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2024-04-18

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精选6篇)

篇1: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二、坚持改革创新,催生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全面落实深化改革“规定动作”,大胆探索德阳改革“自选动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抓紧制定具体改革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坚持宽进严管,逐步推行先照后证。深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改革,推进市属国有停产企业“人资分离”改革,大力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生活区移交属地社区管理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四项清单”,加大行政审批权限精简下放力度。推动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完成公务用车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服务体系;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探索和扩大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

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增强产业内生增长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创新型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套资金链,组织实施80项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与川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开展项目对接,抓好中科育成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德阳市科技馆建设。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开展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债券融资。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继续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抓好“国家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工作。

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创新。把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机遇,加快德阳综合保税区筹建,提升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能力 ,加强与沿海沿江沿边城市通关协作,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深度融入成都经济区,大力推进成德同城化,加快成德工业园、德阿产业园建设,支持罗江与绵阳开展产业合作。突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招商,积极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确保到位内资650亿元,利用外资2.1亿美元。服务企业“走出去”,提升发展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扩大机电产品、钛白粉等优势产品出口,完成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左右。抓好对口援建芦山县、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工作,加强与北京、江苏援建省市的联系,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各县(市、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充分释放县域经济活力。坚持统筹协调,加大全市在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方面的协调力度。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严格落实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激发民资民智民力的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三、强化投资促进,不断释放投资消费潜力

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发力。

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69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65.5亿元。抓好绵茂公路建设,配合做好成南铁路建设,实现成德大道、中金快速通道通车,开工成都经济区外环线高速公路东段、加速北段招标,开展德中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华强沟、凯江湖、八角等水库建设,开工石泉水库,做好三渔、丰家桥、姜家桥等水库前期工作。狠抓项目开工竣工,形成更大的投资额和实物工作量。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支持和投资结构调整方向,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发挥政府资金引领作用,用好基本建设资金和投融资平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公用事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到乡镇增设服务网点。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德阳银行改革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探索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融资方式。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着力激发消费潜力。借成德绵乐城际铁路投运之机,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等产业,吸引外来消费。积极参与“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拓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汽车消费等拉动力强的消费热点。创新发展网络购物、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搭建各类促销平台,办好“德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等活动,繁荣节假日市场。

四、注重统筹推进,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结构调整,要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打造中心突出、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区域中心大城市,增强聚集力、辐射力、带动力。科学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完善新区规划体系,强化产城互动,加速产业、人口聚集,重点抓好漓江路大桥、长江西路延长线、漓江路和沱江路下穿宝成线一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加强立体交通和地下管网体系建设,发展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城际公交。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创国卫成果,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增加“邮票绿地”和“袖珍广场”,将旌东新区起步区建设成为国家标准的绿色生态城区。

推动城镇群协调发展。加快全市域一体化进程,推进“1+5+X”城镇群建设,构建“三环五廊”市域空间结构,搞好湿地资源保护、绿道网建设。加快县域城市发展,完善县域快速通道和城际间一体化交通联系,联动抓好产业园区和县域城市新区建设,提高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抓好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结合资源禀赋明确发展定位,强化产业支撑,探索整镇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百镇建设试点镇”工作。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坚持规划先行,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新(改)建幸福美丽新村50个、新村聚居点160个。坚持产村相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新村建设投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完善新村建设资金分担机制,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升级、沼气建设等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208户,帮助4.5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三留守”等问题。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到城镇落户。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完善并落实好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政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加强农民就业增收技能培训。

五、突出生态文明,打造宜居生态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民生之需。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总量控制、责任追究制度,提升环境质量。

强化节能减排。抓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推动典型示范项目实施。将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鼓励工业项目采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0余户。切实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有偿使用,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高效利用资源。建立项目用地退出机制,严格执行用地投资强度标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突出循环经济导向,抓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提高磷石膏、秸秆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探索综合利用产业化路径。建成天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加强垃圾源头治理和控制,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加强生态环保。狠抓大气污染整治,抓好工业污染脱硫脱硝、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燃煤锅炉淘汰、油气回收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秸秆禁烧联防联控。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重点抓好沱江流域德阳段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继续实施全流域河道禁养,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城市创建等成果,抓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搞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六、强化民生改善,切实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突出富民、惠民、利民导向,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新增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群众。

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推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和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3.2万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加快城乡医保整合,开展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待遇、系统结算“三统一”。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增长机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力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继续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209套,其中棚户区改造27757套。抓好社会救助、防灾减灾、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旌阳、什邡、中江、罗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新(改)建小学38所。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全力推进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建设。强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取消药品加成工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城市医疗机构与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合作,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搞好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确保旌阳、中江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强化艾滋病教育、预防和控制。稳妥推进生育新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和全民阅读活动,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户外休闲运动基地,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完善村(社区)民情恳谈、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制度。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手续,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扩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食品源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抓好15个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

七、着力转变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把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

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政府执行职责,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改进考核评价办法,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执行力。深化“为民服务阳光行动”,发挥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作用,促进权力依法、公开、便民、高效运行。健全并联审批、网上审批、“一窗进出”运行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功能。健全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机制。规范中介服务平台,建立信用评价和清退机制。

强化勤政廉政。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深入贯彻省委“两个意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督。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省、市各项禁令,坚持勤俭办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

各位代表,新常态意味着新考验,新常态蕴藏着新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求进,拼搏实干,为实现全市“两个跨越、两个率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德阳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篇3

一、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

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5.1亿元,增长8.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6亿元,增长6.1%。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坚持在扩增量中调结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0:58.6:28.4。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上企业1308户、净增81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较好,航空与燃机、节能环保、生物产业分别增长4.8%、13.2%、14.3%。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效初显,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中江县被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粮食总产193.5万吨、增加5.1万吨,新增农民合作组织85个。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1.3亿元、增长9.7%,164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完成工业投资443.1亿元,六脉科技、三星铝业等60个重点项目开工,明日宇航、中京燃气等68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服务业投资增长17.9%,麦德龙购物中心、洋洋百货南街店等项目建成运营,万达广场、北新国际机械城等项目加快推进。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5.4亿元,增长21.2%。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签约PPP项目8个,总投资311亿元,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70%左右。

