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室的创意理念

2022-10-23

第一篇:创新工作室的创意理念

用创新的理念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摘 要:建设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并处理好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博弈关系,真正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件大事、要事和实事来抓。更重要的是如何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来建设福建后花园的美丽尤溪。

关键词:尤溪县;基层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301-02

一、西城镇基本情况

尤溪县西城镇辖有22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3万人,有46个党支部,1 511名党员。近年来先后获得市级“先进文化乡镇”、“林业工作先进集体”、“农村经济发展十佳乡镇”、“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安全生产合格乡镇”等荣誉称号,2009年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称号。

二、班子重视,紧抓党建谋发展

西城镇党委之所以取得经济建设、党组织建设双丰收的成效,归功于有一套好的班子,一份积极的心态,一种创新的意识和一系列完好的组织机制。一是配强配好党组织领导班子,选出“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工作能力强、群众威望高”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大家选择合适道路,坚实发展方向。镇党委以创先争优工作为总揽,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不断提升延伸“168”农村党建工作机制,贯彻落实“五民工作法”,积极开展“五进基层”活动,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认真开展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把西城镇建设成为“尤溪新城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创新意识,总结经验促发展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党建工作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内容、表现形式已显得滞后,党建工作的创新越来越紧迫和重要,在新的时期要保持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丰富党建内涵,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

(一)创新理念一:开放党建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支撑、促进经济发展的党建工作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建设开放式党建。首先,党建工作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当前,党建工作已不再是组织部门或者是组工干部的“家务事”,纪委、宣传、工会、妇联等一些党群部门抓党建的作用日益显现,“大党建”的意识已逐步形成。此外,社会各界关心党建、参与党建的人员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庞大,党建工作已不再是“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了。其次,党建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党建工作不仅面对的是党组织、党员,而且已经逐步延伸到广大的人民群众。比如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充分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以群众公认选干部。由此可见,党建工作已逐渐成为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工作。再次,党建工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民主进程的加快,党务公开越来越制度化、正常化。围绕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任用、干部管理等方面情况通过各种途径公开。同时,各级党委积极针对辖区重大事项、重大建设项目定期、不定期向党员群众通报,不断完善党的监督管理机制。西城镇着力于打造亮点,突出党建特色工作。一是西城镇光林村管理使用村集体资金的有益探索,实现科学分配促发展,党建成果惠民生。近年来,随着城镇化以及国家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地处城郊的光林村,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因征地补偿、经济发展的积累,村财收入突破了千万元。二是以驻厦党支部为抓手,推进流动党员管理。西城镇驻厦党支部自2008年成立以来,持续探索流动党员的最佳管理方式,在支部建设、党员培养,计生服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阵地建设上做到“五个有”,即:有组织机构、有场所、有制度、有活动、有经费保障;在党支部建设上做到“四个一”,即:带好一支党员队伍、为在外务工人员树起一面旗帜,抓好一项重点工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服务平台,培养一批积极分子、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一个项目信息、为家乡经济发展助力。

(二)创新理念二:人本党建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党建工作说穿了就是与人打交道,无论是党员队伍、干部队伍,还是人才队伍建设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为此新时期党建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西城镇党委针对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的“五难”问题(即去向掌握难、活动开展难、管理落实难、作用发挥难、服务进行难)和“三不到”问题(即会议通知不到,活动参加不到,组织关心不到),西城镇党委创新思维,组建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支部,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较为有效地破解了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难题。一是做好“三个统一”,即“统一登记 、统一党支部、统一管理”,建立一套“1+N”联结模式:从镇党委、党办、毕业生党支部选派6名党员担任中心联系人,联系若干名党员,严格履行好与正式党员的结对联系,及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帮带职责。二是建立“QQ群平台、短信息平台、预备党员考察平台”等三个平台,为流动高校毕业生党员提供培训、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等各类信息,提供县内外招录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信息,积极引导和鼓励流动高校毕业生党员返乡创业就业;宣传西城镇特色,让在外党员切实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逐渐成为西城的宣传大使。三是创新支部班子配备。考虑到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在年龄层次、学历以及知识结构的特点,镇党委在党务干部的配备上,以配强党务干部,创新管理方式为着力点,选配了文化程度相近、共同话题丰富、充满活力的年轻化班子,由2012届选调生、副镇长欧棣(北大研究生、社会学专业) 担任回乡高校毕业生党支部书记,由2012届选聘生傅秀连(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学专业)担任支部组织委员,年轻化支部班子的配备,为解决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难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创新理念三:情趣党建

