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式

2024-04-08

谈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式(共10篇)

篇1:谈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式

谈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式

高 尔 基 说 : “ 开 头 第 一 句 是 最 难 的,好 象 音 乐 里 的 定 调 一 样,往 往 要 费 好 长 时 间 才 能 找 到 它。” 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因为开头处于文章的醒目处,又好比乐曲定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因此训练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即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培养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写作实践中一般不孤立的考虑开头,而是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全局考虑成熟,开头也就水到渠成了。但这也不否定我们研究和探讨文章开头的规律。人们从多年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开头的写作方法,并把这些方法用于指导实践,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作文训练中应当充分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这些方法,使学生尽快的进入写作的大门,把握写作的规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考场上,迅速找到一个合适的开头,既有利于给教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也有利于疏通思路,迅速完篇。

开头无定法,但有法,掌握一些开头的方式能让我们在应试时得心应手。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开头的方式。

一、从事入手

1、直截了当,开门见山。即文章一开头不拐弯抹角,不兜圈子,而是把要描述的主要人、事或物直截了当地摆出来,引入正文,直接表述作者的观点,点明中心,统帅全文。这种方法给人一种直截了当、简洁明了的感觉,使读者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一目了然,它是我们写简短记叙文(写人,记事、状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如《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它,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他阿长。我平时叫他‘阿妈’,连长字都不带;但到憎恶它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只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2、点明题目,明确主旨。指文章一开头就入题的方式。开头揭示题旨,入题快,益于引导读者把握文章的中心。

如《背影》一文的开头写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3、交代要素,点出事件。开头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大要素”。

如 莫怀戚的《散步》的第一段:“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4、从事情的结果写起,引人入胜,再回过头来叙述事情的原因和经过,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你引到过去的岁月里,然后再向你叙述发生的往事,这样的开头,读者感到亲切,自然引人入文。

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

5、描写烘托,突出人事。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生情作了铺垫。或描写人物外貌,或描写动物外形,或描写建筑外观,或描写周围环境,给人一个鲜明的印象。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种开头,是为了烘托文章中心事件的气氛,为故事展开铺垫背景。

这种方法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都适用。但运用时要注意几点:

(1)、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注意描写的顺序,描写要抓住特征,还要注意遣词造句。

6、采取引用,激发兴趣。或引用名言警句,点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语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诗歌,唤起读者共鸣;或引用俗语谚语,说明事理。

如《桂林山水》的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7、总领全文,概括内容。即对要在文章中叙述的人或事先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

如《詹天佑》:“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种写法开门见山,一下子就写到文章中心事件上,可使读者顺流而下,少走弯路。

二、从情入手。如果你的作文是以抒情为主,不妨考虑从情入手,通过一些恰当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情感浓度,直抒胸臆开头。

如 茅盾的《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我赞美白杨树。”

再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三、从理入手。即说理法:把作文的主题思想概括为一句或一段有哲理有深意的话,放在文章的开头。如“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 》)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每当你遇到困难时,总会有一种力量帮你渡过难关,走向光明那就是爱。正是父母给我的爱,让我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文章开头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不过提示了其中常见的几种。在写作当中,有时并不能单一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兼而有之。究竟使用什么方法开头,要从文章的整体构思出发考虑,要从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出发,通篇安排整体设计,选择最恰当的开头方法。

下面附有记叙文开头写作的一点诀窍,供大家参考:

记叙文开头歌诀

习作开头并不难,开门见山最常见,点明主题揭全篇,交待要素点事件。运用倒叙启下文,描写人景为渲染。采取引用激兴趣,设置悬念扣心弦。直抒胸臆产共鸣,联想想像作铺垫

让阅读成为习惯

当今时代已进入了海德格尔所预言的“世界图像时代”,即“读图时代”。如何让学生浮躁的心灵变得平静充实、宁静致远,惟有让学生们回到“读书时代”。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快餐文化流行的时代,难以静下心来读书,无法领略到阅读之乐。教育专家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的孩子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因此提高国民阅读素质的重担义不容辞地压到我们身上。我在班上就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做了一些探究和尝试,希望能通过一些读书活动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最是书香能致远”。一本有形的书,将创造出无限大的阅读时空。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养成怎样的读书习惯,将影响人一生的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提供更为广阔、更多样的自由阅读空间,着手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就能从被动读书变得积极、主动起来。如何将孩子的读书兴趣激发起来呢?

1、和孩子们一起阅读

这个办法对于刚开始开展读书活动的班级效果特别好。一个班级刚开始进行读书活动时,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师生共同阅读,静静地读书,热烈地讨论,很快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还不了解阅读的重要性,也不知道该如何做到有效阅读。你即便苦口婆心地规劝也无济于事,惟有正确引导。空洞的说教式不起多大作用的,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这时老师的表率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制定阅读中的阅读竞争机制

把竞争带进阅读活动中,有益于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每学期进行阅读小明星的评比,将一个学期中读书量较多的学生评选成“读书小明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将书籍作为奖品奖励给这些孩子,老师送的书更多了份阅读的热情。为了赢得老师的奖品,第二个学期又会有更多的学生争取,如此良性循环,怎能不让孩子爱上阅读呢?

3、巧用“借书法”激发兴趣

老师平时可以多收集一些儿童读物,在适当的时候借给班上的孩子,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是神圣的、博学的,能得到老师借给的书,应该会读得更认真、更有兴趣。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一点根据孩子的不同爱好借给他们不同类型的书刊:如低年级的图书应以图画书为主,譬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鳄鱼怕怕》、《莎娜的红毛衣》、《大风》、《点》、《我是霸王龙》、《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我不困,我不想睡觉》、《失落的一角》、《小熊的喷嚏》、《小熊散步》、《小熊的哈欠》、《我有友情要出租》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应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来选择,如《草房子》、《一百条裙子》、《神奇校车》等。“书犹药也,好书能治愚,孬书则能致愚。”有害的书能毒人心肝,甚至取人性命。因此对书籍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慎重。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借给孩子不同层次的书刊。这样可以更快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更要日不间断,长期坚持。每天给孩子半小时的读书时间并不难,若能长期坚持,就一定可以培养出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

1、邀请家长加人到读书活动中

利用家长会做好读书活动的宣传,在平时与家长交流时,多向家长提供一些切实有效的阅读办法,这样能够赢得家长的信任,能够帮助教师做好督促工作,可以更快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因为阅读,拉近了父母和孩子心灵的距离;因为阅读,孩子对文学更为亲近。因此提倡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分享图书,分享快乐。让我们与孩子读,读童谣,读唐诗,读三字经,读„„共同拥有阅读这个温暖的家。

