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注射

2024-04-17

非注射(精选4篇)

篇1:非注射

【感控指南】《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年)》 专项工作指导方案

2015-08-05

【小蜘蛛导读】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发布了《清洁的手,呵护健康(2015-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和《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2015-2018年)专项工作指导方案》,这两个方案给各省质控中心和医疗机构的手卫生和安全注射质量管理提供了标准化流程和数据表格以及评价指标,旨在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推动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

注射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安全注射是阻断医院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有效措施。长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问题一直存在。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安全注射状况,通过实施安全的注射来保障注射安全目标的实现已经成为全球医疗服务领域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共识。就加强医院感染与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防范的角度而言,阻断感染经注射途径传播是保障注射安全的首要目标和核心任务。它不仅包括阻断接受注射患者可能获得的感染,也包括阻断注射操作者或参与者因职业暴露而可能获得的感染,还包括阻断因接触处理不当的注射用具而可能获得的感染。

为有效阻断卫生保健服务中经注射途径传播感染发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安全注射理念和实践,推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效落实,致力于减少因非必要注射、非安全注射导致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和医务人员相关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遵循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安全注射的规范,结合国情实际,从医院感染防控角度出发,特实施本专项工作指导方案。本方案中所指的安全注射,特指注射操作的安全性以及注射产生废物的管理(相关名词释义见附件1)。

一、工作主题

阻断院感注射传播,让注射更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推动安全注射理念建立与规范执行,实现安全注射持续改进,推动和促进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整体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具体目标

1.开展基线调查,掌握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基本情况;

2.加强安全注射知识宣传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的意识、知识和技能;面向患者普及安全注射常识,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提倡对出院后居家注射操作的患者或家属进行安全注射教育;倡导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多部门合作,优化安全注射环境;

3.建立、完善安全注射制度、操作规范及规程,并着力推进安全注射操作规范及规程的落实;强化不安全注射风险识别、评估与干预,防范因非安全注射导致的医院感染以及医务人员职业伤害事件的发生;

4.探索符合实际的安全注射最优模式和最佳实践,制定并实施安全注射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三)量化指标

1.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等合格率100%; 2.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覆盖率100%; 3.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5%; 4.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操作依从率≥90%;

5.规范使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实施注射率100%(硬膜外麻醉、腰麻除外); 6.医疗卫生机构对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100%; 7.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注射质控覆盖率100%; 8.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20%;

三、年度任务

各省级医院感染与护理专业质量控制机构紧密配合,根据专项工作指导方案统一部署,共同开展以下工作:

(一)第一年(2015.07-2016.06)1.完成安全注射全国基线抽样调查

对本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现状开展调查。调查基本内容至少应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内安全注射用品配置;注射后医疗废物管理;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培训率、知晓率、操作正确率、因注射所致锐器伤发生率等,《安全注射现状调查表》见附件2。每个省级地方参与现状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数不少于80所,其中,二、三级综合医院各15所(其中县级医院不少于5所);

二、三级专科医院各5所;农村一级医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部和诊所各10所。

2.制定并实施第一年度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本地区、本单位实施安全注射的工作方案、考评细则,有计划地开展安全注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

(2)立足安全注射现状,查找存在风险和隐患,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实践,制定符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的安全注射制度,明确安全注射规范、标准操作规程及质量控制要求;(3)对影响安全注射的内部环境、设施和流程进行改造。

(二)第二年(2016.7—2017.06)

制定并实施第二年度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等全部符合要求;

(2)促进医务人员建立良好安全注射意识,提高安全注射行为依从率,降低安全注射相关职业暴露风险;

(3)建立完善、适用、可操作的安全注射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工作机制,有效实施内部质量控制;

(4)省级医院感染、护理质量控制机构共同对本区域专项工作指导方案执行情况开展调研。督导调研内容参照《安全注射工作现场督导调研表》(附件3),督导范围、方式和频次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三)第三年(2017.07—2018.06)

1.制定并实施第三年度工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制定并实施安全注射质量控制与考核办法,将专项工作指导方案中行之有效的经验与实践制度化,探索安全注射最优模式和最佳实践,建立安全注射质量持续改进长效机制;

(2)对专项工作指导方案推进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进行总结、普及和推广,促进安全注射行业共识的达成和操作规程的建立;

(3)制定并实施国家安全注射目标监测规范,明确监测基本指标体系构成与基础数据集,指导监测工作的规范实施。

(4)开展专项工作指导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2.实施效果评价

抽取不同地区、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干预后的安全注射工作状况调查。调查内容和方法与第一年度的现状调查相同,具体评价:

(1)工作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的完成情况;(2)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开展情况;(3)推进安全注射工作的经验、措施、方法及质量持续改进建议等;(4)对全球推进安全注射的贡献。

四、年度工作目标

(一)第一年(2015.07-2016.06)

1.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环境、设施条件、器具配置符合安全注射指南规定,合格率≥60%; 2.区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培训覆盖率100%;医疗卫生机构内安全注射相关人员培训覆盖率100%;

