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2024-05-17

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精选8篇)

篇1: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做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思考

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

张连海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任务来抓。新世纪新阶段,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工作的条件以及自身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任务,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既是党建理论建设中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基层党组织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中不断探求的问题。

从20世纪80年代初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开始仅仅20多年,民办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办学校办学主体多元化已经形成趋势,在党和政府“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的指导下,近几年来朝阳区民办学校得到快速发展。截止到2005年3月统计:朝阳区民办学校共340所。其中:企业单位办学98所,事业单位办学122所,社会团体办学19所,民主党派办学5所、公民个人办学96所。朝阳区民办学校中专职和兼职在校教职工8671人,中共党员2844人占35.6%。按照中组部和教育部《关于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意见》和市教工委的文件精神以及朝阳区教工委的要求,具备组建支部条件的学校有57个,已组建支部的学校57个,其中由企、事、团办单位建立的支部35个,教委组建的支部22个,基本实现了教工委提出的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目标。朝阳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所党总支成立于2003年11月,现所属党支部22个,党员212名。党的十六大以来,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思考和研究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民办学校中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的党建工作理念不易被接受,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党组织的建设滞后于民办学校的发展,使其在整个基层组织建设中处于薄弱状态;民办学校中党员数量少,地域分布广,流动性强,开展党建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对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1.民办学校中党建工作的理念不易被接受

在民办学校发展初期党组织的建设没有同步跟上,当民办学校已经发展到较大规模我们开始着手党建工作时,传统的党的工作理念与一些学校举办者的思想观念产生了较大距离,有的民办学校举办者对党建工作认识不清,心态复杂,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影响学校发展;不少党员也从趋利动机出发,总认为自己是学校的“打工仔”,谈不上带头作用,挣钱拿工资就行了,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有的甚至不愿在学校暴露自己的党员身份。由于民办学校的规模大小不一,相当一部分民办学校没有或只有数量很少的党员,党建工作难度较大,有些学校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发挥作用不明显,这也是部分民办学校对党建工作缺乏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2.党的组织活动难以开展,党员作用的发挥不理想 在民办学校中,很多学校举办者不是党员,而学校中绝大多数党员都是受聘于学校的教职工,主要从事学校的教学工作,因此党组织活动的时间、经费、效果得不到有效保证;学校举办

者和党员对党组织在学校中的工作任务把握不准,党组织开展活动常有无所适从之感;一些民办学校中党员比例偏低,并分散在不同的教学地点,党组织的活动难以召集和组织,导致相当一些基层党组织活动少、内容枯燥、效果差。此外,民办学校党组织缺乏有效的党员管理办法,加之党员流动性大,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密切等都是对民办学校党员的管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3.党组织的职能定位、工作职责、工作方式不清 要有效开展民办党建工作,就要对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做深入的思考。例如,学校党的政治核心作用该怎样体现?学校党组织的工作着力点主要在学校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在教职工群众中间?学校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由学校的自身需要决定还是由上级党组织决定?学校党组织功能是否包括监督保证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团结教育功能、推动教育教学功能?等等。这些问题基本可以概括为党组织在民办学校中职能定位、工作职责、工作方式途径,这也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思路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以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主题,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党组织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新的方式和途径,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为核心,从明确工作职责、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推进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把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其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因此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子。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党的建设和工作跟不上新的形势,适应不了新的变化,就不可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果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那实际上就是放弃党的领导;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传统方法和方式,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必须着力于党建工作理念与思路的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党员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为民办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有序、规范的环境,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组织保证。1.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的原则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对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出的主要任务我们认为在民办学校中开展党建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1)要遵循党章规定。通过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形式创新加强党组织建设,完成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2)要把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与促进民办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创新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关心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作为民办学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引导、监督民办学校依法办学、健康发展。

(3)要按照民办学校特点开展党的活动,通过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党员在民办学校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在教职工中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2.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路

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实现的四项任务和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在民办学校开展党建工作应该遵循的总体思路是:

(1)民办学校办到那里党的组织就建到那里。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条件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因地制宜的开展活动,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消除党组织设置的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

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

(2)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党建工作。把服务和推动民办教育发展作为民办教育党建工作的中心,建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浓厚氛围,使民办学校党建工作不断贴近党的中心工作,贴近教育改革实践。

(3)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民办学校的党组织要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发挥领导者和凝聚者的作用,引导学校依法办学,健康发展。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党的工作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团结和凝聚教职工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5)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要积极争取学校举办者的支持和帮助。民办学校运行机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的领导体制、管理方式决定了我们开展党建工作一定要得到董事会的认同和支持,才能使党建工作收到实效。

三、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实践 1.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理念创新

确立“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党组织建设理念。民办学校中党员流动性大,民办学校党组织的建设滞后于民办学校的发展,做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一方面要在加强党建工作宣传教育的同时,成熟一个建立一个,还要使民办学校中已经建立了支部的学校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典型引路不仅能够整体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使已经建立起来的支部得以巩固和提高。

确立“服务、促进、引导”的组织工作理念。党章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民办学校的党组织要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任务开展党建工作,要正确处理民办学校中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与尊重市场规律、教育规律的关系营造学校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把党组织的工作重点放在服务上,通过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促进和引导学校发展。树立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践者的理念。民办学校举办者对学校党建工作自觉、主动的支持是搞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条件。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也是党的教育事业的实践者与直接受益者,加强学校党组织的建设、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不仅是学校党组织的工作也是学校举办者的必然选择。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首先要把学校的举办者凝聚到党组织身边来。

