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写景作文:秋游

2024-05-05

四年级写景作文:秋游(通用13篇)

篇1:四年级写景作文:秋游

人生像金子,那么童年就是人生当中最耀眼的金子——题记。

星期二上午,班主任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她的嘴角挂着灿烂的微笑,开心的样子明显告诉我们有啥好事宣布。果不其然老师清的清下嗓子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本周五我们要去秋游,我们去泰山公园玩”,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激动极了,有的鼓掌,有的拍桌子,有的甚至在原地打转,别提多兴奋了。

迫不及待的等到了星期五,这一天我们头戴太阳帽,身穿轻便的运动服,背着旅行包。这阵势像集体旅游似的,走啊走,一路上欢声笑语,不一会就到了公园,秋天的景色可真美,这边枫树上的叶子通红通红的,远看像挂了一个个小红灯笼,那一边树叶子黄黄的,一阵风吹来叶子随风而落,犹如无数美丽的枯叶蝶翩翩起舞。

站在桥上,放眼望,只见湖面波光粼粼,许多金鱼正围在一起嬉闹玩耍,我越看越喜欢,就走近观察他们,只见一条红色的大鲤鱼,摇头摆尾的游到了我面前,突然一个“尾巴打水”,水全溅到了我的身上,我盯着它说:“有你胆子不小嘛”,而那条大鲤鱼摇摇尾巴毫不理睬,好像在说:“来追我啊”。我无可奈何笑了笑?过了石桥我看见了一座巨大的雕像,这就是大名鼎鼎,百战百胜的岳飞,打的金人丢盔弃甲,闻风而逃的就是他,只见他穿铠甲披着斗篷,手握一把宝剑,怒视前方仿佛要把侵犯我中华的侵略者全部消灭。我非常的钦佩这位民族英雄,在他的雕像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我们又来到一座小山面前,有的同学不高兴爬山想绕过去,我也感觉体力不支,刚打算跟着绕时,突然戴清扬“嗖”的一声从我身边穿过往山坡冲去,这怎么行他是我同桌,我也一定要爬上去不能让他小看我,我咬了咬牙,拼命的往上爬,终于爬上了山顶,站在山顶我发现公园的景色更美了。

 

篇2:四年级写景作文:秋游

(1)

秋天到了,爸爸、妈妈和我准备去秋游。我可激动了!带点水果,一点甜甜的矿泉水,我们便出发了。

在我们南方,秋雨并没有被诠释得那样完美,林木依然馨绿,只不过比春夏更显一番成熟罢了。不时落下一片叶子,吹来一阵风,千万片深绿略夹点黄的叶子纷纷落下来,那景色是如此壮观。这仅是我们的第一站——茂密的树林。

第二站是缤纷的果园。苹果树上,一个个大大的苹果笑开了花,红通通的脸蛋,显出一丝稚嫩和可爱。那些可爱的梨啊,黄黄的,胖胖的,把树枝压得喘不过气来。我真恨不得那整棵树的梨都落了下来,让我这馋嘴吃个饱。桔子呢,黄中带绿,绿中透黄,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第三站是那些装备过冬的小动物们。我走到池塘边,发现青蛙不见了,只发现了一个个小小的洞孔。哦,那些小青蛙都挖好了洞,钻进去保暖了,它们也要冬眠了。我向洞里的小青蛙们问了声好,道了声别,就转身回家了,我也要想,在冬天来临时,应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多姿多彩的秋天,需要你善于发现的眼睛,需要你善于触摸的手,需要你善于听的耳朵,和善于嗅闻的鼻子,还有一双勤于到处走走的脚。

篇3:四年级写景作文:秋游

1. 单元教材分析

重组单元的四篇课文描绘了各地的自然风光,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泉城》主要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赞美了泉水的奇丽, 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主要介绍了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 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 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的交融, 充满了诗情画意。《雾凇》则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 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联系起来, 可以用练习三中“江山如画”来概括本单元的主题。

同时在结构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都是从整体到局部, 体现总—分—总的结构。《泉城》一开始总写七十二泉, 再分写四大名泉, 最后总写济南之所以被冠以“泉城”美誉实乃名不虚传;《九寨沟》先总写进入九寨沟景区就像进入童话世界, 再写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 最后总结说九寨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田园诗情》先总写荷兰是花之国、水之国、牧场之国, 接着描绘了白天的田园风光图和夜晚静谧安详的画面, 最后由衷地发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的感叹;《雾凇》虽有点类似于科学小品文但课文开头结尾都写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的美景, 结构上也体现了总—分—总的特点。

2. 单元主题教学目标

(1) 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和要求。

(2) 通过本单元四篇写景类课文的学习, 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体的体悟水平。