3.相关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75%;安全注射行为依从率≥75%;操作正确率≥75%。

(二)第二年(2016.7—2017.06)

1.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0%;行为依从率≥80%;操作正确率≥85%; 2.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用具选用正确率100%;注射后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100%; 3.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10%; 4.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安全注射质控覆盖率100%。

(三)第三年(2017.07—2018.06)

1.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知识知晓率≥95%;行为依从率≥90%;操作正确率≥95%; 2.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发生率较基线下降≥20%;

3.完成本地区、本单位安全注射专项工作执行报告和结果评估报告。

附件:1.相关名词释义 2.安全注射现状调查表 3.安全注射工作现场督导调研表 4.现场观察表

附件1

相关名词释义

1.注射:

注射是指采用注射器、钢针、留臵针、导管等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体内,达到诊断、治疗等目的的过程和方法。本方案中所指的注射,不仅包括肌内注射、皮内注射、皮下注射、静脉输液或注射、牙科注射;还包括使用以上医疗器械的其他操作(如采血和各类穿刺等介入性操作)。

2.安全注射:

安全注射是指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风险、以及注射后的废弃物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危害。

3.安全注射行为依从率: 实际工作中符合操作要求与依从安全注射要求行为之比的百分率。4.医疗保健相关感染(healthcare-associatedinfections):

医疗保健相关感染是指患者或就诊者在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医疗保健活动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染。提供医疗保健活动的场所包括医院(门急诊和住院部等)、体检中心、预防保健门诊、家庭护理单位等。

附件2

安全注射现状调查表

安全注射是保障患者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基本路径和根本保障之一。长时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因不安全注射导致的医疗保健相关感染问题一直存在,由此导致的具有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不良事件也时有发生,在保护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领域,不安全注射问题均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严重性。为了解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的基本情况,开展此次安全注射工作现况调查,请贵机构依据实际情况填写。

一、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信息

1.医疗卫生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在区域:_____省(市、自治区)_____市(区)____县(区)_____乡(镇)3.医疗卫生机构类型:

A综合医院 B专科医院(具体专科名)C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及以下机构)

4.医疗卫生机构级别:

A三级 B二级 C一级及以下 5.医疗卫生机构性质

A公立医院 B民营医院 C个体诊所 D其他(请注明)6.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填写2014年数据)

指标 数目 指标 数目

实际开放床位(张)

平均住院日(天)

出院人次数 在岗医师(生)总人数

门诊人次数 在岗护士总人数 7.医疗卫生机构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

二、安全注射用品配置情况

1.医疗卫生机构中是否重复使用注射器(硬膜外麻醉、腰麻除外):是否

2.医疗卫生机构中是否重复使用采血器:是否

3.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注射器中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所占比例为_____%。4.医疗卫生机构输液中留臵针所占比例为_____%。5.医疗卫生机构中是否使用回缩自毁型安全注射器(指完成注射后注射器针头能自动回缩的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

是,回缩自毁安全注射器占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比例为_____%。否

6.注射时使用的皮肤消毒剂(可多选): 聚维酮碘(如碘伏、安多福)75%酒精安尔碘含浓度≥0.5%洗必泰(氯己定)的制剂(包括爱尔碘)其他(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手卫生设施和锐器盒配备情况

洗手池

锐器速干手消流动水洗手洗手池配备配备干地点 盒毒液(%)池(%)洗手液(%)手设施

(%)

(%)

治疗车 − − −

治疗室

注射室

注:“-”为不使用。

计算方法:观察到的配臵数/观察的车(室)。如:观察了10辆治疗车,其中5辆配备了速干手消毒液,4辆配备了锐器盒。则速干手消毒液配臵率为5/10=50%,锐器盒配臵率为4/10=40%。

三、医务人员注射相关锐器伤情况 1.锐器伤发生情况(2014年全年)

发生人每百住院日例锐器类别 人次发生率(%)发生例次(n)

次(n)次发生率(%)

安瓿 注射器针头

采血器具 静脉钢针 留臵针 其他 合计

计算公式:

2.注射相关锐器伤实际发生情况(问卷询问本次调查前一周内情况,应调查本医疗卫生机构所有医务人员,实际调查率≥80%)

调查人数发生人次人次发发生例次上报例次例次上报锐器类别

(n)(n)生率(%)(n)(n)率(%)

安瓿

注射器针

采血针

静脉钢针

留臵针

其他

合计

计算公式:

四、医务人员安全注射培训情况(近2年内)分别抽查医师(生)、护士各至少50人(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师(生)或护士人数不足50人时,则应对该类别全部人员进行调查)

医务人员安全注射方面培训情况(培训是指讲座和/或技能培训,不包括张贴宣传画、发放小册子和发短信等)。

培训内容及培训率

调查注射相关锐器伤预注射后医疗废类别 注射相关无菌操作人数 防及处臵(人数,物处理(人数,(人数,培训率%)

