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传记特征

2024-04-08

组织行为学传记特征(通用6篇)

篇1:组织行为学传记特征

案序8:人物传记之“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编制人:刘娟 使用时间:2015.11.11 复习目标:

1.把握传记的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2.能结合具体的传记文本分析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梳理案

1.传记的特点:

①真实性: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②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写人,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2.传记的语言特色: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3.写作意图答题切入口:

①突出传主怎样的精神品质?②人物的价值、意义及对时代的影响。4.审题时注意: 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5.“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①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②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③分点分条作答。6.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 ①.失分原因:

A.不会审题,表现为所答非所问,不会分点作答; B.不明确对应的答题区间,遗漏较多得分点; C.筛选信息后简要概括能力弱; D.表述混乱,答题不规范。②.对策:

A.认真审题,审出答题思路和答题区间;

语言1 B.就算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当分值较大时,注意分点作答;

C.筛选信息后,多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概括,有时也要抽象概括; D.平时要养成“问什么答什么”的规范答题的习惯。

探究案

求见奥古斯丁·戴利(美)伊莎多拉·邓肯

受我所读书的影响,我计划离开旧金山到国外去走走。我想我或许应该跟某个大剧团一起去。有一天,我便去拜访了一个巡回演出公司的经理。他们当时正在旧金山进行为期一周的巡回演出。我请求他看一看我的舞蹈。试演是在一个上午进行的,在一个巨大黑暗的空荡荡的舞台上,母亲为我伴奏。我身着特尼克式希腊风格的白色衣服,随着没有歌词的门德尔松的乐曲翩然起舞。曲子结束时,经理沉默了一会,便扭过头去对我的母亲说:“这种舞蹈不适合在剧院表演,倒是更适合教堂,我建议你还是带着你的女儿回家去吧!”

我很失望,但并没有放弃,开始想别的办法离开。„„

我想这个夏天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之一,在此之后,当我到芝加哥,一走上大街就有一种饥饿得要呕吐的感觉。

我确信留在芝加哥没有任何希望,我们必须到纽约去。但怎么去呢?一天,我在报纸上读到著名的奥古斯丁?戴利和他的剧团公司的消息。我决定一定要去见一见这位在美国以最热爱艺术及最具审美观点的剧团经理而闻名的大人物。我在剧院后台门口站了好几个下午,不停地让人把我的名字报进去,请求一见奥古斯丁?戴利。有人告诉我他太忙了,要我先见他的助理。可我不同意这样,我说我有要事相商,必须见到奥古斯丁?戴利本人。终于,一天傍晚,我被获准见到奥古斯丁?戴利这位大人物,他着实有着出众的外表,但对于陌生人他知道如何摆出一副凶恶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但还是鼓足了勇气对他发表了一个非同寻常的长篇演说:

“戴利先生,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要告诉您,而这个国家也唯有您才能理解它。我发现了一种舞蹈,我发现了这种已经失传了两千多年的艺术。我给你带来了这种舞蹈,也带来了将革新我们整个时代的主意。我是在哪儿发现它的?在太平洋的波浪里,在内华达山脉的松林涌动中,我看见了年轻的美国在落基山山顶翩然起舞的完美轮廓。我们国家最伟大的诗人是沃特?惠特曼。我发现了这种能与沃特?惠特曼的诗相辉映的舞蹈,实际上,我是沃特惠?特曼灵魂的女儿。为了美国的孩子们我将创造一种能够表现美国的舞蹈。我为您的剧院带来了它所缺少的至关重要的灵魂。舞蹈家的灵魂。因为您知道,”我继续说,试图不去理会这位大经理不耐烦的打断(够了!够了!),我对此置之不理,语言2 提高了嗓门接着说,“戏剧是从舞蹈开始的,戏剧之初的第一位演员是位舞蹈家。他载歌载舞。这就是悲剧的诞生,直到舞蹈家用他自发的伟大的艺术回归到剧院,否则,您的剧院将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舞蹈。”

奥古斯丁?戴利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眼前这个瘦小陌生的小女孩,竟敢用这种方式在他面前喋喋不休。他只好说:“好吧,我放在纽约演出的一幕哑剧需要一个小角色,你可以在十月一号来参加排练,如果你合适的话我就雇佣你,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伊莎多拉。”我答道。

“伊莎多拉,不错的名字,”他说,“好了,伊莎多拉,我们十月一日在纽约见吧。”怀着胜利的喜悦我冲回家见我的母亲。

“终于有人赏识我了,妈妈!”我说,“伟大的奥古斯丁?戴利要雇佣我了。我们得在十月一日之前赶到纽约。”

