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07

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精选10篇)

篇1: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在教学课堂中要恰当地运用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宽松、安全、愉悦的探究氛围,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给学生学习以友爱、快乐、成功的享受.【关键词】 课堂;数学;教学;兴趣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就是以案定教、以教定教的方法不顾学生的基础,不考虑学生的兴趣,也不考虑学生能不能接受,从上课到下课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不但影响了上课的质量,而且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发展.现在推行的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力基础、兴趣和当前年龄段的认知水准等,而恰当的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内容方法作出适当的改变,体现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名学生达到最优的发展.一、以学定教对老师要求

老师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角色,是组织引导者,在以学定教的应用过程中对老师的要求:

(一)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树立学生为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主体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成为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把创造新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老师以这个观点作为引导,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性,针对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不同层次,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学习主要是听课、练习、作答和抄笔记,学习活动整齐划一,呈现集体化的特点,而现在新的课程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不同的需求,调动其探索欲和求知欲,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三)构建多边互动的教学机制

引导学生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对话沟通,不要老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和单向提问,不要肤浅的停留在口头上的互动,要以学生置身其中的信息互动和思维互动.(四)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一种手段,目的就是帮助小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教材,诱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再以情动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始终要遵循一点的是,提出的问题不在于数量多少,在于质量,在于是否能调动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思维开发.二、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生个性鲜明,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其数学基础、能力水平、学习爱好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教师在运用以学定教的过程中就要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要主动去接近他们,不能忽略他们的需要,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做他们的伯乐,要尊重和引导学生们的差异发展,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做到个别教学、因材施教,这样学生在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就会主动去研究它,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印象.(二)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充分的表达机会

适当的让小学生自由发问和创造题目问题发挥其天马行空的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自身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经验设计问题,使其在学习中更好的体会和思考数学题目.然而学生是需要老师赞美和鼓励的,你不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怎么可能会知道他们有趣的想法,他们天真无畏的思想往往能带给自己无穷的力量.例如,在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勤劳的小蜜蜂--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计算教学中创造了教学情景并且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了题目问题,首先是老师的提问:小蜜蜂采花蜜第一次采了145,第二次采了275,第三次采了324,那请问这只小蜜蜂一共采了多少花蜜?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回答出来老师给予表扬,有的学生回答错误老师给予鼓励,要的不是一个结果,是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和参与互动性.老师下个问题是要根据小蜜蜂自己来设计问题给老师答,这是互换位置的重要性,学生们都很踊跃,比平时老师单方面教课的时候更容易得到情感上的融洽和共鸣.学生的提问有:1.今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125元和一双鞋子200元,今天总共花了多少元?2.我今天帮着奶奶卖菜,茄子和大白菜各卖了40元和30元,那今天一共卖了多少元?3.我今天上午做了25道数学题下午做了45道数学题,今天一共做了多少道题?等等各式各样的数学计算题,面对学生们设计的题目都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三)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提供探究空间

不能有意将学生遇到的困惑消灭在萌芽中,学生有问题疑惑时回答不能绕道走,在教学课堂中要恰当地运用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创造良好、宽松、安全、愉悦的探究氛围,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给学生学习以友爱、快乐、成功的享受.(四)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2].教师的教最终为了学生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让学生懂得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数学课堂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迫切地进一步产生学习的欲望.结 语

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以学定教逐渐在小学教学得到应用,为了不同学生的发展,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创造一种适合小学数学课堂教育,从而增强教学针对性和预见性,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以学定教,还要特别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和学习需要.在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上,老师遵循的法则和规律,同时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个性选择.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研究学情,才能更有效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参考文献】

[1]张朝晖.“以学定教”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践行[J].家教世界,2013,(12):51-51.[2]叶荣胜.以学定教,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小学,2013,(7):171-171.

