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2024-05-09

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精选8篇)

篇1: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涛雒中心初中 李胜洁

八月十五日听了曾翠琼教授的关于课堂教学提问技巧的讲座,真得感触颇深,字字句句道出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学生问题的一些困惑,从中学到了一些颇有高度的理论知识。

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一直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的传统教学,把英语纯粹当作评议知识来讲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已转向思维教学,因而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作为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而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课堂提问包含着教师的提问、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应答和教师对学生应答的反应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提问是最重要的,它是整个问答过程中的第一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所采用的技巧和策略对师生间能否相互交流,问答活动能否正常进行下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提问首先要让学生做出应答反应。因此,教师在提问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提问前可适当保持一定时间的沉默,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通过手势、音调、音量的变化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的态度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老师应采取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进行提问,而不是用强制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进行提问。

3.如果教师自问自答的目的不是为了承前启后或是作为引言来导入新的授课内容的话,教师最好不要自问自答。若代替学生回答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4.提问后教师要保持沉默,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一些教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从心理上害怕课堂的沉默,往往容易用自己的回答来打破这种沉默,这样做使学生没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又怎样来回答问题呢?

5.有意识地指名让学生对提问进行回答。这种定向的回答必须是建立在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而并非随意指定任何学生。

6.一般在提出问题后不要重复自己的问题。因为在重复问题时,往往词语上会发生微小的变化,导致与开始所提的问题的意思不能保持完全一致,容易使学生的思考中断或引起思维混乱。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它真得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去认真研究一番,以便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课堂教学,使之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篇2: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ァ∫弧⑻嵛实哪康囊明确

教师要考虑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什么,思考和认识什么,形成何种能力或品质等等。如果教师提问缺乏目的性,无的放矢,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那么,通过提问应达到哪些目的呢?

1.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本课的特点,知道学生的兴趣和疑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以便达到掌握课本内容和获取知识的目的。

2.引起学习动机,唤发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始之时,教师若用一个有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使学生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让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去分析、比较、综合和评价教材中的重要问题。

二、良好问题的设计

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实现各种教学目的,还要向学生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

1.问题的类型

(1)认知记忆性问题。我们所提问的问题相当大一部分是认知记忆性问题。这类问题便于学生学习,有助于提高认知水平。

(2)推理性问题。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知识,根据环境、情节,去推理下面所要说的内容。

(3)拓展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师生脱离课本展开想象,尽情发挥。这样极易引起学生兴趣,又会开阔他们的思路。

2.良好问题的特征

(1)问题的范围要具体。若问题的范围太广,学生就不知从何入手。如果一个问题中涉及到多个问题,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造成混淆。

(2)问题的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异同、指出关系、判断是非,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教科书。

(3)遵循启发性原则。这要求教师切实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通过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提问题要具有点化作用,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去领悟,然后领会所学知识的深意。这一原则在讲述阅读理解题时最为适用。

(4)好的问题必须与教学目的相适宜。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如果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提高一些综合性的抽象问题就是最适宜的。

三、掌握提问的技巧

1.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照顾到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有时可采取连锁提问法,就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按座位前后、左右顺序回答,接着就“Next one, next one …”地轮下去,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对差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起很大作用,也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但对成绩好的同学,可将问题的难度增大,以促进其迅速发展。

(3)尽量用较直观、形象的提问法。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这样做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接受效果。

(4)让学生大胆设问,或教师回答,或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和学生通过互换角色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2.提问的诱导策略

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教师应帮助、诱导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具体做法可用以下步骤和策略。

(1)提示。有时候,学生可能回答不了,或仅仅提供问题的部分答案,需要教师进一步提示,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答案。

(2)重新措词。如果学生未能听懂问题,较为妥当的策略是用一种他们能够懂得的形式重新措词。学生误解了的问题,教师不应批评。

(3)补充问题。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或不全面,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来帮助他们澄清思路,给他们一个全面的答案。

