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安全用电教案

2024-05-23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教案(精选5篇)

篇1:初中物理安全用电教案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安全用电(人教版教材)

(一)教学目的

1.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

2.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几种形式。

3.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

(二)教具

幻灯机,有关电的应用方面的几张投影幻灯片,自制课本图10—

11、图10—13的投影幻灯片(或插图),课本图10—14的挂图一幅。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通过实例,讲述随着科学的发展,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现代生活中已离不开电。接着用幻灯机打出几张电的利用的幻灯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灯光明亮,同学们在灯下读书;节日的天安门城楼,被灯光点缀得格外辉煌;大型电网等,用来激发同学们的情绪。

教师再将话锋转到接连不断发生的触电事故,给国家、给个人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触电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掌握了安全用电的原则,并严格按照用电的要求去做,我们就可以驯服电,让它做我们的好朋友,为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国防科技服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电呢?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讨论的。

2.进行新课

(1)问:你们知道触电是怎么回事吗?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一个问和答。然后教师指出因为人体是导体,人体触及带电体时,有电流通过人体。这就是触电。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2)问:人触电一定会死亡吗?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第二个问和答。然后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①根据欧姆定律知道,导体中的电流大小跟什么有关?②用两手分别触摸一节干电池的正负极,为什么没有发生触电事故?③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什么?④安全电压值是多少?

教师小结:①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决定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②安全电压:只有不高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③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伏,动力电路的电压是380伏。④触电事故是由于过大的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且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通电的时间越长,越危险。

(3)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低压触电的两种形式)

引导学生看课本的第三个问和答。明确家庭电路中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

再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图10—10,并请学生指出图甲和图乙中电流的回路,然后教师指出触电的两种形式:

单线触电(图甲):站在地上的人触到火线,则电流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地,经地线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跳转《电子课文》

双线触电(图乙):站在绝缘体上的人若同时触到两根电线时,电流将由火线进入人体到另一根线(零线)而形成回路,造成触电事故。

指出:为了安全用电,绝对不要接触没有绝缘皮的火线以及跟火线连通的导体。

(4)家庭电路安全用电的常识

引导学生看课本的第四、第五个问和答。然后问:生活用电中要特别警惕什么?

学生答:要特别警惕本来是绝缘的物体导了电,本来是不该带电的物体带了电。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课本上的图10—11的4个图(或出示挂图),指图提问。如用幻灯片打出甲图,教师指图提问:这是什么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这类现象?应当怎样防止?由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小结:①注意防止绝缘部分破损。②保持绝缘部分干燥,不用湿手扳开关,不在电线上晾衣服。③有人触电,要先切断电源,或者用干木棍等绝缘体拨开电线。④架设电视天线时,注意不要触及电线。

(5)家用电器的安全用电

请一位同学读课本第六个问,请另一位同学读第六个问的答,请第三位同学回答。学习了第六个问和答,你知道了什么?(为了安全用电,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一定要接地)。请同学们回到家里检查哪些用电器有金属外壳,把没有接地的,想办法接地。

继续请一位同学读第七个问,另一位读第七个问的答。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10—12。最后教师指出:在高大建筑物上,室外天线一定要装避雷装置。

(6)高压触电的两种形式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用幻灯打出课本上的图10—13,问学生有没有见过这个标志?让学生记住这个标志,然后讲述第八个问和答,使学生知道高压危险。

让学生看课本的第九个问和答。出示课本上图10—14的挂图,讲解高压触电的两种形式:

高压电弧触电:当人体靠近高压带电体到一定距离时,高压带电体和人体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这时有电流通过人体,造成高压电弧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高压输电线落在地面上,地面上与电线断头距离不同的各点存在着电压,当人走近断头时,两脚位于离断头远近不同的位置上,因而两脚之间有了电压(跨步电压)。这时电流通过人体,造成跨步电压触电。

强调指出:为了安全用电,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

(7)触电的急救

引导学生看课本第十个问和答。知道生活中人触电、发生火灾的一些急救方法。

3.小结(师生共同小结)

(l)安全电压值。

(2)触电的原因及触电的四种形式。

(3)安全用电的常识。

(4)触电急救的方法。

4.组织学生讨论课本上“观察·实践·调查”的第 4点,问:同学们,你们的家庭电路中有没有违反安全用电的地方?你有没有发现学校的电路中有违反安全用电的地方?

