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赛调考组织工作总结

2024-05-22

竞赛调考组织工作总结(共6篇)

篇1:竞赛调考组织工作总结

2009年企业文化普调考竞赛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企业价值观

2总目标根本目标

3企业宗旨 企业精神 企业理念 奋斗方向

4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服务电力客户 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5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

6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

7电网发展战略 科技兴企战略 人才强企战略 国际化战略 8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廉洁文化

9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

10人性化、个性化;主动服务、微笑服务、跟踪服务、终点服务 11服务文化 社会影响力

12务实、创新、发展

13百问百查常态机制

14共享价值

15电能供应

16作业任务清楚作业程序清楚31530风险意识防范意识

19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国内领先、国际水平;坚持继承创新、强化依法治企、确保健康发展

二、选择题

1-5DDCAC6-10 CBBAA11-15DCACB

三、简答题:

1答: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是对企业目标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综合体现。

2答:把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成为“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简称“一强三优”。

3答:塑造认真负责的国企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

4答:始终坚持“一强三优”的发展目标;始终坚持“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始终坚持科技信息化是第一生产力;始终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本。

5答:

一、遵纪守法,尊荣弃耻,争做文明员工。

二、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共塑国网品牌。

三、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切实履行职责。

四、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勇于开拓创新。

五、以人为本,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六、弘扬宗旨,信守承诺,深化优质服务。

七、勤俭节约,精细管理,提高效率效益。

八、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建设一流公司。

四、综合分析和论述题

答题要点:

第一,内强素质方面要不断提高安全素质、质量素质、效益素质、科技素质、队伍素质;第二,外塑形象方面要塑造认真负责的国企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

篇2:竞赛调考组织工作总结

一、赛前精心策划, 科学选择竞赛项目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 比赛之前争取领导对竞赛的认可和重视, 最大限度地争取单位对赛事人、财、物等方面支持, 竞赛活动才能顺利实施。 二是科学选择竞赛项目。 通常劳动竞赛可以分为通用技能竞赛和专项技能竞赛。 根据竞赛实施的目的选取相对应的竞赛项目, 如果本届劳动竞赛以营造氛围为主要目的、想体现职工重在参与, 可以选择职工参与面大的通用技能竞赛, 如果是以创新和树立标杆为主要目的, 可以选择涉及少数精英阶层的专业技能竞赛。 三是竞赛文件力求详尽。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活动要制定 “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方案”“职工劳动技能竞赛实施细则”“职工劳动技能竞赛评分标准”“参赛须知” 等竞赛文件, 这些文件都要在赛前提前张贴, 以便参赛选手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是做好竞赛评委的培训工作。在比赛前, 召集全体评委熟悉评分细则, 统一评判标准。 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 这里还需要强调需建立评委回避相关制度。

二、比赛组织实施, 组织责任落实到人

一是明确赛事的组织机构。 任何一项工作要圆满完成, 严密的组织和组织机构是必不可少的, 职工劳动技能竞赛也不例外, 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组织机构。 二是责任落实到人。 选择竞赛组织人员时首先要选择工作责任心强、 并且具备一定群众基础的人员, 其次在整个竞赛工作中谁具体负责哪个部分的工作要进行反复确认, 要求每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尽量避免遗漏和脱节。三是需要有应急处理机制。我们在组织比赛和考虑问题时都希望尽善尽美, 但出现突发状况的可能性还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建立应急处理机制或应急处理措施十分有必要。如, 比赛样品或比赛工具的多备份、 危险性比赛项目人员安全保障等。

三、赛后组织推广应用, 保证赛事的延续性

一是推广竞赛中选手好的操作方法。 职工在竞赛过程中往往无暇顾及或者因赛事设置需要无法目睹其他参赛选手的操作实践。 人力资源部作为赛事的组织者一方面可以通过总结先进选手的经验用文字 (含图、表) 推广先进操作方法,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先进选手的表演赛或培训会的形式, 来让更多的选手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让赛事发挥最大效果。二是树立专业标杆, 浓厚比、学、赶、超氛围。对于特别突出的标杆, 可以冠以某个称号, 或者在待遇方面给予倾斜, 同时做足宣传。这样一方面满足标杆人物自我实现的需要, 另一方面通过标杆来影响和带动全体职工参与赛事的热潮, 也掀起整个单位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潮。三是要保证赛事的延续性。很多单位在组织各种技能竞赛时会受各种因素的限制, 往往不重视赛事的延续性, 这样不利于在职工心中形成预期感。赛事可以是一年一届、二年一届、三年一届, 除了竞赛项目其他形式相对固定下来, 这样职工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也可以形成对竞赛文化的认同感, 最终形成单位的企业文化。

