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2024-04-15

《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共14篇)

篇1:《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九寨沟》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设计理念: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必须十分重视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1)注意“寨”是我们前几篇课文中的一个生字,注意它的最后两笔,是什么?(生说)。“沟”是我们本课的一个生字,它是什么旁?注意右半部的里面是撇折,最后一笔是点。

(2)伸出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九寨沟(美美地齐读课题)

(4)齐读。

(5)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一起去那里游览一番。

2、谈话。

九寨沟是中国唯一荣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等两项桂冠的旅游胜地。它以原始的生态环境、一尘不染的清新空气和雪山、森林、湖泊、瀑布组成神秘、奇妙的自然风光,被人们称为“童话世界”“人间仙境”。【介绍九寨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以引起学生提出探究的问题,是对的。但是不要说“白”了。】

那么,九寨沟在哪儿?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呢?学习这一篇课文,必须弄清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课文《九寨沟》向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所提的这几个问题,不仅紧扣题目发问,而且符合作者的思路。它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一边听一边思考上述问题。

2、读后交流。

(1)九寨沟在哪儿?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回答,并提示:课文是写一个地方。因一般的来说,写一个地方的课文,一开头就要介绍它在哪里。并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补充介绍四川的地理位置是好的。】

(2)它的名字是怎样来的?“九寨沟”名字有特殊的来历,因此作者紧接着作了介绍。解释“九寨”、“沟”。【题目本身的含义也要提示。】

(3)它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这个问题是课文的重点,作者作了详细的介绍。课文从哪里一直写到哪里?为什么九寨沟能成为旅游胜地,作者还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介绍,大家找到了吗?【文章有中心句,因此必须提示。】

3、再读课文。

请同学们慢慢地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自学生字,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来向人们介绍“九寨沟”的?

学生回答后,小结。板书:位置

名字

来历

自然风光 珍禽异兽

人间仙境

【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段落。教学的思路是顺畅的。】

4、小结。清同学们,把老师提出的问题,问题的顺序与课题的内容叙述的顺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这个提示很重要,引导学生注意所提的问题和顺序是否一致,是否有差异。】

三、教学生字、词。

1.昨天同学们已经认认真真预习了课文,老师相信生字词已经难不倒大家了(出示生字词)

山沟 松潘县 图画 恰似 继续 逃窜 敏捷 镶嵌 宛如

攀吊 窥视 咀嚼 若无其事 异兽珍禽

(1)通过预习,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词的读音(自由说)

预设:窥、嚼、敏和禽都是前鼻音

(请说的同学带着大家读你提醒注意的词语)

(2)指名分行朗读。

(3)开火车读。

(4)通过预习,还有不明白的词语吗?提出你还不明白的词语,我们一起来交流。

预设:若无其事,若是什么意思?(原来只要理解了词语中的重点字的意思,这个词语也就不是难事了)

异兽珍禽,异和珍分别是什么意思?用刚才的方法你能理解这个词吗?

老师相信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中,你会理解的更加透彻。

(5)这里还有一个表示看的词语,你发现了吗?(窥视)怎样的看?用你的动作和眼神来告诉老师。(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能帮我们理解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表示看的词语吗?(仰望、遥望、凝视、注视、俯视、远眺、遥望……)

(6)再来看看用红笔标出的生字,老师想提醒大家注意这个“若”字,横画平行有长短,看看它是哪横长,哪横短?还有一个字,横画也很多,你发现了吗?“捷”,它是什么结构?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右半部的横画是哪横长?

(7)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这两个字。学生在习字册上,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2.课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四字词语,预习时你发现了什么?(生自由说)老师也找到了几个,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四字词语)

银光闪闪 色彩斑斓 高低错落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体态粗壮 行动敏捷 善于奔跑

(1)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2)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其实这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他们躲在哪,把相关的语句划出来,边读边想这些词语所描绘的画面,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

(3)指名说,相继出示句子,指名读,指导朗读

(4)再看看这些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排的词语是描写自然风光的,第二排的词语是描写小动物的)

〔板书:景色 动物〕

(5)快速的找一找课文的哪几小节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景色和动物(3、4小节)

3.那课文的1、2小节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呢?小声读一读1、2小节,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4.课文学到这,九寨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说)

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看吗?

〔板书: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5.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默读课文,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小节来概括。

齐读最后一小节。

6、钢笔描红。

【生字教学中,也有一个怎么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问题。大家也要坐很好的研究。】

四、播放课文录像。

过渡:九寨沟是一个旅游胜地。在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有许多珍禽异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九寨沟的录像。

五、总结全文。

九寨沟为什么被称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细细的品读课文,领略那里的风光。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3、搜集九寨沟的有关的资料。

4、《补充习题》第1题。

篇2:《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淮安市洪泽县共和中心小学 作者:袁书林 邮编:223124 【课题:九寨沟(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 四)】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饱蘸着对祖国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绘了九寨沟绮丽美妙的自然景观。课文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词藻华美,易于朗读和背诵。【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2.认识本课10个生词,并能正确书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风光描写的写作手法。【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故此,在教学中试图通过朗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情景,将音乐、画面和文字融为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自主阅读、感悟中体会意境,感受九寨沟奇丽的自然风光和特有的珍稀动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积累。【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组织、帮助、引导、促进作用,运用画面、音乐等多种教学手段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学生已有经验,让音响成为学生驰骋想象的载体;让多媒体画面成为联系生活的纽带;让导语成为学生入情入境的桥梁,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成生活体验与文字符号的链接,在自读自探自悟的过程中感受九寨沟奇丽的自然,欣赏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素养。【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进行学习指导。

(一)发放预习案,指导学习。

1.预习课文,准确认读下面词语。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色彩斑斓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异兽珍禽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预习,我已经会写_________个字。

4.通过预习。

我知道课文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3、4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预习案指导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明白预习应做些什么,达到什么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扫清阅读障碍,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概括能力。】

(二)交流、汇报预习所得。

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习,我们现在一起看看大家通过预习,收获了些什么。

出示课件:

1.你能正确认读词语吗?(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出画面,读出情感)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色彩斑斓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异兽珍禽 2.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生字吗?

