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

2024-05-04

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通用6篇)

篇1: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

信阳师范学院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

《土木工程专业职业规划》论文

姓 名:付亮

专 业:土木工程

学 号:2011509320

5班 级:土木工程二班

一、前言

莎士比亚曾说过:“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的计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便能写得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展,驻足观望,电子、网络铺天盖地,知识信息飞速发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绝,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竞赴出场,不禁感叹,这世界变化好快。在机遇与挑战粉墨登场的未来社会里,我究竟该扮演如何一个角色呢?水无点滴

量的积累,难成大刻苦钻研,哪里来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自我分析

古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世

上并不存在尽江河。人无点滴量的积累,难成大气候。没有兢兢业业的辛苦付出,哪里来甘甜欢畅的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善尽美的人。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认清自己,包括性格、爱好、言行等等。这样才能扬其长,避其短,才能更好的面对人生。

经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我属于R(实用型)型,DISC行为

方式测试结果为D(支配型),行为方式可用如下词汇描述:好胜、大胆、进取、创新、独立、敏捷、直接、强硬、爱冒险、敢于竞争。职业价值观测试结果为J型(经济报酬型),工作的目的和价值,在于获得优厚的报酬,使自己有足够的财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使生活过得较为富足。职业锚测试结果为C型(创造/创业型)有适应性,空间判断能力和数学能力较强,服务和奉献意识不足,书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三、职业分析

(1)个人的职业选项

我学的是土木工程专业,并且侧重于工程技术方向,理想的职位有: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毕业后打算向技术理论或项目经理的职务奋斗。

(2)选择理由

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土木建筑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

不断增长。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建设工作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因此,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土木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有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还要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适应在各种条件和场合下工作,应具备正确的决策能力。这些要求也比较符合我的性格特征,因此我选择工程技术方向。

(3)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

我们现在还没有开专业课,对专业理解不够深刻,只是大体了解。另外,工作经验是一名好的工程人员所必备的素质,要想成为项目经理还要具备很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些对我都是不小的挑战。

四、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很多,大体可分为四种。(1)工程技术方向(2)设计、规划及预算方向(3)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方向(4)公务员、教学

及科研方向

就拿我选择的工程技术方向来说,就业面广,选择的机会多。专家分析:随着我们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土建行业工程人员不但需要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取得必要的执业资格证书。工程技术人员的相关执业资格认证主要有全国一、二级注册建筑师,全国注册土木工程师,全国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执业资格认证均需要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报考,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即使走上工作岗位后也需要注意知识结构的更新,尽早报考以取得相关的执业资格。想要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大学生,在实习中可选择建筑工地上的测量、建材、土木及路桥标段的路基、路面、小桥涵的施工、测量工作。另外,质量监督与工程监理方向也是不错的就业方向。工程监理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职业,随着我国对建筑、路桥施工质量监管的日益规范,监理行业诞生以来就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并且随着国家工程监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实际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

(1)大学一年级:试探期

阶段目标:职业生涯认知和规划

实施方案: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转变,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重新确立新的目标。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深入了解,巩固和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大一期间完成公共基础课程,不能挂科,课程重点放在高数,英语和画法几何上。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选课,选择方向放在建筑工程和工程管理方向。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交际与表达能力。另外要多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尤其是大四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可能的转系、获得双学位、留学计划做好资料收集及课程准备,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相关规定。在大一尽快做好大学的规划,并付诸行动。作为班级组织委员的我,要认真负责的组织好班级内的各项活动,要充实大家的课余生活。组织活动不但能锻炼我的组织能力,并且能够提高我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这些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2)大学二年级:定向期

阶段目标:初步确定毕业方向以及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实施方案:通过大学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尤其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尽量一次性过关。参加学生会或社团,培养领导与组织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在暑假或课余时间能到施工单位参加工作,尽可能多的积累经验。其次有选择性的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课程重点放在专业课上,要把专业课学扎实、学透。选修CAD电脑辅助制图这门课,应为现在土木工程专业早应经不用手工绘制图纸了,CAD制图不仅能加快绘图速度,还能减少出错率。掌握了CAD制图能为以后工作打好技术基础,跟上专业进步的步伐,话说技多不压身,多一项技能或多或少的能够占点优势。在作息时间上一定要有规律,不能有课就早起,没课就睡懒觉。早晨尽量早起,读英语课文,背单词,最大限度的提高英语水平,为四级考试做好准备。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上课不能迟到、早退,以及缺课。