2.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创新 做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必须以夯实学校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应以“消除党组织设置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建工作的有效性”为主要目标。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必须从民办学校多样性、复杂性的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突出难点、夯实基层。要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既重视组织形式的建立,更注重组织建立后的效果。在要求、进程和方法上不搞“一刀切”,防止急于求成、有名无实。首先我们把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按照大学、中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四个层面分类推进,其次把单独组建支部有困难的学校联合起来组建联合党支部,同时将暂时无法进行组织关系转接的党员进行登记,组织起来参加所在学校党组织的活动。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要与学校的审批工作同步进行,避免产生随着民办学校大量涌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产生空白点的现象。每一个民办学校得到行政许可后就建立与党总支的联系,条件具备时就履行组织程序建立党组织。

做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在抓好学校党组织建设的同时还应该着力于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创新。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过程的创新是以党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为目的。过去党组织的活动多以学习为主,虽然现在我们可以使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手段和参观交流、多种评比

竞赛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但是还要根据民办学校的特点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活动。一些民办学校的党组织党员数量较少,我们就邀请和组织学校的教师、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共同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民办学校中正式党员少,但是具有党员身份的教职工并不少,我们也把这样的党员组织起来参加党组织的活动;依据民办学校不同的办学层次、办学内容,我们组织办学层次办学内容相近学校的党支部联合起来组织开展活动;我们要求党总支和党支部开展活动时都要邀请民办学校中不是中共党员的举办者参加党组织的活动;我们通过党组织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活动过程的创新树立了民办学校的党组织形象,民办学校的党员、学校的举办者、学校的教师、学生甚至学生家长都参加到活动中了。这不仅使学校党组织之间加强了沟通,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之间、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更重要的是使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充满了活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3.民办学校党组织工作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是民办学校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保障,做好民办教育党建工作,必须以建设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长效机制为根本。

首先是建立党组织参与决策与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制度明确党支部在学校中与董事会、校委会的关系和职能分工。针对民办学校的情况我们认为在董事会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条件下,学校党组织要与董事会和行政班子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取得董事会和行政的理解和支持,引导行政管理机构行政负责人依法办学,党组织负责人应依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了解和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学校董事会和行政班子也要尊重党组织,重大问题要听取党组织的意见。学校的党组织应该参与学校行政工作会议,党支部书记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重任,学校党组织书记作为直接责任人,要克服困难,多与学校董事会和学校行政负责人沟通,积极开展党的工作,保证党组织和党员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考虑工会在民办学校中的地位和职能,建立“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制度。以党建工作促进工会工作,以工会为载体开展党建工作,做到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机构上对应设置,人员上相互兼职,工作上互为表里、相互支撑、同步进行、形成合力。通过党组织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可以增强党的工作对民办学校的影响力。其次是在民办学校中建立党务工作公开制度。通过学校党务工作专栏使党组织工作制度的落实得到党员和群众的监督,通过党务公开提高党组织的工作威信和水平。建立党组织工作评价和表彰制度。通过党组织工作的互查和年终的汇报检查对各个支部的工作进行总体检查和评价与表彰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及影响力和号召力主要是通过发挥党员个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因此加强对学校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基础性工作,特别是民办学校中具有党员身份而组织关系不在学校的兼职教师比较多,如何加强对这部分党员的管理是民办学校党组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一方面根据党章的要求对党员进行常规管理教育和考核,另一方面建立了对非在册党员的管理制度(非在册党员是指具有党员身份而没有组织关系的在民办学校工作的教职工)要求非在册党员接受与正式党员同样的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使民办学校的党建工作与民办学校的发展同步,也只有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作用。

放松了党性锻炼,或只偏重于提高文化业务素质,忽视思想理论政治素质的提高,或讲物质利益、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多,讲奉献、讲大局、讲理想的少,甚至把个人利益放在党的利益、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

篇2: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浅谈基层党建工作

(舟山港务管理局定海分局)

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是每个基层党务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定海分局的党建工作在市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局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实践证明,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党章》规定,严格执行上级党组织有关党建工作考核责任制,遵照“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工作程序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中的一员,本文就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运用“管理者推动”法,提高党建工作的落实力。

“管理者推动”法,是指在开展单位党建工作过程中,领导者可以通过建立自上而下的职责体系,对各级组织和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比如:年初,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制定完善单位党组织建设目标规划,明确党建工作各项指标,同时落实相应的责任领导,让全体干部职工都围绕总目标来开展工作。并将各项指标逐级分解,责任到人,建立自下而上的目标保证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保证机制;在整个党建目标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各项主题活动和开展主题教育等形式,发动党员干部联系实际开展一些具有纪念意义,又能体现党员模范作用的活动,将党建工作推向深入。年末,对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回顾。形成依靠

管理者推动、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以提高党建工作的落实力。

二、运用“群众满意度”法,增强党建工作的目的性。

就基层而言,党建工作可以说涵盖了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就其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关健是以下几点:一是全面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单位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二是通过政治工作和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热爱本职,努力工作,团结协作,积极上进,创设单位内部和谐的工作氛围;三是通过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及时发现并妥善解决工作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单位安全稳定;四是积极参与驻地的创建、创安、军民共建等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单位对外良好形象。而这些工作的落实都需要人去做。这些人就是我们党建工作的对象。以这些对象对党建工作“是否满意”来具体衡量单位党建工作的实效,增强了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在实施“群众满意度”法时,要把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期望和满意作为要点,即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党建工作目标。通过预测了解干部职工的需求,把工作目标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为具体的工作指标,并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增进干部职工的理解,提高开展工作的自觉性,促进目标责任的落实。此外,还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满意度调查,找准问题,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改进工作。

三、运用“过程控制”法,提高党建工作的效能。

所谓“过程控制”法,就是把党建目标和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组织结构、过程、程序、资源等全部纳入党建工作之中,通过逐级识别党建工作以及各过程的相互关系,实施全过程检查、控制。比如:

