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县政府财政局

2024-04-09

商水县政府财政局(共8篇)

篇1:商水县政府财政局

商水县政府财政局是行政单位

一.商水县政府财政局机构设置

商水县政府财政局下设办公室、人事教育股、综合股、预算股、行政事业管理股、基本建设股、农业财务股、社会保障股、商业股、会计管理股、工业交通股、技术改造资金管理股、农业税征收管理股、国有资产管理股、预算外资金管理股、财政监督检查股、信息中心、投资公司、评审中心、政府采购、等20个职能股室。

二.商水县政府财政局主要职能

(一)拟定和执行全县财政税收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及有关政策;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设;拟定和执行县与乡镇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二)拟定全县财政、国有资产管理、财务、会计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并组织实施;组织参加县政府债务的谈判与磋商,并草签有关协议。

(三)编制县级预决算草案并组织实施;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全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管理县级各项财政收入、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有关县级政府性基金;会同有关部门办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立项、审批及申报工作。

(四)管理县级财政公共支出;拟定和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监督执行《行政单位财政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五)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六)监督执行《企业财务通则》;拟定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规章;负责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指导财产评估业务;管理监督公物拍卖和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市场,负责县属企业国有资产收益的收缴和使用。

(七)负责全县农业税征收管理工作;指导全县乡镇财政建设工作。

(八)拟定全县基本建设财务制度,管理县级财政基本建设支出;负责小城镇建设资金与财务管理。

(九)拟定和执行国家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县级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

(十)参于全县住房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拟定并监督执行住房资金、国有土地出让金收益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办法;指导监督有关部门管理住房资金。(十一)管理全县会计工作,监督执行会计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监督执行政府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及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

(十二)监督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负责对经中介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的核查工作。

(十三)制定全县财政科学研究和教育规划,组织财政人员培训,负责财政信息和财政宣传工作。

(十四)承办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篇2:商水县政府财政局

9月15日,商水县政府小麦良种补贴暨秋季秸秆禁烧动员会召开。县委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商水县政府县领导涂才民、王毅、李峰、韩林、苏万龙等出席会议,各乡镇(场、办、工业集聚区)党政正职、分管农业副职、派出所长、财政所长,县直各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河南省商水县政府召开小麦良种补贴暨秸秆禁烧会

商水县政府副县长传达了《商水县2010年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商水县秋季秸秆禁烧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各乡镇(场、办、工业集聚区)乡镇长分别递交了2010年小麦良种补贴目标责任书和秋季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

篇3:商水县政府财政局

一、财政支农政策落实情况

合水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 东临陕西省富县, 西连庆城县, 南接宁县, 北靠华池县及陕西省志丹县, 辖3镇9乡80个行政村, 现有总人口17.2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5.26万人。辖区总面积2933.37平方公里, 常年耕地面积39万亩, 人均耕地面积2.55亩, 高于全国、全省人均占有水平。近年来, 合水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农村工作方针和强农惠农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 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农村经济文化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稳步增长

自2000年全国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以来, 合水县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呈现逐步提高趋势。2002年至2012年, 全县财政投入“三农”的支出9.5亿元, 财政支农资金规模由751万元扩张至26677万元, 增长了近36倍, 年均增速达34.44%。其中, 2012年财政支农支出高达26677万元, 比上年增加3055万元, 增长13%, 支出规模和增量都达到历史新高。总体上看, 近年来合水县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加, 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 财政支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2002—2012年, 合水县财政部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认真落实促进农民减负增收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 全县农民减负增收近3亿元, 是支农力度最大、农民受惠最多的10年。例如:2004年以来, 该县严格落实“一免三补”等惠农政策, 及时将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直接补贴、购置大型机具补贴、退耕还林粮食补助等资金3.8亿元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 切实让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利益;2006年以来, 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两免一补”资金2362万元, 每年受益学生近2万人, 全县农村因贫辍学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与此同时, 该县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医疗、就业等惠农政策, 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从2008年起, 该县各项强农惠农资金统一实行“一折通、一册明”管理, 采取直拔到户的方式, 加强了各项涉农补贴的发放管理工作, 有效保证了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目前该县纳入“一折通、一册明”发放的财政补贴资金16项, 占所有补贴项目23种的70%。2012年通过财政惠农资金“一折通、一册明”兑付方式, 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7608万元, 涉及农户3.79万户, 户均补贴2000元。政府对农村居民个人的补贴款项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

调查结论表明:合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每年由县人大组织成立检查组对辖区支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有力促进了各项政策的执行和落实;2002—2012年期间, 合水县对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支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 财政补贴资金总体上呈现项目逐年增多、标准逐年提高的特点。

二、财政支农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 农业生产形势好转, 农业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2004年“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多年来农业生产下滑的局面得到了控制, 农业生产呈现逐步较快增长的态势。2012年, 合水县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4亿元, 同比增长5.8%, 较2002年增加2.6亿元, 增长1.5倍, 年均增长6.3%;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较2004年净增0.82万亩, 粮食总产量10.56万吨, 创下历史最高水平。特色产业发展加快, 目前已培育形成苹果、草畜、设施瓜菜等主导产业, 围绕特色农业, 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 发展订单农业面积30万亩, 实现农业订单销售额近2亿元, 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和新型的发展模式, 提升了产业化水平, 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市场性调整和优化。

