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随笔

2024-05-22

感恩随笔(共14篇)

篇1:感恩随笔

感恩过去,感恩自己生活随笔

时间过的很快,离第一次失业6年了,当我一遍又一遍的细数着那些零星的记忆,致使感恩那一段沉重的过往,让我从此不会轻易相信永远。

无法遗忘那厌恶的环境,车间那热火朝天的景象,有的只是那些忙碌到手脚并用的工人,当时的我无助的厌恶着那一切,那时的工厂老板正当辉煌,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因为一次小事,把我大骂一场,他认为我没钱没能力,没胆量,不跟着我姨父在他厂里工作我还能干什么去,所以他骂的肆无忌惮,我当时的内心是无助的,极度崩溃的`我容忍不了这样的欺辱,最终还是在那里抛弃了我所有的心伤,因为是闹得如此不愉快,那几千的工资自然是到现在还没给我,就这样,我也是弄的措手不及,我没钱,我不能向家里求助,我不敢,我也不甘,唯一给我帮助的就是我姨和姨父了,离开那里的一年里我过的很艰辛,我甚至有一段时间穷的早餐都不敢吃,但是当我想起工厂的那段经历时,我会忠告自己,不管怎样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努力,让曾经所有笑话自己,看不起自己的人在未来的时间里对我刮目相看,给过去的自己一个交代。

6年里,我觉得我很努力,现在的工作也很顺心,工资远远是那时的三倍。我一直坚信,生活给予我挫折的同时,也赐予了我坚强,我也就有了另一种阅历,感恩所有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没有你们也没有现在坚强独立的我,感恩过去,感恩自己,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我会继续努力!

篇2:感恩随笔

同学们:

这个星期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母亲节,我们除了完成语文作业外,还要留一项特殊的作业,那就是做一件让妈妈开心的事,星期天的日记就详细记录这一件事情。星期一我们选几篇好的日记班里读读。同学们,好好加油!

星期一上午,我批改日记时发现了好几篇优秀的日记,特别是薛弈成,他在日记中写到:

5月10日星期六雨

今天,我想,明天就是母亲节了,我也没什么礼物送给妈妈,不如就写一首诗送给妈妈吧。啊,我花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终于写出来了。望着自己写的这首诗,我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不是在做梦吧,我能写诗啦!

5月11日星期日多云

今天是母亲节,妈妈看了我的诗,脸上露出了幸福、满意的笑容。我看到妈妈的笑容,心里也觉得像吃了蜜一样甜。啊,我永远忘不了今年的母亲节!

看到了薛弈成的日记,我也挺开心,我们班都出“诗人”啦,心里想,先不管他诗的内容怎样,单看他能有此想法,就已经很了不起啦,对,放大孩子的优点,于是我在他的日记本上得了这样的批语:你真了不起!你是咱们班第一位小诗人啦!

课间,我把薛弈成叫来问:“你给妈妈写诗啦?”

薛弈成腼腆的点点头,说:“嗯,写了。”

“那你拿来我看看。”

薛弈成开心地跑出去,一会儿拿来一个语文本递给我,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妈妈的爱

--薛弈成

妈妈像个天使

心里每时每刻都有我

我知道

妈妈有多爱我

我知道

妈妈的爱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我还知道

妈妈是孩子在世界上最最重要的人

看到薛弈成的诗,我很为他骄傲,一个二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东西,真的已经很了不起啦。我拍拍他的肩膀说:“下午上语文课,你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读读你的诗吧。”

星期一下午,薛弈成走上讲台读了他的诗,同学们热烈为他鼓掌。

星期二,我又看到了薛弈成幸福、快乐的文字:

5月13日星期二晴

今天,白老师让我上讲台给同学们读我的诗,那时候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因为我这是第一次上台,所以心里既兴奋又紧张。读完诗后,同学们都为我热烈鼓掌。今天我觉得真开心!

感恩母亲节,我和孩子们收获的何止是一份份感动呢?

篇3:感恩谁:三种感恩观

关键词:感恩,施恩,感恩观

近年来人们基于感恩的缺失, 重点研究了感恩教育的内涵、意义、现状, 以及青少年感恩意识缺失及其原因等;对于感恩, 人们研究过感恩的内涵与实质、感恩的价值与意义、感恩的内容与范围、感恩的层次与过程、感恩的动力和原因等, 而对于“感恩谁”这一感恩研究的基本问题没有人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感恩的对象问题似乎是一个没有异议的、不证自明的问题, 而实际上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对“感恩谁”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不同层次的感恩观。

