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说课稿《古诗配画》

2024-05-23

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说课稿《古诗配画》(共5篇)

篇1: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说课稿《古诗配画》

河北省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竞赛说课稿

课 题:《古诗配画》 年 级: 三年级

教材版本: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

参赛单位: 承德市平泉县营子中小学

参赛教师: 孟

间:2013.6

《古诗配画》说课稿

承德市平泉县杨树岭学区 孟幻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承德市平泉县杨树岭学区的教师孟幻,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配画》。

一、教材分析

《古诗配画》是冀教版信息技术教材小学三年级第十七课的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诗词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本课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整合的最佳范例之一,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电子报纸奠定了基础,本课关联了之前所学的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对文字的修饰等知识。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品诗赏画的艺术氛围中,掌握新知识。本课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艺术学科的整合,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对信息技术学科充满了好奇。对计算机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学生刚接触新鲜事物,有兴趣学习本课,从知识储备情况来看,学生具备了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和新课标要求我我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古诗。(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和调整图片大小。(3)让学生学会设置图片的文字环绕方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古诗配画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插入图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教学难点: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

五、教法学法 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时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利用课件激情导入新课,然后设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实践导向法)。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法),对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采用演示转播的方法(演示转播法)。

学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课以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尝试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学”。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学生又在交流中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

本环节主要从以下五个步骤来完成

(一)动画激趣、情景导入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互动评价

(四)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五)总结方法、浅谈收获

(一)动画激趣、情景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向同学们播放一段关于古诗配画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文的博大精深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看着这么美的画面,听着动人的古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如果我们能把这美丽的画面与动人的古诗组合在一起,那就更能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古诗配画课好吗?从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利用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古诗配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也想动手创造自己的作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准备阶段

这个环节我是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问:那同学们想不想当一个小艺术家、小设计师呢,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和计算机一起来完成古诗配画。(揭示课题,进入新课)

学生自主完成以下操作:

(1)进入“古诗配画”教学文件夹。(2)上网搜索图片。

(3)小组合作或请教老师完成操作。

设计意图:运用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当小艺术家,小设计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的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创作。

二、明确任务

上述准备完成后,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面操作:(1)输入古诗

(2)搜索图片

(3)插入图片(来自文件)(4)设置图片大小和位置(5)设置环绕方式

在出示任务后,对学生进行温馨提示:在每一个任务中,可以打开相应的操作步骤提示,但鼓励学生先尝试,当遇到困难时再浏览操作提示。为了任务顺利进行,我制作了学习卡,发放到小组中去。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自学任务。

设计意图: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探究实践

学生利用学习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操作。

1、出示学习卡让学生根据学习卡上的内容自主学习。

2、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或者请教老师帮助。

3、将自己的作品作细致的修饰与调整。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步尝试,初步完成“古诗配画”。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解疑

学生的初步作品,图片位置会不合适,需要通过设置图片的环绕方式。这正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环绕方式选项复杂,对于初学者来说需要教师演示讲解清楚,在此部分我演示讲解。然后学生再补充修饰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讲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操作过程,让学生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再次动手操作弥补自己的不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交流展示、互动评价 1.学生展示作品。

2.学生进行演示操作,全班评价。

3.教师选择较好的作品进行全班口头点评给予鼓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并对古诗配画的操作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这样的评价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评价的作用。

(四)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通过以上学习操作,学生的第一份作品已完成,为了加强学生对操作过程的熟悉与掌握,我又及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进行练习巩固。

快速完成以下操作:

1、根据所学内容为你喜欢的古诗配画。

2、把《我的好朋友福娃》插到自己喜欢的位置,设置环绕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学生获得的新知,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乐于学习。

(五)总结方法、浅谈收获

引导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汇报: 1.如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 2.你发现了那些好的操作方法?

3.你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哪些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体现了对三维目标实施与掌握情况,并达到有机统一,关注了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参与指导。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学生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节课的优势体现在:

1.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兴趣高,自学能力得到锻炼。

2.实现个性化学习,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水平自主学习,效率高。

3.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和解决重难点。

4.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与艺术学科的有机整合。

5.多角度的评价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当然随着课堂的进行,预设与生成问题不能达到良好的统一,比如对学生的