2、将读书的时间真正地还给孩子

要让孩子能够更快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但很多时候,由于过多的家庭作业负担,让孩子没有读书时间,于是我将课外阅读挤进家庭作业中,这样每次布置作业时,我就有意识地将书面作业量控制在一定得时间内,让学生每天保证有半个小时读书,为他们养成读书习惯提供了一定得保证。

3、分享孩子的读书体验

当孩子养成了比较哈德读书习惯时,这样就为班级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读书氛围,孩子们就会有一种渴望“分享”的心理。于是,我利用班会开展许多有趣的读书活动,如谈读书体会,意在通过这些活动,给孩子们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把自己的阅读体会充分表达出来。

三、阅读中的几点误区

在开展读书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其中的几个误区,如今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1、过分强调名著效应。

谈到课外阅读,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鼓励孩子阅读名著,认为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可事实却相反,由于孩子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水平很有限,不一定对名著感兴趣,如果硬逼着孩子去阅读,反而会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2、繁重的阅读任务

在孩子们有滋有味地阅读时,我们常常担心孩子读得不全面,理解得不深刻,便要求孩子写读后感,从中积累好词佳句,结果让孩子因为这些繁重的任务而害怕、厌恶阅读,我想为了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囫囵吞枣”也未尝不是好事。

3、过高的期望值

有时,我们对课外阅读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总会期待在一定时期的培养后,就希望看到孩子词汇量的飞速增长,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甚至是作文水平的无师自通。如果一旦让我们失望,便会质疑这项活动的意义。其实我们应更多的期望阅读能给孩子带去丰富的体验,丰厚的素养,高雅的气质和热爱生活得心灵,努力让阅读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篇2:谈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式

一、悬念式开头

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

心灵空间的渴望

“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

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

例:一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

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写出从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二、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笑声……

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三、景物描写开头法

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驿路梨花》中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边疆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心中筑起一堵墙》)、四、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

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学生习作《草》开头引用白居易《草》作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五、抒情式开头法

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头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学生习作《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六、吸引读者设问法

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致于急切地读下文。

如:《秋魂》中秋味篇开头:“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秋色篇中开头:“秋是什么颜色?”

学生习作《美》开头也写到“美是什么?”

这样的设问式开头,简洁、明快,下文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

七、诗意式开头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题为《轻轻落地的一滴水》的佳作开头:“一滴水轻轻落地,是森林中叶片上滚下的露珠,还是峭壁岩石间的清流?是云的哭泣还是雾的叹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喜欢小桥流水的温馨,还是大漠孤烟的雄浑?你偏爱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还是热烈浪漫的南国风情?我想,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

再如“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文章《回家》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再比如以“挫折”为话题写的一篇题为《感谢“挫折”》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议论抒情相结合,并开篇点题。

练习:

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开头示例

我看幸福

幸福是什么?是功成名就、受人敬仰吗?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吗?是高朋满座、儿孙绕膝吗?我说:幸福是……

我看幸福

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我要说,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舞台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座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

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叠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拥有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拥有了幸福!)

感受幸福

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参考答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三、完成下面的作文:

以“目光”为话题,写一篇800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运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开头,注意细节描写,体现特征,思路清晰,字迹工整。

四、学生习作:

关于“目光”的开头

1、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成功和失败往往伴随着我们。当你成功的时候,有的人会投来赞美、支持的目光;有的人会投来嫉妒、嘲讽的目光;当你失败的时候,鼓励的目光却显得特别亲切。

2、老师的目光是严肃的,每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她都会细心的来指导我们!老师的目光是和蔼的,每当你被别人排斥的时候,她会告诉同学们什么是错误!老师的目光是理解的,每当你上课总走神时,她会悄悄地走进你的内心来了解你!老师呀!您是多么无私,您是多么伟大!您的真心打动着我们---您的所作所为都印在我们的心里!

3、“这次考试,100分的同学是---”严老师将信将疑地把目光投向那个吊儿郎当、名副其实的“差生”,“王凯!”“刷刷刷---”五十几道探照...4、“世界上的眼睛千双万双,最难忘的是那老师的目光……”每当我轻轻地唱起这首歌,心中便涌起难言的羞愧。那件事发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在语文课上,趁老师不注意,我和前排的男生打闹。

5、最难忘的是老师的目光.。一半有父亲的威严.,一半有母亲的慈祥.;人间的眼神有无数种,最亲切的是老师的目光,一半有太阳的热情,一半有月亮的温柔.《父亲的目光》(1.7魏萌飞)

我是在大人的注视下长大的。当我成功的时候,家人会投来赞美、支持的目光;当我失败的时候,家人会投来鼓励的目光;当我骄傲的时候,家人则会投来警示的目光;而在我走弯路的时候,那目光就像指路的明灯……在这众多的目光中,我始终忘不了父亲的目光。

“哇”一声啼哭划破宁静的夏夜,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眯着眼睛温柔的看着这个鲜活的小生命。而我便是这位父亲抱着的孩子。

从此便沉溺在这温柔的目光里。

“孩子她妈,不要对孩子那么凶嘛,孩子磕倒了很痛的,她需要安慰。来,宝贝,痛不痛?”我上幼儿园了,那天下课抢秋千,不小心磕倒在台阶上,正好被刚来接我的爸爸妈妈看到了。我含着泪,抬起头,睁大眼睛看着爸爸那双满含紧张与关切的眼睛,奶声奶气的说道:“爸爸在,不痛!”

可惜这样温柔的目光只持续到上学前。

“你,过来!怎么搞的这是?57分?57分呀!考的不好就罢了,你还敢跟老师顶嘴?”爸爸坐在沙发里训斥着我。我胆怯的站在一边小声的抽泣。“哭?哭有什么用?明天回去跟老师道歉,听到没有?”“她爸,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次考试,孩子正在发高烧,她跟老师顶嘴,那也是因为老师冤枉了她呀!”“她?考的不好还有理了?她还懂得尊敬老师吗?”我偷偷看了爸爸一眼,他的目光犀利、严肃,似乎容不得半点商量。

自此,我有了一个严厉的父亲。在学习上,我再也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进入了初中。也许是爸爸的高压,也许是自己的叛逆,我成了个问题少女。记得有一次,老师来家访,我的“光荣事迹”终于被爸爸知晓了。送走了老师,爸爸陷在沙发里,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一支接一支的抽烟,良久才将我叫到跟前,长吁一口气说:“女儿,呵,你真的很像我——脾气倔强。但你仔细想想,老师是为了谁好?不都是为了让你有出息?爸妈丢了面子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如何再次为我们争回面子------”望着爸爸紧蹙的眉头下那双犹如深潭般的眼睛,里面分明写满了无奈和痛心。我第一次流下了悔恨的泪,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为自己,更为爸爸争口气!皇天不负有心人,高中录取通知书终于被我握在了手中。那一刻,爸爸的眼睛熠熠生辉!是肯定,是赞许,更是欣慰!

