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问责制度

2024-04-15

公司问责制度(精选6篇)

篇1:公司问责制度

公司员工问责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罚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特制定本制度。2)根据“有职就有责、任职要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原则,对责任问责对象在其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造成经济合同纠纷、质量安全事故、企业合法权益受损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3)责任问责对象是公司全体员工。

4)责任问责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究过错与责任相结合,责任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5)在对责任问责对象追究责任时,必须坚持“责任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造成事故或损失的,要追究连带责任,员工罚多少,主管罚多少。

第二章 办公问责

1.在办公时间闲谈或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情。经济罚款:20元/次 2.在办公时间阅读与工作无关的报纸、书籍等。经济罚款:20元/次

3.在办公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站、聊天、玩游戏或办其它私事。经济罚款:20元/次 4.对限期完成工作,无正当理由而未如期完成或处理不当者。经济罚款:50元/次 5.以公事名义外出办私事,未出差谎报出差。经济罚款:100元/次

6.费用报销工作中出现虚开消费发票金额、以少充多、以假充真、以无充有等违规操。经济罚款:200元/次

7.泄露公司商业、技术等相关保密事项,造成公司损失。经济罚款:200元/次 8.弄虚作假或虚报、瞒报、迟报重大突发事件和重要情况。经济罚款:500元/次 9.收受客户、下属贿赂,牺牲公司利益为其谋取好处的。经济罚款:500元/次 10.对同一问题,公司催促3次仍未能及时解决的。经济罚款:50元/次 11.发给岗位服装的员工,按规定统一着装上岗。经济罚款:10元/次

第三章 部门问责

一、关于行政方面

1.对领导布置的任务,不及时执行或落实不到位的。经济罚款:50元/次 2.日常办公用品未及时请购并采购导致工作延误。经济罚款:50元/次 3.在员工考勤中出现包庇、做假,经济罚款:1000元/次

4.在公司采购、外协、招标、销售等经济行动中出现徇私舞弊行为。经济罚款:200元/次 5.公司办公用品、文件资料等保管管理不善、导致遗失、外泄。经济罚款:100元/次 6.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公司受窃、被盗等,造成财产损失;经济罚款:100元/次 7.未按时提交各类文件、报表资料者。经济罚款:20元/次

8.未能认真履行其职责,管理松懈,措施不到位或不作为,导致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不能完成。经济罚款:50元/次

9.在实施监督检查和处罚过程中,未按既定职责、权限、程序和事实依据实施检查和处罚,或无具体理由、事项擅自实施检查和设立处罚,或擅自改变检查、处罚幅度以及其他违规行为,使员工人身、利益遭受侵害或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的。经济罚款:50元 10.日常卫生打扫管理监督。经济罚款:20元/次

二、关于财务方面

1.财务资料保管、资料齐全,无外泄。违规经济罚款00元 2.员工个人资料齐全,不外泄。违规经济罚款00元 3.送货单的保管,如有遗失。经济罚款00元

4.费用明细表保证在每月15日前完成。超时经济罚款00元

5.审核考勤并计算公司员工工资在每月10日前完成。超时违规经济罚款00元 6.每月底对仓库进行盘点,无盘点,经济罚款00元

7.负责应收统计、复核工作,每月负责编制应收款报表,并督促销售部及时催交货款。延误经济罚款00元

8.必须保证原始票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违规经济罚款00元

9.报销工作中出现包庇、做假。知情不报且从中接受利益的。违规经济罚款00元 10.销项发票的保管和开票,以及进项发票的追踪和认证。违规经济罚款00元 11.记帐必须保证数据准确,不因准确性而导致财务信息不准确,违规经济罚款00元

12.对长期积压的存货、账实不符的资产应履行应尽监督职责,及时如实向上一级领导反映情况,违规经济罚款00元

13.在成本复核、价格审查、费用审核、结算付款等财务业务活动中,利用职权,为他人和自己谋取私利,损害公司利益的,造成直接损失,经济罚款00元

14.报送虚假财务信息与报表,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延误或失误后果,违规经济罚款00元

三、关于采购方面

1.物料供应不及时,导致生产延误的。经济罚款00元

2.所采购产品质量有缺陷,给公司造成损失的。经济罚款00元

3.联系供应商不及时,导致工程进度、售后服务受影响的。经济罚款00元

4.新产品询价不及时,导致客户投诉的。经济罚款00元

5.未按公司流程与供应商签订合同,导致公司经济受损的。经济罚款00元

6.在采购过程中营私舞弊,损害公司利益,造成不良影响的。经济罚款00元 7.采购员错漏采购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经济罚款00元

四、关于生产部

1.因生产内部安排不当或未按工艺要求和设备操作指导书进行生产,导致生产周期过长,无法按期出货,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经济罚款00元

2.产生中有重大安全隐患,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强行组织生产作业。经济罚款00元

3.在生产经营范围区域内,存在被上级单位检查出,而本项目部未查出或未列入整改计划的重大安全隐患。经济罚款00元

4.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员工不能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影响发货。经济罚款00元 5.无正当理由,拒绝领导安排的工作,对当事人罚款200元。

6.在施工作业中,安全意识淡薄,野蛮作业,不听他人劝阻,造成后果者。经济罚款00元 7.在施工过程中,对不顾成本,大材小用,浪费器材。经济罚款00元 8.在施工过程中,影响他人正常工作者。经济罚款00元 9.未严格按工艺生产流程操作。经济罚款00元

五、关于仓管问责

1.仓库没有进行清洁整理工作,清理掉不要不用和坏的东西,需要使用的物料和设备未按指定区域进行整理并未达到整齐、整洁、干净、卫生、合理摆放。经济罚款00元 2.未严格按照公司“仓库安全管理原则”进行仓管管理。经济罚款00元

3.货物出仓入库未严格按照公司流程《货物管理出仓入库》标准,导致货物不清不楚。经济罚款00元

4.未及时登记各种货物明细账、做到日清月结、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账卡相符。经济罚款00元

