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2024-04-29

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制度(通用8篇)

篇1: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质量统计与分析管理制度目的为明确需求,正确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及工程质量特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控制水平,特制定本制度2 范围

以便控制用于过程和工程质量的统计技术,确保工程质量。职责

3.1 施工现场问题发现及处理。

3.2 各项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3.3 分析审核与核准。程序

4.1 确定对具体统计技术的需求时,要确保统计技术至少应用于:

4.1.1 在开发阶段,将FMEA应用于试验的策划和分析评定,及产品的风险分析。

4.1.2 对外购件的质量检验进行分析评定时,使用统计抽样技术和排列图分析。

4.1.3 使用如下技术进行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SPC、统计抽样技术、排列图、能力调查(CmkCpkPpk)。

4.1.4 对最终的质量检验进行分析评定时,使用统计抽样和排列图。

4.1.5 使用排列图进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失效分析评定。

4.2 统计技术的应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4.2.1 进行质量问题分析,寻找主要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时采用:a)调查表

b)排列图

c)分层法

d)因果图

e)对策表

4.2.2 进行过程质量控制采取预防措施时,采用控制图。

4.2.3 材料及产品的检查、验证采用抽样检查。

4.2.4 特殊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采用其他统计技术。

4.3 统计技术应用的原则:

a)收集和依据准确、真实的数据;

b)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控制;

c)坚持科学、经济、简易、有效,切忌追求形式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4.4 统计技术的确定以评价新的或变更的过程的能力

4.4.1统计技术应用的提出

a)先期质量策划小组在先期质量策划过程中,明确对新产品和新工艺过程进行过程能力和产品能力评估时所需要的专用的统计技术,明确责任和时间性需求以确保在产品生产之前任何新的要求和方案都可获得,并且如有必要,根据产品批量生产成功后的总结会议予以更新。

b)各应用部门或车间根据当年质量活动和工作的需要,针对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于年初提出预计采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和要求报质量人员。相关管理人员一起根据公司特点确定对具体数据分析所应采用的统计技术,以促进公司级数据和符合性数据的收集。

4.4.2 统计技术的审定

a)质量人员各应用部门提出拟采用的统计技术方法进行审查确定,必要时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评审其选用的必要性与正确性后确定;b)对质量攻关等群众性质量活动中采用的统计技术,可在活动课题登记后,在审查课题时审定。

4.5 统计技术的实施

4.5.1各部门提出统计技术的培训内容与要求,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交人力资源部,纳入培训计划。

4.5.2 人力资源部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员,对确定实施的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那些直接从事统计评价或统计资料收集的人员,了解“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的主要内容。类似的培训也要提供给各级管理人员。

4.5.3 各应用部门和车间组织有关项目或岗位有关人员正确应用统计技术,并作好记录。实施过程中由质量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推动统计技术的应用。

4.6 统计技术应用的评价与总结

篇2: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河南省信访统计分析报告制度》有关规定,按照市委有关领导的指示,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漯河市信访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为加强对群众信访情况的定期研究和分析,综合开发利用信访信息资源,及时准确地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给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参考,根据《信访条例》和《河南省信访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漯河市信访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一、实行重要信访事项报告制度

对10人以上的赴京集体上访,对到北京重点地区、敏感部位的非正常上访,对30人以上的赴省集体上访和恶性上访事件,对屡劝屡返、1年内发生3次以上、且造成不良影响的赴京赴省重复上访,在市委、市政府门口和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发生的50人以上集体访及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均作为重要信访信息,实行一事一报制度。对重要信访事项的报告要做到信息真实、要素完整、重点突出、表述准确、文字精炼,必要时要跟踪续报。发生上述的重要信访事项要在2个小时以内,由市信访局有关业务科室以《重要信访信息》形式,经主管局长、局长审定后,报告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或主要领导,紧急情况下可先口头方式后书面形式报告。《重要信访信息》同时向案发单位和责任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电传,督促问题较快得到妥善处置。此项工作由市信访局有关业务科室、市联席办、驻京驻省信访工作组负责。

对《重要信访信息》通报的事项,各县区、各单位要在一周内及时反馈处置、解决和稳控情况,必要时市信访局、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联席办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省信访局、省联席办。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和改进信访信息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信访局重大信访信息报送办法》和《河南省信访统计分析报告制度》的规定,对本地本部门发生的重大信访事件要及时、准确报送,不断提高重大信访信息报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坚决防止和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等现象。对迟报、漏报、瞒报的地方和单位,市信访局、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联席办将予以通报。在此基础上,市信访局相关业务科室要实行信访工作量登记、向局领导日报告制度。

二、实行信访情况月报告、月通报制度

每月6日前向省信访局报告上月全市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量及同比变化情况,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所占比例、信访事项受理、结案数量;每月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向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通报群众来市到省赴京信访情况,包括:信访总量变化情况、重信重访量、来市到省以上集体上访量、反映突出问题、各县区排序及重点单位等。市信访局相关业务科室和驻京驻省信访工作组负责提供以下内容:(1)当月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量及同比变化情况;