在信息社会浪潮的冲击下,读读报、开开会、上上课等传统、陈旧的党组织活动方式、教育手段越来越显得缺少吸引力和情趣性,这不仅削弱了教育的效果,而且严重影响了组织活动的作用,这就要求党组织活动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一是活动要多样。如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实践活动。利用党员春节、国庆等假期返乡之际,组织有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党员参加新农村建设和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高校毕业生党员自身的特点,鼓励他们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法律咨询、文艺表演、日常电脑维修、假期“一帮一”等活动方式为村民服务,展示高校毕业生党员先锋形象;充分发挥回乡高校毕业生党员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的特点,通过开展诸如“我为家乡发展出新招”、“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寄语十八大”等主题活动,鼓励他们成为推介家乡的宣传员、先进信息的传播者、自主创业的先行者,增强他们的在党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手段要丰富。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党组织传统活动方式要坚持,但要丰富党建工作的活动方式。目前,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地农村、非公企业、机关、学校等都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网,配备了必要的电脑、电视机等设备,这也将成为党建工作实现网络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有效支撑,同时要整合各种资源、借助各类平台推动党建工作的开展。三是载体要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将文化的理念引入党的建设,不仅是对文化建设一种加强,同时也是丰富党建工作内涵的一种有效方式。

(四)创新理念之四:活力党建

党建工作能否被重视、能否发展、能否被党员群众接受,关键是有没有强大的活力。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一是在经济发展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证明了党建工作的成效,也为党建工作的更好发展拓展了空间,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党建工作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提供了更为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党建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必然会显现出旺盛的活力。二是在锤炼队伍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的活力来源于充满生机活力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要坚持不懈地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锤炼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党员队伍,敢于创新、创优、创业的人才队伍。三是在基层实践中体现活力。党建工作根植于基层,基层是党建工作创新的沃土。要埋下头来、沉下身来、深入基层、勇于实践,不断形成和完善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方式、新内容。

(五)理念之五:和谐党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战略决策到十八届四中全会也都有重大战略决策,这既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党努力奋斗的目标,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为我们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此,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是个体和谐影响区域和谐。“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领导干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既要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也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基层的党员干部、非公业主,通过自身影响力、作用力的发挥,积极带领群众创业致富,帮助群众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困难,通过党员干部个人作用的发挥影响区域和谐。二是组织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对于拥有8 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来说,党组织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核心。组织和谐表现为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等方面的和谐,重点是党组织班子之间的和谐。通过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组织班子和谐建设,做到对重大问题集体研究、集体决定,保证各级党组织班子决策民主、团结协作、运转高效,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三是党内和谐带动党外和谐。实现党内和谐,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也是党的本质属性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实施党代表任期制,保障党员权利、规范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在干部选拔任用上,通过实行“公示制”和常委会讨论干部“票决制”等方式,不断健全干部任用扩大干部任用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党内和谐的示范、引领作用,最大限度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二篇:创新纪委监察工作理念的思路及方式方法

关于创新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的

思 考

乡镇纪委是我们党和政府最基层的纪检监察机构,是整个纪检监察系统延伸出来的脉络。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在对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处理方面,乡镇纪委的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如何才能发挥乡镇纪委的作用,使纪委监察工作能够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一个函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这一观点阐明了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科技发达的今天,纪检监察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反腐倡廉建设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互动双赢,就必须创造性地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能。因此,纪检监察工作要注重创新。