5.盘点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数据、不按盘点作业流程作业等。经济罚款00元 6.每月单据登账、原始凭证及各类文件,因保管不善、如有遗漏、遗失。经济罚款00元 7.泄露公司商业秘密,擅自将有关文件带出公司。经济罚款00元

六、关于业务问责

1、不熟悉公司产品(入职三个月内新员工除外)。经济罚款00元

2、业务人员联系客户时,未严格按公司公布的价格向客户报价及协议折扣,并记录备案(含报价时间、客户名称、所报价格等)。经济罚款00元

3、业务员在外以公司名义,打着公司的旗号从事与业务无关的活动。经济罚款00元

4、回访新老客户时未做任何记录,并在规定时间内没有上级到领导。经济罚款00元

5、利用公司电话打私人电话。经济罚款00元

第四章 问责程序

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2)被问责人出现过失后,要责成其作出产生过失的说明及避免今后工作中再发生过失的计划和措施,防范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被问责人应当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调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检举、举报的单位和个人。

4)问责调查处理实行回避制度。工作人员与问责对象有血缘、亲戚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自行提出回避申请。

5)公司在作出问责处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问责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问责处理应当制作书面决定送达当事人;处理决定应当说明错误事实、处理理由和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享有的申诉权利。

6)公司宣布问责决定时,由总经办与问责当事人谈话,并将《处理决定》送达问责对象。行政人事部应将《处理决定》存入公司档案。

7)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处理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决定》起15日内向公司总经办申请复核。在复核期间,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复核中发现处理错误,应当及时纠正。

8)问责处理应同时要求责任人分析事件原因,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后期预案,并书面报告给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9)为保证问责工作顺利进行,公司各项工作必须有书面或电子记录,便于对相关工作责任进行追溯和责任界定。对于缺乏相关记录无法准确界定责任的情况,所有相关责任人将被一起问责。

第五章 附则

1)本制度未尽事宜,参照国家有关法律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2)本制度由总经办负责解释和修订。

3)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试行,各员工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向总经办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篇2:公司问责制度

********有限公司

问责制度

问责制度(稿)

事、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助理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高级管理人员。

(三)集团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参照本制度启动问责程序,并按规定报送出资人进行问责。

(四)其他集团公司认为需要问责的人员。

问责制度(稿)

(三)全面问责和重点问责相结合原则

在全面问责的基础上,把问责重点放在事关大局的重点工作内容上,放在企业重要战略目标的相关工作上。

(四)问责为方式,整改为目的的原则

集团公司希望通过问责制对集团公司本部员工和子公司高管在经营管理和行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进。

问责制度(稿)

业务单元、子公司和本部部门整体进程拖慢的。

3.履行或未认真履行职责,致使企业重要工作未能按时完成,影响全局工作安排的。

4.内被集团公司给予告诫而不按要求整改到位的。

(二)责任意识淡薄,致使公共利益或员工合法权益遭受损失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包括但不限于:

1.在重大突发事件等事关企业利益、员工合法权益的紧急时刻,拖延懈怠、推诿塞责,未及时采取必要和可能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的。

2.经营管理活动中,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而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3.瞒报、虚报、迟报重大突发事件或重要情况、重要数据的。4.违反集团公司信息披露和内部信息管理相关规定,导致企业受到处罚或损害公司形象的。

(三)违反规定程序,盲目决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包括但不限于:

1.由于重大决策失误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出现重大事故或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

2.对于业务单元、子公司重大决策内容,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合理的方法进行讨论,决策和报批的。

3.重大投资项目发生重大失误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4.随意安排使用资金、企业资产,造成资金浪费或资产流失的。

问责制度(稿)

5.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和企业制度使用资金、对外投资、委托理财、关联交易、资产处置、对外担保等。6.所做决策超出职责范围的。

7.违规采取重大行政措施,导致员工大规模投诉,或引发其他社会不良影响,损害集团形象的。

(四)管理不严、监督不力,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包括但不限于:

1.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或政策性文件与上级政策相抵触,严重损害公共利益或员工合法权益的。

2.管理效率低下,工作态度生硬,工作质量差,员工反映强烈的。

3.管理不作为或监督管理不力,致使所管理的工作人员发生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失职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4.对于员工反映的事项和问题不予上报,扭曲事实的。5.对职责范围内重大事件知情不报,或谎报,迟报的。

6.指使、授意他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或进行违法、违纪活动的。7.对员工违法、违纪行为、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进行包庇、袒护或纵容的。

(五)在商务活动中损害集团形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包括但不限于:

1.在投资、融资、业务合作等商务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或集团公

问责制度(稿)

司规定执行,或不守诚信,致使合同不能履行。

2.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不按相关规定进行招标投标或违规招标、采购、销售引进不符合企业条件者,导致工作秩序混乱、工作贻误、损害企业利益带来不良后果的。

3.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违规发放签证、评估报告;对应当及时审批或决策事项,因主观故意超过规定的时间不出具报告造成不良影响的。4.在资金融通活动中违反集团公司相关政策制度规定的。

(六)在公开场合发表有损企业形象的言论,或行为失于检点,有损高管形象,或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损害公司形象的。

(七)集团公司规章制度规定的,集团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其他高管认为应当问责的其他情形。

问责制度(稿)

资差额进行降薪),一年内不得升职和加薪,绩效考核减20分/次。一年内出现两次记大过的,直接按严重违纪辞退处理。

(五)辞退: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出现严重工作失误等情况,给予劝其引咎辞职或即时解除劳动合同且无任何经济补偿。

(六)追缴并赔偿损失:对于侵占、挪用、贿赂、贪污和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的公司财物应当予以追缴;若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员工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处罚可与以上处罚类型并用。

(七)移送司法机关:若涉嫌犯罪的,公司可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本处罚可与以上处罚类型并用。

