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明与精神家园

2024-05-06

现代文明与精神家园(共6篇)

篇1:现代文明与精神家园

践行雷锋精神 争当现代文明使者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之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学雷锋活动的热潮。近半个世纪以来,各地学雷锋活动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创新,雷锋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诠释下历久弥新,不断升华,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成为影响熏陶社会民众、标识引领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着一代代青年奉献社会、成长成才。

50年来,学雷锋活动已成为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有效载体。“雷锋”二字,也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乐于助人、扶贫济困、见义勇为、善待他人、奉献社会”的代名词。

不可否认,雷锋逝世之后的50年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方面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繁荣、社会开放、文化多元的局面也在逐步形成;另一方面,随着环境的巨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嬗变。尤其是在一些年轻人的印象中,雷锋的背影有些模糊了,他们不太清楚雷锋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要学习他,怎么学习他。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青年一代大都各有各的偶像,或者是影视明星,或者是成功人士,却忽视了“雷锋”所承载的精神财富。现实生活中不孝敬父母、不尊敬师长、不帮助他人、不感恩谢恩以及追求享乐、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已成常态。此时,就需要我们去及时地擦亮“雷锋”的形象,继续用雷锋精神照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世界。我院党总支在全院开展“树立现代文明形象,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主题活动就是为了使我们在学雷锋的活动中以雷锋的精神教育我们,以雷锋的行为激励鞭策我们,让雷锋精神真正扎根于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成为雷锋的传人,成为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生力军,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时期应该赋予雷锋精神怎样的时代内涵?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什么?我认为,雷锋精神不仅闪耀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光辉,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风貌。

我们学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雷锋的一生是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一生;

我们学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助人为乐。在生活中像他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我们学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求知有钉子精神。我们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把学习内化为一种责任意识、一种思想境界;

我们学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艰苦奋斗。敬业创业,培养吃苦耐劳、俭以养德的品质。今天参加会议的是我院第二十一期入党积极分子、2011—2012学“三金”获得者、我院团学干部,你们是我院学生中的优秀者,是我们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骨干力量。此前,你们做出了很多的感人事迹,我们有爱心送温暖的团队,团委学生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到乐化敬老院长期志愿服务;我们有义务支教团队,11级电子商务本科2班同学坚持长期到红卫小学义务支教;我院的军乐团,召之即来,来之能奏,奏之必优,多次受到校领导的表扬;我们有勤奋努力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获奖的刘文扬同学这样的学生、我们有爱心助残、拾金不昧、自强不息、爱心奉献、帮助同学的优秀学生。他们是我们生活中的活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教育部要求将学雷锋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要求把雷锋精神研究纳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和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鼓励、支持学生成立雷锋精神研究会等学生社团等。强调要深入推进以雷锋精神为重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学雷锋活动,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通过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通过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实践。支持鼓励师生创作一批弘扬雷锋精神的短信、诗歌、话剧和文学作品,组织开展学雷锋网上系列活动,举办雷锋精神视频、摄影、动漫等网上作品展评活动,不断增强学雷锋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院根据以上精神,设计了一些载体,安排了一些主题活动,希望结合各班实际,开展各种有益活动。

同学们、同志们:此次活动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对广大师生进行的一次心灵洗礼,望各支部、各班级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营造氛围,创建环境,搭建平台,通过学雷锋活动树立起现代文明的理念,讲文明,除陋习,争当现代文明的使者,践行雷锋精神,续写身边的感动,培养出文明行为习惯,做现代文明学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同学们: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树立文明理念,做文明大学生”这个主题。

听到这个话题大家一定觉得很老,但它不过时。它对学生和学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人生因什么而精彩呢?答案有很多很多,但有一个答案一定正确合理-——人生因文明而精彩。校园因什么而文明?我们南理又因什么而文明?可以肯定的是,因你,因我,因大家的文明而文明。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的行为习惯。文明习惯培养来自于细节,文明素养体现也在细节。