(二) 农民增收效果明显, 收入稳步增加

2012年, 合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 比上年增长15.9%, 是2002年1328元的3.1倍。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农牧业增产增效。2012年农民家庭经营中农林业人均纯收入达2456元, 比上年增加118元, 比2002年增加1758元。二是农民工工资收入较快增长。近年来, 国家大力清欠农民工工资, 工价逐年上涨。2012年, 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2980元, 比上年增长2.1%, 比2002年增长218%。三是补贴收入增加。2012年, 仅粮食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农民人均获得192元, 增长12.6%。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目前, 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2个, 辐射带动2.52万户社员, 社员人均年增收600元。

(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五”以来, 甘肃省逐年加大对县、乡的财政转移支付, 用于维持基层政权运转以及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2002—2012年期间, 拨付合水县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达30亿元。其中, 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支出2.5亿元, 用于农村电网改造支出1.2亿元, 用于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的支出4.2亿元, 用于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的支出0.9亿元, 有效解决了农村上学、就医、用电、行路、饮水等困难问题, 有力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

(四) 有力配合了金融信贷政策, 共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十一五”以来,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合水县财政支农资金快速增加, 主要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退耕还林、种粮补贴、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推广大棚菜及养殖业等方式向农村投放, 2005—2012年期间, 合水县财政支农资金累计达到8.1亿元。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下, 金融支农信贷资金也呈现快速增长的局面。六年来, 金融支农贷款从4.6亿元增加到10.8亿元, 增长了1.5倍, 积极配合了财政支农政策, 共同促进了合水县“三农”经济发展。

三、落实财政支农政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财政支农资金支出分块、多头管理, 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目前, 财政支农资金除由各级财政部门拨付外, 县以上各级农、林、水、牧等主管部门也层层下拨到县级对口部门, 资金来源渠道多, 投入分散。例如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科技支出、支持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都存在使用上的分散和交叉重复并存的现象。这种状况一方面导致了支农项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 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资金管理成本, 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

(二) 受利益驱动影响, 部分农资补贴没有起到稳定粮食生产和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目的

随着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 部分农户为追求经济效益, 放弃种植粮食作物, 改种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 但是同样得到粮食补贴, 不能达到通过发放种粮补贴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目的, 影响了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另外, 如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些农资补贴直接对厂商进行补贴, 由于国家对享受补贴的农机型号做了具体规定, 农户只能到指定的地点购买规定范围内的农机, 农户对农机的价格、质量根本无从知晓, 农资经销商人为提高农资销售价格, 农户即使享受了补贴, 但价格仍高于市场价格, 真正受惠的是农机生产厂家和销售商, 农户得到的实惠较少。

(三) 财政支农资金拨付链条长、环节多、速度慢, 影响资金使用效益

财政支农资金由中央到地方经省、市、县转拨, 最后到用款单位或农户, 拨付环节多, 速度慢, 大量资金滞留在财政账户内。有些财政支农资金如农机具、种子补贴资金等季节性强, 时间要求紧, 财政部门在拨付资金时考虑这些因素较少, 等资金拨付到位, 已不能发挥这部分资金应有的作用。

(四) 财政支农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存在资金被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现象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分散。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有相当一部分是按项目以多种形式分别拨付的, 由政府多个职能部门分别管理使用, 政出多门, 多头管理, 责任不清, 相互之间缺乏勾通协调, 加大了监督管理难度。二是资金流通渠道不透明, 事中监督缺失。国库是办理国家预算收支的专门机构, 国家一切支出必须要求全部通过国库拨出, 但实际上财政支农资金都是先拨入财政资金专户, 再由相关部门使用, 大量资金停留在专户上, 脱离了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监督。三是社会监督缺失。在实际工作中, 受益群众对支农惠农资金使用情况不知情或知情难, 难以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五) 财政支农资金投资导向功能发挥不充分, 缺乏与金融等资金的配合和协调, 难以形成农业投资多元化局面

调查中发现, 一些支农项目投资启动, 但后续工程所需要的资金由于缺乏科学论证得不到银行的支持, 致使项目无法做大或被“搁浅”;有的地方政府信誉不佳, 银行不予支持;有的项目银行资金到位后, 财政资金难以跟进, 项目仍然难以完成。

四、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支持“三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 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一是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 增强财政实力的同时, 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将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 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收入、支出的比重, 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二是中央政府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保障制度, 增强农业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扩大良种补贴、农机补贴, 适当提高“粮食直补”的标准, 让农户切实感受到国家补贴政策带来的好处, 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三是明确中央、省级财政在欠发达地区财政支农的主体地位,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力的增加, 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二) 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根据财政支农目标和重点, 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 明确支农资金整合范围, 逐步改变过去财政支农资金渠道多, 分类不够合理的现状。二是寻找资金整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通过打造“项目”或“产业”平台, 构建资金整合的载体, 实现农业资金整合, 改变目前支农投资多头管理的局面。三是减少上级主管部门资金分配权, 明确规定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范围、比例, 将农业项目的决定权、资金分配权下放给市、县级人民政府, 有利于强化地方政府责任, 因地制宜、统筹安排,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 建立完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法规制度, 形成资金使用、发放的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加快制定支农惠农资金使用、管理的法规制度, 从法律角度规范财政支农惠农资金的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 保障资金专款专用。二是市、县、乡政府部门应结合本地实际, 按照减少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目标的要求, 制订《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办法》, 实现惠农补贴资金发放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确保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位。三是建立支农项目的立项、公示制度, 健全项目决策程序和农业评审机制, 实施支农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执行严格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 防止惠农资金被挤占、挪用。

