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2024-05-09

孔子学院学习心得(通用8篇)

篇1: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去赣榆孔子学院感受一番,因为我接到的临时变更通知,所以对一切显得很茫然。以前只是在媒体上听过孔子学院,没有实际了解过。在去的路上,从别的学员那里了解了一点皮毛,“要吃素”、“要没收手机”、“封闭式管理”,这就是我当时对孔子学院的全部认识。我当时心想,难道孔子学院是信奉佛教不成。

经过半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赣榆孔子学院,刚下车我们一个人都没有看见,后来出现一名保安让我们往后面走,走到距离学生公寓还有几十米的时候,看见一群穿着当时叫不上名字的制服的老者分列两排,当我们到达之时,整齐的深鞠躬向我们问好,我当时感觉自己很无知,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礼,只是简单的冲他们点头微笑。

到达学员宿舍,我们得到了跟那群老者一样的制服,后来知道那是唐装,但是还不明白为什么要穿唐装,到达的当天下午就开始了这次修行之旅。这期的所有学员被分成了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礼义廉耻恕这样的十三个组,我们被分在孝组。学院的第一堂课就是宣读孔子学院院规,以后不管是吃饭,上课,休息都要按照院规行事。

现在回想一下发生在孔子学院的一切,发现一切皆有深意。首先是我们到达之时,那群老者给我们深鞠躬敬礼,当时我们为什么没有人觉得是作秀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礼节的本质是敬,缺少敬就是仪,就是作秀,就是虚伪。当时那群老者行礼时都很虔诚的表达了敬意,所以我们觉得很震撼。其次是让学员穿唐装,而且让我们要把所有的纽扣都扣好,因为有的学员觉得不适应最上面那颗纽扣就没有扣好。唐装很宽松,有表心胸宽广之意,也表不要束缚自己之意。弟子规教育我们: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最后为啥学院第一堂课就是宣读院规呢,因为礼仪的最低标准就是入乡随俗,要守规矩,不要让人讨厌,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这次修行的主题。孔子关于孝有三句话:养、敬、谏诤。养即供养吃穿,敬即尊敬父母的人格,谏诤即父母的言行有不妥之处要提出建议,不要愚忠愚孝。孟子对其观点进行了补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诫我们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孝顺他人的父母。我们国人很多碍于面子,没有很好的做到对父母的关怀。王永泳老师在讲述弟子规时告诫我们行孝贵在当下落实,行孝贵在情感关怀,行孝贵在全面细致,行孝贵在恒常坚持。我们应该放下自己所谓的面子,及时行孝,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很多人没有理解“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真谛---不要计较父母的过错。

这次的学习令我终身受益,有一句话说的好,“父母关爱小孩是本能,小孩关爱父母是觉悟”,是时候提高我们的觉悟了,只有我们学会了做人,才会更好地工作,才能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篇2: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2018年5月31日总行组织我们第六批到常州孔子学院学习,从前几批同事那了解到一点信息,要吃素、要没收手机、要封闭式管理,当时心里对孔子学院充满了好奇。

到达常州后,学习就开始了,我们每个人穿着统一的宽松的唐装,被分成孝、悌、忠、信、仁、爱、和、平、礼、义、廉、耻、恕十三个组,老师宣读孔子学院院规,吃饭、上课、休息都必须按规定来执行,真是应了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

通过4天的学习,让我对《弟子规》有了新的认识。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都是告诉我们百善孝为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对父母、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朋友要真诚相待,要怀感激之心。

第二育儿要懂得方法。将加人,先问已,已不欲,即速已。要求孩子学习时,自己有没有在学习,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能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就不以说服于人,自己要严格以身作则。第三工作要不怕困难。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做事情不要匆忙,匆忙就容易出错。做事时不要害怕困难,也不要轻视和草率。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大,我们遇到问题要多思考,想办法,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篇3:孔子学院学习心得

关键词:孔子学院,现状,美国,拒绝,原因

近期一些报纸媒体关于孔子学院在海外被拒之门外的报道,不绝于耳。回顾孔子学院(2004年一2013年)10年中的快速发展状况,使我们看到成绩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2014年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合作方宣布合同到期后与中国不再续约。同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孔子学院合作方2014年宣布停止合作。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也在相同的时间宣布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

关于孔子学院不再续约的理由,合作方提供的说辞各有不同,有的说是课程的重叠、有的说是目标与汉办不一致,也有的说是违背了学术自由。无论何种理由,何种托词,总之,孔子学院在全球快速发展的时候,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开始向孔子学院关闭大门。

1 现状

1.1 发展报告中数据显示

①办校规模

2004年在韩国首尔成立第一所孔子学院,到2013年底全球共建孔子学院440所、孔子课堂646个,分布在120个国家和地区。(见表1)2005年和2006年是孔子学院高速扩张的两年,年增长率达到483%、248%。2008年至2013年,孔子学院平稳发展,年增率约10%。

②注册人数

以2013年为例,与2009年相比,注册人数增长了227%。(见表2)

③举办活动

2009年举办文化活动项目0.75万次,每年以30%左右的增长率逐年递增。(见表2)