篇3:竞赛调考组织工作总结

关键词:竞赛调考;创新;人才通道;队伍素质

作者简介:江梁艳(1982-),女,福建福州人,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电业局,工程师。(福建?福州?350001)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1-0023-01

“十一五”期间,福州电业局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团市委自主举办了三届“海西·榕电杯”职业技能竞赛,四届福州区域中心配网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分局、部门两个层面,分生产、营销、机关、基建、后勤等六个区域,分赛前调考、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三个阶段,举办各类竞赛50余场,总计培训16000多人次,组队参加上级下达的竞赛项目,勇夺多项省公司级、地市级竞赛调考团体第一。通过相关体制机制锻造,有效提升了专业人员的业务水平,达到了以赛促培、以考促练的目的,通过推动企业组织机构改革、科技创新、服务升级和品牌树立,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塑造尊重人才、团结拼搏的企业文化,有力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一、机制完善

1.组织健全,职责明确

下发《福州电业局竞赛管理办法》,以文件形式明确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在各级各类竞赛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是各部门劳动竞赛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对所分管业务的培训竞赛调考管理工作负责。建立竞赛领导小组和各级工作小组,形成局总工直接领导,培训中心牵头总抓,专业部门、基层单位分头负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活动的顺利举办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2.绩效挂钩,创新激励

一是年初组织召开竞赛调考启动会,落实竞赛调考责任部门和项目负责人,根据福州电业局实际情况设定竞赛调考奖罚指标,签订竞赛调考责任状。将年度各项竞赛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内部对标综合排名,列入各部门月度绩效考核内容。给予在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一次性月度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参与和组织开展竞赛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下发《关于举办“海西·榕电杯”职业技能竞赛的通知》,明确参加各工种竞赛荣获前三名的选手,由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福州市总工会授予“福州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获得第一名的选手可直接晋升为技师(原技能等级为高级工),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向福州市总工会申报福州市劳动模范。参加各工种竞赛荣获第一名的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由团市委授予“福州市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参加各工种竞赛荣获第二名到第六名的选手,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由团市委授予“福州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三是将竞赛活动与年终表彰相结合,在全局宣传推广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先进示范的辐射作用。

3.通道畅通,发挥作用

一是下发《局职业发展通道管理办法》,为专家人才、业务骨干搭建的有别于职务晋升的职级晋升通道,规定竞赛尖子可自然当选为与其名次对应职级的专家人才,并享受相应职级的专家人才待遇。做好传帮带工作,每位专家人才每年必须至少与一名员工结成师徒关系,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制度,促进员工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是下发《局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将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513”人才、技术能手、竞赛优秀选手列入师资库培养与使用,盘活资源,节约成本,定期安排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513”人才、福州电业局四个通道人员举办专题讲座,鼓励跨专业报名旁听,立足岗位实践,分享工作经验和学习方法,以点带面,实现技术推广、一专多能、培养新生力量的目标。优化兼职教师管理聘任模式,实施兼职教师与非兼职教师,以及不同级别兼职教师的差别授课待遇制度。

二、措施有效

1.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

借鉴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海西·电网杯”竞赛模式,以“海西·榕电杯”职业技能竞赛为核心开展重点业务竞赛,各级专业部门、县供电公司开展一般性技术竞赛,各班组或班组间开展小型技术比武、技能展示等,形成参与面逐层扩大,参与人数逐层增加的“金字塔”型竞赛体系,实现“学练干”的有机结合,促进各层次竞赛全面开花。

2.创新竞赛形式

采取区域联合竞赛、区域邀请赛等方式,采用一个本部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或一个党员搭配两个普通员工的方式组队,探索化大为小、化整为零的竞赛新方式,实现缩小区域、局本部和县公司差距,提高整体技术技能水平的目的。