培训率%)培训率%)

医师(生)

护士

五、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分别抽查医师(生)、护士各至少50人(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师(生)或护士人数不足50人时,则应对该类别全部人员进行调查)。

医师(生)的知晓率为_____%,护士的知晓率为_____%。调查的问题如下(需全部回答正确,方认作知晓):

(一)无菌操作技术方面

1.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2.疑似有污染的药品不可以使用。3.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4.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针头不能重复使用(需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5.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后再进行注射。6.使用同一溶媒配臵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使用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

7.注射操作前应进行手卫生。

8.皮肤消毒后不应再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

9.必须使用多剂量用药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次使用。10.操作后应进行手卫生。

(二)锐器伤防护方面 1.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2.禁止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

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需戴手套。4.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治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三)医疗废物处臵方面 1.锐器盒需防渗漏、防穿透。

2.锐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3.应正确使用锐器盒。

4.锐器盒在转运过程中应密闭,避免内容物外漏或溢出。5.锐器盒放臵的位臵应醒目且方便使用。调查时注意方式方法,以上问题如果只是简单询问是与否,不易得出真实的知晓率,可采取不定项选择题(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正确,至多不限)将以上知识点全部纳入进行问卷调查。

六、现场督导情况

分别抽查包含注射、输液、采血三项的操作共计50次(三项中各单项抽查均不少于10次)以上三种操作没有全部具备的医疗卫生机构,每缺一项,抽查总次数相应减少15次。抽查包括无菌操作技术和利器、锐器伤防护两个方面(现场观察表见附件4)。此外,查看治疗车和治疗室配臵锐器盒情况、停止使用的锐器盒的转运过程及其储存地点、医疗废物处臵单位的资质等。

(一)无菌操作技术和利器、锐器伤防护方面

现场观察共________次(注射_____次、输液_______次、采血_______次)安全注射执行共________次(注射_____次、输液_______次、采血_______次)安全注射依从率______%(注射_____%、输液_______%、采血_______%)

(二)医疗废物处臵方面

1.锐器盒是否防渗漏、防穿透(查看

个):是否(全部符合才勾是)2.锐器盒是否满3/4时及时封闭(查看

个):是否(全部符合才勾是)3.是否每个可能产生锐器的处所(查看

处)均配臵有锐器盒:是否 4.是否每辆治疗车均配臵有锐器盒(查看

辆):是否 5.是否未发现一次性使用锐器盒有重复使用情况:是否 6.锐器盒在转运过程中,是否确保密封(查看 个):是否未查见 7.医疗废物处臵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

医疗卫生机构注射后废物是否规范:是否(注:以上1-7任何一项勾否,此处则勾否)

附件3

安全注射工作现场督导调研表

本表适用于各级医院感染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等机构和组织对医疗卫生机构安全注射实际情况进行督导,也可供医院机构内部督导参照使用。

一、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信息

1.医疗卫生机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在区域:_____省(市、自治区)_____市(区)_____县(区)_____乡(镇)3.医疗卫生机构类型:

A综合医院 B专科医院(具体专科名)C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4.医疗卫生机构级别:

A三级 B二级 C一级及以下 5.医疗卫生机构性质

A公立医院 B民营医院 C个体诊所 D其他(请注明)6.医疗卫生机构规模(填写2014年数据)

指标 数目 指标 数目

实际开放床位(张)

平均住院日(天)

出院人次数 在岗医生总人数

门诊人次数 在岗护士总人数

二、安全注射用品配置情况

1.询问医疗卫生机构中是否重复使用注射器(硬膜外麻醉、腰麻除外):是否

2.医疗卫生机构中是否重复使用采血器:是否

3.医疗卫生机构使用注射器中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所占比例为_____%。4.医疗卫生机构输液中留臵针所占比例为_____%。

5.现场查看手卫生设施和锐器盒配备情况(治疗车抽查至少10辆、治疗室抽查至少10间;以上数量不足10时则全部查看;注射室全部查看)

速干手消流动水洗手洗手池配备洗洗手池配备

锐器盒(%)

毒液(%)池(%)手液(%)干手设施(%)

治疗车

治疗室

注射室

三、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

采用不定项选择题就以下知识点书面抽查医师(生)、护士各至少20人(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师(生)或护士人数不足20人时,则应对该类别全部人员进行调查)。医师(生)的知晓率为_____%,护士的知晓率为_____%。调查的问题如下(需全部回答正确,方作为知晓):

(一)无菌操作技术方面

1.注射前需确保注射器和药物处于有效期内且外包装完整。2.疑似有污染的药品不可以使用。

3.消毒剂在有效期内使用。

4.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及其针头不能重复使用(需要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

5.皮肤消毒后应完全待干后再进行注射。6.使用同一溶媒配臵不同药液时,必须每次更换使用未启封的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抽取溶媒。

7.注射操作前应进行手卫生。

8.皮肤消毒后不应再用未消毒的手指触摸穿刺点。

9.必须使用多剂量用药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次使用。10.操作后应进行手卫生。