我们分局开展党建工作是按照市局“党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的要求来具体制定分局党建工作计划的。由此,我们便可以按照要求,把党建目标具体化,通过制定详细的方案,把党建工作需要完成的任务一项一项细分出来,制订成详细的工作计划,根据这个计划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并将实施的过程情况记录下来。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测评、检查,促进党建工作各项标准得到落实,以达到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的目的。

四、运用“持续改进”法,提高党建工作的成效性。

“持续改进”法,就是通过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内部审核制度,把党建工作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策划、实施。《舟山港务管理局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舟山港务管理局机关、事业单位党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是审核我们港航系统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制度。近年来,我们按照这个制度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在落实各项工作过程中,我们重视按照《办法》、《细则》的要求,围绕党建方针、目标,定期组织单位相关人员对党建工作适宜性、有效性进行管理评审。对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了纠正;整改的问题是否得到落实等作为审核的重点,及时发现不合格项目,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促进工作不断改进。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成效。

五、运用“相互依存”法,提高党政工作的相融性。

要正确处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党的建设属于政治工作。当党的中心任务是政治革命时,党的建设与政治路线的联系是直接的、紧密的。当党的中心任务转为经济建设时,就涉及如何正确处

篇3: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一、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工作理念创新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同时,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形成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在实施这些教育培养目标过程中, 思想教育工作者经常遇到一些问题, 比如大学生很关心国内、国际大事及民族、民生等问题, 对社会热点问题容易产生共鸣, 却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积极, 甚至有抵触情绪;再如大学生在道德评价与要求上表现出双重标准, 对别人的道德要求主流化, 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却潮流化。大学生的教育逆反心态问题、道德认知与行为冲突等问题, 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学生工作理念比较单一, 且强化教育和管理、弱化服务与支持的倾向比较明显。在教育理念导入过程中过多地采用了教化、榜样示范方式, 且在日常管理中过于倚重于行政权、奖励权、惩罚权等规范性约束。这些做法降低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其认为自己处于“被教育、被管理、被约束”的从属地位, 容易诱发大学生对教育者的对立情绪, 从而削弱了教育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 助人自助”, 它认为:所有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与尊严;人都需要归属感;每个人都有改善自己生命的能力与动力;每个人都对自己和其他人包括社会负有责任;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由此又引申出三个理念, 即人格平等、助人自助、主体自决。 (2) 从价值取向来看, 这些理念的核心均为服务与支持, 体现出对人的尊重, 将这三个理念引入到学生工作中, 可以转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教育理念:一是可以使工作者更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学生, 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二是可以优化教育策略, 由传统的“教化式”教育转变为根据学生个性特点, 发掘其自身潜能, 增强其自我帮助、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等能力;三是有助于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提高服务意识, 提高学生自省能力, 发挥其在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样, 可以改善教育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使工作者从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变成“教育、管理、服务与支持”四位一体的工作角色, 更容易贴近学生、了解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性。

二、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工作模式创新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主要是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其突出特点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以集体管理为主要方式, 在具体工作方法上强调“灌输、规范、约束”的作用。这种工作模式导致高校辅导员的事务性、应付性工作较多, 随机性较大, 缺乏工作的系统性、延续性与层次性, 使整体教育目标的模糊化。实际上, 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需要整合高校、社会、家庭、学生本人的力量。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有责任优化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因此, 辅导员既要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 改进传统规范约束式的管理模式, 又要尊重学生个性及不同需求, 把学生的成长成才纳入到一个整体性的教育体系之内, 促进学校、社会、社区、家庭的互动。

学校社会工作在整合教育资源方面有着卓有成效的经验与优势。经过长期发展, 学校社会工作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如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革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社会互动模式等。传统临床模式主要依据心理学中心理分析、自我调节等理论和方法, 重点放在人际关系紧张、情感失调、情绪困扰的个别学生身上, 帮助他们建立起较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和有效的情绪管理功能, 促使其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学校变革模式依据的是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组织理论和制度理论, 重点放在学校环境本身, 包括规范、制度和设施条件能否发挥应有效能等。此模式认为, 功能欠佳的规范和设施往往会妨碍学生成长, 并导致学生问题的增加和恶化。运用此模式, 学生工作者可以学校社工的角色积极促进学校变革, 改变学校那些与大学生身心成长不协调的规范和设施。在社区学校模式下, 学校社工的目标是促使社区居民, 特别是学生家长了解、支持学校的政策与做法, 促进学校与社区共通、和谐发展。对于校园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 可以采用社区学校模式, 通过沟通协调和倡导, 争取社区支持。社会互动模式基于系统理论, 重点是个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重视学生身边如学校、家庭、社区等的联系, 注重改善学生个人与身边环境的交互关系。采用社会互动模式, 通过咨询、调停、促进方式实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的目的, 而且学校、家庭的互动, 有助于发挥各自对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优势。 (3)

三、学校社会工作与学生工作方法创新

近年来, 高校学生工作增添了一些新内容, 除了坚持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外, 还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生活、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出现的不适应与不协调问题, 以及由此引起的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不良、学习兴趣下降、心理疾病和职业规划等实际问题。要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提高专业化技术服务意识。如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 学生工作者既要立足于以实现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的双重提高为目标, 努力使毕业生具备获取就业机会、赢得用人单位欣赏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比较优势, 还要通过职业规划与针对性训练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这要求学生工作者应围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这一目标将专业学习、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勤工助学、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结合起来, 拓展教育空间、创新教育模式,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要求学生工作者突破“谈话型”心理咨询的局限, 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具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特点, 寻求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掌握团体辅导、朋辈教育、心理危机干预等技能, 提高学生的认知与自我管理水平。 (4)

