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路的树》说课稿

2024-05-07

《会走路的树》说课稿(通用18篇)

篇1:《会走路的树》说课稿

会走路的树说课稿

教学资源的利用: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科技篇”中的第3课。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要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苏教版小语教材把《会走路的树》编进二年级下学期课本,正是把课文当载体落实这一目标的良好举措。

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它们虽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小鸟直到告别始终不知道这棵“小树”是谁。第二部分是第五至第九自然段,写小鸟认识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全文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生动活泼,文中设置悬念,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与驯鹿间的快乐与和谐,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些类似的科普童话,如《小动物过冬》、《云房子》、《猴子种果树》等,这类童话有情有趣,学生很乐意去阅读。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初次接触的这棵“会走路的树”产生了一种天生的好奇,学生很想知道“树怎么会走路”、“会走路的树长什么样”,而且已经具有初步独立思考能力的二年级孩子不仅仅满足于此,他们更想体会文本背后所包含的深意。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这样处理教材:第一课时除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正确初读课文,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解疑外,还利用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详细介绍了驯鹿的样子与生活习性,这为第二课时体会驯鹿的热情友善做了情感上的铺垫;第二课时以文本为依托,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体会文本背后的深意,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进行文本以外的拓展,当然这种拓展是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为基础的。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结合起来,优化教学结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以读为本,以读带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力求使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本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小鸟与小树、小鸟与小驯鹿的对话,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尝试通过合作学习、探讨交流的形式,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感受相处时的快乐、分别时的不舍、重逢时的激动,体会动物间和谐、友好的交往,感受大自然融洽和谐的一面。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在黑板上板书“23、会走路的树”,明确今天的学习内容。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相机板书:小鸟树小驯鹿)

:这里之所以将提问由最初的“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改为“知道了什么”或是“感受到了什么”,是为了更好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第一课时初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若能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自由的时空里驰骋一番,并且对其从文本中捕捉的点滴信息都能以赞赏、鼓励来给予肯定的话,那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必定更为自由、舒展。

过渡:让我们跟随可爱的小动物们一同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

轻轻地打开书,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第1~4小节。

二、品读第1至4小节,体会小树和小鸟间的美好交往

(一)创设情境,指导读好小树和小鸟的对话

1、课文一开始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一个春天的早晨)。

2、你瞧,(多媒体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3、师:就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早晨,七彩的阳光洒向幽静的树林,雾气渐渐散去,树林从一夜的沉睡中醒过来了。你听,(多媒体播放鸟叫声)树林里的鸟儿叫得多欢快;你看,小溪流哗哗地唱得多开心啊!咦,——(多媒体出示会走路的树)

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色彩艳丽的图画,清脆悦耳的鸟鸣,引人入胜的导语,给孩子们美的享受,不知不觉中让学生走进特定的情境。

4、有一只小鸟看到了这棵金色的而且会走路的小树,也和你们一样好奇,它想问什么?谁愿意来做这只小鸟问一问?

5、哪棵会走路的树来回答可爱的小鸟?

6、金色的小树已经发出了热情的邀请,小鸟们,你们还等什么,让我们赶紧去和小树交个朋友吧!

7、分角色读第1~2小节。:这里设想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情,读出爱,读出文字的.精彩,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小鸟的好奇与小心翼翼,以及驯鹿爸爸热情友善的态度。既能促进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强化情感渲染,使情感性和工具性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互为依托,相得益彰。

(二)引导想象,指导学生体会小树和小鸟的美好交往

引读过渡:这一天,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安全地送回家,而且,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提问:它们会去哪些地方,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总结过渡: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善,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它们天天在一起,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相处得多么快乐呀!可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它不得不与小树告别,此时此刻,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让学生在读书中思索,在思索中读书,使语文学习实践化、生活化。我们认为,相处的快乐带来了分别的不舍,依依不舍的分别更是从另一方面反衬了相处的快乐。我们抓住“美好交往”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想象“快乐的相处”与“不舍的告别”情景,一详一略两环节的说话训练,充分利用文本生动有趣的特点,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情感经验、想象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在交流、探索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把学习引“深”。

三、精读第5至9小节,感受小驯鹿和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

过渡: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往了远方。在分别的日子里,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树,你瞧,春天一到,小鸟便迫不及待地飞了回来。这时,它遇见了谁?(小驯鹿)它们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接着往下读一读第5~9小节。

1、提问:它们说了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吗?先找一找,再和同桌小朋友一起读一读,看看哪对同桌第一个读好这段对话。

2、哪对同桌有这个自信第一个来读好这段对话?

