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2024-04-28

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共19篇)

篇1: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我们语文的是张老师,她长发披肩,白皙秀气的脸上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虽然戴着眼镜,但一点也不影响她的漂亮,反而让她看起来很有学问。张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当我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它的目光仿佛在说:“好样的,继续努力!”当我不守纪律时,它好像在生气地说:“怎么又管不住自己,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张老师是个现代的 如来佛”,我们班的45只小猴子都跳不出她的“五指山”。在张老师的办公室里有一个本子,本子上记着很多人的名字,有欠作业的、有不戴红领巾的、有上课做小动作的等等。只要上了张老师的黑名单,张老师都会很耐心的找来谈心,手把手地看着他把作业补完。有些同学还抱着侥幸心理,希望张老师忘了自己的名字,但是,每次如意算盘都会落空。张老师除了记忆超好外,工作还特认真,就没见张老师哪次说话没算数过。哈哈,就算再调皮的猴子还不被她管得服服贴贴的?

张老师除了像“如来佛”那样公正无私,更是现代的“观世音”,普度众“生”。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的爸爸、妈妈在市场卖菜,很少有时间管自己的孩子。张老师主动担当起了辅导员,每天放学后都把瞿鑫等几个同学集中在教室辅导功课,每天都是天黑了才能回家。冬天的时候,我班有个同学因为皮肤干燥又不保护,手都干裂了,张老师每次都会细心的给他涂上自己的护守霜。那个同学可不好意思啦,涨红了脸!我想他心里肯定暖洋洋的。

当然,让我们感动的事儿还有很多。张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外冷内热的人,你说有这样一位老师是不是一种幸福?

篇2: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上周,我们的语文老师佟老师跟我们说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 佟老师因为工作的原因要外出学习一段时间!顿时,一部分同学表现出兴高采烈的神情,心想佟老师不在我们的.作业可就少多了。又有一部分同学表现的依依不舍,心里想着,佟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佟老师走后,我们的语文课由学校的冯主任和二班的语文老师李老师来给我们上课。但是,她们和佟老师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而且作业比佟老师上课时还多。我个人认为佟老师的语文课更加有趣,而且课间有些内容以PPT的方式来给我们展示。几天后,我发现每上语文课时,我的心里都会空空的,总觉得缺点什么。我每天都盼望着,佟老师怎么还不回来了?真希望佟老师能早点回来。我甚至做梦都盼着佟老师回来的情景。

盼着,盼着,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好消息----佟老师回来了!顿时,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同时欢呼雀跃了起来!

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想,待会儿是不是佟老师来给我们上课?我们像往常一样背书。佟老师一进来,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读书声变得更自信、更洪亮了!这洪亮的读书声正是我们迎接佟老师回来的礼物。

篇3: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文按上学的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文末点题的顺序描写了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 充分体现了学校的美丽、团结和充满欢乐。课文通过描写这所民族学校, 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本课通过各民族的小学生, 早上汇聚到学校来的情景, 和以侧面描写的手法, 描绘校园里, 学生们上课时专心、安静, 下课后的热闹, 来表现小学生们快乐的学习生活。这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学生容易理解, 结合三年级习作起步的特点, 这一课的教学, 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品读文中的重要句段, 感受快乐的生活。并且结合生活实际, 指导学生写好两个小片段。

1 音乐导入, 激发兴趣

(1) 播放《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 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 导入:同学们,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 哪一朵花呢?

(3) 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 除了这些, 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 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情况。

(5) 根据学生介绍情况, 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 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况, 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6) 总结:是啊, 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 明亮的窗户, 宽敞的教室, 美丽的校园花坛, 还有我们在操场上留下的欢声笑语……无不勾起我们对学校喜爱之情, 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

2 揭示课题, 初读课文

(1) 早晨, 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从山坡上, 从坪坝里, 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 他们都高兴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 (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画出生字词。

3 趣味识字

(1) 出示词语:坪坝、穿戴、打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戏、招引、热闹、古老、铜钟、粗壮、凤尾竹、洁白、摇晃。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 游戏巩固生字。贴字游戏:教师读生字, 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智慧树上。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 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 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4 整体朗读感知

思考:民族小学的美体现在哪里?你喜欢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5 分段读议, 加深感悟

(1) 朗读第一段, 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结合课文插图, 说说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 四人小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 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 朗读课文这么动听, 你会怎么做?

(4) 引导体会:“这时候, 窗外十分安静, 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 蝴蝶停在花朵上, 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 用横线画下来, 课后抄写在积累本上。

(5) 下课了, 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 你想和他们玩什么游戏?

(6) 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了什么?

(7) 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 拿起彩笔, 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6 加深体会, 比赛朗读

(1) 学了课文, 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2) 课文写得很美, 你喜欢哪一部分?选择你喜欢的部分参加朗读比赛, 先在小组进行, 再选出代表参加。

7 课后积累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

8 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学习生活, 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 那么, 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 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叙述, 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注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 准备和同学交流。

篇4: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

“×妈妈,您好,我们来了!”

这几个孩子,几乎是我看着他们长大的,几个月不见,仿佛又长了一大截!有的连嗓音都变了,有的虽然戴着红领巾,却不像个中学生而像个辅导员,有的更加持重腼腆,简直像个大姑娘了,可是在我这里,他们就像回到自己家里一样,一面扇扇子,喝凉水,眼睛四下里看,嘴里还不住地说。最后,他们就跑到书架和书桌前面去……

“您有什么新书没有?”

“您這儿还有《红旗谱》哪,我看过一遍都忘了,老师还让我们夏天看呢,借给我好不好?”

“这《蕙风词话》、《人间词话》说的是什么呀?”

我一个人实在对付不了三张快速的嘴,我只看着他们笑,我只感到心花怒放,多么火热的青春呵!

