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作文

2024-04-20

邱少云作文(精选6篇)

篇1:邱少云作文

邱少云作文

我崇敬的英模人物――邱少云

作者:城北小学502班 黄嘉楠

人们常说,为人民的事业赴汤蹈火。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真有一位任凭烈火烧身也毫不动摇的英雄战士――邱少云。

当我读完《革命英雄纪念馆》这本书,我才算真正了解了邱少云的英勇事迹。我顿时热泪盈眶,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了邱少云和他的几百名战友一起,全身插满了作伪装的野草,潜伏在敌人占领的391高地附近。中午,心悸不安的敌人突然向潜伏地带毫无目标地发射燃烧弹,有一颗正落在邱少云的腿旁,他身上很快就着火了。我仿佛听到了他的心声:“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几百位战友的生命,我一定要坚持到底!”

他旁边就是一条水沟,但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汗水从头上流下来,他双手紧紧插入泥中。在这生死关头,刚刚21岁的邱少云,忍着剧痛慢慢把枪推开,脸和身子牢牢地伏在地上。烈火整整烧了30分钟,他如同巨石般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真让人悲痛。下午5时,冲锋号响了,战士们高喊着:“为邱少云报仇!”,不到20分钟就全歼了敌人。

邱少云叔叔虽然壮烈牺牲了,但他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是我崇敬的英模人物。我们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学习他“忠诚于党,不怕苦、不怕累”;学习他“纪律重于生命”。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才能为祖国贡献力量。英雄的.事迹拨开了我的心扉,使我感到很惭愧。因为我平时只知道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对班级的事不太关心。爸爸妈妈总是鼓励我竞选班干部,但我觉得班干部很忙,管理同学,检查卫生都会占用我的休息时间,还会有很多的责任,压力也很大。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所以以后我要鼓起通气竞选班干部,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尽职尽责,为大家服务,争做四好少年,做个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篇2:邱少云作文

最近我读了《火烧邱少云》这篇故事,具体的内容是这样的:在解放前,有个小孩叫邱少云,他十三岁时就成了孤儿,一开始做长工,后来又抓做壮丁。1949年,四川解放了,邱少云参加了解放军。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接到了消灭三九一高地敌人的任务,然而三九一高地易守难攻,上级决定让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埋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深夜战士们在长满蒿草地里埋伏下来。也许是敌人对蒿草地畏惧。一会儿,敌人便向志愿军投出了燃烧弹,其中一个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很近的地方,火势越烧越大,不一会就点燃了邱少云脚上的蒿草。邱少云后面有一条水沟,他只要滚进水沟里身上的火就能灭。可有着坚强毅力的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任凭大火在身上烧,最后邱少云在烈火中壮烈牺牲了。在黄昏开始攻击敌人了,志愿军带着仇恨的心情向敌人杀去,不一会三九一高地上就飘扬着胜利的旗帜。

是啊!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宁可大火在身上烧这是多么顽强的意志啊!他为建立新中国献出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我们以后要向他学习拥有坚强意志,热爱祖国,有集体荣誉感,愿意自己牺牲的精神,以后,在学习中也要有毅力、认真学习的精神。

篇3:《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案例

1.指导思想。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歌颂战友的文章 , 作者以目击者和亲历者的身份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 志愿军为了向敌人占领的391高地发动袭击,“我”和战友邱少云一道潜伏在391高地的山脚下, 敌人的燃烧弹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他纹丝没动,我看见战友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为了集体、为了祖国、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以钢铁般的意志在烈火中坚如磐石,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关注差异,面向全体,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的语文知识收获。全文情感真挚,揪心感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的优秀教材。

2.教 学目 标 。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抓住课文中有关描写“我”的内心活动及邱少云外表(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邱少云的内心活动,理解邱少云的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课文, 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读课文,理解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严格遵守纪律,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和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邱少云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

3.教 学内容 。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周围环境及“我”当时的内心活动,深入分析邱少云的危险处境。

教学难点: 从邱少云的神态和动作, 体会邱少云为了集体、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他坚如磐石、纹丝不动,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世界,感受心理描写表现英雄的形象,突出中心的作用。