其他小朋友一边仔细听,一边用你们的火眼金睛仔细观察,看看谁能第一个发现这段对话和我们以前见过的对话在形式上的不同之处。(两生试读,师帮读旁白)

3、(多媒体出示文字)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提示语出现在话的后面或是中间)

4、明白了这一点,相信小朋友们就能把这段对话读得更好了,谁来读小鸟的话,谁来做小驯鹿,谁来代替我读好剩下的话?

其他小朋友竖起小耳朵认真听,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驯鹿父子)

5、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6、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时,小鸟叫起来。(试问一位学生)小鸟,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份激动,你来读读小鸟的话。

7、听了小鸟的话,小驯鹿也激动起来,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驯鹿也很激动?

(抓住“是的!是的!”和“快步”)

8、是呀,遇到爸爸久别重逢的好朋友,怎能不激动,怎能不高兴!谁愿意来分角色读好这段对话?

:这一环节我主要抓住对话让学生感受小鸟与驯鹿间的深厚情谊。由于这段对话的形式特殊,所以我设计先让学生找出对话读一读,接着帮助学生简单了解对话形式,再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有句话叫“文贵自得”。鼓励学生多读几遍,自己读懂,这比教师灌输的要记得牢。教学不应是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凭借“自力”对所学东西进行探索、消化、实践、建构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本课的教学中,努力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与文本不断对话,积极主动地发挥文本的含义和感情,甚至超越文本创造意义。

四、感情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一个故事,感受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的友好与快乐。我好想把这个美妙的故事永远记在脑海里,你们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入地感知文本,理解文本,掌握了文本的内容,还在一定程度上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完全有能力进行这样的欣赏读。这不光能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小鸟与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和谐,感受大自然的美,还能让学生的情感推向一个高潮。

五、拓展训练

你瞧,激动的小驯鹿让可爱的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小鸟来到小驯鹿家,会看到什么?又会听到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呢?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既然文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文本资源,结合生活,结合实践,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在读懂文本的字与词、文与意的基础上,进一步读懂文本的情与感、头与尾、内与外,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切实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

一点感受:

在整堂课的筹备阶段,我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从中慢慢感受到一篇不满三百字的童话却一波三折,有趣有情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如一出小戏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如一卷卡通色彩斑斓、熠熠夺目,更如一本连环画,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与和谐。

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想法:让学生学出情趣,学有思想。

童话的字里行间永远充溢着情和趣。有了趣,才吸引孩子们注目,想读,爱读,读中追根求源,读后掩卷静思;有了情,才使美好的故事、深刻的内涵、深远的寄托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感动他们,激励他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努力使教学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层面上。为使孩子们真正读懂文本,真正理解文本的内涵,我借助文本本身,加大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力度。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思维、创造思维,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这是学语文、用语文的关键。如果学无思想,只认认字读读文,这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教书,要教有灵魂的书;育人,要育真正意义上的人。为给孩子们的精神发展打好一点生命的底色,我在教学中致力于“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想这不仅是我们的课程观,也是我们的教育观。

篇2:《会走路的树》说课稿

小鸟 (友好 真诚)小驯鹿

本课的板书,是传统板书的样式,以重要词语为主,主要突显小鸟和小鹿之间的美好友谊。使学生对应该掌握的教材内容印象更鲜明、深刻,记忆更牢固、持久。

【说作业设计】:

1. 把这个故事有声有色地讲给家长听。

篇3:《会走路的树》教案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3课《会走路的树》, 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 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纯真的友情。全文共9个自然段, 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第1~4自然段) , 写小鸟认识了一棵“会走路的树”, “小树”陪小鸟玩了许多地方, 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第二部分 (第5~9自然段) , 写小鸟认识了驯鹿, 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的一家。全文语言流畅, 生动活泼, 文中设置悬念, 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领略到小鸟与驯鹿的快乐与和谐, 从而产生喜爱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悟驯鹿和小鸟的“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简案)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继续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 进一步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谊。培养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练习续编故事,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复述第1~4自然段内容;巩固生字词。

2.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品读课文, 感受第二年春天小鸟与小驯鹿相见时的心情, 知道“会走路的树”是驯鹿。

3.有感情朗读全文。

4.读读, 抄抄, 再听写。 (课后练习3)

5.续讲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

篇4:会走路的树

听到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我们不免感到好奇,这种植物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地方,竟让人们对它如此敬畏呢?原来卷柏有着两种特殊的本领。

人们常用“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来形容一个医生的医术高明,而卷柏本身就能做到“死”而复生。在水份充足的季节里,卷柏比其它植物更懂得珍惜,它抓紧时间和机遇,尽情地吮吸着雨露甘泉,肆意地舒展着绿油油的枝叶,以昂扬的姿态迎接着灿烂的阳光,把最美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水份不足,或完全没有水份的日子里,卷柏会暂时收起迷人的身姿,抱成一团,并渐渐失去惹眼的绿色,变得枯黄干涩,如同“死”去一般。一旦遇到水源,它又会奇迹般地死而复生,如松柏般苍翠。

