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2024-04-20

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共8篇)

篇1: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构建以学生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突出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之路。为更好地为社会输入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鄂尔多斯职业学院转变观念,依托地方合作企业及校内实训基地,构建了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四双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模式的创新,考核评价的改革,教学团队建设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等运行机制进行分析,论证了“四双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可行性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高职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服务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然而现有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的技能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人才培养模式,需进一步完善[1]。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看,教学模式采用本科院校压缩饼干式教学,教学方法单一死板缺乏多样、灵活性;教学内容偏理论缺乏实践性;教学理念陈旧缺乏时代性;课程体系、教材、师资队伍及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等都受传统式教学模式的影响,这些都给高职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及社会的需求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推行工学结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创建适应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必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因此,研究和积极探索符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实效性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当前首要解决的任务。

篇2: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围绕鄂尔多斯的产业特色,根据毕业生岗位需求以及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依托与当地化工企业的深度合作,实行双证书教育、课堂与实训基地一体化,对接化工企业需求。结合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的特点,经调研和专家论证,将毕业生就业方向确定为从事生产技术、设备维护管理、化工过程装备的操作、安装与维修,以及车间或工段的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构建了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四双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以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突出人才的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的有机结合,把单一的学校教育转变为校企合作育人,强化教学内容和生产过程的相结合。同时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与本专业专任教师结合起来组成最佳的教学团队,共同参与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其相应的作用。通过岗位角色的转变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形成学习内容选取和工作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职业能力将从一个初学者的水平逐级递增为一名娴熟的操作工,进而满足企业岗位(群)的工作需求,实现“四双三递进”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完成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顺利转变。三年的学习全过程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第1个学习阶段(第一学期),以培养文化基本素养为主,旨在加强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内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第2个学习阶段,以培养职业基本能力为主,按“基于工作过程”所建立的工学结合课程实施教学,并完成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取证;第3个学习阶段(第六学期),以培养职业综合技能为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最终完成顶岗实习。通过三年的学习,完成从岗位基本技能形成到专项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提升的逐级递进,进而实现主干专业链和地方特色产业的“双链”对接、学校育人和校企育人的“双教”融合、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就业、企业岗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双赢”互助。“四双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中,三递进是核心,四双是目标,明确了从入学到就业各个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内容(理论和技能)、学习目标、职业技能训练等方面的要求,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企业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特色,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篇3: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于1996年建立社区康复专业,汲足康复人才的培养[5],2009年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已有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办康复治疗技术专业,2010年其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群,以此为契机,专业教师开展大量调研,走访多家行业单位,与行业进行多次深入合作,并积极参考其它学校的培养模式[6,7,8],逐步形成了其办学理念———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经过5年多的专业建设该理念得以确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1“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根据学生能力成长顺序,不同阶段对其能力培养的侧重有所不同,而将学生在校期间分为三个阶段,明确指出每个阶段的能力培养目标,在该目标的指导下,为适应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师资安排、实践场所分配上均有不同。

第一为专业基础能力认知阶段。这一阶段以在校专业教师为主,行业康复治疗师为辅。一方面由校行合作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开发专业基础课程及见习课程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社区医院、二级医院等行业进行分散与集中见习,让学生直面将来的工作环境,进行康复工作认知,增强其学习目的性、计划性,培养学生爱心、责任、服务、奉献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在此阶段,完成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教学与训练。

具体安排为学生在完成军训任务后,由教师分散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快到行业单位进行短期见习,感知行业氛围, 并且利用第三学期时间进行集中见习,加深学生对行业的感知。其余时间,学生在校学习人文素质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为专业核心能力掌握阶段。这一阶段校内与行业教师合力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学生在学校由校内教师与行业教师共同讲授专业核心课程; 另一方面,根据各门课程各个技能训练项目的实际需要按计划定期到行业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实行“X+Y”循环学习,即在校学习X学时后,到行业进行Y学时训练( 因各门课程与各技能训练项目不同,X、Y数值也不相同) ,让学生反复训练各种技能,从而基本具备行业上岗要求的专业核心技能。在此阶段,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第三为专业综合能力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以行业教师为主,校内专业教师为辅。安排和引导学生到行业单位参加实习,定期轮岗,将其人文素质、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应用其中,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以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应用和职业归属感为主要内容,使学生具备行业工作的实际技能和素质[9]。