3.听写生字并评价: 顽 肃 偶 汽笛 稳 牲畜 抹一抹 4.我知道课文分为三大段:

第一段(1、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3、4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品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一想:(1)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________”划出来。(2)那种景物最吸引人,它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设计意图: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去阅读文本,给学生较大的自主阅读和感悟的空间,进而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形成九寨沟自然风光的独特感受。】

2.学生阅读思考,教师行间巡视辅导。3.交流讨论。

(1)课文写了哪些景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雪峰 湖泊 湖水 原始森林 瀑布 五花海 五彩池

(2)那种景物最吸引人,什么地方吸引了你?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课件,阅读文本,欣赏美景。A.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师:雪峰插云的景观吸引了你,为什么?

(因为一座座雪峰高耸入云,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发出刺眼的光芒,让我们感受到雪峰的多而美。)出示课件:欣赏雪峰的美丽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一评,齐读。

【设计意图:在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让学生感受雪峰的多、高、美。】

B.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儿的景色?(这儿的湖泊很多,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湖泊比作颗颗宝石,让人觉得湖泊晶莹透亮,光彩照人,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谁能说个比喻句。

读出它的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学生朗读。

(1)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滔滔水流被朝阳照射,彩虹幻出,分外迷人。水流凌空而下,银花四溅,水声隆隆。水从静海穿林过滩慢悠悠的流来,又从陡岩上猛然跌下深渊,发出轰雷般的响声,声势极为壮观。

(2)[课件出示]点击(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3)指导朗读。

山美,水美,相信大家一定读得更美。试着发挥你的最佳水平,来美美地读读这段课文。指名读。齐读。

(4)[课件出示]“飞瀑”的视频。

(5)看着这么壮观的飞瀑,我们不仅想起了关于瀑布的诗句:(让学生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起诵读诗句,感受瀑布的壮美)(6)师:是你们美妙的朗读带给老师一路惊奇,一路美景,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引读:雪峰插云、古木参天„„九寨沟真是个——)

(7)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风景如画的九寨沟,拿起课本齐读第三自然段。【设计意图:抓住“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加以“瀑布”视频,让学生感受瀑布的形态美妙、声音宏大、气势壮观,以产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觉。】

4.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练习背诵。(2)指导背诵。[课件出示]()雪峰(),峰顶()。()的湖泊,像()。湖水(),湖底石块()。从河谷至山坡,()。每当()时,()、()、()、()。都(),构成了(),()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呢。由于(),湖泊与湖泊之间(),由此()。宛如(),(),()。

篇3:《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一、学生“展示自学”, 教师“了解学情”

1.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我们祖国有许多风景名胜, 九寨沟就是其中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 一起走进———九寨沟。 (板书:九寨沟。齐读课题)

2.学生展示预习成果。

出示生字词, 认读;指导书写“继”“窜”。

二、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定向目标”

1.通过预习, 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2.总结学生的回答: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是我们读课文、思考和提取信息的钥匙, 很有价值!你们的问题都关注着课文写了什么。那么围绕课题, 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

3.分节朗读课文, 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4.学习一篇课文, 我们不仅要知道它写了什么, 还要知道它是怎么写的。

引出“问题”:课文是怎样写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的?又是怎样写那里的珍禽异兽的呢? (板书:自然景观、珍禽异兽)

三、学生“学习释疑”, 教师“点难拨疑”

(一) 学习1-2自然段

1. 指名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小节写了什么?

2. 交流后出示地图, 了解位置。

3.“一进入景区, 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谁能用“一……就……”造句? (让学生明白“一……就……”是表示两事物时间上前后紧接的意思。)

4. 看到“童话世界”, 你有什么想问的?

作者这一伏笔激起了我们浓浓的探究兴趣。是啊, 童话世界里究竟有些什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一童话世界的呢?

(二) 学习第3自然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自然段, 九寨沟处处皆美景, 作者选择了哪几处景物来写, 读一读, 画一画。

2. 交流。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彩池、瀑布)

3.这几处景物, 你觉得哪一处作者写得最精彩, 就细细地读哪一处, 读一读, 品一品, 看看精彩在哪儿。

4. 全班交流。

(1) 品味雪峰的雄伟。

“银光闪闪”, 引导学生想象连绵不断的雪峰高耸入云, 皑皑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 放射出银白耀眼的光芒, 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奇特。

欣赏图片, 指导学生读出这种雄伟的气势。男生齐读。

(2) 品味湖泊的瑰丽。

读到湖水清澈见底,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一汪湖泊就是一幅五彩的图画, 所以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花海”“五彩池”。

你发现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是啊, 作者把湖泊比作宝石, 把沟谷比作彩带, 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湖泊的———多, 写出了湖泊、沟谷的———美。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欣赏这一美景? (欣赏图片)

指名读, 指导读出画面。

(3) 品味瀑布的壮观。

(出示图片) 这三幅图可以用书上的哪些词语来形容?