消费市场规模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6亿元、增长13.1%。出台鼓励住房消费和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系列新政,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住房公积金新增个贷21.69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3.1%。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等活动,举办“迎春购物月”、德阳灯会等活动 1145场次。旅游总收入155.7亿元、增长29.1%,成功举办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绵竹九龙镇获“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

二、创新驱动增强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德阳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我市成为中国科协全国首批创新驱动示范市。

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新增30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1080亿元,增长21%。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获省科技进步奖16项,东汽长寿命高温材料实验室获批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10%。新增专利实施项目341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通过公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四川名牌产品24个、四川服务名牌2个,全国装备电缆及电气配套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通过验收,我市成为四川省商标战略示范城市。

金融创新步伐加快。直接融资工作开创新局面,2户企业实现股权融资126.4亿元,4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和挂牌后备企业达128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达25家。成功引进成都银行。广汉农商行成功挂牌。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设立2亿元的应急转贷资金,建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二重集团债务风险成功化解,重整工作顺利完成。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2084.6亿元、增长8%,各项贷款余额1095.3亿元、下降1%。

创新创业掀起热潮。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设立首期规模为6000万元的“阳光天使投资基金”,启用“德阳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启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建设。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3家,全市孵化场地面积22.0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276家。众创活动蓬勃开展,举办“德阳创客”“双创活动周”等系列活动40余场。制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十条措施,新增农民工返乡创业3695人。新增创新型企业62家,大学生创新创业4996人。

三、城乡面貌持续优化提升

围绕构建“四位一体”全域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城镇化率达48.5%,提高1.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成都二绕广汉段、中金快通中江段正式通车,成德大道全面完工,德茂公路旌阳段主体完工,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德阳至简阳段、德茂公路篮家岩隧道开工建设。G0511线德阳至都江堰段PPP项目成功签约。新(改)建农村公路480公里。实施华强沟、八角、石泉水库等重点水利项目 63个,完成投资12.89亿元。石亭江污水处理厂即将投运。建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8个,高标准农田17.8万亩。

全域城镇体系加快构建。中心城区74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9.1亿元,一环路全线通车,漓江路大桥、城市二次供水加压泵站、市区雨污分流改造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天元污水处理厂、旌南湿地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新增建成区面积4.16平方公里。智慧城市加快推进,建设“浪潮德阳云计算中心”,开通腾讯“城市服务”,建成“全光网城市”。5个卫星县城综合承载力增强。“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完成投资6.4亿元,就地吸纳农村转移人口14824人。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00个。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落实项目94个,总投资163.77亿元。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建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5户,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5.5%左右,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全面完成。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巩固提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72天、增加7天,重污染天数减少15天。沱江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项目完工139个。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0.51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122平方公里。旌阳、罗江建成省级生态县,德阳经开区成为全省首个省级生态工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7个。

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中央确定四川依托成德绵地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德阳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期。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出台专项改革方案60个,启动改革事项55项,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4个、省级改革试点8个。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一窗进出”系统,建立全省首个投资项目代办中心,全年代办项目412个、涉及投资1460亿元,“一窗式”全程代办投资项目模式在全省推广。国资国企改革迈向深入,推动市建投集团、市产投集团整合组建,完成车辆检测中心等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X”等改革事项稳步推进,新登记公司增长 20.42%,民营经济比重提高到60.9%。绵竹“多规合一”通过国家部委专家评审。罗江“村民议事”经验被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采用。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全面建成。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制定加快融入“一带一路”五项措施,建立全省首个中小微出口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完成进出口总额31.1亿美元,其中出口 23.8亿美元,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中江经开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德阿产业园被纳入川浙合作项目。成功举办第21届西部(德阳)制博会暨欧亚工博会、第四届中国药店博览会。积极参与“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中国西部(四川)进口展暨国际投资大会”“万企出国门”等投资促进活动,引进中国(西部)微创国际医学中心、海尔创新产业园、光大国际静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到位内资685.5亿元、增长0.79%,到位外资2亿美元,新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53个。外事、台侨、海关、检验检疫等工作得到加强。

区域合作迈向深入。大力推进成德同城化,启动同城化路网规划,新(都)广(汉)青(白江)边界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成德工业园被纳入成都制造2025 规划。与成都经济区各市联合发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协作行动纲领,联合成德绵乐城际高铁沿线城市成立“高铁旅游联盟”,与成都等10个市州签署区域旅游合作协议,联合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对口支援阿坝县、若尔盖县和援建芦山县工作扎实开展。

五、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49元,增长7.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7元,增长9.5%。

民生改善步伐加快。投入资金48.37亿元,全面完成“十项民生工程”和“15件民生实事”。大力开展扶贫攻坚,投入资金2.1亿元,减贫4.8万人。新增就业3.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级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3%。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覆盖,发放各类助学资金3.9亿元,受助学生83万人。开工义务教育学校用房20314平方米。城乡医疗救助10.24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6742万元。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250套、竣工25377套,为农民工定向配租公租房795套,为低收入群众提供公租房3411套,棚改货币化安置率达56.41%。解决1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全民参保试点扎实推进,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43.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1.4万人,新农合参保242.5万人。政策范围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合计报销比例达90%以上。稳步推进机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新增(改造)养老床位3400张。在社会救助、居家养老等领域推行政府购买服务事项273项。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每月360元、191.6元提高至420元、250元,增幅为近三年最高。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