1.2 数据分析

①速度背后的质量问题

孔子学院在全球范围内办学数量快速增长,最快的年增长率高达483%。根据这一数据固然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对这项事业的投入热情之甚,但也不得不思考办学质量是否也同样可以得到保障?如果仅仅是数量的竞争,放弃了质量,那么我们最初创立孔子学院,要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到海外,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意义,还能否实现,或者说在渐行渐远中已违背了初衷。

②注册人数背后的师资问题

注册人数的翻倍增长,意味着孔子学院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成倍增长。每年汉办向海外派出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人数虽然都在逐年递增,从2006年1000多人增加到2013年5000多人。(见表3)但和全球的需求量相比,还是杯水车薪。孔子学院的教师构成分别是中方汉语教师、中方志愿者、国外合作院校汉语教师、中方留学生及当地聘任的汉语教师。虽然汉办为了弥补教师的缺乏,多种途径再吸收汉语教师。但无论如何,人才的培养需要的是时间,海外汉语教师的亏缺已然成为孔子学院在海外快速发展的隐患。

③举办活动背后的经费问题

孔子学院是非营利性的机构,经费由政府出资。孔子学院每年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学院运行和支付院长、教师的工资,这两项支出已占总资金的69%,剩余的资金在很多地方都还需要使用。(见表4)举办活动的次数逐年增加,但资金的支配数目有限,有些孔子学院目前已经存在启动资金缺少,发展运营资金不足等问题,若不建立起孔子学院运营的经费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2 原因

由于东西方办学理念的差异已影响到孔子学院日后的发展。

2.1 办学模式

校校合作,即国外的教育机构和中国的教育机构在某些专业、课程、项目进行合作。孔子学院大多来用这种合作模式,由国内知名大学与国外汉语教学基础好的大学联合开办。以德国为例,2006年到2010年中方在德国建立10所孔子学院,其中9所孔子学院都是中国国内大学和德国当地大学合作开办。(见表5)

这种校校合作的模式,便于孔子学院成为现有大学体系内的一部分,有利于提升孔子学院的知名度和提供教学便利,如场所、实施、教学设备等主体学校的资源,降低中方的资金投入。但另一方面,孔子学院的合作方,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基于自身办学理念的考虑,并不愿意让依托于国外大学的孔子学院真正意义上形式独立的权利。

2.2 官方色彩浓重

孔子学院是由国家汉语办公室创办,汉语教师的选派、海外分院的选址、运行资金的发放都是由汉办来执行,孔子学院有很浓厚的政府办学和官方色彩。中国的孔子学院缺少独立办学的理念,而西方的受众更喜欢接受民间文化团体机构。

3 结语

教育无国界,文化无优劣。孔子学院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的同时,结合当地的教育情况,因地制宜的将中华文化以最和谐的姿态传播出去。

参考文献

[1]孔子学院的官方网站:关于孔子学院/孔子课堂,http://www.hanban.com.cn.

[2]马来西亚全球汉语中心.第二届孔子学院大会交流材料:亚洲卷.北京,2007.

篇4:揭秘孔子学院

中国教育部近期宣布,将在2010年前在全球建成100所孔子学院。这项浩大工程的具体承办者就是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瞭望东方周刊》近日专访了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

“孔子学院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瞭望东方周刊》:建立孔子学院的目的是什么,这一设想当初是如何提出来的?

马箭飞:主要是由于世界性的汉语学习需求不断增加,而海外汉语教学资源匮乏,质量不高,特别是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汉语教学资源各不相同。成立孔子学院,可以满足如下基本要求:一、到当地去推广汉语学习,针对当地人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汉语教学。二、由政府部门指导,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规范化的资源。比如使用的教材、多媒体、纸本等都是由国家集中开发。

孔子学院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主要是针对非学历的社会人员进行的汉语教学,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侧重实用汉语、交际汉语和应用汉语。

目前已经签协议的孔子学院已有30家,此外,现在还有47家具有合作意向。

孔子学院的本质特点是非学历的汉语教育机构,不管是院、站、点,章程都是统一的。

《瞭望东方周刊》:“汉办”在建立孔子学院这个任务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马箭飞:“汉办”是在国家对外汉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承担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工作内容包括调研论证,包括研究世界其他国家的语言推广机构的运作,建立结合中国特色的孔子学院;负责孔子学院章程的建立和修订;标准建设,即建立孔子学院的统一标准包括教学模式、考试模式等;资源建设,包括教材、考试、教师储备等资源;申请注册,比如我们正在努力计划在北京设立孔子学院总部。

在前不久召开的世界汉语大会上,就有学者提出,要想把孔子学院的品牌发扬光大,成为与世界各国文化交往交流的平台,建议由国家领导人出任名誉职位。“乐见中外双方企业注入资金”

《瞭望东方周刊》:在选拔第一批承担孔子学院建设任务的17所高校时,有什么条件,如何选拔?

马箭飞:第一批孔子学院的成立,是国外有合作意向的合作机构主动联系我们,我们负责给他们联系国内的大学。对这些大学的要求是:在国内从事汉语教学或者汉语国际交流工作方面经验最丰富、规模最大、资源最充实,能派驻教师到国外去,给对方提供实在的帮助。首批的17所大学是从9所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大学和11所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大学中选出来的。

第二批也是按这个要素选择学校。如果说第一批的孔子院校成立中,“汉办”具有指定性质,在第二批中,“汉办”充当的是牵线搭桥的作用,中外学校的合作应该是“相亲,自由恋爱”,双方是否会合作,取决于是否互相满意,合作融洽。

《瞭望东方周刊》:据悉,一些地方的孔子学院是中方和外方出资,但第三世界国家的孔子学院是中国出资,我们想了解在融资方面,如何操作,可有什么具体要求?

