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选用制度

2024-05-18

教材选用制度(共11篇)

篇1:教材选用制度

二、选、编结合,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材编写的行列,多出教材,出好教材,意在提高教师教材的编写水平和能力,同时为我校教材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材的选用和预订必须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教研室研究确定教材的种类后,认真填报《教材征订单》,经基础科学部审核,报送教务处教材科批准,由下至上地申报所需教材,防止低劣教材进入课堂。教师不得私自在课堂中推销教材。

四、基础科学部每学期期初就下学期的课程教材应与教材科达成预订协议,保证教学的使用。

五、每两年调整一次教材的选用,淘汰落后教材,选择优秀教材。

六、凡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同意的自编、他编教材(或教辅),不管正式出版与否均不能作为正式选用教材(教辅)。

篇2:教材选用制度

一、选用各课程教材时,原则上必须参照大纲要求和规定,应选用“规划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各级优秀教材”,以保证教材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其内容能够代表本课程的最新发展。

二、选、编结合,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材编写的行列,多出教材,出好教材,意在提高教师教材的编写水平和能力,同时为我校教材建设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教材的选用和预订必须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教研室研究确定教材的种类后,认真填报《教材征订单》,经基础科学部审核,报送教务处教材科批准,由下至上地申报所需教材,防止低劣教材进入课堂。教师不得私自在课堂中推销教材。

四、基础科学部每学期期初就下学期的课程教材应与教材科达成预订协议,保证教学的使用。

五、每两年调整一次教材的选用,淘汰落后教材,选择优秀教材。

六、凡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同意的自编、他编教材(或教辅),不管正式出版与否均不能作为正式选用教材(教辅)。

基础科学部

篇3:教材选用制度

善用教材不仅仅是讲授教材

中职英语教师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材, 要取其合适部分, 舍去不切合实际部分, 不要总是认为教材是权威的, 该质疑时要大胆质疑。对英语教材的处理不能偏离教材的宗旨。在分析教材时, 要从大处了解教材的结构, 内容的深度, 编排的顺序, 知识的关联性、渐进性, 练习的典型性等等, 而从小处研究教材每单元的组成部分, 如语言点 (四会词汇、词组、短语和句型) 、重点语法、重点练习等。

(一) 质疑教材

教材应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 好的教材不应出现错误, 出现错误的教材会误导学生, 也会令教师无所适从。而颇具代表性的中职英语高考指定教材———《英语》 (2005年版, 广东、北京、广西合编) 中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差错。质疑之一, 课文中句子出现错误。比如, 其第三册第100页有句子:Tourism is not only animportant industry in the world;but it is the largest and onethat is still developing, 而在learning objectives中提到:名词从句作宾语补足语 (第四册, Unit 8) 。质疑之二, 教学指引不清楚。质疑教材中的Reading I and Reading II的处理。英语教学法告诉我们, 不同教学目的体现在课型上, 由此, 中职教材的每单元的结构暗含的教学课型为:对话交际课型、精读课文课型、阅读理解课型和语法课型。事实上, 九成以上的教师是这样处理课文的。教学效果表明, 学生应掌握的词汇量严重缺乏。在学生学完整套教材后, 学的好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还不及普高一年级学生。在反思中, 笔者注意到以下两点:第一, Learning objectives中的Key phrases出现在Reading里。例如, go down在Reading II (第四册的Unit 5) 。第二, Reading里面有许多诸如shadow, dust, rock, suppose breathe, lift等等“四会”要求的词汇 (第三册, Unit 5) 。课型指引不当, 导致教师处理教材错误, 使重要的课文仅作阅读理解处理。可见, 正确处理课文是多么重要。

(二) 取舍教材

教师要教好学生首要条件之一是教材合适。教师要研究教材, 挖掘教材, 善于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要分清主次、辨别难易、明确策略, 要科学地处理教材。目前, 中职《英语》 (必修) (2007年, 广东版) 结构上注意梯度安排, 在练习设计上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基础, 每个单元的练习有Level A和Level B两个层次。教材人性化的设计为教师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空间。教师在取舍教材的时候, 应以中职生所需要的知识为出发点, 以不同层次的学生为依据, 结合授课的课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适当调节教学模块, 合理安排知识点的呈现, 课后练习和前置任务也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并且, 每个单元的Learning objective要清晰, 重要语言点要列举, 基础练习要到位。