有人会问:文明在哪里?我想说的是,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它反映在你的每一个言谈举止中,体现在你的日常行为里。文明是什么?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和睦,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声亲切问好,是去食堂就餐时路上的自觉排队,是在别人帮助你时说一声“谢谢”,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把宿舍收拾得整齐、干净,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时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进步,是行为的端正,是习惯的改善,是修养的提高,是品质的提升。从教育成长的角度讲,文明是告别昨日的无知和粗俗,是养成今日的自觉的控制。现代社会中,一个基本文明举止都不具备,基本文明规范都不遵守的人,只能是一个落伍于文明社会而不受欢迎的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习惯至关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成为一名文明大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南理学子呢?我觉得文明的大学生一定是这样一些人:

文明的大学生,一定是讲礼貌的人。礼貌用语常挂在嘴边,不大声喧哗,不说脏话,他更懂得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因为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同样重要.文明的大学生,一定是有着良好卫生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人。他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会践踏花草,不会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更不会踢门、浪费水电……而且会劝阻、制止破坏行为,及时报告。他会自觉维护校园环境,他更不会乱丢饮料瓶、食品袋、废纸等垃圾,而且看到时会动手捡拾,因为他懂得环境是大家的环境,应把美好留给他人和自己。

文明的大学生,一定是一个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人。他会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身边的人和事,不与同学追闹、吵架;他更会懂得感恩,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感恩老师的教导,感恩社会的支助。

同学们,我们播下一个动作,便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收获一个品格。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文明信息,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做文明大学生。

篇2:现代文明与精神家园

中世纪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必须转换视角,才能真正揭示出中世纪对现代西方文明生成的文化价值.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基督教在中世纪的统治是有其合理性的,正是在中世纪这一历史时期基督教的`统治,奠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础.

作 者:郭艳君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XI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2003 5(2) 分类号:B503 关键词:文化哲学的视角   中世纪   文化整合   社会整合  

★ 传统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文化的内容、价值功能及建设论文

★ 假区精神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

★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心得体会

★ 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 论多媒体技术的文化价值

★ 简述职业教育文化价值取向论文

★ 面人的文化价值有哪些?面人的制作方法

★ 我看中国现代文化随笔

篇3:现代文明与精神家园

关键词:传统美德,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导, 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 严格按照创新求进、务实宣传的要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 必须要找准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点, 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脚步。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与外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 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的优秀道德传统, 这不仅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也是当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到今,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贯穿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之中, 这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 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忧国忧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追求、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谭嗣同挽救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等, 这些追求与行为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宝贵思想。

2. 为民族、国家的奉献精神

在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之中, 十分注重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如《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 民其允怀”;《墨子》中的“举公义”等等, 都是强调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 这种思想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以西方思想最大的区别。

3. 仁爱宽厚的人际关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 孔子也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道德核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思想都是“仁爱”的体现;在墨家思想之中, 也提出了“爱人无差”、“爱人若爱其身”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协调人际关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尊敬父母、尊老爱幼

早在《尚书》之中, 就提出了“义父、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 孟子也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思想, 这些道德思想, 除了维护封建等级思想的糟粕应该抛弃之外, 其他的思想对于改善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安定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这些思想依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 实际上, 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 随处可见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作用。

5. 吃苦耐劳的精神

儒家思想主张, 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前提之下, 每个人都应该有吃苦的思想以及向往理想的人格,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舍身成仁”、“临财勿苟得, 临难勿苟免”等均是传统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体现, 这些精神均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品质。

6. 尊师重教的精神

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 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 在封建社会之中, 几乎每个人家庭的正厅都摆放着天地君亲师位, 将教师的地位与天地、皇帝和父母等同, 尊师重教成为一种永恒的思想, 也是传统文化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谦逊礼貌的精神

“满招损、谦受益”、“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很多成就卓然的为人都依然保持着谦逊礼貌的美德, 他们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 将目光集中在他人的闪光点之中, 积极的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 如唐代的杜甫, 其创造成就显著, 但是依然赞赏初唐四杰的成就, 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穷”, 称赞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这种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美德。

8. 强调正身, 为民执法

在封建社会, 虽然法律制度并不健全, 但是却有着公正执法的精神, 如“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便是公正执法精神的重要体现, 鲁迅也曾经说明:“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也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我国的转型阶段, 弘扬公正执法的精神, 严格的依照法律来办事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策略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传统的文化道德对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将这份珍贵遗产融入到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能够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 那么如何有效的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呢?