(二)锐器伤防护方面 1.禁止双手回套针帽。2.禁止用手分离注射器针头

3.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时,需戴手套。4.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

5.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

6.进行侵袭性治疗、护理操作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三)医疗废物处臵方面

1.锐器盒需防渗漏、防穿透。

2.锐器盒在转运过程中应密闭,避免内容物外漏或溢出。3.锐器盒放臵的位臵醒目且方便使用。4.锐器使用后应立即放入锐器盒内。5.应正确使用锐器盒。

四、现场督导

分别抽查包含注射、输液、采血三项的操作共计至少15次(三项中各单项抽查均不少于5次),以上三种操作没有全部具备的医疗卫生机构,每缺一项,抽查总次数相应减少5次。抽查包括无菌操作技术和利器、锐器伤防护两个方面(现场观察表见附件4)。此外,查看治疗车和治疗室配臵锐器盒情况、停止使用的锐器盒的转运过程及其储存地点、医疗废物处臵单位的资质等。

(一)无菌操作技术和利器、锐器伤防护方面

现场观察共________次(注射_____次、输液_______次、采血_______次)安全注射执行共________次(注射_____次、输液_______次、采血_______次)安全注射依从率______%(注射_____%、输液_______%、采血_______%)

(二)医疗废物处臵方面

1.锐器盒是否防渗漏、防穿透(查看

个):是否(全部符合才勾是)2.锐器盒是否满3/4时及时封闭(查看

个):是否(全部符合才勾是)3.是否每个可能产生锐器的处所(查看

处)均配臵有锐器盒:是否 4.是否每辆治疗车均配臵有锐器盒(查看

辆):是否 5.是否未发现一次性使用锐器盒有重复使用情况:是否 6.锐器盒在转运过程中,是否确保密封(查看 个):是否未查见 7.医疗废物处臵单位是否具有相应资质:是否

医疗卫生机构注射后废物是否规范:是否(注:以上1-7任何一项勾否,此处则勾否)

附件4

现场观察表

医院名称_______________病区/科室___________日期 20____年____月____日 操作者:护士 医生 操作类型:注射 输液 抽血

(一)无菌操作技术方面项目

1.是否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进行注射操作 2.是否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或真空采血针进行采血 3.是否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输液 4.是否无复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的情况 5.是否无只换针头不换注射器的情况

6.查看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其是否处于有效期内 7.注射用药及溶媒是否处于有效期内

8.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或输液器外包装是否无破损 9.是否没有使用疑似有污染的的药品

10.本应单剂量使用的药品是否没有分次使用或多人次使用 11.必须使用多剂量用药时,是否做到一人一针一次使用 12.皮肤消毒后,是否完全干待后才进行注射

13.皮肤消毒后,操作者是否没有用未消毒的手指再次接触穿刺部位

(二)利器、锐器伤防护方面 1.是否无双手回套针帽情况 2.是否无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情况 3.是否未对注射器及针头进行手工毁形 4.是否无徒手掰断安瓿情况 5.是否及时将锐器丢弃在锐器盒内 6.是否无锐器丢弃在锐器盒外的情况 7.是否会正确使用锐器盒

是否观察到 是否执行(是,打√)(是,打√)

安全注射执行与否: 是

否

(注:观察到的项目中只要有任何一项未执行,此处则为勾选否;只有观察到的项目全部执行了,才能勾选是;未观察到的项目不做评判)

观察者签名_______

篇2:非注射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本实验所选取患者为2011年8月到2013年10月内在本院内进行治疗NSCLC患者,总共80例(鳞癌为46例,腺癌为34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58-83岁 ;按照UICC-TNM分期,ⅢB期25例 ,Ⅳ期55例。将此8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为40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性别分布、年龄、癌症分型及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1.2 实验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选择GP、NP、DP方案中一种进行化疗。实验组采取化疗联合化疗联合艾迪注射综合治疗。3周重复一次,治疗两个疗程。实验组在进行与对照组相同化疗方案时采用常规剂量60%,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100m L静脉滴注,1次 /d,治疗6周。

1.2.2观察指标及评估方法采用WHO规定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9]对两组患者癌组织进行评价,定义完全缓解为肿块完全消失并持续时间1个月以上 ;定义部分缓解为肿块缩小50% 并持续时间1个月以上 ;定义稳定疗效为肿块缩小未到50% 或者肿块增大未到25% 并持续时间1个月以上 ;定义继续进展为肿块增大超过25%。有效率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在所有治疗患者中占有比例,稳定率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稳定疗效在所有治疗患者中占有比例。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肺癌有关症状统计,症状主要包括 :咳嗽咳痰、胸闷、胸痛、乏力四项,并按照无、轻、中、重对应0、1、2、3进行症状评分,最终统计每名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分数差。定义分数差≥ 2分为症状明显改善,分数差 =1分为症状部分改善,分数差 =0分为无改善,分数差 <0分为症状加重,改善率为明显改善与部分改善在所有治疗患者中占有比例。

