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实验教学计划

2024-05-23

中学实验教学计划(共9篇)

篇1:中学实验教学计划

姜晓东

(重庆市云阳县高阳中学校)

摘 要:化学是一门自然性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中学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养成实验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化学人才的过程中,实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实验条件已有很大的改善,但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加强中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培养其在化学实验中良好习惯是关键。

篇2:中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中学化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前预习不充分

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课程,对中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感,因而,在初始阶段,中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实验课程中。但若细心关注学生的动向,不难发现,许多中学生都是抱着好玩的心态去上课的,对于预习报告可能写得很详细,但多数都对着教科书照搬照抄下来,或者把书上的关键之处精炼总结出来。

2.实验过程中纪律和习惯差

学生在实验中,不按照实验要求,擅自利用化学剂调配或制造化学反应;即使按规定做实验,也只是边看书边操作,不会观察反应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手机等电子产品已经深入到学生中,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或听音乐等;实验过程中,聊天或趴着休息等;实验台上乱七八糟,物品摆放杂乱无章;将易发生反应的化学药品不小心混在一起等,都是中学化学实验课上较为常见的现象。

3.实验结束后不会处理实验结果

不能准确记录测量仪器测量出来的精确度;数据列表不清楚或不列表、列表无表头;处理数据时,不能反映测量的精确度;对实验结果不认真处理,要么干脆不写实验结果讨论,要么抄袭其他学生的.结论或者潦草写上几句实验注意事项等,使实验变得毫无意义。

由此可见,化学实验课程已经逐渐成为形式教育。因此,帮助中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迫在眉睫。

二、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实验习惯

1.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实验

在中学化学实验课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性,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实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用来衡量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否对中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标尺。教师应该对每一个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各方面都严格要求,一旦发现失误,应立即予以指正。将严谨治学与科学教学的方法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对基础实验的重视度,温故知新、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实验操作技术以及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培养。化学实验有特定的目的和相对的理论依据,只有通过课前预习和对教材的认真钻研,才有利于真正掌握实验的要领与真谛。反之,只机械地依葫芦画瓢、“照方抓药”,不注重实验结果,无法达到实验效果。因此,学生课前预习,并填写预习报告很有必要。

3.引导学生养成的良好实验操作习惯

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与动手能力。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为以后化学教学工作做好了铺垫,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鼓励学生充分预习、树立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失败恐惧心理、排除学生动手心理障碍,还要培养学生大胆思维、鼓舞学生勇敢探索,提高学生锐意进取等意识。化学实验基础操作内容多而复杂,有些药品的危险性大。因此,教师应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严格指导学生操作,并要规范、正确、整齐和稳妥地安装实验仪器。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大胆动手的同时也需小心谨慎,不能有半点马虎,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更正。因为有些实验本身就与爆炸或燃烧有关,为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实验室需注意桌面整洁,待仪器和药品用完后,应摆放有序,废弃物不要乱丢乱放等。

4.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中学化学实验课的考试不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也是学生的一种复习与巩固,使其通过考试进行系统复习,从而加深印象。考核可同时采用笔试和实验操作两种方式。笔试主要对理论基础的了解程度进行测试,实验操作即让学生随机抽取已做过的实验进行考核,使其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其操作准确性、熟练程度以及装置质量进行评分。

综上所述,在中学化学教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学生今后从事化学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培养专业性优秀的化学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篇3:中学实验教学计划

关键词:生物实验教学,实验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目的。如何达成这一目的?此问题已引起广大生物教师的重视。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探究能力、思维能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实验设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探究的能力

