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4-04-30

大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共6篇)

篇1:大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

农村大班额背景下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前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开始由数量规模的扩张转轨到质量内涵的提升。针对目前农村大班额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模式僵化、效率低下的现状,探究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在仔细分析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构建了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探究出《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关键词: 农村 大班额 小学教学 高效课堂 策略研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学校的发展开始由数量规模的扩张转轨到质量内涵的提升,要求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成为必然。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改变的前提正要求课题组能清醒的、准确的分析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认清了问题的根源,才能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不够生动,学生提不起兴趣

在社会大发展的今天,农村在职教师年龄普遍较大,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由于在职教师自身年龄、教学年份的累积、职业倦怠期的到来及人脉的日益稳固,教师对职业的激情明显不如刚踏入工作的年轻教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学习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是建构“情境导入——自主探究一一合作交流——展示优化——拓展延伸”高效课堂模式的依据。针对农村大班额背景下,要想实现这一理论构想是对教师组织能力的考验,且大班额背景下组织此类活动,也不见得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经验的农村教师便依旧按照原本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因此,在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农村大龄在职教师课堂普遍存在课堂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问题。

(二)农村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感悟不充分

根据课题组的调研观察,在大班额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任务有可能随时被意外事件干扰,进而影响教学进度及学生课堂思想感情的进展。加之,农村在职教师年龄普遍偏大,课堂讲解过程中容易出现讲解过多的情况。介于此,在短短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真正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感悟课堂教学内容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一味倾听教师讲解,无暇对讲解内容进行深刻的思考,一旦课堂教学结束,学生只能靠死记硬背来理解所学内容,并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点。

(三)大班额背景下农村教师一味灌输,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教学任务及教学达标等任务的压迫,教师在教学中不免出现盲目追赶教学进度的情况,此刻,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进度的完成情况上,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并掌握所学内容;农村大班额背景下,教师自身根本无暇顾及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没有真正考察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农村教师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创新,忽视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味求新求异,讲究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成功经验。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教学时,教师容易陷入过分追求形式上求新求异的误区。尤其是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容易插入不恰当的动态图片和声音,分散学生注意力,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反而令学生受到新鲜事物的吸引而不利于教学;其实,传统教学中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延续的成功经验,例如合理而有序的板书,精炼而有感染性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小黑板的巧妙运用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教学中不可忽略的成功经验。根据教研组的调查研究,目前农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而抛弃了传统的成功经验。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结合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使课堂教学更加精炼。

(五)农村教师挤占副科学习时间,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一些班级每周上9节数学课,远超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每周4节,挤占了音、体、美、劳等课的时间,加重了学生学习负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改变农村大班额背景下课堂教学现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六)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学生知识掌握

课题组调查情况显示,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没有认识到知识在孩子人生道理中起到的关键决定性作用,另外,农村家长眼光普遍短浅,不能对学生的学习予以适时合理的指导,一味盲目实施打骂教育,反而激起学生的叛逆心理,令农村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陷入僵局。

(七)隔代抚养,学生心理问题严重

在课题组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学生家长大部分都已外出务工多年,学生由其爷爷等抚养,且据课题组的深入了解,隔代抚养过程中,一位老人甚至抚养三四名学生,这样的压力哪是老年人能受得了的?况且,老人由于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对儿女的情感纠葛等问题影响老人,老人无法悉心耐心的抚养学生。以致学生上课分心、思想包袱大等现象时有发生。农村教师在大班额的情况下,难免不能准确适时的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导致某些学生成绩下滑,却苦于找不着具体原因。这些也是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

针对以上课题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只有准确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成因,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提升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育提供可借鉴、可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由于国家取消了中师生的免费培养,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教师人数偏少,导致有的学校,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有的学校30岁以下年轻教师基本没有。老教师教了几十年书,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但思想已成定势,很难接受新鲜事物。有的老教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年轻人的事。而年轻教师人数少,由于老教师多,负面影响大,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的氛围,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阻大极大。2.农村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认识不到位。部分农村教师认为改革只是形式,并无实质变化;有的甚至认为这是上面领导作秀,觉得他们并不了解教学的实情,针对很多上级领导提出的指示,应付了事;有些教师担心按课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放下就难收拢,因此,外边课堂教学改革热火朝天,他们依然涛声依旧。

3.教案与作业批改的检查只重数量而轻质量。没有对教师教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检查,部分学校要求教师教案均为手写,并要求一定的课时。这样就导致很多教师应付了事,除了日常工作外,教师忙于手写教案,无暇顾及班级管理及对文本的充分理解。没有备好课,怎么上好课呢?更谈不上高效率了。

(二)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1.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少。由于迎接上级检查,以及行政工作、其他工作导致领导没有及时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现状,指导力度不大。2.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力度不够。有些学校对在职教师专业方面的培训根本没有进行,有且只停留在应付上级检查。

3.教师队伍不稳定。系统的知识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就小学习作题而言,人人都会做,但进行教学就不是人人都行的了。不参加专业化培训,就不利于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在调查中发现,有些数学教师参加了数学培训,回到学校却要改教语文,而参加语文培训的却来教数学,有的连小学六年中系统的数学知识都不清楚,怎么能教好数学?有效教学都做不到,怎能要求高效呢?