(板书: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欣赏图片, 指导朗读。

同学们, 雪峰——雄伟, 湖泊——瑰丽, 瀑布——壮观,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得确实精彩。可是九寨沟处处皆美景, 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几个来写?对, 要选择有特色的景物。 (板书:抓住典型、突出特征)

如果让你们介绍我们家乡洪泽, 可以选取哪些景物来介绍呢?怎样介绍才能精彩呢?拿出笔来写一写。

交流, 点评。

四、教师“引导实践”, 学生“迁移创新”

篇4:《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林深叶茂 诗情画意 高低错落

蔚为壮观 憨态可掬 异兽珍禽

2. 选用以上词语说说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3. 同学们,我们这个旅游团队已经来到了神奇的九寨沟了。我们将领略到怎样的神奇景物呢?请自由朗读课文第3~4自然段,说说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

4. 根据屏幕出示的词语提示和自由读书的印象,交流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上节课已经了解了九寨沟的地理位置,初步感知了那里的自然风光。本节课伊始就借助词语和阅读有关段落,再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走进文本、融入情境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 细读课文,融入情境

1. 同学们,我们已经进入景区啦,让我们尽情欣赏这童话世界的神奇吧!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圈画出你印象深刻的美景。

2.( 屏幕显示文字)“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彩带般的沟谷中。”朗读,展开想象。

(1) 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哪些词语是描写雪峰、湖泊、湖水和瀑布的?理解这些词语。

(3) 引读: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4. (屏幕显示画面)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五花海”“五彩池”,瀑布高低错落,银花四溅。

(1) 我们已经深入景区啦,请欣赏这里的美景吧!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课文哪些地方是描写这些美景的?读一读,说说你感受最深的词句。

(3) 我们的运气真好,恰逢天气晴朗,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形成了神奇的“五花海”“五彩池”。高低错落的瀑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身处其中,真有“身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的感觉啊!

5. 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给我们展现这些景色的?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让学生先由文字而想象画面,后由画面回归文字,再由整体而感悟写法,学得灵活,学得扎实,学得有趣。

三、 边读边议,感悟体验

1. 我们已经进入九寨沟的纵深地带啦!(降低音量)请注意,这里是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默读第4自然段,你们能看到哪些珍稀动物?它们各有怎样的可爱?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你印象深刻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屏幕显示)体态粗壮的金丝猴、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行动敏捷的小熊猫。(课文描述的意境)。

3. 提示“出没”的读音,理解“窥视”“憨态可掬”“若无其事”“美滋滋”的意思,体会交流抓住动物的特点使用词语的好处。

4. 这里的珍稀动物真不少啊,它们真是既有趣又可爱啊!比一比,看谁的朗读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5. 你一定非常喜欢这些特点各异的珍稀动物,此时此刻,置身于九寨沟的纵深处,你有幸看到它(或它们),你会想些什么!想对它(或它们)说些什么?

6. 引读:继续向纵深行进……也许……也许……也许……

【设计意图】课堂上学生是学习者,要让他们读书、思考、感悟,让他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想象、议论、表达;在模拟的情境中,学生又是游客,要让他们观察、交流、抒发自己的感想。这就为他们语文素养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训练过程。

四、 再入情境,升华体验

1. 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可这里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画出6个四字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2.这一段有一个省略号,你是怎样理解的?第2自然段的“童话世界”与本段哪个词语的意思相近?

3.这一段文字在全篇课文中有什么作用?

4. 再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对段落的整体朗读,对词语和省略号的理解,对段落在全文作用的讨论等,使学生完成了从学习者到旅游者,再向学习者身份的角色回归。同时,也为分层次抓特点描写状物、前后呼应等写作方法作了渗透。这样的教学,既体现了中年段的教学要求,又为向高年段过渡作了很好的铺垫。

五、 课外作业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或者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熟悉的一种或几种动物。

篇5:九寨沟第一课时教案夏佳佳

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夏佳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田字格的本课10个生字,学写“沟、县、禽”理解。理解“珍禽异兽”。绿线内的只识不写。

3、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梗概。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预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尝试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4、能采用多种方法解释词语。情感目标:

1、初步感受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

2、初步领略课文中词藻的华美。教学过程:

一、九寨沟照片导入,激发读书的欲望。

1、出示教师自己游览九寨沟的照片。

(1)你猜到老师为什么喜欢了吗?看着这儿,你脑海蹦出了哪些词?(2)像仙境般的地方是哪儿?

2、出示课题

九寨沟 指导书写“沟”

3、质疑:

九寨沟在哪儿?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呢?读读这段话就明白了。

二、引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

2、指名读。

3、交流:

(1)读了知道九寨沟在哪儿了吗?(2)出示“潘”、“县”强调读音。

(3)“县”是地区划分单位。我们这儿是合肥“市”.指导书写“县”(4)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呢?多媒体出示地图,板书:名称由来

4、齐读

5、想不想随课文的语言文字进入九寨沟。

过渡: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了,随课文的语言文字进入九寨沟。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把书翻到第十课

2、认读部分词语:

图画

镶嵌

宛如

恰似

继续

咀嚼

四、指导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自读要求:大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2、用一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3、书上也有两处,你能快速找到吗? 多媒体出示:

已经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1)指名读第一句。(2)指名读第二句。四个四个字的词语成四个短句我们要读出他的节奏感,谁在来读,指名读。

(3)理解“异兽珍禽”,指导书写“禽”。(4)齐读第二句。(5)这两句话一句在文章的前面,一句在文章中的最后。在作文中叫做“首尾呼应”。

过渡:课文哪几下自然段具体写了九寨沟呢?