现在以UNIT6为例, 主题为Eating, Conversation和Tex围绕主题展开, 因此, 对话和课文是基本的教学素材, 相关的交际用语、课文的语言点以及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是教学重点, 语法是难点。Vocabulary和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要在学习对话或者课文之前先拼读, 以便减少教学难度。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 可在课文中精心挑选出一个或两个段落作为课文的重点, 对这个段落要做语法分析。Word Power中Level A和V Practical Writing作基本练习处理。教师能抓住教材重点指导学生, 学生才能学得踏实。教师把最重点的、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才能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 才有可能挖掘出学习潜质。

处理好每单元的必修内容保证了英语学习的分量, 余下的语法和练习可作开放式处理。比如, 听力部分可以用餐馆英语代替, Level B、语法和阅读理解仅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作要求。这样处理教材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总之, 教师要处理好每个单元的基准点、重点和难点, 余下的部分可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

整合、优化中职英语教材

在选择中职英语教材作为蓝本的基础上, 教师可整合教材, 把普通高中英语教材和职业高中的英语教材融为一体, 通过有机地整合来优化教学。众多教材各有千秋, 新旧版本教材长短互补、取材各异, 都有自身的优点。

例如, 中职《交际英语》有自我介绍、求职信、餐馆英语、购物英语等内容, 这些对中职生非常有用, 可以用来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把有关的英语会话添加在相应的英语单元备用, 以丰富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新概念英语》的交际功能明显, 是很好的听说教材。还有一些英语名曲诸如SAILING、YESTERDAY ONCE MORE、SEALED WITH AKISS等很适合中职生在唱歌中学英语。至于英语语法, 可以选自小册子 (1993年之前, 普通高中英语教材) 英语课本, 里面语法系统完整, 例句典型, 学生容易理解。此外, 为了帮助中职生升学, 教师可以选用普通高中一年级的英语课本。通过研习中职《英语》四册和普高一年级的英语, 学生考试会得心应手。又比如, 《机械英语》、《电工英语》、《汽修英语》等本是中职数控专业、模具专业、电工专业的英语教学用书, 但是,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很难学会, 也不可能学透。因此, 教师最好结合英语口语来帮助学生学习。

编写校本教材

作为中职英语教师, 在教学需要的时候应会编写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要好用、实用,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作为指定英语教材的补充, 校本教材应具有渐进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 (2) 应按活页装订, 以便按需使用。 (3) 有明确的教学法指引。 (4) 按照任务型教学设计教学程序。 (5) 课文材料大多应是可感知的、易于理解的, 符合中职生的认知体系的, 内容应包括日常交际句型, 生活中的实用词汇、热点词汇等等。 (6) 校本教材可分为纸质教材、视听教材和备用课件, 如能组合使用效果更佳。 (7) 教材的素材可选自各年级的英语课本资源, 地方性的文化资源、公共传媒、社会资源和环境资源等等。

例如, 在笔者编写的校本教材中, 有谈论生活片断的模块, 里面可以插入各种英语词汇, 诸如take a nap、pajamas、underwear、shorts、do the dishes、shopping mall、read comic books、eat breakfast、get dressed等等;有学法指导模块, 里面包括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注意积累词汇的贴士。比如, 在阅览报纸的时候, 在上网的时候, 在看电视的时候, 就可以留意到诸如politics、community、entertainment、sports、index、PG等, 这样学生在不经意间就学到了不少词汇。

此外, 校本教材要有特色, 其特色与学校的龙头专业有关, 也与乡土文化有关, 因为中职生将来的就业与当地情况息息相关, 了解当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 使学生更有促进地方发展的使命感和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例如, 在笔者编写的校本英语教材中, 有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模块, 有景点乡村游模块, 素材丰富多彩。比如, 有介绍立园的:LIYUAN-Exploring A Vanishing Homeland;有介绍开平碉楼和村落的: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 Cluster in Zili Village, 还有开平碉楼第一楼———蚬岗镇锦江里瑞石楼的介绍。

