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同步练习及答案

2024-05-16

离骚同步练习及答案(精选8篇)

篇1:离骚同步练习及答案

《离骚》阅读练习及答案

离骚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偭规矩而改错2、忳郁邑余侘傺兮()

3、何方圜之能周兮()4、延伫乎吾将反()

5、进不入以离尤兮()6、芳菲菲其弥章()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怨灵修之浩荡兮今义:水势大古义:

2、固时俗之工巧兮今义:细致,精巧古义:

3、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今义:经济情况不好古义:

4、自前世而固然今义:前生古义:

5、高余冠之岌岌兮

今义:形容十分危险古义:

6、长余佩之陆离

今义:形容色彩繁杂古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退将复修吾初服()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乃重修岳阳楼()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鸷鸟之不群兮()

2、驰椒丘且焉止息()

3、步余马于兰皋兮()

4、屈心而抑志兮()

5、伏清白以死直兮()

6、回朕车以复路兮()

7、忽反顾以游目兮()

8、驰椒丘且焉止息()

9、哀民生之多艰()

10、亦余心之所善兮()

11、伏清白以死直兮()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13、固前圣之所厚()

14、长余佩之陆离()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2、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3、謇朝谇而夕替。()

参考答案

一、1、“错”通“措”;2、“邑”通“悒”;3、“圜”通“圆”;4、“反”通“返”;5、“离”通“罹”;6、“章”通“彰”。

二、1、荒唐,没有准则;2、善于取巧;3、(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4、古来;5、高耸的样子;6、修长的样子。

三、整理/高高的/长/修建。

四、1、群,名词用作动词,合群。

2、椒,名词用作动词,长着椒树。

3、步,名词的使动用法,此处意为使……慢行。

4、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委屈;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压抑。

5、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

6、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掉转。

7、游,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游。

8、驰,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疾驰。

9、哀,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哀伤。

10、善,形容词用作动词,崇尚,爱好。

11、直,形容词用作名词,正道。

12、高,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高。

13、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

14、长,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长。

五、1、宾语前置句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2、定语后置句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3、被动句清晨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

篇2:离骚同步练习及答案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

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

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 ⑥忍尤而攘诟(排斥)

⑦宁溘死以流亡(突然、忽然)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

A.①③④⑤⑦ B.①③⑤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④⑥⑦

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穷巷多怪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复前行,欲穷其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亻面 规矩而改错 ②吾独穷困乎此时 ③何方圜之能周兮 ④忽反顾以游目兮 ⑤佩缤纷其繁饰兮 ⑥自前世而固然 ⑦宁溘死以流亡兮 ⑧伏清白以死直兮

A.①②③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①④⑤⑧ D.②③⑤⑧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楚国人。他学识渊博,明于治乱,擅长外交辞令。起初深得国君信任,曾先后任左徒、三闾大夫,后屡遭奸臣陷害,先后两次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国郢都,屈原于夏历正月十五日怀石投汨罗江而死。

B.《离骚》是屈原遭奸臣陷害,第二次被放逐到江南时的作品,也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0多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屈原的作品还有《九章》、《九歌》、《天问》等。

D.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鸷鸟之不群兮 ②伏清白以死直兮 ③屈心而抑志兮 ④亦余心之所善 ⑤固前圣之所厚 ⑥伏清白以死直兮 ⑦何方圜之能周兮 ⑧夫孰异道而相安 ⑨哀民生之多艰

A.①/②⑤⑦/③/⑥/⑨/④⑧

B.①/②④⑤⑧⑦⑩/③⑥

C.①/②④⑤/⑦⑧⑨/③⑥

D.①/②④⑤⑦/⑧⑨/③/⑥

6.默写

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初服”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诗中的原句写出来。

上衣 ;下衣 。

篇3:本期练习及测试题参考答案

1. 薄铁片铁2. 磁化S(南)3. 地北4. 指南针不指南北 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5. C 6. C7. B8. C9. B10. B11. C12. 如图1所示.13. 如图2所示.