篇2: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式也随之不断发展,新课标理念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新的教学思想。“以学定教”是因材施教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是促进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和谐有效发展的重要方法。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的双向互动三个方面,来阐述“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以学定教”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目标的,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够增进人的知识,提升人的技能,影响人的品德的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则指根据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授和学习的过程。通常所讲的教育是指狭义的教育,也就是学校教育。以学校为载体的教育是现代教育存在的普遍方式,通过专业教师以专业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获得知识,学会技能。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观点和教学方式也随之不断发展,新课标理念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新的教学思想。所谓“以学定教”,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发展规律等设计教学过程。“以学定教”是“因材施教”观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发展,是促进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之间和谐有效发展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顺序,选取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从学生,教师以及师生的双向互动三个方面来阐述“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以学定教”,坚持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点,其目的就是要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法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引导独立思考,获取知识,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学定教”就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与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一堂课程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在于教师设计的课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是否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前引入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制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际情境。以小学数学中“24时计时法”为例,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记录自己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并在课堂中进行交流讨论,这种符合小学生兴趣和需要的课堂导入能够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贮备。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一步一步深入学习的结果,知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有些知识甚至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学生首先学习了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式,而在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将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长方形、三角形、梯形进行计算。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贮备之后进行教学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十分熟悉,而且需要教师提前了解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以教导学,树立教师主导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将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再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中依旧处于主导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再像之前一样,整个上课过程都是教师在讲授,将方法结论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并未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思考;而教师的主导地位则表现在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思考,最终获取新知识。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学定教”理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而是需要在课前课后完成很多工作,上述文章中提到的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已有知?R储备就需要在课前进行。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在课前设计好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和学生一起进行思考探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体而言,在“以学定教”理念下,教师看似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实际上教师的作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更为多样,也更为重要。

其次,坚持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论学习什么知识,只有学生认识到是自己在学习,自己要学习,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数学学习过程不仅仅是推导公式并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它是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发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了解数学知识,甚至是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构建自身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以学定教”下的师生双向互动

在“以学定教”理念下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带来了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的变化。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加,弱化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学生之间有更多机会相互表达观点分享方法。学生和教师之间,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形象,师生互相之间能够平等交流,表达看法观点,这种双向互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之间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表达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知识时,一般会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获得反馈。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往往更为顺利,因此教师采取小组讨论的方法首先让学生之间互相表达观点,解决问题,同时要求每个讨论小组将成员的观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最终的小组发言中或是表达课堂学习的收获和心得,或是提出小组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疑问。教师通过学生小组交流获得反馈可以了解本次课程设计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

其次,教师对学生观点进行点评,对疑问进行解答,最终的小组发言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纽带。教师通过小组发言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情况。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纠正学生错误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和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体会,使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新知识。而对于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提到的心得体会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合理的有创造力的观点进行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通过有针对性地交流,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以学定教”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应。它能够形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利弊兼存的,这种活泼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精细准确地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的变化,及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否则极易使课堂沦为学生游戏的场所。在有效控制课堂情况下,“以学定教”使教师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甚至以此为基础确定学生的教育方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乃至人生方向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篇3: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定教

数学不同于语文这种越学越宽泛的学科,它的学习需要建立在以前的知识基础之上,没有基础,数学的学习就难以进行下去.打个形象的比方,数学学习就像在砌高楼,先要打地基,只有打好了基础楼层才能一步步稳妥的建上去.基础不牢固,学习就会卡壳,无法顺利完成.教师为了确保教学的质量,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总的教学方案之前,必须要摸清学生的基础水平.这一点对于刚接手新班级的教师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在没有弄清楚学生普遍基础能力之前就进行教学活动,就可能导致两种状况,首先教师高估了学生的之前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之前的教学点一带而过不做详细分析讲解,直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云里雾里,完全不能接受新的知识.第二种情况就是教师低估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在课堂上反复讲解,使学生将新旧知识混为一谈,而且造成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例如,教师准备讲授“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必须要了解学生二十以内非进位加法的解题方法,或者是十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具体可以通过随堂测试,课后作业,上次的数学考试试卷、叫学生回答问题等方面来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这些反馈来调节教学策略.

二、以学生身心思维发展规律定教

小学生身心和思维的发展尚未完全,小学数学课本的制作编写已经结合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体现出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比如小学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较弱,对平面和空间的概念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教师在教第二单元“图形的认识和变换”时注意不能将空间思维方式带到平面图形教学中来,这样会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难度.简单来说,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超纲,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归纳分析等水平能力已经大幅度提高了,这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具体的表现来制定教学计划,分配教学任务,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太过简单,要既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又得让学生付出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目标.举个例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内容“圆”,六年级学生对于圆这个图形已经十分熟悉了,对于圆的性质特征也比较了解,在本单元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发展的特征,对圆的知识进行拓展,比如,已知圆的周长计算圆的面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圆的半径或者直径是多少,让学生转动大脑多绕几个弯,还可以由圆的特征拓展到球体,让学生在脑海中比较二者的异同.这就是教师以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为指导来计划教学.

