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科技培训申请

2024-05-18

农民科技培训申请(共8篇)

篇1:农民科技培训申请

农机化技术学校

关于请求列为2013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单位的申请

县农业局:

我校是在农业局领导下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和宗旨是开展农机

驾驶员和操作手教育培训,推广普及农机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

展水平。建校20多年来,我校共培训农机驾驶员18000余人,培训

农机操作手32000人,并圆满完成了2012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机

项目,为加速-----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农机化技术学校拥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场所,校社面积3000

平方米,各种教学设备齐全。目前共有教职工52人,其中理论教员

13人,教练员26人,管理人员13人。在教职工中,中职以上职称的有8人,初职及以下4人,技术实力雄厚。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科技人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校在深入调查摸底,认真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特提出2013年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申请。拟培训4个村,培训农民1200人,其中农

机操作及安全、蔬菜机械化示范各培训2100人。

------农机化技术学校

2013年4月10日

篇2:农民科技培训申请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配合浙江农林大学做好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工作;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培养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大专、高、初中文化,年龄在45岁以下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服务实体和农业产业组织的骨干,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的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农业种养大户,农村能源、农机操作与维修、植保、村级动物防疫等领域从业的职业型农民。通过从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到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的转变,来进一步实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重心的战略性转移。

3、农村实用人才(包括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xx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xx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培训的重点对象是种养能手、捕捞能手、加工能手、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技能带动性人才、文体艺术人才,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种养大户,乡村干部、非农业专业回乡创业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等。

4、组织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一是市本级举办“农业大讲堂”宣传培训活动3-6期,培训农民10-15万以上人次;二是县(市、区)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培训农民30-40万以上人次。

5、举办第二期回乡创业大学生创业指导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农业建设、农产品营销、合作社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农作制度创新、农业项目组织实施等课程。继续探索回乡创业大学生向农业创业领军人物(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培养工作,通过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农业专业知识水平,成为新一代职业农民。

二、工作要求和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根据面临的形势和困难,我市农业部门及其培训机构必须提高对农民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振奋精神,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做好培训工作的使命感。

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要继续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导,把农民培训工作列入全局工作之中,决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工作,分管领导对这项工作更应该倾注必要的精力,主动听取培训部门的工作汇报,共同研究培训工作;要努力争取,使现有职能、任务与机构、人员编制严重不适的状况得到改善。

3、深入调研,周密部署。深入调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和“两区”建设对农村实用人才、现代职业农民、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农业创业人才的需求,全面了解这些人员对教育培训内容的需求,实现农村农业发展需求与个人教育培训需求的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部署组织培训工作。

4、强化协作,形成合力。根据现有培训工作体制与管理职能,我们要主动积极加强与当地农办、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沟通、汇报工作安排与实施情况,取得工作支持;同时加强农业局内部各机构的协作沟通,形成外部与内部的工作合力,为培训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内外环境。

篇3:农民科技培训申请

一、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基本情况及培训现状

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巴彦淖尔市, 南邻黄河, 北靠阴山, 地处河套平原腹地, 地势平坦。全县总土地面积373.9万亩, 其中耕地面积230万亩。辖8镇一乡一个农场, 有117个行政村, 771个社, 总人口30.3万人, 总户数8.4万户, 其中农业人口20.12万, 目前有劳动力10万人。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11316元。

近年来, 五原县积极围绕“三农”开展培训服务工作,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先后开展了“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致富早班车工程” (农村大喇叭进村入户试点工程) “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等农民培训项目。每年通过各种方式培训农民达5万~6万人次。

农民教育培训现状:

1. 培训主体以政府部门和民间机构为主。

从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主渠道看, 42%的农民参加过政府部门提供的培训, 28%的农民参加过民间机构提供的培训, 17%的农民通过专业协会进行培训, 还有13%的农民接受过龙头企业提供的教育培训。从农民所采用的农业技术来源看, 52.9%的农户所采用的农业技术来自政府农业部门。可见农民教育培训供给主体相对集中, 其他供给主体的功能有待加强。