马箭飞:孔子学院的启动性经费是由中方投资的,绝大部分用于软资源建设,如教师教材等,及部分硬件建设。但对方会提供校舍、办公地点、教学用具等。融资目前可以说有一点但是不多。有一些孔子学院目前有一些企业性的单位进入,如南昌大学与法国一家大学合作的孔子学院,目前有一家网络公司参与进来。这家公司的潜在利益就是可能通过孔子学院来推出他们的网络产品。

我们乐见中外双方企业注入资金,当然在目前,孔子学院还在摸索阶段,融资还不是很多。

《瞭望东方周刊》如果有企业性的单位进入,会不会改变孔子学院推广汉语的初衷?

马箭飞:不会。因为主导权在双方的教育机构,理事会掌控学院的发展。企业在其中的收益也就是广告、品牌宣传、打开当地市场等方面。

随着以后的发展,如果孔子学院的教学体系、软件、课件等比较完善的话,我们准备推出特许经营。特许的范围包括孔子学院的晶牌、名称、汉语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课件(包括通过网络、多媒体的形式等推出的课件),如现在“汉办”推出的“长城汉语”课件,就比较受欢迎。

“投入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瞭望东方周刊》第一家孔子学院是在韩国成立的,目前运作的情况怎样?

马箭飞:韩国每年有两万多人参加汉语水平考试,韩国孔子学院作为汉语水平考试的承办机构,它的运作才刚刚起步。他们选择的切入点是汉语教师培训,因为在韩国很多高中开设汉语课程,前不久他们已经进行了第一期教师培训。

在韩国的孔子学院市场压力比较大,因为当地有很多已具规模和经验的汉语培训机构,韩国孔子学院的定位、方向、策略都需仔细考虑。

《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孔子学院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具体困难和问题?

马箭飞:一是对需求市场的调研不够。现在的调研一般是由国外合作方提供的,大部分地方不能作非常细致充分的调研。二是经费上的欠缺。孔子学院承担的主要任务非学历的汉语教育,是非盈利机构,但是也可以收费。目前面向学校的汉语教育做得比较好,但是面向社会这一部分的推广,还有很多不足。

篇5:孔子教育思想学习心得

一、孔子的德育思想

孔子,鲁国陬邑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孔子三岁父逝,母亲颜徵迁居曲阜闕里,家教中重视对他的礼仪之教。当时,鲁都曲阜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文化中心,保存着西周的传统文化,但是由于社会的动荡,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在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时代变化给孔丘的教育思想以深刻影响。

(一)重视德育的作用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利民的德政,为了达到德政的目的,他强调教育中要宣传忠君孝亲,奉公守礼。加强感化性的礼教。

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就是说: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用礼教整顿风俗,人民就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与领导。所以,对人民进行整治伦理说教,转变人民的思想,有助于国家社会进行自上而下的整顿,朝着恢复周礼的政治目标前进。

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在呼唤德育的回归,中国人的文明程度正在走向衰退,比如:一些人在电影院,公共汽车,候车大厅,候机大厅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一些人为了利益,不顾后果,不顾他人及后代,如:食品安全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仍然有人屡屡触碰这根红色道德底线:饭店里面地沟油依然泛滥,粮食中的农药严重超标,从前人们爱吃新米煮的米饭,喝新米熬的粥,如今连农民自己家留下来专门供自己吃的新米也不吃了,他们都知道,米里面有毒,需要放置几个月以后才能吃。应当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教育小学生在学校注意文明礼貌,见到老师和校长,孩子们都能主动问好,校园里到处荡漾着孩子们的声声问好,可是这些孩子,见到同学和不认识的同学,却缺少问好,甚至把追逐打闹当成是同龄人之间的交流问好;在家里孝敬长辈说得最多,做得却最少,最不好,父母长辈们烧好的饭菜嫌这嫌那的,没有常怀感恩之心把长辈们付出的爱当成是理所当然;应当重视对老师的德育教育,教育老师廉洁从教,不搞有偿家教,实在难为了现在的老师们,中国社会的生存竞争就业竞争,已经转化为孩子们的教育不能输在教育上了。而且更应当重视全民的德育教育。

(二)提倡“有教无类”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就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这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