三、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风格定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风格也成了教师制订教学方案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因素.作为小学生,对于各类知识的学习态度也是有偏差的,小学生也有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学生一般喜欢参与课外数学实践活动,而不是一味地闷在课堂上做题或者是听教师讲授枯燥的公式定理.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增加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下座位,深入实地探索.这样会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证明“以学定教”的正确性.比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教师可以投其所好,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扇形统计图,首先通过实际调查来搜集数据,教师可以拟定这样一个话题“采访二十个同年级的同学,询问他们喜欢看的书籍类型,并记录数据,分组做成扇形图”.小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相通,也是偏向开放式、自由式的学习.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

结语

以上就是个人总结的三种详细的“以学定教”的策略,“以学定教”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十分适合在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该教学策略为打造高效数学课堂服务.

摘要:“以学定教”顾名思义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风格、身心发展等因素来调整改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进度,而并非是教师完全按照教学大纲来制定教学目标、规定教学形式.本文主要论述“以学定教”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开辟了新的教学思路,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发展状况,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以学定教”策略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以学定教,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何芳芳.数学分析原理和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J].湖南农机,2013.

篇4:以学定教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以学定教;应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更要清楚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如此,从学生的需要来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优化,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中,采用以学定教的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促进其实践能力、问题能力的发展。

一、出示目标导学,自学寻求疑难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至于学习过程中要知道什么、掌握什么,概念比较模糊,有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新课改下提倡的突出教师主导性,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前以目标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先找到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从而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在初中数学中,出示目标导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出本次课堂的教学目标,在上课前将目标告知学生,让学生在目标下进行预习,自主学习,发现学习中存在的困难。

以“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学中,学习目标为“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能准确辨认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重点是要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学生在目标引导下自主学习,教师以问题“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来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检查自学效果,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解惑,教师适时点拨

学生在目标的指引下对教材进行阅读,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收获,也自然会遇到困难,合作探究就是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中将收获的知识和其他同学分享,将遇到的问题提出,共同探究。如果在此基础上依旧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同时,教师也要通过精讲来对该课时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形成一致性认知。

如在矩形的判定教学中,在探究“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利用矩形的定义来证明,而在探究“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的过程中,要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然后用矩形的定义来证明。通过探究,教师引导小组进行展示,然后归纳总结,得到矩形的判定。角: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在合作探究中教师尤其需要注意,首先,合作探究中要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如在“我们身边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动手做后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教师以问题“‘完全重合’是什么意思?这条直线可能不经过这个图形本身吗?圆的直径是圆的对称轴吗”引导学生对对称图形的定义再次进行深入理解。其次,要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不同的小组在探究中共同交流。

三、分层优化训练,目标检测反馈

传统教学所延续的是“一刀切”的训练模式,目标一致,作业一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新课改下所提倡的以学定教模式则以学生实际为出发点,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训练方式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较好地符合了学生的实际需要,尊重并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分层训练中,教师要注重从班级学生的实际出发来分层。

一般而言,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在解决课后练习的基础上以开放性试题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作业量不能过多,应根据学生的完成时间和效率来确定量;对基础中等的学生而言,则更多的是要在引导其掌握基本概念、公式的基础上向解决问题过渡,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并解决问题;对基础较差层次的学生则要通过基础性练习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定義、公式等内容。在教学中,各个层次的学生没有绝对的界限,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过渡后,教师要根据其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从而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教学方法,通过目标引导学生自学,在合作探究中教师予以点拨,精讲释疑,分层训练、检测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标.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教结合”策略的运用[J].数理化学习,2010(11).

[2]俞昌页.“以学定教”策略的实施与探索[J].教育学文摘,2011(2).