此种模式的建立,改变了以往“2+1”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学习2年,校外实习1年) 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缺陷,使学生的学习不断在理论与行业实践的交织中进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提高了专业能力,增强了其职业认同度。

2“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1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确立岗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该专业以紧贴行业为思路,以就业为导向,分析学生将来的岗位方向———在医院康复科、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从事康复治疗、老年护理、儿童康复护理等工作。另一方面,为了学生有更好地的职业发展,在校期间其须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保健按摩师、养老护理员、孤残儿童护理员,毕业后须取得康复治疗师资格证。通过对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要求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分析,该专业设计相应的课程,并将其放在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实施,如一、二阶段以专业基础( 包括人文素质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和单项技能训练为主,三阶段以综合能力的应用为主,构成了以岗证融通为基础的适合行业需要、职业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中,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专业课程中设置实践课时,而且每阶段都有集中实践课程的安排,随着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断的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也随阶段上升,第一阶段中专业实践学时占总学时的22. 2% ,第二阶段 上升为52. 9% ,第三阶段 上升到93. 7% 。

培养既适合将来就业岗位又获得相应资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方法的使用同样关键[10]。以前的课程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形式,且在教学过程中常以结论式的经验教学为主。但该专业实践操作性强,故专业授课时,均在实训场所进行,采用示范式教学、启发式教学、PBL教学等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操作起来,提高其实践水平,因此,学生的上手速度及动手能力得到了实习单位兼职老师的赞许。

2.2能力为本、实践为重,建立校行互培的师资队伍,构建“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学生能力的提高在于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在于教师自身的能力水平。因此,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必须的。在对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对于专任教师,一方面安排其轮流到卫生系统进行行业实践,深入了解康复行业发展动态、康复工作过程,练习康复技能等; 另一方面鼓励其获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并进入行业兼职。使专任教师长时期接触行业,了解行业动态,并提升实践水平。对于兼职教师,通过学校企业兼职教师资格认证中心可对其进行资格认证培训和教师资格鉴定,将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作为聘任骨干兼职教师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由院系教学督导、专任教师对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指导,促进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如此,专任教师实践能力提高了,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了,学生进入相应阶段学习时,教师才能发挥更大指导作用。

2.3能力为本、实践为重,确立校行紧密联系的三级实训场所,构建“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石

校内先后投入500余万元,建立了推拿按摩实训室、康复护理实训室、运动治疗实训室、作业治疗实训室等15个实训室和1个综合康复理疗中心,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在此,可根据学生的每一阶段的课程学习要求和能力要求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同时,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构建了三级校外实训基地, 满足学生三个阶段不同能力的应用以及教师实践的需求。第一级实训基地主要为社区医疗机构,如重庆渝西职工医院等, 主要完成学生见习课程,从而提高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认知能力。见习涉及康复科、内科、外科、骨科、精神科等,让学生在感官上认识康复,并为将来的学习作好规划、奠定基础; 第二级实训基地主要为专科医院,如重庆残疾人综合康复服务中心、324精神卫生中心等,主要针对第二阶段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安排轮转学习,提供临床疾病见习、康复专业技能培养,即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马上到行业进行练习,理论与实践始终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 第三级实习基地主要为大型综合医院,如西南医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等, 涉及康复理疗科、儿童康复科、骨科等科室,主要完成学生实习课程,从而提升其专业综合能力,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

三级实训场所是根据学生能力发展的顺序而建,适应了每个阶段学生不同的能力培养要求,另因其不断地接触行业,不断地在各级实训场所中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因此,提升了其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2.4能力为本、实践为重,建立校行共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基于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水平、职业素养等内容的测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与行业专家共同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发挥人才培养过程共管的作用。由行业专家、专任教师依据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实践水平、职业素养等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内容、设计评价步骤、制定评价方案, 实施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由行业、 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共同参与,在特定时期对学生进行考核。 如日常行课,由行课教师对学生行为进行评价; 每学期期中,由教研室集体对学生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每年5月份,由辅导员负责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追踪评价; 第3、6、9学期结束时,均由行业人员对学生质量进行评价; 每年10-12月份,分别由家长、 用人单位、康复对象对毕业生质量进行评价。教研室及时处理评价结果,将相关意见反馈给教师、学生,以便进一步改进现有状况( 如课程选择、校企业合作项目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法)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循环系统,保障“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运行。

