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稿

2024-04-24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稿(精选8篇)

篇1: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稿

《认识计算机网络》说课案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是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的第11册第一章第一课的内容。今天的说课共分六部分结。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1、教学内容及对象。

教学内容:认识计算机网络这一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认识。(分别从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结构和应用的角度阐述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网络的的概念。)

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计算机网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把《认识计算机网络》作为重点讲授课。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能力目标:以具体的任务为外驱力,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和相互间的协作学习来提高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拓扑结 难点功能、拓扑结构分类

二、说学生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上课之前可先上网浏览关于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

三、教法学法

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以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 为主线”因 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举例法、比较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

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我巧妙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经过课 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媒体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动感的特点。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止事物 动态化,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去感受、去理解。在教学中,如果能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加以演示,学生接受视、听双感观刺激,往往会取得强烈的感染效 果,更容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所以我设计了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本节课 的内容。

五、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问题为课堂学习做 准备,培养合作意识、学习方法。

(二)导入课题,由生活中的事(上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新课探讨问题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老师从因特网这个大家熟悉的词引入计算机网络的组成,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引人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原则、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原则)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用图表的形式列出计算机网络按地域范围的分类,让学生能够清晰的对比和 记忆。用比较的方法讲述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通过文字和图形让学生认 识计算机网络的四种拓扑结构以及它们的特点。

(四)巩固练习

给出课堂练习题目,通过手脑口并用,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外作业

大家下去考察一下我们学校网络教室中的计算机网络采用的是哪一种网络

六、总结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自学能力。因为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老师利用板书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掌握了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篇2: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或加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年级—第—章第—节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的基础上,对—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里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要求或重点确2

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相关知识。(了解、理解、熟记、初步掌握、会运用对进行等),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加深对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3

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教材,4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一下教学环节:(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建构主义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就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5

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6)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哪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主题:

A、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B、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C、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教学的方法?(7)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7

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河南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技能测试标准及办法(以中学为例)

一、测试环节

申请人在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所要展示的内容包括:自我介绍、说课和答辩。

1、自我介绍主要观察测试对象的仪容、仪表、仪态,了解测试对象专业及工作经历等情况,考虑其是否适合做教师工作。

2、说课主要是结合本人拟说课8

内容及撰写的教案,考察测试对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组织、教学手段的应用,以及教态和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的能力等。通过听取测试对象对拟采用教学方式、方法及试讲内容的处理技巧等情况介绍,考察测试对象的思路是否是清晰,是否熟悉教育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

3、答辩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专业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养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要求。答辩题目在测试时由测试对象随即抽取,专家也可在测试现场随即提问。

二、测试内容

中学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技能测试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说课和答辩(包含通过测试全过程对其的评价)。测试的满分分值为100分,说课的测试内容占70%,答辩的9

测试内容占30%。测试成绩共分为两个等次:60分至100分为合格,59分以下为不合格。测试项目具体内容及分值规定如下:为了便于专家评分,说课部分和答辩部分分别按照100分计分,待两项分数评出后,说课成绩乘以70%+答辩成绩乘以30%则为申请人的测试成绩。以下说课部分和答辩部分分别按照100分进行分配。

1、说课部分:(1)教学态度。包括: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书育人,融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于教学中;备课认真、教案规范、内容充实、清晰整洁等。分值15分。(2)教学目的。包括:教学目的明确、具体,符合培养目标要求,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教学目的体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10 11

及能力培养的相互统一等。分值10分。(3)教学内容。包括:根据课程性质及大纲处理教材,结合学科发展注意内容更新;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教学;理科教师能够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活动;容量安排适当,信息量适中,教学方案设计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内容准确,无知识性错误等。分值25分。(4)教学方法。包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教学方法恰当,适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需要,适时、适度运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分值20分。(5)教学技能。包括:教态自然,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语速、语

调适中;具备教学各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技能。(如:备课、导入、讲授、强化、小结、作业布置等),板书层次分明,图例规范,布置恰当无错别字和不规范字;善于组织教学,有教学调控能力,教学时间分配合理等。分值15分。(6)教学效果。包括:课堂氛围活跃,师生精神饱满,关系融洽,学生兴趣浓厚;对教学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并进行适当调节和改进;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等。分值15分。

2、答辩部分:(1)仪表仪态、行为举止、心理素质。包括:仪表端庄、自然,服饰得体、大方、整洁,表现出良好的仪容、气质和修养;举止稳重大方、朴实自然,表现出良好的师12 13

