好的抽到了有宿舍的都很高兴。宿舍的好处有两个:一是住宿费比较便宜,二是不用交水电费。住外面的房租总是很贵又有每个月的水电费要交。

关于交通,台湾的马路人行道很少,几乎都是骑机车或者自驾车的,所以一般的小城市不设人行道。繁华的大都市,人行道很窄,除非像夜市那样的地方整条马路都是人行走的,没有车子类的出现。繁华的交通还有熙熙攘攘的夜市,构成了台湾独特的一道风景线。

交流之学习篇

刚去那边,是他们学校的社团纳新的时候,在食堂门口,宿舍楼下,水塔前的广场到处都有他们的招纳新生的海报及工作人员,社团也是比我们丰富多了:舞蹈社、宿舍委员会、国标舞社、游泳社、合唱团、志工团、吉他社、塔罗牌社、机械动力研究社、登山社、钢琴社……一大堆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每一个社团的成立都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如在每年的11月到12月是他们的新社团成立的申请月,有想要成立新社团且符合学校相关要求的通过学校审核就可以成立。

一段忙碌的新生纳新之后是他们各个院的新生聚餐——也是由各个院的学生自己组织。然后才是正规的上课、学习阶段。一系列的活动当然也串联其中,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是学校比较鲜明的特色。

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备上,台湾的学校还是比较先进的。他们的图书馆共9层,每一层都是不种类的书籍,楼层也都设有各种各样的自习桌子,当然供阅读的软式沙发也相当的赏心悦目。在供研究的各个小间可以容纳2到4人,如果你想单独一个人不被打扰的话,也可以申请个人用的研究小间。图书馆的8楼视听楼层,专门供学生用来观赏电影视听音乐之用。

赴台心得——电子系电子科学与技术0801蔡明琼

来台学习心得报告

时间过得好快,不知不觉中,我已结束了在台交换学习,能作为2010届秋季赴台交换生的一员赴台交流学习一学期对我来说非常幸运,我所交换的台湾学校是国立云林科技大学,虽只有短短的几个月在台交流学习和生活,但是不同的文化体验和台湾学校领导,老师们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台湾同学对我们兄弟姐妹般的情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将成为我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回忆,以下是我这段时间来的交换学习心得: 云科大简介: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为台湾知名的科技大学,位于台湾云林县斗六市,经过了20年成长发展,现有工程,管理,设计,人文与科学等四个学院,20个系,34个研究所硕士班【及12个研究所博士班,学生总数约9700人,大学部学生约占63%,研究生约占37%。专职教师334位。学校占地面积约60公顷,其中体育休闲运动空间达15公顷,学校整体规划完善,环境整洁干净,几乎很少看到垃圾,并且对垃圾桶具有严格的分类制度,由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之分。校园绿草如茵四季如花,提供给师生优美的学习环境。校内生活: 宿舍生活: 我们的宿舍是由学校的宿委会统一安排的,初到宿舍,发觉宿舍的空间摆设与大陆的学校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晚上也采取了熄灯制度,与大陆不同的在于宿舍网络,是由学校统一控制,并且对每个IP 实行每日的上下载流量控制,每人一日最多可使用的流量为3G,虽会带来不便,但是这样一来,就有效的控制了长时间上网,对第二天的学习带来不好的影响。对于宿舍垃圾的处理,学校并没有统一收集垃圾的地方,但是每天下午5点固定会有垃圾车驶入校内,我们必须在那段时间里把垃圾丢到垃圾车里,错过了,就只能改天再扔。学生生活:

台湾大部分的在校生是在校外租房子住的,而上下学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摩托车(台湾人叫机车),几乎人手一辆。台湾学生的生活大概由学习,社团活动,校外打工三个部分组成的。台湾学生并没有在学习上花很多的时间,但是丰富多彩的社团生活让我眼前一亮,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热情更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云科大的社团大小总共有77个,可分为五大性质: 自治性社团(为学生会);学艺性社团(包括摄影社,陶艺社,咖啡研习社等)康乐性社团(吉他社,登山社,国乐社等);服务性社团(云大社区服务团,春晖社等)綜合性社團(为各大系学会),只要学生对社团有兴趣就可以加入,而不需要经过面试,笔试等考核,社团每周都有自己的聚社时间,大部分社员都会按时参加聚社大会和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宣传方式,是我们在大陆所没有见过的,除了发宣传单以外,贴海报以外,社员也会成群结队的在校园的路上,拿着宣传海报,一起大声的念出活动的主题和活动地点,引起路上同学们的关注,甚至在食堂,也会经常看到类似的宣传方式。学校的各种大型的活动 都是由各大社团合作完成的,比如校庆,跨年演唱会等。很多学生都把社团当做是自己在校的一个小小的家庭,社员间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别提有多温暖了。

在台湾的学校,每个学生除了拥有一个学号外,还拥有各自的校园信箱,每次学校有活动通知,便通过信箱告知每个学生,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及时的得到咨询。

每学期来临之前,学生都会进行网上选课,前两周是加退选的时间,第一周可以对自己所选的课程进行试听,如果觉得课程不合适自己,就可以退选,而选另一门的,这相对来说对课程的选择比较自由。但是每学期对所选的学分有上下限的限制,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修的总学分是固定的,但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每学期要选的学分。

云科大的必修课的考核方式与大陆学校蛮相像的。分为期中考期末考和平时成绩几部分,不同的在于,台湾学校期中考考完的内容在期末考中不考,这样就大大减轻了考试的压力。除了期中、期末考试以外,课堂上的分组作业和分组报告。

篇2:赴台心得

突然觉得不应该让自己的大学四年平淡无奇,不想只是在电视杂志上流览遐想远方的风景,于是我决定去到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去感受另一种气息,到海的那边呼吸另一种空气。

于是我报名了,经过一系列申请,我顺利的拿到入台证,感到非常的开心。在赴台前的准备工作很多,很多手续需要办理,所幸的是这些繁琐的事都是交流处的黄老师帮我们办理,减少了我们很多麻烦,相对而言老师非常辛苦,真的很感谢交流处的老师。

从下飞机到去学校的路上,眼里看到的,听进耳里,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国语,陌生的是沿途的街景,台湾国语里大陆人听不懂的话。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宿舍的老师便热情详细的介绍我们台湾种种,教会我们如何快速的融入生活。还有台湾的同学也非常热情,介绍我们这边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台湾人的热情,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