一、感恩施恩者:狭义的感恩

一般认为, 感恩是受恩者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方便和恩惠由衷认可并试图予以回报的心理, 是施恩者施恩与受恩者感恩的有机统一, 是施恩者与受恩者之间的恩情互动。因为施恩者有恩于受恩者, 所以受恩者对施恩者感恩。感恩施恩者不仅具有内在的合理性, 而且被许多人认可。“对于‘我们要感恩什么?’的问题, 我的回答是一切值得我们感恩的人、事和物。只不过我们要感恩的是自己生活周围的人:那些帮助过我们、关心过我们、鼓舞过我们的人。”[1]中国人多强调狭义的感恩———感恩施恩者。“中国人的感恩存在于私人之间, 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账, 或者是晚辈对长辈养育之恩的觉悟, 或者是学生对老师的培育之恩, 或者是对施仁政、施德政统治者感恩戴德……它常常定位在施与者与被施与者的关系上, 至于不相干的人是否需要感恩, 则毫不相干, 因此在中国的一些传统思想中便有了‘各人自扫门前雪, 哪管他人瓦上霜’‘大路朝天, 各走一边’的思想。”[2]只感恩施恩者这种感恩观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共识性。

二、受恩者要施恩:广义的感恩

关于感恩是否包括受恩者的施恩问题, 没有人进行过专题的研究, 只是在有关文献中渗透着研究者对感恩与受恩者施恩关系的认识。

有一种观点认为, 感恩应该包括受恩者的施恩。李建兰明确提出感恩包括受恩者的施恩, 她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似乎过于简单, “它只是将‘感恩’定格于直接发生关系的施恩者与受恩者之间, 而忽视了对他人, 包括没有施恩于自己的其他人群或是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帮助”。感恩“不仅是回报有恩于自己的对象, 还包括广施恩惠于有需求的第三者, 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等”。[3]

在感恩教育的有关研究文献中, 一些研究者首先界定了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最早对感恩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她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4] (本文中的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下面不再赘述) 后来的一些研究者在关于感恩教育的界定中也使用了“施恩”一词。[5]如果说感恩教育的总目标是使人感恩, 而具体目标包括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 那么从总目标与具体目标之间的关系来看, 感恩是包括受恩者的施恩的。

部分研究者在描述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时同样强调了感恩包括受恩者的施恩。例如陶志琼博士认为:“……如何唤起人对感恩的心理需要?所有这些都是感恩教育的内容。”[6]“首先是知恩图报……其次是。当我们能够做到知恩图报时, 还当。”[7]丰根凤在描述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内容时指出要教会青少年知恩、感恩、报恩, 尽管她没有明确指出青少年要学会施恩, 但是在解释报恩时提出了要施恩:“报恩可以在力所能及和必要的时候‘回报’施恩者, 也可以报答、帮助他人和社会公众, 这对施恩者无疑是最大的报答。”[8]李建兰认为感恩教育包括认知层次、情感层次、实践层次, 而实践层次既包括报恩或回报, 又包括施恩, 并把“教育青少年善于施恩”作为感恩教育的环节之一。[9]

如果说不包括受恩者的施恩的感恩观是狭义的感恩观, 那么受恩者既感恩施恩者又施恩于其他人的感恩观就是广义的感恩观。

已有的关于广义的感恩的论述只是强调了要广施恩惠于没有施恩于自己的第三者, 达到整个社会的融洽与和谐, 对于受恩者为什么要施恩或者说受恩者施恩的动力机制问题并没有做出说明, 这是广义感恩观的缺陷和要解决的问题。而西方慈善文化给出了广义感恩的宗教解释。西方的慈善文化主要源自宗教, 基督教的“原罪说”“救赎说”使人相信人生而有罪, 每个人都要用一生的劳作和对他人的博爱为自己赎罪, 以求死后灵魂得到安宁和升入天堂。因此, 西方慈善文化就其根本是深受上帝及其创造物之恩的受恩者对上帝及其创造物的知恩、感恩、报恩, 西方慈善文化也就是感恩文化, 强调每个人既是感恩者又是感恩对象;报恩不限于受恩者对施恩者一对一的酬谢, 更多的是强调我帮你、你帮他、他帮别人的互助精神。由此我们可以判定:在西方文化中受恩者的施恩是感恩的应有之义。

三、感激伤害我们的人:泛义的感恩

感恩是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的感激与回报, 对自己有利的因素都是感恩的对象。感恩既是一种人际情感, 又可以是一种非人际情感。因此, 感恩的对象既可以是人, 也可以是人以外的事物。

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 即我们是否应当感恩伤害我们的人。人际行为复杂多样, 有些行为从动机到效果都是有利于受恩者的, 而有些行为属于动机不良, 甚至是危害他人的, 客观上却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例如, 某教师剥夺一学困生的考试权利, 却使该生因没有参加考试而免遭发生在考场上的意外人身伤害。对于这种动机与客观效果不一致的恩惠是否应该感恩, 有些人持赞成的观点:“感激伤害你的人, 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 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鞭打你的人, 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你该独立;感激绊倒你的人, 因为他强健了你的双腿;感激斥责你的人, 因为他提醒了你的缺点。”[10]这种观点认为只要给我们带来了客观的受益, 那么无论对方的动机是否善良、对方行为的性质是否错误, 都应该是一种恩惠, 我们都应该感激对方, 因为毕竟我们从中受益了。对于故意伤害我们的人也要感恩, 这种感恩观将感恩的对象范畴无限扩大, 要求我们感恩一切, 我们把这种感恩观称为泛义的感恩观。