1. 正确处理好传统美德的集成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实际上, 早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就已经指出, 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吸收人们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 创造出先进的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文明有着继承性的特征, 道德是精神文明的核心之一, 同样有继承性的特征。

道德的继承性主要由道德连续性来决定, 人们的道德与历史雷同, 是一个不断积累与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不可以分割, 生生不息的, 不会以任何人与组织的意志为转移,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除了继承性以外, 道德还具有改造性与选择性的特征,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 不同历史时代的的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都具有时代局限性, 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之中, 道德都有着显著的阶级烙印。在建设现代化精神文明的过程之中, 应该从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的利益作为出发点, 批判的继承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各类规范和原则, 分离出其中的精华与珍品, 抛弃其中的糟粕, 提升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加民族责任感, 全面的推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升华, 则对于加强现代化社会住同一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 要更好的完成之一任务, 必须加强党政干部的建设。党政干部必须要认识到自己道德标准与社会道德标准之间的区别, 在日常工作中, 做到对社会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此外, 在改革开放的深入之下, 党政干部的个人行为与价值取向往往会对社会的道德产生一些影响, 因此, 必须要加强党政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加强马克思道德理论教育

为了做好党政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必须要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 搞清楚社会主义道德与封建主义道德的本质, 意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清美丑、善恶、是非、真假的界限,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 提升党政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

作为优秀的党政干部, 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倾向,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主导,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服务大局的安排, 同时, 要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国谋私、为民谋福利、任人唯贤, 严格的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来办事。

最后, 引导党政干部学习十八大文件, 深刻的理解十八大的鲜明主题, 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坚持改革开放, 保障民生, 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将思想统一至十八大精神中, 将力量凝聚至十八大的任务之中。

总而言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坚信, 只要正确的处理好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继承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精华, 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 定能够全面的推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及其在当今的重建与调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

[2]王淑霞.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J].管子学刊, 2003 (02) .

[3]宋晓维, 李冰梅, 严占波.谈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1) .

[4]张善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民族道德素质[J].道德与文明, 2009 (01) .

篇4:传统文明的流亡与现代家园的守望

【关键词】邹联安 传统文明 现代生存 抗争

《邹联安诗选》是中国知名诗人邹联安(1958—)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个性,而且在展现诗人对当下中国文化与生存自我的深刻认识等思想内容上具有很强表现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部短诗集集中地揭示了商业文明对中国传统文明的摧残,对人的精神的异化,表达出诗人要以时代的敏锐和诗意的眼光去穿透麻木的现实生活,做一位精神荒原的守望者的信念。

一、传统文明之崖上注定的坠落

邹联安是一位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熏陶的诗人,他对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具人格力量的诗人,他用犀利的诗句割开了当今商业文化横行的世界,孕育了整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的消弭。如在《犯愁》中,他写道:“一颗干扁的麦穗/在风的追杀中/一颗久病不愈的汉字/厮守着祖宗的坟墓/为今天的事物痛哭流涕”。

“麦穗”是秋收季节的成果,因为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常常用来年作为冬春季节播撒的种子。因此,海子在他的《麦子熟了》《五月的麦地《讯问》《答复》《雨》《四姐妹》等都用到了与麦穗(麦子)的意象,用以指代人类人类的希望和力量,象征人类存活的精神食粮乃至人類生存的根基。“汉字”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典型代表,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犯愁》中,邹联安已经看到,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一切以金钱为衡量标准的社会,人类的精神的“麦穗”已经“干瘪”,它们将无法播种,无法养育起现在的以及以后的人们。在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之下,文明民族生长了五千年的大根,在物欲之“风的追杀”中,已经伤痕累累,只能痛哭流涕。