2. 培训形式多样但总量不足。

目前, 五原县已建起以政府为主的多形式、多渠道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主要包括科技宣传、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阳光工程”培训等, 力求从不同层次结构上满足农民需求。就科技宣传而言, 供给总量仍然不足。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是当前投入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 五原县从2004年至今共培训农村劳动力1.3万人, 仅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3%, 明显受培训农民总量不足, 今后应增加培训任务加大培训力度。

3. 培训数量在区域分布上不均衡。

调查显示, 政府行为的农民教育培训在区域分布上明显不均衡。沿公路主干道的乡村和城郊农民, 培训相对比较集中, 而地处比较偏远乡村的农民接受培训明显不足。

4. 培训内容以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

调查显示, 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占被调查者中参加过培训人数的34%, 参加过实用技术培训的占41%, 参加过管理培训、综合培训、学历教育和创业培训的分别占8%、10%、5%和2%。可见, 职业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

二、农民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 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 五原县把发展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 努力探索和创新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路子。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目标, 坚持面向农业、突出重点、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原则, 积极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 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普及农业科技知识, 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科技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取得了一定成效。

1.“阳光工程”培训提升了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

2. 新型农民培训培养了一支“永久牌”农民技术。

队伍通过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 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县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五原县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能手、养殖能手, 在本领域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

三、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着供需失衡的问题,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民培训管理和投入机制不完善。

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农民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尽管各有关部门在协调配合上做了不少努力, 但仍存在多头管理, 统筹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另外, 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民从事的是个体生产劳动和个体经营, 他们仍习惯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生产方式, 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难度较大, 据调查, 当前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有农业、科技、教育、劳动、财政、妇联等20多个部门, 出现了多头管理、各自为政、互不沟通的情况, 重复投资问题不可避免, 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从总体看, 大多数地方尚未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没有把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2. 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

调查显示, 3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缺少农牧民培训学校”是影响其参加农民教育培训的最主要因素;仅有26%的被调查者参加了行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44%的农户采用的农业技术来自于广播电视、报纸书刊及邻居, 农业技术来自政府农业部门的农户占34%, 而农业技术来自专业协会或从企业获取的农户仅占22%。

3. 农民培训经费不足, 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由于地方财力紧张, 经费投入少, 培训资金无保障, 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农民培训师资老化、弱化问题严重, 年轻教师、专业技术教师缺乏;教学手段落后, 培训机构没有独立的种、养殖示范基地和电教化设备;有的地方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仅限于一时一事, 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等。

4. 培训信息传达不畅。

26%的被调查者认为, 无法及时获知近期培训信息是影响其接受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2008年全面展开的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 就有28%的被调查者未听说过。

5. 培训时间安排不当。

48%的被调查者认为, 培训时间安排得合理与否, 对其参加培训有直接影响。受农业生产规律及农民日常作息规律的影响, 培训时间安排成了限制农民教育培训由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 提高培训认识, 强化培训教育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我们对加快五原县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可是大部分农民却对农民教育培训认识不足, 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 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重经济建设, 重项目投入, 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培训观念亟需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镇、村两级对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能有活干、不上访闹事就够了, 对组织农民参加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宣传教育不到位;二是农民自身认识存在误差。相当一部分农民自主参加培训、提高自身就业技能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目的不明显, 学习的效果也不佳。同时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认为一通过培训就要见到经济效益。据培训统计调查, 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 (4天) , 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 (8天) , 而部分农民希望通过2~3天的技能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 甚至在专家教授实地培训时, 只要求讲“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或直接传授“秘诀”, 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

2.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多元投入机制。

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和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龙头企业和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教育培训, 建立起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要把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或设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 用于农民的教育培训。此外, 还应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企业捐资、企业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 切实把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抓紧抓好。

3.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实现农民教育培训法制化。

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实际, 制定具体的农民教育培训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明确农民教育培训或农村职业教育的地位、内容和资金投入, 规范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并协调其相互关系, 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4. 强化政府行为, 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