(三)农村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用书解读肤浅

1.教师没有认真、细致地进行教学设计,不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进度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案。在课题组组织的巡回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老教师,仍然采用传统低级生硬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对所教科目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形成符合时代特点、学生特点、教材特点的教学方案。

2.农村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能力低,无法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用书的说明和建议,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有些教师连《新课程标准》见都没见过,怎谈得上理解?更谈不上实践了。

(四)农村教师与家长沟通不充分,没有教会家长适当教养方法

农村教师在请家长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将积压心中已久的怨气发泄到学生家长身上,这时,本就对学生束手无策的家长更觉得委屈。而教师在和家长的沟通中也没能及时的教导家长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养方式,于是,学生在学校及家庭中该犯的错仍照犯,请家长这一行为根本没有起到效果。而有些家长甚至年轻家长,一来学校就将教育学生的任务全权推卸到教师身上,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沟通紧张,造成不良效果,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问题,更有甚者反而激化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

三、形成科学的农村大班额背景下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课题组经历长时间反复的研究及对相关资料的整合运用,终于探索并形成了《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学习目标评价

学习目标是教师表述准确、具体、操作性强、围绕学习目标组织的教学。学习目标的确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并能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学习,教师最后一定要紧扣目标总结归纳,使学生真正理解本节所学需要达到的思想情感或技能。1.教师要学会研究课堂导入技巧,课堂导入要设计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2.教师适时的解释学习目标。让学生真正明确本节课具体要求是什么和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有层次性。

3.课堂教学要紧扣学习目标,教学条理清楚。

(二)学生行为评价

1.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激起,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有强烈的求知欲,精神振奋。

2.课堂上学生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是否积极合作、敢于质疑、主动探究。

3.课堂上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体现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

4.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参与,学生能相互交流知识学习体会,交流情感,在获取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能力。

(三)教师行为评价

1.针对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为学生和课本之间的纽带;能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和学生一起学习、合作、探究、交流。

2.课堂上能始终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恰当具体,有激励性和鼓励性,营造良好的班风。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语言准确简练,板书合理,示范操作规范,点拨到位。

3.能够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所提出的问题要恰到好处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能启发学生思考,并能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4.根据教学内容和大班额的学生实际,恰当选择符合实际的教学手段,合理有效运用教学媒体。

5.教师在教学方法、班级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处理上要有高度的灵活性。教学有一定的风格。

(四)教学效果评价

1.课堂上能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基本上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2.教师在课堂上始终能保持情绪热情饱满;学生能从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对知识的渴望。

四、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我们在创建高效课堂时所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效课堂的整体推进急需一种合理有效的对策。结合农村本土传统教学的特点,在形成科学的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同时,经过课题组反复的讨论研究,终于整理出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改进学生的学习,跟进学生学习进度,强化学生学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自我检查的学习方法。当教师将批改过的试卷发给学生后,不要急于立马讲解答案,应由学生对照正确答案进行自我检查,在自我检查过程中,学生就能了解这些缺陷和难点,并根据教师的批语进行改正。当教师发现某个或某些问题被一部分学生或全班大多数答错时,可以立刻组织班级集体复习,并重新讲解这些测试题中运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当有些错误只存在于个别学生身上时,教师可对其采取专门的适时的辅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的增进一些外界刺激物或者取消一项学生厌恶的刺激,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大班额背景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生间接触多矛盾多、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等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建议教师采用生动的语言吸引感染学生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一种内在动机。通过强化物的强化,使学生遵守上课纪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工作等。从而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强化学生学习。

(二)建构了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集体备课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在岗的每位老师都充满激情。如果教师要想系统的掌握教材,把握新课程改革标准,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应用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只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当今新课改环境要求学生合作的同时,也要求我们教师合作探究教学方法,形成研讨的氛围,发挥集体作用,集体备课是教师合作研究有效教学方法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要想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在课前备课上下足功夫,发挥教师集体团结合作精神。在团结合作过程中,采取“11N1”的集体备课参考模式。开展1次实验性教学,1次集体公开交流研讨,N次教学设计改进,1次针对性的反思总结。经研究,该种集体备课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任何学科。

(三)培养一支真正的学习研讨型教师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农村学校,形成一支具有积极主动学习性的,热爱教育教研的在职教师,以所任具体科目的不同,分成两小组学习研讨型教师团队。小组团队针对所任科目进行定期学习研讨,争取一月内有针对性的研究出两节高效课堂教学案例。每月两小组教师团队,进行一次综合性交流研讨,并对研讨内容进行定时记录,争取每年均能针对一两个当下热门问题进行探讨,并形成文字性材料。

在成立学习研讨型教师团队的过程中,也应适时引入热爱教育科研事业的年轻教师,发挥年轻教师的特点,了解当下先进的教师培训资源及年轻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教育技能。同时,鼓励和外校外地教育人员建立跨校跨地区的研讨网络,增大学习研讨的范围,针对不同问题研究形成适用性更高的对策。

