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步练习答案

2024-05-24

风雨同步练习答案(共9篇)

篇1:风雨同步练习答案

西湖同步练习答案

一、

杭州 轻柔 明净 秀美典雅 悠扬 掩映 犹如 连绵起伏

二、

锦绣 棉 棉花 仙境 镜 镜子

拂动 佛 仿佛 眺望 逃 逃跑

犹如 优 优秀 怡人 抬 抬头

三、

和谐 动人 时尚 古朴

四、

1. D 2. B 3. E

五、

1. 明珠 连绵起伏 一山绿 一山青 一山浓 一山淡

平静 硕大的眼镜

2. 晃动 倒影 仙境

3. 明月 轻风 湖水 华灯 琴声 泛舟 溶化

六、示例:

1. 初升的太阳,犹如一个大红灯笼挂在天上。

2. 天上的月亮倒映在湖中,宛如一个大玉盘。

3. 雪花落在松树的树顶上,仿佛给松树戴了一顶白帽子。

【拓展提高】

八、

1. 日月潭简直是人间仙境。

2. 不但……而且……

无论……都……

3. 清晰 顿时 宁静

4. 早晨 黄昏 晴天 雨天

九、示例:

水光山色 落花流水 乐山乐水 山清水秀 细水长流 水波不兴 碧波荡漾

《西湖》课文原文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

围绕着西湖的是一圈树木织成的绿色镶边。十里明湖中,葱绿的孤山显得格外秀美典雅。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远处,不时飘来悠扬的琴声。人们泛舟湖上,会觉得天上人间,全都溶化在月色里了。

杭州西湖简介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龙井路1号,杭州市区西部,景区总面积49平方千米,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湖面面积为6.38平方千米。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西湖地处中国东南丘陵边缘和中亚热带北缘,年均太阳总幅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之间,日照时数1800—2100小时。

西湖有100多处公园景点,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有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有断桥、雷峰塔、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景点。

篇2:风雨同步练习答案

【基础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5).林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8).欣然规往()

(9).未果,寻病终()(10).后遂无问津者()

2.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其意。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同解释: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同解释:

3.给下面加点的词选出正确的解释。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①.妻子:

A.男子的配偶B.妻子和儿子C.妻子儿女

②.绝境:()

A.险峻的地方B.与世隔绝的地方C.令人绝望的处境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A.运输往来B.交错相通C.相互连接

4.《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是——时的人,《桃花源记》原是

中的。

5.根据《桃花源记》课文内容填空。

(1).渔人发现桃源的句子是:

(2).写村中人好客的句子是:

(3).写村中人厌恶战争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源的句子是:

6.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译文。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A.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说他也不知道汉朝,怎样能讲魏晋的情况呢?

C.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连汉朝尚且不知道,怎么会知道魏晋朝呢?

D.桃源人询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汉朝、魏晋,他们都不知道。

(2).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A.刚进去很窄,只通过一人。又走几十步,一下子高兴起来了。

B.初时很窄,只能人通行。再走数十步,一下子明亮起来。

C.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D.刚进去时,洞口很窄,只能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有了光亮。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A.率领妻子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B.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绝境,不再出去了。

C.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无路可走的地方,再也出不去了。

D.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

7.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忘路之远近

C.处处志之D.故时有物外之趣

【综合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句中“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把下面一句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内。

()()()

4.对下面各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D.林尽水源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5.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6.“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用

简短文字回答。

答:

【拓展练习】

一.阅读

①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辄起绕室以旋。②室有洼,径尺,浸淫(逐渐)日广,每履(走)之,足若踬(被东西绊倒)焉,既久,而遂安之。③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④命童子取土平之。⑤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上急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⑥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⑦噫!习之中人,甚矣哉!⑧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乃其久,则洼者若平,致使久而即平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⑨故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1.将这段文章分为两层,准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2.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

A.俯而读,仰而思,思有所得。

B.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C.习之中人,甚矣哉。

D.君子之学,贵乎甚始。

二.作文

生活中,“墙”无处不在,有有形的,如学校围墙;也有无形的,如“可悲的厚障壁”。有形的墙,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无形的墙,我们有时难以回避。有的墙是安全的保障,是迷人的风景,是故事的载体……有的墙是感情的隔膜,是观念的差距,是文明的枷锁……有的墙需要筑,有的墙需要拆。有的人在筑墙,有的人在拆墙,有的人在读墙。这其间定会有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鲜明的形象,许多深刻的道理。