卷柏最奇特的本领还在于它能走路。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可能有人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谭,甚至无稽之谈。卷柏又没有脚,如何走路呢?而事实上卷柏真的能走路。南美洲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植物常常遭遇缺水的状况,尤其是卷柏,喜欢生长在干燥的岩石缝隙中或荒山上,而这些地方更容易缺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分,植物就无法生存,这是自然法则,那么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是等着老天的恩赐降下甘霖,还是积极地寻找水源?卷柏选择了后者。它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将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状,尽量减少水分蒸发,然后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由于它的身体很轻,又很圆,只要微风拂过,它就会随着风向而滚动。找到水源后,它又会将自己的根重新植入泥土里,并迅速展开抱成团的枝叶,泛出醉人的绿意。居住一段时间后,如果又出现缺水,或是它对居住的环境不满意,它则会再次搬家。就这样卷柏不停地游走着,像一个热爱旅行的驴友,成了植物王国里的旅行者,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华丽蜕变。

篇5:小学语文说课稿《会走路的树》

一.说教材: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中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篇清新柔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训鹿一家单纯的友谊。全文共9个自然段,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小鸟了解了一棵会走路的树,它们固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小鸟直到握别始终不知道这棵“小树”是谁。第二部分写小鸟了解了小驯鹿,知道了会走路的树原来是驯鹿一家。全文语言浅近流通,故事有情风趣,生动生动,文中设置牵挂,引人入胜,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以明白到小鸟与驯鹿间的快乐与调和,从而孕育发生喜好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讲授目的:

为了顺遂完本钱课讲授,我准备分三课时来举行讲授。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讲授目的。

凭据新课程标准的详细理念和低年级学生形象头脑占主导职位地方。我确定如下讲授目的:

1能分脚色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尤其读好小鸟和驯鹿的对话。

2.凭据课文的留白部分,睁开富厚的想象,训练语言,富厚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通过感觉相处时的快乐、分别时的不舍、相逢时的冲动,领会动物间调和、友爱的来往,感觉小鸟和驯鹿一家单纯的友谊。

三.讲授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难点是领会动物间调和、友爱的来往,感觉小鸟和驯鹿一家单纯的友谊。

四.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思路。分四大板块。

一.复习导入,融入情境: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揭示课题后,复习词语和故事的大概内容,然后直接切入会走路的树是谁?引入新课的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二.朗读感悟,展开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品读课文1-4小节,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的美好交往。

分三个环节:

1.相识的热情:首先,我创设情境,美妙的音乐,美好的春天,美丽的小树,构成美的境界。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鸟,看到会走路的树,感到非常好奇,引导学生想象为什么会好奇?读出你的好奇。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因此,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注重尊重学生自己的朗读体验,抓住“当然可以。来吧!”这句话,说说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体会来朗读这句话。

2.交往的快乐:《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让学生在读书中思索,在思索中读书,使语文学习实践化、生活化。我抓住“美好交往”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想象“快乐的相处”情景,拓展想象说话: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它们会去哪些地方,看到哪些有趣的东西呢?感受他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

3.分别时的`不舍:我设计了告别时,小鸟会对小树说什么?的说话训练,充分挖掘文本特点,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的情感经验、想象世界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读中探究,学会感激:

品读课文5—9小节,感受小驯鹿和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激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本性化举动,不该以老师的阐发来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恭敬学生在学习中的奇特体验。”这一关键我重要捉住对话让学生感觉小鸟与驯鹿间的深知交谊。由于这段对话的情势特别,以是我计划先让学生找出对话读一读,接着资助学生简朴相识对话情势,再引导学生在明白课文的底子上举行情感朗读。在感觉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时的惊喜与冲动时,我让学生捉住重点文句“叫、冲动、”来领会、朗读之外,我还捉住标点标记(3个“!”)来引导学生朗读。有句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勉励学生多读几遍,本身读懂,通过多种情势的朗读训练,感觉小鸟和小鹿一家之间的那种浓浓的友谊。

四.拓展训练,友谊连续:

篇6:会走路的树

会走路的树(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想象,体会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谊 ,同时产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播放音乐和动画,引出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

2、理解“好奇”,什么事让小鸟这么好奇?知道朗读小鸟和小树的对话。

3、课文中哪些地方也能看出小树对小鸟很友好?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重点指导朗读:

(1)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2)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4、想象: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

5、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小鸟与小树依依不舍的感情。

6、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第5――9自然段。

要求:

(1)自己读读课文5――9自然段,思考: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了,她看见了谁?他们说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以上的问题。