(四) 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改革财政支农资金的操作流程

建议中央和省上的各项支农资金一律通过人民银行国库下拨, 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 有关部门在下达的指标范围内用款时, 向财政预算部门提出申请, 财政预算部门审核批准后, 交预算执行部门办理, 由财政预算执行部门通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把资金通过零余额账户直接拨付给劳务和商品提供者或资金受益者。通过国库集中支付, 优化拨付渠道, 减少资金周转环节, 确保财政支农惠农资金及时安全拨付到位,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 建立金融和财政支农的协调配合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和信贷政策的合力作用

一是建议地方政府成立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村信贷担保和农业保险机构, 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农业风险规避难的问题。二是建立农业信贷和保险补偿机制, 对金融机构及农业保险等业务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政策, 引导信贷资金投向“三农”领域, 促进商业保险机构农险业务发展。三是财政和金融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 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两大杠杆的协调、配合作用, 确保支持“三农”发展必要的资金投入,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文章通过对合水县财政支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调查, 探寻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以便更好地完善机制, 改进工作, 提高财政支农效率。

关键词:财政,支农,调查

参考文献

[1]王树文, 胡淑云.财政专户纳入国库管理的途径探索 (J) .甘肃金融, 2012 (9) .

[2]刘旭华.央行国库职能定位及作用发挥中的问题分析 (J) .西部金融, 2009 (4) .

[3]《中国财政》杂志记者.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促进金融“支农支小” (J) .中国财政, 2013 (1) .

[4]《中国财政》杂志记者.改革构建新机制, 财政倾力助“三农” (J) .中国财政, 2013 (1) .

篇4:新野纺织:政府补助由财政局决定

记者连线:新野纺织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负责领导出差中,补助情况是由财政局决定,具体可关注该公司公告。

新野纺织(002087)公司主要从事中高档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技术装备相对先进,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一直以来作为大型棉纺织骨干企业,公司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

公司3月22日披露,根据新野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县政府同意五年内供应1400亩土地建立新野纺织产业园,而公司还将获得土地价格、资金、税收、公共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同意公司老厂区550亩土地5年内全部办理商业用地手续,出让金全额依法征收,全部奖给公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同时表示计划投资30亿元,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河南纺织服装行业第一家销售超百亿元的企业产业园。

针对此次传闻所讲”年底可获得‘退城入园’的3亿元政府补助”,工作人员表示由财政局决定,具体不太清楚可关注公告。这里我们可以简单梳理一下搬迁土地溢价对公司打造百亿产业园的贡献度,从而预估政府3亿元补贴的可行性。

根据有关报告指出,新野县2011年度商住用地的平均出让价格约为120.00万元/亩,按此出让价格进行测算,公司老厂区的土地市值约6.60亿元。由于公司老厂区位于新野县城中心,地价相对较高,2010年7月老厂区周边一宗商住土地成交出让价格达到268万元/亩,按此出让价格测算,公司老厂区的土地市值达14.74亿元。

同时,根据当地关于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规定,公司或可得到每亩地价不高于5万元的土地使用权,新野纺织新征地1400亩,总计价款不超过7000万元。由上面可以看出,新野纺织此次厂区搬迁,土地溢价约6亿~14亿,那么对于30亿元的投资实在是杯水车薪,传闻所指”退城入园”3亿元政府补助也并非无中生有,投资者可持续关注。

篇5:商水县政府财政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县乡财税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总结上一轮体制的基础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乡镇财政管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着力增强乡镇财政的基本保障能力,充分调动乡镇加快发展、培植财源、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壮大乡镇财政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第三条乡镇财政管理坚持事权与财权相统一原则,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基本运转;坚持让利于乡镇、兼顾公平的原则,妥善处理县对乡镇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乡镇加快发展、增收节支积极性;按照统筹兼顾、共同发展的要求,县对边远、贫困、纯农业乡镇在财力安排上适当倾斜。

第四条县对乡镇实行“核定收支、超收分成、结余留用、超支不补”为主要内容的统收统支加激励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新体制一定四年。

第二章收支管理

第五条收入组织和管理。乡镇的财政收入一律上划,实行县级统一管理,集中上缴县金库。国、地税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国有企业所得税、金融保险税、建安营业税、教育附加六个税种,2007年底止产值或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以及地税直属分局和稽查分局征收管理的税源和税收,由国、地税直接征收,不进入乡镇任务考核。其余税收,县人民政府参照2007年乡镇财政收入任务完成基数,按照乡镇类别确定增长目标,逐年核定财政收入任务。县对乡镇实行税源管理,国、地税和财政部门按属地征收,县级入库,实行考核奖惩。

(一)国税收入。县人民政府按照预算,根据国税部门提供的税源分布情况,分乡镇下达国税收入任务,由国税部门负责组织征收,乡镇协助,实行双向考核。

(二)地税收入。县人民政府按照预算,根据地税部门提供的税源分解情况,分乡镇下达地税收入任务,由地税部门负责组织征收。没有地税延伸机构的乡镇可以与税务部门协商,由税务部门委托乡镇财政所代征,各乡镇要积极协助配合地税部门完成收入任务,实行双向考核。

(三)财政部门组织收入(包括耕地占用税、契税等)。县人民政府按照预算,分乡镇下达财政收入任务,由各乡镇组织征收,实行年终考核。

第六条乡镇支出核定。县对乡镇财政支出实行统一核定,乡镇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对乡镇核定支出后,乡镇超支自补、结余留用。

(一)人员经费支出按实有在册人员预算

1、工资及津贴、补贴补助:包括公务员及参公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事业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生活补助(抚恤)等。