五、指导读重点段,学习生字,初感知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三自然段(1、)出示词语:

插入云霄

银光闪闪 清澈见底

五彩斑斓

高低错落

白练腾空 银花四溅

蔚为壮观 ① 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板书:自然风光。② 开火车读

③ 美吗?再指名读 ④ 女生读。

这些词语都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

(2)、你能选一句最有挑战性的一句话,我们来赛一赛吗。出示第三自然段:随机指导朗读(3)、你们还想选句展示一下自己嘛?(4)、齐读第三自然段。

2、指导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继续往纵深行进„„

⑴、认识四种珍稀动物的图。

⑵、赶紧到课文中瞧瞧它们吧。分工读第四自然段。⑶、出示词语:

体态粗壮

攀吊 窥视

善于奔跑

窜出来

憨态可掬

若无其事

行动敏捷

美滋滋 ①、读 ②、出示:

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小熊猫

连线把这些词送给谁呢?

⑷、赶紧到课文中瞧瞧它们吧。分工读第四自然段。⑸、分小组读。

⑹、了解大意,这一自然段介绍了九寨沟的。

六、总结全文,欣赏歌曲,读书延伸于课外。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 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

10、九寨沟

自然风光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篇6:《雷雨》第一课时优秀教学反思

我们的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感情丰富,色彩鲜明,变化无穷。语言在历史演绎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读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样也是重要方法和手段。《雷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地突出了读的目的性、层次性,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默读、自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和多次数的读书活动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切身感受雷雨前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通过师生合作对比读,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准确,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和体验。通过读、说、写相结合,丰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兴趣。

篇7:《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唐春燕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的歌曲是歌唱哪儿的呢?如果你有一对自由的翅膀,你将飞向哪个令人神往的地方?我们神往的人间仙境———九寨沟。九寨沟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你们想不想听?(美丽的传说给予九寨沟神秘的色彩)

今天,我们一起去畅游九寨沟那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

它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课件出示地图)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板书:童话世界

你能用“一……就……”说句话吗?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课文抓住了这童话世界的哪些景物向我们介绍的?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那我们就先来游览自然风光。

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2.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多、高)看图理解“一座座”(雪峰很多,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直插云霄”(高耸入云)。“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这里的雪峰海拔3000米以上,峰顶上积雪终年不化。皑皑白雪在阳光下银光闪烁。这么雄伟壮丽的景象,你能读好它吗?

△湖泊:(多、清、美)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这里的湖泊据说有108个呢!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体会湖水的清和美。这里还用了一个比喻句,是哪一句?他把什么比做什么?作者用如此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那清澈的、色彩斑斓的湖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吧!

事实上,九寨沟的湖水之所以色彩斑斓,可不仅仅因为湖底的石块。

△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湖水清澈见底。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五彩缤纷”是指颜色很多很美。在这幅图画中会有哪些颜色呢?(蓝天的蓝色、白云的白色、雪峰的银白色、森林的五颜六色、湖底色彩斑斓的石块、水草的颜色、鱼儿的颜色、飞鸟的颜色……湖水里竟有这么多的颜色,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你们看,这就是美丽的“五花海”“五彩池”,感觉怎样?带着你的感受我们来读一读。

△森林:(多、广)相继理解“遍布”。原始森林留给你的感觉又是什么呢?从哪个词体会到?你们见过这样的森林吗?喜欢吗?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瀑布:(气势磅礴、多姿多彩)九寨沟还拥有17个瀑布群,每一道瀑布都是高低错落,远看就像一条条白色的绸带飘然坠落,近看水流飞泻,水雾升腾,气势磅礴。你知道这些瀑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吗?看着如此雄伟壮观的景象,你联想到什么?(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学到这里,九寨沟的美景一定深深地刻在大家的脑海中,就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童话般的世界留在记忆里吧。(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然风光是这样的迷人,别忘了一些珍稀动物正等着我们去交朋友呢!快快读一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看看课文介绍了哪些异兽珍禽,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着重号把它们标记出来。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它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划出来。再想想,怎么读才能把这种动物的特点表现出来。

3、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四种动物外,九寨沟还有哪些珍奇动物呢?(课件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

4、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可爱的动物,所以作者说——(齐读)课件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板书:人间仙境)

这段话和课文中哪一句相呼应?(课件出示)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如果作者写完自然风光和异兽珍禽以后,不再写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觉得好不好?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结全文,首尾呼应)

五、延伸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真实的、活生生的美丽,神奇的童话世界吗?你们想亲自去看吗?你们想赞美它吗?我也特别想赞美她,我写了一首小诗,但需要你们的帮助。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这里有()的雪峰,这里有()的湖泊,这里有()的森林,这里有()的瀑布。

这是一个()的童话世界:

金丝猴(),羚 羊(),大熊猫(),小熊猫()

假如来到这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要()。

六、小结

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

我们感谢大自然,愿美丽神奇的九寨沟永驻人间!

我国著名歌手央金兰泽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让我们再次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篇8:《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味语言, 认识草原特点, 感受草原的境界, 受到美的熏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感知草原“境界”

1.师:你们去过草原吗?我没有去过那儿, 但对那儿充满了向往, 最初就是缘于老舍先生写的散文———《草原》。我们今天来学习这篇文章, 相信你们读了, 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2.学生自读课文。

3.请学生谈读后感受, 根据学生的发言, 相机板书关键词, 自然理出课文结构。

4.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标出陈巴尔虎旗的位置, 师生共同介绍陈巴尔虎旗及陈巴尔虎草原。

二、连词缀句, 走近草原“境界”

1.出示生字词, 指导读。

2.提问。

(1) 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不能多写一点:吟、貌;不能少写一点:襟、涩。)

(2) 哪个词不理解?圈出这个词在课文中的位置。再读读这个句子, 看看是不是懂了。

3.重点词交流。

(1) 渲染:指名读含有该词的句子。先讲文下的注释, 再看图, 着重讲“渲染”效果。 (颜色漫漫渗透开来, 越来越淡, 没有生硬的边界线, 柔美。)