(3)大学三、四年级:发展期

阶段目标:掌握求职技能,为择业做好准备

实施方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看有没有能力考英语六级,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考研,做好复习准备。依然把专业课放在重点,在校期间尽量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不能再校考的证书要尽量了解其考试的流程及内容,为以后考证或职称做准备。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经常到施工单位汲取经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大四的专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做准备。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掌握面试技巧等等。

(4)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实现期

阶段目标:进行工作申请及就业

成功就业实施方案:尽快完成毕业设计和实习工作,但是毕业设计不能草率,要认真对待。重视实习的过程,在实习的过程中要虚心请教他人,掌握基础施工办法,能够及时发现工程的误区,为以后工作打好基础。然后总结前三年的准备工作,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另外要明确个人在岗位上的职责要求及规。

(5)毕业后

阶段目标:考证、晋职称

实施方案:毕业后一年升助理工程师,评为助理工程师后四年评工程师,尽可能在六年后评高级工程师。即2014年毕业,2015年晋助理工程师,2019年晋工程师,2026年晋高级工程师。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如果不能再短期内评上高级工程师可以把这一职称放一放,不能急于一时,毕竟高级工程师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1-2篇文章,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

(6)近期目标

这个学期即将结束,在复习这段时间内要认真学习,要做好全面复习不能挂科。本学期结束后要做好总结,回望这个学期看看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做得还不够好。为下个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毕竟大一是一个试探期,所有的东西都有时间挽救,不能急于一时。

六、结束语

计划固然好,但是若不付出努力,再好的规划也只是一纸空谈。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不畏艰难,不怕吃苦,面对挫折不放弃,面对成功不备的人,放手去拼搏,成功并不遥远傲气,成功只青睐于那些有准。

篇2: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

院/系:XX学院

姓名:XXX

班级:10体教一班

专业:XX教育

学号:XXXXXXXXXX

素质修养与能力拓展

随着中国综合国立力的提高,我国在世界的大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学生和新一代青年作为国家的后备军、民族的血液,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才能是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保证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竞争需要实力,而实力源于人才,人才得自教。素质教育与培养是以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育,并把大学生自身素质结构的完善与提高做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从整体上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首先,高校在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的过程中,应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增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讲授方法上应重视讲概念、讲思路、讲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使大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开阔的视野、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开拓能力。

知识系统是职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统一,以职业知识的获得为主。在当今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任何削弱专业知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在知识结构方面要坚持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结合,坚持专业知识和一般知识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在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以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做一个全面协调发展、与社会同步的人。能力系统包括一般智力和专业技术两个要素。在人的能力系统中,人的创造能力是最高体现,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造性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能和创造性情感与人格。因此,要特别善于运用辩证方法把握一个人成才过程中通常都存在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既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又不使其脱离实际生活和需要;既要传递文化知识又不是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需要合作。

其次,大学生当今面普遍存在面临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怎样才才能让自

己在职场中处之泰然而运筹帷幄呢?因而就要求大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一、独立能力自我决策能力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对于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临求职择业,别人的意见和忠告各种各样,最终要靠自己决定,这就是对自我决策能力的一次检验。在未来的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个问题以及它们的变化进展都不可能像在学校那样有老师给你作指导,而必须靠自己迅速作出决定,及时予以处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

二、适应社会能力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常常不尽如人意,五彩纷呈的现实生活使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眼花缭乱,很不适应。大学毕业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消极现象常常产生不安、不满的情绪,而常常以改造社会为已任的大学生却忽视了适应社会这个前提。人类文明总是在继承与创新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适应社会,正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适者生存,生存正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反映,更不是对消极现象的认同,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向社会后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是人们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藉,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比如,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丰富的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有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一个大学毕业生如果在实践操作上有过硬的本领,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仍以教师这个职业为例,许多用人学校在挑选毕业生时,往往注重的是毕业生的试讲能力和试讲效果,而不只是他们的专业考试成绩。

四、表达能力表达能力是指运用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一个人要想让别人了解你,重视你,更好地发挥你自己的才能,其前提就是要有表现自己的能力。要准确表现自己,就离不开出色的表达能力。不仅在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后,会立即强烈地意识到这一点,而且,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就会有深切的感受。比如撰写求职信、自荐