[3]王少锋.“以学定教”的探索与思考:谈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与生成[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

篇5:先学后教在数学课堂中应用

小学一年级,可省去“教学目标”、“自学指导”,也可把“四个一”改为两次“四个一”,即“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以后再“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也可搞三次“四个一”,不管搞几次“四个一”,都是先让学生学,发现问题后,让学生讨论,教师补充。

课型不同,也应有所改动。现举例介绍如下:

一、在“例题型”课中的应用

例题型课上的学习内容是例题。教学环节为如下六步:

(一)板书课题 半分钟左右:

上课开始,教师三言两语导入新课(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或者通过屏幕显示课题(可配有陪衬的画面,但不能喧宾夺主,更不必配音乐);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题,一边板书课题。小学一年级一般教师边读边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唱笔画,课题写在黑板中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怎样效果好,就用什么方式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半分钟左右

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或小黑板或口述)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小学低年级一般以教师口述为宜。

操作要领: ① 为了让学生看清教学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 幕上不要配鲜艳的画面。

② 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

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由老师把握,靠老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

③ 学习目标要准确,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即不降低,又不能提 高。

④ 学习目标要具体,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富有鼓励性,比如: “比谁能„„”

⑤ 不要急于切换投影,使教学目标一闪而过,学生看不清楚。⑥ 揭示学习目标时,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 标,教师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

(三)自学指导(1分钟左右)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方式通过 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可以节省时间,学生容易看得明白。小学一年级一般以口述为主。自学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达到四个明确: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即自学后如何检测)。

操作要领:

① 自学内容。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

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抓住新旧知识相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简单的小数乘法时,引导学生重点看例题中的列竖式、乘的部分,对加减的部分可省略看,因为加减的方法已学过。

②要精心出好思考题,因为思考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自学指导中常有思考题。思考不宜多,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可以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可质疑问难,但不宜边看书边讨论。

④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6分钟左右),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的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提前,一定要讲究实效。

⑤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但检测题在自学指导中不能出现,一定要在看书结束后提示,否则会影响学生专心看书)。这样使自学变成了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紧张的思维。

⑥师要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稳重端庄(不可用力拍手,敲桌子,敲黑板),语言要简洁(切不可随便讲一句废话),有条理,语调抑扬顿挫,能够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

(四)看一看(看书:例题,图)(4分钟左右)出示自学指导后,进入“看一看”这个环节。

按照自学指导,学生认真看例题(代替老师讲例题,传授知识),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并思考如何运用,能够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操作要领:

学生看书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用目光巡视每个学生,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专心读书,紧张思维。

(五)做一做(检测:运用概念,逐步解决问题:

学生看书一结束,就检测学生看书的效果,一般采用一次性板演练习的形式(一般不搞两次板演,不采用提问的方式),因为书面练习最容易暴露理解,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就是下一个环节“后教”的内容(因为“后教”不是教课本,而是教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操作要领:

1学生看书一结束,教师讲好过渡语,并且在黑板上用粉笔画定学生板演的位置或准备好小黑板,供学生板演。

2教师先公布检测题,让同学们坐在座位上练习,再指2——3名后进生板演,叫后进生是因为后进生暴露的问题最多,最具有典型性,能够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上好课;如果让优秀生板演,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上好课。

3板演的内容是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练习题要有代表性,能检测出学生对例题的理解情况,检测题做对了,就说明学生对例题理解了,如检测题哪一步错了,就说明对哪一点不理解。

4学生板演练习时,教师要巡视,关注每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并分类板书,思考学生中的错误哪些属于新知识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思考如何“后教”,这实际上是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5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学习。

(六)议一议(后教)(8分钟左右)

学生读书、检测例题后,就进入“议一议”的环节。“议一议”不是指老师在讲,而是“兵教兵”,合作学习,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最后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议一议”这个环节,让学生能解决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议一议”一般分两个环节:

1.更正。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板演习题中的错误,并鼓励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粉笔更正写出不同的答案(不要擦去原来学生写的)。如学生更正错了,鼓励其他学生更正,如果在出错,继续让学生更正,尽可以让较多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更正。教师不要轻易表态,不能让更正变成教师唱“独角戏”。

2.讨论。引导大家讨论,弄懂“为什么”。

(1)讨论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时教师目光要巡视每个学生,不要盯住课本,或只看少数学生),应先提出讨论题,让全班同学思考,各个准备回答,以后再指名回答;不能先指名(或指定××组同学),再提出问题,让全班同学袖手旁观;要问:“会的请举手”,然后教师从举手的学生中选最差的学生回答,不要问“对不对”,让全班学生齐声回答(因为齐答学生不动脑,谁会谁不会搞不清楚),要让较多的同学畅所欲言,说个够(发言面力争100%).切切不可一人回答了,不管对否,教师就迫不及待地滔滔不绝地讲,使得学生讨论流于形式。