慢慢地,他们手里拿着书、水杯和大蒲扇,围着我坐下来了,谈着看书,谈着文学作品,忽然谈锋转向语文老师。

那个变了嗓音的大小孩子说:“我看书的兴趣,完全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引起的。在前年,我们的那位语文老师,不用提多好啦,给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得那么生动,我们都听得入了迷。下课以后去找他谈话,他还给我介绍许多课外的书籍。那一年,我看的书最多了,课内的古典文学,像《琵琶行》,我到现在还能背。可惜这位老师只教我们一年,就去编教材去了。后来的语文老师,上课时候讲的内容和政治课差不多,我们对于课文的感受就不特别深了……”

那个更加沉静的姑娘,这时也微笑说:“我们的语文老师也不错,我就是喜欢跟他写作文。他出的题目好,总让人人都有自己的话说,而且说起来没有完。他在卷本上批改的并不多,但是他和每个学生谈话的时候,却能谈到几个钟头。现在,我才知道写作文也可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看着这几双发亮的感激的眼睛,我想起了许多往事,从欣赏到写作,从幼芽到小树,是经过多少人的细心培养啊。

我嘴里只说,“我真愿意你们的语文老师都在这里,他们听了不知要怎样地高兴。但是,也别忘了,‘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阅读和写作,一旦有了好的开头,就得自己努力继续下去,要不然,老师走了,这些好习惯也跟着走了,你说可惜不可惜?那老师也就白教了!”

他们都笑了,“也可能是白教了,我们努力就是,不过,我们还是感谢我们的老师!”

我好像是对自己说的,“只要努力,老师就决没有白教,让我们都感谢我们的老师!”

篇5: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范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长着一张方脸。他浓浓的眉毛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他左眉中间还藏着一颗黑痣呢。

范老师非常幽默。上课的时候,每当看见有同学无精打采的打瞌睡时,他就会说:“你真用功,昨天晚上写作业写得太晚了吧?”当看到有同学做小动作的时候,范老师就会故意问他:“刚才我讲到哪里了?”这时同桌会好心提醒他,他就会回过神来,不再做小动作了。

范老师的教学方法特别好。就拿上个单元的作文课来说吧,他先让同学们画一张表格,回家仔细观察自己的心爱之物,把样子、用途、来历和自己与心爱之物的故事填写在表格里。上课时,老师又让同学们把提前准备好的表格拿出来,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还让说得好的同学上讲台说。接着,范老师也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心爱之物,那是他女儿送给他的一块表。在范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第一单元的作文,我们都写得很好,有十几位同学的作文还发表了呢!

篇6: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当我五年级入学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竟然是个男的,由于我没有让男老师教过所以我很担心他教不好。谁知出乎我意料,老师却把我教得很好。

他和蔼可亲、关爱学生、体贴学生,他那声音是那么的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他那手在黑板上不停地写着字,并且有说有笑,如果某位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他不会像别的老师一样用教鞭打人,他更不会把学生形容的无地自容。下课时我们都去老师办公室玩耍、陪老师聊天,可美了,而且老师也不会赶我们走反而会开心地和我们聊天、说话,他还很温柔,常常和我们在一起呢。

篇7: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她上课的方式很温和,让人听了很舒服,内容也很生动有趣,我们举手的同学也很配合老师,总是很多,她上课的内容也很丰富,总给我们说一些有意思的课外故事,我们听的津津有味的。

她总是很关心我们,比如谁生病了,第一个知道的就是她,第一个回过来了解情况的也是她。

篇8: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那么, 要创建“对话型”课堂, 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教师要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舞台, 营造和谐的氛围

课堂平等是什么?就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思考和辨析的时间和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保持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 激发并呵护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少年王冕》一文中, 母亲让王冕辍学, 去给人家放牛, 他却回答说:“娘, 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不如帮人家放牛, 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 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 我向学生追问了一句:“王冕为什么这么说?他是不是不想读书了?”全班学生众说纷纭, 有的说可能是因为家庭困难, 王冕没有心思读书, 所以闷得慌;有的则认定是王冕觉得自己和有钱人家的孩子一起读书, 感觉很不自在, 所以闷得慌;还有的说, 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 他用这句话来开导母亲, 让母亲不要难过……面对如此情形, 我没有对学生的各种回答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而是适当等待, 为学生思维的活跃创造一个契机:“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道理在哪儿?大家观点各不相同, 这没有关系,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书, 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学生思路被打开了, 纷纷“挖空心思”在课文中寻找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合理的。而在这个过程中, 我只是不动声色地倾听, 适时地点拨:“其实, 在课文中有多处提示……”

二、教师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绽放学生的个性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解读本无定势, 亦无唯一答案, 每个人都在读“自己的”文本, 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个性化的见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上, 我们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见解, 鼓励思维驰骋, 个性绽放。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诚实与信任》一文, 学完课文, 解读为什么用“诚实与信任”为课文题目时, 我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谁诚实、谁信任谁。按照我最初的理解, 本文作者通过主动承担碰坏小红车车灯的责任而赢得了小红车主人的信任这件事, 告诉我们诚实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

一位学生却说:“我有不同的观点, 我觉得小红车主人也是个诚实的人。作者的车碰坏了小红车的反光镜, 本来就是因为小红车超出了停车线二三十厘米。所以, 作者留下字条主动要求赔偿的时候, 小红车主人明白自己也有过错, 才没有要求作者赔偿。”

多么独特的回答, 多么富有创意的解读!此时, 我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深入探讨:诚实和信任是单方面的吗?

