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2024-04-08

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通用8篇)

篇1: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锦州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锦州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一、总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二十一世纪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扎实护理学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医学护理人才。

基本培养要求:

l、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热爱临床护理学事业,有为发展医学科学事业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有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达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规定的业务培养要求,具有大学生应有的文化修养;基本具备独立思考和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实际能力;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医学专业书刊。

3、具有健全体魄。

(二)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培养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工作、护理科研等方面的高级医学护理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术;具有护理工作所需的英语交流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各科护理工作。

学生应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

1、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础知识; 2、护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3、急、难、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术,专科护理和专门监护技能; 4、护理医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并掌握一定社会人文科学知识; 6、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专业外语书刊并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临床医学、护理学

主要课程: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人体代谢与调节、医学心理学、病理学基础、药理学基础、呼吸、循环系统、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

三、修业年限:四年

四、课程设置及基本要求: 课程设置分必修课和选修课

(一)必修课

1、政治理论课:144学时。包括毛泽东思想概论36学时,马克思主义原理54学时,邓小平理论概论54学时。

2、德育课:140学时。包括人生哲理26学时,形势政策教育90学时,护理伦理学24学时。

3、体育课:132学时。按照国家教委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组织教学,增进学生体质,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技巧。

4、外语课:614学时。第四学期末,修英语的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部分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

5、医用化学:166学时(包括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要求掌握本课程与医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

6、高等数学:46学时。

7、医用生物学:48学时。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理解生命过程,为学好以后有关的各门课程打下基础。

8、计算机:120学时。要求通过全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9、人体基本形态与结构:100学时。10、人体代谢与调节:54学时。11、病原生物学:28学时。12、病理学基础:62学时。13、医学遗传学基础:30学时。14、免疫学基础:32学时。15、药理学基础:32学时。16、皮肤与结缔组织:12学时。17、呼吸系统:39学时。18、循环系统:58学时。19、消化系统:61学时。20、神经系统:34学时。21、代谢与内分泌系统:24学时。22、泌尿系统:31学时。

23、诊断学:110 学时(含实验诊断学 30学时)。24、血液系统:10学时。25、生殖系统:28学时。26、感觉系统:16学时。27、中医学概论:20学时。28、护理学基础:160学时。29、内科护理学:90学时。30、外科护理学:90学时。31、妇产科护理学:42学时。32、儿科护理理学:42学时。33、神经、精神护理学:30学时。34、五官科护理学:26学时。35、传染科护理学:20学时。36、急救护理学:20学时。37、护理心理学:46学时。38、护理管理学:30学时。39、卫生统计学:32学时。

(二)选修课 l、简明医学史:16学时 2、大学语文:16学时 3、音乐欣赏:16学时 4、医学人类学:12学时 5、公共关系学:20学时 6、中国文化概论:16学时 7、生物电镜:22学时 8、医学遗传学:30学时 9、医院人际关系学:16学时 10、法医学:20学时 11、美术鉴赏:16学时 12、临床生化:18学时 13、老年医学:28学时 14、医学社会学:16学时 15、医学影像学:20学时 16、临床药理学:20学时 17、肿瘤治疗学:16学时 18、市场营销学:20学时 19、企业管理:16学时 20、康复医学:16学时

七、成绩考核及学位授予

为检查教学效果,复习巩固所学理论,为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应按教学进程表的规定进行学期或学年课程考试按百分制记分。选修课记学分,学生在校四年必须选修10学分。此外,学校组织二次综合考试,即医学基础课程综合考试和临床课程综合考试,各学期、学年和综合考试内容均应以实施的教学大纲为依据注意测试学生的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准予授予毕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工作条例》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篇2: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实习时间:4周时间安排及分组

实习生分组在普儿病房2周、新生儿病房2周。

1、实习目的:(1)能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身心护理。

(2)能熟练对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护理计划。

(3)能正确书写完整的护理病理。

(4)能运用沟通技巧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5)能进行儿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配合及护理。

(6)能熟练进行儿科常规的护理技术操作。

2、实习内容:(1)能结合实际,应用护理程序对儿科常见疾病的病人实施全面护理。婴幼儿腹泻、支气管肺炎、高热惊厥、营养性贫血、急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派、败血症、营养不良等

