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飞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

2024-05-04

谁会飞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通用11篇)

篇1:谁会飞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

中班教案《谁会飞》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仿编,初步探索、了解各种会飞的东西,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谁会飞》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了解各种会飞的东西。

2、学习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仿编。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教师幼儿共同收集的有关会飞的物体(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的图书、音像资料等)的图书、图片、音像资料等。

2、音乐CD(歌曲P6、P14),遥控器。

3、联系扮演小鸟的幼儿。

4、翅膀贴纸人手一份。

5、鸟儿头饰一只。

6、天空背景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表演形式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前几天有位小朋友问老师一个问题,他问‘谁会飞?’”

请出小鸟(幼儿扮演),(教案出自:星星教案网)边飞进教室边说:“鸟儿会飞。”

师:“鸟儿鸟儿怎样飞?”

小鸟扮演者拍拍翅膀,说:“拍拍翅膀飞呀飞。”

师:谢谢鸟儿帮老师回答了问题,再见!

小鸟:再见!

二、初步理解,学唱歌曲。

1、熟悉歌词,动作表演。

师:“谁会飞?”(鸟儿会飞。)

师:“鸟儿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飞呀飞。)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学鸟儿飞。

师:“小鸟们飞得真好看,老师呀要把它编成一首好听的歌曲。希望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来完成。老师来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得最棒!”

2、以问答形式引导幼儿答唱。(教师唱一句,幼儿问一句。)

师:“谁会飞?”(鸟儿会飞。)

师:“鸟儿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飞呀飞。)

师:“小朋友真棒!是你们和老师一起编出了这么好听的歌曲。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曲来唱一遍吧!”

3、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三、谈论各种会飞的东西。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除了鸟儿会飞,还有什么也会飞?”

2、对应幼儿讨论内容,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如:各种鸟类、蝴蝶、蜜蜂等昆虫,蒲公英等植物,风筝、飞盘等物体,飞机、飞船等飞行物。

3、说说这些东西是怎样飞的。

(请发言的幼儿学学该说物体飞的样子。)

四、关于“谁会飞”的问答。

1、根据前一环节的讨论,师幼进行“谁会飞”的问答。

师:“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会飞的东西。现在,我们来玩一个问答游戏。老师来问,你们来回答。”

2、指认图片,幼儿分组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有哦节奏地说一说。

如:谁会飞?飞机会飞。飞机飞机怎样飞?转转螺旋桨飞呀飞。

谁会飞/蒲公英会飞。蒲公英蒲公英怎样飞?风儿一吹飞呀飞。

五、学唱歌曲第二、三段。

师:“刚才鸟儿很高兴,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把它唱出来了,现在飞机很着急,我们把它也用好听的歌声唱出来吧!”

同样方法学唱歌曲第三段。

六、仿编、演唱歌曲。

1、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歌曲。

2、师幼共同尝试将有节奏的问答一一填入曲中,进行演唱。

师:“其它会飞的也着急了,我们也把它们唱出来吧!”

3、借助图片提示,跟随伴奏演唱歌曲。

七、结束活动,幼儿边飞边演唱歌曲。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编出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对小翅膀,让我们小朋友贴上小翅膀也像鸟儿一样飞呀飞!”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目的是想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初步在宽松的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我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

小百科:飞指空中飞翔,起飞。

篇2:谁会飞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

2、理解故事幽默的结尾。

3、初步建构和拓展关于动物飞行的经验。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观看一些关于动物飞行的影响资料。

材料准备:

1、读本中涉及到的动物的写实照片(不要卡通照片),最好能清晰反映动物的典型特征。

2、制作经验网络图所需要的材料。

3、各种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

和幼儿一起复习歌曲《谁会飞》。

对幼儿说:“刚才我们唱了‘谁会飞?鸟会飞,拍拍翅膀飞呀飞’。小朋友,除了鸟,还有什么动物会飞呢?”(此时幼儿可能仍会不断说出各种会飞的鸟,如麻雀、老鹰等。教师无需纠正,而应对其加以总结:你说得很对,这也是一种鸟,鸟儿会飞。)按照经验网络图(俘虏1),对幼儿给出的答案进行罗列和归纳(向幼儿示范文字记录的作用)。

然后,向幼儿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如大象、狮子、企鹅、鸽子、蚊子等,请幼儿指出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不会飞,并贴到经验网络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总结出动物飞行需要的基本要素——翅膀。

2.阅读图画(初次)

遮挡文字,逐页观察画面,主要注意两条线索:

1.每种会飞的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征?