学生的发言越来越精彩了:“课文用‘诚实与信任’作为题目, 不仅仅讲的是一个人的诚实得到另一个人的信任;课文中的作者和小红车主人都很诚实, 他们都用自己的诚实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在课堂上这样精彩的生成过程中, 师生一起对课文、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感悟。确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 人与人交往的时候, 诚实和信任本来就不是单方面的, 而是双方面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使得别人对你诚实, 诚实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而学会去信任别人, 别人才会信任你自己。

课堂上, 面对学生的个性解读和独特体验时, 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给一些真诚的微笑, 多给孩子绽放个性的机会, 让孩子体会到发散思维、成功表达的快乐。

三、教师要鼓励学生据理力争的勇气, 让课堂充满灵性

《金子》一文, 主要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的时候, 发现雨后土地上长出了小草, 从中得到启发, 便留下来种花, 最后获得成功的故事。课文虽短小精悍, 但意蕴深刻, 耐人寻味。

这篇课文, 教参是这样解读的:本文的主旨在于告诉我们想要成功必须通过辛勤的劳动, 课文讲的是“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的道理。课堂上, 正当我如此解读时, 却有学生突然提出:“我有不同见解, 彼得找金子也很勤劳啊, 为什么却一无所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言下之意, “勤劳”未必“致富”。面对这个令我始料未及的问题, 细想一下, 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 这个道理究竟在哪儿?学生一时间又表达不出。此时, 我不是简单地对这个学生的回答下结论, 而是趁势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 你们看, 彼得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有观点还要有理由才会有说服力哦!”学生的思维被点燃了。有的说:“勤劳才能致富, 没有彼得辛勤地种花, 就不会有他后来的成功。”有的说:“不是勤劳就一定成功, 彼得埋头苦干了几个月, 几乎翻遍了整块土地, 却一无所获。”有的说:“我觉得彼得很聪明, 他及时发现了淘金不成可以种花, 才会有后来的成功。”还有人说:“勤劳和智慧这二者缺一不可, 智慧+勤劳=成功。”

教完这篇课文, 我和彼得一样收获了“真金”: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迷信教材和教参, 不能迷信权威。我们更要教给孩子“不唯书, 不唯上”的思想, 我们要鼓励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 有自己的独特体验, 有大胆怀疑、勇敢质疑的精神, 并能据理力争, 学会表达和说明自己的观点。而这, 比学一篇课文或会一个知识更重要。

篇9: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教材中的第一课,写了小学的环境风貌和学生的活动,再现了美丽校园的场景,是一篇难得的写景和记叙相互融合的文章。需要我们反复的朗读和体会,学习优美句子的写作,对于校园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1)读熟课文,了解文意,找出其中不认识的字,自己解决。(2)找出文中的比喻和拟人句,进行特点分析。(3)学会对于环境的描绘和分析,进行有效的仿写。

2、能力目标。(1)在阅读课文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能力当中进行情感抒发。(2)对于我们学校景物的描绘能力,对于环境衬托的描写,反映安静的句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对于学校和家庭的热爱,通过语句进行表达。(2)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人的情感。(3)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

导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的校园是个什么样的景色,我们怎么样去描绘它?(学生积极思考,然后教师点名起来说和分析)学生积极发言,说自己学校的环境,花草、树木、教师。我们来学习这一课,请大家自由朗读(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自身周围景物,自然导入课文)。

1、初读课文,了解文意,扫清字词障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文意,自己解决不认识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其中的生字,自己通过查字典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1)教师进行字音的纠正:“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摔跤”,教师通过示范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跟读,纠正读音。(2)小组合作讨论识字方法。将课文后的要求会读和会认的字,进行小组合作的讨论,找出有效的识字方法进行归类,“猜字谜识字、生活中识字、组词识字、说一句话识字”等,通过字体结构的分析进行分析,要求同学们说出两种以上的识字方法,不准重复。(3)多媒体出示课件,展示本课生字,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组内合作读生字,其次让学生开火车朗读,点名读,随时纠正和点读。(4)带拼音朗读,每个学生进行朗读和纠正;(5)去掉拼音朗读,进行点名朗读,教师随意点取一个字,要求学生朗读和分析。(设计意图:多种手段识字,提升学校效率,识字作为教学重点)。

2、二读课文,熟悉文意,分析课文段落。(1)教师或者学生领读课文,在课文中勾画出自己认为优美的段落,进行分析和感悟,每个学生可以勾画2-3句,然后自己进行点评,在班里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发表意见的方式,去交流对于句子的理解。(2)展示描写环境的优美句子,教师进行领读。仿写。“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的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根据以上段落的特点,进行仿写,“从——从——从——,有——有——有——”,将关键词融入文章当中进行仿写。每个学生选择一种景物进行仿写,描绘出优美的景色,放在一起比较和交流,通过比较和交流进行段落的选择。“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朗读课文”,教师出具句子,通过周围景物的衬托,来描绘周围环境的安静。教师可以出题,让同学们学着描绘一下周围环境热闹的句子,通过周围事物来衬托环境的热闹。(3)重点领读课文朗读的句子,作为作文的重要素材之一。(教师让学生倾听和诉说,我们自己周围举行活动的句子,平常在课外活动中和体育课中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简单的写作,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下课了,大家在——在——在——”,这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这个句子可以用于校园活动的写作当中去,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分析,这就是我们的课外活动。(设计意图:学会对于景物的描写方式,对于文章进行渲染,学会衬托的写法)。

3、三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1)三读课文,品味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一段在段落中能够起到渲染色彩的作用,而且能够让全文进行升华,教师要求学生和写作中进行有效的鉴赏和分析,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去,给自己的文章渲染色彩。(2)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和拟人、排比句分析句子特点,进行点评和仿写“鸟儿不叫了,树枝不摇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以上两句通过三种修辞的运用,提升句子的情感和感染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三种修辞的手法运用,通过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学生在作文里有效展示,提升我们自己的情感,或者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升我们对于句子的理解。(3)学生自由讨论和分析文章的情感,领会文章中的中心思想,谈谈自己对于学校的爱(自由讨论,由学校拓展开去,联系到家庭和周围的景物,都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和分析),写出自己的内心,进行有效的表达。(4)教师进行情感升华的提升,让学生自由思考和浅谈其中的感悟,让他们自己分析每个句子中渗透的思想情感。(教师进行鼓励和支持)。(设计意图:恰当的使用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写作水平)。

4、综合性学习的拓展。综合性活动的学习,“我们在学校过着快乐的生活,课余生活是怎样安排的?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来叙述,可以填表格,可以画图画,边记录边整理资料,准备和同学们交流”。让学生进行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拓展。

5、作业的相互展示和交流。课外拓展的作业相互交流,就是将自己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有效的展示出来,通过组内评比和班内的评比,有效提升自己的作业水平,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互相的比较,来反复提升自己的水平。每个同学去给对方找一个优点,将这个优点用于自己的文章当中去,然后将自己的优点教给别人,让别人也进行有效的运用。(设计意图: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空间,进行思维发散)。