(2)不同年龄的儿童生长发育的正常指标及生理变化。

(3)书写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病理。

(4)儿科常用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临床意义。

(5)儿科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主要副作用及处理、用

药注意点。配制各种液体。

(6)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7)能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法,身高、体重测量法,各种标本收集法,口腔、皮肤、臀部的护理,皮内、皮下、肌肉、静脉

注射法,各种输血、输氧法,超声雾化吸入法,喂奶、喂药法,各种物理降温法,灌肠、吸痰法,暖箱使用、蓝光疗法)以及儿科病人的护理体检。

篇3: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1 选题

选题即发现问题, 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说明了发现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 善于发现和捕捉工作中的细节和问题, 即护士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样在教学中, 要注重启发学生质疑,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科学探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为其提炼问题、归纳问题奠定基础。文献检索是护理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通过文献的检索阅读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背景, 问题的研究进展状况, 可以找到选题的思路, 而且大量的文献阅读也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为了适应学生的需求, 在文献检索课程中, 我们安排了计算机检索, 结合我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 以及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搜索引擎, 在学术期刊中下载相关文献阅读, 应用已经查阅的文献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文献综述。

2 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是对已经确立的研究问题, 提出一个预期性的结果或假设。研究设计是研究工作的总体方案, 是科学研究的关键部分, 反映出对该课题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情况的了解情况, 并经分析后阐述自己的见解, 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最终去指导好实践。小组选题后根据文献资料的归纳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研究设计, 参加辽东学院大学生创新立项, 完成课题的申报环节, 让学生对科研课题有初步的了解。

3 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对研究设计提出的方法进行预实验, 以便摸出最佳的条件, 为正式实验打下基础。通过预实验反复地观察和实践对解决问题的措施进行初步的验证, 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再去具体的实施。在调查研究实施过程或实验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调查中掌握调查问卷设计的技巧、访谈的技巧、随访追踪的能力, 在试验中培养学生具体实验方法、实验技巧的学习, 以及对资料的整理能力和基本的统计分析能力。

4 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

科研成果表达的常见形式即科研论文或调查报告。科研论文及调查报告的撰写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科学研究研究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撰写科研论文完成整个科研工作的所有环节。

5 考核方式

在《护理研究》课程中采用操作性学习, 学生自始至终的完成科研的整个环节,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靠试卷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 而应该采用全程考核的方式, 即考查学生文献检索和综合利用能力, 研究设计的制定, 研究的完成情况, 以及论文的撰写水平,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实践融入理论教学之中。学生以合作性学习小组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立项申报工作, 有序的进行科研调查或实验, 最终将研究成果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汇报。

该项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以促进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于已经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学生来说, 这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操作性学习加强了学生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自2009-2012年本课程组在《护理研究》教学中已经协助学生完成30余项科研课题的开展, 指导学生撰写了合格的医学论文及调查报告, 并有学生将论文发表在专业期刊杂志上, 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贾云华, 包家明.多元化教学法在《护理研究与统计》课程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1, 211:930-931.

[2]Robin F.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other curriculum models for the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lassroom[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151.

篇4:本科生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护理本科生双语教学随着我国加入WTO,医护行业日趋国际化,英语水平已成为从事护理学专业个人和学科发展水平的标志。为响应2001年教育部关于在本科教育中积极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实现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的要求,我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对护理本科生尝试双语教学。对护理本科生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国际交流与竞争能力的外向型高级护理人才的重要途径。以下是我对双语教学的思考。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类型

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与外语“亲密接触”的环境。美国教育理论家鲍斯顿认为:双语教学是对同一学生群体运用两种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一个完美的双语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两种文化的自豪感。(1)浸入型双语教学:学校使用全英英语教学。(2)保持型双语教学:学校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3)过渡型双语教学:学校刚开始使用母语教学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二、本科生双语教学现状