创新理念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驱动力。理念决定行动,创新推动发展。当前,有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安于现状,墨守成规,遇到问题后,习惯于按老套路 “出牌” ,工作上很难形成“亮点”,严重影响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强化学习,深刻认识到党和人民对反腐倡廉的新要求、新期盼,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树立反腐败就是促进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自觉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到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三是树立改革创新理念。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从建立有利于激发广大干部学习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和用人导向等制度入手,增强学习意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创新就是能力、创新就是政绩、创新就是发展的理念。

创新方法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生命力。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一些党员干部的腐败手段日益隐蔽,如果还简单地把查案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全部,就难以胜任新时期的纪检监察工作。要开创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就要在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使纪检监察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一是创新教育方式。坚持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廉洁教育与情感熏陶相结合,党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大宣教”格局,整合各方面资源,发挥各部门优势,以丰富的活动载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把反腐倡廉教育、廉洁从政教育贯穿到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到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家庭和学校。二是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纠建结合重在建设原则,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的责任机制,以制约权力为核心的监督机制、以提高素质为基础的保障机制、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等,通过强化刚性约束,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三是创新监督方法。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经济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和监督措施,努力做到关口前移,强化事前、事中监督。

创新环境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感召力。如果没有一个关心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工作环境,就难以激发纪检监察干部的创新激情,因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优化创新环境,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提供创新的实践平台。首先,要优化用人环境,大力培养创新型队伍。其次,要优化实践环境,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再次,要优化发展环境,创新考核评价体系。要把创新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形成自上而下、逐层推进的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在工作考核中不仅要鼓励支持创新,而且对勇于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而出现失误的纪检监察干部同志,要坚持以人为本、宽严相济,形成让改革者有前途、干事者有地位、失足者有机会的良好创新氛围。下面我仅就自身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与经验,浅谈一下我对创新纪检检查工作的思路及方法。

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现状

1、队伍素质不高,力量薄弱。队伍素质是搞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纪检监察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在客现上要求纪检监察干部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然而在现实中,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素质问题久久没有得到解决。主要体现是:一是人员少,变动多。乡镇虽设有纪检监察部门,但人员配备几乎全为兼职干部,同时因干部轮岗交流等原因而经常变动,不但造成工作脱节,而且易使干部产生消极思想,不愿钻研业务以提高自身素质。二是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纪检监察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参加专业培训,保持知识更新,是搞好工作的必要前提。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员经常变动,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导致理论水平、工作思路、方法举措都相对滞后。

2、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由于缺乏较高的理论水平,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畏难情绪,一项工作还未开展,自己首先就没了底气,总感到自己在与领导、同事“作对”,怕这怕那。具体来讲有“三怕”,一怕得罪领导。在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时,纪检干部担心领导不支持,更怕查出问题得罪领导,以后工作难以开展。二怕影响人际关系。监察上级怕遭打击报复,监察同级怕妨碍团结,监察下级怕伤和气,丢选票,影响今后工作和自身的发展。担心自己管多了,干部不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心理,使自己原本融洽的人际关系恶化。三怕影响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怕自己管严了,限制多了,会成为干部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绊脚石”,影响干部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对可查可不查的事件就不敢查。

