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文明

2024-05-08

现代城市文明(精选十篇)

现代城市文明 篇1

关键词:科学,艺术,文明,历史观,运行机制,创新型人才

使人们观念更新并让人视觉受到冲击的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早已落下了帷幕, 不过, 它给我们留下了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现代化的城市该怎么建?这个问题显然已远远超出了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范畴, 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结合上海世博会的启示, 以及近期成都、杭州、天津等城市在伦敦奥运会前夕所作的形象宣传, 还有当今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应该是科学、艺术和文明。

一、现代城市的三大特征:科学、艺术、文明

第41届上海世界博览会可以说是集现代建筑科学技术之大成。例如美国馆的“屋顶城市农场”, 将有机垃圾置于屋顶, 冬天供暖产生的热能促使废物分解为土壤, 这些土壤可以用来种花养草;德国“汉堡之家”使用了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 无须外输电, 也不用空调暖气就可以使室内始终保持25℃的恒温;而德国不莱梅拼车工程为解决现代城市的交通拥堵提供了样板, 专家们认为, 若上海借鉴此法, 可以减少75万辆私车出行, 减少750公里长的停车位;上汽集团和美国通用汽车联合建设的汽车馆, 展示了2030年的交通愿景:城市概念车的自动驾驶、电气化、“车联网”概念, 把人们带入零排放、零交通事故、零堵塞的未来时代……。

概而言之, 现代城市的科学指的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城市建筑相结合。它可以实现家用电器的智能化管理, 家庭安全和水、电、气的自动监控, 整幢建筑物的太阳能利用、风能利用、循环水利用、空气及温度调节、智能交通, 雨污水的智能排放, 有火情监控和自动灭火装置、智能车库、空中农庄、立体花园等等。

现代城市的特征也体现在科学和艺术的高度融合。瑞士馆的“外衣”远看是一帘红色的帷幕, 其实这个“帷幕”上嵌有1.1万个太阳能电池, 实现了光电转换;澳大利亚馆的外表未采用任何涂料, 而是根据上海潮湿多雨的气候自然变色, 在开园这一天变得最美;日本馆的外型象一只紫色、会呼吸的蚕宝宝, 其表层是一种薄如蝉翼的超轻膜结构电池, 可根据建筑师的灵感随意造型;美国芝加哥带给上海世博会的则是展现未来花园之城理念的绿色屋顶, 这种屋顶体现了立体艺术、生态文明和对自然的回归。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的建筑样式也远远突破了我们常见的千篇一律的箱体式建筑, 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建筑力学允许范围内的异型结构, 给人们以全新的审美感受。现代城市的文明主要是指表明一个城市社会和谐度的社会稳定程度 (如社会治安、收入分配、就业状况等) 和社会保障水平 (如社会保险、生活保障、社保程度等) ;昭示一个城市文化丰厚度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文物古迹、传统艺术、民风民俗等) 和城市文化氛围 (如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包容意识、审美意识等) 。现代城市文明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即把人作为发展的主体, 以人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发挥为实现条件, 以改善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

科学、艺术、文明是一个系统。科学从技术、设施、设备和管理的角度为现代城市的运行和发展提供硬件上的保障;而现代城市艺术则要以现代科学的发展作为载体, 如:以城市规划学为基础的现代布局与规划艺术, 以建筑学、建筑力学和美学为基础的现代建筑艺术, 以植物栽培学为基础的现代园林艺术, 以灯光和照明技术为基础的城市夜间视觉艺术等等, 现代城市艺术的最终目的是给人们以全新的审美感受, 陶冶人们的情操;现代城市的文明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最高境界, 它既要受现代城市科学和艺术的影响, 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这就是:追求真、善、美, 以仁爱之心使城市获得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的三大特征既是有机统一的, 也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科学、艺术和文明的内涵将更加深刻, 内容将更加丰富。科学、艺术和文明既是城市化的出发点和依据, 也是城市化效率和效果的最终评判标准。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艺术、文明的不足及原因

(一)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艺术、文明的不足

首先来看我国城市建设的科学性。这几年, 暴雨曾导致我国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武汉、南京、成都、长沙等大城市交通陷于瘫痪已是不争的事实;每天在我国各大城市出现的交通拥堵已是家常便饭;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市中心的高温区域与市郊的温差高达8℃ (2010年5月成都的某一天) ;而“短命工程”、“胡子工程”、“豆腐渣工程”也绝非个别……。城市建设的科学与否已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再说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特征的传统建筑艺术。我国不同地域的不同城市, 其建筑风格、特征往往凝结了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它是各个城市性格的物化形态, 具有极其珍贵的历史、建筑、艺术和旅游价值。然而在各个城市“城市化”造城过程中, 各城市的建筑风格、特征纷纷被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高楼大厦、中央商务区、广场、林荫大道等等取代。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 旧城的破坏业已成为当前中国城市建设者最为短视的城市行为 (周蜀秦, (2006) ) 。

而目前文明的缺失主要表现为: (1) 人文关怀的不足:城市弱势群体在高物价下的日常生活、居住条件、医疗、子女教育等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2) 人文追求的不足:城市的利益协调机制还有待健全和有效运行, 城市的生态环境还有待改善, 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 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的内涵, 城市的文化氛围还有待提升层次。

(二)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科学、艺术、文明不足的主要原因

1. 从思想方法看,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缺乏历史感。

历史感的有无或强弱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一系列观念和行为, 这或许在一些国家可以找到例证。例如, 意大利并没有因为经济的发达而摧毁城市的传统建筑文化, 这就使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有了依托和载体, 从而保存了城市的文脉机理, 说得更透彻些, 就是其使得世世代代的人都能找到归宿感、依恋感和精神家园。再如巴黎, 巴黎城市规划办公室是主管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主管机构。当某块地域的规划方案完成后, 不是立即实施方案, 而是等待一段时间以验证方案的必要性, 这段时间可能是几年, 也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 甚至有可能最终取消这个方案。这种制度的效率可能低了些, 但却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决策失误给城市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

上面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具有历史眼光是多么地重要。它既可以节约大量资源、避免反复折腾, 又可以使后代受益无穷。而我国的诸多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恰恰缺乏历史眼光。

2. 从管理体制上看, 政府的短期行为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 政府既是城市规划和一系列制度的制定者, 城市建设的倡导者、主导者和监督者, 又是城市化绩效的评判者。而政府的评判通常是在既有的管理体制下, 在较封闭的缺乏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和监督的条件下的自我评判。这种评判往往是注重成绩, 而忽略不良后果。这种体制性的弊端带有一种惯性, 会给各个城市造成资源、机会和效益的损失。从我国各个城市长期的发展实践来看, 地方政府更看重的是在自己的任期内出政绩。然而事关一个城市长期发展的城市规划及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往往是跨任期的, 尤其是城市文明的形成更需要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而这些恰恰被地方政府忽略, 这将会给城市的抗灾害能力、现代城市功能的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 人才培养方面的欠缺。

钱学森先生关于我国高校培养的学生缺乏创造性的论断应该说是一语中的, 切中了要害。现在培养的理工类学生缺乏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和艺术素养, 文科类学生则缺乏科学素养。同时, 在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动手能力和实用性, 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多的是操作型、工匠型人才, 缺乏大师级的、创造型的人才。现代城市的建设、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科学、艺术和文明相互协调, 而我们却缺乏使这些要素有机统一起来的人才。再看看第41届上海世博会, 欧美国家和日本展出的那些样式新颖、功能多样的建筑物, 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这使得我们不能不惊叹创造性人才的重要性。

三、构建科学、艺术、文明的新型城市的路径

首先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念:把构建科学、艺术和文明相统一的现代城市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因为, 只有这样的城市才是城市化的本义, 也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为此, 可有以下几方面的路径选择:

(一) 确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观

观念从表面看是形而上的东西, 而实际上它却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一系列决策和行为。反过来看, 我们今天各个城市科学、艺术、文明的不足也正是由于我们缺乏历史观、急功近利造成的。从更深的层面看, 历史观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素质、智慧和胸怀。因此, 只有具备了历史观的民族, 才能从容自信地推进城市化, 这是建设科学、艺术、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思想基础。

(二) 构建相应的制度与运行机制

首先, 应尽快建立以科学、艺术、文明为核心内容的法规、制度, 从建设规范上提高城市抗各种灾害的标准, 在科技、财政和金融等政策上积极鼓励各个城市在单体建筑物和新型居住园区方面的创新以及在建设城市文明方面的创新。其次, 要建立一系列保证上述法规和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运行机制。如建立利益协调机制, 使城市的公共资源、机会和各种利益集团的权力和利益在和谐有序的规则中得到合理配置、有序交往和公平交易;建立权力制约机制, 使决策者的权力运用受到上级政府制约、同级政府各职能机构制约、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的制约、新闻媒体制约和社会舆论制约;建立绩效评价机制, 包括上级政府的评价、同级政府的自我评价、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的评价、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评价、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评价, 这些评价各自作为影响因子, 共同形成总的评价。最后, 建立以科学、艺术、文明为核心内容的指标体系, 使上述评价得以量化和细化。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城市的艺术和文明, 二者长期以来被过分物化和形象工程化的“造城运动”所忽略。随着社会的进步, 城市的艺术和文明显得越来越重要, 它们可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品位、和谐、公正、安全并产生自豪感;同时, 它可展示一个城市的形象、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 是一个城市宝贵的无形资产。

(三) 培养创新型人才

尽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的根本在于人才。因此, 加快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城市决策、规划与建设、管理方面的人才是当务之急。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 培养具备科学、艺术、文明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还要强调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和艺术素养;在人才培养途径上, 既可以引进“海归”留学人才, 也可以通过国内培养和出国进修;在人才培养规格上, 要把创新型人才和操作型人才区别开来, 把培养大师级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建设科学、艺术、文明的现代城市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周蜀秦.城市的爱与哀愁-当代中国地级城市规划批判[J].现代城市研究, 2006 (1) .

[2]陈柳钦.知识城市发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 (哲社版) , 2010 (2) .

[3]李丽萍, 郭宝华.关于宜居城市的几个基本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6 (3) .

[4]刘烨.低碳理念下城市社区建设趋势研究——以英国贝丁顿社区的建设举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1 (1) .

[5]谷荣.中国城市化的政府主导因素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 2006 (3) .

[6]陈柳钦.城市文化:城市发展的内驱力[J].西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7]曾建明.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文内涵[J].生产力研究, 2008 (10) .

[8]周毅.加快城市化进程新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1) .