2.每个动物介绍自己会飞的时候,会怎么说?

① 第一页:老鹰在做什么呢?它是怎样飞的(请幼儿模仿老鹰飞行和俯冲的动作)?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老鹰的翅膀有什么特点?(将幼儿的描述用文字记录下来。)想一想,老鹰会说什么呢?

② 第2-5页:同第1页(重点 不同动物的,模仿它们飞行的样子,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动作,体验不同动物翅膀的特点和飞行的特点)。

③ 第6页:这是谁?它的翅膀什么样?它想做什么?它能成功吗?

④ 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会说什么呢?小鸡为什么飞不起来呢?(无需展开讨论,引起幼儿思考即可。)

3.阅读图画(再次)

结合第一次大书阅读时的讨论和记录,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总结出画面上有什么动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什么样、它飞起来有什么特点等,为幼儿示范如何按照一定的线索完整描述画面的内容。例如第一页:老鹰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飞翔的时候用力扇动翅膀,飞得非常快!

4.总结分享

自由活动时,还可以请有兴趣的小朋友帮助进一步的整理。将整理好的经验网络图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幼儿日常学习和讨论的资源。请幼儿回家后继续和家长一起探索关于动物飞行的知识,搜集会飞的动物和其他会飞的东西的图片。

教学反思:

《谁会飞》是中班第一学期的第一个读本,该读本巧妙的将重叠词“*来*去”的学习融入到对一些常见事物、动物的运动特点的介绍中,对于重叠词,我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不会陌生,在阅读时,老师通过肢体表演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活动时的兴趣。

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叠词的正确使用上,有的孩子知道叠词但不知道使用;有的孩子知道运用但经常词不达意,需要肢体动作加以补充。因此在拓展环节中,通过仿编的形式帮助孩子学习正确运用叠词。活动分两步骤:一是替换;二才是仿编。这个过程由易到难,幼儿易接受。最后请幼儿画出仿编的事物加以对已学内容的巩固,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实施起来也很顺利,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不足之处是孩子的倾听分享意识不强,大部分孩子喜欢议论而不是听其他小朋友的发言。

篇3: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反思

教教师角色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学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 , 而不思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生学习过程中, 教师只是, 指导在学想屯昌和帮助践、独立学思生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亲。身同实和县红时旗节, 的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参与到学, 与学生交生各个环行中学流和沟通及时引导, 学准确地了解学情生解决问题或调, 为符整教学计划式式的转变, 培, 训学生获取新知从而实现学习方的焕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反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过程中, 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在整个思威友问者和题, , 合而作用是者自作, 己为与的学学感生生情的共和知同想心探法朋讨,

启发学生, 与学生一道寻求真

理, 最终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要加强学习, 认真反思

新课程要求政治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 “教师成长=经验十反思”。可见, 做一个“用心”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政治教师, 就需要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新。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课, 整堂课教师旁征博引,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使课堂富有情景, 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原因就在于当学生对问题没有反应时, 教师没有作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 以致使整堂课成为教师的“独角戏”。新课改实施以来, 政治教师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如教学方法改进中, 如何突出教学观点?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等等。面对困惑, 没有现成的答案。教师必须在不断地反思、交流、碰撞中寻找新的策略, 这也体现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三、学会教学反思的内容和策略