2、按人员或工资计算的经费:包括工会费、福利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当年人员变动的由县财政据实调整。

(二)政策性支出:乡镇新增减人员(经县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安置、调进调出人员净增减等)的经费,正常增资、浮动工资、当年职工死亡安葬费、一次性抚恤、知补、艰苦边远地区补助、农村五保户经费等由县级财政专项追加追减指标。

(三)公用经费支出分类定标预算

按照县财力状况,根据乡镇人口数、国土面积、在册职工、距县城距离等因素核定公用经费的预算标准。

1、基本公用经费支出:主要指维持乡镇机构基本运转的支出费用。具体包括: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维修(护)费、报刊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租赁费、劳务费、培训费等。计算公用经费支出按财政部门发放工资的实有在册职工人数。计算标准为2000元/人,另根据乡镇政府距县城的距离,按在册人数每人增加10元/公里。

2、车辆经费:按照习水县委办、政府办《关于习水县党政机关车辆配置计划的通知》(习委办字[2006]47号)文件规定,每辆小车基本经费核定为2万

元;另根据乡镇政府距县城距离和乡镇国土面积计算增加经费。计算方法为:距县城距离每公里增加100元,乡镇国土面积每平方公里增加20元。

3、会议费和培训费:每乡镇核定为2万元,另按乡镇人口数计算1元/人增加经费。

4、接待费:每乡镇核定为4万元,另按在册职工人数每年100元/人增加。

5、社会事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经费:为加大乡镇对农业生产、教育、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救灾救济、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整脏治乱、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生产、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投入以及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消化债务等支出,按乡镇人口数每年5元/人计算安排。边远贫困、纯农业乡镇,县人民政府根据财力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倾斜补助。

(四)村级运转经费按现行政策补助乡镇。在体制执行中,若县委、政府出台新政策,则按新政策调整。

第三章奖励补助

第七条完成当年财政收入任务、确保支出兑现的乡镇,参与县人民政府财源建设综合评奖。没有完成当年财政收入任务的乡镇,除不能参与县人民政府财源建设综合评奖外,次年预算按所欠任务的20%扣减公用经费。

第八条超额完成税收的奖励:对当年超额完成财税收入的乡镇,超额部分按县实得财力给予一类乡镇20%、二类乡镇30%、三类乡镇40%、四类乡镇50%比例分别进行奖补。

第四章 相关规定

第九条国、地税在组织收入过程中,应严格依法办事,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上划入库。不得在乡镇之间调剂税种、税目,一经查出,严肃处理。

第十条县国税局和地税局按月向县财政局提供各乡镇收入完成分税种明细表。财政局按各乡镇分税种明细表结合税收台账核算乡镇的奖补财力。

第十一条各乡镇要严格按照综合预算编制的要求,将各项规费收入、国有资产收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认真做好自求平衡。

第十二条实行本轮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后,有关问题处理:

(一)各乡镇的财力结余乡镇继续留用,用于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二)滚存赤字乡镇由乡镇逐年自行消化;

(三)乡镇当年奖补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用经费和经济社会发展、财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化解乡镇村级债务和消化赤字等。

第十三条当年奖补乡镇的财力在30万元以内的,次年安排使用。超过30万元的部分次年按30%安排使用。结余部分逐年预算安排。

第十四条在本轮体制中,所涉及的数据依据为:

(一)乡镇在册人员以人事编制部门提供的报表为依据;

(二)乡镇国土面积以县国土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三)乡镇距县城距离以县交通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

(四)乡镇人口数以县统计局提供的2007年年报人数为依据;

第十五条乡镇分类暂按现状划分,县人民政府根据乡镇发展情况作适时调整。一类:东皇镇、马临工业经济开发区、民化乡;二类:习酒镇、隆兴镇、温水镇、良村镇、仙源镇;三类:双龙乡、土城镇、同民镇、回龙镇、桑木镇、二郎乡;四类:官店镇、桃林乡、永安镇、寨坝镇、二里乡、大坡乡、坭坝乡、三岔河乡、程寨乡、醒民镇。

第十六条财税部门当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县人民政府按目标考核办法进行奖励。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本办法由习水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篇6:商水县政府财政局

**街道位于泗水县城中南部,总面积6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辖36个村(其中9个在城区,27个在农村),6个城市社区,农业人口1.3万户,4.4万人,社区居民1.26万户,3.9万人。党工委下设党总支5个,党支部52个,党员1346人。近年来,**街道办事处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财政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全街道经济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科学发展会议精神,积极探索财政工作新思路,强化队伍建设,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财税管理水平和为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现将主要工作做法汇报如下:

一、努力提高干部素质,强化干部队伍规范化建设 按照干部队伍专业化的要求,通过学习、培训和交流,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能够按照上级编制单列的要求,设置独立机构,配备专职财税干部4名,并加强部门协调,主动联系工作。实行定岗定责,完善管理网络。按照岗位设置要求,全所共设置所长、办公室及档案管理、预算管理员、综合会计、惠农资金管理员、票据管理员、非税收入管理员等岗位。实行分工负责制,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及时对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进行

具体量化,做到上岗人员工作职责清楚、工作目标明确。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制度,按计划、分类别、分层次,精心开展各类培训。制定多形式、多内容、多层次的年度学习培训计划,对学习活动要采取自学、领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干部职工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政策法规、提升业务技能和岗位职称。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二、优化工作流程,加强业务工作规范化建设