感恩伤害我们的人, 这显然是一种客观效果决定论的观点, 笔者并不赞同。因为感恩不仅包括对施恩者的感激还包括回报施恩者, 照此推理的结果就显得荒唐可笑, 例如对于诈骗犯, 我们在与诈骗犯的交往中增长了智慧, 我们不仅要感激他而且要以某种方式来报答他, 如此行事, 我们岂不是是非不明了吗?对于感恩, 笔者认为, 只有他人的内在动机、外在行为及其客观效果一致, 都表现为一种有益于受恩者的恩惠, 我们才感恩。

参考文献

[1][4][6][7]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4 (4) .

[2]陈秀兰.感恩的缺失与感恩教育的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3][9]李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感恩教育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 2009.

[5]梁勤儒, 王燕芳, 陈昌龄, 等.丛飞事件的反思——从学生工作的角度谈高校的感恩教育[J].青年研究, 2006 (2) .

[8]丰根凤.关注学生的感恩教育[J].教学与管理, 2006 (27) .

篇4:感恩随笔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关于“真情”“爱心”的文章,已经对“感恩”有了铺垫性的认识,能够理解感恩的意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理解“感恩”的含义,写出真情实感;

2.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感恩的重要性,学会感恩;

2.写出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测试卷、歌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我们学过《真情回报》这一课,大家有什么看法?

师:对,真情一定能得到回报。我们一定要学会感恩。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有关“感恩”的随笔化作文课。

2.板书:感恩_______

二、调查问卷

1.教师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答卷。(问卷内容略)

2.教师小结:选A得10分,B得8分,C得5分,算算自己的得分,如果你的分数越高说明你的感恩意识强,分数越低说明你的感恩意识有待提高。

三、真情感受

1.师: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播放歌曲《感恩的心》,讲述感恩的真实故事。

故事内容: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爸爸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3.教师小结

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又怎能不常怀感恩之情呢?谁能说说你感恩谁?为什么感恩?怎么感恩?

四、说感恩

1.小组内说感恩,然后汇报交流。

2.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它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感恩所有对我们好的人。感恩可以用语言来表示,也可以付之于行动。请你们拿出笔记录一下你认为印象最深的感恩故事吧!

五、写感恩

写作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句子通顺、完整。

六、品感恩

学生读自己的作品,然后通过自评、组评、桌评的方式对作文进行评析。

七、改一改

师:请同学们按照刚才大家的建议,把自己的文章改得更美一些。

八、教师小结

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就会觉得每一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有意义的。如果我们曾感动于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声祝福,如果我们曾感动于羔羊跪乳、落红护花,那么,你的生活是多彩的,是幸福的。

篇5:感恩随笔

此次活动,由于受日程安排的限制,时间比较紧张。但是短短几天时间里,从几次和刘书记有限的交往中,能深切感受到刘书记的务实与诚恳。从这次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能看出镇委领导组织的精心与细心;从短短几天各个基层领导的办事效率上,能深深体会到镇委领导班子的团结与一致。这一切,我想都应该归功于平氏镇的领头人——刘启群书记,他务实的作风,他勤勉的精神,他诚恳的态度,都给了我们一行人非常良好的印象。

此次活动,也让我时隔多年有机会重返母校,在和学生近距离接触和交往中,能深深感受到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这些都是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们辛勤付出的结果。我的好几位老同学如今都已成为学校教育战线上的顶梁柱,有的甚至走上了领导岗位,这是可喜可贺。

此次活动,感谢组织方的精心安排,让我时隔多年又一次见到了恩师胡老师。胡老师如今年事已高,但精神饱满,尤其让我佩服的是,七十多岁高龄的老师,竟然紧跟时尚,掌握微信知识,实乃难能可贵。祝像胡老师这样的好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此次活动中,良子深深感到来自家乡父老乡亲那份热情洋溢的好客以及沉甸甸的爱,感动我的同时也感动了我的团队其他成员,他们都被家乡人的好客热情深深打动,也因此有了一次外人真实了解老家平氏人民的机会。

感谢陪同我一起的申老师和龙老师,特别是申老师的激情演讲,每一次都能打动每一个参与者,还要感谢两位在背后默默付出小韩和小张,谢谢你们!

感谢刘书记缜密安排,感谢安镇长的指导配合,感谢谦逊敬业的周副镇长,感谢热情好客的徐主任,感谢所有的镇委领导班子成员,感谢你们!