(四)增进家校互动,形成家长培训网络

现今网络技术已经涉及到部分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应引入相关技术人才,形成家校互动网络。及时和家长保持联系沟通交流学生在校表现情况,并对家长的教养方式提供参考意见,定期开展家长会和组织亲子活动,抵消部分农村在校生的心理阴影,使其回归快乐的童年生活。当学生真正无忧无虑时,他们在课堂上才会保持积极的注意力,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同时,随着家校互动的推进以及对农村家长潜移默化的教养方式的改变,给农村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毕竟,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学生的终身教师,因此改变农村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是课题组认为必须要大力执行实施的任务。良好的家校互动环境是学生保证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基础,也会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在课题组长时间的观察探讨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次观察分析了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分析,在深入剖析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教学问题存在的基础上。课题组又在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形成了高效课堂的评价标准,再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大班额背景下小学高效课堂的实施提出了对策。现今,部分对策已在学校内开展,并且收取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课题组提出的相关策略还是有一定存在价值的。

篇2:大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提出

一、课题的提出

1、提出和研究的背景:

现实背景:目前农村小学班级中,大班额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我们片区今年就有18个超过50人的大班额班级,其中有的班级甚至超过90人。如此大的班额大大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稍有不当,就营造不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从而给教师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学质量差,思想压力大,更重要是要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如有的教师在大班额的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多,就采取“专制”制或“权威”制,把学生当成只能接受管理的对象,教师给学生讲的道理、提的要求、定的目标、制定的制度,学生必须无条件服从,只能听不能问,信而不疑。长此以往,学生养成依赖思想,缺乏独立性、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反,有的教师在大班额的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多,无法做到管理细化,于是采取过分“民主”制,太信任学生,班集体的大小事都由学生做主,教师放手不管。这表面上看似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实则由于班集体太不“集中”也必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如此等等,都不是个别现象。而造成这种现状的根源在于:在大班额的管理上,教师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对“小学大班额的班级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

历史背景:从历史上看,长期教育投入不足是产生“大班额”的根本原因,师资不均衡是产生大班额的根本原因,一段时间的人口生育高峰是产生大班额的直接原因。教育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有创新意识的、能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建设者。学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阵地,而我们农村小学班额很大,班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关注学生发展这一块做得比较差。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班额的班级管理问题。为更科学的对小学大班额的班级进行更有效管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班集体,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研究农村小学大班额的班级管理也势在必行。

3、问题的研究现状: 就目前而言,对于大班额的班级管理研究,吉林省的扶余县蔡家沟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他们研究了大班额的管理怎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新县福和希望小学通过研究“以点带面,把大化小、化整为零”等,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系统化,经常化。河南省永城市第一小学也对大班额的班级管理作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国内外很多学校都认为大班额的班级管理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逐步着手研究相关的管理模式。

古蔺县水口镇庙林小学,是地处川南经济、信息相对较为落后的国家级贫困县古蔺山区的一所农村乡镇片区小学,现有12个教学班,师生近千人。经济的落后制约了教育的发展,信息的闭塞扼制了人才的培养,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关注不够。在强调教育“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成为社会、家长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学校学生人数一直以来较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上,多的有七八十人,如此大的班额,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如:安全、卫生、学习等方面都让老师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学校教学条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老师们只有认真研究班级管理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不需要唯命是从的建设者,需要的是有创新头脑的建设者。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这块阵地,从孩童时代开始,就要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参与能力等。但是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大班额的班级管理更是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大班额的班级管理寻条捷径,已经迫在眉睫。通过前段时间的研究,对学校的一些大班额采取了一定措施,如:大班额小班化管理、大班额小组化管理等,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而易见的效果,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意义

4、问题研究的价值: 大班额对于农村小学来说,不是在短时间就能消瘦下来的,但是大班额班级管理却是所有大班额班主任最头疼的事情,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所有大班额班主任日夜期盼的事情。在上级教育部门鼓励学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契机下,集我校教师的最大能力,找出解决大班额管理的最优办法,以供所有大班额班主任享用。为解决农村小学大班额的管理问题,对农村小学大班额管理的研究势在必行。

①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们的育人观念。

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启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能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发挥自身的潜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④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形成开放型的班级管理,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

5、问题研究的意义:

中国又一次人口生育高峰即将来临,人口又将大幅度增长,适龄入学儿童增多,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学校大班额的现象在较短的时间内无法消减。而历史以来,大班额的管理都存在诸多难题,有学生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学校管理的问题等。尤其是一切以教师说了算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了,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为解决大班额的管理难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研究农村小学大班额的班级管理势在必行。其次,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对教育理念的理解更深入,能透过教育的表象深入到教育的深层次理念,加快教师成长步伐,享受收获成功的快乐。

三、课题理论依据

2、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1)政策依据:

教育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理论依据:

①主题教育论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把符合社会和学生健康发展要求的教育影响,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培养他们的主体能力。自主管理要求学生把班级目标转化为个体目标,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集体管理,从而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集体与个体共同发展。