如今,我已成为了一名高中生,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每次回到家,坐在餐桌旁,接触到父亲的目光,那是思念,是怜惜!

父亲的目光呵,永铸我心头——

《父亲的目光》

从记事开始,我就发现父亲的目光与众不同,然而,我真正能够读懂那深奥的文字还是在升初中后。

九月悄悄的来临了,同伴们都踏上了初中的征途,我怕看见他们欢欣的笑脸,独自坐在窗台边,望着空荡荡的家,满脸怅然。父亲坐在椅子上,依旧抽着一根纸烟,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窗外。窗外的阳光很灿烂,灿烂得足以让人感到目眩心惊,但却很安静——除了猪在圈里蹦跳的声音。阳光打在父亲的脸上,他抬头望了一眼天,深陷的双眼闪动着像阳光又像是浓雾一样的东西,继而又低着头抽他的烟。

以后的日子,渐渐地,父亲似乎比以前更忙了。早晨披着第一缕晨光出去,晚上被着月色归来。我不知道他究竟在做些什么。几天过去了,只是觉得父亲好像瘦了些,但眼神中似乎有一种异样的光彩。

开学后的第五天清晨。朦胧中,父亲把我叫起。桌子上,早已准备好饭菜,热腾腾的。我发现,在桌子中央的碗中醒目地盛着一碗肉(全家人——我、父亲、母亲好久都没有吃肉了),心里正感到疑惑。母亲示意我坐下吃饭。最后,父亲从他那件兰咔叽衣服口袋中慢慢地取出了一个小纸包,终于说话了:“三百元钱,到学校去。”

我吃了一惊,筷子几乎要在半空中停滞。我使劲的仰起头,视线与他的目光交叉、重合,我似乎看出了那目光中的深沉含义:期待与鼓舞。

是母亲送我到学校来的。一路上她告诉了我,这几天父亲为了我能上学,到学校去了好几次,老师也非常理解,但总不能一点钱也不缴,学校确实困难。母亲又给我说了父亲是怎样去求亲戚借钱,又怎样拖着疲倦的身子而归的,以及把家里的两头正长膘的猪卖掉用来做我的学费的……不由得,鼻子陡然一阵酸,眼泪流了出来。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在此期间,生活费每一次都是父亲亲自给我送,每次他没有说多少话,每次我都会注意到他的目光,仿佛一次比一次深沉。

由于我的努力,第二学期进入了全校最好的一个班。开学那天,是父亲亲自送我到学校的。临别时,他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三十元钱说:“你先用着,过两天我再来。”我接过钱,一抬头,瞥见了父亲那目光,眼泪差点儿又掉了下来。

一天,母亲到学校来看我,她说:“你父亲加入了村里的修路队,每天十五块钱……”一时,我不知是什么滋味:父亲,那么小小的个儿,带病的身体,五十多岁的老头,他能干得来吗?

不知不觉眼前似乎浮现出修路工地上繁忙的景象。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慢慢拉拢,定格:身着蓝色咔叽布的瘦小的身子在满是泥泞的修路工地上来回的搬运石子、水泥;而他的眼睛里,却闪动着一种矍铄和希望,正穿过层层迷雾,牵引着我。

篇3:谈工程利润的几种表现方式

一、资金利润率

资金利润率是利润总额与建筑安装企业占用资金的比率, 它一方面反映了建筑安装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生产耗费的结果。计算式为:

按资金利润率确定建筑产品的利润额, 有利于促进建筑业的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物质技术装备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企业只有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 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而企业为此所投入的资金可从利润中得到经济上的合理补偿。另外, 按资金利润率定价有利于节约和合理使用资金, 提高资金运用的效果。为了提高实际的资金利润率, 企业必须积极采取措施, 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迅速处理闲置的固定资产, 加速资金周转。

当然, 按资金利润率确定建筑产品的利润也有缺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金有机构成低, 按资金利润率定价, 将使建筑业的利润水平低于其他资金有机构成高的部门, 不利于建筑业的发展。二是按资金利润率定价, 计算起来相当复杂, 也存在一些实际困难, 难以适应建筑产品分别计价的特点。建筑产品类型比较复杂, 占用的资金差别很大, 即使对于同一个建筑产品, 由于采用的施工方法不同, 占用的资金也就不同。

二、工资利润率

工资利润率是以人工费即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消耗为基数进行计算的。它表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比率, 反映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

按工资利润率确定建筑产品的利润额, 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 只有从事建筑生产的劳动者才创造利润。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节约劳动消耗创造利润。此外, 由于按这种方法确定的利润额与成本中的物化劳动消耗量没有直接关系, 因而不会出现任意增加物化劳动消耗以追求利润的偏向, 有利于节约物化劳动。当然, 采用这种方法时, 要专门计算间接费中的人工费,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

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角度来分析建筑产品的利润额, 尽管需要按工资利润率来进行衡量, 但这样需要在一个基本条件下来完成的。就是工资需要对劳动消耗中自己进行劳动的份额需要用工资进行衡量。其实工资水平的高低对这一条件很难给予满足。工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国家的价格政策、国家的经济政策及产业方面的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出现工资不协调、不平等、反差比较大的状况。工资利润率是以人工费即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消耗为基数进行计算的。它表现了劳动创造价值的比率, 反映出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这种方法对工资利润率的这种认知是片面性的。另外, 利润是以工资为评价标准来进行计算的, 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对落后部门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方法运行下, 对资金的有效运用的非常不利的, 这同样需要我们在资金运用的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成本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是一定时期内, 建筑产品价格中的利润与建筑产品成本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成本利润=利润额÷产品成本×100%

式中利润——施工企业的工程价款收入扣减建筑产品成本及税金的差额;

