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秋游》教学设计

2024-04-30

二年级《秋游》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二年级《秋游》教学设计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全文生动的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欢乐心情。因此我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三个层面:感悟——积累——运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通过让学生读后感知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地方。当孩子提出“渐渐”是什么意思的时候,通过生生间的互相帮助,学生对“渐渐”有了理性的认识,学生再读课文,不用老师教,学生都能通过读表达他们的理解和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并能把“渐渐”读得慢一些。看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绘形绘色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秋天的美丽,我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白云?接着让学生试着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再让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此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像飞奔的大马”、“有时像喝水的大象”、“有时像汪汪的小狗”……并且边说边做相应的动作,已完全沉浸在云的美妙形态中。当言与情相融时,怎么会不产生语感?最后顺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白云变幻的美轻轻地在课堂上空飘浮着。这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所以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则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训练,再结合挂图让学生进行想象说,图上的丰富画面极大地产生了渲染力,孩子们的语气中分明带着一种欢快,然后再深入地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他们在草地上是怎样玩的?心情如何?最后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再通过反复的诵读表达这种心情。“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啊!”当我听到孩子们有心喊出这句话时,我也仿佛已置身其中。

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自如而轻松,源于课前的充分预设,课中的随机调整,也就是“以学定教,顺势而导”。孩子的朗读要达到有感情,必须真正由情而发,由感而出,进入情景达到忘我。总之,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听、说、读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训练

篇2:二年级《秋游》教学设计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秋游》教学实录”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秋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2、、指导学生图文对照细读课文,并通过想象,抓住重点词语反复品味朗读,从而体会秋天的美丽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反复品味朗读,感受秋天的美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生活激趣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秋游》,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师:“秋”指什么季节?“秋游”是什么意思?(秋天到郊外游玩)齐读课题。` 师:在我们的身边,秋天已经悄悄来临了。这两天,大家都睁大了双眼去寻找秋天,来说说你们的收获吧。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或儿歌。(全班交流)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这节课,老师要邀请大家一起去郊外游玩,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收获更多。

二、范读课文,指导看图。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课《秋游》,捧好书,准备出发。(师范读)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游玩,你看到了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走进这幅《秋游》图。生:秋天很美。学习生字词

师:小朋友,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可是这些生字、新词还认识吗?

出示:白兔农田追逐一望无边 郊外 草地 开心

笑着 喊着 蚂蚱 棉花

几只 ?(1)、指读词语。

(2)、找一找轻声音节的词,多音字。(3)、选择其中的一个说句话。

三、精读课文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到大自然中,去仔细感受一下

秋天的大自然带给我们的乐趣,好吗?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朋友秋游时看到了什么?玩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一)、第二自然段

师:你觉得秋天的天空怎么样?(美)美在哪里呢?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讨论:抓住“蓝蓝的、一望无边、有时像„„有时像„„”

师:“蓝蓝的”对呀,秋天的天空真美,颜色是蓝蓝的,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再美一点。

师:“一望无边”哦,原来天空是这么广阔啊,真大呀,真是一眼望不到边,谁能读好这个词?指读,真不错,你把天空的广阔无边给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有时像„„有时像„„”嗯,秋天的天空真美,美在天上的白云真有趣,小朋友,你们看,这天上的云朵就只像白兔,绵羊吗?这些飘动的云变化真多啊!在这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这些云朵还在不断的变化着呢?请小朋友看看图,也可以联系平时所看到的来说说天上的云还像什么? 师:句式练习(学生说到有时„„完成这个句子练习)出示句子: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小结:的确,秋天的天空多美呀!美在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多神奇!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多么广阔啊!那谁能通过朗读把秋天天空的美丽读出来呢?(指读课文)你读得真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试一下好吗?(齐读)

(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秋天的天空很美,秋天还有什么也很美呢?(田野)

师:分小组读课文自己学习讨论,用一句话来说说田野的景色。

学生交流

(1)、田野里,稻子成熟了。(对呀,田野里稻子金黄金黄的,这就告诉我们稻子是成熟

(2)、田野里,高粱火红火红的。(你看到了火红火红的高粱,秋天到了,高粱涨红了脸朝我们笑呢!那高粱也成熟了。)(3)、田野里,棉花白了。(棉花白白的,如果你看到一团团雪白的

棉花,那你一定会替农民伯伯高兴,因为棉花成熟了,获得了大丰收。)

师:谁愿意来读读呢?(指读)你能想象一下稻田里这丰收的景象吗?