趁着空闲时间,我参观校园,尽管昆山科技大学不算是台湾顶尖的大学,但无论从硬件软件方面都可以说是非常的不错。学校占地面积不算大,但是到处的花草植被让学校显得格外幽静,能在这里学习一个学期,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因为是交换生,所以在这边选课是非常自由的,想选什么课都可以。发现设计的课跟大陆相同的非常少,想象这就是两岸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同,既然这样,那就选点自己感兴趣的课。

真正进入学习后,我真正的发现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台湾的小学到高中跟大陆的基本没差,都是属于填鸭式的。而到了大学之后,台湾就采用欧美的教育体制,基本上课程都是交流,讨论着学习。

台湾的课堂与大陆相比,最大不同就是轻松自在。第一次早上上课,我看到许多同学在肆无忌惮的吃着早晨,整个教室弥漫早餐味。而老师却也悠然自得的上着他的课。

另一个让我体会深刻的方面,就是师生关系。在我们观念中,老师和学生是不一样的个体,学生必须尊师重道。而在台湾不同,学生跟老师之间是朋友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对话可以有学习,生活,各种各样的琐事。我觉得这样不仅缩短了学生跟老师的距离,也更助于老师与学生一起学术上的研究。

学校的图书馆是个好地方。藏书很多,里面有长条沙发,配有台灯的书桌,供几个人讨论问题的小房间。

地下一层是一个书店,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和杂志,可能在图书馆你对某本书爱不释手的时候,在这里都能买到,图书馆丰富的资源和舒适的环境,让我对阅读有一种久旱逢甘霖的感觉,能阅读到这么多的书,我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跟假期去旅游,日月潭,阿里山,新竹内湾,台南的古迹,高雄听海风等等,每个地方都是美如画。

旅途中遇到各种各样的趣事,而也感受到了台湾人的热情,就一次在台南市我去找一个景点,可一直没有找到,最后一个台湾人热情的把我送到了我要找的景点。

转眼间,一个学期的交流就结束了。其实四个半月的时间在人的一生中只是一点点,但这段人生旅途给我的却远远超过它应有的份额。

篇3:浅析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产品的开发

关键词:赴台旅游产品,对策,旅行社

为了加强海峡两岸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中共中央新领导层与台湾当局一直进行着良性地互动,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作为一项惠及两岸人民的举措也日益得到两岸领导层的关注与商榷, 并达成了重要的共识。由于赴台旅游产品的特殊性, 部分旅行社在开发对策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这也引起了旅游业界及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笔者认为, 在旅行社开发赴台旅游产品的过程中面对发展瓶颈与问题, 应深入分析, 做好市场调研,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力保赴台旅游产品的品质, 充分挖掘赴台旅游产品的“可卖点”, 为旅行社走出当前“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圈, 在激烈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一、赴台旅游产品现状

1、经营赴台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权限

目前, 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公布了第一批指定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业务的33家旅行社, 其中北京有11家, 占总数的1/3, 其余旅行社分别位于天津、广州、上海、福建等其余12个省市, 也就是说目前仅有这33家旅行社拥有经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合法权益。同时, 组团社不得以“赴台旅游”名义组织大陆居民赴台从事经济、文化、卫生、科技、教育、宗教、学术等领域的两岸交流活动及国际性活动。

2、赴台旅游产品类型及价格

目前, 各家旅行社销售的赴台旅游产品多是“环岛观光游”, 大多是台湾当地地接社提供和包装的, 日月潭、阿里山、垦丁、太鲁阁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等景点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常规必游景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未开放“自由行”, 行程游览限制在10天之内, 采取“团进团出、配额管理”的形式, 参游人员在台湾期间须集体活动, 台湾当地接待旅游者限制在每天不超过3000人, 旅游价格在8000元—10000元人民币不等。

3、旅游者情况

首批开放了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云南、重庆、湖北、陕西和辽宁等13个省市户籍居民, 旅游者须持参团发票到户籍地出入境管理部门办理《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和旅游签注, 赴台旅游是按照户籍地进行管理和运营的, 非北京、天津、上海等13个省市户籍居民无法赴台旅游。目前大陆前往台湾的主要是商务和探亲客人, 年龄段分布在45岁—60岁的中老年旅游者。笔者认为, 此部分旅游者在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等方面比较富足充裕, 同时由于历史原因, 对于台湾地区有着种种情结, 因此出游意愿在开放初期是比较明显和强烈的。

二、赴台旅游产品现存问题

首先, 就目前旅行社销售的旅游产品而言, 大多数是由台湾当地旅行社提供和包装的, 因此产品类型较为单一、雷同, 且对市场需求调研不够深入, 难以满足潜力巨大的赴台旅游客源市场需求, 不利于赴台旅游长远发展。

其次, 根据《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规定, 现阶段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人数上受到台湾当局入台许可证配额的限制, 即每天的接待量不超过3000人, 而国家旅游局并没有把这个限额具体分配给有权经营赴台旅游的首批33家旅行社, 各家旅行社到底能够组织多少人的旅游团成为一个未知数, 这种情况不利于组团社开展工作, 难以给赴台旅游报名者一个准确的答复、实现顺利收团。

再次, 就赴台旅游组团社而言, 目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合法经营的首批33家旅行社, 但除此之外, 还存在地下操作经营赴台旅游的其他旅行社, 他们通过经停第三地的形式违规或非法经营赴台旅游, 降低价格、难以保证质量, 从而扰乱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市场, 干扰正规旅行社的经营和运作。

最后, 现阶段赴台旅游的相关手续办理以及机票订购等方面程序繁琐复杂, 赴台旅游价格偏高。

三、赴台旅游产品开发对策

1、重视市场细分, 注重产品品质

旅行社在开发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产品时, 应坚持市场导向开发原则, 重视市场细分, 尽可能设计出适合目标市场的独特、精致、有品味的个性化旅游产品,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身发展的一席之地。针对开放初期,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中旅游者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5岁—60岁的中老年旅游市场, 旅行社应着力开发设计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品;面对青少年旅游群体, 可充分挖掘台湾娱乐、影视界对其的吸引力, 开发设计吸引此目标市场的个性化旅游产品。由此可见, 旅行社在开发赴台旅游中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人群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重视旅游市场细分。

2、加大宣传力度

2.1对于台湾旅游吸引物的介绍与宣传。旅行社应侧重市场需求开发赴台旅游产品, 根据相关调研结果, 大部分潜在旅游客源市场对于台湾的自然风光、历史政治以及民风民俗等方面比较感兴趣, 产生较强烈的旅游吸引力, 因此旅行社在开发赴台旅游产品时, 应注重对台湾此方面的宣传, 调动潜在旅游者的旅游兴趣, 激发他们的旅游需求, 使之成为现实旅游者。除此之外, 旅行社还应深入挖掘台湾其它的旅游吸引物, 加大了解并适度开发, 例如内涵丰富的名胜古迹、茶文化、台湾的温泉资源、当地的禅修及宗教文化等。