1.2.3化疗药物毒副反应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记录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白细胞、血小板、转氨酶等6项指标,并按照无、轻、中、重对应0、1、2、3进行症状评分,每名患者最低分0分,最高分18分。分为A、B、C、D四级。A级低于4分,B级4 ~ 7分,C级8 ~ 11分,D级12分以上。

1.2.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选择合适统计方法。检验水准 α=0.05,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0名患者无 完全缓解 者。 对照组有 效率为35.0%,稳定率为85.0%,实验组有效率为37.5%,稳定率为90%。实验组有效率和稳定率略高于对照组,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症状未加重,咳嗽咳痰、胸闷、胸痛、乏力等四项症状改善率比较,实验组乏力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两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分级,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毒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经统计研究,在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脱发、白细胞、血小板、转氨酶等6项指标中,实验组患者毒副反应比对照组相比较小,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多数NSCLC患者手术切除后仍有较大比例患者复发,因此,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成为NSCLC主要治疗方法[10]。虽然综合治疗对NSCLC患者疗效有所提高,但总来说,目前对于NSCLC治愈率仍较低[11,12]。

对于NSCLC患者常用化疗方案主要有三种,包括GP方案,NP方案,DP方案。但是长时间大剂量化疗容易引起较多不良反应,使得许多患者无法坚持到最后,目前,临床医生主要通过降低化疗药物剂量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反应。

艾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主要由人参、刺五加、斑蝥和黄芪组成,能够起到抗肿瘤效果。多篇文献研究表明,艾迪注射液里中药成分有抗肿瘤作用[13,14,15]。人参作为一种名贵补品,其抗肿瘤疗效早被人们所认知,人参皂苷单体抗癌功效也得到多数临床医生认可。Liu X H等文章表明斑蝥中有效成分去甲斑蝥素能够抑制肿瘤生长并且有防止白细胞降低效果[16]。本实验结果显示,虽然实验组患者所用化疗药物剂量仅为常规剂量60%,但其疗效、症状改善以及对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都有一定改观。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对于失去手术治疗NSCLC患者可以采用小剂量化疗药物联合艾迪注射液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降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能够使更多NSCLC患者耐受化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率。

篇3:胰岛素非注射不可吗

静脉和皮下注射是胰岛素最早、最经典的用药途径。目前1型糖尿病和晚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就是靠皮下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需要输注葡萄糖时就必需在补液中加入胰岛素,这样既可以补充液体提供能量,又不致使血糖上升。

由于皮下注射有痛苦,静脉注射又不适合患者自我使用。于是人们想到吸入性胰岛素,首先是鼻喷雾剂,这样就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免除打针的痛苦,但困挠鼻喷雾剂的主要问题是喷雾剂吸收很不稳定,剂量很难把握。普通感冒就可能使吸收率与平时大相径庭,这样就很难保证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够得到平稳的控制。而且,如果患者有肺部疾病,则会使吸入性胰岛素的吸收大打折扣。其后研究人员又想到口喷雾剂,口喷雾剂比鼻喷雾剂使用更加方也更易于接受,而且由于口腔受外界影响比呼吸道小,所以吸收也相应的更为稳定些。对于吸入性胰岛素医学家一直担心长期使用是否会导致呼吸系统和口鼻咽喉方面的疾病,使得患者雪上加霜,所以学术界对吸入性胰岛素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目前有4种吸入性胰岛素产品在开发中,今年3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药物研究所研制的胰岛素口喷剂完成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显示,口喷剂治疗与皮下注射疗效无明显差异,也没有发现对口腔粘膜的刺激与损伤。看来吸入性胰岛素前景光明。

口服胰岛素,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按照经典的理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必然被破坏而失效。但人类历来就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所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触摸口服胰岛素这个老虎屁股。经过努力,今年2月27日,俄罗斯科学院生化合成技术研究所宣布研制出胰岛素片剂。据研究人员介绍第一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每天4次服用胰岛素药片,可达到与每天注射胰岛素一样的疗效。目前,该药品已进入了第二期临床试验阶段,最乐观的估计是新药将有望于数年后上市。虽然,这在医学界内还没有得到完全的确认,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希望,口服胰岛素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看来糖尿病患者,免除打针的痛苦不再是一个难圆的梦。

人类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就在于总是不满足于现状。对于糖尿病,人们也在想,如果能够在体内加入某种药物或装置,令身体能自己不断产生胰岛素那该多好。据《中国医药报》2001年11月29日报道,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生物工程系研制出一种胶囊,将其植入老鼠体内,可以不断产生出胰岛素。在这个1厘米长的胶囊里面是一种细胞,这些细胞运用体内的养分和氧气,会不断分泌出胰岛素来。将这种胶囊,称之为“胰岛素胶囊”,将它归为胰岛素的一种用药途径,不免欠恰当,而且,它仅仅是个动物试验,就算将来它真的植入人体内也可以产生胰岛素,也还面临着如何调控的巨大难题,但它使研究人员和患者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顾胰岛素用药途径的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朝一日,糖尿病将不再可怕。