历史走到现在,似乎已经到了断臂悬崖,倘若没有身后巨大的文明之根的拉车,前进一步,现存世界的“我们”将无可避免地跌入万丈深渊。邹联安深切地知道,在这个文化多元社会,这个景观社会,失去了文化传统之根,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以巨大的力量,迅速掏空人们的灵魂,使现世存在的我们都成为T.S艾略特笔下的空心人。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灵魂沦亡的命运呢?有着敏锐的文化触角的艾略特认为,人类要想改变现在和过去,必须深入到现存的境界,具体来说,需要从认识现在的真实开始:“时间在现在和时间在过去/也许都存在与时间将来/而时间将来包容于时间过去”因此,“过去的时间和将来的时间/可能发生过的和已经发生的/指向一个目的,始终是旨在现在。”(《四首四重奏》) 邹联安应该与艾略特有着相同的思维,因此,他用自己的诗歌编织了一座古今一体的文明幽林,在那里,现在的我们与古代的先祖们共同振翅飞向明天:“祖先们是史前的一群蝴蝶/他们在飞翔中呼唤着我的名字/我感动于他们的飞翔/我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只/和他们一起飞翔/在史前的幽林中飞翔/我们的翅膀/混淆于花朵的翅膀中/我和花朵一起飞翔/在史前的幽林飞翔/与风一起飞翔/与时间一起飞翔”(《脸面朝西》)

深深地让20世纪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着迷的蝴蝶,长时间以来一直有着真理的象征意味。在邹联安这里,应该也是如此,它们指代过去时间的先辈们掌握着的真知灼见,人生哲理,它们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在过去的召唤下,象征现代的“我”意欲融入到过去当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只”(员),如此,实现现实与过去的连接乃至融合。“花朵”是美的象征,更是生殖器的象征,因此,它除了审美功用外,更重要的是繁衍作用。因此,在繁衍万物的传统之“花朵”中,现在和过去融合,形成彼此的翅膀相互“混淆”的“我们”,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风”与“时间”一样,有永恒的意味,在这里,完全可以视为飞向未来,让未来、现在和将来在没有界限的水乳交融中(幽林)向前发展。

由此可见,邹联安历史文明之花干瘪成一颗瘦弱的果实,虚挂成“一个凄美的图腾”的时候,他想让历史、现在与未来的时间大容器,取代西方启蒙运动以来工具理性的线性时间思维。在邹联安看来,传统文明这“一盏黑夜中的灯”如果被擦亮,它将让过去照亮现在,继而照亮未来,如此将很好地对抗狂躁不安的现实,对抗人们擅长的对历史的遗忘。

然而,邹联安对于自己伟大愿望的守望无疑是很不自信的,所以,他在《哭泣者》中写到理想中时间的混沌与融合,这“一场梦,不过一尺之遥”,很容易就可以实现了,但是现实是残酷的,这场梦要的实际终点“却远在天涯海角”。在现实生活中,为免成空心人的现代人除了“哭泣着手握自己的拳头/行为乱成了一锅粥” 外,就只能在深深地希冀他国的人们能将生存的残羹冷炙般的经验施舍出来,以供他们哄抢。但是,他们似乎永远看不见如影子一般悬挂在他们身后的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看不见它们的曾经的灿烂以及现在的“忧伤”。现代的愚昧的中国人们,注定只能在物质文明繁荣的废墟,“在时间的荒原沦落为乞丐” 。