本科护理学生是近几年国家护理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向。已从原来的卫校、护专、大专,到如今的本科、硕士、博士,可看出国家对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国际护士的短缺,涉外医院的增多,已要求我国的护理人才,尤其是以本科生为主的专业护理人才外语水平的提高。本科生在学校学的都是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几乎是一片空白,而且他们的英语水平都只停留在哑巴英语水平上,应用能力较低。她们往往要参加国际护士资格考试考前培训班和雅思托福培训班才能获得出国的通行证或到涉外医院工作,这难以达到毕业即就业的要求,由此延误就业时间甚至丧失该次就业机会。

三、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使用教材缺乏:我校现在使用的双语教学书是我校自己编写的。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的双语教材。

2.双语教学师资薄弱: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师资。双语教学要求老师能流利的用英语进行日常口语表达和专业英语表达,能熟练的用英语传授知识,甚至用英语思维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并能融会贯通进行讲解和解答。现在护理学双语教学老师基本都是护理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的老师。他们都是英语过六级的教师骨干。但由于我国护理专业教师主修的都是护理专业,英语水平也很有限,达不到外语学院的英语教师水平,口语水平更是无法相比,还缺少双语教学的经验。

3.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生的专业词汇和知识背景缺乏是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最大“瓶颈”。本科上大部分英语水平四级左右,参差不齐。听力和口语更是其薄弱项。学校教学以公共外语为主,专业词汇知之甚少,以至于双语教学课堂上听不懂,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因而降低双语教学质量。

4.双语教学方式有待改进:现大部分本科院校都开设双语教学,以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为主。但上课方式还是以母语为主,只是PPT上打上英文,这对学生专业英语的提高不大。

5.双语教学力度不大:对于学生没有考试就没有动力,教师只是课堂上用英语教授一些护理专业知识,但是课下或者考试中专业英语很少涉及,甚至涉及不到,学生缺乏学习专业英语的动力。

四、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措施

1.规范双语教材用书:教育部应选择的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组织专家编写高水平的适合本国的护理专业双语教学用书。国家有统一的护理专业双语教材用书,这样各个学校才能统一教学内容,各个兄弟院校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双语教学水平。

2.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的授课质量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质量。我们的老师专业水平都过关,可是外语水平还有待商榷。因此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聘用外国护理专业教师和国内护理专业教师共同给本科学生上双语课。还应让教师进行脱产强化外语培训和出国研修学习等途径。还应定期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集体协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最终共同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3.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因给护理专业本科生开设专业英语课,增加专业英语词汇量,鼓励学生去英语角。老师也应勤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及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收听英语广播,开展课外英语兴趣活动,让学生产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医护英语水平考试和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

4.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双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使所有学生都听得懂,不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老师应合理安排课程中英语教学的百分比,争取让学生都能听懂,并使学生产生学习专业英语的情趣。可采用多媒体教案,制作英文课件,积极探索现代化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及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大力扶持教学手段的改革,创建校园英语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课堂上应增加互动性,给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机会。目前学生普遍认为最理想的双语教学是老师用英文讲一段内容后再用中文讲一遍,但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但双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在现有条件下勇于尝试,摸索出新的的双语教学新模式。

5.加强双语教学力度:应在课后作业和考试中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熟能生巧、多写、多练、多听才能增加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掌握。

参考文献:

[1]肖坚,张红菱.护理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困境及其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3):377.

[2]李春卉,李丽朝,马春艳.护理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3,18(10):789-790.

[3]Olga M Amaral. Parents decisions about bilingual program models.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2001,(25):1851-1855.

篇5: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参与外科护理学Seminar教学法的学生96名,均为护理本科生,分为两组。实验组运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外科护理学课程授课,对照组应用传统授课方法,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学生授课老师讲授包括外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等疾病理论知识,详细阐述[2]。

1.2.2实验组学生在对照组学生的基础上,运用Seminar教学法,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病例分析,如在分析具体病例时除分析病例的特点外,还应对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内容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该病例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讨论。各组有专门的专家指导老师帮助其解决分析讨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各组有专门老师给各组学生分配任务,从而保证每名学生参与进来,进而保证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控制讨论范围及方向,讨论主题偏离主线时,教师应及时干预[3]。