(一) 反思内容

1. 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政治教师在学习领会课改新理念时, 应认真反思以往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学习观、发展观、评价观, 全面地比较分析, 哪些该发扬, 哪些该改进, 哪些该摈弃。通过反思, 教育观念才能统一到新课程的方向上来。

2. 对日常教学行为的反思。

新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结果、个性化教育、课程的综合性等方面都出现了不确定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 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

3.对学生本身的反思。有部分老师认为:“新课程表面上难度降低了, 但是对老师来说, 实际上变难了, 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老师必须是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才行。”其实, 教师必须要转变一个观念, 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 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 而不是什么都要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我们教师要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来。

(二) 有效策略

1.增强反思的意识。政治教师的反思意识, 首先来自于其强烈的责任心和道德感。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 我们应该把服务于学生成长的需要作为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采取过程性、多主体的评价”作为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把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 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作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惟有具备这样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我们才会主动地去进行教学反思, 追求做一个对事业、对学生充满爱的卓越教师。

2. 提高反思的能力。

加强理论学习是政治教师提高反思能力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参加新课程培训、听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参加进修等形式, 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使教学反思既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 又在反思中去把握理论的实质。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是政治教师提高教学行为反思能力的保障。

3. 掌握反思的方法。政治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必须掌握一些教学反思的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 发现问题。反思产生于问题, 问题来自于日常教学行为之中。教学中的疏漏之处、不满意之处、无所适从之处、失败之处是问题的来源。成功的教学感悟, 巧妙的教学设计, 点滴的鲜活细节, 也是问题的开始。问题, 有些是教师总结发现的, 有些是通过学生反馈发现的, 有些是同事互助发现的, 有些则需要专家指点才能发现。

第二步, 分享与合作。发现问题后, 仅靠自我反思不能有效解决时, 还需要与同事相互交流、合作与帮助。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备课组、教研组活动, 课题研究等来合作反思。

篇4:谁会飞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初步学会儿歌。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理解儿歌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2、有活泼轻快音乐的磁带一盘,录音机一台。

3、画有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图片一张。

4、会飞、游、跳、跑的动物头饰三十只,大字卡:飞、游、跳、跑。

活动过程:

1、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在音乐声中做鸟飞、鱼游、兔跳、鹿跑的动作。边学边引导幼儿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

2、请宝宝们找个位置坐下。初步学习儿歌的前两段。

(1)“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哪些动物会飞呢?它们用什么飞的?怎样飞呢?”“哪些动物会游呢?它们是怎样游的呢?”

(2)“妈妈把我们刚才说的话连起来,你们听,”教师念儿歌的前两段。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

3、出示图片,学习儿歌后两段。

(1)“这是谁?小兔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竖起耳朵蹦蹦跳”。

(2)“这是谁?小鹿怎样走路的?”重点学说“四条腿儿跑跑跑”。

(3)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学习儿歌的后两段。

4、学习整首儿歌。

(1)跟着妈妈一起学学动作一起念念整首儿歌。

(2)和妈妈一问一答学念儿歌。

(3)看着图片朗诵儿歌。

5、延伸活动:游戏“找家”。

请幼儿找自己喜欢的头饰戴上,学学它们的动作,在音乐声中看字卡分别找到相应的家。

教学反思:

这是一个儿歌活动,目的是想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初步学念儿歌,在宽松的环境中,锻炼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整个活动中,我以“妈妈带宝宝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游戏环境中玩玩学学。整个活动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浓厚。

篇5:谁会飞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

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

和幼儿一起复习歌曲《谁会飞》。

对幼儿说:“刚才我们唱了‘谁会飞?鸟会飞,拍拍翅膀飞呀飞’。小朋友,除了鸟,还有什么动物会飞呢?”按照经验网络图,对幼儿给出的答案进行罗列和归纳。

然后,向幼儿出示一些动物图片,如大象、狮子、企鹅、鸽子、蚊子等,请幼儿指出哪些动物会飞、哪些动物不会飞,并贴到经验网络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通过讨论,帮助幼儿总结出动物飞行需要的基本要素——翅膀。

2.阅读图画

1.每种会飞的动物的翅膀有什么特征?