(3)小组分角色练读6――9自然段。

7、学生交流,并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激发想象,续编故事。

小鸟来到了小驯鹿的.家……

四、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去搜集一些有关驯鹿的资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篇7:会走路的树

一天晚上,树决定出去看看,拔起腿向外走去。树走到花园门口,值班的人看得目瞪口呆,都被它吓坏了,赶紧跑去告诉大家,大家听了感到不可思议。树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一个农夫家。这个农夫家的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和树,其中有一棵桂花也很想出去看看世界,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它看到这棵树,便跟着它一起同行。

它们沿着公路奔向城市,路边的树看见了,也跟着它们一起走。因为这里尘土飞扬,汽车一开过来,漫天的灰尘扑在它们身上,树咳嗽得够辛苦,所以很想离开这个鬼地方。

后来,越来越多的树和它们一起同行,也各自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并住了下来。只有那棵桂花树一直跟着那棵树走。它们来到大森林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它们就决定在这里住下来,并且是永远住在这里。

篇8:《会走路的树》说课稿

当下的童话文本教学,主要存在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工具,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是功利化的主要体现;在缺乏与文本深入对话的情况下,以角色扮演或运用多媒体演绎童话作品,缺少内在的审美精神与学习深度,是目前童话课堂教学表演化的主要特征。

追溯童话的本源,都是植根于现实的生活,运用想象等手法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化的创造性加工,把自然界“社会化”,将社会生活“童话化”,从而缔造出精神对话空间。童话故事还可以让儿童在无意识层面上深刻地习得人类智慧、社会习俗和种种美德。因此,童话文本教学,理应从童话的本源视角出发,回归儿童的生活,以童话的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温暖情感,寻觅到达儿童心理世界的途径。

《会走路的树》这篇童话故事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跟随作者的文字,你会走进一个和谐相处、充满无限情谊的自然界,你会感受到一次美丽的相遇、一个美丽的错误、一份急切的期待。文本处处充满着生活的温情,是现实生活中因为一次“错认”而产生一段忘年之交的友情的写照。以下仅以本课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如何在语言生命的田野之上,感受语言的温暖,唤醒文字蕴藏的情感暖意,追忆生活的温情记忆。

一、还原生活,温暖生命的童心记忆

童话,作为儿童心灵的栖息所,为学生感受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提供了机会。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童话与生活连接起来,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真实体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对生活认识的能力。

【课堂片段1】

师:为什么会把驯鹿当做树呢?

生:驯鹿头上枝枝丫丫的角很像树。

师:这只小鸟刚刚出世,懵懵懂懂的才认识这个世界,因为相似,才有了误会。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认错人呢?

生:有,有一次在超市,我把别人当做了爸爸。

师:生活中认错人的事,不仅你有,我也有。认错人之后呢?

生:见到爸爸后,我把这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听了哈哈大笑,我也脸红了。

师:是啊,生活中认错了人,我们可能会一笑而过,也可能闹个大红脸,但最终都是各奔东西。而小鸟认错了人,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这个环节,一些教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小鸟将驯鹿当做树的原因”这一层面上,学生也会轻易地知道其原因所在。然而,对话如果在此止住了脚步,未免让童话文本的情节单薄而忽略了隐藏的情感因素。在上述课堂片段中,教师将“认错”作为生活与童话文本的对接资源,引发学生借助文本中的场面,还原生活之中的类似场景回忆,切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文本有了温度,丰富了切身的体验感受,让童心荡起温馨的情感涟漪。

二、自我觉醒,温暖朗读的童心情感

朗读和背诵是学生理解语言、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些难以言传的词句,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有效地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加深体会,想象其情境。有的是教师将现代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有的是学生之间、小组之间的赛读;有的是教师自己声情并茂地范读以情激情,引领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但那是给予,是让学生模仿,不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朗读。如何让学生自我觉醒,增强自身的语感,感悟文本朗读之中的情感呢?

【课堂片段2】

师:第二年的春天“小树”与小鸟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老师想为大家读一读(教师面无表情、语气平淡地读)。

生:老师,您漏掉了一个词。

师:(故作惊讶)老师还漏词了?

生:你漏读了“大概”。

师:漏掉一个词要紧吗?

生(齐叫喊):当然要紧,不能漏。

师出示词语:(大概)既然大家说不能漏,那你说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啊?

生:也许吧。

生:可能。

生:不太确定。

师:看来“大概”还不能大概而过啊!

生2:老师,您刚才读课文一点感情也没有。

师:你觉得哪里没感情呢?

生:“去年的那棵树,原来是你的爸爸呀!”小鸟叫起来。小鸟叫起来了,可是您没叫起来。

师:那你读给我听听呢?

生(声情并茂地读):“去年的那棵树,原来是你的爸爸呀!”小鸟叫起来。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啊?