②动机激发论

动机激发论旨在创设一种每个人对达成集体目标作出努力的公开承诺的情境,其本质体现了一种人际关系相互作用,建立起积极的彼此依赖的关系。自主管理通过共同的班级目标、管理任务分工、角色分配与轮换、集体奖励等方式实现,是每个人都感到自己对班级的贡献是班级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从而牢牢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

③集体教育论

集体教育论的倡导者认为:集体教育的根本特点是将学生从原来的“班级消费者”转变为“公益劳动者”,每个学生在班级中从旁观者、消费者转变为积极参与集体的共同工作,起到了公益的作用和加强凝聚力的作用。每个人在班级承担一项任务,不管能力大小,都能为班级做出独特的贡献,通过集体教育来发展学生。由此可见,我们的自主管理模式与集体教育原理是一致的,它也是我们的理论依据之一。

④促进发展论 维果茨基、皮亚杰等促进发展论的倡导者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同伴相互作用得以促进的。维果茨基曾指出:“在儿童的发展中所有的高级心理机能都两次登台:“第一是作为集体活动、社会活动即作为心理间的机能;第二次是作为个体活动、作为儿童的内部思维方式、作为内部心理机能。”在“最近发展区”概念中,他强调教育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不仅表现在教师的教之中,同时也体现在与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合作之中,作为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结合的学生自主管理,通过学生内部的急诊、磋商、讨论、协调等方式,达成某个问题的共同意见与解决办法,是学生心理发展的社会关系渊源。

⑤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主体性及实践与交往的理论; ⑥皮亚杰关于学生内在主动性发展的论述; ⑦建构主义及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的相关理论;

⑧维果茨基的历史文化学说中关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论述; 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⑩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人的属性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论述;(3)实践依据:

由于地区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教育的投入不足,社会对学校关注不够,城乡教育差距教大。农村学校校点布局分散,办学规模小,条件差,师资弱,观念陈旧,区域内学校的发展也参差不齐,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极不相适应。教育均衡、优质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教育均衡是教育民主发展的追求目标,优质教育是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客观需要,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2006年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全四川省小学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75026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43.7℅,其中56——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24752和19190个,分别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4.4℅和11.2℅.“大班额”问题最突出的是县镇学校,其次是农村学校,最后是城市学校。2006年,全省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147580个,县镇、农村、城市所真比例分别为53.4℅、33.7℅、12.8℅.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未来社会需要大量的有创新意识的、能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的建设者,而需要惟命是从的建设者。学校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从培养惟命是从的人才转变为培养具有自主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我们农村小学班额很大,班级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关注学生发展这一块做得比较差。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班额的班级管理问题。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农村小学大班额的班级管理的研究的课题,此课题的研究迫在眉睫,否则,培养出来的人才就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研究的具体内容。

1、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

(1)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能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2)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启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能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发挥自身的潜能,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形成开放型的班级管理,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

2、可能有的创新点。

①针对农村学校的生源问题这一现实,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大班额的德育教育、养成教育等的方法。

②在实践中探索适合农村小学大班额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形成开放型的班级管理,为社会培养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

3、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①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育人观、价值观,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育人观,探索学校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做贡献

②学校教育是否成功,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跟上时代了,教师改变观念了,教师工作努力了,教师的教育方法更新了,并且把一切落实在行动上了,学校教育就只有成功,不会有失败。

③转变学校育人观,确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育人观,探索积极主动,有效生成的学校管理。学生正是学习的年龄,而学校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他们储备、充实精神食粮的地方。学校只有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灵活多变地管理,才能彰显校园活力。

④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班级管理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管理,激活学生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四)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 课题研究的方法:

1、事实调查法:调查大班额的管理状况以及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情况。

2、个案分析法:对个别大班额班级的管理现状进行单独分析研究。

3、对比研究法:①横向对比,对不同的班级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哪种管理方案更优越;②纵向对比,实验的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的对比研究,了解某种方案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4、理性思辨法: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与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的关系,及与班主任的教育理念、教育素养的关系。对研究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

5、经验总结法:总结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力求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互助性原则: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发挥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探讨,互相帮助。

3、过程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研究的过程,不能只关注结果。

4、实效性原则:以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通过研究,在问题解决中增强实效。

5、合作原则:发挥团体的力量,加强沟通,共同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难题。

6、促进性原则:通过研究,在于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实施步骤和措施

1、关注学生的发展

①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各学科课程要服务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

②关注学生的个性学习。关注学生的自主权。现代教育的特征就是发展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③关注学生的自主权。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把主动权归还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为了适应未来的生活而努力准备。

2、发现问题、设计方案、实践反思

在研究的过程中,在教育实践中,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再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实践、反思、总结、提升。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小切口”、“小现象”、“真问题”的原则,设计解决方案,增强教师开展大班额班级管理的研究积极性。

3、教师互动

教师之间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交流思想,交流经验,共同进步。课题研究的措施:

1、成立课题领导组 组长:冯支仁

副组长:张世福、陈崇美 课题组成员:许莉、王飞、梁德霞、王琴、黄欢、王雪琴、张慧、牟明才、冯玉飞、张忠义、王泽远

2、各班每两周召开一次班级民主生活会。

3、学校每月开展一次班级管理评比活动。

4、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管理经验交流。

5、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让教师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开阔视野,增强班级管理技能。

6、每年开展一次论文评选活动。

7、各课题组教师认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记载,每个阶段认真反思并做好记载,及时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8、设置子课题,让教师选择研究。参考子课题如下:

农村小学大班额小班化管理模式的研究(梁德霞)

农村小学大班额下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研究(牟明才)农村小学大班额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研究(冯玉飞)农村小学大班额班级“以点带面”管理模式的研究

农村小学大班额班级培养班级管理小助手的研究(王飞)农村小学大班额班级管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研究 农村小学大班额班级树状管理模式的研究

农村小学大班额下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方法的研究(张慧)农村小学大班额班级网状管理模式的研究

农村小学大班额下管理留守儿童的方法研究(许莉)农村小学大班额下管理智育后进生的研究(王泽远)农村小学大班额下管理德育后进生的研究(王琴)

农村小学大班额下管理个别生(或者灰色儿童)的研究(王雪琴)农村小学大班额下管理突出(特色)学生的研究 农村小学大班额下班级中偶发事件处理的技巧研究 农村小学大班额下高年级大龄学生青春期教育技巧研究 农村小学大班额下安全教育策略研究(王泽远)农村小学大班额下集体活动策略研究

六、实验过程成果

学校大班额班级管理进入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班级大事小事有人干,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干,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篇3:大班额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大班额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1]。在大班额教学中实施物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 教学班级学生人数过多

在大班额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 实验分组较多, 教师无暇顾及, 课堂秩序混乱, 探究效果较差。

2. 仪器短缺

在一般条件的学校, 普遍存在实验仪器设备不够, 实验设施简陋落后的问题, 给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大班额教学中的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

1. 合理分配探究小组, 培养骨干学生

要合理分配探究小组, 最好4人一组, 让每个小组成员在探究活动中轮流做组长、记录员、操作员和汇报员, 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各负其责, 人尽其才, 每人都有锻炼的机会, 从而达到生生互动, 共同发展的效果。

教师要培养一批自觉性高、组织能力强的骨干学生, 作为教师的助手, 分别安排在各个组内, 负责组织探究小组的各种活动, 教师随时可以通过这些骨干学生了解各小组活动进展情况和出现的问题, 以便及时统筹协调, 有效推进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2. 用多种形式开展物理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除实验探究外还有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理论探究等[2]。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探究可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但不论用哪种方式, 只要能将物理学的方法和思想渗透其中, 都能达到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案例一:查阅阿基米德的有关资料

教师:阿基米德原理我们认识完了, 老师列出了关于阿基米德的几个问题, 每个实验小组选择两个问题, 课后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渠道进行查询, 在下次课上汇报。

(板书)

(1) 阿基米德简介;

(2) 阿基米德的故事;

(3) 阿基米德的名言;

(4) 阿基米德还有什么重大贡献。

在正式上课之前, 用五六分钟时间让一至两个小组在班上汇报, 既能让全班学生分享他们的成果, 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二:调查一个家庭的用电情况

教师:以每个实验小组为单位, 按问题要求进行调查。

(板书)

(1) 你家里常用哪些用电器, 它们的功率各是多少?

(2) 你家上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电费合多少钱?

(3) 谈谈自己家是怎样节约用电的。

以小组为单位, 组长负责组织调查总结讨论会, 每个小组成员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 让记录员记录并写出调查报告, 由汇报员在班上汇报。

通过这种简单的调查过程, 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做事, 学会总结和反思, 又能使学生深入认识电功、电功率概念, 掌握电功、电功率的一些简单计算方法。

3. 让学生自制教具和开放实验室

仪器短缺问题可用自制教具和开放实验室两种方法来弥补。学生自己能做的仪器, 尽量让学生自己在探究小组内组织制作。

案例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杠杆的平衡条件”这节课之前, 教师就先布置学生做一些准备:下次课我们要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各探究小组准备一把直尺、一卷透明胶布、十个相同的硬币和一段细线。

上课的时候, 教师通过复习和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杠杆平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学生完成猜想与假设后, 进行如下问答。

教师:上次课布置你们准备的器材准备好了吗?学生:准备好了。

教师: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怎样利用我们准备的这些器材进行探究。

学生:把细线拴在直尺的中间, 用手提着。

学生:把硬币贴在透明胶布上, 再把透明胶布贴在直尺上当做悬挂物。

教师:要想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应该怎样挂物体?学生:左边挂一串, 右边挂一串。

教师:实验中怎样改变力和力臂?