3.创新竞赛内容

建立技能竞赛届期制度,根据各工种从业人员多少,每三年或五年举办一届技能竞赛。科学合理设置竞赛项目,有序开展全局26个职业种类竞赛活动,努力实现从“重理论”向“强技能”转变,将理论选拔与技能比武相结合,侧重技能成绩,以《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各项典型技能项目评分标准和准军事化管理标准为依据,选择能体现作业人员综合技能水平的竞赛项目或日常工作中较少开展的项目作为竞赛项目,邀请行业专家担任评委,鼓励选手进行技艺革新和技术创新。

4.规范竞赛程序

一是赛前调考,分全员学习、部门集中培训与普考、局层面调考三个阶段组织开展,以竞赛为契机检阅日常岗位练兵成效,扩大职工参与面与参与度。

二是赛时观摩,组织相关工种在岗人员和全局感兴趣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为职工提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的平台,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竞赛过程中,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和团市委等领导,多次亲临现场,观摩、指导竞赛过程,亲切慰问参赛选手和工作人员,有力推动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是赛后总结,以网络培训中心为载体,建立全局职工交流学习园地和知识库,对竞赛和专家人才讲座进行拍摄并制成教材,上传到培训网站,供职工点播。总结技能操作典型经验和创新模式,推广应用技术绝招和绝技成果。

5.加强竞赛保障

一是竞赛筹备方面,在各工种竞赛开赛前,多次组织召开行政、后勤和该工种专家在内的工作协调会,针对竞赛筹备工作展开讨论,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竞赛指南,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分工明确、职责到人,落实到位,为参赛选手和教练提供良好的比赛条件、整洁的食宿环境以及有力的后勤保障,确保参赛选手能够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竞赛,赛出水平,赛出风格,确保各工种技能竞赛各环节衔接流畅、赛场井然有序。

一是培训网站建设方面,通过网络培训系统进行理论考试,部分公众视线借助仿真实验平台进行技能模拟考试,实现背靠背考试改卷,确保竞赛过程公正透明。

二是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贴近生产实际的技能实训基地,为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员工提供先进的培训设施和模拟演练竞赛调考的平台,增强现场培训能力;现已完成配电线路实训基地、输电模拟线路实训基地、变电运行软仿真实训室、装表接电和计量检定实训室建设,正在筹划建设集实训、食宿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训基地。

三是舆论宣传方面,充分利用办公协同系统、公告、局新闻网页、培训网站、广播、宣传栏、学习宣传资料、月度工作例会等各种舆论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开展竞赛的目的、意义、重要性,在组队方式和选拔方式上进行要求,要涉及到每个班组及个人,让每个职工都能体验到竞赛的氛围,从而有效调动职工参与竞赛的热情。

三、成效显著

1.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全方位、多环节、全过程的劳动竞赛,调动和激发了广大职工岗位成才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了比学赶超帮的新局面。“十一五”期间,福州电业局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和业务精英,成长出各类专家人才43人,选树劳模53人。人才密度当量提升至92%,同比增长4%,高技能人才比例提升至35%,同比增长17%,中高级职称人员比例提升至17%,同比增长3%。全局员工更加关注技能提升,把自觉学习和参加培训作为更好守土履责、尽职作为的必要条件,主动争取学习机会,培训氛围日益浓厚。

2.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全方位、多环节、全过程的劳动竞赛,促进了企业组织机构改革、科技创新、服务升级和美誉度提升。“十一五”期间,投资69.2亿元,建成了以福州市区为中心的双回多环、分区供电的220千伏主干网架以及与其协调发展的110千伏电网,有力支持经济发展需要。企业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的能力、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3.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全方位、多环节、全过程的劳动竞赛,在全局范围内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效地塑造了团结拼搏、通力合作的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通过大造声势,大力推广先进人物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奉献精神,使得职工感到自我价值得到实现,成就感和荣誉感得到满足,有效吸引职工广泛参与劳动竞赛全过程,有力增强了组织凝聚力。

篇4:竞赛调考组织工作总结

关键词: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管理,经验

引言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意识, 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及推动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参赛前后的组织管理

学生参赛前后的组织管理非常重要, 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组织管理:

1. 通过校级电子竞赛领导小组的组织管理提高我校电子设计竞赛的成绩。具体包括: (1) 竞赛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落实; (2) 竞赛培训耗材的采购和分发; (3) 竞赛报名工作及与组委会的联络; (4) 定期组织指导教师进行经验交流。 (5) 组织指导教师外出学习。