教具准备:字词卡,利用PPT出示邱少云烈士纪念碑的图片;邱少云事迹视频。

二、教学设计理念

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好奇心。根据本班学生身体的实际水平和文本特点,选择“以读感悟,读中熏陶”的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书声琅琅,争论不休,兴趣浓厚。新课标强调指出:要在读中使小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运用用导读式教学法提出问题,给学生一个思维的定向,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邱少云的伟大壮举, 读出他的坚强意志, 读出对他的崇敬之情,抒发学生的自我情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真正体现新课标快乐学习语文的精神。

三、案例叙述

1.课前小插 曲。

预备铃刚响过,学生迅速回到座位上,等待老师上课。当学生看到老师手中邱少云的相片后, 一个男生小声地问:“老师,今天讲什么内容呀?”“今天就讲邱少云。”老师回答。

“啊,就是烈火烧身也一动没动的英雄啊 ! ”女同学发出了感叹。一提到英雄,学生特别兴奋,他们都喜欢英雄,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2.图 片 导 入 ,激 发 欲 望 。

同学们 ,中华民族 英雄辈出 ,为了人类 的解放事 业 ,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这 位英雄是 谁么 ? ”(用PPT出示邱少 云烈士纪 念碑的图片)学生一起回答:“邱少云。”谁能讲一讲邱少云的事迹吗? 一个小女生绘声绘色地讲邱少云的故事,学生听得很入神。教师及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李新元记录了他所目睹的邱少云烈火烧身纹丝不动,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现在,我们就怀着敬仰的心情来学习这篇课文, 一起缅怀这位年轻而伟大的战士。

3.自 主 探 究 新 知 ,构 建 精 彩 课堂 。

(1) 学生默读后 , 教师问 : “文中哪个词语深深地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一说。”(纹丝不动)他为什么纹丝不动呢? 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文。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请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用一句话概括邱少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汇报字词,理解词义。经过激烈地讨论,师生达成一致认为:邱少云是位年轻而又伟大的战士。

(4)细读课文,思考:

1邱少云和战友们在执行任务时环境怎样? 他的表现的如何?

火是怎么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我”当时的心情如何? 邱少云是怎样表现的?

2从哪些地方能够读懂‘纹丝不动’这个词的?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

引导学生从原因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含义,指名读句子“太阳渐渐爬上山头……容易看见我们。”

再从表现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含义齐读句子“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我几乎找不到他。”

然后从后果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含义,品读句子“但是这样一来……这一次作战计划就会全部落空。”

最后从结果的角度读懂“纹丝不动”的深层含义“为了整个班……没发出一声呻吟。”

(5)潜心会文,领悟情感。

1教师怀着无比崇敬、无比悲壮的心情范读课文第7、8自然段,问:“文中哪些描写深深地打动了你,带着敬佩之情读一读。”出示课件: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2讨论:“你觉得烈火中的邱少云与千斤巨石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么? ”

3讨论后朗读第七、八自然段,并试着背下来。

四、教学效果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学文,通过讨论、读书、批划等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文本,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强烈的视听效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壮举。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升华情感, 消除心理 压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反思与分析

《我的战友邱少云》教学案例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开放的氛围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个性化朗读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邱少云精神的伟大, 学习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高尚品质。合理评价学生,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彰显了语文魅力。

篇4:邱少云烈火中永生

1952年10月12日,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邱少云所在连队执行一次潜伏任务,敌机投下的燃烧弹将邱少云身边的荒草点燃。大火迅速蔓延,烧到了邱少云的身上,但他为了不暴露目标,始终纹丝不动,直至壮烈牺牲!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邱少云无可争议地成为令人崇拜的偶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围绕英雄邱少云的传说却出现了不同的版本,甚至引起许多争议。

当然,不管是出生之谜,还是牺牲之谜,也都无损于这个令人敬仰的英雄形象。

川娃子:伙夫当了志愿军

1931年,邱少云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现属重庆市)关溅乡玉屏村。关于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人们知之甚少,后人对他的回忆大多是从1949年12月他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开始的。

其实,邱少云也是个穷苦人家的孩子,13岁时就外出做雇工,后来被川军刘义的18团抓去当了兵,做了一年零四个月的国民党部队的伙夫,直到1949年12月解放军八川。成都战役后,邱少云做为补充的新兵源,参加了当时的人民解放军。

据邱少云的战友们回忆,邱少云当时只有一米六五左右的个头,人长得很结实,但不爱说话。新兵入伍要参加培训,但邱少云的表现不算很积极。参加劳动时,他不愿意把自己的一把好鐵锹换给别人用,还跟一名老兵为争铁锹竞打了起来。为此,连队副班长还将他列为自己的“帮扶对象”。