3、办案力量不强。乡镇纪委书记都是乡镇领导班子骨干,除了有其它各种分管工作以外,还要承担很多阶段性,临时性的工作,对纪检监察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各乡镇都明确了一名纪委副书记,各村有一名纪检小组长,但都是兼职的,他们自身的工作也很多。象这样的机构形式,一旦执行上级纪委交付的重大工作任务时,他们都常常以工作繁忙,没时间为借口,不愿参与纪检的各项中心工作。特别是遇到乡镇自办案件抽人,他们怕得罪人,都以各种理由设法回避,导致基层纪委工作全部落在纪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头上,如果纪委副书记也有名无实,一切工作的具体实施最终都落在纪委书记一个人头上,纪委书记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履行职能困难重重。乡镇纪委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生活和战斗在第一线的党员和干部,在认真履行“保护、监督、教育、惩处”四级职责的同时,担负着兴一方经济,保一方稳定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纪检工作打不开局面,迈不开步子,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四个不适应”:一是工作力量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在现行体制下,乡镇纪委力量明显不足,特别是案件查办工作难以开展。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般都是象征性地完成一两个案件,没有真正做到有案必查。由于案件查办不力,就起不到对违纪违法者的震慑效果。二是工作时间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由于乡镇纪委班子成员都是兼职,都有其他工作任务,加之个别党政主要领导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乡镇纪检工作是务虚的,存在重视不够,支持不够,把大量纪检干部的工作时间安排在包村工作、中心工作和其它工作当中。一年到头,乡镇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除了到县里开纪检会,办一两件案件外,其余大多时间被挪作他用了。三是经费保障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目前乡镇财力普遍不足,乡镇纪检部门要履行执纪职能,经费得不到保障。现在乡镇纪委虽然按照“七有”标准配臵了一些辅助办案设施,但办公条件还不够,专门的工作经费还没有在财政的预算之内,确实很难把工作做得很好。四是工作热情与纪检工作职能不相适应。现在是虽然对纪检干部管理有所改革,但乡镇纪检干部的福利、提拔重用、组织人事关系等大部分还在乡镇,造成部分乡镇纪检干部存在思想顾虑,工作热情不高,担心得罪人,特别是查处镇直部门和村两委的主要负责人时,担心民主测评不好,影响今后自身的发展前途,致使案件查处工作到头来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立足现实,创新纪检监察工作机制

针对目前乡镇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摆脱当前这种现状,努力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就必须对纪检监察工作机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切实提高乡镇纪委履行职责的能力和威信,真正做到为地区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1、加强业务培训,弥补力量不足。违纪案件要得到有效查处,没有足够的力量是不行的。但要解决办案力量不足的问题,就要加强对现有纪检监察干部的学习和培训,促进纪检监察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跟班学习的方式,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获取,使纪检监察干部尽快拓宽知识面,掌握查办案件的方法和技巧;二是要创新查案工作的组织形势,采取异地抽调和联合办案的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既可以保证办案的力量,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三是可以抽调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到上级纪委挂职锻炼,多在实践中学习办案方法、技巧和经验,达到提高办案水平的目的。

2、建立符合乡镇实际的工作体制,提高纪检干部工作原动力。现行的乡镇纪委接受双重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机制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只有创新乡镇纪委的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使乡镇纪委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纪检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乡镇纪委在实际工作中时时处于受制于人,监察无力的尴尬局面,纪检干部思想上难免存在一些顾虑和工作压力,造成工作很难打开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乡镇纪委干部的人事任免权、工资和考核等全部收归县纪委统一管理,从而给乡镇纪委较强的监察同级党委和下级组织的权力,乡镇纪委直接对上级纪委负责和执行,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乡镇纪委在干群心目中的威信,有利于纪检监察干部放下思想包袱,大胆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避免乡镇纪委办案的顾虑,切实提高乡镇纪委的监察权和办案效果,同时提高乡镇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考核力度,提高队伍战斗力。乡镇纪检工作任务繁重,同群众直接接触多,直接面对各类复杂情况和问题,对乡镇纪检干部的素质要求极高,要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齐配强乡镇纪委班子,完善“能上能下”的约束激励机制,彻底改变占其位不谋其事和不敢得罪人的局面。通过拓宽培训领域,切实解决乡镇纪委干部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工作前瞻性不强等问题。加大对乡镇纪检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综合考核力度。对乡镇纪委及纪检干部的考核以上级纪委为主,以增强乡镇纪委干部主抓纪检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减轻乡镇纪检干部的心理压力,使其放手大胆地开展纪检工作,以调动乡镇纪检干部的积极性,从而打造出一批年富力强、素质过硬、锐意进取的纪检干部队伍,真正让乡镇纪委有为、有位、有威,切实提高乡镇纪委的工作能力。