(2)来信来访反映的主要问题分类及所占比例;(3)各县区的集体上访量、非访量、重信重访量、增减幅度以及按量、按增幅的统计排序表,当月越级上访量、重信重访量等;(4)信访事项受理、结案数量。

市信访局相关业务科室和驻京驻省信访工作组提供的情况,由主管局长把关签字后,分

别于每月结束后3日内报综合科。综合科负责汇总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形成《漯河市信访信息月报》和《漯河市群众越级访情况月通报》。经局长审定后,《漯河市信访信息月报》上报省信访局,《漯河市群众越级信访情况月通报》上报市委、市政府,同时印发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县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信访局。

三、建立信访形势定期分析制度

市信访局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信访形势分析例会,局领导班子听取各业务科室和驻京驻省信访工作组关于季度信访情况的分析汇报。在季度信访形势分析例会上,综合科要通报以下内容:(1)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总量,重信重访量和同比变化情况(含越级访和市级受理访);(2)来信来访反映的主要问题所占比例;(3)信访量、重信重访较多、增幅较大的县区和市直部门。各业务科室主要汇报以下内容;(1)群众信访反映的突出热点问题或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典型案例;(2)上级交办的、领导批办的信访事项,重大集体到京、省、市上访案件和赴京非正常上访案件及其他重大信访事项的交办、督办及立结案情况;(3)社会舆情汇集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信访形势预测预警和分析研判的内容;(4)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对策建议等。信访形势分析例会时间定在每季度过后第一周的星期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例会的通知、记录、纪要等事项由综合科负责。

各县区信访部门要坚持月报告、季分析制度。每月3日前向市信访局报送上月本地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量及同比变化情况、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所占比例、信访事项受理、结案数量;每季度结束后的一周内向市信访局报送季度信访形势分析报告。季度分析报告站位要高,要有深入思考,要抓好四个“点”:一要捕捉亮点,及时发现和总结本地信访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和做法;二要反映特点,贴近本地实际,突出本地信访工作的特点;三要关注热点,关注新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涉及有关政策或工作举措不到位的问题,存在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四要剖析难点,及时反映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不仅要善于发现和反映问题,而且要深入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综合科根据局领导意见和各科室、驻京驻省信访工作组、各县区信访部门的汇报分析,起草全市的季度信访形势综合分析及预测报告,正确研判信访形势,提出工作对策建议,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必要时提交市委信访工作领导小组或市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审定后,上报市委、市政府和省信访局,并抄送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市联席办要加强对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的分析研判,对每季度确定的信访突出问题和容易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群体性事件的苗头,在各业务科室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及时召集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一事一议,做到情况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到位,逐一下发会议纪要,切实加强督导检查。

四、建立信访数据统计管理制度

信访数据统计是信访部门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及时、准确、规范地报送信访数据是各级信访部门应尽的职责。业务科室和各县区信访部门要充分利用全国信访信息系统,对各级信访数据中心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报送,如实反映情况,不虚报瞒报,不迟报漏报,切实做到编制、报送信访统计报表全面、及时、准确。市信访局办公室加强业务指导,确保网络畅通。

各级信访统计工作人员要建立历史资料统计台帐和日常统计台帐,健全原始记录、登记表和统计资料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统计数字数出有据,准确无误。对涉及机密的信访统计资

篇3:档案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管理

关键词:档案数据,管理,信息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在档案管理中, 档案数据信息化已经成为对国家信息化程度进行判定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1]。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全面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同时也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化已然成为世界经济及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然趋势, 其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无可替代的影响。因此, 在档案管理中, 对档案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因此需加强对档案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进而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促进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一、档案数据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及面临的问题

1.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速度和检索准确性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 档案信息资源检索均需管理工作人员以手动方式在数量庞大的案卷目录中进行查找。该种检索方式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 且工作时间长, 工作效率低, 且检索准确性也低。对档案信息实施数据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之后, 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施档案资料检索, 大大加快了检索的速度, 同时提高检索的准确性, 减低工作差错的发生率。

2.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的便捷性

信息、互联网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促进档案数据信息化管理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档案管理内容得到不断丰富, 管理理念及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传统档案管理所应用的模式均较为麻烦和复杂, 对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存在严重阻碍作用, 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档案数据信息利用功能的发挥[2]。对档案进行数据化、信息化管理之后, 档案资源的使用者可直接通过互联网, 利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档案资料进行检索、查阅、远程传输, 促进档案资料得到更加全面、快速地使用。