1、统一公开口径。对财政所工作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和办事程序,按全县统一口径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质量。统一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实行具体业务同一个模式运行,同一个标准检查。

2、积极开展税源普查。协助县征收“窗口”加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按时完成年度契税、耕地占用税任务;加强与国、地税部门联系,建立健全协税护税工作机制,全面完成年度财政收入任务。加强非税收入征收和管理,本级非税收入管理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集中收费、票据统管、票款同行”。

3、严格执行街道财政预算支出。加强街道财政支出的有效管理,规范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严格津补贴发放,坚持由经办人和证明人签字,办事处主任“一支笔”审批支付,做到支出真实、合规、合理、合法。严格执行政

府采购制度,规范采购程序,确保政府采购公开、透明。

4、加强预算管理,做到基本支出预算明确到项,项目支出预算明确到具体内容、实施时限和目标绩效。及时与县财政做好年终对账和结算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按时完成年度部门决算报表编制工作,及时掌握街道财政供给人员变动情况,按时报送财政供养单位人员信息。加强债务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原有债务,建立健全债务管理制度。

5、认真履行各项财政监管职能。对本级和上级财政部门安排以及通过其他部门下达的财政资金实行全程监督,做到依法理财、科学理财、规范理财。按照“乡财县管”要求,加强街道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监管,按时报账。建立健全财务收支账薄,做到账目清晰、处理及时、票据合规、资料完整。实行农村“三资”(资产、资金、资源)代理服务,统一开设“村级资金专户”,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及村级组织的全部收入和支出纳入专户管理,分村核算,强化对村级财务的指导和监管。

6、建立对农民各项补贴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强化纪律拘束。在资金兑付的过程中,突出“快”和“稳”,即将好事办早,又将好事办好,按时保质地把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得到了农户的好评和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7、建立健全街道国有资产台账和明细账,完善资产购

置、保管使用、报废核销、变卖等手续,定期对街道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理,做到账证、账表、账实相符,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完备票据领、用、销手续,做到领用发放有记录,结报缴销有手续,专柜保管、专人负责、填写规范、缴款及时。

三、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 办公用房完全满足履行各项职能的基本需要,设办公室、会议室、档案室、为民服务大厅(窗口)以及必要的配套用房等,使用面积达到规范。配备了档案柜、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空调、数码照相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设置有美观规范的对外宣传栏或便民服务橱窗,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在醒目处公示各类必要的公示内容。制定办公用房修缮和办公设备维护更新的日常管理制度。有必要的防火、防盗设施,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政所办公场所室外环境优美,室内窗明几净,文件归类整理,物品摆放整齐。

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 进一步清理财政内部管理制度,按照简化、规范、便于执行的原则,修改、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上不立不能执行的制度。在制度落实上,突出执行,突出检查。建立简便易行和规范操作的服务承诺制度、节假日值班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岗位责任制

度、量化考核制度、票据管理、首问责任等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严格责任追究,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五、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强力推进创建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了由办事处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财政所规范化建设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由财政所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规范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创建规划,审定实施方案,分解具体任务。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计划,收集情况,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组织召开动员、督办、总结、评比表彰等各种会议,发布情况通报和督办通报,实施责任追究。

2、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征求干部职工的意见,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作用,争取干部职工的支持、认同和理解,在广泛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氛围。

篇7:商水县政府财政局

汇报材料

为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省政府将对我校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这既是对我镇小学教育现状的督查和教育成果的检阅,更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历年来,古市镇小学在古市镇党委、政府和修水县教体局英明领导下,励精图志,致力于改善学校办学的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规范管理,创新发展,走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之路,现特将学校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古市镇地处赣西北边倕,与路口乡、石坳乡接壤,依山傍水,环境清幽,面积124.5平方公里,总人口41256人,地域宽,人口密度大,共辖14个行政村。与此相应,我镇小学有完小2所,村小14所,教学点1所,共计17所,2013年春现有在校学生3713人,共计100个班级,在编在岗教师155名,本科学历35人,占22.5%,大专学历73人,占47%,所有专任教师均具备达标学历。小学高级教师86人,占55.4%,配有音乐、美术、体育、英语、计算机等学科专任教师多名,全镇小学校园面积124183平方米,生均校园用地面积24.2平方米。无D类危房,其中古市中小作为古市镇小学的窗口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源来自古市镇所辖九个行政村和政府机关,覆盖近三万人。学校用地面积21358平方米,生均校园面积21.6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84人,专任教师49人,其中市骨干教师9人、县学科带头人1人,县骨干教师3

人,中级职称20人,占41%;本科14人,占28.5%,专科30人,占61.2%。配有音乐教师3名,美术教师1名,体育教育1名,英语教师8名,师资力量雄厚。

全镇范围有9所幼儿园,1所民办中心幼儿园,3个班,专任教师4名,全镇5周岁适龄幼儿365名,入园317名,入园率87﹪,3—5周岁岁入园1997人,入园率86.2﹪。幼儿园班级29个,有专任幼儿园教师43名。