在此基础上,守护文明的责任可能更多地落到了个人的头上,比如有着极敏锐的时代感受力的诗人。所以,邹联安用自己的文字支起守望文明家园的大旗,珍惜人类宝贵的精神食粮。

二、荒原上灵魂的深情守望

一百五十多年前,狄更斯曾在他的《双城记》的开篇写道:“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的论断,无疑适用于现在。在物质文明极端繁荣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精神食粮显示出同样的贫瘠。对于这一现象,邹联安显然与狄更斯具有共识,他深刻地认识到了伴生于社会之美的日渐显著的社会之丑。晏杰雄说,“邹联安的内心是允满焦虑和迷惘的。他的‘湘西忧郁诗人称号并不具字面上的风花雪月和时尚性,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对精神急速下滑的时代的悲凉和悲愤,在热闹浪漫的诗歌风格后面透出的是对现实的强烈批判性和决绝态度。” 晏杰雄的评价无疑是中肯的。因此,秉持社会批判的精神的邹联安会写下:“在城市臃肿的身体里/隐藏着大量恶性的肿瘤细胞/原因是大桥诞生以后/引桥下面就没有了阳光照耀/你看,一群拾废品的农民/把拾来的废品堆积成一座小山/那是他们屋前那座/被推土机推导的青山的仿制品”(《飞越湘江的大桥很宏伟》)。

在邹联安的眼中,“飞跃湘江的大桥”只是一座“谦卑地躬着腰”的“宏伟的大桥”,因为,这桥是工业发展的产物,它带来的是广泛的“吃喝拉撒嫖赌逍遥扯皮吵架”,更多的“飞过大桥的铁器”、“还有饱嗝、胭脂粉、欲望”“战略思想之类的意识形态”以及更为广阔的贫穷和人类生存的异化。在这座闪着机械黑光的社会荒原,诗人自己无可避免地也在被吞噬:“黑夜嚼碎了城市/城市嚼碎了我/我嚼碎了满城繁华/满城繁华嚼碎了一万个梦/一万个梦只嚼碎了一个阴谋/而一个阴谋却嚼碎了整个世界”(《黑夜》)。

在社会的食物链上,“我”只是很小的一团很小的肉,一片无关紧要的叶子(也许是锯齿形)。面对这片恍若哈代的爱敦荒原的强大社会,人太渺小,一切都无能为力,因此,我只能被“嚼碎”。

这是一个失去了春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麻木、恶毒和腐败盛开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在这个时代,正是畜生(狗)当道的时代,人成为了丑陋权势的附庸;这个时代,工具理性張开比“数理逻辑”更为巨大的血盆大口;这个时代,“政治经济的术语”像一只无处不在的苍蝇,喧嚷不已,一点一点消磨掉人的理想和诗意(《关于春天的事物》)。在这个最残酷的年代,诗人能做的是什么呢?成长为一个拜伦式的英雄?接受异化,做卡夫卡笔下的一只鼹鼠或者甲虫?或者坐着吉普赛人的飞毯升上天空?邹联安的回答应该是: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能做一个人,做一个一面生活于俗世,一面又不断地反复地寻找自己灵魂安放之处的人:“一曲音乐/浪迹在夜的旷野/它的脚步声轻了又轻/月光从天而来”,“恬恬低吟的夜色/在我的耳朵里悄然发芽/我的目光击退了黑暗”,“大地没有了引力/在意识之外的流动中/我找到自己的轨迹/在天体的某一隅/亮起了我透明的身体”(《聆听佛乐》)。

可见,宗教是邹联安心灵安放的重要之所。佛教在我国发展已有两千年历史,它滋养和慰藉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在世风日下的当下,佛教显得更加重要。诗人在倾听佛乐的过程中,心灵的尘垢得到洗涤,内心深处的光明得到唤醒,整个人归于平静和透明。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海德格尔有言:“语言是存在之家。”作为一位诗人,一个以语言和文字来擦亮自我存在的人,邹联安守望自我灵魂自然离不开诗歌创作:“突然,我渴望有人叫我一声诗人/因为此时的我已经是自己了/我想为我写下一个孤独的特写/不过,仔细想来又不对劲/在这样的定义里/我还有什么必要写诗?”(《一个人坐在茶馆》)

