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2024-04-11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精选14篇)

篇1:“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当我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时,我颇有感受。“后进生”这个词相信所有的老师都不陌生,不管哪一个学科,也肯定有一两个甚至更多的“后进生”。当然作为教师的我,有的时候也因为自己无法消除所有的后进生而感到惭愧。看了苏霍姆林斯基对后进生详细的分析,我觉得,也许不是孩子们有问题,而是我没有真正的了解他们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真正的面向全体,而是面向了大部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前两类“差生”实际并不是“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或天赋暂时没有被教师发现罢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确实存在着“天赋”上的差异。他们往往表现出强列的学习兴趣而成为优秀生;另一些学生的“天赋”则呈“隐性”,由于还没有被发现,再加上教学方法方面的因素,而被认定为“差生”。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作为一个心智尚待开发的“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认知潜能的活生生的人”,这种学习潜能需要教师去挖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提示各种概念、结论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该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教师,这是对他们进行智力开发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在他看来,就是第三类学生,也不是不可转变的。他说:“但愿你循序而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

如果我们真的能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忍受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么我想时间久了,我们一定会看到奇迹。苏霍姆林斯基还认为想要开启后进生的心灵就是要找到他的“闪光点”。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变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后进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后进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后进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后进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后进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后进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后进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教育应“以人为本”,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塑造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教育在于发展智力、智能,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教师应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的规律,采用“感化—转化—优化”的系统强化管理程序,是保证“后进生”转化工作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正确进行小数的比较。并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2、通过对小数大小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小数位数不同时比较大小容易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混淆,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请你们在各题○里填上“>”、“<”或“=”。(口答)

832○7996124○62141003○999 说说怎样比较整数的大小?

小结: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

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那么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也是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地比较。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板书课题:小数大小的比较)

二、明确目标:

1、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的哪些知识?

2、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我要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正确进行小数的比较。并

能根据要求排列几个数的大小.下面我们就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新授课

(一).比较整数部分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比较3.25元和4.05元的大小。

你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看哪部分比较?

学习同桌讨论,汇报。

师生明确:整数部分3比4小,小数部分就不用比了,所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要先看“整数部分”(板书),从而得出3.25元<4.05元。引导学生概括: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2、目标检测:比较每组数的大小。(填上“>”、“<”或“=”)

6.4○5.912.4○13.082.99○3.14

5.2○6.39.14○8.330.6○29.98

(二)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比较2.35元和2.41元的大小。

自学提示:

①它们的整数部分各是多少?表示多少?

②整数部分的数相同,该比哪一位?

③十分位上的数各是多少?各是几角呢?

④十分位上的数哪个大?

⑤还用比百分位上的吗?

⑥那么可以判断哪个数大?

引导学生说出:2.35元<2.41元。

师:在什么情况下看十分位上的数比较大小?

引导学生明确,当整数部分相同的情况下,看十分位上的数比较。

板书:看十分位。(写在2.35元<2.41元后面)。

学生概括:当整数部分相同时,看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2、目标检测:

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3.21○3.120.86○0.924.83○4.59

12.4○12.55.17○5.096.27○6.31

3.比较0.07米和0.059米的大小。

讨论,试说一说,怎样比较这两个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例题类推出: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的7,表示7个0.01米,5表示5个0.01米,因此0.07米>0.059米。

让学生观察米尺上这个长度的长短加以验证。

目标检测:

4.36○4.373.064○3.06512.147○12.14

2.189○2.1980.832○0.8318.352○8.36

这几组题你是根据什么比较的?

通过这个练习,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明确: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都相同,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板书:看百分位。

师启发:刚才我们研究了各种情况的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谁能把这种比较的方法完整地概括一下?

全班议论后,总结出: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教师强调:一要注意从高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是与整数大小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二要注意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数位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比较。目标检测;

1.完成102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7,10题。

(三)知识拓展:

出示:把3.34,4.1,3.4,3.399几个数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先让学生独立比较,再让同桌议论方法,全班交流,为了容易比较,分成这样几个步骤:(边叙述边板书)

(1)先把这几个数竖着排列起来,相同的数位对齐;

(2)从高位开始比较,先挑最大的,再挑次大的,„„一一标出序号;

(3)按要求排列。(注意是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的顺序)

3.14④

4.1①

3.44②

3.399③

排列:4.1>3.44>3.399>3.14

请你们按照这个步骤完成练习二十一第8题。

教师巡视,指导后进生。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9,11,12题。

板书设计:

小数大小的比较

整数部分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起来

3.25元<4.05元竖排3.14④

4.1①

十分位2.35元<2.41元.44②

3.399③

百分位o.07米>o.059米4.1>3.44>3.399>3.14

篇2:“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触颇深,对比自已的教学工作真是深感不安。后进生的确如 “迟开的花朵”,在工作中是我们“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是每一位教师都赞同的。这样一部分同学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时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套路和策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想想自已这种老套刻板的教学手段是否扼杀了这样一些“迟开的花朵”的潜能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在阅读世界里所遇到事物中感受到的惊奇和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恰当的方法可以唤醒孩子迟缓的思维细胞,可以拯救更多的后进生,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接受知识慢的孩子可以设计与课堂所教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和没有直接联系的一些书供孩子阅读,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苏霍姆林斯基真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我深信后进生他们不是不可救药,而是要对症准确下药。作为老师,在我们的帮助和指导下,只要方法对头,“顽石”般的学生都能精诚所至,顽石可开,我更相信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