1.林语堂评价本书说:“在这本记载她一生经历的自传中,她毫不保留地自我剖析,坦率得令人发窘,生动得让我们感觉到一个亮丽生命的耀现。”林语堂的评价包含了传记文学的两个特点,请以本文为例说明这两个特点。(5分)

2.伯牙曾经在铺天盖地的波涛中,在茫茫无际的天涯里,在扶摇直上哀号和翱翔着的鸥鸟身上得到启迪,他的琴声忽然变得悠扬而又壮烈,清冽而又浩瀚,刚健而又缠绵,悲切而又欢乐。本文中画线的句子和伯牙的故事,让你从中领悟到艺术创作的一个什么规律?请再举一个同类的例子加以说明。(6分)

苏东坡传(节选)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飓尺,此地区即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柳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

语言3 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小住胜地”。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络,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扑味扑麻在泥里跋涉,他亲身到军营去见指挥官。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百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1、第一段写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有何作用?

2、本文在正面刻画人物的同时还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找出相关内容,分析其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语言4

3、请简要分析选文的语言特点,至少列举出三点。

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文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说是专制制度下无奈的装疯卖傻。就群体而论,文人放诞怪癖的行为,既能见自由之态又能显率性之真,恐怕也只有晚清和民国间的读书人了。如章太炎将袁世凯所授大勋章贬做扇坠,辜鸿铭大辫长袍徜徉北大校园,逻辑学家金岳霖与鸡共舞„„黄侃也堪列其中。

②黄侃为章太炎门生,学术深得其师三昧,后人有“章黄之学”的美誉;其禀性一如其师,嬉笑怒骂,恃才傲物,任性而为,故时人有“章疯”、“黄疯”之说。

③1908年春,光绪帝与慈禧太后先后病逝,清廷下令各地举行“国丧”。当时,高等学堂学生,同盟会会员田桓在“哭临”(指追悼皇帝的仪式)时,流露不满情绪堂长杨子绪高悬虎头牌警吓,并欲开除田桓学籍,黄侃获悉,大怒。闯入学堂,砸烂虎头牌,大骂一顿而去;又过几天,田桓带头剪辫以示反清,杨子绪恼怒异常,又悬挂虎头牌,黄侃闻讯,手持木棒冲进学堂,先砸烂虎头牌,又要痛打杨子绪。

④1911年7月,黄侃因宣传革 命,被河南豫河中学解职,返乡途经汉口之际,同盟会同志及友人为他设宴洗尘。席间论及清廷腐败,革 命浪潮的高涨,黄侃激愤不已,当晚,黄侃借酒性挥毫成文,题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文章刊出,舆论哗然,各地报刊或纷纷报道,或全文转载,清廷惊恐万分。

⑤黄侃不仅有革 命之壮行,亦多名士之趣行,一次,他在课堂上兴起,谈及胡适和白话文说:白话与文言谁优谁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成“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电报费要比用文言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⑥黄侃曾经在中央大学任教。学校规定师生进出校门需佩戴校徽,而黄侃偏偏不戴,门卫见此公不戴校徽,便索要名片,黄侃竟说:“我本人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争执中,校长出来调节、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教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是包车。唯有黄侃进出学校,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裹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晴天,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侃放

语言5 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侃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来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曰不欺人,二曰不知者不道,三曰不背所本,四曰为后世负责,五曰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曰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 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1.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2.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

训练案

朱东润自传

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

语言6 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根本不是传记文学。

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

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

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还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

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

语言7 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

相关链接:

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则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于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

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1.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2.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6分)

语言8

篇2:组织行为学传记特征

司马迁人格特征及成因的心理传记学研究

本研究运用心理传记学的原理对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的人格特征及成因作分析,概括出司马迁的人格结构由热忱与同情、才识与好奇、侠肝义胆及自然浪漫等4个维度组成,其人格特征的`形成则是遗传素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作 者:杨波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刊 名: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 分类号:B84-05 关键词:人格特征   心理传记学   早期经验   自居作用  

篇3:CEO传记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高层梯队理论认为, 传记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管的认知基础和心理特征, 从而会对他们战略决策的形成产生影响 (H ambr ick&Mason, 1984) 。R af Or ens et al. (2013) [1]研究发现, 相较而言年长和缺乏其他行业经验的CEO现金持有动机较谨慎;Fux iu Jiang等 (2013) 认为, 具有财务经验的CEO操纵真实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低;Qin Yang et al. (2011) 发现CEO早前职业经历、年龄对企业IPO发行时间存在显著性影响;Marianne Bertrand et al. (2003) 认为MBA学历的CEO制定激进战略的程度较高。