农村劳动力培训以及农民科技培训都是公益性、社会性的事业, 涉及的行业和专业门类众多, 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因此, 一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民教育培训中长期计划, 建立配套完善、有利于农民技能培训的政策措施, 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统筹, 做到统筹领导、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资源、统筹经费, 建立一个在政府领导下, 农业、劳动保障、教育、科技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 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培训机制。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 在大面积提高农民政策水平和文化技能素质的基础上, 推动农业产业协调发展,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向非农产业转移。

5. 创新培训模式, 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

各培训机构和职业教育学校担负着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 要继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 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在培训方式上, 采取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在培训资源上, 把传统教育方式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起来, 动员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参与农民教育培训,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建立覆盖全县农村的农民培训网络。在教材开发上, 既要规范统一, 又要立足农村和农民实际, 编写一些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乡土教材”。

6. 夯实基础教育, 着力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篇4:农民科技培训探讨

【关键词】农民 培训 探讨

我从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20多年,开展过中专学历教育培训和自考专科的辅导,近几年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移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绿色证书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等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现就农民科技培训的做如下探讨:

一、提高对农民科技培训认识

1.提高认识 增加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

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离不开农业科技投入。中央1号文件明确了加大对农业投入,国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比较多,取得明顯成效,然而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投入不够、农民增产增效不显著。在农村加快良种推广、新技术引进推广,必须加快农民培训步伐。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的重要措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和服务性工作,必须依靠各级政府和部门通力协作,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和项目资金,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全社会重视农民科技培训的氛围。

2.农民科技培训是农技推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离不开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必须搞好农民实用技术的不断培训,以理论培训、现场操作、示范而推广农业新科技、新成果。

3.农民整体文化素质的偏低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特别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留守农民年龄不断老化,农村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农村摞荒地不断增加。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他们的创业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二、制定规划 长短结合

农民科技培训是一项涉及部门多、专业广、持续时间长、要求高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制定近期、中长期培训规划,确保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制定规划前,认真分析当地农民文化素质、意愿和需要,认真研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特色和优势。制定规划要依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充分结合农民自身与所在地区的特征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对农民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实现高一层次的目标为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当年培训实施方案,达到通过开展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目的。

三、组织实施好培训,增强农民培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做好科技培训工作就必须从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配备人员等方面入手,这需要县、乡(镇)两级密切配合,并明确业务素质较高的人员负责组织科技培训,形成部门配合、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方位农民科技培训组织网络。

2.加强调研,制定详细培训计划

培训效果和质量是农民科技培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必须制订周密的培训计划和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将农民科技培训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确定详实的培训内容、准备充分的培训资料,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地点,落实主讲专家和培训对象等。

3.选择培训层次

对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有大中院校的学制专业培训,这个比较系统,对学员素质要求高。创业培训是以提高农民创业意识和管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培训,可催生农业新企业,增加农业产值和收益,增加就业岗位,这种培训要求学员的素质相对要高,时间相对要长,这种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型期,很受农民欢迎,应多开展。以农作物季节技术为需要,针对性地在实地采用直观、易懂的田间授课方式而开展的阳光工程培训、三峡移民后扶工程培训、雨露计划等短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深受农民朋友欢迎。对生产农民的培训以创业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主。

四、采取激励措施 激发农民参加学习应用的动力

农民是参训的主体,加大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报上有文、电台上有声,电视上有影,用典型事例让农民认识到接受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分析培训对象产业的结构和特色,培训内容贴近农民的心理需求,反映农民的实际需要,侧重向农民讲解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立竿见影的技术,酝造学员想学、愿学的良好氛围。建立考勤制度,给予参加培训的农民适当奖励或补助,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五、探索机制、创新培训方式