篇4:非注射

胰岛素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有效制剂,一般是经皮下或静脉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应用更为广泛,这种给药形式的主要缺点为:(1)易导致有创,胰岛素初始治疗患者不易接受;(2)患者顺应性差,长期注射给患者带来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和不便;(3)注射部位吸收速度缓慢,可能会出现炎症、硬结、过敏等副反应。

为此,国内外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非注射性胰岛素制剂以期解决此问题,迄今为止,此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舌下及口腔粘膜给药系统、鼻腔给药系统、眼部给药系统、直肠给药系统以及口服释药系统等。每一种给药系统都需要有一种相应的药用载体,以抑制蛋白酶对胰岛素的催化分解,并控制胰岛素的释放速率,达到降血糖和治疗糖尿病的最终目的,而胰岛素载体形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上述目的能否实现。

目前,非注射性胰岛素载体的制备形式主要包括微球、纳米粒、乳化剂、微囊、水凝胶等。本文将详细分析各制剂形式及制备方法的研究情况。

1 微球

所谓微球制剂是指将药物和较为适宜的药物载体通过微囊化技术制得直径在0.5~1.5mm范围内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微球,再按临床不同的给药途径与用途制成的各种制剂,具有释药及时、血药浓度或靶器官浓度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给药途径多样、疗效持久、使用安全等优点。微球制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乳化交联法[1]、乳化-溶剂蒸发法[2]、过筛法[3]、喷雾干燥法[4]、离子凝胶法等。

Yueling Zhang等[5]通过薄膜乳化技术制备出窄尺寸分布的藻酸盐-壳聚糖微球,并用其作为多肽胰岛素的载体,测定封装方式(是否封装)对载荷效率的影响以及胰岛素的免疫学反应。结果显示,在壳聚糖固化期间,微球载荷效率值与胰岛素活性维持率分别为56.7%和99.4%。而后他们又研究了最优化封装的胰岛素体外释放的大致过程,在消化道环境的pH值条件下,经模拟过程中的药物转运过程(胃中2h,肠中4h)后有32%的胰岛素释放;在血液环境的pH值条件下,胰岛素的释放非常稳定并持续了14d;释放了的胰岛素经含有蛋白酶的胃液处理2h后其化学稳定性依然很好;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该微球载体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兔子体内的血糖浓度并能维持较长时间(60h)。

Weien Yuan等[6]以蛋白质置入玻璃微粒葡聚糖和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微球的复合材料为基础,利用S/O/O/W多重乳化法开发出一种以聚乙丙交酯(PLGA)微球为蛋白质药物保护体的新的蛋白质药物存放体系。在此体系中蛋白质分子包含于玻璃微粒葡聚糖中,而含药的玻璃葡聚糖微粒又被进一步分散在PLGA微球中,从而避免了蛋白质药物与油/水界面以及憎水性PLGA之间的直接接触。此法可能会降低蛋白质药物的聚集和不完全释放,且玻璃微粒葡聚糖能使蛋白质药物固定在PLGA母体中。与利用W/O/W双重乳化法制备的PLGA微球相比,这种新的蛋白质药物保存和释放体系具有更大的优势。

2 纳米粒

纳米粒是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粒径小于1μm 的固体胶体粒子, 包括纳米球(Nanospheres) 和纳米囊(Nanocapsules),将药物溶解或包埋于粒子内部或者吸附于粒子表面可以用于多种给药途径。以纳米粒作载体的药物体系除具有低毒、高效、缓释、长效、药物稳定性好等优点外,还能识别变异细胞,并具有更精确的定向释放能力,因此纳米粒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给药技术。纳米粒作为口服药物载体已经成功地应用于一些亲水性、疏水性及大分子药物,解决了许多制剂学上长期存在的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与之有关的制备工艺、材料、药动药效研究等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

目前,胰岛素纳米粒研究领域最引人瞩目的研究是法国的Damge等[7]制备的胰岛素聚α-氰基丙烯酸酯纳米粒,实验结果显示该纳米粒具有一次服用可持续降糖20d左右的惊人效果。

Camile B. Woitiski等[8]研究了以多层稳定纳米颗粒为载体的口服胰岛素的药理反应,平均直径为396nm的纳米颗粒是由藻酸钙和葡聚糖硫酸钙与经壳聚糖稳定过的泊洛沙姆嵌段共聚物结合,最后涂敷上一层蛋白质制备而成的。实验结果显示,带负电的纳米颗粒保持了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并通过阻止酶降解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胰岛素纳米胶囊通过特定的方法避免了极端pH值条件和有机溶剂,在保持降血糖效应24h后血糖浓度降到了基础值的40%;在胰岛素纳米胶囊计量为50IU/kg时,测得药效参数和药效动力学参数,生物药效率为13%,相比于纯粹的胰岛素口服提高了3倍;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胰岛素和罗丹明异硫氰酸酯(RBITC)标记的胰岛素纳米胶囊在肠粘膜内的内在化吸收反应,结果显示这种纳米设计方案有利于胰岛素的口服给药。