本文认为, 任期到期与否、MBA学历以及早前的CEO任职经历同样会对CEO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因此, 本文将探讨CEO性别、任期到期与否、MBA学历、CEO任职经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二、研究假设

心理学和金融学研究发现, 年长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风险规避。同时, 出于对名望的考虑, 年长的CEO做事更规矩, 决策更趋向于谨慎和保守。由此提出假设H1:CEO年龄与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 (35岁以下取0, 35~50岁为1, 50岁以上为2) 。

由于任职初期权力薄弱, 新任的CEO很难于任职初期操控盈余。随着CEO对企业的了解以及关系网的构建, 为向外界传递一个良好的信息, 即将离任的CEO可轻易利用手中的资源对盈余管理进行操控。因此我们预测 (H2) , 任期即将结束的CEO进行盈余管理的可能性更大。

高层梯队理论认为, 具有MBA学位的管理者拥有独特的管理风格, MBA学位获得与否,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管理者个人潜在的认知特征。Graham et al. (2009) 认为, 选择进修获取MBA学位的管理者更保守。因此, 我们预测MBA学历与盈余管理负相关。H3:MBA学历与盈余管理的程度负相关 (具有MBA学历为1, 否则取0) 。

管理者专业技能和认知框架的建立受早前职业生涯的影响。由于CEO管理风格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往往需要时间与经历的积淀, 因此具有CEO执行经历的CEO相较而言能较快把握企业的战略决策, 并对其施加影响。根据Bertrand&Schoar (2003) 的设定,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4:早前CEO任职经历与盈余管理的程度相关 (具有CEO经历取1, 否则为0) 。

三、研究设计

本文以2009~2010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并做以下剔除:ST、*ST;数据缺失企业;当年IPO的上市公司。经过筛选, 按证监会公布的行业分类标准将制造业分成10类, 其中由于木材、家具类和其他制造业样本量过少而缺乏代表性, 因此将这两个企业剔除。最终研究样本确定为制造业8个行业, 其中2009年546家, 2010年378家。本文数据来源于锐思和国泰安数据库。本文采用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 分行业分年度计量各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值。其中,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为被解释变量, CEO的年龄、任期、MBA学历和CEO任职经历为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净资产收益率、年度以及行业。

四、实证分析

本文采用SPSS对样本企业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 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均值为0.022, 最小值为-0.668, 最大值为2.196, 说明我国上市制造业公司存在双向的盈余管理, 且正向管理程度较高。从CEO传记特征变量来看, 35~49岁年龄段的CEO所占比重较大, 23%的CEO将于一年内结束任期, 13%的CEO具有MBA学历, 近一半的CEO具有早前CEO任职经历。

数据回归后, F值为10.719, P值为0.000, 说明所选取的变量适合此模型。任期的回归系数为-0.039,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说明任期即将结束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与假设H2相反) ;早前CEO任职经历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表明CEO任职经历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 具有早前CEO任职经历的CEO更容易进行正向盈余管理。另一方面, 年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可能是由于样本量不够大以及所选取的时间区间较短造成。同样, MBA学历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很大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CEO中取得MBA学位的人数过少, 仅占13%。

五、结论

本文以2009~2010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92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CEO传记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EO传记特征对盈余管理存在一定的影响:任期即将结束与盈余管理负相关, 早前CEO任职经历与盈余管理正相关, 未发现年龄和MBA学历对盈余管理存在显著性影响。因此我们认为, 研究盈余管理时须将CEO的传记特征因素囊括在内, 否则会影响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Raf Orens a, Anne-Mie Reheul.Do CEO demographics explain cash holdings in SME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3.

[2]Kevin C.K.Lam, Paul B.McGuinness, Joao Paulo Vieito.CEO gender, 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ese‐listed enterprises[J].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13.

[3]姜付秀, 伊志宏, 苏飞, 黄磊.管理者背景特征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J].北京:管理世界, 2009.