德风范。积极乐观,精神饱满,良好的个性品质,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心理健康等。分值15分。(2)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包括:使用普通话,表述准确、清晰、完整、逻辑性强;根据提问及时应答,回答流畅、正确,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等。分值20分。(3)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包括:掌握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具有良好的学科结构;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常识,了解现代教育理念;了解主要相关专业的有关知识等。分值30分。(4)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包括:能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能够撰写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论文等。基本具有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潜能。

分值15分。(测试时,专家可考察申请人的公开发表的科研论文或者本人的毕业论文,也可通过答辩过程进行考察。)(5)综合素养。包括:知识面较宽,能够较好地回答所提问题,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高中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分值20分。

数学说课稿:“反函数”

一、说教材

1、知识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有反函数的概念;互为反函数的图像间关系。

2、地位和重要性

“反函数”一节是高中数学第一册(上)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察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和求反函数的方法,又可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而且为今14

后反三角函数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反函数”一节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了解互为反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3)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一个重要的概念,学习上又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因此我把它作为这一节的重点。

难点:求反函数的方法;根据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探索归纳得出求反函数的方法,学生较难归纳概括而得到,因此我把它作为这一节的15

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师生共同探讨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这一节属于概念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给同学5-10分钟提问题,然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共同探讨这些问题,通过理解概念列举实例或范例归纳结论的思维模式师生之间展开有趣的探索思考,最终对反函数概念达到深刻理解。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体现了认知心理学,教师采用设问、反问的点拨方法;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来达到对知识产生的认识,进而完成对知识的内化,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课堂不再成为“满堂灌“,学生不再成为注入知识的“容器”。多媒体可以加大一堂课的信息容量;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鲜明地得到展示。

三、说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个阶段: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及结束阶段。在每一阶段教学中,我力求发挥学生主动作用,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启发、引导为教师的责任。

(一)导入阶段

我们在物理学中,认识一对“同生死,共存亡”的力,那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17

力;在物质世界中,科学家已发现好多好多的物质都存在反物质,非常有趣的是:我们数学中的有些函数也存在反函数。于是写出本节课的题“反函数”。

(二)新课讲解阶段

1、借助物理问题认识反函数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用(常量)表示,运动的位移用—表示,运动的时间用—表示则有关系,即位移是时间的函数,反过来,也可以用位移和速度来表示时间即时间是位移的函数,称函数是函数的反函数。

2、借助数学问题认识反函数

函数中—是—的函数,从中解出—是—的函数,这时就称函数—是函数—的反函数,通过以上的讲解可使函数表达式就是原函数的反函数,于是给出反函数的定义,为了更好地把握住反函数的定义,分散难点,我做如下设计,提出下列问题请同学思考:(1)任何一个函数都有反函数吗?(2)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与原函数18 的定义域和值域有什么联系?(3)怎样求出反函数?

以上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适当点拨。最后归纳的得出结论,其中重点强调求反函数的方法及求反函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3、通过例题(教材P67)使学生巩固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对例题的处理,采取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指导学生实际动手求所给函数的反函数。通过例题的学习,再一次强调求反函数的一般步骤是(板书给出):(内容略)

4、互为反函数的图像关系

讲解课本的两个例题,例2及例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及其反函数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原函数的图像和其反函数的图像有什么关系。最后由教师归纳给出性质:函数的图像和它的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三)结束阶段

1、进行课堂学习,巩固概念,强化学生对这一课的掌握。学生完成两道练习题。

这两道练习题就在课本的练习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学生容易出错并且由这两道题还要能归纳出本节课中知识点。教师等学生完成后,叫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如果有错误,让其他学生纠正。

2、课堂小结。

通过对反函数概念和求反函数的方法及互为反函数的图像的知识内容小结,使学生理清这一节的重难点和应掌握的知识点。

3、布置作业。让学生做课本P681(3),(7),(8)2,3.通过作业反馈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便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总之,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优化整个教学。

附:板书设计: 反函数

一、反函数的定义

二、反函数的求法(口述)

三、例题 归纳求反函数的方法(板书):

四、反函数的图像之间关系

五、例题 答辩

答辩是笔试、说课之后对申请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的一个测试,主要是考察测试对象专业知识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是否符合教师职业要求。答辩题目有各专业委员会拟定,专业组长汇总,形成试题库。

我们提供一些常见的答辩题目,以供考生复习备用。

1、谈论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2、谈谈你对“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有一桶水”这句话的认识。

3、谈论自己从事教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4、你认为你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5、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要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

6、你最欣赏的班主任是哪一种类型?你会怎么做?

