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食瓢饮 文人滋味

2024-04-12

箪食瓢饮 文人滋味(精选3篇)

篇1:箪食瓢饮 文人滋味

巴陵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9月版

古往今来,善于在民间寻觅美食、品味美食、成就美食的文人雅士甚众,且不说北宋有苏轼、明末有张岱、清时有袁枚,单就当代而言,也有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汪曾祺等热衷于将味觉与文字巧妙调和,把一道道滋味醇厚的各色美食端到读者面前的文学大师。文人笔下的美食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酸甜苦辣咸,更透出一股难以言表的文人味儿,近读巴陵新作《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个中滋味尤甚。

这本囊括了六十余种民间各色美食的随笔集,既延续了巴陵《尝遍大中国》《食全酒美》《妈妈的味道》等美食著作一贯的.写作风格,又对民间传统美食进行了深度挖掘。比如单豆腐一项,便有臭豆腐、冻豆腐、米豆腐、烧豆腐、煨豆腐、霉豆腐、油豆腐数项,甚至还由此勾起了少时记忆,以一篇动情的“豆腐年代”释怀。

通览全书,内中美食以肉味居多,如梅山砧板肉、沅陵晒兰肉、平江炸肉、冬笋腊牛肉,对江永田螺鸡、钱粮湖土鸭、益阳黄焖鸡等都有细致描述,就连书中“冒菜”亦非素菜,而是杂合有各类肉食的“麻辣烫”。更可贵的是巴陵没有止步于“饮”和“食”的感观上,而是把更多的笔墨倾斜到“品”与“味”。“品”能疏通探寻美食的曲折路程,“品”能发掘出美食背后的传奇故事;而“味”不仅仅是美食自身的味道,更是作者深入原产地,“粗布裹野菜,沥净多余水分”后所散发出的恬淡的文人滋味。

作为古梅山嫡系后裔的巴陵,对梅山饮食中茹毛饮血般的粗犷和精工细作时的考究情有独钟。他走遍湖广,行进云贵川,到处追寻梅山饮食古老而又纯粹的影子。在“行走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美食”的箪食瓢饮之旅中,他愈发觉得美食源于民间、藏于民间,愈发感受到传统饮食制作手艺的难能可贵。

(刘学正)

 

篇2:箪食瓢饮 文人滋味

1、毛主席箪食瓢饮,为新中国呕心沥血。

2、朱自清先生宁肯过箪食瓢饮的生活,也不吃“嗟来之食”,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3、青山绿水,滋吾幽乐之心;箪食瓢饮,亦养吾浩然之气。

4、他过于节俭,长久以来的箪食瓢饮终于造成了营养不良。

5、箪食瓢饮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雍也》。

6、很多人追求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忽略了箪食瓢饮自也有一份甘甜。

7、在这个精彩的全新时代,我们固然不能像陶渊明一样箪食瓢饮,但我们可以找到独处的妙味和群聚的狂欢。

8、物质欲望是无穷的;为了保持清廉;必要时过一过箪食瓢饮的.生活很有好处。

9、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少有人过着箪食瓢饮的日子了。

10、我的生活很简单,箪食瓢饮就够了。

11、有了坚定的志向,才能潇洒地满足于“箪食瓢饮”的艰苦环境。

12、为人民着想的的人,箪食瓢饮,一门心思都在关心人民。

13、解放军过着箪食瓢饮,为新中国奋斗着。

14、有些独居老人每天过的只是箪食瓢饮的生活就满足了,从来不愿接受别人的济助。

15、他向来安贫乐道,虽然过着箪食瓢饮的生活,仍然很悠哉。

16、苏武长期箪食瓢饮,壮志未改。

17、纵然是箪食瓢饮的生活,也未曾埋没他一心向上的志气。

18、他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过着箪食瓢饮的生活。

19、颜回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成就他的,是求道德的欲望。

20、箪食瓢饮,身居陋巷,却不改其乐。

21、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

22、我过惯了箪食瓢饮,享受不来那天上掉下来的荣华富贵。

23、箪食瓢饮是种境界,是当今浮躁社会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篇3:箪食瓢饮 孤独前行

其实以孤独为乐,以精神的丰富为乐,古今中外,这条寂寞路上的行者从来不乏其人。

卡夫卡就这样向我们走来。

卡夫卡的世界是一条死胡同里面最简陋的书房。可卡夫卡能在那里只带一碗盒饭,工作便到深夜。当时的卡夫卡只是一个卑微的保险公司的小职员,他的作品也无人欣赏,无人理解。但卡夫卡直言:“任何与文学无关的东西都让我感到厌恶。”他对写作是热爱的,这种热爱使他对真正的孤独毫不畏惧。别人也许会觉得他是孤独的,甚至清贫得可怜,但他却乐在其间,他以热爱抵御孤独,以箪食瓢饮潇洒行走于人世间。

孤独是孤独者的情人。钟情于孤独的伍尔芙出自书香门第,童年时在父亲的书房进进出出,书成为她的玩具,成为她日夜相处的洋娃娃。成年后甘于和孤独为伍,用那女性特有的娓娓道来的轻盈,掺杂着智者的幽默,热爱和捍卫着文字。世人皆叹伍尔芙敏锐、深邃、空灵,殊不知没有深厚的积淀,没有享受孤独的襟怀,何来如此奇女子。

物质享受会禁锢人前行的脚步,而精神追求则会使人走得更远。正所谓“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做学问的人不应过度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应追求精神层面的完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成名前穷困潦倒,他仅箪食瓢饮,用更多的时间去创作,因而取得了杰出成就;而成名后的杰克·伦敦过度追求物质享受,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再也没创作出像从前一样的佳作,恰恰相反,他却因精神空虚——无所追求的孤独而最终自杀。

成也孤独,毁也孤独。这点人生哲学大师叔本华看得格外透彻,他在《人生的智慧》中写道:“大多数人的头脑里面,都是些肤浅的思想和渺小的念头,我们了解到这,就会逐渐对他人的评论淡然处之,也能勇敢地在孤独中前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也正因如此,人都会感受到程度不同的孤独,不被理解的孤独,没有同伴的孤独,无处倾诉的孤独,独自一人上路的狐独……

孤独无处不在,世人都以孤独与贫穷为悲,但以热爱抵御孤独的人从不孤独,功成名就后抛弃孤独的人最终必将陷入更大的孤独。

这就是人生的最大智慧。两千多年前使孔圣人赞不绝口的颜回令人钦佩,但面对物欲横流、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时代,只有让感官平静下来,让世界安静下来,学会与自己相处,与心灵相处,才能跻身知识与智慧的孤独者行列中……

【点评】 少年说孤独,总给人“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但这篇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却透射出沧桑、真挚和老道。在蚀入骨髓的“孤独”意象引领下,作者以穿越古今的犀利,以纵览中外的胸襟,剥开孤独外衣,作一次灵魂深处的孤独拥吻,确乎让人不得不击节赞叹。

(武汉二中 刘中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箪食瓢饮 文人滋味】相关文章:

文人与文人画范文06-02

文人画中的所蕴含的文人精神09-10

古代文人范文05-16

唐代文人范文05-17

文人情致范文05-17

无耻文人范文05-17

文人素质范文05-17

汉代文人诗04-17

东汉文人诗04-18

文化文人典故05-12

上一篇:对单位整体工作的看法下一篇:爱车护路宣传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