李白之所以能“日赋万言,倚马可待”,是由于他“六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而得之。杜甫之所以“七岁思而壮,开口咏《凤凰》”也是由于他“群书万卷常暗诵”缘故。这个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读的训练,讲读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

篇3:“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调查了解、分析研究后进生的成因

目前,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中的“落伍者”, 生源素质不高, 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们往往学习积极性低, 不愿努力学习;心理素质低, 缺乏自信;品德欠佳, 辨别是非能力差;意志薄弱, 不能吃苦耐劳;自尊心不强, 消极逆反心理突出;自控力差, 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后进生”的比率较高。进入职校后, 依然是旷课迟到、吸烟、早恋等现象不断, 少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学习习惯, 对学习没有兴趣, 没有学习目标, 于是精神空虚, 转而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 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喜欢穿奇装异服和留“另类”发型, 把精力放在打扮、上网聊天或玩游戏、结交异性朋友以及吃喝玩乐上, 人生观扭曲。作为班主任, 面对一个由四五十号后进生组成的班集体, 面对一个暂时没有先进, 没有典型, 没有榜样可树的集体, 教师怎样从零起步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工作的策略, 来改变“后进生”的失败感, 创造使“后进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 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优点, 培养应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逐步让他们认清是非, 一步步地给自己定目标, 尽量让他们成为充满上进心的学生, 这着实是一个棘手、伤神的问题。本人曾任中师班主任、高中班主任、中职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积累了一定的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的管理体会和方法对策, 现将其梳理成文, 与全体同行共榷探讨, 交流互补。

调查了解班集体, 是研究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基础。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作为一个班主任, 面对一个新的班集体, 首先要对本班后进生现状、表现及产生后进的原因有个总体的了解, 然后“对症下药”研究对策。具体转化后进生首先对其应有一个总的估计和认识。为此, 应抱着一颗热心与耐心,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要看重后进生的长处与优点, 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成绩和进步, 也要紧紧抓住一点不放的充分加以肯定, 这是后进生的“星星之火”, 不容错过。其次, 对待基础班后进生要用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 不能一棒子打死而盖棺定论。昨天和今天后进生的后进和落后不等于明天的落后, 要充分的相信后进生可以教育转化, 绝不能一成不变的看待后进生。

二、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方法与策略

(一) 长目标, 小步子, 抓反复, 反复抓

几年的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 我深深感到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转化管理要抱着长远的眼光, 制定长远的目标, 不能也不可心急, 更不能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不管, 而应把所带的后进生放在中职三年的长远规划中去打算。中职一年级打算能达到什么目标;中职二年级能接近什么层次;中职三年级收到什么效果, 这些都是要先有个目标打算。

三年的长远目标有了, 接下来就是具体实现“远景规划”的“小步子”。这个“小步子”的内容就丰富了, 可以说不拘一格, 只要能给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带来好的效应都可以采用。如经常与后进生在一起, 了解他们的烦恼忧愁困惑并给以心理咨询帮助等;又如, 上好主题班会课, 使之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针对破坏公物现象, 可以拟“尊重别人, 关心别人”。针对周围出现打架现象, 可以拟“礼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等等。显然, 这个“小步子”每迈出一步都是要在反复抓, 抓反复的耐心教育之下才能实施的, 毕竟后进生“积重难返”, 整体素质又差。从表面是看, 长目标, 小步子的分层推进对后进生要求降低, 规格降档, 速度放慢, 但教育转化的可行程度却提高了, 实际上是不进而进、不动而动的在内因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不怕慢, 只怕站”, 只要是进步, 哪怕是丝毫的前进, 都可贺可喜的。

(二) “将就, 优待, 将价”处理

在学习上多给后进生提供“优待”的条件, 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手段之一。比如, 让后进生坐在前面, 直接了解其差因:是不愿学, 还是不会学;是基础知识缺漏, 还是学习自觉性差;另外, 有利于监控, 集中后进生注意力。还有多让后进生回答问题, 多做事, 使后进生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作业本上多批鼓励性评语。如“我看你又前进了一步”、“不怕慢, 只怕站”、“慢慢的, 我会帮助你的”……等级评价上有时达到“B”等无妨给他一个“A”等, 不要严格划分等级评价, 多给奖励分, 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时时鼓励不亡表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精神鞭策的作用。林肯曾说:“人人都喜欢受称赞”。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而教师对学生评价, 对于学生衡量自我的成败、认识自身能力起暗示作用。一个智商很高的孩子如果每天面对的都是指责、批评, 他就会得到一种信息:“我不行”。久而久之, 他对自己的能力就会产生怀疑, 心理就会压抑, 情绪就会低落。随之而来的就是自卑、孤僻、自甘落后。而时常赞杨“后进生”,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就能使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样, 他们就会肯定自己, 发现“我也行”, 进而树立起“我一定行”的信心, 就会投身集体, 大胆地参与, 就会增强责任感, 自勉自强, 努力向上。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 与他们的学习动机不稳定, 意志力薄弱, 自制力差等有关。因而在教育中教师要降低教学难度, 克服教法和要求上单一无味, 使之多样化和浅显化。课堂教学从讲授、提问、练习到作业诸环节要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内容和要求。例如:在一节课上, 给一些学生布置三至四题, 而给另外一些学生布置一道题, 有难、有简, 有多、有少, 口答、填空、选择、改错、判断任由学生选择。同时, 教师更要提高教学艺术, 力求做到教学生动有趣, 学生爱听。如果教师的教学生硬呆板, 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 会使本来就厌学的后进生更加丧失学习的兴趣, 降低收效, 达不到教育转化的效果, 结果是费力不讨好。