(2) 迂回:让学生联系句子理解“迂回”的意思。课件出示莫日格勒河图片。介绍:流经陈巴尔虎旗的莫日格勒河据说有900多道弯, 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水”。

(3) 襟飘带舞: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 弄清“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带”指的是腰带、头巾。猜一猜, 腰带展开来多宽?多长?介绍: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 宽一米左右, 长可达五米。在重大的日子, 蒙古族男女都穿民族盛装, 配以彩色丝绸腰带。群马疾驰, 所以说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 比喻句:课件出示含有以上三个词语的句子, 指名读。

师: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阅读老舍的文章, 不经意间就会碰到一个比喻句。生动的比喻, 令人对陈巴尔虎草原浮想联翩。

三、研读文本, 品味草原“境界”

(一) 学习第1节:“天”

1.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

(1) 指名读课文第1句话。

(2) 提问:把“这次”放在前面, 还有个逗号, 强调什么呢?

(强调:终于看到了, 满含期盼已久的喜悦, 如愿以偿的欣喜。)

(3) 师:1961年夏天, 老舍等二十多人, 到内蒙古参观访问。那一年, 老舍62岁。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 一个看似普通的逗号, 却饱含着作者的情。这样的句子, 是要慢慢品的。

(4) 指导朗读这句话, 既可以高歌, 也可以低吟。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 指名读。

(2) 对比: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可爱, 空气清新, 天空明朗, 使我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 读读这两个句子, 看看文字上有什么区别?

(2) 文字的差别带来了意思上的什么差别?

(3) 文字的差别还带来了感情的差别!老舍此时心中满满的愉快, 渗透在字里行间, 要喷发出来。谁再读一读?

3.小结。散文, 贵在有情。

(二) 学习第1节:“天底下”

1.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

(1) 借助《北朝民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帮助学生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

(2) 提问:文中还有什么地方, 再次写到了草原的辽阔? (强调:全是……也还是……)

2.体会草原“并不茫茫” (学生介绍) 。

(1) 提问:什么叫“茫茫”?谁去过草原, 你能描述一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的景象吗? (三个层次:清晰, 一眼看到远方;不单调, 有不同的颜色, 有草地小丘河流的景, 有马牛羊的趣;有草原人民的情。)

(2) 小结。这就是草原!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3.体会草原“并不茫茫” (读议结合) 。

(1) 体会“绣”。羊与草地和谐, 融为一体。一个“绣”字又让这幅图变得精美。

(2) 体会“流”。草原与蓝天相接, 一直伸向云天深处。远远望去, 会给人流动的感觉。草原有种内在的力量, 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在涌动。

(3) 小结。老舍被公认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说过, 我们写作须找到那最恰当最自然的字, “绣”“流”就是这样的字。

如果说“绣”让老舍笔下的图画精美, 那么“流”则让画面动起来了, 突显出草原的生机与活力。草原赋予天空大地明丽的色彩, 赋予小丘河流柔美的线条, 赋予了马牛羊生命的活力。这就是草原!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四、朗读背诵, 回味草原“境界”

1.听一段马头琴演奏的旋律, 进一步理解草原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音乐表达了对草原的情感。

2.播放音乐, 先请学生先静静地听, 后请学生和着音乐朗读第1节。

3.欣赏摄影作品, 通过照片感受草原的美。

4.再请学生和着音乐轻轻地读或者背第1节。

篇9:《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关键词:语文教学;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1-1

一、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来到了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九寨沟,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九寨沟图片)

一进入景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出示“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回答)

“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教师随机板书:童话世界。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一起去欣赏这一神奇的童话世界。

(二)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你找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教师随机板书:雪峰、森林、瀑布、湖泊。

教师总结:这些都属于什么?板书:自然风光。

2.作者究竟是怎样具体描绘这些风光的呢?指名说,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借助图片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说一说雪峰有什么特点。

出示:()的雪峰总结(高)

指导学生朗读。

观赏完了雪峰,我们来到了九寨的沟谷中。

出示:“大大小小的湖泊……五彩斑斓。”

师:看图解释“五彩斑斓”你感受到什么?(美)“大大小小”“颗颗”说明了什么?(多)你还能找出湖泊的什么特点?出示()的湖泊(清)

师:你能读出它的美吗?指导朗读。

出示:“每当天气……‘五彩池’。”看图解释“五彩缤纷”。

师:为什么这儿有这么多颜色呢,会形成“五花海五彩池的独特景观呢”?[因为蓝天、白云、绿树、雪峰都倒映在湖水中]。(出示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美)学生评读。

九寨沟的森林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句子“从河谷至……森林”

指名说,教师总结:“多”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遍布)指导朗读 集体读。

师:由于河谷的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形成了一道瀑布。

出示:“由于……蔚为壮观。”指名读,学生欣赏图片。解释:白练腾空。

师:如果你此时此刻就站在瀑布脚下,你会想到用哪些诗句来赞美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总结:九寨沟的瀑布真是壮观啊!出示(壮观)的瀑布谁来读一读?