(八)其他经集团公司董事会决定的或公司制度规定的方式。

问责制度(稿)

作延迟、资金浪费、项目搁置等。

2.工作失误,导致公司财产损失或形象受损等的情形。

3.因个人工作业绩、效率等较差,上级对其的考核结果为较差或不合格的。

问责制度(稿)

由监察组根据问责决定出具书面问监察决定书,并在3个工作日内送达相关责任人。

(五)责任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应该在收到监察决定书起3个工作日内向监察组提出复审申请,由监察组组织进行复审,复审应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复审结果,集团公司审议机构可根据复审结果维持、修改或停止原监察决定。对集团公司监察组复审结果有异议的,可向集团公司监事会申述。

(六)被问责人认为不存在本制度规定的问责情形或情节较轻微的,可向相关审议机构提出终止问责的建议。

(七)责任人在规定时间内未向集团公司提出申诉的,则执行原申诉决定;责任人怠慢执行或不执行问责决定的,由监察组强制执行。

(八)被问责人出现过失后,要责成其做出产生过失的说明及避免今后工作再发生过失的计划和措施,防范类似问题的发生。

(九)被问责人应当配合调查,提供真实情况,不得以任何方式阻碍、干涉调查,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检举、举报的单位和个人。

(十)问责调查记录、问责调查处理结果及其它相关资料均由监察组负责存档管理,未经问责审议机构批准,任何人不得查阅。

问责制度(稿)

应将调查结论和决定书面通知被问责人,告知复核、复查申请权,并负责实施责任追究。

(一)选择追究方式的原则

按所追究责任的性质不同,追究方式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按所犯情形的情节严重程度选择追究方式,对于重复再犯的,加重进行追究责任。

2.属经营管理决策失误的,决策人员或机构承担70%的责任;信息收集、决策建议人员或机构承担30%的责任。

3.因故意造成经济损失的,被问责人承担全部经济责任。4.因过失造成经济损失的,视情节按比例承担经济责任。

5.以上未明确的其它性质的责任,由集团公司问责审议机构决定。

(二)如果符合多条可问责事项,择重处理;如提出问责后一个月内整改不利,加重追究责任。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追究: 1.情节轻微,没有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2.主动承认错误并积极纠正的。3.确因意外和自然因素造成的。4.非主观因素未造成重大影响的。

5.因行政干预或当事人确已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议而未被采纳的,不追

共 11 页

问责制度(稿)

第三章 附则

第十五条 依照本制度对子公司高管问责后,如问责情形是由其下属员工的行为所导致的,子公司高管可参照本制度对其问责。

第十六条 如集团公司监察组出现问责事项的,其他部门可直接向集团公司董事长进行举报,并由集团公司董事长指定相关部门或人员启动问责程序。

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集团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制定、修订并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篇3:论我国的问责法律制度

关于责任制的概念, 在理论界存在不同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问责制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 对于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不法的行为, 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追究其责任的制度。这样做可以减小该不法行为造成的损失, 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 防止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不法行为的发生。对于这个定义, 笔者认为它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首先, 问责制是关于问责的法律规范体系;其次, 问责制是民主政治和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问责制的主体是具有追究权的国家机关, 一般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特设的其他国家机关。问责的对象应当是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和全体公务人员。具体来讲, 问责制的对象既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 也包括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 也包括一般的公务人员。问责的范围, 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形下, 问责主体可以对问责对象的哪些行为进行问责活动。

笔者认为问责的范围应该是一下内容:第一, 利用自己工作的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其利益;第二, 滥用自己的职权;第三, 在工作中存在明显的失误;第四, 进行贪污受贿等行为;第五, 对于自己的工作懈怠消极;第六, 执法过程中违反公正等原则, 枉法裁判;第七, 其他的情形。

问责标准就是进行问责行为的时候所依据的原则, 根据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 问责的标准大体上有过错责任原则、违法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各国在实际的应用中有各自的侧重有所不同。

二.我国问责制的成效和缺陷

近些年发生在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违法及不正当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且进行犯罪的方法和手段日趋隐蔽和多样, 为此, 我国各级政府都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着对问责制的研究和制定, 综合来看, 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的。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制定了一些问责的规范性文件。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务院等行政部门为了减少和防止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 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颁布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让有关问责主体对问责对象进行问责行为的时候做到有法可依,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进步。二是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了一大批具有违法行为的国家公务人员, 无数的市级甚至省级等高管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三是强化了公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知道进行违法行为的后果, 使他们不敢再步前者的后尘, 进行犯罪行为。

但是, 问责制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 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 在立法上具有滞后性, 表现在法律位阶低, 缺乏权威性;法律规定不一, 缺乏统一性;法律规范过于笼统, 缺乏可操作性。第二, 在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问责缺乏必要的前提条件, 不仅职责权限模糊不清, 而且政务活动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异体问责比较薄弱, 同体问责刚性不足, 前者指的是来自系统内部的问责, 后者指的是来之系统之外的问责;问责的对象的范围太小, 对于一些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不能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处罚;问责的结果也浮动太大, 对于同一种违法行为, 有的规定处罚过于严重, 有的规定处罚则太轻。这毫无疑义地侵犯了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会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的发生起到了放纵作用。当问责行为启动的时候, 没有有效的司法救济途径。

三.问责制的构建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责制度的不足之处,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的问责制度进行完善:

第一, 明确有权进行问责行为的主体和权限界线

问责行为的实施由一定的主体进行, 对实施了犯罪违法行为的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进行责任的追究。对于问责主体, 我们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1.根据我国及世界上其他法治国家的实践经验, 笔者认为在对问责主体进行有关的立法活动的时候, 可以对问责主体进行相应的分类, 主要是两种, 即一是来自系统内部的同体问责的主体, 一种是来自系统外部的异体问责的主体。2.划清各个问责主体的各自权限。不同的问责主体, 必定会在问责的方式和惩罚的力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 明确它们之间的界限, 有利于问责工作的展开。当然, 这里所说的权限界限的分开并不是说让他们之间的联系断绝, 而仍需要在权限划分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相互的配合, 共同促进问责工作的开展。3.要正确处理公民在问责活动中的作用。作为主要的社会监督群体, 公民可以通过批评建议检举控告申诉等方式向国家机关反映, 也可以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第二, 拓宽问责的适用范围。