二、各级领导、仁人志士关心古市教育发展

历年来,镇政府都把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密切联系学校,积极为学校解决实际难题。邵九思副县长通过多方联络,为古市中小引进资金50万元兴建长春楼,2010年,黄吉普先生为罐窑小学争取立项,筹措30万元新建了高标准的教学楼,县教体局定点帮扶,为集镇小学筹措资金9万元扩建了教学楼,投入10多万元对划坪小学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新建了厕所,2011年,镇党委梁佳荣书记上任伊始,多次深入村级小学一线,及时为学校解决难题,并积极为学校完善各种配套建设,联络应善良基金会捐资19万元新建了汪坪小学,联络深圳商会对下东山小学进行整体搬迁,预计投入150万,梁书记亲赴深圳为集镇小学捐资10万元,启动集镇小学综合楼建设,协调各方面关系,为中小在围墙外征得用地3000多平方米,新建了教师周转房十六套,新建了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为中小的做大做强奠定基石。古市镇人大委员会、综治办经常开展专项活动检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确保学校安全有序发展。

三、学校教育取得的一些成绩

(一)、校园建设标准化

改善育人环境,校园建设必须先行。三年来,我们面对现实不等不靠,首先从节俭做起,从有限公用经费中抽取15%的资金作为校建专项经费,急需改善的项目先启动,再筹资,全镇分三年时间分步改造村小办学条件。各校领导教师利用人脉资源吸收社会资金,先后有杨坊小学、南山小学、汪坪小学、杨田小学、月塘小学、集镇小学、冷水井小学共筹集社会资金40余万元,分别解决杨坊小学教师宿舍建设,汪坪小学场地平整硬化,校门、围墙重建,南山小学、杨田小学、冷水井经过重新整修,装饰都已面貌一新。其次,全力作好每所学校的整体规划,力争不搞重复建设,通过合理布局,科学构思设计,预留相关的校园文化发展空间,中小在镇政府与居委会的大力协助下,征地3000多平方米,用于兴建教工宿舍,学生宿舍与食堂,总投资200余万元;投入73000元用于完善校园绿化建设,仅今年下半年新增设绿化300余平方米,奇花异草,名贵苗木,花坛、花圃建设位置、造型设计等无不体现环境美与艺术美的有机融合,围墙、走廊都要考虑文化长廊,文化橱窗、展示区的安排;投入20000余元,用于统一校园、教室布置,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教室各种信息栏、表册摆放、张贴的位置,名人警句、图书角既有总体要求,又要各具特色。到目前为止有中小、二小、杨坊小学、杨田小学、南山小学、集镇小学、冷水井小学等学校基本达到了校园建设标准化,走进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文化浓厚,达到了一草一木能说话,一墙一壁可传情的艺术境界。

(二)、依法办学民主化

法治社会,学校更是法治的一方净土。我们大力宣传、学习各种法律,尤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等专业法律的学习和运用,更是常抓不懈,学校专门编撰专业法律读本,要求每位教师有学法笔记,建立个案反思和参加现场、网上培训学习的台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教),依法办学的进程,杜绝了乱收费,学生个体歧视,体罚、变相体罚的现象,依法按教育规律开设课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整个学校,师生之间,教师之间,领导之间,全面构建民主化办学校的管理模式。严格建立班级民主管理制度,体现尊重个性,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以工会牵头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真正起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两年来,我镇的吴将军老师、冷玲娟老师先后被评为农村十佳青年教师。校务公开、民主理财、民生热点都通过教工代表大会或基委会完美的解决,得到全体教职工的充分肯定和支持。

(三)、规范管理精细化

为达到规范管理精细化,中小专题研究教育规范化管理工作,成立以张敏峰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由詹小青副校长兼任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日常工作。由此,学校的规章制度更趋完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在管理中通过各项因素的有机结合,推动了学校改革和发展进程。

1、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建章立制是每所学校管理的基础,尤其现代管理必须建立在健全、规范、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上。我们通过多年实践,在管理中

不断改革,现已形成以《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制度》为核心的完善制度体系,从学校工作,班主任工作,教师工作,教学工作,安全工作,学生工作等方面进行规范,通过实践发现制度纰漏,经教工代表大会进行修订,其执行力度已得到全体教工的认同。但在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管理,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生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每年对新加盟的青年教师组织各种活动和教师赛课、业务培训,让他们安心教书,乐于教书。2011中秋节,由于有很多外县老师无法回家过节,工会组织28名青年教师在其他教师带领下,到黄龙山登高赏秋。外地教师在登高的兴奋中,感受集体的力量和温暖,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对每位教师心贴心的沟通和联络,增强凝聚力,发挥团队力量,展示全体教师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教师提升与学生成长相结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为此,我们从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抓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立师德,铸师魂的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特别为学生能接受优质教育资源,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列为教师培训的重中之重,投入大量经费,先后组织了教师进行“国培”,“市级、县级班主任培训”、“农远全员培训”、“新教师校本培训”,有了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学生自然能开阔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发现和培养特长学生,还开辟了第二课堂,由专业教师对有特长的学

生进行辅导,定期举办各种活动,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中小开设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主持人、写作等兴趣小组,成立了合唱团,舞蹈团,每天一节阳光体育运动,大课间活动,每月举办一次书画作品展,每年一届秋季运动会,每两年一届少儿艺术节。全体师生在活动中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3、现代理念与文化底蕴相结合