3模式运行,成效显著

篇4: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现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并结合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际教学效果,提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递进式”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核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网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1.计算机网络人才发展及需求现状

随着3G时代的来临和“三网融合”的大力推进,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企业对高技能水平的新型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长71.2%,预计今后5年将达到60-100万人,而现有符合新型网络技术人才要求的专业人员还不足20万。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全国90%的企业网络技术人员属于传统网络管理人员,由于技能单一、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滞后,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业内人士认为,计算机网络发展呈现规模大、功能强、变化快等三大特征。因此,要保证网络能够正常运行提供服务,必须依靠高技能型的网络人才,要求新型计算机网络人才的知识体系能够涵盖网络管理的各个方面,并掌握网络系统的实施、维护、管理、安全防护和营运等多方面技能。传统概念的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由于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更新速度滞后,已经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高职院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改革、创新,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网络人才的需求。

1.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递进式网络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具体实施“三年三段三证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到人才培养模式思路,校企深度融合,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与地方有影响力的企业的合作,进行深度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特点,构建本专业 “岗位递进式”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岗位递进式”网络人才培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学生的能力培养,把学生在校学习按知识、岗位、技能三方面锻炼学生。通过三年的培养让学生成为合格的职业人,达到企业用人需求。

1.2“岗位递进式网络人才”培养模式内容

第一学年用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夯实基础,学期末进行专业基础课程技能实训,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以上环节研究,使学生具备操作员的能力。

第二学年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融入课堂,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并加强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专业主干课)系统学习,同时开设一些学生喜欢的个性化课程,开拓学生视野。期末利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实训强化,结合以上方式研究和实践,使学生具备网络管理员的能力。

第三学年对学生进入对口企业进行工学交替跟踪学习,锻炼学生真正实操动手能力,积累综合实践技能,把前两年具备能力融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过程中来,通过以上锻炼使学生具备工程师综合能力。

2.全面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根据我院计算机网络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素质和技能要求,参照国家有关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资质认证标准,确定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从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的职业岗位(群)能力和职业资格分析入手,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按照 “针对岗位定课程” 的指导思想进行课程改革,制订相适应的教学与考核方案,并开发项目案例型教材。

2.1确定专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与企业在一起紧密调研,基本确定本专业可实施的5类职业岗位(群),分别是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运维、网络管理、网络产品营销、网络服务应用。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信息搜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写作能力),社会能力(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及沟通能力),专业能力(网络设计能力、工程识图能力、设备调试能力、销售能力、网络故障排除能力等)。

2.2完善课程体系

計算机网络行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职业能力、 职业素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通过对本地区计算机网络技能人才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在校领导及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所对应的知识、 技能、 素质要求。首先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然后解析传统学科并按照企业用人需求进行取舍,最后重新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新课程体系。

2.3重点课程教学改革

深度合作,重点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以案例项目教学为载体,加强任务驱动、 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与评价体系。课程教学由以往教师封闭式教学向校企联合教学转变,课程评价由单一的学校评价向校、企、学生多主体多维度评价转变。深化课程改革,重点突出项目、案例教学,融入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校企联动,开发、 实施以项目案例为主线的专业课程,将国内外知名 IT 企业岗位标准融入课程,实现职业资格认证与课程标准相结合。深化校企合作,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全面开展专业核心课程、资料建设。

3.结束语

篇5: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的专业。实习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各高校的专业实习普遍面临实习经费不足、实习时间有限等诸多困境的情况下;如何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构建和完善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一条符合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简约、高效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是摆在许多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一种“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在制定实习教学计划时遵循以下基本的思路或原则: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南的原则

我们将市场营销专业的实习教学目标确定为着重培养学生的营销实战能力,具体来说,着重培养学生在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区域市场开拓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的原则

为了使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相互配合,我们一方面在时间安排上使二者紧密衔接,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使二者协调一致。就时间安排而言,我们将实习教学安排在相应学期的期末,即每学期的理论教学一般在第16周结束,之后便是可供实习教学支配的时间。这种实习安排有两点好处:一是缩短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距离;二是缩短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实习活动的集中组织和统一指导。因地制宜,简约、高效的原则