生物课程的重要理念是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实验教学中的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形式。因此,在生物实验课上,教师应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弄清实验的原理,采用正确的实验方法,选择适当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这样做,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在生物实验中基本上都要用到显微镜,因此显微镜的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实验中用好显微镜,发挥显微镜其应有的作用,是生物实验的一大要求。对此,在生物实验中一定要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显微镜的操作要领、注意事项;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此实验过程中,学生能真正理解并体会到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实验知识,更是培养了动手操作及探究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生物课本上的相关实验,由于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可以说这些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处于不积极、被动的状态,他们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都会注意,但是他们对相关实验的实验原理、背景及设计方法是不思考的或是思考程度比较浅的。这种实验态度是不符合生物实验的要求的,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因此,我们在生物实验过程中,除了要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之外,还要鼓励他们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并将实验重心从注意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转到对实验的设计思路等方面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中,课本上的实验要求是:1.在分离色素时要将滤纸进行干燥处理;2.滤液细线要直、细、均匀;3.滤液细线干燥后,再画一两次;4.同时滤液细线不触及层析液。对此,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如:如果在分离色素时要将滤纸不进行干燥处理;滤液细线不直、不细、不均匀呢?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呢?当有了这样的疑问,这时就需要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来解疑,鼓励他们去尝试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一尝试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生物实验类型中,不论是探究性实验还是验证性实验;是观察型实验还是模拟性实验,也不论实验结果是正确或不正确,对于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我们都要去辨析、讨论与交流,学会获取和处理信息,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是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为例,在此实验中,所获得的信息有:有的得到的色素带是明显的,从上往下依次为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有的得到的色素带只有两条蓝绿色、黄绿色;有的得到的色素带是不清晰的。那么对于你所获取的信息,你要学会处理,就是要分析实验中是不是研磨得不够充分;或滤液细线画得太细;或是实验中丙酮加得太多。这样,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以后,我们就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设计实验方案,我想这对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在了解酶的特性后,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出相应的实验方案来探究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除了温度、pH)。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从中筛选中最优方案。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篇4:中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案例背景:关于氯气这节课的教学,很多老师还是以比较传统的上法为主。从氯气的物理性质讲到化学性质。其中有的老师只是演示一小部分实验或者直接讲实验。因为他们其中有这样共同的顾虑:氯气是有毒气体,让学生的动手,如果没有操作好,会发生实验事故。干脆不与这个有毒气体打交道,直接用多媒体演示。基于以上的考虑,在氯气这个单元的教学就很难真正落实课改精神。我开始思考是否真的不能落实课改精神呢?改变传统的教法。我受到大学微型实验课程的启发,把微型实验搬进了这堂课。

二、案例事件:

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在必修一的专题二,其主要内容包括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和钠镁及其化合物。其中氯、溴、碘及其化合物又包括了氯气的生产原理、氯气的性质溴碘的提取。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 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② 使学生初步掌握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等反应的化学性质;

③ 从氯的原子结构特点和氯气与金属、氢气、水、碱等的反应了解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非金属。

(2)、过程与方法:①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

③ 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 通过对氯气的重要用途和氯气是有毒气体的介绍,使学生意识到化学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重要性。

②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

③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氯气与水反应、与碱溶液的反应

4、课时安排:2课时

5、教学准备:(1)仪器:学生自制的一套微型仪器(包括消毒过的青霉素瓶、针筒、输液管等)

(2)药品:浓盐酸、氯酸钾、淀粉KI试纸、超细铁丝、火柴、有色纸张(或红花)、氢氧化钠溶液、品红溶液、PH试纸、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3)多媒体教室

6、教学设计思路

(1)总体思路:以学生活动作为主体;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氯气的性质体现反思得出结构决定性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实验手段探索物质的性质。

(2)过程:用学生收集的含氯生活材料创教学情景→引入问题→实验探究→总体深化升华→阅读、总结要点→结合实际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化学走近生活。

(3)方法: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采用讨论探究、实验验证、自学归纳等方法,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入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知识和亲身体验

第一课时

7、教学过程:

[展示材料、创设情境]

请同学们展示、发表课前收集的含氯材料或信息

[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分享,作出评价,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收集的成果,并简要汇报该材料的化学成分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在收集过程中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②通过汇报,学会交流、分享;③同时起到课前预习的效果。

[教师活动]引入课题:氯气有这么多的用途,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氯气,为什么它有这么多的用途。给人类带来了宝贵的财富。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制取一小青霉素瓶氯气并观察一下氯气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活动]:学生学生观察、讨论、(事先要指导学生闻有毒气体的方法)由学生得出结论:氯气为黄绿色的有刺激性的有毒气体。

[设计意图] 培养观察、实验能力,鼓励多动手,克服对有毒物质的恐惧心理。

[学生设疑]氯气有毒, Cl2中毒如何处理?氯碱厂在生产中如何防止氯气泄漏?多余的氯气如何处理?