在我国和大多数的国家中, 关于对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的追究处罚的范围不尽相同。但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应有的处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 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 即使是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也不例外。但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 问责的范围过于狭小, 有些国家机关和公务人员的违法或者不当行为不在问责的范围之列, 是他们逃脱了应有的处罚。所以, 有必要对我国问责的范围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扩大, 涵盖更多, 更全的犯罪形式。

第三, 统一问责的标准和责任体系。

由于在我国的问责实践中, 进行问责和处罚的依据不尽相同, 这必然导致对于国家机关或者国家公务人员的相同的行为做出不同的处罚决定。这是违背法律的公平等原则的,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放纵一些犯罪的发生。所以, 要在立法的时候, 对于问责的标准和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 并且同意他们的标准和应当承受的处罚。

参考文献

篇4: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

关键词听证制度行政问责异体问责第三方参与

行政问责作为我国责任追究领域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政治文明的发展正日益完善,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法律对其进行法律性规范,以致于在社会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以同体问责和法律规范缺失为主。同体问责是指行政系统内部同一级行政机关对行政干部进行问责,其实质是执行与监督合为一体,缺失第三方参与。法律法规的硬件缺陷无疑给了部分行政人员有空可钻的机会,进一步助长了同体问责之风弥漫,扭曲了问责本质意义上所追求的公平和公正。然而有行政相对人参与决策的听证制度则保障了听证参与人以利益相关的第三方身份参与行政问责的权力和机会,有利于协调行政问责主客体的合理权重,降低内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提高行政问责的效率和价值,保证最终决策的高质、高效。

一、行政问责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规范机制

就我国目前而言,至今还没有形成一部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律。最早能追溯到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政府于2002年7月1日实行高官问责制。相继从2003年起中央及地方也制定了行政问责制的相关规章,比如2005年4月27日通过并于2006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7年4月4日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这些规章及规范性文件都为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但尚未提升到法律的权威领域,因此对实际行政执法活动没有产生强制性的约束力。

行政问责的法律缺失主要表现在:(1)行政问责制多是以中央政策性文件的形式出现,它并非转化为形式化、具体化的法律条文且问责对象没有覆盖到全体公务员。(2)行政问责规范只是地方性的政府规章,适用范围具有局限性,而且部分地方政府关于行政问责的规定存在某些缺陷,各地之间行政问责标准不统一,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的倾向明显,不利于行政问责在全国范围内的严密、协调和统一,行政问责也失去相应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行政人员问责意识薄弱

习近平主席曾提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行政人员作为人民权利的代理人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利,应该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意识的前提下严格遵循权责一致原则,提高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而不是如今“在其位不谋其职”的现象泛滥。

2006年起故宫博物馆就发生多起文物损坏事件引起社会热议。包括一级品明代法器、佛堂旧址上二级品佛像,其中以2011年故宫馆藏一级文物、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被毁而起的批评声浪最为激烈。该事件的舆论重点并非在于文物为何会损坏,而是损坏之后博物馆负责人为什么没有及时上报上级并公示于众,甚至故意隐瞒事实。在社会公众和媒体的舆论压力之下,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文物损坏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对该事件做出了正面回应,称此前从未发生过人为损毁一级文物的说法,这无疑是对公众的不负责任。在媒体和社会公众的极力追究之下,最后的结果也只是陈丽华的一面之词,称上级已经对该文物主管的副院长、主管部门的处长、副处长以及当事人进行了不同层级处分,但具体处分尚不明确,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足见其责任意识的薄弱。

(三)问责主体主次混乱

由于规范行政问责领域的法律空白及部分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因此我国现阶段的行政问责以同体问责为主,異体问责为辅。

同体问责是指上级行政或党务部门对处于同一行政系统的下级进行问责,即系统内部的监督;异体问责则是来自于外部机构对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的监督,也就是社会第三方对行政问责客体的问责。二者是一种权力与责任的对应关系,具体说来就是行政机关有被问责的义务,而第三方则具备问责的权力,其中第三方包括人大、各民主党派、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和公众等。我国目前的行政问责大部分都是行政系统的内部问责,即由直接领导的上级对隶属的下级进行问责,第三方较少参与。这种垂直隶属关系下的内部问责给中间权力交易和包庇隐瞒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使得行政问责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原本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原则上的问责程序只是虚设。

二、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

(一)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的必要性

听证制度属于行政程序中的基本制度,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由非本案调查人为主持人,采用准司法的方式听取利害关系人的申辩的制度。该制度是在《行政村处罚法》、《价格法》和《立法法》等法律法规背景下形成的,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一个良好的制度平台。中央和地方的很多政府部门制定了专门的听证程序、规则及办法,听证涉及领域包括价格决策、地方立法、行政处罚、国家赔偿等。

1、第三方权利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政府是人民委托代理行使管理国家职能的行政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群众监督是职能使然,这就要求政府在行使行政权利时要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前提。如果行政问责只是单纯在行政系统内部进行,由存在垂直领导关系的上级对直系下级进行问责,把由公民组成的第三方排除在外,这种做法是对公民合法权利的非法剥夺。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政府应该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充分尊重公民意见并自觉维护其合法参政议政权益,这样才能达到“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政府公信力也会随着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提高。

听证制度的内容包括告知和通知、公开听证、委托代理、对抗辩论和制作笔录,此处所提到的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是特指公开听证。公开听证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某项与某些公众切身利益有关的行政决策时提前通知并邀请相关利益团体和专家人士、公证人出席参与行政机关做行政决定的全过程,为决策献计献策并有效监督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政。当该行政机关邀请第三方行政相对人参与决策制定时,第三方的法定权利就得到了相应实现,这正是公民基本的政治诉求。