让学生讨论回答,对提出问题的同学给以表扬,鼓励他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让同学们对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5.布置作业

(l)总结安全用电的要点,并编成口诀,看谁编得好。

(2)本章习题3、4。

篇2:初中物理安全用电教案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安全用电》是在学习过电路、电路计算、家庭电路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教材中所谈到的对人体的安全电压、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前面所学知识为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旧知识的应用又是新知识的探索。

本节教材内容的编排是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教育内涵的具体表现,面对电气化普及的社会,安全用电知识的学习在以后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学生能了解日常安全用电常识,规范日常用电行为,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三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了解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了解触电事故的发生,了解安全用电的原则。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我校小班化教育的特点,考虑到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javascript:resizepic(this)border=0>

(一)事例引课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幅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图片,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以真实的事例教育学生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导出课题。

(二)师生互动——知识的学习

1、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1)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u=ir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而且同一个人的电阻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从而着重指出:一般情况下,36伏以下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培养学生严谨的求知态度,感受科学的辨证关系。

2、触电事故的发生

触电事故的发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取下面的具体做法:(1)学生阅读课文,对触电事故有一个初步认识。

(2)通过媒体的动态效果展示触电的类别的图片(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分析图片,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充分利用群体的思维讨论得出触电类别及其触电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合作精神。采取讨论这种学习方式也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有张有弛。

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①图中哪些是低压触电?哪些是高压触电?理由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架线杆、标志等方面分析)

②由图中看出低压触电是接触零线还是火线造成的?低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

③由图看出高压触电是接触高压带电体造成的,还是靠近高压带电体造成的?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一样吗?

(3)引导学生小结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发生的情况及发生的原因。

(4)练习:

①家庭电路中保险丝为什么要串接在火线上?开关为什么要安装在用电器与火线之间?

②高压输电设备上为什么要有“高压危险”的示警标志?如发现高压线落在你附近,你怎样离开才比较安全?

通过以上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归纳——得出安全用电原则

通过学习低压触电和高压触电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替。从而完成本节教材的重点。

(四)达标练习

1、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图3—47,巩固知识,加强安全用电意识。

2、请个别学生谈一谈自己身边存在的为了防止触电而采取的措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

四、作业布置

针对初三学生的认识、能力水平,结合本节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特点,我给学生布置课题为《家庭安全用电的研究》这一研究性作业,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五、板书设计

篇3:初中物理实验安全之管见

这些疑问归结起来就是教师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烧坏灯泡,不敢提供电压较大的电源,哪怕是三节干电池串联,目的是为了实验的安全.

所谓安全就是不出事故.比如行车安全、游泳安全、生产安全等.而物理实验安全就是确保实验正常进行不出现伤害生命和造成财产损失的事故.安全责任大如天,实验安全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必须要深入人心的.但教师可以在可控条件下,让学生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仪器的最佳性能,提高实验的效率,促进知识的学习.

第一,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努力展示不安全实验的后果,消除神秘感.小孩都怕鬼,因为大人在哄吓小孩时常说:别哭,鬼来了.而人长大了为什么不怕鬼呢,因为人长大后就知道,这世上并没有什么鬼存在就不怕了,小孩害怕是对鬼有神秘感.在物理实验中,短路的危害是很大的.电路短路将造成电流过大,烧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在教学时,老师会通过演示用导线并联在一节干电池两端,电池发热损坏;或用内置式熔丝(额定电流为1 A)熔断演示短路的实验来说明.并反复强调短路危险.但学生对此感悟并不深刻,反而会发出疑问:在家庭电路中发生短路到底会怎样呢?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笔者为此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长30 cm宽40 cm的小木板上,安装了拉线开关、灯座、熔断器(保险盒)用导线串联起来,接入插头,装上一只40 W的白炽灯泡.特别注意将熔丝一端接好,另一端用螺丝刀轻轻地按住贴在螺钉上.拉起开关灯亮,断开开关.再用一根导线接在白炽灯的两端,将灯泡短路.然后人稍微远离拉起细线闭合开关,这时急促的“啪”的声音响起同时伴随耀眼的蓝光及白烟升起.现场的惊讶声响成一片.这个实验演示的是家庭电路火线和零线的短路,操作时有一定的危险,但只要将熔丝轻轻贴在螺钉上造成接触不良,就会由于电阻过大,电流产生的热烧坏木板上的熔丝,不会烧坏教学楼层的熔丝,更不会是导线.实验证明是安全的.它揭示了短路的实质,学生哪怕忘光了几乎所有的物理知识,也会记得在生活中安全用电,将受益终生.类似的还有演示气压增大液体的沸点升高的实验等.

第二,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技能确保实验安全进行.在每次实验前,让学生认真学习注意事项,思考实验步骤,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完成各项要求.尤其督促怕动手或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如做“伏安法测电阻”分组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电流表、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的选择;连接时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前滑片要放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处,再按步骤完成实验内容.学生实验时教师及时检查发现错误并给予帮助.再如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只要避开笔尖金属体,除了用手指接触笔尾金属体外,用下巴、额头、手臂等都能使氖管发光.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时,苏科版物理教材上是用电热丝加热煤油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这个过程较长,现象不容易演示,可以改为用放在密封烧瓶内的电热丝加热空气推动压强计U型管的红色液柱,根据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效果非常明显,时间大为缩短.有人落水了,大多数人围观,其中有些人不是不救,而是不会游泳,怕白搭性命.同样只要学生理解正确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的本领,何愁完不成任务,此所谓“艺高人胆大”也.