请以“墙”为话题,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题目中必须出现“墙”宇。

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篇3:同步阅读练习

He believes that physical appearance is often culturally programmed. In other words, we learn outlooks—we are not born with them. A baby has generally formed face features. A baby, according to Birdwhistell, learns where to set the eyebrows by looking at those around—family and friends. This helps explain why the people of some areas’ of the US look so much alike. New Englanders or Southerners have certain common face features that cannot be explained by genetics (遗传学). The exact shape of the mouth is not set at birth; it is learned after. In fact, the final mouth shape is not formed until well after new teeth are set. For many, this can be well into grown-ups. A husband and wife together for a long time often come to look somewhat alike. We learn our looks from those around us. This is perhaps why in single country there are areas where people smile most frequently. In New England they smile less, an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New York State still less. Many Southerners find cities such as New York cold and unfriendly, partly because people on Madison Vence smile less than people on Peachtree Street in Atlanta, Georgia. People in largely populated areas also smile and greet each other in public less than people in small towns do.

1. Ray Birdwhistell believes that physical appearance ____.

A. has little to do with culture

B. has much to do with culture

C. is ever changing

D. is different from place to place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final mouth shape is formed ____.

A. before birth

B. as soon as one’s teeth are newly set

C. sometime after new teeth are set

D. around 15 years old

3. Ray Birdwhistell can tell what area of the United States a person is

from by ____.

A. how much he or she laughs

B. how he or she raises his or her eyebrows

C. what he or she likes best

D. the way he or she talks

4. This passage might have been taken out of a book dealing with ____.

A. physicsB. chemistry

C. biologyD. none of the above

篇4:《化石吟》同步练习及答案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照应“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照应“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这两节的后两句也互相照应。可以说,第7节是对第2节的回答。

4.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连续不断的问句表现出作者浓厚的科学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读者思维的闸门。

5.略 6.略 7.C

8.六十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生命有危险,我们不心疼吗?

9.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10.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得出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所谓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意思接近即可

11.古代生物虽已死亡,其肉体经过亿万年早就化为乌有,但它们作为曾经有过的生命之躯的证据是实实在在的。

12.人脸上的皱纹就是生命历程的写真,化石是生物进化的写真。

13.四;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14.作者将化石当作可以说话的人,并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它,显得自然亲切。

15.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16.⑴用拟人的手法说明岩石受到外力的破坏作用,形象生动

。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岩石被许多外力的共同作用而遭到破坏。

17.风吹日晒雨淋、空气和水、地面和地下的生物、人

18.不能换,前者比喻风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后者比喻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符合事物的特点。

19.而 并且 也 不但 而且 根据

20.介绍天上的星和云,并说明如何来破译它们。

21.因为水手们认识天上的星座,知道北极星的方位;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砧状云里面的风刮得很有力,能把飞机毁掉。说明认识大自然的一些现象能给人带来帮助。

22.指夏季时天空中耸立着的像铁匠铺里的铁砧一样的云山,是雷雨的预兆。

23.⑴⑵⑶⑷/⑸⑹⑺

篇5:鲁迅-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磬石( ) 脂粉奁( ) 目光灼灼(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

2、填空题。

⑴ 鲁迅原名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及《故事新编》。《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

⑵ 江南的雪,__________;北国的雪则__________,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观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⑶ 散文诗,它既有__________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__________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3、说说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含义。

⑴ 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下列语句的含义。

⑴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上句中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主要强调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上句中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课内语段练习】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作者写“江南的雪”,是写的眼前的景物,还是回忆中的景物?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

2、给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

⑴ 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牟( )取什么利润,要不要趁早出高价买下这个洞的专利权?

⑵ 一位记者拿来一根很长的绳子,把一只秤( )砣缚( )在一端,小心翼翼地往下放,绳子一尺一尺地慢慢放了下去。

⑶ 要想治理这些公害却相当困难,无论是谁都感到棘( )手。

⑷ 从刚才发出声音的那个方向飞过来一块小石头,在他面前一掠( )而过,往地面上掉了下去。

3、下列四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微不足到任劳任怨一事同仁慷慨大方

B、逍遥法外心安理德深不可测胸有成竹

C、不容置疑镇定自若众目睽睽齐心协力

D、振耳欲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黑咕隆咚

4、给下面一段话标上标点符号:

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但也没有办法看来只好扫兴而归了正在这时候有一个人满头大汗地从人堆里挤了出来大声地提议道请把这个洞让给我吧我来给你们填

5、解释加粗的词语:

⑴ 有的人反反复复地打量着这个洞,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

贪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箱盖在这个洞的上方自动地打开,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就倾泻到这个洞里。

倾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作者用了“但是”一词,请你说说作者这样用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说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和目的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借用想像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练习】

①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翩跹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②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唤,你化了,化作了晨霜,化作夜露,化作了雨滴,化作了青雾……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píng)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③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________,________”。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④我欣赏这一望无际的广袤,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瑕!