14. 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观察其是否有固定指向(或是否受磁力的作用)15. 可将铁屑撒在种子中,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然后用磁铁吸附,将带有铁屑的杂草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这里利用了磁铁吸铁的性质.

《电生磁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流的强弱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铁芯通断电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方向强

2. N负变大3. B4. B5. B6. B7. C

8. 如图3所示.9. 如图4所示(提示:两通电螺线管相互靠近的两极均为N极或均为S极,磁感线方向不同).10. (1)小磁针(2)让小磁针跟导线AB平行,且在AB的下方(3)若小磁针转动,导线AB中有电流,若导线AB不动,导线AB中没有电流11. (1)图略.提示: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或北(4)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少)强(弱)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通电导体(或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切断电源2.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 3. B4. B5. A6. C7. D8. D9. A10. C

11. (1)线圈匝数(2)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 (3)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强(4)A、C12. (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

(2)如下表. (3)①铁芯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②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同一线圈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这个线圈两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磁生电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磁感应机械2. 切割磁感线导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等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B6. D7. 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或与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8.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2)①转速②导线长度③磁性更强的磁铁

《电与磁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 S负 N2. 电机械换向器(或换向片)3.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4. 鸽子是否靠地磁场来导航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5. 调换电源正、负极(改变电流方向) 发电机6. 动圈式话筒、发电机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7. L2右

8. C9. C10. C11. D12. C13. B14. C 15. B16. D17. 如图5所示.18.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2)电流(3)线圈停在平衡位置19. (1)磁性强弱(2)a、b(3)b、c (4)电流相等

篇4:《离骚》同步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后裔(yì)摄提(shè)搴阰(bǐ)皇舆(yú)....B.宿莽(sù)骐骥(jì)驰骋(chěng)孟陬(zhōu)....C.庚寅(yín)昌被(pī)謇謇(jiǎn)纯粹(chuì).....D.踵武(zhǒng)申椒(jiāo)蕙茝(chǎi)险隘(ài)....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皇览揆余初度兮 揆:揣度 .B.日月忽其不淹兮 不淹:不淹没 ..C.来吾道夫先路也 先路:做前驱带路 ..D.夫唯灵修之故也 灵修:神明、有远见的人,喻楚怀王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B.《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了屈原的诗作而成集。共有诗歌17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屈原的作品。

C.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D.后人还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B.美国2003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C.最近的一项社会调查显示,不少网络游戏带有暴力情节和色情内容,这无疑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D.面对有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美国队,中国队并不怯阵,整场比赛打得气势如虹,最终以三分优势战胜对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学生纷至沓来,踊跃报名。....B.机场附近山顶的大量无线发射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目前虽有一些已搬下山,但这对实现机场净空不过是九牛一毛。....C.东方大学城在短短四年内就以2.1亿元自有资金获取了13.7亿元巨额利润,这种惊人的财富增长速度确实匪夷所思。....D.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在考试前一定要保持轻松的心态,采用疲劳战术和题海战术只能事倍功半。....【主观深化】

6.诗中哪些词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请找出来并指出其比喻含义。

答: 7.“恐年岁之不吾与”和“忽奔走以先后兮”的句式特点。

答: 8.摘出表现屈原外貌的诗句:

答:血统高贵,器宇不凡: 身披香草,身形美丽: 9.摘出表现屈原外貌、风度和品德情操的诗句。

答:勤勉修行,自强不息:

赤胆忠心,胸怀炽烈: 疾恶如仇,鄙视群小: 实现理想,不惧安危: 10.“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珮宝璐”(屈原《涉江》)诗中的奇服是指什么说的?他描写这样的“奇服”有什么作用?

答:

【由内而外】

[甲]

(一)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11.阅读1~2节,思考:诗人追述世系,说明了什么?

答: 12.阅读3~4节,体会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是怎样形象地描绘的? 答: 13.诗人感到流年似水后又是怎样做的呢?