(4)鼓励学生预测答案。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冒然回答,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篇3:物理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实验活动几乎贯穿于每一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利用实验现象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例如, 在讲《静电现象》这一节时, 为了把这一节抽象知识形象化, 让学生激发起探求的需要, 我向学生展示了几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 (做此实验要求当时天气要干燥) , 提问:哪个同学能把蓬松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做这一件简单的事, 我让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操作, 结果发现每位同学都事与愿违, 他们发现绳子不仅没有被聚拢在一起, 反而比刚才更蓬松了, 且越用力捻蓬松得越厉害, 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 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这样的问题不要教师开口, 学生就已经开始思索了。再如, 讲大气压强时, 用覆杯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这样的实验现象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 学生看完后自然而然地就在思索:为什么水和纸板不会掉下来呢?物理教学中很多问题都可采用这样的引问方式, 这样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借用学生的错例追问, 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百分之百的正确率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错答、漏答是常有的, 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善于把握情势, 迅速准确地选择出可以加以利用的错例, 这是对课堂自然生成的一种资源的利用, 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比直接提问要好得多。例如, 讲二力平衡时, 学生对细绳悬吊重物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三种情形下拉力与重力的关系的分析常出现这样的错误, 认为静止时两力相等, 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 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样的错误出现时, 教师不能简单地评判正误, 这时可追问:匀速上升、匀速下降的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否在改变?运动状态不变的物体应受什么样的力作用?在这一系列的追问下, 学生自然就认识了原先的错误, 而且印象会非常深刻。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还要敢于放手, 引导学生辩问。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教学手段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在课堂提问这个问题上也要贯彻这一理念。我们不能因为课时紧而束缚自己的手脚, 更不能因为这种方式难于掌控而放弃尝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看, 这种方法无疑是高效的。例如, 在讲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时, 我就先抛出第一个问题:找一个力的平衡力或者找它的相互作用力时, 首选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快就会形成争论, 争论的范围越大, 参与的人数越多, 效果就越好。再如, 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时, 由于刚接触电路, 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水平还很低, 如何区分串、并联电路呢?同样采用学生辩问的方式效果会比较理想。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辨别串、并联电路你认为什么方法最行之有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 我们选择一些有针对的例题让学生展示他的辨识方法, 看是否真的行之有效, 是不是有遗漏之处, 通过实践检验并加以改进, 评判与改进的过程就是一个辩问的过程, 最后形成一个正确的看法。这种方法当然要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要好得多。

另外, 教师还应注意, 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 以至担心自己的回答会令老师不满意, 会招来同学们的讥笑, 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 要有一种亲和力, 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 才能学生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顾虑, 走近老师, 放飞自己的思维,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令你满意不满意, 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 应充满激情, 充满赏识, 充满期待。同时教师还应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 巧妙地因势诱导, 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篇4:物理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活动几乎贯穿于每一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利用实验现象因势利导地提出问题。例如,在讲《静电现象》这一节时,为了把这一节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激发起探求的需要,我向学生展示了几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做此实验要求当时天气要干燥),提问:哪个同学能把蓬松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举手要求做这一件简单的事,我让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操作,结果发现每位同学都事与愿违,他们发现绳子不仅没有被聚拢在一起,反而比刚才更蓬松了,且越用力捻蓬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这样的问题不要教师开口,学生就已经开始思索了。再如,讲大气压强时,用覆杯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这样的实验现象大大出乎学生的意料,学生看完后自然而然地就在思索:为什么水和纸板不会掉下来呢?物理教学中很多问题都可采用这样的引问方式,这样的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善于借用学生的错例追问,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百分之百的正确率是不可能的、不现实的。错答、漏答是常有的,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把握情势,迅速准确地选择出可以加以利用的错例,这是对课堂自然生成的一种资源的利用,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比直接提问要好得多。例如,讲二力平衡时,学生对细绳悬吊重物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三种情形下拉力与重力的关系的分析常出现这样的错误,认为静止时两力相等,匀速上升时拉力大于重力,匀速下降时拉力小于重力。这样的错误出现时,教师不能简单地评判正误,这时可追问:匀速上升、匀速下降的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是否在改变?运动状态不变的物体应受什么样的力作用?在这一系列的追问下,学生自然就认识了原先的错误,而且印象会非常深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辩问。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教学手段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课堂提问这个问题上也要贯彻这一理念。我们不能因为课时紧而束缚自己的手脚,更不能因为这种方式难于掌控而放弃尝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看,这种方法无疑是高效的。例如,在讲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时,我就先抛出第一个问题:找一个力的平衡力或者找它的相互作用力时,首选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很快就会形成争论,争论的范围越大,参与的人数越多,效果就越好。再如,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时,由于刚接触电路,学生对电路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如何区分串、并联电路呢?同样采用学生辩问的方式效果会比较理想。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辨别串、并联电路你认为什么方法最行之有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我们选择一些有针对的例题让学生展示他的辨识方法,看是否真的行之有效,是不是有遗漏之处,通过实践检验并加以改进,评判与改进的过程就是一个辩问的过程,最后形成一个正确的看法。这种方法当然要比教师直接讲给学生要好得多。