Lichen Yin等[9]研究了以硫醇化三甲基壳聚糖纳米颗粒为载体的胰岛素的渗透和粘附性能。他们首先制备出三甲基壳聚糖和巯基丙氨酸的共轭体TMC-Cys,不同分子量和不同季铵化程度的TMC-Cys可以通过胰岛素的自组装效应制备成聚电解质纳米颗粒,这些颗粒尺寸为100~200nm,动电位为+12~+18mV,且对胰岛素封装率很高。实验结果证明,TMC-Cys 纳米颗粒能够提高胰岛素在肠粘膜细胞间的渗透,改善Caco-2细胞的内在化效应,增强派尔淋巴结处的吸收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岛素口服载体系统。

Amani Elsayed等[10]探索了结合封装的优势并利用油相载具制备出一种新的胰岛素口服纳米颗粒载体系统,继而研究了影响制备的因素,如结合率,载体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稳定性等。此载体系统具有单一颗粒尺寸分布,颗粒的平均直径为(108±9)nm,通过结合脂质来抑制蛋白酶对胰岛素的分解。RP HPLC和ELISA结果显示制备过程不会对胰岛素性能产生影响;在储存温度为4~25℃时胰岛素能在1个月的周期内保持稳定;STZ致病糖尿病老鼠的体内试验结果显示,服药后其体内的血糖明显降低,并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与皮下注射相比持续的时间更长。

M.R. Rekha等[11]用十二烷基琥珀酰壳聚糖(LSC)与三聚磷酸钠交联制备出口服胰岛素纳米粒/微粒载体系统(微粒尺寸在315nm~1.090μm之间且均带有负电荷),继而研究了胰岛素在这种载体系统内的释放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在肠粘膜环境中,微粒中的憎水基团对控制胰岛素的释放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活体实验显示该微粒能降低糖尿病老鼠体内的血糖浓度,并保持这一水平大约6h。经过改性的壳聚糖微粒改善了胰岛素的粘附性和渗透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多肽类药物口服制剂的载体材料。

3 微乳剂

微乳剂由液态药物、表面活性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属于热力学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12],又称可溶化乳油、水质乳油等,因乳状液粒径极小(0.01~0.1μm),故又得名微乳剂。配制微乳剂可以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而以水作溶剂,乳化剂用量比乳油用量高,且需加表面活性剂,以促进微乳剂的形成和稳定。该制剂由于表面活性剂用量多,使油水间的表面张力极低,在使用浓度下仍保持微乳状态,因此具有增加活性、提高原油利用率的特点,而且稀释液稳定,对电解质耐性高。另外,水代替了有机溶剂,减少了环境污染,不易燃,使生产、运输、贮藏更安全。它从结构上可分为O/W、W/O、W/O/W、W/O/O等若干种。由于微乳剂具有外观透明、稳定性好、易于制备、粒径小且均匀等优点,已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作为药物载体在药剂学领域得到应用。

Amnon C. Sintov等[13] 成功地在家兔身上制备了一种新的载胰岛素微乳剂,并研究了通过鼻腔从该微乳剂中吸收胰岛素的可能性。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鼻腔从W/O微乳剂中吸收赖脯人胰岛素的生物药效率为21.5%,然而用反胶束或者纯溶剂的生物药效率不足1%。用DLS、TEM、粘度法和结构伪三元相图表征微乳剂,含有20%水相(表面活性剂与油的比率为87∶13)的零负载胰岛素微乳剂和载胰岛素微乳剂的液滴平均尺寸分别为2nm和2.3nm。另外,他们又通过体外猪鼻腔粘膜测定了微乳剂对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胰岛素渗透的影响,在滞后时间为(10.9±6.5)min时,通过乳化剂的FITC标记胰岛素的渗透参数为(0.210±0.048)cm/h,相比而言在滞后时间为(36.3±10.1)min时,纯溶剂中胰岛素的渗透参数只有(0.082±0.043)cm/h,可得出结论:W/O微乳剂的纳米液粒对胰岛素的封装促进了鼻粘膜对胰岛素的吸收,而与微乳剂材料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G. Sharma等[14]采用低剪切反胶束方法,以二甲基溴化铵二月桂酯(DMAB)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PG)为助表面活性剂,三醋精为油相,以水为胰岛素溶剂制备出一种新的口服胰岛素微乳剂载体。微乳液的小液滴尺寸为(161.7±24.7)nm,PDI为0.447±0.076,胰岛素俘获率约为85%。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乳化液滴的自然状态和尺寸均一度,利用荧光光谱和圆二色性证实了被微乳液俘获的胰岛素的构象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与纯胰岛素在健康兔子体内的药物利用率相比,以微乳剂为口服胰岛素载体的药物利用率提高了10倍;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测试结果显示在胰岛素计量为20IU/kg时大鼠体内血糖浓度适度降低。