孔子的弟子中各种人物都有,孔子确实做到了“有教无类”。

颜回:穷居陋巷,箪食瓢饮。

子路:编制野人,藜藿为食。

曾参:穷困至于三天不举火,十年不制衣。

原宪:居室蓬户不完,上漏下湿。

仲弓:父为贱人,家无置锥之地。

子贡:商人出身,曾从事投机贩卖。

孟懿子:贵族出身。

南宫敬叔:贵族出身。

宋国的司马牛:贵族出身。

凡此种种,导致南郭惠子问子贡:“孔子的门下,怎么那样混杂?”子宫回答说:“君子端正自己的品行以待四方求教之士,愿意来的不拒绝,愿意走的不制止。正如良医之门病人多,良弓之旁弯木多一样,所以夫子门下人品较混杂。”孔子门下人品混杂,皆能兼收并蓄,教之成人成才,这说明大教育家孔子的胸怀宽大能容,教育艺术的高明善化。当今社会,世界各国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正是体现了教育的有教无类,同时,世界各国的德育教育也体现了人权的有教无类,但是在国外,比如说美国吧:哈佛大学录取世界各个国家的学生也会体现有教无类,我有一个表弟虽然研究生分数超过了哈佛10多分,却不能被哈佛录取,只能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原因是哈佛大学对于世界各国都有录取的比例,这所大学不以分数线论录取的权力,也是体现了教育的有教无类。继续教育向成人教育,终身教育延伸,我的小学同事们可以不论自己的教育专业是英语,还是数学等,每年都有出国考察学习的机会,比如:我们楚水小学的教英语的老师邵媛媛到澳大利亚的教师家里,住过近一个月,接受了当地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教育。我的同事陆文旬老师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今年也有机会到英国的一些小学的学校考察,回来后她把自己的海外学校见闻转播传达给我的同事们,大家都受到了发散性的再教育,现在的德育教育真是有教无类,人人平等。

(三)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

孔子最高的政治理想是大同社会,他继承西周敬德保民的思想,主张德政。

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认为,能施行德政,就像北斗星受到众星拱卫一样,受到人民的拥戴。德政是依靠人来实施的,关键在于得人,改良政治就像举贤才。那些有道德有才能可以从政的贤才,就是君子。

《论语》谈到君子,有107次之多。

君子的品格可以归纳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君子应修养自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孔子对君子强调了三方面的修养:“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其中最为注重的是君子道德方面的修养。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那个执政党,都十分注重人才的德才兼备,像欧美许多国家的总统的选举,选举之前,总统要进行竞选演讲,宣传自己的德政,博得人民的投票选举,任职以后,人们要看总统的德政施行情况,是否说到做到,是否顺应民意,这将关系着总统下一届的选票,关系着总统的是否连任等一系列问题。

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者和领军人物,这就是引领历史潮流的永远前进的话题。

(四)德育教育,贯穿于“六艺”的教学内容之中

《论语 述而》所载有学生的介绍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老师以文献,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其中,品行,忠诚和信实都是道德教育的要求。在他的整个教育之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当时道德教育并没有专设学科,而是把道德教育要求,贯穿到文化知识学科之中。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授,灌输道德理念,所以文化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

孔子对弟子们普遍传授的主要教材是《诗》《书》《礼》《乐》,晚年则致力于研究和传授《易》,整理和编撰《春秋》。

以上教材,对人的思想教育都有重要的价值。

《诗》使人态度温和,性格柔顺,为人敦厚朴实,而不至于是非不辨。

《书》使人上知自古以来的历史,通晓先王施政之理,而不至于乱作评论。

《礼》使人恭敬严肃,知道道德规范,而不至于做事没有节制。

《乐》使人心胸宽畅,品行善良,而不至奢侈无度。

《易》使人知道人事正邪吉凶,事物之理的精微,而不至于伤人害物。

《春秋》使人知道交往用辞得体,褒贬之事有原则,而不至于犯上作乱。

纵管我们小学开设的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体育,美术,地方课程:国际象棋,还有每天的社团活动:诸如二胡,合唱,朗诵,舞蹈,电子琴,小提琴,国画,手工,鼓号,乒乓球,足球,篮球等等,以上无一不体现了对人的思想教育的重要价值。

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学生们从小将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灵魂洗礼,因而体验并懂得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愉快。

(五)主张自觉修养德行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品德修养。

所以,在孔子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的地位。为了更好地培养道德,就要认真学习知识,,应将知识教育纳入道德教育范围之内。

孔子曾对子路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弊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君子应具备的六种道德品质是:仁、知、信、直、勇、刚。

道德教育有其过程,首先能分清善恶与是非,形成道德信念,最后转化为道德行为实践。

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他说:“不学礼,无以立。”“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经常谈论仁,《论语》中“仁”出现了109次。仁的意思就是“爱人”。他说:“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他的学生曾参也说:“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不论何时何地,君子都要保持仁德。他说:“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培养仁德,应抓住根本,从家庭教育开始,培养孝悌的道德观念,然后发展转移到其他社会关系方面。有若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站在自己的立场,运用推己及人之所好恶的办法,便于实行仁德。

他强调,道德修养不是依靠外加强制,而是依靠自觉努力,要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六)树立教师的典范

孔子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践行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已经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1、学而不厌

孔子回答子贡提问时说“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他时刻保持一种“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积极的精神状态时刻考虑不断进步。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如果不学习,不修养,,止步不前,就会失去为师的条件,这是值得忧虑的。

从前,人们总是说,教书的先生越老越不值钱,看病的先生越老越吃香,这是为什么?这不就是告诫人们,要终身学习,终身实践,这样才会活力无限,能力增强。

从前的教书先生读了几本书,用了一辈子。当今社会,许多名教师的涌现,说明了一个道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代的孔子魏书生,特级教师于永正,窦桂梅,他们首先是一个学者,然后才成为了名教师。学习者,美丽着,探索者,成功着……