2.2相关政策的解读与宣传。面对新开放的旅游目的地, 许多旅游者对于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制度并不是很清楚, 从而在旅游决策的过程中产生疑虑, 因此旅行社在开发赴台旅游产品过程中应针对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度进行详细的解析和说明。例如, 开放初期仅有13个省市居民可以参团出游台湾地区、合法经营赴台旅游的33家正规旅行社、允许出游台湾地区的旅游者应履行的相关义务和手续办理问题等等, 都是旅游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旅行社应就此加大宣传力度, 消除旅游者的顾虑和疑问。

2.3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由于长期以来两岸的疏远与隔绝, 使大陆居民对于宝岛台湾产生了距离与陌生感, 这也使得潜在的赴台旅游客源市场对于台湾岛内的旅游安全问题存在担心和顾虑, 因此旅行社在开发赴台旅游产品时也应重视旅游者对安全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对于岛内相关民风民俗以及注意事项加以宣传, 促使旅游者入乡随俗, 保障旅游者安全出行, 激发旅游者们的旅游兴趣并减低其顾虑。

3、组织实地考察调研, 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目前, 针对大陆居民的众多旅游产品大多是台湾地接社提供给大陆组团社的, 为了促进赴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已批准经营赴台旅游的大陆旅行社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并结合客源市场的需求, 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笔者认为,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开放初期, 台湾的自然风光、风土民情对于大陆居民构成了较为强烈的吸引, 因此在旅游资源的挖掘以及线路设计方面, 旅行社应以提供以“认识台湾、走进台湾、了解台湾”为主题的观光类旅游产品, 让旅游者尽情饱览台湾秀丽的自然风光。随着赴台旅游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入, 大陆居民对于台湾地区逐渐了解以后, 旅行社再应适时推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 注重赴台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 提升其文化属性, 台湾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旅游产品的类型也应多样化, 例如开发会展旅游、疗养健身旅游、休闲旅游、宗教文化之旅等主题旅游产品。

4、加强旅行社自身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毋庸置疑, 台湾旅游市场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 两岸政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以及旅行社对此项旅游产品的经营运转。现阶段, 两岸政治局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但客观来讲, 台海政治形势仍有可能风云变幻,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可能面临着种种障碍, 因此旅行社在开发设计赴台旅游产品时, 应加强自身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密切关注两岸局势的变化以及新政策的出台, 努力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才能把握随时可能出现的机遇, 维护企业良好形象。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台湾地区对内地居民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 赴台旅游市场前景光明、潜力巨大, 旅行社开发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产品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随着两岸政治氛围进一步融洽和发展, 赴台旅游产品的开发必将为两岸居民与旅游企业带来更多的实惠和意义。因此, 笔者认为, 旅行社在赴台旅游产品开发初期, 更应该重视市场细分、保证赴台旅游品质;加大相关方面的宣传促销工作;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 设计适销对路的赴台旅游产品;与此同时, 还应加强自身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旅游局网:http://www.cnta.gov.cn/html/2008-6/2008-6-20-8-49.html

[2]、岳燕祥, 陈怡宁.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的市场需求初探[J].法制与经济, 2008 (3)

[3]、范向丽, 郑向敏.基于台湾女性旅游者行为倾向的福建省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2

[4]、陈秀惠.福建旅行社开发台湾散客旅游市场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2:57-63.

篇4:字花亲密赴台

《字花》作为一本活力充沛、以年轻人为目标的青年文学书志,绝不会局限于传统文学杂志的格局。在风格上,《字花》锐意消解文学高不可攀的形象,活化文学,也将文学注入生活之中,提倡一种轻巧而深刻的“生活态度”。正如编辑之一邓小桦所言,《字花》应该是一本风格不同的文学杂志,必须跟陈腐的文艺想象划清界线。因此,《字花》创作与评论并重,着力于在文字跟视觉艺术之间的张力,亦能在排版和封面上不断创新,务求打造出活泼跳脱的文学形象,既可贴近生活,亦能打入年轻人的阅读圈子。

除了有各路名家好手如西西、也斯、骆以军、董启章、鸿鸿、廖伟棠、银色快手、陈黎、罗乔伟等人亮相的创作园地(“植字”),以及广开创作大门,让一众潜质优厚的年轻作者一试身手的地盘(“植字练习”)之外,还有更多令读者目不暇接的新鲜文学趣味栏目,一改陈腐的旧文艺腔调。像把生活琐事中“玩”、“饰”、“衣”写进文学里的“玩物丧志”、文字和图画互动创作的“交叉感染”和“漫画骑劫文学”、或者是让文学性与游戏性互相渗透的“字花花”等,凡此种种,皆折射出一种文学与生活的共生精彩。

当然还有每期《字花》的重点专题栏目“特集”。以一些能引发不同想象的单字作为主题,广邀作家写手互动激发,务求开发文学中的实验性和游艺性。例如十月出版的第十期,便以“拾”为题。

《字花》真切盼望,文学既能成为聚集生命的平台,也可作为介入社会的工具。“字花”本身已暗示了这本书志的真正任务:让文学的花朵从过去、现在伸展至未来,使更多文学花朵相继茁壮成长。编辑之一谢晓虹曾言道:“‘字花’只是一种已经老去的赌博活动,也是一个已经老去的名字,我希望它能在这里重生。《字花》编委对‘字花’并没有既定的解释,而我认为这正是这个名字之力量所在──语言文字一直在生长、变化,正如还没有开谢的花。”

《字花》登陆台湾,意味着这种文字力量,已在华文阅读界蔓延开来。这本从香港来的文学杂志,势将重绘台湾的文学地图,也将使读者生活变得充满文学性。编辑之一袁兆昌建议读者:“适宜带到捷运阅读。”

陈黎则说《字花》是一本年轻而充满创意的文学杂志,众字开花,百花齐放,让我们看到字之华,也闻到生命之香!