6、板书设计的关键词。风景仿写的段落1“从——从——从——”。描写环境安静的句子2“窗外十分安静——”。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句子列出“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列举和仿写学生的课外活动“跳舞、做游戏、摔跤”。

四、教学反思

篇10: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我们的老师生病了,所以这学期我们就换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不告诉我们她的真实姓名,只告诉我们她叫T,我们都很亲切的叫她T老师。

新学期第一天上课,T老师拿着一叠白纸在我们面前“哗啦啦”地抖动着,像刘谦般神秘地摊开双手,大家顿时瞪大眼睛,调皮的李铖嵩便在一旁附和道:“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候!”同学们哄堂大笑,班级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期待……T老师笑了笑,停顿片刻才说:“其实呢!这几十张是最普通的纸,我也没准备变什么魔术。”呀!真是的!同学们一阵哗然!可是还没等我们宣泄不满,老师又问:“请猜猜我把纸张发给你们做什么?看谁最聪明!”“做什么用?……”我们的胃口又一次被调起来,纷纷交头接耳,看来谁都想摘下那个“最聪明”的头衔。

我偷偷

篇11: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初见时,她犹如一轮皎洁的明月,宁静而又美好,而越到后来,让我不得不从心底里佩服这个语文老师了。

当她提出让同学们在黑板上写自己的名字她要为每个人拍照留影时,我又吃了一惊:这是什么怪要求?当她说她一个晚上就能记住我们班里所有学生的名字和相貌时,我更是吃惊到不行:开玩笑的吧?可第二天她真的做到了。老师的记忆力大概都不错吧?

“知识改变命运,语文关乎幸福。”她说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名人名言”,后半句是“徐老师名言”。然后她围绕自己的“名言”讲掉了小半堂课。具体的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当时给我的感觉是“都好有道理哦”。我更是被她那能出口成章的“演讲口才”吸引了。

她上语文课会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东西,经常会冒出一句非常有意味的话来。记得学习《孤独之旅》一课时,她告诉我们:“成长是一种痛”,“挫折往往比顺风顺水更能逼着我们成长”。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在书上抄下她脱口而出的“名言”。那天听到她说“人生实苦,唯有自渡”这句话时,我便猜想看上去永远都是那么乐观的她肯定也经历了许多。是啊,每个人都有痛苦,但需要靠自己把它释放,狠狠压榨,不管多痛终究会痊愈。自己想要的生活要凭勇气和努力去争取。

她教给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比如课前预习时要“读通”课文,课堂学习中也是“读通”课文。这是什么意思,像绕口令一样?原来前一个“读通”是指“读得通顺”,后一个“读通”是指“理解通透了”;课后复习要“念念有词”、“自言自语”。她说这些都是她以前学习语文的“独门秘诀”。

我对她上的作文课印象极深。她每次都会认真地给我们讲写作文的方法:“写写我们的新老师”,“拟个好题目”,“让你的作文眉清目秀”,“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把作文写得长一点儿”……每一回的作文课上我们都很开心;她经常为我们打印出优秀作文;她在我们的作文本上批满了评语,每次都认认真真地修改。她从来不说苦和累,一直耐心地教导着我们。

她还经常给我们讲她自己的故事,讲她对生活的感悟,她总会讲到能触动我心灵的东西。

篇12: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刚升入三年级,我们都怕怕的,哇,来了一个男老师,凶不凶啊?以前都是女老师教我们,这个男老师不知道是不是和她们一样的,我们都交头接耳的。

宗老师一头乌黑的、短短的头发,看起来非常精神,浓浓的眉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挺着个肚子,走起路来不紧不慢的。

宗老师在学习上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不过他也是一个幽默的人。上课时他不墨守成规地教我们,而是用一些吸引大家对语文课感兴趣的方法。记得有一次,宗老师和我们讲起了他的童年故事,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宗老师也笑了起来,每次枯燥乏味的语文课都会变得生动有趣。

宗老师不光很幽默,而且知识渊博。他不光教书本上的知识,还经常教我们课外知识,让我们懂得二年级的.学生刚进入中年级,好多东西都是陌生的,包括遇见一位男教师,对他们来说也是新鲜的。虽然语句有些稚嫩,但把自己的真切感受还是完完整整地写了出来。她把老师统一的特点“严格”一笔带过,写出了他们最在乎的东西,即便不华丽,也不失真实,作为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也是不错了。

★ 语文老师优秀作文

★ 我们的语文老师教师节作文

★ 欣赏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 我们的老师优秀作文450字

★ 我们亲爱的老师作文

★ 作文精选:语文老师

★ 我们的叶老师作文

★ 我们爱老师的作文

★ 我们的老师作文350字

篇13: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这次活动安排的内容很多,有“两岸四地”的老师同课异构关于科幻故事的作文课,也有低段的识字教学,中段的寓言教学,高段的散文教学和说明文教学。观摩课结束后,还有“两岸四地”的小语专家的评课活动和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专题报告《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一天半的学习观摩,如同接受了一次猛烈的头脑风暴,我的语文教学思路一下子打开了,好像是走进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境界。这次活动也让我不断地思考,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应该怎样走才能走得踏实,走向光明?

思考一:课到底应该怎样备?

这看似是个老掉牙的问题。上课肯定得备课,备课不就是阅读教材、参考教参、了解学生、确定教学内容,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吗?是啊,我以前也是这样做的,并且也觉得自己做得足够充分了,但这次听了作课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自己做得远远不够。香港的韩老师在拿到授课内容后,自己就先阅读了很多关于科幻故事的材料。为了了解内地学生对科幻故事的熟悉程度以及喜好,她还特地跑到深圳观摩内地的语文课,了解内地学生的喜好。通过了解,韩老师发现学生们都喜欢看《超能陆战队》这个科幻故事,于是就将这个科幻故事引入了课堂,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澳门的童老师是一位非常可亲的老师,她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在备课时她考虑的是怎样让学生轻松、自由地写作。她为学生设计了“三写三定”,让学生写作时有章可循。台湾的练老师在上课之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期望为科幻故事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内地的唐老师在上课之前,在不进行任何讲解的情况下先了解自己班的学生对科幻故事的写作情况,明白了学生写科幻故事的难点在哪里,并且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科学技术资料,为后面写作做好准备。成都市锦西外国语实验小学的特级教师李海荣更是依据学情而教,她上的是《冬阳·童年·骆驼队》的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上什么呢?她在第一课时开课时让学生质疑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哪些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多少个人,哪些问题感兴趣的人最少。统计后上第二节课,是根据学生的问题来决定自己授课的内容。

正是因为他们的课都有深厚的理论调研做支撑,所以才能上得这样从容不迫。正是因为他们备课前是依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做到了有的放矢,所以课才上得这样扎实有效。

思考二:教师应创设什么样的课堂?