篇4:浅析旅游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

[关键词]旅游企业 组织行为 特征

一、旅游企业的特征

1.旅游业是非物质产业部门。旅游业与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业、农业等不同,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具有服务业的特点,属于第三产业。

2.旅游业是综合性服务行业。旅游业是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它的发展需要各产业、各行业的互相配合。它发展也可以带动许多产业、服务业,以及与旅游有关的生产部门得到发展。

3.旅游业的季节性。旅游业与农业相近似的特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供旅游业观赏的路线和网点有明显的季节性。

4.旅游业的异地性和偏在性。不论旅游网点距游客居住地多远,旅游者在异地进行,与原住地有一定空间距离。

旅游资源分布具有偏在性,如和煦阳光和洁净的海滩,只分布于沿海少数地区;历史古迹只局限于一定地域之内。

5.旅游业的多样性。旅游包括休憩、疗养、观光、健身、朝圣、购物、考察、探险等,因此游客的旅游目的的多样性,使旅游业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6.旅游业的大众性。现代旅游已不是少数达官贵人所拥有的活动,而成为一种社会性活动,有广大群众参与,并逐渐形成了他们的“旅游习惯”和“休闲习惯”。

二、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特征

传统的旅游企业主要由外联部、市场部、接待部、人事部、财务部、计调部、门市等部门所组成,用户的订单和客人的服务,分别按各部门的职能作好自己所应完成的部分后,用传统的电话、传真、图表、报告等移交给流程链条上的下一部门继续处理,这一过程的时间和信息传递的失真和人的依赖成为制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阻碍,特别是对信息无能力进行自主反馈和调节。传统旅游业务流程图,是垂直链式结构,而新式网络营销的业务流程图,是扁平网状结构,所有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同时获取游客的信息并可以与游客进行互动沟通,所有参与者自动对信息进行共享,一方面,我们按自己身份和功能对游客进行操作服务,另一方面,对其他部门自动产生指令和接受指令,形成互动和共享。

旅游互联网商务平台所强调的就是针对每一旅客服务,跨区域的各部门能同时进行反应,而各部门的反应又能作为变量作用于其他各部门,最终实现对旅客的满意服务,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传统的组团旅行社和地接旅行社角色的统一和组合,把分开的价值链统一为互为依存的共同体,从而增强了各自总体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服务质量。采用互联网网络化营销时,公司内的运作机制与传统旅行社的运行是大为不同的。传统旅行社贸然采用网络化经营,其组织机构可能会陷入混乱,在网络化营销业务再造过程中,最主要的五个关键要素是:

高层管理者具有互联网平台操作改革的决心。

将内部等级组织机构转变成多元、相互关联和互为依存的关系。

培训和激励员工应用互联网络技术。

足够的费用预算。

根据新标准衡量公司运作情况,要建立一套基于互联网的考核体系。

新型旅游互联网商务平台的组织结构重组,表明了人员、技术、流程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即基于互联网平台环境中企业的运作方式,在其流程控制中,具有三个层面的控制管理:战略流程,通过这些流程组织规划和开拓它的未来,包括战略规划、产品/服务开发、以及新流程的开发等;经营流程,通过这些流程组织实现其日常功能;保障流程,为战略流程和经营流程。通过这些流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的流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结构扁平化、管理方式柔性化和办公方式分散化是知识型管理的三大趋势,其中柔性化代表了未来企业管理的潮流和走向。互联网商务平台的柔性化生产体系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柔性管理和柔性组织系统。“柔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柔性的员工管理的精髓是“爱人”,通过不断提高的员工高素质带来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益、员工的高收入。这种“五高”模式是以人为本,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为目标,最终又以员工的高收入为归宿的价值链。

柔性化管理的“自我改善”,以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为目标,能深层次地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其次是有利于组织内部形成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再就是,能够适应消费者的变化,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旅游企业的组织行为特征

组织行为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跨学科性(inter-disciplinary)。组织行为学借鉴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学等多门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吸取了多门学科关于个体、群体和组织的研究成果。

第二,实证性(empirical study)。组织行为运用了科学的、系统的方法进行研究,用客观事实进行论证,保证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第三,文化相关性(cultural related)。组织行为所研究的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表现和规律依赖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

第四,层次性(hierarchical)。组织行为学科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组织中的群体行为;从整个组织系统来研究成员的行为,而且还延伸到研究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广关系。

第五,情景性(situational)。组织行为研究的是千变万化的人、群体和组织的行为,主张根据不同情景采取不同的理论和对策。

在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服务企业比以前更依靠组织各个层次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在这种条件下,旅游企业建立以信任、责任为特征的工作环境是竞争的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将给予员工更多的自主决策权利,同时也期望员工有更高层次的个人义务与责任。与其他企业相比,旅游企业组织行为的塑造,关键在于企业员工伦理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他们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新的伦理规范,不断提高对企业伦理的认识。

旅游企业除了强调服从法律之外,还应重视在企业内部培养核心的价值观念如责任感、诚实、可靠、公平。

如果管理者能有效地建立和保持企业的价值观,塑造企业文化,就更有可能影响员工的态度,使组织行为达到预期的结果。相反,如果管理者没有确立企业的伦理标准,员工可能会根据他们从别处获得的经验和知识,确立自己的伦理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没有明确的伦理规范,就无法判断员工的伦理行为是否与企业的价值观相一致。企业确定明确的伦理规范,可以有效地引导员工的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海平.旅游文化.