⑤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着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⑥_________当积雪覆盖着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在第一次暧流漫过来的时候,你悄悄地隐去了,但随后涌起的确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

⑦ 啊,雪!

1、第①段写雪使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写雪用的是第几人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的横线上引用最恰当的诗句是( )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

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第④段写________的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第⑤段写________的雪景,突出它的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开头的横线上应填上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

1、pánliánzhuótuíshuòlǐnliè

2、

⑴ 周树人革命家 思想家 文学家 《呐喊》 《彷徨》 《野草》

⑵ 滋润美艳之至如粉、如沙

⑶ 诗歌散文

3、

⑴ 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⑵ 春天。

4、

⑴ 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欣赏的。

⑵ 孕育着生命所特有的轻柔和缓阅读理解

〖课内语段练习〗

1、作者写“江南的雪”,主要写的是回忆中的景物。这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我可记不真切了”可以看出。

2、在第四自然段的开头,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了这个“但是”之后,作者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

3、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了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虽然有时也会有孤独与寂寞,但作者依然义无返顾。

4、孤独是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同时它也是雨的另一种新生命的形式。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它的这种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5、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写到了塑雪罗汉,两文在写到塑雪罗汉时的写法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仅仅是一笔带过,而作者在《雪》中却对塑雪罗汉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塑雪罗汉主要是为了反衬雪地捕鸟的乐趣,而《雪》中写塑雪罗汉则是通过塑雪罗汉的一种缺憾美来为下面“朔方的雪花”的出场作铺垫。

6、提示:学生无论是通过回忆类似的经历并把它写出来,还是通过想像来写一段文字,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课外语段练习〗

1、比喻、排比、拟人

2、第二人称;亲切自然,把雪拟作人,直抒胸臆。

3、A

4、阳光下晶莹如玉、洁白如瑕 山区 清秀、超逸

篇6:拉萨的天空同步练习答案

明洁 神往 视线 吸引 窗帘 壮丽

二、

1. chèn 2. pàn 3. rěn 4. shènɡ

三、

湛蓝 漂浮 美丽 碧绿 希望平静

四、

1. 纯净 2. 雄伟 3. 圣地

五、

1. 白云映衬 显得越发纯净 对照 显得更加明洁

2. 让人神往 紧紧吸引 久久不忍移开

3. 隆冬 盛夏 蓝晶晶的

依山而建 雄伟 壮丽

六、示例: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喜欢的理由:几个动词的运用,把拉萨天空的“蓝”描绘的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七、

5 2 4 1 3

【拓展提高】

八、1. 示例:

(1)粉红 橙黄 天蓝

(2)大大方方 红红火火 兢兢业业

2. 示例:小姑娘头上的发卷

3. 红菊花真美啊!

4. 茎 叶子 花朵 花朵

课文原文

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拉萨的天空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一年四季中不管是深冬还是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赏析

篇7:蒲公英同步练习答案

一、

花瓣 嘱咐 富翁 堡垒 绒球 迷惑 沙漠 得意 竞相开放 随风飘荡

二、

pō 湖泊 shù 数学xiánɡ 投降 bó 停泊 shǔ 数数jiànɡ 降落

三、示例:

波光粼粼 金色平静 金光闪闪 亲切 认真 茁壮 自由

四、

要落在黑黝黝的泥土里 金光闪闪的沙漠 干死了 波光粼粼的湖面 被淹死了 黑黝黝的泥土里 茁壮成长并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五、示例:

交警叔叔嘱咐我们过马路要走人行道,遵守交通规则。

【拓展提高】

七、

1. 5 2 3 茎长 4 5 叶绿

2. 我家有一盆冬青草,它茎长,叶绿。

蒲公英课文原文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绒球。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金光闪闪的地方,那是沙漠。也不要被银花朵朵所迷惑,那是湖泊。只有黑黝黝的泥土,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小降落伞大声答道:“放心吧,太阳公公!我们一定到泥土中去生长!”可是,有两颗种子却不这样想。一颗种子望了望下面的大地说:“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到哪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于是他就向沙漠飞去。另一颗种子落在湖泊里,他得意地说:“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带来欢乐!”