借鉴学校社会工作具有的独特方法与技能, 对于创新学生工作方法具有积极意义。学校社会工作依据工作对象和实际情况的不同, 在具体方法和手段上可以采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与社区工作等三种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有需要或有困难的大学生, 以协助他们解决困难为目标, 这与当前学生工作面临的重点服务对象十分吻合。学校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是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 协调可资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 为案主提供面对面、一对一的服务, 其目的是协助案主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 完善自我, 增强其解决困难的能力, 从而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小组工作即对具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学生, 运用小组方法开展训练与辅导。由于小组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的效用, 案主在小组过程中或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更容易在环境中获得教化, 达到个人、小组共同发展的目的。对于那些心理素质差、适应能力弱、挫折调适能力低、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有障碍、健康有缺陷等问题的学生群体, 可以借助小组工作方法将其分成治疗小组、发展小组、学习技巧小组、社交小组、压力训练小组等组别, 然后通过专业化的教育与培训等手段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技能培训,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因自身不足带来的困扰。社区工作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学生工作, 通过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共同努力, 促进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善。学校社工可以在学校和社区给学生、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为他们解答学校社会工作范围内的有关疑问, 提供专业支持与建议, 也可以在学校、社区开展包括学生、家长或教师等为对象的综合性活动, 主要以教育性和预防性为目的。此外, 学校社会工作在促进宿舍管理社区化方面也可有所作为, 即将相邻的一栋或几栋学生宿舍划分一个“社区”, 组建社区服务队, 使社区服务与支持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刘枫, 王成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缺失的思考.教书育人, 2006 (1)

[2].张书明,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事务管理[M].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

[3].易钢, 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战略与研究, 2007 (9)

篇4: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 创新 理念 方法

一.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理念

1.语法教学方面的创新。语言结构上,尽量用图表进行表达,这样可以明确语法结构;在真实的语境中,尽量练习语法项目;坚持从分步呈现、分步练习到综合运用,达到层次清晰、循序渐进的目的;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实践,总结语言规律。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首先要重视语言的意义、情景和实际运用,防止死抠语法和生搬硬套的不良教学方法,充分把握语法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把握语法教学的度,但是不能延伸过多,以免学生陷入英语学习的误区,而要紧紧围绕话题,创设与语法内容相似的语境,促使学生参与实践,并从中掌握所学的语法项目。

2.转变学英语为考试的观念。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需要以身作则,不能向学生灌输英语,更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其他不良手段。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一般都能轻松而高效地学好英语;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如果能够改变教师与学生应付考试的陈旧观念,就一定能走出英语的学习困境。因此,要想真正改变英语学习的理念,就必须制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课堂环境,同时要采用生动活泼的方法,这样才能实现创新教育,从而让学生用心去体会英语。

二.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的原则

1.语言的实践性原则。在初中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语言的输入要优于语言的输出能力,在整个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的读和听是输入,英语的写和说是输出部分,所以说,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体现听读第一步,说写第二步的相关规律和准则,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过程是英语教育工作者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综合性的作用,对信息进行主动的吸收以及传递的活动或者过程。站在信息论的角度来说,为了英语的交际所进行的听说读写是整个听话者或者是说话者之间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交流过程。同时初中学生在进行英语知识学习的时候应当要进行大量的听和读方面的联系,要通过相关的规则、情境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吸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得出好的英语。

2.将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在初中英语的创新性教育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地位,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敢于说出英语,积极参与到英语的互动中来,其次,教师不仅要对知识进行传授,同时还应当教给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出相关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通过记录、分析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建立起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逐步培养起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良好能力。

三.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方法

1.单词记忆法。对于英语学习中的这些难记的单词很一些有特点的单词,我们可以在记忆单词时采用分类记忆法,将单词分类按照读音,词性,用途,种类等方式划分,并且将这种方式在记忆单词法时作为一个习惯,长期的坚持。对于教学词的种类,句子的成分及五种基本类型的简单句等都有积极的作用。还可以在记忆中,采用直观记忆法,可以利用图片,实物和幻灯片等方式,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2.创设交际活动环境,培养创新交流能力。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能够运用英语跟外国人进行语言交流,这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然而,美国教育学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英语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知识也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中国学英语,没有语言交际的环境,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英语,没有得到充分的巩固和提高,因此就会出现懂得说,不懂得听,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就大大的受到打击。此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通过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可适当调换道具,让学生能有所创新。

3.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创新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基础,初中英语教师要善于创造生动的情景模式。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读书、看报,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尽量在每一节课上设置不同的情景模式,将对话的机会留给学生。另外,在每节课上,尽量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演讲,或者讲述英语故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英语教学课件的制作尤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首先,多媒体教学,可以激“活”教科书,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再次,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学会英语思维,接受纯英语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听、说、读、写形成习惯。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走进英语课堂,听英语,说英语,读英语,写英语,从而养成听、说、读、写的习惯。

篇5: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对“骨干教师如何成为专家型名师” 之愚见

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教育系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这次课程改革培训历时长,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从2010年9月入校的高2013级是这次课改的起始年级,历经三年的强力推行,我校的新课堂改革已初具规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有许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总结和提炼。