[2]郭卜乐.管理心理学.

篇5:组织行为学传记特征

关键词:工作特征组织公民行为激励

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之外,组织成员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全力以赴也是企业致胜的关键。组织中的成员是否主动愿意并且积极地从事有助于组织绩效提高的行为,对于组织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其中不受正式职务规范、不受契约交换限制,却能对组织有正面影响的角色行为,即所谓的组织公民行为(简称OCB)。Organ指出组织公民行为包括五个维度,包括利他行为、文明礼貌、运动员精神、责任意识和公民美德。组织公民行为能使组织更有效地分配组织的财力与人力资源,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Podsakoff等人的研究发现工作特征(包括工作反馈、工作固化、工作内在的趣味性)与利他行为、运动家精神、公民道德等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文将就工作特征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工作特征理论

工作特征理论的形成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起源于Taylor在1911年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四原则”,即工作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和简单化。其后,Herzberg和Kibridge于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积极从事工作扩大化和工作再设计的相关研究,两位学者认为增加工作的重要性及挑战性,可以避免由于工作单调或重复所造成的员工不满或离职,在该研究之后,有关工作特征的研究就成为工业心理学学者所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Tumer和Lawrence于1965年提出了必要任务属性理论,确定了工作特征的六个必要要素。在此之后,Hackman和Oldham提出了工作特征模型,他们认为任何工作都可用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五个核心任务维度来描述。这五个工作特征会使员工产生三个关键的心理状态,即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和任务重要性使员工体验到工作的意义;工作自主性使员工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反馈使员工了解工作活动的实际结果。而这三个关键心理状态会影响到员工个人与工作结果。这一模型认为工作本身能给员工带来内在激励。

二、工作特征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

在早期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中,Smith,Organ和Near(1983)指出,如果从事的是相依性较高的工作,人们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必须经常出现自发性的相互调整。于是逐渐养成合作、协助的社会规范,同时对他人需求的感知也比较敏锐,并产生一定的团队意识。由于团队凝聚力较高,所以会有较高的工作满足感,并进而成为组织公民行为的潜在来源。在工作特征模型中的五个核心维度会影响员工的三个关键心理状态,而员工的心理状态将影响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其作用模型如下图:

在该模型中,工作特征的五个核心维度会使员工具有良好的心理感受,包括:体验到工作的意义、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了解工作活动的实际结果。从激励角度讲,当员工获得这三种良好的心理感受时,工作本身就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效果,进而使员工拥有较高的工作满意度、较高的组织承诺和工作绩效,而这些都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简言之,工作中五种核心维度的工作特征越突出,员工感受到的关键心理水平就越高,做出组织公民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

三、工作特征各核心维度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1、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这三个维度能让员工体验到工作的意义,进而使员工意识到他们所从事的是一项重要而且有价值的工作。当员工认为所从事的工作有意义,就会受到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而做出组织公民行为。因为当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具有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和任务重要性这些特征时,员工就更易于了解到组织中其他员工的问题和需要,从而更有可能做出组织公民行为。

Farh在199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技能多样性与组织公民行为呈正相关。当员工所从事的工作需要多种技能时,员工就能对不同工序间的联系有着更加宏观的认识。因此,他们更容易意识到同事何时需要自己的帮助。而每天从事同一技能工作的员工,对同事的工作知之甚少,也就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需要帮助,更不可能及时做出组织公民行为。

衡量一个工作是否具备完整性,关键看这个工作是否有明显的起点与终点,员工是否能明显看到工作流程的转变和工作成果。如果一项工作具备任务完整性,员工对该项工作的整个流程就有着清晰的认识,也就更容易受到工作本身的内在激励。当员工所从事的是一个项目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就会对其努力的成果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例如,在汽车公司里,当一个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是从汽车的设计开始,直到整车性能的完善,就会比只安装汽车轮子的员工更了解最终产品。这也会使员工更能体验到工作的意义,更容易被工作本身所激励而做出组织公民行为。