(3) 提升学生对写景类文章学习的综合能力, 形成写景类文章的类结构意识和能力。

3. 单元主题教学建议

鉴于本单元类课文的教材特点, 重组单元后, 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即学生需要什么, 学生可以怎么学。我以为, 中年级的写景类课文教学不同于低年级, 低年级因为学生的年龄小, 所选的写景类课文内容相对都很简单, 篇幅短小, 概括性描写居多, 教学的主要任务除了在阅读中识字外, 还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景物的名称、位置和主要特点, 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而到了中年级, 写景类文章的内容选取的范围逐渐扩大, 介绍描摹的角度逐渐增多, 重点部分描写得也比较细致了。这时, 我们要帮助学生能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明确景物的特点, 知道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的, 并且能够发现作者是如何运用典型事物来具体介绍的。阅读课文时, 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能够领略自然风光, 感受自然的美好, 还要引导学生能够进入作者表达的意境, 努力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基于以上认识, 在进行写景单元课文教学时, 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学结构、用结构”和“长程两段式”学习策略, 我在具体课文教学前, 增加了单元导读课, 目的是整体设计单元教学, 帮助学生了解写景类文章归类学习的意义, 了解写景类单元归类的学习要求, 进一步提高学习写景类文章的积极性、自觉性, 使他们真正地学会和会学。

随后, 我又从四篇写景文中选择《泉城》作为本单元导读课后教学的第一篇, 进行完整的教结构的课文研究。之所以选择《泉城》, 是因为这一篇课文语言优美, 结构清晰, 写作点面结合, 特点鲜明。作者首先从面上概括叙写了济南泉水的多和美, 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 展现了济南名泉的全貌。接着, 作者又精选了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趵突泉四大名泉, 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重点描绘。这样点面结合, 相得益彰, 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 首尾呼应, 总分层次清楚, 无论谋篇布局, 还是文字运用, 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

教学中, 对全体学生进行全程开放。一切问题均来自于学生, 经过我梳理、归纳后再次回到学生中去, 让小组充分地讨论、交流, 然后汇报, 一步一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感悟语言。结果学生们很快就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写七十二泉的, 轻松自如, 真正地做到了水到渠成。针对写景单元主题教学的学法, 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1) 明确写作顺序。优秀的写景课文总是遵循一定的法则进行写作, 以丰富的层次感来构成画面的立体效果, 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因此, 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对理解全文的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2) 理清文章层次。写景类文章在结构上一般有两种:总分结构;移位换景结构。前者简洁明了容易掌握, 移位换景结构就是按照观察点的转移来写。文中一般有明显的提示语, 有助于我们理清层次。

(3) 体会思想感情。写景文章中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 而是通过对景物进行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描写运用, 抒发自己的感受。借景抒情, 寓景于情, 这是我们阅读写景文章时应把握的重点。

(4) 品析语言文字。文章的美, 全都需要依托语言来表现。或朴素或优美, 或自然或新奇, 或严谨或洒脱, 或通俗或典雅, 语言以它千姿百态的美诠释了这类文章的内涵。以读为本, 品评文章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 并主动积累语言文字。

(5) 渗透写作知识。当前学生在进行写景作文时思路紊乱、层次不清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 在学文中巧妙引导以课文为范文, 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渗透写法的指导, 尤为重要。

在写景单元主题教学研究推进过程中, 可以有课前积累作为补充, 比如景物的好词、好句、好段积累等。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 我们还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拓展其他类型的写景文章, 帮助学生打开阅读思路和写作思路, 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习作水平, 发挥好课内教学指向课外的功能。

4. 单元主题教学的后思考

对写景课文贵在读有所悟, 所以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 我们还是需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让他们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 方式可以多样化, 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领悟作者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美景、美情的过程, 侧重点是学习语言, 但又与内容密切相关, 并非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切景语皆情语, 所以赏景必然离不开感受情感, 所以体会“情”很重要。同时, 赏析应该是最重要的。在赏的同时把一些基本的写景技巧传达给学生。如修辞手法的运用, 动静相结合, 等等。教会他们欣赏, 才能让他们在写作中付诸实践。

篇4:四年级写景作文:秋游

【关键词】写景作文 专题小练笔 小学四年级学生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四年级的学生在写景作文方面存在着描写顺序混乱、内容不具体的两大通病。一方面,这与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事物漫不经心有关,另一方面则与他们缺乏有效的作文训练有关。因此,我们设计了“扩写比喻句”“多角度观察”“从整体到部分”“词语积累与运用”四个专题小练笔,在单元习作教学时进行综合训练,采用“读——说——写——评”的小练笔教学模式,由点到面,从简到难,试图提高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水平和层次,收到了一定成效。