2.每个动物介绍自己会飞的时候,会怎么说?

① 第一页:老鹰在做什么呢?它是怎样飞的?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老鹰的翅膀有什么特点?想一想,老鹰会说什么呢?

② 第2-5页:同第1页。

③ 第6页:这是谁?它的翅膀什么样?它想做什么?它能成功吗?

④ 第7页:发生了什么事情?小鸡会说什么呢?小鸡为什么飞不起来呢?

3.阅读图画

结合第一次大书阅读时的讨论和记录,用比较完整的语言总结出画面上有什么动物、它在做什么、它的翅膀什么样、它飞起来有什么特点等,为幼儿示范如何按照一定的线索完整描述画面的内容。例如第一页:老鹰在捉兔子,它的翅膀又大又硬,很有力量。它飞翔的时候用力扇动翅膀,飞得非常快!

4.总结分享

自由活动时,还可以请有兴趣的小朋友帮助进一步的整理。将整理好的经验网络图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幼儿日常学习和讨论的资源。请幼儿回家后继续和家长一起探索关于动物飞行的知识,搜集会飞的动物和其他会飞的东西的图片。

《谁会飞》是中班第一学期的第一个读本,该读本巧妙的将重叠词“*来*去”的学习融入到对一些常见事物、动物的运动特点的介绍中,对于重叠词,我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并不会陌生,在阅读时,老师通过肢体表演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孩子活动时的兴趣。

篇6:谁会飞儿歌

学习儿歌的好处

儿歌对宝宝和语言发展大有好处。因为儿歌朗朗上口,押韵,宝宝爱听,也容易跟着妈妈学。其次,儿歌短小精悍,便于宝宝记忆,宝宝一学就会,增强了宝宝的自信心,锻炼了宝宝的记忆力。第三,通过说儿歌,还能扩大宝宝的知识面,使宝宝学会使用形象语言,描述动物及事物特征。

篇7:谁会飞教学方案和教学反思

●设计制作方案

设计制作方案的内容有:选取教材, 设定课时、技术环节和重、难点, 需要的制作工具和拍摄时间、场地、器材、人员、动态的运动过程和静态的教学图片等工作。

(一) 选取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需要, 选取内容, 设计教学中需要的教学图片和录像。下面以学习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来说明制作过程。需要的教学挂图有:认识篮球, 持球手型, 传、接球手型, 身体姿势, 球行走路线。录像:运球方法、路线, 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技术和篮球行走路线。

(二) 准备制作工具

根据制作需要, 准备好照相机、录像机、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篮球、人员 (拍摄人员和示范者) 、场地、器材等。

●制作过程

(一) 拍摄

1.拍摄图片:持球手型 (前、后、左、右) 、传球身体姿势 (传之前、传出去的瞬间) , 接球身体姿势 (迎球、引球) 。

2.拍摄录像:用录像机拍摄原地运球, 行进间运球, 双人传、接球的示范动作。

(二) 制作

1.制作教学挂图:将拍摄的图片, 通过电脑作尺寸和色彩的处理, 并编辑相应的动作名称, 要领或者口诀, 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 根据图示板的大小, 用复印机放大复印, 贴在提示板上, 方便教学中的讲解和学生的观看。

2.制作教学录像:将拍摄的录像, 经过电脑软件处理后制作成VCD或者分段录像, 为了较好地发挥录像的教学效果, 可以将课中的重点和教学难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技术环节, 设置成放大、慢节奏、分解、重复播放等形式。