公共服务能力增强。新(改)建幼儿园29所,绵竹、广汉、旌阳、罗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三通两平台”教育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我市成为中华职业教育社全国首个“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区”。公立医院改革深入推进,18家县级公立医院累计减少药品收入 1.14亿元。旌阳、中江通过国家血吸虫病阻断达标考核验收,至此全市全面完成达标任务。累计建成文化院坝331个,成功举办三星堆丝绸之路戏剧季、三星堆面具狂欢夜。全国首届青运会取得2金4铜创历史佳绩,成功组建德阳足球学校。人口自然增长率1.93‰,单独二孩办证6310例。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加快创建“平安中国示范区”,深入实施“主动警务战略”,社会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93%、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六五”普法成效明显。在全省率先建成社区矫正工作站。群众和信访工作得到加强,“12345”为民服务平台运转有力,接件3件,办结率98.71%。道路、生产、食品、药品等安全形势稳定,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伤亡事故下降22%。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

与此同时,我们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政府系统作风持续好转。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5件、政协提案277件。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进,出台重大决策暂行程序规定,完善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基准制度,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廉政建设有效加强,查处违纪违法案件573件,清理并晾晒“权力清单”6208项,“三公”经费压减14%。

统计调查、审计、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人防、保密、地方志、气象、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篇2: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赫哲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工作,从六个方面对明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 部署,听了赫哲市长作的《工作报告》,感受很多、体会很多、启发很多。

《报告》围绕“工业主导,招商引资,”城乡统筹、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和“优化结构,推进现代农业”“改善民”、“务实高效“等重大决策部署,勾画出德惠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报告》精练实在,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总结成绩很客观、很真实、很准确,虽然篇幅不长,但文字分量很重。这几年,是德惠发展最快、变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我们作为见证者、实践者和受益者,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实实在在、可圈可点、有目共睹。

《报告》对问题分析非常透彻,对形势判断非常准确,对工作安排非常科学,既挑起摸高,又切实可行;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破;既有目标任务,又有具体路径;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具体措施。我们坚信:通过全市上下和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坚持以“快建设、快发展、快推进、快落实”为主基调,积极而为,扎实工作,一定能够开创幸福德惠建设的新局面。

阅读了赫哲市长的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思路清

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是一个科学发展、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深得人心、凝聚人心的报告,是一个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增添力量的报告。我觉得德惠未来几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已经明确。下一步,关键是细化措施抓落实。在这里,我提几点建议,供德惠的同志们研究参考。

第一,要继续解放思想。市委政府准确把握新的形势,科学判断德惠市情,提出了很多战略性、根本性、前瞻性的理念、思路和措施。我们德惠要不断解放思想,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跳出德惠研究德惠,跳出德惠谋划德惠,对以往的一些思路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和丰富,走出一条符合德惠实际治穷致富的新路子。

第二,要努力拼抢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德惠面临很多政治机遇、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德惠也一样,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方面拥有很多独特机遇和比较优势。我们一定要顺势而为、奋力拼抢,抓住每一个机遇,多争取一些长期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奠基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从而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

第三,要扩大开放合作。开放合作是德惠最现实、最迫切的选择,也是德惠需要突破的关键。随着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德惠已经步入开放合作的关键期,一定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两化互动、三化

联动”,在“三区三园”、城镇等方面搭建更加广阔的开放平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第四,是打好招商引资项目的“攻坚战”。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关健,工业要发展,项目是原动力,如何招引、发展、建设、储备好项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未来几年,我们将立足市域实际,尽心竭力谋项目、招项目、推项目,切实把区位、资源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依托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第五,要加强诚信建设。诚信建设是构建良好社会秩序的支柱,是促进经济繁荣的基石,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这方面,我们要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升公信力。

第六,要坚持真抓实干。德惠的干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这种拼劲和闯劲不能减退,一定要继续坚持和发扬,把德惠市确定的目标任务抓好抓实,把德惠的每一项工作抓好抓实。我相信,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德惠的明天一定魅力无限。

篇3: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1 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传播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1.1 政府舆论影响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在新媒体形势下, 相关信息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能够在社会范围内得到更好的传播和流通, 不仅仅可以进一步对社会大众针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探讨空间进行拓展, 从另一个层面上讲危机传播的信息渠道也会随之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加, 促使社会大众对于危机事件的探讨更为随意和自由[1]。这一现象说明新媒体的介入对政府在危机事件发布和传播方面的主体性地位产生了不良影响, 政府不再是危机传播的信息掌控者, 特别是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加强, 危机传播的话语权和发布权更为分散, 对政府舆论的影响力和主导权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

1.2 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功能被削弱

尽管在当今社会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大众能够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用微博、贴吧、论坛等方式发布和读取所需信息, 但是在出现危机事件时, 更多的社会大众仍然希望可以从社会主流媒体上获取更为可靠的信息, 倾向于向官方新闻媒体加以求证。而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由于承担着维系政府和社会大众之间信息沟通的重任,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向社会大众发布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权威危机事件信息, 并保证报道的科学性[2]。但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上的部分主流媒体受到相关不良因素的影响, 在对社会危机事件信息加以传播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利益相关者的干预, 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 其舆论引导功能也随之弱化, 对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1.3 公众舆情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

在当前我国社会新媒体背景下, 公众在危机事件信息处理方面的社会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由传统的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信息传播和参与者, 可以结合自身需求自由的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布自身对社会危机事件的意见和建议, 甚至通过一定的宣导性话语激发社会成员的思想共鸣, 针对某一社会事件展开集中讨论。这就造成一部分在官方信息平台上被限制的信息在这些公众平台上广泛传播[3]。这种在新媒体社会背景下官方主流媒体的集体失声和公众对危机事件的热烈讨论形成鲜明的对比, 致使社会大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并且随着社会大众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以及新媒体技术的普及性应用, 公众舆情的影响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大, 影响力也会随之加强, 甚至成为对政府危机传播治理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主体, 对政府危机传播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 基于新媒体环境对政府危机传播治理提出的建议