一、专项训练一:扩写比喻句

我们以教材为蓝本,挖掘写景小练笔的训练点,让学生从课文当中进行模仿,学习将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加具体生动。比如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中使用了“按时间顺序叙述”“从远到近地观察”和“比喻”等手法。教师首先让学生齐声朗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个句子,然后出示三个被删减过的句子,引导学生逐一与原句进行对比,总结出从颜色、形状、数量、动作等各个角度去观察、描写事物,可将比喻句写具体写生动。接着,教师出示荷叶图片和对应的比喻句式“荷叶像圆盘”,让学生运用法宝集思广益,得出了一个具体的比喻句:“池塘里一个个碧绿的荷叶像浮在水面上的、大大的圆盘。”在学生初步掌握“扩写比喻句”法宝的基础上,教师趁热打铁,出示有关花的图片和“花儿像……”句式,让学生动脑筋思考,写一写花的比喻句,要求把比喻句写具体生动。

二、专项训练二:多角度观察

学生在写景作文上出现困难很多时候还与学生的观察角度过于局限、视野不够开阔有关,因此,第二个专题小练笔着眼点就放在让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并填写“温馨提示卡”,要求学生记录植物的名称、生长地点、树干和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等。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以教材为学生模仿的蓝本,以《鸟的天堂》为例,让学生总结出巴金先生重点刻画了榕树的枝干、根和树叶等多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好的记录卡,通过下面的句式“我可喜欢______啦!你看,__________ ”进行练写,再进行点评修改。课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校园、公园或家里的植物,并用观察记录卡记录下来,大大丰富了写景的素材。

三、专项训练三:先整体后部分

描写顺序混乱也是四年级学生在写景作文上的通病。比如有学生在描写大榕树时这样写道:“……近近的(地)看榕树像一个巨大的蘑菇,从远处看榕树像一个非常小的绿房子。从低处看榕树像一个巨大(人)站在那里,从高处看榕树像在我的脚下!”虽然他绞尽脑汁地去形容榕树的样子,但一会从近处,一会从远处,一会又是低处,观察顺序混乱,榕树的样子在读者的脑中依旧模糊,令人摸不着头脑。

在专项训练中,教师选取了《鸟的天堂》中描写百鸟欢闹的场面,请学生先读读描写“鸟多”的句子,总结出作者运用的句式,比如“到处……,到处……”,“……的,……的,……的,……的,有的……,有的……,有的……”,让学生明白作者先写了鸟多的整体景象,再具体写其中的一只画眉鸟,这种写法叫做“先整体后部分”。然后展示“鲜花”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练习从整体到部分的仿写。

如李旌宇同学在“先整体后部分”小练笔中这样写道:“公园里的鲜花真多呀,到处都是花香,到处都是花的踪迹。黄的,白的,红的,紫的,有的全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似乎还没睡醒,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呀!”他的这段文字巧妙地运用了“整体描写”这个法宝对公园里的鲜花进行了整体描写,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

课后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对公园里的一朵花儿进行了“部分描写”:“其中,紫盈盈的喇叭花是最可爱的,它像一只巴掌大的小喇叭。走近这些‘小喇叭’,你似乎能听到它们吹出来的优美乐曲声。” 于是,一段优美具体的文字、一幅美丽的画面便呈现在大家面前了。

四、专项训练四:词语积累与运用

词语积累少、词汇匮乏也是写景作文中的大问题,不少学生的语言不够丰富,读来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这个专项训练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注意积累描写颜色、形状、大小等高级词汇。

教师以《火烧云》为例,让学生积累几类描写颜色的词语:ABB、半……半……、植物+它们的颜色……,通过“背诵擂台”等游戏环节促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再通过看图说话、写话的方式引导学生加以运用。

五、总结

小学4-6年级的学生对抽象言语材料的记忆仍然以具体事物为基础。为了更好地体现本组小练笔的针对性和专题性,我们在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向单元习作指导课看齐。专题小练笔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景手法,提高了学生的写景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写景作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实践证明,运用专题小练笔提高四年级学生写景作文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唐懋龙.教好“教材里的作文”:小学作文常规课教学的探索[J].小学语文教师,2010(11).

[2]胡正宏.如何拓展写景作文的思路[J].语文天地,2006(08).

篇5:以秋游为题写景作文二年级

早晨,小鸟从窗前掠过,好像它们也要去秋游似的,我们快速排好队,踏着激动的心情出了校门,要去自来水厂喽!

我们经过了一座座房子和一座座山峰,走到脚都软了,我边叹气边说:“啊,我的脚都要‘睡着’了,怎么还没到?”“我也是啊!”一位同学附和道。“哇,我看见自来水厂了!在那!”一位同学边说边指着那书本似的工厂。

等了好久,终于可以进去自来水厂了。首先,一位叔叔带着我们,给我们讲了水是怎么流到家里面去的,后来又带我们去了“D型滤池”参观。“D型”滤池可壮观了,河水都哗哗地流入网中。“我真想把脚放进去清凉一下。”“如果是脏水,你可能就不这样想了。”有人开着玩笑,逗得大家捂着嘴大笑起来。