4、实行纪检监察干部异地交流,提高队伍活力。实行异地交流是增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活力,提高办案效率的有效方式。当前城乡纪检监察干部中,进行城乡交流、镇乡交流使用还不够,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在一个地方一个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多年,甚至十几年,这种交流不畅的状况对乡镇纪检监察工作造成了一些弊端。例如在工作中创新意识差,受到干扰因素较多,容易被人情困扰,甚至产生惰性等,而实行纪检监察干部城乡交流和异地交流有利于纪检监察干部避免人情和关系,大力阔斧地开展工作,使纪检监察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总之,我们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开放、民主、和谐、科学的纪检监察工作新格局,努力构建更加阳光的纪检监察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纪检监察队伍的凝聚力、感召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纪检监察保障。

第三篇:转型期纪检监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的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反腐倡廉建设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一系列体制性和阶段性特征。一是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期,越来越多地涉及权力调整和利益博弈,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二是工业化、城市化进入加速期,土地出让街道至关重要 素市场腐败易发多发,直接影响反腐倡廉的整体成效。三是社会矛盾进入凸显期,腐败问题与社会矛盾交织,反腐倡廉的复杂性、风险性增强。四是民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群众民主政治诉求与网络传播发生强烈共振,已对政府的民主、公开、廉政形成倒逼机制。

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转型期反腐倡廉建设的新特点、新趋势,着力推动工作理念思路要,在反腐倡廉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在路径取向上,主动适应改革深入发展的新要求,从单项、局部的体制制度改革向反腐倡廉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转变,着力解决滋生腐败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单项、局部的体制制度改革,我们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有效遏制了体制转变过程中腐败现象的蔓延势头。但由于新旧两种制度下不曾发生的腐败现

- 1务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给社会管理带来一系列新课题。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要进一步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必须主动适应群众诉求多元化的新趋势,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一方面,要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全力推进便民服务机制建设。加快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应、有人管、有结果、 有反馈。另一方面,要坚持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全力保障惠民利民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年来,各级政府将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更多优惠政策向基层倾斜。如何确保惠民利民资金安全、政策落实,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要切实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在监管模式上,主动适应防治腐败的新要求,从传统、粗放、平面的监管模式向现代、精细、立体的监管模式转变,着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管理粗放、方法传统是当前制约反腐倡廉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比如,个别地方仍习惯于传统的运动式、突击式的整治,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和手段;反腐倡廉制度设计系统性、整体性不够强,容易出现“制度真空”和“管理真空”。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要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必须主动适应防治腐败的新要求,大力推进监管模式创新。一要形成标准化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围绕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深入查找廉政风险,切实完善防控措施。今年以来,在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全面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效降低了廉政风险。二要构筑立体式的廉情预警机制。按照事

- 3腐倡廉工作,努力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全方位、全覆盖。

在力量整合上,主动适应新兴社会协和量发展的新情况,从侧重党政主导向党政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工作体制转变,着力发挥社会力量在反腐倡廉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转型,以民间力量为主导,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0年底,我国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达43.9万个。各类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深刻改变了原有政治社会格局,并对反腐倡廉带来深刻影响。特别是随着博客、微博等网络媒介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重要外部监督力量。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要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必须主动适应新兴社会力量发展的新情况,构筑反腐倡廉的全新平台,实现专门监督与群众监督的良性互动。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还权于市场、还权于社会,为各类社会组织成长营造空间。加快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规范市场行为、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二要积极发挥新兴社会阶层的作用。积极找寻群众反腐倡廉建设的平台,重视发挥企业家、律师等专业人十,以及各类科技、管理精英等群体的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三要积极发挥网络媒体监督的作用。坚持善学、善用、善管互联网,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臵,引导网络舆论沿着理智、合法、建设性的轨道发展。

- 5 -

第四篇:试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创新工作理念的途径

刘祥哲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辅导员以往的一些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已经不合时宜,进行工作创新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辅导员创新工作理念的必要性以及其工作特点、原则,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途径。 关键字:高校辅导员 工作理念 创新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工作者,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是培养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正是因为高校辅导员有着如此特殊的地位,所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他将直接影响高校辅导员育人作用的发挥。