7、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8、如何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

9、教学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你倾向哪一种看法,若两者都不同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10、你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1、你的座右铭是什么?

12、如果有学生在课堂上故意刁难,你应该如何应对?

13、谈谈你最欣赏的一位老师。

14、谈谈团队合作在教学工作中的必要性。

15、你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16、在农村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出现越22

来越多的“留守儿童”。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17、你如何看待“择校热”这一现象。

18、你正在上课,突然有两个学生吵起来,你该怎么办?

19、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什么? 20、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是什么,你在课堂当中该如何让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

21、现在常常提的“以学生为本”或“以学生为主体”,你怎样理解?

22、你平常看的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和杂志有哪些?

23、你最尊敬的教育家是谁,为什么?

24、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25、说课和课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看?

26、外国的一个教育家说过“要认识学生,要学习学生”,对这种说法你如何看?

27、你认为,当好一个班主任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28、有一个住读生下晚自习后乘门卫不注意,溜出校门上网吧。你得知这一情况后,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处理?

29、有一天,你上课的时候,学生向你提出了一个你也不知道怎么解答的问题,你准备怎么办?

篇3: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稿

一、教师说课的常见问题

1. 概念不清, 平铺直叙

部分教师没有科学认识说课, 对说课的内涵与意义认识不清, 导致说课只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详细叙述, 没有理论性阐释与说明。说课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的分析, 针对某一具体课题 (某一问题, 某一观点) 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 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 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 然后由听者评说, 达到互相交流, 共同提高之目的。”[1]它强调的重点不是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 而是为什么要这样教。即说课的意义是让每位教师能够站到教学理论的高度去解读自己的教学, 说明自己如何科学处理教材, 如何整体分析学生、如何设置个性化与层次性教学目标, 如何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与媒体、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等。每一个部分都应该进行论述与说明, 并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 达到自圆其说, 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之目的。

2. 略说教材, 知识罗列

教材分析目的是要求教师能够整体把握教材, 对教材的整体结构特点、章节编写意图、具体课时地位和作用有系统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根据学生、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加工与重组, 即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倡导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新型的学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制是在2000年10月《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颁布后才开始有章可循, 其面世也不过十年左右。所以, 教材编写中远离学生生活、强调基本知识与技能、教材修订跟不上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速度等问题还普遍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作为多种教学资源之一进行创新性地使用, 而不是陷入“唯教材”的低效境遇。

例如:一位教师对其教学内容分析如下:“《安徒生童话》是冀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十八课教学内容, 属于小学阶段第三模块Power Point。Power Point可以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本教材十四课至十七课是对Power Point的初步学习, 在此基础上, 本节课学生学会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声音。”这样对教材的表面说明与知识罗列在教师对教材的分析中比比皆是。教师只是将本节课的内容及在教材中的位置做了介绍, 没有将自己的分析与创新融入其中, 这种就课论课只会触及皮毛, 浅尝辄止。

3. 浅析学情, 以偏概全

学情分析的意义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与技能、心理特点、学习风格、年龄特点、学习态度、个性差异等方面的科学综合分析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构建、教学过程设计, 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乐于合作。

很多教师的学情分析只是蜻蜓点水, 简单说明学生的年龄特点或者介绍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这些单一、空泛的做法没有体现出学情分析应该具备的要求。如: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变形与翻转》说课时对学情的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画图学习,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电脑绘画操作能力, 能够使用工具箱里的各种工具来进行电脑绘画, 并且有了认识菜单和使用菜单中的命令来绘画的经历。”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情分析仍然坚守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没有俯下身去贴近学生、理解学生, 所以, 这样的学情分析只能是以偏概全, 无法为后面的教学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4. 目标不清, 空洞单一

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范畴的一个具体概念, 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 也是归宿, 或者说, 它是教学的灵魂, 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 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2]为了体现教学的整体性育人功能, 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三维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提出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只是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单一状态, 转而关注学习过程中人的全面成长。为了体现教学目标的诊断与评测功能, 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应该坚持规范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层次性、针对性等原则。然而, 在一些教师的说课中, 非三维、空洞、指向不明的教学目标还比比皆是。如有的教学目标依然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角度进行表述;有的教学目标表述中大量存在“使学生……”、“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等不规范用语;有的教学目标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方面过于空泛, 在没有任何教学活动的前提下就提出要培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或者养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等无源之水的教学目标。