我们在主要专业实习方面并不一味地依赖或局限于校外实习基地,而是根据学校所处地区新兴中小企业多、企业营销力量相对不足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与各行各业的中小企业开展短期的、双赢式的合作,这样既能达到我们的实习目的,也能满足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营销服务的需求。与纯粹的实习基地式实习相比,我们这种实习方式投入少、操作简单、适应性强,并且加大了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实习主动性。各实习环节之间“分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原则

我们的主要专业实习名为“营销策划实习”,还设置了认识实习、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毕业实习等实习实践环节。其中,营销策划实习是各实习的中心,该实习集寻找实习单位、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编制市场营销策划书于一体,包含了大量的专业技能训练。显然,如果学生缺乏前期的基本训练,要让他们在短短的几周内完成如此繁重的实习任务是不现实的。为此,认识实习须先行承担营销策划实习中的部分基本技能训练的功能,这就是“分层递进”的思想。这种递进关系同样存在于营销策划实习与后续的网络营销实战模拟之间,以及前三种实习与毕业实习之间;另一方面,每一后续的实习在内容和目标上又应当是其先行实习的延伸,承担着巩固先行实习成果、进一步锻炼和强化有关的营销实践技能的功能,这就是“环环相扣”的思想。“分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实习实践模式改变了以往各项实习之间各自为政、忙闲不均的格局,实现了各实习环节的有机整合和实习资源的滚动利用,形成了协同效应。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框架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系统性操作框架如图1所示。

“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认识实习

该实习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专题报告阶段。邀请部分公司经理、营销专家做专题报告,旨在增加学生对企业及其市场营销活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本专业领域的理解,近距离了解企业家的人生经历和创业过程,从而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的目的,为今后的就业奠定认识基础。观看视频阶段。视频内容分为宏观经济视角和微观企业视角两大类。通过观看前一类视频,增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的现实宏观环境的认识,补充专业课程学习的不足;通过观看后一类视频,增强学生对企业、企业管理者及其市场营销活动的感性认识。统计分析问卷、撰写实习报告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及高年级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中已实施的市场调查问卷,练习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和撰写市场调研报告的技能。总结实习心得、撰写个人实习报告阶段。上述实习中,前两个阶段占用1周时间,后两个阶段占用2周时间,其中第三个阶段“统计分析问卷、撰写实习报告”是认识实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们普遍认为从中收获最大的方面,学生们从中学到了EXCEL在市场调研中的运用,掌握了相应的市场调研基本技能,从而为后续的实地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打下了基础。

(二)营销策划实习

营销策划实习是在营销专业学生学习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之后紧接着进行的,时间为4周。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们的营销策划实习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

营销策划实习不仅有效锻炼了营销专业学生的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其在整个“分层递进式”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中的意义还体现在:高年级学生从事过的营销策划实习,为低年级学生在认识实习中进行调查问卷整理、统计和分析练习提供了真实的实收问卷;同时,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中真实接触实习企业及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又为他们后续要进行的实习――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提供了客观的背景材料。不仅如此,高年级学生在营销策划实习结束后产生的若干鲜活真实的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案例,还可以被用来作为低年级学生的理论教学案例素材。这不啻为一种简约、高效的实习实践教学模式。此外,学生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专业上的,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及吃苦耐劳精神也在这项实习中得到了有效历练和提升。

(三)网络营销实战模拟

网络营销实战模拟是在营销专业学生学习了《网络营销》课程之后进行的,实习地点设立在我校商务与管理实践中心。实验内容和要求是:让学生自己虚拟一个公司,通过市场分析与市场调查,设计某种产品并进行宣传、销售,最终完成全部商务往来,实现盈利。具体实验内容主要包括:

1、申请注册企业,建设企业网站;

2、开展网上市场调研,分析市场环境;

3、选择目标市场,实施网络促销和销售,可采取的网络促销手段有:①在门户网站发布网络广告和新闻;②在商贸网站发布供求信息;③搜索引擎营销;

4、处理订单,管理购销合同;

5、促销效果评估,产品利润分析。

通过上机模拟操作,学生不仅对网络营销的技术基础及网络营销在企业中的各种应用有了感性认识和了解,真切体会到网络营销的实战性,而且在实战模拟中进一步锻炼和巩固了其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策划的技能,所不同的是,调研活动是通过模拟教学软件中的“调研中心”模块在网上开展的,而营销策划则主要是针对虚拟的公司进行的网络促销策划。