2.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 应选择一年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进入我校电子工作室, 要求进入电子工作室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自修电路分析, c语言,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等基础课程。进入电子工作室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而大学一年级学生相比较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弱些。因此, 鼓励电子类专业和通信类专业的学生报名, 其他专业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这样既满足电子设计竞赛对参赛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起到高年级学生带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目的。

3. 选拔出优秀的参赛选手。将所有准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组织在电子工作室学习, 以专题的形式进行培训。由于正式参加竞赛的学生名额有限, 因此须对培训班的学生进行选拔。选拔的基本原则是考察学生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纪律性、自学能力、专业知识的强弱和实际动手能力。最终正式参加比赛的学生应具备: (1) 严格的自律性、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2) 应该具备较宽广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二、经费使用管理

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所需经费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电子元器件及仪器设备购置费;2.指导教师课时费;3.报名费, 参与竞赛组织管理及比赛期间产生的费用;4.交通费;5.指导教师外出学习差旅费。

经费到位后, 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在经费使用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建立经费使用手册, 并由竞赛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进行管理;2.每次实验需要购置的耗材必须由所在小组指导教师同意后方可购置;3.超过50元以上的耗材必须报竞赛领导小组审核通过才能购买;4.超过200元以上的耗材必须报领导小组组长审核通过才能购置。

三、耗材及设备仪器的管理

在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中, 学校应配置元器件库和电子设计竞赛书架, 同时应做好元器件、仪器设备及家具等登记工作。

1. 电子设计竞赛资料的储备。

(1) 从图书馆借阅; (2) 从书店购置; (3) 从网上下载; (5) 往年电子设计竞赛资料的保存。

2. 元器件与仪器设备的储备。

(1) 建立元器件库, 我校每周固定周二, 周五, 周日三天供货, 引入3家元器件商为我校提供耗材。 (2) 设备的采购依据学校的招标原则进行采购。

3. 资料和元器件及仪器设备的管理。

为了保证元器件及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 (1) 建立元器件库。通过电子取用软件进行科学管理; (2) 建立严格的取用和借阅制度。 (3) 在竞赛结束后, 一方面要及时收回借出的资料及仪器设备并归还到电子工作室, 另一方面要将各参赛小组赛前赛中的所有文字及图片资料备份后收入资料库, 另外, 将各参赛小组赛前赛中所制作的硬件收集入库, 并清点出有用的资料和元器件及硬件留在资料库中, 以备下届竞赛所用。

结束语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电子信息技术课程创新教育理念探索了一种新的模式, 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介绍西藏民族大学如何组织全国电子设计竞赛, 希望能够为其他高校组织此类竞赛提供了一些经验。

参考文献

[1]陈智.浅谈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工作[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6:34-36.

篇5:竞赛调考组织工作总结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 提高大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 有效构建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意识, 我国教育主管部门以各类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 引导高等院校发展方向, 大力支持举办各类学科竞赛, 在各学科领域掀起了专业知识竞赛活动的高潮, 如“全国数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大学生节能汽车设计大赛”、“建筑模型竞赛”等赛事。国内各高校也意识到专业知识竞赛在提升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 都非常重视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知识竞赛。本文以专业知识竞赛为契机, 针对专业知识竞赛与教学与科技活动有效结合开展了研究, 以期通过研究, 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使专业知识竞赛和教学、科技活动能有效结合, 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二、目前高校专业知识竞赛组织运行模式存在问题

通过全国性各类学科竞赛如火如荼举行, 我国某些高等院校对竞赛的组织和运行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探索较早的高校依托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资源组建竞赛团队和竞赛小组, 有的高校借鉴企业的组织运作模式, 以复杂机械产品为对象, 组建各总成部门和竞赛小组。但纵观目前高校的竞赛组织模式, 其机制都是不完善的, 部分高校组织模式和团队建设非常简单, 濒临赛事才采用临时组建和抽调相关专业教师指导临时选拔参赛学员参加竞赛, 竞赛活动结束后即遣散。这种临时“拉壮丁”的模式运作虽然简单, 但效果却极差, 众所周知, 团队建设在社会各行业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种临时的依靠个人自由意识组合在一起的团队, 是没有核心价值和凝聚力的, 参与专业知识竞赛的后期影响力和积极作用没有得到长久持续发挥。针对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的缺陷, 有必要探讨一种较为完善、全面地、可操行性很强的组织模式, 在完善机制的框架下运行各类国家级学科竞赛和专业知识竞赛。