任务重要性主要是指一项工作对他人的生活或工作的实际影响程度。当知道工作对别人的生活或工作有影响的时候,员工就会体会到自己对别人的责任。当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别人的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时候,就会做出许多角色外的行为去帮助周围的人。

2、工作自主性是指一项工作给任职者在安排工作内容、确定工作程序方面,实际上提供了多大的自由度、独立性及自主权。大量实证研究发现工作自主性是工作特征五个核心维度中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最密切的一个。Turnipseed和Murkison于2000年在一项以美国陆军人员为样本的研究中发现,工作自主性与组织公民行呈正相关的关系。当员工在工作上有充分的自主权时,就会意识到工作结果的好坏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与否,因此,员工对工作上的成败得失就会有着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会激励员工做出组织公民行为。例如,当员工体验到对工作结果的责任时,就会对公司政策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且更加努力地工作,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水平的运动员精神。

此外,当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自主性时,就有更多的机会做出组织公民行为,因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工作、作息时间。组织公民行为往往是在员工的非工作时间做出的。当员工忙于自己的工作而不能休息时,就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同事。因此,当员工的工作缺乏自主性时,即使他们想做出组织公民行为,往往也没有机会做。

3、反馈是指员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直接而且明确地获得有关自己工作绩效的信息。反馈的来源包括完成工作本身、主管的意见、同事的反应。Farh等人在1990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反馈与员工的利他行为有着重要的关系。员工从工作中获得越多的反馈就越愿意做出组织公民行为来帮助同事。反馈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反馈能告诉员工何时需要员工做出组织公民行为。Renn和Vandenberg于1995年提出了反馈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基本理论。反馈让员工清晰地认识到他们的工作成效,当积极的工作结果反馈给员工时,会让他们认为自己是高效的工作者,进而让他们充分地肯定自己的工作能力。认为自己是高工作能力的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包括做出角色外的行为。

结论

综上所述,工作特征是组织公民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员工对工作特征的认知会影响到其组织公民行为。如果企业使员工的工作特征的核心维度更加突出,员工就有可能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

篇6:传记片的审美特征与叙事策略

电影《国王的演讲》海报

传记片作为中外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作实践由来已久。但因其类别的模糊性,传记片并不像一般类型片具有相对稳定的创作模式。但传记片却盛产经典之作,同时也是电影大奖盛产的沃土,因此,很多有名的导演、演员都对传记片情有独钟。仅以好莱坞影片为例,传记片经常横扫奥斯卡最佳影片,包揽影帝、影后、最佳导演。《愤怒的公牛》改编自美国前世界重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的真实经历,将罗伯特·德尼罗捧上奥斯卡影帝的宝座;音乐传记电影《莫扎特》以宫廷乐师萨列里的视角展现莫扎特的一生,在第57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举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当晚被称为“莫扎特之夜”;《国王的演讲》选取英王乔治六世如何克服口吃的故事,在第83届奥斯卡上揽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传记片与一般故事片不同,在情节结构上受人物事迹本身的制约,传记片虽然强调真实,但须有所取舍,突出重点,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允许想象、推理、假设、并作合情合理的润饰。[1]纵观传记片的发展历史,梳理《莫扎特》、《美丽心灵》、《梅兰芳》等中外优秀传记影片,由于电影“虚构”的本质、“娱乐”为主的功能以及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真实”的界定便在传记片里十分暧昧。当代传记片也不再以讲述人物一生为单一的创作模式,视角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多层解读的创作方式改变着传记片“不叫座”的历史。

一、传记片的审美特征

(一)艺术形象的生动性

传记片受到电影时间的限制,时常选取传主人生经历中最为浓墨重彩的时期,打破时空的限制,与历史人物精神交流,展现创作对象的“灵魂”,体现人性的张力便成了传记片的主要诉求,也是传记片得以支撑的“精神意蕴”。

这样的创作主旨使传记片中传主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活起来,让观众在电影短短的两个小时之内感知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孔子》一片通过讲述争失地、隳三都、周游列国等重大事件,将孔子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无戏言,言必信,行必果”、“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朝闻道夕死可矣”等重要思想穿插其中,较好地向当代观众展现了其伟大思想家的精神肖像。英国影片《甘地传》则是印度国父甘地伟大而庄严一生的再现。导演通过对甘地青年受辱、海外斗争生活、和平请愿、罢工、数度监禁与绝食以及被刺杀等史实的勾勒,讴歌了圣雄甘地所倡导的的不合作精神与非暴力主义,以影像的方式对甘地的精神世界与精神历程作一次全新的解读。