良子给老师深深鞠一躬,感谢胡老师当年的悉心栽培。

几千人的会场,家长和学生同时参加。

申老师精彩演讲引起学生和家长纷纷互动。

申老师给学生签名留念。

良子给学生签名留念。

当年的老同学,现在都已在社会工作岗位上担任不同的领导角色,良子也以你们为荣。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时光把仲夏深黛的绿色原野,由一个浓妆素抹的妙龄少女,变成了雍容华贵的少妇。在金黄色秋风的吹佛下,舞姿妩媚,撩人欲醉;粉黛飘香,散发诱人的芬芳。这是个收获的季节,它表示着绚丽与成熟。

作者|良子

篇6:感恩作文读书随笔

记得二年级时,老妈还在乡下小学教书。那天,天上下着大雪,我坐在教室里,欣赏着窗外的景色,白茫茫的一片,银装素裹,十分美丽。这时,放学的铃声响起,同学们都陆续被家长们接走了,只有我还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寂寞地等待着老妈的到来。

正当我认为老妈不会来,准备自己回家的时候,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是老妈!老妈对我说:“没赶上车,我来得有些迟了。”老妈的声音很低沉,语言中透出了疲劳。直到我们走回了家,我才惊讶地发现,老妈身上被树枝上的雨雪弄得湿淋淋的。我这才明白,老妈为了接我放学,不在意天气的寒冷。

还有一次。那时,最近考试的试卷发下来了,我考得很差。回到家,老妈问我:“这次考试成绩怎样?”“我我我”我的声音哽咽了。老妈愣了愣,随即明白了。她拉着我坐下来,然后拿起卷

子,帮我分析错误的原因。原来都是因为我太过粗心的毛病。老妈叹了叹气,说:“孩子,你一定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吸取这次的教训啊!”

篇7:感恩朋友随笔散文

今天下午带孩子去书店了,女儿一头扎进了儿童图书类区,而我呢,却无意间看到一本《感恩朋友》一直看到管理员催促她们要下班了,我们才不舍的离开。

感谢我身边每一位好友,谢谢你们的关心,自从开QQ空间以来,叶子得到了许多网友的关心和祝福,是你们让我在这里愉快的成长,开心的生活,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只要有网友知道了,就会每天的询问,问怎么样了,看到我不好的心情了,就会问,叶子怎么了?只要几天不在空间写东西了,就会有好多朋友给我留言,问这几天怎么啦?担心你呀!想念你呀!我每次都会被感动的流眼泪。在你们看来,一句平常的问候,但对我来说,就像雨中送伞,雪中送炭,叶子何德何能,能得到你们的关心,所以我要高分贝的喊出,叶子感谢网络,感谢QQ空间这个平台,是网络给我生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是QQ空间拉近了叶子和你们的心,你们每一个人就是叶子的亲人,叶子高兴的事情想和你们分享,伤心的事情也不放过你们,让你们陪我一起解决,开导我……

我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网络,感恩朋友,感恩大自然,每天,我怀着一颗感动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这几天我特有这种感受。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我相信,最温暖的日子来自寒冷,我更相信,最温暖其实是对寒冷的一种谅解。

我常常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感谢上苍的赋予,我感谢天,感谢地,感谢生命的存在,感谢阳光的照耀,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

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则可以沉淀许多的现实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的痛苦与烦恼,避免许多的悲剧与不幸,用感恩的心,面对现实中的每一天。就让我们在心中,为他人,也为自己,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微笑……

清晨,当欢快的小鸟把我从睡中唤醒,我推开窗户,放眼蓝蓝的天,绿绿的草,晶莹的露珠,清清爽爽的早晨,我感恩上天又给予我一个美好的一天。

入夜,夜幕中的天空繁星点点,我打开日记,用笨拙的笔描画着一天的生活感受,月光展露着温柔的笑容,四周笼罩着夜的温馨,我充满了感恩,感谢大地赋予的安宁。

朋友相聚,酒甜歌美,情浓意深,我感恩上苍,给了我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享受着朋友的温暖,生活的香醇,如歌的友情。

落叶在空中飘舞,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抚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赋予他的蓝天的感恩。

感恩的人,永远快乐!当今社会,人和人之间的身体距离很近,但心的距离则遥不可及,感谢朋友给了我友谊和支持,感谢周围所有的人给了我与他人交流勾通时的快乐;感谢生活所给予我的一切,虽然并不全都是美满和幸福;感谢天上所有的星,与我一起迎接每一个黎明和黄昏。感谢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使我的生命不再孤单,感谢鲜花的绽放,绿草的如茵,鸟儿的歌唱,让我拥有了美丽,充满生机的世界。

曾经在听一节教育课的时候,一位老师这样说过,度过严寒的人,才知道太阳的温暖,走过沙漠的人,才知道水的甘甜,没有经历这种苦难和磨难的人,怎么能够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没有经历过生死离别的人,不知道生命的可贵。

感谢日升,让我在白日的光辉中有明亮的心情;

感谢日落,让我在喧嚣疲惫过后有静夜可依。

感谢快乐,让我幸福地绽开笑容,在美好生活着;

感谢伤痛,让我学会了坚忍,也练就了我释怀生命之起落的本能;

感谢生活,让我在漫长岁月的季节里拈起生命的美丽;

感谢有你,尽管远隔千里,可你寒冬里也给我温暖的心怀;

感谢关怀,生命因你而多了充实与清新;

篇8:感恩节感恩

1怎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适时介绍西方文化?