为了构建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实现农民的终身教育,必须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大力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使其能够真正代表农民自身利益,并根据成员和生产需求,组织安排农民培训。农民科技培训由乡镇实施,易出现培训力量薄弱、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培训资金被挤占挪用等弊端。因此,农民培训必须纳入县级统一实施,面向社会,择优聘请技术专家、科技人员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方式必须创新,要灵活采用多种多样培训方式确保农民培训实效。要充分考虑培训对象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民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生产、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民科技培训方式要安排在农闲时,要在乡村办班、进村入户、培训到人、服务到田。授课以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现场示范操作、以“手把手”、“面对面”的培训模式等形式,配合观看农技科普VCD、实物标本和挂图、多媒体的应用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把科技成果训到千家万户,使科技成果尽快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鼓励他们做好技术应用和科技示范,发挥传、帮、带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央1号文件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699

5572.html.

篇5:浅谈农民科技培训

2003年以来,我县先后实施了“绿色证书工程”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其中“绿色证书工程”共培训学员1000余人,获得证书的学员976人;“人人技能工程”共在全县招收学员 2000 余人。2004年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在我县蓬勃开展,开设果树、蔬菜、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沼气工、电子机械、餐饮等专业,累计完成各种技能性培训50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余人,其中往外地(如上海、苏州、北京、广东、深圳等)培训转移2700余人。对此,我认真分析了近年来所开展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浅谈,以推动今后进一步开展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状况分析

1.农民对教育培训需求差异较大

通过对比,我县大部分中青年农民群众愿意参加科技教育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来发家致富;一部分群众为了获得“补贴”或“证书”。尤其近几年来,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文化程度偏低,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照顾一家老小,绝大多数期望接受教育培训,多数农民热衷于短期培训和“一事一训”,希望获得证书培训和中专学历教育的为数不多。

2.农民参训内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近几年农民参训状况,65%左右的培训集中在种养业上,参与机械、运输、建筑、等工程类的农民只占了18.7%,其它类占了16.3%。

3.农民参训形式呈现多样化推进

在培训方式上,农民喜欢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习,选择其它方式的较少,这与农民实际生产方式有关,农民的生产活动具有季节性,加之农民文化低,培训后容易忘记,因此农民喜欢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讲求实效,在培训时间方面,农民喜欢短、平、快的培训方式。

二、近年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培训机构适应差

部分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师资条件、办学设施与我县农民的需求和农业产业结构基本适应;部分培训机构只有牌子、班子,没有办学设施、场地和专职教师,零时找场地、聘用兼职教师,严重影响了全县农民培训的效果。农民急需的新技术、新成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一些外出打工人员常抱怨找不到好培训单位,这些都对我县人才造就造成一定影响。

2.教育培训资金短缺

近些年,我县财力有限,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没有纳入县财政的预算,只能按照经费多少安排培训内容,农民技术培训不能规范化、连续性开展。

3.农民培训管理不规范

一是管理体制混乱。现行的教育培训管理分属不同行政部门,各自为政现象较为突出,造成了教育资源浪费,农民受教育和培训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二是不同行业差距大,基础条件和培训质量参差不齐。

4.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

乡镇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工作重点,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三、加强农民教育培训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民培训,必须要充分发挥实际性、多样性,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努力培养实用型、能力型、技能型的劳动者。

1.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整合培训资源

农民教育培训是长期的过程,有公益性质。只有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业才有质的转变。建议县政府把“培育新农村实用人才”放在了重要位置,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十二五”建设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整合资源,做到领导落实、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统一培训管理,并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为我县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

2.突出抓好重点人群的培养

农民教育培训要根据农民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一要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和农村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六支队伍:即培养一大批专职科技教师人才,工作专一,搞好农民培训;培养一批基层组织负责人,带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带头使用和传播先进农业技术;培养一批种养能手,率先发家致富,带动广大农民共同富裕;培养一批经营能人,兴办实体,繁荣农村市场,形成各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村产业群体;培养一批农村发展建设各领域的能工巧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面貌;培训一批劳务输出先进,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带领更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发展第二第三产业。

3.方便农民就近就地接受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要采取面对面、手把手方法为主,尊重农民意愿,注意教育培训的基础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大力推进培训教师进村,组织培训教师进村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现场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推进媒体资源进村。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村“大喇叭”和农民科技书屋等载体,将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及时送进农村;