邹联安的诗歌不仅仅是抒写孤独的,他不像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那样,认为“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认为诗歌的目的主要在于揭示事物具有的某种形而上的神秘。邹联安注重将自己的内心安放于佛乐的细腻与宁静,但是更愿意放置于批判社会的激烈的洪流或者体味人间的脉脉温情中。从这个意义上说,邹联安的心灵之家是漂 泊的,就像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所崇尚的游牧思想,就像生生不息的生命本身。从这个意义上看,邹联安对自身灵与肉的平衡处理是独到的。

概览之,邹联安《邹联安诗选》每首诗歌各具艺术特色,它们共同构成了表征现代文明的无根性和社会现实生活的黑暗性等普遍内容的不同侧面。而这些侧面又共同地展现出邹联安给予荒原中生存的现代人以拯救自我、完善自我的提示与启示。

【参考文献】

[1]邹联安.邹联安诗选[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2]艾略特.荒原:艾略特文集·诗歌[M].汤永宽 裘小龙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3]狄更斯.双城记[M].宋兆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4]特朗斯特罗姆.特朗斯特罗姆全集[M].李笠译.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12.

[5]吴广平编.终极救赎:邹联安诗歌解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篇5:现代文明与精神家园

从现代的意义上理解政治文明,我们可以有以下三个角度:

一是,政治文明意味着一种得以产生并具有持续生命力的政治形态。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有资本主义的政治文明,也有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当然也有人类共同的政治文明。

二是,政治文明意味着社会政治领域的进步,因为所谓文明通常可以与进步同义。在这里,所谓政治进步的问题,主要是指人类用和平协商的办法,解决政治难题以及摆脱政治困境的有效性的程度,包括制度的发明以及技术的设计等等。

三是,政治文明更意味着政治的发展。文明本身也是一个代表着发展的概念。与经济的发展情况一样,政治也有一个发展与不发展的问题,也有一个评价政治发展与不发展的指标问题。研究政治发展的学者一般认为,所谓政治发展,大致上可以有以下一些评价指标:(一),有关民主、自由、法治等现代政治意识和政治观念已经在社会形成广泛的共识,并成为指导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二),政府结构及其功能的专门化以及政府治理社会能力的提高;(三),社会政治参与渠道的扩大以及民众政治参与的普遍性和有效性。

具体讲,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观念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政治制度层面,主要表现为由于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所引起的国家管理形式、结构形式的进化发展,即政体或国体、政体范围内的政治体制、机制等方面发展变化的成果。如代议制民主的确立、选举制度的推行、司法制度的近现代化、政党制度的建立、文官制度的形成等等。其中,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是政治制度文明发展的最重要成果。在政治观念层面,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观、政治信念和政治情感的更新变化。如民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共和、法治等思想观念的形成、普及和发展,以及人们政治参与意识的普遍增强等等。政治观念文明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精神文明的其他部分一起,为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新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按照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发展规律,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政治文明的本质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是我国生产力发生深刻变革,生产关系不断发展之后,对上层建筑领域发展提出的必然性要求。

篇6:现代文明与精神家园

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乃至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谁胜谁负,集中地体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较量上,社会主义要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取决于它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取决于它的科技、教育,说到底取决于人的素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各种思想文化的撞击日趋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能否正确地吸收、借鉴全人类精神文明的最新成果,能否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乃至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侵蚀,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人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代市场经济是健康、文明的市场经济。坑蒙拐骗、制假造劣,与现代市场经济是格格不入的。没有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没有科技教育的持续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所要求的那种讲平等竞争、讲信誉、讲质量、讲效率的观念和氛围是难以形成的。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表明,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精神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很大程度寄希望于科技的投入和进步,寄希望于人才的培育和人的素质的提高,同时,攻克深化改革中的难关也需要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做保障,需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可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1、提高人的素质,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与前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的素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同时又给社会历史以巨大影响。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努力改善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与人之间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有严格的纪律和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又需要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只有人的精神状态改变了,思想道德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了,才能进一步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从而推动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且,只有人的整体素质提高,才能真正自觉地以共同的理想、社会主义道德和纪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正确调节各种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这无疑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的素质决定和影响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因此,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的整体素质和知识结构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抓好人才培养,提高人的素质,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敏锐地抓住这一时代变迁的动向,提出把以培育“四有”新人,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任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无疑是一项具备战略眼光的重要举措。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现代市场经济是与现代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求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不仅需要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一般社会文明,还必须以同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等精神文明的充分发展为条件。首先,现代市场经济是以现代化大生产和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为基础,它一方面要求现代交通、通讯和各种服务等市政、市场硬件设施,一方面也要求生产经营者具有相应的知识素养和管理决策能力等软件条件。其次,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它要求与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管理制度和法律体系,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宏观环境。第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发达的科技教育。