师:九寨沟除了拥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之外,更有着稀世的野生动物,下面我们就跟随导游向森林深处走去,看能不能找到你感兴趣的动物。

(三)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自读第四自然段,你最喜欢那种动物,好好读读,说说它为什么惹你喜爱?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二、教学反思

1.平等对话——从师生关系中“寻美”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师生间的民主与和谐。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力和求知欲是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激起和维系的。所以,教师必须开放师生关系,创设一个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构建师生之间多边的、立体的互动结构,留给学生“交往”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做,才能闪现出探究智慧的火花,激起无穷的兴趣。

2.合作探究——从学习方式中“寻美”

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水平、能力、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组合搭配,组成4~6人为一学习单位的合作小组。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提出具有一定合作价值的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与交流,并推荐学习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组织活动。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及反馈能够在多层次、多方位上展开,小组成员互相沟通,真正互动起来,从而达到互相激励,促进自主学习,高效实现目标的目的。

3.激励探索——从评价手段中“寻美”

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学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样化的探究。

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这才能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不断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去充分体验“再创造”的快乐。

4.开拓创新——从教学资源中“寻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保持下去,终生不弃,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赋予文学、人生、天文、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教育资源,重组教学信息,找准切入点,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

篇10:荷叶圆圆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叶、美”2个字,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积累运用语言,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

教具准备:

课件、贴画

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件,渲染情感后揭题

1、课件出示一个圆圈,用“圆圆的”练习说话

2、课件出示美丽的池塘,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3、揭题。

二、生字教学

1、教写“叶”“美”

(1)出示句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美丽极了!

(2)学生交流书写“叶”“美”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后学生仿写

(4)订正评讲

2、教学认读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2)小组汇报:注意哪些字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巩固认读生字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

1、看课件边听边想荷叶的小伙伴是谁?

2、生汇报,师贴画

3、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画一画“小伙伴各说了什么”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选择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2、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教学。

五、拓展练习,积累运用语言

1、小结课文写作特点

2、学生用“说:“荷叶是我的。”句式练习说话

六、配乐朗读,回味欣赏。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学文

《荷叶圆圆》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童真、童趣,为了引导低年级学生入情入境学习课文,本课试图采用想象画面,体验情感,借助课文插图、课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情感,以期达到情动辞发。

二、关注语言积累及运用

本文段落结构相似,利用这个特点,挖掘语言训练点,从揭题入手到阅读,把语言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利用句式训练,从字词到句式,由浅入深,关注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篇11:《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2、认识绿线格和田字格中的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中的5个左右结构的字。

3、初步感受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的幻灯片,14个生字的卡片,音乐伴奏带。

一、设疑导入

1、逐一出示课文题目上的两幅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谁?他们正在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蚂蚁蝈蝈

2、调动学生已有经验。你们见过蚂蚁和蝈蝈吗?谁愿意谈一谈?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蚂蚁和蝈蝈的名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发现了,告诉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昆虫

3、设疑。教师指着两幅图画问:蚂蚁和蝈蝈都是非常好玩的昆虫,为什么会这样呢?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像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开课即让学生观察图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同时也顺应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让学生一接触课文就产生疑问,产生急于读书的愿望。②理解就是使新事物和已有经验建立联系。阅读也是这样。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蚂蚁和蝈蝈,不但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渗透要抓住事物的突出特点来写的思想。③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应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让学生观察蚂蚁和蝈蝈名字的共同特点,知道他们都是昆虫,所以都有一个虫字旁,即学习了“昆虫”这个名词,又渗透了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不认识的字划下来,读读拼音;②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两遍。

2、同桌交流划住的生字,看是否把字音读准了。

3、同桌互读课文,看是否有读错的字音。读错的当即指出,读对了再往下读。

4、强化认读生字。可采用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或多媒体出示生字的方法指名认读15个生字,不认识的字要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出所在的句子,反复读,并让学生交流记住该字的方法。

5、全班交流:课文讲的是什么?

【①一年级学生进入第二学期,已有了一定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教师应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学生在自学生字的过程中,识字能力才会提高。让学生划住生字,交流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是教给他们学习生字的方法,形成习惯,受益无穷。②读完课文想一想讲的是什么,这种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从一年级就要培养。所以让学生谈主要内容,要求不可太高。】

三、再读课文

指名逐段读课文。要注意四点:①纠正读错的字音;②指导读破的句子;③指导学生读文章要看标点符号;④读完每段后要想一想这一段讲的是什么。

各段应注意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段:①粮食的“食”读轻声;②“有的……有的……”句子中间有逗号读时应有停顿。

第三段:①“起来”都读轻声;②第二句较长,要指导学生体会在哪儿停顿好。

【①指名读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的耳朵一定要灵,指导后要伴有足够时间的练习;②段意的概括要求不可太高,答案强求一致。】

四、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①出示米字旁让学生认,并出示“米”字让学生观察和米字旁的不同。教师范写米字旁。②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五个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③教师指名交流“汗”的两横、“呼”的一竖的笔画变化,必要时可做范写。

篇12:《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覃塘镇水泥厂小学 姚莉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31、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会读 “轰隆隆、塌下、燃烧、熊熊大火、挣扎、熄灭、冶炼、彩霞”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理解、想象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展开丰富想象,体会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设计:

第 一 课 时

一、激趣导入。

1.看图叫名字,体会神话故事之神奇。2.读题写名字,自由提问题。3.听课文朗读,说课文大意。

二、小组合作初读课文,检查生词学习情况 1.出示要求,小组合作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同学们,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老师编了一首顺口溜,看谁能读准确?这些多音字、形近字看谁还会读?

3.现在这些生字词都跑到课文里去了,你还认得吗?请同学们找出带有生字词的段落读一读。

三、读故事,想画面。

1.课件出示下面句段,分层次指导学生读好句段:

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A.找“可怕”,突出重点读一读。B.带诗意,配上音乐读一读。C.想画面,加上体验读一读。

2.我们再来看看灾难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快速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3.可是如今呢?大地上再没有?人们再也不能过着?只能?只能? 4.看到这些,女娲的心情会怎么样?引导读第二段:女娲难过极了„„ 5.女娲为了救人们,先做了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6.过渡:是呀,正因为“天塌地裂”,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人们,女娲先做了两件事:求雨灭火;造船救人。这样,人们是否真正脱离了危险?从哪里看出?(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所以,女娲为了彻底拯救人们,决定怎么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那她是怎么补天的呢?