(三) 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和忌讳:

要把握的几个关系:

一是表扬与批评的关系。

大家都知道, “后进生”经常处于“被告”的地位, 经常是处于“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老师的冷淡, 同学的白眼, 足以使他们脆弱的心灵遭受灭顶之灾而丧失进取。因此, 对于后进生应以理解同情的批评为主, 表扬应以真诚热情为主, 以激起他们的希望与进取的火花。批评应具理解同情之心, 应尽量避免公开场合;有的批评还要适时冷却之后, 即后进生恢复正常心态之后再进行, 切忌不要在他们失去理智的情况下“火上浇油”。

二是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的关系。

后进生的缺点与不足是明摆着的, 没有严格的要求就没有后进生的转变。但严格要求应“以人为本”, 要充分考虑后进生的个体差异与承受能力, 不能操之过急、一劳永逸, 而应反复抓、抓反复的耐心说服教育,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不断工作, 逐步进步。毕竟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反复性极强, 要转化他们, 就应使他们对以前的缺点与不足有充分的正确认识, 引以为戒, 防止重蹈覆辙。诸葛亮“七擒孟获”真的是使这个“后进生”心服口服, 最后归心诚服。

几个忌讳主要是:

一是认识上忌偏见。

有的教师对待后进生常存偏见, 总说他们“无药可救”、“一无是处”。这样很容易使后进生感到人生无望而自暴自弃, 破坛子破摔, 丧失人格, 有的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俗语说的好,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后进生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体育课、运动会、劳动课、野外活动, 后进生总是显现出活跃、灵活、点子多等过人之处。在教学中要时刻重视“后进生”的看法、建议, “后进生”的思维活跃, 往往点子多, 常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 有时甚至是一些“异想天开”有悖常理的看法, 但这是他们关心集体, 热心上进的表现。对他们不合理的建议, 教师切不可当面直接否定, 更不能嘲讽, 首先要肯定他们的积极性, 再用引申法和反正法加以引导, 提高他们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一个班主任教师就必须克服认识上对后进生的成见与偏见, 要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发掘他们身上的亮点、闪光点, 满腔热忱地帮助他们洗刷“污垢”, 一步步健康向上转化, 转化成为有自尊心、有自信心、充满上进心的学生。

二是态度上忌冷漠。

一般来说, 后进生是有较严重缺点的学生, 由于经常受到教育批评, 因此往往精神不振, 觉得“低人一等”。这时, 后进生更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信任与友谊。如果对他们的态度冷漠, 爱理不理, 放弃不管, 势必雪上加霜, 使其受到更深的伤害。19世纪英国一位伟大的道德家说过:“与其说是人们的错误使其堕落, 不如说是人们对错误的态度导致他们堕落。”因此一位优秀的教师应忘掉学生过去的错误, 以新的眼光看他们。宽容信任, 莫算总帐。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一个成功的教育者还应该“健忘”, 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忘掉昨天, 着眼今天, 期待明天。老师要主动接近他们, 无话找话, 搭腔摆谈, 走进他们的心里, 焕发他们的信心与进取精神。

三是语言忌讽刺。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后进生一旦有了细微的进步, 老师都应给以真诚惊喜的赞扬和鼓励;对他们反复出现的缺点错误, 一句“又是你”或“你怎么老是这样”, 会使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不信任和偏见;相反, 一句“最近不是表现不错吗, 今天怎么了”却能使他感到老师的信任和期待, 给了“后进生”承认错误的勇气和改正错误的信心。故而, 应循循善诱, 耐心说服, 不要认为再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而如发炮式的训斥和冷嘲热讽, 甚至不耐烦的三言两语打发了之。这样必然会加深师生之间的隔膜, 使问题复杂化, 更棘手。

四是情绪上忌急躁。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不能企求一两句话或几次谈心后, 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使我充分认识到转变后进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有的刚刚改正了一个缺点, 接着又出现了新的毛病, 甚至层出不穷, 花样繁多。所以, 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欲速则不达, 应该有打“持久战”的耐心与信心, 反复抓, 抓反复。正如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 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 深思熟虑地, 小心翼翼地触急年轻的心灵, 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 谁就能获得成功”。

摘要:本文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后进生”工作实际, 在对“后进生”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切身体会, 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后进生”实施教育转化的具体方法、对策。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管理体会与方法对策

参考文献

[1]甘霖林主编.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篇4: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来说,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我曾试用過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我在三至四年级和五至八年级教过书,我总是注意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概括和科学定义的含义的。应当让这些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问我——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在“后进生”所读的书籍里,在他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在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我总是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并且也向所有的教师提出这个建议。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现在还很难说明,当儿童面前出现某种使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他的头脑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变化。但是,千百次的观察使我们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篇5:“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前几年有专家提出了“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教育观点。此语一出立刻引起了一些老师的质疑。“唱高调吧。学生是真笨,他却把教不会的责任全都推到老师的身上,哪班没有差学生啊?平时那么忙,哪有闲心管班里的几个后进生。”平时我也曾试图在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上有所突破。可始终是功效不大。班里的后进生不但没有减少,随着年级的增高,这队伍却越来越庞大。