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蒲公英简介

蒲公英,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表面棕褐色,皱缩,叶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基部渐狭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葶上部紫红色,密被蛛丝状白色长柔毛;头状花序,总苞钟状,瘦果暗褐色,长冠毛白色,花果期4~10月。

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小学语文课文蒲公英知识点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采用拟人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2、用“嘱咐”造句。例:出门前,奶奶嘱咐我多穿衣服。

3、课文把蒲公英比作了降落伞。因为它能随风飘荡。

4、ABCC式词语:金光闪闪银花朵朵得意洋洋议论纷纷

5、思考:蒲公英种子去了几种地方?结果怎样?

6、假如你是太阳公公,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

篇8: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同步练习题精选与答案

一、填空:

(1)若x<5,则|x-5|=______,若|x+2|=1,则x=______

(2)如果|a+2|+(b+1)2=0,那么(1/a)+b=_______

(3)40803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值数是_______

(5)在代数式a2、a2+1、(a+1)2、a2+|a|中,一定表示正数的是______

(6)(-32)的底数是____,幂是____,结果是____

(9)一个三位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的2倍小3,百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一半,用代数表示这个三 位数是_____

(10)若多项式(2mx2-x2+3x+1)-(5x2-4y2+3x)的`值与x无关,则2m3-[3m2+(4m-5)+m]的值是____

二、选择题:

(1)已知x<0,且|x|=2,那么2x+|x|=( )

A、2 B、-2 C、+2 D、0

A、x>0,y>0 B、x<0y<0 x=“”>0,y<0 D、x<0,y>0

(3)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平方根等于-x,那么x是( )

A、负数 B、正数 C、非负数 D、不是正数

(4)若m,n两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如图,则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m,n,-m,-n,是( )

A、n

(5)如果|a-3|=3-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3 B、a≤3 C、a>3 D、a<3

三、计算:

四、求值:

(4)若代数式2y2+3y+7的值为8,求代数式4y2+6y+9的值

(5)试证明当x=-2时,代数式x3+1的值与代数式(x+1)(x2-x+1)的值相等

五、

(1)化简求值:

-3[y-(3x2-3xy)]-[y+2(4x2-4xy)],其中x=2,y=1/2

(2)当x=-2时ax3+bx-7的值是5,求当x=2时,ax3+bx-17的值

(3)已知多项式2(x2+abx+3b)与2bx2-2abx+3a的和中,只有常数项-3,求a与b的关系

六、选作题:

(2)用简便方法指出下列各数的末位数字是几:

①2019 ②2135 ③2216 ④2315 ⑤2422 ⑥2527 ⑦2628

⑧2716 ⑨2818 ⑩2924

答案:

一、⑴5-x,-1或-3

⑶4.08×106

⑸a2+1 ⑹3,32,-9 ⑺五 四 1/3 ⑻3,5

⑽17

二、⑴B ⑵B ⑶D ⑷C ⑸B

三、⑴2 ⑵-5 ⑶-43 ⑷0

四、⑴0.1 ⑵b=3cm ⑶3 ⑷11 ⑸略

五、⑴x2-xy-4y2值为1 ⑵值为-29 ⑶a与b互为相反数(a=1,b=-1)

六、⑴0.99

⑵①0 ②1 ③6 ④7 ⑤6 ⑥5 ⑦6 ⑧1 ⑨4 ⑩1

篇9:11《沁园春雪》同步练习及答案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分外妖娆折腰:成吉思汗今朝. 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惟余莽莽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红装素guǒ射大diāo原chí腊象

3.解释词语并加点的词语。

惟余莽莽:惟:.

红装素裹:....

红装,原指,这里指。

素裹,原指,这里指。

4.揣摩语言。

(1)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B.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比喻 拟人 夸张对偶 借代互文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品味加点词的意思和作用。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才;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5.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х”。

A.“望”字统领的诗句是由“长城内外”到“分外妖娆”。()

B.“顿失滔滔”一句的重读应在“顿”字。()

C.本词上阕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下阕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D.6.填空。

(1)本文是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是,“雪”是。

(2)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家、家、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中国人民第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讲话稿收在《》(共五卷),诗词收在《》里,新闻消息收在《》里。

(3)江山如此多娇。(泰州中考题)

(4)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评说秦皇汉武和唐宗宋祖的词句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宁波中考题)

(5)“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来指,这里指

[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

(一)课内精读 山如此多娇,江引无数英雄竞折1

腰。代天骄,往矣,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惜秦皇汉武,稍风流人物,只逊风骚。识弯弓射大雕。

略输文采;一看今朝。俱

7.《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描写北方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下阕议论。

8.画线句子在全文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

9.品味加点的词语的作用。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10.诗人对这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是否一样?分别体现在哪些词语上?