(2)讨论的内容。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对非重点的那几步应一略而过,如没有问题,可以不讨论。教师绝对不能信口搞“满堂问”。

(3)讨论的顺序。不能一题一题地讨论(即一题讨论完了再讨论另一题,因为这样,必然讨论一题与讨论另一题重复、无条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同时看几位同学做的同一道题的第一步(并把座位上同学的有关这一步的错误并入一起讨论),问:“要知道这一步对的请举手”,“说说问什么”。大家归纳,教师板书(板书要点,字体工整,不宜太小);同时再看几位同学做的同一道题的第二步,讨论:“这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学生归纳,教师板书„„这样,一类一类地按逻辑顺序讨论,由个别到一般,找到规律,上升理论,指导实践。教师的板书要与学生的讨论密切结合,学生讨论哪一点,说对了老师板书这个要点,再讨论另一点,老师再板书另一要点。切不可等学生讨论完了,教师再边讲边板书,这样重复、费时,理论与实际脱离,影响学习效果。

(4)教师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好:教师讲的内容应该是全班同学通过更正讨论,还不会的地方,即大家都说错了的或都说得不完整的。教师讲不能就题讲题、只找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5)老师不该讲的坚决不讲:对学生通过自学,就已经掌握的,坚决不讲;若部分学生做错了的,经优生帮助更正,能正确讲出“为什么”的,已经解决的问题,也坚决不讲;切不可学生讲一句,教师跟着重复一句,学生讲一遍,教师重复一遍。对极少数学生知识回生的个别问题,也可以不教(待课外个别辅导)。

(6)教师要全身心投入,善于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够驾驭课堂。对学生要严格要求,确保学生用好三角板、圆规,画图准确,书写工整,解题规范。教师要用好教棒(不可用三角板代替教棒),千方百计让学生紧张地思维,解决疑难问题。

(七)“练一练”(10分钟左右)

“议一议”结束,即进入“练一练”,即“当堂训练”,是指当堂完成作业,其目的有三:一是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二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三是便于教师准确地了解学生实际,课外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辅导。

操作要领:

① 课堂作业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必须在下课之前完成作业,交 作业本。

② “当堂训练”可分两种:背诵知识点和书面练习,也可只搞书 面练习。

③ 课堂作业主要是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和习题,练习题要有代表

性,要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有时还有思考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④ 学生课堂作业时,教师要巡视,要注意矫正学生坐姿,培养他 们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像考试那样独立按时完成作业。⑤ 教师不得辅导学生(如有错误,待课外辅导)。如少数学生做得 快,已完成了,教师可让他们完成别的学习任务。

以上六个环节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教学程序。在应用时,不要生搬硬套,必须领会精神实质,灵活运用,教师在各个环节之间,还要讲两句鼓动性的过渡语,承上启下,引导学生紧张学习,当堂达标。

针对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教学程序可以灵活变动,例如,教学内容较简单的可采用“一次四个一”的模式;对内容较复杂可采用“二次四个一”(即“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以后再“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

二、在“概念+例题型”课上的应用

此类课型中的学习内容,分两部分:前部分是概念,后部分是例题。这类课的操作方法与例题型基本一样,仅增加看书的内容,即增加了概念部分。教学环节如下:

1.板书课题(略)2.揭示目标

3.自学指导(约2分钟)① 投影自学指导

投影内容要包括四点,要让学生看了后能明确自学内容、方法、时间 和要求。

指导自学的方法,边看书边理解边熟悉定义、法则、公式等概念,看 例题时,注意是怎样运用定义、法则、公式的。② 学生看自学指导。

4.看一看(学生看概念、看例题)(约4分钟)

学生看书时,教师要及时表扬那些看的又快又认真的同学,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引起竞争;

5.做一做(检测)。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检测题是与例题类似的习题),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情况,一般不默写概念。

6.议一议(后教)(约10分钟)

(1)更正。做对的同学帮助做错的同学更正;通过更正出现的问题,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概念。

(2)讨论。弄懂“为什么”;

①逐类讨论。若对,则让他们说“为什么”对,加深对概念、法则、公式的理解;若错,讨论:“为什么错”,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②教师点拨的重点应放在本节课的概念、法则、公式与例题的结合点上,即弄清是怎样运用本节课学的定义、法则、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