看病的先生,看过无数的病人,每个人的病情不一样,医生就能不停地积累给病人看病的经验,年代越久,积累的经验就会越丰富,名医的美名自然传播开来。

2、诲人不倦

孔子从30岁左右开始办学,40多年不间断地从事教育活动,就在他从政5年间,也仍然从事传授,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他来者不拒,晚年也没有停止传授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诲人不倦不仅表现在以耐心的态度说服教育学生。有的学生思想品德比较差,起点很低,屡屡犯错,他不嫌弃,不放弃,耐心诱导造就成才。

如子路,被人视为无恒的庸人,恶劣至甚,但“孔子引而教之,渐渍磨砺,……,猛气消捐,骄节屈折,卒能政事,序在四科。” 把子路改造过来,成为突出的人才,是诲人不倦的结果。

为什么他能长期诲人不倦?他曾表白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是他有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

3、以身作则

孔子曾多次论述以身作则的重要原则,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本身作风端正,树立了好榜样,不用下命令也能行得通;本身作风不端正,虽然下了命令,也没有人愿意听从。自己都不端正,如何能去端正别人呢?这些道理来自社会实际经验,不仅对道德教育是适用的,而且具有普遍意义。

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我每天早晨中午见到孩子们总是主动问好,放学时跟他们道别再见。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中午,在孩子们看书的时候,我也静静地看书。在孩子们好好练字的时候,我也在黑板上练写粉笔字。在孩子们上体育课时,我也是到操场上跑步。孩子们大声读书时,我也做出快乐读书的样子指引他们。孩子们背诵国学经典时,我也能大声领诵。

总之,能做榜样的地方,我总是有意给孩子们做榜样。

4、爱护学生

孔子对学生充满希望,充满信心,他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孔子与学生休戚与共。

冉伯牛患了不治之症,他亲自探望,表示非常惋惜。

颜回病逝,他哭得很伤心。

公冶长曾经坐过牢,孔子对他不存偏见,而是看他本人的思想表现。

孔子爱学生,也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在学生们的眼里,他的人格非常崇高,他的学识非常精深,他的教导是学生的座右铭,因而威望极高。子贡十分敬仰孔丘,认为他的思想学说犹如日月光辉,照耀人间。任何人对他的污蔑和攻击都无损于他的伟大。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也总是注重对低年级小学生的关爱,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每天我都会找各种机会对孩子们进行精神的奖励和物质的刺激。例如:早晨,学生一到学校就读书的,我会表扬他们,在他们的书上印上大拇指,笑脸,小红花的标记。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的同学,我会让孩子们报之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学生用过的书和完成的作业本上随处可以见到我表扬的痕迹:大拇指,小红花,笑脸,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对那些有礼貌的和乐于帮助别人的小朋友,我经常会给他们拍照留下珍贵而美好的记忆。

中午到校以后,绝大多数爱看书的孩子我还会经常奖给他们一些儿童读物,激励他们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我经常把巧克力、苹果等实物作为奖励,奖励给全天表现特别好的孩子们,每次拆开巧克力的盒子的时刻,小馋猫们的样子真的好可爱,我喜欢那样的美妙时刻。每天放学集队,我总会让那些有进步的小朋友做路队长,佩戴着值日班长的标志,很荣耀地行进在队伍的前面,高举着我们的班牌。

我的班级有几个外地的打工孩子,我对他们特别偏心的关爱。

来自贵州天柱县石洞镇的龙家姐弟俩,姐姐龙雪梅文静好学,弟弟龙家锴活泼调皮,夏天了,他们还穿着冬天的衣服,身上有一股汗臭味,我不嫌弃他们,经常找他们聊天,陪他们游戏,曾经发动过班上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旧衣服捐给他们穿。

来自甘肃兰州的回族小女孩马秀兰一次进校门没有佩戴小黄帽,因此,班级扣分了,我没有批评她,反而奖给她一颗巧克力,因为她很诚实,课间我让她给小伙伴们介绍家乡甘肃的美丽故事,江苏的小伙伴一个个好奇得很呢。

一直留在海南岛打工的洪成龙的父母离异,他和弟弟无人照料,76岁的爷爷和奶奶一条小船从安徽漂泊到兴化,在我的班级就读,小孩子聪明无比,十分懂事,就是不喜欢写作业,读书背书,真的让人头疼,我对孩子说:“好好学习,老师带你去海岛见父母,你给老师当导游,行吗?”孩子开心得不得了,不做作业的行为也有所好转了,当然,小孩子的行为经常有反复,改变孩子,爱别人的孩子这也是一件要有耐心的事情。

总之,给孩子一个期待,孩子会给你一个神奇;给孩子一份关爱,孩子会送你一个惊喜。

篇6:孔子的贫富观学习心得大全

孔子的一生历经坎坷。对圣人的膜拜都是后人的努力宣扬。一个圣人在他生活的年代他首先是一个人,有着生活的压力和理想的追求。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孔子追求钱财是磊落而大方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但是君子爱财也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儒家思想是讲究入世的,人们去社会上做事情,打工,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获取社会财富,赢得个人私有财产。佛教思想是避世的,反感红尘滚滚,要在青山绿水之间隐居,不能直接的创造社会财富。