参观完了自来水厂,我们终于可以吃东西啦!大家围了几个圈坐了下来,拿起自己的食物分享啦!我们几个人围成一个小圈开始吃东西,“咔嚓”“咔嚓”,我们吃的可开心了,哈哈,真是人员最多的“吃货班”了。

篇6:六年级小学生秋游写景作文

不一会,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老师给我们说,我们要去生存体验岛上玩,同学们听到了,飞快的走上船去,穿着救生衣。船还不时的摇动,给人增添了一种恐惧感,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有说不出的喜悦,说不出的激动。

没多久,我们下了船,就看见一张望不到边的大网,大网有60米高,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这就是“勇攀高峰”的游戏。游戏开始了,同学们一拥而上,过了一会儿,比赛出现了差距,体力好的同学已经爬过了半山腰,这不正像电影中爬楼的蜘蛛侠吗?但有同学却成了鲜明的对比,爬一下,休息一下,甚至有同学哭着爬。有的同学站在网上深呼吸,有的扶着栏杆休息,但是有同学为争名次飞快的爬。看啊,我也爬到了半山腰了,望着下边还在爬的同学,真象一只只蚂蚁,我又往下看了一下,呀!南湖真漂亮啊,不正符合“瑟瑟”这个词吗?我越往上爬越害怕,但什么也没想,只是一个劲的往前爬,可能是太激动了,我的脚伸进那个洞里了,半天也没提上来,可把我气坏了。只剩30米了……20米……10米,没多久,我就来到了能使我蹦蹦跳跳的地上了。同学们还是笑着,跳着,是多么开心。

激动、刺激!生存体验岛上可真是五花八门。有双人走钢丝,有走一个个用轮胎铺成的路……还有千奇百怪的游戏,可真是应有尽有,数不胜数呀。

篇7:四年级秋游作文500字 秋游

8点钟,我们准时出发了。首先,我们排着整齐队来到了公交站台乘上二路公交车。一路上,我们像放出笼子的小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不一会儿,公交车就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

下了车,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一块农民伯伯刚刚收割完的豆地里。停下脚步,肖老师开始带领女同学拾柴禾。这边的周老师带领男生们正在找砖头和瓦片,同学们都忙的不亦乐乎。接着,周老师用砖头和瓦片搭了一个,像锅一样的地灶,然后,把红薯放在上面,又在红薯上埋了一层土。

开始点火了,周老师拿来一张报纸引着火,火焰一下子窜了上来,周老师大喊:“快放柴禾,快往火堆上放柴禾。”同学们纷纷把柴禾往火焰上放。大火一下子,被同学们扔的柴禾扑灭了。周老师急忙又喊:“别放了,别放了,等会。”同学们赶忙停了下来,周老师用火机再次点燃柴禾,这时只听“砰”的一声,原来是周老师的打火机爆了,可能是周老师刚才点火时,把打火机丢在火堆旁了。

不一会儿,红薯烤好了,我们开心地品尝着自己劳动的成果。你看这边,耿子豪不知什么时候吃成了大花脸。就这样,还不忘给同学们扮个鬼脸呢!滑稽极了。

吃完了红薯,我们又把带来的零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把妈妈给我从超市买来的桔子剥开,全都分给了同学们吃。大家你吃我的,我吃你的,全然没有了平日里的自私,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老师也在一旁乐开了花。

篇8:四年级写景作文:秋游

纵观当前作文教学, 学生生活经验缺乏、观察能力薄弱、作文题材单一、写作内容空洞, “无话可说”、“无从说起”的写作现象显而易见, 尤其在写景作文中更为突出。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写景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近两年执教第二学段的教学实践及参与《利用网络视频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策略研究》全国课题的研讨经验 (下面简称为“课题研讨”) , 认为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可利用视频指导辅助课堂, 逐步突破、提升。

一、引入视频, 激发写作兴趣

翻阅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四年级教材, 不难发现, 小学中年级的习作内容主要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等几类。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景作文是常见的文体。然而, 笔者在本校中年级学生中开展的一次关于“选择你最想写的习作类型”自由选题调查发现 (如图1) :小学阶段, 三、四年级学生均喜欢写人、记事类的文章, 三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的比重为76.1%, 写景类为8.8%;四年级写人、记事类选择所占比重为60.7%, 写景类则为17.9%, 比三年级稍高9个百分点。从图1数据中可以看出, 不管是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的学生, 写景类作文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写人、记事、其他类作文。可见, 小学中年级学生普遍不擅长或不乐意写写景一类作文。