2、平衡问责主客体权重。

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以同体问责为主,这种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内部消化行为实质上颠倒了问责的主客体权重。治国不可一方独大,西方国家之所以设置“三权独立”就是为了避免国家立法、行政与司法合为一体的情况,从而达到相互制衡的有效平衡。就我国的同体问责来说,虽然没有完全达到三权合一的程度,但是行政系统内部的权利执行与监督职能已经出现交叉甚至重合,这种行政问责的“内部倾向化”是产生权力寻租的利益突破口,无论是对行政机关的执行能力还是工作绩效的监督评价都是极为不利的。

听证制度通过调动公民组成的专家、利益相关者、新闻媒体、人大代表等团体参与行政机关制定行政决策的全过程,改变了由行政机关内部人员自主问责的尴尬局面。引入听证制度的行政问责不仅实现了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力,也通过第三方参与及监督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行政决策机制,有利于提高问责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加强决策信息的公开透明。

3、推动规范机制成型。

听证制度引入行政问责是从制度维度对行政问责的完善。听证制度本身是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成文规范,引入行政问责有利于加强问责过程的程序化和合法化。在一个一切以法律为准绳的法治国家,从制度化层面强制性要求第三方公众参与行政问责可以有效避免行政系统内部人员的权利抵制,减少权权交易和包庇行为,提高问责结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同时来自第三方的外来监督压力可以帮助行政人员提高对于滥用私权和不作为受罚的警觉性,提高自省意识和接受问责的主动性,转变消极的不作为和故意逃避过失的工作态度,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并且随着政府行政权利的增加和职能转型要逐渐把听证制度纳入行政问责形成权威性的明文规定,从而加快行政问责规范机制的形成。

(二)听证制度引入对行政问责发展的启示

1、听证制度的公开透明性带动行政问责的公平公正性

行政听证制度是行政机关在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有行政机关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陈述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机关听取意见,接纳证据并作出相应决定等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其本质便是公民运用法定权利抵抗行政机关可能的不当行政行为,缩小公民这类“弱势群体”与行政机关之间地位不平等所造成的巨大反差。该制度保证了决策过程中有非直接利益相关人和直接利益相关人的同时参与,并且听证过程向公众开放,听证程序严格按照法定要求进行,听证代表根据听证事件按资格要求选定,这就为公众监督行政機关是否依法行政提供了公共平台,而且公众及媒体的知情参与也极大降低了行政问责暗箱操作的可能。所以说听证制度本身的公开性和透明性是行政问责的执行具备公平性和公正性的前提,

2、多方参与

听证制度的关键在于有多方的公开平等参与,这对于行政问责的进一步完善非常重要。行政问责要脱离同体问责的局限必然要引入行政相对人之外的第三方,人大代表、司法机关、新闻媒体、各民主党派和公众都是第三方团体。行政问责可以借鉴听证制度的听证模式,在问责过程中邀请第三方现场参与。事前听证涉及到行政问责的决策阶段,参与人员必须对问责对象和被问责对象的身份、职位、职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事中听证涉及到行政问责的执行阶段,参与人员要对问责的整个事件来龙去脉有所了解,并能在问责中对被问责对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关键问题;事后听证涉及到行政问责结果的反馈阶段,参与人员是否对问责的结果进行及时的跟踪反馈,问责事件是否有新进发展等。总之,多方参与不能局限于现场一个阶段,要贯穿行政问责的整个过程,把听证制度的回应机制也运用到行政问责领域。

3、决策、执行与监督相分离

借鉴听证制度的参与模式,由第三方参与的异体问责有效地解决了行政机关内部决策、执行与监督相重合的问题。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的行政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承担的是执行职能而非监督职能。行政问责实质上是对行政机关权责履行情况的监督,在同体问责中行政机关实行的是自我监督,这种内部监督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滋生腐败,给行政人员之间的权利寻租养殖了生存空间。而引入公众参与的异体问责严格区分了执行与监督是两个不同的客体,非直接利益相关的监督者才能保证立场的中立性和客观性,从而实现监督的反馈作用。当然,此结论的前提是非利益相关者的第三方能在参与行政问责中坚持公平正义的立场,同时听证程序和监督环节规范化、程序化。

参考文献:

[1]关保英.行政问责程序研究[J].东方法学,2013(6).

[2]李维.行政问责制度问题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6).

[3]唐祖琴,朱静.行政问责制浅析[J].学理论·政治研究,2011(6).

[4]许婷婷.论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完善——中外行政问责制比较研究[J].企业导报,2013(5).

[5]张昊.完善行政问责制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6]陈玲.我国听证制度的完善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02).

[7]唐璨.完善我国行政管理中的听证制度[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1(1).

[8]陆斌.公共政策视角浅析我国听证制度[J].知识经济,2010(2).

[9]孙小燕.浅论我国行政听证制度[J].金卡工程,2010(1).

[10]宋卫琴.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提升与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J].甘肃社会科学,2013(1).