文学之花将继续盛放,就在台湾。

《字花》在台发行状况及前景

《字花》由远景出版代理在台发行至今一年,除在诚品及如唐山、小小、有河等独立书店共约80个贩卖点上架外,远景更致力于校园及各大图书馆的推广,目前约有30所大学与公立图书馆长期定阅,由于字花是属于较为年轻的文学刊物,具有无限想象的开创性,各类型的作者以不同的书写方式传达各自不同的理念,在编辑上亦求多样化不受制约的局限,同时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也多关心,非常适合文学正在心中萌芽的青年学子阅读,远景希望为台湾的文学爱好者打开另一扇窗,可以透过字花的文字展演开拓文学的视野。

藉由2009年台北书展的交流,远景更进一步与香港知名的独立书店Kubrick达成代理协议,其旗下的作者绝大部份都是《字花》的编辑或作者,如邓小桦、陈志华、叶爱莲、陈智德、李智良、智海、廖伟棠、潘国灵等,其人其

书皆具鲜明独特性,未来和《字花》的发行系统一起贩卖当是喜爱《字花》的台湾读者之福。

《字花》在台活动

《字花》在今年台北书展举办活动,邀请港台两地作家座谈。期间《字花》及kubrick亦在台北旧香居、有河book、小小书房、我家就是实验室等地举办多场相关活动,包括:

场地一:

香港人读什么,写什么——大国阴影下的手眼协调

香港代表:资深文化人叶辉、小说家谢晓虹、书痴诗人陈智德

台湾代表:小说家骆以军

主持:邓小桦

香港回归十二年,两岸三通给台湾带来新冲击。台湾书籍在香港早已生出飘移的根,且让我们从巿场、文化、历史等多角度慢慢切入。简体字书的低价格,难道就必定击倒繁体直排的亲切?迎拒之间,《字花》邀请了台湾的写作者或出版人,与香港近年最活跃的文学人,在台北书展上座谈。

近年香港最受注目的书评人、传媒人、文学人叶辉,将他对香港阅读市场的捕捉、口味的观察一一道来。谢晓虹曾被称为“最受期待的女小说家”,小说集 《好黑》在台港两地叫好叫座,她结合自身经验探究台湾文学历年输出了怎样的思想种子、文学养料,管窥大陆港台文坛状况如何影响写作人。陈智德是文学史研究者、香港有名的书痴,在台湾度过大学时期,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淘旧书经验,说一些“买不到的书”的故事。

场地二:

来自另一个岛屿的三十世代——kubrick书店作者分享会

讲者:廖伟棠、李智良、陈智德、张秀然、陈志华

主持:邓小桦

三十世代是一个在模糊中求突破的关口。当社会沉闷、工作刻板,一群面对三十岁月的“后青年”,以创作和书写绘出了波希米亚式的图像:他们在城市与城市间游走,在周一的海边吹风,在日常时候谵妄,在自己的房间里幻听,在书的尘埃中安稳,在电影的名字里失踪——失序而自得其乐,异议而棱角分明,闲雅而心细如发。邀请台湾读者接近另一岛屿的三十世代,观测他们的生存状态到创作方法,分享生存与写作的口诀。聚会前半段为分享,后有作品朗读,纯净而纯粹的朗读。

场地三:

行动的人,异议的歌谣——对谈社运参与或者青年写作

讲者:廖伟棠、李智良、陈智德、邓小桦、张铁志、房慧真、陈雪

近年香港的诗人和文学工作者活跃于异议运动,以诗歌、博客、杂文、评论介入,开出生猛深刻的花朵。台北香港双城对望,台北的野草莓运动、保卫乐生运动、声援三莺部落,也让彼方的写作人深心向往。抛下集体对个人、政治对艺术的迷思,让经验交换、思想交流、诗歌和鸣,构成无分彼此的晚上,诘问、碰撞、

场地四:

闪吧!亲密——叶辉、夏夏相约有河的文艺对谈

主讲:叶辉

嘉宾:夏夏

主持:袁兆昌

亲密,就是甜美的理智。叶辉以时评、文论和书话见称。坊间以文艺走穴的异端低调者甚多,但敢于发表并保持产量(每周八篇)的,在香港,只有他,可谓写遍天下无敌手,有人戏称他为“文学北野武”,甫开facebook即有称兄道弟者、粉丝涌至者近三千,并非无因。

二月,叶辉应邀出席台北书展,为新书推广,却也不忘乘捷运到路线终端(淡水)、有河之岸,与文学艺术家夏夏“亲密”一下。叶辉与夏夏无所不谈:台湾作家在香港发表文章的概况、参与两岸三地文学节的经历、港台两地出版文艺书籍的形式尝试、有关新书的片言絮语等。从评析现象到作品分享,甜美的理智,机会难逢。聚会如闪光般短促,读者们也把握亲密机会,与作者同擦亮文艺闪光话题。

会中主题书籍简介

《亲密闪光》:悼念顾城、李国威、罗志华、邓丽君、杨德昌、尚·布什亚,以及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感人至深;更以“搬家”的隐喻细说半生的梦与劫,叶辉最有感觉的散文,尽在其中。

《诗缘:诗教与诗话》:辑录叶辉在学院实践的新诗教学历程,并录大量台港诗歌评论。

《书到用时》:蝙蝠侠、肥皂剧;英国超级足球联赛、世界杯;Susan Sontag、Jean Baudrillard;昂山素姬、贝娜齐尔、巴伐洛堤;莱辛……以公共话题引入私我阅读地图,引介学者学说评析世界现象,版图驳连惊人而吸引。

场地五:

“和幽灵的香港一起漫游”——廖伟棠读诗会

讲者:廖伟棠

主持:张铁志

诗人廖伟棠刚出版新诗集《和幽灵一起的香港漫游》,其中多首诗歌关照社会现实,立足香港现实的人和事,文字或慰藉或勉励,甚至是战斗的檄文,支持着“另一个香港”的挣扎者的存在。《字花》特别邀请他举办一场小型读诗会,和大家谈诗论政。

场地六:

书评的微光

讲者:陈智德

从《愔斋书话——香港文学札记》开始,许多朋友开始注意到陈智德的书评,每回进书,没多久便已售尽,而他的诗集更是许多客人询问的焦点。2008年的《愔斋读书录》也是热销书之一。难得可以邀请到陈智德到台湾的旧香居举办座谈,他说这次座谈“主要以《愔斋读书录》为中心,谈谈书评和创作的关系,或也可读读诗”。喜爱《愔斋书话》、《愔斋读书录》的书友们热烈到场跟作者互相交流意见,分享关于阅读、创作与思考的关系。

场地七:

无能以及抵抗,失序的书写

对谈人:李智良、骆以军、房慧真

篇5:赴台考察学习心得-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台湾曾被西班牙、荷兰、日本先后占领过。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重归中国的版图。1949年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的状态。50多年来,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这种分离状态,台湾的医疗发展与大陆呈现了一种不同的态势。我们此次出行的目的,就是与台湾的医界同僚交流心得体会,学习先进经验,共同进步,携手发展。