2如何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地在教授英语的同时进行育人教育?

3结合当今家庭、社会呈现的新特点,如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案例描述

1教学内容及准备

本教学内容为河北版Learning English八年级第一学期Unit 3,Lesson 21:Happy Thanks-giv-ing。课文内容比较简单,全文不到100个单词,讲述在感恩节,Jenny到她爷爷、奶奶家做客,见面互相问候。如果就这样的内容设计成活动课,显然效果不好,达不到预定的目标。于是,在上课前三天,我布置学生上网找有关感恩节的材料,如感恩节的来历、感恩节的活动等等,并且思考自己在感恩节里最想感谢谁,怎么表达自己的谢意,下两节课展示。

2教学过程

“丁零零!”上课铃响后,学生们静静地等候着。(上课前一天,学校通知我上一节接待课,这时教室里坐着二三十位老师。)看得出孩子们有些紧张,为了让他们镇定下来,我微笑着对学生们说:“Today there’s a spe-cial activity.I have invited some respected guests to joinus.Let’s give them a warm welcome.”热烈的掌声,会心的微笑挂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像往常一样,首先是课前三分钟演讲。今天的演讲者是英文名为Kitty的小吴同学,她演讲的题目是:Ilove autumn.“I love autumn because my biahday is inautumn.and there are many festivals in autumn.Such asTeaehem’Day,Na-tional Day and Mid-autumn Festivaland so on.”这位学生的语音纯正,其他同学都被她动听的声音感染着。我说:“Thanks very much for Kitty’sbeautiful pronuncia-tion.Just flOW Kitty told us some fes-tivals.Do yOU re-member other festivals that you know?”

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记得的节日。最后,电脑屏幕定格在“Thanksgiving Day”。

然后,我打开课件的首页:“Thanksgiving and GiveThanks”。“Who can tell us the story 0f the first Thanks-giving?”话音刚落,很多小手举了起来,都在跃跃欲试。我环顾了一下,注意到平时很害羞、很腼腆的小莫也在期待着,于是我把机会给了小莫。她大方地走到前面,把一张3.5寸软盘放进电脑里,只见她自如地点击着鼠标,原来她在网上搜索到了有关感恩节来历的图片。看着图片,她娓娓道来……同学们对小莫精彩的发言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注意到小莫的脸涨红了。

“OK,people in differerent countries celebrate festi-vals in different ways. Do you know how to celebrateThanksgiving Day in Canada or in the United State?”

越来越多的学生要求展现搜索到的有关图片,大家都沉浸在感恩节的节日气氛中。

T:OK, who can tell me what is Thanksgiv-ing for?

(The students answered one by one.)

T:Do we have Thanksgiving Day in China?

Ss:No, we don't.

T:Well, we don't have Thanksgiving Day.Does it mean that we don't need to givethanks?

Ss:Of course not!

我把电脑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提示:

Give Thanks

(1)Please look at the questions and discusswith your friends:

—Who do you want mostly to say "THANKS" to?Why?

—As a student, what can yon do to give yourthanks?

(2)After disccussion, would you like to interviewsomeone?

(3)Let’s make a project of giving thanks.

这是“借题发挥”的环节。我设计任务,让学生讨论和采访,目的在于结合西方的节日,引导学生进行“感恩”的思考。学生们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后,进行了采访活动。

接下来是讨论如何对我们所爱的人表示感恩,学生们积极发言。最后有几位热爱唱歌的女孩子说,要给所爱的人献上一首歌曲:《感恩的心》。伴随着动听的歌声,优美的画面,孩子们深情地唱着,在她们的感染下,全班同学都加入这个行列。

45分钟很快过去,同学们意犹未尽,好像还有很多感谢的话没有说完。

3教学反思

(1)从整个过程来看,我认为基本达到了设计这堂课的目的。活动课的内容源于课本,又高于了课本。能够整合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堂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因势利导地在教授英语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

(3)活动课上出现了不少亮点,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很聪明的:通过合作,能运用IT技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丰富课堂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篇9:感恩随笔

的确,生活需要感恩,社会需要感恩,我们更需要懂的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人。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知道要躬身弯腰,便是属于前者;感受上苍懂得要抬头仰视,便是属于后者。因此,哪怕是比自己再弱小的人给予自己的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帮助,这样的人也是不敢轻视、不能忘记的。跪拜在教堂里的那些人,仰望着从教堂彩色的玻璃窗中洒进的阳光,是怀着感恩之情的,纵使我并不相信上帝的存在,但我总是被那种神情所感动。

恨多于爱的人,一般容易缺乏感恩之情。道理很简单,这样的人,往往惟我独尊,一切都是他对,他从来都没有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特别是指出他的错误弥补他闪失的帮助,他怎么会在意呢?不仅不会在意,而且还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帮助是多余,是当面让他下不来台呢。这样的人,心如冰硬板结的水泥地板,水是打不湿的,便也就难以再松软得能够钻出惊蛰的小虫来,鸣叫出哪怕再微弱的感恩之声来。