一、教育理念要更新,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中心,用民主的方法进行自我管理,注重培养班干部管理协调能力,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班主任要放手不是什么都不管不问,班主任要甘愿站在幕后指导、鼓励、磨练他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老师只关心优生”这种思想。彻底改变过去科任教师只培养优生而忽视差生,让科任教师多鼓励学生,特别注重差生自信心的培养。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我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全班共74名学生,其中男生29名,女生45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生行为习惯普遍较差,学习能力也参差不齐,上课耍手机、睡觉、看小说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如何筛选、培养小组长;如何合理分配这29名男生和培养男生中的佼佼者(对于文科班,男生在女生过多的班级内很自卑、普遍缺乏自信,很困难找到优秀的男生),当时我大致分了9个组,每个组内平均3名及以上的男生。班级民主推荐和自荐了6名小组长,皆是女生。根据我多年的经念,我有做了3名男生的思想工作,凑合了9人小组长。我平常的工作重心就是培养小组长的学习、组织和领导能力,让他(她)在今后起到先锋和带头作用。实践证明,这三名男性组长脱颖而出,在今年的高考中,高考成绩高出二本线30余分。而且还带动其他男生的进步。9位组长有8人上本科线。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创新,要具有高效的课堂效率、更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随时观察学生,能够掌握学生参与度,让他们进入学习的角色,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

高效课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很高,严禁教师“一家言、满堂灌”。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备好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设计目标试题,达到能力的培养。通过多形式的奖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这堂课得到实惠,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的做法是:上课前,准备好学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完成学案上内容。整堂课的前5分钟,让学生提出问题,其他学生试做回答或老师点拨。再用10—15分钟的时间由老师教授这节课主要的知识要点(如果这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可让学生讲授,由学生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学生前20分钟的学习情况,完成能力培养计划的目标试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试题的调整和安排),最后5分钟,有让学生提问或让同学们进行总结和提高。实践证明效果还不错。当然,我只是新课程改革中,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究。没有专家的高屋建瓴,只有我的一点想法和一点实践。

篇6: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实施德育内容,必须经过一定途径和渠道。德育途径是客观的,也是多种多样的,德育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适合有效的途径,选择效果优良的途径。就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特点看,德育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

1、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将德育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要加强时事政策教育、国情教育和相关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生动活泼,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各学科渗透德育,是各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最经常,最稳定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思想德育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各科教师要发挥师表作用,主导作用,认真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要求,结合各学科特点,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育过程之中。各学科的教材、大纲和教学评价标准都要坚持德育导向。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要经常深入到教学领域,指导学科德育的有机渗透。

2、校内其他各种途径

主要包括班主任、共青团、活动课与课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等途径。

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层单位,班主任工作是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和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根据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内容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有计划的开展德育活动;组织建设好班级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加强班级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要协调本班、本年级各科教师的德育工作。密切联系家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配合。

共青团、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支最有生气的力量。团、学生会应根据各自任务和工作特点,充分的挥组织作用,通过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广大青少年组织引到自己周围,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继承革命传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通过举办业余团校、党校、马列主义理论学习小组活动,培养提高学生中的优秀分子。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学校和班级应保证活动课程的时间,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各种进步社团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意志品质和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形成整体性德育氛围不可缺少的条件。学校要合理设计,科学布局,积极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管理,使之达到绿化、净化、美化、香化、富有教育意义,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和影响。充分发挥校歌、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对学生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认真抓好黑板报、壁报、橱窗、广播、图书室、荣誉室、德育活动室、文体艺术等多种专用场所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职业指导是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理想教育的有效途径。各校要认真搞好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升学、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劳动与社会实践也是学校德育一个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学校要把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指导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切实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行为习惯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要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远足、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开阔眼界,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大力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尽量避免和减弱网络信息可能产生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和侵害。有条件的学校要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开办校园“网吧”,提高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教育。

德育教育中本人认为以下3种教育方式可以尝试

1、实践锻炼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在实践中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2、榜样模仿法

榜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老师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3、让学生说“我们合作吧”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合作交往能力影响着人们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教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他们有正常的合作交往能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应该创造多种机会,让孩子与他人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让他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学生进行交往与合作。为此,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你挣我赶,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学习、劳动都不甘落后。在不断的为集体争光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在教学方面,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配合进行课文表演,或者同座之间商讨一种写作思路。在班队活动中,可有意识的向学生讲中外知名企业是怎样注重员工的人际关系,古今中外一些因合作而成功的案例,如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和杨振宁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明白良好的合作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我还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拔河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有一种竞争观念;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起一种团结合作精神;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多一份爱心,多一份求知的欲望,也多一份合作的意识。

篇7: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殷都区信访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在省委政法委“8.30”涉法涉诉信访会议上,殷都区作为全省32个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较多的县区之一,被责令参会并受到了通报批评。短短的半个月时间过后,该区不但将中央政法委交办的12起案件全部办结,将省委政法委巡视组交办的98起案件办结91起,办结率92.8%;而且还将区自身全面排查出的49起案件办结46起,办结率93.8%。在此期间,省委政法委4次印发简报推广该区的做法,并对该区和区委书记李南沉给予了通报表扬。

为了解他们的做法,我们对该区上至领导干部、下至上访群众进行了走访座谈,直接观摩了有关案件的研究办理,并全面了解其工作制度和办案情况,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他们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该区之所以在短时间内能将一大批沉年积案彻底解决,打赢由挨批评到受表扬的“翻身仗”,除了全区上下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力度以外,更主要得益于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实施了“三依二助一亲自”的“321”工作法。

“三依二助一亲自”,“三依”指依法、依理、依情感相结合的办案理念;“二助”是司法救助、困难救助两个帮扶办法;“一亲自”即各级领导亲自办案。

一、“321”工作法产生的背景

— 1 — 多年来,各地对于信访案件的处理,在理念上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导致在方法上要么过于极端,要么无所适从,使得基层党委、政府时常疲于奔命,但信访案件很少能彻底解决到位,导致信访量长期居高不下。

一是在“依法”与“依理”上有争论。有的一味强调依法制裁,导致滥用法律强制手段,方法简单化致使大量群众诉求不能有效解决;有的过于强调依理,把依法丢到一边,造成失去原则性,错误引导了上访人。

