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徳盲

2024-04-12

文盲?徳盲(精选3篇)

篇1:文盲?徳盲

“那个…先生,请问,可以让一下吗?我的孩子发,发烧了,要…去诊所拿药。”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抱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孩子,时不时焦急地摸摸孩子的额头。

“……”那所谓的“先生”却高昂着头,闭着眼睛,无动于衷,仿佛发生什么都与他无关一样。

……

看到这儿,我不禁觉得有些心寒。

那位“先生”所处的通道旁的牌子上赫然写着“母子上车处”五个醒目的大字,可站在那的一群“妇女”呢?对它视若无睹。

嘿,看看,这哪里是妇女啊?一个大腹便便,皮鞋擦得锃亮;一个穿着军大衣,戴着棉帽;一个戴着眼镜,衣着十分讲究;还有一个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他们像是不识字的文盲吗?他们当然不是文盲,他们是一群道德沦丧的“徳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事不说随处可见,但也算是时有发生了吧——草坪上,明明竖立着“小草也会哭”的牌子,结果呢?草坪中被踏出了一条小路;垃圾桶旁,写着“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的标语,可是呢?明明距垃圾桶只有一步之遥,却总是不愿上前。所以,垃圾桶旁堆满了垃圾……

这种事情稀奇吗?少见吗?正是某些人的贪图便利,却破坏了社会公德,他们的行为会被大家作为节约时间、节省力气的榜样吗?当然不会,他们的行为已经遭到了全社会人民的唾弃与不屑!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事情要从自身做起,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一开始就想要一举取得成功,是不现实的。所以,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维护社会形象,坚守社会公德!宁可做“文盲”,也绝不做“徳盲”!

篇2:用文盲对付才子

南唐晚期, 后主李煜派遣徐铉出使宋朝进行谈判, 谋求和平。宋朝的满朝文武知道他的厉害, 故十分紧张, 商量如何对付这个“徐铁嘴”。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就向太祖赵匡胤请示。然而, 赵匡胤却非常放松, 胸有成竹。他说:“你们先退下, 我自有妙计。”

赵匡胤已经稳坐大宋江山, 实力雄厚, 没把南唐看在眼里, 但也不想失利于人, 所以, 就想出了一个奇特的办法。

没过多久, 他下旨挑选了10个大字不识几个的人组成了迎接徐铉使团的团队。正当满朝文武惊诧之时, 赵匡胤更是大笔一挥, 在名单上圈出一位不仅不识字甚至连话都不会讲的大老粗, 得意地说:“就让这位当团长去迎接徐大学士吧。”

太祖的决定不仅让满朝文武大惊失色, 这位团长也诚惶诚恐———虽然自己不才, 但皇命不可违, 只好硬着头皮上阵了。

宾主双方刚一落座, 徐铉就先声夺人。他口若悬河, 滔滔不绝, 且引经据典, 说得头头是道。大宋方面呢?从团长到团员, 一个个目瞪口呆, 无言以对。

徐铉讲了半天也没得到回应, 以为这些高深莫测的对手对他的高谈阔论不屑一顾, 自感没趣, 满腹经纶再也无法施展, 顿时就哑火了。

篇3:真文盲?假文盲?

咦?怎么有男人站在“母子上车处”,难道他们是文盲?

站在最前面的那个男的身材胖胖的,挺着个啤酒肚,头上还喷了啫喱水,身穿厚实的大衣,看着可不像大字不识的人。他站在那儿,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看着就让人生气。

排在第二位的是个又高又瘦、穿着大棉袄、戴着厚帽子的男人。他腰杆挺得笔直笔直,可能是个受过军训的军人。他大概也知道这是母子上车处,但为了能尽快回家,也当了一回“假文盲”。可能是良心上过不去,他干脆把眼睛闭上,一副“我没看见”的样子。亏他想得出这种掩耳盗铃的办法。

排在第三位的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他本来知道站在这里是不对的,但刚转身准备走的时候,吹来了一阵北风,把他的帽子都快吹掉了。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再看看其他上车处排成长龙的队伍,最终自私心战胜了他的不安,又心安理得地排在了后面。

第四位是一个戴着鸭舌帽和大口罩的人。他瞪着一双小眼睛想:天真冷啊!他又看了一眼其他排成长龙的队伍,得意地想:他们真笨!我戴着口罩都冷得慌,这么好的位置不占白不占,哈哈!还是我聪明啊。

这时,一位妇女走到这儿来,但很快被他们挤出了站外。而那个被他们挤出了站外的妇女,穿着单薄的衣服,抱着孩子站在一旁,眼巴巴看着这几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占据了她应有的位置。

这几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为什么会愿意当“假文盲”呢?难道他们不觉得羞耻吗?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几个“假文盲”真可恶!其实我觉得他们是真正的文盲,因为在社会秩序、公民道德方面,他们显得那么无知。

【点睛酷评】

小作者开头以环境描写引入,衬托人心的冷漠。然后逐个描写了“假文盲”们的各自不同的外形与神态,展现了人物的自私自利,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使“假文盲”的形象更加突出。

上一篇:让员工拥有幸福感下一篇:有目标才能进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