现代城市文明 篇2

厦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造福人民为根本,以公平公正为内涵,以构建和谐为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城市文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今年十月被评为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夯实文明城市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文明的前提和基础,文明是发展的环境和体现。厦门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和发展大局融为一体,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现代文明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又快又好发展。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20多年来,厦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把握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契合点,积极实施壮大中心城市、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区级经济、提升民营经济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战略举措,走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循环经济。2004年,全市实现GDP总值883.2亿元,比1990年增长10.1倍,年均递增18.75%;实现财政收入160.4亿元,比1990年增长14.6倍,年均递增2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4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5647元。实现了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人均收入增长三同步。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9位。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坚持以城市化、工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战略,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2004年农村重点项目24个,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分别占全市的68.6%和65.8%。同时,我们不断创新“三农”工作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1/3耕地的生产,订单农业农户户均每年从此项收入中获益8900元,近四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以9%以上的速度增长。我们还大力实施了“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缩小农村发展农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战略,到今年上半年,全市8万多农村中青年富余劳动力已基本实现转移;随着在农村实施的“村村通水泥路、自来水和有线电视”工程的大力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努力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致力于打造“两个基地、四个中心”:对台交流合作基地、高新技术研发生产基地,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我们注重发挥对台的特殊区位优势,大力加强对台产业合作、经贸交流、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目前厦门已成为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和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通道。到2004年累计签订台商协议投资项目2296个,合同利用台资43.92亿美元,实际到资27.46亿美元,对台贸易累计达159.43亿美元。我们注重发挥经济特区中心城市龙头作用,服务和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闽南金三角地区为基础,积极推动构筑厦(厦门)泉(泉州)漳(漳州)城市联盟;以开展山海协作与对口帮扶为纽带,首倡闽西南5市建立经济协作区;着眼于促进区域资源整合,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积极推动闽粤赣相邻13市建立区域经济协作区。

以造福人民为根本,激发文明城市的社会活力

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收入群众的各种现实问题,坚持把发展、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创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此同时,千方百计调动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建现代文明城市的主体和创建成果的受益者。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城市的文明,核心是人的文明。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一直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明素质。着力加强对市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精心编写厦门市道德教育读本,广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厦门市市民文明公约》;着力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引导教育,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市各中学都配备了1—2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四有”、“五爱”、“五小”、“五德”等道德实践活动;切实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成立外来务工人员培训中心、外来务工人员文明学校,讲文明道德规范和劳动法规,使之融入城市文明进程等等。在创建活动中,市民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关注厦门、热爱厦门、献身厦门已成为社会主旋律;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蔚然成风。

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厦门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一直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并大力加以解决。关注解决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问题,探索和推行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保障,覆盖面达90%以上;关注解决困难群体、低收入群众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出台地方性法规《厦门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关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每人年交10元,便可加入合作医疗,并可享受大病救助,年累计最高可获医疗补助5万元;关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援助,城市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率达71.32%;关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待遇问题,兴建了外来员工服务中心,取消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证和子女寄读费,加强对有关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养老、工伤保险、超时用工和拖欠工资等问题的检查和监督,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关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卫生死角、不文明交通行为、食品卫生、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等问题,开展六项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努力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为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创建文明城市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市广泛开展了“十大感动人物”、“十大好邻居”、“十大杰出母亲”、“十佳孝敬父母好儿女”、“十大慈善人物”等各种评选活动;开展了“寻找百名我们身边的好市民”、“百个一流服务„窗口‟创建活动”等“五个百”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了“人人出份力,共创文明城”、“双休日,我们上街义务劳动去”、“树文明新风,创文明城区”等活动。同时,从1994年开始,我们还成立了由老干部、老军人、老知识分子和志愿者组成的市容考评团,制定了16个大项的考评标准,专门对市容进行考评。通过这些活动,参与创建,投身创建,已成为厦门广大市民普遍的自觉行动,广大市民真正成为了文明城市的创建者、见证者和享有者。

以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为重点,提升文明城市的品质和内涵

公平公正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重要内涵和价值目标,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的反映,更是创建“四位一体”现代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内容和工作目标。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多年来,厦门市从政府机构改革入手,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厦门市委先后制订了有关加强人大、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常委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市人大、市政协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建立了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了科学民主决策;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向基层,实行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直选制度,并对村(居)委会干部实行统一财政津贴制度;不断强化行政体制改革,简化了审批权和办事程序,把原有1177项审批事项精简为200项,同时采取“一门式”办事、电子政务等办法,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对土地出让、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户外广告等行政性资源配置都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市长热线和专线电子信箱的咨询投诉件办结率达95%,市民对政务满意率达97.6%。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关键,是坚持依法治市。在有法可依方面,厦门已制订73部地方法规和110多件行政规章,既规范了社会行为,也规范了政府行为;在有法必依方面,市委对事关全局的决策和必须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干部,都事先征求人大、政协的意见,坚持按法定程序办事,尊重人民代表的意愿;在普法教育方面,通过市委中心组带头学法等活动,使普法宣传教育更加广泛,普及率达96%;在科学执法方面,率先推行行政综合执法,率先实行审立分开、审执分开的制度,率先在法院实行证人宣誓、司法文书等改革措施,推动了司法与执法的公平公正。

着力构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诚信体系。在诚信政府建设方面,着力构建社会对政府承诺的监督网络,实行为民办实事公开征集制度,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取信于民;在诚信企业建设方面,建立企业信用查询系统、企业“诚信档案”,广泛开展了“守合同、重信用”的评比活动,开展诚信企业示范活动,表彰扶持诚信先进单位;在防范和打击不诚信行为方面,要求律师、会计协会、建筑企业等协会组织制订诚信公约和相关奖惩办法。市消费者协会也严格管理,“12315”电话两年受理申诉15142件,办结率达100%,逐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有序开展。

以营造和谐社会为目标,创新文明城市的社会风貌

整个创建进程中,我们始终坚持营造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统筹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努力唱响和谐、促进和谐、营造和谐,形成文明城市和谐温馨的社会风貌。

致力于改善公共服务环境。公共服务水平是城市文明和谐的重要标志和载体,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聚焦点。厦门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全市已拥有1547所各类学校,建立起从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发达的教育体系,现有在校学生51.7万人,并正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考落榜生的职业技术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全市已建立起疾病防控中心、传染病防控中心和急救中心,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防疫、康复机构,万人拥有医护人员63人,拥有床位50张,市民平均预期寿命77.2岁。城市公共设施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5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6.38标台,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0.23平方米。

致力于建设温馨和谐的生态环境。厦门注重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在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洁净”五大工程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近几年来,依靠科技进步,按市场规律办事,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目前,全市空气污染指数为58,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5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3.1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62%。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6.9%。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质量考核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并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

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窗口视觉表现 篇3

关键词:城市公厕 以人为本 视觉设计

城市视觉形象是城市文明最直观的表现,一个良好的文明窗口,可明确传达出城市的文化取向。如公厕的建设,就让人切身感受到城市的视觉形象特征。公厕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给人们提供生理需要。作为城市建筑本身也是一种人文景观,它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不同城市的风俗习惯。公厕已成为现代城市文明形象窗口之一,体现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一、城市公厕视觉形象的现状

春秋战国时期,从字义上看,古代的“厕”,从厂,厂像屋;从则,则当侧,这可将厕所解释为“设于房子旁边的侧屋”。

当代,公共厕所,简称公厕,指供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共同使用的厕所,包括公共建筑(如车站、商店、影院、展览馆、办公楼等)附设的厕所。

厕所的进化从茅坑演变为茅房、厕所、卫生间、洗手间,从无到有,从私有到公有,从单—功能到多功能,整个发展与演变都伴随着城市文明前进的步伐。虽然,厕所的文明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仅追求物质满足,同时也渴望精神上的满足。以前简陋而随意的场所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怎样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推广开来,是目前公厕设计中面临的重要挑战。公厕作为人文景观还应表达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视觉形象是一个最外露、最直观的表现,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公厕视觉形象也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

1.外观缺乏创新

独立式公厕造型普通,通常忽略周边的建筑环境,孤立地把它作为一座公厕去设计,建筑毫无时代感、创新性(如图1)。有的公厕即使设计了独特的造型,也没将建筑与城市市容相融合,从而形成一个不和谐音符,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

2.导视的混乱

材料选用不当,有的在不干胶纸上印公厕的标识贴在墙上(如图2);有的在打印纸上印“洗手间”的文字,然后在外面附一层透明膜贴在墙上。这些材料不防水,容易被打湿,时间久了会褪色,还易被他人撕掉,从而影响公共秩序。有些露天的导厕牌用金属做的,没有灯光,夜间根本无法识别。

图形缺乏创新,大部分使用的是男裤女裙的基本图形,没有根据场所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造型;有的公厕公共信息图形不明显,或者模糊不清,既影响了“可识别性”,甚至出现人们置身厕所门外却到处打听厕所的可气场面,给人们带来了不便;有的使用多个重复图形,给人的视觉带来混乱;有些甚至没有图形,直接用汉字“男”、“女”或者“男厕所”、“女厕所”代替。有的导厕牌的男女图形位置与厕所里面不一致,误导他人(如图3、4)。

文字杂乱,没有规范的中英文对照说明,不能将图形与文字很好融合。从而出现有图无文,有文无图,无英文等现象,有些即使使用了英文也是英美语乱搭配,不符合国际惯例。有的公厕标为英式Toilet,而内设男女侧标为美式Men/Women;有的公厕标为美式Restrooms,而内设男女侧标为英式Gentlemen/Ladies;有的公厕内设男女侧标为Male/woman,2个词语不是同一类别的(如图5);还有的甚至英文单词拼写错误(如图6)。

色彩单一,男厕女厕导视牌颜色没有区分,或者标识颜色与导视牌背景颜色相似,不能让人快速辨别;导视牌多用蓝色,没有结合场所周围环境进行设计,缺乏创新。

3.内部装潢简陋

灯光的亮度过暗,让人感觉压抑。卫生条件差,未采取防滑、防臭措施。缺少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比如:厕所门前无残疾人坡道和单独的残疾人厕间;无妇女化妆台和婴儿平台;无儿童便器及放行李的平台等等。厕内一些公共设施也不能正常使用,如:烘干机不通电或者放一些杂物在周边影响人们正常使用(如图7)。配套设施不完善,舒适程度不足。

二、公厕未来视觉形象的发展方向

1.外部造型独特

公厕是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之一,是整个城市建筑的一部分,它体现着时代所要求的文明程度。每个城市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地域文化设计出独特的公厕造型,城市公厕的整体风格与城市形象整体风格应是一致的。视觉上的新颖美观能给人心灵上的喜悦感,更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充满艺术感的建筑,能给城市平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导视个性化

导厕牌应采用夜光指示牌,方便人们夜间使用(如图8)。

依照国标规定,公厕导视中的男女图形为男裤女裙的形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公厕的导视应不拘泥于国标图形,而是应该根据建筑物的具体风格,营造出富有趣味性和人性化的图形设计,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使空间富有动感,形成轻松的气氛。

俏江南公厕标志,保留了男裤女裙的图形元素,恰当地将“MEN”和“WOMEN”这两个单词融入图形的设计中,充分彰显了图形与文字巧妙结合的魅力,带给人们审美乐趣。该标志以其明朗的色彩和明确的造型起到准确的指示和引导作用,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如图9)。

公厕出入口必须设置标有中英文的统一标识。在英文选用方面,应采用英式标识(Public)Toilet/Gents/Ladies或美式标识Restrooms/Men/Women。统一的搭配,符合国际惯例,也体现一个城市的国际化。