篇5:公司问责制度[范文]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责任管理体制,强化工作责任制,严格管理,坚决减少和杜绝各类职务失职行为,建立“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创新务实、奖惩分明、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责任问责制度,是根据“有职就有责、任职要负责、失职要问责”的原则,对责任问责对象在其管辖的部门和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造成经济合同纠纷、质量安全事故,企业合法权益受损或者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或后果的,都要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

第三条 责任问责对象

(一)高层管理人员:经理、副经理、总工程师;

(二)中层管理人员:职能部门、项目部管理层。

(三)基层人员:员工。

第四条 责任问责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追究过错与责任相结合、责任问责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对责任问责对象追究责任时,必须坚持“责任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造成事故或损失的,都要严肃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 有下列情行之一的,应追究其责任:

1、经公司会议讨论决定的重要工作任务及落实要求,非因客观原因,而是因工作不力未能完成的;

2、不认真执行领导的指示、决策和交办的工作任务;不落实上级有关决议或决定事项影响公司整体工作及对外形象的;

3、不认真履行职责,因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工作目标任务不能完成,影响公司整体工作和全局发展的;

4、没有依照公司规定的职责权限、程序和时限(特殊情况除外)进行决策或审批,造成决策错误工作贻误或损失的;

5、不按照公司规定办事或者直接干预具体工作行为,不采纳下属正确意见,导致工作过错的;

6、虚报浮夸或瞒报、迟报造成不良影响或工作损失的;

7、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表现欠佳,工作不力,不能做好自身职责工作的;

8、在管理中存在突出问题,部门员工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改进和治理的;

9、发生重大责任安全事故、重大案件或者因决策不当、措施不力、造成公司重大经济损失的;

10、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违规招聘、采购、引进不符合条件者、导致工作秩序混乱,工作贻误、损害公司利益带来不良后果的;

11、违反《合同法》等法规,在合同(协议、合同等)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因玩忽职守,内外勾结,泄露或窃取企业(商业 技术)机密等,造成经济合同纠纷,造成公司经济损失或者不良影响的;

12、违反《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操作规程》等法规,造成安全事故、交通事故或者火灾事故的;

13、违反《行业技术规范、标准》等法规,造成质量事故的;

14、因失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经济纠纷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

15、对事故处理不当,导致后果扩大或造成次生事故的;

16、完不成“经济目标、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的。第七条 责任问责追究方式:

(一)责令书面检查;

(二)通报批评;

(三)给予警告、记过、撤职、降薪等行政处分;

(四)给予罚款、部分赔偿、全额赔偿等经济处罚;

(五)留用察看、辞退、开除;

(六)取消当月绩效考核工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八)以上责任问责追究方式,可单款或多款合并执行。第八条 合同与经济纠纷或者安全和质量事故责任程度的界定:

(一)直接与间接损失在五万元以上的,为“特大级”

(二)直接与间接损失在三万元以上至五万元以内的,为“重大级”

(三)直接与间接损失在一万元以上至三万元以内的,为“严重级”

(四)直接与间接损失在一万元以下的,为“一般级” 第九条 发生特大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大过直至开除的处分;并分别处以5000元罚款、月降薪300元期限12个月或者部分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违反国家法规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发生重大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记过直至撤职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的处分;并分别处以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月降薪200元期限10个月或者部分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第十一条 发生严重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记过直至辞退的处分;分别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月降薪100元,期限6个月或者部分赔偿甚至全额赔偿的经济处罚。

第十二条

发生一般级事故的:

责令事故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过处分;对事故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的处分;并分别处以500元罚款的经济处罚。

第十三条 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的主要责任人。参照第九条规定的从快从重从严查处。

第十四条 对设备、材料、辅料等管理不严,发生失窃、偷盗现象的,责令部门第一责任人书面检查,给予行政警告直至记大过处分;对当事人可立即辞退,同时对偷盗物品的价格照价予以赔偿并可处以1—2倍的经济处罚。

第十五条 所有责任问责文件,在责任问责查处终结以后,都将书面通报各部门。

篇6:煤矿公司安全问责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市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严肃责任追究,规范对各类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隐患等问责程序,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规条例,结合集团《安全生产问责制度》和市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市公司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及部门。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问责(以下简称问责),是指生产责任单位负责人(部门责任人等)对本单位(本部门、本专业)安全生产工作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以致影响、贻误安全生产工作,导致产生重大安全隐患和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行为,对责任单位及其负责人采取行政问责措施及经济处罚。

行政问责措施是指依照本制度,对事故单位给予黄牌警告、经济处罚和一票否决;对事故单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免职、撤职、开除(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或事故约谈。

第四条 各生产经营单位对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的过程全面问责,市公司对生产安全事故和重大安全隐患的处理结果延伸问责。

第五条 凡发生一起死亡1人及以上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按集团公司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同时市公司按照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延伸问责。

第六条 安全生产问责制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范围和对象

第七条 问责范围分为生产安全事故、重大安全隐患、一般安全隐患(未按规定整改完成)、不执行上级、市公司安全会议精神和决定、触犯“安全红线”。

第八条 问责对象是发生问题的单位、单位班子成员、副总工程师中的相关责任人、市公司部门负责人、责任人及相关人员;其他责任人员由生产经营单位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三章 生产安全事故问责

第九条 生产安全事故的定义、分类和定性标准。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市公司生产经营区域发生的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按照是否造成人员伤害,分为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按直接经济损失或伤亡人数,事故等级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见附件。

生产安全事故的性质,按照事故是否由人的责任所致,可定性为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是指在生产、建设或工作过程中(包括设计、安装、使用、维修等过程中),有关人员不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不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责任,违反作业程序、规章制度、管理规定而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是指难于抗拒、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由于目前国内技术水平和条件尚不能治理的因素造成的事故。

第十条 对所属煤矿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问责,严格执行《晋能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问责制度》(晋能安监字„2018‟63号)文件,并对相关单位、部门人员进行延伸问责。

(一)发生一起死亡1人安全责任事故的问责:

1、给予事故煤矿当班带班矿领导免职处分;

2、给予事故煤矿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副总工程师撤职处分;

3、取消事故煤矿副总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全年安全绩效工资;

4、事故煤矿其他责任人由发生事故煤矿组织进行问责;

5、给予市公司部门挂牌责任人罚款3000元;

6、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正职罚款3000元、相关副职罚款2000元、相关科员罚款1000元;

7、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副总工程师罚款3000元;

8、给予市公司安全监察部正职罚款2000元、相关副职罚款1500元、相关科员罚款1000元;