●自制挂图和录像的运用

(一) 教学前的准备

1.将教学挂图贴在提示板上, 分类张贴, 便于学生观摩。

2.在体育馆或者有多媒体播放的教室, 或者安装移动多媒体。将制作好的录像存放在电脑里, 打开电源, 接通屏幕, 打开播放一遍, 检查效果。

(二) 教学中的运用

可先播放完整动作示范, 让学生初步建立动作概念, 然后分解教学, 通过多媒体播放手型, 持球方法, 传球方法、接球手型、接球方法等, 边播放边讲解, 对于一些需要注意的动作环节通过慢放, 放大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动作方法, 在学生练习时循环播放, 让学生边观察边模仿练习。集中纠错时可将需要的环节通过拖动鼠标来反复播放, 正误对比示范等, 加深学生对正确动作的理解。

特别是在动作的巩固提高阶段, 用这样的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在技术重难点处, 让学生从直观模仿练习到深一层次的理解练习, 缩短了技术掌握的时间, 能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动作技术。

●教学效果展现

(一) 耳目一新, 激发热情

自制录像可以请学生做动作示范、也可以是教师自己示范, 当学生看到同学或教师的动作在大屏幕上或教学挂图上展现出来的时候, 会兴奋, 亲切, 耳目一新。它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不同, 是学生身边的真人拍摄, 让学生有真实感, 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比如在体操前滚翻一课的教学中, 课前我请了班上的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拍摄前滚翻的录像, 同学们一看到自己班级的同学在大屏幕上展现的时候, 非常兴奋, 于是我顺势引导鼓励, 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在接下来的练习时间里, 他们个个争先恐后, 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 重点突破、激活思维

教师的课堂示范中有些动作很难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所以在需要定格的地方很难做到, 而制作的多媒体录像可以将动作定格在你需要的环节或者通过慢播让学生看到细节所在。例如, 前滚翻的教学中, 有的学生很难做到从后脑依次到肩部, 背部, 臀部着垫子的顺序, 而通过慢速播放就可将动作的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对于解决难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再比如, 篮球的传球和接受一瞬间的手型和用力方法, 是学生很难快速掌握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将录像通过慢速播放的形式, 让学生清晰地看到传球从蹬地、伸臂、压腕、拨指的动作技术, 并且反复呈现。同样的, 为了将接球从手指触球到引球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见, 可以在练习中慢节奏循环播放, 让学生边看边练习, 并进行有效的对比, 一节课下来, 90%的学生掌握了传、接球的动作技术。

(三) 正误对比, 优劣易见

技术教学中, 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 可以将学生的错误示范和录像中的正确示范进行对比, 学生就很容易分辨出优劣。也可以将录像中的正、误动作对比播放, 让学生分辨出动作的好坏在哪, 区别在哪。在排球双手正面垫球一课的教学中, 有的学生出现触球部位不准、夹臂不紧、提肩不够等易犯错误, 录像中将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播放让学生说出正误之处, 并让学生自己或同伴相互找出手臂上的触球点, 夹紧双臂要到触球面平, 提肩而不是耸肩的动作方法, 学生很快就能找到问题所在, 借助正误对比示范, 能快速克服错误动作, 提高了成功率。

(四) 精讲多练, 事半功倍

在演示录像的时候, 教师可以根据录像上的动作环节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 这样有助于将教师从一边忙着做示范, 一边讲解中解脱出来。有些动作很难边做边讲, 比如跳山羊的挺身动作, 跳远的腾空动作, 一瞬间的动作教师难以在空中保持。教学挂图或者录像可以定格在你需要的任何一个技术上, 有效地节约了课堂讲解的时间, 给学生多一些身体练习的机会, 也就多一些成功率, 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 积极推进, 技术共享

此方法是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产生的一些灵感, 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实际运用, 发现教学效果非常好。一个新的技术动作的学习, 以往需要4到5节课学生才能掌握, 通过自制教学挂图和自制多媒体录像教学手段的运用, 可将教材的单元计划改写, 每课的教学内容增加, 因此2到3课时便能完成全部动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而且考核的成功率和优秀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

在我市的2A级教学比赛中, 我大胆地将此方法引用到比赛现场教学中, 起到了非常好的课堂效应, 得到与会评委和听、评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目前, 此方法已经被我市很多教师采用, 能达到技术共享也是我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发现。