现代教育受多种思想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也产生巨大变化。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全面推行,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校也为此搭建多方平台,让每位教师尽快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信息、现代教育手段。但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我们既要把握时代脉搏,又要尊重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为光大历史文化,自今年开始,学生开展古诗文诵读、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现在每天每人诵读不少于20分钟,每班都建起图书角,学校的读书风气日益浓厚。2012年上半年,我校以《三字经》、《弟子规》诵读为背景,自主编导的节目《古韵童趣》在全县首届少儿艺术节上,作为农村小学唯一一个入选决赛并获奖综艺类节目。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深厚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全面发展。成功举办了古市镇第二届少儿艺术节,筹集艺术教育基金四万余元,为古市小学的艺术教育事业又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4、教学研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工作,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逐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通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校本教研和细化教学过程管理,以课题研究、论文评比、听课评课等形式,夯实课堂教学基础,在既研究教学理论,更注重教学过程的研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避免繁重的作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成绩也稳步提高。在今年小学毕业会考中,获优胜单位(全县第五名),得到了县局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充分肯定。教育研究成果也颇有收获,市级教研课题《学习小组的科学化组合方法研究》也已结项,省级课题《小学生个性发展阶段性评价研究》已成功立项,现在每位教师是教学研究的执行者,每位学生,每个教学环节都是教学研究的素材和对象。

5、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肩负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但教育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我们一直以来都能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生是学校主体,以政教处为组织成立了学生会,倡导学生自律、自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注重留守学生的心理疏导和学困生的课余辅导、个别谈话。同时让家长走进课堂,举行教学开放周,召开班级家长会,走访“三生”等活动,设立学生亲情电话和亲情信箱,利用家长委员会、校园网等平台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在学校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让教育走向社会,让社会理解和支持教育。形成全社会来齐抓共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达到教好一位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办好一所学校,造福一方社会的目标。

(四)、资源整合科学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各界仁人志士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教育教学资源也日益丰富,教学条件也日臻完善。

一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一条自主办学、权责明确、资产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模式。资金运作采取重点突破,打造特色,打造精品,像杨坊、杨田、集镇、南山等村校基础设施完备,校园建设各具特色,景致宜人。师资调配,力争均衡发展,达到任课教师专业化,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可行的人才有序流动制度,鼓励优秀教师送教下村,联片教研,让现有的师资发挥最大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费使用采取各村校自主支配和中小统筹相结合的办法。尤其是绩效工资分配坚持向边远地区倾斜,向“一线”教师、优秀教师倾斜的原则,做到按劳取酬,优劳优酬。让有限的教育经费能发挥最大的激励效应,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整合资源上,我们更注重廉洁自律,公开透明,人力、财力调配都做到阳光操作,经得起全体教师和社会各界监督和检阅。

(五)、攻克难关多元化

我们的事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困惑,诸如各村校间师资调配不均衡,教师平均年龄大,对现代信息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大部分学校没有教师宿舍,更谈不上食堂,新分配教师尤其是外乡、外县教师只能租住民房,不便于学习和工作。面对这个问题,我们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逐校解决,同时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完善办学条件。让教师能安心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事业在奋斗中前进,在前进中变化,在变化中有所收获。近年来荣获了江西省规范管理年先进集体、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西省工会工作“四个一”活动先进单位、九江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九江市(农村)课改实验基地,连续七年获修水县教育局综

合目标考评先进单位、教学质量优胜单位、古市镇人民最满意单位,在刚结束的全县第四次“回头看变化”评比活动中,我校荣获白岭、渣津、大桥综合片区第三名,得到了县局领导与参观领导的一致好评。当然荣誉和成绩只是我们发展的起点,我们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更要向出色的兄弟单位学习,广泛交流,齐头并进,实现我们伟大的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创造新时代的灿烂辉煌。

四、厚德载物,特色育人

(一)、德行育人

成才先成人是古市小学一直传承的办学宗旨,长期注重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从细节抓起,以教师为表率,以模式为规范,对学生给予终生受益的良好影响。全镇小学155位教职工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现象,从未有过一位教职工与社会发生过任何争执,从未有过一位教职工为自己利益而影响学校声誉,更没有一位教职工涉入违法乱纪的误区而受罚或社会遣责。“身正,不令则行”,在良好的表率面前,给我们学生一个榜样,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现在,走进校园,绿树成荫,花香扑鼻,文明岗、文明用语、温馨提示,给学生装潜移默化的薰陶,让学生从小树立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

古市中小思想道德建设的管理逐渐规范,多年来在前进中改善,形成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机制,能做到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每年开学第一周为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周,在一周的时间里,每位教师都要深入学生当中,通过课堂教育,走访家长,反馈信息,建立学生成长台帐。学校领导及时检查,并规范整理一手资料,针对本学 9

期学生新的思想动态,制订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关制度计划。为丰富教育内容,学校充分利用有教学资源办起红领巾广播室,建立校园小记者团,及时宣传,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的偏差,让不良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

(二)艺术育人

我们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努力打造一个充满艺术色彩的平台,让学生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为此,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通过不断招聘引进专业教师,加强校本培训,加大艺术教育的力度,现在学校配备了音乐、美术、体育、文学、书法等专业老师,各年级按省颁计划开齐开足课程,还开辟第二课堂,由专业教师对有一定艺术天赋的学生进行教学,定期举行各种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古市中小现在形成规定的几大活动正为艺术教育几道风景,每月举行一次书画作品展,激发学生装的创造激情,创办了学生刊物《阳光乐园》,给学生一方书写的乐土,同时,向社会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高社会家长对特长学生的关注度,每年一届的秋季田径运动会,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更为各级专业学校发现培养体育苗子,占华同学参加县田径运动会,荣获小学组长跑冠军。三年一届的艺术节更是全方位展示艺术教育成果的一盛事,每届艺术节,都邀请艺术界知名人士参观指导,大力推动了我校艺术教育的发展,通过新闻媒介的宣传,更能提升我们的办学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艺术人士加盟古市教育,2011年六一儿童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少儿艺术节,筹集资金四万余元,现在选招的教师