信、个人材料,回答招聘人员提问,接受用人单位的面试等,第一个环节都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

五、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不如学校中的同学、师生关系那么简单。大学生步入社会后,要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能否正确、有效地处理、协调好工作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不仅影响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的愉快和事业的成就。因此,大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非常重要。

六、组织管理能力虽然不是每个大学毕业生都会从事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从业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组织管理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纯“书生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近年来,许多用人单位在挑选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在同等条件下,往往会优先考虑那些曾担任过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正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以上主要是从普遍性这个角度来谈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大学毕业生如能掌握一技之长。

篇3: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影响因素

0 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普遍化、大众化带来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已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而贫困大学生由于职业素质与能力低下,就业困难问题更日趋明显。针对这一现象,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问题及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折射出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问题受家庭观念的引导,个人能力的制约,学校教育的不足,社会保障的缺失等多方面影响。

1 贫困大学生的家庭观念有待进一步引导

1.1 家庭经济拮据导致的心理恐惧与自卑

贫困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拮据的原因,和正常学生相比生活水平存在极大差距,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冲击,表现为反应敏感、自尊心强、自我封闭、轻易不愿求助于人等现象。这种内心的困惑与压抑得不到及时的宣泄和疏导,很容易造成不知所措,学习负担过重而引起紧张焦虑,人际关系导致社会恐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引起抑郁症状,异性交往中引起的困惑不安。

1.2 家庭经济贫困导致的拜金主义思想

由于家庭经济贫困,片面提升了金钱的价值,从而导致贫困大学生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形成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大学生活丰富而多彩,这与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承受力之间形成巨大反差,使贫困大学生备感“金钱”的重要性,同时市场经济下所产生的“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消极思想,更加重了他们对金钱的依赖性和对物质享受的渴求,致使少数贫困大学生急功近利,盲目参与一切可能赚钱的机会,为此,耽误了正常学习,使学业因此而荒废。

1.3 家庭经济贫困导致的挫折感和厌世观

贫困大学生生活艰难或遭受挫折中容易产生悲观厌世的思想。由于经济困难使他们在生活上重重困难,而自身又缺乏应对困难的本领,一些贫困学生往往表现为束手无策。同时,在求职择业中,由于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等因素遭受拒绝,内心会产生了巨大的挫折感。而在总结这种挫折时,贫困大学生总是过多地强调家庭经济原因,归结于社会上一些不公正和腐败的消极因素,进而发展到怨恨家庭的贫困、父母的无能,社会的不公,由此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抵御挫折的意志力减弱了,有的甚至对未来丧失信心,对前途感到渺茫,产生一种厌世情绪。

2 贫困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1 家庭贫困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家庭经济贫困是引起贫困生综合素质不高、社会资源不足的重要原因,也使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因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因素造成就业竞争力弱。贫困使得他们在大学期间生活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的出现。所以,对贫困生进行目标教育,培育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兴趣和爱好,有利于他们对未来职业的积极态度,增强他们解决复杂学习问题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与动力。

2.2 家庭贫困导致竞争意识缺乏

受传统思想观念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贫困大学生自我认知中依然存在浓厚的弱者意识,在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前,表现出自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强、依赖心理较重等特点。在就业方式上,大多选择单位就业,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信心;在就业类型上,贫困大学生更多选择稳定性高、风险小的工作;在就业态度上,贫困大学生缺乏主动性,过分地依赖父母、亲友,“等”、“靠”思想较为严重。

2.3 家庭贫困导致职业期望值过高

长期贫困的生存状况,给贫困大学生造成严重的精神枷锁和精神束缚。他们惧怕贫困,想尽快脱离贫困,把择业作为自己告别贫困的最好机会,一心要“跳出农门”。他们对职业的期望值高,不愿意到基层、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在求职时注重地域和待遇,不敢尝试和追求具有挑战性的,更利于个人发展的职业。因此,许多就业机会与贫困生们擦肩而过。

3 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3.1 贫困大学生职业技能需要提高

贫困大学生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进入大学学习阶段普遍反映出实践操作能力偏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特点。在大学教育中,高校不仅要教育学生掌握具体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要帮助贫困生适应环境变,教会他们学会适应竞争的生存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加强技能的培养,增加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更重要。高校要帮助贫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拓宽知识面,加强实习和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鼓励和引导他们参加技能训练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学生不仅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