●策略性反思

(一) 为教学服务,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自制教学录像是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 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服务, 运用时要与学生的身体练习相结合, 坚持看练相辅, 以练为主的原则。遵循教学规律, 通过观看挂图或者教学录像帮助学生建立动作概念, 模仿、复习、巩固, 应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 练习的密度控制在既定的范围, 为学生学习而服务,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 分段选取, 遵循实用性原则

自制多媒体强调实用性, 在动作技术形成的不同阶段, 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挂图和录像, 特别是在动作技术形成的分化阶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以达到化难为简, 重点突破的教学效果。

(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多媒体制作的过程有些比较简单, 有些比较复杂, 教师除了有敬业精神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并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需要对教师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

(四) 建立一个技术录像库, 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篇8:小班语言教案《谁会飞》

【设计思路】

动物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而对于动物走路的方式孩子们以前从歌曲中熟悉过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只是局限于走和跳,进入小班下学期,孩子们的求知欲也更浓厚了,想了解的事物更多更丰富。儿歌《谁会飞》采用孩子们喜欢的问答方式,将动物的走路方式融入其中,根据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情况,我将儿歌中飞和游的走路方式扩大到走和跑,并将儿歌的最后一句改为飞呀飞、游呀游、走呀走、跑呀跑,统一的格式方便孩子后面的仿编。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模仿各种动物,引起孩子的兴趣;第二环节在理解儿歌内容后,和孩子们一问答的方式来念儿歌,其中有集体、个别、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孩子们在学念中不会觉得枯燥;第三环节则从四种动物拓展开来,引发孩子更多的思考,从而进一步激发探索动物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不同动物走路的方式,尝试用问答的方式念儿歌。

2、愿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物。

【活动准备】动物图片。【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走路——在模仿中感受小动物走路的不同方式

1、今天我们来学学小动物走路吧,小动物们,出发了!

老师带着幼儿一起模仿动物走路,边学边引导幼儿

说“拍拍翅膀飞呀飞”,“摇摇尾巴游游游”,“竖起耳朵蹦蹦跳”,“四条腿儿跑跑跑”。

2、小结:小动物真有趣,走路方法都不一样。

二、一起念儿歌——理解并尝试用问答的方式念儿歌

1、教师念儿歌

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幼儿说到什么动物就出示动物图片,并引导孩子和老师一起以问答方式念儿歌。

2、教师边出示图片,边与个别孩子以问答方式念儿歌

3、可根据幼儿的情况,交换问答的方式,或由孩子来拿图片,与大家互动。

4、小结:小动物走路的儿歌真好听,可以我问你,也可以你问我,我问你答真好玩。

三、大家来模仿——幼儿跟着老师一起模仿不同的动物

1、除了鸟儿会飞,还有谁也会飞呢?(蝴蝶、蜜蜂等,老师可和孩子一起编进儿歌)。

篇9:谁会飞北京童谣

谁会飞

鸟会飞

鸟儿鸟儿怎样飞

扑扑翅膀去又回

谁会走 人会走

请问人是怎样走

两脚移动摆双手

经典童谣

小辫儿刘,

蒸窝头,

半拉生,

半拉熟,

熬白菜,

不搁油,

吐口唾沫当香油,

爸爸给他俩砖头。

常见童谣

谁是我的兵,跟我走。

不是我的兵,拿屁嘣。

嘣两瓣儿,换曲灯,

篇10:谈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反思不是简单地回头看, 也不是单纯找问题, 更不是一味地自我批评, 而是教师基于对真实的教育教学过程情境及其价值意义的自我再理解再发现, 对新的教育流程的重新建构过程。它可以直接提高教学水平, 有利于教师的长远发展。

1 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

“反思”在教师成长发展中的蕴义, 是非常生动丰富的。为师久了, 热情可能会渐减, 甚至厌倦、麻木, 不觉得工作有新意, 出现了所谓“职业衰竭”。通过“反思”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乐趣、激情、成果。