2.1 积极构建政府危机传播治理体系

政府在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以及危机传播工作治理需求对传播治理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挖掘当前社会背景下新媒体技术优势, 针对不同危机事件以及同一危机事件的不同层次建立动态性的全过程危机治理机制, 进而逐步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在危机传播治理方面的社会影响力, 提升治理效果。

1) 建立热点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热点事件监测预警机制的构建以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对危机事件进行全过程跟踪为主要目的, 一般作用于危机事件的潜伏时期。政府在这一机制的构建过程中应该最大限度的挖掘社会主流力量和相关专业机构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 在积极引进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对社会舆论加以监控, 并结合数据处理技术对当前社会上的焦点问题加以采集和分析, 及时对存在问题的部分发出预警[4]。在完成监督后可以将监测结构传递到政府相关信息管理部门, 为政府危机传播应对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2) 进一步提升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面对新媒体环境造成的危机传播形势, 政府不仅要在工作实践中对自身传播职能加以强化, 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 还需要更为重视新媒体社交平台的作用, 进而通过调动领袖在危机传播治理工作中的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 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此外, 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的制度体系, 并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规范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传播中的恶意引导行为, 进而实施全方位舆论引导, 有效应对政府危机传播问题。

3) 对政府权威形象和社会公信力进行重塑。政府在危机传播治理工作中不仅要对危机的爆发和扩散等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还应该加强对后期落实工作的重视, 结合危机事件在社会上造成的不良影响, 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政府社会形象和公信力进行重塑, 进而提升公众对政府危机传播治理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提升危机治理实效。

2.2 加强政府危机传播保障机制建设

政府在加强建设危机传播治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应该从法律和组织入手, 结合当前政府危机事件传播需求, 为政府危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支持。首先, 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强制度保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当前我国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特色, 在坚持相关信息公开管理条例的前提下, 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相关规范, 进而明确政府危机治理工作的责任和传播主体, 提升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同时, 政府在开展危机传播治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应该优化行政问责制度, 建立相对完善的“异体问责”制度, 进一步提升“同体问责”实施效果最大限度的避免因为责任连带降低问责实效, 对政府危机传播治理工作产生不良影响[5]。其次, 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建设。为了在政府工作中有效应对新媒体环境对政府危机传播治理工作提出的挑战, 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当前新媒体背景设置专项危机传播治理机构, 强化地方政府对危机传播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能力。在纵向管理方面, 这一机构的建设可以联合地方政府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建立科学的危机事件监测预警体系, 提升我国各地区地方政府在危机事件传播治理工作方面的专业能力。在横向管理上增幅则应该适当通过与新闻办和网络信息管理办公室等部门联合, 强化危机传播治理工作的职能和责任, 并加强与危机事件处理单位的联系, 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和沟通, 增强政府危机传播治理实效。

3 结束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改变了传统信息源到信息终端的单一危机传播模式, 降低了政府的舆论主导地位和主流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性。所以政府要想提升危机传播治理水平, 就应该积极应对这些挑战, 建立健全的危机传播治理体制和工作保障机制, 进而对新媒体背景下社会热点问题和舆论动向加以掌握, 增强政府舆论的引导能力, 全面提升政府危机传播治理功效, 促进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摘要:在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 危机传播逐渐覆盖了大众、组织、人际等多个传播领域, 形成相对复杂并不断发生变化的信息传播环境。因此面对当前新媒体环境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明确新媒体环境对政府危机传播的影响, 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 促使政府危机传播管理向危机传播治理转化, 切实提升政府危机传播处理工作能力和成效。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政府危机传播,治理

参考文献

[1]卢川.新媒体环境下政府危机传播的治理体系初探[J].河南社会科学, 2014, 22 (9) :114-118.

[2]欧翠萍.公共网络舆论危机的发生与治理机制研究——基于“三要素”的分析[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4.

[3]卢川.政府危机传播治理体系初探[J].中国出版, 2014 (20) :10-14.

[4]郑恩, 徐雅兰.媒介善治:公共危机治理的新模式[J].新闻界, 2012 (7) :64-68.

[5]吴箐.危机传播中政府的媒介策略研究[D].郑州:中原工学院, 2012.

篇4: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是为了把那些必须向公众公开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使之有序从而具备检索性。考虑到从后台编制到前台应用的逻辑关系,我们决定先从三个方面来讨论:一是目录体系,二是元数据,三是检索。这个问题并不是一篇短文能够讨论清楚的,所以,我们分别选择了一个很基本的角度,如果这个话题被读者证明是有价值的,我们可以把它延续下去。

李超平(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

建立一个科学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体系

要不要统一分类?

对政府公开信息进行统一分类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简单地讲,在网络环境下,各行其道的分类目录将暴露一种低水平的信息管理能力,试想,在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的政府网站各搞各的分类目录,五花八门,不仅让公众使用不方便,就是从感官上也给人一种管理混乱的感觉。

统一分类,准确地说是统一分类标准及类目划分,也就是形成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目前,最难确定的是分类标准(即分类方法)。应该放弃这样一种想法,即我们应该选择一种理想的分类方法。事实上,世界上没有一种分类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种分类方法在照顾对象的某些属性的时候不得不牺牲另一些属性,被牺牲的属性在某些情况下对某些人可能更加有用。这是分类法的遗憾,所以在图书馆领域,专业人士总是提倡采用多种分类标准,以提供不同的检索途径。