学生:改变硬币的个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 改变透明胶布贴在直尺上的位置可以改变力臂。

教师:实验需要记录哪几个量?请同学们设计好表格以便记录, 下面各组进行实验探究。

……

直尺、细线、透明胶布和硬币都是学生容易找到的东西, 让学生自己准备器材, 他们会很有成就感, 而且不用担心损坏仪器, 做实验时没有压力。

案例二: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在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一节课之前, 教师先布置学生做好准备:下次课我们要认识光的直线传播, 请各探究小组准备一节蚊香、一个无色透明玻璃杯、一个激光手电筒。

上课时教师通过学生见过的关于光的传播实例和图片让学生回答光是怎样传播的。

教师:早晨太阳从窗缝或者门缝射入房间时, 我们看到光线是怎样的?

学生:是直的。

教师:朝阳射向树林时光线是怎样的?

学生:是直的。

教师:在空气中激光笔射出的光线是怎样的?

学生:是直的。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光通过的路径都是直的呢?现在各组用上次课布置你们准备的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先在杯中装半杯水, 用激光手电筒照射水, 看看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

学生:是直的。

教师:将蚊香点燃, 用玻璃杯罩上, 在杯内的烟雾不均匀时, 用激光手电筒照射杯内, 再看看光传播的路径是怎样的?

学生:是弯曲的。

……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路径是弯曲的, 这就能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果要用到像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一些学生不易制作的短缺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时, 应该开放实验室, 让学生以组为单位, 用课外时间到实验室里进行探究。

案例三: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师: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 我们认识到了一段电路上的电流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有关, 跟这段电路的电阻有关, 那么通过一段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成什么关系呢?

学生: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学生: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教师:我们通过科学实验来进行探究, 请1, 3, 5, 7组的同学为我们设计一下这个探究实验;2, 4, 6, 8组的同学思考一下这个实验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并把需要的表格设计出来。

教师:请1, 3, 5, 7组各派一人到讲台上把你们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黑板上;请2, 4, 6, 8组各派一人把你们设计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教师:由于我们学校的实验器材数量少, 能摆出的仪器只有6套, 这个实验我们只能分成两个大组课后到实验室里去做, 现在我们先把探究所需的一些准备工作做了吧, 请同学们把实验所需的电路图和表格画好。我们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时, 学过用图像的方法来总结规律, 这个实验也要用到图像, 请同学们把图像设计出来并画好。下一次课我们来进行分析论证。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统一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设计表格和建立坐标几个环节, 实验过程由学生以组为单位课后到实验室完成。分析论证、评估与反思在下一节课完成。用开放实验室的方法可以弥补仪器短缺的问题。但是, 教师必须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组织好总结汇报、评估与反思环节。

虽然在组织大班额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很辛苦, 但教学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一种观念的转变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 但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定会逐步形成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亲身感悟,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探索创新式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2]刘凯进.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中几种观点的认识[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07 (2) :8-9.

篇4:大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大班额 小学科学教学 探究式教学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额教学已经成为了城市教学的主要特征,因为很多农民工的子弟都选择到城镇读书,所以导致了城镇学校的学生量较大,出现了大班额的情况。而对于小学生而言,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小学教学体系中所学的科目并不多,其中以语文、数学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学科,但是在众多的学科中有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科学学科。该门学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于科学知识有所认识。

一、大班额教学中科学教学的特点分析

对于大班额的教学体系而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因为大班额教学存在学生人数多、座位挤的情况,如果对课堂把握不好,就会出现课堂失控的情况。所以在对大班额学生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讲授科学课程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学生出现溜号的情况。大班额教学与普通班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作为科学课程的教师一定要学会把握课堂和掌握课堂,让学生在大班额的背景下更多的学习科学知识,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实现探究式教学

(一)合理地实施小组分配制

大班额的学生往往存在注意力分散、积极性不高,并且听课效率低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科学课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管理和引导。实行小组分配制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用于大班额教学。在上科学课程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层次均匀地划分。小组分配制对于大班额的学生而言具有很多的優点,其中最主要的优点就是锻炼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小组中经过互相之间的研究和讨论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教学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非常重要,这种教学体系非常适合大班额背景,不仅可以提升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率,还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建立一定的鼓励机制

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必要的鼓励机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促进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成绩。科学课程中往往有着很多有趣的内容,例如如何制作蒸馏水装置、宇宙中的星系、光学的知识等,这些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其他学科相比,科学课程具有更大的优势。教师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课程,应该设置一定的鼓励机制,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或者是上课时的学习态度等进行加分制,这种制度对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大班额的教学情况下,教师所设置的鼓励机制一定要符合大众群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具有加分机会,这样就会更加均衡地调控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课程教师一定要对一些内向的学生多提问,这样才不会让一些课堂上不爱发言的学生感到孤独。

(三)注意选择合适的领导者

大班额学生具有人数众多、学生个人素质多样化的特点,对于这种情况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课程教学。在对学生分配好小组之后,应该从小组学生中选择一位领导者,其作用就是带领小组学生们共同进行探究。由于大班额学生人数众多,如果单单凭借教师的引导思路去学习,往往会有一大部分学生出现思路衔接不上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如果科学课的教师能够在每一个小组中都选择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大家共同讨论就会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既让学生增强了自身的讨论意识,也促进了学生对于科学这一学科的认识。