3.2 贫困大学生职业道德需要培育

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表现。和职业技能相比,它更多体现了大学生的品质特点,贫困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对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标准较低。在求职过程中诚信缺失的问题不断出现,夸大要校成绩、伪造各类证书、编造工作经验、擅自撕毁协议等现象十分严重。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开放性越来越强,诚信、敬业精神等一些个人品质恰恰正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未来发展成功的关键,一个不尊崇职业道德的或不完全信守职业承诺的人,无论其职业技能有多高都不可能成为高素质的职业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事业道德素质,引导学生成为人格魅力的人,有助于他们更好的发挥聪明才智,有助于他们正确、合理的面对人生的挫折、困难,增强自信和面对一切的勇气,有助于他们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3.3 贫困大学生职业心理需要调整

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它们虽然联系紧密,但并非一个概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使其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职业心理素质培养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大学生在未来择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的心理问题,如职业角色意识、积极心态、抗挫折能力、健全人格塑造、交往能力培养、成功心理的培养等,这些素质在今后工作过程中直接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关。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合适的职业心理定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带来的自卑心理,改变贫困生的心理障碍,加强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

4 社会对贫困大学生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一种是自我激励机制,另一种是社会激励机制。贫困大学生自我激励机制一般依靠贫困生自身通过建立目标,心理调整、价值发现等渠道发挥作用。而社会激励机制则依靠整个社会,通过建立专门的能力强化机构,形成正确的舆论支持体系,组建适当的心理关怀与救助系统等途径来实现。

4.1 建立专门的能力培育的机构

贫困生最大的困惑是能力上的不足。贫困大学生不仅需要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物质帮助,更需要社会对他们能力提升的关怀,只有职业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意义上使贫困生群体受益终身。因此,高校建立专门的贫困生职业能力教育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并开设专门课程,解决贫困生的能力强化问题。并在本科教学计划之外,积极实施创业教育,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勤工俭学。在高校之外,社区、企业和其它机构,也应积极提供职业能力的培训机会,大力实施对贫困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扶助。这些社会活动,不但丰富社区工作,而且还能让贫困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得到实践,同时锻炼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企业在给贫困生提供专门职业培训的机会,也是为贫困生提供长期的就业机会,用人单位选聘人才的机会。

4.2 形成良好的舆论支持体系

在建立贫困生能力提升的社会激励机制中,良好的舆论支持体系十分重要。在高校“打工”似乎成为贫困生的专利,一说到“打工”就与贫困相关联,打工学生总是感到低人,“扶贫”被乐善好施者大肆渲染,使被资助者的自尊受到严重伤害,其心态也显得不太正常,更多的却是一种心灵的疲惫,一些贫困生不愿接受资助,个别人甚至宁愿在深夜外出捡拾垃圾,也不愿意接受他人在经济上的帮助。这些现象可以看出,社会需要改变对贫困生的态度和对他们的扶助方式,首先应尊重贫困生的意愿和选择,充分肯定他们的自助行为,对他们的人格予以尊重,摒弃不必要的怜悯。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舆论支持体系,才能激励贫困生自立自强,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能力,以顺应社会发展对他们的素质要求。

4.3 搭建适当的心理救助系统

关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对贫困大学生实行心理救助和关怀,强化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但是高校的工作,同时也是社会的义务。贫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初期,生活上严重不适应,情绪焦虑,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当他们将要走入社会时,将面临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因此,全社会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建立相应的心理关怀系统,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扶持,帮助贫困大学生度过心理难关。贫困生家庭应保持和睦氛,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鼓励他们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咨询机构,为贫困生提供心理咨询,建立贫困生心理帮扶档案,及时与贫困生保持联系与沟通;社区应设立各种的心理治疗室,无偿为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提供服务与帮助。总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社会各方面应能力合作,构建贫困生的心理关怀与救助系统,组建全社会参与的贫困生心理关怀与求助网络,通过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怀和心理支持,促使他们在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邹勤,刘恒新.论贫困大学生能力的激励机制.现代教育科学,2007,(1):104-106.

[2]张巧丹.医学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扶贫的分析及对策研究.医学教育探索,2009,(1):110-112.

[3]姜美.提高贫困大学生能力的制度建构.现代企业教育,2007,(3):132-134.