田野里稻子黄了,黄得怎样?高粱红了,红得怎样?棉花白了,白得怎样?可以说一种,也可以说两种,能说三种就更好了。

出示:田野里,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师小结:是啊,秋天的田野五彩斑斓,确实很美。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老师还觉得,这些颜色不光美,还说明了庄稼成熟了,就要丰收了,大家肯定很高兴,所以读的时候还要——高兴点。真好,让我们来试一试。

(三)、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秋天的天空是那么的美,秋天的田野是那么的美,在这么美丽的季节里,小朋友来到郊外游玩,玩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课文?

师:指读第4自然段,思考:共有几句话? 生: 师:指读第一句:同学们有的在草地上打滚儿,有的忙着逮蚂蚱,有的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

(1)、读得不错!圈点“有的„„”读读体会,“亮开了嗓子”在干什么呢?

(2)、引导学生看看图,小朋友还玩些什么?(3)用上“有的”来说说笑朋友还玩了些什么。

3、小朋友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尽情欢笑,大家(引读):奔跑追逐,笑着喊着,多开心哪!

4、那就让我们开开心心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写了同学们跟着老师去郊外秋游,秋天的天空和田野都很美丽,大家玩得也很开心。让我们再一起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好吗?

五、作业

1、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2、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板书:

秋游 天空

美 田野

开心 游玩

篇3:二年级估算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结合现实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价值.对于二年级学生应学会运用估算粗略地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 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 增强其估算意识.例如, 在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加法估算”这一课时, 创设了买东西的场景:一只电饭煲198元, 一辆自行车405元, 一部电话机98元, 一台取暖器292元, 让学生解决买其中两样东西大约需要几百元以及带800元能买回哪些东西等实际问题.由于在学习加法估算之前学习了一个数接近哪个整百数, 因而大部分学生知道:买一只电饭煲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一只电饭煲198元接近200元, 一辆自行车405元接近400元, 200+400=600 (元) , 所以大约需要600元;还有的学生认为198+405=603 (元) , 大约需要600元, 很显然这部分学生是先计算, 然后才得出大约需要几百元, 此时, 教者应适时引导,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用一个数接近整百数来计算更简单.

通过类似的生活实际问题, 使学生认识和理解:1.对于生活中“够不够”“能不能”的问题, 往往不需要精确进行计算, 粗略估计就可以了.2.与精确计算一样, 估算也是一种计算方式, 也是有根据的.3.估算在生活中应用比较普遍, 应用价值较大.

二、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培养估算习惯

首先, 重视培养学生在做题之前先估计的习惯, 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其次, 重视体会估算的实际价值, 教者要经常引导学生, 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 你是怎样想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 知道得数大致范围及解题后的答案是否与估算的结果一致.从而将估算逐渐内化为自觉行动、自觉意识.

第三, 根据生活常识或经验估算.

例如, 二年级下册P86“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例题教学之后, 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一箱雪碧54元, 要买9箱雪碧需要准备多少钱?虽然题目中没有提到“大约”, 但隐含着“大约”的意思, 这道题是现实生活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学生知道列式54×9, 如果把54看作50, 50×9=450 (元) , 带的钱就不够买, 根据这个情况, 估数就要大一些, 以免钱数不够.因此, 估算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要估大些还是估小些.

再如, “倍数的实际问题”新课结束后, 有一道这样的题目:妈妈今年32岁, 是奶奶年龄的一半, 是小红年龄的4倍, 奶奶和小红今年各多少岁?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生活经验作出判断, 奶奶的年龄不会少于32岁, 小红的年龄不会多于32岁.这些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让学生在估算中体会到有趣, 富有生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良好的习惯.