(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

如今,很多教学体系都引入了科学的教学设备,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如果能够将信息化计算机设备引入到实际的教学中,将会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科学课的趣味性。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将科学课程中的一些实例通过大屏幕展现出来,这样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网络可以搜集到很多科学性的内容,大班额学生在这种多媒体设备教学体系中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避免溜号的情况出现。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身体的发育和生长期,该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就会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三、结束语

篇5:大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 要:本文针对在大班额环境下,面对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提出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全文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课堂语言分层、作业分层等方面来陈述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策略。希望在探究过程中找到适合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新课标所提出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由于城乡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师配备的差异,使大多数乡镇学生家长想尽一切方法将自己的子女送往县城学校就读,从而使班级的大额化;学生能力差异大。导致在具体数学实践中,尤其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数学教学目标难以落实。因此本人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以下是本人在实施过程中的几点策略。

1.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

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2.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与步骤

2.1学生分层

(1)按接受知识能力水平差异分层

通过从入学到期中测试这段时间的考查,将本班学生按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并结合入学和段考成绩等方面把学生再分为A、B、C三类。A类为竞赛组,这组学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类为提高组,这组学生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一般,但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类为基础组,这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本班共有78人,根据以上方案将学生进行分类,其中A类有25人,B类有30人,C类有23人。

(2)按不同组别进行座位分层

根据不同类别学生把教室座位分为三大组,每组三列,分别按“B、A、C”的方法进行按排座位。示意图如下:

这样的座位安排有利益“生生交流”和“一帮一”活动开展。A类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帮助C类学生,B类学生在练习有困难时可以请教A类学生,A类学生在指导B、C类学生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能力。

2.2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分层

结合课标要求对竞赛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对提高组学生,能理解课本例题,做一些简单的新题,能模仿课本例题,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对基础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原理、概念及运算。要求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例如在“平行四边判定”一节中,对C类学生要求能根据定理一步证明即得结果,对B类学生要求其中一个条件需一步证明才能得出。

(2)过程与方法分层

结合教学内容对C类学生,放低起点,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能学得进,跟得上。对B类学生,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类学生,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例如,《勾股定理》设计的课堂练习;1)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3)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4)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3和

4、则斜边上的高为多少?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3)对教学内容分层

数学知识是由数学问题构成的。因此课堂上善于把所授内容根据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一些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的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所设问题中要求各小题之间层次分明、拉开档次,由低到高且环环紧扣、步步升高。例如,在授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可设计以下几个不同问题:

要求C组学生解①②题,争取解③题;B组学生解①②③题;争取解④题;A组学生可以直接解③④题,这样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层解题、分层指导。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人人都能参与,差生也有用武之地。通过多层次的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发展,从而达到较高要求。

3.课堂语言分层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是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语言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

3.1课堂提问语言分层

在分层教学中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学生要使用不同的提示语言。对A类学生的提问语言可以围绕主题,放开了话题,让学生向深广方向发展,引导独立探索;对B类学生的提问要多用一些提示语言,围绕问题的答案切人主题;对C类学生的提问语言要求学生能回答“是或否”即可。例如在授“常量和变量”这节内容时,作如下设计问题:

“汽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

(1)若汽车行驶时间为1小时,则行驶里程为多少千米?

(2)若汽车行驶时间为2小时,则行驶里程为多少千米?

(3)若汽车行驶时间为3小时,则行驶里程为多少千米?„„”

对A类学生设计的问题是“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什么?”对B类学生设计的问题是“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行驶里程和行驶时间有什么关系?”对C类学生设计的问题是“通过上面的计算你是否发现行驶里程和行驶时间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3.2教学过程中衔接性语言分层

数学,对很多中学生来说,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面对繁杂的知识点,记起来感觉很困难,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最容易厌学,这就靠教师教学过程中衔接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B类学生要适当运用语言修辞技巧可以增添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使教学语言更生动。对C类学生最好能编成短小精悍的口诀、顺口溜等,便于记忆。例如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可以记为:完全平方公式可以总结为:“首平方,二倍首尾在中央,加上尾平方”;在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时候,可以总结为: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4.作业测试分层

A层次同学除了完成课本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层次同学的作业要掌握由浅入深的原则,除了完成课本上的所有题外,要注意同类型的题重复再练的过程;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课本上的A组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进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如在“19.2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我们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1)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2)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B层次同学要完成(1)至(3)题,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1)、(2)两题,总之,通过两年多对该教学方法的研究,我们体会到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是它仍不失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篇6:大班额教学策略的研究

相关问题的提出,研究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点问题,预计突破的难点,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课题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安排与人员分工、主要参考文献等。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学科教学历来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课堂教学而言,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对近几十年以来各自课堂教学教育进行全面考察,出台了一系列课程改革方针,并就问题解决、强调课堂效益、加强校校交流、学习教学思想方法、培养自信心等进行国际性学术探论,成为国际课堂教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在此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在深入思考和研究改革问题。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在与课程改革携手走过的今天,转身回望,反思课改历程,有喜也有忧。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然而,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师资少、办学条件有限、班额大的问题在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尤其在中原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大班额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然存在。即使在课改实验区也有不少教师普遍认为新课程的理念是先进的,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尤其在大班额教学背景下,似乎新课程的理念难以落实。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2、大班额教学现状及原因(1)受大班额制约,教师难以实施课改。课改主阵地是课堂,课改有效实施者是广大一线教师,课改受益者是千万学生。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主要靠教师在课堂中去实践,而课堂班额过大,学生在课堂上锻炼和展示自己的人均机会就要减少。这显然与新课改精神相矛盾。