2 教学反思的途径

2.1 从成功经验中反思总结规律

一堂成功的课, 往往会给人启迪, 帮助人提高。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尝试、学法指导等方面的独特设计, 可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如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之举, 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设计;课堂教学中得当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某些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启迪等等都可通过反思加以固化, 成为今后教育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规律。

2.2 从失误处反思吸取教训

人无完人, “教, 然后知不足”。即使是一堂再成功的课, 也会有它的疏漏、不足之处。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有所或缺, 诸如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处理欠妥, 教学方法处理欠巧, 板书设计没有突出重点, 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等。对于这些情况, 教师课后能冷静深刻反思, 仔细分析失误的原因。前事之师, 在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反思、探究和剖析中提高。这样做不但可扬长避短, 更能精益求精, 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2.3 从师生评价中反思总结提高

一个要求向上的优秀教师, 必定会积极重视教学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比如, 听课教师对于这堂课的评价, 学生对老师的要求、意见和建议, 领导中肯的批评甚至是质疑等, 这些, 都有可能成为教师成熟的契机, 创新的起点。通过反思, 不但可以矫正落后的教育理念, 而且可吸收先进的文化成果;不但可以有新颖的教学设计, 独特的教学方法, 典型的教学案例, 而且为以后的教学留下宝贵的参考。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总结, 可进一步认识教学规律, 逐渐构建教学理论, 然后反过来指导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以期达到教学教研双赢的目的。

2.4 从课外充电中反思博采众长

教师要发展离不开理论学习,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指导教学活动。通过阅读大量教育教学文献, 不但可以帮助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而且可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 反思的方法

3.1 自我反问法

教师对自己的全部教学流程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问题, 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如设计教学方案时的自我反问和教学后的自我反问。

3.2 教学诊断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对教学遗憾的研究入手, 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种教学“病历”, 然后归类分析, 找出典型, 针对“病理”进行分析, 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 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3 交流对话法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 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体备课时, 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法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 请大家共同分析、诊断、反思, 通过这种合作反思、联合攻关, 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3.4 案例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 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 在此基础上, 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 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 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 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期上的《一次失败的集体备课》案例分析, 就是一个用案例分析法对一次集体备课行为的失败原因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反思解读的典型。

3.5 观摩分析法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 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 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 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如果我上这一课应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差距, 从他们的教学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再教一次这节课, 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 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和提高。

3.6 总结记录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 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 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 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 今天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 哪些做得还不够好, 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 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 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 还有什么困惑, 把这些想清楚并记录下来, 这样就可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宝贵经验。长期积累, 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教学反思之功不在朝夕, 贵在坚持, 贵在持之以恒。教师只有养成经常反思的好习惯, 对成功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不断发扬光大, 对失误和缺憾等立即改正。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自身水平, 开创教育教学新天地。

摘要:首先提出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然后阐述了教学反思的措施、方式以及掌握反思的4个途径和反思的6种方法。

关键词:教学反思,途径方法,观摩分析

参考文献

[1]金语.让“反思”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性[M].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篇11:《狼和小羊》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问题设置不够合理

我发现自己提的问题有好几个都不太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 过于“成人化”了。比如, 在讲到“狼第一次找碴儿吃小羊”时, 我抛出问题“面对狼凶恶的语气, 小羊是什么反应?”问题一下来, 学生们面面相觑, 百思不得其解。可问题是, 为什么要如此明显提醒而不是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呢?问题在哪儿?现在我才发现是我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年龄特点, 完全用成人化的思维想问题, 没有设身处地考虑。

二、读书指导欠佳

《狼和小羊》这篇课文中的狼和小羊性格突出、形象鲜明, 内容多为对话,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更能促使学生感同身受理解人物形象和寓意。我注意到了这一点, 将分角色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足之处就是:一味地让学生读书, 却忽视了对他们的指导。只在一次对话中提醒了学生要加重几个词语的读音。这种“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教学模式只是将目的放在了完成教学任务上, 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培养, 这对其语文长期学习不利。