一段时间培训后,邱少云参加了四川的剿匪斗争。有一天,执行任务途中,战士们发现村旁有一座奇怪的屋子,屋顶一半是瓦一半是草,屋前站着一位中年妇女和一名10多岁的男孩。有人问:“这房子怎么这么怪,会不会是土匪的观察哨?”邱少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家。”那个妇女和男孩正是他的妈妈和弟弟。战友问他:“想不想回家看看?”邱少云答:“想!”但是,剿匪时期不能暴露家人目标,邱少云只能远远地望了望亲人和家乡,眼里溢满了泪水。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邱少云所在部队改为志愿军,从四川奔赴朝鲜参战。

进入朝鲜后,部队加强了训练力度和思想教育力度,邱少云进步很快。他对武器特别有悟性,部队装备的苏式武器如转盘冲锋枪、爆破筒、莫洛托夫手雷,他一摸就会,成为了一名标兵。

1952年10月,志愿军准备攻打上甘岭,把战线往南推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要取得战役胜利,必须炸掉敌军增援必经的康平桥,而要炸掉康平桥,又必须先拿下金化西边的391高地。

391高地半山腰的敌军不仅火力强大,还构筑了坚固的地下碉堡,强攻是不可能的。指挥部决定派一支部队秘密潜入敌军阵地后面的山腰,等第二天发起战斗的时候,迅速抢占391高地。邱少云所在的一排担起了这个重任。

这次行动特别重要,上级对纪律要求十分严格。进入阵地后,待命的战士们只能将脸埋在地上,双手趴在地上,一动也不能动,因为这里距离敌人阵地最近不到60米,稍微发出点声响,就可能被发现。

战前动员时,战士们很激昂,纷纷表决心,写战书,可邱少云却一声不吭,因此连里对他很不放心。指导员王明世找他谈心,给他讲了许多道理,最后,他向指导员表了态:就是被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也不暴露目标,暴露目标就是革命的罪人。

第二天,邱少云向党支部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表示:为了战斗胜利,愿贡献自己的一切。

茅草丛:烈火中的沉默战士

部队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袭,拔掉391高地。

那一天,天还没亮,邱少云和战友们悄悄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慢慢升起来之后,他们发现前面60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

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眼皮底下的潜伏者。这时候,如果有谁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

战士们分成小组散布开来,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茅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山坡上的草一同摆动,露不出一点马脚。战友李元兴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他又看了看趴在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也是全身伪装,隐蔽得非常好。

据邱少云的另一位战友曾纪有回忆,那天刚下完一场雪,四周很寂静。也许是太沉静了,敌人反觉得不安,怀疑我军搞什么名堂,可是又不敢出来巡逻,就不时地对周围地带进行骚扰。“敌军先从碉堡里打出十几发烟雾弹和毒气弹,我们戴上口罩,敌人没弄着我们,反呛着了自己,我们能清楚地听到他们的咳嗽声和咒骂声。下午2时左右,敌人又向周围打出数百发炮弹,其中不少落在了我们的潜伏区,一些人受伤了,也有人阵亡了,但我们还是纹丝不动。”

约下午4时,敌人又打出来数十发燃烧弹,埋伏区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其中的一发,正落在了邱少云身边,火很快烧着了他身上的草。李元兴突然闻到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的整个身子包住了。

李元兴就埋伏在邱少云身后5米的右方,他看得清清楚楚,心提到了嗓子眼:这怎么受得了呢?他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但是,邱少云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的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眼睁睁地看着邱少云由一个活生生的人慢慢变成一具焦体,李元兴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他的眼睛。

黄昏时候,战斗的时刻终于到来了。我军向敌人阵地发起了猛烈炮击。5分钟后,炮火转移了,埋伏的战士们>中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歼。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用了不到20分钟。

李元兴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邱少云牺牲时,年仅26岁。

战斗结束后,连队给邱少云报请了三等功。据邱少云生前战友林炳远后来回忆说,那次战斗半个月后,进行了战斗总结,他和邱少云的指导员王明世一同到师里去汇报。当时,一位组织部门的干事要求王指导员举个具体的人或事来谈谈,王指导员就提到了邱少云。那位干事听了王明世的介绍,非常感动地说:这样的英雄行为,太感人了,三等功不行,应报特等功!于是,29师政治部立即起草报告,报请志愿军司令部批准。