例如, 题目RUISHI LOU下有:The Ruishi Lou was built in1923 by Huang bixiu, a villager who was a merchant in Hong Kong, and who built it as a residential tower on his return to the village.It cost more than 30, 000 Hong Kong dollars to built and construction took two years…In June2001, the building was declar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 protected Major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然后有Jin Jiang Lou (锦江楼) 和Sheng Feng Lou (升烽楼) 的中文版本。其构思的课型为泛读课, 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首先对开平的世界遗产项目有一个概念, 然后, 在适当的时候进行乡村旅游。随着开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 学生有许多机会当导游。因为我校离瑞石头楼仅一公里。为了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学生完成学习这部分后, 带学生到附近的碉楼乡村, 让学生了解华侨历史文化, 观看中西合璧精美的碉楼建筑, 感受乡土民情, 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 别有一番风味。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 中职英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才能教好学生。处理教材要有依据, 要有技巧, 更要讲求实效。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中职英语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在实践教学中, 中职英语教师不仅要灵活辩证地选用教材, 而且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辅助教学, 如网上资源、生活资源、传媒资源和教辅材料等。总之, 资源就在身边, 资源在于寻找。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邓护英.英语 (修订本) (第三、四册) [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篇4:高校教材选用问题思考

当前教材选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教材的选用涉及到教材管理部门、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学小组及老师个人等多个主观环节和客观因素,各环节相互影响,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选用教材的质量。

(一)主观方面

1、教材管理部门信息有限,使优质教材的选用无法落实。目前教材管理部门提供的教材信息来源主要是新华书店教材征订目录或光盘、相关教材网站和上级下发的优秀教材目录,但从这些途径获取的资料中缺乏对教材的具体描术,特别是教材的编选体例和架构等信息很少,其中部分教材的相关信息也收集不全,许多优秀教材无法提供相应的样书参照,教材管理部门与出版社联系不多,不能及时获取新教材出版信息,缺乏与兄弟院校的横向联系,不能了解相关课程已选用教材的情况,使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不能对所选教材的信息做全面了解和参考,也就无法对所选教材做评估和比较,对其适用性和适用层次也难以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师的选择范围,使教材选优工作无法真正落实。

2、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对选用优质教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教材选用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为了确保人才培养始终处于科技的前沿,作为知识传播载体的“教材”,要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其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现代化人才。国家投入大量资金,集中各路优秀专家,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出版了一批内容、体系、方法、手段相对前沿的新的高水平规划教材,就是为了逐步淘汰那些内容和体系与现代不相适应的老教材,使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竞争力。高校人才的培养更是迫切需要这些具有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新教材。对此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一些教学单位和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教师把教学过程简化为简单的上课和考试,因此在选择教材时不考虑教材的体系和内容是否已经陈旧,对其科学性、适应性不加以评估和研究,也不对多种同类教材进行比较鉴别,选到哪本就订哪本,有些教师为了图方便,甚致反复选用使用过的同一本旧教材,随意的选用造成质量不高、内容陈旧的教材长期占据课堂,上课时不得不大量补充笔记或干脆不按教材教学的现象时有存在。结果是累了老师苦了学生。对此重视不够也使教学单位省略了应该进行的选用环节,如对选用教材的论证与评价,对同类型教材的比较鉴别优选、集体讨论确定、相同专业不同层次教材的区别选择,教研室把关等等。这种随意性导致大批优质教材不能及时进入课堂,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无严格的教材选用审批制度或对教材选用审批环节执行不力,使教材选用工作流于形式。教材管理部门没有制订严格的教材选用审批制度,使教学单位征订教材没有指导程序,造成教材选用过程过于简化,老师任选一本做为教材,报系部秘书汇总上交就算完成工作,教材管理部门只管按汇总表中数据进行征订,缺乏监管环节,结果造成征订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如书号错误使实际教材与征订教材不符,教研室不知道所辖课程订什么教材,汇总教材数据不全,教材到货后发现不适用又重新补订等等耽误了教学又增加了库存和报费教材,工作重复,效率不高,给学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选择的教材质量更是无法保障。有的学校教材管理部门制订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但执行过程中却因其中某个环节执行不利,使最后审批结果流于形式。纠其原因,主要是有制度没保障,对各环节相关人员或部门执行不力造成的错误、影响或经济损失应负什么样的责任及处理办法没有明确规定,使工作粗心大意,责任心不强等等现象长期存在,问题始终没能解决,选用工作流于形式。

4、教材管理部门缺乏科学、合理的教材使用评价制度和评估体系,无法对已使用教材的质量进行有效监控,使质量不高或不适用的教材被反复选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同层次、不同性质,不同专业对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一本订来的教材经过教学过程检验后,其适用性和教材质量才能得到确认,没有科学的教材使用和评估体系,就不能完成确认工作,教材质量监控只能是空谈,教材管理部门也就无法有效地对教材选用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使质量不高或不适用的教材得以反复进入课堂,而优质和适用的教材也会因教师个人喜好而得不到稳定持续使用。