[教师活动]: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鼓励,引导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

[学生活动]:用碱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把用针筒吸5ML的氢氧化钠注入刚才制取的氯气中,发现氯气的黄绿色消失。

小结:氯气可以和碱溶液反应生成次氯酸盐、金属氯化物和水。工业上可以用氯气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

[设计意图]:直接从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关于漂白粉的教学为氯气与水是否反应的探究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氯气会与氢氧化钠反应过渡到引导学生对氯气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引出结构决定性质的主线:让学生分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论:氯气是很活泼的气体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哪些实验来证明氯气是很活泼的气体呢?

[学生活动]:每个小组积极展开讨论:

氯气和活泼金属(锌、铁)反应、活泼的非金属反应。与淀粉KI反应。(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介绍过)

[教师活动]:肯定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一]:先用微型仪器制取一比小青霉素瓶氯气。把超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粗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段小火柴梗,点燃火柴,待火柴即将燃尽立即把细铁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二]: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蘸在玻璃棒上,并将试纸靠近集满氯气的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

小结:氯气的化学性质

(1)Cl2与金属反应(一般将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2Fe+3Cl2 2FeCl3

(2)Cl2与碘化物、溴化物、FeCl2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Cl2+2KI=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这个性质可以用来检验I2的存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会分享。阶段性小结,学会归纳整合。

三、案例结果

上完这节课,就有学生跑过来和我说:老师什么时候我们再来实验室做实验。我笑了。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原来化学也可以学得如此轻松有趣。也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对有毒气体的恐惧,只要制取、使用方法正确,是不会发生事故的。

四、案例评析及启示

在本节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学习,在思考和交流的过程中,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质疑、相互欣赏、相互合作、相互分享、有智慧的碰撞,也有思想的共鸣,培养了开放思维和参与意识。

在课后,我在以下几个发面进行了思考:

1、在实验中,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观察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并多方面培养提高观察能力。

2、微型实验不仅仅在氯气这一章节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的推广。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更追求有效,促进学生发展。

篇5: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落实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此,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本学期的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组员的协作精神。让学生通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从而认识和揭示自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意识,切实让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要求

1.演示实验必须按大纲要求开足,教师在课堂上用演示的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的认识和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若有条件可改成分组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也要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生实验全部开齐。对于学生实验,若能当堂看清实验结果的须在实验室里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监督学生对每个实验达到操作规范、熟练的程度;培养他们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实验课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设备条件等因素,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锻炼自己能找到一些新方法、新步骤;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去归纳出这些知识,这样做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学思维和想象力。

四、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1.仪器设备购置,落实上年仪器设备购置计划,完成实验室的更新提高,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做好本仪器设备购置,坚持结合实际,适当超前,防止低水平重复和积压浪费发生。

2.制定出本学期实验教学进度计划,并写明实验目录,写明实验的日期、班级、节次、名称,教学中按计划安排实验。

3.任课教师须将实验通知单提前送交实验室,实验教师必须将每个实验用到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有关事宜提前准备好,做到有备无患。

五、将德育工作渗透于教学中

1.,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相互协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团结合作的精神。

2.要教育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爱护财务,节约用水、电、药品,从而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

3.要求学生严格认真的按照实验要求来操作,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井然有序的工作习惯。实验结束后,把仪器放回原处,整理好实验台。

六、实验效果检查和成绩评定

1.学期教学结束后,对学生的实验效果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实验技能。2.检查内容: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3.实验结束后要填写好实验报告册,教师当场检查学生的实验结果。

七、做好实验室工作文件建立管理工作

为实验室的评估合格,做好实验室的教学计划、日常管理、安全工作、工作日志等各种工作文件的归类、归档、整理工作。

注:加黑体的六个实验要对学生进行重点的训练, 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装置、药品、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熟练程度。各班的实验课的情况参照实验课按排表。

八、实验教学管理

1、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写出预习报告,上课前由组长收齐并于上课时上交,没有预习报告的同学不准参加本次实验;

2、实验课过程中,注意用电安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设备,并填写实验记录表,记录所用设备的型号及运行状况。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跟老师联系,不能擅自处理;

3、实验结束,应先报告老师,检查实验结果无误后,清点整理设备完毕,方可离开;

4、课后,根据实验记录,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本学年在校行政、教务处的领导下,在总务处的配合下,完成了实验室制定的各项工作。为任课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充分发挥了实验室在新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简单总结几点: 一.政治思想方面: 坚决拥护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

二.实验教学方面

能够根据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学期实验室工作计划,按时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协助任课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确保实验教学的成功和质量。