5. 过程平均, 创新不足

阐释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环节, 因为, 教学过程可以反映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 体现了教师的个人教学艺术。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就能清晰看出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妥当、任务设计是否科学、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评价设计是否合理。阐释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对整节课的教学环节及设计思路进行整体说明, 但这并不代表要面面俱到。很多教师担心将某些环节一带而过会让同行或评委理解不透彻, 所以, 从课堂导入开始即力求精讲, 导致重点不突出。还有的教师对于教学过程设计只是借鉴别人原有的教学设计, 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作品展示、小组交流, 课堂小结、总结拓展”, 这样的传统教学流程千篇一律, 毫无创新。

二、解决策略

1. 营造校本说课氛围, 进行说课探究

与教师的交流中得知, 很多教师对说课知之甚少, 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说课评比。教师反映在平时的校本教研时由于信息技术教师少、受信息技术学科被边缘化等因素影响, 校本教研根本不会单独考虑信息技术教学。偶尔有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教研, 其角色也是教研活动的技术保障者或是列席旁听者。教师在参加说课交流或评比时只得套用其它学科的说课模板, 导致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 学校要营造和谐的校本说课氛围, 使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和其它学科教师一样主动参与说课交流, 积极投身教学改革, 不断开展说课实践, 探究科学规范的说课程式。

2. 构建网络研讨团队, 进行说课交流

近年来,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趋普及与人性化设计, 特别是教育博客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基于网络的教研团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国教育人博客”、“海盐教师博客”、“苏州教育博客”等教育博客服务提供者为广大教师能够在网络大家庭中实现共建共享、共同进步提供了专业互动平台。从此, 教师的说课不再是孤芳自赏, 而是有很多同行在实时欣赏与交流, 很多专家在实时互动与点拨。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崭新的专业发展平台, 引导教师走向新的研究领地。正如研究者指出的“教育博客以深受教师关注和欢迎的‘生活世界的朴素的说话方式’, 提供了教师对日常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的素材, 激发了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兴趣和动机, 增强了进行理论研究的信心, 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 因此, 它能缩小教师的实践与教育理论之间的鸿沟, 充当着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3]

3. 开展多元评比交流, 激励说课创新

说课活动的持续、常态开展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科学规划与不断引导。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改变以往过分强调公开课、优质课等课例研讨或评比的单一形式, 使教师教育教学评比多元化和立体化。通过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与重视, 教师的说课动机势必会得到极大的激发。那种东抄西拼的准备、轻描淡写的述说、敷衍了事的交流一定会被主动、积极的说课所取代。教师们也一定会在不断的学习、交流与研究中提高说课能力、创新说课内容。

4. 专研学科教学理论, 更新说课理念

说课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理念。信息技术教师要深入学习, 对信息技术教育意义、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方法与评价等有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教师只有熟悉并充分研究学科教学理论才能更好把握课程性质、感受教学方法、拓宽教学思路、施行多元评价、增进教学智慧, 进而才能在说课设计中应用新教学理念, 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彦昆编著.教师如何提高说课艺术[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 (3) :2.

[2]崔允.教学目标——不该被遗忘的教学起点[J].人民教育, 2004, (13-14) :16-18.

篇4:小学信息技术《可爱的家》说课稿

《可爱的家》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关于画图板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并能灵活运用工具绘制“可爱的家”。学生通过前几节课关于画图软件的认识、操作,已经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并能运用一些常用工具绘制一些简单的图画。本节课教材首先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激发学生利用计算机画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画图模块时,学生感知实践信息技术和美术的有机融合,达到运用工具绘制自己“可爱的家”的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的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认识、了解、掌握“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的劳动,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逐渐提高信息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矩形”“椭圆”“圆角矩形”三个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辅助工具栏中的设置,绘制出不同的样式。

四、教法、学法

教学前需要准备好多媒体网络教室,有网络教室软件,学生机具有Office Word 2003软件,学习机上有准备好的本课素材。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中的基本工具,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灵活运用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产生疑问,四人小组合作探究,采用试一试、画一画、练一练、想一想的学习方法,学生以练为主,通过动脑、动手来获得新知。

五、教学过程

根据我校启导课堂小组探究教学模式,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此课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境激趣

展示一组主要用“矩形”“椭圆”“圆角矩形”工具绘制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绘图中的工具就能绘制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当学生惊叹时,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些漂亮的图画如果让我们自己绘制,你觉得主要是用到画图软件的哪些工具呢?通过欣赏、提问,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了明确的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并带着问题去思考。

(二)启学生疑

在创设了情境,明确了学习任务后,让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在实践中摸索来获取新知。

1.自学教材: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教材是实现我们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2.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学教材后,在对过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四人小组讨论,拟定出小组的思路、方法和步骤,并在计算机上试探性地绘制《可爱的家》。学生把教材、同学、老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从而让学生逐渐明白获得新知的途径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小贴士:如果想画出一个正方形或者圆角正方形,只要在拖动鼠标时按住上档键就可以了!