此行我们主要在万芳医院接受了《医院导入JCI评鉴》、《万芳医院质量管理实务运用》、《医疗品质暨病人安全管理》、《住院医师训练计划》、《根本原因分析法》、《绩效与成本管理》等课程的培训,并参观了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台北医学大学市立万芳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这三所医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以病人为中心”这种理念贯穿始终,而且细微之处概能体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首先是环境整洁漂亮。几所医院里里外外十分干净整洁,我们经过在台的几天学习考察,鞋子竟然一尘不染。整个医院均为无烟区。有的医院专门设置了餐饮、食品、购物、图书、艺术、博览、科教、金融、通讯等店所一体化设施,可以说一进医院,万事无忧。院内可以品咖啡、进美食、购物、欣赏书画艺术作品等等,与进入超市或商业广场无异。既方便了患者,又给各店铺带来效益,实现共赢。

其次是信息对接科学合理。几所医院信息化与医疗服务的完美对接给人很深的印象。查询、挂号、候诊、实验室检查、大型设备检查、取药、取检查单等环节被信息化系统“金线穿珠”般一网连尽,病人就医过程中既有医院信息显示、又有个人信息显示全程伴随。既知道自己当前所处的具体环节,又知道已发生和将发生的环节时空所在。流程清晰,医患双方无误、无忧。为保护患者个人隐私,他们贴心地为不愿透露姓名的患者隐去通告板上的部分信息,信息管理做到科学化、人性化。

三是细微之处见真情。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参观的几所医院都能把对患者的体贴和关怀体现在细微处。如在楼梯栏杆上装上网袋,以避免坠楼者受伤;儿童诊室的门边装上软垫,避免儿童患者关门时不慎把手夹痛;在儿童病区的所有地板、墙壁上画满可爱的动物、卡通形象,避免儿童对医院产生恐惧感;台方带领我们参观时要求把电梯让给患者先行,“决不让患者等待”;在未征得患者同意时不能在医院随意拍照;有的医院在卫生间的设置了检验标本搁置架,有的还设置了流动挂号收费车,解决了有特殊情况的患者挂号缴费问题,让人感受到主动服务性的温暖。

除此以外,台湾医疗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大陆也有不小的差别。台湾医学本科学习长达七年,之后还有四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在那之后还有两年的专科教育才有资格考取主治医师资格证。因此,在台湾同胞的观念里,医生是社会地位第二高的职业,这是一个对人的智力、毅力都有非常高要求的职业。台湾的正式医生月工资平均折合8到10万人民币,远远高于大陆医生正常月收入。相对于这个问题,大陆的医生培养周期较短,这可能要延伸到中国大陆如何合理地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上,如何更多地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此不再延伸展开。

总结不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医保的差别。在台湾,医疗保险被称为健保(“健康保险”的简称)。1995年之后,台当局实施“全民健保”,将99%的台湾民众都纳入其中。普通老百姓一个月要缴纳多少健保费?台湾老百姓自己掏腰包付出的健保费是比较少的。通常一般员工自己缴纳20%,雇主负担80%。对工薪族来说,一般的月收入2万元新台币的人,健保费大概是200元,直接从工资里扣除。其他相对弱势的群体缴纳的健保费就更低,比如失业人员,只需每月到当地的区公所缴纳50元新台币即可。

交完健保费,老百姓就可以拿着健保卡到岛内任何一家医院看病,除了花50元新台币的挂号费,开药、住院、分娩、急诊几乎都不要钱。当然,一些新药或者新的医疗手段没有及时纳入健保,民众要使用就必须自己缴费。

篇6:暑期赴台游学心得

金融创新Q1141李浩麒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小时候读着这首《七子之歌·台湾》时,心中便对这个地方充满了神往。当学期伊始,听闻学校暑期会举行赴台游学活动时,心中更是一阵狂喜。经过了学校长达半年的漫长筹划,我们金融拔尖创新班的暑期台湾游学活动终于于八月十五日成行。那天下午,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登上了去台北的飞机。当听到飞机上一个个面容姣好画着淡淡靓妆的空姐说出一口嗲嗲的普通话时,我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台湾的气息了。三个小时的航程,飞机带着我们越过了山棱,也越过了那湾浅浅的海峡,我们终于在晚上到达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宝岛台湾。接下来的为期十五天的精彩游学之旅让我深有感触,它也无疑将成为我终生难忘的经历。

初到台湾,高雄第一科大的师生们便让我感动不已。我们一到台北,下了飞机,就看到带队的林主任和两位研究生在出口举着印有“湖北经济学院”的牌子在等候我们。接着他们又陪同我们搭乘高铁和大巴,最终到达高雄第一科大的学生宿舍楼下。此时虽然已经过了晚上十二点,可是第一科大的学生还在井然有序地为我们陆生分发食物,带领我们参观寝室。台湾的学生与我们睡在同一层楼,并且每人负责一个小组的学生。到了早上他们会叫我们起床,然后为我们分发早餐,接着又带我们去教室上课,去食堂吃午餐晚餐。第一科大的老师也是全心全意地为我们服务,他们为我们整个团体举办欢迎晚宴,给所有生日在八月份的学生一个生日礼物,每天午后给学生准备下午茶,晚上安排精彩的活动。高雄第一科大的师生所做的如此种种让我们所有大陆学生都享受到了贵宾级的待遇,让我们感觉好像身处天堂一般。他们对我们陆生进行招待的热情、细心和体贴之程度是我们一行人都万万没有想到的,这也使得我们大陆这边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有种受宠若惊和受之不起的感觉。台湾师生的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到有些惭愧,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暑假休息时间来为我们全天候地服务,我却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在想,假如台湾的学生到我们自己的学校来进行交流活动,我们能否将他们招待好呢,我们能否像高科大的学生们这么体贴呢,我们能否让客人会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呢。台湾的师生在十天的时间里做了许多他们本不必做的事情,就是这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让他们的接待任务被超完美地完成。他们用行动给我上

了一课,他们让我知道了每一件事情都要争取做到完美,让我知道了在招待客人时要全心全意地为客人服务。对于生活中地其他事情,道理也是如此,把每件细微的事情都做好,整个大的事情自然能漂亮地完成。我要真诚地感谢高科大的师生们,他们是为我们此次游学活动付出最多的人。