有一种看法值得注意,即认为“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就只有一种目录,或者是主题分类目录,或者是机构分类目录,或者是体裁分类目录,等等。为什么只能择其一形成一个目录呢?这完全是对统一分类的误解。“统一分类”仅指对分类标准的统一制订,而不是说我们最终要统一在某一个目录上。我们的顶层设计可以也应该考虑不同的分类维度,这样最终就可提供多种分类目录,多种分类目录共同构成了政府公开信息的目录体系,这个体系是统一的。在这一点上,图书馆的经验是值得借鉴的,他们之所以坚持提供多种目录,这完全是以用户利益为考量的。不同的用户对自己信息需求的刻画是不同的,当他对自己要查找的信息的背景有多一些的了解,比如信息内容、发布机构,发布时间,体裁,适用对象等等,那么他对具体要找的这一份信息的刻画会详细一些,以此类推,当他什么背景信息都不知道,就只能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最简单的刻画,往往就是“我需要某方面的政府信息”,用户的这种现象是永远存在的,如果我们只能提供一种目录,实际上我们只为一部分用户提供了方便。当然,让所有用户都感到方便是不可能的,在“满足用户需求”和“我们能做到什么”之间,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已经有了基本的模式,比如国办即将出台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其建议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分类体系就包括了四种分类方法:主题分类、机构分类、体裁分类和服务对象分类。如果能够按照这四种分类维度形成目录体系,基本上能够满足大多数情况下的用户查询信息的需求。

在四种分类维度中,主题分类是核心,为什么?因为主题检索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刻画的要求最少,用户在不知道政府信息的发布机构、体裁和使用对象等信息背景的情况下,仅凭“我需要某方面的信息”这样一个简单的需求刻画就能查找相关的政府信息。即使我们现在囿于条件不能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分类目录体系,至少要做到提供主题分类目录,这是最基本的。

对主题分类目录的简单讨论

中央门户网站上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是主题分类目录,这个主题分类的基础是国务院的业务工作划分,即是基于“政务工作主题”的分类。从专业的角度,我们从三个方面评价这个主题分类表,一是一级类目设置对政务主题的覆盖性;二是类目与类目的区分度;三是类目的纵向展开程度。

对第一个问题,一般从逻辑关系的角度比较容易判断,要做到全覆盖并不难,即使有些政务工作的主题不明确,通过设置一个弹性类目(如“其它”)都能解决。这里顺带讨论一个枝节问题,在22个一级类目中,第一个是“国务院组织机构”,这个类目的设置显得很唐突,虽然在许多网站的分类目录里,出于使用方便的考虑打破逻辑等级关系的现象并不少见,但至少分类对象应该是统一的。“国务院组织机构”指向国务院的机构设置,而其它21个并列类目指向政务信息资源,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对象实体。也许向公众公开国务院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政府信息公开必不可少的内容,但公开的形式是可以人为选择的,事实上,在中央门户网站首页上,已经有专门的“政府机构”栏目,该栏目已经完成了向公众公开国务院组织机构的职责,实在没有必要在政府信息主题目录里再设置一个一级类目,导致逻辑关系不顺。第二个问题,关于类目之间的区分度,由于过分拘泥于业务工作的划分习惯,所以一级类目的区分度并不好,比如“国民经济管理”和其它与国民经济有关的类目就很难区分,从逻辑关系上看,其它所有涉及社会经济行为的类目都是“国民经济管理”的下位类目,现在这样并列列类,导致信息归类时入类选择的困难,继而造成信息检索时的困扰。其它这样类目相近的情形在该目录中还有存在,当各个目录下积累的信息日渐增多时,最大的后果是信息查询也会越来越困难,检准率会大大降低。第三个问题,从纵向延伸的程度来说,该主题目录还仅有一级类目,当信息日渐增多,这个目录的检索功能会越来越差,我们相信这个公开目录只是一个初步的工作,进一步的类目细化工作国办会有安排。我本人担心的是,按照目前的一级类目设置,向下展开的难度会很大。一种分类体系,从逻辑上说,最忌讳的是同级类目之间外延的重叠。如果不能对现有一级类目重新调整,对每个一级类目作进一步划分时将是困难的。

刘炜(上海图书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所长、数字图书馆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

政府信息组织中的元数据方案设计

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必不可少的是制订《核心元数据方案》,它提供了在不同数据库之间共享数据、进行统一检索的基础。元数据方案的编制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有一些基本的概念需要建立起来。

什么是好的元数据方案?

元数据方案是信息系统对其所管理的信息对象的各类属性所进行的规定,通常反映为数据库表的字段结构、关系、类型及取值,本来是信息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很简单、但是技术性很强的问题,主要由系统设计(详细设计)人员根据需求进行具体设计。

随着Web应用的普及,兴起了各类元数据标准,以及根据这些标准制定元数据方案(标准考虑到普适性,相对来说比较一般和抽象,对于具体的应用——通常称为领域应用——常常需要制订更为详细的属性选择原则、取值约束、编码规定等,这就是具体的元数据方案)。这些元数据规范的应用主要是希望实现互联网范围内的信息交换与共享。这些元数据方案一般都包括对信息对象属性字段的简单规定,目的是什么,如何用,如何保证可交换性等,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开发人员理解和悟性,并无定论。因此元数据方案有好有坏,而依据一定的元数据方案所开发的系统,也有水平高低之分。

好的元数据方案应该完整、明确、配套,是信息系统内容架构的总体说明,独立于信息系统系统软硬件架构,与系统实现无关,因此我们说它构成了“描述和反映信息资源内容组织的一套独立的语义架构”。这样做的好处是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信息资源内容不会因为技术进步而造成迁移上的困难,有利于信息内容的生命周期独立于信息技术的生命周期,并有助于信息资源内容的永久保存和重用。

政务信息管理与数字图书馆一样,内容的“独立性”和长久保存,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的需求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认为,一个好的元数据方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为什么设计一个好的元数据方案不很容易?