(三)导探释疑

教师通过巡视观察各小组的操作,及时发现各小组的操作情况,教师演示绘制“可爱的家”的一般步骤。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解决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难点,介绍各小组一些创新的方法,各小组通过观摩教师的演示过程后,会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操作动机,这时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立即让各小组结合老师演示的思路和方法绘制“可爱的家”。

小贴士:

在辅助工具栏中选择不同的样式,画出来的椭圆也不一样。

(四)反馈拓展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和学生一起分享、评价作品。鼓励各小组借鉴别人的方法,可以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方法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家,这个作品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综合运用所学工具绘制“可爱的家”,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传到班级群里分享,下一次课的时候教师再组织大家一起欣赏作品。

试一试

1.使用矩形和椭圆工具,接着创作你们的作品。如图所示:

2.使用今天学习的工具,还能画些什么?看看下面这位小朋友的画,你受到启发了吗?快快动手试一试吧!

我的记录

篇5:中学体育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 课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依据,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让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体育态度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材分析:

①快速跑是田径运动各个项目的基础,是用锻炼身体的基本手段和锻炼方法,通过快速跑的教学,发展学生身体基本运动能力,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控制、支配肌肉活动的能力,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以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②通过本次蹲距式教学的学习,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

三、学情分析:

①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比较平稳发育期向发育高峰期过渡的阶段。可塑性强、模仿能力好。

②在平时的文化课学习中实践机会不多,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不敢表现自己,知识机械地完成教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高。本次教学活动我综合了各种练习形式,使学生在愉悦、兴奋中能充分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③当前独生子女合作意识较弱,通过本次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增进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目标: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蹲距式起跑的身体姿势及要求,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能够积极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

②学生在做蹲距式起跑动作时,可以正确理解、认识到两脚之间的位置摆放及离起跑线距离的设定,60%以上的学生能够做出臀部高于肩、重心前移,肩超过起跑线的动作。

③通过学习蹲距式起跑,初步掌握摆臂与蹬地的协调配合,提高快速起跑的能力。

五、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①四点支撑、蹬摆结合。

②臀部抬起时重心前移,注意力集中。

③手臂与蹬地腿、摆动腿的协调配合。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蹬摆结合动作的掌握。

六、教学方法:

①示范讲解法:教师对所教授的内容精讲细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清晰的概念。

②语言诱导法: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指导学生练习。

③练习法:通过尝试练和模仿学习,教会学、练方法,领会动作要领。

七、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部分:课的导入。

在课的开始,以提问的形式,导入本课课题。

第二部分:准备部分。

通过热身跑、“数字报团”以及简单的活动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部分:基本部分。

1.通过专门性的练习,对学生动作进行动力定型,使学生更准确的学习本课内容。2.学习“蹲距式起跑”动作,教师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对所学动作有个较全面且清晰的了解。

3.通过往返跑的接力比赛,培养学生小组团队的凝聚力,增进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同时,充分体验途中跑的方法。

第四部分:结束部分。

篇6: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证试讲说课稿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

1、《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

2、打溜子、鼓吹乐、吹歌方面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锦鸡出山》、《童谣》。理解作品的生活内容。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鼓乐铿锵》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大家来看这张图片,大家猜一猜这是哪个少数民族呢?

土家族

二、了解土家族。

主要分布在湖北恩施、长阳和湖南湘西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奉道教、佛教为主,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生命意识。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根据湖南土家族“打溜子”改编的器乐曲《锦鸡出山》。乐曲以锦鸡为描写对象,通过几种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及多边的演奏技法,生动地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动态。

三、作品鉴赏

(一)《锦鸡出山》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乐曲的情绪是如何的?