答: 14.第5、6节内容有何深刻含义,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答:

[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5.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背绳墨(喻准绳)以追曲兮 伏(守,保持)清白以死(为……而死)直兮。....B.不吾知(了解)其(无意义)亦已(罢了)兮 ...C.屈心而抑(压抑)志兮,忍尤(尤,罪过)而攘(忍受)诟(耻辱)。....D.謇朝谇而夕替(贬黜)将往现乎四荒(四处荒凉、冷落)。...1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污浊。昭质,即指诗人内怀的美德。亏,....亏缺。C.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朕,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返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D.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虽,即使。惩,惩罚。..17.翻译下列句子

①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译文:

②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译文: ③民生之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译文:

[丙] 读无字书 郭启宏

书能无字吗?依正向思维,无字便不成书;若从反向思维,确有无字书在。周恩来曾撰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可见,无字书一词并非笔者无端臆造。

历史上有关读书的故事很多,每有令人扼腕长叹者。据载梁元帝是个耽书的人,兵临城下还在龙光殿讲《老子》经义,灭国前悔恨不已,焚尽所藏图书,哀叹为书所误。当时人和后世人都觉得荒唐。惟有王夫之见解独特:“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亦未尝非读书之故也。”他认为梁元帝没有从书中得到有关“身心”“伦物”“政教”等等切实有用的教益,耽书便成了“玩物丧志”,与耽酒、耽色并无两样,所以也可以说因书致亡。他沉重地指出其症结所在:“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王夫之在这里提出的实际上是一个善读的问题。

如何善读?王夫之作了回答:“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之神之用也。”然而,“大义”“微言”往往不在字面上,须从字句外去解读。我以为这便是读无字书的一种模式。

读无字书还有另一种模式,即周恩来联语所云,“从无字句处读书”。

书是知识的载体,但知识并不仅仅存在于书中,真理往往更在字句之外。毛泽东强调实践出真知,诚是至理。周恩来的联语与之暗合。这一点似乎古人早就发现了。张潮说过:“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自然,张潮妙舌如环,说的是慧业文人的话。事实上,生活上任何一个领域都有书在,官场是一本书,商海是一本书,文坛艺苑也是一本书。最叹为观止的,一个人便是一本书!在恒河沙数般的“人书”中,有的书好懂,有的书难猜,有的书清奇,有的书恶俗,有的书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有的书云山雾罩,不知伊于胡底。而真知总在这些书中,或微或著,或隐或现,待读书人去探求。

我想起武则天的“无字碑”来。碑何以无字?古往今来蠡测纷纭,无非围绕一个“功”字立论。一说功大得写不下,二说无功可写,三说不知该如何写,四说留待后人去写。我以为第二种似可排除,武则天分明有功,这是事实,她自己也断不会如此“谦谦君子风”!第三种低估了武则天和上官婉儿们的文学才能,又把武氏想象得太迂,难道她迷惘于功首罪魁“对半开”?如斯大林式过和功“三七开”?或不如斯大林式的“二八开”?抑或“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主流支流”的定性说?第四种似觉有理,却令人疑惑是现代人将高境界作慷慨赠与。看来第一种仿佛差近,但也难定论,说不准哪天出土文物揭开了秘密,那无字碑仅仅由于时间促迫不及镌刻!哎呀,读懂一块无字碑已非易事,读懂天下无字书不是更难吗?除非不读。18.“无字书”指的是什么? 答:①

19.文中讲梁元帝耽书亡国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答: 20.作者认为读无字书有哪几种模式? 答:①

21.①文中举武则天的“无字碑”用意何在? ②第2段与第3、4段是什么关系? 答:①

【题目参考】

22.结合课文,以“我眼中的屈原”为题,谈谈你对屈原的评价。

●习题答案参考

1.D。A项中“阰”的读音是“pí”,上坡的意思;B项中“陬”是平舌音;C项中的“粹”也是平舌音。

2.B。“不淹”是不久留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3.B。

4.C。A项有歧义,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B项搭配不当。不能说“时间在进行”,可以删除“申请时间”或删去“进行”。D项成分残缺,“5名具有NBA打球经验的”陈述的是队员,而不是美国队,所以应在“美国队”前加上“队员的”。