三、推进人才培养进村。把各类农民教育培训班办在村里,以村为培训单位,制订全面的培训计划,培育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四、利用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培训阵地,实现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相互衔接和配合使用,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4.培训形式多样化

在培训形式上,要采用农民培训学习式、教师拉动式、夜校联络式、网络自助式、协会带动式、能人示范式等多种培训模式,多层次、多项目地培训新型农民;要结合产业、开发、订单农业、科技园示范、新技术推广等展开培训。同时,要以职业长期班、短训班和实用技术培训三种主要方式培训初、高中毕业生,积极有序地引导农村新生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转移到沿海城市外资企业。

5.加大农民培训的检查力度

我们的政府应该加强督查力度,把农民培训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不但要给县级培训单位和乡镇政府定培训任务,而且要加大培训的检查和督查力度。

篇6:农民科技培训申请

2010年是全面推进阳光工程调整与转型的一年。为认真贯彻国家、省阳光工程项目精神,根据枣阳市阳光办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枣阳市农广校按照“稳定规模、规范操作、严抓质量、创建品牌”的思路,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创业技能为重点,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布局的特点,突出粮食高产创建和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培训理念,着重围绕优质粮高产和农村服务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具体作法

(一)明确任务目标

按照市阳光办的安排,今年我校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3240人,其中特色职业型农民培训中优质小麦高产种植技术1100人,主要安排在七方镇宋王、杨庙村、王庄村,鹿头吉岗村、吉庄村、丁庄村,杨垱镇桃园村、杜庄村,吴店镇二朗村,共九个点;优质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1000人,主要安排在吴店镇周寨、西赵湖村,兴隆镇刘畈、红花村,刘升镇李老湾村、杨当镇光寺村六个点;马铃薯标准化种植技术200人,安排在琚湾镇郑岗村、长堰村、环城鲍庄村三个点;果树栽培技术200人,主要安排在市优质水果主产区新寺镇李楼村;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200人,主要安排在蔬菜基地环城十里村和孙井村;涉农重大工程培训中沼气工及后续服务人员240人,畜禽防疫员及养殖员300人,以镇为单位,进行组织。

截止本月中旬,我校已完成全部培训任务,其中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200人,沼气工及后续服务人员242人,畜禽防疫员及养殖员300人,果树栽培技术204人,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200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149人,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991人。

(二)早安排,紧落实,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九月六日,市阳光办召开了全市培训基地2010年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布署会,传达了省农业厅《2010年湖北省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等会议精神,九月八日我校结合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优势产业布局的特点,向市阳光办上报《枣阳市农广校二0一0年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方案》。整个培训工作由农广校牵头,农技中心组织协调,作为农技中心本重点工作,中心主任亲自安排布署,分管广校工作的副主任带队具体落实。工作开展分四个专班,1、领导专班。农技中心成立了农民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主任张刚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

2、财务专班。负责教材印刷,学习资料等培训物资的组织。

3、培训专班。农广校在农业部门内部聘请16名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专家讲师团,巡回讲课,涵盖种植、植保、土肥、蔬菜、果树、养殖等各个专业。同时组织专家编写《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水稻种植技术》、《桃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畜禽防疫技术》、《枣阳市粮棉油高产技术手册》及科技明白纸等。

4、培训管理专班。聘用近30名熟悉农村、农民工作、责任心强的技术干部担任班主任,负责培训班的联系、培训管理、考核等事项。9月20日前全部进村,建立班级,摸清学员基本情况。

(三)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使“阳光工程”的政策深入民心,家喻户晓,我们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出动宣传车、制挂过街横幅等形式,进行了有深度和广度的持续宣传,把我市的阳光工程宣传活动推向了高潮。制作大幅彩色喷绘宣传牌,介绍国家阳光工程政策,9月15日,我校在市农村能源沼气合作社进行了开班仪式,并邀请市纪检委、市财政局、市阳光办、市农业局领导参加,市电视台进行了全程报道,引起了很大反响。