指导还不够,我会灵活机智的处理好这些新生成的问题,来弥补我的不足之处。

篇2: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说课稿《古诗配画》

一、说教材

《浪淘沙》是一首描写黄河雄伟气势的著名诗篇。诗开篇与众多的黄河诗一样,着力描写九曲黄河大浪淘沙之势。紧接着著张骞穷河源遇牛郎、织女的典故,把“黄河之水天上来”更形象化。在王之涣、李白之外,另辟一条境界,增添了一层奇妙的神话色彩。全诗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明快清新。表现了诗人奋发有力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江南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先扬后抑,前两句描绘出了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欢唱,绿树红花。水边的村庄,靠山的城郊,一面面酒旗在春风中迎风飘荡的秀丽景色,充满了作者对江南春景欣赏、赞美的之情。神来之笔在三、四两句,江南一带还有大批寺庙建筑,在这春天迷蒙的烟雨中若隐若现。南朝大兴寺院,百姓不堪重负。借古讽今,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对包括唐朝统治者在内的帝王将相不顾人民疾苦,伤财劳民之举持的反对,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书湖阴先生壁》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七言古诗。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一个清静脱俗,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的形象,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本课由这三首诗组成。刘禹锡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及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向往;杜牧以传神生动的笔墨描绘江南春景的美好奇妙,寄予忧国忧民之情;王安石闲居田园,从田园山水中领略无穷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

1.读准多音字“曲”,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大意。

4.能说出《浪淘沙》是怎样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的。

5.能感悟《江南春》是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的。

6.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重点,能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写法;结合诗句,初步感受古诗中的对偶句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入诗境——想象画面解诗意——吟诵诗词品情感”的教学方法,注重图文结合,抓字眼、抓想象、抓吟诵。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诗意的语言描述古诗内容引入,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境中。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由读古诗,标出生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诗句,检查生字认读、古诗朗读情况。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识字写字方法,帮助识记、书写。

(三)学习《浪淘沙》。

1.学生分小组,按积累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探究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他的诗也写得很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为“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有《刘梦得文集》。

①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②浪淘:波浪淘洗。

③簸:颠簸。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

2.理解关键词句,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朗读思考:从前两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利用多媒体形象展示音视频、图片,形象感受意境。

学生观看黄河倾泻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体会黄河的雄伟气势。

引导入境,交流:面对着如此雄伟壮丽的黄河景象,你会想些什么呢?作者想到了什么?

补充典故资料,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的想象。

感情朗读,诵读悟情。想象说话: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

生熟读背诵。

(四)学习《江南春》。

1.指名读古诗,听范读,划分节奏。学生练习节奏朗读。

2.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生说说对杜牧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学生汇报诗意理解,师相机指导。

根据汇报,选择补充: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③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④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⑤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⑥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⑦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3.想象美景,体会感情。

学生圈画景物,读一读,想象画面。

出示景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描绘,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互相交流。

创设情境,图片展示美景,学生形象感受美丽,体会诗人感情。

探究悟情,思考:前两句写莺鸟鸣啼,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后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矛盾吗?

明悟“千里”,体会特点。

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的映衬?让人感受到什么?

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美丽。

讨论:诗的后两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结合背景,体会深意。

学生交流对杜牧所处时代的了解,联系背景,体会诗句深意。

明悟:借古讽今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4.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五)学习《书湖阴先生壁》

1.明诗题,知诗人。

指导理解“书”、“湖阴先生”

2.生说说对王安石的了解,师相机补充。

3.检查朗读

指导正音,读好“畦”“闼”

学生听范读,划分节奏。指导朗读。生展示读。

合作学古诗,理解诗意

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讨论诗意,交流总结。

汇报成果。

根据汇报情况,选择补充:①苔:青苔。

②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③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4.赏析悟情。

学生自主学习一、二句,思考:诗人是怎么被湖光秋月吸引的的?这是怎样的湖水?

思考:诗人是怎样写净的?

师指导,结合江南夏天的气候特点帮助理解。

“成畦”写出了什么?

引导想象画面,感悟深意。

交流:从前两句可以看出杨德逢是个什么样的人?

感悟理解“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体会对偶的修辞,引导回顾其他诗句中对偶的写法。抓重点词句体会修辞,想象画面,感受作者的心情。

5.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6.拓展延伸。

课下搜集一些描写风光景物的诗句来读一读。

(六)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安排了3首古诗,都是写的优美景色,表达对风光美景的热爱和赞美。这节课我们不但积累了写景的古诗,同时体会了诗中用典和对偶的写法,对之后的古诗理解提供了指导。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本课的三首古诗,都属于写景古诗,表现风光景物的美丽。我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表现的感情进行板书,提挈古诗内容,便于学生记忆、背诵。

古诗三首

描写:黄河

蜿蜒曲折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夸张

浪淘沙

想象:银河

牵牛织女家

向往

对黄河气势宏大的赞颂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啼莺

啼莺

绿树

红花

晴朗明丽之景

江南春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热爱赞美之情

寺庙

楼台

烟雨

朦胧迷离之景

忧国忧民之情

院里:茅檐

花木

书湖阴先生壁

院外:一水

两山

田园美景

恬淡心情

护田

排闼

篇3: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工具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调配自己的颜色”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我风采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最后,我说说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视觉渠道。

我的板书是抓住学生认识过程为重点。学生学完这部分的内容后,再看板书,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明显的脉络,既起到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篇4:英语优质课说课稿

Reading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Your director has sent you to meet business people at Pudong Airport. They are visitors coming from several countries, who are intere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in China. They are from Europe,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 and Asia. They will be meeting at a major hotel with local business people and people who represen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Four people enter looking around in a curious way. You do not want to disappoint your boss, and this is an exciting experience for you, so you stand watching and listening.