学生不愿意挑选写景一类作文, 归根到底——兴趣仍未激发出来。特别是农村地方的学生, 生活天地不够宽广, 阅历不够丰富, 视野不够开阔, 自然感受不到教材描景语句的优美, 体会不到作者爱景深切的感受, 即便写出来的文章大多不是记流水账就是言之无物, 索然无味。要想改善这种问题现象, 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2013 年9 月参与课题研讨以来, 笔者十分注重把视频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利用崭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家乡的景物”指导课上, 笔者先后采取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授课形式进行对比实践。前者主要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范文指引, 全班46 篇习作有27 篇仿照范文按照四季变化顺序进行描写, 部分本地学生甚至写出“冬天下雪、堆雪球、打雪仗”等与珠三角冬季特征不相符的内容, 千篇一律。后者则把金斗湾水乡怡乐园、皇爵音乐喷池广场、坦洲山公园等本地标志性建筑景物拍录成视频引入课堂, 勾起学生熟悉的回忆, 打开话匣子, 进而引导学生把自己身边熟知的景物写下来。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浓厚起来, 并能结合自己亲身体验过的回忆和感受展开写作。从后者学生完成习作的情况统计看来, 笔者惊喜地发现, 全班46 篇学生作文, 大部分作文篇幅由原来约300 字增加到400 字不等, 原来27 篇按四季顺序描写的作文减少至14 篇, 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 写作效果略有改善。

由此可见, 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动力源泉, 把视频引入习作指导课堂, 是培养学生乐于写作的良好催化剂。

二、活用视频, 优化写作技巧

写景作文在选材方面无非是蓝天白云、花草树木、高山流水、虫鱼鸟兽, 写作对象鲜明, 应该是比较容易写的文章。但学生面对这些美景却时常写不出美的感觉来。笔者认为, 灵活运用视频指导习作, 可以直接、清晰地帮助学生优化写作技巧, 提高写作能力。

(一) 按照一定顺序, 有序观察

按一定顺序进行细致观察, 是写好写景作文的重要前提, 分为按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来写, 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等方法。

一般来说, 传统的习作指导课能让学生基本掌握按时间或空间顺序对景物进行有序观察, 习作中可以经常看到“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从近处看……眺望远处……”等字眼。但是, 在指引学生掌握如何采用定点写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进行写景时, 新型的视频指导法略胜一筹。

在执教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中, 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分别采用传统教学与视频指导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实验对比。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学生作文反映部分观察顺序杂乱、东拼西凑的问题, 即便有序观察, 文章总体也表现出过渡生硬的现象。为此, 笔者特意准备三个视频力争改善前面所出现的情况:一是站在学校正门定点拍摄教学楼及两旁升旗台、花坛的视频;一是从学校正门开始向教学楼、足球场、篮球场等进行移步换景的镜头汇编;二是杂乱景物的拼凑拍摄。实验课上, 笔者先后播放三个视频让学生对比感受“哪一个视频更吸引你, 为什么?”通过图像、声音的动态展示, 视觉、听觉的直观体验, “教师能够更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 并说出观察的顺序, 更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无意注意观察转换到有意注意观察”[2], 就这样, 学生强烈感受到按一定顺序观察与描写的重要性, 并能较快区分定点观察与移步换景的异同。在此基础上, 教师借机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鲜活的过渡语把观察到的景物接连起来形成一篇文章。翻阅对比实验后的学生作文, 笔者发现, 学生作文观察顺序杂乱的现象有所减少, 48 篇习作仅有3 篇仍需改进;移步换景时所写下的过渡语较为灵活了, 48 篇中有26 篇达到预设的理想要求。

(二) 紧抓景物特点, 主次分明

虽然每处景物描写都离不开山水、花草、小桥、溪流等, 但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大部分出现景物特点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叙事多于写景的现象, 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 千篇一律, 无法感染读者。

针对这种情况, 笔者结合课题研讨实际, 尝试利用视频指导寻求转变。以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秋天的图画”指导为例, 笔者搜集大雁南飞、水果成熟、稻谷丰收等素材制成视频资源, 通过播放视频, 引导学生打开话题“秋天来了, 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哪个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为什么?”接着明确写作不需要把所有看到的景物都写入文中, 如同观看视频, 只要抓住一两种景物的突出特点让读者留有深刻印象, 就是成功的。在这个过程中, 如有发现学生说话欠缺具体或情绪高涨要求再次观看时, 笔者会重复播放视频, 让学生再次感受, 加深印象, 激发说话的欲望, 进而达到“先会说, 后会写”的预期目标。

通过反复试验, 笔者记录了2013、2014 学年所任教班级从三年级到四年级以来写景习作训练的测试评价数据。从图2 折线图显示, 自开展视频指导写景习作以来, 学生一、二类作文呈逐渐上升趋势, 虽中间略有起伏, 但总体表现与实验起点相比呈持续增长走向;三、四类作文则出现人数缓慢递减现象, 总体沿下滑走向发展。

实验证明, 学生景物特点描写不突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等问题现象转变明显, 略有收效。可以说, 这离不开传统习作指导课堂的变革与新型视频指导写作的创新与坚持。