答:

11.应当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

答:

(二)课外拓展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2.这是一首词,词牌名是。作者是代的家。字,号。

13.“序”中的“兼怀”的意思是。“子由”是指。

14.词也是押韵的,写下全词韵脚处的字,按先后依次排列是。

15.词的下阕画线句表达作者的胸怀和情感是()

A.忧郁的情怀和对亲人的思想。

B.凄凉的情调和郁闷的情怀。

C.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

D.浪漫的情怀和实在的感情。

16.判断正误(正确的的“√”,错误的打“×”)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

B.“琼楼玉宇”指的是上文的“天上宫阙”,词人在这里运用的形象描绘的手法。()

C.这首词所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D.作者把人生的不如意归结为自古难全,显得无可奈何,因而情绪是消沉的。()

[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

(一)阅读链接(桂林市中考题)

①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选自《名家散文》祝勇文)

17.解释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①纯粹:②浸透:(1分)。

18.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简洁,而意韵最丰厚”?(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 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⑤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 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个字加以概括。(3分)

①品雪—②一④(每空1分,意同得分)

(二)新题链接(苏州市中考题)

24.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1)——(3)题。

风雨送春归,俏也不争春,飞雪迎春到。只把眷来报。

已是悬崖百丈冰,待到山花烂漫时,犹有花枝俏。姥在丛中笑。

(1)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2分)

A.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答]

(2)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2分)

[答]

(3)同样是写梅花,毛泽东的《十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分)

[答]

[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

25.诗歌创作•牛刀小试

要求:以“咏雪”为题,围绕“雪”来进行诗歌的写作。行数、字数不限。

提示:回忆下雪时你的心情和行动,通过联想与想象,用生动形象、含蓄精练的语言来抒发自己真实的感情。可以借用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可押韵,农谚:“瑞雪兆丰年”;“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11.沁园春•雪

1.fèn;ráo;zhé;hán; zhāo ;xùn;sāo;shǔ; wéi;mǎng;2.裹;雕;驰。3.略。4(1)C(2)A.对偶、互文点拨:两句不仅运用了对偶,而且运用了互文,上下句必须联系起来理解,就是理解为,千万里冰封、雪飘。B.比喻、对偶、拟人点拨:把山比喻成舞动的银蛇,把高原比喻成奔驰的蜡象,两句上下相对构成对偶,“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拟人。C.对偶、借代点拨:“文才”和“风骚”都代指文学才华,运用了借代,两个分句之间又构成了对偶。(3)A.“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作用:其一领起以下各句;其二“望”中所见,既是实在的观感,又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其三“望”又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意兴豪迈,壮志凌云。“惟”是“只”的意思,作用: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具体的直觉,气象雄伟。“顿”是“立刻”之意,作用:写出了变化之快,寒威之烈,黄河平日滚滚滔滔的气势此时全无。

B.“舞”有“舒展柔美”之意,“驰”有“奔腾壮烈”之意。作用:赋予静物“山”“原”以动感,有视觉因素,站得高,看得远,山势丘陵的绵延起伏在天地浑然一色中会有这样的错觉;也有心理因素,经历了磨难的作者,此时意气风发.他眼中的世界自然也是生机勃勃;还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历尽磨难,此时朝着光明的方向发展,作者是将对革命的信心窝于自然景物中了。C.“略”“稍”体现着作者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并非一味否定。

D.“数”体现着一个无产阶级领袖的自信、乐观的态度,体现着一个时代英雄对革命成功的信心,也体现着一个伟人非凡的抱负。5.A.х B.√ C.√6.(1)词;词牌名;题目。

(2)革命;军事;思想;国家主席;一;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文集;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3)引无数英雄竞折腰。(4)略输文采;稍逊风骚。(5)《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广义的文化。7.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8.承上启下(过渡)。9.(1)“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地争斗,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2)“惜”字从“秦皇汉武”到“只识弯弓射大雕”,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句句饱含惋惜之情,意味非常丰富:其一“惜”中含褒,肯定这些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的巨大影响,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其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文学才华欠缺。其三“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鉴定自信。10.不同。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并不是一概否定,而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几近嘲讽。这种感情分别体现在“略”、“稍”、“只”等词上。11.“俱往矣”三字将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点出全词的主题“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正在而且必将创造出空前伟大的业绩。这里的风流人物,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人物。

12.略13.并怀念,苏辙14.天、年、寒、间、眠、圆、全、娟15.C16.A.√B.√

C.√D.×17.①纯粹: 无杂念,纯净(1分)。②浸透: 完全沉浸、沉人。或:完全感染(1分)。18.国画落笔简约,留有空白(即留白)(1分),给人以想像的空间(2分)。19.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将当时所见之景、所生之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1分)。

上一篇:农信社考试面试模拟题下一篇:“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