感恩不只是一种对生命馈赠的欣喜,也不只是对这一馈赠所给予的言辞的回馈;感恩是用一颗纯洁的心,去领受那付出背后的艰辛、希望、关爱和温情。

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湖南两姊妹在小时候一次落水,被一个好心人救起,那人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两姊妹和她们的父母觉得,生命是人家救的,却连一声感谢的话都没有对人家说,发誓一定要找到这个恩人。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父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方百计地寻找,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人,为的就是感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人感恩的时候,她们两人和那位恩人以及过路的人们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这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的行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人表示感恩。而感恩的那一瞬间,世界变得是多么的温馨美好。

感恩需要学习,从小开始,不再使幼小的心灵蒙上世俗的灰尘。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不忘恩负义;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谦虚本份;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多一份爱,少一份恨……

篇10:初二感恩随笔

夜晚寒风怒号,树枝上的也吓得瑟瑟发抖,地上的也吓得哗啦啦四处逃窜。不再有虫啼,不再有鸟鸣。人们蜷缩在温暖的被窝中,静静的期望着漆黑的夜快些过去,黎明快些到来。

迎来黎明的第一缕曙光,叶子静下来了。此时院中散满了树叶。这些的树叶织成了一张天然的地毯,静静铺在地上。抬头望望树,树梢上依稀的挂着几片叶子,在晨风中微微摇曳。

走出家门,惊奇的发现,马路上居然没有了凌乱的叶子。远远望去,在路的那头,一个模糊的身影,正一下一下的清扫着马路。

篇11:《感恩贵人》生活随笔

人活一世,一生中要交往许许多多的人,小时不入世俗,总想所谓的贵人一定是能呼风唤雨能给自己大富大贵的人,而今历练人生,沧桑四十载,不惑之年才领悟多多,明了什么是贵人,其实就是在生命的路途里每一个曾经给过我们帮助的平凡人!

少小时候,记得有一年刚刚分产到户,家里因为买了大队的磨面机,粜了所有的余粮以便筹钱,因此花光了所有的钱粮,祸不单行的是来年的麦子歉收,七口老小可谓是嗷嗷待哺,揭不开锅,更令人痛心的是遍寻无果,没有人愿意帮助我们,真应了那句话,穷在街头无人问,其中的辛酸不言而喻。最后幸有一位独居的老人好心借给我们八百斤粮食,才得以渡过难关。想起那段看着锅里吃饭的日子,我深深的认知了人世间的冷漠,也更懂得了民以食为天的真谛,也不难理解儿子摔了一次馒头我就让他饿了一整天的残酷和心痛,从此我不允许自己浪费一滴粮食!我用一生的感恩来回报哪一位老人,那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贵人,我感恩他!

第一次走出家门去闯荡,因为没有技术,在一个工地上被老板利用后无情地辞退,走在银川繁华的街头,我心神俱焚,一家老小在等我赚钱养活,而自己却没有一技之长,我只是一个因为父亲的突然离世而痛失学业的大孩子。无绪游走时,却偶遇一人,说老板办公室铺了地毯,门关不上了,心里有点犹豫不敢去,却奈不住他的急切和热情相邀,更可笑的是他说他找了半个城市才碰见我这个拿着工具的匠人,硬着头皮去了,还真把问题给解决了,不光收获了感谢的.话语,还收获了大大多于一天的工钱。我从那一刻觉得,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要相信自己,机会永远留给积极进取的人,只要我们不向厄运低头,这世界就会给我们拱手让路!一年后我成了小包工,有了自己的工人。那个偶遇的人,我早已记不清他的容貌,但我永远感激他,那是一个给了我人生激励的一个人,让我懂得了自信和坚强,我感谢他!

在另一次的人生低谷里,我因祖母和孩子的先后离去,一蹶不振,我告别了一段时间的风光和骄傲,我把自己如同那颗破碎的心一起蛰伏,我觉得再多的物质都改变不了人的命运,一次次的剧痛让我觉得钱是这世间最玷污人灵魂的东西,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不一定能改变什么。在两年的静坐中,我沉侵在自己的忧伤里,一心一意陪伴着一样伤心的爱妻,我希望用时间来淡忘一切。可想而知日子只会更加清贫。直至年关,时易腊月,大雪纷飞,我不知如何度过年关,却有一个人来找我干活,自己到大无所畏,生死由天,一口回绝,谁料他好言再三,非我不行,转念一想,这也许就是老天派来的贵人呀,真的是那样的,赚的钱足足过好了哪一个年。在他而言觉得是我帮了他,雪那么大,少有人愿意干,而他却不知,在我的心里他就是我命中的贵人,那是雪中送钱的贵人啊!