平时还真没少听专家讲座,可接触到的教育思想都是支离破碎,不系统的。只是大概知道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涉及到具体操作就不知所以了。如在课常上我也试图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关注需要背诵的课文。比较头痛的是,有一部分学生无论我用什么办法,都不能让他们会背诵课文。逼迫的紧了,勉强会背两句,可背诵花的时间长,忘记的时间倒是挺快。“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果然像苏霍姆林斯基说得一样。几年下来总感觉学生的智力没有丝毫的变化反而是越来越笨了。就是因为死记硬背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在建议―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详细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及解决办法,结合实例阐述了对后进生的教育策略。其讲到了后进学生“费佳”的转变。他原来真就像是们班时的一些学生。“简直是来不及记住应用题的条件,在他的意识里,来不及形成关于作为条件的依据的那些事物和现象的表象:当他的思想刚刚要转向另一件事物的时候,却又忘记了前一件事物。”学东西特别慢,而忘记来得到特别快。凡是这样的学生大都有多动症的表现。无事生非。大师转变他的方法是通过课外阅读达到的。为他们推荐了比较有趣的课外资料。“我给这些孩子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习题集里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搜集来的。其中的每一道题就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真是一位称职的好老师,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教育学生的身上。“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业成绩就赶上来了”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后进生的学习才有了转变。而我们现在教学生大都是急功近利。想在短时间内有收益。付出了马上就要得到回报。这种思想对教育学生极为不利。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在他们头脑中存在着“发现某些使他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的潜意识。“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通过有兴趣的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思考的潜能。

我对后进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我曾经就是一名后进生。从小学开始我就是班里所谓的后进生。我上学时识记住的知识大都是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这在高中之前也许见效,可高中的课程单凭死记硬背就不会太见效。所以高中三年我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垫底的。我的自信心降到了极点,高考落榜,更是我自卑的极端,我没有一点自信,相信自己连最简单的事也做不好。心理自我封闭,不愿和社会上的人进行交往。还是要感谢自学考试和每次的网络培训让我重新找到了自信。因为自己在学习上走过弯路,所以我现在对学生从来都不敢大意。联系自己的经历,我很能体会后进学生的感受。在课堂上也上尽量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我们班里布置的作从来都是三六九等,看学生的情况,让他们自行选择。但保证要自己做,不能抄写才行。我改作文也是这样,对一些语言表达有题的.学生我从来都是一字一句认真批改,哪怕他的作文中有一句通顺的句子,也给他用红笔标出来。加以鼓励,在班里大加表扬。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还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激发学生作业或心作的兴趣。这种方法实行之后,最起码可以保证学生每次都能按时交作业。我再也不用为学生的作业交不齐而发愁。

篇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给每一个“后进生”挑选一些供他们阅读的书籍和文章,这些书刊都是用最鲜明、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形式来揭示各种概念和科学定义的。应当让这些学生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来求知,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他们所读的书籍,在他们从周围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应当经常发现某些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千百次的观察得出结论:在儿童感到惊奇、赞叹的时刻,好像有某种强有力的刺激在发生作用,唤醒着大脑,迫使它加强工作。”

读到这里,不由地让我想起班上的那些学困生,确实他的学习越困难,那么他在学习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就越多,如果能够更多地阅读,让阅读教给他思考,让思考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让书籍激发起来他的活的思想,那他就不会后进。会思考的学生,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因此阅读是激发思维觉醒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篇7:“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俗语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也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利用课余的一点时间看了校长发的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其中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工作颇有感触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教学工作无非是教学中最难又最重要的一块,就好比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在一个班级里面总会存在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我想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在文章中,苏霍姆林斯基首先认为后进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也就是说要对这些学生经常进行反复性的巩固性练习。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也给我们总结出一条结论:对“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他们在阅读中、在周围的世界里,经常发现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只要他们多思考、多动脑筋、多让他们自己去想问题,那么学习已经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了。

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也获益匪浅,深刻体会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的重要性及其难度,同时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关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师爱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 第三、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篇8:“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一、以平实心行踏实事

教师不是浮夸炫丽的职业, 却又肩负举足轻重的职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需要的是一个平实之心, 踏踏实实地传该传之道授可授之业。 我教中学数学, 是很纯粹的学科, 专业刚好是我热爱的学科, 更可以安安静静享受伏案批阅讲台指点的工作。 即使从业几十年, 我依然会独自琢磨一道题的解法、一个知识点的讲法, 会欣赏一位学生对于一些题目的创意思路, 并且时常为一些冷不丁冒出来的新鲜想法而兴奋不已。 我一直把这一份经年累月持久不衰的纯粹视为上天对我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重大恩惠。 我从来不厌倦给学生讲题, 因为教学相长, 帮学生答疑解惑的同时我也时不时收获奇妙的点子———这于我而言是最高的愉悦。

数学不是枯燥孤独的学科。 跟许多科目一样, 数学也需要交流和探讨。 多年的教学经历使我能够敏锐地把握在数学上有天分的学生。 我常常大胆地鼓励数学成绩好的学生辅助讲解习题课, 这对讲课和听讲的学生都大有裨益。 学生显然对知识理解更到位了, 也锻炼了综合能力。 我一开始担心让学生讲习题其他学生会有不满, 结果大出所料。 听讲的学生反而更有亲切感和新鲜感, 愈发专注。 同班同学之间的对比心理使得听讲的同学更有动力跃跃欲试, 希望自己也能够成为讲台上讲解之人。 多年前, 我当班主任时带过一位学生, 偏科非常严重, 不善言辞, 但数学异常突出。 我便用这种方式鼓励他, 结果他不仅在讲台上洋洋洒洒, 而且因为诚恳的态度成了全班同学最尊敬和感激的人之一。 这位同学后来考上了福州大学, 毕业后到华为工作, 现在已经成家立业, 是华为的资深工程师。