3.增加档案管理的安全风险

对档案资料实施数据信息化管理存在诸多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为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在网络环境中, 技术问题、人为因素均会对档案资料的安全存在一定威胁。同时, 档案管理对管理工作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加强安全保护措施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成为档案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提高档案数据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1.健全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档案数据所具有的服务性使得档案管理需尽可能对档案数据信息进行开发, 便于档案数据及信息的利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进而实现档案数据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对档案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 可促进档案信息的利用功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但是数据信息在共享的过程中难免会面对更多的安全问题。因此, 为了保证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须健全并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在对档案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需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 在档案数据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解决信息失真相关隐患。在电子文件的制作过程中, 必须保证权责分明。进行电子档案制作的相关工作人员需对其工作保持高度责任心, 对其所制作的电子档案负全责, 保证电子档案的调阅为只读形式, 避免他人在对档案信息进行阅览的过程中恶意或者误操作将信息进行修改或者删除。由上级研究之后觉得对相关档案数据信息进行补充或者修改时, 需严格执行审批手续、收集等工作环节, 并将修改过程中的相关变更进行详细记录, 登记入案。收集积累起来的相关电子文件均需要进行全面备份, 保证档案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3]。此外, 在对档案数据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 还需加强硬件管理。硬件管理体现为加强对计算机设备、电子文件的相关保管设施和环境进行科学管理, 促进档案数据管理的硬件设施及管理环境得到不断完善。完善并不断强化安全防盗措施, 积极实施安全维护工作, 及时对数据库硬件设施、计算机服务器进行升级, 同时将管理环境的温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避免存储介质发生磁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档案数据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促进档案数据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促进档案数据利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政府必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行政法规, 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策级法规促进档案数据信息化管理能够不断朝规范化方向发展, 进而实现档案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 档案数据管理和信息分析管理均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可进行的。档案数据资源的共享也是借助互联网得以实现。因此, 在档案数据管理及信息分析管理过程中必须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化管理措施及模式来实现对档案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在这个管理过程中, 强有力的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是档案数据信息资源安全管理得到实现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档案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管理过程中, 必须要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律法规, 通过法律手段来保证档案数据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 并促进其利用价值得到有效提升。

目前, 在公文、档案管理中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上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绩。我国已经制定出《开发利用科学技术档案信息资源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 为档案数据信息化管理提高有效保障。但是就整体而言, 在档案数学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因此, 还需不断加强进行法律法规建设, 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保障相关法律法规均得到有效执行, 进而保证档案数据管理及信息分析管理的安全性。

3.完善自身安全体系

在档案数据管理及信息分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 除了需要依靠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之外, 档案数据信息化自身也需不断对自身的安全体系进行完善[4]。在管理过程中, 管理人员需加强对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管理, 定期实施安全维护工作。在档案数据信息共享过程中, 信息使用者在对信息资源进行查阅时, 需对其进行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 重要的档案数据信息需严格进行加密处理, 并加强对其进行安全审计, 信息的使用需进行权限设置。此外, 管理工作人员需定期实施病毒扫描、漏洞修复、系统升级等相关工作, 提高信息资源在储存、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进而促进档案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高效运行。在管理过程中需科学使用信息加密手段, 即通过多种程序设置来保证信息及网站能够安全使用。在档案数据管理及信息分析管理过程中应用信息加密手段不仅可以保证使用者信息的安全, 同时也可更好的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

4.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在档案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管理中, 其核心工作内容体现为对数据信息资源进行充分开发, 使其利用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由此可见档案数据管理与信息分析管理是一门极具专业性的工作。因此, 在管理工作中, 管理人员首先需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 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先进理念、现代化技术和手段实施档案数据管理和信息分析管理。其次, 管理工作人员还需全面了解和掌握档案数据管理和信息分析管理的相关标准、制度和法律法规, 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自觉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再次, 管理工作人员还行具备高度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保持细心、谨慎的工作态度, 并有乐于奉献的精神。因此, 基于该项工作存在的特殊性, 需要加强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积极培养高素质管理人员, 并通过合理的方式积极引进并留住高水平档案管理者。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需高度重视对管理人才进行培养, 建立起一支能够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队伍, 进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结束语

档案资源数据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 档案管理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 其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不同阶段, 需加强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优点和缺陷进行深入分析, 及时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进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加强对档案资源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促进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得到更好充分的体现, 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需求, 促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海莉.大数据时代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新思考[J].档案学研究, 2015, (1) :251-252.

[2]王毅, 赵淑梅.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档案大数据管理安全战略研究[J].档案学通讯, 2014, (2) :384-385.

[3]毛羽丰.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备份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 2013, (3) :23-24.