5.B。“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匪夷所思”比喻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B项“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句子所谈是虽有一些发射台已搬下山,但对实现净空作用太小,因而使用不当。

6.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在这里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比喻修身养性;②“恐美人之迟暮”中“美人”喻指楚怀王;③“乘骐骥以驰骋兮”中用“乘骐骥”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④“固众芳之所在”中“众芳”喻群贤;⑤“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中“申椒”、“菌桂”、“蕙”、“茝”此四种植物均喻群贤;⑥“何桀、纣之昌被兮”中“昌被”比喻放肆妄行;⑦“恐皇舆之败绩”中“皇舆”喻国家;⑧“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中用黄昏婚期而中道变卦比喻君王失信,以婚姻比喻君臣亲密合作。

7.“恐年岁之不吾与”中“吾与”倒装,是宾语前臵句;“忽奔走以先后兮”是状语后臵句。

8.血统高贵,器宇不凡: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身披香草,身形美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9、勤勉修行,自强不息: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赤胆忠心,胸怀炽烈: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疾恶如仇,鄙视群小:唯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实现理想,不惧安危: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10、(略)

11.追述世系,说明他与楚国血肉相连;叙写名字,点出他不凡的风度、仪态。自述出生于寅年寅月寅日,认为这是包含特殊文化内涵的吉宜时日;加上他出生时器度非凡,又获嘉名,诗人认为这正是他高贵血统和得天独厚的内在美质之所在。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热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12.诗人既有“内美”(内在美德),又有“修能”(优良的才能),可见他品性高洁、才华出众。诗人展开想象,想象自己披上江离与幽香的白芷,又联缀起秋兰作为佩饰。借香草(“江离”“辟芷”“秋兰”)象征自己的美质和才能。

13.时光如逝水,岁月不待人。诗人深感努力向前,还怕追赶不上,于是就勤奋不懈:清晨去摘上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拔经冬不凋的草。即抓紧时间,修养自己。

14.天时运转,春生秋杀,草木零落,年岁将尽。诗人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将年已老矣,无所成就。诗人有着美好的品德,又积极进取,而且胸怀大志,愿为国家效力,按理应得到楚王的了解和信任,这就为下文诗人良好的主观愿望与残酷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诗人所遭遇的挫折作了铺垫。

15.D。“四荒”指辽阔的大地。

16.D。“惩”是挫败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挫败的吗?

17.①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②雄鹰和凡鸟不能同群啊,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③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18.①“微言”“大义”;②社会生活。19.借以提出“善读”的问题。

20.①须从字句外去阅读;②从无字句处读书。21.①读懂天下无字书并非易事;②总分关系。22.●写作指津 【构思导引】

屈原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精神永在,魅力长存。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学习这首诗,要把鉴赏《离骚》优美诗句与学习屈原爱国的精神品质结合起来。在朗读时,掌握关键诗句,理解屈原的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感,感受、体验屈原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通过“移情”,引起共鸣,有所感动,并正确评价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学过《离骚》后,你对屈原有怎样的评价呢,用文字说明。【例文简析】

愤怒出诗人 语文课上,听了一些同学对屈原的评价,心中有些许感想。

一开始几位同学的评价让我感到有些悲哀,我想起初中时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时语文老师也曾让我们评论,很多同学都认为陶渊明是消极的,因为他选择了隐退。但我疑惑:为什么要以政治的眼光评论他呢?

如今我们又读屈原的《离骚》。我想屈原首先是一个诗人,因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追求完美,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理想境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也不为瓦全。这是屈原的风骨,也是屈原所具有的诗人的气质。我觉得屈原不该是个政治家,他所具有的品质使他难以在名利场上立足,他遭谗被贬,所幸的是,愤怒出诗人,他把他的愤慨用笔留给了后人。

屈原是一种精神,每次诵读《离骚》,我就会觉得周身的血液在涌动,我总是很激动,我仿佛能看到屈原临江而立的那一种悲壮。在我们的历史上的确有过很多出色的政治家,他们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进。但请不要忘了,我们同样需要诗人,没有他们留下的文字,没有他们的那一种精神,历史又如何得以血肉浑然一体?