一、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的必要性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滞后的现状

2007年7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这体现了党中央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从全国范围看,各高校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第一、职业状态不稳定。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工作的重任,所以辅导员在思想意识上的重视和爱岗敬业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但实际上,现在很多高校辅导员专业不对口,虽然他们的政治素养很高,可欠缺心理学和教育学等专业知识,工作缺乏科学性、条理性、有效性。其次,虽然国家很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从全国范围看,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还是有待提高的,还有一些辅导员面对生活压力不得不考虑再次择业的问题。这种种原因都造成辅导员职业状态不稳定,很难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第二、工作缺乏主动性。长期以来,有些高校的体制不够健全和完善,对辅导员的定位不准确,学校里但凡是有关学生的事务就要通过辅导员传达和布置。久而久之,辅导员就卷进了学生各项事务的中心地带,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传声筒”。各种繁杂的事务使得一些辅导员疲于应付,花在思想教育上的精力和时间越来越少,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懈怠了核心工作。

第三、疏于学习提高。实际工作中,不少辅导员成了学生的“保姆”、学校职能部门的“消防员”、所在院系的“勤务员”。学生、学校职能部门、所在院系只要是跟学生沾上边的事情,都喜欢找辅导员处理。当然,这对于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的辅导员来说本无可厚非,但这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却令辅导员喘不过气来。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深度、针对性等都大打折扣,自己也疏于对平时工作的总结和理论的学习,使拥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辅导员们却缺乏理论研究的能力。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知识结构会越来越单一,工作意识会越来越淡化,安于现状、“混日子”的情绪会越来越重。

二、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的基本原则

(一)以高尚的德行感染学生

古语有云:“言传不如身教”。作为学生管理的一线工作者,辅导员自身的精神状态以及在日常所表现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往往通过辅导员的日常行为来认识和评价其是否客观公正,言行一致;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否爱岗敬业,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是否能为学生的切身利益提供帮助,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指导。所以,辅导员必须加强师德建设,用高尚的德行感染学生,用良好的自我示范做好表率。

(二)以精湛的学术影响学生

我国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因此,高校辅导员首要是要加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但有些辅导员在教育学生好好学习的同时却忘记了加强自身的学习。这是很危险的,因为辅导员面对的是一个信息量大、知识面大、思维活跃、批判精神强烈的特殊群体。如果辅导员不能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就肯定会落伍,既影响学生工作的进行又影响人格的塑造。其次,还要多思多想,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个人事业发展和提高素质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人数急速增加,学生的层次也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的个人性格、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就业观念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涌现都需要身处学生工作一线的我们不断创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多思多想,勇于创新,与时代和形势保持高度一致。

三、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的途径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

要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发展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以学生为本”就是“以人为本”在学生工作的最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本着对学生、家长、学校、社会负责的态度,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工作理念。虽然辅导员工作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但是必须要将这个群体分层分面,甚至于分成点,再根据每个点、每个面、每一层的特点,确定工作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成长、成才的环境。当然,这也跟学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的同时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比如根据各层面学生特点设立专门的机构,以避免管理上的互相推诿和混乱状态。长此以往,多管齐下必能实现学校的长足发展。

(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是紧密相连的,其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辅导员必须加强理论学习、文化知识补充以及师德建设,用良好的自我示范,为学生做好表率。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会面临日益复杂的问题,因此,需要广大辅导员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心态,不断学习各类知识,以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创新自己的工作理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建立多层次沟通渠道

长期以来,辅导员被看做是学生的“保姆”,这直接导致辅导员消极懈怠工作,墨守成规。针对这种情况,各高校应积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如同行之间的交流、与专家之间的交流、外出观摩学习等,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创新工作理念。除此之外还要特别注意网络沟通途径。现今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量猛增的时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网民的庞大队伍中去,因此也需要辅导员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在网络上建立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并利用这个平台了解学生动态,关注学生心理,以达到更好的为学生服务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丁纯杰,李双贵.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的创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 [2]吴丽玫.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特点与新策略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06,(6)

第五篇:创新工作理念.