生:锣、鼓

常用四种乐器:溜子鼓、头钹、二钹、马锣。

情绪如何呢?热烈、喜庆的

2、全曲下设了五个小标题,借着小标题划分了全曲的段落。在一定的程度上,这些小标题提示了乐曲所要表现的形象内容。

3、复听,根据提示,形象音乐情景,完成表格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就根据小标题来分段欣赏。一边听一边完成下面表格,从速度、节奏、力度三个方面来鉴赏比较。(分段听后模唱)

山间春色:表现山清水秀、春暖花开、美丽怡人的春天景色。乐曲采用上下句对偶及螺蛳结顶的手法陈述音乐内容。

结队出山:揭示锦鸡由少而多,由静而动的结队出山的情景。

溪间戏游:表现锦鸡嬉戏的欢乐情景。

众御顽敌:表现发现敌情、与敌对峙、向敌进攻、群起而攻、敌人退却逃跑等形象。

荣归:表现锦鸡胜利后昂首阔步、神气十足的形象。

4、会在怎样的生活情景中出现呢?表达了人们怎样的生活的感情?

多用于丰收、节日、喜庆活动

乐曲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

(二)《滚核桃》

1、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山西的打击乐《滚核桃》。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的一首作品。

聆听乐曲,想一想,在鼓的哪些部位发音。

生:鼓面鼓梆鼓槌

2、分段赏析。乐曲包括了头、身、尾三个组成部分。“头”为散板,带有引子的性质。

节奏有什么特点?慢起渐快。演奏时先用合奏,而后由十名鼓手轮流奏鼓梆,渲染出一种晒核桃的生活情景。

3、乐曲主题部分“身”。师:这段演奏有什么特点呢?

生:节拍非常明确。你都听出了哪些节拍?4/43/42/4。

音色很丰富。

师:这段演奏技法包括:桥击鼓梆、乔击鼓面、闷击鼓面、双手交叉桥击鼓梆、交替敲击鼓槌和鼓梆、单手滚奏、闷击向前推奏、闷击向后退奏等。由于演奏技法的差异,造成音响音色上的不同。

4、这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乐曲的情绪又是如何的呢?

生:表现了农民秋收时节在房顶晾晒核桃的情景。他们丰收时的喜悦心情。情绪热烈欢庆。

5、练习节奏。

6、教师介绍有关背景材料。

7、乐曲的“尾”。节奏有何特点呢?

快起减慢。节奏逐渐松弛下来。

师: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呢?生:表现人们休息下来后那种悠闲舒适的生活景象。

(三)《童谣》

1、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北京的民间乐曲《童谣》。它是根据北京儿歌《打花巴掌》转化而来的。听一听,乐曲的情绪的是如何的呢?

生:乐曲表现了一种欢快、活泼、诙谐的音乐情绪。充满了童趣。

2、其中模仿人声的乐器是什么呢?

管子。《打花巴掌》这首歌采用先数板后唱歌的形式。在《童谣》里担任着模仿儿童数板任务的就是管子。也叫口噙子,是一种含在嘴里的发声器。

3、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以打击乐器,演奏曲目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的乐曲就叫吹歌。它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

4、复听乐曲,表演“口噙子数板”

四、归纳概括

1、请学生归纳本节课的音乐知识。

2、教师点评。

打溜子、鼓吹乐、吹歌。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篇7:教师资格证考试试讲、说课教案9

The Three Gorges Dam Teaching Aims 1.To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2.To let Ss know the details about The Three Gorges Dam and the effects it causes.3.To enable them to master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Teaching Important Point How to do some explanation about the text.Teaching Difficult Point Master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eaching Methods 1.Fast reading and careful reading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exactly.2.Individual, pair or group work to make every student work in class.Teaching Aids 1.the book exercise 2.the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Greeting and lead-in Ask Ss to say sth about the thre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Introduction, esp.the Three Gorges Dam to lead in the reading part.Step 2.Fast Reading

Ask Ss to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Q1.Who first suggested the idea of a dam across the Yangtze River?(SunYat-sen)

Q2.About how many historical relics have been submerged?

(800)Step 3.Intensive reading(1)Ask Ss to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to find out the words in the boxes in Activities 1 & 2.Then ask them to discuss in pairs and finish Activity 1.Tell them the reading skill at the same time by asking them to read the “Learning to learn”.(2)Give some explanations about some words in Activity 2 dream v to experience a series of events and feelings while you are asleep, or to think about something that you would like to happen generate vt to produce

harness vt to control and use(a natural force)to produce power submerge vt to cause sth to go under the surface of a liquid, the sea(3)Ask S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Activity 2.(4)Ask Ss to read again and decide i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re true or false: ① Mao Zedong once dreamed that there would be a great dam to harness the power of the Yangtze River.② The power of th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harnessed by the Three Gorges Dam.③ The Three Gorges Dam will provide enough hydro-electric power for the whole country.④ The dam will generate a lot of electricity causing more air pollution.⑤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relics have been damaged because of the dam.Suggested Answers:

① T ② T ③ F ④ F ⑤ F Step 4.Language Points Purpose: To enable Ss to learn some language points and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1.Group work

Ask Ss to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the important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1)Mao Zedong wrote a poem in which he dreamed of “walls of stone to hold back clouds and rain till a smooth lake rises in the narrow gorges.” Now his dream has come true.毛泽东写过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他表达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理想。

◆ dream ① n 梦愿望,梦想have a bad dream 做了一个噩梦

Mike’s big dream is to be a professional racial driver.v梦到梦想,向往dream a …dream 做一个……梦

We dream of buying our own house.◆ hold back ① 阻挡,抑制 They had built the barriers to hold back the flood.② 控制(感情)We struggled to hold back our laughter.③ 阻碍某人的发展(提高)Spending so much time playing sport is holding him back at school.◆ come true愿望,梦想等实现,成真通常以主动形式出现The Three Gorges Dam, which is the biggest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China since the building of the Great Wall and the Grand Canal, has been built to control flooding and provide hydro-electric power for the central region of China.三峡大坝是自长城和大运河修建以来中国最大的建设工程,它的建造是为了控制洪水、向华中地区提供电力。◆ since自……以来,既可以作介词也可以作连词。※ 注意:

since +延续性动词

表示“该动作结束多久了”,如:

It’s 12 years since I was a student.我毕业已经12年了。

It’s 5 years since he lived here.他不在这儿住已有5年了。

since + 非延续性动词

表示“自……以来多久了”,如:

He has worked in this school since he graduated.他毕业后一直在这所学校工作。◆ provide sth for sb = provide sb with sth为某人提供某物

① The hotel provides a shoes-cleaning service for guests.② A project designed to provide young people with work(3)It’s the largest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and dam in the world and has cost more than any other constructions project in history.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坝和水力发电站,其建造费用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建筑工程的费用。

本句中第二个and 连接两个谓语部分,前半部分为系表结构,后半部分为主谓结构。

(4)The dam will generate electricity equal to about 40 million tons of coal without causing so much air pollution.大坝的发电量等于燃烧大约4000万吨煤所发出的电量,而且不会造成那么大的污染。

equal ① adj(大小,数量,数字,价值等方面)相等的平等的 cut the cake into six equal pieces.Every player has an equal chance to win ※ 【相关词组】 equal to 等于,胜任

A pound is roughly equal to 500 grams.be equal to 同样出色的,水平(质量)一样高的religious architecture equal to any in the world 堪与世界上任何同类建筑相媲美的宗教建筑

vt(大小,数量,数额)等于, 与相同达到,比得上Two plus two equals four.Thompson equaled the world record.(5)The Three Gorges area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areas of China and the project has flooded some of China’s most famous historical sites, including the QuyuanTemple, the Han Watchtower and the Moya Cliff Cavings.三峡地区是中国最美丽的风景区之一,该工程淹没了一些最著名的历史遗迹,包括屈原庙,汉阙,摩崖石刻等。◆ one of … “……之一” 该表达中of 之后往往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名词的复数形式”。

① You are one of the girls who are fit for the job.② Japan is one of the rich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flood ① n 洪水,水灾,泛滥

The flood swept away many homes.② v 淹没,(河水)泛滥

篇8: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多维发展

从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 融合其实是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发展与信息社会同步跟进, 多维发展, 自我成长的整合。因此, 注重自身内涵的发展, 适应未来需要的多维整合发展是具有远见卓识的。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实施者, 信息技术教师承载着信息技术教育和普及的重任, 虽然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但肩负特定的责任和义务, 应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 要最大化地彰显信息技术教师特有的精神风貌——不断努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一、正视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地位低, 待遇差。马鞍山市50名信息技术教师问卷调查显示:专职教师占31.2%, 兼职教师占68.8%;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待遇相比, 认为薪酬很高的仅占2%, 认为较高的占4%, 认为一般的占42%, 认为差的占49.6%, 70%的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课时费与主科差异很大, 信息技术教师县级优秀评比名额仅占2 %。

其次, 配套设施跟不上, 杂务多, 交流不畅是信息技术教师内涵发展的瓶颈。通过问卷调查和县第一中学500名学生, 其中400名来自农村的学生没上过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是教师, 也是维修员、网管, 还客串教辅人员, 甚至兼管水电等杂活, 而且一般学校因信息技术教师少无法形成独立科组, 导致科研氛围缺失严重。

二、多维发展, 努力彰显本位职责, 练就过硬 技术

面对现状, 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充满希望, 坚定信念, 坚守岗位, 以生为本, 通过课堂教学努力探索国家信息课程、校本课程的融合。