5、对自编教材管理不严,使进入课堂的自编教材质量难以保证,也使同类优质教材无法得到选用。一些学校为了提高教材自编率,放松了对自编教材的管理,没有严格的自编教材审查制度,没有前期讲义教学检验、修改、完善过程、也没有专家和教材指导委员会的审查过程,直接出版并马上用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材其编写质量是没有保障的。如果对教材的选用不是出于对学生负责,而是附带了某种功利性的其他目的,真正优秀的教材往往无法被选用。由于其包销的性质和出于保护教材编写积极性等原因,主管部门对自编教材的使用审批也就放松了监管,使一些质量不高的教材进入课堂,并被使用多年,使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材得不到采用,严重影响了高质量教材的使用。

6、教师因个人原因不愿更换教材,制约了优质教材的选用或更新。部分老师因为要搞科研写论文或承担太多的教学任务而不愿花时间准备新的备课教案,也有一些教师只考虑轻松完成教学任务,不重视教学效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责任心,所以反复选用同一本老教材,致使优质教材得不到选用或更新。

(二)客观方面

1、教材品种单一,制约了优质教材的选用。近几年,随着学分制在各高校的普及,选修课的数量大量增加,而与这相对应的教材出版却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许多选修课找不到合适的教材,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部分出版社对发行量比较少的教材不再重印,使得本已少得可怜的选修课教材更是到了无书可用的程度,教师只能自编讲义来授课,许多选修课能找到一本可用教材已属不易,更不用说比较选择了。

2、宣传力度不够,使优质教材的推广和选用受到影响。由于市面上出版的高校教材种类繁多,而其中重复性教材出版现象也是日趋严重,同一门课程存在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版本而内容大同小异的教材 ,其中不乏盗版教材、 人情教材、职称教材等等许多质量不高的教材,教材管理部门或任课教师面对海量信息,其鉴别和选择难度可想而知,由于教材的编辑或出版单位对同一系列教材中的原创教材和优质教材的宣传力度不够,使教材管理和使用部门及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哪些是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重点教材、优秀教材、精品教材等等,造成优质教材的选用和普及周期大大增加。

提高教材选用质量的措施和对策

1、建立和完善信息库、样书库。信息库包含国家及省部级规划教材及获奖教材目录,样书库则对应目录收集与本院专业相关的优秀教材样书,使教师能及时详细直观的了解优秀教材的相关信息及内容,信息库还包括:《教材征订目录》《高校联合书目》、《科技新书目》等教材征订信息网络。

2、领导要高度重视教材选用工作。教材选用工作是否做得好很大程度上与相关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领导重视了就可以逐级带动下级主管和广大老师提高对教材选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工作得以细致,制度得以真正落实。所以学校(院、系)分管教学的领导和教务处领导,要高度重视教材选用工作,教材管理部门、各教研室、任课老师和教学秘书,共同努力,相互配合,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来对待和做好优秀教材的选用工作。

3、建立健全教材选用管理制度。教材管理部门应根据学校实际制订出可操作性强的教材选用制度和实施细则,指导各教学单位按严格程序进行教材选用工作,来把选用教材质量关,尽量避免选用环节流于形式。还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建立和健全教材选用质量评估和反馈制度,经常性的开展教材质量评价和跟踪调查。教材管理部门应与各教学系部保持密切联系,互通信息,加强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逐步形成“选用、教学、评价、反馈、调整”的良性循环机制,这样教材选用质量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4、加强对自编教材质量的监控和管理。学校及教材主管部门应本着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自编教材的选用工作。自编教材应经过学校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严格审定方能用于课堂教学,对前期因审核不严流入课堂的自编教材也要通过教材质量评价机制加以监控,对编写质量差的自编教材必须坚决停用和修订直至再次审定通过了才能使用,切实向学生提供优质教材。

5、加大对优质教材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出版发行单位和作者要联合加强对优秀教材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经常性的进行优秀教材主讲教师培训,扩大优秀教材在主讲教师中的影响。出版部门对出版的优秀教材信息应进行全方位宣传,而不是仅限于编印目录,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优秀教材的内容体系、特色及创新点等及时进行介绍和宣传,便于各高校教师研究比较和选用。优秀教材作者也应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对自编的教材进行宣传推广。三方共同努力必会使优秀教材深入人心。