二、持平等心对各等人

我国的中学教育还是以大班授课为主, 一位老师面临的永远是几十号上百号学生, 不仅有一届的在校生, 还有历届的毕业生。 不可否认, 教师非圣人, 这些学生品质或有不同、能力或有强弱、性情或有好坏, 导致老师或有喜恶。 社会上人或有九等, 学校里可以这样吗? 也许我们说谁都无法杜绝, 但于我而言至少始终在极力避免。 以平等心对各等人, 是潜移默化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的人格。 我教过那么多的学生, 说心里话, 他们有些优秀得恨非己出, 有些则糟糕得爱莫能助。 但不管个人喜恶如何, 这些偏爱或偏厌都不该带到教学上, 至少不该带到课堂上, 更不能表现在情绪中。 十年前, 我班上的一位学生,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我虽恨不能倾囊相授, 但除了注重学习上因材施教以外, 所做的只是时不时给这位家境贫寒的学生几箱牛奶, 以增强其体质。 巧合的是, 与这位学生同班的另一位同学, 沉迷游戏, 泥足深陷, 一度不能自拔。 对于这个学生, 我当时果断接他住在我自己家里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以防止他住在宿舍半夜翻墙出去网吧, 希望能借此戒掉网瘾。

平等心的另一层意思是视学生与自己平等, 在师生之名下要建立朋友之谊。 我从来都是一个直接爽快不拘小节的人, 跟每一届学生都玩得很好。 我不把他们只当小孩儿, 他们不只敬我为师。 我带过的每一位学生, 几乎都跟我开得起玩笑拉得了家常, 即便在毕业后依然如此。 在学校里头, 这些年轻学生们往往伙食不佳, 我便时常请一些学生到我家做客, 我不太做饭, 就让家里的林老师下厨。 他跟我都是高级中学的老师, 乐于为学生献手艺。 家常便饭, 便胜过食堂不少。 当然, 改善伙食是表象, 重要的是一顿饭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感情基础建立起来, 沟通渠道打通, 许多其他学习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是很多老师不尝试就无从体会的微妙。 现在, 许多学生毕业了, 我时常成为他们的座上客, 甚至是见证他们与另一半的婚礼, 这就足见这份平等之心换来的长久之谊。

三、守平常心对无常道

传道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 师生之情, 千年而下被千万人颂扬。 但就现代的教育模式轮, 老师与学生说来情深, 其实缘浅。 许多师生毕业后或许终生也不得再相见。 能够再见面的, 还保持联络的, 都是缘分, 也是情分。 受助之人感谢援助之人是天经地义, 但援助之人在提供帮助之时就想着受助人的感恩与回报, 那多少就是道德问题。 老师和学生也是如此。 教师, 本就是对理想的抵达, 而不是对学生的施恩。 这是我一贯的平常心。

幸运的是, 我是一个有缘人。 很多学生毕业之后都跟我定期联系, 许多甚至逐渐成为朋友。 从家乡走向全国各地, 他们跟着自己的梦想走;从全国各地回到家乡, 他们心里牵挂的故土有我一分。 寒暑假里逢年过节, 这些与我共享过青涩高中时代的学生们, 常来我家坐坐, 跟我分享他们在外面见到的精彩和经历的无奈, 讲述对未来的热忱和对过去的怀恋, 谈起新交的朋友和青春的同窗……这些场景, 仿佛成了我每年例行之事。 一旦到了寒暑假的节点, 心里就隐隐有些期待———期待见到这一届届学生中的他或她回来。 是哪个他都好, 见到都开心。

学生心里记着我, 我视之为福缘;学生疏于想起我, 也丝毫不影响我继续付出真心。 教书育人是我要秉持的初心, 与外界的因素无关。 人事很多无常, 以平常心对无常道, 使我始终圆满自足。

篇9:“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重情感教育,用爱心感染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觉得难,没有兴趣。那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课,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对于这样的学生平时在生活、学习上多关心、帮助他,通过实际行动来教育、感化他。教师应该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应该循循善诱,耐心地教育,只要学生有小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地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数学课直到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让“成功”走进课堂,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

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还要破除学生对成功的神秘感,并处理好许多的“第一次”充分发挥“首次效”的积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能够圆满地回答老师的一次提问,能正确的解出一道习题,都算是小有所成。打破神秘感的关键是要每一位同学正确对待自我,学会自我竞赛,自觉的记住以往学习数学的成绩和表现,下一次超过上一次。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计划,适当选择方法,将内容分层次地要求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听懂、学会、记牢。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后进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无味,这也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图形。定义很抽象、难懂。课本开头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师在教学举例时,可以张开双手,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将双手合拢一边问道:你们看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以实际例子更形象展示,学生易懂。

(四)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中学生正处于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他们好奇的问题。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中,教师可以直接指着操场上一棵参天大树说:“在没有较大的工具的情况下我能得出这棵树的较准确的高度,你们知道怎么测吗?”然后告诉学生学习了今天的课后你也能测出树较准确的高度。这样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