篇4: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关键词】 海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安全建议;船舶流量

1 广州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GZVTS)2010年3月份船舶交通流量及日常值班监控统计情况

本文所选的12条辖区门线将GZVTS辖区水域围成相对封闭的水域,全长约68 n mile,面积约412 ()2。

1.1 航经GZVTS报告门线的交通流量统计情况

借助管理信息系统(MIS)对航经GZVTS辖区门线的船舶动态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包括VTS系统内雷达自动跟踪数据、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自动跟踪显示数据、VTS操作员的人工跟踪标识数据等。前两种数据由电脑自动记录,完全排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其准确性取决于系统雷达和AIS信号的强弱及其稳定性,准确率较高;后者由人工进行记录,其准确性取决于操作员的VTS值班经验和工作态度。统计时间为3月1―31日,周期为1 d,间隔为4 h,统计数据包括通过报告门线的船舶交通流总量、交通流进口量、交通流出口量和各时间间隔经过各报告门线的交通流峰值。 2010年3月份GZVTS报告门线的交通流量见表1。

表1 2010年3月份GZVTS报告门线交通流量艘次

1.2 GZVTS中心日常值班监控情况

GZVTS区域设置3个值班监控操作台,DP 1负责RLSE,RLTG,RLGW,RLLE,RLLW等5条报告线,面积约320 (n mile)2;DP 2负责RLLE,RLFZ,RLTP等3条报告线,面积约38 (n mile)2;DP 3负责RL75,RLD1,RLDJ,RLDG等 4条报告线,面积约60 (n mile)2。

2010年3月份,参与VTS值班的操作员共310人次,共接收船舶报告23 526艘次,跟踪船舶20 953艘次,信息提醒5 382次,应船方请求提供信息服务2 813次,重点监控船舶2 727艘次。

2 统计数据分析

2.1 船舶交通流量大

2010年3月份船舶交通总量达222 076艘次,平均每天经过报告门线的交通流量为7 166艘次。假设进出该辖区的船舶中有70%需2次经过辖区门线,则每天进入辖区的船舶约4 658艘次。

2.2 船舶报告量占交通流总量比例不高

船舶跟踪量占报告量比例为89.06%。一方面,由于VHF通话频密,信道拥堵,VTS操作员难以应对所有船舶报告并及时一一登记在册;另一方面,部分VTS操作员由于工作量较大产生消极意识而不作记录。

2.3 交通流密度分布不均衡

从统计数据来看,交通流密度在08:00―20:00时段达到高峰,为128 846艘次,20:00―08:00时段交通流密度相对较低,仅93 230艘次,二者相差35 616艘次。交通流量最大的门线是RLLE报告线(38 033艘次),交通流量最小的门线为RLD1报告线(5 172艘次),二者相差32 861艘次。

2.4 与2009年3月份统计数据的比较

2.4.1 交通流量基本持平

2009年3月份的交通总量为220 276艘次,2010年3月份的交通总量为222 076艘次,增加1 800艘次。从统计数据看,主要是航经RLLW,RLTP,RLDJ,RLGW,RLDS,RLTG等报告线的交通流量有所增加,其中航经RLLW报告线的交通流量从2009年3月份的艘次增加到2010年3月份的艘次,增加艘次;航经RLSE,RLLE,RLFZ,RLDG,RLD1,RL75等报告线的交通流量有所减小,其中航经RLD1报告线的交通流量下降最多,达艘次。究其原因,可能由于黄埔大桥对雷达信号的影响使航经RLD1报告线的船舶视频回波不稳定,导致VTS系统不能及时捕捉船舶信号。

2.4.2 船舶报告量、跟踪数明显减少,信息服务次数有所下降

2009年3月份船舶报告量为艘次,跟踪船舶艘次,重点监控船舶艘次,信息提醒次,信息服务次;2010年3月份船舶报告量减少艘次,船舶跟踪数减少艘次,信息提醒减少次,信息服务减少次,重点监控船舶基本持平。

一方面,利用MIS记录船舶动态信息的过程比较繁琐,部分VTS操作员对统计数据资料不够重视,只记录其认为比较重要的部分信息;另一方面,由于VTS操作员值班工作量较大,因此偏重于重点船舶的监管和船舶监控提醒等与水域安全直接相关的工作,并不记录全部事项,因此造成数据量明显下降。

3 安全管理改进建议

3.1 完善VTS系统

尽快优化雷达、AIS等基站管网的布局,大力引进或开发先进软件,提高VTS系统性能,保证VTS数据的准确性。

3.2 加强对小型船舶动态的现场监管

由于VTS设备性能的局限性,VTS系统对于大型船舶的管理基本到位,但对小型船舶的监管效率不高。从近期辖区事故险情统计数据看,小型船舶比较容易发生险情,加强对这类船舶动态的现场监管很有必要。

3.3 扩大配制AIS设备的船舶范围

从日常值班情况看,多艘船舶同一时刻经过报告门线的情况时有出现,此时VTS值班员很难做到对未配制AIS设备的船舶进行准确的跟踪识别。由于目前设备性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中小型船舶的跟踪识别容易丢失,也就不能给中小型船舶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VTS功能的发挥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3.4 改进系统记录的方式、方法

目前,GZVTS采用的MIS系统程序较为繁琐,一些名词术语不易理解归类。建议自主开发或引进新的记录模式,增强系统自动记录功能,减少人工记录工作量,提高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