(三) 抒发个人情感, 注入活力

不同的人看不一 (2同类作7-3或文0分相) 同的景色, 心情和感觉都 (会一类27-各作文30分不相同。而小学三二、类四作文年级的学生大多数只懂得把自二类然作文界的景物像照相机三 (一类24-2样作文6分复) 制到他们的作文之中, 没 (有三类24-自作文26分己独特情感的流露四 (和类18-抒作文23分发) , 缺乏活力。四类作文 (18-23分

审阅学生习作 (<, 17我分) 们经常可以看到“我的家乡 (风<17景分) 优美, 四季如画。”、“家乡的景色真美呀!”、“我爱家乡的景色!”等抒发情感的语句, 情感生硬, 难以给人真实、感动。学生笔下的文字缺乏生命力, 源于课堂对亲身体验实际生活的限制和过去体验情感再现的忽视。这种情况下, 视频是课堂中展现实际生活与再现旧时回忆的重要媒介, 是活跃学生情感神经系统的良好刺激物。因此, 笔者平时注意用视频积累学生学习的点滴生活, 以便在课堂上可以发挥一丝作用。就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校园一角”指导中, 除了前面提及做法, 笔者还独立制作了一段关于学校木棉树及学生在树下玩耍的视频, 作为拓展训练引进课堂。课上, 熟悉的镜头为学生带来了木棉树枝干、叶子、花朵、小刺的景色展示, 还再现了学生往日在树下乘凉、玩耍、捡木棉花等情景, 学生情绪迅速高涨, 情感汹涌而至:“我们的学校虽然陈旧, 但是正门旁边的那一株木棉树, 却是我的最爱。”、“橙红色的木棉花共有五片花瓣, 我最喜欢捡起一朵一瓣一瓣地数, 一片、两片、三片、四片、五片。”、“木棉树的枝干上还冒出许许多多的刺儿, 远远看去, 就像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十分有趣。”……

总的来说, 灵活发挥视频直观、具体的最大优势, 对于学生写景习作的启发有一定的帮助, 运用视频指导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尝试是有效的。

三、利用视频, 拓宽写作思维

学生掌握写作新思维是写好作文的重点。除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用心体验生活、表达生活外, 还要充分利用视频新资源, 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打开写作新思路。

怎样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自四年级以来, 笔者主要以仿写、续写、拓展为切入点着手开展教学, 尝试创新。如播放一段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直观视频, 让学生模仿作者描写一个全新的桂林的水的段落;植入一段家乡旧时的景色片段, 要求学生对比旧时与今日的景色异同, 与旧时家乡的景色描写相结合, 续写现时家乡的景色, 合二为一;引入一段外国农家风光视频, 开阔学生对于国内、国外不同景色的认识视野, 拓宽学生的认识……0510152025三1三2三3四1四2四3写人记事写景其他

经过一个多学期培养训练, 笔者的实验班在与同年级常2025规班 (四年级重新分班 (一, 优秀类作各) 文班作测试文1:水家平乡的相景物当) 的比照测15试中, 作文水平略有提 (二升良好类作。) 文如下测试面2:图_ (三__3_年级__的下_变扇了册) 形对比可以10清楚得知, 实验班一、 (三二达标类作类) 文作文测试所3:写一处自然景观占 (三百年级分下比册) 分别比常规5班略多1.11%、3.49%; (待四类三达作、文标) 四类作文 (四所年级占上册百) 分比分别比0常测规试1班测略试2少测试33.测58试4%、1.02%, 即实测试验4:校园一角班 (四作年级文下册写) 作水平比常规班稍高。由此得出, 实验班利用视频拓宽学生写作思维的尝试运用是值得肯定的。

四、结束语

在小学中年级写景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视频引导, 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 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新型教学方法中激发写作兴趣, 优化写作技巧, 不断总结经验, 为写景作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结合教学实际, 多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改革创新, 多尝试探究新型教学方法, 以增强教学的主动性、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篇9: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新课改;三维目标;情感;价值观;小学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可以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

点。在一定程度上,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是否掌握了语文各种知识及运用能力的诠释,也是学生人文素质的体现。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处于由浅到深、由表到里的水平,是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新课标中四年级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就是记流水账,语言枯燥、单调,不能清除表达内心所想,这些现象屡见不鲜。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

在小学四年级作文教学中或多或少的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成了学生作文学习的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信息,没有思维发散和想象的机会,造成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写作。在作文评阅阶段,由于作文量大,看起来耗费精力,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也缺乏针对性;在作文讲评阶段,教师容易忽视该阶段的讲解,只是采用范文朗读让学生学习,这样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学生阅读量不足,作文素材积累不够

在小学阶段,学生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写作语言,而事实是教师重视语文教材的讲解,占用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教师布置学生课下阅读作业,但忽视学生阅读作业是否真正落实;学生也忽视阅读作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不完成作业教师也不能发现,同时学生认为课外阅读对成绩提高没有明显效果,总之,师生都没有摆正课外阅读的重要位置。