(四)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操作运行

按照上级阳光办的要求,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并且严格执行,确保了阳光工程“阳光操作”。

一是认真执行“三堂课”制度。在各培训班开班前,我们与市阳光办联系,严格执行第一堂课制度。在第一节课上,由市阳光办和财政局组成专班到培训班给参培学员讲课,让农民学员明白阳光工程政策、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及如何实施等内容。认真核查学员的资格和人数,切实做到不漏登、不错登。培训结束组织考核、考试。建立20%电话抽查制度,培训班结业后,各培训班在近1个月内对培训对象进行跟踪回访,以电话回访的形式为主,回访对培训在实践中的效果及近期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告知班主任电话号码,进行解疑答惑。

二是实行工作责任制。

1、各培训教师签订责任书,明确培训具体内容及责任;

2、制定每个专业的培训计划和方案,确保每个班按时如期完成培训任务。

3、建立学员培训管理制度,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实行学员上课签名制度,按照培训内容及学时确保教学环节落实到位,保证培训质量;

4、开展教学质量与效果测评,农广校配合农技中心对各责任教师的培训课程和绩效进行测评,并对培训教师实行一定的奖惩制度;

5、切实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做好培训台帐管理工作。

(五)创新培训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实行就地就近培训,直接进村,方便农民学习;办班形式上,在小麦高产创建村我们实行整村推进,在村级防疫员、沼气等专业上实行多村连片办班;白天集中讲技术,晚上放碟片;在马铃薯、果树等专业培训时,集中学员在示范田块进行操作观摩。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常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等多形式的培训。同时针对农村劳动力现状,要求培训教师以农村、农业实用技术为基点,培训内容尽量通俗易懂,以提高培训实效。采取了20%电话抽查制度,以电话回访的形式为主,回访对培训在实践中的效果及近期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告知责任老师号码,进行解疑答惑。

二、存在的问题

根据对已经结业的学员及班主任、辅导员的座谈和电话抽查情况,90%以上人员的认为这种培训班能解决很大生产上遇到的具体问题,非常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培训过程中学员签字手续较多,农民学员感觉繁琐,譬如在代金劵上签字,一再强调不能代签,但部分50岁以上的学员会以看不清而请旁人代签,增加了工作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培训组织需要较大精力。若全部以小班形式组织培训,势必造成阳光办和财政局监管方面的矛盾。三是少数农民学员纪律不够好。多数学员为50岁左右的农民,平时懒散惯了,一下了集中上课,难以适应,表现上课纪律较差,迟到早退等现象。

三、下阶段工作措施

(一)探索完善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的长效工作机制,抓好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整个培训工作坚持“三个结合、三个为主”的培训模式,即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坚持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相结合,以室外教学为主;坚持技术咨询与田间指导服务相结合,以田间指导服务为主。在实践中不断调整,注重农民培训的实效性。通过培训方式的创新来提高办班水平和培训质量。农广校依托农技中心的技术及师资,将培训课堂直接设在田间地头,示范

点、高产创建片,或以现场操作的方式,直接手把手教学,理论培训时以大班授课为主,确保每一个学员技能均衡。同时引导学员学用结合,用即见效,每个教学班由班主任负责抓3--5个学员典型,选择骨干学员带动本组学员,充分调动了参训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现场指导与新技术示范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

完善各项培训管理制度,加强班主任、教师及学员管理,切实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做好培训台帐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市阳光办“五项制度”开展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整合资源,扩大农民培训的效果

一是充分运用农民培训阳光工程这个平台,不断拓展培训的辐射面和扩大培训的效果。一是以阳光工程学员为依托发挥辐射功能。学员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周边农户,起到学一人、带一片、富一方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以有关媒体为载体扩大培训覆盖面。充分利用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强对专业农民培训的宣传。利用市农技推广中心与市电视台合作专门开设的“农业科技之窗”电视栏目,根据农时季节,结合培训内容,制作电视课件,采取专家讲座或图像配合文字的形式,广泛持续地宣传农业技术,详细介绍农业种养环节等关健措施,由枣阳电视台在黄金时段进行播放。节目播放前,各班班主任提前通知,作为我们集中培训的一种补充,使农民晚上看电视的同时还学到了农业知识。各培训班班主任在学员收看后及时做好辅导、咨询工作,既方便农民培训,又不耽误他们的农事。