做好器材的准备、添换、损坏后的赔偿和实验后器材的清洗、安放、保管工作。认真学习学科 “课程标准" 和教材,刻苦钻研业务,参与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极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进行多方位的实验室开放工作。尤其是寒、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科学动手的能力。

三.实验管理方面

我校生物实验室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并全部上墙。我校生物实验室有统一的台帐,并作好详细的记录。学期开始有实验计划,结束有总结。加强了实验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和科学性,促进了教师、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能认真做好仪器和药品的管理工作。保管好实验仪器和设备,对易损易耗物品加强管理和及时报损报批。根据教学不断变化的要求,能够及时征求生物组教师的意见,提出适量订购仪器、药品和设备的方案,并报领导批准。并及时拆箱清点验收、调来的仪器、药品,登帐入库,并确保科学存放,规范使用。

我能做好安全卫生工作,认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及时制止一切违反操作规程、损坏仪器、浪费药品的不良行为。

生物实验室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中生物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能有目的地观察,辩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条件,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因此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而实验室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物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二、具体工作计划:

1、制订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按照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2、制订学期实验计划表。

3、开足开齐各类实验,并积极创造条件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积极服务于教学。

4、充分利用生活中身边的实验器材的作用,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分组实验。

5、做好仪器、器材的常规维修和保养工作。

6、做好仪器的借出、归还验收工作。

7、做好仪器、器材的补充计划。

8、做好各类台帐的记录工作。

9、结合学校常规管理,保持实验室的常清洁 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对于本学期生物学学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生物知识。为了出色的完成本的工作,行将本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党的教学方针,以“教学为主、育人为本”为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初步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能从生物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德、智、体、美、劳等全方位发展。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各班学生实际,创造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水平。

二、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

三、教学管理目标

1、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使学生了解人类的进步与生物发展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物、热爱科学的态度,并为学生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生动的语言,激发学习兴趣;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诱导、强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4、要提高教学水平。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四、主要措施:

1、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倡导探究性学习,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质量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想听并听懂。

5、管好班级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本学期在校行政、教导处的领导下,在总务处的配合下,完成了实验室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为任课老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充分发挥了实验室在新课程中的重要作用。下面简单总结一下:

一、严格实验准备制度:演示实验当天,分组实验一天前交实验通知单到实验室,准备好实验后,老师先预做实验,以此保证实验顺利地进行。实验中损坏的仪器严格依照教学仪器制度实施处罚。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学仪器赔磋制度实施处罚。对新的实验仪器的性能、使用、操作方法做了充分了解,能熟炼地操作使用譬而且积极参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工作,进一步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好地配合了实验老师的教学工作。

二、、购置仪器、药品要先行申请,由主管领导审阅后报校长室审批后再购置,入库要验收,同时填写入库清单。做到购物有登记,帐目清楚,帐物卡三对应工作。教学仪器的借用严格按照教学仪器借用制度实行登记,如期归还,追还等。

三、实验室努力为教学服务,做好实验仪器的摆放、回收、验收、登记工作。尽量创造条件做好每一个分组实验。

四、课后开放实验室,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实验服务,如提供实验咨询,租借实验仪器等。

篇6:中学实验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的

1.提高学生对实验课教学作用的认识

2.初步掌握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课的一般讲解方法

3.理解化学性质及制备气体实验讲解能力要求及对工艺流程叙述分析能力要求 4.掌握备课、讲课基本技能 5.学会评价一堂课的基本程序 教学内容

1.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容量瓶的使用(5只50ml容量瓶)

⑵钠的取用(5瓶钠,5套盖玻片,5把小刀,5盒滤纸)⑶常见有机容器的识别及使用方法介绍(5套有机仪器或图片)2.形成化学概念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 原电池(5组铜片, 5组锌片,10套鳄鱼夹,5个500ml烧杯,5组导线)⑵ 离子反应(5小瓶硫酸铜固体,5瓶氢氧化钠,5只小试管,5个玻璃棒)3.阐明化学原理化学实验课教学

⑴ 原电池原理(5组铜片, 5组锌片,10套鳄鱼夹,5个500ml烧杯,5组导线)要求

1.两人一组备课 2.教案选题

两人在3组教学内容中选两个不同选题共同设计成两个综合式教案片段。3.每个组派一人将其中一个教案片段用10分钟通过演示实验方法讲课。4.组长负责每个组教学顺序安排及每个组教学效果评价汇总 作业