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提问应是平等的对话。居高临下的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距离感,以至担心自己的回答会令老师不满意,会招来同学们的讥笑,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自己语言措词及语气、语态,要有一种亲和力,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才能学生生进行平等的思想交流。学生也才会放开一切思想顾虑,走近老师,放飞自己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提问中无论学生的回答令你满意不满意,都应尽量避免言语的刺伤、态度的轻慢,应充满激情,充满赏识,充满期待。同时教师还应耐心倾听和接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巧妙地因势诱导,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

总之,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将会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人文的魅力。

篇5: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方启美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精心设计,紧抓提问点(1)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个学生不容易回答的悬念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例如:金老师在教学“烙饼问题”时,她首先把问题呈现给大家:“妈妈给一家三口每人烙一张饼,家里的一只平底锅每次最多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要三分钟,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师:“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是什么意思? 生:烙饼用的时间要尽可能短。

师:要使烙的时间尽可能短,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要充分利用“每次最多能烙两张饼”这一条件。尽可能不要让锅空出来。

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启发引导的作用,你看,每个同学都忙着拿出事先准备的圆形纸片开始烙饼了。

又如:王老师在上“比较分数大小”时,刚上课他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猪八戒分西瓜”,唐僧师徒来到火焰山下,他们口渴难耐,孙悟空去找来一个大西瓜,猪八戒自告奋勇来分西瓜,他说:“我少吃点分二分之一,悟空多吃点分三分之一,师傅吃得最多分四分之一。”王老师提问了,“究竟谁吃得多?”我们等一下来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这个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拥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做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探索新知。

(2)抓住知识的疑难点提问

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特别要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疑问。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着他们的错误认真分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周老师在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对于同一平面图形中两条直线的情况进行分类时,有的学生只看表象,把没有延长,看似不相交的也分在不相交一类,这时老师请学生回忆什么是直线?(可以无限延长)那你还有什么要修改的吗?学生立即把两条直线都延长后再重新分类,得到准确的分类结果。(3)抓住思维的发散点提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并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例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三位数减去另外一个三位数等于129,我首先告诉学生这道题有多种答案,要求他们多想几种,有意识开展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

2、精心设计,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不能轻易提问。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提问启发,切中要害、循循善诱是关键。哪些地方学生容易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在疑惑?如何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如:朱老师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在探究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让学生首先想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形状和正方形最接近?它的面积又是怎样计算的?接着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因为这几个问题带有较强的启发性,所以能够探究出方法的学生很多,并且基本上都能完整地讲述探究的过程。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问题的设计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景设计,应分层次。如概念的理解、例题的要求、练习的完成都具体分层次。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有步骤地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坡度发展,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时,我首先训练学生会找中间问题,使两步计算的问题变成两道一步计算的题。有一道练习题“男生有22人,女生有21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要求学生先找到中间问题,并提出问题“全班共有多少人?”这样降低了这类题的难度,学生自然也就会解决它们了。