在颜色方面,应选择不同的颜色,区分男厕、女厕和残疾人厕所。方便人们快速找到位置。

3.内部装修人性化

公共厕所内部环境应该以“轻松与卫生”为主题,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色调的和谐。公共厕所人流量大,且使用集中,出入口的宽度尺寸应足够大,只要视线遮挡设计合理,出入门可仅为门洞面不装门扇,使人流通畅,互不干扰。

暗厕所一定要有机械排风,并有新风送入,公共厕所应该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同时辅以人工照明,洗手盆处的照明应满足化妆的要求。

厕所内摆放绿色植物,墙面上可以挂一些装饰画,还可以配上柔美的背景音乐,摆些香料,放些杂志或报纸供人阅读。配备液晶显示屏,不断播放新闻、天气、笑话、广告等节目,为人们带来娱乐性之余可带来广告收入,这些资金可用于公厕维修。抓好公厕保洁管理和日常的监督检查,保持清洁卫生水平,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文化取向。增加厕所的文明和温馨气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社会文明进步。

4.增加城市公厕地图

把城市公厕的分布做在“知卡”上,这就是一种将较大的地图折叠成“z”字形,可压缩为一张卡片大小如一张银行卡,可放在钱包,方便携带。它比114更能明确指引人们找到公厕。在机场、酒店、连锁店等地方都可以免费索取,这样也能给外地游客留下更好的印象,从而提升城市品位和文明水平。也可推出电子版公厕地图,方便人们用手机查询。

三、结语

美国城市的文明化 篇4

译者:王思思等

出版年:2013-4

页数:255

定价: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9787544733267

本书是美国景观设计之父, 纽约中央公园、斯坦福校园和国会大厦广场等著名景观的设计者f.L.奥姆斯特德对人居环境与城市文明的思考。奥姆斯特德被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 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 被美国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

现代城市文明 篇5

打造魅力盱眙

中共盱眙县委

盱眙县人民政府

张目为盱,直视为眙。盱眙,地处江淮下游,洪泽湖南岸,是苏北的南大门,是南京一小时都市圈和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是交通的枢纽,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水、陆、空、铁、管”五运齐全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盱眙现辖14镇5乡,国土面积2483平方公里,人均国土面积居江苏省之首,素有“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之称,被誉为“淮安大观园、南京后花园、长三角休闲园”。盱眙,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山青水秀,民风纯朴,对外更有“淮河明珠、龙虾之都、帝王故里、生态家园”四张响亮的名片。

自2000年以来,盱眙三届县委矢志不渝创建文明城市,在2002年、2005年连续两次荣获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先进城市称号的基础上,于2008年正式升格为江苏省文明城市。自2008年获得江苏省文明城市称号以来,我县更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创建理念,加大创建力度,加快创建步伐,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进位争先为主线,围绕“建成苏北旅游第一县、建设中等城市、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实现全面小康”四大目标,弘扬“团结、创新、务实、争先”的盱眙精神,真抓实干,砥砺奋进,奏响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强音,谱写又好又快又稳发展的新篇章。

一、彰显优势,加快建设特色城市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明息息相关,我们始终坚持经典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全面打造最宜人居、别具特色、生机无限的现代文明城市。

一是着力提升山水城市新形象。盱眙集名山(第一山)、名河(淮河)、名湖(洪泽湖)、名陵(明祖陵)、名寺(铁山寺)、名墓(大云山汉墓)、名城(水下泗州城)于一体,确立了“北扩东移、显山露水、两区互融、彰显特色”的规划理念,突出老城区显山、露水、拓绿;突出新城区现代服务业区、文化教育区、行政办公区、人文居住区“四片区”建设,形成重点突出、梯度辐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模式。坚持每年实施一个城建服务业“8888”工程(即每年新建8个以上规模住宅小区、新建改建8条以上主次干道、新建8个以上改善民生公益项目、新建改建8个以上特色商贸市场),突出“卫生、秩序、拆违、广告”四大管理重点,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实时、动态和精细管理,不断提高城管创优成果。

二是全面做好城市经营新文章。大力实施城市经营战略,以市场化运作支撑城市发展,城市经营工作经验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近三年来,重点实施山水大道、奥体中心、山水广场、海通时代广场、三农生态城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高起点打造金国园阳光城市、企业服务大厦、山水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工程,中等城市框架初步形成。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完成政务新区等片区控规,以及城区绿地、人防、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围 绕提升城市承载力,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加快“五大片区”建设,逐步完善城市生产功能、消费功能、就业功能和配套服务功能,城市吸引力、承载力和文明程度明显增强。

三是着力增创城市建设新引擎。我们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双轮驱动,将经济开发区作为新城区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设,努力使之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引擎。不断加快园区“十通一平”精品化建设,不断提升区内的绿化品位和配套功能。在推进城区和开发区互融过程中,我们着力培育大产业为城市现代化提供产业支撑,重点培植占全县列统企业三分之一的钢管轴承产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荣获江苏新兴轴承之都称号;充分发挥我县凹土资源占全世界50%储量的优势,实行资源集约化利用、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建成中国凹土之都。目前,县经济开发区每年实现税收均以倍数递增,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文明创建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文明城市创建由城市向农村拓展、向乡镇延伸,以“文明家庭”、“文明行业”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一是“文明家庭”创建。我县一直把文明家庭的创建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抓手。精心策划、实施了一批融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于一体,贴近实际,贴近时代,贴近家庭的活动,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三年来评选表彰了一大批好婆媳、好邻居等优秀家庭角色先进典型,充分发挥 了乡土榜样的作用,让更多的家庭向“文明家庭”迈进。同时,我们还结合民生帮扶“十大工程”、县级领导挂钩帮扶“十个一”工程和“千名干部解万民疾苦”活动,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文明关爱”、“城乡帮扶、结对共建”等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动“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

二是“文明行业”创建。通过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系列创建活动,引导树立文明新风。在近三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我县共有17家省级文明行业及先进行业、11家省级文明单位及先进单位;5家市级文明行业及先进行业、13家市级文明单位及先进单位、2家市级文明风景旅游区、45家市级文明窗口; 63家县级文明单位、56家县级文明窗口。此外,我县还坚持开展文明店堂、文明摊位、文明车辆、文明导游、文明巷道等创建活动,扩大文明创建外延。同时,积极创新思路,将创建活动的触角延伸到经济开发区的企业,目前园区内已经有30多家企业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级文明单位。

三是“文明村镇”创建。在文明村镇创建中,我县注重以开展讲座、支持乡镇“农家书屋”建设等形式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引导村民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文明户、文明村数量逐年攀升。马坝镇荣获淮安市唯一一家全国文明镇,今年又在积极申报第三批全国文明镇。盱城镇今年申报了全国文明县城。目前,我县共有1家全国文明乡镇;3家省级文明乡镇、2家省级文明村;1家市级文明乡镇、3家 市级文明村、3家市级文明社区;4家县级文明乡镇、20家县级文明村、6家县级文明社区。

三、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将创建成果惠及于民,促进全民素质提升,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一是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强化“人人都是环境、人人服务环境”的意识,深入实施千名干部帮万民创企业、县级领导帮产业上规模、软环境建设百日行动、全民创业调研服务月等活动,全力推行“六无”,即无危害不制止、无举报不追究、无手续不罚款、无特殊不上报、无必须不检查、无先例不否定。深入推进“日督查、月过堂、季观摩、半年总结、全年奖惩”的工作机制,牢固树立起“对待企业亲如父母、对待客商亲如兄弟、对待项目亲如子女”的“三亲”意识,倾情打造“舒服、舒畅、舒心”的“三舒”环境,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电子政务等服务平台,组织政府机关和行业单位负责人走进“行风政风热线”直播室,集中开展万人行风大评议活动,让市民“零距离”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围绕公正司法和依法行政两大重点,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党政综合目标考核,实施“五五”普法,积极开展“法律六进”等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和黑恶势力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全县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7 %以上,法治盱眙建设深入推进。

二、打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我们立足山水优势,弘扬文化特色,建成历史文化博物馆、盱眙龙虾博物馆、国家地质博物馆、淮河文化博物馆等,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制定实施公民道德素质提升三年规划,贯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始终;编印《市民文明守则》、《盱眙县公民礼仪读本》等乡土读物,积极开展“知荣辱、明是非、树新风”和爱国主义等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宣传和创建“文明家园、和谐社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市民反感的“十大不文明行为”评、议、改百日行动等专题活动,引导市民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多形式开展诚信教育和实践活动,推动诚信家庭、诚信窗口、诚信企业、诚信单位创建,广泛利用市民学校强化市民诚信培训。同时,以市场监管为重点,严厉打走私贩私、假冒伪劣产品,畅通消费者维权通道,不断净化市场环境。

三是打造健康有序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我县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彩夏日”等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活环境。以经典诵读、节日民俗、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为载体,深入挖掘“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春节、元宵节期间,举办联欢晚会、焰火晚会、迎春灯会、庙会等活动;清明节期间,突出纪念先人、缅怀先烈的主题,举办祭奠英烈、扫墓踏青、网上祭先烈等活动;端午节期间,突 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举办划旱船、远足登山等活动;中秋节期间,举办民俗文化庙会、中秋赏月等活动。“激情夏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乡土文化实践体验夏令营活动还被作为典型在全市推广。

四是打造蓝天碧水的生态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现。在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能力、优化城市功能的同时,我们始终注重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GDP理念,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始终坚持“保生态、堵污染、鼓钱袋、惠民生”的根本要求,树立强烈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民本意识,实施“蓝天、碧水、安静、洁净”四大工程,集中整治噪音、白色污染和工业污染,坚决摒弃为发展经济而牺牲环境的短视行为,坚决不招引任何有污染的项目进盱,努力寻求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点。坚持把绿化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通过见缝插绿、破墙透绿、拆违建绿等方法,切实加大绿化工作力度,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3%,位居全省前列。加强节能减排,新建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强化城区饮用水源保护和环境监测,城市环境质量不断优化,主要环境质量指标保持稳定,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垃圾处置率等指标均达100%。

四、强化保障,全民行动合力共创

创建文明城市是推动四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通过组织推动、广泛发动、全 民行动,不断掀起文明城市创建热潮。