1.要在心中放飞希望

尽管待遇等不尽如人意, 我们还是应该不断学习国家政策, 从中看到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希望, 以此为动力, 坚定信念, 提高职业水平, 正确看待得失关系, 保持良好的心态, 坚守岗位, 完成信息技术教育使命。

2.通过课堂教学发展, 获得职业多向发展

要练就过硬的驾驭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在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意识和兴趣受应试教育影响的情况下,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把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融合, 寻求教与学的共鸣点。比如, 笔者经常观察学生, 发现他们特别喜欢照大头贴, 于是就以此为兴趣点, 将摄像头搬进课堂引导学生拍照、制作, 然后发送至指定的电子邮箱。根据平时观察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教师通过回复课堂邮件, 对照片和学生给予善意的评价, 结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不仅学会了熟练地发送邮件, 也获得了对自我的认识。

(2) 努力整合其他课程。在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指向的同时, 促进多学科发展。笔者常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合作, 探讨信息技术课程辅助其他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比如, 有许多学生总是记不牢英语单词或记不准物理公式, 为此笔者就把这些学生难以记住的知识点当做信息技术课的素材呈现出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顺应学生循序渐进的心理, 多互动、多点拨、多启发, 尝试愉快教学、植入游戏等方法, 玩与学互融,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观, 提高教学有效性。许多学生爱玩游戏, 可是却不思考游戏中的科学。为此, 笔者在信息技术课中植入游戏, 并开展游戏教育, 不仅让学生认识了游戏的娱乐性, 也让学生发现了游戏中的许多知识和科学, 端正了游戏观和行为。

(4) 拓展活动领域, 积极参加各类信息技术、电脑制作等比赛。笔者经常指导学生参加信息技术比赛, 并多次在电脑制作比赛中获奖。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更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3.在学习和反思中发展, 为成就未来奠基

应该从教学型、技术型向理论型转变。首先, 应该多看信息技术理论和动态文章吸取营养, 寻找教学的理论支撑;其次, 不断结合理论自我反思;再次是勤于总结和记录, 在总结-实践-再总结中日积月累;尝试写小论文投稿或参与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类评选活动, 检验成果得失, 从中获益。

4.坚持在科研中发展, 构建成熟而美好的境界

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总结, 总会获得对信息技术教育理性的升华。因此, 可以针对校内信息技术环境开展小课题活动, 锻炼科研实践能力, 促进科研水平提高。在小课题基础上尝试升级, 参与或主持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不要怕难, 只要有坚定信念, 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5.努力通过社会途径练就过硬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师要紧跟信息发展的脉搏。教师应该辩证处理好杂务与教学, 学习和实践的关系, 与时代并进, 与技术为友, 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对学校的机房进行维护, 需要过硬的计算机组装和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应该不断向专业人士学习。笔者经常利用假期去计算机公司兼职, 在那里学到了维护、组装新技术。不仅充实了自我, 而且为学校计算机维护提供了方便, 节省了不少开支。在此基础上, 不断寻求向高层次发展, 可以通过国家考试成为网络管理员和网络工程师, 成为开发型和研究型教学人才。

在练就技术方面, 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是值得重视的技术能力, 这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努力方向。我们不但可以通过编程教学传播技术, 而且可以通过自学开发教育教学软件。由于IT行业人士不了解教育基本规律, 软件设计脱离教学实际, 针对性和有效性显得不足。信息技术教师与各学科教师“近水楼台先得月”, 量身设计适宜的软件资源, 必然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而信息技术教师这一社会化角色的转变, 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发展将是一场革命。

三、在多维发展中实现理想之梦

多维发展必然丰富信息技术教师的内涵, 而许多个体内涵构建了信息技术群体内涵。这一内涵归根结底是当一名爱岗敬业的信息技术教师, 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石。以师德为内驱力, 将良好的信息技术能力充分融合在教育教学中, 促进课程实施;以乐观、自信、昂扬的精神克服现实困难;在多维并进中不断丰富知识, 提高能力, 紧扣时代脉搏, 勇当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弄潮儿。这是信息技术教师多维发展的时代风貌, 这些时代特征还将更加丰富和不断更新。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任重道远, 信息技术教师坚持多维内涵发展, 必然成就职业和专业发展的理想之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EB/OL].http://www.moe.gov.cn/.

[2]百度.融合[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89164.htm.

上一篇:钱,来之不易小学作文300字下一篇:驳回商标注册复审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