1.2.3评价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从以下几方面资料中采集数据:学生的出科考核成绩和对外科护理学Semina教学方法的态度、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实验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自身能力提高、知识掌握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学生,且实验组大部分学生对Semina教学方法持满意态度。

3讨论

3.1Seminar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实验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是因为Seminar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养成主动独立思考和对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的习惯,从而增强对基本知识的应用能力[4]。Seminar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效果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Seminar教学方法可以启发思维、扩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Seminar在临床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提高其综合素质。

3.2Seminar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Semina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不仅获得理论知识,而且掌握了各种检索方法,提高了自学的能力。学生通过制作PPT,根据病例作报告,针对病例提出问题并解答,最后各组成员辩论等过程,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思维,扩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促进团队合作精神[5]。

3.3Seminar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求知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只要围绕教材备好课,学生只要认真听课配合教师教学,学生的思维被局限在教案范围内,教师强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可以应付这种课堂教育,教师能力显得单一。在Seminar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如在病例讨论中,教师参与讨论,更多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讨论中激烈的思想碰撞往往给教师带来灵感[6],学生讨论的内容也可促进教师的学习,增加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然而,Seminar也存在不足:

①Seminar教学方法需要对其熟练掌握的教师才能适应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

②要有与Seminar教学方法相对应的教学评价标准,方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展现。

篇6:本科护理专业毕业论文

1德育教育对本科护理生就业的作用

1.1德育教育可帮助本科护理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德育教育有利于纠正大学生就业目标和选择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而正确的就业观能引导他们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并培养出一个优秀护理人员该有的良好品德和素养。包括:

(1)正确认识本科护理生就业难的现实,近五年来,我国本科护理专业的毕业生翻了近两番,虽然国家加大了医疗卫生的投入,但是护理人员所需仍然有限,使得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就业难的现实,引导本科护理专业的学生要保持客观冷静的心态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并要鼓励他们要不断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强化专业素质,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2)有助于消除急功近利的心态,德育教育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形势的认识度,消除急功近利的心态,要把自我的专业技能、聪明才智和国家、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3)有利于明确本科护理生的职业规划,根据本科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应该根据不同学习阶段进行就业指导,并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思想、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本科护理生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养

对于本科护理生而言,其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直接影响到其是否能顺利就业,德育教育在提升本科护理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有利于培养本科护理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品德,医学院本科护理生就业方向是医疗服务方面,是直接服务人们的生命和健康,意义重大而又深远。所以,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而德育教育就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团队意识和服务意识;

(2)有利于提升本科护理生就业的发展能力,护理专业的本科学生,通过4年的专业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但要走上护理岗位,就必须重视护理生发展能力的培养,比如:应变能力、执行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因为这些能力是一个优秀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德育教育就是强调培养当代本科护理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根据护理生在就业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通过各种德育教学活动,比如:校外义诊、技能比赛、社会服务等,提升他们自我专业发展力;

(3)有利于培养本科护理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本科护理生顺利就业的重要能力和专业素养。德育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以此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1.3德育教育有助于强化本科护理生对就业挑战的心理素质

当前,对于激励的就业形势,健康稳定的就业心理素质是本科护理生顺利就业的基础,也是顺利就业的关键。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护理本科生,在就业中有很大优势,而产生自负、攀比等心态,如果本科护理生在就业中失败,往往会产生消极、自卑等不良情绪,这些负性心态均会影响他们的就业。但是,德育教育可有效引导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调节及自我鼓励,以掌握就业的挫败,强化就业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

(1)完善本科护理生的人格,健康的人格是顺利就业的基础保障,德育教育可培养本科护理生的积极、乐观、自信、自强等良好人格,增强他们的内心;

(2)增强本科护理生的心理防御力,德育教育可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就业的失败和困难,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和上进心;

(3)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德育教育可产生补偿和升华效益,让学生在遇到困难、失败时,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化挫折为动力,努力提升自我。

2医学院护理本科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对于医学院护理本科生的德育而言,应该以人才培养和就业为指导。当前,我国医学院本科护理德育中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

(1)德育课程中缺乏就业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大多数是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虽然能提升护理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但是没有根据护理专业来制定课程;

(2)参与社会服务和实践的课程较少,护理专业是服务人们健康的,是和患者打交道,德育中实践课程较少,未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我、强化自我;