1.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

篇7: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摘要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通过实验教学可培养学生观察物理实验现象和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实验来探究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可见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现实中实验又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改革实验教学以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求是我们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探究”是这次课程改革浪潮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探究

物理

实验 教学

本人就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感觉与体会谈一谈之我见。

一、探究性物理实验的设计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

考察我们当前的实验教学的现状发现,不少课堂上,学生们也在忙于收集数据,解释并求证结果,但是如何根据有限的线索确定证据收集的方向,如何在不止一个可能合理的解释面前做出决策呢?这对于学生至关重要,但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替代,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探究。例如,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如果把物体排开的液体收集起来称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重量刚好等于浮力的大小。这样的结果无疑可以作为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事实基础。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人们一开始怎么会想到要设法去收集那一部分刚好由于物体的浸入而被排挤开的液体呢?因此,实验设计要具有探究性是指:所设计的实验包含的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较深的层次,需要学生去挖掘。实验的条件和结果之间往往存在较大的距离,需要学生去跨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往往不太明确.需要学生通过尝试错误,得出假设并验证假设来寻找。

2、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要在内容上把握主干,形式上注重质量。

虽然探究学习方式开始会比较耗时,但由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完全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少花时间而补回。当然在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上,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要求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选择的应该是对于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那些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学生真正理解了这样的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

如何去评价一节探究性实验教学课,探究性教学只不过是一种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科学发展本性的教育追求,而我们的教学现状中很多的考虑是是否完整地经历了探究的几个环节,学生是否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程度,其实活动的质量才是关键。例如:α粒子散射实验我们可以侧重于让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得出结论。对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应让学生在电路设计上下工夫,如给定安培表、伏特表如何设计电路,给定两块安培表如何设计电路等等。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应当挖掘实验本身具有探究意义的因素.考虑学生的实际状

第1页

况。当然,自由式的探究实验教学缺乏教师的设计与调控,会导致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无从下手.也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方法

结合本人进行的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从两种基本实验形式来谈谈。

1、演示实验。

高中物理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演示实验,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接受物理知识,为理解提供直观材料。根据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原则,在演示实验中,要通过增加演示实验的创造成分,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把部分有探究价值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例如,平抛物体运动规律的演示,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在无法测定速度、加速度的情况下进行运动规律的研究,先给学生一定时间的思考,再由教师演示,让两小球从同一高度分别做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比较是否同时落地,让学生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给出结论性提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体会这种将定量研究转化为定性研究的办法,即实验转化法。以上实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在新环境下,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探索问题,避免因教师先讲或预习教材造成的“先入为主”的影响,要让学生人人有自己的猜想、观点、看法,并努力思考形成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依据教学时间安排和具体课堂教学进展,必要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实验设计,并视具体情况让一两个同学上台按照其中一个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这必须课前要让同学思考并设计,教师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验设计情况并适当准备必要的器材)。

2、学生实验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通过增加实验的未知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果某些实验所验证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这类实验可改为探究性实验,实验时间可放在知识教学之前。比如:“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在教学“力的合成”一节内容加入作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得出合成法则。“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验证”、“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也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对于不能超前于知识教学的实验,如:“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可在实验时让学生多角度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从中比较各类方法的优劣,体会书中方法的独特性。

对于练习使用仪器类实验,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练习使用示波器”这样一些实验,要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使用说明,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仪器进行相关量的测量。书中的学生实验大多都把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叙述得非常细致,无论这些实验是作为探究性实验,在知识教学前完成,还是作为一般的学生实验,在相关知识学习完之后去做,都不要先预习教材或由教师讲解,即便是验证性实验或测量性实验.如“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等实验,学生已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原理、实验方案、并进行操作。但对于一些学生确实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通过教师适当点拨或学生看书完成。

第2页

应当说几乎每一个实验本身都蕴含着探究的成分,比如“物体内能变化热和功”一节的教学,利用压缩空气,使易燃物着火来演示空气内能的增加。这个实验给学生留下许多的疑惑:实验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筒内空气的内能是否变化?事先放入易燃物,恰恰忽略了一个很好的探究环节。若先不放易燃物,压缩空气,然后提出问题:空气的内能是否增加?学生会感到疑惑:“是否增加怎么看得见?”于是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如何判断?”这样做不仅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的设计中,而且实验的目的更加明确。