一个好的元数据方案常常需要三方面人员:IT技术人员、领域信息组织专家和用户的共同努力才能达成,这三方面的人员都要求有相应的知识背景,同时在一个团队中又要能够合作无间,因此极其不易。

传统的软件工程不管采用那种开发模式,都非常强调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是基于需求来做的,系统成功与否,经常把责任直接推给需求,需求是用户提的,或者最终交由用户确认的,用户最终通常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里咽。软件工程里常说,这是因为用户的"隐性需求"没有充分挖掘,“你没有说出来,我怎么给你做?”但是对于许多东西,用户常常认为:“这还用我说吗?这不明摆着的吗?”,这就是“隐形需求”。之所以"隐性需求"难以挖掘,通常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需求无法表达:用户对于IT系统的开发全无概念,无法全面清晰地表达其需求;

2、需求没有表达:用户认为某些需求是"缺省"的,而系统设计人员并不知道;(处在不同的语境中,需求表达/理解的不一致);

3、需求表达了没有用:用户即便把需求表达出来,由于成本、工程、效率、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设计人员也无法实现。

上述三类人员的合作,对于充分发掘系统对于语义描述的"隐性需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隐性需求的忽视,常常是系统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而如何挖掘"隐性需求",往往就成为软件公司开发人员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元数据方案考虑时的几个原则:

原则一:元数据元素尽可能多,但是语义不能重复,元素之间的关系尽可能明确揭示。

元数据就是关于信息资源的结构化描述信息,是信息资源有序化的基础。丰富的元数据有利于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揭示乃至数据挖掘。对于信息管理而言,由于用户需求是复杂、多样、难以预料的,元数据永远不会嫌多,不管是描述性元数据,还是管理型元数据,总能从某个侧面反映信息资源的某些属性,总会有辅助揭示的功效。

对于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来说,公众肯定是主要用户,但也不排除政府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查检。元数据设计在信息系统设计中应该结合应用需求场景,独立考虑,最好不要混同于系统功能设计,能在元数据设计层面解决的问题不要放到系统设计里实现,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数据的独立性、可移植性和永久性。

当然,元数据设计也是基于需求而来的,需求如果简单,元数据的确不必非常复杂。但需要提醒的是,需求设计一定要充分,有的时候,我们以为需求是简单的,殊不知这可能是我们自己认识上的局限,退一步讲,即使现阶段需求是简单的,但未来发展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原则二:元数据并非总要人工来做

元数据多多益善,但并非总要人工来添加,那样成本太高,还有误差,肯定不可行。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元数据都是通过自动生成。例如:数码相片中的元数据有好几十项(大多是技术参数,甚至包括经纬度信息),需要人工干预的可能只有在上载或入库时添加的tag、说明信息等几项,大量的元数据都是在信息生产、加工、流转、使用等生命周期中自动生成的。

按照这个想法,政府信息管理的整个流程如果有一定的规范,并能借助一定的系统进行,诸如"公开范围、公开形式、公开部门、是否是依申请公开"等信息,就很容易获得。当然如果没有这样的流程管理,实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可以归类在"说明"或"关键词"中做一般性的标引说明,而不必单独作为属性描述。

原则三:好的元数据方案设计可以兼顾将来的需求

一个前瞻性的设计,能够为将来的发展留下伏笔,也能够反映当前系统设计人员水平。前面所述的"元数据设计"独立于系统设计是一个重要原则,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数据的独立性,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数字资产,不会随着技术的变化而危及可获得性。元数据元素的设计应该尽可能考虑周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空缺(不取值)留待将来使用。决不能因为获得困难就认为这些字段不重要。

当然"考虑将来需要"必须对信息需求进行一定的抽象才能做到,并根据相关的"实体-关系",建立一定的应用和描述模型。管理流程不规范、多变造成信息描述的变化,可以依据模型而得到忠实的记录。

原则四:核心元素的作用是统一的互操作

核心元数据的意思就是大家都有的元数据属性元素,有助于实现统一的互操作,一个系统中不同的资源类型可以在核心元素的基础上,扩展不同的元素或者子元素,不应该设计或定义完全不同的"核心元素",甚至多级的"核心元素"也是不足取的,不利于将来元数据方案的维护和数据的管理。

胡小菁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基于服务视角看《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以我目前的理解,国办正在制订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实施指引》意在提供一个发布政府公开信息的工作流程与内容框架,让各级政府部门网站依此发布各自需要公开的政府信息,并向公众提供服务。《实施指引》中包括一套核心元数据方案,作为内容的载体,同时其发布格式支持跨部门查询;还包括几个分类表(主题、机构部门、体裁、服务对象),作为一些元数据可选值的内容标准,同时也是目录服务中等级浏览的依据。

从服务的角度来看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我以为应当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建立一个政府公开信息的一站式检索门户,二是在检索功能上采用简单检索辅以分面精确限定模式。

建立政府公开信息一站式检索门户

《实施指引》规定了统一的核心元数据集,其目的应当是方便公众找到自己需要的政府公开信息。目前的情况是,各级各类政府部门公开的信息发布在各自网站的不同版块上,公众要获取需要的政府信息,首先要找到这些网站,而后又要在各自的版块上寻寻觅觅,相当不易。

应当考虑为这些依据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发布的信息提供一个一站式检索门户。公众想要了解政府公开信息,只要进入这个门户,就可查询到所有相关信息,这将大大减轻公众查找政府公开信息的困难,同时也能使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系统的效用最大化。

统一的核心元数据集为实施一站式检索门户提供了基础,目前来讲比较可行的方式就是把不同政府网站的元数据收割(harvest)到这个门户。根据情况,在这个门户中可以包括全文,也可只包括元数据部分,并提供到全文的链接,链回到提供该信息的网站。需要强调的是,统一的检索门户就是一个垂直搜索引擎,如同百度、谷歌,并不与各级各类政府网站本身提供的服务相冲突,只是增加了公众发现这些政府公开信息的途径,方便了公众使用。