预习是学习各门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农村中的学生大多数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认识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种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教会他们作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从而真正理解这些有困难的内容。

(二)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

听课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显著。那么怎样听好课呢?第一,在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第二,抓住重点做笔记,上课时老师会强调某些重要问题,以及还会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那么就要求画上重点符号,并做好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第三,在预习中画上记号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能听懂。第四,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做到先思考再回答,不要不作思考的回答。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这不管是在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堂上的学习,甚至是课后的练习巩固,都需要学生通过自觉学习来完成。特别是后进生,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后,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二)培养探讨的习惯

课堂上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客观性的提问,引发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场景中,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时,你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在木棉树你怎样测得它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三)培养学生善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引发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我们的老师就要有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以此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这样使学生体会观察而带来的收获与兴奋,就自觉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四)培养小结的习惯

在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样强调自己去学习。小结使学生学习的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容易忘记。教学实践证实,只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篇10:“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悟

文/chen

不论在哪一个学校或哪一个班,后进生都是客观存在的,转化后进生是每个老师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更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后进生进行转化不仅可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自信心的提高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家庭、社会、学校、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低年级小学生刚入学一个学期,有的学生上课做小动作,常因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觉得很丢人。这样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消极地对待学习,信心不足,自甘落后,形成后进生。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非智力因素又有无动力型导致的后进生,学习不得法导致的后进生和其他外因导致的后进生。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他们有较强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教学的兴趣,无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这些原因,教学中我注意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人不同的特点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措施,使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同程度地有所提高。

面对后进生,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后进生转化要重于言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求之以效,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为此我特制定后进生转化计划。

我任教的二(1)班学生,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一部分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管得比较少,所以学习习惯不好纪律性不强,有的甚至不想动手做作业。如:张恬益、徐翔腾、赵子龙等。使后进生能成为合格生,优等生,增强后进生的纪律观念,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使他们能愉快地学习、生活,消除自卑感。

1、后进生往往被一般的学生看不起,认为他们的智力发展低人一等,自己也很自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什么都做不好。当他们有所成绩时,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后进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只要后进生接受教师,就会及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善于捕捉闪光点,多表扬他们做得好的地方,促使他们对其感兴趣,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要正确看待和评价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发扬其闪光点,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们学习,引发求知欲,促其上进。

2、对待后进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谆谆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只要有进步教师就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后进生也能感受到成功地喜悦。

3、多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对症下药,促使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去学去做。

4、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这就是说,在学习上,哪怕是同一个班级,在同一个教室,同一个老师的教育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存在差异。对于后进生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对后进生知识的薄弱点要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有些后进生经过努力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写作业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写作业干净整齐,写作业时看清想好才下笔写。培养有错必改的习惯,批改的作业发下去后,要求学生对错题要及时改正。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后进生对以上学习习惯会时好时坏,经常反复,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有耐心去督促、教育。

篇11:谈谈班主任的“后进生”教育工作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应有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尖子生”自不必说,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其良好的素质,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能依据他们的心理,灵活巧妙地对症下药,投入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后进生”也能够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起来,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全面提高。多年以来,我们始终特别关爱着这支特殊的群体,取得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探索“后进生”行为的心理特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活动制约的,即便是无意识的行为也与其潜意识有关。大量的事实证明,后进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由于其不良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并在一定客观环境影响下相互发生作用,而呈现与社会要求不相和谐的扭曲性势态。其主要表现为:

1、行为动机的盲目性。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半成熟阶段,他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往往不全面、不准确,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一部分常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是非观。有些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无什么特殊的目的,只是出于好奇、好动、试探等心理,因而带有盲目性。他们经不起外界刺激的诱惑,而导致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2、心理意识的逆反性。一般地说,处于心理发展未成熟阶段的中学生接受外界事物大都是顺向性的。但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某种需要或情感得不到满足或受压抑,而产生逆反性心理。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心理的沉淀,与外界形成情感的隔阂和对立。这样的学生一般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常常是明知故犯,常以有意识地破坏性行为损害集体利益、他人的利益。

与优秀学生相比,他们还是有着自己的心理优势的,只要教育得法,“后进生”还是大有希望的。这种心理优势突出表现在接受激励上。

同样是激励,对于不同的接受对象,激励效果是不相同的,后进生的激励效果更加明显。优秀学生由于取得不少成绩,因而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态度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奖励多,教育少。正因为这样,优秀学生往往对表扬和激励产生适应性。与优秀学生适应表扬一样,“后进生”由于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往往习惯了批评。爱和信任的缺乏,使他们自卑感增强。而后进生一旦有了进步,得到教师及时、中肯而饱含深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孩子感到无限的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认可,被赏识,便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二、教师要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要帮助“后进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摘掉“有色眼镜”。教育是一个改变的过程,目的.是协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成为有完整人格的人。我们认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以往的控制、训斥学生转变为对学生尊重、真诚。

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可谓是温暖的化身。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令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后进生”中有一些创造力强的学生,他们通常会对很多事物产生疑问,而一些有创意的见解很可能影响实施教学计划,扰乱课堂常规。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学生被批评,及至训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当一位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他就会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教师不但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应能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困惑。因此教师应尽量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不因为一时的学习落后或行为偏差就对学生形成偏见,不予关注,甚至完全放弃不管。