3、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与推动。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看,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生产的工艺流程对职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商品产出所需能源、资源、财力这些“硬投入”逐渐减少,而文化、科技这些“软投入”逐渐增大。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变化:经济与文化的内在统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是我们在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把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靠高投入,规模扩张来实现的。重速度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产出、重生产轻环保、重眼前轻长远,会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今后要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在保持一定速度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走集约型经济发展道路。集约型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生产的高科学技术水平,产品的高附加值,科学精细的企业管理和通过提高内涵生产力来求得经济的发展。实现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的转变,一方面要向结构优化要效益,向规模经济要效益,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没有精神文明建设带来的科技进步、教育发展和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很艰难的。

(二)“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任何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革命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注重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代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好,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但是,我们在充分认识和肯定物质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和组成部分。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还包括与这种经济、政治相适应的思想文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是体现在具体的物质产品上,而是体现在如何更好地发展经济以及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上,体现在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上,体现在以不同主导思想体系为核心的精神文明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特色之一。因此可以说,正如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就没有社会主义一样,如果没有适应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或者就至少是没有完整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固有本性,也是社会主义其他特征的共同要求。这种精神文明,既批判地继承以往社会的包括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下人们的精神面貌、社会风尚的新特征。换一个角度讲,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不仅要有日益发展的物质生活、民主政治生活,而且还要有日益发展的精神生活。不建设好精神文明,就不能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只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同时它的建设又是建设物质文明、民主政治的文化条件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要较快地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在当今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重要因素的条件下,不加强科学文化建设,不通过搞好精神文明建

设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不可能的。因此,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这是建立在对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的认识基础之上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但也毋庸讳言,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会诱发某些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滋生。这势必要影响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影响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树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放任种种不正确思潮泛滥,就会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损失。如果只重视经济工作而轻视精神文明建设,那就应当很好地想一想,把经济搞上去靠什么?最终又是为了什么?我们必须牢牢记取过去“一手硬,一手软”的教训,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两手硬的战略方针,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来换取物质文明建设一时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发展与进步。

一是在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体系和指导方针。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和论述。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和党的十四大,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工作。在思想理论建设方面,全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建立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群众的理论教育体系。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活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美化社会

环境和改变社会风气方面,开展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治理脏、乱、差活动,创文明单位、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活动等。在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方面,积极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大力普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开展了各种读书活动和大规模的职工培训活动等,所有这些,对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好的形式和经验。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很多生动活泼的做法和经验。如军(警)民共建、城乡共建、工农共建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活动;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新风户”活动,创办文化中心、文化室活动;举办读书报告会、演讲会,群众文化艺术节,制定职业道德规范、乡规民约、公民守则,建立红白事理事会,设立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奖励基金等;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与欢迎。

在肯定成绩,承认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时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距离。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形势很好,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一些地方的社会治安情况不好,一些腐败、丑恶现象又重新滋生蔓延。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得力措施加以解决。”我们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

首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大力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吸收世界文明一切优秀成果,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积极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逐步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要充分依靠群众,广泛吸引群众参与;精心组织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加强舆论监督;对各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以及消极丑恶现象进行有力批评,扶正祛邪,弘扬正气,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舆论氛围。要坚持持之以恒,务求实效。从具体事抓起,要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有力度;抓基层、抓基础、抓典型、抓载体;努力使工作抓得住,效果看得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上一篇:软件学院活动总结下一篇:环保嘉年华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