3.5 增设VTS监控操作台,增加VTS操作员,优化人均监控区域

GZVTS现有VTS操作员20人,个人监控区域最大达320 (n mile)2,最小约40 (n mile)2;个人监控船舶交通流量最大达艘次/d,最小不低于200艘次/d。过大的监管区域不易于VTS监控操作台监控画面的设置及监管区域整体性的保持,频繁切换监控画面不但耗费不必要的时间而且影响VTS操作员的监控连续性。安全责任是VTS操作员最大的压力源之一,而过大的工作量容易引起操作员水平发挥失常,使其监管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得不到保证。近期险情主要发生在主航道以外的水域,而目前值班人员的配置只能满足对重点水域的重点监管,主航道以外水域往往成为监管的非重点水域,且在航道外航行的船舶绝大多数是没有跟踪标识的小型船舶,容易被疏忽。因此,应增设VTS监控操作台及操作员,优化人均监控区域。

4 结 语

篇5: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成都某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和各控股子公司(以下简称“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有效地、科学地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保证统计分析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与报送的及时性,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经营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反映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所涉及的统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研究过程。

第三条 经营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国家统计制度,建立适应公司管理模式的统计指标体系和内部统计管理机制。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开展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第四条 经营统计分析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实事求是,严格遵守国家及政府部门规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和经营成果,严禁弄虚作假,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

第五条 本管理办法包括但不限于:子公司定期上报的经营统计分析报表、日常经营管理审批文件及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要求提交的其他报表。

第六条 本管理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各参股公司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工作职责界定

第七条 集团公司总裁及各单位负责人为经营统计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综合统计具体责任人,协助总裁做好综合统计工作。

第八条 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经营统计分析工作。

(1)负责组织、协调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和各子公司的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工作。(2)建立并落实公司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3)组织编制经营统计报告报表规范格式并组织各单位填报,建立健全公司各类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负责统计报表和统计数据的管理和归档。(4)收集、汇总、分析子公司营销情况。

(5)定期进行经营统计分析,汇总编制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经营统计分析报表。(6)上报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种统计报表,组织完成政府统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布置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7)负责组织、协调公司统计人员的管理与培训。第九条 集团公司其它部门主要职能如下:

(1)财务中心负责编制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资金筹集与使用、成本及利润、资产与负债、清欠等指标统计,并定期对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的经营效益情况进行分析。

(2)投资副总裁负责收集、汇总、分析土地资源储备情况。

(3)品质中心负责收集、汇总、分析行业研究报告、服务监督和工程建设统计报表(包括开复工规模、工程进度及质量管理情况)。

(4)人力资源中心负责编制集团公司职工基本情况、工资总额、人均收入、各种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等指标统计。

第十条 各子公司可根据集团公司模式设立相应的综合统计岗位,根据情况设立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管理程序或细则,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各子公司根据统计分析工作的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应指定专职或兼职统计分析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的管理要求如下:

(1)统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统计的原则,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并遵守各项保密规定。(2)企业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稳定,统计人员在调离前,事前必须征求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的意见,在单位主管领导的组织下,办理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及原始资料的移交签字手续,确保资料完整无缺。未办理统计资料移交签字手续的统计人员,子公司行政人事部不得办理调动手续。并且应在选派相应专业人员上岗交接后,方可将原统计人员调离。

第三章 统计报表管理

第十二条 统计报表包括国家、政府部门、企业制订的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统计调查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填报报表是企业对国家承担的义务,各级统计部门、统计人员必须依照国家的统计制度,根据整理的原始资料和统计台帐,及时、准确填报。

第十三条 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组织制订经营统计报表的格式,各各子公司按报表要求,定期向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报送,同时抄送审计中心备案。

第十四条 内部统计报表如有个别项目需要修改时,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直接通知填报单位,并将修改后的式样备案。

第十五条 统计报表以书面和电子邮件两种形式同时上报。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应建立严格的统计审核制度,对上报的各种统计报表要有填报人签字,有关人员审核,分管领导审批签章。明确需经子公司总经理签字的报表,未经签字,视为无效报表。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所需要的统计数字,应由各子公司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提供,以便克服使用统计数字的混乱现象。

第十七条 统计报表种类:统计报表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类。

(1)定期报表包括:年度统计报表、季度统计报表、月度统计报表。

(2)不定期统计报表为集团公司各部门根据企业情况一次性制定的各种统计报表。

第十八条 报送时间与要求

除有另行规定外,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各子公司报送总裁办公室的年度统计报表于下一年度1月6日前上报;季度统计报表于季后3日前上报;月度统计报表于月后3日前上报。

第十九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各子公司应严格按本办法规定的格式、内容、统计原则、报送时间等要求报送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数据将作为公司年度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第二十条 统计报表发出后,如发出错误,必须立即订正。集团公司发现数字错误时,应立即通知填报单位订正,填报单位不得推诿或拖延。