四、按顺序,说一说。

五、小巩固,练一练 完整的板书设计:

女娲补天

起因

经过

结果

天塌地裂

求雨灭火

金光四射

水深火热

造船救人

五彩云霞

找五彩石

篇13:《中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 指出某一地区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或几种自然资源, 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 选择了世界上冲突、战争最频繁的热点地区──中东。中东历来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 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引发冲突与战争;中东地区还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和独特复杂的人文历史背景, 而备受世界的关注。

●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对新事物、新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长期的热点地区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在本节之前, 已经学习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地理, 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具有基本的读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像中东这样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且跨多学科、问题由来已久的复杂地区的分析和概括,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在图中找出中东地区的位置、范围、所涵盖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能够说出所濒临的海、海峡以及重要运河名称等;读图说出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区别;理解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运用地图、统计数字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地区、主要石油输出国、石油运输路线, 理解中东石油资源对当地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信息技术, 借助相关资料及教材知识, 分析中东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世界的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培养关心世界大事, 关注世界和平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东的地理位置;中东的石油资源分布及运输路线。

难点:中东石油资源分布及运输路线。

●教学方法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分组讨论。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时政新闻图片及视频:教师展示本·拉登照片, 播放最近他被美军击毙的新闻视频。

问题引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世界恐怖大亨出生在哪吗?你对这个地区了解多少?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时政热点问题导入, 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欲望, 同时培养学生关注世界时政及热点问题。

技术运用:苹果Keynote多媒体展示。

2. 填图导学

活动过程:学生上Wiki下载并使用导学案, 通过读图、填图落实中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濒临的海、重要的海峡和运河, 理解中东地区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位置。

学生活动1:在图1中填写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里海、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阿拉伯海、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描绘北回归线。

问题引领:对照刚填写的地图, 中东地跨哪几个洲?与哪些海相邻接?大洲的分界线有哪些?中东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教学评价:学会认识一个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基本方法是能够说出一个区域内的主要地形区的名称, 濒临的重要海、海峡及重要的运河名称, 重要的纬线 (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是否穿过此区域。以此为基础归纳出区域的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

技术运用:苹果Pages中填图和画线。

设计意图:变“记”为“做”。这些事实性的知识在传统教学中多为死记硬背, 学生毫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支持, 在“做中学”, 因此能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学生活动2:在图2的政区图中用Photoshop软件画图:用红色的粗线画出中东地区的范围, 填写主要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埃及、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并标注其首都。

问题引领: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教学评价:认识区域范围内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区别。

技术运用:Photoshop软件的画图、文本功能。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画图明确中东与西亚范围的区别。

3. 小组研讨

活动过程:读课本图8.5、8.4和8.6分别填写下列问题及表格内容。

(1) 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____、生产和输出石油___的地区。

(2) 读中东的石油产区图, 中东的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

主要的石油输出国有______。

(3) 所产石油绝大部分通过海洋运往____、____、____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教学评价:理解中东石油在世界的重要地位、中东石油的分布、运输路线及到达的地区和国家。

设计意图:将问题设计更加具体化, 通过图与表, 将石油的运输路线落实在地图上。

4. 小组展示, 教师总结

活动过程:随机选取一组 (全班共36人) 向全班学生展示导学案的学习成果;确定另一组为评价组, 对展示内容适时评价, 其他小组成员补充;教师适时纠正错误并作最后的点评, 对本节课作一个总结。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 从被动学习 (听讲-阅读-视听-演示) 到主动学习 (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 , 效率是不断提高的。小组展示给其他同学的方式属于主动学习效率最高的一种 (教授给他人) 。

5. 录屏作业, 人人展示

活动过程:从Wiki上下载中东录屏展示资料 (PDF格式) , 将展示资料和个人的视频图像调整到合适位置。打开录屏软件ScreenFlow, 勾选录制声音和视频, 一气呵成录制完毕, 作为作业上传到Wiki。

技术运用:ScreenFlow屏幕录制软件及Wiki平台的使用。

设计意图:能上台展示的小组人数是有限的, 录屏展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促使人人参与展示。用于录屏展示的资料是在导学案基础上专门设计的, 以空白地图为主, 学生要顺利完成的前提是事前认真学习相关知识, 精心准备, 这样在“玩”中达到了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还培养了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其他多种能力。此外, 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背景下, 电子作业相对于传统纸质作业来说, 抄写作业变得更加简单高效, 只要复制粘贴一下即可。录屏展示中有本人的视频图像, 能确保是本人完成作业 (如图3) 。上传到Wiki的录屏作业,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 (有WIFI或手机网络) 通过苹果笔记本、iPad或iPhone批阅学生作业并记录成绩。

“iPad电子板书设计”使用了App Store里的免费软件iBoard, 其互动功能远远超越传统黑板 (如图4) 。

●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大多是事实性的知识, 不像高中地理理论性和原理性强, 在传统课堂中, 大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 地理学习主要是死记硬背, 实践证明效果很差, 学生也不喜欢。

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中, 学生人手一机, 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的学习, 在导学案的引领下, 每位学生都能动起来, 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安排学习, 教师不断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 因材施教, 照顾到了学生的差异性。

导学案方式在地理课堂应用时注意以下几点。

(1) 导学案的“导”很重要, 这是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的部分。教师的“导”很大程度上融入到了导学案的设计之中。教师要重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全新设计导学案, 不能一味地按书本的资源与顺序安排教学, 引导要清晰, 一环紧扣一环, 环环深入, 引导学生到达高阶思维。