产品成本——建筑产品的成本即工程预算价格的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

成本利润率可以反映出每耗费单位建筑产品 (工程预算) 成本带来的利润额, 其倒数即为建筑安装工程利润成本率, 表示每取得单位利润需要耗费多少工程预算成本。

由于施工企业的利润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 亦即企业的“所得”, 显而易见, 通过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利润率, 能清楚地观察到施工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 从而就能够大体反映施工企业为取得最终经营成果所费劳动的大小。

按照平均成本利润率来确定价格, 就意味着包含在产品价格中的利润是把施工企业所创造的利润按各种产品的工程预算成本的比例进行分配的。显然, 在这样的定价条件下, 那些个别生产成本等于或接近于建筑业平均生产成本的企业就能获取平均利润;那些个别生产成本低于施工企业平均生产成本的企业, 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那些个别生产成本高于建筑企业平均生产成本的企业只能得到低于平均利润的利润, 或者无利甚至亏本。

采用成本利润率的优点如下:

计算建筑产品利润比较方便。建筑产品成本与利润、税金之和就是施工企业产品价格。有利于加强计划管理。产值和利润是建筑业管理的重要指标。有利于调动降低实际成本的积极性。当采用成本利润率计算建筑产品价格中的计划利润时, 也必然采用实际成本利润率作为评价指标。

采用成本利润率的缺点如下:

容易出现浪费投资现象, 因为按照这种方法来确定产品价格, 意味着物化劳动在生产过程中会自行增值, 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越大, 利润也越大, 容易导致滥用贵重材料, 提高建筑标准。

容易导致企业只愿生产价高利大的建筑产品, 不愿生产价低利少的建筑产品, 从而使建筑市场不同领域出现反向的供求不均衡局面。

四、结语

可见, 国家也需要通过计算和了解利润及其变化, 较好地掌握利润的分配, 作为搞好价格宏观调控的依据。利润是反映施工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指标。

摘要:利润是确定工程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建筑安装产品的价格是以建筑安装产品的价值为基础来确定的。施工企业的利润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工程施工价值的组成部分, 因此它也作为施工产品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关键词:工程利润,表现方式

参考文献

[1]、毛世英:论工程经济的本质与质量观[J].沈阳示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1) 1、毛世英:论工程经济的本质与质量观[J].沈阳示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1 (1)

篇4:谈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形体舞蹈;开头;结尾

一个完整的形体舞蹈作品,应该有一个完美的开头和完美的中间环节以及完美的结尾。下面就舞蹈的开头和結尾的处理方法和特点,做一浅析,仅供参考。

一、形体舞蹈“开头”的几种处理手法

1.先静后动的静止造型手法

为了使形体舞蹈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从一开始就能集中、概括地予以展示,一般都运用这种先静后动的静止造型手法。因为这种处理,可以消除舞台的空间感,使观众一下子就看到富有实体的一幅人物肖像画,并从这静止的、多样统一的舞蹈造型中,从静到动、从小动到大动的舞蹈过程里,仔细地看清和领略编导的特定意图,并为之吸引。这种处理方法的特点是开门见山,一目了然。例如:舞蹈《孔雀舞》的开头,以十二个身着形象孔雀羽裳的女演员,组成一幅由高而低的斜形大三角静止画面。它一开始就以美丽孔雀的动人形象,充实着舞台空间。人们随着从静而动的过程,感情上得到直接的共鸣。其它如:《飞天》、《春江花月夜》等,也都采用这种艺术处理手法。

2.由远而近循序渐进的手法

为使观众的情绪逐步地进入规定的艺术境域,并循序渐进地达到感情上的共鸣,一般在舞蹈的开头,让演员以统一而富特色的舞蹈动作,依次顺序地进入舞台空间,使之反复呈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特定的节奏。这种处理手法的特点是由远而近、由淡而浓、层层推进,使观众自然感受到特定的节奏,并随着舞蹈的依次发展,逐步丰富形象,形成了一种在感情上欲罢而不能的艺术魅力。例如舞蹈《荷花舞》的开头,观众从朵朵荷花顺流不息的舞动中,逐步感受到绿水长流、荷花盛开的动人景色,自然地进入到优美、恬静的意境之中,使人们既丰富了舞蹈形象,又在感情上得到进一步延伸。

3.由暗到明的逆光剪影手法

这是一种运用灯光变化取得特殊效果的处理方法。它以剪影的艺术手法,使舞蹈的开头在逆光的暗影中,突出地描绘出特定的景色和人物的活动神态,使观众在一开头就产生感情和心理上的一种集中和奇妙的感觉,从而引起一定的联想。当灯光逐渐变亮后,观众也自然地能更集中地注意舞台上的演员活动。这种处理方法的长处是能以光线的明暗反差和对比,勾画出特定的景色,并以此呈现出人物的特殊情调和色彩,使观众在抒情之中获得艺术上美的享受。这对舞蹈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有利的。舞蹈《草原女民兵》的开头由于运用了这种处理手法,人们从一开始就被舞蹈的诗情画意所吸引。那霞光初照的天际,一望无垠的草原,远处出现一队英姿飒爽的女骑兵,她们由远而近,由暗而明,从黑色剪影到清晰呈现人物的全部形态,更显示出草原女民兵横枪跨马、巡逻边疆的英武气概。逆光剪影把富有特色的马步动作和转身瞭望等舞姿,在明暗反差的对比之中,加强了人、马的形象和色彩。

4.先起后伏的舞动手法

所谓先起后伏,就是在一开始以炽热或抒情的舞蹈场面构成特定的节奏和气氛。这种方法通常以群舞的多样统一的节奏和动作形成浓郁生活气息和某一侧面,使观众得以身临其境地从一开头就进入到规定情景之中,并达到感情上的直接交流和强烈共鸣。它的特点是在这块固定的舞台空间中,充满实感和活力,迅速地调动起观众的激情,使人们深入到舞蹈的情节、情绪的发展和变化之中。例如《东方红》史诗中“怒吼吧黄河”的开头,它以舞蹈动作的起伏,形成黄河的惊涛骇浪和浪击飞舟。这强烈的气氛、磅礴的气势立即把观众带进了特定的意境。

二、形体舞蹈结尾的几种处理方式

1.首尾同一的还原式处理

无论是静止造型的开头,还是顺序渐进、逆光剪影等在舞动中开始的处理手法,只要它们的结尾仍然和开头的处理相似,就都属于这种“首尾同一的还原式”,但是这种“还原”,并不是形式上的首尾同一和重复,这种“还原”起到加强舞台节奏,进一步丰富舞蹈形象的作用。在这种“还原”和“重复”中,可使作品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人物形象也可更加丰满和完美。