教材的选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协同努力才能做好,而教材选用质量又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总结和探索选用教材的规律和方法,使高质量的优质教材尽快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5:学校教材选用审查程序

一、教材选用原则

1、确保质量: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优先选用国家、省重点教材和规划教材。

2、选优选新:树立精品意识,在同类教材中,通过比较,选用质量最好的、以及近三年出版的新版教材。

3、减轻学生负担:坚持每门课程选用一种教材。某些课程确因教学改革需要而增发辅助教材的,必须由所在教研组提出申请,由教务处负责人审批。

4、教材选择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应考虑与之相关的后续课程所需内容相匹配。

二、教材选用程序

1、首先由教研组确定开设的课程。由本教学部根据课程设置,经学校批准后确定要开设的课程。

2、然后由任课教师从指定或推荐的教材目录中选定教材。

3、经教研室主任、教学部主任分别签字批准后正式确定教材。

篇6:英语词汇学教材建设及选用

《英语词汇学》教材建设及选用,《英语词汇学》课程是我院为大三的学生开设的一门限定性选修课。就目前来看我国的英语词汇学的教材建设伴随着英语词汇学学科的壮大而不断发展。

我国的英语词汇学教材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1年,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外国语学校在英语系建立基础英语、口语、翻译、词汇4个专业教研组。1956年2月在院长顾问、苏联专家杜陆尼娜的指导下,英文系率先开出一些语言理论课程:语言史(刘世沐)、词汇学(许国璋)、文体论(王佐良)、理论语法(程镇球)②。从外国语学校开始,国内不少的高校都逐步开设了英语词汇学课程。我国最早的词汇学教材就是从苏联引进的。最早使用的是苏联的英语词汇学原版教材或者使用自编讲义,后来在1959年由彭京将,Е•ф••伏尔诺(苏)等著的《英语词汇学》译成中文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英语词汇学教材。1960翻译出版了N••拉耶芙斯卡娅(苏)著的《英语词汇学引论》。英语词汇学在我国作为一门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历史悠久,但是很长时间里,没有自己正式出版的教材,使用的教材多是采用苏联的教材,或者自编教材。1983年,我国第一部英语词汇学专著《实用英语词汇学》(汪榕培、李冬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问世,从而填补了在我国英语界的一个空白。其后,我国词汇学研究日趋繁荣,英语词汇学教材大量涌现。1983年陆国强先生的《现代英语词汇学》、1985年林福美先生的《现代英语词汇学》、1986年张韵斐、周锡卿的《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1987年林承樟的《英语词汇学引论》相继出版。

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英语词汇学教程》,我院所选用的教材是汪榕培主编的《英语词汇学教程》并辅以林承璋的《A study of Lexicology》因为这两本书一本中文,一本英文,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学中所学的知识,并能够将中文与英文相对应。

篇7:教材选用制度

一直以来,我校严格加强中小学教材和教辅材料管理,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材料,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材料管理的有关规定,没有向学生收起一分钱,没有违规向学生摊牌过任何一种教材和教辅资料。严格按照以下要求做好免费教科书的发放、回收工作:

一、严格控制教材选用的科目、品种和数量。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要求,中小学学科教材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设立教材选订委员会依据国家和省下发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统一确定学科和版本,报省教育厅核准,任何地方和学校均不得在《目录》之外自行选用教材,不得擅自变更教材种类。各地各学校对教材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有关建议可及时向市教育局报告。国家课程学科教材必须订全订够,确保每生一册,每个学生每门学科必须并且只能选用一种教材;地方课程教材要根据地方课程开设情况选择使用。

二、严格执行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写核准制度。未经省教育厅立项,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编写地方课程和专题教育教材;地方课程和专题教育教材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一律不得向学生推荐使用。

三、校本课程原则上不得编写学生用书并向学生统一征订,确需编写的应向学生免费提供。学校要充分挖掘当地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多样化的学校课程,如有必要,学校可编写教学参考资料供教师参考。

四、严格统一为学生征订教辅资料。各地各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购买一切形式的教辅资料;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发行或搭售教辅材料。

五、制止和杜绝使用盗版、盗印及非法出版的中小学教材和教辅资料,确保学生不受侵权盗版和非法出版教材教辅产品的侵害,各地各学校必须按照教材征订程序和要求从正规的出版和发行渠道为学生选用和征订教材,确保学生用书质量。严禁学校与个体书商合作经营,向学生推销各地教辅资料。严禁学校、年级组和教师等通过非正规渠道和非正规手段向学生推荐盗版图书和音像制品等,谁违纪谁负责。