篇7: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建议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富阳市农民培训工作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通过认真抓好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全面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大力开展适用技术培训,组织农技干部送科技下乡,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对农民实施全方位的科技培训,截止2004年已累计培养大中专(涉农专业)毕业生516名,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1463人(次),“绿色证书”学员12830名,每年举办农业短期适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尤其是去年,市委、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印发〈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并安排了专项资金,对农民实行免费培训,从而培训力度更大,全年培训农民20470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取得的了明显的成效。

当前,富阳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也面临着许多问题:(1)需培训人数众多。一是农民多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根据《2004年富阳市统计年鉴》,至2004年末,全市农村实有劳动力33.48万人,其中从业农林牧渔业劳动力11.9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6.1%,且绝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培训。二是农技人员需不断更新知识,广大乡镇农技人员由于调动过于频繁,许多专业不对口的人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对农业专业知识缺乏了解;除了知识能力不适应外,专业结构也不很合理,存在着“只懂粮棉油、不懂名特优”的情况。(2)思想认识不足。少数部门对培训工作缺乏认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核,导致被动培训者参加多而急需培训者参加少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农民由于知识程度低对培训存在畏难情绪。(3)形成合力不够,存在着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4)硬件设施的建设不够,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技培训中应用面不广。(5)培训的内容、形式以及投入机制缺乏创新,还习惯于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农业条件下形成的老套套、老办法,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对策措施

2.1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杭州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杭州市农民实用技术(绿色证书)培训实施计划》、《富阳市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实施意见》和《富阳市新型农民培训规划(2004~2010年)》的要求,从2004年至2010年共培训农民10万人(次),其中绿色证书工程和农函大培训1万人(次),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培训300人(次),绿色农业科技培训3万人(次),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前的引导性培训4万人(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

2.2强化工作措施

2.2.1大力拓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内容

我们一定要树立大农业、大农村、大科技、大市场的观点,不仅需要对常规技术进行改良和推广,还需要对高新技术的普及和培训;不仅需要对传统种养殖技术的改造和培训,还需要对新兴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不仅需要对生产技术的培训,还需要对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法规、外向型农业等多学科、多门类的新知识进行培训。要针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需要不断拓宽与丰富教学内容,除选用统编教材外,需编写适合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乡土教材。

2.2.2不断创新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形式

只有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形式,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各培训单位要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讲究针对性,突出有效性,注重带头性。教学中需做到五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二是理论讲座与现场传授相结合;三是传统教学与现代传媒手段相结合;四是经验交流与专业考察相结合;五是技术培训与科普宣传相结合。

2.2.3充实农技培训师资队伍

在现有富阳市农业适用技术培训讲师团的基础上,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不断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聘请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充实讲师团。要认真开展师资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师资素质。

2.2.4逐步完善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要求以市农广校为基础,抓紧建立富阳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按照“分级负责、分层管理、分级培训、明确责任、互相协作”的原则,建立以市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为龙头、各业务站为骨干、乡镇农技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农业科技培训教育体系网络。要增加投入,加强对培训基地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培训条件。要扩大建立农业科技培训实习基地。

2.2.5有计划地开展大中专学历教育

市农广校要以农村初中毕业生为主,面向社会招生,开展中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同时,要不断创造条件,积极和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满足各层次人才的需要。

2.2.6加强宣传教育

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术、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自谋职业、竟争就业的新意识,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各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科技致富、培训创业等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

2.3切实加强领导

篇8: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方法

1 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

1.1 明确培训目的与要求

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 要求使其能够掌握示范或推广项目的技术, 并能够熟练操作。同时, 还要培养其对农民的影响能力, 协助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传播新技术。