篇4:浅论大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职业能力;素质:培养

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必备的能力的总称,它包括职业基础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应从多角度、多渠道、多途径人手,齐抓共管,才能收到实效。

一、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体现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原则的体现,是专业建设的“宪法”,其在专业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必须首先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得到体现。不论什么专业。其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明确培养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并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现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把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还只是纸上谈兵。真正要落到实处,必须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制定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并针对每门课程的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提出富有针对性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训练目标和要求,将职业能力和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1课堂教学,是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职业能力固然重要,但能力的提高要以知识的储备为前提和基础,而课堂是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是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必须抓住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并以此为依托,拓展开来,从课程建设、教材编制、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多角度人手。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形成多角度、多渠道、多途径齐抓共管的良性环境和氛围。

2在实践教学中,贯穿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理论知识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并在实践中丰富提高,才能最终转化为能力,素质的高低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因此,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职业院校必须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学时和相应的实践教学条件和设备,并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能手指导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在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

不过,我们必须明确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绝不只是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的职责。在大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一位辅导员老师甚至每位学校员工都担负着同样的主导作用。每位教职员工在日常教学和工作中,都要时刻注意以高尚的师风师德、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行为举止给学生以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引导,让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耳濡目染高素质高能力的职业形象。从而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三、重视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共同培养和提高

一些职业院校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所谓职业能力与素质就是会机器设备的操作、懂生产工艺流程。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职业院校往往重视对学生科学素质、生产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其实,对一个人来说,校园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学习、提高。因此再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再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一个人文素养深厚的人,其再学习能力往往也很强。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给予同样足够的重视。

除上面所说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外,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和拓展,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当然,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绝不止以上途径和渠道,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教育的内涵和品位等,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四、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健康的身心素质是良好的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之一,因此身心素质的提高也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1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职业院校应充分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不断改革体育课的授课内容和形式,认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赛事,以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身体条件。

2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和身体的健康相比而言,心理的健康更为重要,只有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而且,职业院校学生人学时普遍在20岁左右,人生观和世界观还不成熟,人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困惑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因此每所院校应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人员,并应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业务水平。此外可以按照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发展规律,针对学生在校不同阶段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心理健康讲座,并对重点学生实施心理关注和问题疏导,将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工作融进日常教学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渗透到学生每个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中,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困惑得到及时化解,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篇5: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

我很庆幸选择了“大学生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这门课,在上这门课之前,我知道自己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不过都比较抽象与片面,但在上了之后,我深刻地明白了自己到底是哪方面能力欠缺,并且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些弥补措施。首先,我缺乏主见。可能是家中老小的缘故,经常家人说什么我都是照着做,有什么困难,大多时候姐姐哥哥也会帮我出谋划策,甚至是替我解决,这样我就养成了喜欢依赖别人,喜欢听别人的意见的坏毛病。有时候我还很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错过了最佳决策时机。这个缺点,是我的致命伤。

其次,我的自信忽有忽无。有时候特别有自信,干什么事都很有激情,觉得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做好,别人都不如我。可有时整个人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觉得干这干不好,干那也干不好,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也不知道怎么考上大学了。虽说是自信都是自己培养的,可我的自信心好像是个仙人,来无影,去无踪的。这很是让我苦恼啊!

还有,做事情不喜欢深入思考,有时候说话还伤到别人。我是一个性格非常外向的女生,经常大大咧咧的,不是很细心。这样就导致了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或者是让别人感到不舒服,而我当时却不知道,等我知道了已经悔之晚矣。如果我在当初说那些话或者是做那些事之前,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很委婉地把对别人的伤害降低最低,也不至于他们会受伤了。另外,我有时看事物只看到表面就开始下结论,等时间久了,我对事物有了解了,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的,自己操之过急了,以至于我老是看人也看走眼。仔细想想,自己真的挺对不起高中的政治老师的,学了三年,也背了三年,怎么就是不会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呢?