创新工作理念 精心组织活动 完善制度建设 政法经济系学生工作稳中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政法经济系2007年度学生工作创新奖申报材料

在过去的几年中,政法经济系学生工作组积极响应学工处和团委号召,开展了大量活动,已形成了比较成熟有效的工作机制,能迅速快捷地将学生活动在全系组织起来。政法经济系一直思考如何在活动的开展中更贴近学生、指导就业、形成特色,致力于在工作理念、活动组织、制度建设中寻求创新。现将我系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材料汇报如下:

一、创新学生工作理念

我系学生工作长期以来坚持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指导下,提出了我系学生工作的目标是要让大一的学生明白“大学是什么”,大二的学生明白“学习是什么”,大三的学生明白“社会是什么”,大四的学生明白“工作是什么”。大一新生着重进行学院教务文件、学工文件、团委文件、政法经济系学生管理条例的学习和教育,让学生管理政策内化在每位学生心中,引导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在大一下学期乃至大二要在班上和全系创造良好的学风。要求同学们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要恰当选择一个“小专业”,即自己的主攻方向。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鼓励选择管理、营销、国贸代理等方面知识。大三在对专业已有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前沿和社会需求反思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多去接触未来就业形势和现状,从而破除自己的个人迷信和思想误区。大四的中心任务是就业,一切为了就业。要对所学专业的行业知识和就业门槛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该行业已有企业等实体的运作情况和具体排名。从而对自己所具备的就业前景和就业倾向性做出符合现实的评估。 这种分年度进行培养的理念,志在以学生发展为主旨,以学生的美好未来为目标,让他们对大学学习和生活作好合理规划,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和学习机会,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社会的繁荣发展、国家的振兴富强而奋斗。

二、精心组织活动

工作理念的创新只是理论方面,还只是一种虚拟的状态,如何使好的理念由虚走向实。我系根据长期的学生工作经验和教训,认为通过精心组织的活动是落实工作理念的最佳途径。政法经济系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行政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七个专业,我系学生活动在学工处和团委每月活动主题的总体布局下,结合专业,力争做出特色。

1、计划周密,准备充分。我系在每周一的晚上召开学生干部常委会议,听取常委汇报其分管的各个股活动进展情况,确定每周的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在周二和周四团支书、班长签到时及时将通知下到团总支学生会办公室的宣传栏上。在每月的第四个星期,召开一次包括辅导员、各班班主任、系干、各班班长、团支书的大型工作例会,将本月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班级做出表扬或批评。同时上交月底工作总结和下月工作计划各一份。另外,班级管理的另一重要补充是每月的第三周的周三晚上和周四晚上,各班班长团支书向辅导员就本班情况进行汇报,并要查阅相关文字材料。完善的工作例会制度和工作汇报总结体系使我系的学生活动的开展从学工处、团委——系——班上下保持畅通,并可随时掌握运作过程。做到每一项活动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不临时抓人或补充人,要求有问题及时反馈,做到活动为工作理念和学工处每月工作主题服务。

2、鼓励大众参与,少搞精英活动,并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活动之中。我系2007年十五届艺术周以大众参与活动为主,组织了辩论赛、趣味篮球赛、“我的精彩我做主”晚会—我最喜爱的文艺节目评选、寝室风采大赛、踢毽子比赛、安全文明知识竞赛,以上每项活动都历时一个月,0

7、0

6、05级共27个班全部参与,班上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可以参与的项目。另外,辅导员、班主任在艺术周期间重点关注平时交往有困难的学生。在“我的精彩我做主”晚会上,辅导员特意将新生报到时因病休学两个月的两位同学安排坐在自己身边,与之谈心,晚会完后与班主任、该班班长一起送该生回寝室,并备送了水果看望。 事后,该生慢慢消除了对班上同学的恐怯和抵触心理。