生:因为小鸟是激动得叫起来啊。

生3:老师,那两个“是的!是的!”您读得也不激动。应该这样读——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哦,原来两个“是的!是的!”不是啰嗦,不是重复,是激动的呐喊啊!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再重读。

师再次朗读,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童话文本的朗读教学,需要教师以独特的眼光,独特的设计抓住学生的发展点,明晰教材的原生价值,捕捉教材的核心教学价值。朗读指导,若能切合学生的生长点,符合了学生的发展点,那便给学生带来了“温暖”。本片段之中,从学生本位出发,无需教师的说教,学生已然关注到课文中的提示语、关键字、标点,由学生自己在听中、在读中自我发现,还学生空间,他们必然给你惊喜。在学生晶亮的眼神中,在学生迫不及待地评价中,语文素养也在提升。

三、寻觅根节,温暖识字的童心情趣

低年级童话文本教学依然离不开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联想,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于字理之中赋予学生生活的色彩,于字词之中回味温暖的生活场景,让识字富有灵性、富有情趣,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他们的识字兴趣,而且还能减少错别字的产生,达成生字教学的目标。

1.“路”中有学问。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生字“路”)看着这个生字,你想到了哪句话?

(生没有反应)

师:我想到了《西游记》片尾曲中的一句话“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一语激起千层浪)

生:我想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生:我想到了“有脚能行千里,无脚寸步难行”。

这位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歌词引入,字的音和义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解决了生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2.一“陪”一“送”总关情。

(“一陪”)师:“记字可以再温暖一些”,边说边写,“陪别人的时候有时只需要你静静地站立在那儿,什么也不说,只用耳朵听;(写偏旁双耳刀和立)有时也可以陪着说说话(写口)”。

(“一送”)师:“送别人就是一种关心之情,‘关’的最后一笔本来是捺,现在却写成了一点。汉字就藏着这样的一种文化,收放之间有谦让。‘走之’偏旁遇到捺,上面的小腿就要收起来。”

从上述几个片段可以看出,低年级识字教学大多从字义解析、字形还原、字形书写规范等角度出发,而童话文本的生字教学激发培养学生识字记字兴趣,变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在教师童话般的语言中,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

四、延伸想象,温暖童话的情境空白

因篇幅的限制,童话编入教材时都进行了删减和改动,教材文本存在着许多情境的空白。教师应善于挖掘这些“空白”点,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让学生植根于课文,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温暖文本的空白。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大量的语言,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

【课堂片段3】

师:这个故事有没有你读得不过瘾的地方?不满意的地方?

生:“玩了好一会儿”,他们到底玩了多久呢?

生:“去了好多地方”,他们会去哪些地方?会见到哪些有趣的事呢?

生:小鸟跟着小驯鹿快步向他家走去,见到小驯鹿的爸爸,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师:哎呀,有这么多的遗憾,那有什么办法来弥补这些遗憾呢?

生想了想:我可以来编啊!

师:是啊,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地方,补起来啊。这样,我们就选择“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多地方,见到了好多有趣的事吧。

(课件出示图)

师:“小树”带着小鸟出发啦,大家看——

学生随着一幅幅图,走进了“小树”与小鸟所见的世界,开始了一段段稚嫩有趣的对话,那阳光下“金色的胡子”,那孔雀“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想象不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想象还需要依照学生的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经验铺陈。文本的空白之处,也可以成为想象与课外阅读的联系点,把已学的知识在这里有效建构,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辐射,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此,童话本身的气息就会渗透到课堂的每个角落。学生一步一步地触摸文本、揣摩语言,将无声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言语,在用“心”思考、咀嚼、体验语言文字中放飞想象,在想象说话中学生的语言素养会自然而然地得到升华。

同时,将想象延伸到学生的生活,把学生个体的生活情境投射到童话文本的拓展之中,让沉睡的生命体验由此苏醒萌动,将自己幻化成故事中的人物,与之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获得情感上的审美愉悦。

【课堂片段4】

师:读童话除了要读故事,还要走出故事,你们想一想。(课件一字一字出示:“假如你是那只小鸟,谁是那棵会走路的树呢?假如你就是那棵会走路的树,谁又是那只小鸟呢?”)