其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高科大的十天里给我们上课的老师们,至今他们讲课的场景我都历历在目。台湾老师的授课方式与平时学校里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的确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很多也是他们的优点所在。给我们上金融通识课的台湾老师们几乎都有在金融机构工作的经历,因此他们的实际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讲授的东西也紧密地贴近生活。而且台湾的老师们个个都很有个性,虽然风格迥异,但都很幽默。在上这些老师的课时,我们就像在品尝一道道口味不同的饕餮大餐。其中我最喜欢的三位是林君镳老师、陈建一老师和尤其伟老师。这三位老师在众多老师中是个性最为突出的,课堂也是最有特色的。首先说说林君镳老师,我们对他的性格比较熟悉,他那在生活中十足的幽默感我们大家在刚到高雄的时候就都已感受到了。同样,在课堂上,他依然用他那幽默的语言让课堂的气氛变得十分活跃。他讲课的方式也很特别,他不会照搬课本,把要教授的知识统统倒给我们,而是不断地给我们提问题,对于每个问题,每个同学只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课堂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其次说说陈建一老师,如果要我用一个词形容他的话,那就是特立独行,让他教我们市场营销真是再合适不过了。他讲课的方式那更是我们不曾见过的。陈建一老师是以布置任务的方式来上课,与其说是任务,倒不如说是一个个游戏。我们一共有六个小组,我们以小组为基本单位来完成任务,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每次竞争结束后,领先的小组会获得机会抽取老师手上的扑克牌作为积分,最后积分排名第一的小组会获得奖励。每个小任务结束后他都会请每个小组讲述完成任务后的感想,我们总是会发现六个小组最后会说出六个不同的感想,可见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角度都是不同的。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个个简单的小游戏,但真正当我们全身心地参与进去时,我们会发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体会到很多其他的东西。我想这就是陈建一老师的精明之处,让我们一边快乐地玩游戏,一边领悟许多深刻的道理。最后说说帅气的尤其伟老师。初眼见到尤其伟老师,就觉得他很儒雅和潇洒。随后他又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自我介绍,他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并且在台湾的许多知名金融机构都担任过要职,精通金融知识,实际经验非常丰富。乍一看他的履历,我就开始崇拜他了。尤老师授课的语言凝练而又准确,在课上他旁征博引,让人感觉他很博学并且潇洒。这让我更加崇拜他了。在此,我要向所有给我们上课的台湾老师说声谢谢,他们让我体验到了别样的教学模式。

数次的进入高雄市区游览加上最后五天在台湾其他城市的旅游活动,让我对台湾有了全面的感受。首先是对台湾环境的感受。我的感觉就是台湾是一个很精美的地方。精,是精致小巧,台湾大部分城市市区面积不大,街道也不宽,房屋建筑都是矮矮的,虽然少了一些威严霸气,但每栋楼房都建得很整齐漂亮;美,是美丽干净,头顶是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而脚下所有的道路都非常洁净,虽然道路两旁少有垃圾桶,但依然见不到被乱扔的垃圾。而从台湾的公共设施建设中更可见该地区的发达程度。台湾的交通也很发达,搭乘高铁、捷运和公交都十分快速和便利。穿梭于台湾的城市之中,感受它的每一个细枝末节的地方,我都觉得是一种享受。其次是对台湾人民的感受。台湾人民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有礼貌。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在乡村,不管是公司白领还是路边摊贩,谢谢都是在台湾人民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字。每当听到这两个字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舒心和亲切,而且在台湾人的熏陶下,我也变得更礼貌了,每次购物完毕时,我也会说声谢谢。同时台湾人民还很好客和热情,很多人在得知我们是从大陆来的之后他们都会与我们攀谈一番,有时向他们问路,他们还会带我们走上一段。在台湾呆上半个月之后,我们真的都有些乐不思蜀了,这里实在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地方。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相比,作为亚洲四小虎之一台湾算是一个很发达的地区了。虽然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但与台湾相比,大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素养上都有很大差距,大陆地区的发展还有许多路要走,在此过程中,我想一定有许多可以从台湾的发展中取得借鉴的地方。我很期待有一天大陆人们的生活水平能够像台湾的人民一样。而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做的贡献就是让自己变得更礼貌些,每个人对待他人更有礼貌一点,其他的人自然会受到我们的影响,然后讲礼貌的人便会越来越多。我想台湾人讲礼貌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大陆人学习和仿效。正所谓每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进步一大步。

作为一名大一的学生,能有机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去宝岛台湾实属不易。我们也非常珍惜学校为我们创造的这个机会,学习到了一些台湾金融领域的知识,领

篇7:关于赴台学生心得

11月5日为我们安排了教学能力专题工作坊。首先连怡惠秘书长为我们介绍了台湾的历史、地理,医院体系、全民健保制度及转诊制度,并对台湾的医学教育制度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台湾的医学教育是采用精英制,每年层层遴选出的1000余名医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医学系的教学均是采用英文课本、英文教学,培养的医学生在英语国际交流中没有语言障碍。教学管理值得借鉴的一个方面是,任课老师可以在线上平台对学员进行审核,充分了解学员已经学习过的课程内容及掌握情况,从而调整安排授课内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在医学教育的内容上,开展了疾病死亡与医疗化等课程,更强调跨领域全人教育。随后陈祖裕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如何成为一位胜任的临床教师”的生动的专题讲座。陈教授以一位实习医生接诊的病例为引导,层层递进,与大家互动分析讲解如何成为一名胜任的临床教师。首先临床教师要注意培养医学生思考、思考、再思考的能力,多元化学习,领悟与体验并重。医学教学要遵循化繁为简,应用多种教学方法、PDCA(课程规划-执行教学-教学评估-适时回馈检讨)循环等原则。要掌握一些教学技巧,比如:举例、图片、多媒体、情节安排等等。医学教育过程中有很多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示法、视听教学、苏格拉底反诘法、病例为基础的小组讨论、实际操作学习、教授别人等等,各种教学方法都各具特色,应在适当的时机采用适当的方法。其中苏格拉底反诘法通常是师生对话,教师带领整个讨论,问题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回答,层层递进,答案都十分明确。台湾的教学医院中每周还会专门安排1-2次的教学门诊,并有教学病例讨论,使住院医师能得到门诊临床实践的受教过程。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题不仅包括了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内容,还注重了对患者社会心理问题及伦理问题等人文方面的关注,崇尚人文价值与尊重生命,培养医学生具有更高的人文素养。