通过这次听课,我更加清楚了什么样的课堂是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也越来越清晰地明白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活泼、宽松、自主、高效的课堂。

学生应该在宽松的、活泼的课堂里学习,在这样的课堂里学习,学生是放松的,愉悦的。一轻松想法就多了,思维就打开了。这样的课堂,学生会觉得老师就像朋友那样幽默风趣,在带领他们攀登知识的高峰。澳门的童老师给人的感觉简直不是在上课,就像是在和学生聊天,那么随和、亲切,犹如和老朋友叙旧,又如跟大姐交心。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每个孩子的灵性都得以充分发挥。台湾的练老师不仅声音很好听,她还通过画面铺陈科幻的氛围,让孩子们尽情幻想,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她还不时冒出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真是让人开心的课堂。相对来说,内地唐老师的课堂就感觉不那么轻松了。整个课堂充满着唐老师的“你说,你说,你说”,逼着学生不断地加快思考的脚步,整个课堂科技味十足,颇有点“高大上”的感觉。一节课下来,虽然感觉学生学的东西挺多,但是也学得很吃力。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持久呢?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学生应该在自主、高效的课堂里学习。在听课中,我发现“两岸四地”的作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非常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首先,作课教师都比较注重写作前的构思,在教学中都运用到了思维导图,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想象,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香港的韩老师,在作文指导中关注读写结合,和我们学校的“六步作文”教学比较相似。澳门的童老师写作前就告诉学生作文的“三写三定”,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构思。所谓的“三写”是“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三定”是“定题目,定中心思想,定写作方式”。童老师整节课就围绕着“三写三定”指导学生习作,整个教学中虽然有这样的模板,但并不束缚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关注、倾听,好像自己就是个隐身人一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及时引导,比如学生在定完题目时,让学生由这个题目写五个联想词,学生的想法虽是天马行空,但不是凭空臆想。课上到精彩处,童老师静静地站在课堂一角,面带微笑,用欣赏和期待的目光,倾听花开的声音。我很喜欢这样的画面。

在这次听课中,我还发现所有作课教师都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在进行小组合作时,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在小组活动中既有学生独立完成的任务,也有小组合作完成的任务,既有共性的要求,也有个体的展示。在这一环节,台湾的练老师并没有把学习任务一下子抛给学生,而是层层递进,降低难度,适度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都是有序进行的。学生积极投身其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在进行评课时,作课教师的讲解让我更加清楚了小组合作的操作规程。首先,小组合作时学生应遵循五条原则:

1.仔细聆听同学们的想法;

2.主动分享自己的看法;

3.有困难时主动求助;

4.适时地协助组员,与他人进行讨论;

5.意见不同时要互相尊重。

其次,在小组合作时教师也应该遵循五条原则:

1.巡视各小组时要照顾到每一组学生的情况;

2.不介入讨论,关注但不参与,要鼓励学生;

3.学生提问时仅引领思考,不立即说出答案;

4.关注展示小组,也可临时合作学习;

5.小组协作学习是随着学习的发生而发生的,时间由老师视情况而定。

小组合作完成进行展示时,不是小组中派学生代表展示,而是将展示的内容分配给组里的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他们是平等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和我以前看到的小组合作展示的方式不同。以前我们小组合作时总会有发言人,他代表小组发言,其他同学就成了聆听者。这是小组合作的重大改变,也是值得提倡的地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了学习单、作业纸、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学生的学习变得自主、高效。

思考三:作文到底应该怎样教?

这次的作文教学,专家们更关注的是作文应该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比如这次写科学幻想故事,到底学生的写作应该关注的是科学呢?还是幻想呢?台湾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吴敏而这样说:“科幻故事应该先‘幻’后‘科’,以‘幻’为主。先有奇妙的幻想再想想哪些科学故事能帮助你,否则就成了科学发明。科幻故事的写作重点应该放在‘幻想’上,让学生想想应该用科幻创造什么样的生活,离学生的生活越接近越好。”而本次四位作课教师更关注科学,让学生在作文中增加科学元素,为了这点科学元素束缚了学生的幻想。所以在作文教学时基调应该把握准,重点要明晰,否则就越俎代庖了,也就是说,学生本应该做的是奇思妙想,而不是做科学家做的事。

吴敏而老师还把我们现在的写作教学分成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以写出作品为重点的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随意写,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第二种是以关注写作过程为重点的教学。这种教学是带学生走过写作的过程,给学生一个支点,多加练习,现场指导,教会学生怎样写。这次“两岸四地”的教师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既降低了写作难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第三种是以培养作家为主的教学。这种教学更重视文章的遣词造句,重视故事中有没有悬念,有没有吸引人,是培养作家的一种教学方式。内地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柯孔标在发言中也强调:“小学生作文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只要写得合乎情理,语句通顺,段落明晰就行。而且,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让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发展。一节课是培养不出一个莫言的,所以他们(作课教师)更强调的是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作者而不是作家。”

思考四:说明文应该怎样教?