(生边读边思考开始发言)

师:有时候,可能你们还没有答案,但是我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们一定会有答案。

篇9:会走路的树

小xiǎo朋pénɡ友yǒu,你nǐ听tīnɡ说shuō过ɡuò会huì走zǒu路lù的de树shù吗mɑ?在zài自zì然rán界jiè中zhōnɡ,所suǒ有yǒu的de植zhí物wù都dōu把bǎ根ɡēn扎zhā在zài泥ní土tǔ里li,而ér南nán美měi洲zhōu卻què有yǒu一yì种zhǒnɡ会huì走zǒu路lù的de树shù,叫jiào“苏sū醒xǐnɡ树shù”。这zhè种zhǒnɡ树shù在zài水shuǐ分fèn充chōnɡ足zú的de地dì方fɑnɡ,生shēnɡ长zhǎnɡ得de十shí分fēn茂mào盛shènɡ。一yí旦dàn干ɡān旱hàn缺quē水shuǐ,它tā就jiù把bǎ根ɡēn从cónɡ地dì里li抽chōu出chū来lái,卷juǎn成chénɡ一yí个ɡè圆yuán球qiú的de样yànɡ子zi,随suí风fēnɡ行xínɡ走zǒu,自zì动dònɡ搬bān家jiā。只zhǐ要yào被bèi风fēnɡ吹chuī到dào有yǒu水shuǐ的de地dì方fɑnɡ,这zhè种zhǒnɡ树shù就jiù会huì苏sū醒xǐnɡ过ɡuò来lái,将jiānɡ卷juǎn曲qū的de根ɡēn重chónɡ新xīn展zhǎn开kāi,插chā入rù水shuǐ中zhōnɡ吸xī取qǔ养yǎnɡ料liào、水shuǐ分fèn,开kāi始shǐ新xīn的de生shēnɡ活huó。

nlc202309090054

篇10:续写会走路的树

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还没到家门口,小驯鹿老远就大喊:“爸爸,爸爸,快开门!你看谁来了呀?”“来啦,来啦!”爸爸连声答应。门一开,老驯鹿愣住了:“咦?这不是小鸟吗?你怎么来了?好久不见了,我可真想你啊!”小鸟笑眯眯地说:“说来真巧,要不是遇到你的孩子,我俩还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呢!”

小驯鹿笑着说:“是呀,瞧你们高兴的,小鸟,你就在我家多玩几天,好好陪爸爸聊聊!”小鸟连声说好。

以后,小鸟和老驯鹿再也不会分开了……

篇11:《会走路的树》 之一

第一年 小鸟小树(鹿)

I____带 天天陪____/

/ ̄ ̄ ̄ ̄ ̄问 叫 ̄ ̄ ̄ ̄ ̄K

第二年 小鸟小鹿

I____抬起头来激动___/

篇12:《会走路的树》 之一

第一年 小鸟小树(鹿)

I____带 天天陪____/

/ ̄ ̄ ̄ ̄ ̄问 叫 ̄ ̄ ̄ ̄ ̄K

第二年 小鸟小鹿

I____抬起头来激动___/

篇13:《会走路的树》说课稿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的一篇课文。该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叙述了小鸟和驯鹿一家的纯真友情。跟随作者的文字,你会走进一个和谐相处、充满情谊的自然界。童话虽短,却一波三折,有情有趣地演绎着,有起有伏地延伸着,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多彩,彰显了人世间的友善与和谐。教学这一课时,笔者就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走进文本,体验角色,抒发情感。

一、动画导入,创设生动情境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以往的新课导入,枯燥的讲解或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更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创造形象生动的动画效果,创设入情入境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课的导入中,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伴有鸟鸣的春晨动画:在阳光明媚、草木茂盛的树林里,阳光正透过树林的缝隙照到地上,小鸟们唱着欢乐的歌儿从这条树枝跃到那条树枝。这时,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叙述:“瞧,昨天我们刚认识的这只小鸟也从窝里探出了小脑袋,它睁着圆溜溜的小眼睛,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完全沉浸在这迷人的景色中……忽然,小鸟惊讶地叫了起来,你们猜,它看到了什么?”这一下子就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课教学内容。这一环节,笔者通过多媒体画面、声音创设的童话情境,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解说,给人以美的享受,及时地把孩子带入童话故事的美妙情境中,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二、图片拓展,突破想象难点

低年级学生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阅读教学中的内容有时对他们来说就显得枯燥、抽象又难以理解,纯粹的说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学习享受生活,交流、记录表达生活。多媒体以其生动的画面,使语文教学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读书中思索,在思索中读书,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很好地突破教学难点 (如图1所示) 。

本课中“小鸟跟着小树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是文章的一处描写留白。这一句正体现了小鸟与驯鹿相处时的和谐与美好,领略到这一点,学生才能产生喜欢驯鹿和小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这正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见了哪些有趣的东西?笔者的课件依次展示茂密的竹林、金灿灿的田野、盛开着五颜六色花朵的花园等画面,接着出示这样一个说话训练 (如图2所示) :“小鸟跟着小树去了____,看见了____;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______,看见了______。”启发学生结合图片,通过想象进行补白,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感受小鸟与小树相处的美好、快乐。课上,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竹林,看到了笔直、碧绿的竹子。”“小树带着小鸟来到了田野,看到了金灿灿的油菜花,还闻到了一阵阵花香。”“小鸟跟着小树去了花园,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一群群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采蜜呢。”……学生的想象依托于图片提供的画面,可他们的表达却又把图片与自己的想象结合,扩展、延伸了很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驯鹿与小鸟之间的浓浓情谊,为下文分别时的不舍做好了铺垫。