三、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

专业知识竞赛分为国家级竞赛、省部级竞赛及校级专业知识竞赛, 国家级学科竞赛往往具有竞赛题目大, 难度大、工作量大、知识点考核全面的特点, 但参与人数有限。校级专业知识竞赛题目小、难度较低、考核范围窄等特点, 但参与学生众多。省部级竞赛题目介于两者之间, 针对专业知识竞赛的不同特点, 组建一支功能完善、机构健全、执行效率高的的团队将是各项赛事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为保障各级别专业知识竞赛顺利开展, 必须营造一个综合而系统的活动创新氛围, 建立合理的监督保障体系, 并提供必要的条件。项目组提出对于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 借鉴采用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 在组织机构上设立两大部:竞赛项目管理部和竞赛专业技术部。竞赛项目管理部包括财务管理、涉外宣传、专家指导工作组及竞赛小组建设等事宜。竞赛专业技术部包括创新实践竞赛平台、项目管理、项目分析等工作, 该组织机构以技术部为核心和依托, 组织管理部作为辅助, 保障各类赛事的正常发展, 在专业竞赛领导团队内, 设置一名总负责人, 统筹安排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合分工。该团队还设置专家指导小组, 对活动开展提供指导意见, 引导团队健康有序发展。对于校级专业知识竞赛, 针对校级专业知识竞赛参与学生众多, 竞赛题目小、难度偏低、竞赛呈常态化等特点, 借鉴采用校内科技活动模式与专业实践课程相结合的模式。针对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结构单一的特点, 采用竞赛活动与实验课程紧密结合, 相互渗透, 通过制定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大型设计类题目的方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这样既可以利用竞赛活动巩固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 又可以合理利用教学师资资源开展竞赛活动, 避免了因竞赛项目过多而降低竞赛质量, 顺利达到竞赛常态化的目的。对于机械类专业而言,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 可开展的典型竞赛有:计算机程序设计性大型题目与计算机程序设计实验课结合;机械产品测绘、机械制图设计性大型题目与机械制图实验课结合, 车辆拆装大赛与车辆构造实习课结合, 实现特定功能的电子设计大型题目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结合。由于专业课程具有一定深度和各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 因此针对专业课程举办的专业知识竞赛题目, 往往都是知识跨度大、综合性较强的竞赛活动, 大学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综合利用学科专业知识的能力, 因此这种竞赛活动适于在高年级举行。专业课程竞赛题目因其竞赛题目难度大、涉及学科知识点多, 往往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因此针对这种竞赛活动, 适宜和大学生科技活动月结合进行。对于竞赛的组织和管理方式与参与国家级与省部级的竞赛活动的项目管理制是相似的。以下对组织模式中涉及的各部门间关系进行阐述。

1. 竞赛项目管理部。

在该组织形式中, 竞赛项目管理部是竞赛活动高效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 组织管理部门中经费申请和财务管理主要负责项目经费申请、各项竞赛活动项目费用的收入与支出管理。成功举办竞赛活动, 宣传工作必须先行, 通过宣传, 使工程竞赛理念深入人心,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竞赛氛围, 优化学科竞赛的环境平台。涉外宣传主要工作有三点: (1) 负责对外积极宣传竞赛活动主旨、活动特色, 制作各类竞赛海报, 校园广播播放竞赛倡议。 (2) 通过宣传, 积极争取社会企业参与竞赛活动, 赞助竞赛活动, 负责在竞赛活动中与企业的接洽活动, 与赞助企业交流活动的策划工作。 (3) 与项目分析、管理组协调工作, 制作竞赛过程的简报工作。专家指导工作小组是指导和监督竞赛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保障, 竞赛活动项目总负责人阶段性向专家指导小组汇报竞赛活动情况, 根据汇报情况作出正确指导。