(四)毕业实习

篇6:人才递进培养 通知

中小学、成技校、教研中心:

教育局于昨天开会安排了“泰安市第四届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工作,推荐范围、条件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详见《附件》或《肥城教育网》、《泰安教育网》。望有关单位迅速传达到每个教职工,符合条件者积极参与。定于8月13日(下周一)收材料,截止时间中午12:00,过时不再收取材料。教育办公室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评,确定参加肥城市人选。

上交的材料包括:

1、毕业证、教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以评上资格为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书(最晚的聘书);教学新星、教坛英才同时交新星、英才证书;

2、班主任任职年限学校证明;

3、体现本人教育教学水平及能力,在教育刊物发表的论文、著作三件;

4、综合荣誉和教学业务荣誉证书三件,综合荣誉:县级荣誉五年以来,泰安市级荣誉10年以来,国家级荣誉无时间限制。

一人一个档案袋,注明姓名、单位、学科、拟评名称(新星、英才、名师等)。

确定参加肥城市评选的人员,填写有关表册、整理资料,15日早8:00上报教育局。

安驾庄镇教育办公室 2012年8月11日

附件:泰安市文件

关于选拔推荐第四届泰安市教育系统

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泰安高新区、泰山景区人事劳动局、社会事业局,市直各学校: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在教育系统试行人才递进培养工程的意见》(泰办发„2006‟8号)精神,现就选拔推荐第四届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选拔推荐的范围和数量

1、选拔推荐范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含职业中专、成人中专、技工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含民办学校和民办幼儿园教师),以及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

2、表彰名额与推荐数量:本届表彰泰山教学新星400人,泰山教坛英才200人,泰山名师100人,泰山功勋教师30人,泰山名校长15人,泰山功勋校长5人。各类人选实行差额推荐,泰山教学新星、泰山教坛英才不低于1﹕1.2;泰山名师、泰山名校长不低于1﹕1.5;泰山功勋教师、泰山功勋校长不再分配名额,符合条件者均可推荐。推荐名额根据2011年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分配。推荐名额见附件2。

二、选拔推荐的标准条件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具有教书育人、献身教育坚定信念,积极投身泰安“幸福教育”工程建设。

2、忠诚于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职责,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培养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3、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4、学历和教师资格符合《教师法》规定。

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各层次人选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条件: 泰山教学新星

1、年龄35周岁(1977年12月31日后出生)以下,在教学岗位上连续工作3年以上,具有初级以上教师职务。

2、教学研究能力强,积极组织开展教科研活动,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承担过县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鉴定;在县域内开设过公开课;获得过乡(镇)级优质课一等奖或县级优质课(创新课、技能比赛)二等奖以上等次;获得过市级以上教学成果或论文一等奖。

3、认真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学生及家长满意度达80%以上。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中小学学业成绩在学校同类班级中名列前茅;职业教育学 3 生职业资格合格证书获证率达80%以上;幼儿教师坚持在保教一线,基本技能全面。

4、曾获得以下奖励之一:考核一次优秀;两次乡镇及以上政府(或市、县直属学校)表彰的综合荣誉(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县(市、区)级以上部门表彰的教学业务方面的荣誉(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

泰山教坛英才

1、年龄45周岁(1967年12月31日后出生)以下,在教学岗位上连续工作6年以上,担任班主任年限不低于3年,具有中级(幼儿园、小学为小一)及以上教师职务。

2、教学研究成果明显,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承担过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鉴定;在市域内开设过公开课;县级以上优质课(创新课、技能比赛)一等奖;在核心期刊或市级以上教育类报刊上公开独立发表一篇以上文章。

3、具备泰山教学新星第3条规定条件。

4、曾获得以下奖励之一:考核两次优秀;县(市、区)级以上政府表彰的综合荣誉(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泰山教学新星等);市级以上部门表彰的教学业务方面的荣誉(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等。对泰山教学新星优先考虑。

泰山名师

1、获得泰山教坛英才称号。

2、年龄50周岁(1962年12月31日后出生)以下,在教学岗位上连续工作15年以上,担任班主任年限不低于8年,具有高级(幼儿园、小学为小高)及以上教师职务。

3、教学研究成果显著。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独立承担过两次市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鉴定;在市域内开设过两次以上公开课;获得过市级优质课(创新课、技能比赛)一等奖或省级优质课(技能比赛)二等奖以上等次;出版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省级以上教育类报刊上公开独立发表两篇以上有较高价值的专业论文。