“天,以诗人为木铎。”

诗,是一个又一个朝代的缩影;诗,让我们感到与先人血脉相连,感觉到文化的代代传承。

我眼中的屈原,他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但他是一个出色的诗人,他站在汩罗江边时,心中不是绝望,是愤慨!天地间竟然难以容下他!一个时代,最难以容忍的是诗人,他们太尖锐,太坦率,他们是棱角分明的山中之石,是超脱于尘世之上的。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既然无法改变世界,也无法改变自己,所以只能选择离开。

我相信这不是屈原的懦弱,而是一种信念,一种执着。因为,他是诗。

篇5:离骚同步练习及答案

【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5).林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8).欣然规往()

(9).未果,寻病终()(10).后遂无问津者()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同解释: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同解释:

3.给下面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妻子:

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

②.绝境:()

A.险峻的地方B.与世隔绝的地方C.令人绝望的处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A.运输往来B.交错相通C.相互连接

4.《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时的人,《桃花源记》原是

中的。

5.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6.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汉朝、魏晋,他们都不知道。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7.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忘路之远近

C.处处志之D.故时有物外之趣

【综合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内。

()()()

4.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

简短文字回答。

答:

【拓展练习】

一.阅读

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逐渐)日广,每履(走)之,足若踬(被东西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③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④命童子取土平之。⑤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上急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⑥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⑦噫!习之中人,甚矣哉!⑧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乃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而即平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⑨故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1.将这段文章分为两层,准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二.作文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宇。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篇6:《离骚》课后练习以及答案

1.C2.C3.C4.A5.A6.上衣:制芰荷以为衣兮;下衣:集芙蓉以为裳;帽子:高余冠之岌岌兮;饰物: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综合迁移训练

1.C2.A3.C4.C

拓展探究学习

提示:屈原的精神集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二是坚贞不渝追求正义的品格。

篇7:本期练习及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力 力的方向上 力和距离 W=Fs 焦耳焦J 2.拉力 没有水桶没有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3.0

600 4.(1)力 力的方向 (2)15.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 1900 0

7.8008. 2000

9.600 10.=

11.4.5

0.45

12.A 13.C 14.D 15.C 16.D

17.如图1.(提示:起重机匀速上升川时4s,水平移动用时2s)

18.小明做功为6250J.

19.挖掘机每挖一次泥土并水平移送到岸边,对泥土做功1.5xl04J.

20.(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800N.

(2)汽车行驶230km,牵引力做了1.84xl08J的功.

21.(1)电梯在匀速运动阶段,上升的高度h.为48m,拉力F1.做功2.88xl05J.

(2)加速阶段电动机拉力F2的大小5000N-

《“功率”练习》参考答案

1.功 时间物体做功快慢p=w/t 瓦特2.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的多少 3. l.5xl04

5004xl07 4.600 5.54

72 6.800

7.5 400 10.88. 10

200

9.B

10.A 11.B 12.C 13.B 14.D 15.B16.B 17.B

18.(1)台秤(或磅秤)、刻度尺、秒表(手表)(2)B (3)如表1.

19. (1)36 km/h(或lom/s).

(2)6xl05Pa.(3)5.4xl04W.

20. (l)2.Oxl04N.

(2)6.Oxl05J.

(3)3.Oxl04W.

《“动能和势能”“机械能及其转化”练习》参考答案

1.重力势 动 2.慢 低3.减小 不变4.不变 等于 小于 5.弹性势 动 6.增大 增大减小减小

7.变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8.小于 9.大于逐渐 增大10.增大减小 不变

11.B 12.C 13.D 14.B 15.A 16.D17.C

18.木桩陷入沙中的深度

(1) 《2)< (3)物体的质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控制变量法

《“功和机械能”易错题练习》参考答案

1.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估出物理书所受的重力,从而不能正确估出捡起一本书所川的力的大小,产生计算错误)

2.A(易错误地认为本题4个选项都正确.出错的原因是仅考虑了水桶受到的拉力及重力,小明和小雯对水桶的拉力没有做功.水桶所受的重力也没做功,但是小明和小雯在行走过程巾,脚要克服摩擦力做功)