(二)真实故事的戏剧性

由于传记片必须基于真人真事,所以传记片的题材、故事情节都是“有史可查”的。但电影原本就是一门“虚构”的艺术,传记片也允许在历史材料的基础之上想象、推理、假设,并作合情合理的润饰。

“子见南子”演的是孔子应南子之邀进宫见面,这个情节在历史上确实有所记载,但却没有具体的描述,可以说是个“迷”。《孔子》的导演便将这个情节做了扩充:精心打扮后盛装的南子绕着孔子走过一圈后,与其亲密交谈,周迅饰演的南子时不时身体前倾,神情暧昧,并向孔子发问:“听说你常讲‘仁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女人呢?”历史上,南子见孔子究竟是为了什么始终是一个千古之谜。导演胡玫这样的处理,增加了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也增加了该影片的看点。

(三)主题意旨的深刻性

传记片大多是通过人物的命运来展现历史背景、反映时代的变迁,通常其人物都是放置于一定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之中,因此一般来说传记片的主题具有较强的深刻性,导演想通过人物经历或揭露社会的黑暗、或暗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真实地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保护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历史事件,导演在该部影片中生动地塑造了辛德勒这一光辉与低劣于一身的形象,将历史“艺术化”,用电影阐释伟大的人性,揭示了法西斯的残暴和未泯良知之间的博弈,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国王的演讲》讲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罗格医生的帮助下克服口吃,在圣诞节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反抗法西斯的演讲的故事。这部电影不仅是在讲述一个病人自我修复的过程,更展现出历史洪流下逐渐衰弱的英国怎样重新站起来,再次成为世界强国的奋斗历程。

二、传记片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

自上世纪40年代《公民凯恩》之后,中外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传记片,国外有《巴顿将军》、《勇敢的心》、《美丽心灵》、《成为简·奥斯汀》、《社交网络》等,《林则徐》、《焦裕禄》、《阮玲玉》、《梅兰芳》等则为国内传记片的佳作。在传记片发展历程中,越来越多的导演尝试打破常规,创新传记片的叙事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

(一)《阮玲玉》:双线并行的二元叙事

关锦鹏的《阮玲玉》采取半纪录片的形式,巧妙地将阮玲玉的原作与张曼玉的演绎交叉融合成一部影片,同时穿插对老一代影人的采访以及主演们的体悟。张曼玉在该片中扮演中国早期电影明星阮玲玉,两者合二为一,整部片子以阮玲玉的最后六年的演艺生涯为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讲述阮玲玉短暂一生的生活、事业与爱情。

影片以阮玲玉的早期电影剧照开场,配以关锦鹏的旁白解说,简要介绍阮玲玉的演艺经历。而后摄影机里的第一个画面就是聆听状态下的张曼玉,并与导演沟通互动,通过画外音连续介绍的方式巧妙地把身处两个不同时空的女影星联系到了一起。整部影片中,张曼玉对阮玲玉的诠释演绎、阮玲玉原作与采访交错,张曼玉一会儿以阮玲玉的身份出现,一会儿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观”阮玲玉,谈论自己的看法和感悟。这种叙事方法在讲述阮玲玉故事的同时,也让张曼玉完成了对自我的一种“审视”。

在进入联华影业公司的六年中,阮玲玉的事业进入辉煌阶段,感情却并不顺利。影片在展现阮玲玉人生最辉煌的阶段时,按事业和情感两条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前者以时间为序,选取其在联华的主要影视作品展现阮玲玉演艺的提升和思想的解放,后者则分别描摹了她与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三人的情感纠葛。后期剪辑时,功力深厚的导演将《香雪海》的说戏与张达民的纠缠交叉,将阮玲玉内心的酸楚和徘徊借作品展现出来。又以《神女》暗喻阮玲玉与唐季珊同居关系的本质,《新女性》韦明自杀的戏也与阮玲玉的自杀成为参照,控诉旧社会的人吃人以及男权之下女性命运的悲怆与无奈。

关景鹏以双线并行二元叙事的手法,在《阮玲玉》一片中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塑造了阮玲玉,形象鲜明,生动细致,将阮玲玉电影事业的辉煌与个人命运的悲哀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复原了20世纪初期电影巨星的真实世界,展现了旧社会女性寻求解放和反抗的历程以及难逃宿命的悲惨结局。