检索界面:简单检索辅以分面精确限定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服务功能包括浏览与检索。按类浏览是呈现目录内容的重要方面,不过有些信息属于哪个类别并不容易判断(如“农村信息化”),而有些类别名称对公众来讲也不容易区别(如“医药管理”与“食品药品监管”),所以还必须辅以文本检索,才能保证公众能够查到所需信息。

检索功能上,考虑到面向的是普通公众,需要强调的不应当是布尔逻辑、通配符之类高级检索功能,而是不限定字段(元数据元素)的单一检索框,即对所有可检字段的检索(能提供全文文本当然更好)。在政府公开信息较多的情况下,这种简单的检索方式通常会出现较多的结果,可以采用对结果一览表辅以相关内容分面(faceted)展示的方式,以供二次或多次限定检索。

目前不同行业采用分面方式的新型检索系统不少,比如出售CD、DVD的网站tower.com可按音乐类别、载体(CD、DVD等)、在售情况、价格、艺术家、发行年等对检索结果进行精确查找;海滨房出租中介网BeachHouse.com可按国别、周租金、房间数等精确查找中意的渡假屋。在目录中的实例有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目录(http://library.cuhk.edu.hk/screens/cat2_cht.html), 可按资料类型(书、刊等)、语言、出版日期、馆藏地、主题等进一步限定检索。

分面展示方式的优点是,在查询者提供最初的检索词之后,只需要在显示的词中点选,即可找到最切合自己要求的结果,避免了一般二次检索时由于所用检索词与系统用词不匹配而找不到结果的情况。

以目前的元数据方案,可以限定的元素有:生成日期(根据前四位年份)、发布机构、服务对象、关键词(主题、分类、体裁等)、信息类型等。作为一站式门户,位置关键词(信息适用的地域范围)尤其需要作为一个分面。

篇5: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一是工作总结很“实”,既肯定成绩又指出问题。报告对2011年工作的总结客观实在,给人以信心。报告从8个方面回顾了2011年的工作,用一系列数据反映了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成绩不夸大,问题不缩小,多用事实说话,多用数字说话,感觉非常实在。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95亿元,财

政收入完成18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1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43元。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均圆满完成。这些显著成就,是在积极应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及时有效处置多个突发事件,面对诸多不利因素的特殊背景下取得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奠定了基础,增添了后劲,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做好今年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报告》指出的问题也非常实在,如产业结构单一,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进展不快,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都符合当前形势,一针见血,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我们确实需要在破解这些问题上狠下功夫。

二是目标定位很“高”,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市政府敢于自加压力,高树目标,提出的发展目标定位都很高。如提出GDP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等,所有预期目标增速基本都超过了15%。在工作安排上,《报告》提出“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基调,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坚持以招商引资为着力点,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把今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讲的十分清楚、非常到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比如,《报告》还提出了“六个必须”,对工作要求很高,进一步让大家看到了市政府先行先

试的勇气,扩大开放的胆气,项目建设的力度,产业转型的决心,改善民生的信心。打好全年工作的号角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三是工作安排力度很“强”,既整体推进又重点突破。《报告》用20页的篇幅和八方面工作对全年的工作做了非常科学、非常有力的安排,既跳起摸高又切实可行,既有目标任务又有具体路径,既有总体要求又有具体措施。特别是在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一是坚持以煤为基,把煤炭产业作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支撑,继续大力推进煤炭产业新型化,在煤层气、煤化工、电力等三大产业上要新上一大批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好项目,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二是积极壮大非资源类优势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旅游文化业等领域新上一大批以富士康、沃尔玛国内知名企业领衔的新兴产业,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增强活力。三是着力推进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的水、电、路、气、暖、网等各项基础设施,积极引进和培育各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做大做强本土企业,争取打造一批营业收入过10亿、50亿、100亿的旗舰企业。充分彰显了市政府大投入、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胆略和气魄,描绘出了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大提高、发展方式大转变、城市竞争力大提升的美好蓝图。

四是自身建设要求很“严”,既切合实际又激励奋进。

市政府着眼于特殊时期的特殊使命,从“坚持抓好学习,努力提升素质;坚持依法行政,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求真务实,狠抓工作落实;坚持廉洁高效,严格监督考核”四个方面,以硬邦邦的“四个坚持”对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要求,对各级政府的各项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说,《报告》要求“要大力倡导创造性、创新性、创意性工作”,“要比激情看干劲,比创新看方法,比作风看落实,比一流看成绩”,“请给我结果”,“三只看三不听”等,都是新时期下新的要求。可以说,这些要求非常严格,充分体现了市政府求大作为、谋大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仅是当前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后政府工作的努力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了这四点,就一定能够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政府,成为有所作为的政府,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这个《报告》为我们描绘了2012年的壮丽蓝图,结合@@实际,我认为,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报告,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落实:

一、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先行先试是转型发展的灵魂,是最大的政策。当前,我市既是转型综改试验区,又是扩权强县试点市,我们必须用好这个大平台、大政策,在抢抓机遇上快人一拍,在争先占道上先人一步,在拼搏奋斗上强人一筹。我们把今年确定为城市建设年、项目攻坚年、园区突破年,就是要以敢闯敢为的胆识、有力有效的举措,推动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在思想观念上,要摆脱政府依赖、煤炭依

赖,突破常规思维,走出传统定势,敢于想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在体制机制上,凡是政策法律没有明文禁止,都可以大胆尝试;凡是有利于@@发展的事情,都要放手去干;凡是外地加快发展的成功经验,都要积极引用。在发展环境上,要形成鲜明的用人导向和激励机制,鼓励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巨大活力竞相迸发,放手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在@@大地充分涌动,以更大的胸襟和担当,营造支持干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鞭策后进的良好氛围。