三、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 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1. 在教学中, 教者要尊重学生已有的估算经验, 让学生凭借已有的估算经验来教学估算, 引导学生探索估算的方法如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后, 让学生估测填写恰当的单位:一块橡皮长6 () , 门高2 () , 床长2 () , 小军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15 () , 100米赛跑小明跑了16 () 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经验的认识, 并以已有的经验来进行判断, 同时我们要结合课堂上所学知识,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 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乐趣.

2. 在学生估算之后, 教者还要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 在交流与比较中, 感悟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促进对估算方法的比较和优化.在讨论交流中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在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训练优化策略的思想方法.

3. 让学生掌握调整的策略, 在估算中应用不同的方法, 其估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可能不同, 所以恰当地运用调整策略, 能保证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如:2盒水彩笔, 每盒36支, 估算2盒大约多少支?学生在没有掌握进位乘法知识时, 只能把36看作和它解决的整十数来估算的方法容易为学生接受, 因为它与加减法的估算方法相类似, 有的学生说把36看作30, 30×2=60 (支) , 有的说把36看作40, 40×2=80 (支) , 36×2的积比60大, 比80小, 所以36×2的积在60和80之间.

篇4:二年级数学《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对称》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8页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的教学内容是通过蜻蜓、树叶、蝴蝶和脸谱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

二、学生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地有机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我结合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蝴蝶制作成小书签,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同时也是对学生积极性的奖励和肯定。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学会画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物操作等自主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在探索中学习互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渗透审美教育思想,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什么是对称。

难点:正确找出并画出对称轴。。

五、教学过程

1、设景激趣,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我将展示一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的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一种优美的艺术氛围,我边播放边解说:“同学们,剪纸艺术是我国一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人们仅用一把剪刀和一张彩纸,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造型,这正体现了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感受到对称的美之后,我将演示对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对折后,图形的左右两边形状大小一样,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对称。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剪纸艺术作品,一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到达课始趣生的效果。

2、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对称

猜一猜(初步感知):一开始我神秘地说:同学们,老师也剪了一个对称图形,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呢?边说边出示对折的图形让学生猜,当学生猜出是蝴蝶时,我将它打开并贴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老师还将它制作成小书签要送给大家。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将蝴蝶小书签作为后面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剪一剪(动手操作):接着让他们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怎样剪才是一个对称图形?再让他们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学生们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进行巡视,当发现有学生懂得先对折再剪时,我请他上台展示自己的先对折再剪的方法,并对他先对折在剪的做法给予充分的赞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

折一折(形成概念):接着我再引导学生把剪好的图形再对折一下,仔细观察图形的左边和右边,看看发现了什么?估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都能发现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归纳出对称的概念并板书。对折后,图形两边叠在一起,形状大小一样,我们说它们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辨一辨(新知反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已经知道什么是对称的,我再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来辨别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安排的顺序是从形象的生活图案到抽象的图形。学生通过辨别,就对对称的现象更加清晰了。

(2)认识对称轴

在这个环节中我对学生在之前动手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给予肯定,并奖励每人一个蝴蝶小书签,问学生:“蝴蝶小书签是不是对称图形?你怎么知道的?接着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再它打开,看看发现中间有什么?学生通过观察不难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时我会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赞许,并告诉学生对折后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并板书:折痕——对称轴。接着我示范画对称轴,然后再引导学生在小书签上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在小组内互相评一评谁画得更准确并相互纠正错误。

3、巩固练习,强化新知

我设计了以下练习环节:第一,基础练习。利用课间出示图片,要求学生判断出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第二,拓展练习。折一折,找出一条到多条对称轴。学生通过对折会发现一个图形可能存在多条对称轴的情况,我会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明白又有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第三,游戏《找朋友》。我将教材中的脸谱运用到游戏中,制作成几对颜色不的脸谱,并分成两半,让学生通过游戏找朋友来拼成对称的脸谱。

4、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一张评价表,课堂闪亮星。这张评价表是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最后再数一数自己得了几颗星星。这张评价表既是对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设计特色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更加促进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尝试剪出对称图形,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检查彼此画出的对称轴并相互纠正错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优势。