2. 专业技术部。

(1) 竞赛平台构建。技术部是组织机构中的核心, 其他机构设置都是围绕该核心服务, 技术部中的竞赛平台占据着重要地位, 是专业技术部的主体。竞赛平台的建立方式较多, 笔者认为最可行的方式是依托高校各实验室为中心, 构建创新实践竞赛平台, 各创新实践竞赛平台相对独立、协同合作。针对竞赛活动主题可自由组合, 最大限度发挥创新实践平台作用。以我校机械类专业为例, 可依托我院已有实验室资源, 组建机械动态仿真设计平台、机械创新设计平台、节能汽车平台和智能汽车创新平台、内燃机节油平台、电子控制设计平台、工程实训中心平台、机械CAD/CAE优化设计平台等等。学院教研室的专职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特长和兴趣申请进入相应的平台, 这样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 又构建了学科竞赛指导队伍, 为竞赛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竞赛小组组建。为了实现高校专业知识竞赛活动的常态化, 对竞赛小组组建方式必须进行创新, 避免传统的面临赛事才临时遴选选拔学生, 组建竞赛团队。创新的组队形式可按照学生兴趣爱好自愿参与各学科竞赛小组, 如低年级组建、“计算机竞赛小组”、“挑战杯竞赛小组”、“英语竞赛小组”、“计算机程序竞赛小组”、“电子设计竞赛小组”、“机械制图竞赛小组”等社团, 高年级组建“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小组”、“汽车节能竞赛小组”、“方程式赛车竞赛小组”、“三维设计竞赛小组”、“新能源汽车竞赛小组”等, 这些社团建设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某些竞赛小组还可与相关的竞赛平台对接。 (3) 项目分析、管理。在专业技术中, 除了主题的竞赛平台构建外, 还有项目分析和项目管理, 这两个内容主要是希望使竞赛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最大化, 在竞赛中, 引入成本分析、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等学科知识, 让竞赛内容尽量模拟企业的产品设计过程和运作模式, 拓宽学生的思维, 提高各部门协调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3. 建立有效奖惩考核制度。

任何组织模式的建立, 要高度重视奖惩考核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它是推动各机构高效、有序运作的必要条件, 具体到专业知识竞赛, 由于要将该竞赛活动普及化和常态化, 因此长效的奖惩考核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 并设立竞赛专项经费用于组织竞赛和保障, 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对指导学生在赛事中获奖的老师将给予教学工作量和科研任务量的奖励, 年度考评上计算工作成果, 学生获奖后, 根据获奖等级给予学生素质学分和综合测评加分并且设置奖金奖励指导教师和获奖学生。评选出优秀创新竞赛项目、大学生创新设计之星、大学生科技之星、优秀组织工作者、优秀指导教师等, 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重, 构建一套大学生专业知识竞赛活动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的奖惩考核制度, 防止工作松散、失职、懈怠等消极工作情绪, 大力推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竞赛的开展。

4. 发挥竞赛平台作用, 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国家级和省部级竞赛一般都是知识综合度大、技术性密集的赛事, 尤其像机械设计创新大赛、智能汽车竞赛、节能汽车竞赛和方程式汽车大赛, 这些赛事的特点是技术密集度高, 涉及学科知识广、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延展性, 有必要将每年参与创新设计的资料建立起文献数据库, 逐步形成完善的培训资料和设计案例, 制定培训内容, 形成培训机制。缩短新成员吸收、消化上一届创新成果的时间, 在前期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的启迪下, 让新的成员尽快成长, 创新设计出更新、更好的作品。

四、模式运行实践

该组织模式提出, 在我院低年级和高年级分别选择了四个专业知识竞赛活动作为试点, 通过该模式方式运作,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竞赛:2012年6月, 我院结合机械制图课程, 在机械制图实验课中设置了设计性实验项目, 要求学生从机械产品测绘、机械结构制图为一体进行竞赛活动, 2012年11月, 车辆工程专业结合汽车构造实习课程开展了发动机拆装大赛。高年级段专业知识竞赛活动, 于2012年5月, 结合一年一度大学生科技月活动, 开展了“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节油赛车设计”、“电子设计大赛”专业知识竞赛, 在2012年3月, 毕业设计选题上, 结合“全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进行毕业设计选题, 根据毕业设计结果看, 同组学生通过协同合作, 自主完成了方程式赛车设计工作, 大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证明, 该模式能有效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有序进行。

摘要: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是社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文以机械类专业为例, 论述了在工科专业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竞赛,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 分析了目前高校专业知识竞赛组织模式存在问题, 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 提出了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提高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探索了一种新的专业知识竞赛运行机制和组织模式, 实践表明, 该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工科专业,知识竞赛,运行机制,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党传升, 刘喜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及改革路径[J].科学管理研究, 2010, 28 (3) :113-120.