一是领导责任落实到位。创建文明城市,加强领导是关键。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民心工程”,从抓领导力量到位、抓建章立制入手,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实施“五个一”,不断强化对创建工作的领导,即坚定一个决心,全县人民全力以赴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制订一个方案,制定下发了《盱眙县创建江苏省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健全一个机制,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机制;强化一支队伍,从宣传、文化、城管、卫生等部门抽调精兵强将;夯实一个基础,即坚实的群众基础。实施领导例会制、领导挂包制、重大事项集中会办制等办法,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步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县直各单位、各乡镇落实创建责任,细化工作目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层分解、逐级落实”的创建组织网络,确保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个标准干到底。对创建中工作不得力、效果不明显、责任不到位的,严肃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二是舆论宣传造势到位。创建文明城市,宣传发动是前提。我们加大密度、广度、深度营造浓厚氛围,全方位、立体式、广覆盖宣传,先后编发《创建工作简报》和《督查简报》260多期,各新闻媒体开辟《与文明同行》、《城管之窗》、《文明城市创建》、《十城同创》、《文明你我他》等多个专栏,城区电子屏幕、公交车车载电视每天滚动播放创建文明城市相关内容,移动、联通、电信利用短信平台向广大市民宣传文明城市创建,不断为创建宣传升温造势,努力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城区各社区也积极通过宣传车、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文明创建,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组织全县各系统进行创建知识竞赛,增加创建宣传公益广告,开设创建工作热线,聘请创建文明城市义务宣传员和监督员,及时督促协调职能部门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是全民创建参与到位。创建文明城市,全民参与是保障。我们始终坚持文明城市人民创,结合一年一度的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等重大活动,全民动员,全员参与,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参与中受益,在受益中提升素质。大张旗鼓宣传以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张能平、全国好人刘绪霞、朱国瑞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等,通过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关爱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倡导文明新风,在全县形成了“学习先进典型、争当文明市民”的良好风尚。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我们提出“全县没有与文明创建无关的人,没有与文明创建无关的事”、“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城”,机关工作人员重点突出为民、务实、清廉,窗口服务单位重点突出爱岗敬业、服务社会,企业管理人员重点突出守法诚信,广大群众重点突出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全县上下呈现出人人关心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生动局面。

现代文明的动力 篇6

世界上先后出现过多种文明,这些文明有些已完全消失,如拉美的玛雅文明,有些仍存在,如中国文明。这各种文明中在当代最重要的是产生于西欧的西方文明。如今的全球化实际就是全球西方文明化。因此,可以把西方文明称为现代文明。这种文明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加上民主政治。形成这种文明的动力是什么呢?弗格森在《文明》一书中做出重点论述。

弗格森认为,推动西方文明的动力有6种。

第一种是竞争。弗格森对比了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中国在秦以后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这种制度使中国文明在15世纪之前成为最发达的文明,有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但这种文明之下,没有竞争,随后走上了长期停滞之路,使中国有资本主义萌芽而没有成为参天大树,因此,在近代落伍了。西欧是典型的封建割据,形成多个君主制或共和制的国家。这些国家通过战争竞争,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每一个国家内又分割为多个相互竞争的集团,这成为现代商业集团之源,各个国家与各个商业集团的竞争促成了西方文明。

第二是科学。17世纪,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所有重大突破都发生在西欧,除此之外,由文艺复兴开始,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社会科学也对文明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自然科学的发现与应用是当今西方文明经济繁荣的基础,社会科学是制度建设和文化的渊源。

第三是财产权。对财产权的确立和保护,不仅成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成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础。由此而产生的法治和代议制政府就是民主化政治的框架。私有财产权成为西方文明经济与政治的核心。

第四是现代医学。19世纪之后医疗保健的所有重大突破都发生在西欧和由西欧延伸的北美。这些突破尤其是对一些重要传染病的控制,不仅提高了人的身体素质、延长了寿命,而且使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人口是社会繁荣的基础。

第五是消费。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以棉纺织品为发端,涌现出提高生产力的先进技术,同时对物美价廉的商品的需求也随之扩大。消费成为经济的主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化实现了富民。

第六是工作伦理。这是由于新教伦理中,把勤奋工作和储蓄作为一种美德,当这种宗教被广泛接受之后,人们把勤奋劳动和更高的储蓄结合在一起,就促进了资本的持续积累和经济繁荣,为文明的持续奠定了基础。

但弗格森并不认为西方文明是永恒的,更不是唯一的。现在其他地区的文明,如东亚地区文明,正在迅速成长,并很可能成为西方文明的对手。他特别对中国文明的复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这本书的中文版前言中,他称赞了中国近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尤其在西方遭受金融危机打击的情况下,中国的进步更值得关注。但他也不是盲目乐观,这本书“并非确定无疑地宣告中国的世纪即将来临,相反,我始终认为中国在未来的数十年中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读弗格森的书,根据现代文明的六大动力来对照自己,找出前进方向,就可以克服各种严峻问题,实现中国文明的复兴。

《文明》

作者:[英]尼尔·弗格森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69元

《即将来临的国家破产》

作者:[德]罗尔夫·莫里恩雅纳·约尔格·基普

出版:东方出版社

定价:26元

即将到来的“国家破产”不会成为世界的末日,而是会迎来一种新的资产分布。只是,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场可怕的世界性通货膨胀将会发生。

《医界春秋:民国中医变局中的人和事》

作者:沈伟东

出版: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58元

作者从尘封了半个世纪以上的杂志中,挖掘出一个民国中医群体。

《我不原谅——一个90后对中国教育的批评和反思》

主编:钟道然

出版:三联书店

定价:29.8元

作者现在是大三学生,他以自身经历,批评中国教育剥夺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抹杀个性,培养出的是标准化的机器人,而不是“真正的人”。

《诺阿诺阿——塔希提手记》

作者:[法]保罗·高更

译者:马振骋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36元

作者是印象派三杰。这是他在塔希提岛书写的散记,被认为是其晚年的艺术文化宣言。

《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

作者:[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27元

新型光源:现代文明的“照明使者” 篇7

项目简介:致发光 (EL) 材料是将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的一种无机粉末发光材料, 其发光颜色主要有蓝、绿、橙, 以及上述颜色的过渡色。

意义:可广泛应用于E L玻璃屏、EL搪瓷屏、EL塑料屏、EL丝线等交、直流电致发光器件。

稀土长余辉荧光粉红粉材料

项目简介:该材料是在硫气氛中经高温灼烧而成的无机晶体粉末, 呈微粉状;该材料和其他稀土长余辉荧光粉一样没有任何毒害和放射性, 目前所研制的长余辉红粉材料发光强度较弱, 余辉时间也较短, 达不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所以该项目提出的稀土激活的碱土金属硫化物长余辉红粉材料克服了以上的不足, 其性能得到提高。通过采取一定的合成工艺, 添加激活剂和共激活剂, 以改善其发光性能, 使其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是继绿色长余辉荧光粉后, 研发成功的又一新型稀土激活的碱土金属长余辉红色荧光粉, 实现了长余辉荧光的三基色。

P D P荧光粉及稀土离子量子剪裁现象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系统研究了不同稀土掺杂的正磷酸盐荧光材料, 提出掺杂离子半径的减小和基质阳离子半径的减小均可使掺杂离子与基质阴离子空间距离减小, 造成基质晶场对掺杂离子的作用增强, 促使基质对掺杂离子的敏化作用增强。研究了不同稀土掺杂的正磷酸盐荧光材料中的能量传递过程, 证实了在磷酸镧基质中存在C e^ (3+) →Eu^ (2+) 的能量传递以及Tm^ (3+) →Gd^ (3+) 的能量传递, 建立了能量传递模型。采用固相方法合成了B a Z r (B O_3) _2:Eu^ (3+) 红色荧光材料, 分析了结构与光谱的对应关系。采用固相合成方法和燃烧法分别获得了稀土掺杂的SrAl_2O_4材料, 分析了结构和光谱特性, 获得了高效发光的SrAl_2O_4:Tb^ (3+) 荧光材料。

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 (PDP) 用荧光粉浆料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研制了优良的PDP荧光粉浆料。荧光粉浆料通过丝网印刷到玻璃基板上, 在两个障壁之间充有Ne-Xe的混合气体, 气体放电后产生真空紫外线激发荧光粉发出R、G、B三色可见光, 经混色后实现彩色显示。

意义:该项目研制出P D P荧光粉浆料, 其配方组成不同于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报道, 发光性能和使用性能均达到国外产品水平;研制出PDP荧光粉浆料包敷方法, 创新地解决了荧光粉在浆料中的沉降问题。

彩色等离子体平板显示 (PDP) 用荧光粉

项目简介:PDP荧光粉目前所使用的 (Y, Gd) BO_3:Eu^ (3+) 红粉和BaMgAl10O17:Eu^ (2+) 蓝粉均用稀土离子激活, 大量生产PDP荧光粉将有助于推动高纯稀土产业的发展, 将促进稀土产业的高值化。

意义:PDP荧光粉将能成为继彩电、灯用稀土三基色荧光粉之后稀土在发光材料应用的又一个新的高技术产业。

便携式红外光源

项目简介:该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携式红外光源包括:圆筒式电筒、调制盘、带通滤光片、驱动调制盘工作的带减速齿轮箱电机及固定调制盘和电机的圆筒形支架。其特征在于:发光灯泡为卤素灯, 卤素灯前的电筒窗口罩玻璃为带通滤光片, 在带通滤光片前面有一调制盘, 圆筒形支架将电机与电筒固定成一体, 构成一个便携式红外光源。

意义:该实用新型的最大优点是为红外仪器现场调试提供方便。

养殖专用光源研制

项目简介:该产品采用高透中波紫外玻璃管、双螺旋灯丝结构、新型电子粉、最佳管内充气压, 提高了光源的辐射强度及寿命, 并且采用电子镇流器节约能源;养殖专用光源用于畜禽照射, 可有效调节机体新陈代谢, 增加钙磷吸收, 促进生长, 提高了奶牛产奶量、蛋鸡产蛋率和猪的日增重;降低畜禽舍内有害气体及异味, 改善畜禽舍环境质量, 降低畜禽的死淘率。

意义:对在畜禽养殖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该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

蓝光激发高亮度照明白光LED灯用YAG荧光粉

项目简介:该项目自行研制开发蓝光激发高亮度照明白光LED灯用YAG荧光粉。其主要应用于普通照明的高亮度白光LED光源及所有蓝光激发的白光二极管上。该技术主要利用在YAG基质中, Ce3+吸收蓝光后从2F基态能级跃迁到5d能级, 然后再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能级而发射出黄光, 黄光与芯片蓝光混色而成为白光。

新型调光冷光源系列

项目简介:新型调光冷光源系列产品具有以下特点:低热辐射含量的冷光输出;线性无级调节的冷光输出;高稳定度线性数字量化调节的冷光输出。

该成果实现了控光技术的创新:其中把单片C P U数字化技术用于冷光源调光为国内首创;该调控技术具有优良功能和较高的性能/价格比。通过查新, 国内未见具有上述特点的冷光源的报道。整机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意义:该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广泛的适应性, 多家接产企业产销实践证明本新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已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型冷光源甲烷报警矿灯

项目简介:新型冷光源甲烷报警矿灯是采用超高亮度LED冷光源照明、全新大容量锂电池供电再加上以热催化敏感元件为探头、智能单片机及多功能外围电路为核心的智能化、数字化的矿用全新甲烷报警照明矿灯。该矿灯采用安全照明系统, 设有多重安全保护电路, 不会点爆瓦斯, 可避免由于矿灯引起的井下瓦斯事故, 保障了矿井的安全。具有连续监测空气中的甲烷气体浓度, 具有照度高、体积小、重量轻、点灯时间长、免维护、使用调校方便、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可用于煤矿及各种矿山、石油、化工、铁路、公路运输等存在易燃易爆可燃气体的环境中安全照明、抢险救灾照明。