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真诚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也感到自尊自爱受到肯定,并由此增强自我改变的信心与勇气。真诚一直被认为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学生就不可能真正信任教师。《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生会了自爱。所以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促后进生转变尤为重要。

三、教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1、大力提高赞许度,展示自我价值

有些学生由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往往会很自卑,从而封闭自己。教师必须挖掘其身上哪怕是一个闪光点,提高对他的赞许度,就会使其有健康的心理,从而消除情绪干扰,并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取得良好的适应。

一些学生常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而产生过分的焦虑。他们有时会怀疑自己的智力,甚至感到前途无望,特别是女学生想法更多。我们一方面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只要成绩有提高,即使学生成绩在班级仍不理想,也予以全班表扬,并请进步显著的学生介绍经验。这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使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学生因此放下了思想包袱,缓解了紧张情绪,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自我提高。这种自我提高又促进了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班主任想方设法尽可能为他们多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后进生在班级的地位。如把板报等安排给他们完成,任命他们做小组长等,同时经常召开主题班会、辨论会,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2、实施目标式管理,循序渐进转化

一个“后进生”的形成,一方面可能是由先天素质影响,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在教育中使用方法不当,使其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

从管理学来说,合理的目标,不但有引导作用,而且具有激励作用。目标的实现会给人带来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等一系列积极作用。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奥德弗研究表明,人在较低的层次需要得到较多的满足,对较高层次的需要就渴望满足。给“后进生”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具体性,难易度要适中。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使其对所设置目标乐意接受,并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通过让“后进生”实现一系列较低层次目标后,必定会激发“后进生”向更高的目标冲击,从后达到转化的目的。

3、及时与家长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教师发现学生不良行为或某个问题多次教育效果不明显或面临棘手问题等,及时向家长反映,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并请学生和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家里的情况,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增强教师工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遏制不良因素蔓延。这样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和师生之间,以及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交融,互相支持,为学生创造成长的情感条件。

篇12:谈谈对影视鉴赏的认识与感悟

题目: 对影视鉴赏课的认识、感想、建议及相

关影片的一句话点评

级:

10电信 姓名:赵海艇

学号:

10110003146

影视鉴赏

对于公选课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但面对上千人的同时争抢,迫于无奈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不管我们选什么样的公选课,首先我们得端正我们的态度,不能说一定会学的很好,但至少也得有一定的了解。

我平时对影视方面的作品是很感兴趣的,去图书馆的时候也喜欢翻看相关书籍。在作品中不仅能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而且能启发我们,总能折射出一个人生哲理。其实选这个公选课也是一波三折的。刚开始这门课的名额爆满,后来在下一学期我才逮到一个机会选到了这门课程。对于影视鉴赏,一听就感觉就是看一些电影,其实不完全这样,这些电影还是会给人一些启发与思考。

每次,老师是对今天所要讲的主题进行讲解,介绍,然后就看一些很经典的电影。一般时间都控制的挺准的。

收获:

1)就是看了一些平时不太能接触的电影,相比较而言有些电影的年代是久了点,但是确实很精彩,比如说《开水房》,每一次看总是会有不同的感受,耐人回味。这也对我以后选片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正如上面我所提到的在我们被男女主人公着,甚至被一个细小的情节牵动着,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啊,每一部电影的背后总是有一种它所坚持的精神,虽然说我们不能百分百的理解,但这也不正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吗?福贵的乐观、硬朗和幽默;

3)紧张的学习给我提供了放松的契机,电影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让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电影本身以外,还有就是老师在出勤这一块抓得特别紧。其他公选课的点名情况我也有些了解,好多老师就因为人数比较多,每次都是随机的。最让我佩服的是有些同学替别人签到,而您总能分辨出来,这一点我不能不佩服。

建议:我觉得在开学第一节课可以做一个问卷调查,将这一学期公选课所要讲的题标及相应电影一一分类,然后选出同学们喜欢看的电影,这样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会更高。最好还能加强与同学间的课堂沟通,比如说问一些上周一我们的讲的主题是什么,看了什么电影等问题。回答积极的话也可以在期末成绩上或许可以加上一些分数。

影视鉴赏既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同学们电影欣赏能力,并且在学习中享受艺术,在艺术中不断提高自己!

对看过电影的一句话评价:

《你整我,我整你》

人生绝不容许别人来导演。《华尔街》

君子爱财,但要取之有道。《居家男人》

有家的男人才算完美。《开水房》

学会辨别,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股市有风险。《首席执行官》

做企业也是塑造人生。《三傻大闹宝莱坞》

篇13:谈谈“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一、拉近距离,培养感情,以真诚和信任动其心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改变后进生,必须想方设法接近他们,多关心他们,使他们逐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隔阂,激发他们进行自我竞争的动机。为了更好地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谈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打球、踢球,拉近彼此距离,进入他们感情世界。心与心的距离近了,就为日后对他们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发掘优点,树立自信,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进生身上也有许多闪光点。今年班上有一个学生:成绩差、迟到、抽烟、玩游戏、带手机、性格孤僻,集中了所有后进生的特点。正当我无计可施的时候,发现他玩手机玩得水平很高。于是,我把他和班上几个懂电脑的学生叫在一起,并请他们想办法,把一张班里的合影扫描后转为信息发到我手机上。正当同学们犯愁时,他说:“让我试试吧。”结果他做得非常好。我在班会和家长会上表扬了他,很多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这次表扬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学习态度也端正多了,经常和同学讨论问题,成绩进步非常快。平时简单的一句“你真行”“好样的”“我为你而骄傲”,对于那些一直受冷落的后进生就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三、理解信任,鼓励进取,用心灵交流来感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的需要,当别人不理解不信任他时,他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保护孩子的自尊,鼓励其上进,应从对孩子的理解与信任做起,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后进生,他们更需要理解和信任,更需要爱的温暖。班上有个女生,因为口吃,从来不愿说话。这让她觉得很自卑,特别是被老师提问时非常紧张,没信心。我发现后常找些事叫她帮忙,和她谈心,让她担任生活委员,上课时多提问。渐渐地她的胆子大了,找到了自信。