这次听课除了有四节同课异构的作文课以外,还分了四个会场进行了低段识字教学、中段寓言教学、高段散文教学、高段说明文教学的观摩。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随意选择。我关注的是高段说明文的教学。重庆谢家湾小学欧宏老师讲的是《鲸》,香港弘立学院张璇锦老师讲的是《千佛洞》,台湾新北市思贤国小魏胜贤老师讲的是《读说明谈川味麻辣》。听了三位老师的课和最后的专家点评,让我理清了说明文教学的思路,那就是不要把说明文上成科学课或概念课,不要过分强调说明方法,要寓学习方法于活动中,学生在和大量材料接触的过程中,自然就能理解和运用了。在说明文教学中还要注意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整合,课内与课外的整合,要上接地气的课。

比如,内地的欧宏老师在讲《鲸》这篇说明文时,先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阅读,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了解了事物的特点、说明方法及作用。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重庆,介绍自己的校园,每一位学生介绍一个方面,合起来就是对该事物的总体介绍。香港的张老师上课时主要帮助学生区分记叙和说明的异同,让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说明文的特点,最后也让学生运用掌握到的说明知识介绍重庆。台湾的魏老师选择的说明材料和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重庆人爱吃辣,学生最熟悉的就是花椒和辣椒,所以魏老师从《舌尖上的中国》上选择了这篇文章《读说明谈川味麻辣》,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在分小组了解文章的内容后,魏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文中获得的资料,合作完成一张营销川味麻辣的广告单,当堂说服来自台湾的老师爱上川味麻辣。这样的课程整合使说明文教学落到了实处,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学生说明知识,而是在引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整理和归纳,最后运用资料来解决问题,学生享受的是学习的过程,不再只关注学习的结果。

篇14: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关键词:朗读 方法 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本文笔者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一)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山中访友》,作者运用诗一般的语言,充满了对大自然无限向往与热爱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轻松、喜爱的心情去读,语调应轻快、活泼,读出与大自然的亲密无间;而本册中《怀念母亲》一文则通过日记和散文的形式,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爱意和生身母亲无限愧疚的情感,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的,语速缓慢、语调低沉的。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二)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七月的天山》,我在备课时,重点设计了这个问题来进行优美词句的品读训练:文章写七月的天山,描写了哪些景物?请你把觉得作者写得最美的句子划下来,好好读读,想想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七月天山的美。学生通过理解、感悟之后,如果能读好这些描写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语句,课文的朗读也基本没问题了。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時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开展朗读展示活动

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除了课前悉心准备,课堂上有效指导外,课余,组织学生开展朗读展示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展示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满足感,促进朗读的积极性。而更多学生则在榜样的影响下,自然而然激起朗读的欲望,“我也可以读得这么好!”“我可以读得更好”等念头在学生的脑中闪现,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朗读水平的提高。

优秀学生的范读是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最好榜样。如我班姚思佳在市组织的交通安全知识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曾静在市组织的讲故事比赛了获得二等奖,这些学生朗读水平自然是数一数二的。我就为这些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如利用晨读时间,每天专门安排十五分钟,由这些“朗读高手”轮流展示课文的朗读,有时也请这些同学带领全班朗读。在优秀同学的带领下,全班有感情朗读的氛围更浓了,其他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也大大增强。当然“朗读高手”涉及的面可以广一些,除了这几个学生,班里其余优秀的学生都可以上,甚至是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此外,我还利用班队课开展美文诵读,经典诵读,讲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这样一来,既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更能对其他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自己朗读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比平时更认真了,更专注了,读得也更好了。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抱着这种享受的态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径。”这便是语文课朗读所应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这一境界,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指导学生朗读上下功夫,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漳县柏鹤学区柏鹤小学)

篇15: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上课时,语文老师正讲着课,却有两个学生在后面说笑,老师的眼睛直直的望过去,一个一个看过去,终于盯在了那两个同学身上,教室很安静,那两个同学突然察觉到了,立马停了下来。看!语文老师子要一个眼神就可以使某些不听话的学生停止说话,并使他们难堪,下次不会再犯!

当然,语文老师也有幽默的一面。那天上语文课时,老师一脸不开心的走进教室,带着遗憾的口气,说:“我有个很坏的消息要告诉你们。”

“什么坏消息?”原本乱哄哄的课堂一下子静了下来。

继而就是七嘴八舌的猜起来了,“是要考试啦?”

“不。”老师抿着嘴摇摇头,卖起了关子。(原创投稿 )

“下午全部都是语文课!”甚至还有人说晚上作业很多之类的。老师看了看全班同学期待的眼神,笑笑说:“昨天……”

我们的心被紧紧揪着。

“我的一盆花……”老师还在卖关子。

“跳楼自杀了。”

话一说完,全班哄堂大笑。看!老师的一句话就可以使全班大笑一场,娱乐一下!

语文老师讲课讲得很细,我们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就可以问她。我们的字写不好,老师会亲自指点,还把每天的一小部分时间抽出来让我们练字。朱老师真体谅我们!

老师重来没有占过我们的副课,也不占用我们的课间十分钟。有时候因为学校活动只是换一下上课的顺序而已。中午的时候,老师从来没有给我们布置过作业,只是一再叮嘱我们每天要读书至少读半小时。

我们知道她是看着学习辛苦的我们,想给我们一个自由的小空间放松一下,她很体谅我们。

作者:王涵

篇16: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咦?今天俞老师的着装怎么和往常不一样呢?俞老师身穿黄色的T恤衫,腰上戴着的皮带扣呈现出一个金黄的“C”字。裤子是蓝色牛仔裤,并且是5分裤。俞老师身材很苗条,长得和我们班的廖丁泽一样高。

哦!等我上完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俞老师是有备而来的。她就是给我们来上作文模特的。不过话说回来,这节课真精彩,真有趣,真特别,真过瘾!有的同学从一句话转变成一段话;有的同学从不喜欢作文转变成爱上作文;还有的同学想每天都上作文课......这节课给大家带来了不少收获。我觉得我的作文水平一转眼就从十八层地狱一下子到了天堂。别的同学也认为自己的作文不知不觉的提高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作文课,我真是受益匪浅啊!