孔子入世为官,从仓库管理员一路做到国家代总理,也获取了一定的社会资源和财富。他认为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事实上他也做到了。由于孔子的杰出表现,鲁国是越来越好,齐国略施小计,送上美女80名和良驹若干给鲁定公,孔子被冷落,不能实现人生价值-用礼乐治理国家 的孔子,辞职了。他并不依恋高官厚禄。从此开始了周游列国,游说自己的治国思想。一路非常辛苦,说起来如丧家之犬。

孔子有很多弟子,这些弟子有的能赚钱,有的长处不在赚钱比较贫穷。孔子都给了他们恰当的评价。精辟的讲,就是贫而乐道,富而好礼。但是在如今没有钱就无法呼吸的社会,我们很难做到这些。“笑贫不笑娼”的时代烙印,早已扭曲了我们的灵魂。正如双城记开场白一样,“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讲信用的时代,又是一个欺骗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又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我们在追求肉体享受的同时,丢失了很多。

有个例子,非常经典的例子,孔子的有个弟子叫颜渊。用现在的话讲穷的只剩下蛋了。用当时的句子讲“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只有一碗饭,一点水喝,在简陋的巷子里面,周围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是他没那场事,内心仍然很欢乐。所以孔子给予了他非常高的评价“贤哉回也”。这算是贫而无怨。现在社会已经非常难做到贫而无怨了。吃饭要钱,交际要钱,娶女人要钱,有点娱乐活动要钱,在一起比房子,比车子,比女人和票子。缺少钱的,不会想的,就会成为不安定的因素,非常怨恨。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愈来愈大,社会矛盾也在暗中深化。之所以统治阶级大力的推行儒家思想,贫而无怨算是安定P民的良好手段。而儒家思想在统治阶级手中,也仅仅是一个工具。

我们常说,为富不仁。除了含有仇富心理之外,大概就是老百姓过的太不容易,有钱的还不让人活了。所以孔子给有钱人提出了一点希望,富而好礼。就是富裕的人,要拿出一部分的钱来做公益或者善良的行为。来行善!那你说世界上有没有一种快乐、有一种幸福和钱没有多大关系呢?也有,比如恩爱的夫妻,他们可能没有车子,买不起房子,但是比起那些住在180平的感情不好的夫妻来说,他们算是幸福的。所以贫富只是一个相对的东西,而幸福也只是一个比较级。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这是非常难做到的。圣人之言,如果做到了,心里是很健康的,你不会去惧怕飞扬跋扈的所谓领导,也不会去迎合贪官污吏。所谓内心的平静不是原理车马的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篇7:孔子的修养之道学习心得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君子。哪有那样容易。看起来君子有很多要素。第一起码要物质生活充裕,才有时间去搞修养。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指望建筑工地的朋友们去修身养性,不合适。他们有小孩、老人要抚养,是没有这个精力的。第二要有天赋,君子琴棋书画,让一个疲于对付的人搞这些艺术创作也是不行的,他不搞破坏就算好了。

但孔子的修养之道似乎和物质没有很大的关系,和艺术有一点关系,但是不强烈。

任何事情都有原则,没有原则,很难成事。修养也是这样。修养的原则有三个:

第一个是,针对血气。每个人是肉体,是动物。“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身体素质虽然还可以,一夜五次郎也不是问题,但是血气未定,不能沉溺女色。后果很严重,就和新车一样,一开始猛地加速提速,到了后期跑起来就没有劲儿了。所以古代短命的皇帝太多了,很多是活活的被女人吸的精尽而亡。然后到了壮年,血气方刚,怒发冲冠,火爆不堪,走在路上人家瞪一眼,就上去打一架,这样的勇敢是匹夫之勇。“在网络上义愤填膺,在大街上胆小如鼠!”年轻的时候戒之在斗。年老的时候,各方面不行了,就不能贪恋财物,欲望要降低,要不然气血就供应不上了。

第二是,自我反省。这个相当难。毛主席说,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点主席在后期他自己也只能做到前四个字了。“静坐常思己过,闲谈磨轮人非”这句话和我们更是不共戴天了。批判总是很容易的。“吾日尝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常常反省自己,为朋友、上司做事情,有没有尽心,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坦诚,自己教给别人的,首先有没有做到?这是很难得。要努力往这方面靠,就很不错了。

第三个,言行合礼。也不容易。说话恰到好处,这是需要时间历练的。有些人说话出来,呛人三里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俄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意思了。孔子也不是什么都说,他很少谈到,利。如果大家都去夺利,也就把一个公司,一个团队搞的乱七八糟了。但是,也不是不要,只是,取之有道。现在有些人,为了钱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能量是守恒的,应有报应的。很少谈命,佛教里面的归属论,说,冥冥中,一切都安排好了。不提倡的,还是要奋斗,去改变,去学习。现在提倡的学习型社会,就是孔子,发愤忘食的低级版本。孔子也算卦,但是不过分提倡,命运还是要靠自己改变,这是不同于佛教的地方。孔子不谈神,那些玩意儿太玄乎,解释不了,与其吹的不行,不如不谈。子不语,怪、力、神,是也。

孔子特别提出,三种说话的方式是要不得的,是害人的。“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而及之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的时候,就贸然讲话,这是暴躁。该说了吞吞吐吐,就是隐瞒。不去察言观色,信口开河,这是眼瞎。所以简简单单的说话,并不简单。