三、实施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的收获

1、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加强。

在新课程中如何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一位同学所说:“⋯⋯这样的实验需要自己去猜想、去探究。通过实验可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设计是否正确,这种方法既促使我们动脑又锻炼了勇于猜想、大胆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位同学说:“如果问我哪一种形式的实验好,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他们习惯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猜想假设,自己设计方案,并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和完善。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具体实施实验操作,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使他们的物理概念表象得以更为有效地与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中的物理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而过去的常规实验方法,教师常常在草草做完一遍实验后,紧接着进行分析,以引出概念。而没有注意实验过程、现象是否给出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学生头脑中还是残缺的表象时,教师却根据自己头脑中早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分析。结果,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得不机械背诵概念定义的现象,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往往是在以后的逐步练习、运用中获取。探究性实验教学方法,便是在于使学生在还没有抓住物理概念本质时,就会主动查阅资料,自己设计方案,增强迁移效果,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3、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对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逐渐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对教育过程本身也有了全新的感受。“过程即是知识”,过程是理解的基础,过程中渗透着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是走向社会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将教育过程看作是把凝固文化激活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许多教师意识到经验型的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所以教师们还应成为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

参考文献:

[1] 唐殿强.创新能力教程.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4~25.[2] 乔际平.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第3

篇8:中学地理实验教学

关键词:中学地理,实验教学,必要性

地理新课程标准将实验教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地理实验实践性强、探究性强, 既能够验证课本理论知识, 又能帮助学生探索发现新知识。充分发挥小实验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丰富 充实。“ 动手动脑 、心灵手巧”, 小实验能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地理实验本身具备的一些特点为地理实验教学可行性提供了保障

(一) 实验器材选取具有广泛性

地理实验器材可以是专用的地理仪器, 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器具或材料, 从筷子、铁丝, 到铁架台、地球仪, 这些都可以成为实验的器材。这些器材一方面可以增加地理实验的可行性, 另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细致观察的动机,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 实验形式的选择具有多样性

在地理课堂 进程中 , 教师可以 根据教学目 标的不同 选取不同 形式的实验 : 既可以是 真实实验 , 也可以是 模拟实验 ; 既可以采 用教师演 示实验 , 也可以采 用学生操 作实验 ; 实验既可以 是假设— 验证性的 , 也可以是 发现—概括 性的。实 验形式的 多样性可以保障地理教学的多元化, 使地理课堂丰富多彩。

(三) 实验发生时间地点的随机性

地理实验既可以发生在教学过程的某一环节 , 也可以成 为一个课 题的主线贯 穿课堂始 终 ; 一个课题 的探究既可 以只有一 个实验 , 也可以由 多个实验共 同完成 ; 实验既可 以发生在 课堂教学中 , 又可以发 生在日常 生活的方方 面面。这也为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二、教师运用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直接的动力。学生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 靠眼睛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变化, 靠耳朵听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强弱 、音色 , 靠鼻子闻 物体的气味, 靠手去触摸感觉物体, 靠舌头去品尝物体的滋味等。这些实践活动既使他们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 又激发起他们学好地理的信心, 使他们的思维更积极主动, 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做小实验。例如, “大陆漂移”实验:准备好白色泡沫塑料, 用切割刀切割出七大洲的轮廓图, 然后用水溶性胶水把七块泡沫粘连在一起, 把泡沫放在一个大的水盆里, 让学生观察大陆是怎样漂移的。这样的小实验把抽象的知识直观地表现出来, 激发出学生浓浓的学习趣味, 并能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运用小实验突破教学疑难

地理教学中有些重点、难点知识是抽象的, 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我在课堂上利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例如, 讲解“黄赤交角引起太阳直射点移动”时, 我用铁架台固定一根水平铁丝来表示太阳光线,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地球仪位于铁架台不同位置时铁丝指向地球仪的纬度位置, 从而得出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运动的规律。再如, 在讲“热力环流”时, 许多学生对这一过程的形成难以理解, 教师可以用小实验来说明:在密闭的教室中点燃两根香, 使香烟垂直向上, 在香的两侧分别放置一只电炉和一盆冰块, 电炉通电5分钟后, 让学生观察香烟的飘动方向;再将电炉和冰块交换位置, 让学生观察香烟的飘动方向, 学生会发现香烟始终由冰块上方飘向电炉上方。这样, 学生对热力环流知识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四、让学生动手做小实验, 培养实践能力