三、音乐渲染,催发真挚情感

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音乐本身就是“情”与“境”的结晶。以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是理解抒情课文的有效途径。

当本课教学到“小鸟长大了,她向这棵树告别”时,笔者就出示小鸟飞往远方的动画,同时配上抒情又带有忧伤情感的音乐,适时叙述:“小鸟和小树度过了那么多美好的日子,现在小鸟长大了,终于要离开小树了。假如你是这只小鸟,要离开天天陪你一起玩的这棵小树,这时你的心情会怎样呢?你又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即将要离开小树时的情景,把自己当做这只小鸟,以“小树,我要飞走了……”为开头话别,师作小树回答。该环节通过师生的角色对话,在煽情的音乐渲染下,自然地帮助学生完成对童话角色的体验,学生把自己放到了分别的场景中,成为即将飞往远方的小鸟,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被很好地激发。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朋友之间的情谊,更读出省略号的无限含义 (如图3所示) 。

四、结束语

篇14:《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导入,揭示主题

1.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那你们想知道小鸟和树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这棵“树”又是棵什么样的“树”?

3.板书课题,认读课题。

三、品读课文,感知领悟

1.精读课文,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之间的美好交往。

2.出示对话,请孩子们自读,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读。

3.老师:是呀。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长时间,才把它安全地送回家,小树多么喜欢、关心小鸟呀。那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通过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喜欢,关心表达出来。(齐读第2自然段)

4.老师:小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请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想像吧。(指名说)

5.老师: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乐。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那样的短暂,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要飞走了,要飞往远方了……

小鸟与小树告别时会说什么呢?请在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棒。(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小鸟好难过,他对小树说——小树,我要走了,谢谢你陪我度过的美好时光……那小树也会对小鸟说:你一定要回来,我还在这里等你……)

咱们拿起书来,一起读一读小树和小鸟依依不舍地告别。(指导读,轻柔点,特别是省略号)

6.老师:冬天过去了,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小树。春天一到,小鸟便迫不及待地飞了回来。这时,一只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当小鸟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鹿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好好读读第五段到第九段,想一想你能从它们的对话中读出什么呢?(我读出了小鸟和小驯鹿都很激动)

7.师范读。谁也能把激动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再齐读。

哪里看得出小驯鹿的激动?

8.师领读:愿意和我一起读吗?

(当小鸟再次回来的时候,看到一头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时,小鸟高兴地问……听到小鸟的话,小驯鹿很惊讶地说……听到这里,小鸟激动得叫了起来……哎呀,这眼前的小鸟竟然是爸爸常常提起的老朋友啊,小驯鹿更加激动起来说……

师: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生读: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四、活动拓展,续讲故事

老师:小鹿让小鸟停在它自己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速奔去。小鸟来到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编得最精彩、最完整(同桌互说,指名说)。

五、活动总结,深化全文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小鸟与驯鹿的友好和快乐。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吗?

篇15:会走路的树作文

小鸟坐在小驯鹿金色的角上,来到了小驯鹿的家里。小驯鹿的爸爸见了,连忙迎门出去。小鸟有礼貌地说:“鹿伯伯,您好!”小驯鹿有是让座右是倒茶,还拿出好多好吃的水果来招待这远道而来的客人。鹿伯伯满面红光地问:“小鸟,这一年你到了那些地方,看到了些什么呀?”

小鸟兴奋地告诉鹿伯伯:“我去了鸟岛,看到了许多鸟儿,在相互追逐,相互玩耍。接着,我又去了广西桂林,看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而后我又去了石林风景区,欣赏了那里的石林的景色。还去了月亮湾,听到了许多采茶姑娘的欢快的歌声。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西双版纳的泼水节,我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我们相互泼水,相互追逐,相互祝福。”

他们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小驯鹿为小鸟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热情的招待小鸟。小鸟在小驯鹿家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一天。

篇16:会走路的树作文

它一边欢快地飞过去,一边呼唤着:“亲爱的老驯鹿,我们又见面了,真是太好了!”

老驯鹿惊讶地望着小鸟说:“小鸟小鸟,真得是你吗?”

小鸟说:“是的,老朋友,我们又在一起了。谢谢你从前对我的照顾,以后让我来照顾你吧!”

老驯鹿说:“我老了,怕不能像从前一样带你到处去玩耍了,就让我的儿子陪你吧!”

小鸟说:“我打算在你家的屋檐下安家落户,可以吗?”