4、教学质量突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鲜明的教学特色,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所教学科学生喜爱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及家长满意度达95%以上。中学学科学业成绩、比赛成绩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或学生总体进步幅度在全市特别突出;小学学科成绩优秀率连续3年在95%以上,学生特长明显,全面发展;幼儿教师技能全面,保教质量高,启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习惯效果特别突出;职业教育学生专业技能特长明显,实训教学辅导的学生职业资格合格证书获证率达95%以上,所指导学生在市级技能大赛上获得二等以上或在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上获得三等以上奖次。

5、积极指导中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与3—5名教师“结对子”,并将其培养成泰山教学新星、泰山教坛英才或县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在全市教育界有较高的知名度。

6、获得过以下奖励之一:市级以上政府表彰的综合荣誉(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两次市级以上 部门表彰的教学业务方面的荣誉(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等。

泰山名校长

1、年龄50周岁(1962年12月31日后出生)以下,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现任校长,具有高级教师职务,担任校长职务不少于5年。

2、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试行)》和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意见》(泰政发„2008‟20号)各项规定,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幸福教育”工程,推进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办学规范有序。

3、学校有全市教育界公认的管理经验,曾为全市会议提供现场,有学校管理方面的文章发表,或学校管理经验在全市以上(含市级)有关会议上交流;被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或专业刊物作过专题报道,并在市内外教育界有较高声望。

4、在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效益有长足进步,综合办学水平在市内同类学校居领先地位。高、初中学校现为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教学质量突出;小学现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初中、小学年辍学率分别在2%和1%以内;职业学校为省级以上重点学校,办学特色鲜明,质量效益突出,学生职业资格合格证书获证率达90%以上,就业率在95%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高。

5、本人曾获市级以上政府表彰的综合荣誉(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所任职学校曾获市级以上政府或省级以上教育部门的表彰奖励。

6、任职内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学校及师生无违法犯罪现象。

泰山功勋教师

1、获得泰山名师称号。

2、年龄55周岁(1957年12月31日后出生)以下,在教学岗位连续工作20年以上,担任班主任年限不低于10年,具有高级教师职务。

3、具备以下条件之一:承担过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并通过鉴定;在省域内开设过公开课;获得过省级优质课(技能比赛)一等奖以上奖次;出版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专著或在省级以上教育类报刊上公开独立发表两篇以上有较高价值的专业论文;获得过省部级以上教学研究成果或论文一等奖。

4、积极指导中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与3-5名中青年教师“结对子”,并将其培养成泰山教坛英才、泰山名师或市级以上优秀骨干教师。

5、曾获得以下奖励之一:省级以上政府表彰的综合荣誉(劳动模范、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省级以上部门表彰的教学业务方面的荣誉(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

泰山功勋校长

1、获得泰山名校长称号。

2、年龄55周岁(1957年12月31日后出生)以下,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现任校长,具有高级教师职务,担任校长职务不少于8年。

3、模范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办学基本规范(试行)》和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意见》(泰政发„2008‟20号)各项规定,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幸福教育”工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评价体系科学合理,办学规范有序。

4、学校有全省教育界公认的管理经验,曾为全省会议提供现场,有学校管理方面的文章发表,或学校管理经验在全省以上有关会议上交流;被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或专业刊物作过专题报道,并在省内外教育界有较高声望。

5、在担任校长期间,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在省内同类学校居领先地位。高中、初中、小学现为省级以上规范化学校,职业学校为国家级重点学校或国家级示范学校。

6、本人曾获省级以上政府表彰的综合荣誉(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所任职学校曾获省级以上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

推荐以上各个层次的人选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农村教师、幼儿教师可适当放宽教研成果和综合荣誉限制。对担任班主任时间长、援疆援藏教师、城区(含县城)支援农村教育工作一年以上者,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三、选拔推荐的程序

8(一)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申报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在本单位公示,公示无异议者,填写《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登记表》,报县(市、区)教育局参加评审。

(二)评审推荐。各县(市、区)成立由教师代表、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不低于11人,其中教育专家不低于7人),组织相关评选工作。对推荐评选对象通过说课、教学答辩等形式,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考察;通过审查上报材料,进行教科研能力和水平评审。在此基础上提出考察、推荐意见。然后由评委会投票确定推荐对象,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市教育局。市直学校参照本条执行。