第二站我们到达了高雄荣民总医院,在那里我们参观了安宁病房,家庭医学部的陈如意主任为我们展示了安宁缓和医疗教育的示范和讨论。医学教育的宗旨是全人医疗照护,即身心医疗照护。因此医学教育不仅要教授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使医学生认识到医学行为要符合法律法规及伦理原则,还要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顾及文化特性与社会正义,抚慰患者的心灵和病痛。教育策略是以激发学习的动机为原则,引导重视生命价值。安宁缓和医疗以“全人”、“全队”、“全家”、“全程”、“全社区”的五全照护理念,对晚期患者提供完整、持续的高品质身心照护,使患者家属可以正确面对生死,从而达到生死两相安的理想。台湾的安宁缓和医疗教育的课程安排除了临床课程外,还包括医学人文电影课程、每月举办生命教育讲座、医学伦理与法律研讨会、生命教育心得发表会、建置“全人照护平台”等特色课程,还有专门的网络学 台,成立跨领域多专业照护团队。安宁缓和医疗教学计划包括1.新进住院医师的职前训练,学习相应的法规,通过导览参观安宁病房,了解对末期患者与家属身心照顾的五全照护规划;2.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的训练,通过与末期患者沟通技巧OSCE过程录影回顾,指导学员语言与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以及末期疾病照护常用药物和处置的教学。教学训练的过程包括相应剧本的编写、测验录影、测后讨论、评分与回馈及成效统计与分享。测验的重点是开放式问句、同理心思考、支持性语言的回应、非语言沟通等等。台湾安宁缓和医疗的理念及对住院医的教学训练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三站我们参访了台北仁济院附设仁济医院。仁济医院是地区医院,担负着社区医疗照护的职责,并定期举办社区义诊、社区健康讲座及营养教学。仁济院在社区开设了五大类课程:体能促进与健康维持、多元化学习、生命探索、人际互动与社会参与及经济安全。组建和不断壮大志工团队,医院结合居家照护团队、糖尿病共同照护网、健康管理中心与社区健康营造小组,共同协助民众改善健康。

最后一站我们参加了第十一届纪念王创办人永庆先生国际医学教育研讨会,观看了教学论文的壁报展示,学习了Dr.Chris Roberts的“纵向临床实习(LIC)中的社会学习”、黄建达教授的“叙事医学对医学生整体医疗准备的影响”、张玉喆教授的“医学生应急医学模拟学习的准备”、萧政廷教授的“工作场所委托专业活动评估”等专家的精彩演讲,学习到很多新的理念和知识。

赴台近一周的教学研修,对台湾的医学教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对很多教学的技巧和方法更系统地进行了认识和了解,也学习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估方法。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台湾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设置的医学人文课程非常有医学针对性。在这方面大陆还刚刚起步,在重视程度和人文教学体系的建立上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方面。台湾在人文教学的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住院医师的培训,安宁缓和医疗的教学及各级医师的考核都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总之,这次的赴台学习收获很大,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都给我很大的启迪,感谢医院教育处给我这次学习机会,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提高!

篇8:赴台心得

自2010年1月海峡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 搭乘经贸合作的高速列车, 两岸文化与教育交流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协议签订当年, 台湾70余所高校从大陆招收了2000多名交换生;次年, 台湾进一步开放了陆生赴台就读学位, 并采认大陆高校学历, 以吸引大陆优秀人才。

当前, 对台交流是中国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一脉, 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推进大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十六章第五十条提出:“加强内地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扩展交流内容, 创新合作模式, 促进教育事业共同发展。”《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第一章第二条工作方针支出:“坚持把服务大局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 着力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着力拓展与台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第九章第三十二条提到:“提升与台港澳教育交流与合作水平, 积极推动闽台两地学生互换, 持续选派学生赴台学习。加强两地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第四章第二节提出:“推进教育交流合作。扩大区域内高校对台招生规模, 推动区域内学生到台湾就学。”从上述政策文件和教育事业战略布局上可以看出, ECFA签署后, 党和政府对推进学生赴台学习交流高度重视。

1 准确把握加强赴台学生服务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1.1 有利于保障学生的切身利益

陆生在台学习, 面临生活习惯、思想状况、学业任务等多方面的问题, 特别是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与大陆差异大, 大陆学生赴台初期面临着很长的适应期, 如何在政策上进行保障、实际管理措施中对赴台学生进行指导、维护, 显得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讲, 不断加强赴台学生服务与管理, 有助于保障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切身利益, 保障交流学习的顺利进行。

1.2 有利于促进校校间的深入交流

师生交流, 只是两岸高校交流合作中的一环, 除此之外, 还有教学、科究、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合作空间需要拓展。强化赴台学生管理, 既涉及大陆派出高校, 也涉及台湾接收高校, 是一个双向二维的协同化工作。在努力做好这项管理工作过程中, 同时为双方提供了契机, 有利于促进校校间在管理理念、管理范式方面的借鉴和交流, 推进合作的纵深发展。

1.3 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

大陆学生赴台学习, 不只是单纯的教育交流活动, 还涉及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等领域的潜藏问题。对赴台学生加强教育引导、管理疏导, 确保学生不被宗教异端和民族分裂势力所渗透和颠覆, 不仅是学生个人和学校的利益所在, 更是国家和民族的大益所在。

2 ECFA协议签署后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服务与管理现状

根据前文分析, ECFA协议的签署给海峡两岸的学生交流提供了一个优质平台, 这也必将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两岸的交流活动中来。为了给学生提供一套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管理体系, 本课题组专门针对目前陆生赴台的情况, 从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赴台前准备、赴台后台方教务服务、及赴台后台方为陆生提供的教辅服务四个方面入手, 了解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服务与管理的现状。本课题选取了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理工大学及个别有过赴台交流学习经历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54份, 文中所涉及数据均以此总人数为基础。根据样本中情况 (表1) 可以看出, 此次调查的对象群体男女比例均衡, 男生人数略高于女生, 文理科比例基本持平, 符合基本外派的情况。在参与赴台学习的学生中, 家庭居住地多居于县城以上级别地区, 开放程度和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的家庭年净收入大部分在十万以上, 属于比较宽裕的家庭环境,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 在台湾一学期的学杂费用9000-20000之间, 几乎是国内学杂费的3-6倍, 相对经济压力非常大。

从表2调查数据中不难看出, 学生在申请去台湾交流的前期准备过程及门槛相对较低, 大部分学生如果在经济上没有负担, 满足学校“无重修”、“无违纪”等基本要求即可申请作为交换生到台湾交流, 同时手续办理也相对简单。大部分学生在赴台交流之前接受过辅导员的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在交流过程中, 每期参加学生人数很多, 但很少配有专门的指导老师, 大部分外派的老师都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