篇17:我们的语文老师作文

近看语文老师的眼睛大大的,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一对顺风耳在上课的时候,随时随地地听着周围有任何的风吹草动,一旦被他听见上课讲话,他就会马上用眼光“杀”死那个同学。老师的`那一撮有着“千年历史”的胡子,让本来年轻有为的他变得像40多岁的人似的!在他身上,拥有“标志性”称号的当然是他的头发,一卷一卷的!他还有着一丝不苟的态度,无论你什么时候去问他题目,他总能条理清楚地给你把这道题讲解下来,直到你弄明白为止。

中午,他还经常陪我们玩“谁是卧底”呢!

一次中午,老师把我们五个同学聚在了一起玩“谁是卧底”。游戏开始!我们每个人都抽了一张纸,有些人露出了神秘的笑容,让我有点倒吸一口冷气,开始阐述了,第一个同学说完后我就知道我是椰子,其他人是榴莲,为了掩人耳目,我就跟着他们的来描述,直到只剩下最后三个人的时候,老师本来觉得我很可疑,想要选我,但是后来因为我和同桌都选了他,所以他也“无力回天”了!

篇18:我们的语文老师小学作文

一、了解学生,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起

哪一位学生都不愿被套上“学困生”这样的称呼,然而我班的小莲同学却就是不幸中的一位,她天生听力障碍,但不是完全听不见,只是听起来很吃力,身边的人都把她当残疾人对待,没有朋友的交流,自然语言越来越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听上一任老师告诉我她的种种缺陷,并好心告诉我不要指望她做作业,她考试经常不及格,找她交流肯定只会用一双无辜的眼神看着你,绝不会跟你说半个字。我这心里自然是多了一份沉重。

成为这个班的语文教师后,每一次讲课都喜欢走到学生中间去跟他们互动,可总感觉最前面的那个女生不是在听我的声音而是想看我的脸,于是乎我又退回讲台,让她看我的脸,在我与她眼睛对视的时候,我明白了,她在看我的嘴形,她就是那位听力不好的学生。课间我又重新去了解这位学生,原来她也曾经到特殊学校去学手语及看口型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后来家里人想让她跟正常孩子一样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又重新回到了我们学校学习。后来的课堂上,我的嘴形变得夸张了,我的脸总习惯的朝向她的方向,班上的同学们也被感染了,他们也喜欢看着我的脸上课了,自然而然我成了他们课堂的焦点。

这位特殊的学生让我情不自禁地去关注,上课的时候脸是朝着她的,画书中重点词语时我也习惯性的拿小莲的语文书去画,看着老师在她书上标注的红色字迹,学生羡慕,小莲更是欣喜,就是这样的小举动,却影响了学生们。记得有一次放学,我路过班级,看见课代表在小莲位置上,我说:“有什么事吗?”课代表微笑着说:“我在帮她记一下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我忽然反应过来,今天的作业是我站在教室门口讲的。此时她们俩露出了可爱的笑容,我却用起了手语——为她们竖起了大拇指。此后这位小莲同学还经常在班级举手发言,虽然她表达不清楚,虽然她表达得很慢,但我和同学们都想听到她的声音,都愿意停下来慢慢等待。

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用心去交流的,我的慢慢等待感染了班级的学生,也感化了小莲,她能跟班上的学生一样去完成作业了。当她一节课不能完全听懂的时候,下课后会到我的办公室来指给我看,此时我就习惯性地托起她的下巴,一字一句地讲给她听,直到她微笑点头。慢慢的交流中,她读懂了老师的心,放学了会在我的身边说“老师再见”,虽然四个字说得不连贯,虽然四个字发音不够清楚,但我读懂了学生的那一份心!

二、读懂学生,用耐心和爱心陪伴

这样的学习氛围持续了一个学期,班级学生们的成绩在不断提高,当然也包括小莲,起码及格了。可接下来的日子里,课堂上那种追踪的眼神不见了,组长也总会说小莲没写作业,更是好久没听见她说那不清楚的“老师再见”了,小莲,怎么了?找她谈心只会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你,无奈之下我只好打电话给她妈妈,却是她在外地打工的爸爸接的,我把小莲最近的表现跟家长讲了之后,感觉像告状,心里满怀愧疚地跟家长解释:“不要骂小莲,只是你们在家问问她什么原因,我们好一起教育她。”他爸爸很客气地说:“谢谢老师,小莲妈妈生了小女儿在医院,小莲最近在奶奶家。”我顿时醒悟了,在后面的一段时间里,我的课堂里多了几分爱的教育,课间我在陪着她补作业的同时也开导她:“爸妈没有抛弃你,老师没有抛弃你,班级同学没有抛弃你,你永远拥有自己的重要地位,只要你自己不放弃自己。”小莲的笑容渐渐恢复了,她也慢慢地接受妹妹了,她在大家的陪伴下快乐地生活着。

三、教会学生,因人而教,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小莲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她学习的学习氛围。具体方法如:首先平时要放低要求,创设一个个“小目标”,使小莲每次都有收获,有向更高目标奋斗的希望。其次定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出现不清楚的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最后针对她的特殊性,根据她听不清楚的特点,让她多写,多看课外书来充实自己,从而使她走出困境,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篇19:我们需要怎样的小学语文课

一、 课堂瘦身,剔除语言分析“冗赘的脂肪”

说起语言学习,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陷入一个误区:即对语言进行深挖深究、层层剖析、逐条讲习,使课堂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尽的分析之中;也使我们刚刚跳出“内容分析”的泥沼,又陷入“语言分析”的误区,分析、支解的弊病仍充斥着语文课堂,使人压抑窒息、不堪忍受。这种语言分析究其实质是语文工具属性的过度强化与异化,是“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做派的改头换面与变本加厉,是语文课堂“冗赘的脂肪”,使语文课堂发胖、变形。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可能在这种繁琐的、机械的文字游戏与变味训练中得到提高,它只会使学生兴趣丧失、个性消解,在条分缕析的语言折磨下逐渐窒息。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片断: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①作者把邱少云比作什么?

②石头有哪些特点?

邱少云与石头有什么共同点?(在教师边启发下,边板书了“不怕火烧”“一动不动”“一声不吭”“坚硬坚强”等特点。)

③“巨”是什么意思?