4、精心研究,面向全体

课堂教学面临几十个人,有时一个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往往有几个。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爱好。由于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因此课堂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面向全体。课堂提问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课堂提问设计以中上等学生为基础,兼顾优生和差生。无论哪个班,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课堂提问时,中等生回答的机会多一些。因此,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使中等生经过思考后能够回答出来,即“跳一跳,摘苹果”。为了适合优生、差生的特殊需要,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向优生提出,将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差生提出。有的老师将一个中等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向差生提出,然后中等生总结,这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篇6: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于济秦

《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读书心得

于济秦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使用最多的师生互动手段。教师如何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艺术,也是课堂最为普遍的一种师生交流方式。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反馈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掌握好提问的艺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于最佳的状态,从而促使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这学期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我便利用这次机会,走进图书馆,好好地为自己进行充电。在认真拜读了《教师课堂提问艺术与技巧》这本书后,我觉得深受启发。

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包括我在内,不注重提问的艺术性,过于简单。比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之类的提问,好像是在引导学生,但是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另外有些老师提问超出学生认识范围,问题过难,抑制了学生的热情和信心。还有些教师不善于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疏于引导,导致学生思维水平难以提高。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艺术,教师要把握提问的“度”、识记和对象。那么,要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这本书的作者通过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从“课堂教学,贵在引导”、“课堂提问、贵在启发”、“驾驭语言,幽默教学”、“巧设问题,启迪智慧”、“课堂评价,优化教法”、“课堂收束,完善教法”这六个大方面,向我展现了课堂提问的众多艺术形式,将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首先,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注意在课上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时刻处于轻松自如的情绪中,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其次,课堂的提问问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设计,问题要巧妙合理。构思巧妙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去发现,从而获得知识。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审时度势,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从而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篇7: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来源网络

论文导读::大量无效提问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战略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分层提问。论文关键词:问题的深浅,无效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分层提问,创设情境提问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知识看作一种过程,它除了关心所传授的知识的数量外,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重视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情境的创设,乃是现代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我在多年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很有必要对“问题”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思想品德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

1、违背适度原则,问题太浅或太深,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所提问题浅是指没有“认知冲突”,没有一定程度的“思考困惑”,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但反过来如果问题过于复杂,深奥,学生又会无所适从,这样的提问也没有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而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在初三教学中,复习到“关于公平与正义”这一专题时,教师提问:“同学们,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公平正义的认识?”结果很多学生都联系自已生活中的事来谈,如“我自习课没讲几句话就被老师批评,而其它同学讲了很多话老师都没说,这是不公平的……”这种提问就过于肤浅问题的深浅,容易让学生对公平的理解停留在琐碎小事上,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另一种提问是:“请同学们结合我国的重大时政分析国家哪些举措是公平正义的体现?”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认识以及国家重大时政的分析,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个提问的范围太广,学生一时很难具体回答,教室里出现了冷场现象。教师不妨这样引导提问:“你们现在还需要交学杂费吗?国家为什么要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这个问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不落于俗套,有一定理论高度,有讨论价值,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真正明确了公平与正义这一主题。

2、提问过多,大量无效提问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过多,就会占去学生阅读、练习的时间,使学习的环节不能相连;另一方面教师抛给了学生一串问题,但他们还要关注教学进度,就很难给学生思考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就会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夹生的、肤浅的。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节时,有老师从上课起就开始挨个提问学生生活中经历过什么挫折,如何应对,一节课下来提问了近三分之二的学生,但每个学生都只是蜻蜒点水,一带而过。为了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又要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认为精心设计三个问题即可:①什么是挫折?②说一说你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③今后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想一想要怎样面对?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这三个问题,既可承上启下,巩固前一节课“少年能自强”,为下一节课“挫折面前也从容”打下基础,又可以给学生充分时间来体验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发表论文。