集成功率型LED固体照明光源

项目简介:该项目采用将多个小功率芯片组合形成大功率光源的技术方案, 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并显示了自己的特色。主要技术特点有:芯片间组合方式灵活多样, 可适应不同用电条件需要;高效荧光粉的配置具有自主的知识产权, 可以根据不同发射波长的芯片, 配置相应的荧光粉配方, 获得光源的相关色温可以涵盖从2700K的低色温到13000K的高色温, 且显色指数在80以线路板上, 满足不同照明场合的需要;使用铝基线路板作为固晶底板, 有效解决饿功率光源的散热问题。

超高压短弧氙灯光源

项目简介:该灯内充入12atm的高压纯净氙气, 在外加高压触发脉冲作用下, 灯内距离非常近的两个电极之间便自动起弧点燃;泡壳的尺寸明显大于极间距离, 电弧不受泡壳壁影响, 只靠电极就能使电弧稳定, 能得到很大的电弧比功率;灯在恶劣调制工作条件下完成与直流工作条件下相比成倍增长的有效红外光谱输出, 并保证相对长的工作寿命。

意义:该光源采用了先进的石英泡壳抗冲击设计、封接处的抗冲击设计、电极抗溅射能力设计、电弧的稳定性设计、定点聚焦设计, 耐振动抗冲击、工作状态稳定可靠、环境适应性强, 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使用要求, 与国内其它同类产品比较, 光输出提高近30%。

超高压汞灯 (UHP) 投影光源

项目简介:超高压汞灯 (UHP) 投影光源采用创新技术, 解决了2 0 0个工作大气压下的工作物质渗漏和爆炸问题。该产品研制生产中采用了特殊的电极处理方法和卤钨循环工艺, 解决了极短放电间隙条件下的电极物质损耗问题与泡壁发黑和析晶问题, 极大地提高了灯的有效寿命。研制生产的UHP100瓦/120瓦投影光源经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上海) 检测, 各项光电参数指标符合企业标准的要求。

意义:该项目研制的U H P 1 0 0瓦/120瓦投影光源的有效寿命已超过2000小时, 产品性能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

长寿命泵浦脉冲氙灯光源

项目简介:该项目在抗溅射蒸发粉末阴极技术、高可靠性环形钼箔封接技术、防止封接区钼箔氧化开裂的密封技术、放电区玻壳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采用这一系列先进技术制造的这种脉冲氙灯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耐振动抗冲击、寿命长且工作状态稳定可靠, 环境适应性强, 解决了国内该技术领域的难题。

意义:该产品已经批量供货, 为用户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激光泵浦灯的研究水平, 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不仅应用于工业激光产品上, 而且可以替代进口产品应用于高技术军工产品上。

GZC-1型电光源综合测试仪

项目简介:G Z C-1型电光源综合测试仪可广泛应用于包括白炽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荧光灯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电光源产品电性能测试使用。GZC-1型电光源综合测试仪采用专用测量芯片, 实现电压、电流、功率的精确测量;采用单片机自动控制各类数据的采集与通讯;采用通用电器元件进行强电控制, 升级、维修方便;采用集中布线方式, 使用产品广泛;采用预留端子与开关档位的方式, 保证产品更新的扩展空间;采用虚拟仪器专用软件Labview7.0进行上位机编程, 人机对话界面美观、大方, 升级扩展方便。

意义:GZC-1型电光源综合测试仪可广泛应用于对包括白炽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荧光灯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电光源产品的电性能测试。

侧面出光型LED背光源显示器

项目简介:侧面出光型L E D背光源显示器是华联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而开发的产品, 主要是液晶显示器的辅助光源, 依光源分布位置不同, 分为侧光式即侧面背光源;直下式即底背光源。背光源模组中最核心技术为导光板的光学技术, 目前主要有印刷形和射出成型形二种导光板形式, 导光板技术主要考虑导光板材料的光穿透率及导光板的网点分布, 一般采用PMMA材料或透明P C料, 利用精密模具射出成型的导光板。一般要求背光源的出光均匀性要达到70%以上, 若要求更严格达80%以上的, 则需在导光板作相应的光学补偿。

采用LED发光源的出租车顶灯

项目简介:出租车顶灯作为出租车较为明显的标志, 既可以方便乘客辨识, 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夜景增加一道美丽的风景。而市面上现有的出租车顶灯存在如下问题:其一, 照射亮度不强, 如果遇上能见度差的阴雨天、或者乘客视力不好的话, 就很难得出准确判断;其二, 易损坏, 更换维护成本高;其三, 耗费出租车的有限电能。为了进一步响应节约型社会的号召, 进一步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让出租车灯可以将城市装扮得更加靓丽, 同时有效的使用清洁能源。作为改变出租车在城市中原有的不良形象:阻塞交通、浪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等具有较强的公益效应。出租车行业的节能降耗是建设“节约型城市”和“节约型社会”中的又一个突破点。

CSTN/TFT-LCD用白色LED背光源

项目简介:该项目通过拓展LED在小尺寸背光源上的应用, 利用其优越于CCFL的优点及市场需求趋势。创新点:用LED替代CCFL, 解决LED光色一致性及发光强度、色温、电压、电流等参数对组装工艺的影响。通过对导光板的光学结构设计及导光板表面的微槽及微透镜处理, 减少增光膜的使用、降低背光整体的厚度和成本。通过改变模具制造精度和采用一次性精密注塑成型工艺提高背光源的精度、改善其变形度、简化组装工艺。通过改变网点设计方式和网点的制造方式, 提高背光源的亮度和均匀性。通过网点及光学膜的设计, 结合灯的发光强度, 控制光路的走向, 解决双屏开小窗的均匀度问题。

543nm激光波长标准及实用型次级标准光源

项目简介:543nm激光波长标准完全符合国际推荐的条件, 其波长相对不确定度优于国际推荐的2.5×10-10。能够作为基准543nm标准光源提供溯源。实用型稳频543nm次级波长标准光源, 满足了量块干涉仪小数重合法和其它高精度测量的需要, 并在国内多家计量单位得到实际应用。

有源光纤光源与放大器等系列产品产业化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包括“单频窄线宽掺铒光纤激光器”和“掺铒光纤宽带光源”两部分。“单频窄线宽掺铒光纤激光器”是以掺铒光纤作为激光介质, 有效地抑制了其他频率激光的产生, 使光纤环形腔激光器产生单纵模激光输出;“掺铒光纤宽带光源”是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光, 通过波分复用器将泵浦光入射到掺铒光纤中, 并产生自发辐射光, 随着光波在掺铒光纤介质中传播距离的增加, 该自发辐射光得以放大。

910nm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主动式光源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内容是高功率InGaAs/AlGaAs/GaAs分别限制单量子阱激光器结构设计;高质量I n G a A s/A l G a A s/G a A s分别限制单量子阱激光器材料的MBE外延生长;利用分析测试手段如, SEM, PL, X-ray等分析测试技术对MBE生长的材料进行测试分析, 研究InGaAs/AlGaAs/GaAs分别限制单量子阱激光器材料的光电特性;InGaAs/AlGaAs/GaAs分别限制单量子阱结构的器件制作工艺;对通过后工艺制得的InGaAs/AlGaAs/G a A s分别限制单量子阱激光器器件作综合测试, 得到功率1W, 波长910nm的器件;应用此器件展开主动式光源的研究。

微聚焦X射线光源相衬成像及其应用研究

项目简介:微聚焦X射线源 (<40m) 能提供较高空间相干性的X射线。它具有体积小、焦斑尺寸可调等特点, 成像分辨率由焦斑尺寸决定。综合考虑输出通量和分辨率, 拟选择光斑尺寸为2 m的光源。考虑到X射线光管的通量相对较低, 拟采用灵敏度较高的探测器。研究生物、化学等动态过程要求能实时成像, 因而需要建立一个数字成像系统。系统由微聚焦X射线光源、样品台、探测器、计算机及相关扫描机构组成。实验研究阶段, 整套设备置于一个1200×800的防振台上, 以减小振动对成像分辨率的影响。X射线源固定, 样品台可实现三维平动及一维转动, 探测器可在光轴方向平动。整套装置置于一个防护罩内, 以保证实验人员的安全。

汞氙灯研究

项目简介:汞氙灯是一种气体放电光源, 在球型石英泡壳内, 在距离非常近的两个电极之间由汞蒸汽和氙气完成放电发光。与其它气体放电光源比较有亮度很高、光色好、寿命长、紫外辐射强度大的特点。该项目研究了电极技术, 确保了汞氙灯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寿命;钼箔气泡封接技术, 保证汞氙灯获得良好的真空气密性和抗振动、耐冲击的机械特性, 且消除了封接死区;管脚插脚排列技术, 确保汞氙灯有好的聚焦性。

意义:该灯采用新的电极材料使亮度和寿命有较大的提高, 且成本低, 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

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液晶背光源制备及全色显示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研究自行合成了高效宽谱带的白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Zn (BTZ) 2, 制备了两类新型单一发光层的白光O L E D, 即掺杂型Zn (BTZ) 2器件和混合型LPPP器件。首次在Zn (BTZ) 2中掺入荧光染料Rubrene, 并做出高质量白光器件。并进行了提高白光器件发光效率的机理研究。首次将最佳掺杂浓度比条件下的Zn (BTZ) 2:Rubrene白光器件应用于液晶显示器件并做出两类液晶显示背光源, 即较大面积点阵式背光源和非点阵式背光源, 它们均能很好满足液晶显示对背光源的要求。同时首次探索了将器件与彩色光学滤色片结合得到全色显示的可能性, 获得了三基色发光并测得它们的发光强度、色度与光谱。依据混色原理, 将得到的三基色光按不同的比例进行混合, 可实现多色显示。此外, 还进行了柔性白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

长弧氙灯研究

项目简介:长弧氙灯是利用高压氙气放电现象制成的一种气体放电光源, 由石英泡壳、电极部件和填充气体三部分组成, 灯内充入高纯氙气, 具有亮度高、光色好的特点。该项目采用钛吸气剂技术, 保证灯中杂质气体被有效吸除, 使灯获得更好的氙气放电效果;电极净化处理技术, 电极车制后经清洗除油、超声除油、烧氢退火、真空退火、高频去气等工序进行净化处理, 从而获得更好的电子发射性能;环形钼箔-石英气泡封接技术, 保证长弧氙灯获得良好的真空气密性和抗振动、耐冲击的机械特性, 且消除了封接死区。

均匀纳米孔玻璃及其高效高强度发光性能研究

项目简介:该项目利用具有纳米孔的玻璃来抑制发光离子的浓度效应的方法, 可以得到一代新型的透明高效发光材料, 研究的成果有可能应用于固体激光和光纤放大器以及各种色彩的新型光源等特别是有可能用作新型环保照明光源以取代目前普遍采用的用汞蒸汽作为荧光灯管壁上白色发光材料的激光光源的日光灯。