(3)德育教学模式不够完善,当前医学院护理本科生的德育一般通过课本教学,且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强化德育教育在本科护理生就业中作用的对策

3.1强化就业形势政策的教育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于本科护理生而言,由于学生自身和家长的期望过高,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未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使得不能顺利就业。因此,医学院应该加强对护理本科生的形势政策教育,让学生及时有效的掌握国家人才培养计划和国家医疗改革的方向,以此就业形势,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一方面有利于让护理本科生充分认识当前社会护理行业就业的宏观形势,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对医疗建设方面的政策,转变就业观念,结合自身情况积极投身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3.2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医学院本科护理就业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该专业就业面相对较窄,且面向医院,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使得学生在面临就业失败后产生消极、自卑等心态。所以要加强对本科护理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他们的正确、积极的就业心态,树立敢于挑战、敢于竞争的勇气,正确对待就业失败和困难,积极调整就业心态,提高就业成功率,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3.3强化护理职业道德教育

对于护理本科生就业而言,职业道德是其立身的根本。所以,医学院护理本科专业的德育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服务患者、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进取和用于挑战的精神,进而提升他们的就业品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4结语

篇7: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学时。二

使用教材:《儿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崔焱,3版,2005年。Ⅱ 正文 见习一 住院儿童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体液平衡特点和液体疗法的感性认识,能对脱水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熟悉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二)不同程度脱水患儿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见习二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的护理、暖箱复温和光疗箱的使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1

(二)掌握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熟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了解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三

(一)新生儿、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二)新生儿黄疸、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及护理要点。

(三)新生儿颅内出血、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四)暖箱复温和光疗法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见习三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腹泻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腹泻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和治疗要点。

(三)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要点。

(二)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见习四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掌握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及护理措施。

(三)熟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了解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二)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和护理措施。

(三)支气管肺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2

见习五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使学生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措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泌尿系统疾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

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掌握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熟悉小儿排尿及尿液特点。

(四)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了解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三 教学内容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并发症、护理诊断。

(二)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诊断。

(三)小儿排尿及尿液的特点。

(四)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五)小儿泌尿系统

见习六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 急性白血病的病因、临床的解剖生理特点。

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掌握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熟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熟悉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了解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

(二)应用铁剂治疗时的护理要点。

(三)不同年龄小儿贫血的诊断标准。

(四)小儿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要点。

(五)贫血的分类、小儿造血和血液的特点。3

见习七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特别是化脓性脑膜炎、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的认识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熟悉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了解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三

教学内容

(一)化脓性脑膜炎的定义、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二)脑脊液改变的特点,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实验室检查。

见习八

急性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要点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为常见急性传染病患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及预防措施。

(二)掌握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熟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熟悉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了解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教学内容三

(一)小儿结核病诊断中结核菌素试验的方法,以及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 施及预防措施。

(二)麻疹的定义、流行病学及麻疹患儿的护理措施。

(三)麻疹的临床表现、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原则。

(四)小儿结核病常用药物、治疗方案及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检查特点。

(五)小儿急性传染病的基本特点。见习九

急性中毒和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 一 教学目的 4

通过临床见习,增强学生对小儿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的感性认识,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急性中毒病儿制定整体护理计划,为以后的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二 教学要求

(一)掌握急性中毒的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二)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三)熟悉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

(四)了解急性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一)急性中毒的定义和途径。

(二)常见急性中毒的原因、特征性症状和体征、处理原则、护理措施。

(三)颅内压增高的定义、常见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要点和护理措施。

篇8:护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 以及我国加入WTO, 中国同世界接轨的脚步越来越快, 为了培养跨世纪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和入世对国际化复合人才的需求, 国家教育部在2001年4号文件里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 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 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

以双语教学为特征的医学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已有十多年。为顺应新形势的需要, 培养适应21世纪的新型护理人才, 增强护理学生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我院也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尝试。通过近六年对本科护生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回顾, 本科护理双语教学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 并且通过双语教学可以锻炼教师队伍, 从学校的对外交流及国际化进程来说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本科护理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1 积极推进多模式双语教学, 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和水平