9、取消市公司机关人员当月安全绩效工资。

(二)发生一起死亡2人或年度内累计发生两次1人死亡安全责任事故的问责:

1、给予事故煤矿当班带班矿领导撤职处分;

2、给予事故煤矿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副总工程师撤职处分;

3、取消事故煤矿副总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全年安全绩效工资;

4、事故煤矿其他责任人由发生事故煤矿组织进行问责;

5、给予市公司部门挂牌责任人罚款5000元;

6、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正职免职处分并罚款3000元、相关副职记过处分并罚款2000元、相关科员罚款1000元;

7、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副总工程师免职处分并罚款3000元。

8、给予市公司安全监察部正职记大过处分并罚款3000元、相关副职警告处分并罚款2000元、相关科员罚款1000元;

9、取消市公司机关人员季度安全绩效工资。

(三)发生一起较大事故的煤矿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矿长)、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分管业务、分管队伍副经理(副矿长)两年内不得在本系统、本企业安排相关职务。

第十一条 地面生产经营单位的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照上述第十条进行问责。

第十二条 对发生重伤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安全责任事故的问责。

(一)发生一起1人重伤事故的问责。

1、给予煤矿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记过处分并罚款1000元;

2、给予事故煤矿当班带班矿领导记大过处分并罚款3000元;

3、给予煤矿负有领导责任的分管业务副经理(副矿长)记大过处分并罚款3000元;分管安全副经理(副矿长)记过处分并罚款2000元;

4、给予煤矿总经理(矿长)记过处分并罚款3000元;

5、给予煤矿董事长、党委书记警告处分并罚款3000元;

6、取消事故煤矿副总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当月安全绩效工资;

7、给予市公司部门挂牌责任人罚款1000元;

8、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罚款1000元,相关责任副职罚款500元;

9、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副总工程师罚款1000元;

10、给予市公司安全监察部正职罚款1000元、相关责任副职罚款500元;

11、市公司对事故煤矿班子成员进行约谈。

(二)对发生一起2人以上10以下重伤,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的一般事故;发生一起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较大事故;发生一起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重大事故;根据政府事故调查组处理意见进行问责,或根据集团公司调查组调查问责意见,并对相关责任进行延伸问责意见后,呈报市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第十三条 对发生非伤亡等级事故的安全责任事故的问责。

(一)发生一起三级非伤亡事故的问责。

1、给予煤矿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记过处分并罚款1000元;

2、给予事故煤矿当班带班矿领导警告处分并罚款1000元;

3、给予煤矿负有领导责任的分管业务副经理(副矿长)警告处分并罚款1000元;分管安全副经理(副矿长)罚款500元;

4、给予煤矿总经理(矿长)罚款500元;

5、给予煤矿董事长、党委书记罚款500元;

6、发生事故的单位,季度安全绩效考核扣5分。

(二)发生一起二级非伤亡事故的问责。

1、给予煤矿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记大过处分并罚款2000元;

2、给予事故煤矿当班带班矿领导记过处分并罚款2000元;

3、给予煤矿负有领导责任的分管业务副经理(副矿长)记过处分并罚款2000元;分管安全副经理(副矿长)罚款1000元;

4、给予煤矿总经理(矿长)警告处分并罚款1000元;

5、给予煤矿董事长、党委书记罚款1000元;

6、发生事故的单位,季度安全绩效考核扣10分;

7、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罚款500元,相关副职罚款300元。

(三)发生一起一级非伤亡事故的问责。

1、给予煤矿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降级处分并罚款3000元;

2、给予事故煤矿当班带班矿领导记大过处分并罚款3000元;

3、给予煤矿负有领导责任的分管业务副经理(副矿长)记大过处分并罚款3000元;分管安全副经理(副矿长)罚款2000元;

4、给予煤矿总经理(矿长)记过处分并罚款2000元;

5、给予煤矿董事长、党委书记警告处分并罚款2000元;

6、发生事故的单位,季度安全绩效考核得分下降50%;

7、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部门负责人罚款1000元,相关副职罚款500元、相关科员罚款300元;

8、给予市公司负有责任的分管业务副总工程师罚款500元。

9、给予市公司安全监察部正职罚款500元、相关副职罚款300元、相关科员罚款200元;

10、市公司对事故煤矿班子成员进行约谈。

(四)其他责任人员根据市公司事故调查组拿出的调查问责意见进行处理。

(五)年度内发生两次及以上非人身伤亡等级事故的根据集团或市公司事故调查组拿出调查问责意见,呈报市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从重对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

第四章 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 一般安全隐患由上级单位、部门或市公司检查中查实,未按规定进行整改落实的责任单位,对责任人罚款200-500元。

第十五条 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

一、煤矿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依据《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 号)或《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7‟5号),认定煤矿重大安全隐患。

二、非煤重大安全隐患的认定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出台的各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认定非煤产业重大安全隐患。

第十六条 重大安全隐患由上级单位或市公司检查中查实,或经查属实的举报。

第十七条 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责任单位、部门及责任人的问责

一、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不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强行组织生产作业;对责任单位罚款5万元,对责任单位部门负责人降级处分,对分管副总工程师罚款1万元,对分管副经理(副矿长)罚款2万元,对总经理(矿长)、董事长、党委书记各罚款3万元;

二、发现重大安全隐患或存在群众举报经查属实的重大安全隐患,对责任单位罚款3万元,对责任单位部门负责人罚款1万元,对分管副总工程师罚款5000元,对分管副经理(副矿长)罚款1万元,对总经理(矿长)、董事长、党委书记各罚款2万元;

三、所属煤矿生产经营范围区域内存在省、市、集团、县(区)等上级单位检查中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给予市公司分管业务部门正职罚款1000元,相关副职罚款500元,相关科员罚款300元。

第十八条 其他被认定为重大生产安全隐患未按规定整改的参照此问责执行。

第五章 不执行上级和市公司安全会议精神和决定的问责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所属生产经营单位通报批评、给予责任人1万元到3万元经济处罚、主要领导约谈、问责等。