7.练一练(当堂训练)(约10分钟左右)

(1)布置作业内容(课堂作业要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难度,选题要适量、适度),明确作业要求;

(2)学生做作业。

教师要巡视,确保人人独立、按时完成;下课时收齐带走全班作业本。

在“概念+例题型”课上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法的一般操作程序有下面三种:

①“一学一教”

“一学”是指学生一次性的看概念、看例题,板演;“一教”是指一次性的更正练习中的错误、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这就是上面介绍的最常用的方法。

②“一学二教”

“一学”是指学生一次性的看例题、看概念。“二教”:第一次“教”是指提问、纠正概念理解中的错误;第二次“教”是板演、更正、讨论,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当堂训练。这一种方法就是在“一学一教”中增加了提问、纠正理解概念方面的错误这一环节。

篇6: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小学数学中贯彻“以学定教”作用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尊重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能力以及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二)教师对学生做出正确引导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以学定教”理念,充分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另外,教师要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特点,采用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在数学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以及价值观.

(三)教师善于周边促进

周边促进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站在学生的周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日常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度等.根据观察,充分了解每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自身对学生的了解,适当将正确的价值观向学生传达,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正确的引导,这也是“以学定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学生意识”以及“价值信念”.

二、“以学定教”的实施策略

(一)发挥课前预习功能

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能够将旧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结合,从而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学习新知识是将旧知识逐渐渗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旧知识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网.教师要注重布置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学生通过预习,多少可以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并对知识进行主观评价,在头脑中设立一定的问题.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并找出每名学生身上的闪光之处,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赞扬,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难得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二)鼓励学生发现并探究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掌握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分析和思考.

例如,对“除法”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一幅“猴妈妈分桃子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各名同学,当你们看到这幅图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时,很快就会有学生为这幅图片进行“故事性解说”,教师可以布置本班一部分学生充当这些小猴子,然后自己充当“猴妈妈”.假设自己买了12个桃子,一共有三个小猴子.教师提问学生,“要怎样分才能使每个小猴子手中的桃子一样多呢?”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一问题充满兴趣,积极主动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特点得到进一步了解.

(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培养学生思维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语言能力.这就说明,语言表达充当着思维的工具,进行一定的语言表达可以经思维外化.教师懂得让学生将自己对事物的感知,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理顺思路,将较为感性的思维,通过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科学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从而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例如在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学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假设一本字典130元,一本书60元,那么字典比书贵多少钱?然后提问学生,当学生说出结果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过程.这时学生就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利用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学生的表达,教师尽量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倍增,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另外,通过教师对这名学生的表扬,其他学生也开始纷纷积极表现自己,从而使课堂气氛越发活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下面的学生仔细观察,因为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常常会表现出欲言又止的表情.这时,教师就要为其提供一定的表达机会,比如教师可以主动点学生的名字,通过“你对这道问题有什么想法呢?”或者“你能给老师一些建议吗?”等话语,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真好”、“谢谢你”等话语,构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长此以往,使这类学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同时,有些学生答错问题时,往往会感到羞愧,导致其下次不敢回答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鼓励.例如某学生答错问题,教师可以说“答错没关系,精神值得表扬”,从而使这一同学又找回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对其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科学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积极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善于发现问题、积极表达自己,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摘要:针对当今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学定教”教学模式在小学教学中的实践作用,并得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以学定教,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店学.“以学定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8):3-4.

[2]徐灵华.舍得放手,适时点拨———再谈小学数学之“以学定教”[J].考试周刊,2015(61):63-64.

篇7:以学定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以学定教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089-01

0

前言

所谓的以学定教一般是教师经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人。教师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从小学六年的学习过渡到初中阶段,其自我学习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并且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点。在每一节课学生自学的时候,教师要把每一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自学,这样有利于学生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

比如说在上到三角形的余角以及补角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可以把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清楚这一节课主要学习什么内容。还可以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来设置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对于余角和补交的定义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测量,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一些。比如余角的定义可以让学生拿一张纸先画出一个直角,然后将这个直角任意剪成2个角,并且分别标上∠1和∠2,随后测量两个角的度数和。通过这样测量让学生清楚的理解了什么是余角(在同一平面上两个角相加等于90度,就可以说这2个角互余。)什么是互补(在同意平面上两个角相加等于180度,那么就可以说这2个角互补。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越来越好了,有利于以后的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