舞蹈《荷花舞》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运用了顺序渐进的处理手法。它在开始时,虽给人以恬静、美好的意境,但结尾却更加突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人们目送朵朵荷花在夕阳中飘逸远去,更显得优雅抒情,富浓厚的诗意。在这通顺流畅和舞尽而意未尽的结尾中,主题思想得到深一步的突出。舞蹈《草原女民兵》、《送粮路上》、《水》、《海浪》等结尾,同它们逆光剪影的开头一样,由于灯光的特殊效果,将人们带入了夕阳西照、落日余辉的幽静意境里,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舞蹈的完美形象使人难以忘却。

2.首尾相异的更迭式处理

舞蹈创作的结尾处理,除了首尾同一的还原式以外,其它均属“首尾相异的更迭式”手法。由于舞蹈的内容所决定,有的舞蹈开头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而在结尾时却是以顺序下场、延续舞动或逆光剪影等手法来处理的。有的舞蹈,开头是以顺序渐进、逆光剪影或在舞动的场面中展开,但结尾却可以是静止的造型或其它方式。例如《红绸舞》的开头是顺序渐进的,但为了在结尾时突出那像火一样激情的舞蹈形象和欢庆胜利的主题思想,则在满台舞动红绸的炽热气氛中闭幕。舞蹈《艰苦岁月》,是以静止造型开始,为了集中表现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战斗的必胜信念,结尾处理成老战士和小战士满怀战斗豪情、踏着舞步继续前进。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好地塑造了两个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首尾相异的更迭式”的采用,应根据舞蹈形象的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的需要。

3.由明到暗、切光式的处理

这种处理方法,是把灯光逐渐变暗,最后突然熄灭。人们的视觉在光线和舞台空间的构图变化中,能更深地感触到景物由近而远、自浓而淡的意境,情感也随之进入到更深远的境界之中。“切光”的艺术手法,一般用在情绪最集中、最激昂之时,在情节发展的焦点和矛盾最尖锐之处,有时也用在承上启下的细节上,给人在视觉和感情上产生一种突然的变化,通过从明亮到突然暗下的灯光效果,把舞蹈的人物形象、情节、节奏和气氛,有如摄影机那样一下子将激动人心的瞬间停顿在观众的脑海中,以引起联想、深思和震动。这种手法具有拨动心弦的艺术魅力。几个表现英雄就义的舞蹈,如《二小放牛郎》、《狼牙山五壮士》等,以及舞剧《美鱼人》的一些结尾,都从不同的情节和情绪要求出发,很好地运用了切光处理,起到了激动人心、发人深思和投以悬念的作用。

4.利用情节、细节结尾的处理方式

此种处理,富有生活情趣,运用细节进行描叙,不仅意味深长,而且颇能引人入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舞蹈《洗衣歌》就是用情节结尾的处理方法。藏族姑娘为解放军战士洗军衣,发现水桶不见,她们急忙追赶替他们担水的解放军班长,肩背姐妹们靴子的藏族小姑娘落在了最后,她高喊“班长”,以快速优美的舞步下场。这一结尾既风趣,又富生活气息,鲜明地表现了汉藏军民亲如一家的主题思想,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舞蹈《阿哥追!》则用细节结尾,彝族青年身背背篓,在运送公粮的路上追赶勤劳美丽的姑娘们。舞蹈充满幽默和欢乐,歌颂了劳动、歌颂了爱情,十分动人。

以上的几种开头、结尾的处理手法,主要是从优秀的作品中归纳出来的,它们不是固定的模式。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开头和结尾的处理模式将会出现更多的新颖的表现手法。

参考文献:

[1]罗胸岩.生命的旋律.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2.

[2]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11.

[3]汪加千等.人体律动的诗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08.

篇5:浅谈小学生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中心。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表达方式。可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小学生作文尤是。怎样解决开头难的问题呢?便是我今天所要谈的问题。作文开头是介于学生中心确定,材料选好之后,文章开头的问题。

文章开头,在文章虽然属于略写,但它的作用却非同小可。一个好的开头,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好的开头,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个好的开头,能够给文章增光添彩;一个好的开头,能够让读者对文章中心内容清晰明了。所以开头在文章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中多方收集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特总结如下:

一、诗歌开头法。

这类作文,大多是通过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比如写人的作文,文章开头可根据人物的品格或者性格特点用一句诗歌开头。如:一位四年级学生在写《某某你真好》时,是这样写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是个宝„„”每当听到这支歌时,我都会深深的感动。是的,我也像说:“世上只有妈妈好”。

二、格言开头法。

写活动、学习、劳动场面时可用一定的勉励性格言开头。如:一位五年级的同学在写一个实验过程时,是这样开头的。“俗话说:‘功到自然成’,对,只要功夫下到了,什么事都能成功。

三、设问开头法。

这种开头方法,用一种坚决的态度,肯定某一个观点。能够让人产生一种非看不可的想法。这样一来,极大的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四、比较法。

这种方法学生运用的比较多。它能够通过对比,清晰明了的将作者那种爱恨分明表现出来。

如:在写《我爱秋天的校园》一文时,同学们这样描述:我爱花红柳绿的春天的校园,我爱枝繁叶茂夏天的校园,我爱大雪纷飞冬天的校园,但我更加爱枫红菊香秋天的校园。还如“牡丹娇贵、玫瑰艳丽、桂花清香、荷花典雅,但梅花你却坚强”等。

五、文中语言引用法。

这种方法直观、有童趣,有感召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快起来,你又睡懒觉了”。这是妈妈那烦人的声音。又如:“你上课一走神,就望望文具盒。那是妈妈对你的希望。望着崭新的文具盒,一股暖流传遍全身。

六、中心句开头法。

这种方法用在文章开头,是读者一目了然。能够让读者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阅读文章。比如: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篇6:浅谈诗歌的几种表达方式(范文)