三、完善制度建设

好的制度能使系里特色活动得到沉淀,成为系里的品牌工作。例如我校社会调查活动于1984年发源于我系,并由我系逐步推广普及到全校,至今已经有23年的历史,早在1988年就受到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部门的表彰。它一直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达到管理建设制度化、规范化,融调查于实践,把科研与调查紧密结合起来,将调查与专业和就业结合起来。每年寒暑假,政法系都要组织大二大三法学专业学生到黄石港区人民法院、西塞山区人民法院、人本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实习,通过法律实习,使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得到完美结合,系还组织法学专业学生深入社会,到黄石市看守所、司法、社区开展普法活动,免费接受黄石市民的法律咨询,及时帮助市民解答法律上的疑问。政法经济系围绕政教专业,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等专业,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的社会调查。2003年暑期,政法系组织学生开展了黄石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调查;2004年暑期,政法系在黄石市青山湖社区等10个社区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专题调研;2005年暑期,政法系在黄石市区组织开展中低收入者住房状况调查;2006和2007年暑期,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法系在学工处的资助下,在大冶市保安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专题调查,在还地桥镇开展农村“三项制度”的调查,并得到了黄石市委农村政策研究室的高度评价。

另外,我系的宣传工作已进入了制度化建设阶段。过去的一年里,团总支宣传股在搞好本系网站和系刊的同时,还积极向由学工部主办的刊物和网站上投稿,把握每一个宣传平台,注重学生工作的内外宣传。迄今为止,我系在学工处网站上的投稿数量为174篇,排名第二。稿件涉及的内容也相当广泛,有通讯、散文、诗歌、小说等,点击率也比较高。我系学习股主办的传统特色 “辩论赛”多次活动在《湖师团讯》上刊登。《政法经济系开展学习十七大系列活动》材料汇编点击率达到了2600多次,排在2007年度最热门文章第四位,并在宣传部网站上以通讯稿的形式获得报到,这在所有系部属于首次。另在《湖师院报》、《湖师心语》和《湖师青年》上也有我系学生发表的多篇文章:比如《天有点冷》(院报)、《裁谁,不能裁了沙和尚》(《湖师青年》)、《真爱无言》(《湖师青年》)。

在我系对内宣传方面:我们主要针对院里的一些重大集体学习任务,在各班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宣传,例如“迎评促建”期间开展的“迎评促建”主题班会;今年党的十七大期间“学习十七大精神”的主题班会等等,对全系同学统一思想认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四、创新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效果

(一) 居安思危,戒骄戒躁——社调成果再创新高。

当前,各系都在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也是有声有色。我系通过专题调查与普及调查、日常调查相结合、学生自己摸索与专业教师指导相结合、调查活动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为了进一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情况,07年暑假,我系专调队组织了对大冶市还地桥镇关于“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土地承包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的调查。我系欧玲、邹朝、师巍等同学的社调报告在院获奖。另有8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回乡调查中获奖。

(二)创新无极限,服务无极限——青服大队“活动创新月”受到媒体关注 我系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号召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校园,走进中老年中心,走进残疾康复中心,阵地化、规范化、长期化开展了一系列不拘泥于形式的、意义重大的、影响深远的志愿者活动。如“节能环保谨记心中”、“带上温暖走进福利院关爱老人”、“预防疾病、珍视健康”、“我与湖师共奋进、美化校园我先行”、“感谢大众、心怀感念”等,号召各个班级带领本班学生积极参加这些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志愿服务”四个字深入人心。尤其是在11月份青大队组织“活动创新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创新的志愿服务活动。我们的志愿者将爱心播撒到了黄石的各个角落。这一系列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受到了黄石媒体的关注。

总之,推进高校学生工作创新,不仅在理论上,更要在实践上有所突破。这就需要我们全体学生工作人员以及辅导老师恪尽职守、共同努力、无私奉献。为了广大同学能够早日成才,我们将全力以赴,做永不疲倦的耕耘者……

政法经济系

2007年12月

上一篇:诚信考试主题班会教案下一篇:出现旁观者效应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