二、巧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初中学生由于刚从小學过渡到初中阶段,由于还不成熟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望很强烈。因此,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巧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是非常有利的。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入一些生活情景来教学,通过引入学生们熟悉的情景,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

例如,在上到银行利率的相关问题时,在学生自学完这位一节课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应用题来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相信对于学生来说,在银行存钱取钱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情景来激发学生好奇心。比如在下面这道应用题中:2015年二年的定期储蓄年利率是2.25%,所得税需要交纳20%的利息税。假如你们把钱存到银行,2年后得到的利息是450元,请问你需要存多少钱到银行?通过在练习中设置问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解题方法:假设存入本金X元,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 X*2.25%*2*(1-20%)=450,最终求得x=12500元。在这样的练习中,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情境去设置教学内容,符合以学定教的标准。

三、把握时机及时总结,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总结知识。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上完课做完相关的练习以后,一定要给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都已经熟记课本知识,课堂的总结就是再次巩固所学的内容,若学生还没记住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就相当于再一次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比如说在上到《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跟学生说一说这节课主要需要学习哪些重点的内容,其次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节课,最后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知道学生对本课的自学情况,并且在讲完练习的时候觉得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还可以就要把握好时机给学生总结这一课的重点知识。例如这一节课的主要知识是勾股定理的定义和表达式(a2++b2=c2),常用的勾股数。在课堂上,教师及时给学生总结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重视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才能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对教师教学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焦伟.以学定教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学时代, 2014(6):86-86.

[2]王万举.学本主义,以学为先——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到“以学定教”[J].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4(12):24-24.

[3]林可赞.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以学定教的策略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6):17-17.

[4]王大前.论“以学定教”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促进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 30(11):39-41.

篇8: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留前置作业,引导学生“先学”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提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作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发表意见,不干扰学生自学。留前置作业,进行有效预习,是引导学生“先学”的有效办法。设计前置作业,首先教师要熟知教材的重、难点,其次要给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使学生围绕几个有梯度的问题展开学习。问题设计应简洁明了,一般都是由易到难,问题要少而精,避免过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如,教学“鸡兔同笼”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前置作业:1.“雉”字的含义是什么2.怎样理解“鸡兔同笼”?3.你还了解到哪些相关信息?4.从题目中你能找到哪些已知条件? 5.书中介绍了几种方法?你学会了哪几种方法?6.自学中你有什么困惑?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们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学习方向很清晰。这几个问题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的学习能力,是在学生自学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此时的预习已不再是盲目的自由活动。

二、巧妙地找到教育契机,促“后教”完美进行

“后教”,不是教师盲目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具体环节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之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笔者是这么做的:让学生先依照教师提供的框架,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内容,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问题、热点来学习。然后教师则根据学生学习的共同点,巧妙地利用他们学习中的“疑难杂症”,突出学习的重点,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有一个学生提出“列表法”太麻烦,只适用于数据较小的题目。于是“假设法”出现了。在学习“假设法”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意见有分歧,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要列‘10÷2=5’这个式子,其中的‘2’是什么意思?”就在此时,这个问题成为了一个焦点,正好给了教师一个“后教”的契机。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由学生组内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之后在全班集体交流,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或者讲解。在此活动中,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整个过程将操作、观察、思维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且还启迪了思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篇9: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以学定教;课堂教学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广大英语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至少从以下四个方面对“以学定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一、了解学生英语学习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具有差异性,因此每一位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水存在一定的差距。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不仅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需要,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对此,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现阶段英语学习情况并且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的差异进行深入了解。在掌握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实行“因材施教在设计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时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能力、智力水平等因素都考虑进去。为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培养出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必然要求。要求每一位英语教师打破以“分数论英雄”的桎梏,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英语学习的正面引导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爱上学英语,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二、加强互动和交流,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英语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而语言产生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中,高效的英语教学离不开有序的互动和交流。英语课堂的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是教的主

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要想真正做到以学为教,必须将双方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建立联系的桥梁?互动和交流是关键!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积极互动和交流,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那么学生接受知识就会变得被动,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积极的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英语学习注重“听”“说”“读”“写”能力,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而对于“听”和“说”的能力培养却比较欠缺。但是这些能力是学好英语所必需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自己开口说英语,多利用英语进行互动和交流,“speak in English”对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特别是口语水平具有独特作用。