第三,引导学生主动犯“错”或教师主动示“错”,体现实验失败的价值,提高防范不安全实验的意识.做任何事都可能经历失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失败怎么能够成功,不经历小挫折怎么才能避免大失败.爱迪生发明灯丝历经上千次失败的实验,最终获得成功.同样,在教学实验操作时,学生每次都能不出差错地完成,固然是好事,但容易产生麻痹思想,以为做任何事都能顺利.所以教师应有意识让学生观察失败的现象,帮助学生提高警惕.如演示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时,可以稍微加大电源电压,让变阻器上冒烟并发出刺鼻的气味,观察电流过大会烧坏电阻元件的现象;如展示一根木条,把中间支起来,在两边放较重的钩码,木条折断,说明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超过最大量程.另外展示拉直的弹簧、烧坏电阻使指针不动的电流表,胀破玻璃泡的温度计等等.以上做法都能使学生看到实验犯错误的后果,体会到失败的滋味,激发努力学习的兴趣,增强实验成功的成就感.

第四,多途径收集资料,用反面事例说明安全的重要性,从学生时代起就绷紧“安全”的弦.有的不安全事故是不能在学习时体现到的,但在社会生活中时时发生,报纸、网络、电视中经常出现,让人从中吸取血的教训.如讲速度内容时,出示校车的车祸图片,了解速度过大的危害;讲解如何避雷时,展示被雷劈过的大树,讲述有人被雷击而亡的故事;讲如何防止高压触电时,引用有人在钓鱼时被高压电击而丢命的例子和报纸上刊登有人醉酒后向高压电小便而死的新闻.对于引发世界轰动的热点事件,更具有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如用激光小电筒做光学实验时,激光决不能对准人的眼睛,可联系中国的激光武器击毁废弃的气象卫星的例子;由于细小的疏忽而引起巨大灾难的美国“哥伦比亚”号和“挑战者”航天飞机失事的例子等.这些事件生动却扣人心弦,能起到不用言教却感同身受的作用.

篇4:初中物理安全用电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理解电路中总电流随用电器总功率增大而增大。

2.记住安全电压的数值。知道触电的原因和触电的四种形式。3.知道安全用电常识。懂得触电的急救方法和发生火灾时的急救方法。教学重点:认识短路的危害。

教学难点:理解短路和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器材准备

铝箔条、电源、灯泡、导线、熔丝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就是因为如此,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电资源也是人们所关心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安全用电常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师: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保险丝就会熔断,反过来我们可不可以通过观察保险丝是否熔断来判断电流有没有过大?

生:可以。

演示:总功率过大引起电流过大。

师:如果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太多,就可能引起电流过大。演示:短路引起电流过大。

教师归纳: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类。

(1)短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电阻很小,根据欧姆定律,由于家庭电路电压一定,故电流强度很大。

(2)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根据P总=UI总,由于电压U一定,当总功率过大时,电路中总电流必然过大。探究点二:避免触电

1.两种类型的触电

我们都知道人体本身也是导体,所以当人体成为电路的一部分时也会有电流通过,当通过的电流超过安全的范围,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带来危险。

家庭电路引起的触电

(1)触电原因:家庭电路中有两根电线,一根是火线,一根是零线。家庭电路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与火线连通造成的。

(2)触电形式:①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手触到了火线或触到了与火线相连的物体.②双线触电:人两手分别接触火线、零线而触电。如下图是两种触电事故。

高压触电形式

(1)高压电弧触电:人靠近高压线(高压带电体),造成空气弧光放电而触电(雷击即是如此)。

(2)跨步电压触电:人走近高压线掉落处,前后两脚间电压超过了36伏而触电。

安全用电原则:

(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开关接在火线上。(3)用电器的金属外壳要接地。

2.触电的急救

(1)迅速切断电源(拉开总闸或总开关)。

(2)用干燥木棒、竹棒挑开电源线,迅速使触电人脱离电源。

(3)发生电火灾时,务必先切断电源,再泼水救火。

(4)进行人工呼吸抢救。教师强调:

1.由于生活电压比我们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压高很多,所以我们要牢记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要避免触电事故还要有安全用电的习惯:(1)不要用潮湿的手去触摸开关、插座。(2)在用电器工作(通电)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搬动。(3)要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安装电路。(4)不要在电线上挂湿衣服。(5)不要靠近高压电线。板书设计

18.2怎样用电安全

一、防止过载与切莫短路

家庭电路中电器过载和短路将引起电流过大,熔断保险丝。

二、避免触电。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安全用电和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篇5:初中物理安全用电教案

(1)家庭电路

①组成: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龟器、插座、灯座、开关。

②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人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③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0V。

④测电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⑤插座: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分为二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两种。

(2)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家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3)安全用电触电事故: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220V都超出了安全电压。低压触电形式:单线触电和双线触电。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中考物理知识点:电流

1、电流:自然界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当导体中的电荷沿一定方向移动时,导体中就会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人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3、电流用符号是I,国际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A,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μA)。

1A=103mA,1mA=103μA

4、电流表: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如果电流表的指针没有指在“0”的位置,需要把指针要调节到“0”的位置;②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③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④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⑤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⑥读数时,视线应与表盘垂直。

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上一篇:乡村生活作文650字下一篇:演讲稿:律师的徳与才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