比喻法就是全诗都用比喻的方式来表情达意。这一点最容易,基本所有的诗歌作者都用过这种方法。举例说明。

1《仿佛,一缕轻柔的风》

仿佛一缕轻柔的风

飘进了周而复始的模式

是从太阳里飞来的吧

不然,怎会熨烫我的思绪

不想相信忧郁的眼睛

空灵的情绪

凝固了一段长长的历史

轻柔的风是一把利剑

斩断了严冬

把春心留给了大地

风啊,你吹皱的何止是一场春梦

茫茫爱海,再不会有孤独和寂寞

只怕玫瑰的花瓣太弱啊

锁不住天马行空的飘逸

这首诗完全是用比喻形式来写的,诗人把爱情的到来比作轻柔的风,它来了,独孤寂寞的人便可以除去严冬。比喻法是所有的诗句都围绕着喻体来写。这首诗所有的句子都围绕风以及风的参照物来写。如果开始用比喻,后来把比喻抛到一边,就失败了。整首诗就不美,不含蓄。

2,借物抒情法。

先看一首诗。

《南飞的燕子》

就这样

你悄悄地去了

灰色的天幕下

盘旋着,盘旋出

涟漪般痛苦的记忆

你去了

疲惫地去了

茫茫北方

都冷漠地看着你

曾经,让所有的爱

在跃动的灵魂里发酵

酿造出一把锋利的剪刀

为北方,为大地

裁出一张透明的新绿

南飞的燕子啊

假如我用紫色的灵魂

为您抛洒

一片玫瑰色的花瓣

你能停下来吗

这首诗选择的意象是燕子。在这里需要对意象作一个解释。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叫物象,这些东西一旦写入诗中,带上了诗人的感情,那么,它就叫意象了。燕子孤独寂寞地离开了北方,它曾经把爱给了北方,为北方添了浓浓的绿色,如今,没有人关注它,它一个人孤独地痛苦地默默地离开,没有人为它送行,没有人对它感恩。诗人发现以后,立即同情心涌动,他要用自己的爱留住燕子,不让它再孤独寂寞,温暖它冰冷的心。很显然,诗中的燕子写的是一个人,或者说是一类人,他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给别人很多幸福与快乐,可是,没有人看到他们,没有人感激他们,最终伤了他们的心。诗人借助燕子,抒发了自己对这些默默无闻的人的同情,表达了自己博大的爱。

借物抒情的诗歌,要选择能够抒发你要抒发的感情的那个物,这个物要有美感,要具备你要抒发的感情的那些特点。写起来还要注意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等特点。比如,诗中的燕子就很美,它在空中飞翔时很有诗情画意,古人不知有多少人借助它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尤其它那剪刀般的尾巴,更让诗人青睐。诗人选择它就很好。因为诗人容易把它飞翔时的情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灰暗的天空中,一只燕子孤独地,疲惫地飞着,一步一回头。我们也看到另一幅画面,那就是春天,燕子来了,它给北方大地带来了美丽的春色和呢喃细语。诗歌的最后一节,仍然是一幅画面,无数玫瑰花瓣从空中飘洒下来,一对恋人流泪眼对流泪要,伤心人对伤心人。所以说,这样的意象很容易描绘,更容易抒情。

选择意象要选择有动感的,有色彩的,有声音的,有形状的,可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具备“五味”的意象。

篇7:浅谈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几种方式

启发式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起积极性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有些教师喜欢把知识嚼烂再喂给学生,结果数学课上一人唱独角戏,学生觉得学习毫无挑战性,索然无味。另一些教师不赞成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以为问题在老师讲得太多,于是,他们增加学生练的时间,或是辅以师生间的频繁问答以减少教师讲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仍不具有启发性。现代启发式教学是创设一种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行为的过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通过引导、指导、开导、启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并投入实践的一种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实施的根本要求是要组织好学生,也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启发活动的积极性。明确任务后便可进入探究,但是,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会难住学生,所以,教师课前要为架桥铺路做好准备,教师要了解在探究的问题与学生的现实之间存在多少差距,考虑设计哪些问题或哪些活动能够化解困难,怎样创设问题情景,怎样问问题可以含蓄的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太直截了当,就失去了启发的本意,所以,最好是通过引导学生先从事某些活动,解决某些比较容易着手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比如,利用实物、模型、实例、示意图等直观化手段启发学生先从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活动中得到结论,形成思路。

启发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大致有四种方式

(一)设置问题启发学生

课堂提问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可以有效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提供学生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因为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考,所以教师提问的问题要明确易懂,不能太大,让学生摸不着边际,如果需要,可以将大问题换成一个具体的问题或者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渐次加深的问题,构成“问题系列”,将每一个问题顺次呈现给学生,通过学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思维活动的深入开展,主动获得每个问题的解答,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活动逐步加深,不断以已有的知识同化新知识,完成从已知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转化。(二)归纳总结式启发

它是以归纳过程为支配地位的一种启发方式,其明显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概括或从特殊到一般,在归纳启发作用下,学生运用直观法把他们所观察到的一些具体事例、有关条件、技巧或者解题方法的共同性质加以概括、形式新知。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概念、原理、公式、法则都可以通过若干个具体例子来启发发现。在运用归纳启发式教学时,教师应当确实让学生得到所有必要的情况,使他们能有所发现并进行恰当的概括,同时应给每个概括提供多个不同的例子。

(三)互动型启发式

互动启发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游戏、折纸、拼补或旋转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表现为具体的实验操作,使他们自制,并从中悟出其定义、定理,使抽象的定义具体明了化。而数学实验则是利用有关工具(如纸张、剪刀、测量工具、实物、计算机等)进行折、检、拼、测、作的活动,然后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等思维过程,获得数学知识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借助实验工具,通过学生的动手、动眼、动脑,让学生参与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使学生好学、乐学。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使教学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别的学科一样,在数学教学中,不论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还是要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种种事物。只有使每个学生都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四)知识类比启发式

它是借助类比思维进行启发的一种方式,其特点是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确定各种对象或者现象之间在某些特征关系的相似为基础的,它是从相似一方到另一方,是以具体到具体,以特殊到特殊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要求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引导出所要研究的数学对象的类比物,进而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并组织学生运用类比进行探索活动,引导他寻找相似的现象,属性和性质,并查明结构的相似性,然后进入类比推理,建立假设,进而加以检验。在数学教学中,可用于类比启发的内容很多,如分式的性质可由分数的性质类比出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在教学上尤其要贯彻其发行原则。只有通过启发式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起积极性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启发式教学中,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目的,而是手段,实质是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