再有,我的组织协调能力不是很好。自小学以来,我从未当过班长,班干部竞选我也都没有参加过,所以一直与“领导者”无缘,在学校我也从没有锻炼过自己的这个能力。直到前不久老师说起了这个问题,我才想到自己这个能力的欠缺,尤其是老师出了那些公务员的考试题后,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本来今年一些协会竞选干部时,我很有竞争优势,后来我考虑到大二课太多,考试也太多,挺忙的,也就没去竞选,因此也失去了这个提升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的大好机会。看来以后我要多找机会多锻炼锻炼了。

我还有许多其他的确点,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针对以上我的缺点,我想到了一些改进的办法。

一、做事要果断。在做一些选择时可以去咨询别人,不过,首先我要有自

己的想法,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做事情时,要深思熟虑,一旦下了决定就坚决不再后悔,路是自己选择的,再后悔也没有退路可逃。相信自己的选择,要有主见,有思想,有深度。如果选择了。就一定坚持下去;如果要放弃,也要放弃得大度。不能总是随大流,跟着别人的脚步。要相信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跟随别人,我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永远也闯不出自己的天地。

二、要培养持久的自信。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保持头脑清晰、面对现

实、勇敢面对、不能逃避。冷静地分析整个事件的过程,分析一下是自己本身存在的问题,还是由于外来因素而引起的,思考才能怎样解决它。而不是恐惧、害怕,觉得自己无法攻克它,无论怎样,问题总是有解决的办法的。而且我要每天都保持甜美的笑容。没有信心的人,经常眼神呆滞,愁眉苦脸,而雄心勃勃的人,则眼睛总是闪闪发亮满面春风。人的面部表情与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笑是快乐的表现。笑能使人产生信心和力量;笑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笑能使人忘记忧愁,摆脱烦恼。学会笑,学会微笑,学会在受挫折时笑得出来。然后用微笑把时有时无的自信心永远定格!

三、对事情要认认真真的,对人也要细心。不能对自己不了解的人或事轻易

下结论,牢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和别人相处时,要懂得换位思考。说话,做事不能有意伤害他人,也不能一味地炫耀自己,贬低他人,应该多说些由衷赞美别人的话。做人要谦虚才能少树敌。

四、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一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要包括:组织能力;授权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激励下属们去完成组织目标的能力,它是领导者成功有效地完成心理特征。我应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看看一些有这

方面能力的人都是怎么做的。另外多参加实际活动,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方面能力,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处理冲突的能力。同时,平时可以留意同学们都是怎样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的,学习他们的优点,改掉自己的缺点。

篇6:大学生职业素质能力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中职学校培养社会所需求的各种技能型人才,把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中去,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从而使他们成长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中职学校 素质 能力 培养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许上大学是通往成功的途径之一,但并非唯一之路。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再是读书的机器,而是具有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富有个性、有独特见解和思想的人。因此,专业面窄、社会适应力差、综合能力不强的人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长毕结礼同志曾指出:真正的人才标准应该是“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现在用人单位不只看重文凭,“唯学历”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用人单位更看中的是实力。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或是大专、中专等学历的毕业生,只要有能力,综合素质好,一样有竞争力。所以中职学校必须注重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的新政策及措施,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委员陈至立也曾指出: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发展职业教育对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园地之一。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已有中职校14668所,共招生731.4万人,比2005年增长11.6%,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0%。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同时,职业技术也成为科学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仍很大,许多一线劳动者的素质及技能还有待提高。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二、素质培养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在21世纪再一次得到形象而深刻的诠释。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职业学校办学的目的,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祖国建设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是要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要使我们的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送得出”,对各专业每一学科的设置及教学,不但要有一定的社会性和科学性,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直接性。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就必须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文化知识,又要使他们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能力,还应注重实行产教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如果我们仅仅把职业教育看作学生谋得求生技能的场所,或只把职业教育作为为社会提供合格劳动力的基地,那么,我们就把职业教育“矮化”了。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更是教育观念的转变,这个扬弃的过程是对传统教育合理成分的继承和不合理成分的革除。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人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开发,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等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和个性特长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接受中职教育的中职生,应怎样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及社会竞争的挑战呢?笔者认为,我们中职生应以积极的态度,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勇敢地面对竞争的挑战, 争取早日成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能否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并不在于他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在于他是否能够将理想付诸实实在在的行动。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有自身的优势,除了文凭外,他们还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从有关资料获悉,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中学习能力强、充满自信、实践能力强、外语能力强、具有专长者、创业和创新意识强、人品好等七类,是最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为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及加强其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排除自卑心理,不断激励他们,并注重培养学生德技双馨,从而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中职学校的生活是一种为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会一门职业技能、技术而开展教学的系统活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今天的学习关系到将来能否走好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的大问题,作为整个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我们中职生和许多大学生一样有着全新的创业意识,只要勤奋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样能在社会上寻求到立足之地,同样能在建设祖国的伟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只要不断进取,照样可以成才。