(2)班额过大,影响教师设计作业、批改作业。班额大,学生多,每次设计作业无论是题型还是数量都关系到教师工作负担。如,拓展变化设计多了,教师批改费神;每人多做一题,那么教师批改量就增加不少。所以,大班额教师一般都低要求设计和批改作业,因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3)班额过大,学困生相对增加。教师往往因工作负担重、精力有限,而无暇更多地关注到他们。补缺补差不到位,导致学困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差,久而久之使学困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上述三个方面,是目前大班额学校在实施课改进程中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为了在大班额中实施好课改,让大班额学生人人在课改过程中受益即参与教学全过程,合作探究,极力展示自我,让自己的知识和创新意识得到提高,特提出本课题。通过探索实践,促进新课题背景下大班额教学从无模式可循到有模式可循,从旧的教学模式向新的教学模式转变。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新课标下大班额教学的研究”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人才打好基础。

4、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的需要。以往那种采用同一教材、统一要求、单一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实践能力的提高; “农村中学大班额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5、我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凸显不足:一是办学场所较好、硬件设施足但班级学生多,课堂教学效率低。二是生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农民子女多,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不好。三是家长家教意识淡薄,学生家长都是以打工、经商为主,大部分忙于生计,对子女的学习无暇顾及,家庭教育重视不够。面对这样的状况,学校要发展,必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就必须探索适合于所有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因此,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学大班额课堂高效教学研究就成了我校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学的基本理论。如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基本管理、学校管理及教育评价方式等等。

2、国内外教育的最新思想动态。诸如创新、个性教育、和谐课堂、管理方法理论等等。

3、教育家和名师观点。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思想、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管理班级的教育思想及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有效教学十大丛书》等等。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课题决定在我校各学科教师及七、八年级学生中进行研究。以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组为主,七(1)、七(2)、八(3)班、八(4)班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为对照班。研究者将按照研究计划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观察、分析、综合等实践活动。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教师教研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效果的体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2)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3)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研”和“教”的内涵,以及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目标是:通过研究实践,探索出解决大班额与新课程改革之间矛盾的方法。使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课堂教学中人人有参与的机会,人人有被老师同学关注或展示个性的机会。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教学模式,学习模式。

1、加强高效课堂教学建设,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形成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

3、通过本课题研究,制定出符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的制度,为学校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提供参照。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有效路径,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老年教师二次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通过该课题研究,主要期望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大班额教师授课模式与方法的改进;

(2)大班额学生如何在课堂中展示自我的机会与方法;(3)教师驾驭大班额的能力与技巧,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4)大班额可操作性评价方式。

六、课题研究及应用原则

1、研究原则

(1)科学性;(2)实践性;(3)普适性;(4)创新性。

2、运用原则

(1)目的性;(2)动态性;(3)功能性;(4)趣味性。

七、研究步骤和措施

1、学习动员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明确实验目的,收集、整理资料,汇集成册;查阅文献,了解高效教学方面的理论;调查分析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形成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要求全体教师利用假期深入学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理论,正确理解和把握高效课堂教学规律及其基本方法,认真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不同学科“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明确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领会高效教学的精神实质。

2、实验推进阶段(2008年6月——2009年12月)

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展教师培训。按照制定的研究方案,开展实质性研究工作。每学期开学做好课题开展的计划,学期末进行课题小结;对高效教学研究的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方案。

确立实验班进行高效教学实验,实验班的统考科目任课老师必须采用高效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余各班任课老师也可参与高效教学实验。

(1)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全景式评价,根据学生特点构建学习小组;

(2)实验班级进行高效教学课堂实践,实验领导小组成员分组观课指导。

(3)安排进行高效教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全体教师参与听、评课,教研室组织召开阶段性总结会。教师在自己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不同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总结实施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研讨改进措施,形成可在全校推广的教学模式。

3、课题总结提高、普及推广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5月):课题组教师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性思考,形成一定的高效教学模式,推出成功的课例,撰写有较高价值的论文、调研报告或经验总结。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高效教学”的成果模式,表彰“高效课堂教学能手”,开展“高效教学”优秀课例评比、优秀教学方案设计和论文评选活动。在全校范围内推广“高效教学” 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基础

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及参加者中,即有已具备20多年教龄的教师,又有已具备一定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研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近几年的科研工作中,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既有论文获奖,又有著作问世。主要参加者中还有一批刚接受了新的教育理论的年轻大学生,他们理念新,储备的知识新,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是课题组的中坚力量。

上一篇:初中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下一篇:子洲县马蹄沟九年一贯制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