二、敢行敢试,解放思想。我们要跳出@@研究@@,跳出@@谋划@@,对以往的一些思路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完善和丰富,走出一条符合@@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积极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破除小进则满、看摊守本的保守意识,敢为人先、敢

于突破,不为成绩所累、不为视野所限、不为定势所困、不为经验所惑;要创新体制机制,放手让一切资源、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活力充分迸发,让一切有利于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要创优发展环境,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明开放、大气大度,让@@成为人才高地、投资洼地、宜居宝地、创业福地。

三、会行会试,打造“六城”。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紧干几件具有标志性的大事,探索具有示范效应的“@@”牌政策。一是在打造工贸强城方面,要突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这个主题,夯实煤炭这个基础,加大开工复产力度,使煤

炭资源整合成果最大限度转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 力;要突出“项目落地年”这一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 设力度;二是在打造农业亮城方面,要打好农业农村工作这 场硬仗,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在打造开放尚城方面,要实施好特色魅力城市建设这个 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力争一年一 个新亮点,一年一个新变化;四是在打造文化名城方面。要 充分挖掘、开发我市的厚重文化和悠久历史,一手抓文化事 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全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实现资 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质变、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的迈进。五 是在打造宜居绿城方面。要大力推进“生态兴市”战略,重 点抓好“增绿、减能、节排、治污”,积极创建省级园林城 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六是在打造幸福新城方面。要抓好改善 民生这个根本,着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工程和医疗提质工 程,办好惠及群众的实事好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抓好 安全生产和信访稳定工作,努力为党的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 的社会环境。

四、快行快试,狠抓落实。要大兴求真务实、狠抓落实 快行快试,狠抓落实。之风,凡是已经看准的事,就要抢占先机、早抓快干;凡是 定下来的事,就要持之以恒、紧抓不放;对吃不透、把不准 的问题,要坚持实践标准、允许边看边干。要全面加强和改 进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提升队伍素质,切实发挥好各 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在今

年我们必须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作为加快 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准,以项目的大推 进、大突破,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今年我们提出实 施“十大工业、十大矿井、十大农业、十大服务业、十大

篇6: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言材料

两会期间学习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材料2007-02-08 09:25:58

两会期间学习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

你们好!

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我的观点是:无论是去年还是过去的十五期间,政府所采取的抓手扎实有效,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欢欣鼓舞,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中肯实在,对今年及十一五的目标规划切实可行,又鼓舞人心,报告的行文又不拖沓冗长,短短的一万多字囊括了全县人民所关心的方方面面,也体现了政府领导班子工作效能高,工作作风实,全县

人民会感谢你们的,从而会加倍的支持和拥护你们。

我是来自教育一线的代表,现就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内容谈一下我的一点看法。

我想谈的主题是:做实做强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技工人才。

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提高人民素质、提升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许多发达国家,各类职业学校培养的中高级技术人才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数相当,甚至超过高等院校学生数。国发⒉号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

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须为社会输送多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我县来讲,每年得向社会输送⒋千左右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而在这一数字背后隐含着一系列的问题: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与我县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不相协调;企业中好多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从外地引进的人才,本地的一些初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是高中毕业生不是无用武之地,而是无才可用,在就业中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对于初中毕业生的去向选择,家长们普遍看好普通高中,对中等职业教育抱怀疑态度,即使子女知识学习能力欠佳,但动手操作能力极强,多数家长也情愿花钱买读普高,尽管攻读大学的希望很渺茫,问题就在于他们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不信任,这种情况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春季招生和提前招生时更为明显;即使是在中考后,同样是就读职高或中专的,毕业生流失现象很常见;就读期间,因为

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中途辍学的也为数不少……。

以上这些问题是不是意味着我县中等职业教育失败了,是否意味着政府对职业教育忽视了呢?这倒未必。回首十五期间,在原有基础上,我县政府投入亿多巨资扩建职教中心,花大力合并职教中心和工业学校,从规模和结构上,提供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平台,其后,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思路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均在其中;几年来,通过上下努力,职业教育还是取得了较大发展,比以前有了改善,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培养出来了一定数量的各类管理型、技术型人才,为企业输送了一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不过,就我县目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势头来看,现行职业教育已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就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为此,我县职业教育改革是势在必

行,充分学习并领会国务院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结合我县实际,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提升职业教育品位,真正办好老百姓信得过的职业教育,花香自有蜜蜂来,职业教育也就红红火火了。就此,我想谈几点看法:

首先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对社会各界的宣传,加深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消除百姓对职业教育的误解。

其次职业教育要贯彻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宗旨加快生产服务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高职教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坚持就业导向,积极推动计划培养转向市场驱动,从传统的升学导向转向就业导向,加强对职校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实践技

能的培养,促进职教与生产实践、职教与社会服务的密切联系;重视教育中的实践和实训环节,每所职业学校,乃至每个专业,均有定点企业或单位作为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的基地,定点培训、定向培养、定员培养,协调好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学校、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要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树立职业教育在社会人士中良好的形象,要提升学校的品位,设施固然重要,但一流的师资更为必要,须加强对职业学校的培训力度,而职业学校的教师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既有对教师文化素质上的要求,更有对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相当高的标准,因而,职业学校的教师得身先士卒,抓住任何机会去实践,去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体验(当然,这机会得由学校或相应的主管部门提供),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提高理论水平,为社会培养真正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同时,职业学校也可向社会聘请高级技工来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切实加强职业学校的各方面管理,从严治教,规范办学,创新举措,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高级技工,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我县经济发展再上台阶提供人力后盾,也为初中毕业生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充分开发学生的技能潜能,真正实施家长满意工程。

听说今年相关局办领导将重点调研我县的职业教育,我希望以此为契机,能促进我县职业教育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办好受社会普遍看好的职业教育。

上一篇:煤矿如何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下一篇:坏老师,好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