二是在“强力”与“怀柔”上有争论。有人一味强调对信访人怀柔,过分依靠情感投入,不惜失去原则性,没有依据地过分迁就,导致调高了上访人的胃口;有些声音则强调强力,过于依靠打击压制,也失之偏颇,造成矛盾激化。

作为直接面对群众的基层党委、政府,由于身处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时刻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单纯地依靠法律、道理或情感中的一个方面,在工作中都会出现偏差,都很难解决问题。

因为中国社会毕竟还不是完善的法治社会,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没有非常明确的法律解决渠道,再加上基层群众法律观念淡薄,又受“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思想行为方式影响较深,很多矛盾、问题无法通过法制渠道解决,而必须结合基层群众的传统行为习惯,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平衡利益,进行协调、沟通和变通,才能得以化解。

殷都区正是在这种理念混乱、方法欠缺的状况下,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本着对上访人和对法律“双尊重”的原则,树立了 — — 2 “依法、依理、依情感”相结合的工作理念,并结合“司法救助、困难救助”两个帮扶方法和“各级领导亲自上”的政治优势,对症下药、灵活施治,尽而实现了上百起案件案结事了、群众满意的目标,找到了根治信访顽疾的一剂良药。

二、“321”工作法的内容及成效

(一)依法、依理、依感情,根治了信访的老顽疾

接上所述,“依法、依理、依感情相结合”的理念,是当前基层最生动、群众最易接受的执政理念。殷都区在解决信访问题上,通过对这一理念实质内涵的挖掘,拓展延伸出了一系列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机制,对根治信访顽疾起到了根本作用。

1、彰显“三依”以民为本的内涵,严格坚持“三推定”原则 “依法、依理、依感情相结合”理念,最根本的内涵就是对法律和群众双方负责,真心实意重视群众的利益,设身处地解决群众的困难。长期以来,各地信访案件居高不下,尤其很多沉年积案久不能化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办案人员没有从上访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对上访人的诉求,总是以法律政策穷尽为由,轻易就下出上访人无理或根本无法解决的结论,臵上访人的激烈反映于不顾,导致案件越积越多、越积越难。

针对这种思想状况,该区在解决所有信访案件,尤其法律、政策穷尽的疑难案件过程中,坚信和坚持了“三推定”原则:一是对上访人做有理推定,哪怕有1%的道理,也要查清问题的前因后果,查清症结所在,认真加以解决;二是对责任人做有责推定,哪怕有丝毫的责

— 3 — 任,也要予以纠正,并向上访人道谦,求得群众的满意;三是对信访案件做有解推定,哪怕有1%的可能性,也要付出100%的努力,不遗余力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三推定”原则,为用“依法、依理、依感情相结合”的理念,有效化解大批历史积案奠定了思想基础。

2、落实“三依”根治问题的内涵,打破常规提出“三三制” “依法、依理、依感情相结合”理念的提出,本质就是为了彻底解决问题。

对此,该区对一些陈年积案,打破常规地提出了“三不限、三重新、三找出”的办案原则(不限原领导表态,重新听取信访老户申诉,找出本人要求解决问题的底线;不限原调查结论,重新研究案情,找出过去处理结果与本人要求的差距;不限原处理意见,重新调查核实,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老案新办,组织各有关人员对案件重新进行审查,并切实改变以往就事论事,单纯依靠法律、政策手段解决问题的做法,而是依据事实,找到既合法理又合情理的切合点,使一大批棘手的信访老案得到了最终解决。

例如,中央政法委交办的邢凤培诽谤一案,连续上访20余年,屡次处理,结论要么是维持法院判决的权威性,要么说法院判决上诉期已过,无法翻案,上访人始终不能满意。在这次集中活动中,李南沉书记亲自指导有关人员,跳出原处理意见,重新调出原案卷分析案情,并分析案发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了解到其当年的诽谤行为,只是贴了一张小纸条,并没有给对方造成太大伤害,违法情节轻微,只因正处严打期间,才被判刑,为此还丢掉了工作,生活长期没有着落,并因连年上访拖下了巨债。基于 — — 4 这一事实,该区经集体研究,拿出了“反映有一定道理,但法律政策却实无法解决,从解决其生活出路的角度,分三年救助其16万元生活补助”的处理意见,上访人满意停访,使多年积案得以化解。

3、体现“三依”灵活处臵的内涵,采取“四解”办法化解矛盾 “依法、依理、依感情相结合”理念的灵魂,即在于不拘于单纯法理或情理,而是对症下药、灵活施治。

该区解决每一起信访案件,首先都限制在法律、政策的大框架下,决不为了息事宁人,而随意地突破法律、政策。但对一些法律政策穷尽无法解决的案件,他们也没有简单结案或形成积案,臵上访人的诉求于不顾,而是采取“四解”的办法,运用法、理、情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疏导思想、理顺情绪、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的目的。

一是思想上解活。通过耐心听取上访人的倾诉,热心了解其苦衷,诚心帮助其解决问题,给予其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在情感上取得上访人的认同,切实用耐心换取他的安心,用热心换取他的放心,用诚心换取他的信心,从而尽快解开其思想的“死结”;

二是法律上解惑。邀请法律工作人员,站在上访人的角度,用全面、系统的法律知识,帮其分析诉求的合法性和解决渠道,消除其对法律的曲解或疑惑,并主动帮助其维护合法权益;

三是生活上解困。对确实有一定道理、且生活困难的上访人,通过对其经济救济、落实低保、安排就业、解决住房等不同形式的人性化帮扶救助,让其得到最大实惠,解决其基本生存条件和生活出路,进而从根子上促进其息诉罢访;