1.2 分析科技示范户的知识结构和心态

科技示范户的学历在农村相对较高, 且有一定的影响力。一般示范户选择的都是一些当地的技术骨干, 其影响力较强, 受人尊重, 并且思想活跃, 接受新事物、新概念、新技术较快, 是属于革新性的农民, 是农村中的能人, 他们有主动参与的需求及明确的学习目的, 是农村中的先进力量[4]。

1.3 确定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一是讲授示范或推广项目的技术要点, 培训操作技能;二是鼓励其为当地农民服务;三是传授其如何影响农民、传播技术、消除保守思想的方法。

1.4 培训方法

该地区总结几年来的经验, 形成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三点一线”的科技示范户培训法, 此方法包括如下4个环节:一是短期培训。在进行项目示范之前, 培训人员应结合当地正常生长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指导。二是组织现场参观、示范培训。此种培训方法可以使科技示范户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在进行项目示范之前, 组织科技示范户到试验田, 由推广人员对其进行实地操作和讲解, 并让科技示范户按照推广的方法进行处理, 直到其掌握为止。三是田间指导。在项目示范的过程中, 每周用1~2 d由推广人员进行田间巡回指导, 解决在示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并就普遍问题再进行短期再培训。四是个别接触。为了提高示范户的示范兴趣, 农业推广人员应经常与示范户进行沟通, 及时传递相关信息, 加强协作。

2 对普通农民的技术培训

农民群体众多, 是农业生产及项目推广的主力军。因此, 应通过技术培训, 提高众多农民的生产技能, 为项目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1 农民独特的心理特征

多数农民具有共性的心理特征, 主要表现在:自尊心强, 自卑, 致富心切, 又怕冒风险, 从众和盲目心理, 埋头苦干, 耿直, 刚强, 朴实, 怀疑外来者, 缺乏安全感等。

2.2 培训方法

一是“四个一”声像培训, 即每乡1盘录像带, 每村1盘录音带, 每户1张“明白纸”, 关键季节上1次课。应用现代化的声像手段, 进行知识的宣传、扩散, 图文并茂, 生动逼真, 对农民更有吸引力, 农民易于接受。二是由科、教、推3个方面联合组成巡回讲师团进行宣传培训。这种形式要深入到农村基层, 根据农民参与、从众的心理, 调动广泛的积极性, 有一定权威性, 容易赢得农民的相信。三是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在一些交通要道周围、公路两旁或集市所经路旁布置好示范点, 做成醒目的标记, 使人只要从此经过就能参加讨论, 或通过组织大家到示范户的示范田参观观摩, 通过示范户的讲解、操作, 加以传授, 再加上技术推广人员的补充, 从而达到培训的目的。四是发放技术资料。通过印发各种信息资料, 把一些新技术、新信息传递给农民[5,6]。

2.3 注意事项

在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过程当中, 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尊重农民的个人意见, 不能强迫农民接受, 做到“劝之以心而非劝之以身也”;二是要选择好培训时间, 特别是个别访问, 一般不要在农民繁忙时进行;三是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回答;四是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 坚持“学中做, 做中学”、面对面指导、实践动手操作, 这样农民才容易掌握技术技能, 创造更大的财富[7,8]。

参考文献

[1]徐丽艳.对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20) :317-318.

[2]罗映秋.发挥农广校教师在农民培训中主导作用的实践与探讨——以云南省江川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例[J].云南农业, 2013 (2) :67-69.

[3]孙敬国, 宫同瑶, 安丙俭, 等.我国农民科技培训现状研究述评[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3 (3) :102-108.

[4]孙红宇.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3 (6) :16.

[5]郭霞.基于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 2008.

[6]吴茂东.以高等农业院校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制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05.

[7]易建平, 乔德良, 吴同胜, 等.湖南醴陵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现状分析[J].农民科技培训, 2009 (9) :5.

上一篇:浅谈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结束的优化设计下一篇:说明会会议流程及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