四、反复提醒,反复激励,以优带差,优差共进

我在座位编排调动时,总把较差的学生与较好的学生安排坐在一起。也许有人问:这样一来难道不会影响优生吗?不会!因为我在安排时,会跟优生说,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好,所以请他帮助辅导同学。这对优生就有一个压力和动力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而对于差生来说,则效果更是明显。

篇14:谈谈小学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小学;后进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56-01

在教育教学过过程中,如果老师对后进生关注不够,对孩子而言,错失的不只是某一学年的教育,甚至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培根教育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把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好了,对他一生的发展有巨大意义。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从小学做起。

一、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学生自身因素。除去智力因素外,有的是从低年级段开始就基础薄弱,而没有及时补救,造成很大的学习困难,而逐渐失去学习信心;有的是因为过于贪玩,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老师经常批评,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但学习效率不高,并不是他的智力有缺陷,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又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日积月累,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2、学生家庭因素。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重视不够,只在物质上无限供给,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思想对孩子耳濡目染;有的家长把孩子完全托付给学校,对孩子学习很少过问;还有些留守儿童家长因各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管孩子吃、穿,造成这些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校教育因素。学校班级容量较大,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时间久了,老师对后进生一次次给予希望,又一次次失望,最终完全失去耐心,对后进生产生冷漠、忽视情绪,有些老师甚至违背师德嘲讽、侮辱后进生,孩子在心里将自己和老师、其他同学隔离起来。

二、帮助后进生转化的主要措施

作为教育工作者,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想尽一切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后进生转化,让他们重拾自信,看到希望。

1、制定计划。学期初确定名单和帮教措施,责任到人。班主任与学科教师在学期初了解学习困难生与行为偏常生的学习与行为情况,借助家庭、社区进行全面地调查与分析,之后制定具体的帮教计划。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做好帮教记录,进行帮教跟踪。定期与学生谈心,了解其真实的思想状况,使帮教与帮心同步进行。但是不能有问题的时候就帮助教育,没有问题的时候就不帮助教育,要重在防患于未然。

2、偏爱后进生,信任后进生。对“后进生”给予关心和爱护是转化“后进生”的先决条件。“后进生”在内心深处比其他同学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所以要从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习上、生活上体贴、关怀后进生,使他们感到集体给他们的温暖,消除他们与集体和社会的隔膜。即使在严厉批评时,也要渗透着热忱的关心和希望,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去讽刺、挖苦、甚至歧视他们。我班有个女同学,由于她的父亲生病手术失败,成了植物人,医治一段时间后,去世了。母亲无暇顾及她的学习,导致她的成绩不理想。我们几位任课老师多次前去探望,她感受到了老师的爱心,变得主动请教老师问题,主动向老师诉说心事,逐渐开朗起来,成绩也提高很快。

3、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后进生。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后进生跟其他孩子一样也有很多优点,只是由于平时他们缺点暴漏太多,还经常被我们无限放大,不经意间优点就被我们忽视了。但是在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教师要变偏见为偏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使之发扬光大。我班有个肖同学,我刚接这班时感觉他非常淘气,成绩也不好,但他不“记仇”,每次批评他都能接受,但就是不改。有一次读课文,我发现他几乎是背诵的,我立刻进行大肆表扬,他尝到甜头,干劲有了,我后来陆续抓住他的几次闪光点进行表扬,现在学习劲头很足。相信不久,他的成绩定会上一新台阶。

对后进生的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积极引导。要根据每个后进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有的服软,喜欢听好话,就好言相劝,好好开导;有的性格比较直,就应就事论事,指出不足,加以改正;有的性格多变,就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投其所好”,一步一步地提出切合他们实际的要求,并且引导他们切实做到,不能退让,也不得迁就,要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和懈怠习惯,促使他们一步一步地前进。

4、依靠集体教育后进生。一要健全班集体制度和运用班集体舆论的力量,克服后进生的不良行为,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二要建立后进生档案和班级帮教小组制度,专门负责监督他们的行为,帮助并促其改正错误,健康成长。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的结对活动,借助班级与同伴的力量影响学习困难生与行为偏差生,促使其一起进步。还可以召开后进生的家长会,让家长了解教师的帮教计划,并配合教师共同进行。

5、要做好后进生家访工作。有人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比作“车之双轮,鸟之双翼”,足见对孩子的教育二者缺一不可,必须保持平衡。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家校沟通工作,尤其是与后进生的家庭之间的沟通。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学期中期,根据对学生的帮教情况及帮教效果向家长反馈,如有不妥与家长共同协商。教师要向家长阐明对后进生进行各种教育措施的必要性,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上一篇:xx年安全饮水工作总结下一篇:好的面试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