3.阅读、练习、写作相脱节影响着作文教学效果

阅读是作文写作的基础,练习和写作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而就目前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阅读任务落实不到位,教师在上课更多的注重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对于课下的阅读关注较少,除此之外,学生的作文实践机会较少,学生只有在考试的时候才有写作的机会,由于作文从学生写作到教师评阅都需要大量的精力,因而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忽视。

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教学策略

小学四年级作文能力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小学阶段打好写作基础,为以后初高中的作文奠定有利条件。

1.重视并落实学生阅读,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写作来说,通过让学生进行阅读来激发起写作欲望,是提高作文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要为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指导,给学生布置适合的阅读作业,要求每一个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美句妙词摘抄下来,每节课由一名学生分享给大家他收藏的优美的句子或者推荐一本书籍,以及为什么推荐这本书等等,让阅读资源共享。这样,通过阅读让学生积累的写作素材,在写作过程中不自觉的就会有话可说。

2.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写作潜力

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布置作文写作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片段的短篇作文练习,不拘泥于作文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任思想自由放纵,这样让学生形成了具有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的抽象世界,有利于以后作文的写作。教师还可不定期的开展作文讨论课,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和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让作文写作教学更加贴近学生。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打好写作基础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在语文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进行贯彻和落实,例如,在进行语文教材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在遇到适合作文写作的词或者句子时提醒给学生,让学生重点学习一下,在教材课后的阅读资料里也可以总结出作文写作的词句,同时,除了教学资源外,来自生活的信息资源更能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感,一段音乐、一句广告词、一个念想等,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激发起写作欲望。

参考文献:

[1]唐友发.浅谈小学四年级作文的材料积累.中外教育研究,2010(8).

[2]易海林.小学中年级习作有效教学初探.快乐阅读,2012(15).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

街小学)

篇10:秋游四年级作文

第二天早自习之后,全校师生前往秋游地点:航空小镇。一路上,只听得见我们这群“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

到了目的地,在草坪上我们席地而坐,拿出各自带的食物,真是琳琅满目,我们这些小馋猫早就口水直流三千尺了,你吃我,我抢你,一个个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草地上到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

正当我们吃得不亦乐乎之时,有趣的纸飞机比赛闪亮登场了。同学们分别拿出自己精心制作的纸飞机,先在班级比赛,再去全校比赛。吴老师经过一番仔细的选择,选出了我们班的代表:马雅、汪艺妍、徐俊轶。

“四年级比赛开始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句,我们的眼球不约而同地聚焦在一起。先是女子,随着仇校长的一声令下,选手们都奋力地抛出了纸飞机,四周似乎一下子变得沉寂了,大家的目光都紧紧地盯着自己班选手的纸飞机,我也不例外,目光随着我班选手的纸飞机忽上忽下,我的心也跟随着纸飞机的忽高忽低而忽喜忽忧!

随着纸飞机的飘落,结果出来了!汪艺妍得了第一名,我们班的!我们一下子都兴奋地欢蹦乱跳起来,并炫耀式地对其他班同学做着鬼脸,似乎在说:“我们第一,你们呢?”

篇11:秋游作文四年级

黄副校长在广播中宣布,我们四年级要去参观南湖公园(著名的树木展览公园)。在车上,我们吵吵闹闹地玩了一会儿,终于来到了著名的树木展园。里面有很多花!在进门之前,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里面,有一个大舞台。我们上去给美丽的花拍照。舞台右侧有一个大“菊花”。许多学生给它拍了照片。我们应该开始在舞台上拍照。在舞台前面,一辆车来了。原来是南宁电台!这里该录节目了,于是车里的大叔下来给我们拍照。

他们要开始录制节目了,我们要去后面看著名的树展。成排的花有美丽的名字。老师对我们说:“八分钟后集合。”每个人都拿着相机‘啪!爸!抓拍照片。不一会儿,时间到了。之后我们就去大草地开始了《大胃王》。穿上野餐布后,我们打开背包开始吃饭。我们可以自由行动。我们去购物。有人买棉花糖,有人买奶茶,有人买玩具枪。总之,每个人都买很多东西。

篇12:秋游作文四年级

一个接一个,我们幸福地走向公园。公园前,一只由数百朵花组成的孔雀在向我们招手,一群年轻的孔雀似乎在邀请我们和它们一起玩耍。刚进公园,人们就被金色的菊花陶醉了,紫丁香带来了浓浓的秋意,让我们想停下来坐下来背一首小诗。继续往前走,我们看到了一个满是藕的湖,一片供老人锻炼身体的柳林…