六、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教材和教辅资料的管理,强化规范意识,坚决查处乱编、乱印、乱订、乱发等违规行为,防止和杜绝教材教辅征订发行过程中的违规违纪行为。

篇8:教材选用须保证程序正义

学校作为人类文明传承的场所,对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必须从教育的目的和价值出发。用康德的观点来说,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成人,在于帮助一个个个体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人性向善。达成教育目的、实现教育价值的途径与媒介有许多,其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这就决定了教材区别于一般出版物的特定地位———权威性与示范性。这种特定地位不仅决定了教材编写的人文性、科学性、规范性,同时也决定了教材选用的严肃性与规范性。

对中小学生特别是那些认知能力、价值判断都还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幼学段的孩子。他们没能力自己判断教材中的是非与善恶,他们的价值取向更多地源于外来的影响,尤其是学校教育。因此教材中夹带的类似广告的东西,他们是没办法辨别的。教材中出现的东西不仅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产生干扰。

因此,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材选择和确立最要紧的是要恪守儿童立场,要有利于儿童的生命生长。教材的儿童立场不仅体现在内容的人文性与科学性上,更重要的是权威性与示范性上,功能在于对儿童的引领和帮助——使他们在教材内容的学习中渐渐地明白事理,理解人生,明辨是非,健全人格,热爱生活。因此,作为教材的选择和确定者的成人,无论你是怎样的身份,你都得具有自觉保护儿童权益的意识,确保他们的权益不受侵犯。

但现实的问题是,我们的教材选择和确定往往不是学校能左右的,教材目录是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即便是教辅资料也是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的。它们的确定也是根据教育部的规范与流程进行的,但权力的高度集中,必然难以避免长官意志与钱权交易。否则何以理解教材中一次又一次出现植入广告的问题以及类似的其他问题?

要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是不是有了教育部的《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就可以天下大吉了?事情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事实上教育部早前就有规定,教科书内不得有广告内容。新修订的广告法也明确不允许广告进课堂、强推给学生。将商业广告植入中小学课本,不仅关涉教育责任与商业道德,也可能违法。为什么类似的问题还时有发生?

如果从教育制度的角度来看,当务之急恐怕是要在教材的选择和确定方面健全相应的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

首先要提升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的法治专业素养,恪守法规,按章办事,杜绝个人意志,自觉斩断教材选用确定过程中的利益链。更要采取有效措施查处教育行政官员参与甚至主持教材的编印与选定的违法乱纪行为。

其次是要认真遴选教科书选用委员会的成员,不仅要确保这些成员的代表性,更要确保这些人员的专业性与基本的道德素养。专业的问题要由专业人士处理,坚持同行评审原则,专业人士更要恪守专业操守和道德底线。同时要细化教材选用的流程,尤其是要给那些以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身份入围的成员一定的教材审读时间,更要加强对他们相关的业务辅导,而不是将这些人临时集中起来,仅仅开个会投个票、举个手那么简单。

再其次要引入听证机制,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确保教材选用流程的公开、公正与透明。要尽可能拓展教材选用流程的知晓度,让社会和民众明白教材选用的原则和程序,以增强他们对所选教材的认可度。

篇9:中学历史教材插图价值与选用

[关键词]插图的功能价值插图的选用要求

在某中学的历史课上,一位年轻的历史老师要讲解的内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这一课,他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首先他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铜牛头图,这个铜牛头就是北京皇家园林圆明园中十二生肖铜兽头中的一个。140年多年前它就被迫离开了中国,并一直陈列在大英博物馆里,而近年,中国花费数千万元的高价又将这一国宝从拍卖市场买了回来,这个看似简单的牛头代表了一段历史的变迁。同学们会疑问我们中国的文物怎么会跑到大英博物馆呢?长腿跑过去的?当然不是,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通过这一课大家会了解事情的原委。

上面的例子是对历史教材中插图的一个妙用,通过这简单的一看一讲一问,学生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到教学中来了,并在求知欲的作用下,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顺利地入门了。