4 微囊

微囊是利用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统称为囊材)作为囊膜壁壳,将固态或液态药物包裹其中而成的药库型微型胶囊制剂。微囊的囊材必须要满足无毒无刺激、化学性质稳定、具有适宜的释药性、有一定的强度、有适合的粘度等特性。常用的囊材主要有天然高分子囊材(如明胶、阿拉伯胶、琼脂、海藻酸及其盐、壳聚糖等)、半合成高分子囊材(如羧甲基纤维素钠、醋酸纤维素碳酸酯、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合成高分子囊材包括生物降解的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糖、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非生物降解的聚酰胺、硅橡胶等。近年来,膜乳化和微通道技术的出现使单分散乳液制备和单分散微胶囊合成得以实现,使微胶囊在生物医药、微细加工和电子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拥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15,16]。

Priscilla Vanessa Finotelli等[17]研究了磁性藻酸盐/壳聚糖微囊对胰岛素的控制释放。他们将含有胰岛素的藻朊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钙溶液中制成胰岛素Beads,平均尺寸为5nm的磁性微粒在氢氧化铵参与下通过Fe(Ⅲ)和Fe(Ⅱ)的共沉淀作用被嵌入到藻朊酸盐的蛋盒结构中,定量分析显示胰岛素封装取决于原始蛋白质含量,当蛋白质的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有35%的胰岛素被藻朊酸盐Beads封装。在800h的释放试验中有将近50%的胰岛素在超纯水(Milli-Q water)中释放。实验结果显示振荡磁场的应用使胰岛素的释放量提高了3倍,说明这种磁性藻朊酸盐/壳聚糖微囊载体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5 水凝胶

水凝胶是一种由物理或者化学交联形成的三维立体的聚合物网络结构,具有很强的亲水性但不溶于水,能够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结构完整性。水凝胶不溶于水是因为在高分子链之间形成了化学键或物理键,主要包括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和物理缠结等。根据其聚合物来源不同,水凝胶分为天然高分子水凝胶和合成高分子水凝胶。天然高分子水凝胶主要有胶原质和明胶、纤维素、透明质酸、海藻酸盐、壳聚糖和葡聚糖等,合成高分子水凝胶主要有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异丙基丙烯酰胺、聚乙烯醇等。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高分子共混法、高分子复合物法以及聚合物互穿网络法[18]。

S. Sajeesh等[19]对甲基-β-环糊精(MCD)封装胰岛素络合物水凝胶微粒作为胰岛素口服载体系统进行了研究。体外实验结果显示MCD络合胰岛素对胰岛素的释放几乎没有影响,然而在与聚甲基丙烯酸水凝胶结合时大大改善了胰岛素通过Caco-2细胞单层的能力;体内试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封装的纯胰岛素和聚乙二醇封装的MCD络合胰岛素均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动物体内的血糖。

Tze-Wen Chung等[20]研制了一种胰岛素鼻服新载体P-CS/GA/Gly胶体,即壳聚糖(CS)与戊二醛(GA)交联,经泊洛沙姆(P)渗透贯通,再与甘氨酸(Gly)结合制备而成。体内试验结果显示与泊洛沙姆(P)胶体相比,这种新载体中胰岛素的释放时间延长了6倍,并且胰岛素的释放机制符合菲克扩散定律。

S. Sajeesh等[21]开发了一种硫醇类功能化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壳聚糖(PCP)水凝胶微粒作为口服胰岛素的载体系统。实验结果显示,与未改性的PCP微粒相比,硫醇类改性的PCP微粒的膨胀率和对胰岛素的封装率都比较低;PCP和Cys-PCP在体外条件下对蛋白酶都有抑制作用; Caco-2细胞层试验显示硫醇化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吸收能力,而在切除老鼠肠组织细胞试验中这种提高作用有所降低。

Lichen Yin等[22]制备了含有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O-羧甲基壳聚糖的互相穿透聚合物网状结构的超大孔水凝胶(SPH-IPN),以此作为胰岛素口服载体,并重点研究了聚合物完整性对胰岛素吸收的影响。体外实验结果显示,完整SPH-IPN(I-SPH-IPN)和粉末状SPH-IPN(P-SPH-IPN)都很好地抑制了蛋白酶对胰岛素的分解且效果几乎一样;体内实验则显示,I-SPH-IPN明显比P-SPH-IPN抑制蛋白酶的效果更好,同时 I-SPH-IPN对胰岛素在Caco-2细胞层间以及在切除鼠肠细胞间渗透作用的改善能力比P-SPH-IPN更强;此外,口服I-SPH-IPN能在鼠肠内保持超过8h,而P-SPH-IPN则很快就消失,说明I-SPH-IPN有更好的耐久性。

6 结语

上一篇:部机关联欢会上的致词下一篇:观新版《三国》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