第二十一条 各子公司内部月报表发生数字错误时,应及时用电话或口头查询订正,隔月发现差错时,应当在月报表上说明,以防误用。

第二十二条 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是统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十三条 文字说明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形式,必须根据统计报表中各项主要指标反映的问题,说明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其后果。

第二十四条 分析报告是指运用统计特有的分析方法,经过对统计数据的加工整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以文字和数据相结合的形式写出的,反映企业实际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文章。

第二十五条 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应建立定期的分析制度。分季度、年度按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数据、有情况、有问题、有建议的统计分析报告。第二十六条 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1)分析企业的计划完成情况,一是分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主要与年度、季度计划指标相比,也可以与去年同期相比。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应包括企业经营额、销售回款、利润总额、产量、开复工面积、新开及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等;二是分析各项目的运作情况。主要分析项目的进度、销售以及资金运转情况,重点项目也可做专题分析。

(2)通过对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总结经验,找出薄弱环节,揭露存在的问题,找出横向、纵向对比差距,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主要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可以利用与企业内部同行业对比,也可以与国内同行业相比进行分析。

(3)利用对市场环境的分析,研究企业今后的发展目标。可以利用国家发布的有关政策、法规、统计数据以及各种市场信息进行有数据、有理论性、有预见性的分析。

第四章 统计资料管理

第二十七条 统计资料分为:

(1)国家政府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文件资料。

(2)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3)统计报表。(4)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十八条 集团公司各部门及各子公司应健全统计管理体系,将本单位的统计资料,采用卡片或台帐形式,按月、季、年进行整理分类,保证公司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统计资料的审核、交接、档案管理和保密性。

第二十九条 统计资料中的各种法规制度,要做到及时收集、整理、调整,确保全面、有效。

第三十条 统计资料中的原始记录是指按规定的格式,用数字和文字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事实进行的最初记载。所以对于各种原始记录必须妥善保管,不得损坏和遗失。原始记录的保存期为3年以上,对超过保存期限较长、确无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应经主管领导审批,并经总裁办公室会签后,方可销毁。

第三十一条 统计资料中的统计台帐是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按时间顺序,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经常的登记,是各级部门进行统计检查的依据,是检查统计基础工作和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资料,也是编制统计报表的依据。所以统计台帐的数据记载必须准确、完整,要及时进行整理、登记。统计台帐保存期为5年以上。统计台帐种类包括反映企业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综合性台帐、反映企业主要专业技术指标的专业技术台帐、企业历史性台帐和本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统计台帐。

第三十二条 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各各子公司必须按时提供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或者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上报的统计资料必须经本部门或本子公司领导审核、签认。各级领导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资料不得擅自修改,也不得授意和强迫统计人员修改。统计报表上报后如发现错误,应及时用书面或电话向上报部门进行订正,并说明订正原因,以维护统计报表的严肃性。

第三十三条 总裁办公室要定期组织统计资料管理情况检查,检查各种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登记或编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各子公司每年组织自查不少于两次,集团公司每年组织一次抽查。

第五章 统计分析纪律

第三十四条 集团公司将不定期对各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检查或抽查,内容包括: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的建立及完整性、统计报表上报的时间、质量以及审批程序、统计分析报告的及时性情况等等。

第三十五条 对于认真完成规定的统计调查任务,在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或敢于坚持实事求是、依法办事,同违反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行为作斗争,表现突出的统计人员或统计机构,公司将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六条 属于保密性质的统计资料,必须严格保密,严防丢失,提供时应按公司保密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凡有下列行为之一,应对有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

(1)统计人员工作失职,人为造成统计工作混乱,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2)干预或阻挠统计机构、统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利用职权授意或者强制下属人员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

(3)销毁统计原始记录,阻挠或抗拒统计检查机构和统计检查员依法行使检查监督权的行为。(4)其它违反统计法规的行为。

处罚可以是行政处罚或经济罚款。如构成违法行为的,应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集团公司总裁办公室拟定、解释。各子公司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接受中国法律、法规以及本公司章程的约束,本管理办法如与国家日后颁布的法律、法规或经合法程序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相抵触时,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执行,并立即修订,报总裁办公会审议通过。此前公司的相关管理规定,凡与本管理办法有抵触的,均依照本管理制度执行。

篇6:烟草专卖管理数据分析程序

一、经营异常的标准

1、经营异常市管网格

(1)基准数据:以市管网格每月周平均销量占管理所辖区月周平均销量的万分比为基准分析数据;

同比:为上月与去年同期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环比:为上月与前月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2)异常标准:

同比、环比均下降(为负数)的; 同比下降超过10%(含10%下同);

环比下降超过5%,且销量同比或环比下降的;

2、经营异常走访网格

(1)基准数据:以走访网格每月周平均销量为基准分析数据;(2)异常标准:

同比、环比均下降(为负数)的;

同比下降超过10%(含10%下同)或环比下降超过5%的;

3、经营异常户

(1)基准数据:以走访网格每月周平均销量为基准分析数据;(2)异常标准:

同比、环比均下降(为负数)的;

同比下降超过30%(含30%)或环比下降超过5%的;

周平均销量在10条以下(含10条)的,可不列为异常,酒店、娱乐场所除外;

4、对于同比、环比增幅较大的情况,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经营政策,单独下达标准;

二、经营异常情况的走访与分析

1、每月在营销部门结帐后一天内将当月经营数据进行整理排序,找出经营异常市管员网格、走访网格和经营异常户;

2、对经营异常市管网格的走访与分析

每月在第一个走访周期完成后,对经营异常市管网格进行分析,写出区域市场分析;

3、对经营异常走访网格的走访与分析

对经营异常走访网格完成走访后,当天要对该网格异常情况进行原因分析;

4、对经营异常户的走访与分析

(1)走访前对上月经营异常户本月的经营数据图表进行分析,查变动情况;

(2)走访前对走访网格内零售户本月的经营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如异常,列为经营异常户;

(3)对经营异常户的走访应采取以下措施:检查、周边调查、核查;

篇7:2013质量管理数据分析

为了QMS在我公司得以保持和实施,总经理责成办公室对质量管理的一些数据进行数据的统计,包括今年一月到七月不合格品的统计以及顾客投诉(抱怨)反馈数据的统计,根据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分析结论

1.从一至七月份不合格品数据分析柱状图8.4-1-2013-1可以

看出二月 不合格品较少是因为二月工作时间较少而3,4,5,6月份不合格数量较多是因为产品的数量多,总之不合格品率还是比较平稳的,一月重机分厂较多是因为上年结转一部分造成,7月重机分厂不合格品率明显下降

2.从一月至七月顾客投诉反馈信息数据分析柱状图

8.4-1-2013-2可以看出顾客不满意还是呈现出稳中下降的趋势

篇8:数据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尽管MDM系统的建设如火如荼, 但是连包括IT人员在内的很多人却不能清楚解释什么是主数据, 主数据、数据和信息之间到底有何差异?

信息、数据和主数据

信息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术语, 作为一个严谨的科学术语, 信息的定义却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观点, 可以查找到出处的定义就超过100多个, 其中, 经典信息观点有:香农定义、维纳定义、阿斯比定义等。

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 (Claude Elwood Shannon) , 美国数学家, 信息论的奠基人, 在他的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 (1948) 中提出计算信息量的公式, 用热力学的熵表示信息, 当“不确定性”最高时, 信息熵最大。“信息可视为不确定性或选择的自由度的度量”, “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

诺伯特·维纳 (Norbert Wiener) , 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 在《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问题》 (1948) 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 既非物质, 也非能量。”, 揭示了信息与物质、能量是客观世界的三大构成要素。在《人有人的用处》 (1950) 中说道:“信息是人在适应外部世界, 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阿斯比 (W.R.Ashby) , 英国生物学家, 是控制论的另一位重要的奠基人, 他把信息理解为“变异度”。在《控制论导引》1956一书中, 他首次提出了“变异度”的概念:“任何一个集合, 它所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变异度。”他还认为, “在更简单的情形下, 也可以把集合的元素数目直接定义为它的变异度”, 变异度的概念与香农的熵的概念等同, 变异度被当作信息的概念来使用。

香农为代表的经典定义属于狭义信息论范畴, 适用在电子通信理论和应用中, 随着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情报检索及各种用计算机管理应用的发展, 使得信息论从狭义信息论、演变为一般信息论和广义信息论, 广义信息论的代表观点有:朗高定义、钟义信定义等。

朗高 (G.Longo) , 意大利学者, 在《信息论:新的趋势与未决问题》 (1975) 一书序言中指出:“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式、关系和差别的东西, 它包含于事物的差异之中, 而不在事物本身。”

钟义信, 中国教授, 博士生导师, 提出全信息理论, 在《信息科学原理》 (1988) 中指出:“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1], 并通过最普遍、无条件的本体论层次基础上, 提出语法、语义、语用的三种信息定义。

这些信息论大都是从哲学或数学的角度诠释信息的定义, 一般人读起来有些晦涩费劲, 在我国等效采用ISO/IEC2382-1:1993的GB/T 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中信息一词的定义为:

“信息是关于客体 (如事实、事件、事务、过程或思想, 包括概念) 的知识, 在一定的场合中具有特定的意义”, “数据是信息的可再解释的形式化表示, 以用用于通信、解释或处理”, “信息处理是对信息操作的系统执行, 包括数据处理, 也可包括诸如数据通信和办公自动化之类的操作”, “数据处理是数据操作的系统执行”[2]

显然, 这里的解释要更通俗一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通常意义上的信息就是指广义上的信息概念, 前面的各种定义用一般性语言可以概括为:“信息是万物内在的特征属性的内涵本质, 数据则是按照一定规则表示信息的外延载体。信息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按照一定规则被量化为可以记录的比特, 就成为可以被计算机系统处理、存储和交换的数据。”