(二)《国王的演讲》:小处着手的日常化叙事

《国王的演讲》虽然是置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背景下拍摄的,导演没有拍摄残酷血腥的战争场面,选择向观众讲述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战胜口吃的故事,日常化讲述视角的选择让这部影片看似在讲述一个特殊身份人物的普通故事,拉近了影片与普通观众的心理距离,获得了情感联系。乔治六世的英国正处于国力渐衰的阶段,政治的民主使皇室的存在更多地作为一种象征。

该片着重描绘的乔治六世与口吃之战,首先体现为其作为国王,为捍卫自己的尊严而战。日常化叙事的选材满足了观众对于皇室生活窥探的心理,激起观众的观看热情。看似高高在上的国王却有着口吃的创痛和烦恼,童年的阴影、父兄的强势,让伯蒂内心其实充满自卑和矛盾。导演将一个国王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便是这部影片最具魅力之处,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对乔治六世报以理解和同情。

这部影片的主要叙事脉络以乔治六世在平民语言治疗师罗格医生的指导下战胜口吃,但实际上还暗含两条发展线索——乔治六世与罗格医生之间友谊从无到深厚的建立过程以及乔治六世内心逐渐成熟强大的心路历程。罗格医生在国王面前坚持平等,直呼其为“伯蒂”,对其存在的问题直言不讳,甚至提出一些很“无理”的要求。而伯蒂也在最初的反抗之后逐渐对罗格卸下了所有的面具,听从罗格的安排,甚至逐渐产生了一种情感的依赖。罗格对其的治疗过程使伯蒂消除自卑,回归自我,也在精神上完成了对其的引导,弥补了伯蒂缺失的父爱和家庭的温暖。亦师亦友的身份状态、睿智机敏的话语、直指心灵的主题都成为该部影片赚取人心的“砝码”,但使其最终致胜的,还是该片巧妙的选材视角和高超的讲故事的方式。

(三)《铁娘子》:“意识流”的非线性叙事

《铁娘子》围绕英国唯一女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的从政经历讲述,影片没有采用人物传记片惯用的正序叙事方式,而是以撒切尔夫人的老年生活为主线,运用倒叙、插叙、并序等多种手法,同时穿插实拍的影像资料,进一步还原了历史。该片以撒切尔夫人孤独的老年生活为主线,将其成长经历、参政历程、从政手段等事件穿插于回忆之中,展现了其对去世丈夫的深切思念和身为女人的母性光辉,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刚柔并济的撒切尔夫人。

该片使用内心描摹、梦境联想、幻觉等意识流的典型方法回忆撒切尔夫人波澜壮阔的一生。“意识流”本是来源于心理学的词汇,意识流电影则受“意识流”小说影响,要求在银幕上着重表现人的非理性的、潜意识的、直觉活动的电影。意识流主要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深处的方式,运用该形式的影片大多时间、空间跳跃多变,大大扩大了影片的容量,在打破传统戏剧化构造的电影模式的同时,深化了主题。

影片开头便用心理独白来表现撒切尔夫人对已故丈夫怀念的情感,通过穿插与丈夫的对话,来再现撒切尔夫人最真实的婚姻家庭生活,将其对家庭疏忽的愧疚之情溢于言表。同时导演还运用相似场景、符号、影像等介质来完成老年撒切尔对自己一生关键事件的回忆,将它们有机的串联。这一切的叙事都是依靠撒切尔夫人的潜意识和直觉活动,却没有显得生硬和不连贯,通过心灵的撼动和情感依托来表达的事件呈现出一种内在的联系。该片从“铁娘子”的“柔”说起,以女性的视角出发,通过意识流的方式展现了一个女强人最为真实的内心世界,颠覆了观众心中对铁娘子的固有形象,从另一个角度展现铁娘子铁腕背后的艰辛与不易。

三、类传记影片的兴起

随着电影产品的发展,传记片从过去反映真实人物的完整人生,变成如今截取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片段,甚至展现虚构人物的一生,所以出现了“类传记影片”这一概念,更加丰富了传记类影片的题材和内容。对于传记类影片来说,重要的已经不是人,而是其中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只要历史背景真实,就可以被认为是一部传记影片。

传记片作为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影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成为当今电影市场重要的一种类别和创作方式。传记片以其艺术形象的生动、真实基础上的戏剧化以及深刻的主旨意涵彰显着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也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其叙事方式呈现多样化,导演不再束缚在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与大胆尝试,将视野微观化,只选取一个事件或是一段时期进行讲述,运用二元叙事、多线并行、意识流等多种叙事方式对传主进行多层解读。随着观众素养的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传记片在历史的洪流中可以散发更多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以颜色为话题的作文下一篇:承重支模架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