(三)组织评审确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组成由教师代表、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人员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不低于17人,其中教育专家不低于13人),对推荐上报的各类人选进行综合评审。

(四)公示与命名。对评选产生的各层次人选在市级媒体和泰安教育网站上公示,根据公示结果确定各层次人选。分别由市政府授予“泰山名师(校长)”、“泰山功勋教师(校长)”称号;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授予“泰山教学新星”、“泰山教坛英才”称号。

四、选拔推荐的有关要求

1、各县(市、区)、市直各学校要坚持标准条件,充分发扬民主,按推荐程序层层选拔,产生推荐对象。在各类推荐人选上报市评 9 审前,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征求干部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计划生育部门的意见,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2、确定推荐人选时,在坚持标准条件的前提下,要兼顾学校层次和学科分布上的均衡,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职业学校)教师大体按1:3:3:3的比例推荐人选;各个学科之间相对平衡,避免语文、数学等大学科的推荐人选过于集中。

3、要重点考虑教学一线教师,教学一线教师所占比例应不少于推荐总数的90%。兼任学科教学符合选拔推荐条件的副校长,其任课总学时数,要不低于专任教师平均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副校长要严格控制在推荐总数的10%以内。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只参加名校长或功勋校长的评选。不符合以上要求的不予受理。

五、报送的材料及要求

1、《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登记表》一份和电子版;

2、《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情况一览表》一式20份和电子版;

3、能够体现本人教育教学水平及教研能力的论文、著作3件,荣誉证书3件(原件和复印件各l份);

4、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5、近5年考核表(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6、本人申报陈述1份和电子版(2000字以内,A4型纸打印);

7、无违规违纪的证明材料;

8、班主任任职年限学校证明信。

各县(市、区)及有关单位上报材料的同时,还需报送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推荐工作报告、《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说课答辩情况统计表》、《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推荐人选名册》(表样附后)各一式2份,同时报送电子版。

上述材料务于8月17日前报市教育局人事科,逾期不再受理。

六、组织领导

选拔推荐泰安市教育系统人才递进培养工程人选,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成立选拔推荐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选拔推荐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人事科,负责选拔推荐的具体工作。各县(市、区)、市直各学校都要成立选拔推荐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选拔推荐工作的领导,并抽调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有责任心、熟悉组织人事工作的同志负责此项工作。

篇7:爱国小学人才递进培养计划

为了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使骨干教师迅速成长,根据学校教师培养的要求,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遵循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养措施,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新型骨干教师队伍,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努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训重点,要把培养骨干教师作为重中之重。

二、培养目标

在2年内(2012—2014)培养出一支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的中、青年教师队伍。这些教师能在学校范围内,师德能起榜样作用;能为学科把关教师;承担校级科研课题,并能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科研文章。

三、培养方式

采取“树典型、搭台子、铺路子、压担子”的方法,让每位培养对象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和显露身手的空间,鼓励引导他们立足本岗成才,在平凡中创新。学校积极为教师成名成家提供机遇,创造条件。铺设成为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的高速公路。

1、树典型。宣传我校不断涌现出来的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敬业、爱生、勤奋、进取的先进事迹,发挥他们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

2、搭台子。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听、说、做、评、选”活动。学校采取观摩教学、经验交流、信息反馈、展示成果、评议总结等形式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校级及以上的评优、竞赛等活动,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级竞赛评选活动,为他们展示教改成果提供舞台,创设竞争向上的氛围,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脱颖而出。

3、铺路子。选送培养对象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学校制定政策,在教育培训问题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4、压担子。对一些教学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适时加压,让他们挑起教育教学重担,安排他们到把关年段教学,把他们推上教研组长等岗位锻炼。发挥有教学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作用,让他们参与有关课题的研究,挑起教学科研的重任。同时,向他们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这些教师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三、培养内容

1、提高理论水平。认真选择学习1—2本教育论著,结合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参与专题讨论与研究。

2、提高学习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研究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校级以上汇报课。

3、提高科研水平。承担一个校级或县级以上科研课题,并能在县级以上刊物发表。

四、培养任务

1、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在现有市级特级教师2名、县级学科带头人5名的基础上,培养校级骨干10 人,推荐骨干教师后备信息库10人,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