什么地方说明了一个“巨”字?(共同讨论,得出结论:体积大、分量重、形象高。)

④“千斤”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⑤“千斤巨石”在火中是什么状态?这样比喻突出了邱少云的什么特点?你还有其他什么更好的比喻吗?

对于这种教学现象,可借用李吉林老师的两句话来说明问题:“阅读课成了分析课,似乎不分析,就没法进行教学。”“‘发胖式’的分析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形式主义。可以说,‘分析’已成为小学语文的一大‘公害’。”

那么,如何应对呢?重点转移,从语言分析到语言学习。

分析语言同学习语言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分析语言是指对语言进行理性的剖析与归纳,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其典型的方法是分析与讲解;学习语言重在掌握与使用语言,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的是语言的实践性,其基本方法是朗读与背诵。与语言分析不同,语言学习型课堂呈现的是全新的境界,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自觉能动的语言实践中触摸语言、运用语言。在读、品、悟、背、写的过程中达到不待老师讲自能读文、不待老师评自能作文的理想境界。在这里,摈弃了灌输,强调了实践;淡化了分析,注重了品味;减少了识记,加强了运用;放弃了肢解,重视了整合,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规范的语言。用崔峦先生的话来说,就是“紧紧抓住文本语言,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习得法,激活思”,它是语文不忘“言”的基本体现。

如何让学生有效地习得语言呢?

一是语感训练。语感是人对语言的一种敏锐的感受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与语文潜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使学生在语言的直观启示下,能快速地激活表象,喷薄情感,驰骋想象。可以说,语感训练是语言学习的灵魂所在。

二是朗读积累。读书、背诵乃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法宝与精髓,是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里要不遗余力地指导学生进行通读、美读、品读、赏读、比读、诵读、研读,使学生读出情、读出意、品出味、读出理。

三是写作运用。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消化吸纳,把优美的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类似的情境中自由运用。语文课堂应大力提倡练说,特别是课堂小练笔,使习得的语言词汇成为积极、活跃、流动的语言资源。

二、 情感退热,冷却人文熏陶宣泄的热狂

语文的情感是那样的丰富,以致于我们在品读、在体验课文时会情不自禁地被点燃、引爆。此时,教师也会推波助澜,在感情宣泄上飙高温度。

如《麻雀》教学片断:

师:如果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做?

生:我不敢冲下去跟猎狗斗,我怕……怕死。

生:我也不会。因为那样做,不但救不了小麻雀,还多搭上一条命。

生:我会想,反正孩子注定没命了,我去也是白白送死,还不如回去再孵一窝小麻雀。

……

教师再作启发:有没有同学会像老麻雀那样做呢?

“我会这样。因为以弱胜强是常有的事,不去试试就输定了;去试试才有可能战胜对手。”

“母爱的力量顾不上这一切了。”

……

类似的情境或案例屡见不鲜,教师已习以为常,且轻车熟路、得心应手。他们的意图非常明显,即感受文本的意、表达文本的意。于是,在情意的无限膨胀下,“言”便成了摆设。其实,语文学习不是让学生获得一个结论、明白一个道理、了解一种态度,而是通过对语言本身的品味,用语言中蕴含的人文因素感染、熏陶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溶化、提升,使学生的知情行得以健康、协调地发展。

那么,如何应对呢?意言融合,从情意发挥到语言表达。

教师应当非常清晰地知道,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课堂的根本,是重点,是第一位的任务。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而言,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几个可供模仿、品味、感悟的立足点。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窥探作品思想内核、触摸作者意趣情致、学习文本词语佳句、训练语文基本能力的实练平台,它是知识点与教育点的有机融合。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可以由几个相互关联、理思兼备的立足点连缀而成。好的立足点辐射全文、张力明显、落点清晰、目标明确,既有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获得,又能在语言文字的品味中受到水到渠成的人文熏陶。而教育点的渗透与体现,又往往以知识点为切入口,在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的推敲过程中得以滋润,而且在对语文知识、技能外显性的扎实训练中,在对语言文字的涵泳、品味中,人文得以传达、感情得以渗透。

三、 掘挖止步,抑制咬文嚼字的无度蔓延

得意不忘“言”,并非要排斥蕴含在语言文字中丰富的人文性,而是要在探究、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神奇、彰显人文关怀、建构精神家园,使语言文字在生命的观照下鲜活充盈。不少教师会在关注语言与咬文嚼字之间画上等号,把两者简单地等同起来,或者在文本内涵上过度深挖、过深叩问,追求微言大义。

如教学《全神贯注》一文:

师:此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能用一个什么词语来赞美罗丹?

生:专心致志。

生:执着。

生:精益求精。

……

师:请你根据自己赞美罗丹的词语,在课文中寻找依据,然后说说你是如何看出罗丹的专心致志、认真执着,或者精益求精的。

这位教师所提的问题,都在围绕内涵挖掘做文章,走的是一条“内容—内涵”老路,忘记或者疏忽了文本的形式——言语。没有从语言形式入手去挖掘内涵,没有引导学生研究语言是如何表达内涵的,没有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的妙处,这是典型的得意忘言,不是我们需要的语文课。

那么,如何应对呢?课堂主脉,从内涵挖掘到语言品味。

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无法严格地按照知识体系的框架来组编教材,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目标上”。这在给教师带来更多创造性、主动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性与随意性,导致教学的立足点模糊不清与千差万别。一篇文章,便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腔火热的激情,即使是一个汉字,也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与绵远的文化。所以,阅读文本,人文气息便扑面而来,让人无法拒绝。也正是由于人文内涵的加盟,才使文章千回百转、扣人心弦。正因为这样,我们不少教师喜欢对文本进行深挖,课堂也在深挖内涵上做足了文章。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散发应该体现在读、体现在写、体现在品、体现在想象之中。比如说《搭石》一文,其教学难点与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感受到美。这既是意的体现,也是言的落实。如何让学生在朴实的文字当中体会到作者渗透其间的融融暖意呢?那便是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之后进行诗情画意般的想象:让学生想象画面自然风景之美,想象老人调整搭石动作之细,想象行走搭石和谐之景,想象同过搭石的礼让之态。

上一篇:观察种子作文下一篇:教研活动总结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