The first person who arrives is Mr Garcia from Columbia, closely followed by Julia Smith from Britain. You introduce them to each other, and are surprised by what you see. Mr Garcia approaches Ms Smith, touches her shoulder and kisses her on the cheek. You see her step back appearing surprised, and take a few steps away from Mr Garcia. You think that there may have been a mistake. The visitor from Japan comes in smiling at the same time as George Cook from Canada. As they are introduced, Mr Cook reaches his hand out to the Japanese who bows. His nose touches Mr Cook’s moving hand, and they both apologize. There has been another mistake.

These are examples of learned or cultural “body language”. Not all cultures greet each other the same way, nor are they comfortable touching strangers or being too close or too far away. In the same way that people communicate with spoken language, they also express their feeling using unspoken “language” through keeping physical distance, actions or posture.

English people usually do not stand very close to others or touch strangers as soon as they meet. People from places like Spain, Italy or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approach others closely and are more likely to touch them. Mos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now greet each other by shaking hands, but some cultures use other greetings as well. Japanese people will bow.

Ahmed Aziz is a businessman from Jordan. He moves very close to you as you introduce yourself to him. You move back a bit. He comes closer to ask you a question, and then shakes your hand. Madame Coulon is from France. She arrives hurrying, recognizes Mr Garcia’s smiling face, then they shake hands and kiss each other twice on each cheek. That is what French people usually do when they meet people they know. But Ahmed Aziz simply nods at the two women. Men from the Middle East or some Muslim countries often stand quite close to other men to talk. Many of them will not shake hands with women.

篇5:中学体育优质课说课稿

导语:中学体育一直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那中学体育老师是怎么上课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中学体育优质课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学体育优质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仁大家好:

我是来自一心中学的体育教师***,现任初三体育教学工作。

本次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意识,使学生在身体、心理、技能、情感等方面,以及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在和谐欢快的集体氛围内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游戏、五步拳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的实践部分,五步拳是巩固学习部分,它是武术最基本的三种手型。

五种步型的动作组合,既简单,又容易学,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为学习拳术套路动作打下坚实基础。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的发展特点。

五步拳共分四课时教学,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新授教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模仿、判断、概括的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活动能力。武术是初中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完成练习。通过身体锻炼和观察别人的动作学会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的肢体语言与动脑有效结合起来,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习欲望,掌握一定的攻防技术含义,体验学习和运动乐趣。

根据初中生的体育能力状况,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制定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武术的基本功,以及五步拳的动作技术、练习方法,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武术学练过程中来,激发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五步拳的动作技术,理解五步拳的攻防含义,体验自主学习乐趣。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高尚的武德,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等优良品质。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重点:武术的基本手型、步型的准确性。

难点:攻架准确,套路熟练。

1、教法:五步拳采用示范、分组练习的两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根据动作进行模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习武术技能。加强思想教育预防伤害事故。

2、学法:采用分解与完整练习法,集体与分组练习法,自我纠正法,观摩法培养学生自主练习和自我纠正的能力,培养安全意识。

本次课教学过程大体设计三个阶段,准备活动,技能学习,放松总结。

1、准备活动:

课前安排:把小黑板、录音机放到指定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练习环境,设计教学情境,安排所需器材。

慢跑400米

游戏:长江——黄河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及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及安全意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充分活动各关节,为下一步内容作准备。

2、技能学习:

内容回顾,激发鼓励

练习基本功,手型、步型

设计意图: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

讲解示范——观察模仿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确,使用方法、路线过程,先后顺序,学生先分节模仿,再完整模仿动作,掌握技术细节。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模仿,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组织练习——交流提高

分成四组,发挥组长作用,组织练习、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会利用小黑板中的绘图方法,完善动作技术。

设计意图: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体验学习的运动乐趣。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主动参与意识。

检查指导——巩固提高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改进错误动作,能够独立演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自我纠正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果展示,拓展提高:

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相互打分,给学生表现的空间和机会,对学生的展示进行合理评价,师生合作演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树立竞争意识,创建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3、放松总结:

放松活动,随轻松音乐进行肢体放松。

设计意图:恢复疲惫的身心,调节紧张的机体、愉悦身心。

小结:与同学们一起总结,()教师归纳。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对学习情况进行正确评价,强调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收器材、师生再见。

上一篇:乒乓球教学设计方案下一篇:《师德启思录》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