中不省级摔跤冠军,有音乐本科毕业生的,更有在省级获奖的优秀歌手,还有省书法协会的会员,美术学院的高才生,栽了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我们完全相信我们的艺术教育将成为修水县农村小学的品牌。更为欣喜的是在起步阶段,我们有所收获,有所作为,高春红老师参加服装城杯音乐大赛获一等奖,并代表修水参加九江市比赛喜获二等奖,宴雄梅老师参加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二等奖,冷玲娇老师应邀社会各种大型活动的主持人,镇领导多次推荐为省市考察团解说员,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大赛获奖数达百余人次。活动营造气氛,搭建平台,给整个校园平添了生机,让每位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三)、文化育人

古市镇素有东山府,南山县政府的美称,民埠物丰,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介红色革命根据地,有着承传千年的本土文化,红色苏区列宁学校的遗址至今保持完好,古色文化比比皆是,一娘花灯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苏东坡手植杏高耸入云,成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文人墨迹随处可见。现代文化璀灿夺目,书法家黄君多次为母校奉献佳作,并为乡贤冷仲华捐资建的综合楼书写楼保“长春楼”,大家手笔在美丽的校园熠熠生辉,诗人撰写的“长春楼记”为冷仲华先生义举赞颂,更勉励校中学子励志进取,为国家,为家乡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古市中小大力发掘本土文化资源,让每位学生从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到树立远大志向,从点点滴滴渗入学生幼小的心灵,现在学校还将本土文化走进课堂,对加盟古市教育外地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文

化本土体验,每周星期一国旗下的讲话都是由教师撰写一份古市小学的讲稿,给学生感受美丽的家乡,以古市文化为背景,编印了校刊《古市教育》,第一期发行受到古市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受到同行的高度赞许,学生家长相互传阅,并积极为校刊提供素材,撰写稿件,第二期校刊正在组编之中,建立了古市小学教育网,为学校管理和教师交流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相信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各界人士的积极参加,一定能光大古市本土文化,同时,围绕打造“文化校园、书香教室、温磬寝室”的总体构想,开辟了文化墙、荣誉墙、宣传橱窗,创办了校报《阳光乐园》,学生作品展台、红领巾广播室;提倡师生文明用语,做到“一草一木可传情,一墙一壁可说话”。

六、学校发展规划

在过去的几年里,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培养“四有”人才为目标,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规范学校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内强素质,外要形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进一步适应新时期新要求,抓住机遇,推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升办学水平,把古市中小创建成修水高品位,有特色农村一流小学,特制订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创新学校管理机制,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培养和激励人的发展先导,以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为依托,以创建和谐文明校园为抓手,全面加快学校发展建设步伐,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四育并举的教育模式,建立学

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有体系。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办学目标

1、学校发展目标

坚持“发管理促规范,以教研求改革、以改革强质量、以质量树品牌”的发展目标,创建修水县一流农村小学。

2、教师培养目标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大兴教研之风,使教师由经验型向学习型转变,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

3、学生培养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我校学生具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思想品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三)实现目标的措施

围绕创建高品位,有特色农村小学的工作目标,狠抓班子队伍建设,校园环境建设,课程改革建设不放松,全面加快学校发展,具体从以下六方面完善:(1)学校管理上等级(2)师资队伍上层次(3)教育教学上台阶(4)课程改革邮成果(5)办学条件上水平(6)校园文化上品位

(四)组织实施

1、本规范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2001----2012年争创修水县师德师风先进单位,通过

省、市、县三级督导评估,完善办学条件。

第二阶段:2002----2013年巩固督导评估成果,争创市级文明学校,筹建综合楼,学生宿舍、食堂。

第三阶段:2013---2014年创省级素质校、和谐校。进一步规划发展方向。

2、学校根据发展规范,制定中期和短期实施计划,提出每年,每学期具体工作目标。

3、本规划在修水县教体局、镇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下组织实施。

七、存在问题

如今,教师爱岗敬业,学生乐学善学,学校管理规范,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但距政府与社会对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进一步致力于学校发展。

1、全镇教师年龄结构老化,急需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能力培训。

2、教师住房紧张,仍有部分外地教师住房条件差。

篇8:商水县政府财政局

截至10月底, 柞水县财政总收入14 360万元, 完成预算收入1.42亿元的101.13%, 同比增长52.31%;地方财政收入5 391万元, 完成预算收入5 200万元的103.67%, 同比增长45.7%, 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了年度收入任务。

今年以来, 面对财政收入计划增长幅度大, 骨干企业陕西银矿资源匮乏, 采矿业和医药制造业两大主导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产品价格下降50%, 矿山技改困难重重, 部分矿山企业被迫停产, 柞小高速即将运行, 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多重困难, 柞水县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建立了由县长为主任, 财税部门、公检法司和经济主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财政收入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召开财政经济运行分析会议, 着力解决收入征管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加强对组织收入的领导。各级财税部门加大对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纳税企业的监控力度, 做到主体税收月税月清不留尾欠, 强化对零散税收的稽查, 堵塞收入“跑、冒、滴、漏”行为, 做到应收尽收。认真落实《陕西省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暂行办法》, 扎实开展“收支两条线”检查, 促使政府非税收入大幅度增长, 增加了政府财力, 严格税收政策, 严禁乱开减税、免税、缓税口子, 提高收入征管质量, 做到既不收人情税, 也不收过头税, 把经济发展更好地体现在税收增长上, 促进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上一篇:海清《隐入尘烟》的观后感下一篇:夷陵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