还有一个人,令我一生感恩,是我的一位远亲,祝母的姑表兄弟,在我最艰难的时刻,每每都会伸手相帮。记得有一次在祖母去世的前期,他说他替我准备一万元,但告诉我不能依靠他,自己能办到的事情一定要向前奔,那个钱是底线。令他欣慰的是我真的挺过了,但我永远感激他老人家的那句话,让我一生受益。人生需要的就是自强自立,只要我不低头,生活就会为我折首。我感恩他的话语激励着我前行。

细想想,人生中真有那么多的人令我感动,感恩,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无论是物,还是情,甚至于一句懂我心扉的话语,那都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缕阳光,一份恩泽 ,一分收获,也正因为那么多的人让我懂得了生活,懂得了感恩,懂得了无论多么聪明的人都必须真诚的活着,温情的爱着这个世界,因为我收获过那么多的真诚和感动,我应该庆幸才对,虽然命运是那么的多劫。

感恩贵人!感恩生活!真诚的活着,善待每一位有缘的路人,谁都有可能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篇12:感恩节前话感恩

从感恩节说起

万圣节刚刚过去,在西方,空气中开始弥漫起了节日的气氛,因为即将到来的感恩节,拉开了年底长达一个多月圣诞元旦欢庆时节的序幕,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与中国人过春节一样,开始采购和置办“年货”和装饰品。

谈到感恩节,自然不得不谈谈感恩节的美食,尽管鲜美多汁而又绵软可口的火鸡是如今感恩节庆祝活动当中的主菜,但在美国人的祖先于新大陆过头一个感恩节的餐桌上,火鸡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代表性菜肴。

1621年,当普利茅斯的英国殖民者与万帕诺亚格印第安人(Wampanoag Indians,北美印第安人阿尔琴族一部落, 后移居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南部)庆祝头一个感恩节时,他们狼吞虎咽的食品要丰富得多,而不仅是火鸡。由于当时龙虾、鹅、鸭子、海豹、美洲鳗和鳕鱼都很丰饶,这些东西极有可能是第一个感恩节的主要菜肴。历史学家只能确定有两种食品出现在那一年秋天的感恩节菜单上——鹿肉和野鸟。如果我们不能肯定火鸡曾出现在头一个感恩节盛宴上的话,那火鸡又怎样成了如今感恩节的主要“吉祥物”呢?

在西方,感恩节的意义不亚于中国的“春节”,阖家团聚的温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派对绝对是少不了的,但是很遗憾的是,在现代人快捷、忙碌的“消费主义”影响下,对于许多普通美国人来说,感恩节代表着“吃”与“玩”,一大家子人“放松”与“休息”的一天,再联想到我们戏谑语言中的“元宵节”、“粽子节”、“月饼节”、“饺子节”,从这个角度来说,节日的形式化是商业社会的必然,是不分东方西方的。

任何节日,表现为仪式、聚会和美食,而往深层次走,就是精神力量的体现了,感恩节的英文是Thank Giving Day,在这一天,人们会对家人以及周围的人们道出一声“谢谢”,不仅仅是这个节日的标志,更是巩固和传播他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充满人性光辉和温暖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感染每一位节日的体验者,起到加深对西方传统文化理解,消除文化间隔阂,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的。

总之,一个节日,最重要的在于其精神意义,失去了精神的节日同普通的周末又有什么分别呢?希望我们都能够关注精神,心存感恩与敬畏。

家宴回归

感恩节来了,在当下商业化的社会中,西方的节日总是伴随着消费而生,却往往忽视了节日本身的实在内涵。

几千年的历史,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对天地自然的敬畏自不必言,但是很多人忘了,我们的先辈,对于食物也十分尊重与敬畏,否则,怎会有皇帝春天在社稷坛的劝农亲耕?怎会有西方人们餐前的祷告?西方人的感恩节,东方人的春节,人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在岁末年初的这一天,全家团聚,向天地虔诚的祷告,感谢自然的恩赐。

基于节日的仪式感,人们会盛装出席属于这个节日的家宴,华服美器、丝竹管弦,用来衬托的,不止是盘中美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互动,宴席也好,食物也好,寄托的,是人与人的互助与感恩,一如当初登上美国新大陆的清教徒,惊喜的发现,在这个陌生的大陆上,一群陌生而友好的印第安人,为他们送来了急需的粮食,为了纪念,感恩节这一天,每个美国人都会对身边的人诚挚的道一声:“谢谢。”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为常见的感恩表达,便是请客吃饭。用最值得敬畏,值得尊重的食物,来表达自己的诚意与友谊,何等真诚?回馈对方的同时,何尝不是回馈自己?

作为餐饮人,我常常痛心于人们在商业化的路上走得太快,却遗忘了本该坚守的一些东西,比如对生命的尊重,对食物的尊重,于是,浪费来了,垃圾食品来了,转基因食品来了,有毒食品来了……人们之间的信任,需要用我们的尊重来确立。

在传统的商务消费与公务宴请增长逐渐放缓,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对于高端家宴消费的意识却在逐渐增强,人们都在讨论今年的“餐饮寒冬”,但我却认为,相比以往粗放型的快餐、奢华两极分化的餐饮格局,谁能够把握住家宴市场,谁才会在未来的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王子厨房”为什么取名为厨房而非餐厅?