篇8:浅谈语文教学的几种方式

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心理学》中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有了积极探索, 克服困难, 继续向前的动力支持。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 让学生能够一分为二地看到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 生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当学习上取得成绩时, 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让学生在教师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实力, 感受成功的喜悦, 并转化为新的学习动力, 学习起来更加斗志昂扬。当学生学习上有失误, 有失败感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 找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 鼓励学生勇于正视困难, 迎难而上, 积极改正。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激励作用更加直接, 如对学生说:“非常好”“你们太棒了”“学习上再认真一些, 就不会出错了”“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犯错同样的错误”“虽然你写的字太潦草, 但是你的写作能力很高。”

尤其是学困生, 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激励, 获得教师的认可, 从而重新燃起了学习的激情。我们不能用对待优秀生的标准去评价学困生, 他们的考试分数虽然差, 但是, 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如果放弃了学困生, 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有愧于教师教书育人,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我们要能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优点, 通过优点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 鼓起学习的勇气。对于智力差的学生, 要肯定他们的努力过程, 多给予学习上的辅导, 不断鼓励他们克服自己的弱点, 从点滴的进步中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不是没有尺度的。对于优等生, 我们不能总是在全班学生面前鼓励, 不能过分夸大, 这样就容易滋生学生的骄傲心理, 也会给其他学生造成心理不平衡和心理落差。对后进生和中等生要应给予更多关注。在教学过程中, 多给予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成就感, 以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评价就是针对他们具体的学习进行的, 比如, 阅读带有感情, 声音洪亮;回答得有条理等, 总的来说, 评价要让所有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接轨, 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一直以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中心, 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是教师所关注的, 学生只有接受了、记住了这些内容, 就代表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教师教学的僵硬化, 唯本教学, 很多教师上课离不开教材, 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特色, 离开了课本就不知教什么、怎么教了。这就让学生学得枯燥乏味, 认为听讲和自己看书去死记硬背没什么区别。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 教师必须转变这种机械的教学, 让教学变得生动、有灵性, 学生从中能学到自己看书所不知道的知识。让教变得丰富起来, 改变教教材的被动教学方式, 要挖掘教材的内容, 用生活化、人性化的手法去体现教材内容, 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要以生活为中心, 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强调要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内容, 反对脱离社会的死学习;强调实践的重要, 反对注入式教学。他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把教育看作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 推动了教育的科学化, 民主化, 有重大的理论建设意义。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特别近几年来, 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 语文试题多元化。因此, 我们要学好语文, 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单纯依赖语文课堂是绝对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平日要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 了解国内外大事, 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 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巩固、加深和扩大语文知识, 培养语文能力。

三、变“学会”为“会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人人过好自学关。

我根据异步教学法的要求, 自制了一套自学符号, 教会学生在课文上圈、点、勾、画、批、注。达到“五会”即会读 (拿到一本书就会读) 、会找 (会找重难点和关键词句) 、会提 (会提问题) 、会记 (会做笔记, 在书上画画写写做不同记号) 、会结 (即概括、总结、提高) 。并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 (字、词典等) 和查阅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2. 从以下三个方面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 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主线。每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 我都在出示课题后, 让学生先找题眼, 然后根据课题至少设计三个问题。 (2) 学生学习课文要有学法, 开始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初一学生, 我是这样指导学法的: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朗读生字词, 读准字音, 记住字形;再读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 (用符号) 。 (3) 把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几遍, 理解字词的意义。再如, 学习句子, 我是这样指导学法的:画出句中的关键字、词;查工具书了解字词的本意, 读句子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篇9:例谈考场议论文开头的几种表达式

一、引用法

引用法是以引用名言警句的方式引入自己的观点。名言警句本身具有凝炼、丰富、深刻、有文采等特点,放在议论文开头不仅使文章充满理性,更让文章起笔即熠熠生辉。

表达式:引入名言(能够论证观点)+分析名言+点明观点。如:

“功名之士,必不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为敦庞大雅之响。”叶燮曾这样写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家善于从自身的生活出发,去发现这美丽的世界。/世界观的不同带来了创作心态的迥异,作为思维外化形式的作品也自然有了不一样的格调。(《笔下的真实与真心》)

表达式变式:连续引用+点明观点。如:有人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软胜过坚硬。”/也有人说:“当柔软的舌头化为灰烬时,坚硬的牙齿却变成了化石。时间的磨砺终会彰显坚硬!”/我说:“柔软如丝,织出人生华美的彩帛;坚硬如铁,彰显人生刚毅的性格。”(《亦柔亦刚两相宜》)

引入名言式开头要注意:名言要具有典型性,名言要与观点契合,名言与观点要能巧妙衔接。连续引用名言,能让阅卷教师看出考生深厚的文学素养。

二、反转法

“反转法”是小说中的常用方法,即情节结束处异峰突起,出人意料。议论文中也可以巧用反转法。这种开头方法是从与观点相反的观点或者事实入手,然后,运用反转句转出作者自已的观点,带有对比的意味而且颇有深意。

表达式:提出相反观点+ 反转句+点明观点。如:

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

表达式变式:引入名言(与观点相对的名言)+ 分析名言 + 反转句 +点明观点。如:

人们常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而,有多少人认真考虑过,草木是否真的无情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注意过这美好的自然,你可曾热爱过这可爱的花草,你可曾感悟过它们的真情?/我家后院里的那棵芍药,就已经成为我时时牵挂的挚友。(北京市高考优秀作文)

反转法其实是与对比法结合使用的,不直接点出观点,而是从相反或者相对的观点入手,能够很明确地看出考生对于观点的破与立,态度鲜明,并且还有对比的效果。反转法也可以与引用法结合,这可以作为考场的一个应急措施。考生所记得的名言也许正好与中心观点是相反或者相对的,那么此时就可以巧妙地使用反转法,既可以引用名言,又能更恰当地表达中心观点。

三、释题法

释题法就是对材料中的关键词加以解释和阐发,表明观点。此种方法能非常鲜明地看出对材料核心词的内涵的理解,能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

表达式:关键词内涵剖析+关键词内涵辩证分析+点明观点。如:

“范儿”是一个人特有的气质和风度。具体点说,“范儿”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或修养的外化,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品质修养在仪表、神态、言谈、举止等方面的表现。说白了,“范儿”不是简单的做派,不能简单模仿;/要想有“范儿”,需内外兼修。(《说“范儿”》)

表达式变式:设问点出关键词+现象列举点出对关键词内涵的错误理解+关键词内涵准确剖析+点明观点。如:

什么是“范儿”? /有人认为,“范儿”是手持苹果肩挎LV包,有人认为“范儿”住高楼,开豪车,有人认为“范儿”就是有个好爸爸……/在我看来,这些都不是“范儿”,真正的“范儿”应该是崇高的,彰显正能量,代表真善美,决定它的不是外貌、财富、权势、地位,而是灵魂的高度。(《“范儿”的正能量标签》)

释题法比较适用于材料中能找出明显的核心关键词的作文。近几年的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是必须释题的,比如“忧与爱”“绿色生活”和“拒绝平庸”等。

第二种方法其实是对第一种方法的更灵活的处理。对于内涵可以以现象的列举由表及里地揭示,特别是一些社会现象的列举,更具有针砭时弊的效果,形成对比,明确对错,更突出观点。

以上介绍的三种方法、六种表达式可以说是2015年各地高考优秀作文开头的部分归纳与总结。通过对这三种方法和六种表达式的解读,可以看出方法不是独立存在的,可根据不同的作文材料巧妙运用。开头以表达式来呈现,可让学生体会各类开头的思维过程,学会应用,以便考场作文尽快入题。方法与表达式虽不同,却都是要满足议论文的最基本要求:契合材料,明确观点,短小精炼,靓丽夺目。

篇10:谈记叙文开头的几种方式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开端开好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对于新课的导入,总结了六种方式。

关键词:职高数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方式

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表明:学生思维活动的水平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般在课堂开始10 分钟内,学生思维逐渐趋于集中,在10――30 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就逐渐下降,所以一堂课的一个好的开端导入对职高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结合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对于新课的导入,总结了以下6 种方式:

一、由视觉冲浪入手

学生对一个新知识点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职高数学高教版下册的8.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中,倾斜角的概念描述是纯理论的,比较抽象的,而概念的理解又要是数形结合的,而对于职高生对事物的理解最好是具体的事物引入是最能让他们理解的,所以这节课的导入我是借助多媒体:用多媒体播放让学生们看这样一幅图(图1),然后思考图上提出的问题。

遵循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更加容易了解社会,了解知识,掌握知识。

二、由听觉冲浪入手

大部分职高生由于数学基础差,一听上数学课就打瞌睡,但假如老师上课,讲个故事或者讲个笑话,个个瞪着大眼睛,会全神贯注地听你讲故事。

1.讲故事的方法

在学习职高数学高教版下册的6.3.3 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

在古代的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这位聪明的大臣的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在国王面前说:“陛下,请您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给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三格内给四粒,用这样的方法下去,每一小格内都比前一小格加一倍。陛下,把这样摆满棋盘上所有64 格的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吧!”“爱卿,你所求的并不多啊。”国王说道,心里为自己对这样一件奇妙的发明赏赐的许诺不致破费太多而暗喜。“你当然会如愿以偿的,”国王命令如数付给达依尔。计数麦粒的工作开始了,第一格内放1 粒,第二格内放2粒,……还没有到第二十格,一袋麦子已经空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国王面前来。但是,麦粒数一格接一格飞快增长着,国王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发现,即便拿全印度的粮食,也兑现不了他对达依尔的诺言。

这个故事引起了学生的好奇:“这位大臣所要求的麦粒数究竟是多少呢?”学生带着这个疑问,激起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就急于探索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所以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

2.讲笑话的方法

在学习职高数学高教版上册的3.3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因为有出租车收费问题的分段函数的例题,所以我就讲了这样的`一个笑话:

小明在陌生的城市,打出租车,当时的起步价是7 元,小明问出租车司机:“到B 地远不远?”司机:“远的”.然后小明上了出租车,司机倒车了:“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车子停了,司机说“到了”,小明说:“这么快就到了,你说远的啊?”司机说:“你认为是近的,但是我认为是远的啊。”没有办法,小明只好付了出租车7 元钱。

学生笑过以后,再做关于这种出租车类型的题目就很有兴趣地去做了,所以新课开端用引史讲故法,讲笑话等引入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三、动手实验法(触觉)

动手实验学习能促使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最终能够学到东西,通过动手实验法学生能把课程内容记得更牢。实验做完之后,会产生满足感,并且很容易能将这个经验用到其他的学习情况中。讲解职高数学拓展模块的椭圆的定义时,我拿了一根有固定长度的绳子,把它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绕固定一端一圈则成了一个圆,于是我把绳子的两端固定(固定的两点距离小于绳长),找一个同学上来,绕绳画图形,很快就得出一个图形――椭圆。此时,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想画椭圆了,我就让他们拿出已经准备好的图钉,再自己动手画椭圆,然后我让学生思考:“椭圆上的点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就会很快总结出规律,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给他们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同时也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在后面学习到“双曲线”以及“抛物线”时,他们都主动思索画图形的方法以及寻找图形的规律,通过动手实验法摆脱了以往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比赛激趣法

用比赛的方法能激起学生内心争强好胜的心理,激起求知的欲望,而去探究知识,学习知识,从而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在上职高数学高教版下册的6.2.3 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时,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准备好笔纸,然后我设计了2 个逐渐变难的题目给了学生计算:(1 )观察下面100 个数:1,2,3,4,5,……96,97,98,99,100.求这100 个数的和;(2 )观察图2 求这里共放着多少根钢管?(当然要求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来做此题:4+5+6+7+8+9+10=?)。看看谁算的最快或者哪组算得最快。通过这种比赛既能营造健康向上、积极活泼的文化氛围,也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学生自己想学知识的欲望。

五、从学生自己的专业兴趣入手

在学习职高数学高教版上册的5.1.1 任意角的概念时,对于机械班的学生我采用的是在上课之前让他们把平时用的活络扳手和在机械课上做的2 块铁板,螺帽和螺丝拿到课堂上来,用活络扳手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拧如图3,来进行对任意角的概念的理解。因为我的这个上课设计跟他们的专业有关,所以对他们来说得心应手,很快就会理解任意角的概念。

而对于幼师班的学生上这堂课时,开端我采用的是一个人在舞蹈的时候的一双手臂的旋转来举例的。以学生自己的专业入手,省了许多的转弯抹角,就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进入所要学的知识,并且很容易让学生接受。

六、从实际生活中碰到的切身事情入手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所以上课时我常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不是凭空无用的,这也引起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的导入也是如此。课堂导入是教学艺术的第一个闪光点,数学教学的导入是为整堂课服务的,为整堂课做铺垫用的,就像一道“饭前开胃菜”,一节课导入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对学习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潘菽。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03.

上一篇:四渡河大跨悬索桥空间地震响应分析下一篇:铁拐李的孝敬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