ST·EL系列金卤灯电子镇流器

项目简介:金卤灯与其他人造光源相比具有突出的优点:高光效、高显色性、长寿命。是所有电光源中最好的光源。金卤灯采用电子镇流器驱动后, 能提高发光效率、降低系统功耗、延长灯管使用寿命、降低灯电流波峰系数, 具有更大的可控制性和很高的功率因数, 可大幅降低比如电网架线、变压器等系统成本。项目研发围绕绿色照明、节电、提高光效、延长金卤灯管寿命、提高电子镇流器自身工作可靠性展开。灯管的正常启动和工作对施加电压的幅值、电流的波形要求严格, 为消除灯腔声共振, 施加的电流频率也严格按规律变化。提高功率因数 (大于0.99) , 确保电路恒功率输出, 降低电流谐波幅值, 降低功耗, 适应不同供应厂商的灯管产品特性。对启动状态下和工作状态下的灯开路、灯短路;环境温度、电网电压的大幅波动;各种外部电磁信号冲击干扰, 等等, 电子镇流器均能做出相应处理。

GaN基系列白色发光二极管

项目简介:GaN基系列白色发光二极管是在蓝光LED基础上产生的, 主要作为指示或显示用, 具有体积小, 驱动电压低, 响应速度快等特点, 可耐恶劣条件, 光效已超过白炽灯, 耗能仅相当于白炽灯的10%-20%, 寿命是白炽灯的20倍以上。该项目将蓝色发光芯片装于带杯形的引线框架上, 荧光胶点于杯内, 覆盖在蓝色芯片上面, 形成一定厚度和弧度, 最后通过环氧树脂封装, 形成透镜作用, 得到一定光学空间分布, 还可以保护芯片和金丝。

意义:该产品设计合理, 工艺设计适应批量生产要求, 外形结构及性能符合用户使用要求, 其主要的性能指标达到国内外同类产品领先水平。

半导体红外发光二极管

项目简介:红外发光管由红外辐射效率高的半导体材料 (GaAs/GaAlAs) 制成PN结, 外加正向偏压向PN结注入电流激发红外光, 具有功驱动电流低、辐射强度高, 重量轻、体积小、可靠性高, 寿命长等优点。该项目将高速红外发光二极管应用在便携D V D的上, 发射由音频转化成的数字信号, 数字红外线耳机则接收到该信号, 再由数字转化音频, 使用者可以摆脱有线耳机在位置上的限制, 在便携D V D的任何视角内都可以方便的听到声音。该款红外发光二极管的红外辐射半强度角为1 0 0~1 2 0度左右, 发射波长为880nm, 封装尺寸为Φ3, 辐射强度为5mw/sr~9mw/sr (IF=50mA) 。

现代城市文明 篇8

城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但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高强度发展进程中, 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的主导地位, 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干预也越来越剧烈, 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如不可再生资源的快速消耗、生产生活废水与废气的大量排放、人口激增下人均资源和公共设施匮乏等。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使城市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 进而达到理想城市的发展模式, 这是政府、专家学者和城市居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的需求、表现形态、理想模式 (生态城市) 的分析, 比较了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之间的差别, 指出惠州市城市建设的道路应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 并提出了惠州市由文明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变的发展措施。

2 惠州市概况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 珠江三角洲东北端, 介于113°49′—115°25′E、22°33′—23°57′N, 陆地面积1.12万km2, 占“珠三角”经济区总面积的1/4, 海域面积4520km2, 海岸线长223.6km, 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 惠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2008年, 全市实现GDP 1290亿元, 总量居全省第6位, 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0.1%) ;三次产业中的第三产业增速最为明显,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7.0∶58.9∶34.1。惠州市凭借其经济的快速增长, 已成为中国华南地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同时, 由于其风光秀丽、环境优美, 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 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2009年1月20日, 惠州市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荣获第二批“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 这标志着惠州市继经济发展进入全国领先水平之后, 城市的“软实力”同步迈入全国一流行列, 向科学发展“惠民之州”的总目标加快推进。“全国文明城市”的称号是对惠州市城市发展的充分肯定, 也对惠州市未来城市如何更好地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

3 城市发展阶段分析

城市是人类创造的文化, 也是人类社会在演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从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到重建环境的必然产物[1]。不同学者对城市的概念有不同的诠释:社会学家把城市看作是一种观念形态和文化形式;经济学家认为, 城市是各类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市场在空间上的集中;生态学家把城市看作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人工建造的部分, 这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与周边的其他区域密不可分;建筑学家认为城市是由许多房屋、道路交织的建筑群体;政治家和市政管理者认为, 城市是公共事业以及规划管理工作实施的主要场所;而地理学家则认为城市是一定地域的中心等。总之,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综合体, 它以人类活动为中心, 是具有一定非农人口规模的、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生产为主的各部门和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区域现象。

3.1 城市需求的发展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需求, 它在本质上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功能不同需求的体现。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的需求是不同的, 体现着人类需求的不同。一般情况下, 城市的需求在一个时段内是按以下顺序渐进发展的:经济需求、社会需求、环境需求、综合需求。其中, 经济需求也可称为生存需求, 包括对生产、就业、住房、收入等的需求, 这是一个城市的基本需求。不能满足城市的经济需求, 其居民就会迁往能满足自己需求的城市, 而原来的城市发展就会停滞、倒退;社会需求包括上学、就医、各种服务等;环境需求包括良好的生活条件、优美的环境、众多的公园等;综合需求是一个循环中需求发展的高级阶段, 它综合要求对前面三种需求共同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2]。

各种需求在任何时期都是客观存在的, 只是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尽相同的, 分为主要需求和次要需求。同理, 综合需求是任何阶段都需要的, 但只是到了此时才能达到经济、社会、环境几个层次需求的较高程度的完善和统一。

3.2 城市发展阶段的表现形态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也在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中不断前行。同时, 城市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且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也不同。赵洪才认为, 城市不同的需求构成了城市不同的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阶段可分为以经济需求为主的阶段、以社会需求为主的阶段、以环境需求为主的阶段和以综合需求为主的阶段[2]。李维梁等从产业阶段将城市发展阶段分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阶段、以商业生产为主的阶段、以加工制造业生产为主的阶段、以品牌创造为主的阶段和以知识经济为主的阶段[3]。

吴人坚等认为, 城市演化模式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自然本体”的城市模式。它在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形成, 是在自然因素完全决定和支配人类定居区演变的特定情形下的城市表现形态。在这种模式下, 人—城关系是以自然为本, 人为用, 城市为体。二是“人文本体”的城市模式。此时人的因素变得越来越重要, 使城市的发展动态逐步把握在人的手里, 这种模式下的人—城关系是以人心为本, 城市为体, 自然为用。三是“生态本体”的城市模式, 即生态城市。它是人、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长期相互作用逐步形成的, 人—城关系表现为以人、生物、非生物环境为基, 城市为用, 人与自然互用, 而以人与自然的均衡整合为本, 以人与自然的动态和谐及协同发展为中心[1]。

3.3 城市理想与理想城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日益膨胀的人类活动已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非常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城市面临着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双重危机, 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4]。未来城市将如何发展, 未来城市的理想是什么, 怎样的城市模式才能够缓解或解决环境与发展的矛盾已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难题。人类永远在寻找理想环境和实际环境之间的吻合, 理想城市的形态随着人类追求创造理想环境的进步而不断变化。

许多学者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 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城市理想构建了一系列理想城市的模型[4]。比如傅里叶的“法郎基”理想社会基层组织、欧文的“新和谐公社”、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嘎涅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光明城”、恩维的“卧城”。这些模型在不同历史时期从城市规划、改造、经营、管理以及生态和谐等角度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 我国城市化进程急速推进,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 人们对城市水平、城市形态的要求也日渐提升, 园林城市、环保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城市等, 这些“头衔”也是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阶段性坐标和前进方向。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我国许多城市已经达到或接近“文明城市”所设定的即期目标, 而“生态城市”作为我们的下一个阶段性目标, 应当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与和谐发展着重努力的方向。

4 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

4.1 文明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文明城市是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 坚持“科学发展观”, 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市民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对于地市级文明城市的测评, 国家出台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地市级) 》, 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大部分。基本指标反映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情况, 测评项目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7个方面, 共31个分指标。其中,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指标3项;公正公平的法治环境指标4项;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指标3项;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11项;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指标5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指标3项;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指标2项;特色指标反映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特色和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测评体系包含3条特色指标, 城区测评体系包含4条特色指标。

4.2 生态城市的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

4.2.1 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城市概念的提出, 是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紧密相连的。生态城市源于1971年第1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 此次会议提出了“关于人类聚居地的生态综合研究”。1999年10月,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在其调查报告《为人类和地球彻底改造城市》中指出:无论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必须将规划本国城市放在长期协调发展的地位, 而其大方向只能选择走生态化的道路。20世纪后期, 生态城市已经被公认为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最佳模式。

概括地说,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政区域。从这个角度出发, 生态城市建设就是在一个市域范围内, 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统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提高环境质量。同时, 遵循三大规律 (经济增长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自然生态规律) ,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态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城市的内涵包括以下三方面:①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发展。生态城市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核心, 人类活动、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相互依赖, 三者具有在整体上的不可替代性, 成为一种良性循环、发展有序、和谐并相互关联的新城市架构[5]。②城市社会生产活动的高效发展。经济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要素, 其高效发展有利于生态城市更好地建设。生态城市要求整体生产活动符合现代经济运行规律, 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 不断创造新生产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尽其才, 各施其能、各得其所[5]。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 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 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 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 这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1]。

4.2.2 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

国际上对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多, 由于研究理念、方法和侧重点的不同, 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基于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因素的指标体系;三是强调生态—资源—环境因素的指标体系;四是以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的指标体系[6]。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 我国生态城市的建设已形成了一套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指导的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 并且部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7,8]。有学者提出国家统计局1997年提出的评价指标 (6个子系统、83项指标) 和中国科学院牛文元教授等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庞杂, 不易操作;而国家环保总局配合生态示范区建设考核验收提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实用性强、易于操作, 但稍嫌简单, 难以满足不同类型区域的评价。卞有生等提出生态城市的评价体系可分为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方面, 共28项分指标, 其中经济发展指标8项, 区分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指标11项, 森林覆盖率指标区分山区、丘陵区与平原区, 城市空气质量区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社会进步指标9项部分指标[9,10]。

4.3 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差别分析

从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对比可以发现, 两者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 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总之, 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都强调城市的良好发展, 并且都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但前者评测体系强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创建活动等中观层次的建设, 各个方面只要达到一定水平即可, 并不强调七者之间的协调发展;而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则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等宏观层面评价城市的发展, 并且更加注重三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强调三者之间具有整体上的不可替代性, 三者相互依赖, 一方的存在和变化以其他方为基础, 一方的发展也以其他方的发展为条件, 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此外, 在环境保护方面,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的评价内容比文明城市的测评内容更加丰富, 更加重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选取部分文明城市 (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地市级) 》的A级作为标准) 和生态城市的指标 (以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市建设标准》为依据) 进行对比, 其具体差别见表1。从表1可见, 在经济进步方面, 文明城市人均GDP指标以全国同类城市平均水平为参考标准, 而生态城市分经济发达与欠发达两种情况, 量化指标值分别为≥33000元/人、≥25000元/人, 其数值明显高于文明城市;在环境保护方面, 从文明城市与生态城市的量化指标中可以看出, 生态城市在人均绿地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的要求都高于文明城市;在社会进步方面, 生态城市的恩格尔系数要求<40%, 而文明城市则分为三个类别分别制定非强制性的参考标准。这些指标量化数值反应出生态城市比文明城市的要求更高, 其城市模式更具有先进性。文明城市的建设一方面与生态城市具有一定差距, 另一方面也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城市发展是渐进的, 它必然向先进的方向发展, 因此由文明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变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5 惠州市建设生态城市的措施