一、插图的功能和价值

历史这一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过去性。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凡是在时间中发展的过程都无一例外地具有一去不再复返的性质,这就是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征。人们不可能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进行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各种史料来进行间接的认识。史料包括实物、文字、数据、图片等等。实实在在的历史文物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很容易吸引人,但由于许多条件限制,图片教学的价值就显现出来,简单易行,除了开篇导入新课这一具体功能之外,插图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其一,插图具有佐证文字内容的功能。教学中,注重课程文字内容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对插图的运用。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更能有效的说明历史问题。比如人教03版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中,提到“过日本占领路顺后,疯狂屠杀当地居民,死难者近两万人。日军为掩盖自己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把骨灰装进棺材里埋葬……”想以此否认旅顺大屠杀,而在之后的图片中则清晰的呈现了“日军屠杀旅顺居民”插图,以如此形象的插图来说明教材文字内容,显然比是教师如何述说日军暴行更有说服力。

其二,增强学习历史的趣味性。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其感性认识的范围必然丰富,导致形象思维占优势,而历史插图或以浓笔重彩渲染激烈的战争场面,或以简洁的线条勾勒人物形象,或以严谨的构图描慕器物的形态。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即使是一幅小小的插图。由于它形象、生动,又富有历史内涵,也往往能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媒介。如香港教材《新理念中国历史》谈及建国初期政治经济措施时,提供了一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生产的喷气式战斗机”的图片,教师指导学生看着飞机图并介绍这样的战斗机是建国之初,国家非常落后的情况下研制的飞机,学生会对飞机奇特的外形产生兴趣,尤其是对军事感兴趣的同学会仔细观察飞机构成,并将其同现在苏美的战斗机对比,从而增强学习兴趣。

其三,以图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形成价值观。课程标准中的的态度与价值观是以情感为中心、以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目标,价值观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个人的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历史受后人推崇。人教03版介绍抗日战争中,有一副“日军占领沈阳”的插图,此图令人不禁想起“国破家亡”,中华民族要团结一致、奋力抵抗外来侵略。之后,有“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投降书”的图,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向同学强调:抗日战争意义巨大,中国不仅没有被法西斯国家吞并,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也鼓舞了其他被侵略的国家反抗外来侵略的斗志。

上面这些功能和价值并不是相互孤立的,不能简单的认为一副插图就仅具有一种功能,这些功能和价值往往是交叉的。比如人教03版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的导引中,展示了朱德同志在南昌起义时候用过的手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朱德是南昌起义领导人之一,负责消灭南昌城里国民党军官教育团和公安局里的警察”。由一副手枪的插图引入新课既有新意,引人入胜,又可以更直观的将学生思维引导对南昌起义的思考。

二、插图的选用要求

教学实践证明,图画带给大脑的刺激远远比单纯的文字叙述要强烈、直观的多,插图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很多信息还是第一次接触,“第一印象”对于完成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有时候是起着决定性意义的,由于教科书具有其他信息载体无法替代的权威性,必然在学生的脑海中遗留下很深刻的印象,选择什么样的插图对学生的认识和影响非常重要。

现以人教93,03版,香港教材《新理念中国历史》中“洋务运动”这一课内容为例,从不同角度讨论如何更好地选用插图并在教学中使用的问题。

首先,插图的选择须与文字部分相匹配。在选用插图时候,要讲究一定的严肃性与精确性。以人教93版和03版为例,在洋务运动这一课选用的插图虽然数量相差无几,但插图的内容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两本不同时期的教材在洋务运动这一部分的选图中,仅有2张插图内容未发生变化,分别是“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和“汉阳铁厂”,其他几张图片均不相同,人教93版中,有这样一幅插图,叫做“开平煤矿”,但通过仔细阅读教材,我们却无法从大字和小字中获得开平煤矿的半点信息,由于没有与该图匹配的文字,显然该插图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而在03版教材中,有效的避免这一点,每一幅插图或是对文字补充佐证或是以图叙史,做到图文并茂,相得益彰。