— 5 — 四是工作上解难。对生活过得去的上访人,全面了解并帮助其解决生产或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对他做到仁至义尽,尽而消除矛盾、化解矛盾。

例如,民师集体上访案,其诉求国家政策明确不予考虑,是各地普遍深感头痛的“骨头案”。对这部分人,该区即主要通过“四解”的办法,起到了很好的稳定效果。一是组织干部或其亲属、朋友进村入户,与他们面对面交流谈心,引导他们认清形势,并答应他们以适当的方式向上级呼吁,以期上级制定适当的安置政策,缓解其对立情绪,并逐步打开其思想“死结”;二是通过召开政策说明会、发放宣传单等形式,把《原民办教师的有关政策》和《信访规定》宣传到每一位相关人员,打消其违法上访念头。避免了因政策宣传不到位,被少数人蒙蔽、利用和误导而引发的非法上访、越级上访等问题;三是了解掌握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对生活确有特殊困难的,落实低保26人,帮助再就业35人,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出路问题;四是对生活过得去的,了解其生产或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并最大限度地扶持他们加以解决。

4、实现“三依”长效适用的内涵,建立“六到位”保障机制 “依法、依理、依感情相结合”理念,追求的境界即在于建立一个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为群众解决问题。该区通过对新发生案件建立“六到位”的机制,切实堵住了产生信访积案的源头。

一是诉讼程序引导到位,针对群众反映的维权问题,统一制作复议、诉讼、仲裁程序告知通知书,引导上访人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诉讼,并对其提供司法援助,帮助其找律师、疏理案情,让其建立起依法解 — — 6 决的信心,确保不欠“法律账”;

例如,中央政法委交办的牛具林一案,因其财产受损与邻居发生纠纷,一审判决因其提供证据不够充分败诉,导致其开始上访。了解这一案情后,我多次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帮助其疏理案情细节,并进一步查找了新的证据和法理依据,引导其依法提起上诉,终于在二审中改判胜诉,牛具林非常满意,对政府表示感谢。

二是合理诉求解决到位,对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严格落实有关法规和政策,确保不欠“政策账”;

三是不合理诉求终结到位,对漫天要价的不合理诉求,先由基层拿出处理意见,报区拿出复查意见,然后再报市复核并终结信访程序,切实避免重访、越级访的发生,确保不欠“程序账”;

四是过错事项追究到位,对因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简单粗暴或有失职、渎职、违纪违法等行为,造成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坚决责任追究到位,确保不欠“责任账”;

在这方面,该区针对政法部门个别人员违法、违纪的问题,成立了由区纪委书记牵头,政法委、检察院人员参加的区级巡视查处组,进驻公、检、法、司,逐个进行人事、纪律、作风整顿,并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为线索,对7名违法违纪的政法干部给予了党政纪处分,并将这些人和事制成板面,警示广大政法干部引以为戒,起到了警醒、教育干部,整顿队伍的目的。

五是困难对象帮扶到位,对上访群众诉求虽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困难、无依无靠的,尤其是“法度之外、情理之中”的信访事项,采取

— 7 — 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手段,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确保不欠“感情账”;

六是违法上访处理到位,对已经作出法律终结决定,并签订息诉罢访协议的案件,且经过法制教育和批评劝导,当事人仍然无理、闹访或到重点地区进行非访,挟洋施压、丑化我党和政府形象的,均及时收集、固定证据,硬起手腕坚决依法打击,确保不欠“迁就账”。截止目前,该区对非访、缠访、闹访的上访人,已经劳教1人,行政拘留2人。

例如,李万荣反映其丈夫受工伤一案,在从法律渠道已解决到位的情况下,区、办事处两级还多次从就业、低保、廉租房等途径对其进行救助,但这不仅没能让其息诉罢访,反而让其胃口越来越大,最后提出必须为其安排正式工作,并屡次越级、非法上访和串访。在这种情况,该区依法对其采取了劳教措施。

(二)司法救助、困难救助,助出了上访人的真满意

大多数“信访老户”,长期在“连年上访—生活拮据—情绪恶化”的怪圈中不能自拔,其付出的越来越多的生活成本,是支撑其通过继续上访挽回损失的主要原因。对其进行适当的帮扶和补偿,大多都能息诉罢访。但是,司法救助也必须坚持原则性,如果简单拿钱买平安,极易形成“后遗症”和产生新的不良影响。

对此,该区按照“一是确实穷尽法律、政策,仍无法解决;二是有一定道理;三是家庭确有困难、值得同情”三个原则,专门安排250万元救助基金,分别从司法救助、困难救助两个渠道,对上访人予以 — — 8 钱款、房屋等经济安抚、救助,让上访人得到最大的实惠,促使他们息诉罢访。目前,该区共投入105万元,分别对21起案件的当事人进行了钱款、房屋等方面的救助,使这些沉年积案实现了案结事了。

李某经济纠纷一案,因被执行人去向不明,无法执行,导致其多年上访,生活陷入拮据。该区对其司法救助5万元,然后再分三年给其困难救助4.7万元,李某迅速息诉罢访。

(三)各级领导亲自上,换来了案件的大解决

许多信访案件牵扯多个地区、部门和行业,如果仅靠一个普通的包案人员,往往由于其自身的阅历、职权和协调能力所限,极易造成久拖难决、久办不结,使案件失去了最佳处理时间。要想使众多“骨头案”、“钉子案”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解决,各级主要领导亲自上是关键。殷都区大批案件在短时间得到解决,正是得益于全区取消了双休日、节假日,所有县、科级干部一律不准随意外出,全部亲自解决信访案件的做法。