其实很简单,厨房在家中,而餐厅在家外,其实每一位食客,都是家人眼中的王子或者公主,他们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慰藉,从美食出发,延展于客人对服务、环境、氛围的体验,又回归于美食,我们希望打造的,是尊贵家宴的氛围,继续延续家宴中特有的感恩与回馈,为此,我们特别注意食材的新鲜、环保和无公害与服务的细致性。

总之,心中有王子,便是生活中的王子。

篇13:写给感恩的随笔

其次感谢华翱,感谢夏总,相识与,合作于,这期间感谢您对我的赏识,感谢您给我的机会,感谢一路走来给我的支持。您是一个有格局,有梦想,有行动的领导者,我相信您一定可以实现自已的目标,感谢所有的一切,如果人生有很多三岔路口,我希望我们都可以微笑面对,感谢您的理解,也感谢您的鼓励。今后我们大家都会越来越好,加油!为有目标,有方向的人儿。

感谢朋友,感谢我身边所有关心我,给我帮助的朋友。你们是烦躁生活中的清风,是单调生活中的芳香。感谢在我工作中碰到问题,给我方法的朋友,感谢在我小忧郁上来时,陪伴我说话开导的小姐妹。感谢认识很多年,虽只偶有联络,但聊起天时,仍能无话不谈,仍能倾耳倾听的朋友。感谢朋友圈有些不认识,却时常给你点赞的朋友,这并非是一种无聊的举动。感谢所以我认识的,认识我的朋友,世界这么大,能相识就是一种缘分,我很感谢这所有的相遇。希望我们都可以活出自已。

感谢挫折与痛苦,生活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感谢挫折让我们品尝痛楚,那种被遗落,被拍打的心痛,让我们认识自已,让我们认识事态,认识人心。有些事情放不下,因为很痛,放下似乎更痛,道理我们都懂,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时候,又似乎失效了,时间总会让我们淡忘一切。

感谢成长,早两年在佛山遇见过一个老乡,倍感亲切,可也只匆匆见过一次面。后来他回老家发展,期间偶尔问候,年前有时间,大家聚了下。中途他说感觉我成熟了很多,两年前的感觉很不同,那个时候觉得我像小女生,说话都很幼稚,他都不知道怎么接话,如今成熟了很多。我微笑的回了句,是吧!人总要成长,总要经历的。

昨天发生了一件小事,刚好一个朋友打来电话,就和他提起了这件事,他很认真的给我分析,我很感谢,也说了自已的看法,他是我去年认识的一个客户,聊完后他说感觉我成熟了,相比去年的感觉要成熟了很多,看待事情和处理事情的方面。我就笑着说,曾经很讨厌成熟这两个字,觉得人简单点,单纯点孩子气点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成熟呢?可走着走着,发现自已没有丢,不论什么时候,我还是可以很简单,很单纯,还可以很孩子气。原来成熟并不是丢弃原本的自已,而是更能看到一些人和事情的本质,更好的处理问题,不强求,接受一切好的,不好的变故。

篇14:感恩随笔

很多时侯我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谁有恩于我,该感谢他们才是,从小至今,能让我感恩的的确不少:小时侯我得感恩我的.父母,是他们生我养我;要感恩我的兄弟姐妹,是他们从小无微不至地关心我、照顾我,带我上学,让我走进了接受教育的殿堂。

更要感恩我儿时的小伙伴们,是他们和我一起玩耍,同享天伦之乐。那时候虽然穷,但却单纯,无忧无虑;同时,最应该感谢的还是儿时的启蒙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识文断字,如何学会做人,如何去做人。

参加了工作,在单位做事情,又要感谢我的同事和师长们,虽然历经了很多苦难,但终于明白了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其中不乏有很多看似要好的朋友却总是在背后捅刀子的,面对这些人我同样得感恩,是他们总算让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

经历了一道又一道地坎坷,迈过了一个一个地坑,总算是积累了还能叫做成熟的经验。好歹让我混到中年的时候,中国的体制改革又把我推到下岗的边缘,于是下岗谋求生计,在我十分诅丧的时候,女儿象摸透了我的心事。

总是变着法子逗我快乐,女儿虽然才不满十岁,从女儿身上我看到了对美好生活的阔望。我终于又振做了精神,只身投入到社会大潮,竭尽自身潜能终于找回了自我,日立之年又轮到要感谢我的女儿。

常言道:儿女是爸妈的心头肉。我断言我是未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的。同样是由于生计的原因,让我“虎落平川”,在我人生处于最低谷的时候,我放弃了对儿女们的学业的辅导,当时算是无奈,而后想起来应该算是自私罢,可女儿们却从来没有埋怨,布满童稚的脸上看不到愁容才稍微让我安生,冲女儿们的乐观,我还得感恩。

上一篇:失败之后的思考下一篇:社保代办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