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的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材不能禁锢教师的思维,只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参考。这节课我将教材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不拘泥于教材安排的顺序,将主题图树叶、蝴蝶、蜻蜓和脸谱柔和贯穿于每一个环节中,选择主题图中的蝴蝶作为认识对称轴的学具。

篇5:二年级语文《秋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一篇课文《秋游》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秋游时天空、农田以及同学们游玩时欢快的情形,勾勒出了令人神往的优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以及给人带来的欢乐,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课前准备

1.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一次秋游。

2.教学用具:CAI课件

三、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人了美丽的秋天。前几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外面尽情地玩了一番,

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1、游戏:摘云朵

2、合作复习

3、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地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天是蓝蓝的,大大的。换词一望无垠、无边无际……

师:全班同学一齐读读这句话。

B:几朵白云有时像一群白兔,有时像几只绵羊。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云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可好玩了。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1、引导:让你用彩笔来画农田,你准备用几种颜色?

读书——找句子——说话——补充内容

板书:黄——稻子 红——高梁 白——棉花

紫—— 绿—— 黑——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6、结合插图有感情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齐读第一自然段。

了解内容,明白说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秋天给我们带来了美丽,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秋天,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自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美丽的秋天,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秋天,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2、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地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附:板书设计

秋 游

天——蓝 云——白 稻子——黄 打滚儿 逮蚂蚱 亮开嗓子

高梁——红 棉花——白 奔跑追逐 笑着喊着

美丽 开心

(第二课时)教学简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

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叙述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第二、三自然段分别描写了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态和色彩上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气的秋景图。第四自然段叙述了同学们秋游时在草地上尽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掌握“郊”、“凉”两个生字,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3、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如何在美读课文中让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养学生流利正确地说话。

【教学准备】

图、生字卡片、录音带、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

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一起拍手来念一首儿歌好吗?(师生拍手一起朗诵儿歌《秋天到》。)

这首儿歌里描写的景色美吗?昨天老师已经带大家到郊外秋游了一番,你们还记得都看到了什么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图画。)

二、进入情境,美读课文

(配乐)呀,这儿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师范读第一自然段)想和老师一起到郊外游玩的小朋友,请站起来和老师一起走吧!

请同学们继续自由地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会儿告诉老师你觉得哪个自然段写得最美?(生自由读课文)

(随机教学)

1、让学生在读、评、画、议中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感受秋天的美景。

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采用多种鼓励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评: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画:给学生一幅轮廓图,让学生给各种景物涂上颜色。抓住“颜色美”这一特点,更深入地感受秋天的美。

议:让学生自由走动交流、展示自己的画。

2、让学生在玩、读、评中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郊外秋游的快乐。

玩:让学生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表演,在表演中切身体会快乐的感觉,激发学生用快乐的心情朗读课文。

(读、评的方式同上。)

三、做“摘苹果”的游戏,进行说话、识字训练。

1、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可真棒,秋姑娘可高兴了,她给大家送来了一棵苹果树。呀!满树的苹果又大又红,你们想摘吗?可是,秋姑娘说了,你们要回答出她的问题才能摘。2、

出示问题:

①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几朵白云有时像……,有时像……。

②用“有的……有的……有的……”说一句话。

③“郊”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④“凉”怎样读?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你会写吗?

四、整体感知,深化主题

1、再读课文。

2、秋天的景色美吗?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一下秋天吗?

篇6:二年级《秋游》教学设计

《秋游》是本册书继识字后面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情景交融,生动地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游的情景。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除了朗读,本篇课文我采用了图文结合,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美在颜色是“蓝蓝的”,美在“一望无边”,美在白云的形态变幻;秋天的田野美在色彩斑阑。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白云有时像什么?有时像什么?”“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我着力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培养语感。然后根据学生的描述,引导学生把这美景读出来?”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地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紧扣“开心”一词,让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同学们玩得很开心,再通过想象训练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说话,来唤起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当学生通过有关的语句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快心情时,我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小主人公的`身份走入课文,融入课文,鼓励他们学着文中的孩子向着蓝天亮开嗓子。

上一篇:网络安全的应急预案下一篇:高一数学第四章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