惠州已经在文明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未来城市发展的道路必然是由文明城市向生态城市转变, 建设生态城市是惠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惠州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系统规划、环境优先、因地制宜”的原则, 积极推进城市稳定、有序、持续、协调的发展。在做好社会经济工作的同时, 应着重加强以下三方面建设内容。

5.1 培育生态文化, 塑造生态城市灵魂

生态城市建设首先要创建一种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其成熟度决定着生态城市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进程中, 必须确立“生命与自然界有价值”的新文化价值观, 形成体现科学发展的生态文化价值体系, 培养人们理性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自觉和文化修养, 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扎根。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抓好城市生态文化的建设, 通过宣传教育、生态科普活动等方式加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建设, 使人们能够树立起新的环境价值观念, 认识到人与自然共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认识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迫切性, 并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 积极保护环境。

5.2 推进循环经济, 转变生产发展和消费方式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方式, 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 在微观层面上要求企业节约降耗,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实现减量化;对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 延长和拓宽生产链条, 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在宏观层面上, 要求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 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 建立和完善企业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具体地说, 在产业体系上包括了工业、农业、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在流程上包含了生产、消费和回收三大环节;在纵深层面上包括了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生态城市的建设依赖于城市循环经济的建立, 只有在循环生产系统、循环消费系统、循环服务系统三者同时运行, 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减少、将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类消耗向自然中排放污染物降至最低, 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3 完善生态体制, 建设生态城市

体制是生态城市运行的载体, 只有具备良好的管理体制, 才能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 促进协调发展。建设生态城市, 必须要进行制度创新, 从制度上解决生态环境的整体性、长期性与不可逆性问题。一方面, 应消除行政管理的弊端, 建立生态管理体制, 并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另一方面, 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体制保障机制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吴人坚, 王祥荣, 戴流芳.生态城市建设的原理和途径——兼析上海市的现状和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3.

[2]赵洪才.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阶段[J].探讨与研究, 1998, (1) ∶3-6.

[3]李维梁, 吕文珍.城市发展阶段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26-28.

[4]阳夏.人类的理想城——生态城[J].生态经济, 2004, (7) ∶14-17.

[5]姚士谋, 陈爽, 房国坤, 等.现代生态城市建设与空间布局的若干思路——以科隆与南京城市比较为例[J].规划广角, 2004, 1 (20) ∶79-81.

[6]徐兵, 孙永萍.广西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规划师, 2006, 6 (22) ∶72-76.

[7]王根生, 史健洁, 卢玲.镇江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生态城市建设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3) ∶49-54.

[8]季斌, 孔军, 孔善右.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城市建设[J].现代城市研究, 2007, (5) ∶38-41.

[9]卞有生, 何军.生态省生态市及生态县标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 2003, 5 (11) ∶18-24.

专题五世界现代政治、经济文明 篇9

1.苏 (俄) 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从考查侧重点来看, 命题多围绕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苏联改革等展开。从命题形式来看, 以选择题为主, 材料解析题集中在二战后苏联的三次重大改革。从命题角度来看, “三农”问题、民生问题、现代化道路等热点是切入点, 以考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特点;运用比较的方法, 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罗斯福新政及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异同。

2.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对此考查的重点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创新,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和特点及原因。从命题形式来看, 主要以材料解析题为主, 选择题也占有一定的分量。从命题角度来看, 多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 强调对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的考查。

3.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高考试题多以形象的新情境切入, 考查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判断。多极化趋势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欧共体的形成和第三世界的兴起受到高考命题者的关注;因为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美国的外交政策备受重视, 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高考命题侧重考查大国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表现。

4.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从考查内容来看, 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从考查角度来看, 本专题多与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考查, 且综合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从命题选材来看, 多与现实热点相连, 关注世界经济全球化, 各国加强合作, 应对经济危机, 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如何趋利避害顺应这一趋势, 充分利用其所提供的机遇, 增强综合国力。

【复习方法】

1.抓住历史主线, 梳理基础知识

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因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是高考取胜的关键。通过主线梳理的方法, 使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 从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两大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 的并存、竞争与发展是构成本专题的一条大的主线。在这一主线之下, 又可以分成这样几条线索:苏 (俄) 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变革与调整;经济全球化发展;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等。

2.联系现实热点, 深化理解知识

以民生问题为切入点, 认识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局限性、罗斯福在新政中有关民生的举措;欧债危机蔓延, 各国普遍采取了压缩社会福利开支的做法, 激起了一系列罢工浪潮, 引发了人们对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思考;为了应对经济发展问题, 一些国际性或区域性的组织峰会轮番召开, 比如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峰会议、欧盟峰会、亚太经和组织峰会、上合组织峰会、七国集团峰会、二十国集团峰会等, 了解这些组织结构的由来, 认识其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当前美国正在加紧重返亚洲, 引发了东亚局势的动荡, 为此关注二战以来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和调整, 并分析其调整的原因和影响等;近来各国贸易摩擦不断, 解决争端的国际贸易组织 (WTO) 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了解这一组织的由来和发展, 认识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加强纵横比较, 提升解题能力

比较分析类问题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在本专题之下需要引起注意的比较点有:中国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新经济政策与斯大林模式;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与凯恩斯主义;英、法、美等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异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中国与苏联改革的异同;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异同等。

【综合解读】

一、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

(1) 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经济、政治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了胜利,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 俄国当时是一个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 无产阶级集中程度高, 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 因而十月革命走的是一条城市带动乡村的革命道路。 (3) 俄国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非常迅速, 这是由俄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不能把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无产阶级相对强大, 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继续前进, 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 马克思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其主要特征是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 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2) 列宁的实践。列宁认为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俄国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探索。据此, 他先后推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斯大林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 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带有严重的弊端, 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4)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二者进行了某种程度的改革, 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但由于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都以失败而告终。 (5)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戈尔巴乔夫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 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他所进行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苏联长期存在的问题, 反而激化了矛盾, 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二、罗斯福新政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新政在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同时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 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它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的实践。其实质是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知识经济是在工业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与工业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但又与工业经济有着质的区别。

(1) 指导思想上:传统的工业经济是单一地、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 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破坏的基础上。知识经济以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指导思想, 使自然资源的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代之而成为决定因素的是科学技术。知识经济中,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更容易实现协调和统一。

(2) 投入的资产上:传统的工业经济主要依赖大量的资金、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投入, 而知识经济则主要依赖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知识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必然结果。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产业升级。

三、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1.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表现及对它的认识

(1) 原因: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趋势。

(2) 表现:20世纪60、70年代, 美苏双方的争霸削弱了自身的实力, 日本的崛起, 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中国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等。

(3) 认识:多极化是一种趋势, 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 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新格局。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 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 构成了其综合国力的两个方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 西欧、日本迅速崛起的态势, 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其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 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 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等。

(4) 特点: (1) 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的冷战背景下的较量发展起来的。 (2) 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3) 长期过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

2.欧盟建立的背景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1) 背景: (1) 必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从而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2) 可行性:各国具有相似的文化传统;因战争而激发了欧洲人对统一的强烈渴望。

(2) 特点: (1) 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 (2) 由单一、局部到多种、整体的经济一体化。 (3) 由经济一体化扩展到政治一体化。 (4) 规模不断扩大。 (5) 合作领域由经济领域延伸到政治、军事等领域。

3.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认识

(1) 涵义: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前那些由民族、国家、地域等因素所造成的阻碍因素日益减少, 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2) 评价: (1) 积极作用:一方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另一方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遇, 有利于其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开拓国内市场, 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 消极作用: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一方面, 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 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另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缺乏, 债务沉重, 贸易条件恶化, 金融风险加大, 技术水平落后, 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热点链接】

热点一: (2012年) 多边峰会轮番上演世界合作共谋发展

素材:

新华网北京9月10日电2012年9月8日至9日,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与会各经济体领导人就贸易投资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粮食安全合作、建立可靠的供应链和推动创新增长合作等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

中新社东京10月9日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和世界银行 (Wor1dBank) 年会于10月9日至14日在东京召开。188个国家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将就全球金融稳定、欧洲债务危机等进行探讨, 寻找克服危机、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方法。

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18日电欧盟秋季峰会10月18日至19日在布鲁塞尔召开。此次峰会的主题是探讨如何深化经济与货币联盟, 早日走出欧债危机, 并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确定方向。

新华社万象11月5日电以“和平挚友、繁荣伙伴”为主题的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当地时间5日下午在老挝首都万象开幕, 50余位亚欧领导人将共商国际新形势下两大洲和平与发展大计。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 与会领导人将就加强亚欧地区合作、促进经济复苏、共同应对挑战等重要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关知识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命题视角:以当前正在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为切入点, 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特点、影响、经验教训;以欧盟峰会为情境材料, 考查欧盟形成的背景、过程、影响等, 认识当前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政策的必要性;以欧美各国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为切入点, 考查福利制度形成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对中国的启示等, 认识保持适当的社会福利开支才是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正确做法;以世界峰会为切入点, 考查促进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原因、表现及影响等。

热点二:亚洲局势动荡不安和平发展面临挑战

素材:

在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的背景下, 菲律宾制造了黄岩岛事件, 日本制造了钓鱼岛国有化事件, 导致东亚局势骤然紧张。在西亚, 伊朗核问题尚未解决, 叙利亚逐步陷入内战, 西方列强不断进行武力威胁, 局部战争一触即发。

相关知识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朝鲜战争, 中东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命题视角:以美国的战略调整为切入点, 考查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以“阿拉伯之春”为切入点, 考查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发展的特点、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等;以朝核危机为切入点, 考查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结果及影响, 分析东亚局势紧张的根源, 探讨解决朝鲜问题的基本出路, 认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所作出的贡献等。

【创新训练】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 每小题4分, 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些历史学家主张把“十月革命和革命的十月当成一门与国家、社会发展, 与人类命运相连的重要人文科学”来看待和研究。这表明十月革命

A.验证了马克思暴力夺权的正确性

B.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进程

C.改变了俄国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统治

2.“它不会做纯粹的社会主义, 因为这个日子尚未到来;它也不会做纯粹的资本主义, 因为这种日子已在衰败了。它是过去与未来的唯一的结合———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底原素混合的同时存在。”张闻天的这一论述针对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斯大林模式