二、思想品德课堂提问的技巧

1、战略上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有些老师害怕课堂提问出现冷场,耽误课堂时间,总是提问好学生,希望课堂提问顺利进行。岂不知,这样做,热了少数,冷了多数。教学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要做到这一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设计课堂提问时要选择能够鼓励全体(或大多数)学生参与的问题;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分解成一系列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小问题;对较容易的问题可以指定非自愿者来回答;留心学生的非语言暗示,如困惑的表情,似举非举的手势等;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

2、战术上要区别对待,分层提问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遵循《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要区别对待,分层次,有选择的向学生提问,以保护学生自尊、增强自信为目标。如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这一知识点时,假如让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为什么自负自卑者所追求的目标必然失败呢?”则很容易出现冷场的现象,以致挫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的深浅,使他们的心里蒙着“自己是差生,必然失败”的阴影。反之,如果向学习好、脑子反应快的同学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肤浅,如“你的自制力与小学一、二年级的同学相比,是不是有了提高?”这样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究。因此,政治课的提问应该分层次,这样既可减轻学生认识的负担,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获得成功的体会。

3、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问激趣

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直接提问与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的间接提问相比,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促进思维大不相同,后者的有效性明显优于前者。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包含一定情感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而产生共鸣。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能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首先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一类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人物或事物,另一类是近期发生在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直观材料、轶闻趣事,或提供新闻、社会热点等情境,巧设悬念,设计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例如讲九年级《科教兴国战略》一课时,可根据世博会、亚运会的情境设计问题。

篇8:课堂提问策略与技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对策措施

一、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必要性

数学是一门激发学生探究思维的学科,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有效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学生这一能力的锻炼.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思索的热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初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定型,是进行探究思维锻炼的良好时期,所以说,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技巧与策略问题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有效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几点对策措施

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节奏的把握者、环境的创造者,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有效提问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问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初中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有效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一)把握好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度”

1. 把握好课堂提问问题的难易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度同学生的心理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难度较大,就会使学生丧失回答的信心与欲望,而如果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则会使学生对这些简单问题不屑于回答.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初中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思维能力出发,使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 掌握好课堂提问问题的层次度

在初中数学教师中,并不是说不能进行难度较大问题的讨论.而是可以采取有步骤、有层次的方式来进行难度较大问题的探讨,把那些学生不能一步想到的问题分成多个层次,逐步加深思索的难度.但是,在进行这一“度”的把握时要注意各个层级之间的平稳过渡问题,不仅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逐渐深入,而且不能限制住学生的思维.

3. 分布好课堂讨论问题的密度

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的密度太大,就会使学生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疲劳并产生厌恶情绪;如果提问的密度较小的话,就会使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减少,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及评估,也无助于教师对学生情绪的控制.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密度应当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将课堂提问这一形式的运用达到较好的效果.

4. 选择好课堂讨论问题的角度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应当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不同层面出发,同时应当注意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如新学知识同已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等.这就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进行问题讨论角度的精心筛选与布置,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与分析,从而达到整个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迁移的教学目的.

(二)关注课堂提问中的五个“点”

1. 课堂提问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

所谓学生的兴趣点,指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进行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可以这样提问:一张厚度为0.083毫米的白纸,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多少?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计算方法.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考之情.

2. 课堂提问时要关注所讲知识的难点与重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要问到要害处、重难点处.

3. 课堂提问时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关注学生思维的发散点,就是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将一个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设问,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探求不同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课堂提问时要关注知识的聚合点

所谓知识的聚合点,是指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在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时围绕聚合点来展开,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地掌握知识.

5. 课堂提问时要关注知识的模糊点

所谓知识的模糊点,就是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自身教学的经验,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模糊的地方来设计提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明辨是非,防止产生错误的认识,克服思维定式的影响.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部分的论述与分析可以看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这些提问策略,从而实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凤梅.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低效现象及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5).

[2]邹木春.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之“十度”[J].科技创新导报,2009(11).

[3]郭华,赵玉洁.数学课上的“提问”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04).

上一篇:守望幸福满分作文下一篇: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