[2]陈开岩, 闫燕.浅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 7 (5) :162-163.

[3]林文卿.基于科技竞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科技与管理, 2010, 12 (2) :141-144.

篇6:职业技能竞赛组织模式探究

一、职业技能竞赛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具体分为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院校级及系部级, 国家级又分为国家级一类竞赛和国家级二类竞赛。国际级技能竞赛:指国家政府部门、国际级学术团体组织参加的国际性的技能竞赛。国家级:国家级一类竞赛是指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牵头组织的、跨行业 (系统) 、跨地区的竞赛, 这类竞赛可以冠以“全国”、“中国”等竞赛活动的名称; 国家级二类竞赛是由国务院有关行业部门或行业 (系统) 组织牵头举办的竞赛, 这类竞赛可冠以“全国××行业 (系统) ××职业 (工种) ”等竞赛活动名称。省级及地市级:省级和地市级竞赛分别指由省或地方组织的本地区范围内的竞赛。企业 (院校) 及系部级:院校级及系部级竞赛分别指由学校或系部组织的小范围内的竞赛。

二、竞赛组织和管理

职业院校竞赛组织和管理, 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议如下:

(一) 技能竞赛采取项目管理。

以过程管理为主, 负责制订竞赛项目的总体方案, 并予以实施;教务处以目标管理为主, 负责学院经费支持项目的遴选、协调、监督工作。

(二) 竞赛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

项目组指导老师一般为1~2人。项目组成员应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 不得挂名虚设。

(三) 竞赛项目要严格按照总体方案进行实施。

其中学院经费支持项目要向教务处提交项目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教务处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

(四) 申请项目立项。

申请学院经费支持项目填写项目立项申请表报教务处, 每年定期组织1次申报和遴选, 遴选结果报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后立项。申请立项项目基本要求如下: (1) 竞赛内容融入专业教学标准, 至少已开设相关课程。 (2) 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 (3) 每年至少举办1次校内技能竞赛。 (4) 从课程教学到赛前的培训遴选方案详实可行。 (5) 同一项目连续两次参赛未取得三等奖或以上奖的, 不予立项。

(五)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

教师参加各类竞赛以书面报告形式提出申请, 报教务处、主管院长批准。

三、竞赛保障措施

职业院校竞赛保障措施, 可以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议如下:

(一) 参赛经费支持。

一是经批准立项的市级及以上竞赛项目, 学院和系部给予参赛经费支持, 重点支持层次高和社会影响大的竞赛项目。每支参赛队学院支持经费上限如表1。二是参赛经费主要用于报名费、会务费、差旅费等竞赛期间发生的费用。三是同一项目学院只资助1个参赛队, 原则上每个参赛队带队教师为1~2人。四是经项目负责人、系主任、教务处长、主管院长审批签字后, 在支持上限内, 依照学院现行财务制度执行报销手续。五是经批准立项的全国数模大赛、体育竞赛等非包干系立项的项目, 其赛前培训、选拔等工作, 给予36学时/项目的工作量补贴, 由学院统一支付;经批准的包干系立项的项目, 其赛前培训、选拔等费用由各系在其实践教学经费中列支。

(二) 获奖奖励办法。

一是师或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级别技能竞赛奖项, 其奖励按现行的《学院岗位酬金分配办法》有关条款执行。二是学生在技能竞赛中获奖的项目, 可认定为通过了1门对应课程的考核 (申请认定课程的学分不超过相应级别的奖励学分) , 其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竞赛内容和级别给定;或给予奖励任选课学分, 奖励标准如表2。学分奖励由项目负责人组织填写《技能竞赛学分奖励申请表》, 报教务处备案, 教务处每年受理1次申报。

(三) 申请奖励须符合的条件。

一是以“职业技术学院”名义组队参加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身份的比赛;二是获得团体奖项的奖杯、奖状、奖牌、锦旗、证书等须交学院档案室存放 (注:个人的奖项须提交原件扫描件或照片) ;三是学院批准立项参赛项目。

摘要:职业技能竞赛是对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质量的检验, 也是对学生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的考量。本文对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列出竞赛类型、组织步骤、保障措施。

关键词:职业技能,技能竞赛,组织模式,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上一篇:初中生教师节送给老师的祝福寄语下一篇:房屋无偿租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