3.下图为一幅讽刺漫画, 标题是《西方世界的瘟疫》。漫画中作出“不治之症”诊断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

B.股市投机猖獗

C.社会生产力过剩

D.消费能力不足

4.下面所示的柱状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前后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增减

5.1945年,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A.法郎与美元基本采用固定汇率制

B.卢布被排斥在世界货币体系之外

C.中国法币可直接从美国兑换黄金

D.美元享有与英镑平起平坐的地位

6.1945年, 艾德礼领导的英国工党击败了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上台执政, 虽然这一届政府只干了6年, 但其历史地位却很高。彼得·亨尼西在《战后英国首相》一书中提供了11任战后首相的排名表, 与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列首位的就是艾德礼。这主要是由于他

A.大力推行福利国家制度

B.摆脱美国经济控制

C.极力推动欧洲走向联合

D.恢复英国殖民版图

7.与传统殖民帝国不同, 二战后的美国为了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设计出一种新型帝国模式即金融殖民帝国, 从而达到“美元流向世界, 财富流向美国”的目的。这一新型帝国模式赖以建立的基础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关贸总协定的建立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8.下图为1959年9月赫鲁晓夫访美时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会晤的情景。它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9.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 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由此看出欧洲一体化的目的是

A.继续维持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B.加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

C.抵御来自于美苏两大势力的渗透和威胁

D.增强西欧在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影响力

10.在黑海海滨度假时, 赫鲁晓夫突发奇想, 他遂对手下说:“我要放个刺猬到美国人的裤子里。”对于此后发生的事件, 毛泽东颇为精辟地评论:“从冒险主义开始, 以投降主义结束。”此后发生的事件是

A.成立华约组织

B.古巴导弹危机

C.逐步分裂德国

D.成立经互会

11.某同学在对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发展进行探究学习时,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其寻找的下列论据中无法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没有中国的声音是极不正常的”

B.法国:“在欧洲事务安排上, 我们无法保证都有美国人的位子”

C.非洲:“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发展的今天, 我们完全享有与大国平等的地位”

D.日本:“经济上的巨人, 政治上的侏儒, 这种现象必须改变”

12.下图为漫画《无人理睬》。它所揭示的本质问题是

A.日本是一个小国

B.日本歪曲侵略历史, 违背联合国宪章原则

C.日本的社会制度与亚洲邻国不同D.日本没有参与联合国的创建工作

13.不同的国际格局以及国家在国际格局中的定位决定一个国家的外交走向。进入21世纪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它带给各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是

A.美国实施重返亚洲战略

B.中俄不断深化军事同盟关系C.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不结盟政策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14.下图为原载美国《格林贝快报》的一幅漫画, 标题为《美国方向盘》, 方向盘上的文字是“主权国家”。该幅漫画所要表达的主旨是

A.美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B.美国是当前世界发展的驱动力C.美国是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定力量

D.美国对外政策威胁世界各国主权

15.下面两幅漫画所要表达的主题是

A.全球化时代各国休戚与共

B.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D.全球化的浪潮应该被抵制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 其中第16题25分、第17题15分, 共4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 罗马军事扩张不断获得成功, 几乎控制了整个地中海地区, 以及中欧和西欧广大地区, 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帝国“以地中海为中心, 扩展到离海岸很远的地方, 尤其是在欧洲, 并在那里传播希腊、罗马文明, 也给那里带来相对的然而是真正的统一”, “希腊的文化成就和罗马的帝国统治构成了今日欧洲走向统一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基因”。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从当时欧洲的情况来看, 无论是其自身的客观需要, 还是外部的强大压力都要求欧洲走上联合之路。在这特殊机缘里, 欧洲的历史文化积淀与精英人物的努力紧密结合, 最终促使欧洲一体化在战后迅速起步并不断发展。“几百年来把欧洲组织起来的愿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终于实现了”。

材料三欧洲一体化是集经济、政治、社会规范、文化等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进程, 并不断扩大和深化。这是自从民族国家产生以来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的最高成就, 其发展程度不仅出乎世界各国的意料, 也大大超越了欧洲各国政治家们的想象。

———以上材料均摘自雷钰《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文化渊源》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罗马帝国是如何实现欧洲“真正的统一”的。它对今天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2) 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 说明“几百年来把欧洲组织起来的愿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终于实现了”。 (10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特点, 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9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15分)

近年来, 国内学界围绕斯大林模式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 争论中提出了迥然相异甚至尖锐对立的观点, 其中主导性的观点是基本肯定和基本否定两种。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看法, 并阐述理由。

注意: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论同意哪一种看法, 或有别的看法, 只要有理有据均同等评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6. (1) 方式:军事征服;推行法制。 (3分) 影响:构成了欧洲走向统一的历史基因。 (3分)

(2) 原因:二战中欧洲受到重创, 恢复发展需要强化各国合作;美苏冷战, 形成了对欧洲的强大压力, 一体化是抗衡美苏压力的需要。 (5分) 实现: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后来,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2年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 决定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5分)

(3) 特点:一体化水平最高;合作领域不断加深, 由经济合作发展到政治合作等;合作国家由少而多;合作范围由小而大。 (5分) 意义:促进欧洲经济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 (4分)

17. (15分) 提示:

其积极作用: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 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成为工业强国, 开辟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 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依靠这一模式, 苏联迅速实现了战后经济恢复;苏联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不但扫除了文盲, 而且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这一模式中的某些做法, 也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其消极作用:在政治方面, 权力高度集中, 干部职务终身制, 个人崇拜盛行。在经济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否定价值规律, 忽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 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为给工业化提供资金, 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的严重缺陷和弊端, 日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 成为后来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巧借银幕魅力传播现代文明 篇10

一、小银幕大作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我们党和人民赋予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也是我们电影人服务农村、农业、农民的职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积极主动地协助当地文化部门定计划、定规章, 更新设备, 顶酷暑、冒严寒、克服各种困难, 把优秀电影作品及时送到各个乡村和广大群众的家门口。如莆仙现代小戏《土筛记》说的是一对夫妇用土筛将重病的老父抬出家门, 明为治病, 暗里竟将老人家遗弃后山。年幼的儿子发现后, 将土筛拾回, 当着父母的面说, 将来也要用土筛"孝敬"双亲, 夫妇被儿子的话惊醒而无地自容的故事;莆仙现代小戏《谁之错》说的是一名母亲为了要抱外孙儿, 鼓励女儿结婚时不去登记, 结果当女婿变心时, 女儿的诉求得不到法律保护, 母亲后悔莫及的故事;莆仙现代小戏《山村双飞凤》说的是山村双胞胎“二女户”双双考上名牌大学, 因家境贫困, 其父想通过抓阄的方式放弃一个女儿去上大学。此事被其村支书知道后, 立即启动生育关怀行动, 筹集到数万元资金送到二女手中, 使得这两个女儿最后双双进入大学并完成学业的故事。银幕上所播放的这些鲜活、生动的莆仙现代小戏,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来展示了全新社会的气象, 传播了先进道德文化, 倡导了时代文明新风,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小银幕大需求

电影放映是我市农村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重要文化娱乐方式, 在农村和农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非常突出、非常重要的位置。尽管随着广播电视、音像放映等多种文化娱乐方式逐渐在农村的发展普及, 给电影放映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是, 电影放映在农村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不可替代, 农民对电影放映的渴望和需求依然非常强烈。农民群众深情地把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称之为“民心工

第三代手机 (3G) 的出现引领了3G时代的到来, 使手机报传播的信息彻底摆脱了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的单一模式, 3G手机报不但可以传递文字、图像信息, 还能够很好地处理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3G手机报未来发展的结果, 就是可成为一个真正的包容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媒体在内的“超媒介无线网络传播系统”。这种将多种媒介优势整合到一起的传播方式必将为3G手机报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

2.多重媒介的有机融合

传媒产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 各类媒介的融合是一种必然。在信息化社会环境条件下, 传统纸媒体最终将改变其运作方式, 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随着3G时代网络宽带化的到来, 手机将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的重要媒介, 而以手机为载体的手机报发展前景则会十分光明。

后记

正如约翰·帕夫利克在《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中对手机报的未来做出了大胆的构想:屏幕上显示的报纸为全色印刷, 有头版、标题、内容和图片。设计看上去仍是报纸, 但它程”“德政工程”“扶贫工程”, 把优异的科教电影誉为脱贫致富的“金钥匙”。农民说:“送钱、送物、不如送科教片到户”“送来米, 送来面, 不如送部科教片”。电影放映不仅能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有利于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而且还是边远山区农村老百姓、中小学开展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需要强调的是,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 农民对电影放映的需求不是少了, 而是越来越多了;不是低了, 而是越来越高了。农民渴望看到内容新、质量好、品种多的好电影, 渴望享受到良好的视听效果和优质的服务。而目前, 我们在数量上、质量上、服务上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三、小银幕大学问

为了确保电影安全、优质放映, 放映设备的检查、保养和调整, 保持放映设备技术性能良好就显得至关重要。放映人员虽然都经过了各级放映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但由于放映设备的不断更新, 放映人员的经常流动, 还有相当一部分放映人员只懂得放映操作, 对机器如何进行定期维护保养和正确调整缺乏经验, 造成放映设备使用寿命降低, 放映质量欠佳。这次频繁的下乡流动放映, 就为大家摸索、接触机器的时间和熟练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提供了有利的空间, 为增加机器的使用寿命, 保证电影放映工作正常, 满足群众对放映中高质量的画面、声音效果, 更好发挥国有设备的资产价值提供有利的保障。

四、小银幕大效益

莆仙现代文明小戏加演活动立足于本土地域特色, 充分发挥电影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一体, 形象、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的独特优势, 以银幕为载体, 上山下乡, 走村串户, 变短期为常年, 变一队为几队, 变数场为多场。外加播放的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注入了公民道德、民主体制、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 反映了生活中敬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和睦、婚育新风等现实问题。廉政小戏、拆迁小戏、计生小戏、综治小戏、金融小戏等也应运而生。使广大群众在欣赏寓教于乐、寓情于理的小戏影片中读懂政策、看清趋势、辨明是非、知晓事理, 和睦相处, 共建家园, 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电影试点改革“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的创新思路。

又不仅仅是报纸随着点击, 一个个新闻图片可以迅速转变为音频和视频。再一次点击, 屏幕上将出现对该则新闻的历史分析。再一次点击, 可以激活麦克风, 使用语音给编辑发邮件表达个人感受。个人通信服务技术可以自动地将声音发送给编辑, 编辑听到后可以将自己的语音信息反馈给读者, 如果被某则广告吸引了视线, 读者还可以提取关于该产品的更多信息以决定是否购买。

参考文献:

1. 莫凡.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手机报[J]青年记者, 2009, (5)

2. 田春发.手机报的新闻传播学特征及其发展问题浅谈[J]中国出版,

3. 李威兵.手机报的传播特征与发展困境[J]新闻传播, 2011. (5)

4. 路璐.手机报的传播价值解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5. 董昕.浅谈手机报的媒介特征及发展策略[J]编辑之友2010. (2)

上一篇: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下一篇:体化知识