第四个是情绪。我靠,管理情绪是最难的。有本书写的如何云里雾里,还是外国人写的,其实都是白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确实如此。孔子认为,做到不怨很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很多抱怨,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就产生了很多痛苦。孔子怎样做到呢,他去看诗经,为什么?诗经里面的人好多都很惨,女子被抛弃的,男子事业无成的,人民生活水生火热的。一比较,就没有什么怨气了。

以上是原则,原则就是方向。方向不对,再多的努力没有用。当然人是有志向的,有些人发奋成为妥当的君子,有些人发奋成为彪悍的土匪,这一点“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法勉强了。

然后是孔子的自我调节方式,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这是他老人家是怎么学习修养的。

第一个是三忘主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能做到发愤忘食的人,不多,现在的我们最怕饿了,是不折不扣的吃货。然后因为房价看看收入,忧伤就很多,抱怨就很多。欢乐显得越来越奢侈。最后就觉得生命是自然而然的了,道法自然。

第二个是读《诗经》,前面说了,是为了减少抱怨。那我们也要常常想一些不如自己的人,减少怨气,主席说,“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是音乐,孔子的艺术修养还是很牛逼的。他能用磬演奏很唯美的音乐。来表达情感,现代人虽然不要说都是键盘乐的高手,架子鼓的达人,你至少可以喜欢唱歌,哪怕是五音不全,唱歌也能给你带来欢乐。因为“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四个是幽默。孔子很幽默的。我们也要常有幽默之心,不然人生枯燥的如同铝锅里面盐,只有一个味道,还容易和铝发生化学反应。

生命是一场远航,说不清是起航还是归航。总是人生之旅是比较辛苦的。修养的过程是枯燥的,这样做有没有好处呢,当然啦。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现代社会君子就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妥当的人,拥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你和他打交道会觉得很舒服,如遇春风。我们有误解,形容一个人文质彬彬,往往觉得他文静,不是的。质就是粗放的一面,豪放的一面,文质彬彬就是说,该你静绝不浮躁,该你动绝不静止。

然后是自得其乐。大家都看过心灵鸡汤。这本书还买的不错,心灵鸡汤也好,平桥豆腐羹也好,关键是要对自己好一点。

篇8:孔子学院落户秘鲁

2008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秘鲁首都利马,并与秘鲁总统加西亚共同见证了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等3所秘鲁大学孔子学院授牌仪式。3所孔子学院分别是上海外国语大学与秘鲁天主教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阿雷基帕市圣母玛利亚天主教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与皮乌拉大学合作建立的。

秘鲁同时建立的3所孔子学院不仅仅是汉语教学基地,更是进一步加强两国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中国和秘鲁虽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于19世纪上半叶开始与秘鲁进行交往,秘鲁是第一个向中国开放国门的拉美国家。1849年是中秘关系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年,当时第一批中国人到秘鲁达卡亚俄港。从1849年到1874年,共有将近 12 万中国人来到秘鲁。

1874年,中秘在天津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这是拉美国家和中国之间开展合作的第一个法律文件。从那时起,中国向秘鲁的移民更加规范,两国间的贸易、机构和商界往来也逐步展开。从1890年到1930年,出现了中国向秘鲁的第二次移民高潮。可以说,早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与秘鲁就建立起早期的社会和贸易关系。中秘两国人民建立起了牢固而深挚的友谊。

自1971年11月2日中国与秘鲁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交流合作频繁。两国人民友谊更加深厚,在教育、农业、通信、制造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37年来,中秘经济贸易合作取得巨大进展。两国贸易大量增长,现在中国已成为秘鲁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两国文化、教育、体育和艺术界频繁交流与互访,有上百个文教艺术团组互访。中国许多在国内享有盛名的歌舞、杂技、京剧等文艺团体来秘鲁演出,不少秘鲁知名艺术家去过中国;两国重要大学多次接触与交流,约40名秘鲁人曾在华任教或从事语言文字工作,还交换了几十个青年留学生。而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需要,也将大力促进中秘两国在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大约有占全国人口10%的300万秘鲁人有中国血统。他们完全融入了秘鲁社会,成为多元文化的秘鲁社会的重要元素,活跃在各个领域。在秘鲁,至少出版6种中文报纸。中秘之间的关系不仅限于经济和贸易利益方面,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秘鲁3所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两国人民的迫切需求,是文化交往的果实。

2008年9月25日至10月1日,应秘鲁共和国驻华大使的邀请,以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胡志平为团长的中国国家汉办代表团一行7人访问秘鲁。代表团成员包括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领导以及国家汉办有关项目官员。此次中国国家汉办代表团访问秘鲁的主要目的是与秘鲁天主教大学、圣母玛丽亚天主教大学、皮乌拉大学等三所高校商谈合作建设三所孔子学院并分别签订该项目的执行协议,为胡锦涛主席2008年11月访问秘鲁时出席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做前期准备工作。

2008年11月19日,3所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在胡锦涛主席和秘鲁总统加西亚等中秘两国领导人见证下完成,这标志着孔子文化在拉丁美洲这片热土上再次打上一个深深的烙印,同时也标志着孔子学院的世界步伐又向前迈了一步。