2、建立以校长为首的骨干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制订出有关培养计划及政策;建立定向选苗,培养和评价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

3、领导小组组织开展领导干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结对助教”活动,努力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在教育教学研究、班级管理、教育学生等方面深入地进行研究、切磋,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对于“结对助教”成绩显著的教师,学校将给予奖励。

五、激励机制

1、建立导师制。聘请县、街道教研室和教科室相关教师作为导师,专人指导,分层指导。

2、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培养对象的考核和奖励。

3、建立骨干教师培养档案,制定骨干教师评价标准。

4、骨干教师必须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获省、市、县科研成果的,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奖励。

篇8: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生物技术专业,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目前,重庆三峡学院设置有生物技术(制药方向)本科专业。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专业的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素质、能力等人才规格要求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逐步统一了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拟构建“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学生第一年和第二年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第三年以实验专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设计、实施来解决实践问题。校内实验体系按照“基础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开设。最后一年到企业,毕业论文(设计)也一同完成。

1)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生物技术产业不断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正蓬勃兴起并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必须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合格生物人才的责任,通过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工程和创新能力[1]。

2)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新形势下,人才的质量指标已不能简单地用学业成绩来衡量,而需提升到由社会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评判。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走入社会体现各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提高生物专业学生工程和创新能力是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2]。

3)两大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提高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校内实验模拟平台通过“基础实验-综合提高型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的训练,熟悉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后,逐渐形成较为系统的科研理念。毕业实习在校外生产实习平台进行,学生全程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经过两大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形成校内实验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跨越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2“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内容

改革和优化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立校内实验模拟与校外实习两大实践平台,通过“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以“3(学校)+1(社会)”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应用能力。

项目编号:重庆三峡学院第八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160833。

1)校内课程与实验平台。(1)一年级和二年级注重基础理论和实验能力的培养,第三年以实验专题的形式通过实验设计、实施来解决实践问题。三年级的专业课程采取“12+6+2”的模式,以学期为单位,前12周上理论课,后6周上实验课,最后2周总结、交流和考试。根据各专业课内容的相关性,纵向形成由浅到深,由基础性实验到创新性实验设计的课程体系;横向注重各相关课程联合开展实验,形成纵横交叉的网状专业实验课课程体系。(2)改变按课程分配和管理实验室资源的模式,统筹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以及学生创新科研活动中的平台式共享,以学生为主导开展创新性实践训练,增加学生创新能力锻炼的机会。(3)改进专业实验课程的内容,增加创新性、自主设计性实验课程的比例,设计接近生产实际、知识交叉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体现生物技术项目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校外学生实践平台。学生最后一年在公司企业实习。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在2家及以上的企业或公司有实习经历(每家实习单位至少3个月),学生提交相应的实习报告并有实习企业的指导老师及负责人评价,作为实习是否合格的依据。毕业设计由学校和公司两个指导教师共同协商指导完成。

3“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方法

1)课程与管理规范。配合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制定各门理论和实验(实践)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案、课件、教学进度表、实验室开放制度等。

2)实验平台的训练。从第3学期到第6学期,以先上理论课后上实验课为主要开课模式,共享校内实验平台,根据专业各课程知识体系相关性,协调安排各实践课程实践时间,设计系列专题性或综合性的生物技术工程和研究模拟项目,建立诸如“药物分析与提取”“药剂生产工艺”等课程圈,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专职实验教师的配合下,完成实验设计并实施,最后得出结果,分析,交流。变单一的实验老师考核为实验考核团队,完善考核机制。

3)校外实习平台。大学生创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扶持学生创业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3]。校外实习平台采用“高校+企业+学生”的组织形式,学生第四年由学院安排或者学生自主申请实习单位(至少2家企业或公司,每家实习时间至少3个月),毕业论文(设计)可在实习单位完成,报学院、学校备案,以便实习期间跟踪监控。学生直接参与合作单位的相关生产及工艺研究或者销售等工作;实习单位配备一位指导老师,做好任务布置、技术指导及考核总结工作。

参考文献

[1]陆开形,朱世华,於宏,等.校所合作:独立院校实用型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新尝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5,17(1):4-6

[2]温钢,杨梅,闫广平.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12):46-49

上一篇:数学 -平均数应用题下一篇:宁大有了自己的手语社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