目前, 国内各医学院校护理学专业双语教学采用的教材、教师、授课方式、教学环境等不尽相同。有的直接使用原版教材, 有的使用自编的英语教材, 还有一些院校中英文教材并用;双语教师的来源一般是英语水平较好的教师, 另有少数是外籍教师;课堂授课形式多样, 全英语授课只在部分高校全英班试点实施, 多数护理双语教学中英文并用, 用英语学习专业名词, 简单的解释、表达用英语, 困难的, 重点的描述就用中文;至于护理双语教学环境的创设, 多数院校都能做到课件、试卷、标本和模型的标鉴以及挂图, 均采用中英文对照。我院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1 英文专业词汇渗透于教学过程

学院目前授课对象以护理本科生为主体, 为保证本科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为授课教师提供具体授课标准、评价依据, 学院规定承担本科教学教师必须用英语讲授专业术语或关键词, 在课件、讲义中要将专业术语或关键词重点体现, 并且在期末考核试卷中适当增加英文名词解释的内容。目的在于增加学生接触专业外语机会, 在平时的教学中达到双语教学的初步层次。

1.2 双语课堂教学

双语课堂教学主要由护理学院专职教师开展, 由授课教师负责挑选适合的外文原版教材, 并将相应章节内容复印给学生参考。授课时将现有的护理本科中文教材与国外英文原版教材相应内容结合使用。在双语课堂教学的课时安排上, 要求课时比例占到总课时的5%-10%。教师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双语讲授, 教案、教学课件中英文内容的比例各占约50%,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 最后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用英文对讨论结果进行汇报。学院目前开展双语教学善处于起始阶段, 分别有《中医护理学》、《基础护理学》、《心理护理学》课程中的部分章节开展。虽然在学时安排上较少, 但学生对双语课程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学生积极对课程内容预习, 而且经过双语课程的学习, 学生自觉地形成了一定的利用英语自主学习与研究的好习惯, 英语听说能力、阅读表达能力、专业英语能力都大大提高。

1.3 邀请外籍教师开展全英文教学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和历史上的种种原因, 导致云南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何能让云南护理教育赶上国内的先进水平, 并在不久的将来与国外的护理教育相竞争?这就很有必要发挥云南在地域上的优势, 加强与周边国家在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云南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我院与多家国外兄弟院校保持着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分别与澳大利亚、新加坡、瑞典、芬兰、泰国等国家护理学院签订了师生互换协议, 每年双方都会互派师生互访。在这种有利条件下, 护理学院大胆邀请来访外籍教师参与本科护理教学, 由课程负责教师与来访外籍教师合作, 全英文讲座形式完成授课, 这种教学形式的开展在促进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积极性, 接触西方教育模式开阔专业视野等方面收到很好的效果。

2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双语教学积极性

双语教学是一项新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学院在统一思想认识、采取相应措施的基础上, 本着先抓好重点精品课程 (如《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管理学》等课程) , 再逐步推至具备条件的其他主干课程, 逐步开展这项工作。

双语教学一要依靠教师, 二要有适合教学需要的优秀外文教材, 三要学习对象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且水平不断提高, 四要有制度保障体系。而且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几年来, 我院探索了一条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子:

2.1 采取多种渠道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师资培训

2.1.1 每年定期选派学院专职教师参加“昆明医学院双语骨

干教师培训班”进行全脱产学习, 教师在经过半年初级班培训后进行考核, 成绩优秀者升入中级班学习。

2.1.2 是每年定期在教师队伍中选拔一名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教师, 到省外外国语学院进修, 以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

2.1.3 是利用业务学习时间, 聘请外籍教师以每月定期授课

的方式为全体教师上课, 以达到在平时工作中不断积累和巩固的目的。

2.1.4 是制定教师出国学习进修规划, 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

如派教师到国外攻读硕士 (博士) 学位、短期培训或教学交流, 为双语课程教学储备丰富的师资人才。

2.2 不断完善双语教学激励机制

在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职称评定、外文资料的提供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开设双语教学;对双语课程教学建设优先给予支持。

上一篇:南中村创文工作计划下一篇:和山同频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