当我们到达游乐园时,我们有一把令人毛骨悚然和兴奋的流星锤,一把摇椅,和一艘尖叫的海盗船。我们很开心!公园里的秋景更加令人惊叹。柳树姑娘抚摸着她柔软的长发。曹大哥唱得很开心,华姐跳得很开心。好像是在开舞会,她很开心。这时,田公公见我们玩得正开心,就开始下起毛毛雨来了。他想和我们分享这段快乐的时光。我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了很多说不出的东西,但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知识,比如为什么秋天会落叶,为什么果实只有在这个季节才会成熟。

篇13:写景散文跨年级阅读教学策略

一、7年级:重在“理顺思路+赏析特点”

写景散文,当然重在写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引导同学边读边画,如:表现景物的句子,总领句、首括句、过渡句、总结句、主旨句、议论抒情句等。刚开始可能比较慢,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养成这种良好的认读习惯,那么你将受益终身。当然相较于中考写景散文阅读,初一的写景散文的思路还比较清晰,结构也比较简单。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另外,初一阶段的写景散文不管是《春》《济南的冬天》,还是《夏》,都文质兼美,同时选点都很巧妙,对景物特点的刻画也很成功,在这个阶段,老师完全可以引导同学们在《春》的学习中围绕“春草、春雨、春风、春花”的特点,总结出景物描写的一般赏析方法。如:赏析修辞,赏析特殊词语(动词、形容词、颜色词、数词、拟声词、叠词),赏析表现手法,赏析写景角度,赏析句式等。继而在《济南的冬天》《夏》和一系列课外写景散文中加以巩固,拓展。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景物赏析能力。

二、8年级:重在“赏析精妙+加深理解”

8年级上下册各有一个写景散文单元,分别是8上的“江山多娇”单元和8下的“咏物抒怀”单元。虽然只上升了一个年级,但文章的梯度特别明显。以《美丽的西双版纳》为例,这篇文章虽然貌似很简单,就是通过刻画西双版纳的几幅画面展示它“美丽”的特点。这点和《春》几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才会迷惑得很多老师把它的教学重点定位在“赏读语言”上,而这正是编者的高明之处。他用初二孩子熟知的框架(思路),无形中先削弱了孩子们的紧张感,让他们在饱览“自然风光”的同时,轻松愉悦地领略到那份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

而这份对“人文之美”的敬仰,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无比热爱的情感和《春》中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之情相比则显得更加厚重与深远。所以同样是解读一篇写景散文,要把“赏读”的重点放在理解西双版纳特殊的“人文之美”、“民俗风情”上,为了突出其特点而精心打造的“对照手法”上,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以及句式整齐、结构匀称的小标题上。

同样的道理,编入8下的写景散文层级的提升则更加明显,如果说8上的写景散文还基本属于写实的话,那么进入8下之后写景散文忽然就变得“虚幻”起来了。因为从8下第一单元开始,写景散文已经进入了“象征”和“联想”模式。从《海燕》到《白杨礼赞》,再到《石榴》《紫藤萝瀑布》,每篇文章的作者都不再“老老实实写景”了。他们总是或明或暗地借对某一景物的描摹刻画,来表达自己对某人的赞美、热爱,或表达自己的某种情趣、生活态度或价值取向等。

这时同学们在前面3个学期所积累下来的写景散文阅读的那些经验和方法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以《白杨礼赞》为例,同学们完全可以按照7年级学的方法,首先围绕“白杨树”梳理出它的结构层次(欲扬先抑),并概括出白杨树的特点(不平凡);接着再结合8上“赏析精妙”的方法,全面理解它的“不平凡”;最后结合“象征”手法,由物及人,进一步加深对“白杨树形象”的理解(象征了西北抗日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可谓步步为营,水到渠成。

三、9年级:重在“加深理解+感悟哲理”

9年级写景散文的难度系数显然和中考更加接近,同时离同学们的现实也越加渺远。它们更讲究写作的背景,如:《绿》《囚绿记》《雪》;同时内容更加散乱,如:《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一不小心就出现蓄势、铺垫、插叙等手法;最后作者的哲思更加深邃、厚重,经常渗透着生命、历史、人生等哲学内涵,理解起来难度不是一点点。这时要提高的已经不仅仅是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是鉴赏能力了。

所谓鉴赏能力,即鉴定和欣赏文本的能力。所谓鉴定,即辨别和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所谓欣赏,即享受、领略事物的美好和趣味。对于课文的鉴赏,不外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就内容而言,可能是因其思想深刻或新鲜,也可能是因其情感特殊或别致,如《雪》。就形式而言,从微观上说,可能是因其表达鲜明而生动,如《绿》;从宏观上说,可能是因其构思的巧妙,或布局的妥帖,如《白鹭》。

总之,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笔者希望通过这样宏大的跨年级组合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学生一个清晰的理念:知识的难度是螺旋上升的,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必须时刻保持螺旋上升的态势,并最终实现“后面的层次必须以前面的层次为基础,同时又覆盖前面的层次”的目的。

上一篇:给水排水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下一篇:特种设备叉车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