三、学生主体性地位不突出

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 不仅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讲解, 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而我是过分注重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而没有关注学生的学情及个人反馈。整节课下来, 给我感觉很深的一点就是课堂总出现“冷场”。一个问题下来, 学生主动举手的人不多。这与平日的常态课不太一样, 平时我每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就会在台下七嘴八舌地回答, 甚至还会主动要求我喊他们的名字。我不知道这节课是否是因为有很多老师听课, 他们就显得拘谨, 还是因为学生没有听明白我说的问题, 总之没有完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欲望。

四、语速稍快的改进

(一) 课前充分准备, 课上随机应变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我将会本着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 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善于运用“教学机智”。教案是指明灯, 但我们并不能完全被它束缚, 只要大体流程跟着教案走, 然后根据自己对教案的熟悉直接信心百倍地拿起教材。在课堂上, 随着环境的变化, 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可以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产生新的教学设想, 让这个课堂丰满和灵动起来, 而并非总是被禁锢在教案和校本模式的既定思维中。唯有如此, 整个课堂才会变得流光溢彩, 精彩纷呈。

(二) 充分考虑学情, 降低问题难度

放慢语速。 对低年级学生, 今后我一定会不断提醒自己要放慢讲话速度, 耐心细致地反复讲解, 直到他们都听懂为止。

设置问题坡度。下次再有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出现时, 我不会再急着把他们直接抛给学生, 而是在心中先把这个问题进行分解, 要得出最后的答案会经过几次思考, 第一步是什么, 第二步是什么, 最后一步又是什么, 哪一步是最难的?我该怎样有效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发现, 自主得出结论?这将是我以后每一次备课时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就比如今天在“复习回顾”环节中, 我提出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 显得唐突, 也有点难度, 更何况还是合着课本的。现在改进一下:可以让学生先看看屏幕上的词语, 然后试着把词语串起来回答这个问题。有了词语的提示, 学生回答起来就容易多了。再比如:在第一次“找碴儿”中, 提问“面对狼凶恶的语气, 小羊的反映是什么呢?”可以这样问出来:“如果你是一只善良的小羊, 当狼凶恶地对你说这句话是, 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这种巧妙的角色代入, 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小羊当时的处境, 也就不难得出“吃了一惊”的答案了。

(三) 改进环节设置

在本节课中, 我使用了录音范读这一环节, 是放在学完课文后、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前的。我预先是想让学生通过听录音范读, 用心体现一下狼和小羊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可我事后发现使用效果并不佳。因为此时已经学好了整篇课文, 对狼的凶恶残忍和小羊的善良可怜已经体会到了, 无论在这边放不放录音, 其实效果都差不多。也有老师和我提出建议, 因为这是第二课时, 所以最好能把范读放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 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心平静下来, 更能把他们带入到一种浓浓的读书氛围中, 从而进入佳境。

(四) 完善板书

这次的板书总体上比较清晰, 我是通过“找碴儿”引出了三小点:第一次——弄脏水、第二次——骂、第三次——扑去, 得出狼是:凶恶残忍、小羊是善良可怜。但我并没有完全注意到板书“简洁、清晰、明了”的特点, 造成了三次“找碴儿”的理由不对仗。根据前辈们的指导, 我做出了改进“第一次——弄脏水、第二次——经常骂、第三次——扑上去”, 如此一来, 更加清晰, 学生读得更顺口, 记起来更容易。

总而言之, 这一次的公开教研课, 给了我很多教学、管理方面的思考和感想, 也让我意识到了“个人预想”与“真实课堂”的差别, 留给我的不仅有失败的教训, 更多地却是反思和总结。

摘要:《狼和小羊》是苏教版教材中一篇生动的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而故意找碴儿, 小羊据理申辩, 狼虽然理屈词穷, 但是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课文篇幅短小, 通过狼和小羊的神态, 对话揭示了角色的本质, 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上一篇:去学校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谈薪”从简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