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

2024-05-20

《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精选2篇)

篇1:《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

简便计算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相对比较难得一部分知识。简便运算定理会一直联系到五年级的小数简便计算和六年级的分数简便计算。所以我们决定分块复习,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掌握。简便计算定律包括加法的运算定律、乘法的运算定律、减法的运算定法律、除法的运算定律。今天先巩固复习连减的简便运算和连除的简便运算。这两个运算定律相对比较好区别,先突破这两个运算定律。

为了更好的`运用运算定律,先复习连减算式和连除算式简便运算的字母表达式和文字表述,以此为依据,变化形式,达到简便的目的。

好的方面:

1.题型设置由简单到复杂,及:先直接可以套用公式,然后需要变换形式后才能套用公式。

2.连减算式的简便方法和连除算式的简便方法,有相似点,教学中通过对比和联系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3.设置了一些运算定律的逆运算形式,拓展思维的同时,也给好学生一个拔高的机会。

4.对于学生的易错点:如:符号等,做到了细致的强调。

不足之处:

1.学情把握不到位,如:六班学生我教的时间不太长,部分学生还不太适应我的教学方法,所以,我应该给学生适应的时间,放慢一点速度。

2.课堂上为了完成任务,“大合唱”的次数太多,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展示的机会,同时另一部学生“洪水摸鱼”,整个教学虽然有过程,但没有落实到实处,今后要改正这个不足。

3.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好,平时习惯上说方言,以后要努力说好普通话。

篇2:《乘法和连除的简便算法》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29页的例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乘这两个数的积的算理。理解一个数乘一个数转化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的算理,及利用乘法分配律转化为一个数分别乘两个数再想加的算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连乘和连除的简便算法。难点:选择合理的简便算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我来试一试:

6×4×25=

7×8×125=

4×7×25=

25×4×9=

56×125=

25×24=

2、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入新课。

二、探究学习新课:

1、出示例(8):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个。)

(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怎样列式?)方法一:12×25

方法二:12×25

=(3×4)×25

=(10+2)×25

=3×(4×25)

=10×25+2×25 =3×100

=250+50

=300(个)

=300(个)

(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

=66÷2

=330÷10

=33(元)

=33(元)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算式的左右两边各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两种解法,初步发现:330÷5÷2=330÷(5×2)。)

3、小组讨论,归纳概括规律。(课件出示文字,师据生回答板书字母公式。)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反之,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这个规律我们可以用带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吗?

能,a÷b÷c=a÷(b×c)

三、巩固练习。

35×5×20

25×(4+8)350÷25

480÷32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五、作业布置

第30页练习八,第1,2题。

教学反思:

除法运算性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和减法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是教学的重点,而学习这个运算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简便灵活地进行计算,因此我有意识地强化了“根据算式特点灵活运用除法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在设计时作了这样的处理: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半放半扶”的教学思想,和有意识地合理处理教材,联系学生的知识实际和生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

2、注意了解答应用题的学法指导。如学习例8时,通过引导学生:(1)由问题找条件;(2)由条件提问题等方式引导他们学会审题,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选择方法列式解答。与此同时,还注意了引导学生按照不同思路寻求应用题的不同解法和计算题的不同简便算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不管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是否到位和准确,也不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要上好一节课还在于课堂节奏的有效把握。本课现场教学是有遗憾的。

1、由于客观原因,第一节推迟15分钟才上课,所以整节课都在赶时间,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过少,有点流于形式的感觉;

上一篇:做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下一篇:市三问三解活动情况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