3.C(易错选B.错选原冈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物体沿着水平方向运动,不一定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1

4.B(易错选A.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分析题意,认为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大,机械能也变大,其实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机械能是不变的)

5.B(易错选A.错选的原因是忽略了洒水车在洒水过程中.质量在变小.仅根据匀速行驶来判断动能不变.根据洒水车水平行驶来判断重力势能不变.是错误的)

6.C(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没能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匀速”,气球在匀速上升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不存在相互转化)

7.D(易错选B.错选原因是不能仔细阅读试题,分清运动员的状态.试题中明确告诉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的点,即运动员到达B点时速度最大,其动能也最大,运动员过了B点后,动能减小,运动员过了A点后,弹性势能不断增大,在C点达到最大.由于不考虑空气阻力,所以从0点到A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8.B(易错选C.错选的原因是没能抓住关键词“匀速”,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增大不变增大 2. 24

96

3.5:6 3:44.喜鹊 燕子 5.减小 增大 6. 20

40

7.骑车下坡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速度会越来越大

8.A 9.D

10.C 11.B 12.C 13.C 14.D15.D

16.如图2. 17.如图3.

(3)由于存在空气阻力,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总量减小

19.(1)小方桌在沙子中的下陷深度 (2)甲 乙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是否有关

20.(1)同一高度

(2)质量摩擦(阻)力

(3)木块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 做匀速直线运动

21.(1)小王攀岩的速度.

(2)小王所受的重力G=mg-60kgxloN/kg=600N.

小王在攀岩过程中做功w=Fs=Gh=600Nx15m=9xl03J。

小王做功的功率.

(3)减轻体重,加强体能训练,穿(戴)防滑鞋(手套),轻装上阵等.

22.(1)因为匀速前进,所以牵引力F=f=4 000 N,牵引力做功w=Fs=4000Nx3xl03m=l.2xl07J.牵引力做功的功率

篇8:鲁迅-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磬石( ) 脂粉奁( ) 目光灼灼(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

2、填空题。

⑴ 鲁迅原名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及《故事新编》。《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

⑵ 江南的雪,__________;北国的雪则__________,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观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⑶ 散文诗,它既有__________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__________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3、说说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⑴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上句中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主要强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上句中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课内语段练习】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2、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

⑴ 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 )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⑵ 一位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只秤( )砣缚( )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一尺一尺地慢慢放了下去。

⑶ 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棘( )手。

⑷ 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 )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3、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微不足到任劳任怨一事同仁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心安理德深不可测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镇定自若众目睽睽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黑咕隆咚

4、给下面一段话标上标点符号: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

5、解释加粗的词语:

⑴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倾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借用想像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练习】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唤,你化了,化作了晨霜,化作夜露,化作了雨滴,化作了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píng)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________,________”。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际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瑕!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_________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暧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

⑦ 啊,雪!

1、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第④段写________的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写________的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上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pánliánzhuótuíshuòlǐnliè

2、

⑴ 周树人革命家 思想家 文学家 《呐喊》 《彷徨》 《野草》

⑵ 滋润美艳之至如粉、如沙

⑶ 诗歌散文

3、

⑴ 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⑵ 春天。

4、

⑴ 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

⑵ 孕育着生命所特有的轻柔和缓阅读理解

〖课内语段练习〗

1、作者写“江南的雪”,主要写的是回忆中的景物。这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我可记不真切了”可以看出。

2、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了这个“但是”之后,作者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

3、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虽然有时也会有孤独与寂寞,但作者依然义无返顾。

4、孤独是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同时它也是雨的另一种新生命的形式。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它的这种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5、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6、提示:学生无论是通过回忆类似的经历并把它写出来,还是通过想像来写一段文字,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外语段练习〗

1、比喻、排比、拟人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把雪拟作人,直抒胸臆。

3、A

4、阳光下晶莹如玉、洁白如瑕 山区 清秀、超逸

上一篇:公司新品发布会演讲稿下一篇:说说我自己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