老驯鹿说:“当然可以了,那样我就可以时时刻刻听到你动人的歌声了。”

篇17:会走路的树作文

瞧!有什么东西从草丛里走出来了?哈!这不就是那棵小树吗?它已经能像人那样快乐地走在湛蓝深远的蓝天下。它和小孩子们成了好朋友。渴了,去小溪边和溪水;累了,懒洋洋地躺在碧绿的、柔软的草地里;无聊了,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打闹。就这样过了四年,小树长成一棵粗壮、挺拔的大树了。

一天,它跑到小河边与小鱼一起嬉戏。一个工人看见了,感到非常惊讶,心里想:哎?这棵树怎么会走路呀?不过它毕竟只是一棵树呀!砍了也没什么不行的嘛!于是他就拿来一把锯子把它砍掉了。但是,成了木头的它已经丧失了走路的能力,被运到了木材商店,等着被人买下来。小朋友们找不到会走路的树了,非常难过。他们一致决定去找到它,他们找啊找,走过了许多地方,终于在木材商店的架子上看见了一块似曾相识的木头。小树见了他们“呜呜”地哭了起来,诉说着他痛苦的经历:“那一天,我出去玩,一个工人看见我,呜呜……就把我砍了!”孩子们纷纷安慰它说:“别怕,别怕,我们一定会想办法帮你!”

篇18:“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

“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课是一篇清新优美的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小鸟和驯鹿之间纯真的友情。全文共分为九个自然段,语言流畅,内容生动活泼,通过悬念的设置来引人入胜。学生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朗读来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快乐与友好,从而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教师不应以具体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使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感知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想象和发挥,感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培养语感,学生语文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这才是阅读教学的根本。因此,在本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具有开放性的阅读教学环境,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阅读,感悟文本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另外,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识字和写字是其课堂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充裕的时间来实施识字和写字的教学环节,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为后面的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并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对于对话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学会恰当地运用不同的语气,體会不同角色的情感。

2.指导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想法的交换来丰富想象力。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小鸟和驯鹿相处时的快乐以及分别时的不舍,感受大自然中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一面,培养学生对于动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中动物之间的和谐相处、纯洁的友谊,感受大自然和谐融洽的一面,真正领悟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读好对话中的不同语气,体会不同角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鸟、驯鹿爸爸、小驯鹿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认识的树的种类,并提出这堂课中大家可以认识的一种特别的树。教师可以提出这个特别的树就是会走路的树并要求学生齐读。学生在读完课题时会产生很大的疑惑,教师这时可以让学生自由发问。学生的疑问肯定都是树怎么会走路?或者怎么还会有会走路的树等。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走进这个美妙的童话故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碰到不认识的字时,学生要借助生字表或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在碰到不理解的句子时,学生要能够多读几遍。在朗读完成之后,学生要标记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词。(1)教师要求学生要看课后生字表,并且要和同桌互相检查。(2)教师通过课件来出示词语。并且教师要学生能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以及男女生分读等。(3)教师通过课件来出示生字。学生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不仅要能读字音,还要记住字形。教师要指导学生和同桌进行记忆方法的交流,并使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哪个字更难记。(4)教师板书写“概”。首先教师让学生观察“概”的字形,并教导学生怎么写好这个字。

3.检查读文。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了生字词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再朗读一遍课文,使学生能够真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最后,教师要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4.在朗读课文之后,教师要向学生提问是否知道文章题目指的是谁,并指名要求学生在道具中指出会走路的树是谁,是谁认为它是会走路的树。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起来讨论文章中所讲的故事内容。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习1~4自然段

(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完之后进行点评并提出疑问。(2)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朗读第2、3自然段,看看这棵会走路的树会怎样对待小鸟,并且体会从哪些字词和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自己是只小鸟,跟着这棵树会到什么地方,碰到哪些有趣的事。(3)教师朗读一遍第4自然段。学生知道小鸟长大要离开小树了。如果自己是这只小鸟,你的心情会怎样。

2.学习5~9自然段

(1)教师让学生朗读5-9自然段,看看小鸟春天回来又发现了什么,并通过“激动”“常常”“提起”等词语来感受小鸟与驯鹿爸爸之间的友情。(2)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并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来体会角色的心情,思考应该用什么语气、表情和动作来朗读。(3)教师可以挑选两个学生登台表演并进行评价指导。(4)教师可以和学生合作一边朗读一边表演。

四、赏读全文,续编故事

1.教师要求学生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情。

2.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友情,并想象驯鹿带着小鸟回家之后的情景以及小鸟看见驯鹿爸爸时的情景。学生要通过想象来续编故事。在课后,学生要将这个故事和续编故事讲给父母听。另外,学生也可以和父母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

上一篇:大熊猫动物作文下一篇:你一定会听见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