这份报告引起志愿军司令部领导的重视。起初,一些领导认为,邱少云不过是战时特殊死亡,算不上英雄,三等功就可以了。但更多的同志认为,邱少云严守纪律,为了整体牺牲自我的精神难能可贵。后来,意见终于统一,少数服从多数。1952年11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授邱少云为特等功臣。

1953年6月1日,志愿军领导机关再

次授予邱少云“一级英雄”称号,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接着,朝鲜方面遑赠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一枚,并建立了邱少云烈士纪念碑。

争议点: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个发现和报道邱少云的人,是当时的随军记者郑大藩。

在邱少云被迫授为特等功臣的那年年底,郑大藩到邱少云所在师采访,组织座谈。郑大藩就邱少云的牺牲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燃烧弹落在什么地方?是打中头部死亡还是一点一点烧死的?二是他身边有无水沟?谁看见了邱少云牺牲的全过程?邱少云的战友李元兴回忆说:

“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方两米左右,燃烧液溅到了他的身上,是一寸一寸烧过来的,从头烧到脚,当时我伏在他身后5米左右,亲眼见到大火一点一点把邱少云活活烧死。”

李元兴和其他战友还证明,邱少云右面3米处有一条小水沟,如果邱少云愿意,只需侧向滚即可活命。

面对这些证明材料和见证人的描述,郑大藩感动了,他含泪写下了长篇通讯《伟大的战士邱少云》。195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发表了这篇通讯,邱少云的事迹随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后来,根据此文缩写的同名通讯,以及李元兴的回忆《我的战友邱少云》先后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邱少云成了无数青少年心目中顶天立地的志愿军英雄。

不过,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邱少云生前的排长曾纪有对邱少云牺牲时的情况有不同的记忆。据曾纪有介绍,他在国内时为邱少云所在的3班副班长,入朝作战后任邱少云所在的1排排长,也是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

曾纪有回忆说,占领主峰后,他向空中发射了三颗传达胜利的信号弹,突然,一个暗堡里射出一排子弹,他中弹倒下,左手腕处被打穿,颈部也受了伤。战斗结束后,他被送往国内的医院治疗。在疗伤的日子里,护士经常读报纸给他听,他从中知道了邱少云的事迹。

曾纪有很快注意到,一些报道邱少云的描述中有一些误差。比如,说邱少云身上背着爆破筒,其实当时邱少云并没有带武器,只拿着把大钳子,他的任务不是;中锋杀敌,而是扫除铁丝网障碍。有报道说,邱少云身边有一条水沟,他若滚进沟里就能活命。曾纪有说:“不是这么回事。我们在半山腰,哪来水沟?即使有水沟,在寒冬也没有水。”

还有文章说,当时志愿军有一个营500多人潜伏到敌方前沿阵地,有些士兵为救邱少云,向连长程子英请示打响战斗。“这是不可能的,当时阵地上最高指挥官就是我。我们的任务就是埋伏待命,谁也不准乱动,话也不能说一句。”曾纪有回忆,“就52个人,也不是潜伏到敌方前沿,而是后山腰。这项任务极为秘密,不可能派那么多人去。师部单线直接和我联系,除了我和师部领导,谁也不知这项任务。当时师部还派了一名干部来协助我,可惜还没进潜伏地,这名干部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伤撤下了。”

曾纪有说,他不知道是谁提供这些材料的,因为他与战友们已失去了联系,部队也没人知道他活了下来。后来他了解到,那场战斗后,1排只有几名战士活了下来,但他无法与活着的战士联系上。

1958年,曾纪有带着三级伤残证书转业了。1997年春节,在广西全区老军人座谈会上,身为南宁市长冈路烈士陵园顾问的曾纪有认识了周秀全,原来两人同是3营的战友1找到一个战友,曾纪有便想打听他那个排的战友的情况。周秀全给了他一本15军军史。他翻开一看,1排只有邱少云一个人的名字。“可能档案在部队调动过程中丢失了。战争年代,档案丢失是难免的事。”曾纪有老人说。

出生地:是铜梁还是简阳?