同世界各国的人民一样,秘鲁人民在自己民族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习俗,曾经孕育出印加古文明。而孔子的思想文化,同样感染了秘鲁人。在秘鲁,出现了不少的“孔子迷”、“中国迷”。孔子学院的建立,给秘鲁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孔子学院授牌仪式吸引了秘鲁民众的极大关注。孔子来到了秘鲁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让秘鲁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兴奋不已。

孔子学院的建立,为中国与秘鲁两国在文化和文明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了一个平台。随着秘鲁3所孔子学院的落成,孔子文化以及“汉语热”再次让人感到了“灼人”的温度。

Confucius Institute Is Established in Peru

More than 2,500 years ago, the cultural giant Confucius started his teaching career by recruiting 3,000 students. Nowadays, his thinking has spread to the remote regions in Latin America.

On November 19, 2008,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rrived in Lima, the capital of Peru and together with Peru's President Alan Garcia witnessed the official establishment of three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Peru jointly established with the 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ru. The three Confucius Institutes were jointly established by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and the 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Peru,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Saint Mary,Arequipa, and the Capital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Piura.

Despite the fact that Peru is far away from China, the people of the two countries have long-standing friendship. As early as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China had already launched communications with Peru. Peru was the first Latin American country opening up to China. 1849 was an important year in the history of China-Peru relationships. In that year, the first group of Chinese people arrived in Callao Harbor in Peru. From 1849 to 1874, nearly 120,000 Chinese people came to Peru.

Since China and Peru established diplomatic relationships on November 2, 1971, the two countries have launched frequent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 The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constantly strengthened.

Over the past 37 years,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economic and trad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Peru.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rade volume between the countries, nowadays, China has become Peru’s second largest trade partner. At the same time, the frequent communications and mutual visit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launched in the fields of culture, education, sports and arts. Thus far, roughly 100 cultural, education and artistic delegations from the two countries have visited each other. Many famous Chinese troupes involved in singing and dancing, acrobatics, and Peking opera have given performances in Peru. Many famous artists in Peru have visited China. The important universities i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been involved in contacts and communications. Roughly 40 Peru people have taught or engaged in language work in China. The two countries have exchanged dozens of young student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in Peru will energetically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an econom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On November 19, witnessed by President Hu Jintao and President Alan Garcia, three Confucius Institutes were established in Peru. This symbolizes that Confucian culture has branded a deep imprint on the hot land of Latin America.

Like people in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their national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Peruvian people have formed their own religious faith and their own cultural traditions and customs. The ancient Inca civilization was formed here. As an ancient culture from China, the Confucian thinking also fascinates the Peru people. In Peru, now there are many “Confucius fans” and “China fans.” So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has injected fresh bloo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u’s culture and provides a good platform for China and Peru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in the fields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之一)

亚洲第一所孔子学院——韩国首尔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in Seoul, Korea: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Asia

2004年11月21日,全球同时也是亚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正式揭牌。它坐落在韩国首尔江南大道上的一条安静的巷子里。学院的教室里汉字、汉语拼音随处可见。

来这儿学习的大多数人是为了就业,也有的人是出于对中国的好奇,还有一些人是为了教育下一代。虽然学习目的不尽相同,但是大家的学习热情却都是异常高涨。据统计,在只有4900万人口的韩国,已经有超过30万人正在以各种方式学习汉语。每年,全球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当中,韩国考生居首位。

韩国首尔孔子学院的诞生不仅为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韩国人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它真正开启了孔子作为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人漂洋过海、周游列国的 “文化之旅”。

On November 21, 2004,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both Asia and the world was unveiled in Seoul, Korea. The Institute is located on the5th floor of the Jung building 811-4 Yeoksam-dong Gangnam-gu Seoul, in which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inyin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Korea, which has a population of 49 million people, more than 300,000 are learning Chinese in various ways.

美洲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America

2005年3月17日,南开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这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美洲创立的第一所孔子学院。

该院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开设各类汉语和中华文化课程,培训汉语教师,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中国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增强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已经成为当地各界人士进行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场所。

On March 17, 2005, Nankai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jointly established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was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established by NOCFL in America.

非洲第一所孔子学院——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Nairobi in Kenya

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是由天津师范大学与内罗毕大学于2005年12月19日合作创办的。

作为非洲成立最早的孔子学院,该院自挂牌以来发展迅速,已经由起初的2个班49名学生增加到目前的9个班262名学生。学院所开设的课程也从最初的只有兴趣课程发展到现在的选修课、必修课、培训班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也使汉语教学融入了肯尼亚国民教育体系。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Nairobi was jointly established by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Nairobi on December 19, 2005. As the earliest Confucius Institutein Africa, since being established, it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a result, the institute scale has been expanded from two classes and 49 students to nine classes and 262 students.

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

Confucius Institute in Stockholm: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in Europe

2006年2月18日,北欧斯德哥尔摩孔子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挂牌成立。对于所有在瑞典学中文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参加挂牌仪式的人坐满了大教室,他们几乎人人都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如果学员在接受采访时首先会问你:“要我的中国名字么?”

能在瑞典建立孔子学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仅因为这是在欧洲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孔子学院,而且还标志着中国在国际上推广汉语教育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上一篇:工作充满激情下一篇:发言稿治污减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