主数据的概念是在ERP等早期的制造业集成应用系统的设计中提出来, 并伴随着ERP等系统的广泛应用, 被逐步强化和独立出来。主数据是特指表示业务实体这类特殊信息对象的数据, 例如:客户、产品、会计科目、供应商、员工、地区、销售联系和固定资产等[3]。

MDM主流厂商的主数据概念和产品

随着MDM市场的不断升温, 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开始提供独立于业务系统的MDM产品, 拿涉足中国石油石化行业主数据管理的MDM产品提供商来看, 各家对主数据的理解和对外宣称的定义不尽相同, 下面分别列举几家有代表性的大型国际公司的主数据概念:

1.SAP公司

全球最大的ERP系统提供商, 它的ERP产品在《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2007年, SAP基于收购的一家做SAP系统主数据管理软件的厂商, 在产品线中增加了SAP MDM产品。SAP认为, ERP等系统中的数据主要分为主数据和业务数据两大类。所谓主数据, 就是指客户、产品、供应商等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频繁创建或修改的“静态”信息;而业务数据指的是如订单, 报修单等随时会被创建或处理的“动态”凭证。

2.Oracle公司

全球最大的数据库厂商, 提供了构建在Oracle应用集成架构 (Application Integration Architecture, AIA) 之上的主数据管理 (MDM) 、元数据管理 (Metadata Management) 和数据整合 (Oracle Data Integrator, ODI) 等服务。Oracle认为, 主数据是描述核心业务实体的关键事实 (例如客户、产品、员工、地区等) 和些事实之间的数据关系, 这些关键事实在多个业务系统中被用到反复用到, 在多个IT系统交互时, 相同的实体可以有所区别。主数据不是企业信息系统里的所有数据, 如交易数据, 计费数据, 销售数据, 库存数据等, 也不是应用系统所特有的数据。

3.Microsoft公司

全球最大的软件厂商, 在2007年收购了做主数据管理的Stratature公司后, 于今年5月发布的数据库产品SQL Serve2008 R2版中首次提供了主数据服务 (Master Data Service MDS) 功能, 涉及炙手可热的MDM市场。Microsoft认为, 主数据是改变缓慢, 并可以跨系统共享的业务关键名词, 通常包括人、物、地点和抽象对象等业务实体的信息, 企业的数据分为五类:非结构化数据、元数据、交易数据、分级数据和主数据。

4.IBM公司

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 在Info Sphere MDM Server中提供了集成的主数据服务组件。IBM认为, 主数据是用来描述企业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 比如客户、合作伙伴、员工、产品、物料单、账户等;它是具有高业务价值的、可以在企业内跨越各个业务部门被重复使用的数据, 并且存在于多个异构的应用系统中。主数据定义企业核心业务对象, 与交易流水信息不同, 主数据一旦被记录到数据库中, 需要经常对其进行维护, 从而确保其时效性和准确性;主数据还包括关系数据, 用以描述主数据之间的关系, 如客户与产品的关系、产品与地域的关系、客户与客户的关系、产品与产品的关系等。主数据的特点包括:它是准确的、集成的, 其次它是跨业务部门的, 再有就是它是在各个业务部门被重复使用的。数据管理的内容及范畴通常包括交易数据、主数据以及元数据。

当然, 提供主数据管理产品的软件厂商绝不止这四家公司, 诸如Data Flux、Back Office Associates、Initiate Systems、Siperian、Stibo Systems等公司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各家厂商在企业数据类型的划分、主数据的定义、主数据管理所支持的业务实体方面都有差异, 不过主要内容没有实质性分歧。各家MDM产品虽都支持SOA架构, 但Microsof MDS是基于SQL Server 2008 R2的一个服务, 并非单独产品, Oracle MDM和IBM MDM Server是以套件形式出现, 根据业务实体的范围可以选择不同的主数据解决方案。

如何选择各家的产品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比如使用SAP Netweaver架构ERP产品的企业, 选用SAP的MDM在数据集成性上会有优势, 但对于使用用友ERP等SAP以外系统的企业, 选择非SAP MDM产品, 在SOA架构的设计上灵活性更好。MDM实施成本是企业非常关注的因素, SAP的产品除了产品费用外, 要按用户许可数每年收取高昂的支持维护费用, 实施成本最高, Microsoft MDS包含在SQL Server 2008 R2内, 没有其它费用, 实施成本最低。

结论

通过对上述主流市场的主数据概念归纳, 可以概括出这样一种描述:主数据是描述核心业务实体信息及相互关系的数据, 它可以建立多个定义或视图, 改变缓慢, 用于跨业务、跨系统和跨部门共享, 实现业务连贯性和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M].3版.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2.

[2]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所.GB/T5271.1-2000信息技术词汇第1部分:基本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0.

上一篇:以景物描写开头的作文下一篇:4工程质量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