鉴于大陆与台湾的教学等方面诸多不同, 本课题小组专门选取了基本教务服务的一些方面进行对比, 以便于在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首先是课程形式方面, 在课程设置上, 赴台学生返校后一致认为台湾大学“理论与实践兼并”的课程设置更具有实用型和吸引力。授课教师组成也具有专业性特点, 除了在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之外, 还有专业人士、商界精英等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参与教学。课堂授课形式开放、活泼、而且自由, 可以随时交流。再者, 在选课过程中学生更具有自主性。选课系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此外, 我们不得不注意到的是, 在台湾的教学环节中, 对教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非常强烈, 不管是对课堂内容进行录音或其他非直接手段获取的教学内容, 都要经由任课教师的同意才可以进行。

学生在抵达台湾开展学习生活, 大部分的时间与教辅工作密不可分。我们从调查中发现, 部分的台湾大学有针对陆生的入学教育, 而更多的是发放相关材料供学生自学和自我了解, 或采取说明会的形式了解当地相关法令、学校及课程。同时, 部分学校在课外辅导方面鼓励参与导师定期召开之导生聚会, 分享生活与学习心得。也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为学生安排课外辅导。实习方面, 学校根据所就读系要求, 允许陆生参加校内外实习课程, 同时陆生参加实习的资格取决于驻台时间。如果实习场所另有相关限制, 应遵循其规定。也可参与社会公益、服务性社团或其他学习活动。台湾高校有提供相关的学术交流, 陆生可申请参加在台学校与其他国外大学、机构办理之学术交流活动。而且可视学习需求自由选择参加校内外学术性活动, 如讲习会 (seminar) 、工作坊 (workshop) 、学术会议 (symposium) 、学术研讨会 (conference) 、论坛 (forum) 及展演活动。

在台期间, 学校定期有咨商辅导组及心理咨商辅导中心会, 大部分学校采用导师制, 导师将视情况给予最亲切的帮助。鉴于大陆与台湾两地的校园文化差异, 社团活动的组织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过半数的学生参加当地的学生社团, 甚至有学生参加两个以上的社团。在访问中, 我们了解到台湾书籍相对定价较高, 图书资源比较丰富, 便于下载一般期刊可以借阅或复印, 能够满足正常的学习使用。同时台湾高校比较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学校会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探索测试, 而且部分学校提供证照资讯协助。此外, 在台湾期间, 陆生参加原学校组织或第三地区投保相关医疗保险。

3 持续完善赴台学生服务与管理的措施、方法

3.1 成立专门的机构

各高校应着力探索管理制度上的长效机制。首先, 高校应在党委的领导下设立专门机构,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赴台学生长效管理工作。其次, 要结合校情实际, 研究制定赴台学生遴选、手续办理、闽台两校交流对接、学生赴台期间管理、突发事件安全应急预案等具体措施, 完善赴台学生管理机制体制。再次是要形成跨部门合作联动机制, 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外事部门、办公室、安全保障部门等要通力合作, 确保赴台学生全过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守住关口质量

赴台学生肩负着两岸学术交流、文化联谊的重要使命, 高校做好学生报名审核和选拔工作, 意义重大。一是要选拔学业成绩和思想品德兼备的学生作为“3+1”、“2+2”等合作项目的赴台学生;二是要选拔那些能够到台湾真正学到先进知识的对口专业学生, 比如管理、国贸、机电、电子等专业, 台湾高校在这些学科具有很强的优势, 也具有相应的产业支持, 选择这些专业进行教育交流, 能够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 也有助于促进大陆在该领域高校的发展。相反, 对于语言类、历史类等专业, 进行赴台交流的意义相对小了很多。

3.3 加强行前培训

为了向台湾师生展现大陆学生的良好素质, 同时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交流学习任务, 大陆派出高校应重视对赴台学生进行至少一周的行前教育, 加强文明礼仪、安全教育、行为规范、赴台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培训。此外, 赴台前, 学校还应和学生签订权责明晰的《协议书》, 对学生在台湾的活动进行规范化的书面约定, 保障后期管理有据可依。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制作赴台须知手册或服务手册。

3.4 选派优秀的指导教师

近日,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赴台学习交流管理工作的通知》 (闽教合作〔2014〕11号) , 文件要求“今后凡选派10名至50名学生赴台学习交流的学校必须至少配备1名专职教师带队管理;选派50名至100名学生的必须至少配备2名专职教师;选派100名以上学生的必须至少配备3名专职教师”。赴台指导教师担负着在台期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服务管理工作重任, 起着联系校与校、校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桥梁作用。高校务必重视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 选派思想觉悟高、责任心强、学术水平突出, 并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处事应变能力的优秀教师赴台, 负责学生学业指导、思想动态管理、生活服务和突发应急事件处理。

3.5 强化过程管理

学生在台就读期间, 事无巨细、因人而异, 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应特别注重过程管理, 着重抓住三个主要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课程管理。台湾高校在课程安排上比较灵活, 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高高。大陆高校如果不加强赴台学生选课指导, 极易造成学生修学课程脱离大陆地区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计划, 达不到本专业的毕业要求, 给后期的课程学分认定、学位评定造成影响。二是加强思想管理。台湾地区政治情况复杂, 思想教育任务艰巨。大陆高校应着眼于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底线, 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 加强与在台学生的交流沟通, 确保学生健康发展。三是善于运用网络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传统的管理方式毕竟适应不了两岸空间距离远、社会制度差异大的现实状况, 高校应充分运用email、QQ、微博、微信、飞信等便捷快速的现代网路技术, 将母校的时事资讯、管理要求、关怀关心等及时传递给在台学生, 减少他们与大陆母校的疏离感。同时, 要善于运用上述现代网络载体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及时作出判别和处置, 保障信息沟通的及时、准确、高效, 把服务管理平台前移到在台学生的身边。

3.6 做好返校后的后续工作

学生返校后, 面临成绩认定、在台修学学分认定、班级回归等问题。高校教务处、学生处、学生所在院系应做好后续的服务管理工作, 及时采取召开座谈会、电话了解等方式, 帮助学生解决返校后面临的实际问题, 同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 为今后改进赴台学生管理工作、提升育人水平奠定基础。

摘要:本文从赴台学生服务与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 结合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服务与管理现状, 分析持续完善赴台学生服务与管理的措施、方法。

关键词: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服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江晓珊.两岸台生、陆生互动往来研究现状综述[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4 (01) .

[2]高绮.加强赴台交换生教育管理工作——以北京高校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3 (04) .

上一篇:太原教师资格证教育理论考试开始报名下一篇:疤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