三、巧用词块教学,引导学生积累交际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相似的意思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为了明确不同的交际目的,英语表达要用不同的词汇。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不同的交际目的出发,巧用词块教学,发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交际主题,然后安排两个学生一组进行对话练习。在学生间的交际过程中,学生运用不同的句型和词块应对各种话题,利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交际素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将词块的讲解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发掘教材,利用课外学习资源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比较权威的教学辅助,教材的编排考虑到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教材上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生硬”的,如何将教材上生硬的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灵活的知识,让教材“活”起来,对于初中英语教师是一大考验。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极其强大的专业教学素养,不仅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信息化时代,大量英语学习资源在网络上被公开和共享,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学会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英语学习,不断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初中英语教学中以学定教理念的运用,需要教师掌握以学定教的基本内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学生现阶段英语学习情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美丽的智慧之花。

参考文献:

[1]石会杰.新课改下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1(3).

篇10:分析以学定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做好学情分析, 找准教学起点

要把握教学的起点, 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按照课标的规定, 按照教材的进度, 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 学生已实际具有的认知水平、能力基础、情感基础。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案例一:《9加几》教学片段

“9加几”的教学过程是: (1) 创设情景, 列出算式; (2) 学生探究9+5=? (3) 比较算法多样化, 得出“凑十法”; (4) 教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9+6、9+7、9+4、9+3。我发现这个班大多数学生先写出得数, 再摆小棒, 有个别的学生则纯粹在玩小棒。为了弄清原因, 我又出了一些“9加几”的算式让学生口答, 每人5题, 抽检了10位学生, 只有一人算错了1题。问他们怎样算的, 多数学生回答, 想出来的, 在幼儿园里就会算了。有不少学生能把“凑十法”的过程说得头头是道、清清楚楚。在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计算与小棒各自为政, “数”与“形”严重分离的现象, 原因在于计算“9加几”, 这个班的学生已不需要借助小棒来探究算理。

在教学中一定要摸清学生的学习起点, 抓住教学的切入点。如果学生对所学的计算内容已经会了, 就直接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计算, 可以达到强化算理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之目的。如果学生计算有困难时, 则可引导学生“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 达到理清算理和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

二、依据课堂动态生成, 调整教学内容与进程

在教学中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 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确保教学进程沿着最佳轨道运行。课堂教学需要预设, 但绝不能仅仅依靠预设, 应当随时审时度势, 根据课堂的变化、学情的变化, 改变和修订预设目标, 调整生成目标。

案例二:《5的乘法口诀》教学时, 我先出示情境图。刚要发问, 没想到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 ‘5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 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这可怎么办呢?我一下子愣住了, 但马上做出了一个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 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重新调整教学流程。

师:你知道5的乘法口诀有哪些并能试着写下来吗?学生写口诀、汇报。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二五一十的意思呢? (生:摆了两把小伞, 一把用5根小棒。)

师:哪位小朋友能在自己的本子上用画图的方法表示5的乘法口诀?

(生画,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意义的理解。)

小结:一个图形由5条线段组成, 一个图形就表示一个五, 两个就是两个五, 三个就是三个五, 四个就是四个五, 五个就是五个五。

在教学中, 当学生的回答或愿望与我们的预设不一致时,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审时度势, 相机调整教学预设, 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 使学生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开放学习空间

教师往往会在学生自主探究前, 给学生进行铺垫, 看似明确了思维指向,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实质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通道, 缩小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此, 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探索工具, 提供一个有较大自由度的环境, 引导学生在充足、合理的空间中运用多种方法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案例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时, 我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长7厘米、宽5厘米的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片以及笔、剪刀、直尺、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材料若干等, 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材料想办法求出以上长方形纸片的面积, 并根据自己的算法尝试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 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讨论时各抒己见, 纷纷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动手操作实践, 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用面积单位摆满了长方形纸片, 数出面积是35平方厘米;还有的用面积单位摆成“L”形, 算出长方形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甚至有的同学直接用7×5=35 (平方厘米) 计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这时我抓住时机问:“长方形的面积到底与什么有关系, 你们发现了吗?”大部分学生充满自信地回答:“与长和宽有关, 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

通过这个活动, 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小组汇报时气氛热烈, 学生们讲得有理有据, 各种奇思妙想不断涌现出来,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上一篇:关于想分手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客车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