三、能力培养

(一)、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坚持几个结合:

①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人文教育一直是中职教育的薄弱环节,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并非只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而是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本研究在访谈中,该校一位教学负责人对如何提高中职校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建议中第一点就提出了“重视人文教育,要以养成初步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态度为中职培养的第一目标”,而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也同样反映出这一要求,“在贵单位对录用员工的以下各因素的重视程度如何”中“道德品质”最高,占98%。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但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而这也恰恰是人文教育目的之一。

②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③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

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序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绝不是一种等同于一般职业培训的纯功利性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教育形式,职业教育依然高举着教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旗,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应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核心培养目标。因此,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对提高教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提出以下对策:

①调整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由于传统原因,中等职业文化课教师比例较大,因此,在今后学校的进人计划中可减少文化基础课教师招聘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课程改革,挖掘文化基础课程中对专业培养的内容,一部分文化基础课教师可担任专业基础课教学。如计算机专业中,英语教师可担任《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语文教师可担任《应用文写作》教学,同时文化基础课教师要树立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观念。②保持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比例,构建科学的教师结构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必须有一支外聘教师队伍。“在专业结构和教师职务结构上,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应有3-5名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一般应不少于10%”,“要积极支持并鼓励中等职业学校从企事业单位中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中聘用专职或兼职教师”。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而现有的专职教师队伍不能很好适应这要求,需要从校外聘请一部分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教师和实训教师;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之一,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也应该是与行业企业生产管理一线保持着最为紧密的联系。中等职业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必须从不同行业聘请高学历、高职称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此外,这些来自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还带来了新知识、新技术,对本校教师的成长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十分有利。

③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保持技工学校教师职称系列,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实习指导教师聘任制度。疏通行业人员到学校就职的渠道,引进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和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由行业转入教师系列,有利于将先进技术、工艺和管理方法、手段带入课堂,有利于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④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是指专业课教师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操作技术等级证。“双师型”教师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是职业学校实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学校不能仅局限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比率,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能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做到一方面要营造“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企业建立多方联系,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⑤多渠道进行在职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教师不仅仅是为学生成长耗尽自己毕生精力的“蜡烛”,更是一盏指明学生成长道路的“长明灯”,只有“综合职业能力”高的老师才可能培养出“综合职业能力”强的学生。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教育思想需要不断的更新,需要与时俱进,其内涵更加丰富和科学;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教师仅靠原来学校学习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较普通教育的教师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思想,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体系,才能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三)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

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应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思维,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的现状,构建开放型的“大实验实训”环境。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配套,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且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做到有机融合,共同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在实践教学中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围绕实践教学设备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在实践教学中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1.树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思想

中职教育不是造就学术精英,而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劳动者是处于社会总体劳动链环的终端,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因此中职生除了要求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说一千,道一万,光说不练不会干”,综合职业能力不是讲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实践训练。因此在其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具体说来,应明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实践教学工作的中心,围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与实施,并与工作岗位对接,实现综合效益的整体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2.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硬两方面建设

应围绕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对实践教学的硬件、软件两方面进行建设,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硬件建设方面,通过对宜宾商职校的实践设备建设现状调查及访谈结果,本研究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应围绕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构成分为三个平台:校内公共基础实验场地、校内外专业实训基地、毕业实习单位。在实践教学软件建设架构方面应做好实践管理机构的建立、实践基地和人员的管理及对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进行建章立制等。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针对能力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应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它职业。行动导向教学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手段,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形式。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四)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的课程观念或课程价值取向,具有什么样的课程价值取向,也就决定了设置怎样的课程方案。因此,本研究认为,中职校应树立综合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在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指导下,其课程设计的方法就是根据国家、社会、劳务市场对职业的需求,确定应设专业,根据对专业岗位工作和任务的分析,确定所需的能力,然后据此开发课程,决定教学方式。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课程目标将指向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终的培训效果均以能力为本进行衡量,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课程与现实的生产技术紧密相联。综合职业能力本位课程观的主要特点:课程设置由“知识体系的构建”转向“综合职业能力的构建”,课程内容由“理论知识的掌握”转到“职业岗位任务的完成”,学生评价由“知识评价”向“综合职业能力评价”转变,课程开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为“企业专家导向”。

上一篇:朋友生日留言祝福语下一篇:医保局检查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