做好小实验是培养学生持久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 教师要在发现和学到知识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脑动手的能力和习惯, 使学生不仅能意识到实验可以在课堂上做, 而且在课后也能利用简易材料自己做, 并且能从中发现问题, 进一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把这种兴趣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乃至终身。例如, 学习“密度流”时, 将学生分组并做以下实验:将一个长方形的玻璃器皿从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 左侧放密度较大的盐水, 右侧放密度较小的花生油, 并使两侧液面一样高。在隔板上方和下方各开一小孔, 就会发现盐水从下孔由左流入右侧花生油槽, 花生油从上孔由右侧流入左侧盐水槽, 形成密度流。用这样的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使其成为终身的学习者和科学探究者。

篇9: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初识

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所以首先要强调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实验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提高认识。

第一,化学理论是指导化学实验的前提,如果能够正确的理解理论,不仅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还可能创新实验,甚至发现新的物质。比如高中的化学平衡,我们可以先从固体物质的溶解来初步形成平衡模型(五个特征,即:可逆过程,动态平衡,溶质浓度一定,溶解结晶速率相等,条件改变平衡也会改变),通过氢气和氮气反应的实验来形成化学平衡概念,再从几个课本实验来分析理解概念。

第二,实验最重要是动手能力,所以在高中阶段应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一些常见仪器的使用,特别是一些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应让学生牢记。中学常见的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试剂的滴加、滴定操作等等,只有这些基本的操作掌握了才能有效地完成实验。

第三,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让物质知识和联系生产实际。中学化学实验里有许多实验是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原电池,硅胶的制备。

第四,实验观察力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所以在高考中命题有意的在这个方面进行考察,所以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实验过程中观察能力的培养。比如,钠跟水反应的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仔细地观察能够看到的现象(钠会熔成一个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所得溶液滴入酚酞呈红色)。然后,带领学生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然后解决问题,如:在FeCl3溶液中加入钠块,应该看到什么现象。

第五,另外为了让学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化学计算和绘图能力,因为通过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加直观的体现出物质间的联系和自然规律性。比如说化学平衡中勒夏特列原理“只能减弱,不能抵消”,弱电解质的部分电离,都中学生的易错点。如何让学生正确的理解呢?教师完全可以结合教学中常见的两个图像,帮助学生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困扰老师教学的是,高中化学实验的安全。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培养安全意识。为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教材这块知识也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必修一的第一章第一节,在高考中也非常重要,基本上每年都会涉及到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查。

高中化学实验有些实验会爆炸,有的实验会产生有害气。在日常教学中,本人也碰过具体的事例。如氢气的爆炸实验,钠与水的反应。有的学生为了好玩,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做,私自拿走钠放在口袋里,结果与汗水接触剧烈反应,烧香皮肤和衣物。那学生的教育应该如何教育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按照课本的要求,正确的操作,实验是没有危险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在实验中常常会遇到的实验事故,一个是有警示作用,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如何面对这些情况,即使遇到突发事件也能冷静处理。

(1)不按照基本操作进行。例如,点燃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不验纯可能发生爆炸。在对液体进行加热时要加入碎瓷片,不然可能会失液体爆沸。对试管加热,要先预热,加热过程中要不断的振荡试管,试管口也不要对准人,防止液体伤人。

(2)不严格按照课本实验的药品用量发生事故。高中教材中每一个实验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有一定危险的实验,药品的用量是有严格要求的。按照课的用量不仅没有危险,还可看到明显的现象。比如刚才提到的钠与水反应,如果量大的话,就会会爆炸。

(3)药品混入杂质存在安全隐患。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要严格药品的使用。初中通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来制备,到了高中也是常用的方法但是如果错把碳粉当作二氧化锰的话,混合加热相当于是炸药。所以要严格药品的使用。

(4)试剂的使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生,特别是没有标签的试剂。

(5)实验室要保持空气的流通。有些实验会产生有害气体,如氯气的制备。如果在冬天老师做演示实验,但因为怕冷,门窗紧闭,产生的泄露的氯气无法及时散去,这会让老师和学生极不舒服,甚至恶心。对身体伤害很大。所以如果是有剧毒的反应应该去实验室的通风橱中完成。

安全是第一的,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在教学中应反复地向老师自己和学生强调实验时一定要做到以上几点。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化学考察的重点。以上只不过是在教学中的一些见解。希望对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有帮助,在要保证学生和老师的安全,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

上一篇:职工食堂承包的合同下一篇:附录一:报关专业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