其二,插图的选择要适应中学生认知水平。前面提到过,由于中学生特定的年龄生理特征,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形象性事物,比如,回忆我们的中学阶段,拿到新书后,最先翻看的便是书中自己感兴趣的图片,一些图片至今仍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记忆中。什么样的图片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完成认知过程呢?一般说来,清晰的、对比性强的图片更能加深学生印象,这一点,香港教材做的尤为突出,在香港版《新理念中国历史》的“洋务运动”中,其中提供了这样两幅叠加的图片,主图是位于北京的颐和园,在主图的右上方是慈禧太后的半身像,慈禧太后于洋务运动推行期间,多挪用了海军经费三千万两区修颐和园,结果使北洋海军自建成后,没有再革新和添置设备。基于此,对同学进行发问,问题分别是对资料理解和发表评论。如此形成鲜明对照的图片反应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改革心态。此图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洋务运动较为客观完整的评价。我们再来看下人教版的两本教材中,在洋务运动中均对慈禧太后只字未提,而且对于政治层次以及人的精神状态方面提及甚少,没有突出洋务运动失败的真正原因,从而不利于学生对洋务运动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三,插图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在洋务运动一课中,重点内容当然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该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中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上面是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内容,典型性插图当然是围绕文章重点内容。据此,我们以图表形式来看看三本教材在重点内容上的插图分布情况: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教93版的教材中,虽5副插图,但不具有典型性,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未能结合主要内容插入图片。人教03版则有效的对之前的教材加以修改,在保持图片数量稳定的同时,加入了典型性的图片,这些典型的图片,极具代表性,利于学生对洋务运动整体内容的把握。最后看下香港教材《新概念中国历史》中对插图的运用,很显然香港版教材的插图在囊括了人教03版的典型插图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真实史料图片,如果在加之教师的正确引导说明,无疑这会大大加深学生对洋务运动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进而通过这一系列成就肯定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作用,培养了学生根据史实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篇10:教材选用制度

一、严格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印发的教学用书目录选用 教材和配套用书。市成立中小学教材选用指导委员会和中等职 业学校教材选用指导委员会,在省教育厅印发的教学用书目录 的基础上,确定我市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和教学配套用 书目录或推荐目录。各区、县级市和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必须在上述目录的范围内选用教材和教学配套用书;中等职业 学校选用校本教材和特殊专业教材必须上报市中等职业学校教 材选用指导委员会审核。中小学地方教材必须经过省有关教材 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纳入省教育厅印发的教材目录方可使 用。

二、严禁在教材和教学配套用书的选用过程中侵吞学生的 利益。由财政核拨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课本费,以及中学 收取的书费必须足额用于学生的教材,以及其他学习用书的开 支,不得克扣或挪作他用。每学期学校选用的教材和教学用书

的品种、金额张榜公布,作为校务公开的一项内容,接受家长 和社会的监督。

三、严厉查处教材和教学用书选用、发行工作中发生的商 业贿赂的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教研机构,不得向教材 和教学配套用书发行单位索取任何形式的好处费、劳务费、服 务费和购书折扣。教材和教学用书发行单位在发行过程中,确 需与各区、县市级教育服务机构或学校产生劳务关系的,应签 订相关合同,明确所需提供的劳务(服务)以及合理的报酬。学校在教材、教学配套用书选用过程中所得折扣要明确入账,并全部用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或资助贫困生。严禁教育行政部门 有关负责人和学校负责人、教师接受发行单位的各种名义组织 的旅游考察活动。坚决抵制各种商业贿赂行为。凡违反上述规 定的,一律按接受商业贿赂追究责任。

四、大力整治教材和教学配套用书的非法发行行为。我市 的教材发行工作必

须按省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渠道进行。严禁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研机构等单位从事教学用书的发行工 作。坚决抵制非法发行行为,坚决抵制盗版教学用书。逐步建 立学校教材、教学配套用书发行单位的黑名单的通报制度,凡 利用商业贿赂手段促销或其他违规行为经营中小学教材和教学 配套用书的,一律列入黑名单,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学校不得 向其选购中小学教材和教学配套用书。

篇11:教材循环制度 2

响应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号召,为节约资源,引导学生爱护课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为了规范学校循环使用教材的管理工作,确保教材的循环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造册

循环使用教材,由学校教导处统一管理。按图书分类科目进行分类整理与编号(学科+编码),封面、封二加盖专用印章,输入图书管理系统登记造册。

二、借阅

1.循环使用教材,每学期开学初,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人数到学校图书室统一借阅。

2.各班按照学校统一编号作好本班使用登记。

三、使用

1.使用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结合该制度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2.任课教师每次上课前发给学生使用,上完课后立即收回。

3.学生使用时要爱惜所借教材,保证书面的干净、整洁,不得涂改书中内容,不得在书中勾画、书写,不得折书角。若发现破损要及时修补。

四、归还

学期结束时由任课教师检查收回并做好统计(班主任配合),归还图书室。

五、上报

期末班主任上报学校损毁数据,以便下学期更新。

六、评比

上一篇:贵州高考录取分数线出炉下一篇: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