抗美援朝结束后,邱少云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1959年,铜梁县建立邱少云纪念馆,铜梁县关溅乡更名为少云公社,现为少云镇。几十年来,朝鲜方及我国领导人不断到邱少云的故乡慰问邱少云的家人。在中朝两国,邱少云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故事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但是,多年之后,邱少云的战友曾纪有却提出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说法:邱少云的故乡不是重庆铜梁,而是四川简阳!据他所知,邱少云是四川省简阳县(今简阳市)养马河(镇)山茶村人。而且,邱少云也并非像报刊上所说的家中有父母和3个兄弟,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家中只有母亲和弟弟。对于报刊上关于邱少云在国民党军队当过伙夫的记录,曾纪有说他也从未听邱少云提起过。

多年来,曾纪有几次试图解开这个谜。他从课本上看到,文章的材料提供人为邱少云的战友李元兴。曾纪有对李元兴还有记忆,他确实是邱少云的战友,自然也是他的战友。当时李元兴是邱少云的副班长,也是四川人,“按说他应该对邱少云很了解的,怎么会弄错呢?”曾纪有有些不解。他曾写信去四川省民政厅,请求帮助查找李元兴,民政厅回信说:查无此人。

得知铜梁县有个邱少云纪念馆,曾纪有便去信提出他的疑问。纪念馆支部书记王星富回了信。信中说:经四川省民政部门多次调查,邱少云确实是铜梁县关溅乡(现改为少云镇)人。信中还告知,李元兴已死于“文革”中。

本刊记者就此曾向报道过曾纪有的广西同行秦兴旺、杜明礼求证,他们说,曾纪有的确对邱少云的出生地持有不同看法,但老人同时表示,不论邱少云怎样牺牲,他的故乡在哪里,他都是一位令人敬仰的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已载入史册,流传千古,不容置疑。

58年后,邱少云所在部队官兵再次受到国人的关注。

2010年8月7日18时,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官兵驱车千余公里从玉树地震灾区返回驻地,仅8个小时后,又接到赴甘肃舟曲救灾的命令。次日早上6时许,首批派出的1300多名官兵和111台车辆经过短短1小时准备就全部到位,火速向灾区进发。经过9个多小时的急行军,于当日15时30分抵达舟曲展开生命搜救。

9月2日,榮获“全国玉树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的邱少云所在部队副政委杨志昆和该部一营营长王书恒做客全军政工网,共同接受新华网等8家网络媒体的联合采访,激情讲述他们带领部队官兵深入灾区一线展开抢险救援的难忘经历。

篇5:烈火中的邱少云作文400字

前几天,我在家看了一部电影,叫《邱少云》。这部电影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邱少云为了战争的胜利,牺牲在一片火海中的片段。

夜晚,邱少云和五百多名战士,来到敌人的营地,潜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到了第二天白天,他们腰腿酸疼,可他们是不会动一下的,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动一下的话,就可能会被敌人的六十多架望远镜发觉。一旦被敌人发现,不仅仅是牺牲了五百名战士,这次的计划也会全盘落空。就要接近黄昏了,激动人心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也许是敌人感觉到自己的营地不太安全,便派出去三名侦查员。三名侦查员发现了我们的战士,但是被我们的战士打死了。随后敌人派上了燃烧弹,烈火烧到了邱少云身上,他丝纹不动,也没有发出一丝叫喊。他知道他一动,整个潜伏部队和身后的指挥官也会没命。他双手深深地插入了泥土之中,眼睛被火烧得睁不开。他眯着眼睛慢慢地把爆破筒传给身边的战友,又把冲锋枪藏在身子下,最终他壮烈牺牲了。

看完电影,我非常感动。我也要向邱少云学习,遵守纪律,舍己为公。

篇6:《我的战友邱少云》读后感作文

读了这篇文章,我被邱少云烈士坚强的意志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感动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邱少云是个多么好的战士啊!祖国将为有这样的好战士感到骄傲!人民将为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自豪!而我们少年儿童更为有这样的好榜样感到万分光荣!

当读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时候,我的心好像被万根钢钉扎了一样难受。心想:最好火快点熄灭,或者马上下一场大雨,把火灭掉,但还是徒劳无功。就这样半个小时过去了,火才渐渐熄灭,可是这位伟大的战士却永远地去了。在这半个小时中,他没有发出一丝声音,没有影响到班级执行任务。这要有多么强的意志啊!

我由邱少云想到我们儿童。在家里差不多都是“小公主”或“小少爷”,什么事都要妈妈做。我么,洗澡一丁点儿烫都不行,就要怪叫,那邱少云被火烧的时候,比这个烫几十倍了,她都忍了下来,换了是我,是多么但以忍受啊!

上一篇:最孤独的心情签名下一篇:社会宣传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