一是从主要领导做起,全体县级干部,各涉案部门、乡(街道)一把手都亲自过问案情,亲自与上访人见面,亲自协调解决问题。其中,区委书记李南沉亲自与12名重点上访人见面,并连续11天住在办公室,加班加点召集相关部门,对130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逐一研究,指导基层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区长张建国连续4次对19起群体性案件进行了具体研究安排;其它县级领导具体分包每一起案件,也全部落实了“三亲自”要求。

二是对9起重点、难点群体性事件分别派驻工作组,全部由县级

— 9 — 领导带队,亲自深入群众中间解决问题,并全力搞好稳控。

三是要求各乡(街道)、各涉案单位的一把手都要在排查结案过程中做到五清:底数清,诉求清,症结清,责任清,办理情况清,确保底数不漏、措施有效、责任明确、处理到位。

为配合这一要求,该区对没有亲自处理信访问题,而导致9月份至国庆期间发生赴京、赴省上访案件的单位和领导,实行了更加严厉的责任追究办法:凡发生赴京集体上访的,涉案单位主要领导一律免职,对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凡发生赴省集体上访的,涉案单位分管领导一律免职,对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等。同时,分包乡办和区直部门的县级领导承担连带责任,一律停车、停经费、停职务,并报市委备案。

近年来,各地在解决信访问题上,一直苦于没有一个有效的、完善的办法,在付出很大行政成本的情况下,仍无法确保持续稳定。殷都区经过在实践中的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我们经过全面的调研,认为该区的“321”工作法,其实质就是:“党委授权,政府出钱,大员上阵;打破常规,灵活处臵,解决到位”。可以说,既是方法、又是理念,既简明、又实用,是当前法治尚不完善的国情下,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最生动、群众最易接受的工作方法,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篇8:创新民办学校党建工作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学校社会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是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而形成的一项学校工作内容, 他是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 对于培养全面型人才有非常大的帮助。国内外的实践显示, 学生工作除了技术和方法之外, 实践性和先进的科学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社会发展快速, 竞争异常激烈, 做好学生工作是各国教育所一致认同的事情。

一、学校社会工作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能够改变高校学生工作的理念

1. 从单纯的“两课”教育向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以往的高校学生工作是将“两课”作为基础, 可是美国高校人员协会提出大专和本科教育的主要侧重点应该是以下几项: (1) 复杂的认知技巧, 如反思、批判性思维、分析等; (2) 有能力运用知识去解决个人面对的家庭、职业及其他生活上的问题; (3) 明白及欣赏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4) 实质的能力在选择、决策和处理冲突时表现出来; (5) 整合的个人身份, 包括自尊、自信、诚信及履行公民责任。学校学生工作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行挖掘, 对学生的品质进行优化, 让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得到完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从集体教育转为个性需求教育。传统学生工作模式主要是集体训导的方式, 这样的模式对于学生的个性需求没有引起重视, 和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相背离, 现代社会发展快速, 多元化需求增加, 学生工作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需求以及社会的需求。

3. 从约束性管理向发展性服务的工作方法的转变。传统学生工作人员扮演的都是教育者的角色, 和学生的关系比较疏远, 这样的管理模式以约束学生和灌输教育为主, 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起居饮食等等都巨细靡遗的照顾, 对学生的成长潜能不信任, 导致学生过度依赖, 丧失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应变能力。学校学生工作主要是侧重于双向辅导, 对学生给予尊重, 对学生的成长价值给予认可, 能够激发学生的成长潜能, 所要做的仅仅是为了学生的需求而提供资源和服务, 让他们的成长和环境相协调。

4. 从单一的学生工作者的职能向教师职业多学科投入的转变。高校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内容, 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他的地位和功能都是无可取代的, 他和学生的学业教育相一致, 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学校社会工作不仅仅专注于各科系学生的工作, 应该是多学科投入, 对任课教师, 学生工作管理者, 后勤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 共同来建立一个学校社会工作体系。

二、学生社会工作的引入使得高校学生工作的形式走向多元化

1. 采取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相结合的方式。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以个人为着手点, 透过对个人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的有效调适, 促进个体的成长; 小组工作是运用团体的经验和在团体中形成的动力, 协助参与团体的个人获致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 达成团体的目标, 促进整个学生群体的成长; 学校社区工作认为“学校为社区的最大资源机构”, “学校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堡垒”, “学校为社区组织发展之中心”。学校社区工作促成学校协助社区建设与发展, 而后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学校服务, 最终使社区对学校的政策和学生的成长有所贡献。

2. 采取社团活动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现代高校流行后勤社会化管理, 建立学生社区, 对以往的社团理念和功能进行转变。学生宿舍根据标准进行划分, 各个小区块都是一个小社区, 社会工作中的社区理念可以充分的体现, 社团不仅仅是共同爱好的学生聚集地, 更是互助和服务的社区, 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务, 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迅速的成长。

3. 采取校园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现有的“两课”, 还需要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 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所了解, 有所认识, 能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探索过程中, 陪伴他们成长。教育范围除了学校内, 还应该投向学校外, 使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可以走出校园, 进入社会, 通过和家庭、社会社区的合作, 让学生去社会实践, 获得经验。

三、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专业化与制度化

现在的学生社会工作者主要是比较年轻的留校教师, 他们正值青春年华, 有活力和朝气, 但是缺乏学生工作基础和实际的呢你, 所以应该要努力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让他们能够胜任这项工作, 毕竟这项工作对于专业性的要求比较高。

小结

学校社会工作应用于学校中有不同的效果, 这是因为不同学校的性质以及政策存在差异性, 工作侧重点不同。但是不管如何存在差异性, 其先进理念和方法的使用是相同的, 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痕迹, 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既是需求也是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继革.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王丽萍, 张日新.现代高校学生工作研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上一篇:家校合作讲座学习心得下一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最新消息:公务员编制和事业单位编制工资待遇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