一、所属生产经营单位不及时传达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会议精神和决定的;

二、所属煤矿不落实市公司《煤矿管理人员下井与带班制度》的;

三、所属煤矿未按要求落实“136”安全管理模式工作的;

四、所属煤矿不制定安全生产问责制度或对违反问责制度的单位不进行问责的。

第二十条 触犯“安全红线”按照“安全红线管理制度”进行问责。

第二十一条 市公司根据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情况,可授权事故单位进行调查问责,问责结果报市公司备案。

第二十二条 各种制度处罚问责涉及同类同级的安全责任事故,按照“就重不就轻,不重复处罚”的原则处罚。

第二十三条 除问责、约谈外,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市公司经理安全办公会议上作检查。

第二十四条 凡在事故查处及执行过程中,事故单位弄虚作假、瞒报、谎报、迟报、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的单位,根据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人、主要负责人给予罚款1-2万元或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

第二十五条 凡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单位在执行事故责任处罚的同时,执行《xxxx安全绩效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事故追责时,市公司按相关制度对有责任的各级责任人员进行内部追责查处,如有与政府事故调查组处理意见不一致的情形,呈报市公司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第六章 约 谈 第二十七条 约谈内容

听取被约谈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基本情况陈述,包括安全机构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安全投入、隐患排查治理、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基本制度建设和贯彻执行情况。主要听取被约谈单位事故生经过、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情况,事故性质、原因分析及教训,重点是采取的措施、强化安全责任等方面的汇报。同时对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告诫。

被约谈对象应当准备书面材料和必要的图纸。第二十八条 约谈程序

原则上在事故等级、事故性质确定后10日内进行约谈。

一、约谈前,由安监部门书面或电话通知约谈对象,告知约谈时间、地点及需要提交的材料;

二、约谈时,应安排专人记录,形成约谈纪要并及时发送被约谈单位;

三、约谈后,被约谈单位应在15日内将约谈要求贯彻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

第七章 其 它

第二十九条 问责实行回避制度。调查组成员与问责当事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问责公正的,应当回避。第三十条 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问责结果,纳入年度安全绩效考核,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批评,或通过新闻媒体在市公司公布。

第三十一条 事故责任人的降级、撤职及经济处罚;取消事故单位当年度评先评优资格;事故责任人所作检查;对事故责人的约谈;对事故单位的经济处罚以及对事故单位的通报批评等由市公司安全监察部及时报送市公司党委、纪委(监察)、人力资源、企管、财务、工会、新闻中心、综合办等部门组织并监督执行。

第三十二条 市公司对事故单位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事故单位负责落实处理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对事故单位和事故单位部室相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市公司、生产经营单位对同一事故的处理决定,应合并执行,不重复处罚。

第三十四条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照本制度执行,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执行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解释权属xxx有限公司。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执行。

附件:

生产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一、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煤矿事故分为以下等级:

(一)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OO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l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各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本数。

二、非伤亡事故等级标准

(一)三级非伤亡事故:

1、凡所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30min至2h或使采区停工2~8h;

2、通风不良或局扇无计划停电,使风流中局部瓦斯聚集,瓦斯浓度超过3%;

3、范围不大的井下发火;

4、因水灾使一个采掘面停止生产;

5、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3m(含3m);

6、掘进工作面冒顶3m以下;

7、巷道冒顶长度5m以下。

(二)二级非伤亡事故:

1、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2h以上,但不足8h或采区停工8h以上,但不足3昼夜;

2、井下发火封闭采掘工作面;

3、因水灾使采区停产;

4、采掘工作面通风不良,风流中瓦斯超限或瓦斯积聚,造成停产;

5、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5m(含5m);

6、掘进工作面冒顶超过3m(含3m);

7、巷道冒顶长度超过5m(含5m)。

(三)一级非伤亡事故:

1、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8h以上或采区停工3昼夜以上;

2、瓦斯煤尘燃烧、爆炸;

3、井下发火封闭采区或影响安全生产;

4、水灾使矿井全部或一翼停止生产;

5、采区通风不良,风流瓦斯超限或瓦斯积聚,造成停产;

6、采煤工作面冒顶长10m(含10m)以上;

7、掘进工作面冒顶5m(含5m)以上;

8、巷道冒顶10m(含10m)以上。

三、事故分类: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报表制度》,煤矿事故类型分为顶板、瓦斯、机电、运输、爆破、水害、火灾、其他等八类。煤矿事故按行业专业特点分为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机电事故、运输事故、爆破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其它事故八类。

(一)顶板事故:指矿井冒顶、片帮、顶板掉矸、支护垮倒(落)等事故,和从事支护顶板、维修巷道、维护巷道发生的事故以及使用中的支护材料不合格引发的事故,底板事故也视为顶板事故。

(二)瓦斯事故:指瓦斯爆炸(燃烧)、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有害气体中毒、瓦斯超限等事故,包括选厂、储煤场(煤山)、瓦斯发电厂等地面瓦斯事故。

(三)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触电、机械、设备起吊、设备安装、设备检修、设备调试、风水管路等伤人,大型设备损坏,立井坠罐,强力皮带断带,特种设备、大型固定设备、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发供电等事故。

(四)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如车辆撞、挤、轧、斜井(绞车道)跑车等事故。

(五)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伤人、以及火药、雷管在井下发生的爆炸、燃烧等事故。

(六)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的内因火灾,和井下支护材料火灾、电气火灾、皮带火灾、油脂火灾等外因火灾造成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应算作瓦斯事故)。

(七)水害事故:指透采空区水、老空水、地质水(含水层水、断层水、岩溶水、封闭不良的钻孔水)、地表水,洪水灌入井下,充填溃水伤人,冒顶后透黄泥、流砂等事故。

上一篇:收条的写法及收条范本下一篇:学校成立一周年时的校长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