(2) 要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利用各种地图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3) 展示分享环节最好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可以在全班挑一位导学案完成较好的学生或小组重点展示, 解决疑难问题。其他学生可以纠正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就展示提出一些问题。经过师生共同研讨形成导学案答案并立即上传, 让学生及时更正导学案。

(4) 导学案设计完成之后, 一定要换位思考。以学生的角度和心态从头到尾重新审视导学案, 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有时导学案在学生手里就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 如图片是否合适、字体是否变化、版面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等。

篇14:《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从天而降、犹如”等词义。会用“犹如”说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通过课外资料的收集,更多地了解北京,从而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相关课件,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有关北京或当地的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幻灯片出现二年级上册中《北京》一课的有关图片。

2、同学们,刚才欣赏的都是北京白天的风光图,多么庄严雄伟。可是,到了夜晚,北京就更美了,有一位叫李莉娟的女作家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来描写北京的夜色(幻灯片出示题目)。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北京夜色。

二、读通课文,会认生字

1、尝试着自己读课文,第一遍读文要求:用笔把生字从文中圈出来,借助下面的小鱼来认读。(要求教师注意在巡视过程中随机表扬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有的同学不仅把生字圈出来了,还把难读的生字多读了几遍,这种学习方式真棒。)

2、集体交流:请你说说,有哪些生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提醒大家?(要求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生字卡片,并正音。)

3、读准了生字词,相信能把课文读得更好。谁愿意分小节来读读课文?(请6位同学。)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点评。

4、进行朗读评价的集体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从优点、缺点、努力方向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指导第四小节中长句的朗读)

三、整体感知,图片

1、通过刚才读文,请说说现在你对北京的新感受。(鼓励学生大胆说,可以用课本里的话,也可以用自己的话,但是要求表达完整、通顺。)(目的,让学生的感悟作交流)

2、同学们已经感受到“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现在请你小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哪儿亮起来了”。

3、句式练习(幻灯片出现句式):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就亮起来了。

〔先自已说。然后指名说。再借用幻灯以电影放映的形式出现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等地的夜景照片,让学生就坐在座位上大声激动地喊出自己的发现:瞧,北京的()亮起来了!〕

4、此时此刻,北京到处流光溢彩,火树银花,到处是闪烁的灯,到处是流动的光。课文哪句句子描写了这样的情景?(学生讨论,幻灯片随机出现: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5、通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一起走进美丽的北京夜色。

四、精读第二小节,细细品味

1、过渡语:

呀,我们已经走进了夜晚的北京城。先去哪儿看一看呢?老师有个建议,党的十六大正在长安街上的人民大会堂召开,那儿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们就先去长安街看看吧!

2、幻灯片出示“北京市区行政图”,教师配以解说:

长安街原称“十里长街”,现在改造后称“百里长街”,瞧,它地处北京市区的中心,是首都北京的心脏。

3、找到课文中介绍长安街的小节(第二节),自己一句一句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长安街亮来了?

4、集体交流:

(注意点:学生先找到哪句,幻灯片就先出现哪句句子,讨论该句中的相关词语,并练习有感情地诵读)

第一句:

⑴什么叫“华灯高照”?小区里一根高高的电线杆,上面高高地挂着一盏灯叫“华灯高照”吗?从而理解“华灯高照”就是雕饰华美或华光灿烂的灯高高地照射下来。

⑵句子中指什么像“银河”?为什么像“银河”?(幻灯片出示相关情景的图片,从而理解长安街在夜色中灯光闪烁的情景与“银河”星光灿烂的情景是多么相似)这是一句比喻句,把”长安街”比作“银河”,让我们觉得长安街真亮呀。

⑶指读,齐读。

第二句:

⑴说说你亲眼看到过哪些建筑物也可以用“金碧辉煌,光彩夺目”来形容?

⑵一边在脑海中想象,一边读。

第三句:

⑴(理解“彩灯勾画”)平时你用什么工具画画?(用笔在白纸上画)课文中以黑色的夜幕为背景,用彩灯作画笔,多么神奇呀。(PT)

⑵从彩灯勾画的雄伟轮廓中,你能认出这一幢幢轮廓是什么建筑物吗?(幻灯出示相关图片)

五、角色体验,积累词句

1、老师做导读员,和同学们一起读。

2、请你当小导游,把第二节当导游词,带我们去长安街看看夜景(配乐导游)。

3、练习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4、(幻灯出现相关画面)让我们给自己喜欢的画面配音。(即背诵自己喜欢句子)

5、今天这节课我们积累了描写“亮”的词语(幻灯片出示下列词语):

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华灯高照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彩灯勾画

6、请你选择描写“亮”的词语练习说说家乡的夜景。先四人小组交流,再集体交流。

六、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幻灯片出示“烁、辉、煌、雄、伟”五个生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左右结构,而且都是左窄右宽。)

2、在书写时,你有什么地方要特别提醒大家的吗?教师随机范写。(老师可以“学习伙伴的身份提醒“火”、“光”字作偏旁时的注意点等)

3、学生练习写生字。(教师提醒注意“三个一”,每个字必须写一遍,难写的字要求多写几遍)

4、同桌交流,给写的好的字打上星号。

七、课外拓展,走出课堂

(幻灯片出示课外作业)

1、请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九寨沟》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九寨沟第二课时详案05-06

2022游玩九寨沟优秀作文04-23

九寨沟教学设计07-07

九寨沟教学设计范文06-12

九寨沟的教学设计07-07

九寨沟教学设计 定04-17

《迷人的九寨沟》的教学设计05-06

九寨沟县到九寨沟05-15

去九寨沟旅游04-08

九寨沟日记范文05-20

上一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优秀说课稿下一篇:参学习先进找差距 借鉴经验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